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摸魚手札:教曉張華峰乜叫丁蟹效應

1 : GS(14)@2016-09-04 15:45:40

金融服務界議員不知丁蟹是誰,結果惹來了無數網民恥笑,本來不知者不罪,但不知卻要托大,那就真是洋相盡出,怨不得人。朋友徐家健教授網上說我是研究丁蟹效應的專家,這個介乎挖苦與譏笑的說法令我面上紅得一陣陣。專家不敢說,不過至少肯定比現任議員知更多,畢竟我畢業文是靠寫丁蟹的。既然之前已經教曉議員睇諮詢文件,本座抱着樂善好施、濟世為懷的慈悲心腸,也不吝嗇再教多一次他何謂丁蟹效應。丁蟹效應的定義,幾乎所有股民都知,就是當鄭少秋的影視作品上畫,就會引發指數下跌,名字是來自《大時代》鄭少秋演丁蟹一角。本來只是可堪玩味的都市傳說,但卻被CLSA出了大行報告研究,分別有2004年market outlook的《Adam Cheng Effect》和2012年《Hong Kong Slice of life. Mind war》兩篇報告。首先,丁蟹效應是不是真的?答案是數據上證實唔到。至於數據上的技巧運用,那是統計系、經濟系本科生一定知道的,離不開regression、time series和binary之類的運用。老實說,我現在已經把所有學過的R、Stata、SPSS等知識忘記得一乾二淨,但概念還是記得很清楚。從學理角度去睇,CLSA那兩篇報告寫得甚為粗疏,無大參考價值,因為兩份報告沒有嚴謹處理過數據。第一個要處理的問題是樣本太少,雖然鄭少秋當年很紅,但佢的作品數量在統計樣品角度去睇唔算多,所以不論我如何把班那些數據,出到來的R-square都偏低,反映着統計模型上的不可靠。其次,鄭少秋紅遍二岸三地,到底兩岸三地的作品如何量化其效應高低?劇集重播又如何計?電影、劇集、舞台劇的效果又是否一視同仁?而且,心理學上有「自我實現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一說,到底我應該由鄭少秋作品公布預告開始考慮,還是等到作品正式上畫才計起?還有更多……這都是我當時處理數據上的困難,所以我試行了過百條的方程,不過肯定的是所有R-square偏低、過不到F test,口語淺白的講法即係無乜說服力。再睇番CLSA兩篇報告,只有指出數據不足問題,其他問題就無點提過。例如《Adam Cheng Effect》一文中講過「The potential standard error could be big given the small sample size of only nine. Nevertheless, we have still worked out an empirical relationship for the sake of fun.」,其實都係為了趣味咁解。《Hong Kong Slice of life. Mind war》則話「Due to insufficient data, TV ratings for1990s were estimated.」,即係太舊的資料唔夠數據。《Hong Kong Slice of life. Mind war》的設定比第一篇為佳,因為比較近期,所以鄭少秋的作品多了,樣本數據更多。而且,在regression處理更有趣,例如報告定了「悲情指數」一說。如果大團圓結果,就計10分;鄭少秋的角色死了就扣10分。不過,這只是創意,沒有太實際的理論基礎支持。經濟學這門社會科學專門處理一些混亂的數據,所以不論做政策研究、財經分析,掌握多少少都是有利無害的。金融服務界候選人包括:張華峰、詹劍崙和徐聯安渾水
http://www.facebook.com/muddydirtywater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904/1975909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7403

【果籽人話】義教豎琴老師 「學生教曉我,世上沒有宿命」

1 : GS(14)@2018-02-13 03:48:48

患有小腦萎縮症的Iris因為難以控制肌肉,練習豎琴時需要老師Constance從旁協助。

一click免費下載《籽想去東京》旅遊指南:http://bit.ly/2rSv4c4全新旅遊專頁,即like籽想旅行:https://fb.com/travel.appleseed患有小腦萎縮症的Iris這天中午坐電動輪椅來到曾澳英(Constance)的琴行練習豎琴,因為這個病令她難以控制肌肉,練習不久,手便顫抖起來,需要休息一會兒及幾經深呼吸,抖擻精神後才可以和Constance完整合奏一曲。Iris是Constance其中一名義教的輪椅學生,琴行門口的電視機播放着她們在香港管弦樂團中彈奏豎琴的片段,「只要你有足夠的堅毅,其實任何困難都不是障礙,就像她們一樣,可以在音樂廳中表現彈奏豎琴的美麗。」Constance說。


堅毅是鐵一般的意志,但在撲朔迷離的命運下,我們有時候難免會對未來的人生失焦,甚至迷失自己。Constance小時候家貧,性格節儉的父母手胼足胝養育他們4姊弟。Constance早在就讀幼稚園的時候,已對音樂和藝術感興趣,就算後來升讀小學,還是會回到幼稚園央求老師讓她胡亂彈幾下鋼琴。當她有一日問爸爸能否學習鋼琴的時候,爸爸劈頭一句:「行了,我們窮等人家是不需要學習任何藝術的!」Constance對記者說:「他就像一個算命先生,但我不相信『命』。」


因為經常帶領學生參加慈善表演,Constance經常收到感謝狀。

Constance兩年前開辦琴行,以教授豎琴為生,大部份學生都是小朋友。

Constance認為身體語言是豎琴表演的一部份,能夠與觀眾有聲音以外的交流。



「為何我家境這麼清貧?」「為何我不能學習音樂和藝術?」是她在小學和初中階段反覆思考的問題,但答案離不開對坎坷命運的恐懼和困惑,「如果我一輩子窮困,是否就像我的父母一樣潦倒?」「是否只有嫁給有錢人,我才能夠翻身?」接着她便開始迷失,讀書成績由中一至中三全班考頭10名,跌至中四及中五的倒數幾名,在她眼中「知識改變命運」的道路正式告終。命運可以給我們的人生澆下滂沱大雨,問題是堅毅的意志能否帶領你撐過去,待雨過天青的時候,不會再畏首畏尾向前走。中五畢業後,找工作對Constance來說是命運自決的開始。她用工作賺來的錢半工讀設計課程,並支付學習跳舞、繪畫、英文和普通話等課程的學費,努力追回以往錯過的時間和機會。28至29歲已婚的她學唱歌的時候,因為經常走音,老師建議她首先學習一件樂器來提升音樂感。「我覺得彈奏豎琴優美,所以選擇學豎琴。」Constance說。


彈奏踏板式豎琴需要運用腳踏下踏板來轉調;因為需要手腳協調,Constance認為這是豎琴易學難精的原因之一。

除了教授豎琴,Constance會帶領小朋友參與演出,她認為這是教育的一部份。(受訪者提供)



這名超齡學生很快便掌握彈奏豎琴的技巧,在豎琴老師的鼓勵下更以32歲之齡入讀浸會大學音樂系做全職大學生。畢業後,她一直以教琴維生,輾轉之下更於兩年前和數名合夥人開辦琴行,主要教授小朋友彈奏豎琴。命運曾經捉弄Constance,但同時鍛煉她的毅力和韌力。由小時候妄想學習音樂,到今日以音樂為事業,「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堅毅,就是她的弦外之音。除了本身在琴行開班教授豎琴,有基督教信仰的Constance不時義教戒毒人士、更新人士、殘障人士等。Constance讓音樂變成一種治療,幫助他們重新站起來,理解到命運不能永遠左右我們任何人的人生。監製:林紫童撰稿:黃展豪攝影:張偉樂、陳文樺、彭希文剪輯:高卓恆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80209/2029966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847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