📖 ZKIZ Archives


總統猛批央行“不降息” 土耳其里拉重挫創歷史新低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991

短暫的喘息之後,土耳其里拉昨日再度開啟“自由落體”模式。

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周三在與工會組織土耳其商人和工匠聯合會(Confederation of Turkish Tradesmen and Craftsmen)的會議上再度重申,高利率造成了土耳其的高通脹,敦促土耳其央行降息。

此舉令市場預期土耳其央行可能被迫進一步降息,里拉對美元周三大跌1.8%,以創歷史新低的方式結束了周初以來的反彈。上周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曾批評該央行不願進一步降息。

20150204_TRY

加拿大皇家銀行外匯策略師們表示,土耳其央行正在嘗試用“緊的貨幣政策來對抗總統埃爾多安要求的降息並刺激國內經濟的壓力”。

自土耳其央行拒絕召開非常規會議實施降息後,里拉本周初一直在上漲。

但是在Erdogan再次對土耳其央行展開批評後, 市場似乎又開始“驚魂不定”。

據彭博社報道,埃爾多安周三表示:

你不能根據通脹去決定利率。利率是造成通脹的原因。

還是有些人不明白,如果你降息,你就可以削減通脹率。某些人想用高利率拖土耳其的後腿。

華爾街見聞網站介紹過,2014年初,為了防止里拉崩盤,土耳其央行被迫大幅上調利率,其中核心利率隔夜貸款利率(overnight lending rate)由7.75%提升至12%。

自那以後,土耳其央行逐漸將利率下調,截至上周,利率已降至7.75%。然而對於期待更大程度降息來刺激經濟的埃爾多安來說,這還不夠。

法興銀行的分析師們寫道

本質上來說,就面臨政治壓力而言,土耳其可能出現巨大的政策漏洞。呼籲非常規會議是對其貨幣政策框架的公信力和投資者信心的重大打擊。

我現在正在美國拜訪投資者,沒有人再看多土耳其(里拉)了。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0812

丹麥央行三周內第四次降息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039

周四,丹麥央行宣布將存款利率從-0.5%降至-0.75%,維持貸款利率在0.05%不變。這是三周內丹麥央行第四次降息。丹麥央行宣布降息後,歐元兌丹麥克朗上漲。

demmark,w_640

僅僅三周的時間內,丹麥央行四次意外降息:

1月19日,丹麥央行宣布將存款利率從-0.05%降至-0.2%,將貸款利率從0.2%降至0.05%。

1月22日,丹麥央行宣布將存款利率從-0.2%降至-0.35%,維持貸款利率在0.05%不變。

1月29日,丹麥央行宣布將存款利率從-0.35%降至-0.5%,維持貸款利率在0.05%不變。

2月5日,丹麥央行宣布將存款利率從-0.5%降至-0.75%,維持貸款利率在0.05%不變。

瑞士央行1月15日取消歐元兌瑞郎的匯率下限,此後丹麥克朗兌歐元匯率持續攀升,眾多市場參與者猜測丹麥會步瑞士後塵。但丹麥當局稱不會取消緊盯歐元的政策。因此,為了維護匯率緊盯,丹麥需跟隨歐央行一起放寬貨幣政策。

丹麥央行今年的首次降息是在歐央行推出QE之前,那時市場預期歐央行推出QE規模為5000億歐元。幾日後,歐央行QE規模遠超預期,丹麥央行當日緊急降息。歐央行QE後僅兩周內,丹麥又降息兩次,頻率是每周一次。

當前,丹麥是ERM2歐洲匯率機制唯一成員。基於ERM2,丹麥央行及歐洲央行需將丹麥克朗維持在中間平價匯率的2.25%區間內;而實際操作中,丹麥央行通常將丹麥克朗兌歐元維持在更窄的區間內。

丹麥央行宣布降息後,歐元兌丹麥克朗上漲。

demark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0845

俄羅斯通脹創7年新高 還要降息?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046

俄羅斯CPI大幅超出市場預期,創7年新高。

據俄羅斯聯邦統計局的數據,俄羅斯1月份CPI高達15%,超出彭博此前統計的13.5%的預期。價格水平相對12月份上漲3.9%。

這也意味著俄羅斯的通脹率水平已與俄央行的基準利率水平持平。這對普京來說是雪上加霜,因為俄羅斯國內經濟衰退,該國資產遭投資者拋售。

來自倫敦的咨詢公司Capital Economics的經濟學家Liza Ermolenko在郵件中告訴彭博社稱,俄央行在未來幾個月可能繼續降息:

通脹的大幅上升並不會阻止俄央行在未來幾個月進一步降低利率。俄央行似乎更看重油價和盧布匯率,因此更可能基於這兩種變量去做決定,而不是通脹水平。

此前,普京已經限制了食品進口以回應美國和歐洲在烏克蘭問題上對俄的制裁,加之盧布的大幅貶值,俄羅斯的物價水平節節攀升。

俄羅斯央行上次宣布降息是在一周前,降息200個基點至15%,令市場嘩然。經濟學家此前預計俄央行將維持17%的利率水平不變。

俄羅斯央行行長Elvira Nabiullina降息之後發表聲明支持降息,稱央行決策者正在平衡抑制通脹和重振經濟這兩大目標。

華爾街見聞網站曾提到,俄羅斯券商BCS Financial Group的首席經濟學家Vladimir Tikhomirov認為,降息不是最佳選擇。俄羅斯央行的壓力越來越大,隨著國內經濟不斷墜入經濟衰退的深淵,該央行降低貸款成本的壓力不斷增加。但這最終會制造更大的金融風險,威脅宏觀局勢穩定。

CPI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144

降準有什麽用? —降低理財利率,掃清降息障礙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1365

本帖最後由 三杯茶 於 2015-2-9 16:14 編輯

降準有什麽用? —降低理財利率,掃清降息障礙
作者:姜超、顧瀟嘯

什麽因素觸發降準?而降準有什麽作用?央行 2 月 5 日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的當天股債齊跌,引發市場對降準效果的疑慮。我們認為未來降準還將配合降息,刺激信貸供需,而降準的效果將體現在銀行理財的資產配置和收益率上。而理財和回購等市場化利率的下降將掃清央行降息的障礙,真正啟動降息周期。

一、降準無效,股債雙熊?央行決定自 2 月 5 日起下調存款準備金率 0.5%,我們估算本次降準釋放資金總量超過 6000 億元。然而降準當日股債齊跌,比之去年 11 月降息之後的股市大漲相距甚遠,似乎市場對於降準的效果並不看好。

在我們看來,貶值是促發降準的重要原因。目前政府存在著主動貶值以穩定出口的動力。問題在於貶值的啟動會導致資金流出,使得國內流動性收緊。因而歷史上的人民幣貶值期均伴隨著央行降準,以釋放流動性對沖資金流出。

有一種觀點認為,由於貶值導致資金流出,因而降準並未釋放額外流動性,對此我們並不贊同。觀察中國國際收支平衡表,經常項目順差資本項目逆差,外匯儲備總體穩定。從外匯占款總量而言,並未大規模資金流出,因而降準仍將釋放出巨額新增流動性,我們估算在 6000 億左右。

二、降息配合降準,同時刺激信貸供需。從過去兩輪降準的經驗看,降準雖與貶值有關,但更重要的目的還是在於釋放流動性,增加信貸供給以便企穩經濟。我們觀察以往央行的政策放松周期往往同時啟動降息降準,意味著同時增加信貸的供給和需求。過去每次放松周期的降息均在兩次以上,降準在 3 次以上。考慮到本輪經濟增速已經創出 24 年新低,因而降息降準次數應不會低於歷史,因此未來應至少還有 1 次以上降息,  2 次以上降準。

三、逆回購利率高企,降息預期延後?
價格政策無為,逆回購招標利率高企。央行自降息以來價格政策方面持續無為。逆回購招標利率的高企也使得市場對短期內再次降息不抱期望。

存款利率市場化,理財收益率高企。 在我們看來,央行未必是不願意降息,而是對利率市場化存在顧慮。從上次降息的結果來看銀行的綜合成本並未下降,因而商業銀行並不存在下調貸款利率的動力。如果只是強行通過央行指導商業銀行降低基準利率未必有效,而只有降低了市場化的銀行理財收益率之後,央行降息才會有水到渠成的效果。

四、降準影響銀行理財資產配置和收益率
降準增加債券需求。在當前經濟低迷的情況下,降準後商業銀行自營賬戶增加的 6000 億資金未必會放貸款,但肯定會去買債券,債券利率必然會大幅下降。目前銀行理財的資產配置 35%以內是非標資產,而 65%以上是標準化資產,其中債券類資產的占比在 60%左
右。而市場上的債券供給是有限的,因而銀行理財可以買到的債券和利率都會下降。

降準降低理財收益率。降準對銀行理財的可配置資產會產生重要影響,會導致理財可投資資產的減少和資產收益率的下降,反過來會倒逼銀行理財收益率的下降。從過去兩次降準的經驗看,在降準啟動 3 個月之後的銀行理財收益率會出現顯著下降,1 年平均降幅在 1%左右。而如果未來降準持續展開,我們預測 15 年銀行理財收益率降幅也有望達到 1%。

五、回購利率有望下降,掃清降息障礙
而回購利率的高企與銀行理財高收益率密切相關。由於銀行理財給客戶的收益率高達 5%左右,因而 4%左右的回購資金成本對其而言仍有利可圖。因而只有在理財收益率大幅下降到 4%左右之後,市場回購利率才有望真正降至 3%以下。而理財和回購等市場化利率的下降會掃清央行降息的障礙,真正啟動降息周期。

1. 降準無效,股債雙熊?
2 月 4 日晚,央行發布公告,決定自 2015 年 2 月 5 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 0.5 個百分點。我們估算本次降準釋放資金總量超過 6000 億元。然而降準當日股債齊跌,比之去年 11 月降息之後的股市大漲相距甚遠,似乎市場對於降準的效果並不看好。   



在我們看來,貶值是促發降準的重要原因。我國出口增速與人民幣指數高度相關,而過去半年人民幣匯率跟隨美元大幅升值 20%,意味著 15 年的出口將會受到極大的負面影響。因而目前政府存在著主動貶值以穩定出口的動力。問題在於貶值的啟動會導致資金流出,使得國內流動性收緊。因而歷史上的人民幣貶值期均伴隨著央行降準,以釋放流動性對沖資金流出。



經常順差資本逆差,外匯儲備總體穩定。有一種觀點認為,由於貶值導致資金流出,因而降準並未釋放額外流動性,對此我們並不贊同。觀察中國國際收支平衡表,確實從14 年 2 季度起出現了資本項目的持續逆差,但由於經常項目依然維持巨額順差,因而外匯儲備基本零增,體現為 14 年 5 月份以來的新增外匯占款基本為零。從外匯占款總量而言,並未大規模資金流出,因而降準仍將釋放出巨額新增流動性,我們估算在 6000億左右。



2.   降息配合降準,同時刺激信貸供需
那麽,我們該如何分析降準的影響?首先,從商業銀行資產負債表角度考察,法定準備金率的下調意味著銀行在表內的自營賬戶多了 6000 億可支配資金,而這部分資金可以用來發放貸款或者購買債券。



降準增加信貸供給。從過去兩輪降準的經驗看,在降準約 3 個月之後均會出現信貸增速的短期反彈,這也就意味著降準雖與貶值有關,但更重要的目的還是在於釋放流動性,增加信貸供給以便企穩經濟。



降息增加信貸需求。然而信貸的發放依賴於供給和需求兩方面,如果只是單純增加銀行信貸供給,未必有需求的增加相匹配。因此我們觀察以往央行的政策放松周期往往同時啟動降息降準,意味著同時增加信貸的供給和需求。

過去每次放松周期的降息均在兩次以上,降準在 3 次以上。考慮到本輪經濟增速已經創出 24 年新低,因而降息降準次數應不會低於歷史,因此未來應至少還有 1 次以上降息, 2 次以上降準。



3.   逆回購利率高企,降息預期延後?
3.1  價格政策無為,逆回購招標利率高企
然而自央行 14 年 11 月降息以來,雖然啟動了逆回購、SLO、降準等多重數量寬松政策,但在價格政策方面卻持續無為。即便在降準之後,其 28 天逆回購招標利率依然高達4.8%,遠高於 3.85%的 7 天逆回購招標利率,而市場上的 7 天回購利率 R007 也持續位
於 4%以上的一年高位。逆回購招標利率的高企也使得市場對短期內再次降息不抱期望。



3.2  存款利率市場化,理財收益率高企
在我們看來,央行未必是不願意降息,而是對利率市場化存在顧慮。從上次降息的結果來看,存款利率在上浮之後其實未降,而相同性質的 3 個月理財收益率還有所上升,這意味著銀行的綜合成本並未下降,因而商業銀行並不存在下調貸款利率的動力。如果只是強行通過央行指導商業銀行降低基準利率未必有效,而只有降低了市場化的銀行理財收益率之後,央行降息才會有水到渠成的效果。



4. 降準影響銀行理財資產配置和收益率
4.1  降準增加債券需求
而在我們看來,降準對銀行理財的資產配置有著重要影響。在當前經濟低迷的情況下,降準後商業銀行自營賬戶增加的 6000 億資金未必會放貸款,但肯定會去買債券,債券利率必然會大幅下降。目前銀行理財的資產配置 35%以內是非標資產,而 65%以上是標準
化資產,其中債券類資產的占比在 60%左右。而市場上的債券供給是有限的,因而銀行理財可以買到的債券和利率都會下降。



4.2  降準降低理財收益率
由此可見,降準對銀行理財的可配置資產會產生重要影響,會導致理財可投資資產的減少和資產收益率的下降,反過來會倒逼銀行理財收益率的下降。從過去兩次降準的經驗看,在降準啟動 3 個月之後的銀行理財收益率會出現顯著下降,1 年平均降幅在 1%左右。
而如果未來降準持續展開,我們預測 15 年銀行理財收益率降幅也有望達到 1%。



5.   回購利率有望下降,掃清降息障礙
而回購利率的高企與銀行理財高收益率密切相關。由於銀行理財給客戶的收益率高達5%左右,因而 4%左右的回購資金成本對其而言仍有利可圖。因而只有在理財收益率大幅下降到 4%左右之後,市場回購利率才有望真正降至 3%以下。而理財和回購等市場化利
率的下降會掃清央行降息的障礙,真正啟動降息周期。 (來自海通證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540

M2增速創歷史新低 "降準、降息指日可待"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329

雖然周五公布的1月人民幣新增貸款增加1.47萬億元,創09年6月以來新高,但M2增速僅有10.8%,創歷史新低。分析人士認為,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疲軟意味著信用內生增長疲弱,通縮風險加大。央行或需要加碼降息、降準等寬松政策。

中國1月社會融資規模2.05億元,不及預期的2.1萬億元,新增量少於2013年1月的2.54萬億和2014年1月的2.58萬億。而M2增長10.8%,增速創1996年12月以來的新低。

對於社融總量的增速回落,海通證券宏觀債券分析師姜超認為這意味著預示未來半年內經濟仍難見底。而貨幣M2增速的下行也預示著通縮風險繼續加大。姜超據此判斷未來央行仍需加碼降息、降準等寬松政策。

招商銀行高級分析師劉東亮同樣點評認為,信貸高增無法掩蓋社融的疲軟,宏觀經濟偏弱格局不會發生改變。M2增速大幅回落應顯示出企業投資意願低迷。在M2存在失速風險的情況下,央行放松貨幣政策迫切性猶存

興業固收團隊和中金公司固定收益團隊則認為M2增速創歷史新低是由於一月份人民幣表現偏弱帶來的資金流出影響。廣義貨幣的萎縮會帶來通縮壓力,需要高度警惕。

民生宏觀團隊表示M2存量擴張導致同比增速因基數效應回落。在經濟下行壓力背景下,銀行風險偏好收縮導致的信用派生存款力度不夠,寬貨幣很難傳遞至實體。未來單一的“寬貨幣”有望演變為“寬財政”和“寬貨幣”並舉。貨幣寬松仍會延續,降準、降息指日可待

川財研究結合了M2及此前公布的疲軟CPI、PPI數據,認為經濟面臨的通縮壓力正在加強。監管層需加大主動投放貨幣的力度、擴大貨幣乘數來防範出現更壞的局面。

不過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認為社會融資2.1萬億總量不少,因此他傾向於市場傳聞的近日降息難成真。而M2新低一方面反映了目前經濟活躍度下降、內生動力趨弱,另一方面也與M2統計口徑調整有關。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347

1月金融數據點評:M2跌到30年來最低 扣動降息扳機已經響起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1412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5-2-14 08:46 編輯

1月金融數據點評:M2跌到30年來最低 扣動降息扳機已經響起

1月份的金融統計數據,除了1.5萬億的信貸,無論是社會融資規模、還是M2的表現都差得一塌糊塗,M2更是創造了自1986年以來的最低點。且看中金固定收益部、民生銀行研究院的分析:
以下內容為中金公司固收研究團隊對1月央行金融數據的最新解讀。

  • 貸款略好於預期,數據質量改善,但後繼乏力


1月份貸款數據比此前市場預期的1.3-1.4萬億要略高,達到1.47萬億,也高於去年1月份的1.32萬億的規模。其中企業和居民中長期貸款都有較為明顯的增長。居民中長期貸款增長3294億,是2010年以來的單月新高,與11-12月份降息後房地產成交量的大幅回升推動居民按揭貸款增長有關。企業中長期貸款增加6121億,也是2010年以來的單月新高。這部分中長期貸款可能與基建項目相關。票據的增量沒有預期中的那麽多,只增加962億。從結構上來看,1月份貸款數據質量有所改善。不過貸款的放量和數據質量的改善一方面是央行窗口指導的成果,另外也與部分企業類型貸款在去年12月份受到地方投融資平臺貸款的擠出而轉移到1月份投放。而銀行在1月份釋放了較多的貸款項目後,目前來看,2月份的貸款可能相對乏力。此外,從房地產年初以來銷量重新回落的情況看,居民按揭貸款的高速增長也不具有可持續性。而43號文仍制約銀行對地方投融資平臺的貸款。此外,本月貸款數據還是新的口徑,包含了銀行對非銀金融機構的同業拆放,這部分1月份減少144億元,對整體貸款的影響不大。

  • 存款口徑調整,從可比角度來看,存款增長仍比較乏力


從2015年開始,存款口徑有所調整,包含了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放款項。1月份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增加2170億。而去年1月份非銀金融機構存款的增量較高,超過8000億。因此今年將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納入存款口徑,對1月份是起到了拖累作用。原因在於,去年1月份,由於當時貨幣市場利率很高,貨幣市場基金處於高速擴張當中,銀行理財收益率也比較高,銀行理財收益率也很高,金融脫媒加速導致普通存款變為表外理財工具,而表外理財再以非銀同業存款的形式存回銀行,這導致了去年非銀金融機構存款的高基數,而今年來看,理財和貨基近期都增長放緩,也是的這部分非銀金融機構存款增量放緩。

剔除了非銀金融機構存款,雖然今年1月份存款增長仍明顯高於去年1月份(1月份總存款增長1.7萬億,去年1月份負0.94萬億),但需要修正幾個不可比因素。(1)去年1月末是春節,居民取現金集中體現在1月份,M0大幅增長了近1.8萬億,導致了普通存款轉變為流通中現金,這使得去年1月份存款增量出現了明顯的下滑;(2)在執行存款月末偏離度之後,銀行減少了在季度末沖存款,使得季度初的月份也不會因為理財重新大幅出表到之後存款下降,所以去年1月份存款減少本身也是因為季度末沖存款後,存款在季度初的重新流出,而今年沒有這個影響;(3)今年1月份財政存款增長7000億,明顯高於往年的季節性,去年1月份財政存款才增加1543億,所以今年如果剔除財政存款,銀行體系的存款增長並沒有那麽多。如果修正這三個不可比的因素後,實際上今年1月份的普通存款增量遠遠弱於去年同期,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M2大幅下滑了。

  • M2大幅下滑顯示融資需求下滑、資金外流較為嚴重,廣義貨幣的萎縮會帶來通縮壓力,需要高度警惕


1月份M2同比只有10.8%,甚至比我們預期的11.5%-12%都要低很多。需要指出的是,由於非銀金融機構存款和M0本身都已經在M2的統計當中,所以M2的大幅下行並不是存款口徑調整和春節錯位等因素引起的。在貸款比市場預期還要略好的情況下,M2大幅低於預期與幾個因素有關:
  • 外匯占款可能出現較大幅度下降。從EPFR數據來看,1月份流出中國市場的資金量創了歷史新高。這意味著1月份外匯占款可能凈減少很多。去年12月份外匯占款凈減少了1000多億,1月份要更為嚴重。
  • 財政存款高於預期。1月份財政存款增量高達7000億,也起到了回籠流動性和減少銀行存款的作用。可能與部分稅收增長有關,比如財政部上調了汽油消費稅。
  • 非標繼續萎縮導致導致表內非標所派生的存款也減少。去年一季度還沒開始執行127號文,銀行表內非標依然比較多,但目前監管趨嚴和融資需求萎縮的情況下,這一塊的增量也會明顯降低,從1月份委托貸款和信托貸款的增量就可以看到。M2持續下滑並已經嚴重低於政府目標需要警惕,畢竟貨幣增速高低與經濟需求和通脹都高度相關,會帶來經濟下滑和通縮壓力。


  • 社融增速繼續下滑,融資需求低迷


1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長20500億元,高於我們預期的1.5萬億,不過由於去年1月份的高基數,社會融資余額同比增速仍從去年年底的14.3%大幅降至13.4%附近,創歷史新低。除貸款好於預期外,其余分項都比較弱。美元持續走強導致企業負債去美元化,疊加有效融資需求不足,企業新增外幣貸款有所回落;隨著地方政府債務沖量影響結束,非標融資大幅下降,回歸低增長狀態,新增委托貸款和新增信托貸款總量較去年12月下降近5000億元(盡管委托貸款統計口徑不再包括“現金管理項下的委托貸款”,但不影響我們結論),考慮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預計非標融資持續低位運行可能性大;新增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有所反彈,與銀行在下旬壓縮了票據增加了中長期貸款有關;新增企業債券融資有所反彈但仍處相對低位,考慮城投監態度依然謹慎,短期企業債券融資或繼續乏力。

總體來看,1月份金融數據除了貸款略高於預期外,其余的都差的一塌糊塗,印證了融資需求下滑帶來的貨幣委托的事實。此外資金外流增加也需要引起重視。社融和M2增速雙雙創歷史新低意味著未來經濟和CPI仍將承受下行壓力。在貨幣增速持續回落,而匯率不敢大幅貶值的情況下,加上貨幣市場利率偏高導致實際利率維持高位,貨幣條件越來越緊。如我們前期所分析的,唯一靠譜的放松方式仍是引導實際利率下行。預計未來貨幣政策會有更進一步的放松舉動來提振經濟。債券堅決不拋不棄,持券待漲!(完)


【2015年1月金融數據點評——中國民生銀行 首席研究員  溫彬】
  
M2(10.8%)為何這麽低:1、今年以來,人民幣匯率貶值壓力較大,頻現近乎“跌停”走勢,而1月新增外匯存款452億美元反映出購匯意願強於結匯,因此預計1月份新增外匯占款繼續延續去年12月負增長的態勢,基礎貨幣出現缺口影響M2增長;2、今年1月新增財政存款7000億元,同比多增5457億元,作為扣減項,影響了M2的增長;3、對同業和非標業務監管的加強,同業業務貨幣創造效應減弱。

M1(10.6%)為何這麽高:1、季節性因素,春節前,企業現金存款增加,用於年終獎等福利發放;2、資本市場活躍,企業股票投資意願增強,資金開始“活化”;3、央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提供流動性支持、銀行信貸擴張有助於降低企業應收賬款規模,說明“三角債”問題並不嚴重。

新增人民幣信貸(1.47萬億)為何超預期:1、需求旺盛。基礎設施、房地產、政府融資平臺等領域因非信貸融資渠道收窄,轉向對銀行信貸的需求;2、降息刺激居民住房按揭貸款增加;3、銀行放貸能力增強。定向降準、貸存比口徑調整、合意貸款規模放松等措施鼓勵銀行放貸;4、1月份通常為全年新增貸款的高點,去年末結轉項目和春節前儲備項目集中發放,實現早投放早收益,預計2月份新增貸款會大幅收縮。

新增人民幣信貸占社融比例(71.7%)為何又大幅攀升:此前,新增人民幣信貸占社融比例下降到50%左右,被認為是融資結構改善的標誌。而事實上是銀行信貸通過影子銀行出表變相降低。隨著對影子銀行監管加強,預計銀行信貸仍是未來融資的主渠道。可喜的是,企業債券占比9.1%,同比高7.7個百分點,股票占比2.6%,同比高0.8個百分點,直接融資比重上升有利於企業部門降低杠桿率。

貨幣政策怎麽走:針對我國當前經濟形勢,貨幣政策需要保持靈活性,降“三率”(準備金率、利率、匯率)、穩增長、防通縮,防止經濟滑出底線,為深化改革和結構調整贏得時間和空間。同時,加強“三率”之間的政策協調,防止陷入惡性循環,因貨幣政策過度寬松給經濟帶來新的風險和不確定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410

1月金融數據點評:社融貨幣萎縮 再次降息不遠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422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5-2-16 08:23 編輯

1月金融數據點評:社融貨幣萎縮,再次降息不遠
海通宏觀姜超、顧瀟嘯、王丹



摘要:
213日央行公布20151月金融統計數據:1月社會融資總量2.05萬億,同比少增5394億;1月末M2同比增10.8%;當月人民幣貸款新增1.47萬億元,同比多增2899億元。總體判斷——社融貨幣萎縮,再次降息不遠。


社會融資總量縮水,表外融資回落。1月新增融資總量2.05萬億,同比少增5394億,其中人民幣貸款和企業債同比多增,但委托、信托貸款和票據融資同比均大幅少增,表外融資仍是社融總量縮水的主要拖累。

新增貸款總量和結構改善,但實體貸款仍低。1月新增貸款1.47萬億,同比多增2899億。但1月信貸包括對金融機構的貸款,而對實體的貸款同比僅多增1531億。其中企業中長貸多增1079億,基建投資穩增長持續發力;地產銷量暫回暖,居民部門中長貸同比多增173億。票據融資有所回升,反映節前實體經濟融資需求季節性回暖。預測2月新增信貸8000億,15年新增信貸10.5萬億。

居民存款大幅流出,企業存款多增主因低基數效應。1月新增人民幣存款1.7萬億,比去年同期多增2.6萬億,主因春節錯位導致的低基數效應。其中新增居民存款4830億同比大幅少增超1.3萬億,居民存款分流持續;新增企業存款3037億,同比大增2.7萬億帶動存款總量上升,主要源於春節錯位效應:去年春節在1月份,現金需求上升導致當時存款增量下降。而財政存款激增7000億,或是1月以來流動性短期偏緊的重要原因。另外1月起納入統計口徑的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增加2170億元。

M2大幅下降,信用創造萎縮。1M2增速大幅降至10.8%,創出M2數據公布20年以來的新低,與社融余額增速的回落相呼應,反映經濟整體信用創造仍在萎縮。企業存款大幅多增致M1增速回升至10.6%。預測2M2增速穩定在10.7%M1增速降至3.3%

融資貨幣回落,寬松仍需加碼。1月社融總量增速的回落預示未來半年內經濟仍難見底,而貨幣M2增速的下行也預示著通縮風險繼續加大,未來仍需加碼降息、降準等寬松貨幣政策。此前全面降準的啟動有助於降低市場化的銀行理財收益率,降低存款利率上浮壓力,掃清降息障礙,而再次降息或已不遠。

具體分析:

一、社會融資總量縮水,表外融資重新回落


融資總量同比萎縮,表外融資回落。1月新增融資總量2.05萬億,比12月多增3555億,比去年同期少增5394億,給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同比多增1531億。表外融資重新回落,委托貸款同比少增超3000億,信托貸款亦同比少增超1000億,反映43號文導致的地方政府債務沖量結束後非標融資大幅下降;此外,新增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同比少增3000億,表外融資是社融總量縮水的主要拖累。


二、新增貸款總量和結構改善,但實體貸款仍低

1月新增貸款總量上升,但實體經濟貸款同比低增。1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47萬億元,同比多增2899億元。但由1月信貸包括對金融機構的貸款,對實體的貸款同比僅多增1531億。1月人民幣信貸占社會融資總量比例從1241.2%上升71.7%,得益於貸款利率下降刺激信貸需求,也與表外融資萎縮有關。2月春節因素下預測信貸投放將回落至8000億,預計2015年全年新增信貸累計10.5萬億。


1月貸款結構有所改善,但居民中長貸增長持續性存疑。居民中長貸方面,降息後地產銷量回暖推動居民部門新增中長貸回升,但增長動能大幅減弱,同比多增約173億。2月上旬新房銷量增速名升實降,地產需求短期走弱。伴隨春節臨近,商品房庫存狀況也再度惡化,地產需求複蘇進程緩慢。

1月居民企業短貸回落,票據融資有所回升。1月居民部門信貸同比少增657億,主因短期貸款負增,而企業短貸同比持續負增,反映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偏冷。1月票據融資比12月大幅上揚,同比亦多增1790億,反映節前實體經濟融資需求季節性回暖,而1月票據利率回落對票據需求亦有正面影響。

1月居民企業中長貸雙雙上升。1月居民部門中長貸同比多增173億,反映降息對房地產按揭貸款需求的刺激仍見效。1月企業中長貸多增1079億,基建投資穩增長持續發力。2014年底發改委加快了審批進程,集中審批了一批機場、鐵路、公路項目。據我們統計,4季度發改委共批複項目約1.4萬億。基建項目加快推進,帶動基建投資增速小幅反彈,也增加了配套中長期貸款資金需求。

三、居民存款大幅流出,企業存款多增主因低基數效應

新增存款名義上大幅多增。1月新增人民幣存款1.7萬億,比去年同期多增2.6萬億,主因春節錯位導致的低基數效應。其中新增居民存款4830億同比大幅少增超1.3萬億,居民存款分流持續;新增企業存款3037億,同比大增2.7萬億帶動存款總量上升,主要源於春節錯位效應:去年春節在1月份,現金需求上升導致當時存款增量下降。而財政存款激增7000億,由於財政存款需上繳央行,或是1月以來流動性短期偏緊的重要原因。另外1月起納入統計口徑的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增加2170億元。

貸存比保持穩定。1月金融機構總存款余額122.41萬億元,同比增長13.7%,總貸款余額83.7萬億元,同比增長13.9%,央行口徑貸存比降至68.4%8個月以來首次轉跌,或受央行實施新的存貸款口徑影響。今年115日起部分同業存款納入一般性存款有望降低貸存比,釋放信貸投放空間。

四、M2大幅下降,信用創造萎縮

1M2大幅降至10.8%,創出M2數據公布20年以來的新低,與社融余額增速的回落相呼應,反映經濟整體信用創造仍在萎縮。企業存款大幅多增致M1增速回升至10.6%。預測2M2增速穩定在10.7%M1增速降至3.3%

五、融資貨幣回落,寬松仍需加碼

1月社融總量增速的回落預示未來半年內經濟仍難見底,而貨幣M2增速的下行也預示著通縮風險繼續加大,未來仍需加碼降息、降準等寬松貨幣政策。

此前全面降準的啟動有助於降低市場化的銀行理財收益率,因為降準對銀行理財的可配置資產會產生重要影響,會導致理財可投資資產的減少和資產收益率的下降,反過來會倒逼銀行理財收益率的下降。從過去兩次降準的經驗看,在降準啟動3個月之後的銀行理財收益率會出現顯著下降,1年內平均降幅在1%左右。而如果未來降準持續展開,我們預測15年銀行理財收益率降幅也有望達到1%。而理財收益率下降將降低存款利率上浮壓力,掃清降息障礙,真正啟動降息周期,而再次降息或已不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543

澳洲聯儲:中國原材料需求低迷是降息原因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421

澳洲聯儲(RBA)稱,本月降息是出於對國內支出能否加速增長和中國原材料需求的擔憂,重申澳元估值過高。

澳洲聯儲今日公布的會議紀要稱,“住房消費和非礦業投資增長的幅度和時間都存在相當大的不確定性”,也不清楚“中國房地產市場前景以及它對中國對於大宗商品需求的影響”。

華爾街見聞網站介紹過,RBA時隔17個月再次出手,於2月3日宣布降息25個基點至2.25%,創歷史新低。RBA決策者試圖重振這個失業率創下十二年半新高的經濟體的商業信心,同時鼓勵企業增加雇用。

會議紀要公布後,澳元小幅上漲,因紀要提及委員們對本月還是下月實施降息有過爭論。

Screen Shot 2015-02-17 at 下午3.46.56

摩根大通駐悉尼經濟學家Ben Jarman告訴彭博社:

2月實施就減小了3月實施的可能。似乎RBA認為澳洲經濟出現了一定的惡化,迫使他們采取行動。他們沒有給你一種要重新進入一輪寬松周期的感覺。

在過去7年中,澳大利亞經濟有6年是低於潛在增長率增長的,持續時間為上一輪衰退(1991年)以來最長。RBA會議紀要顯示,該國物價增長仍然受到抑制。

RBA表示:

過去一年中工資和生產力增長步伐受限,抑制了單位勞工成本的上漲,這意味著低通脹可能會持續下去。

大宗商品市場疲軟

澳洲經濟的不景氣伴隨著包括鐵礦石在內的大宗商品價格的下跌而來。據彭博社,單是鐵礦石出口就占到了澳大利亞出口收入的20%。

今天早些時候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受去年同期基數較高影響,1月70個大中城市新建住宅銷售價格同比下降5.1%,創2011年1月實施現行《住宅銷售價格統計調查方案》以來最大降幅。

中國去年11月實施的2012年以來的首次降息仍然有待重振該國的房地產市場。瑞信駐香港房地產分析師Jinsong Du在電話中告訴彭博

更具支持性的房地產政策能否真正地令房地產市場回暖仍是一個大問題。房屋庫存仍然很高。

華爾街見聞網站介紹過,因鐵礦石全球最大消費國中國經濟需求放緩,本月初62%品位的鐵礦石價格一度跌至61.64美元/噸,創2009年5月以來最低。

前摩根士丹利亞太首席經濟學家謝國忠表示,隨著供應的增加和中國需求的萎縮,全球鐵礦石今年將跌至每噸30美元水平。

高盛等銀行同樣預期鐵礦石將會進一步下跌,盡管沒有謝國忠那麽悲觀。高盛預計鐵礦石今年的均價為66美元/噸,花旗和瑞銀的預期分別為58美元/噸和66美元/噸。

此外,去年原油價格下跌超過50%,可能拖累澳洲能源出口價格。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821

不降息要坐牢?土耳其央行行長遭政府起訴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431

RTR3LO49

據Trend網站報道,土耳其檢方已經起訴該國央行行長Erdem Basci,控告他錯誤的利率政策對土耳其公民造成了嚴重損失。 

土耳其安卡拉法院的檢察官Serif Aydin對土耳其央行行長Erdem Basc發出了起訴。據土耳其新聞頻道Haber7報道,控方起訴Basci領導央行采取了“錯誤的”利率政策,對土耳其公民造成嚴重損失。假如罪名成立,那麽Bacsi將面臨最多2年監禁。

2月10日,總理雷傑普·塔伊普·埃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就曾對是否有必要讓央行獨立發出了質疑。他批評Bacsi的工作,並警告稱如果央行不履行職責,他們將為次承擔責任。

“盡管政府多次要求央行降低主要利率,但目前他們並沒有做出回應。”埃爾多安稱。

然而,負責經濟事務的土耳其副總理巴巴詹(Ali Babacan)卻表示,央行堅持了正確的貨幣政策。

事實上,根據土耳其央行法律,央行的首要使命是物價穩定;其次,在與首要目標不沖突的情況下,央行也需要支持增長與就業。第三,央行要為政府提供經濟建議,如果政府要求的話。同時也要求央行維持金融穩定。

因此,在Bacsi看來,維持物價穩定是最重要的使命,而他也是堅持這麽做的。“土耳其央行將竭盡全力維持通脹可控。”他表示。

土耳其央行曾於1月20日將關鍵利率下調了50個幾點只7.75%,存款和隔夜貸款利率則維持在7.5%和11.25%不變。

Basci表示,央行預計2015年土耳其的通脹將是45年來最低水平。預計今年土耳其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將是5.2%,2016年為5%。2014年時,土耳其的通脹曾高達8.31%。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832

不降息也是罪?土耳其央行行長可能坐牢兩年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441

土耳其,里拉,貶值,降息,Erdem Basci

去年年初到今年1月末,已有加拿大、丹麥、新加坡等國14家央行降息,除了美聯儲,全球央行繼續擁抱貨幣大寬松。土耳其央行行長日前甚至因為利率政策不當的罪名遭到起訴,面臨最高兩年的監禁。

阿塞拜疆Trend英語新聞網昨日援引土耳其新聞頻道Haber7的報道稱,土耳其首都安卡拉法院的檢控官Serif Aydin向該國央行行長Erdem Basci(上圖)提出起訴,訴稱Basci領導的央行利率政策有誤,導致土耳其國民蒙受重大損失。該檢控官表示,Basci可能因此獲罪,最高監禁兩年。

Basci的牢獄之災一周前已有先兆。上述報道提到,本月10日,土耳其總統Recep Tayyip Erdogan公開批評Basci的工作,稱如果央行行長不能履行職責,他會問責。Erdogan說:

“政府一再要求央行下調主要利率,可監管機構直至今日都未予響應。”

Edogan認為,國內高通脹的原因就是利率高。而土耳其主管經濟事務的副總理Ali Babacan說,央行的貨幣政策沒錯。

過去一個月,土耳其里拉急劇貶值,里拉匯率跌幅超過7%。上周彭博報道稱,面對Edogan降息的呼聲,Basci需要保持溫和通脹,證明通脹會加快下行,同時維持市場信譽。渣打分析師估計,里拉的匯率每下跌10%,就可以轉化為CPI上漲1.5個百分點。德意誌銀行策略師認為,里拉下跌無疑減慢了通脹下降的速度,也壓縮了Basci降息的空間。

土耳其,里拉,貶值,降息

此前Basci稱,土耳其央行預計今年國內通脹率為5.2%,將是過去45年來最低,明年還會降至5%。土耳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月,該國CPI年化通脹率為7.24%,創2013年11月以來新低。不過1月CPI環比增長1.1%,與上月相比加快上升,上月環比下降0.44%。

今年1月20日,土耳其央行將關鍵利率每周回購利率下調0.5個百分點至7.75%,其他兩種利率存款利率和隔夜貸款利率維持不變,分別為7.5%和11.25%。

土耳其,里拉,降息,通脹,CPI

和土耳其央行行長Basci相比,俄羅斯央行行長Elvira Nabiullina表現得更“靈活”。上月底,俄羅斯央行在此前一個月意外加息650個基點後又意外宣布降息200個基點。俄羅斯央行的“大變臉”與政府施壓不無關系。

上月底華爾街見聞文章提到,一些西方的俄羅斯觀察人士認為,俄羅斯央行的利率決策大逆轉告訴我們,要判斷俄羅斯的貨幣政策,現在與其關註俄羅斯央行官員的言論,不如留意俄羅斯總統普京的助理說了什麽。

該文章稱,上月Nabiullina曾表示,在國內通脹創五年新高後,她沒有發現有任何很快降息的機會。約三天後,普京手下一位很有影響力的經濟助理Andrey Belousov表達了截然不同的觀點,稱為了促進經濟增長需要降息。Belousov講話後約一周,俄羅斯央行就意外宣布降息了。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84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