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三杯茶 於 2014-12-11 11:22 編輯 展望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改革 牛第二波 作者:任澤平 1、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於12月9-11日召開,部署15年改革發展任務。目標設定預計GDP為7%左右,CPI為3%,M2為12.5%,赤字率2.6%(指標暫不公布,15年兩會時上人大)。宏觀調控定調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和穩健貨幣政策,加碼基建投資(增速20%左右),以對沖地產投資增速的下滑(預計7%左右),穩健貨幣政策執行上中性偏松,用降息降準常規操作替代定向寬松工具。 2、根據中央定調,15年是三個“之年”:①“‘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15年將公布“十三五”規劃,展現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未來五年的大國雄心,將成為重大風口。②“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有別於14年“改革元年”,改革已從方案準備期邁入落地攻堅期,預計近期財稅、國企改革、註冊制、利率市場化、土改、社保改革等重大改革方案將逐步落地實施。③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 3、推進“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逐步增強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服務業的支撐作用。 4、這輪股市牛市為加快推進註冊制改革、資產證券化化解銀行不良率、利率市場化、資本賬戶開放等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中央將加快註冊制改革、《證券法》修訂等進度,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激發全民創新創業活力。 5、留意監管層對股市灑水降溫、降杠桿的態度和措施。公共政策部門希望借助牛市推進直接融資和註冊制改革,推動經濟轉型,降低融資成本。但是加杠桿急漲行情引起了監管層的警覺,12月8日中登《通知》可能並非意外,近期證監會將調查券商兩融杠桿也並非空穴來風。這些均反映了監管層態度的微妙變化:希望牛市繼續,但希望快牛切換至慢牛長牛,牛市半山腰推註冊制是最佳劇本(你們等等我呀!),降溫措施有窗口指導、輿論警示、調查兩融杠桿,可能會影響市場情緒,增加市場波動。 6、改革牛大牛市正處於第二波,風格切換十分明顯。第一波是2000-2500點炒分母,改革提升風險偏好的國企、軍工等,分子還在下降不敢炒;第二波是2500點以後,由於9-10月以後大牛市預期迅速形成(這在路演過程中感受明顯),炒牛市領跑者非銀,炒分子可能觸底的銀行等,分母也繼續炒,市場風格為牛市預期和杠桿投資主體(大戶、產業資本、私募、兩融)主導;第三波炒什麽?隨著經濟增速換擋的尾部風險消失,15年中期前後有可能出現物價逐步擺脫通縮從而迎來企業盈利曙光。從市場主體決定的風格看,保險公司受益於14年債券大牛市提前完成收益目標,但是15年不太可能有單邊債市行情,因此存在加倉權益資產的動力和壓力,近期各大保險公司均討論提高15年權益資產配置,考慮到保險公司穩健的投資風格,加之監管層降溫兩融杠桿,因此有穩定分紅的價值股和大盤藍籌將獲得險資青睞。改革和“十三五”規劃將成為重要風口。(澤平宏觀) |
歐洲央行周四宣布,在第二輪定向長期再融資操作(TLTRO)中通過四年期貸款向銀行提供了1298億歐元資金。這一結果意味著歐洲央行距離全面QE又近了一步。
對於第二輪TLTRO,此前市場預期在1500-1700億歐元範圍內。雖然和第一輪近830億歐元的結果相比有所改善,但是兩輪結果相加依然和徳拉吉預期的4000億歐元相距甚遠。
9月的TLTRO歐洲央行以0.15%固定利率向255家銀行發放826億歐元貸款,遠低於市場預期,其中意大利和西班牙的銀行借款占比較大,達到了總量的45%,意大利銀行業總共借入211億歐元,西班牙銀行共計借入148億歐元。
TLTRO是歐洲央行向歐元區經濟註入更多資金的策略之一,未來兩年還將進行六次類似的資金發放。歐洲央行指望藉此來促進私營部門信貸。
考慮到歐洲銀行業即將在2015年初歸還2011/2012年LTRO的資金(270億歐元),因此明年初實際的歐洲央行資產負債表可能還會出現進一步萎縮。實際上自2012年以來,歐洲央行資產負債表就處於收縮狀態之中。
11月徳拉吉曾表示,歐洲央行預計(expected)資產負債表將邁向2012年初的水平。2012年3月,歐洲央行的資產負債表規模為2.96萬億歐元,現在為2.1萬億。這或意味著,歐洲央行的資產負債表有8600億歐元的擴張空間。雖然已經采取購買抵押債和ABS等措施,但是目前來看,完成預期目標依然難度較大。
Berenberg高級經濟學家 Christian Schulz對此直言,“歐洲央行不得不出臺額外的新措施,才能完成擴張資產表的任務。我們認為明年第一季度ECB將采取行動,包括購買企業債、國債、股票和其他資產。”
荷蘭銀行市場宏觀分析主管Nick Kounis則表示,“這個結果意味著我們距離QE更近了一步,如果不采取QE措施,歐洲央行無法完成擴張資產負債表的任務。”
但是對於徳拉吉而言,最大的挑戰還是來自政治層面和德國籍委員的阻力。在本月ECB決議之後的新聞發布會上徳拉吉曾表示,資產負債表目標是意向,並非目標。而資產負債表的措辭調整的決定並非一致通過。凸顯央行內部分歧明顯。
根據德國世界報獲得的信息,德拉吉面臨的來自歐洲央行內部的阻力比之前想象的要大。他已經不能依靠執委會的多數支持。除了之前就對購債計劃持懷疑態度的Lautenschlager和Mersch,現在,法國人Coeure也對德拉吉的計劃表示反對。
除此之外,根據歐洲法律歐央行直接購買主權債券也是違規行為,面臨一系列法律障礙。而長期以來只有歐洲政府先行動後,歐洲央行才會行動。被寄予改革厚望的歐盟委員會主席、歐盟理事會主席、歐洲央行主席、歐洲團體主席共同發布的所謂“四主席報告”可能拖到明年6月才會公布,在此之前德拉吉若要推QE將沒有政治方面的支持,這與以往的行動邏輯不符。
綜合本月ECB決議的內容來看,徳拉吉已經明確將在2015年評估現有措施之後再決定如何抉擇,因此最快於明年3月見到歐洲央行行動是大部分市場人士的預期。足球評論員劉建宏曾多次表示“留給中國隊的時間不多了”,而如今對於徳拉吉而言,留給他的時間也不多。數據和市場反饋已經讓他有了足夠的底氣,但是如何說服以德國央行行長魏德曼為首的反QE陣營將是他最大的任務。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繼中國之後,俄羅斯又將“友誼之手”伸向了印度。
周四,普京在新德里與印度總理莫迪簽署了多項能源、軍事和貿易大單。
俄羅斯同意在未來20年內為印度建造12座核電站,並與印度成立合資公司,共同開發亞洲的水電工程項目。此外,俄羅斯國有石油公司Rosneft與印度簽署了初步協議,將在未來10年里為印度供應1000萬噸石油。
最值得一提的是,俄羅斯還邀請印度共同開發“北極”的項目。
新華社援引分析人士解讀稱,在俄羅斯與西方國家關系緊張之際,普京此行把重點議題放在擴大俄印兩國能源合作上,意在沖抵西方制裁給俄羅斯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
據新華網,普京在與莫迪會面前告訴媒體記者,印度是俄羅斯在軍事技術領域“久經考驗的夥伴”,雙方將在軍事技術、經貿、核能等領域加強合作。他此行是為了強化兩國“特殊的戰略夥伴關系”。
普京表示:“我們的Rosneft、Gazprom等大公司,將和印度的夥伴們一道,籌備開發俄羅斯-北極大陸架的液化氣。”
今年9月,俄羅斯在北極圈發現大量石油,儲量估計在10億桶,周邊類似的地質狀況意味著周圍地區的儲油量可能超過美國在墨西哥灣的石油開采量。
俄羅斯是在埃克森美孚的幫助下發現的這片油田,而且如果沒有美孚的專家和技術,俄羅斯並沒有能力單獨開發。但由於歐美制裁,美孚可能無法繼續與俄羅斯合作。
普京和莫迪的合作不僅僅在局限在能源方面,兩國還打算加強軍事合作。兩位領導人簽署協議,允許印度的軍隊在俄羅斯部隊的訓練營中接受訓練。莫迪還表示,俄羅斯仍然將是印度最大的武器進口國。
雖然西方不斷加強對俄制裁,印度卻同意2015年將與俄羅斯的貿易額增加一倍至200億美元。
據俄羅斯媒體Vesti,所有這些都是俄羅斯“向東轉移”大戰略的一部分。
過去幾個月,俄羅斯還加強了與中國的關系。普京與習近平今年五月曾簽署了價值4000億美元的天然氣大單。雙方還在雙邊貿易、去美元化、軍事等方面強化了合作。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周二,亞洲和歐洲股市普跌,對美國市場情緒有所打壓,美股自上日創下的新高水平回落,公用事業類股票領跌,該板塊是本年度表現最佳的板塊。投資者擔心希臘政局不穩,黃金大漲1.6%,美債走高。油價自五年多新低反彈,美油漲近1%。美元下跌。
標普500指數跌10.22點或0.49%,報2080.35點;道瓊斯工業指數跌55.16點或0.31%,報17983.07點;納斯達克綜合指數跌29.47點或0.61%,報4777.44點。
有“恐慌指數”之稱的CBOE波動性指數(VIX)上漲5.71%,收15.92。
周二,亞洲和歐洲股市普跌,對美國市場情緒有所打壓,美股低開後緩慢走低,收盤時三大股指全線下挫。本年度表現最佳的板塊公用事業類股票領跌。上日,標普500和Russell 2000指數均創歷史收盤新高。臨近年底,美股成交依舊不活躍。
美國經濟數據方面,10月S&P/CS 20座大城市房價指數同比增4.5%,預期+4.4%,前值從+4.90%修正為+4.82%;未季調房價指數環比增0.76%,預期+0.4%,前值從+0.34%修正為+0.24%。美國12月諮商會消費者信心指數92.6,預期93.9,前值由88.7修正至91;其中現況指數98.6,創2008年2月以來新高,前值從91.3修正至93.7;預期指數88.5,前值從87.0修正至89.3。
美債收益率下跌,黃金大漲,WTI油價上漲。10年期美債收益率全日自低位緩慢上行,收盤時下跌2個基點,收於2.19%。投資者擔心希臘政局不穩,湧入做多黃金,2月份交割的紐約黃金期貨價格大漲1.6%,收於1200.2美元/盎司。市場預期EIA原油庫存少於預期、擔心利比亞原油出口或受影響,油價自日內創下的五年多新低反彈。美國NYMEX 2月原油期貨價格收盤上漲0.95%,報54.12美元/桶;布倫特2月原油期貨價格收盤上漲0.03%,報57.90美元/桶。
歐洲股市普遍下跌。歐元區11月貨幣供應M3同比增3.1%,預期+2.6%,前值為+2.5%。希臘政局對歐洲市場影響仍在,周一希臘總理提名的總統候選人未能獲得180張足額票數,投資者擔心抵制財政緊縮的希臘左派很可能上臺,這將意味歐元區或再掀危機。泛歐績優300指數收盤跌1.0%,德法英股指跌幅均超1.2%。希臘股市繼昨日暴跌後,周二再跌0.5%。10年期德債收益率在歷史新低附近徘徊。美元走弱,歐元兌美元上漲0.2%,位於1.2175一線。
亞洲股市大多下跌。滬指跌0.07%,創業板指再度大跌。券商、銀行、高鐵漲幅居前,題材股普跌,水務、傳媒、體育、阿里、船舶、互聯網跌幅居前。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八次會議,會議指出2014年確定的80個重點改革任務基本完成。隨著下半年一系列利好政策出臺,年末房地產市場加速回暖,12月一手房成交同比大增27%,上周超過2013年高點;此外,土地溢價率上升,住宅庫存下降。中國取消銀行結售匯頭寸掛鉤規定,人民幣創七個月最大漲幅。恒指跌1.14%,藍籌股跌多漲少,石油股領跌藍籌,中資金融股回吐前日漲幅,內房股領漲藍籌。日本股市跌1.57%,這是日本本年度最後一個交易日。
大宗商品市場走勢:
美債市場走勢:
外匯市場走勢:
隔夜全球市場收盤情況:
標普500指數跌0.49%;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跌0.31%;納斯達克綜合指數跌0.61%。
泛歐績優300指數收盤跌1.0%,收報1363.14點;英國富時100指數跌1.30%;德國DAX指數跌1.22%;法國CAC40指數跌1.68%。
日本股市跌1.57%,恒指跌1.14%,滬指跌0.07%。
富時環球指數漲0.19%;富時新興市場指數漲0.99%。
美元兌歐元下跌,美元兌日元大跌。
2月份交割的紐約黃金期貨價格大漲1.6%,收於1200.2美元/盎司。
2月交割的WTI油價收盤上漲0.95%,收報54.12美元/桶。
10年期美債收益率下跌2個基點,收報2.19%。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本文作者為瑞穗證券董事總經理、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博士,授權華爾街見聞發表。
歐元區量化放松預期引發的匯率動蕩仍在持續。就在本月15日瑞士央行以外宣布降低活期存款利率至-0.75%並放棄瑞郎對歐元1.20的匯率下限後不久,19日丹麥央行也宣布同時降低存貸款利率,以防止熱錢流入。
但與瑞士央行明顯不同的是,丹麥央行表示不會放棄丹麥克朗與歐元的掛鉤機制,並有“必要措施”來捍衛這一機制“ 。是什麽導致丹麥與瑞士的選擇如此不同?未來伴隨著歐元區量寬加大,丹麥立場能否有變?是否存在丹麥克朗步瑞士瑞郎後塵的可能?
若要找到上述問題的答案,需要深入分析丹麥與瑞士兩國匯率體制、經濟基本面的情況。實際上,在筆者看來,正是出於兩國在匯率機制,經濟基本面方面的明顯差異,才使筆者得出了丹麥克朗不會成為“第二個瑞郎”的判斷。
具體來看,匯率機制方面,丹麥是歐洲匯率機制(Exchange Rate Mechanism ERM)的正式成員,丹麥央行從70年代起就承擔著丹麥克朗與德國馬克掛鉤的職責。1999年歐元誕生以後,在新的歐洲匯率機制(ERM2)的框架下,丹麥央行首要職責就在於將丹麥與歐元匯率穩定在中心匯率正負2.5%之間。
相對而言,瑞士央行則在相當長時間內采取浮動匯率,瑞士法郎也是世界主要的儲備貨幣之一。只是在歐債危機期間,由於最大貿易夥伴歐元區經濟體的貨幣歐元持續貶值對瑞士經濟構成壓力,瑞士央行才被迫在2011年9月設定歐元兌瑞士法郎不得高於1.2。
可以說,丹麥克朗升值一定程度上需要丹麥與歐元區國家協調一致,而瑞士法郎匯率調整則完全取決於瑞士央行自己。更進一步,當前丹麥經濟基本面遠不如瑞士,克朗需要跟隨歐元一起貶值來刺激經濟或是更深層次的原因。
經歷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和此後的歐債危機,丹麥經濟受到重創。到2009年底,丹麥經濟較2007年四季度的高點收縮了8%。此後,丹麥經濟的複蘇也頗有反複,直至2014年三季度,丹麥的總產出規模仍未能恢複到2007年的水平。近三年,其經濟的平均增速幾乎為0%,經濟低迷導致就業恢複緩慢,當前失業率仍然達到了6.7%,顯著高於2007年的水平。
瑞士則完全是另一番景象。2009年二季度以後,瑞士經濟就從衰退中走了出來,並維持了相對穩定的增長速度。2010-2013年,瑞士經濟增速分別為分別達到3.3%、2.0%、1.0%和1.7%,令大多數歐洲國家羨慕不已。目前瑞士的失業率只有4.9%,在歐洲也屬於比較低的國家之一。
此外,兩國在房地產市場的差異則更加明顯。金融危機之後,丹麥經歷了房地產泡沫的破滅,首都地區房價曾較危機前高點大幅下跌超過30%,時至今日,丹麥房地產市場也未能顯著複蘇。
相比之下,瑞士的房價則幾乎沒有受到金融危機的沖擊,持續高漲。2014年底,瑞士平均房價較2007年上漲超過22%。由於瑞士房價增速和住房貸款規模的增速顯著快於瑞士GDP的增長,瑞士央行不但提示可能存在的房地產風險,還在2014年初將銀行系統的反周期資本緩沖比從1%上調到2%。
因此,當前丹麥克朗跟隨歐元貶值有助於當地房地產市場複蘇,而對於瑞士來說,對歐元升值則可以避免被動的基礎貨幣投放,降低瑞士出現資產泡沫的風險。換言之,在基本面較好地情況下,長期與貶值的歐元掛鉤已讓瑞典央行不堪重負,加之國內資產泡沫的風險,貨幣升值對其是更好的選擇。
總之,丹麥與瑞士的不同選擇源於經濟基本面的差異。放眼2015 年,美元與歐元這兩大世界主要貨幣走勢將出現明顯分歧,考慮到當前大多數實施固定匯率的國家貨幣盯住美元,同時又有二三十個經濟體的貨幣以歐元為錨,在筆者看來,今年盯住歐元的經濟體可能更加幸運。
具體而言,如果經濟表現不佳,歐元貶值將幫助以歐元為錨的國家自動實施經濟刺激,即使基本面較強,面臨的也不過是資產價格上行的壓力。相反,對於基本面較為疲弱又盯住美元的經濟體,美元走強則不得不面臨貨幣貶值與資本外逃的風險,而這也將成為2015年全球經濟的一個重要的不確定因素。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2013年,奇瑞為改變生存困境,大刀闊斧地砍掉旗下多個品牌和車型、從此前的多品牌戰略轉型,聚焦單個品牌。也正因如此,奇瑞汽車終於在2014年實現了10年來的首度盈利。而此前被奇瑞剝離的開瑞汽車,在沈寂了一段時間後,終於在近日宣布,嘗試從微車進軍MPV市場,並希望在未來5年內,實現30萬輛的銷量目標。然而,開瑞與奇瑞藕斷絲連的關系,讓開瑞有些尷尬,實質上,兩者之間是有競爭和博弈的。
“複制”五菱模式
奇瑞2009年推出的多品牌戰略不僅沒能大幅提升奇瑞的銷量,反而因為資源的分散等系列原因拖累了公司整體業績的發展。2013年,奇瑞汽車進行了戰略調整,取消瑞麒、威麟兩大子品牌,並將原來的微車品牌開瑞劃歸至奇瑞控股旗下。
然而,奇瑞並不願意就此舍去被剝離的老舊資產和品牌,在奇瑞汽車原副總經理陸建輝的帶領下,奇瑞汽車原旗雲團隊200多人在蕪湖江北產業園集中區投建了新的汽車項目——江北項目,承接被剝離的車型和資源。2014年,這一項目被正式更名為凱翼汽車,由安徽省江北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奇瑞商用車(安徽)有限公司和蕪湖市建設投資有限公司三方共同投資組建,成為與奇瑞汽車平行的、奇瑞控股旗下子公司之一,而此前被剝離的開瑞汽車也正式被納入凱翼汽車的業務範疇。
作為一個專註於微車的品牌,開瑞汽車生不逢時,在經歷了2009年汽車下鄉、微車市場銷量爆發後,市場表現便一直處於不溫不火的狀態。從數據上看,隨著2009年汽車下鄉政策的推出,國內微車市場已經出現一落千丈之勢,原本專註於這一市場的哈飛、昌河都因為市場的衰退而出現“舉步維艱”的局面,而包括海馬等後進入者,都已經逐漸放棄這一市場,並將原有規劃用作微車的基地,轉型為乘用車生產基地。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微車銷量僅為133萬輛,同比下降18%,成為細分市場上唯一負增長的車型品類。
在沈寂了一段時間後,開瑞汽車開始嘗試給出答案。與凱翼汽車走智能化汽車的新思路不同,開瑞仍將專註於傳統市場,不過,未來開瑞的著力點將並不局限於微車,而是目前炙手可熱的MPV市場。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MPV市場增速接近50%,比SUV市場高出10個百分點。
就在日前,開瑞汽車推出了K50這樣一款MPV產品,試圖實現銷量翻盤。奇瑞汽車發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開瑞汽車的銷量僅為4萬余輛,而在新車上市後,開瑞汽車希望在未來5年內,實現30萬輛的銷量目標。
在汽車分析師張誌勇看來,開瑞從微車進軍MPV市場,其實是在複制上汽通用五菱的路子。在穩居微車市場近五成市場份額的大背景下,面臨市場整體需求的下滑,五菱獨辟蹊徑,率先進入MPV市場,並迅速站穩腳跟,而在傳統的微車領域,也不斷通過安全技術的升級,蠶食競爭對手的市場份額。2002年,五菱的銷量不足15萬輛,而到2014年,其銷量已經突破180萬輛。“微車市場下滑,但基盤客戶升級需求很大,所以自主品牌在MPV市場確實有一定空間,而開瑞進入這一領域在思路上也是正確的。”張誌勇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與奇瑞“藕斷絲連”的尷尬
雖然思路正確,但開瑞汽車之後的路並非是一帆風順。張誌勇認為,在他看來,將此前的資源盤活,重新進入市場,本身就不是一個“市場化”的行為,“奇瑞應該集中精力和優勢資源,打造一個品牌”。從某種意義上說,將原有的子品牌轉移至奇瑞控股,只是從一只手換到另外一只手,本質上並沒有任何變化。從目前來看,包括車型平臺、研發團隊、試驗場地以及生產等,開瑞都全面依賴於奇瑞汽車。“現在開瑞跟奇瑞共享,就是一個平臺。”開瑞汽車營銷公司副總經理李學用直言。
“這種模式和定位都讓開瑞汽車有些尷尬。”張誌勇指出。確實,在此之前,奇瑞汽車董事長尹同躍於2014年初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奇瑞新建凱翼汽車的主要目的是想盤活資產。“做企業有一個盈虧平衡點,量的追求是很重要的,因為你只有達到規模的時候才能把很多管理費用攤銷掉。”但事實上,在自主品牌整體市場環境進一步惡化的狀態下,依靠奇瑞的“輸血”或者“共享”,能否讓開瑞以及其所在的凱翼汽車活得更好?開瑞汽車公關部人士坦言:“雖然奇瑞與凱翼乃至開瑞是一家,但實質上,幾者之間是有競爭和博弈的。我們要做的並不是去單純填補奇瑞的空白市場,因為如果有空白領域,奇瑞自己也會去做。”但他也承認,在市場的靈活度面前,凱翼汽車能否有更好的決策,可能還是要看雙方的博弈。
“凱翼汽車成立到現在,看到的動作並不是特別大。”張誌勇認為,目前,包括開瑞在內的凱翼汽車,其實應該加速吸收外部力量,來為自己建立起可支撐未來可持續發展的研發能力。研發之外,在他看來,在目前整個奇瑞控股盈利狀況都並不是特別好的情況下,凱翼以及開瑞汽車要進一步發展,在資金上是否會出現受限的情況,也還是一個值得觀察的問題。
世界黃金協會(WGC)今日發布的《黃金需求趨勢報告》報告稱,去年全球央行大量增持黃金的勢頭不減,全年凈購買黃金477.2噸,較前年增加7%。去年央行購買黃金量為50年來第二高,僅次於2012年的544噸。若以去年黃金均價計算,央行凈購買黃金約支出194億美元,這筆資金可購買75架波音787-9夢想客機。
截至去年,全球央行連續五年增持黃金,逆轉了上世紀80年代末以來二十多年的拋售勢頭。WGC上述報告認為,為尋求多樣化、減持美元,以獨聯體國家央行為代表的機構繼續增加黃金持有量。報告稱:
· 去年遭遇西方經濟制裁和經濟衰退雙重打擊的俄羅斯增持黃金最多,全年累積增持173噸,占全球央行去年總需求的36%。預計俄羅斯目前持有量已超過1200噸,占總儲備的12%。
· 哈薩克斯坦、伊朗和阿塞拜疆的購買量也較突出,分別為48噸、48噸和10噸。
· 去年央行黃金銷售量很有限。唯一一家大量減少黃金儲備的央行是烏克蘭央行。因較明顯的地緣政治鬥爭影響經濟,烏克蘭的黃金儲量去年減少44%至24噸。
· 去年黃金總供應量未發生變化,回收量減至七年來最低,礦產產品年產量連續六年增長,去年微增2%,達3114.4噸,創歷史新高。
· 去年黃金需求總量為3923.7噸,略低於前年的4087.6噸。鑒於去年消費需求增長遠不及前年創紀錄的增長水平,去年4%的需求跌幅並不驚人。
彭博報道提到,WGC的市場情報主管Alistair Hewitt接受采訪時表示,多家新興市場的央行增持黃金,他們的持倉還未達到標準水平,央行的需求還將強勁增長。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世界黃金協會(WGC)今日發布的《黃金需求趨勢報告》報告稱,去年全球央行大量增持黃金的勢頭不減,全年凈購買黃金477.2噸,較前年增加7%。去年央行購買黃金量為50年來第二高,僅次於2012年的544噸。若以去年黃金均價計算,央行凈購買黃金約支出194億美元,這筆資金可購買75架波音787-9夢想客機。
截至去年,全球央行連續五年增持黃金,逆轉了上世紀80年代末以來二十多年的拋售勢頭。WGC上述報告認為,為尋求多樣化、減持美元,以獨聯體國家央行為代表的機構繼續增加黃金持有量。報告稱:
· 去年遭遇西方經濟制裁和經濟衰退雙重打擊的俄羅斯增持黃金最多,全年累積增持173噸,占全球央行去年總需求的36%。預計俄羅斯目前持有量已超過1200噸,占總儲備的12%。
· 哈薩克斯坦、伊朗和阿塞拜疆的購買量也較突出,分別為48噸、48噸和10噸。
· 去年央行黃金銷售量很有限。唯一一家大量減少黃金儲備的央行是烏克蘭央行。因較明顯的地緣政治鬥爭影響經濟,烏克蘭的黃金儲量去年減少44%至24噸。
· 去年黃金總供應量未發生變化,回收量減至七年來最低,礦產產品年產量連續六年增長,去年微增2%,達3114.4噸,創歷史新高。
· 去年黃金需求總量為3923.7噸,略低於前年的4087.6噸。鑒於去年消費需求增長遠不及前年創紀錄的增長水平,去年4%的需求跌幅並不驚人。
彭博報道提到,WGC的市場情報主管Alistair Hewitt接受采訪時表示,多家新興市場的央行增持黃金,他們的持倉還未達到標準水平,央行的需求還將強勁增長。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美國1月個人消費開支連續第二個月下滑。顯示出在油價下跌、就業回暖的背景下,美國家庭支出依然非常謹慎。
商務部數據顯示,美國1月個人消費支出環比下降0.2%,不及預期的降0.1%,12月為下降0.3%。
不過,同時公布的1月個人收入環比增長了0.3%,略低於預期的0.4%。
美聯儲最愛的通脹指標PCE物價指數1月環比下降0.5%。剔除食品和能源之後的核心PCE指數環比增長0.1%,均符合預期。
彭博新聞社援引BMO Capital高級經濟學家Jennifer Lee評論稱:“目前消費者方面有很多積極因素,比如強勁的就業,低油價和低利率。需求看起來依然很健康,消費支出一季度料將穩步增長。”
數據公布後,美元指數小幅上揚:
標普500指數期貨小幅下挫:
黃金小跌3美元: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