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公司CEO摩爾:擁抱免費遊戲模式
http://www.yicai.com/news/2012/11/2209145.html 在 遊戲行業正面臨著一場巨大的「地殼構造」變動的形勢下,行業巨頭EA正希望確保自己不會被大地吞沒。
EA首席運營官皮特·摩爾(Peter Moore)是遊戲行業中的資深人士,他曾在世嘉和微軟旗下Xbox部門中供職,是EA最有口才和最有力的發言人。在《連線》雜誌對他進行的專訪中,他詳細闡述了EA進行轉型以適應玩家口味的戰略。雖然EA的業務長期以來主要與傳統的遊戲機遊戲有關,這種遊戲需要消耗大量資金開進行開發,然後以每套遊戲60美元的價格出售,但摩爾希望闡明的一點是,EA並非綁定在這種模式中。

皮特·摩爾(一財網配圖)
玩家在價格昂貴的遊戲機遊戲上所花的錢正在變少,而在價格較低(或是採用免費的遊戲內購買模式)的移動和社交遊戲上所花的錢則正在增加。平板電腦及其他低價電腦正在變得如此強大,以至於這些平台上的遊戲正在達到一個轉折點,能趕上傳統遊戲機所能提供的用戶體驗——雖然遊戲機在技術上仍舊處於領先地位,但這些平台上的遊戲價格較低,這可能足夠吸引大量玩家從遊戲機轉向這些平台,從而導致傳統遊戲機的未來前景承壓;而對於EA來說,傳統遊戲機遊戲是這家公司的「衣食父母」。
摩爾表示,他並不認為遊戲機遊戲將會消亡。不過,EA已經大幅減少了開發中的遊戲機遊戲的數量,同時大幅加大了在社交遊戲和移動遊戲領域中的開發力度。
《連線》最近在EA的硅谷總部對摩爾進行了採訪,採訪的內容主要與正在變化中的遊戲行業有關。以下是採訪內容摘要:
《連線》:《FIFA13》正在通過數字化交易賺取大量的收入。像這樣的遊戲到什麼時候才會變得完全免費?
摩爾:我們在這一方面已經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我們現在擁有一些免費的遊戲,提供全方位的遊戲體驗。我玩過我們提供的許多免費遊戲,比如說《FIFA》或《戰地》(Battlefield),又或是《榮譽勛章》(Medal of Honor)或《極品飛車》(Need for Speed)等客戶端遊戲。在Facebook平台上或是在我的手機上,都能玩這些免費遊戲,比如說支持64名玩家的《戰地3》等。
我們當然將會推出免費遊戲;我們越多越多的內容都將會是免費的。當我在1999年加入這個行業時,這個國家中有數千萬的遊戲玩家。在當時,PlayStation就已經建立起了強大的業務。而時至今日,我們所面臨的是以億計算的遊戲用戶。我們正在關注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上的遊戲,關注平板電腦遊戲的增加,當然還有免費遊戲增加的趨勢。就現在而言,我們大多數主要品牌都能提供免費的遊戲體驗:《極品飛車》、《戰地》和《FIFA》等——很明顯,從客戶體驗來說它們有所不同,但這些遊戲允許我們建立起了完整的遊戲產品體驗,能讓用戶無論在什麼地方、在做些什麼和在哪個平台上都可以玩遊戲。
《連線》:也就是說,你們會提供這些不同的用戶體驗,而且這些體驗正在變得更加密切地結合到一起。但是,你們要到什麼時候才會對高端遊戲也採用免費模式呢?
摩爾:我不會以那樣「二元化」的看法來看待這個問題。我認為,未來將會出現一種演進,我們將進化到下一代的遊戲機硬件;但在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市場上,我們正在看到越來越多的龐大機會。我現在對平板電腦市場將走向何方很感興趣,我的老僱主微軟已經在某種程度上做好了談論Surface的準備,而且你知道你應該相信一點,那就是微軟將會嘗試把Surface與Windows 8捆綁到一起。然後是智能手機——我們正在看到,三星Galaxy正在追趕蘋果iPhone。在Kindle Fire HD上,一些遊戲也正在開發中。所有這些設備都正在把遊戲作為一種服務來開發。這才是我們所關注的東西;你購買的東西減少,但能去的地方卻在變多。
我們免費提供高端遊戲還需要一段時間,雖然我們已經開始免費提供《星球大戰》(Star Wars),雖然那是一個我們能進行微處理的大型多人在線遊戲世界。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我們賺到了一些錢。這是一項代價高昂的事業,尤其是你正在討論的遊戲是需要200多人花費很多時間才能開發出來的產品。免費提供這些遊戲將意味著一種一百八十度的轉變。
到最後,我們將會免費提供這些高端遊戲,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但我認為,那要視未來一個世代中將會發生什麼事情。有可能發生的一種情況是,會有越來越多低端遊戲提供免費的用戶體驗,然後慢慢朝著高端的方向發展,而不是高端遊戲慢慢朝著免費的方向發展。
我還是認為,我們仍舊擁有1800萬名用戶非常樂意購買每個迭代的《FIFA》遊戲,而我甚至都不知道二手遊戲的銷售量會達到多少。到最後,二手遊戲的銷售不會給我們帶來任何收入。但最終我作出結論,那就是現在有大約2500萬名用戶已經體驗過了《FIFA 12》,這一點毫無疑問。
《連線》:如果你們免費分發客戶端,那麼二手遊戲(used games)就不再是個問題。
摩爾:對整個行業來說,二手遊戲是個更大的問題——我並不是心有不甘,而是認識到這是玩家的權利,也是零售商的權利。非常公平地說,視頻遊戲零售商GameStop一直都對一個事實直言不諱,那就是這家公司將其收入用來維持整個生態系統的運轉,而不是拿來到麥當勞去買漢堡。我們要做的就是找到買二手遊戲的玩家,告訴他使用的是二手遊戲,然後擁抱他;而不是躲開他,說什麼「我們花了這麼多錢,卻從你身上拿不到一分錢」之類的話。正是這樣才讓GameStop成為了一家繁榮發展的零售商,與很多實體零售商都有所不同。
在我們的公司歷史上,現在是一個迷人的時刻。在經歷了30年的歷史以後,EA正在再次進化,我們公司已經發生了變化,不再是以前的樣子,現在我們是經典遊戲領域中最大的經銷商,是傳統視頻遊戲的發行商,同時也是一家迅速發展中的娛樂公司,那就是我們正在變成的樣子。
《連線》:如果免費遊戲會從低端升起,那麼你會希望是由你們提供的免費遊戲嗎?
摩爾:那是肯定的。我們正在看到許多人從各個地方向我們發起攻擊,然後以失敗告終。
我們將會為這個平台提供最好的體驗,而且我們也需要多樣性。有些公司會在Facebook上開發核心免費遊戲,但如果不能奏效的話,那麼作為一家公司來說也就完了。我們則以垂直的視角觀察每個平台和每個品牌,然後對每個平台都進行水平的押注。
我無意冒犯Zynga,但你不會希望如此依賴於Facebook,以至於看不到移動平台的到來。突然之間你就只能在一個平台上立足了,對一家公司的依賴性太強。Zynga對單一平台——實際上是單一公司——的依賴性是非常危險的。如果那是我們正在做的事情,那麼我會感到夜不能寐。
我們是否正在Facebook平台上?絕對是的。我們是否還在其他所有平台上?是的。我們在移動平台上是不是首屈一指的發行商?是的。
《連線》:談一談《星球大戰:舊共和國》(Star Wars:Old Republic)都發生了什麼吧。
摩爾:當那款遊戲的開發工作在幾年以前開始的時候,那是一項重大的事業。正如你可能想像的那樣,我們與盧卡斯電影公司合作,接手娛樂世界上最大的知識產權之一《星球大戰》,然後賦予其遊戲生命,那時我們所能想到的就是未來這會是一款基於訂閱模式的大型多人在線遊戲。
但在我們日益接近那個目標的同時,我們認識到世界正在發生變化,而我們也必須做出相應的變化。現在我們採用的混合的模式,那是我所喜歡的方法。
價格一直都是個問題。如果你去問問那些退出的用戶為什麼不再玩,那麼他們就會告訴你說:「我就是不想支付每個月15美元的費用,我覺得被綁住了。我喜歡那款遊戲,但不願意被綁住。」對許多人來說,每個月15美元是不小的一筆錢。我們非常清楚地認識到,如果能清除價格這個障礙,那麼我們的用戶就能以百萬計算,而是以十萬計算。那就是我們的計劃。世界總在迅速地變化,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必須去適應。
《連線》:你認為個人電腦市場在多年以前就已停息了嗎?
摩爾:這是個很好的問題。我的意思是,確實如此。我在2007年進入EA,當時擔任EA體育總裁,那時個人電腦對我們來說就已經「死亡」。我們只是無法為體育體驗找到合適的商業模式。在此前負責運營Xbox部門時,我們所做的事情是圍繞著起居室遊戲創造了這種模式。到最後,我們的遊戲機被妻子、母親和女友所接受,因為它還能做其他事情。
《連線》:她們不一定會玩,但會允許遊戲機的存在。
摩爾:她們允許在起居室裡玩。
然後在同一時間發生了兩件事情,一件是電視正在變成平面的藝術品,所以女人們更喜歡屏幕更大的電視機。另一件事情是,在二十世紀開頭以後的幾年中還沒有高分辨率的節目,除了遊戲機以外。Xbox 360以及以後的PS3都變成了娛樂中心,能交付1080p的高清內容,而且相對來說也不那麼貴。其結果是,個人電腦被推回到辦公室和研究工作中去。
盜版也是個問題。我們仍在用CD-ROM交付遊戲,因此需要做的就是交付一款遊戲,然後市場會幫你做其他的事情。
到最後,遊戲機將再次前進,而個人電腦將會趕上來。但是,能幫助個人電腦的一直都是互聯的娛樂方式,有那麼多的東西進入了云領域。我們一直都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個人電腦遊戲發行商。
大型的客戶端個人電腦遊戲正在重返市場。從企業的角度來看,我們能在一個開放式平台上能做很多事情,比如說每天都發佈補丁,卻不需要經過驗證等。只需要直接應付消費者,而不需要應付索尼、微軟和任天堂,這使得個人電腦成為了一個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平台。
992.HK - 山寨國家代表隊 遊戲國度
http://playzone168.blogspot.hk/2012/06/992hk.html唔怕生壞命,最怕改錯名,992.HK 聯想似乎應正呢句﹗
聯想就是基於某事而聯想起其他的事,但令人感覺變極有譜,缺乏幻想甚至天馬行空的創作力
聯想的產品正是聯想人家的產品而生出來
蘋果在 2007 年出了 iPhone 大賣,聯想在 2010 年出了 LePhone (樂 Phone),人家一個 i ,閣下 Le,感覺很山寨。除了名字接近,外型和介面也不太相同,價格比 iPhone 平了一大截,也可勉強說成取個相近名字,在智能手機市場搶走中國同業的既有份額
蘋果在 2010 年出了 iPad,聯想出了個 LePad,廣東人聽到就怪怪了,為咩要賣 “籮 pad” (屁股)?感覺繼續山寨
2012 年 4 月聯想又推新搞作 —— 綠動機,這台洋名 iSec 的遊戲機開始時叫 eBox,令人深明它對手是 XBox,但因為怕被取笑又抄襲,結果改成 i 字頭﹗綠動機可說是聯想初試電玩市場之作,內置八款健身遊戲程式,又有十款網路應用程式,售價接近人仔 3 千 8,比 Wii 和 XBox 貴不少﹗
看倌可能會為那內建遊戲感到十分奇怪,為什麼會有內置遊戲呢?原來聯想在推出後才開放軟件開發套件,即其他人在 iSec 上市後才開始編製遊戲,又沒有聽過其他遊戲廠商支援﹗買家付上近四千人仔買一部多功能平板遊戲機,重溫廿多年前的味道﹗話雖 Wii 和 XBox 在國內沒有合法代理,而綠動機是聯想走法律罅,令其存在比 Wii 和 XBox 合理得多,但也不能無視早已存在的水貨市場、售價甚至玩家品味吧?筆者除了思疑開發者腦子進水外,實在找不到其他更好解釋
溫爺爺探訪留守兒童時給龍英俊送上粉紅書包,他說不要這顏色。倘若總理下次給留守兒童送上綠動機,不知幸運兒會否要求換 Wii 或 XBox?
作為國家的一台重要戰略機器,政府可謂幫到盡。回想起聯想出 LePhone,坊間傳言海關盡打 iPhone 水貨,現在出綠動機,不知海關會否盡打 Wii 和 XBox 水貨?也可以來個一班一綠動,實行全中國學校班班都有綠動機,相信也能消掉千多萬台。更實際的可能是邀請 585.HK 意馬寫幾隻喜羊羊遊戲,那一直喜愛喜羊羊而又未接觸過 Wii 和 XBox 的小孩們就爭相要父母購買
除此之外,聯想還將推出名為 IdeaTV 的智能電視
這個名字比蘋果將推出的 iTV 多了三隻字的智能電視,聯想自豪地指出這是第一部把 Android 4.0 植入的智能電視。老被人家恥笑山寨,這次還真做了一回第一,雖然消費者弄不清楚有多重大,但於聯想而言就是一項創舉
如要發展國外,IdeaTV 這個第一要與 AppleTV、GoogleTV、三星、東芝等強手對決,這從來不是聯想的強項,別忘了它買入 IBM 個人電腦業務後傷痕累累,柳傳志高聲宣佈重回國內市場。但要發展國內,央視衛視未能做到同步寬帶上映,除了和百度、土豆、優酷這些網站合作外,選擇不多,那豈非借老翻開拓市場?若不混這趟水,那智能電視只是高檔電視,聯想只是以高檔貨品搶國內對手的份額
LePhone 搶手機市場,LePad 打其他 PadPad,綠動機搶電玩市場,IdeaTV 則搶電視機市場。可看出聯想面對著毛利率每年萎縮的電腦行業,正急著打入其他產品,把自己打造成中國版 Sony。正如上文提到聯想屢受國家關照,萬一他朝來個一個學生一部腦津貼,那可真利好這國內龍頭的銷售,就算山寨也令筆者不敢看扁
然而,看到聯想 2011 年花了 US$4.5 億研發 (聯想) 費用,搞出一部山寨綠動機和一台支援不足的 IdeaTV,也實在心酸。筆者強烈建議聯想搞個股東創意大賽,取得好 idea 之餘給股東丁點獎勵 (補償),也許聯想從此不用做山寨 Sony
622.HK – 折讓大陷阱 遊戲國度
http://playzone168.blogspot.hk/2012/06/622hk.html一間公司年年蝕錢,無股息回饋股東,還好手持一隻優質股票及一疊又一疊現鈔,加上股價相對淨值大折讓
那是不錯的投資選擇還是陷阱?
威華達 622.HK 連續四年經營虧損,六年來沒派股息,但勝在資產夠厚。持有 1.95 億股 1083.HK 港華燃氣,就算按過去五天平均價折讓 20% 賣,仍值 HK$8.4 億,再加上 HK$5.83 億待售投資和 HK$12.8 億現金,淨流動資產已有 HK$27 億,按已發行 71.89 億股,每股淨流動值為 HK$0.376。股價 HK$0.09,大折讓 76%,買入等待資產值反映,tempting
上半場美夢在5月28日轉為下半場惡夢
當天威華達宣佈重大收購消息,以 HK$25.5 億買入上海靜安希爾頓酒店的全部權益以及象山海銘城90% 股權。威華達在訂立協議先支付現金 HK$1 億,收購完成後再支付現金 HK$12.5 億,用盡手上所有現金﹗再向賣家胡嵐以每股 HK$0.1 配發價值 HK$1.6 億股票以及價值 HK$10.4 億五年期 CB,CB 價值竟與持有 1083.HK 市值佮佮冚﹗
能令威華達傾囊的兩個項目,莫非是難得一遇的機會?
靜安希爾頓酒店資產淨值 RMB3.42 億,上年淨利 RMB2770 萬,相比 2010 年淨利 RMB4844 萬大減 57%;而像山東海銘城則是 2011 年開始,該年虧損 RMB9000 多萬,項目預期會在 10 至 15 年內分三期完工,第一期需要 RMB25 億,整個項目需要 RMB80 億﹗耗盡現金收購,既有的陶瓷絕緣體廠又持續虧損,新買來的酒店所賺也不夠填這個黑洞,往後十分需要集資
雞飛狗跳的玩家們也許不明白,why me?
威華達一直經營供電業務,而同系公司百仕達 1168.HK 卻是發展房地產,為何不是百仕達收購?假使胡嵐把CB 全數行使,其持股量更躍至 62.54% 而成為第一大股東。筆者對胡嵐的能耐實在感到好奇,這位曾和丈夫郁國祥捲進挪用社保資金案的風雲人物,是如何令威華達大股東歐亞平如此勇進,耗盡現金之餘把的控股權奉上?
買入威華達的投資者,除了高歌《沒有人》外,也只好用腳投票
醫藥行業分析-醫藥工業1 智慧遊戲
http://xueqiu.com/6877375122/22436398醫藥工業的分析相對來說更複雜,我一直希望能有個線索,現在就準備用最近想到的方法—用有效成分的化學結構作為分析基礎,我記得是藥物品種有幾萬種,但有效成分只有一千多種(這個數據記不清),那麼從有效成分入手能快點。作為藥物分析來說,這個圖很有借鑑意義:
查看原圖
查看原圖 我先從化學藥開始,20大暢銷治藥物如圖,國內自己的創新藥太少,成功企業大都是仿製藥高手,誰先上市,誰的銷售做得好,誰的收穫就會最大。下面的名單就是這些高手中的潛在利器,我就一一從化學結構上分析:
查看原圖 排名第一的是阿托伐他汀,銷售額超百億美元,主治降血脂。 他汀是他汀類藥物(洛伐他丁、辛伐他汀、普伐他汀、美伐他汀等)名稱的後綴,取自他汀類藥物英文名稱後綴-statins的音譯,泛指他汀類藥物。他汀可泛指羥甲基戊二酰輔酶A(HMG-CoA)還原酶抑制劑。他汀分為天然化合物(如洛伐他丁、辛伐他汀、普伐他汀、美伐他汀)和完全人工合成化合物(如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西立伐他汀、羅伐他汀、pitavastatin)是最為經典和有效的降脂藥物,廣泛應用於高脂血症的治療。 從化學結構上來說,他汀類藥物並沒有共同的基本機構,只能說部分他汀具有相似的結構,在這裡會放在一起討論。他汀除了降血脂之外,還有其他功效,他丁類藥物廣泛應用於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老年患者和介入治療;在冠心病的初級和二級預防中,該藥可減少急性冠脈事件、冠脈介入治療以及其他冠心病終點事件的發生。在介入治療後防止再狹已經廣泛應用。因此有人稱他汀為神奇的藥物。 亞洲人大部分是以米、面為主食,蔬菜食用較多,和歐美的高脂肪的飲食習慣相差很大,在醫藥經濟報上的數據說:降血脂藥在整體藥物市場的份額2007年佔到1.08%,2011年佔到了1.34%,相較於全球市場份額2009年佔比4.4%明顯小。但這幾年20%多的增速使得市場份額佔比明顯提升。2011年降血脂藥物市場大約130億,按照50%的份額比例,阿托伐他汀2011年銷售額大約是65億。
查看原圖 阿托伐他汀,銷售額第一的藥物已在2011年11月專利到期,但在1999年北京嘉林打了個擦邊球獲得阿托伐他汀仿製藥的生產批文,商品名阿樂,但國內市場份額始終在20%左右,輝瑞的立普妥始終佔據80%左右的市場份額。截至2011年10月,SFDA已批准9家廠商持有阿托伐他汀原料藥生產批件,其中國內廠商是北京嘉林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天方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新東港藥業有限公司、石家莊製藥集團華盛製藥有限公司、湖南迪諾製藥有限公司、浙江海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萬生藥業有限公司等7家。獲得《進口藥品註冊證》的是愛爾蘭Pfizer Ireland Pharmaceuticals公司和印度卡迪拉公司(Cadila Healthcare Limited),印度卡迪拉公司由廣東利瑋醫藥公司在中國地區的獨家銷售代理。 在原料藥方面,國內好像是(資料看得不是很明白)技術上仍有沒有解決的問題,原料藥只有北京嘉林能夠生產而且不外賣,可以說個廠家並沒有抓住專利到期的機會,原料藥解決不了,製劑就更沒戲了。國內目前最有實力的廠家仍是北京嘉林,其餘的廠家想涉足這個市場,一定要銷售能力足夠強大才行,嘉林算是首仿,其餘的廠家算是二仿之後的了,國內的廠家之間搶市場,營銷能力就是重點了。 卡到上市公司,似乎沒有什麼上市公司有這樣的實力生產,其餘的他汀市場太小或者專利早到期,生產廠家眾多,利潤較低,沒有太多討論必要。(資料抄自網上,希望多多指點)
延益--散戶立足點:跟風賭命者遊戲 延益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b4a35f201013yy9.html 脫離實際的理論的討論容易枯燥,比如:歐洲中世紀神哲學花費多年時間討論一個問題:「針尖上能站幾個天使」。所以,我們討論不能脫離實際,而且目標是同一個的:讓理念更貼近實際。因為最終,各自的理念將引領各自的行動。回顧一下《延益--尋找散戶的立足點》《延益--散戶立足點:利潤下跌競爭力不跌》《延益--散戶立足點:未實現的不良已預期的悲觀 》這三篇中都包含了一些價值投資的假設。比如:散戶是劣勢的;企業是穩定的;交易是長期的;交易質量評估不依賴價格短期表現等等。但這裡邊也體現了「投機的要素」:對時機的重視;對倉位的重視;對交易中自身優勢的重視和對交易對手是否犯錯的重視。
那麼,「投資」和「投機」可以交匯麼?呵呵,沒那麼誇張。延益認為博弈可以分兩類:1,賭有更傻的人接單;2,賭對手估值錯誤。只要賭贏了,這兩類都能贏錢。他們都可以考慮「價值要素」(基本面分析、行業分析、管理層分析等)或「投機要素」(時機分析、交易對手分析等)。差別不在於他們考慮了何種因素,而是考慮的目標。
比如:創業板開市時,延益動用了三倍槓桿,等打新的歷史時刻。我賭的就是絕對有更傻的人接單。結果看到IPO報價就撤了,報價超出了心裡承受範圍,為了健康不敢挑戰心臟承受能力。從結果看,這次撤退是失敗的。因為對第一類博弈的判斷,我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都是正確的,而且有足夠的撤退時間。價值投資的通病就是無法賺得這一類的錢。
現在,延益捫心自問:假設當初發行價處於市場均值或略高估水準,而不是大幅高估呢?呵呵,產生第一類盈利傾向並不可恥嘛。不過,這裡我們只討論第二種盈利模式。
延益只是個生意人,不太懂投資,更不懂投機。但前輩說,要得到好的交易,就一定要好好殺價。有殺價機會而不去利用的,虧了錢還得被別人嘲笑,很不優雅。股市的好處就是殺價的成本是免費的,只是殺價的機會是不確定的。比如,利率市場化又催化了銀行股悲觀的預期。只不過,這次殺價只有4%的折扣,對於想做好交易的人來說,有點少了。
跟風對投資是很忌諱的詞語,這意味著可能喪失的獨立思考能力。延益對跟風也曾反感。但回顧交易時,卻意外的發現大量跟風操作。比如:《銀行股的投資邏輯》、《小肥羊--標竿價格是標竿價值麼? 》
在討論散戶跟風的立足點之前,先聊一下德州撲克。德州撲克有兩類玩家:賭鬼,賭徒。賭鬼特點是一把輸,不管他之前贏了多少錢,最終仍會押上所有賭注,包括身家性命。賭徒的特點是,再怎麼不利的局面(或有利的局面)絕對不會押上身家性命。
史玉柱在民生銀行裡邊,經歷2011上半年A股增持,下半年港股接力。他幾乎是梭哈式的打法,他是賭鬼還是賭徒?(最近還跟投行做了對沖,繼續賭)
去年,延益跟風史玉柱買入民生銀行,結果成為去年少有的盈利頭寸。延益認為,當有人拿命賭時,而他又不是賭鬼時,很可能他拿到了皇家同花順。散戶都看不到底牌,但完全可以鑑於鼓勵他們的勇氣而押上一根手指或者一條胳膊。商業原理是,利用他人的優勢。
當有人處於顯而易見的信息優勢的時候,跟風便成了明智的選擇。街頭智慧不代表失去獨立思考。
史玉柱和民生銀行有點特殊,市場上比較多的是入股、回購、增持等情況。比如,延益參與過跟風百勝集團投資小肥羊,最後小肥羊被私有化了;也跟風過主席增持、減持、回購的股票,比如:早期有波司登、金蝶、安踏等等,近期有匹克、長安B、還有剛發佈回購消息的魯泰B等等,裡邊有賺有虧。(匹克虧損50%離場)
總得分析發現參與者賭得越大確定性越高,比如:私有化或產業資本入股等;做做樣子的,比如:小規模增持回購,不確定性較高。
最終決定關鍵還是在於解讀跟風目標的優勢。若能夠清楚他們操作的目標、動機、以及所具備的優勢,跟風勝率就高。
既然散戶不是巨人,就有理由找巨人肩膀靠上一靠。也就是說,有人要做好生意的時候,我們能正確解讀並能置身其中。
(感謝熊市,這裡總是比較容易找到好交易。)什麼是好交易?怎麼做好交易?哪裡容易產生好交易?股市中的好交易又算什麼?比如:李嘉誠借歐債危機併購歐洲電訊資產,這是好交易麼?說不定這個交易會讓他在未來三年持續虧損。那他又看重什麼?
幾個事件:1,一個消息殺了20%折扣的思捷環球,也可以有跟風的影子:Lone Pine Capital LLC(曼德爾於1997年離開老虎基金,並於第二年創立孤松資本公司(Lone Pine Capital LLC.),現年56歲的曼德爾根據公司基本面挑選個股,他在投資大亨朱利安-羅伯遜(Julian Robertson)旗下的老虎基金(Tiger Management LLC.)學得了這一技巧,現在是市場最受好評的選股高手之一);「
2,「蘇寧定向增發」還特意停牌告訴投資者,質押股權為保增發;
3,魯泰B回購申明。
4,史玉柱增持加對賭。
大家怎麼看,哪些跟風確定性高呢?
上市公司業績補償遊戲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11-30/100467076.html如果不出意外,2011年完成重組的海潤光伏(600401.SH)控股股東江蘇陽光集團在今年底需要補償海潤光伏7億元的現金,這是陽光集團連續第二年做業績補償。
經濟週期下行過程中,類似的重組公司很多,承諾的業績難以完成,補償金額巨大。
看上去這是一種對小股東的保護機制,相當於在監管部門監督下的重組對賭機制,但這種行政介入下的制度安排也是雙刃劍,比如可能大大降低了重組併購的效率,嚇退了產業併購資金,妨礙了正常的產業併購。
短期的業績補償不能代替公司發展的競爭力。在平衡重組各方不同利益需求的過程中,如何讓市場發揮無形之手的功能,降低行政干預的有形之手,需要監管層與市場參與者共同發揮智慧。
業績承諾
目前在資產重組過程中反覆出現的業績補償,法律源頭是2011年新修訂的《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下稱《辦法》),其中詳細規定了重組資產盈利預測和業績補償的辦法。
對上市公司盈利進行預測,曾經出現在證券市場成立初期,當時中國證監會要求IPO公司必須披露公司的盈利預測,並將此作為審核上市的指標之一和定價標準。很快,由於強制披露盈利預測並不合理,從1993年起改為自願披露盈利預測。
隨著發行體制改革的深化,對IPO公司的盈利預測已經取消,但為了保證資產重組過程中業績,《辦法》規定,上市公司及其控股或者控制的公司購買、出售資產要達到一定的標準,才能構成重大資產重組。而進行重大資產重組的公司,上市公司需在重大資產重組實施完畢後三年內的年度報告中,單獨披露相關資產的實際盈利數與評估報告中利潤預測數的差異情況。
交易對方應與上市公司就相關資產實際盈利數不足利潤預測數的情況,簽訂明確可行的補償協議。
「這種對業績的承諾和補償等於簽了對賭協議。」業內人士說。
根據《辦法》的規定,重組後,上市公司或者購買資產實現的利潤未達到盈利預測報告,或者資產評估報告預測金額的80%,上市公司的高管及中介機構需在公司年報上作出解釋,並向投資者公開道歉。
實現利潤未達到預測金額50%的,監管層就將對相關人員監管談話、出具警示函、責令定期報告等監管措施。
按照證監會的相關規定,購買資產按照未來收益折現的方法估值,需要做三年的盈利預測和利潤補償。而以現有資產基礎的方法估值,嚴格意義上只需要做一年的盈利預測和補償協議。
業內人士表示:「如果沒有履行補償諾言,責任人將會進入證監會黑名單,未來做什麼都會受阻。」
業績承諾的另一重原因是,重組方可以通過承諾業績獲得高估值,如果沒有業績承諾,也不可能獲得高估值。
2011年,海潤光伏僅實現淨利潤4.01億元,沒有完成承諾的4.99億元,其控股股東江蘇陽光集團有限公司於今年4月代原海潤光伏20名股東繳納利潤差額補償款 9689.51萬元。2012年是海潤光伏業績承諾期的第二年,需完成淨利潤不低於5.10億元,而海潤光伏前三季度淨利潤為巨虧1.98億元。
這意味著陽光集團將以現金方式向上市公司補充約7億元,才能保證重組時的業績承諾。
兇猛縮股
一位併購界的人士表示,業績補償除了現金補償外,另一種是縮小資產出讓方股份的方式進行補償,這種方式對重組方來說最為「兇狠」。
採用縮股補償的方式或許可以減少當期的現金需求,但是對於重組方來說,縮股意味著控制權的下降,嚴重影響公司未來的發展
不過,有的重組方在重組伊始就設定了縮股補償的方案,鐵嶺新城(000809.SZ)很快將採用縮股補償方式。
資料顯示,鐵嶺新城原名四川中匯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11月,通過購買鐵嶺財京100%股權完成重組,隨後公司簡稱變更為「鐵嶺新城」,主營變更為土地一級開發及城市運營,實際控制人變為鐵嶺市財政局,鐵嶺財京為其子公司。
當時,重組方對鐵嶺財京2009-2013年的盈利做出承諾,其中規定:鐵嶺財京2011年度、2012年度和2013年度淨利潤分別不低於6.31億元、6.78億元、7.39億元。若鐵嶺財京實現的淨利潤小於以上預測淨利潤數,重組方將依據相關協議約定進行補償,採取股份補償的方式。
鐵嶺財京2011年度母公司報表淨利潤為6.46億元,比預測利潤數增加1413.09萬元,完成了盈利預測補償協議的承諾。
2012年前三季度,鐵嶺新城實現0.87億元淨利潤,按照這個數字預計,全年可實現淨利潤1.16億元,這意味著鐵嶺財京的原股東將損失18%左右的股份,股份數量在4713萬股左右。
鐵嶺新城董秘遲峰向財新記者表示,重組中的估值比較高,是因為公司原本淨資產比較多,財務顧問是按照賬面資產給出估值。
「另外鐵嶺新城和其他房地產開發公司不相同,我們是土地一級市場開發,和城市綜合運營,是房地產企業的上游產業,受政策限制較少。所以估值不能按照房地產企業來估值。」遲峰稱。
而對於年底的業績承諾問題,遲峰表示盈利預測一定會實現。「東北的情況特殊,一般大塊的土地都是年底開發商拿地,年後的3月、4月房地產開發商進行開發,所以會有季節差異。」
賴賬者
業績承諾壓力之下,各公司也在想辦法進行規避。
2012年,海潤光伏控股股東陽光集團現金補償了9700萬元之後,為了減少陽光集團的損失,在沒有完成盈利目標的情況下,上市公司進行了每股現金0.14元的紅利分配。通過這種方式,陽光集團收回現金5400餘萬元。
這個辦法恐怕難以長期推行。今年前三季報,海潤光伏歸屬母公司股東淨利潤為-1.98億元。
參與海潤光伏重組的一位人士表示,證監會規定三年的業績承諾,是針對採取收益現值法、假設開發法等基於未來收益預期估值的上市公司,對於採用成本法估值的公司,原則上可以只做一年的業績承諾和補償,但為了保證順利過會,陽光集團表態要做三年的業績承諾和擔保補償。
「當時光伏產業已經出現下滑趨勢,被重組公司長期業績不好,如果不做三年業績承諾,恐怕重組很難過會。」知情人士表示。「此前,海潤光伏曾試過單獨IPO,也是由於業績問題自己選擇退材料轉道借殼重組。」
業內人士分析稱,陽光集團的整體實力雄厚,有能力做業績補償。
和海潤光伏一樣,需要業績承諾的光伏重組公司還有億晶光電(600537.SH)、光電股份(600184.SH)、中利科技(002309.SZ)等公司。
同樣是光伏行業的億晶光電為瞭解決業績補償問題,則抬出來累計計算盈餘的指標。
2011年度,億晶光電實現盈利1.1億元,盈利預測數為3.49億元,兩者相差2.38億元。但由於利潤補償協議以累計淨利潤為指標,2010年度億晶光電盈利達7.5億元,超出預測數4.46億元。因此,2010年和2011年,億晶光電累計實現淨利潤達8.6億元,比預測盈利數6.53億元仍高出不少。
不過,億晶光電今年一季度虧損9890萬元,2012年、2013年承諾淨利潤分別高達3.7億元和3.4億元。
「我們在2009年就準備好上市,要不是當時IPO之路被堵,一定不會去借殼。」億晶光電的一位前高管說,「當時現金流充足,業績也很好。」2011年,億晶光電完成重組。
「現在是所有光伏行業都出了問題,當時做了業績承諾的公司,都會面臨補償問題。」該高管表示。
「前幾年光伏企業去做業績承諾,是根據當時的市場情況承諾的,根本想像不到會出現今年這個情況。我個人認為這就是不可抗因素。」該高管表示。
確實也有直接賴賬的公司。
2008年底,廊坊發展(600149.SH)原大股東海南中誼將部分資產置入上市公司,承諾置入資產年淨資產收益率不低於6%,年淨收益約為900萬元。隨後,海南中誼將上市公司大部分股權輾轉出手,而上市公司僅於2010年收到海南中誼支付的650萬元承諾業績補償款項。
隨後,海南中誼宣稱經營艱難,2010年至今無力履行前期承諾,2010年、2011年差額部分收益未償付。
只會更糟
業績承諾是監管層在重組交易中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的辦法,目的是防止惡意炒殼以及上市後的業績變臉,不過,在保護了中小投資者利益的同時,對於希望從事產業併購的投資者,則大大降低了效率。
2012年11月27日,藍色光標(300058.SZ)發佈公告,宣佈終止發行股份及現金收購四川分時廣告傳媒有限公司100%股權的事項。此前,各項協議已經簽署完畢,尤其是業績預測補償協議,早在9月就已經簽署完畢。
分時傳媒原股東承諾分時傳媒2012年到2014年淨利潤分別不低於人民幣7475萬元、8596萬元、9886萬元,否則原股東將以股份補償。
據接近交易的人士稱,「分時傳媒原股東認為業績承諾風險太大,因此藍色光標放棄了併購。」
一位併購行業人士表示,目前他正在運作對水泥企業的併購,但因為要求重組方做三年的業績承諾,而重組方難以保證那麼久的收益,因此最終放棄。
用業績做出承諾和補償,尤其是採用未來收益估值法進行的縮股補償,實質上就是對賭協議,不能替代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如果沒有競爭力的企業通過業績承諾上市,三年之後失去業績補償的業績只會更加糟糕。
業內人士查證,境外成熟市場在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方面並沒有這類制度,而是把責任更多分配到中介機構的定價銷售中及機構投資者對公司的有效治理上。
業內人士認為,解決業績問題的關鍵包括兩部分,一是建立投資者適當性原則,不能事事包賺;另外就是要嚴格執法,查處不法行為。
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本來已經不需要業績承諾的IPO市場,為了過會,擬上市公司的大股東把20年前的IPO業績承諾和補償搬了出來。
2011年6月,證監會公示大連電瓷(002606.SZ)招股書,顯示大連電瓷2010年由於行業因素導致公司國內銷售盈利水平下降。為了通過審查,公司全體股東做了公司2011年盈利預測,並承諾差額補償。兩個月後,大連電瓷順利募資3.94億元上市。
2011年,大連電瓷淨利潤較盈利預測目標值低970餘萬元,2012年5月,承諾股東將補償款足額繳納給上市公司。
2012年大連電瓷的一季報和中報顯示公司連續虧損,三季報勉強扭虧,現金流卻出現了巨量負數。業績承諾改變不了一家公司的基本面。■
加人工遊戲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2/12/blog-post_12.html近期聽到不少新聞有關公司服務加價, 九巴申請8.5%, 中電又加5.9%, 大老山隧道及大欖隧道, 每每加價都比通脹指數還要高。反觀國泰就建議加薪2%, 比通脹還低很多, 打工仔的生活好像越來越辛苦, 貧者越貧, 富者越富, 這是資本主義的現實?
加薪幅度與通脹睇齊是什麼概念呢? 即是沒有加過人工, 通脹本身就會令銀紙貶值, 令打工仔的兩萬蚊人工在社會上沒有以前般好用, 同是兩萬蚊但購買力少了, 即今天兩萬不比昨天兩萬有價值, 貶值了通脹的百分比, 加薪跟通脹睇齊即補回這個貶值了部份而已, 實際上並不是加人工。
政府一直都有級分制度, 年資加了就會跳分, 而每個分級的薪金又會按通脹調整, 相比打工仔, 公務員就好像有雙重加薪, 03年公務員不加薪只是每個分級的薪金不加, 但按年薪跳分繼續, 所以單看糧單的話他們仍在加薪, 加上當時實在通縮, 不加分級薪金實在正常。
人工加幅跟通脹睇齊, 即代表沒有為員工的經驗、年資及表現而作出加薪, 而人工加幅比通脹為低就代表變相減薪了。其實這些概念, 作為一家公司的管理層實在不可能不明白, 可惜明白還明白, 做不做又是另一回事, 對外要求加價就做足, 甚至比通脹還要多。但對內加員工薪酬就另一個取態, 共度時艱。這樣拉上補下, 公司盈利才得以維持, 自己的花紅亦然。
記得三幾年前, 止凡前公司有位管理層在公司演講時, 好像很高興地向員工宣佈來年加薪大家應該滿意, 因為平均加薪幅度可以追到當年通脹, 而當年通脹好像是過5%, 意味公司平均加薪過5%, 全場即時鼓掌, 非常開心。但充滿財務知識的你, 聽到這個消息, 只能冷笑一下。
思考的碎片---12/17 遊戲的表象和玩法 Boracay的碎片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6wwh.html1.遊戲的表象
從已知的公開的信息中可以窺探到一些或許是事實或許是現象的東西
從現象看有點進步畢竟吸收盎格魯納爾遜的東西總是比吸收傳統黑厚有價值許多。
A. show 英文 總是比show 古詩的好
印象中第一次接受公開媒體採訪應該是在倫敦胡舒立單獨採訪
第一次公開show英文是港大
這次會見卡特有看到了show 英文
多點英文少點多難興邦總是好事。
究竟多少好,好的程度,那麼個另當別論。
這個是價值取向問題。
B 聽古典音樂總比聽地方戲曲好
C 喝紅酒總比喝白酒好
哪怕喝古越龍山也比喝白酒好
另外穿西裝總比穿中山裝好。
2.遊戲的玩法
最高級的是玩海外媒體,比如扭腰時報 比如每日電訊
次級的是玩港台媒體 聽說某些媒體一定要出紙質文件核心是要可以放到某些人的桌上
記得上次被幹掉的陳先生也有類似言論誰在操控港台媒體
委員級的那麼一定是帝都媒體 比如有接見比如有捐款之類。
遊戲的玩法確認了。正如@trustno1 說的很好媒體有價格總是開放的標誌
雙軌制過後才會自由競爭。
一步登天是很難的
看清楚玩法比較重要。
3.女人
上週友人問一個看法
就是企業主有外遇如何看
我的分析是這樣
兩份法
企業在初期和幼苗期 企業主事必躬親的階段
那麼有這方面事情對企業的影響其實很大。
畢竟企業初期企業主的因素很多,人的精力有限
企業中等規模這問題就比較複雜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很難有定論
好壞例子都有。
企業做大以後,其實企業主有這方面偏好或者嗜好未必是壞事
當然核心是能搞定
搞定說明幾個問題
1.懂得取捨
2.處理問題輕重緩急有分寸
3.企業到了一定規模以後企業主的核心是決定方向。方向就是取捨
同時企業主有足夠時間反而是好事,足夠時間人生歷練
最典型的例子是劉鑾雄
搞不定的例子是真功夫
4.免費
上海世博會的所謂中華藝術宮現在只要網路預約都可以免費參觀,當然法國油畫那個展覽還是要預約加花錢。。。
先說預約過程
打過諮詢電話才知道所謂網路的程序和技術支持是北京的公司。。。
這背後大家都懂的。
其實freedom never free
背後的花樣用常識就可以推斷 一個登記程序竟然上海沒有企業搞得定那個就是一個笑話。
免費預約一天3500張好像
然後現場一看黃牛無數而且從口音看白完的比較多。
開價50塊 2 人:)
其實每次管制背後就一定會衍生出尋租+黑市
無一例外
所以很多時候我覺得經濟學的原理與其說經濟學不如說是人類行為學。
5.信息獲取
週末查印度行程和中央五套的體育節目表
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
我開始習慣性搜索圍脖和app而非早前一貫的直接google
這個變化是開始還是趨勢?
google的結果太多。太不精確
需要人為分辨
而且很多鏈接搞不定隱藏木馬
搞得我怕怕
不如app來的簡單
另外新浪微博有很多類似印度旅遊局的官方賬號。很多信息有價值
so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轉變
央視五套的NBA轉播我直接下了一個app以後就再也不用google鳥。
6.八卦
我喜歡這段:
我比他驚訝多了----嗯?我已經不知不覺地養成閱讀的習慣,不對,染上書癮了。
潛移默化大概說的就是這麼回事吧。
從給她朗讀開始,我漸漸能切實地聞出文字的氣味;能聽到它們被妥貼地安放在完美的句子中時,發出的愉悅的嘆息;它們冷時,我跟著發抖;它們悲傷時,我和斜著身子聆聽的法國女人一起,沉沉地掉進巨大的孤獨。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f8e084601014t0f.html
六六的八卦
http://www.niubo.cc/article-268-1.html
感謝@我有信心但缺黃金
文字大概我看完
直覺這是一個炒作
有意思的是我看了六六的文字很有意思,非常的網路文學化
對心情的描寫 對中年女性的心路歷程和心態變化的描寫算是她長處。
整個文章核心是中年出軌無論是精神還是肉體
問題是沒寫出來如何勾搭上的哈
這才是核心哦。
所以炒作的概率大。
當然她更多用了單相思的筆觸只寫自己沒寫對方哈
也算一個取巧的地方。
中年危機會成為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文學的焦點
哈哈
有錢人老了。
7.So you think you can dance
我是不怎麼喜歡舞蹈的。但是我每次看這個節目總是會被感染。
老外的舞蹈太放了
對情感的表達太炙熱
表現力太豐富
貼一個我喜歡的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E2NDEzNjEy.html
性感莎莎 ——舞林爭霸第八季CaitlynnMitchell
我也聊聊城鎮化 智慧遊戲
http://xueqiu.com/6877375122/22690819沒有系統觀點,大部分都是碎片,對前面同志們的觀點不甚認可,說說自己的觀點。
城鎮化的含義,我的理解是zf將會進行權利分散化。中國一個重要特點是,中國是中央集權國家,zf管理範圍過大,大城市大部分是權利中心,由於權利的溢出,造成各種資源集中在權利集中地。假如zf權利縮小,資源也會減少,城市也會相應縮小。北京就是最明顯的例子,城市資源緊張,但城市還在擴大,為什麼,北京zf獲得資源太容易了,要當行政中心、經濟中心、文化中心、科技中心,甚至工業也不放過,非要在北京做汽車。我們過往的城市化是zf的選擇,也是現有政體的必然結果。假如要城鎮化,不進行權利分散是不可能的,只有資源分散才會有其他城市的興起。
城鎮化,簡單的說就是:人在城鎮就業、城鎮生活。無論是城市化還是城鎮化,都需要農業人口離開農村,進入城市。人流動的動力就是城鎮有就業機會,有更好的生活水平。zf所提的城鎮化或者城市化,是無法單一實現的目標,城鎮化是經濟發展的產物的之一。在經濟低速發展時強退城鎮化,只能算強扭的瓜,無法吸收大量的農村人口,更多的是已進入城市的農村人口在不同城市(鎮)之間的流動。
城鎮的人能幹什麼?工業、服務業,主要是服務業。當人口素質較低時,無法提供高質量的服務(科技、文化、娛樂等),回報也是很低的,這樣的人的收入目前無法在城市(鎮)長期生活。城市(鎮)的居民大部分應是具有較高素質的人,如大學生,這樣的人的收入可以適應城市的生活,換個角度說,只有較多的大學生才能提高中國的人均收入。以目前中國大學生的數量來說,無法支持城鎮化的大躍進。城市(鎮)化應是個長期歷程。
農村土地增值,可以說農村的土地存在著被zf套利的問題,但也要看到中國的土地問題更多的是土地價值被高估。在現行的體制下,土地一次性賣出,多年使用。只要是土地的擁有者(大部分人都有一點土地),大家都希望土地價值大漲,這些擁有者包括zf、居民、企業等,大家都在對土地漲價推波助瀾,大家都希望能參與到這個吹泡泡的過程中,沒有約束的力量。財富來自於人的勞動,而不是土地,這個毋庸置疑。現在買地致富的理念深入人心,大家不思如何做實業,更多考慮投資賺錢,這說明這個國家已經很危險了。現zf是否會改變土地價值吹泡泡的遊戲,我相信一定會,至少目前對房產稅的態度是很堅決的。我更相信農民的土地回報會多點,但土地吹泡泡的遊戲會受到更多約束,國外有成熟的經驗,目前zf也有這樣的想法,最大的可能是將來對土地增值的約束會越來越多。國外很多國家都是產權永久所有,似乎大部分人沒有囤地致富的想法,原因就是僅佔有大量資源而不利用有巨大的成本,這模式會是將來中國學習的模式,最終的結果是土地增值有限。土地增值受限的過程需要多長時間是不確定的,但現有政策是在矯正這個以土地為財富增值主要手段的模式。
思考的碎片-- C2B遊戲新玩法 2013/01/15 Boracay的碎片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7k73.html這個思考源於@二元思考 的一個推。去年年底在淘寶上參與過一個C2B的遊戲,當時還真沒啥感覺,看了@二元思考 的推後有點茅塞頓開。
當時的遊戲是這樣,一款新設計產品 推出 要求是200人訂購價格是399 300人訂購價格是299
數字是類似的未必精確。
大家預付100塊成交付全額。如果湊不齊200人退款。
當然最後結局是皆大歡喜到300人是否超過我還真沒關心。
我唯一知道的是到截止日那天訂單數增加最快。我是到280多人時候才下單的。
這個遊戲應該是基於信息時代的C2B 玩法,按照@二元思考 的說法是消費者驅動。
我這裡不繫統的先分析幾點:
1.這會導致成本最優。
其實做過工廠都知道量大未必是成本最優的。因為任何產能都有邊界。一旦需求量超過邊界。成本會有台階式增加。
比如我產能是100 你需求是101,那麼我就要擴廠,這就需要初期的資本投入。還要考慮到是否未來會空放產能等等因素。
這是其一。
其二類似模具這樣的半消耗品有一個使用極限,比如100次,超過就要重新開模具。這又會導致成本台階式增長。
按照如上的C2B的模式,其實可以做到成本最優。
200人時變動成本均攤比較高。300人是最優。這樣導致這個模式最後是最經濟。
另外一個層面的最經濟最優是資金方面的
原來的模式是大家存錢在銀行,企業問銀行貸款買原材料投入生產最後結算成本+利息+利潤賣給用戶。
現在大家吧錢直接存廠家,這樣資金有保證,個人不經意的零碎資金變成企業運轉資金。
2.模式的變化
這個C2B模式很類似外貿的大訂單模式
早前評論過。外貿和內貿是兩門生意。
外貿是生產型企業。是工業。
只要關心訂單和質量其他不用擔心。當然外貿的貨款回籠是大問題。
內貿是商業。
需要關心款式和渠道。外加產品質量和貨款。
現在C2B模式改變了內貿商業的模式,讓內貿變成了訂單模式。
企業大部分精力放在了產品質量上。
3.不確定性+迭代
軟件開發有迭代這個詞。我是從@linan 這裡學來的。
其實C2B也可以有迭代。
簡單的例子就是服裝。廠家和N個設計師合作
推出N款服裝然後誰的訂貨滿了我就生產啥服裝。
其他事情一律可以不管讓市場自己解決。
這樣就省去了相當多的前期調研和買手眼光對銷量的影響問題。
也省去了所謂創新的風險
說到這裡我想到@sylvieluk 給我推薦的一個網站 覺JUE.SO
也算C2B的 一個實驗。只是這個實驗太小眾沒有足夠的量而且設計為主線。不是以工廠為主
4.適用範圍
A.大流量
沒流量就沒一切
B.適合產品
團購適合服務C2B適合產品
C.馬太效應
對大企業合適因為針對的基本是創新的款式之類的不確定性。這個信任是基於對公司產品質量的信任而忽略質量問題和售後。
D.不適合翻修和售後服務多的產品
同上條。
大致能想到的就這四點。這個玩法我相信會比團購更成功。
社會的演化最優意思的是一種商業模式最後會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區域。比如團購VS餐飲+電影票而且會日趨固定下來變成定勢思維。
話說團購餐飲我要更多感謝@柴迷認識他以後我才開始團購餐飲的。
所以C2B最後會演化成什麼現在最多是思考,估計1-2年內會形成特定的適用範圍,消費者思考定勢也會出現。
問題是如何搞錢呢?這個投資有毛的關係?
想到這裡我就擱筆鳥。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