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普科技(3823): 高賣低買真高手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6/0807/LTN20160807012_C.pdf
公司宣佈以一般授權配售13億新股及特別授權13億新股,每股25仙,集資6.5億,該批股票佔擴大後股本約28%,取得這批股已足夠成為大股東。
如果是有心人把股票大手於30仙以上出售,然後以低價補回,這可是一盤不錯的生意啊,順便騙騙那班滬港通貪平的國內老散一記悶棍.....
這樣可能也可以發展一套新的炒作模式,就是基金騙不了,就騙無知散戶模式。
無實力股票始終都要靠騙人為生,可悲也。
梅艷芳遺產貨心雄吊高賣
1 :
GS(14)@2012-08-17 12:00:32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817/16611764
【本報訊】百變歌后梅艷芳的遺產,隨著家人爭產官司於年前終極敗訴後,已陸續解凍出售,繼去年底公開拍賣一批珠寶首飾遺物後,昨又欲透過拍賣出售跑馬地毓秀大廈一個頂層單位,雖拍至1040萬元,但最終仍因未達底價而收回。記者:林志光
該拍賣物業為頂層 C室,連天台及一車位,開價為780萬元,是昨日第四項拍賣。細小的拍賣現場,堆滿不少年紀較大的人士,當該物業開始拍賣時,凶宅大王之一的伍冠流,即承價,之後有約三個準買家加入爭奪。不足約5分鐘便已承價9口,至1040萬元後,即現膠著。極有意欲購買此物業的謝小姐,在拍賣行職員遊說及再徵詢相熟代理、考慮近10分鐘後,終決定於棄多加10萬元爭逐。拍賣官在沒有其他人士再出價下,終以未達委託人底價,而宣佈收回。現場看熱鬧人士,也即散半數,可見不少人都是欲探究此物業的拍賣情況。
與底價僅差10萬
爭至最後的謝小姐表示,今次競投並不是因梅艷芳之名而來,純是欲買物業作長線投資,已預算出價約1000萬元,惟最後計及釐印費等成本,才決定放棄出價。拍賣行忠誠表示,要待遺產信託人通知,才知會再如何安排。據瞭解,該單位底價為1050萬元。
頂層 C室約471方呎,另有約440方呎天台及90方呎露台,和地下一個22號車位。拍賣官在拍賣前清楚表明,買賣以現況交易,就算物業任何僭建物,買方也不得作追究及索償。該車位也以暫借方式,以包差餉、地積及管理費的月租2300元租出,租期由今年6月至2014年5月底止,據記者在物業現場所見,頂層連天台部份疑有僭建物存在。
中原地產高級區域聯席董事劉威遜表示,毓秀大廈附近物業,交投一向都不算活躍,有時整月也未錄得成交,放盤也不多,目前只約10多個。近期以720萬元成交的毓成大廈中低層 C室,654方呎,呎價約1.1萬元;另金毓大廈低層 B室,650方呎,成交價620萬元,呎價9538元。因此,如該遺產物業,能拍賣至逾1000萬元,屬理想價錢,難明為會收回。
根據資料,數月前毓秀大廈曾錄兩宗成交,其一是頂層 A室,以約978萬元售出;另一宗高層 C室,則以840萬元售出。
梅艷芳胞兄梅啟明昨亦有到場觀察,全程不發一言,待完事後才再重彈老調,不斷重覆認為本港司法不公,有關信託人及遺產管理人有賤賣及謀奪梅艷芳家財之嫌。對於單位未能售出,卻不表意見,只說「賣唔出咪等下次囉」。
車位賠定吊高賣 上水御皇庭55萬變90萬
1 :
GS(14)@2012-11-15 01:10:28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1114/18066305
五年內漲價達兩倍
恒地(012)及爪哇(251)發展的御皇庭,三幢住宅共922伙,車位則設約135個,全部屬「無遮擋」露天車位。07年中,當時發展商為清售貨尾,向三房大單位買家設半價買車位優惠,部份業主以低至約8.8萬元便可購入車位,其後優惠取消,回復原價約17至18萬元發售。事隔5年,今年屋苑車位普遍漲價至50萬元水平,升幅達兩倍。
同區的皇府山,新近錄單號車位以95萬元成交,該車位06年中成交價34萬元,六年多升幅1.8倍,漲幅更勝不少私人住宅。屋苑車位月租約2500元,假若購入作收租,回報率約3.2厘。
除新界北區車位炒高至百萬水平之外,近日各大屋苑車位不停刷新高,繼將軍澳維景灣畔錄車位以111萬元易手後,長沙灣泓景臺新近錄車位106萬元沽售。
九建將加入賣車位潮
多間發展商更於政府出招後,急忙拆售旗下車位應變,包括華懋、新世界(017)、信置(083)及長實(001)等。其中,新世界發展單是本月內,已沽出134個車位,迅速套現3480萬元;長實葵涌雍雅軒,有車位業主數日轉售車位賺10萬元。
華懋更賣出1000個涉資3億元車位,反映市場資金極為充裕,在通貨膨脹下,並趕緊在政府再出手干預市場前夕,為資金尋找投資出路。因應車位熱賣,九建(034)深水埗的美居中心98個車位,市傳日內將定價發售。
中原研究部數據指出,今年首10個月,以確認人身份沽售車位錄147宗,超越2010年全年成交宗數,惟仍與去年全年194宗低24.2%。過去兩年,住宅車位摩售平穩,每年維持約150宗至200宗水平,遠較97年錄1063宗為低。首10個月,最多車位摩售為沙田翠華花園,共39宗、其次為深井浪翠園及屯門彩暉花園,各佔15宗。
2 :
GS(14)@2012-11-15 01:10:53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1114/18066307
由於政府大力壓抑住宅樓市,車位炒賣近期突然成為城中熱話,連新界北區的車位身價也近百萬元,如以現在價格計算往市區返工車費,工作地點在尖東計算,由上水往尖東單程的士費約200元,來回費用即400元,一個月約25天上班日,即每月的士費1萬元,百萬元足夠支付逾7年半的士車資。
數年前只值三數十萬元的上水皇府山車位,剛驚聞錄得95萬元成交,同區御皇庭更有車主撻定反價至90萬元再放售。若擁有車位,自行揸車返工,本報以御皇庭為例,車主每月開支約6828元;相對每月改搭的士的車資約1萬元,揸車可節省3172元。
揸車可謂「一闊三大」,除要買車,每年更有其他相關成本包括牌費、驗車、保險、上班公司停車場月費或一個月可能接一至兩張「牛肉乾」交通違例告票。因此,在本港揸車,絕不能視為一種慳錢之道。不過對於有車一族而言,自己擁有一個車位總比租用車位較安定。
假設御皇庭車主駕車往尖東每月開支
私家車來回:32.5公里x1.2元
(每1公里1.2元油費)x2(來回)=78元
每日78元x25天=1950元
單邊停車場(新文華中心)4000元
獅子山隧道費(來回):16元x25天=400元
每月管理費:300至400元
每月總開支=6828元
*未計車輛定額罰款和維修費及差餉
上述資料僅作參考
高賣是為了迎接低買-香港經濟日報20131007 王雅媛
1 :
GS(14)@2013-10-10 22:50:58http://blog.163.com/wang_ya_yuan ... 314120139902643375/
和黃(13)股價隨著有報導指公司將分拆屈臣氏上市而創今年新高。媒體上已經有很多分析或猜測為什麼李嘉誠要撤資的文章。不過即使大家都知道李生撤資的意圖,筆者相信仍然跟大部份香港人的生活沒有太大的關係,或者應該說,一般的香港人可借鏡的地方並不多。假設一般的打工一族,資產只有一個自住的房子。如果是借鏡李生,最激進的做法就是把房子沽掉,轉為租,之後去等待房價下跌。相信很多人剎那間曾經有過這想法,但是最後把想法付諸執行的人可能不多。關鍵在於大部份人在賣掉房子後的資金並沒有更好的出路。
如果你在賣掉房子後,能找到一項穩定回報率的投資,在穩定回報上再每月從工資中拿出一部份來付房租,這樣,去執行沽房,轉租,等價跌的心理阻力將降低很多。另外,缺乏穩定回報率亦導致時間性成為一個重大不確定性。房價跟股價不同,前者下跌速度以年去計算,極有可能發生房價未真正開始大跌前,你的工作或工資先出現問題。這樣,對於一個沒房子,只有現金,但沒穩定回報,每月需要從工資中拿出相當部份出來付租金的人來說,心理壓力是相當大的。所以即使現在信息發達,普羅大眾很容易就知道一些眼光獨特的投資者的想法,但是仍被生活上很多條件所限制著,難以複製他們的做法。正如以上的例子,李生把高價的資產沽掉後,他還有能力找其它類型,其它地區的資產去投,把資金保值,甚至再升值。但一般香港人除了房地產外,基本上就沒有什麼好的投資選擇了。
另外,雖然李嘉誠多番強調不是撤資,只是普通的商業決定及資產配置。但即使出發點是後者,支持其做法的觀點也絕對離不開看淡中國。不過從他在歐洲買入資產的類型,主要是公用資產,筆者推測李生應該只是短暫看淡中國。經濟是一個十分複雜的生態,任何結果都不可能由單一因素造成,因此沒有人可以百分之一百去肯定一件事的發生,我們最多只可以綜合多個因素而得出一件事情發生的機會率。
李生的投資邏輯應該是現在中國經濟迎來挑戰,經濟危機的出現率提高了,但大部份國內資產,尤其是房地產,價格仍處於高位。經濟危機出現的機會率大了,但價格仍高,換句話說,就是值博率不高。李生在歐洲選擇的大部份投資都是公用股,筆者認為這樣部署有兩個原因,一是他並不是特別看好歐洲的復甦,因此他並沒有選擇更受惠於經濟反彈的行業,如零售或房地產資產。第二,他想選擇一些流動性高的資產。公用資產的好處是有穩定回報,即使全球經濟再次遇上危機,資產價格再大幅下跌的幅度有限。一旦這次全球經濟危機是由中國引起的,那麼中國資產價格將很大機會比全球都要跌得多。屆時,買入歐洲公用資產的部署將有助他能盡快套現,資金回來中國撈底,再一次給大家展示高賣低買的藝術。
王雅媛為持牌人士,並沒有持有以上股票
陸振球:超人高賣低買 投資出神入化
1 :
GS(14)@2018-06-16 09:39:30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8349&issue=20180616
【明報專訊】筆者的哥哥常說,投資就如吃自助餐,不同的人喜歡不同的投資方法,有人喜歡跟紅頂白,愈平愈不敢買,卻鍾情鬥搶高追;也有人喜歡低買高賣,真是各適其適。
數月前以402億元易手的中環中心,新買家不惜以最高息率達19厘完成交易,然後快手快腳將單位拆售,但原來的大業主長實(1113)日前宣布,以10億英鎊(約105.24億港元)收購英國倫敦「5 Broadgate」甲級商廈,該物業毗鄰倫敦市Liverpool Street火車站及地鐵站,建築面積約120萬平方呎,物業自2015年落成後由瑞銀(UBS)承租作為英國總部,租約年期至2035年。
四分一錢 獲以往一半收入
最有趣的地方是,長實執行委員會成員馬勵志就交易作出評論,他稱與集團今年較早時出售的中環中心相比,「5 Broadgate」物業的呎價只是中環中心三分之一,運用出售中環中心所得的四分之一金額,購入 「5 Broadgate」物業,每年可得租金收入接近中環中心的一半。以這兩座物業之成交價計算,「5 Broadgate」物業的租金回報率較中環中心高接近1倍。
大家覺得中環中心交易涉及的不同持份者,哪個較穩健?哪個較進取?又或是哪個最聰明?相信要等待時間給予答案,筆者最有興趣想知道的是,中環中心現正拆售,那些打算承接拆售樓層或單位的買家,看到上述新聞之後,又會如何評估相關的交易和有什麼的感覺?
筆者覺得,「超人」李嘉誠當初發展中環中心,持有近20年才轉售,屬於低買高賣的投資策略,現在將套現所得,轉而投資在價格低而租金回報高的海外物業,其實是高賣低買,將低買高賣策略運用得如此出神入化,除了李嘉誠也沒有幾人能做到。
領展賣港產買大陸物業
說到低買高賣,近年領展房託(0823)似也在不斷操成且表現不俗。領展的做法主要是將香港的一些難以再明顯提升租金回報的物業,透過招標售出予其他投資者,新買家自行再執靚物業繼續收租也好,又或是拆售短炒也好,已不再關領展的事,領展則將資金轉投內地售價較低而租金回報較高的商場,這一做法,可令領展保持較高的租金回報和盈利增長,亦有助領展的股價長升長有,以至領展的投資者,相對買樓收租得到的回報更佳。
巴菲特買房託1年升逾四成
上文說到李嘉誠的投資策略出神入化,另一名不得不提的神級投資者使是股神巴菲特。大家可還記得大概1年前,巴菲特在低價買入美國的商場房託Store Capital?當時股神的買入價大概是19美元,最近Store Capital已升至接近27美元,一年間升幅逾四成,技術上更正在挑戰大型頭肩底頸線(見圖1),如能突破股價隨時會再爆升,而且不要忘記期間每季還可收取0.31美元的派息,以股神買入價計,年息率高達6厘以上,李嘉誠和巴菲特的投資功力,怎不令人折服?
其實,上述兩名高手亦可教曉大家,就算是看好樓巿,也不一定只有香港的磚頭值得買入,只要放寬眼界,長線投資也好,短線投機也好,選擇多的是,如李嘉誠便買入倫敦商廈,股神買入美國商場房託,近期特金會代表朝鮮的政治局勢好轉,原來也令到中國臨近鴨綠江的丹東巿房價急漲(見圖2),吸引一些地產投資者的注意。
空置稅應否擴至二手樓?
說回香港樓巿,近期最熱門的話題自然是特首林鄭月娥說空置稅的研究已近尾聲,將在月內公布結果。地產建設商會指如空置稅只針對一手盤並不公平,如實施的話,便應包括二手樓。
早前中文大學經濟教授也指若要空置稅有效,便應如加拿大般連二手樓也徵空置稅,因為這會促使更多空置單位推出應巿,加大壓抑樓價作用。
朋友蔡志忠就空置稅撰文,說空置稅和現在辣招稅有相違背之處,因為空置稅目的是要增加供應,但辣招卻令業主不想賣樓,以致盤源萎縮令樓價飈升,他反建議不如取消辣招稅可能有更佳效果!蔡老闆的說法有其道理,但如又推新盤以至二手樓空置稅,同時又撤去辣招,會否有協同效應,更能壓抑樓價?
不論如何,大家見到近日政府說新盤空置稅快推,之前發展商半年只推出4000多個單位,但近一個星期卻已賣樓達千多伙,似乎空置稅快推的消息,已促使發展商真的加快賣樓。
美聯大圓底 小注擲倉底
當然,其實要空置稅真的發揮效用,最重是政府能持之以恆提供足夠的土地建屋,否則如供應根本不足,什麼稅也沒有用。
說到空置稅,大家可能會覺得不利發展商,但若空置稅真得能迫使發展商加快買樓,那代理便會有更多新盤生意因而受惠,如此,大家其實可留意技術形成大圓底的美聯(1200)(見圖3),下注買些少隨時會有驚喜。
[陸振球 樓市解碼]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