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侶檔市區開戰 掃低對手賺廿萬
2015-08-06 NM
|
|
科幻電影《星球大戰7》將於年底上畫,不少影迷引頸以待,戲中的光劍、鐳射槍已成經典。最近,銅鑼
灣有一間新開的鐳射槍戰場Lasermads,便以太空艙為主題,開業僅一個半月,食正熱潮。室內鐳射槍戰(laser
tag)在外國流行多年,香港早有先行者,大部分都執笠收場。然而九十後情侶Alan(伍卓倫)和Zoe(黃俊然)「唔信邪」,找來十位好友集資,豪擲近
一百六十萬,在旺區樓上鋪開設Lasermads,上月已勁賺近二十萬,成為創業奇葩。 香港的war
game場,不是開在郊區,便是藏身工廈,唯獨Lasermads,選擇落戶銅鑼灣,而且是人來人往的怡和街。走進位處商住大廈十一樓的
Lasermads,接待處如太空艙的白,裝備室和迷宮戰場的黑,加上鐳射槍的藍光,充滿科幻感。遊戲玩法簡單,以計分形式進行,在二千五百呎的迷宮裡,
用鐳射槍射中敵人身上的感應器即可得分,每節遊戲限時二十分鐘。鐳射槍戰並非新玩意,但當行家陸續執笠時,Lasermads卻一開即賺,全靠贏在以下三
回合。 Round 1地點
由於遊戲所需空間大,室內野戰場為避開貴租,大多選址二線區域,如觀塘和荃灣工廈,鐳射槍戰亦不例外。不過,Lasermads就反其道而行,一早將目標
瞄準市區。Zoe解釋﹕「由於鐳射槍戰沒有服裝嘅限制,我哋想吸納多啲walk-in客和國際學校嘅學生,所以選址好重要。我同Alan都住喺港島,對呢
區最熟悉,港島嘅人一定會去銅鑼灣。」市區租金不但昂貴,要找到合適鋪位也不容易,Alan和Zoe單是搵鋪已用了三個月,由銅鑼灣、灣仔、炮台山、北角
到鰂魚涌,看過不少樓上鋪。「好多(鋪位)都啱心水,但業主聽到我哋做laser
tag,佢哋完全無概念,以為娛樂場所,怕我哋嘈親樓上樓下。」Zoe笑指:「仲有不少業主以為war
game會整爛牆,唔租俾我哋。」最後選擇怡和街商廈,全層三千呎,連管理費月租約十一萬,貪其距離港鐵站僅兩分鐘路程,而且大廈樓上樓下有網吧和酒吧,
人流暢旺。「開喺旺區,人流旺,慳番唔少宣傳費。」Alan表示,時值暑假,平日下午,確不時有年輕walk-in客結伴而來,不少女士穿著熱褲、短裙也
可幫襯。 Round 2定價
坊間鐳射槍戰收費大約為二百至三百元,每節四小時,而且規定某個人數才玩得。Lasermads在旺區開業,定價自然不便宜。一節二十分鐘,每人收費九十
八元,兩節則優惠價一百五十八元。Alan為吸引喜歡即興及嘗鮮的年輕人,採用每節時間較短、定價限於一百元內的策略。二千五百呎的迷宮,最多只能容納十
二名玩家,玩法分個人賽及隊伍賽,二人以上已可以參與,若人數較少,職員會落場陪玩。另外,玩家在中彈後靜待四秒更可復活,一改傳統war
game中彈離場的規例,令不少命中率較低的女士可以由頭玩到尾。現場所見,短短二十分鐘,不少男女均可玩足全場,離場時大呼﹕「好正,好似做咗
exercise(運動)咁。」 三招揮低行家 Round 3硬件
場景亦是Lasermads的優勝之處。以往的鐳射槍戰生意,大部分都仿照傳統war
game場,用鐳射槍配以真實場景,兩者格格不入。Lasermads裝修以太空科幻為主題,營造一個太空戰場。曾在理工大學讀設計的Zoe指,自己很喜
歡看科幻片,「差唔多全部(科幻片)都睇過,接待處的設計,係參考電影《Star
Wars》嘅太空船,配以緊張刺激嘅音效,客人嘅投入感就大得多。」另外,裝備同樣重要。Alan指,全球laser
tag的供應商有二十多間,他們逐一問價,發現最平十五萬已經有一套十二支槍。「最後揀咗最貴嘅槍,一套要四十萬,因為套槍附有會員system,可以記
錄用戶名稱、槍嘅喜好設定,而且有積分累計。」Zoe表示,香港人要求高,並非「玩完,開心完就算」,故她會為每位玩家製作一張計分表,顯示一節遊戲中,
玩家共發射幾多次及準繩度,並提供其他對手的分數作比較。已玩了十幾次的熟客Jessy和Matthew指,有時一日會玩兩次,「最鍾意同陌生人對戰,可
以唔留情面去射擊。」Matthew笑說,最開心是突破自己的積分紀錄。 九十後情侶集資開鋪
開業短短一個月已門庭若市,Alan和Zoe總算不負朋友的信任。原來,由於開業資金龐大,單靠二人合資太過吃力,他們便四出游說朋友一齊搞生意。短短一
星期內,已得到十位朋友支持。「大部分投資者都係我哋身邊嘅好友,都是九十後,有些只係投身社會工作數年,就將全部嘅積蓄都投資喺呢盤生意上。」Alan
表示,他和Zoe曾在四年前創辦online
marketing公司,月賺六萬,令不少朋友都對他們的新生意有信心。股東之一的Jeremy說,雖然之前未曾玩過鐳射槍戰,但知道香港現時沒有同類生
意,可吸引一定人流。雖然開業成本高,有一定風險,但他指只是投資幾萬元,故不擔心。現時,平日場地只有四成滿,部分是公司包場,週末則有八成滿。兩位老
闆均表示未有開分店的打算。「香港地租金昂貴,與其開分店分薄客源,倒不如專注一間店,賺最多的利潤。」Alan透露,現時已有內地公司欲與
Lasermads洽談特許經營,但Zoe指大陸的市場與香港不同,太難捉摸,現階段仍在商討中,「我哋有同其他公司傾緊合作,可能會搞speed
dating,將場地用到盡。」 開業成本(06/2015) 租金#$330,000器材$600,000裝修$600,000雜費$20,000人工^$35,000總投資$1,585,000#兩按一上^Lasermads 6月15日正式營業,故人工為半個月總數。 營業資料(07/2015) 營業額$398,000租金$110,000人工*$70,000雜費$20,000盈利$198,000*4位全職,2位兼職 一點意見 泡泡足球Hyperspace負責人Jerome1.等候區面積太小,若多walk-in客時易起混亂。2.裝備上可以更靈活,不只局限在室內war game場地,移師到其他地方也可以玩會較靈活。3.可與其他公司有更多的合作,如泡泡足球,會有更多新火花和玩法。 撰文:蔡璿驩攝影:鄭樹清[email protected]
|
|
俄羅斯開戰背後 制裁ISIS勝算幾何?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694377.html
俄羅斯開戰背後 制裁ISIS勝算幾何?
一財網錢克錦 2015-10-08 16:10:00
看最近兩周的新聞,似乎那個軍事強盛的蘇聯帝國複活,已經能夠派兵深入到中東腹地。
俄羅斯的轟炸敘利亞境內的“伊斯蘭國”營地,俄羅斯發射巡航導彈,俄羅斯軍事人員出現在敘利亞…看最近兩周的新聞,似乎那個軍事強盛的蘇聯帝國複活,已經能夠派兵深入到中東腹地。
俄羅斯軍事行動目的何在?俄羅斯說,打擊恐怖組織“伊斯蘭國”,保衛合法的阿薩德政府。俄放風:西方天天喊打擊“伊斯蘭國”,只是動口不動手,虛偽,不如我來的實在;西方說,俄羅斯空襲的炸彈和導彈,絕大部分沒有落到“伊斯蘭國”武裝的頭上,而是擊中反對阿薩德的溫和反對派,是故意的。因為俄羅斯的目的便是救阿薩德的駕。但人家敘利亞大使出面,稱贊“俄羅斯打擊的精確度很高”,而美國不爭氣,偏偏此時還在阿富汗炸了“無國界醫生”的醫院。這更讓不少人覺得,美國成事不足,還是看俄羅斯來實實在在的硬的!

且不管這口水戰如何。俄羅斯一出手,美國領銜的西方頓時有些坐不住,口水戰也好,外交措施軍事部署也罷,總之是被普京“調動起來”了。有分析稱,就這一點,普京是成功了!
因為不少分析認為,俄羅斯到敘利亞打動幹戈,其實也是炸得好看。其真正目的,不在於打擊“伊斯蘭國”,甚至也不是全心全意保阿薩德,而是直接保俄羅斯的利益——俄羅斯在敘利亞的塔爾圖斯海軍基地和敘利亞對俄羅斯的依賴。
俄羅斯出兵敘利亞的另一個目的,就是在西方暴露軟弱的地方來一拳,制造聲勢,轉移人們對烏克蘭問題的註意力,或者說,如果在敘利亞問題上有收獲,還能作為烏克蘭問題上的籌碼。
當然,這不是說俄羅斯一點也不想打“伊斯蘭國”。的確,“伊斯蘭國”對俄羅斯也產生威脅,但不夠直接;阿薩德在臺上能夠保證俄羅斯利益,但如果能有別人保證,俄羅斯未必就要保他。
應該說,俄羅斯在中東的情報系統,不足以讓它能夠有效地打擊“伊斯蘭國”。“伊斯蘭國”還不是一個國家,而是機動性極強的組織,打擊這個組織,情報甚至比武器更重要。俄羅斯目前還正在商討情報合作,說有效打擊恐怕難以讓人信服。
俄羅斯在該地區的國際關系,也難以讓他有效打擊“伊斯蘭國”。有報道說,俄羅斯轟炸機開炸以來,土耳其已經對其“入侵”自己淩空表示不滿,其他如阿聯酋、沙特等一眾反對阿薩德的國家都表示擔憂。在這樣的無法取得當地國家信任的情況下,如何能有效打擊“伊斯蘭國”? 美國在此地當然也存在信任問題,但似乎比俄羅斯好。
所以西方有輿論分析,俄羅斯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保住阿薩德,敘利亞政府可以繼續履行與俄羅斯的軍火合同;保住塔爾圖斯海軍基地。因為這是俄羅斯目前在前蘇聯地區以外唯一的海軍基地,為俄羅斯海軍地中海巡弋提供補給,是俄羅斯打入中東的“楔子”。如果這個地方落到“伊斯蘭國”或反對阿薩德的勢力手中,俄羅斯在中東的影響要大打折扣。打擊“伊斯蘭國”不易,但要保住這個港口和阿薩德政權,俄羅斯還是能發揮影響。
普京很“聰明”,會抓時機。利用難民危機、“伊斯蘭國”坐大等時機,果斷出手,讓西方暴跳如雷,卻又難以名正言順地反對。怎麽辦?
紐約大學教授馬克·格雷奧蒂在英文《莫斯科時報》上發文說,西方應該冷靜下來。因為當今在與西方較量中,俄羅斯有力的武器,不是核武器,不是轟炸機,甚至也不是進入克里米亞的特種部隊,而是“挑釁”的力量,在西方腳疼的地方制造麻煩,激怒西方,結果讓西方隨著普京的指揮棒轉。因此西方如果能將計就計,放手看俄羅斯表演,以俄羅斯的武器、情報和財力,恐怕很難將這種打擊持續下去,畢竟它已經不是往日的蘇聯帝國了。
主意聽起來很不錯,但在信息發達、輿論嘈雜的今天,西方政府能和普京“冷靜”地玩下去嗎?查韋斯當年也喜歡激怒美國,但美國根本不理他。可是普京的級別,要比查韋斯高很多,也難怪西方難以冷靜應對。
編輯:孫祺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曝美團向支付寶開戰 谷歌或明年重返中國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121/152878.shtml
導讀 : 美團否認與支付寶開戰;特斯拉陷入Model S“召回門”;Google Play明年或登陸中國;奧迪計劃2018年推出純電動SUV;360董事長周鴻祎認為,手機市場是血海,誇大的即得利益者會失去市場。
【行業動態】
1.美團否認與支付寶開戰,對阿里撤資“不知情”
11月20日下午消息,美團廣州地推團隊在商戶打砸支付寶物料。對此,美團方面回應稱,“該事件只是屬於個別地推員工行為,並已經進行批評教育。”對於正在與支付寶開戰的說法,美團表示,“完全不屬實。”對於阿里是否退出美團,美團和阿里巴巴以及支付寶方面均表示,“目前不知情”。
2.優酷土豆發第三季度財報:營收18.5億元,虧損同比擴大
北京時間11月20日消息,優酷土豆集團公布了公司2015年第三季度未經審計的財務報告。財報顯示,優酷土豆第三季度營收為人民幣18.5億元(2.918億美元),同比增長62%。公司第三季度凈虧損人民幣4.356億元(6850萬美元),不按美國通用會計準則計算,公司第三季度凈虧損人民幣3.165億元(4980萬美元),去年同期凈虧損為人民幣1.112億元(1750萬美元)。
3.聚美優品第三季度營收19億元,凈虧損7740萬元
11月20日晚間消息,聚美優品發布了2015年第三季度未經審計的財報。該季度,聚美優品凈營收為人民幣19億元,比去年同期的人民幣9.712億元增長99.9%,歸屬於公司普通股股東的凈虧損為人民幣8,690萬元,去年同期歸屬於公司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為人民幣1.2億元。基於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凈虧損為人民幣7740萬元(約合1220萬美元),去年同期歸屬於公司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為人民幣1.293億元。
4.日本機器人考上大學
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報道,人工智能(AI)項目“東大機器人項目” 的目標是在2021年考上東京大學。報道稱,雖然這個AI機器人尚未達到考上東大的水平,但它近日首次在統一高考中取得了高於平均分的分數。在滿分950分的考試中,它得了511分,其中數學和歷史得到了特別高的分數,卻完全答不出物理試卷上的問題,但它仍有八成機會被441所私立大學和33所國立大學錄取。據悉,被稱為“東大”的東京大學以難度極高的入學考試而聞名。報考東大的學生不但要參加全國統一高考,還要參加東大自己的入學考試。
5.特斯拉召回所有已售Model S,安全帶存隱患
11月21日消息,電動車制造商特斯拉周五宣布,將召回所有已售的Model S電動車,對其前排座位的安全帶進行檢查。這也是特斯拉成立至今最大規模的召回,涉及到已在全球市場售出的9萬輛Model S電動車。特斯拉在周五已向受影響的客戶發送了電子郵件。特斯拉表示,該公司的其它產品,也就是不久前剛發布的Model X SUV未受到影響。此外,電動車後排座位的安全帶也不受影響。
6.傳谷歌明年在中國大陸上線GooglePlay
11月20日消息,據路透社報道,消息人士周五透露,谷歌當前正計劃於明年在中國大陸發布Google Play應用商店。這也標誌著谷歌在2010年退出中國大陸市場後將重返該市場。據悉,谷歌將為中國大陸市場專門制作Google Play應用商店,該應用商店將不能連接海外版Google Play。消息人士稱,谷歌打算遵守中國法律對Google Play的內容進行過濾,且Google Play的數據都將存儲在中國。截至目前,谷歌新加坡發言人對此報道未予置評。
7.奧迪推進電動車業務,純電動SUV計劃於2018年上市
11月21日消息,據外電報道,德國汽車制造商奧迪已計劃在未來十年內把電動車業務發展成為公司的重要業務。奧迪美國總裁斯科特·基奧(Scott Keogh)日前在2015洛杉磯汽車展上宣布,奧迪預計公司未來25%的美國銷售將來自於電動車。按照奧迪的計劃,該公司將於明年向美國市場推出Q7混合動力電動車,隨後還將在2018年推出一款純電動SUV。
【融資消息】
1.上門美容服務平臺“美人有約”完成600萬天使融資。
2.旅行工具“旅行加”獲得雲天使基金、戈壁投資數百萬人民幣天使輪融資。
3.藝術品電子商務平臺“Artpollo阿波羅”獲得A輪融資,投資方為紅星美凱龍,金額未透露。
【大佬聲音】
360董事長周鴻祎:“智能手機的產品目前比較同質化。如果在產品上沒有創新,沒有自己獨到的顛覆性,求短期內速勝不現實。做智能手機,不能做成資本上的投機的事,要做一定是賠錢的。現在凡是市場領先者就說,我們有多少市場占有率;還有人說,手機我看未來五年不會變。說這些話者,都是市場既得利益者,但是說這種話的人往往守不住這個市場。”
汽車之家股權爭奪戰 管理層跟“野蠻人”剛開戰,就發現回家的路斷了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7051
汽車之家股權爭奪戰 管理層跟“野蠻人”剛開戰,就發現回家的路斷了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7051

汽車之家網站CEO秦致。(CFP/圖)
在這場股權爭奪戰中,汽車之家的管理層只能選擇與風險投資方聯手,阻擊中國平安的“入侵”。但這些施以援手的風險資本將來是否會與管理層一直保持一致,則不是秦致等人所能控制的。
政策收緊預期,勢必打亂中國平安與汽車之家管理層及其一致行動人的算盤。回歸A股會否受阻,成為汽車之家股權爭奪戰的最大變數。
2016年5月6日,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在新聞例會上表示,正在對“中概股”通過IPO、並購重組回歸A股市場可能引起的影響進行深入分析、研究。
此前,估值價差誘惑著多家“中概股”公司私有化並準備回歸A股。上市公司在海外資本市場的估值明顯低於國內,尤其是高科技、互聯網板塊,企業市值在回歸A股之後通常可以獲得2~3倍的高溢價重估。
粗略統計,近期內就有陌陌、奇虎360、汽車之家、歡聚時代、當當、聚美優品等一眾“中概股”躍躍欲試,正在進行或已經完成私有化進程。
近來業界流出“證監會擬暫緩‘中概股’企業國內上市”的傳聞,卻讓中概股回歸蒙上了一層陰影。政策的不確定性,使得“中概股”回歸之路變數叢生。
而近期汽車之家(NYSE:ATHM)爆發的撲朔迷離的股權爭奪戰,成為這一過程中的焦點事件。
平安為何吃下汽車之家
中國平安接盤汽車之家有著明晰的長線布局戰略意圖,但置身於“中概股”回歸的熱潮中,這筆投資又有著短線套利的色彩。
4月15日,汽車之家大股東澳洲電訊宣布,打算以每股29.55美元總計16億美元的價格向中國平安(601318.SH)出售汽車之家47.7%的股權。交易完成後,中國平安將一躍成為汽車之家第一大股東。
這讓正在醞釀私有化的汽車之家管理層措手不及。
4月16日,由汽車之家CEO秦致、博裕資本、紅杉資本、高瓴資本組成的買家團,向汽車之家董事會發出了私有化要約,準備以每股31.5美元的價格對汽車之家進行私有化。
盡管恰逢“中概股”集體回歸A股潮的短期套利檔口,汽車之家仍然被認為是中國平安理想的長線投資標的。
成立於2005年的汽車之家,是中國領先的汽車互聯網平臺,業務內容包括選車、買車、用車、換車等環節的一站式服務。
財報顯示,汽車之家2015年第四季度凈營收1.67億美元,同比增長46.3%,連續第9個季度超出預期。2015年全年凈營收5.35億美元,同比增長62.4%,全年調整後凈利潤1.70億美元,同比增長36.2%。
2015年,汽車之家“11.11瘋狂購車節”創下在線訂單新紀錄,共銷售超過3.5萬輛車,銷售總額超過5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超過40%。
“汽車之家非常賺錢,業績增長也很穩定,就是一個‘現金奶牛’。”一位與汽車之家有合作的車企公關部總監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汽車之家是當之無愧的行業老大,而且有著非常好的成長性,“車企的宣傳費用,汽車之家拿到的最多”。
穩定的靚麗財報,是汽車之家成為以穩健投資策略著稱的中國平安的收購目標。“平安不在乎是在美國上市還是在中國上市,只要能分紅就行,看重的是長期業績。”券商行業人士曾斌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從中國平安一貫的投資風格觀察分析,他們更註重投資標的的長期盈利表現,“保險行業特性是這樣,平安的風格也是這樣的”。
除此之外,汽車之家在汽車互聯網領域的領頭羊地位,也讓中國平安垂涎。中國平安正在進行“互聯網+”的第三次轉型,在汽車互聯網領域重兵布局。寶駕租車、車惠網、平安好車、車蟲網、質新二手車、e洗車、虎貝爾、油客網、攜車網、壹手快修等公司背後,都隱匿著中國平安的影子。
“有些是自己做的,有些是投資入股,投入很大,但是做成氣候的不多。”汽車行業資深觀察者張宏文分析,中國平安看好未來中國汽車服務行業的巨大潛能,所以下了很大功夫布局汽車互聯網領域的產業鏈條。但是由於缺乏“互聯網思維”,這些布局短期內成效不算明顯。
2015年11月,平安創投(中國平安旗下投資基金)領投的e洗車兩月“燒掉”2000萬美元,瀕臨倒閉;2016年1月,二手車估值平臺車蟲網也被第一車網並購;2016年2月,中國平安旗下二手車電商平臺“平安好車”關閉。平安好車於2013年5月上線後被寄予厚望,當年一度砸下了14億元廣告做推廣。
“如果能得到汽車之家,平安就可以少走很多彎路。”張宏文認為。
中國平安接盤汽車之家有著明晰的長線布局戰略意圖,但置身於“中概股”回歸的熱潮中,這筆投資又有著短線套利的色彩。
《北京商報》披露的一份《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協議》顯示,中國平安旗下的平安信托是以設立有限合夥企業的方式,向國內投資者募集收購汽車之家股權的資金。
該協議內容中稱,合夥企業的“存續期”為自合夥企業成立日起3年,經全體合夥人67%贊成票決定,可以將合夥企業存續期延長兩次,每次延長期限不得超過1年。
這意味著,平安信托對汽車之家的投資,需要滿足合夥企業投資者期限不超過5年的短期財務回報。這一時間節點,也與回歸A股的資本回報周期基本吻合。
“如果中概股回歸A股的政策沒有收緊,回國內重新排隊IPO的時間,差不多也需要四五年。如果借殼上市,時間會更短。”曾斌說,中國平安如若想從這筆交易中獲取短期暴利,收購股權後還需進一步謀求私有化,並回歸A股上市,“無論如何,短期內翻個三四倍的暴利還是很誘人的。”他說。

2015年4月25日,上海,第十六屆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汽車之家展臺。(東方IC/圖)
沒有退路的絕地反擊
對於中國平安而言,無論長遠布局還是短線套利,收購汽車之家股權都是一筆“進可攻,退可守”的劃算買賣。而汽車之家管理層的私有化回應,更像是一場沒有退路的絕地反擊。
原本,汽車之家管理層就在醞釀私有化事宜。2016年5月的一個小型溝通會上,秦致曾表示,如果繼續留在公開市場,短期利潤考核不利於長期戰略目標的實現,而管理層私有化,是有利於汽車之家長遠發展的最佳方案。
若中國平安收購汽車之家股權以謀求短期財務回報為直接目標,那麽回歸A股是其必然選擇。這就與管理層宣稱的退出公開市場的長遠規劃相違背。
4月27日,以秦致為代表的總裁室聯名發表了一封《致全體汽車之家夥伴》的公開信,信中說:“汽車之家正經歷著有史以來最突然的一次資本變局。”
汽車之家前副總裁馬剛撰文表示了憂慮。為了實現大股東們的財務收益目標,汽車之家很有可能會被當成一個題材進行炒作,從此隕落。
馬剛的擔憂不是沒有來由。2012年2月,中國平安將此前購入的一號店部分股權出讓給沃爾瑪,不到兩年時間,輕松賺取10倍收益。
一位接近汽車之家的人士表示,汽車之家管理層普遍對中國平安的收購持拒絕態度。“擔心資本遊戲會犧牲了員工、公司的利益。”
“也許是平安信托以往的投資經歷對企業落下了‘不準備長期結合’的標簽。”財經作家王冠雄告訴記者,中國平安此前的投資案例中,曾出現企業內部大變動的現象,企業發展甚至也一蹶不振。所以,汽車之家管理層的擔憂可以理解。
不過,汽車之家的行業背景,也可能使中國平安對其的運作有別於一號店。因為汽車互聯網板塊,是實現平安“衣食住行”綜合金融服務平臺布局中“行”的重要棋子。
“門口的野蠻人”的出現,讓汽車之家管理層如臨大敵。
在秦致看來,汽車行業傳統的價值鏈條難以為繼,基於這一判斷,管理層為汽車之家規劃的發展方向是:未來三年成為中國最大的汽車互聯網交易或服務平臺;未來五年進入汽車共享出行領域;未來五到十年搭建汽車互聯網的生態系統。
這與中國平安的“衣食住行”定位大相徑庭。《致全體汽車之家夥伴》公開信也透露,幾方之間對於汽車之家未來的戰略規劃和發展方向並未形成共識。
事實上,中國平安一度也寄希望於將其投資創建的平安藥網和平安醫網劃入一號店以實現三網合一,利用保險業務中包含的大量醫療數據及客戶信息,構建屬於自己的健康產業鏈。但是,直至轉賣一號店股權之前,該項計劃都未能順利實現。
對於中國平安而言,無論長遠布局還是短線套利,收購汽車之家股權都是一筆“進可攻,退可守”的劃算買賣。而汽車之家管理層的私有化回應,更像是一場沒有退路的絕地反擊。
回不來怎麽辦
政策收緊預期,勢必打亂中國平安與汽車之家管理層及其一致行動人的算盤。
公開數據顯示,截止到2016年2月29日,汽車之家最大股東為澳洲電訊,持股比例為51.6%,汽車之家CEO秦致持股為2.9%,汽車之家創始人李想持股為2.6%。
澳洲電訊表示,出售汽車之家47.7%的股權,獲得16億美元收益,主要目的是準備為股東發放總額達11億美元的年度分紅。這給了中國平安強勢入股的契機。
在這場資本遊戲中,汽車之家的管理層自身並無多大抵抗力,他們只能選擇與其他資本方聯手,阻擊中國平安的“入侵”。但這些施以援手的資本將來是否會與管理層一直保持一致,則不是秦致等人所能控制的。
“紅杉資本是典型的風險投資,它要是參與進來的話,肯定是要追求財務回報的。”曾斌認為,財務投資者較之中國平安,有著更為強烈的回歸A股的意願,若事態發展如秦致所願,管理層順利實現私有化,背後的資本方也很可能要求汽車之家回歸A股,重新上市。
“這也沒辦法,管理層找人幫忙,選擇的余地不大。”曾斌說。
上述車企公關部總監認為,汽車之家管理層只是排斥中國平安入駐,並不拒絕回歸A股,“其實,能回歸A股對雙方都是好事,股價可以翻好幾番”。
但是,政策面的不確定性,使汽車之家股權紛爭局勢趨於複雜化。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的聲明,進一步推升了“中概股”回歸A股政策收緊預期,勢必打亂中國平安與汽車之家管理層及其一致行動人的算盤。回歸A股會否受阻,成為汽車之家股權爭奪戰的最大變數。
受“中概股”回歸路徑收窄影響,“中概股”股價紛紛暴跌。5月6日,聚美優品、當當網、陌陌、360、歡聚時代股價相繼跳水。汽車之家則下跌2.16%。
“還有更麻煩的,360已經把‘VIE結構’拆了,現在又回不來了,夾在中間很難受。”曾斌說。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曾斌為化名)
三星蘋果“世紀訴訟”將在美最高法開戰!美方曾倒戈支持三星
10月10日,據今日美國報網站報道,三星和蘋果之間那一場著名的“世紀專利訴訟”本周二將會轉移到美國最高法院進行,三星電子仍然希望進一步縮減賠償金額。該公司已經獲得了美國科技行業、美國政府的高度支持。
三星電子和蘋果之間,曾經發生了不計其數的專利訴訟,而2011年爆發的這場訴訟,被稱之為歷史上最著名的“移動專利世紀訴訟”。
據新華社當時報道,美國一家聯邦地方法院負責審理美國蘋果公司和韓國三星電子公司的專利訴訟案。這是蘋果和三星在美國的首場陪審團庭審,兩家公司圍繞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專利糾紛此前已在全球多個國家“開戰”。
這次庭審預計至少持續4周左右,由於庭審結果可能影響市場競爭格局,被美國媒體稱為“世紀專利審判”。
蘋果去年4月對三星提起訴訟,稱三星抄襲了蘋果iPhone和iPad的技術、用戶界面和風格,索賠超過25億美元,並尋求在美國市場上禁售三星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
但三星否認侵犯蘋果專利並同時指控說,蘋果侵犯了三星在20年手機研發過程中的技術成果。蘋果透露,三星要求蘋果每售出一部iPhone或iPad就支付14.4美元的專利費。這些指控自然也遭到蘋果否認。
這次庭審也讓iPhone和iPad等產品的最初設計圖紙首次公開亮相,而曝光的內部文件和郵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目前移動市場的激烈競爭。
2012年8月,美國聯邦地方法庭作出判決,三星電子侵犯了蘋果的設計專利,需要向蘋果賠償10.05億美元。
不過,三星電子不服,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訴訟,截至目前,三星的賠償金額已經大幅減小,目前的賠償金額為5.84億美元。不過三星仍然上訴到了美國最高法院。
本周二(10月11日),美國最高法院將會受理此案,進行案件聽證會,主要是聽取三星電子認為賠償額應該縮減的理由。
此前,蘋果曾要求美國最高法院拒絕三星電子降低賠償金額的要求。不過,美國最高法院還是受理了此案。
這一訴訟極富爭議,此前據路透報道,美國政府和司法部對三星電子表示了支持,司法部要求美國最高法院推翻基層法院最初有利於蘋果的裁決,對案件進行重新審理,三星對於美國政府的支持表示歡迎。
除了美國政府之外,矽谷科技行業也普遍支持三星電子。之前谷歌、Facebook等科技公司提供了法律文件,認為如果支持蘋果的設計專利主張,將會在行業內引發更多的類似訴訟,扼殺行業創新。
和OPPO、vivo開戰年輕市場 華為推nova手機
年輕樂活、明星代言、綜藝節目、主攻線下……乍一看這像是vivo的口號,但其實是華為手機旗下新推出的品牌nova。
10月14日,華為在西部城市成都舉行了nova手機國內首發儀式,這被視為華為產品線和品牌建設一個戰略性動作。
從市場份額來看,今年上半年,華為手機在國內市場份額排名領先,但後有OPPO、vivo緊緊追趕,這樣看來,面向年輕消費群體發力,或許不僅是華為拓展業務的手段,也是反制競爭對手的手段。
對於nova是否就是華為針對OPPO、vivo而推出的品牌,華為方面沒有正面回答。
市場研究機構IDC數據顯示,2016年第二季度,中國市場排名前三廠商華為、OPPO、vivo出貨量分別為1910萬部、1800萬部、1470萬部,較去年同期增長15.2%、124.1%、74.7%。
第二季度,華為、OPPO、vivo在國內市場的份額為17.2%、16.2%、13.2%,華為暫時領先,但OV的增長勢頭無疑也給華為構成潛在的壓力。
多年以來,OPPO、vivo深耕年輕消費人群,可謂立業之本。而憑借Mate系列逐漸崛起於手機市場的華為,最初在商務人群中更有號召力,華為曾推出了P系列主打年輕、時尚人群,此次同樣主打年輕、樂活的nova系列,更在價格段方面豐富了選擇。
值得註意的是,在渠道方面,nova也將主攻線下渠道,配合華為的“渠道下沈”,進攻OPPO、vivo。2015年底,余承東宣布華為手機啟動了“千縣計劃”,而據何剛透露,nova未來將深入到四到六級線下市場銷售。
市場調研機構GFK《2016上半年手機市場簡報》顯示,新千元(1000-1500元)和中高端(2500-4000元)成為上半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增長的主要驅動力,其中2500-3000元同比增長了111%,3000-4000元同比增長70%,1000元以下市場只增長了2%。
而從市場特征來看,消費升級成為驅動增長的主要動力,而年輕群體成為消費主力。“年輕消費者已經成為智能手機消費的重要人群,他們喜歡思考新興事物,充滿活力,對生活品質有著更高需求。”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曾表示。
“相比去年,華為手機每個系列銷量都有顯著提高,特別是3000元以上的檔位,比去年基本上翻了一番。”在接受第一財經等媒體采訪時,華為消費者業務手機產品線總裁何剛公布了這個數據。
何剛還表示,華為在2000元以上市場增長了30%,相對競爭對手,這個數字不算高。而此次定價在2000元檔的nova手機,無疑將幫助華為在該細分市場的競爭。
開盤:兩市低開滬指跌0.01% 猴年收官之戰正式開戰
周四早盤,兩市漲跌互現,上證綜指報3,149.22點,下跌0.33點,跌幅0.01%;深證成指報9,989.85點,上漲11.89點,漲幅0.12%;創業板指報1,872.14點,上漲1.44點,漲幅0.08%。
盤面上,行業板塊漲多跌少,園林、造紙、化纖、券商板塊領漲兩市;電信、保險、黃金、石油、有色等權重跌幅居前。在概念板塊中,次新股、高送轉概念較為活躍。
周四影響股市的重大消息如下:
1、中科匯通屢次現身清倉式減持:自1月23日以來,中科匯通已經擬七股。“囤殼”時有多激進,“清殼”時就有多決絕。隨著IPO的加速推進,在事實的註冊制面前,殼價值已大幅下降!中科匯通的此輪清倉減持是對二級市場的一個提醒,炒作殼概念要謹慎了。
2、2017年1月27日(周五)為除夕,A股1月27日(星期五)至2月2日(星期四)休市。香港股市於1月27日開半日市,自1月28日起至1月31日休市。港股通(深、滬)自1月25日至2月2日關閉交易,深股通及滬股通自1月27日至2月2日關閉交易。
資金方面,兩市融資余額連降十二日,創三個半月新低。截至1月25日,上交所融資余額報5059.82億元,較前一交易日減少15.42億元;深交所融資余額報3722.32億元,較前一交易日減少19.73億元;兩市合計8782.14億元,減少35.15億元。
隔夜外圍市場方面,歐美股市普漲:美國三大股指齊創收盤紀錄新高。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收漲0.78%,報20068.51點,創收盤紀錄新高,首次收於2萬點上方。歐洲三大股指集體上漲,德國DAX 30指數收漲1.82%,創2015年5月28日以來收盤新高;英國富時100指數、法國CAC 40指數均有不同程度的漲幅。
關於後市,大摩投資表示,近期央行放出貨幣政策收緊的信號,在預期方面投資者需要明確2017年政策重心是防風險,未來貨幣政策只會收緊。在流動性整體緊張的背景下,市場出現超預期行情的概率比較小。操作上建議投資者還是逢高控制倉位規避風險為宜,耐心等待中線布局的機會。昨日滬指小幅上攻,但還沒有觸及3170點壓力位,預計最後一交易日仍維持現狀,僵局的打破會在年後。
金百臨投資認為就昨日盤面來看,市場的拋壓進一步減弱,個股行情的活躍度進一步走高,尤其是次新股熱度更是大幅回升,意味著市場已經從上周初的下跌恐慌中走出來,有利於短線A股的企穩。節前最後一個交易日市場或相對活躍,為年後的開門紅奠定堅實的基礎。建議投資者可以適量持股過節,尤其是一些基本面質地較佳的品種,比如醫藥股、醫療服務股等。
法國大選4周後“開戰”: 勒龐稱歐盟將亡 馬克龍最利歐洲
距法國大選舉行第一輪投票還有4周的時間,彭博社預計馬克龍將在首輪投票中獲得26%的選票,勒龐將獲得25%的票數,菲永的得票率將會是17.5%。
勒龐:歐盟將亡
27日路透社報道稱,48歲的法國大選極右翼候選人“國民陣線”領導人勒龐稱,歐盟將從世界政治地圖上消失。她向里爾市的擁護者承諾保護法國不被全球化。

勒龐稱,繼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和英國公投之後,法國將舉行大選,她將法國大選形容為“全球人民起義”。
勒龐在鼓掌聲中表示:“歐盟將亡,所以不再需要人民。目空一切的霸權註定要從世界上消失。”
她指責主要對手馬克龍和菲永為了歐盟和市場利益“叛變”,表示:“是時候打倒全球主義者了。”
72%法國人希望留在歐元區
據25日的IFOP民調結果顯示,約72%的選民希望法國留在歐元區。勒龐本周一稱,她所在的“國民陣線”會傾聽民意,但她也會給民眾們敲警鐘,讓他們明白失業率居高不下以及緊縮政策無處不在的原因。
在法國三位總統候選人於上周舉行的首場電視辯論中,共和黨候選人菲永指責勒龐,稱她退出歐元區的計劃會使得法國變得混亂。
此前有分析顯示,法國退出歐元區會使每個家庭平均一年喪失1500到1800歐元的購買力,受此舉沖擊最大的將會是普通百姓。
勒龐上周末安撫選民稱,退出歐元區的計劃並不會使法國變得混亂,倘若她贏得選舉的話,她將首先加強邊境控制並不再使法國工廠搬遷至國外。同時,她將在德國大選之後討論是否退出歐元區,德國於9月24日開始大選投票。
馬克龍勝選對歐洲最為有利
27日根據彭博調查,占壓倒性多數的經濟學家預計馬克龍將成為下一任法國總統,並認為馬克龍當選最有利於法國與歐盟的關系。

彭博調查了39名經濟學家,請其評論各位候選人當選會讓法國經濟的哪個部門得到最大改善。共和黨候選人菲永是改善預算赤字和增加商業投資的最佳選擇。
馬克龍被視為改善勞動力市場並延續法國與歐盟深入關系的最佳候選人。大約三分之一的經濟學家表示,國民陣線領導人勒龐獲勝不會讓彭博調查涉及的任何一個領域得到改善,不過也有經濟學家認為勒龐會有助於改善法國的安全和國防。
“馬克龍勝選是我們目前的主要設想,這對歐洲和投資有利,”ING銀行駐布魯塞爾高級經濟學家Julien Manceaux說。“然而,如果不輔以強有力的勞動力市場改革,那麽他的政策對失業的影響可能不會那麽快。鑒於未來的政府可能不會完全站在他的一邊,他將不得不同時應對左翼和右翼,這可能是一種危險的做法。”
菲永:奧朗德“黑”我
據《費加羅報》報道,在民調中排名靠後的菲永在上周末再次抨擊了法國現任總統奧朗德,稱他領導一個“秘密小組”,非法收集信息,泄“黑料”害他。曝菲永花公款聘妻子和子女為助手,但他們卻吃空餉,此外,奧朗德還能獲得任何自己感興趣的關於菲永的司法調查監聽記錄,這使得原本支持率領先的菲永人氣大跌。

菲永起先在民調中處於領先地位,但在2017年1月中旬起,情況發生了變化,《鴨鳴報》及其它媒體幾乎每周都要披露菲永的財政狀況。
菲永於上周四(3月23日)晚間斥責奧朗德,稱他精心策劃了這一切,他怒稱應讓奧朗德受到調查。菲永稱,搜查行動後48小時內,媒體就獲得遭查抄的文件,對他在議會辦公室的搜查就是很好的例子。菲永認為這些文件就是奧朗德提供的。奧朗德在聽聞此言的一小時里迅速予以回擊,他表示菲永所做的都是虛假指控,他稱菲永此舉是想給總統大選增添一些麻煩。
盡管被麻煩纏身,但菲永並無退選之意。他的妻子將於28日面見預審法官,準備接受起訴。盡管菲永一再表示自己和夫人是無辜的,但菲永本人還是已經受到了濫用公款的指控。
形勢越來越明朗?
Ifop、Elabe與BVA的民調顯示,在辯論過後,馬克龍將在第一輪投票中領先於勒龐,但到第二輪投票時,他們兩人的得票差距也會越來越大。盡管其它民調機構預計馬克龍將在之後的大選中擊敗勒龐,但民調機構OpinionWay預計,勒龐將會有領先一個百分點的優勢。
第一輪法國大選將於4月23日舉行。根據Ifop周五公布的每日民調,獨立候選人馬克龍的支持率為26%,勒龐的支持率下降到25%。共和黨人菲永名列第三,支持率為18%,左派候選人讓-呂克·梅朗雄以13%的支持率名列第四。民調顯示,馬克龍料將在第二輪選舉中以61.5%比38.5%擊敗勒龐。
讀書札記170907美中開戰的起點(一) 非對稱武器策略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7/09/07/%e8%ae%80%e6%9b%b8%e6%9c%ad%e8%a8%98170907%e7%be%8e%e4%b8%ad%e9%96%8b%e6%88%b0%e7%9a%84%e8%b5%b7%e9%bb%9e%e4%b8%80-%e9%9d%9e%e5%b0%8d%e7%a8%b1%e6%ad%a6%e5%99%a8%e7%ad%96%e7%95%a5/
讀書札記170907
美中開戰的起點(一) 非對稱武器策略
掌門執筆
《美中開戰的起點Crouching Tiger:What China’s Militarism Means for the World》(2015) Peter Navarro
本書作者原先不過是位平平無奇的商學院教授, 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提拔他出任新成立的 “國家貿易委員會National Trade Council” 主席 (合併了前此的 “國家安全會議”, “國家經濟會議”和 “國內政策會議”.),一躍成為白宮最高階的決策顧問.
本書內容相當邪惡,簡單地說,就是全部可找到的 “敵視中國”言論的集成;*** 寫作風格十分通俗和民粹化,自詡是本 “推理故事”. 全書分為45章,每章提出一個問題,環環相扣, 圖窮匕現,最後導出終極問題: 「快速軍事化的中國對亞洲和平與繁榮帶來何等威脅? 」
本文介紹書中有關 美中軍備競賽的發展近況, 特別聚焦於有趣的 中方 “非對稱武器asymmetric weapons策略” 和 美方的因應戰略考量.
〈反艦艇彈道飛彈〉
眾所周知,空戰武器屬於更高科技和更資本密集類型, 此所以美國的空戰優勢大幅領先全世界. 空戰的象徵物就是航母, 美國擁有11個航母戰鬥群,次位的國家只有2個.
投放空戰武器需要航母, 否則便得在 遠端的戰略性地理位置構築大型海空軍「先遣基地」. 現時西太平洋地區,美國在日本設有三個大型基地,駐軍4萬; 南韓4個,駐3萬軍; 菲律賓和泰國各1個; 還有重鎮 關島虎視雄據洋中.
面對這圍堵態勢,中國軍方的定策名為 「反介入, 區域阻絕anti-access,area denial」, 意思是在遠洋截擊來犯的艦隊,而不待近岸戰鬥. 具體的戰鬥目標很簡明,就是要擊沈前來的航母於區域之外緣!
要達成這項目標,合適的武器有三種:a航母; b潛艇; 和c彈道飛彈. 三者之中,a可以不論,因為攻敵所長,毫無勝算; 所以中方發展的是b和c,是為「非對稱武器策略」. 兩者之中,潛艇是傳統的反航母工具,攻防戰術研究甚詳; 但「反艦艇彈道飛彈」卻是新開發的戰略武器,相關戰術一片空白, 這就是軍備弱勢的中方的戰略突破口, 攻其無備,以弱制強之道也.
本書的第8問很技術性:「從數千英里外,攻擊開放海域中以30節速度航行的航母有多困難? 」,答案是 “幾乎不可能”,理由是…..
一般而言,導彈分為兩種:
Def.「巡弋飛彈Cruise missile」使用小型噴射推進器,飛行高度很低, 甚至可以貼近地表輪廓前進以避耳目.
反之,def.「彈道飛彈ballistic missile」的定義是:飛行的首階段使用火箭推動,脫離大氣層(或者爬升至平流層)後進行 次軌道太空飛行, 然後在選定位置以 自由落體方式返回大氣層,*** 依靠準確計算落在目標之上.
對擁有太空科技的國家來說,發射攜帶核子彈頭的洲際彈道飛彈, 擊中一個(不會移動的)城市,並沒有甚麼難度. 但要控制攜帶常規彈頭的中程彈道飛彈,在太空歷時十多分鐘,飛越幾千里之後, 再以自由落體方式擊中一艘自主移動中的(小小)航母,那就 “幾乎不可能” 了. 要做到這種精準度,需要技術革新, 回到大氣層的飛彈要具備微調能力,以衛星導航, “平飛”狙擊目標艦艇. 即是說,它要在某種意義上變身成為一枚巡弋飛彈.
非常出人意表,本書認為 中國(可能)是目前 唯一 開發出這種彈道飛彈技術的國家.*** (美國沒有開發,因為世上沒有幾多艘目標航母供其應用; 其他國家沒有開發,因為….. 沒錢.)
非對稱武器策略利害之處不在戰術強度,而在於成本效益.*** 無論是從陸上基地發射彈道飛彈,抑或用快速雙體船逼近目標發射巡弋飛彈, 一枚飛彈的造價不過區區數百萬美元, 但一艘航母的造價卻是一百億,外加五千條(昂貴的) 美軍性命!
中方的戰術未必真的能夠有效地限制美軍在西太洋的活動,但卻極大地增加了活動的風險! 中方不是要進行「強硬防禦」, 而是增加美方的主觀性風險成本,使其 “知難不進”, 作者讀過孫子,知道這叫做 “上兵伐謀”.***
非對稱武器策略徹底改變了西太平洋的戰略平衡. 彈道飛彈固然對駛進海域的航母起到阻嚇作用; 而中方佈署在沿海的大量巡弋飛彈對美軍先遣基地的威懾作用則更為實質性和難以化解.***
美國海軍發展出一種終極武器「神盾系統」, 那是個雷達系統,可以同時鎖定100個來犯的目標, 但是 “漫天箭雨” 又能否盡接呢?
〈美方的因應戰略〉
中方的「非對稱武器策略」確實在戰略層面動搖了美方一貫的「先遣基地+流動航母」空中壓倒的絕對優勢.*** 那麼美方首先考慮的是:應否 “變陣” ?換句話說,美方的決策歧路就是:維持並強化已有結構; 抑或從根本上改變結構,即提出新結構?
基於優化程度已然甚高,強化已有結構的途徑非常有限. 最具效益的戰術手段是在先遣基地佈署美國陸軍的終極武器「薩德THAAD系統:戰區高空防禦飛彈」, 那是能夠在超高空截擊入侵飛行體(主要針對彈道飛彈,也包括戰機.)的飛彈系統. 但是佈署薩德有個政治難處,易遭基地在地國人民的反對. 再者,神盾和薩德都是防禦系統,無論如何高效, 共同弱點是 “久守必失”,沒有把握同時間應付超大量來襲飛彈. *** 它們的真正用途只是爭取時間,進行反擊, 那怕反擊的後果只會是互相毀滅,但起碼達到了「保証相互毀滅」的戰略目的.
另一個方法是分散基地,但除了削弱規模效益,增加財務成本之外, 也要面對上述政治難處. 況且基地總比飛彈貴得多,風險成本如影隨形,無從避免.
結論:舊結構確實露出了難以消除的破綻.
於是美軍內部提出了大膽的戰略變調:廢止航母主導,代之以潛艇.****
航母之為用,是將戰機帶到敵方的近海,然後施行空中壓制和定點轟炸. 優點是戰術力量強大; 選擇範圍寬廣,可以殲滅軍隊,也可以轟炸城市和基建. 潛艇攜帶的武器少得多,選擇範圍也就狹窄得多.
但潛艇神出鬼沒,防不勝防, 既不用擔憂敵方的先制攻擊,也是 後發瞬時反擊的最佳武器.*** 最重要的是:美國的潛艇技術全球最先進. 如要施行核子打擊的話, 潛艇更是無上佳選, 可以在水底發射彈道飛彈,無遠弗屆,不露形跡,非常利害.
但潛艇卻有一項意料外的政治弱點:正是由於匿蹤藏形, 受保護的人民(尤其是盟國的)看不到它的存在,不似航母那樣能帶來 “安全感”;*** 同理,對敵國人民的心理威脅也有所不及.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