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拍《移動迷宮3》重創後首現身戴倫留鬍鬚遮傷痕

1 : GS(14)@2016-08-04 04:06:26

電影《移動迷宮》(The Maze Runner)男主角戴倫奧拜恩(Dylan O'Brien)今年3月在加拿大拍攝第3集《Maze Runner:The Death Cure》時,遭一輛車輾過受重傷,身上多處骨折,並有傳他傷及面部及眼窩,令影迷十分擔心。戴倫日前終於現身,留了一臉鬍鬚的他行動自如,粉絲可以放下心頭大石。意外發生4個月,現年24歲的戴倫一直未有更新社交網站,亦沒有交代傷勢,因此外界都不是太清楚他的康復進度。直到3日前,一名在洛杉磯Jamba Juice果汁店工作的員工,上班時巧遇戴倫買果汁。戴倫留到成臉鬚,衣着比較隨意,令人一時之間很難認得出是他本人。不過這位員工擺明是戴倫的超級粉絲,認得出他之餘並立即捉住他合照。



■戴倫(右)今年3月拍《移動迷宮3》時遭車輾過受重傷。

■戴倫有份主演的新片《深海浩劫》將於下月上映。



行動自如


該名員工將合照上載到Twitter,並向其他粉絲報告戴倫的狀態。員工表示當時戴倫自己一個人,行得走得,面色好之餘心情亦不錯,全程笑容滿臉。員工透露自己當時心情興奮到快要喊出來,戴倫見狀哭笑不得。合照中見戴倫無論是臉部、手部都沒有明顯傷痕,似乎康復進度不錯。不過未知戴倫留鬚是為了新角色,還是為了遮蓋傷痕,因為戴倫受傷時臉部骨裂。《移動迷宮3》因為戴倫受傷而要全面停工,早前終於落實2018年1月上映。另外,戴倫有份主演的新片《深海浩劫》(Deepwater Horizon)昨日發佈他的新劇照。該片將於下月上映,講述2010年在墨西哥灣發生的嚴重鑽油平台爆炸事件。撰文:泰米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803/1972006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320

唱作人首奪諾貝爾 搖滾詩人卜戴倫 獲文學獎

1 : GS(14)@2016-10-14 06:44:31

Bob Dylan



【諾貝爾文學獎】如果許冠傑是香港歌神,卜戴倫(Bob Dylan)被封為「美國歌神」也不為過。這位獲譽為「60年代一代人良心」的搖滾詩人,歌詞創作早被公認登峯造極,但能否列入文學殿堂頂峯,爭辯多時。瑞典學院昨天冒着爭議,宣佈將今年諾貝爾文學獎頒給卜戴倫,指他「在美國歌曲偉大傳統中創作出新的詩歌表達」,令他成為首位摘下這文壇桂冠的歌曲創作人。



卜戴倫的名字昨天在瑞典學院常設秘書長達尼烏斯口中吐出來時,現場記者傳出一陣驚呼,跟着是一片熱烈掌聲和歡呼。卜戴倫近年是文學獎博彩投注名單常客,但總被視為笑話,認定瑞典學院諸公不會跨界頒獎給音樂人,博彩公司立博月初給他50倍偏冷賠率。



■《Like A Rolling Stone》歌詞手稿2014年以200萬美元拍出。

反戰歌收入文學選集

瑞典學院卻以行動令外界一地眼鏡碎,在生平介紹中指「卜戴倫擁有標誌性地位,對當代音樂有深刻影響,亦是源源不絕的二手文獻的分析目標」。卜戴倫在1960年代的一連串名曲,像《Blowin' in the Wind》和《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等民權反戰運動代表歌,以至捕捉同代青年反叛獨立異見精神的《Like A Rolling Stone》和《Subterranean Homesick Blues》,擺脫情歌框框,大大提高搖滾樂以至流行曲的社會性和文學性,甚至被收入美國當代文學選集。不過文學界有不少人認為卜戴倫充滿意象和隱喻的歌詞,唱出來感覺很好,但純粹看文字效果大打折扣,甚至雜亂無章。瑞典學院今年宣佈文學獎比平時遲一周,外界猜測學院18位院士對得主有爭議。達尼烏斯昨稱眾院士對頒獎給卜戴倫有「很大一致性」,又說卜戴倫雖然寫的是歌,但古希臘荷馬史詩當年也是有音樂伴奏。她說:「卜戴倫為人們的耳朵寫詩,但把他的作品當詩歌閱讀,完全沒有問題。」瑞典學院院士韋斯特伯格更稱:「他可能是在世最偉大詩人。」達尼烏斯又指「卜戴倫是英語傳統中一偉大詩人」,也是個「文學採集者」,把學院派和流行詩歌傳統兼容並蓄,包括英國浪漫主義詩人布萊克(William Blake)和法國超現實主義詩人藍波(Arthur Rimbaud)的詩、美國密西西比三角洲藍調和阿巴拉契亞山脈的民謠,又指不熟悉他歌曲的人,可從他的1966年專集《Blonde on Blonde》入手,指當中歌曲意象豐富,是可「給眼睛看的詩歌」。



■2012年獲美國總統奧巴馬頒發總統自由勳章。

瑞典傳媒:結果為討好大眾

外界對卜戴倫得獎反應分歧。由1996年起連續15年提名卜戴倫的美國英文教授鮑爾(Gordon Ball),指瑞典學院今年終證明他是對的。英國印裔作家拉什迪(Salman Rushdie)指「卜戴倫是遊唱詩人傳統的偉大繼承者,選得好」。《南瑞典日報》文化版作者斯文松卻指今年頒獎決定「極度令人沮喪」,文學獎為討好大眾「特朗普化」。頒獎禮12月10日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卜戴倫將得800萬瑞典克朗(703萬港元)獎金。諾貝爾獎網站/路透社/美聯社/德新社


卜戴倫簡介

1941年:生於美國明尼蘇達州1959年:入讀明尼蘇達大學,翌年離校,往紐約展開音樂生涯1962年:推出首張專輯《Bob Dylan》1963年:推出代表作《Blowin' in the Wind》1965年:推出首張搖滾專輯《Highway61 Revisited》,同年與首任妻子薩拉結婚,至1977年離婚1986年:與第二任妻子卡羅琳結婚,至1992年離婚2012年:獲總統奧巴馬頒發總統自由勳章2016年:獲諾貝爾文學獎資料來源:美聯社/《蘋果》資料室


Blowin' in the Wind(1963)

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
Before you call him a man?
Yes,`n' how many seas must a white dove sail
Before she sleeps in the sand?
Yes,`n' how many times must the cannon balls fly
Before they're forever banned?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 in the wind,
The answer is blowin' in the wind.上世紀60年代初美國走出古巴導彈危機,捲入越戰,黑人民權運動方興未艾,卜戴倫約21歲時寫了這首歌,連串問題和模稜兩可的「答案在風中吹」,唱出一代人心聲,成為黑人民權運動和反戰運動,以至日後全球各地社運的主題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014/1980058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1917

卜戴倫冷待諾獎 大會棄聯絡

1 : GS(14)@2016-10-19 05:28:40

美國搖滾詩人卜戴倫(Bob Dylan,圖右)榮獲本屆諾貝爾文學獎後至今未作任何回應,瑞典學院經多次聯絡他本人不果,決定放棄。75歲的卜戴倫是首位奪得此文壇殿堂級殊榮的音樂人,他在上周四得獎名單公開後一直未有發表得獎感言。但其實他當晚於拉斯維加斯舉行演唱會,翌日又出席加州一個搖滾音樂節,卻未曾公開提起得獎一事。他一向我行我素,甚少接受訪問,演唱會亦絕少與觀眾互動。


或不出席頒獎禮

瑞典學院常任秘書丹尼斯指,「我們無計可施,已向其密友致電及發送電郵並獲友善回應,至此所做的已經足夠」。雖無法確認卜戴倫會否出席12月在斯德哥爾摩舉行的頒獎禮,但丹尼斯認為他會現身,又強調文學獎榮譽無論如何都會歸他所有。她未有透露卜戴倫一旦缺席,會如何處理那800萬瑞典克朗(703萬港元)獎金。有不滿卜戴倫獲獎的文壇中人就呼籲他仿效1964年得主法國哲學家薩特(Jean-Paul Satre),主動拒領獎項。薩特一直以「謝絕官方榮譽」為由拒絕領獎。俄羅斯數學天才佩雷爾曼(Grigory Perelman)亦於2006年拒絕接受有數學界諾貝爾獎之稱的菲爾茨獎。英國《衞報》/美國《紐約時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019/1980516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2674

卜戴倫終「回應」奪諾獎

1 : GS(14)@2016-10-22 22:28:51

美國搖滾詩人卜戴倫(Bob Dylan)榮獲今屆諾貝爾文學獎多日後,終在其官方網站註明自己的諾貝爾獎頭銜,勉強算是獲獎後首個「回應」。


惹關注後刪除

卜戴倫至今尚未正面回應得獎,但傳媒在其官網周三推出的宣傳新歌詞書頁面上,發現在當眼處註有一句「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雖他仍未發表得獎感受,但起碼讓外界清楚他得悉獲獎。不過,官網在引起外界關注後,便已將這句刪除。瑞典學院常任秘書丹尼斯周一表示,無法聯絡到卜戴倫本人,但相信他會出席12月的頒獎與演說儀式,即使他最終缺席,今屆文學獎依然會歸於他名下。卜戴倫一向我行我素,甚少接受訪問,開演唱會亦很少與粉絲互動,亦有棄領獎項的往績。英國《衞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022/1980881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3140

卜戴倫打破沉默接受諾獎

1 : GS(14)@2016-10-30 14:35:54

美國歌手卜戴倫(Bob Dylan,圖)奪今年諾貝爾文學獎後保持沉默,被評審委員直斥「無禮」。諾貝爾基金會前日發聲明,指卜戴倫上周終跟瑞典學院通電話,表示肯定會接受諾獎,「對獲獎感到非常榮幸,看到有關我得獎的新聞時我無法言語」。卜戴倫亦在得獎後首次接受訪問,在英國《每日電訊報》訪問中欣然說對獲獎感到「難以置信,發夢都無法想像」,但被問到是否會出席12月10日頒獎禮時,他稱:「一定,若果可行的話。」諾貝爾基金會指未肯定他會否出席。被問到為何一直不回應獲獎及拒聽諾貝爾委員會電話時,他只語帶輕鬆說:「我一直就在這裏。」瑞典學院將卜戴倫的歌詞與古希臘荷馬史詩相比,他指其部份作品有荷馬的風格。法新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030/1981682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4108

卜戴倫不出席諾獎頒獎禮

1 : GS(14)@2016-11-18 17:56:32

獲頒今年諾貝爾文學獎的美國搖滾詩人卜戴倫(Bob Dylan 圖),以有約為由,將不會出席下月10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的頒獎典禮。瑞典學院前日發聲明指,周二收到卜戴倫來函表示對獲獎感到榮幸,但他未能抽空出席典禮。學院尊重其決定,但指出這並非得獎者「慣常」做法。學院仍會頒獎給他,但他須在12月10日起的6個月內,就獎項出席講座發表演說便可。學院秘書長丹尼斯(Sara Danius)表示,卜戴倫未有交代另外的約會是甚麼,但對他的缺席「不感失望」,暫未清楚誰人會代表他領獎。卜戴倫在上月13日獎項公佈後一直沉默,直至半個月後才開腔接受,外界普遍認為他並不熱衷於獲獎。過去亦有多名文學獎得獎者無親身領獎。2004年得獎者耶利內克以個人理由拒絕出席,2007年得獎者萊辛及2013年得獎者芒羅則因健康理由未能出席。法國存在主義哲學大師薩特1964年獲獎,他拒絕接受,不過官方紀錄上他仍為該年得獎者。美聯社/法新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118/1983752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6112

卜戴倫赴瑞典低調領諾獎

1 : GS(14)@2017-04-04 08:59:18

美國「搖滾詩人」卜戴倫(Bob Dylan)去年獲頒諾貝爾文學獎後,至前日終於親赴瑞典斯德哥爾摩,低調地領取獎牌及證書,之後在當地舉行個唱,卻隻字不提領獎的事。瑞典學院成員奧斯特格倫表示,按照卜戴倫的意願在一間酒店內舉行「私人頒獎儀式」,只有12名學院成員、卜戴倫和其助手出席,形容卜戴倫是「一名友善、親切的人」。另一位成員指當時氣氛不錯,眾人開香檳慶祝,卜戴倫看上去很高興,「花了不少時間仔細欣賞獎牌」。


個唱隻字不提領獎


卜戴倫領獎後在當地舉行首場個唱,其間未有多說話,專注唱歌。有歌迷稱專程為聽聽他的得獎感受而來,「他應尊重瑞典至少說聲感謝」。卜戴倫必須舉行「講課」才能領取800萬瑞典克朗(703萬港元)獎金,瑞典學院相信他會以拍片形式完成「講課」。卜戴倫去年10月爆冷獲選為文學獎得主,成為首名獲此殊榮的歌曲創作人,瑞典學院讚揚他「在美國歌壇傳統中創出新的詩意演繹」。他相隔兩周後才接聽瑞典學院電話並發表得獎感受,更以有約為由未有出席12月的頒獎禮,被批評傲慢無禮。法新社/美聯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403/1997823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913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