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要股票唔要人工 中環在線:彤叔掌櫃算盤打得響 李華華

2008-07-30  HKEJ



蒙 古能源(276)主席魯連城,一向有彤叔鄭裕彤掌櫃嘅稱號,做得彤叔掌櫃,數口梗係精,就睇佢點樣將前身係新世界數碼嘅蒙能,轉型成為基金愛股就知。噚日 蒙能刊發最新年報,魯連城08年薪酬急升近兩倍,咪以為佢加自己人工,其實佢呢三年都冇收董事袍金同薪金,只係攞福利收入,而呢兩年福利收入都冇變,只收 64.8萬銀,至於佢今年人工大增,係因為以股份為基礎嘅收入多咗127.9萬銀。據年報顯示,今年蒙能向魯連城授出嘅認股權,可以每股7.284蚊行使 價換購69萬股蒙能。

持有股份市值92億

收股份唔收cash,魯連城嘅算盤當然打得響。舊年食正潮流喺蒙古開煤礦,由科網股 變身煤礦股,股價短短幾個月急升三四十倍,其間雖然有傳媒質疑佢嘅煤礦,令股價急跌,但無損蒙能氣勢,今年5月,蒙能仲俾大摩睇中,納入MSCI香港指數 成份股,刺激股價急飆,PE一度高逾2000倍,雖然家吓市況唔就,但PE仍有341倍,神話依然未滅。華華仲記得,舊年散戶愛股阿里巴巴 (1688),PE都曾經去過300幾倍,成為一時佳話,但家陣得番43倍,神話早就幻滅。家吓魯連城揸住19.44%蒙能股權,以噚日收市價7.86銀 計,市值92億銀,計埋若行使認股權有嘅69萬股蒙能,市值542萬銀,人工多少唔重要,最緊要係蒙能股價掂。電 郵:[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9

谁的如意算盘?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7-6/HTML_KTUU8VSRETTF.html


如意系将接手ITAT?

本报记者的独家调查显示,事实将可能如此。

本 报记者获得的一份资料显示,2009年6月15日,ITAT内部公告称,6月9日的股东会、董事会研究公司现状及公司发展事宜,决定引入新股东,增资5亿 元,整顿公司治理结构,寻求进一步发展,聘任邱亚夫为ITAT集团董事局执行主席,旗下摩根国际品牌服装会员店有限公司董事长、法定代表人。

6月26日,本报记者拨通邱亚夫的手机,对方证实,“现在我们的团队已经接手了”。同时,如意的确有意出资5亿投资ITAT,“但还没谈好”。

“这有什么不好呢?如意跟我们这样合作不是很好吗。他(邱亚夫)是专业做毛纺、做服装的,挺有经验的一个人,他是全国人大代表来的,这不挺好嘛。”ITAT董事局主席欧通国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

ITAT的投资方之一蓝山资本(中国)创始合伙人唐越以“我们不评论这些东西”为由挂断电话,而另一个投资方摩根士丹利也拒绝对此回应。

ITAT困局

“从去年9月到今年4月15日之间的货款到现在还没跟我们结。”ITAT的供应商晋江享佳斯服饰的一位人士称,高达几百万的货款收不回来已经危及到其公司的生存。

被ITAT拖欠货款的不止享佳斯一家。

广州凯威尔制衣有限公司表示,目前也被ITAT拖欠货款。

而在ITAT2008年初举行的第四届供货商联谊会上,这两家公司还是获奖的供应商。

据悉,今年5月底6月初,在ITAT的供应商“讨债”风波的鼎盛时期,不少供应商甚至在ITAT深圳总部长期蹲点讨债。

“做连锁店的哪个不会欠供应商钱呢。沃尔玛有没有?家乐福有没有?永远都会有。在西方国家,你去百货公司看看,最大的(百货公司),6个月、3个月结算,很正常。”对于欠供应商的货款,ITAT董事局主席欧通国似乎认为理所当然。

除了货款,ITAT自2008年以来时常被爆出拖欠员工工资的消息。

ITAT在其内部通告中坦承,目前“工资、房租、商品货款都有拖欠”。

自成立以来,ITAT的经营业绩就一直饱受争议,其“生意不好”已经成为众多人达成的共识。

“ITAT、PPG等靠低价吸引消费者的模式本身就违背了服装行业的发展规律。”北京一位有过服装经验的徐姓财务顾问人士认为,这种模式的消费者忠诚度不高,进而导致企业不得不靠广告吸引更多人进行第一次消费。

ITAT的确曾在广告营销方面花费了不少心思和财力。

2008年,ITAT先后在北京、香港、深圳举办数场《和谐社会颂神洲——ITAT音乐会》,规格很高,规模也很大。

官方网站显示,2008年,ITAT还在澳亚卫视、广东电视台、亚洲电视本港台投入大量广告。

这些费用支出一定程度上给ITAT的资金链带来压力。

实际上,大量的广告投入并没能阻挡ITAT战线的迅速收缩。

从2008年起,曾经“疯长”的ITAT就开始超速“瘦身”。

记者从ITAT的一家供应商获得的资料显示,仅2008年8月,ITAT就关掉29家店铺。截至2008年9月1日,ITAT在全国营业的分店共749家,其中时尚店11家,百货会员俱乐部130家,国际品牌服装会员店608家。

官方网站显示,截至2009年5月22日,ITAT在全国的时尚会员店为10家,百货会员俱乐部为103家,国际品牌服装会员店还剩513家。

常理来讲,鲜有哪个商家愿意主动关掉生意兴隆的店铺。

据报道,ITAT自己也对外承认,“没钱了”。

不仅如此,在ITAT疯狂的扩展速度下,其管理隐患也日渐暴露:分公司挪用公款、分店人员“借机截留营业款、私呑货品”等违法行为均有发生。

山东如意集团的一位内部人士此前就曾告诉本报,“ITAT的欧老板向我们求助,希望我们能接管ITAT。”

邱亚夫是谁?

在纺织领域,“如意”这个名字似乎并不陌生。

2008年8月,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发布的“2007~2008年度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竞争力500强”榜单显示,按主营业务收入排序,山东如意科技集团位居第13名,紧随其后的是杉杉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山东如意(002193)主要从事毛精纺呢绒的生产、销售,产品大量出口到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8年的销售额约达5亿元。

资料显示,山东如意毛纺集团总公司是山东如意的主要发起人,后改制为山东如意毛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山东如意集团),目前是山东如意的大股东,占股28.5%。

2000年,山东如意集团债转股后,自身不再从事生产经营性业务,成为一个投资控股型的企业集团。

为避免跟山东如意有同业竞争,山东如意集团还出具了《避免同业竞争承诺书》。

而山东如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如意科技)又是山东如意集团的第三大股东,持有24.46%的股份。

如意科技是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主要经营服装加工、棉纺、印染等业务。不过,其经营范围还包括:销售山东如意的产品、企业投资管理(管理有投资关系的企业)等。

2008年的财报显示,山东如意最大的客户就是如意科技,对方贡献了其全部营业收入的16.05%。

邱亚夫正是山东如意的董事长,山东如意集团董事、总经理,也是如意科技的董事长。

两三年内上市?

目前,邱亚夫及其团队还未公开针对ITAT的改革方案。

某知情人士告诉本报,邱亚夫的初步计划是,要对ITAT的整个销售网络进行全面改造。

首先,“铁三角模式肯定不铁了,模式上的一些东西要全部推倒重来。”该人士称,邱亚夫还计划关掉ITAT位置不好的店铺,“但关一个肯定要开一个,保证它的数量规模”。同时,“服装的档次、质量和价位也要全面提升”。

在供应商方面,只保留少数原有供应商,“既然如意接管了,要发挥如意的产业优势,大部分的产品要出自如意集团。”

其中一个问题是,邱亚夫及其团队接管ITAT之后,如果大部分产品由如意集团供应,如何保证ITAT及其股东的利益?

ITAT的原投资方,包括蓝山资本(中国)、摩根士丹利、美林(亚太)等,他们同意邱亚夫等人接管ITAT,并引入新股东又是出于哪些考虑?

2008年2月,ITAT在港交所的首次聆讯告吹。在此之前,本报《ITAT进入静默期:奇迹还是骗局》的文章首次对ITAT模式、财务数据等多方调查并大胆质疑。

ITAT从此被推上风口浪尖,后又相继传出财务造假、与投行“断背”等丑闻。

不仅上市梦被摔得稀里哗啦,ITAT在经营上也出现拖欠供应商货款、物业租金、员工工资等系列问题。

能退出风波不断、风雨飘摇中的ITAT,对于蓝山资本(中国)、大摩、美林等私募基金来讲,或许是求之不得的美事。

一位VC这样分析,“从投资人的角度看,他们当然希望能有一些外力帮他们苟延残喘,不可能就这么看着它(ITAT)死吧,说不定还能发生点什么奇迹,能帮他们退出。”

那么,如果如意出资5亿入股,蓝山们会否趁机抽身?ITAT董事局主席欧通国告诉本报,“不会啊,怎么会退出呢”。

此前如意的一位员工也表示,“在这个关键时期,各个股东应该是团结一致的,他们退出怎么行?”

ITAT的内部公告宣称,邱亚夫接手之后,希望“通过半年的调整,使ITAT重新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争取在两三年内上市”。

但如何上市是个问题。或许山东如意的上市平台可以发挥作用。但邱亚夫明确表示,将用如意科技投资ITAT,而非山东如意。

如意与ITAT之间的暧昧

有人对邱亚夫接手ITAT并不乐观。

前述徐姓财务顾问人士就是其中一个。“说实话,对于ITAT这样一个劣迹斑斑的公司,这种所谓的营救,我是不太看好,救活的可能性很小。”

“我承认如意面料的确做得不错,公司也比较敬业,但是玩这么大的转型,让他们去做服装零售,基本没什么优势可言。”一位长期关注山东如意的刘姓分析师很纳闷,“他们有什么理由能比ITAT原来的人经营得好?”

而对于如意科技拟投资5亿入股ITAT,ITAT的一位个人投资者马先生(化名)不无惊讶,“这是不是有点天方夜谭?”

“现在江浙一带,有很多服装品牌,有些比较响亮了,前段时间贷款比较困难,特别是出口企业,如果山东如意花5个亿的话,不要说中小企业,对于大服装企业来说,都很来劲的。”马先生认为,如意这样的知名品牌与ITAT合作并不匹配,也不值得。

邱亚夫为何钟情ITAT?至7月3日本报截稿,记者两次拨通邱亚夫的手机,邱以“没时间”、“吃饭”为由挂掉电话,此后即不再接听电话,也未回复短信。

2008年以来,金融危机使得对出口依存度达到50%的中国纺织业进入寒冬。

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纺织企业,尤其行业中占比70%的中小企业,平均利润率从2007年的1.48%下降到了0.1%。

山东如意也未能独善其身,2008年的营业收入和利润分别较2007年下降0.99%和15.68%。

2009年4月,邱亚夫参加某电视节目时表示,“中国的纺织行业目前还处在制造的低端,由于各项成本的提高,使得制造的利润压缩得几乎微乎其微了”,而“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去提升”是一种出路。

早 在2008年,邱亚夫就曾对媒体坦承,“山东如意在2007年上市A股市场后,我们感到必须有超常的手段、超常的速度来发展。所以,在去年,我们有几个超 常规的做法:2007年7月,在香港组建柏林国际集团,并在深圳成立柏林国际服装设计代理销售(深圳)有限公司,迅速成为ITAT的最大供货商。”

渠道被认为是山东如意与ITAT合作的一个目的。

去年下半年,本报就曾获得消息:邱亚夫有意接管ITAT。但此后,这一计划又暂时搁浅,直到目前再次被提上日程。

6月26日,邱亚夫在香港参加ITAT的第二次董事会,入股一事在会议讨论之列。

“即使谈不好,我还是要受托经营。”邱说。

不过,上述马先生认为,“ITAT的店铺位置并不好,如意投资5个亿来买它的渠道的话,我认为有点不可思议。”

一位接近山东如意的人士分析,“5个亿投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ITAT现在缺货,如意可以拿货当作投资。”

早在2008年9月,如意集团一位内部人士曾这样想象,“有可能的话,ITAT会白送给某个企业也未尝不可”。

该人士分析,“ITAT做不下去了,基金公司不再投了,于是找山东如意做,因为山东如意有完整的产业链,在业界也出名,基金公司为了让ITAT再起死回生,再继续进行风险投资。”

事实上,邱亚夫代表的“如意系”与ITAT之间一系列的暧昧动作让两者的关系扑朔迷离。

2007年6月,在柏林国际服装设计代理销售(深圳)有限公司的开业仪式上,ITAT董事局主席欧通国曾作为嘉宾发表讲话。同时,柏林国际集团还与ITAT当场签订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协议。

2008年初,在ITAT与供应商的第四次联谊会上,柏林国际获得“最佳和谐共赢企业铜奖”,奖品为一辆宝马320i。

山东如意集团的一位员工也曾将柏林国际服装设计代理销售(深圳)有限公司与ITAT比喻为“利益共同体”。

在山东某县2008年3月的一份招商引资工作汇总单上,记者看到,香港ITAT集团、香港东联有限公司与山东如意集团合资10亿元,投资25万锭的紧密纺项目,于2月18日签订设备订购协议,项目占400亩,已在开发区选址,2月底开工建设,7月份完成厂房建设。

而ITAT的前CEO李伟曾是山东如意集团的副总。

资料显示,李伟20岁大学毕业后即分配到山东如意集团,22岁成为集团设备处的一个科长,24岁开始担任集团设备处处长,36岁即升任山东如意集团副总裁,一直是公司里同级别中最年轻的管理干部。

2003年李伟离开如意,并在ITAT开始组建时就加盟ITAT。

对于李伟的离开,记者获得的另外一个版本的说法是,“如意专门派李伟负责ITAT,当然,这在当时被认为是背判如意。”

一家关注潮流趋势的机构曾在一篇文章中公开表示,“ITAT背后的神秘股东是:山东如意集团”。

但欧通国对以上说法矢口否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58

黑松家族兄弟鬩牆內幕錢進黑松 微風廖偉志打什麼算盤?

2010-05-17  今周刊





八十五年老黑松,連日來因家族內部鬥爭,搶盡新聞版面,前任總經理張道榕槓上現任董事長張道宏,猶如鄉土劇一般的兄弟鬩牆,但真正穩占最佳戰略位置的,是 進入黑松多年的微風老董廖偉志。

撰文‧林月然、黃筱雯

湖面上平靜無波,湖面下暗潮洶湧,此時若有人丟下一顆巨石,肯定掀起滔天巨浪。

這次老牌飲料商黑松爆發的經營權大戰,就是如此。家族內訌宛如水底暗潮,而打破表面張力的巨石,正是微風廣場老董廖偉志。

當初由黑松提供土地、一手建造的微風廣場,如今成為台北市定位成功、經營了得的購物商場,在百貨業的殺戮戰場中殺出重圍,證明廖偉志確實有兩把刷子。

十五年前,廖偉志和黑松張家幾乎是兩條平行線,但十五年後搖身一變,廖偉志名下除了擁有微風廣場這隻賺錢金雞母的經營權外︵估計微風廣場每年穩定為廖偉志 帶進二到三億元的獲利︶,有人評論,廖還輕鬆拿著從微風賺的錢,再轉進市場持有黑松將近三成股權。若以外界預估的十五元左右持股成本,以及目前黑松股價高 達二十七元(五月十一日收盤價)計算,廖偉志的潛在獲利驚人。

廖偉志穩贏不輸的算盤

對廖偉志而言,三成黑松的股權在手,進可攻退可守,即使這一次難以撼動黑松經營權,只要這個由張家十位堂兄弟共組成的黑松董事會再有分化,三年後,誰敢預 料會演變成何等光景?就算不成,至少握有股權,未來在微風租金的談判上,就有高八度的發聲,再不成,股價也讓他賺足了荷包。

總之,這場廖偉志與黑松張家的大戰,未開打,廖偉志的算盤幾乎已經確定,穩贏不輸。

黑松是台灣老字號的飲料公司,早期﹁黑松汽水﹂更是家喻戶曉的飲料,在台灣市場風光走過八十五個年頭,目前第三代家族成員已有不少人進入董事會。

但也因為家族龐大、人數眾多,目前光是第三代成員就高達五、六十人,更遑論彼此間的恩怨糾結,外界更是難以理解。在部分業界人士的觀感中,正是因為大家族 成員之間總難避免的恩怨心結,才讓這次廖偉志有機會與目前黑松的董事長、也是上一代三房三子所生的長子張道宏緊密結盟,連帶引發了這場外界所謂的﹁家族內 訌﹂大戰。

客觀的看,如果把廖偉志與黑松張家的往來視為高手過招,那麼,廖偉志幾乎可說是一路以來穩扎穩打,占盡上風。十五年前,黑松決定要重新運用位於台北市復興 北路與市民大道上的中崙舊廠房,因此對外徵求有意願的合作對象,位於精華地段,格局方正的四千五百坪土地,引起外界高度興趣,當時向黑松表達合作意願的除 了太平洋建設、中國信託,廖偉志也是其中之一。

據指出,為順利得到土地使用權,廖偉志當時私底下一直想盡辦法與張家聯繫,希望能率先打進張家人脈,獲得對方信任,取得優勢。

廖偉志與張道宏交情匪淺

而提到黑松與廖偉志的這一紙合約,市場上許多外人都覺得不可思議。一九九五年,黑松與廖偉志共同合組三僑實業(如今已改由微風廣場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經 營),其中廖偉志持有七五%股份,黑松僅持有二五%,而黑松提供土地,甚至出資興建微風廣場,而廖只負責建物設計,幾乎等於零出資,怎樣看,廖偉志都占盡 便宜。

但那是因為在當時,黑松張家抱持著:主要負責人仍是廖偉志,因此對於股權的分配沒有意見,而且那時他們眼中的廖偉志,是可信任的合作對象。

台面上,廖偉志與張家交情始於微風,但台面下,廖偉志與張道宏似乎往來許久。張道宏原先是婦產科醫生,在日本一待二十多年,對公司內部毫無了解,直到十幾 年前回國,才開始對黑松公司事務有所接觸,根據董事之一的張斌堂的說法,「在○七年董監改選前,張道宏積極向親友表態,甚至提出自己一套頗具新意的營運規 畫。」原本對公司營運毫無經驗的張道宏,為何突然勇於毛遂自薦參選董事長?

有黑松內部人士揣測,廖偉志或許就是看到張道宏過去學醫的背景,與當時已在家族內打滾許久的其他張家人不同,如同白紙的張道宏,於是成為廖偉志眼中的目 標。

內部人士描述:廖偉志對張道宏,就如同老鷹看上目標,他積極與張道宏接觸,與張道宏始終保持良好關係,好到張道宏一有空就往微風跑,黑松的人要找他找不 到,更不知道他們倆到底在做什麼。

該人士指出,甚至到現在,張家的人已公開反對張道宏,說重話指出廖偉志對黑松圖謀不軌,張道宏仍力挺廖偉志,反指張家人才是卑鄙小人,廖偉志與張道宏的交 情可見一斑。

大量買進黑松股票有所圖?

也許是巧合,微風廣場雖然營運良好,但這幾年黑松卻曾經兩度調降微風的租金。第一次發生在二○○三年底,黑松決定把○四年到二一年的長約中,原本應該每年 調高五%的租金漲幅降為三%;另一則是去年一月,黑松減少微風停車場租金近一百二十萬元,讓外界對廖偉志的租金談判能力,深感佩服。

除了緊緊貼近張道宏,同一時間,廖偉志也不斷大量買進黑松股票。從公開資訊觀測站發現,○七年六月,廖偉志所代表的長僑投資開發有限公司首度成為黑松董 事,當時長僑只握有三一四九張黑松股票,但廖在○九年四月大幅加碼至一○九一一張,或許受到大量買單帶動,黑松股價同時間也從九元一路漲到十二元,但當時 多數張家成員還不知不覺。

如今,在黑松的董監事名單中,廖偉志個人加上長僑所持有的股數,是所有董監事中最多的,這還不包括私底下,以其他名義所購進的部分股票。

張道榕以四六%的股權迎戰五月十日的記者會上,黑松前總經理張道榕方面宣稱,他們九位董事與三位監察人手中握有四六%的股權,要迎戰廖偉志與張道宏兩人的 三○%股權,勝負將在六月三日的股東臨時會上揭曉,因為只要張道榕再往前跨一小步,能夠跨過五成股權門檻,開得成股東會,幾乎就可確定可以表決過關﹁解任 董事長﹂的議程,而張道宏就必須交出董事長印鑑。

但即使如此,對捲入這次風波的廖偉志而言,仍然立於不敗之地,因為只要繼續擦亮微風這塊招牌,同時緊抱持股,不管這次他是否有意介入黑松經營權,未來仍然 有無限的可能。

黑松紛爭,微風廖偉志為何成為箭靶?

黑松鬧家變的疑問一籮筐

早在一個月前,市場就傳出廖偉志有意取得黑松經營權的耳語,當時,本刊向廖偉志求證時,他說「加碼是看好黑松以及現有經營團隊的表現」,還大笑地說,「股 價漲這麼高,我也都沒賣掉賺差價」。當時廖偉志就表示,無意於經營權,若張家願意多給一席董事,他很高興;沒有,也無妨。豈料,張道榕一派的看法,顯然並 非如此。

5月5日,張道榕因黑松股東會紀念品而鬧上警察局,當天,張道宏就悄悄走了一趟微風,跟廖偉志密會討論,企圖掌握情勢;接著,5月10日雙方隔空各開各的 記者會;隔天,廖偉志照既定行程去做體檢,他透過幕僚表示,「無論黑松張家的董監改選結果如何,他都坦然接受,希望雙方合作是可長可久」。

往來之間,一邊拉高氣焰,一邊則相對低調,情勢不對等,外界則是有看沒有懂,問題一堆。首先,張道宏接手三年來,黑松經營績效算是向上走,70多歲的老人 家張道榕何以這時出手,把張道宏打成「黑五類」?是張道宏的公司治理糟到家族董監事看不下去,或是外傳黑松土地資產的龐大開發利益,引發這場紛爭?

張道榕宣稱可控制的股權超過46%,可說穩居贏面,為何需要大動作鬧到警察局,繼而又開記者會,甚至打算祭出撤簽財報這種動輒影響上市以及股價的大動作, 造成股價、公司形象、家族和諧三傷的結果?種種疑問,其中是否另有隱情?仍待釐清。

(許小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72

各有算盘:徐工、卡特彼勒婚变


http://www.21cbh.com/HTML/2010-6-4/1MMDAwMDE4MDY1MQ.html


纠结了两年,徐工集团终于决定退出与卡特彼勒16年的合资关系。6月1日,江苏省产权交易中心显示,徐工集团将持有的卡特彼勒 (徐州)有限公司15.87%股权挂牌转让。挂牌价格为6.826亿元。

卡特彼勒徐州公司组建于1994年10月,由徐工与卡特彼勒中国投 资公司共同注资3800美元,双方按照4:6比例组建。

记者从徐工集团了解到,合资公司——卡特彼勒(徐州)有限公司成立最初三年一直处于 亏损当中,之后该公司开始盈利,而徐工集团已经变成一个每年只拿分红的股东。

“卡特彼勒在两年前要求集团公司退出合资公司。”6月1日,徐 工集团内部一位不愿意具名人士表示。

“卡特彼勒和徐工集团有很成功的合作历史。”6月3日,卡特彼勒中国投资公司公共事务部丁雯电话告诉本 报,但她未正面回应关于卡特彼勒劝退徐工集团的说法。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协会秘书长苏子梦认为,徐工和卡特彼勒都想发展自己的挖掘机业务,而 徐工的退出对双方都有利。

这或许是徐工集团作出这一决定的原因之一。

股权纠结

拥 有卡特彼勒(徐州)公司834.13%股权的卡特彼勒,直至挂牌后第三日仍未作出任何申明。卡特彼勒中国投资公司公共事务部负责人丁雯表示,“公司如果发 生股权变更,我们会发布公告。”

但整个股权挂牌公示被媒体解读为为“卡特彼勒量身定制”。在公示中的“特别事项申明”中表明:“标的公司其 他股东享有优先受让权。”

转让公告还指出,“意向受让方(和/或其母公司)的主营业务为在中国和海外市场生产和销售工程机械;意向受让方承 诺其拥有合法的资金来源以根据拟签订的产权转让合同一次性支付全部的股权转让价款……”

徐工集团为何要退出合资公司?

1994 年10月,带着“市场换技术”的想法,徐工集团结缘卡特彼勒,成立了卡特彼勒(徐州)有限公司,其时,徐工集团持股比例为40%。在其后的过程中,卡特彼 勒开始不断向合资公司注资,截至目前,徐工集团在合资公司所占股份为15.87%。

根据江苏省产权交易所公告显示,截至2009年8月31 日为止,卡特彼勒(徐州)公司总资产为18.914亿元,净资产达到了14.913亿元。此次转让股权对应的评估值达6.805亿元。

“这 跟徐工集团当初‘拿市场交换技术’的初衷完全不符,”上述徐工集团人士称。“卡特彼勒(徐州)公司只是一个装配和生产结构件的工厂。技术含量非常低。”

对 于这一说法,卡特彼勒中国公司未给予正面答复。

谁的决定

对于与卡特彼勒的合资,徐工集团更愿意 解读为“市场丢了,技术也没拿到”。但徐工集团以及卡特彼勒中国投资公司均未给出真正的原因

记者从一位徐工集团内部人士处了解到,两年前, 卡特彼勒希望徐工从合资公司中退股。虽然卡特彼勒徐州公司对于徐工集团如鲠在喉,但弃之却绝非易事。

上述内部人士告诉记者,真正促使徐工集 团作出这一决定的是徐州市国资委。两年之中,就徐工集团退出事宜,徐州市国资委与卡特彼勒多次商谈。“毕竟,徐工是市属企业。”

而作为转让 的交换条件之一,卡特彼勒还需在徐州市进行投资。

这在产权交易公告中有所显现:“意向受让方将在徐州经济开发区内建造一个用于生产和组装大 型液压挖掘机(至少包括36吨、40吨和49吨挖掘机) 及其零部件、配件的新工厂。新工厂的新增注册资本约为五千五百万美元或等值人民币, 新增投资总额约为一亿五千万美元或等值人民币。在国有产权交易全部程序完成后的四个月内,意向受让方应将新增的注册资本金全额出资到位;意向受让方应在上 述增资完成后三个月内开工建设大型挖掘机新工厂,建设期为18个月,应于2012年12月底建成投产。新建工厂开工之日起需在三年内完成项目投资计划并达 产。”

这可视为促使徐工集团挂牌交易的真正推动力。市场人士认为,这对徐工而言,亦是一件好事。

各自盘算

中 国工程机械行业协会秘书长苏子梦认为,徐工和卡特彼勒都想发展自己的挖掘机业务,而徐工的退出对双方都有利。“我们需要自己的民族品牌,通过转让股权,徐 工集团不仅拿回了投资,而且还可以发展自己的挖掘机业务。”

这一说法得到了徐工集团内部人士的印证。这位人士表示,“成立合资公司的最初约 定,徐工集团不能生产同类液压挖掘机。”徐工集团上述人士还向记者透露,挖掘机是所有工程机械产品中最大的一块,利润也相当可观。

目前,占 据中国挖掘机产品绝大多数来自斗山、日立、福田雷沃等外资公司,以及三一重工、柳工等内资企业。

“卡特彼勒的挖掘机价格昂贵,一般不是国内企业首选购买的产品。”《工程机械》高级工程师顾丽雅告诉本报记者。

据 行业内人士介绍说,挖掘机属于工程机械十八类产品中,产品线最长,市场规模和盘子最大,利润很高的一块。“小型挖掘机国内产品的利润约为20%,进口产品 约为25%。”

实际上,徐工集团已经开始布局挖掘机市场。2009年,徐工挖掘机公司成立,致力于小型挖掘机生产。来自徐工集团的数据,该 公司2009年销售收入达2.2亿元。而该公司预计3年内实现10亿元销售额。

“以小型挖掘机为切入,而后进入大中型挖掘机市场。”这是徐 工集团董事长为挖掘机业务设计的路线。挖掘机业务在徐工集团的“十二五”规划中将会占有一席之地,“包括大中型以及小型挖掘机产量上,徐工集团计划是1万 台”。








入股阿舍乾麵 微風打什麼算盤?

2011-1-17  TCW




一月三日微風集團的尾牙晚宴上,播放一段娛樂員工的影片,內容是微風廣場執行常務董事廖鎮漢與太太孫芸芸扮演電影《史密斯任務》裡的史密斯夫婦,在超市爭搶知名網路團購食品「阿舍乾麵」。

這段影片意外讓一宗合作案曝光。阿舍食品董事長董建德證實,微風於去年底入股阿舍食品,目前擁有三五%股份,今年第三季將進駐微風台北車站,開設第一家實體專賣店,除了網路上熱門貨,還推出獨家或限量新包裝及新品。

令外界好奇的是,一向以國際時尚精品著稱的微風廣場,為何會和一包售價新台幣十元的乾麵搭上線?而且,阿舍乾麵去年九月才因為醬料包發酵膨脹等問題,被勒令暫停營業一個月,微風為何還願意接手這個燙手山芋?

「其實這對我們而言並不是那麼突兀的事情,」廖鎮漢接受本刊獨家專訪時表示,微風已經從「時尚」延伸到「食尚」,像是二○○七年開幕的微風台北車站,賣的 就幾乎都是一、兩百元的平價料理。「台灣的精品市場發展較晚,只能跟著國際潮流走,可著墨的部分並不多,但在吃的這塊,台灣很有競爭力,」廖鎮漢說。

前幾年的不景氣,讓廖鎮漢深刻感受,人們可以少買一個包包,但不能餓肚子;而且在吃的領域,沒有太多區分,就算是買高價包包、開名車的人,也會去吃一碗廉價但好吃的麵。

看準飲食大市場! 把台灣古早味賣到中日

事實上,微風因是後發品牌,又僅有單店,為走出差異化,早在六年前,愛吃的廖鎮漢就從日本引進餐飲品牌自營。從豬排三明治專賣店「浪漫館橫濱」,到老字號拉麵店「魂麵」,都造成排隊風潮。

「我們想提供給消費者的是第一、唯一、特別的,讓大家會有『哇!』的感覺。」但廖鎮漢認為,並不是只有從國外引進才能成功,台灣本地也有很多好東西,所以公司內部開始搜尋可能合作的對象。

全國最大團購網站「愛合購」於○九年統計團購排名第一的阿舍乾麵,就成為微風鎖定的對象之一。廖鎮漢最早是看到販促部同事一箱箱的團購阿舍乾麵,他吃了後 覺得有傳統古早味,很特別。他開始好奇,一家位於台南鄉間,只有三十人的小工廠(現已擴增至八十五人),怎麼能把這麼簡單的東西,只靠著網路就創造高知名 度,一年竟可賣掉超過一千萬包,營收達新台幣億元。這和微風追求特別的精神一致,所以找上董建德,想談談看是否有合作機會。

去年九月,雙方還未談定,阿舍就出事了。斥資兩億元的新二代廠才剛投產,董建德一方面因為資金吃緊壓力大,另方面又有感於對外行銷經驗不足,於是找廖鎮漢協助。

廖鎮漢說,對於這項投資,公司內部意見很多,因為阿舍是傳統的個人公司,財會制度不健全,無法仔細評估,「其實當初會計師建議不要投這個案子,但我覺得這是個很有潛力的台灣道地品牌,應該可以做得起來。」廖鎮漢不顧反對意見,還親自擔任全案負責人。

他表示,董建德非常專注於工廠生產,而微風擅長包裝行銷,是完美的結合。未來微風會參與新產品的研發企畫,但阿舍品牌仍維持原定位,「因為它就是符合現在 流行的fast fashion(快速時尚)精神,還有物超所值,才會這麼吸引人。」 注入了微風的血統以後,台灣古早味麵食也將躍上國際舞台。第一步是中國,為維持「便宜又好吃」的形象,微風預計出資六五%,在中國設廠。日本也是目標市 場,「不過日本人重視品質勝於價格,會以貿易進口的方式進入,」廖鎮漢盤算著市場區隔的規畫。

成立十年的微風,每年營業額幾乎都有兩位數成長,去年三館(本館、忠孝館、台北車站)營收達新台幣九十億元,十年來並帶動市民大道與復興南路附近的發展,形成「微風商圈」,可說在新光三越和SOGO百貨兩大連鎖百貨體系中,殺出一條路。

創造百貨新角色! 不只做通路更開發品牌

廖鎮漢認為,做為後起之秀,就是要突破、創新,勇於做不一樣的事。像微風一樓全為高級精品,打破百貨公司一樓都是化妝品櫃的慣例;還有不玩週年慶,卻自創VIP封館之夜,造成話題也帶來業績。

而今,微風再次打破疆界,長期觀察國內消費趨勢的東吳大學社會系副教授劉維公說,百貨公司不應該只是經營通路,或引進國內外知名品牌這種保守、老套的做法,應該更積極扮演生活形態提案者的角色,微風算是跨出第一步。

「前十年,微風就像是小孩子,走出了自己的個性;未來十年蛻變成為青少年,可以再瘋狂一點。」廖鎮漢坦承,像這次和阿舍的合作就很瘋狂,「將來十年會有更 多這種事情,微風會在品牌的優勢上面做延伸。」去年十二月,微風引進代理的自營服飾品牌Ed Hardy首次跨出微風以外的百貨,在新光三越設櫃,也是百貨業界的創舉。

「說微風是精品百貨起家也沒有不對,只是我們已經跨入更多別的領域,」廖鎮漢說,現在台灣很難找到一、兩萬坪的適合場地,再開一家微風廣場,不過微風的自 營品牌卻可發展成利潤中心制,去開獨立店,以及開發更多台灣在地的品牌,「現在在做的事情,已經透露出未來想做的東西。」廖鎮漢野心不小,今年也將前進中 國百貨市場,是否能再造微風成功傳奇,值得觀察。



台北市命運最坎坷豪宅終於完工 五年封盤惜售 皇翔打什麼算盤?

2011-1-31  TWM




喊了五年要推出,卻始終雷聲大雨點小,毫無下文的「皇翔F4」,堪稱北市最牛、蓋得最久的豪宅,一連串的意外加上老闆沉得住氣,F4將成為台北今年最受矚目豪宅之一。

撰文‧梁任瑋

台北市信義計畫區新建豪宅非常稀少,號稱每坪將開價三百萬元的信義計畫區豪宅「皇翔F4」,動工逾五年,卻始終不願公開銷售。事實上,早在去年十一月二十六日,F4就已竣工,當天並向台北市政府申請使用執照,而且迅速在今年一月十二日拿到使用執照,但公司為何否認到底?

命 好不怕運來磨,皇翔F4的故事,堪稱台北市豪宅一頁傳奇,從買地到興建風風雨雨不斷。二○○四年時,皇翔建設董事長廖年吉以每坪一百四十萬元天價,自國產 局得標編號F4的二千六百坪土地,因較底價每坪七十萬元高出一倍,而且預估每坪房價至少得賣八十萬元才有利潤,比當時大安區豪宅成交價六十五萬元還高兩 成,同業都等著看皇翔如何創高價。

為了降低成本,皇翔後來又花了四億元購買不少大稻埕古蹟容積率,移轉近千坪建築面積到基地。但又被市議員 質疑合法性,甚至連住在台北花園豪宅的「鄰居」、前匯豐中華投信台灣區負責人宋文琪,都跳出來向市府抗議,指F4興建二十層大樓會破壞信義計畫區的天際 線。為了擺平民怨,皇翔最後主動「變矮」,只蓋十七層,可售戶數縮減為四十九戶。

經過一連串風波,廖年吉為了不讓命運多舛的F4再被外人挑 毛病,乾脆先建後售,走低調路線。這五年興建期,從未對外做廣告,但依舊有不少富豪探詢,在此期間,價格一直變,一路從每坪一二○萬元、一五○萬元,最新 數字是喊到二五○萬元,「因為老闆不賣,得罪很多大老闆」,皇翔內部員工透露。

為什麼成本早就可以回收,甚至可以賣得比宏盛帝寶還貴,廖年 吉卻要封盤惜售?以F4總樓地板面積一.○五萬坪、每坪單價兩百萬元保守計算,總銷金額至少二百億元,扣除一百億元土地與營建成本,獲利金額高達一百億 元,等於「五年翻一倍」,對每股稅後純益貢獻度更驚人,每股可賺三十五元;若以每坪售價兩百五十萬元到三百萬元預估,獲利還會更高,等於是「放得愈久,賺 得愈多」。

一家上市建設公司董事長指出,皇翔這幾年陸續以相對高價買進北市台汽北站、民生東路土地,背負龐大財務及股東壓力,但現在台北市 的建商都在煩惱買不到地,皇翔反而是土地庫存太多,擔心政府實施空地稅。最重要的是,一連串的意外加上廖年吉沉得住氣,讓他成為這波房價大漲下的贏家。

「皇翔也要靠這個案子翻身!」法人指出,皇翔去年沒有業績入帳,每股稅後純益可能在○.五元以下,創八年新低,但股價卻維持八十幾元高檔,本益比高達一七○倍,遠高於其他營建股,都是靠F4這個案子支撐,皇翔當然要把這隻金雞母養得更肥再出手。



只賣499美元,通殺各家平板電腦 iPad2走平價 賈伯斯打什麼算盤?

 
2011-3-28  TCM




「四九九」這三個數字,將成為今 年所有PC廠商的一場惡夢!

三月二日,當蘋果執行長賈伯斯(Steve Jobs)站上舞台,螢幕上秀出第二代平板電腦iPad2時,一位國內品牌電腦廠負責行動通訊部門的主管鬆了一口氣:雖然比起前一代重量輕了一五%,厚度 薄了三三%,處理器的速度提升了一倍,但在其他規格上並沒有令人驚訝的突破,只多了兩個看似可有可無的攝影鏡頭。

重傷兩大競爭敵人小筆電、電子書也受衝擊

「我當時想,應該還是可以做一些差異化,再用價格取勝,」該主管說。

沒想到接下來螢幕上秀出的數字讓他的心徹底涼到谷底──四九九美元(約合新台幣一萬五千元)的價格,與前一代iPad完全相同,不只比兩大競爭對手:摩托 羅拉的十吋的Xoom與三星十吋的Galaxy Tab便宜三百美元以上,與台灣各家即將推出的平板電腦價格也相差無幾。

「這把大家都殺死了!」一位英系外資下游硬體分析師話說得直接。如此犀利的價格,不只讓所有打算跟進做iPad-like(類似iPad產品)的廠商們頭 還沒浮出水面就被壓回水底,就連鄰近的產業鏈如小筆電、電子書等也遭遇莫大衝擊。

中國第一大電子書製造商、漢王科技副總裁王邦江,在接受中國媒體專訪時就忍不住大聲抱怨:「蘋果這是在斷同行的路!」

只是,過去擅長以創新商業模式與獨特美學設計打造蘋果帝國的賈伯斯,旗下產品從麥金塔電腦、iPod到iPhone系列,價格上向來都是走高傲的貴族路 線,從不打折殺價,如今卻在平板電腦這個新領域推翻了過往的做法,不只兩代產品推出時間相隔極短,價格上也超級貼近平民,他所思考的戰略布局是什麼?

「他的意思就是在告訴所有還在猶豫的消費者:『不用考慮了,買我就對了!』」台大EMBA執行長黃崇興說。

黃崇興指出,一般在定價策略上,有所謂分離定價法(skim-the-cream pricing)與滲透定價法(penetration pricing)。前者是抓住消費者嘗鮮的心態,飆高第一波產品售價,吸飽利潤,有其他後進者跟進推出相同產品後,再逐步降價。iPod與iPhone就 是最好的例子。

至於滲透定價法,通常是打入成熟紅海市場的殺價策略,先把自己砍低,讓產品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滲透到消費者心中,奪下市占率之後,再反過來求利潤。

顛覆以往定價策略 寧願少賺也要保八成市占

黃崇興分析,iPod與iPhone都是以美學設計取勝,帶入iTunes與App Store的創新商業模式,可以說是擁有獨特利基的產品,用飆高價格把利潤極大化的策略非常合理。

但iPad是站在前兩款產品的基礎上延伸出來的新領域。「看似創新,實際上很多東西都可以取代它,」黃崇興解釋,例如筆電、電子書、智慧型手機,這也代表 了這些廠商每個都能跨界進來競爭。「說穿了,它(平板電腦)是非必需品,可有可無,」DIGITIMES分析師郭明錤說。

因此,在iPad去年取得巨大亮眼的成功背後,面臨的卻是一個異常凶險的環境,價位上如果定的太高,不只會給消費者猶豫的空間,同時也會讓其他競爭對手有 機可乘。

然而,比起一般滲透定價法,為求市占率不惜成本流血砍價,iPad2又有所不同。

根據科技產業調查機構iSuppli的拆解報告,iPad2的成本大約是在三百二十六美元左右,比起四百九十九美元的定價,還有一百七十三美元的利潤空 間。

「賺的雖然不多,但用來換取八成市占率的維持,絕對是非常划算!」黃崇興說。

吃定上下游產業鏈 足以左右對手供貨及成本

換句話說,賈伯斯這次所採用的四九九美元低價策略,其實是非常高明的逆向思考。不只成功的築起了一道價格堡壘,同時維持住利潤與市占率,更重要的是,徹底 瓦解了對手的反擊能力。

「這種價格會讓其他廠商就算有產品也出不了貨,」一位日系外資分析師表示,蘋果在平板電腦一家獨大的局勢,讓它得以控制上下游產業鏈,只要掌握觸控面板、 NAND Flash(快閃記憶體)、CPU(中央處理器)等關鍵零組件,就足以左右其他廠商的供貨與成本。「等他們找到替代品,想要追趕上來的時候,iPad3就 要出來了,」該分析師說。

摩根大通(J.P.Morgan)分析師莫斯克維茲(Mark Moskowitz)也在報告中表示:「iPad2的出現,將讓全球平板電腦市場面臨泡沫化的風險。」

因此,當宏?砦鴾熙菪X今年要賣出一千萬台平板電腦,在一位擁有長達二十年PC產業經歷的外資分析師眼中看來,完全不能理解宏?眲陘偵繷o麼樂觀。

當去年所有人都摩拳擦掌,想要跟在賈伯斯後面咬一口平板電腦的甜美滋味時,可能怎麼樣也想不到,他們所吞下的會是一顆毒蘋果。

【延伸閱讀】搶市占,iPad2打出低價攻勢 ——各家平板電腦價格表

LG品名:G-Slate尺寸:8.9價格(美元): 1,350

三星品名:Galaxy Tab尺寸:10.1價格(美元):970

宏達電品名:Flyer 尺寸:7價格(美元):930

摩托羅拉品名:Xoom尺寸:10.1價格(美元): 799

惠普品名:Slate 500尺寸:8.9價格(美元): 799

華碩品名:EeePad尺寸:10.1價格(美元): 399-799

宏??品名:ICONIA Tab W500尺寸:10.1價格(美元): 499-699

蘋果品名:iPad2 尺寸:9.7價格(美元): 499

RIM品名:PlayBook尺寸:7價格(美元): 499

ViewSonic品名:ViewPad 7尺寸:7價格(美元):429

漢王品名:TouchPad B10 尺寸:10.1價格(美元): 305

資料來源:各券商報告、各媒體


大老闆買庫藏股 三大算盤現形

2011-9-5  TWM




八月二十四日,宏?砦q腦董事長 王振堂在線上法說會,宣布第二季單季虧損六十八億元,且今年獲利無望。這項繼前執行長蘭奇(Gianfranco Lanci)辭職之後又一個重大利空,讓宏?眭漯捋鬤^破三十元大關,創下近九年新低。

宏?眴奕苤A投資宏?眭漣賳磥H則是重傷。近一個月來,受到股災影響,上市公司紛紛實施庫藏股安定人心,但宏?硅漎O今年以來較早實施庫藏股的公司,然而 從事後來看,股價卻未必能「安定」,對於目前掀起的庫藏股高潮,該如何看待背後的玄機,庫藏股真的是股價的萬靈丹嗎?

蘭奇辭職、庫存過高、調降財測,宏?痐T月底以來投下的震撼彈不斷,公司也在四月及六月初分別實施兩階段的庫藏股來提振市場信心。然而,四個多月後,距離 當初兩度買回庫藏股的均價五十元,股價已近腰斬,叫投資人情何以堪。

宏?痐j舉買回庫藏股,但股價不僅撐不住,還持續往下掉,大股東用公司資金護盤最後反遭套牢,從股東權益來看,等於是雙重傷害。

八月股災以來,上市公司紛紛祭出庫藏股,截至八月二十六日,有九十一家公司實施庫藏股,最高買回金額達三千億元,為金融海嘯以來的單月高峰,儼然成為護盤 行動的第一線救火隊員。大老闆祭出庫藏股自救,到底打什麼算盤?

算盤一:撒錢發揮護盤功能

庫藏股並非護盤的萬靈丹,摩根士丹利證券台股策略分析師陳建名於八月二十二日出具報告,統計過去八次密集實施庫藏股後三個月,台股上漲機率只有五○%,且 漲幅最高不過就是二○○○年十一月的七.九%,意味著庫藏股對於市場具有心理激勵效應,但不一定有助於拉抬股價。

買庫藏股的護盤效果,與公司股價的相對位置息息相關。同樣是買庫藏股,但聯發科、宏達電這兩大科技業龍頭就展現漲跌兩樣情。寶來投信投資顧問處研究副總監 陳威良指出,「從時間點來看,聯發科實施庫藏股是有策略思考的。」

近一年多來,聯發科營運動能轉弱,外資持續大賣持股,股價一路下跌,從去年四月的五百七十九元高點,一度跌破三百元,就連小股東都央求聯發科祭出庫藏股護 盤,但聯發科卻有它選擇的出手點。

就在外資賣得差不多時,股價已經腰斬的聯發科,卻宣布在七月十四日起買回庫藏股,激勵股價應聲上漲,外資也紛紛回補持股,帶動聯發科股價於八月股災後持續 反彈。

相較之下,宏達電在股價剛開始回檔就大買庫藏股,卻無法止住跌勢。七月十六日,宏達電在被初判侵犯蘋果專利後,董事長王雪紅當天深夜旋即祭出兩階段庫藏 股,表達捍衛公司立場,但宏達電股價卻一路走低,一度跌到近七百元的波段低點,遠低於預定九百元至一千一百元的買回價位。

大慶證券自營部主管林明謙指出,當公司股價仍在相對高點,實施庫藏股穩住股價的必要性則有待思考。不管庫藏股的用途為何,但用太高的價格買回庫藏股,最終 都要由全體股東埋單。

算盤二:拉高股價讓大股東倒貨

也有企業老闆明知公司營運已步入衰退,卻動用公司現金買回庫藏股,拉高股價讓大股東出脫持股。

當公司宣布實施庫藏股之後,實際上是否確實買進,是展現大股東真正心態的關鍵。陳威良指出,當實施期限過了一半,股價持續盤跌,但公司卻一張都沒有買,只 是想利用庫藏股的名義信心喊話,支撐股價,就必須慎防大股東可能出貨的現象。

公司買回庫藏股的資金通常是公司現金,或向銀行融通,因此,評估公司帳上現金與現金流量狀況,也是檢視大股東心態關鍵。在這波庫藏股熱潮中,一些公司的庫 藏股買回金額甚至遠高於公司的現金水位,這意味著,在營運上真正需要運用這些現金時,反而會捉襟見肘。

算盤三:避免質押股票被追繳

如果公司經營者的持股已有很高比例質押於金融機構,當股價跌跌不休,導致質押的股票價值縮水時,大老闆將面對增補擔保品數量的窘境。在追繳壓力下,也有公 司透過實施庫藏股拉抬股價,讓質押股票的大股東喘口氣。

暌違八年再度啟動庫藏股的國泰金,由於董事長蔡宏圖今年一月透過質押股票,向銀行借貸約八百多億元買下弟弟蔡鎮宇的持股。

當時質借時國泰金股價約五十二元,但八月發生股災時,國泰金連續兩天跌停板,八月九日盤中最低來到三十三.九元,一度逼近可能被追繳擔保品的價格三十一. 二元(編按:跌幅逾四成將被要求追繳)。翌日開盤前,國泰金緊急宣布實施庫藏股,當天國泰金股價反彈至三十七元,也讓蔡宏圖暫時免於被追繳的壓力。

林明謙指出,當股價從高點下跌,公司一窩蜂買回庫藏股,形成投資心理學上的「集體決策」,事後證明,往往是不好的決策。若股票有價值,市場會有機制出現搶 進的買盤,後市有疑慮,就算花錢讓股價止跌,也只是「救急不救窮」,反而要思考,大股東是在護盤還是在打自己的算盤?

【延伸閱讀】祭出庫藏股,未必能止跌 ——8次庫藏股高峰期實施家數與台股走勢

2000/11:網通泡沫109家'01/9:911事件65家2004/3:319槍擊案92家2003/3:美伊戰爭、SARS事件41家2008 /9:金融海嘯176家2007/12:次貸風暴93家2008/9:金融海嘯176家2011/3:日本大地震34家2011/8:歐美債信危機91家

資料來源:證交所



淘宝的“如意算盘”难免满盘皆输

http://blog.caijing.com.cn/expert_article-151424-25517.shtml

10月11日至12日,淘宝商城遭受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抗议。据报道,3000余自称“淘宝商城小店家”者针对性围攻 淘宝商城知名店铺,引发这轮“暴力攻击”的导火索是10月10日淘宝商城公布的新收费规则。根据新规则,入驻淘宝商城的卖家每年需交的技术服务年费,从原 先的6000元提高至3万元和6万元两个档次,保证金同时也从此前的1万元提高到5万元、10万元和15万元三档。而这样的收费标准,对淘宝商城中的诸多 中小卖家来说是难以承受的。
   笔者能够理解淘宝试图优化市场架构的愿望,但遗憾的是,这样的粗暴举动违反了网络经济的基本规则,引发市场情绪的反弹势难避免。
   淘 宝提高保证金要达到两大利益目的,其一是作为淘宝母公司的阿里巴巴集团正在筹划上市,急于明显提升企业盈利能力。但是之前淘宝的推广模式就是免费,因此淘 宝公司必须由免费变收费,类似保证金和技术服务费的提高可谓顺理成章。其二,淘宝长期以来推行的C2C模式,目的就是吸引低端消费群体。而商业企业历来是 高端群体才产生高利润,所以以更注重品牌的淘宝商城为主体,让免费又低端的淘宝集市边缘化,能够为淘宝公司带来更高的收益。
   遗憾的是,这只是淘宝公司自己的如意算盘,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逻辑是必须以双赢为前提。而网络经济发展模式,更是注定网络公司一旦在某些战略问题上出现失误,就有可能全盘皆输。
   仔 细观察,淘宝公司的举措在两个重大因素上犯了错误。其一,忽视了网络经济模式和实体店模式的区别,高端品牌店和低端集市店在网络上很难把界限划分清楚。其 二,淘宝公司提供了一个市场交易的平台,应该以服务为基本定位,一旦越界进入到商家利益范围,就会因为公平性失衡而失去市场信任。
   关 于第一个问题,可以打这样一个比方。上海的奢侈品商店集中于南京西路,以恒隆百货为代表;中低端服装集中于七浦路服装市场,两地不仅商品定位悬殊,而且物 理距离较远。由此,淘宝商城类似于恒隆百货,而淘宝集市则类似于七浦路市场。淘宝商城的商品固然品质上要好于淘宝集市,但相似之处同样很多,不可能出现奢 侈品与地摊货的迥异差距。更为重要的是,不论是商城还是集市,由于没有现实中逛街的物理障碍,还是在同一个大的平台,也就是鼠标一点就能在七浦路或者恒隆 间来回。恒隆和七浦路可以长期并存不悖,但淘宝商城和淘宝集市并存的结果,只能是前者壮大而后者被淘汰,无怪乎淘宝集市的商家会出现反弹。
   另 外值得注意的是,商城和集市的划分,不仅形成了一个市场界别区分,更重要的是,前者在淘宝市场推广中占据优势地位,而后者则很难在推广中获得机会。众所周 知,在网店云集的情况下,网站的推广排名能否靠前事关重大,无法获得推广机会就意味着在市场竞争中处于边缘化位置。事实上,什么样的商家能够获得推广的机 会,很大的决定权在于淘宝公司,与商家的规模大小、所缴纳的保证金数量多少不乏关联。
   马 云曾明确表示,“公司想挣钱是正常的,不想挣钱是不正常的。”此言并无疑义,但是挣钱的诉求要以尊重客户、尊重市场为前提。网络经济创富的最大魅力在于, 它能够削平产业进出的门槛,让微型初创企业获得发展机会。而淘宝公司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是对网络经济创富机制的沉重打击,直接遏制了初创企业的生存空间。 当然,网络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也表明,任何敢于背离市场和网络规则的企业,都会被市场无情淘汰。当年的淘宝正是靠着免费打败了易趣,而今天下一个替代淘宝 的企业或许已在酝酿之中。(南方都市报 2011-10-14)


史玉柱新算盤:巨人醞釀分拆子公司上市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04/12/225708.html

巨人網絡主業是網絡遊戲,在多元化戰略上比較謹慎,子公司分拆上市的模式有待考究

史玉柱又有新想法了

昨天,業內傳出消息稱巨人網絡或將旗下部分子公司資產分拆,並謀求獨立IPO。據可靠消息稱,這一計劃中涉及的核心資產是《征途2》項目組即巨人網絡子公司巨嘉網絡。

這似乎有些先兆。本週二起,巨人網絡把新核心產品《征途2S》形象片掛在紐約時代廣場的多塊戶外廣告屏上。巨人由此成為第三家在時代廣場打廣告的中國企業,也是網遊業中的第一家。

巨人這次投放的是產品廣告。值得注意的是,《征途2S》正是巨嘉網絡的新拳頭產品。

這看起來是史玉柱在為巨嘉網絡的分拆做試探性鋪墊。這位營銷高手一直以其不按常理出牌的營銷風格而著稱,並在此前腦黃金、腦白金、征途等諸多案例中無往不利。

艾瑞諮詢網遊分析師曹笛認為,史玉柱赴美打廣告在為新遊戲和拆分資產的品牌造勢,同時也是在試探美國市場的反應,其效果考評可能將決定其新產品的走向,如是否在美國市場推出,甚至是否會分拆在美獨立上市。

巨人網絡官方對於《征途2》項目組分拆傳聞未予置評。一位熟悉巨人網絡的知情人士透露,該公司醞釀分拆巨嘉網絡計劃已久。

這源於巨人從2009年開始推進的「內部產權改革」。這項意在強化激勵並讓項目團隊分享收益的計劃於當年初開始推動,並於年底開始實現首批項目公司掛牌。

在這場改革中,巨人網絡新設的項目均轉為公司,巨人母公司出資51%,研發運營團隊持股49%。當時,巨人網絡即承諾,「給子公司非常大的自主權,包括在條件成熟時可以分拆IPO」。

巨嘉網絡推出的《征途2》去年開始正式商業運營,獲得較大成功。巨人財報顯示,去年淨營收2.848億美元,淨利潤1.398億美元,史玉柱將公司營收同比大增歸功於「《征途2》的非凡表現」,但並未披露該遊戲的具體收入。

巨人網絡從不在財報上披露單款遊戲的收入。不過,據可靠消息稱,憑藉《征途2》的運營各項指標,巨嘉網絡已達到分拆上市要求。

消息顯示,巨人目前正在斟酌兩套不同的分拆方案。其一是以《征途2》子公司巨嘉為容器,將其他遊戲項目都裝入其中,巨人網絡本身剝離網遊業務轉型為投資控股母公司;而另一種方式則是巨嘉「淨身上市」,而巨人網絡則保留原有尚未項目制公司化的《征途》項目組及其他「贏在巨人」計劃下的項目。

前述知情人士分析說,方案二的優勢在於可以提供持續的激勵機制,更有耐心地不斷孵化新的項目,如今年初巨人開始正式發力的網頁遊戲領域。據證實,該子公司已在《征途2》公測後選出部分骨幹,組建團隊研發新項目;若採用方案一,相當於給各項目公司一次性激勵,同時使巨人網絡跳出網遊領域,獲得更大的投資業務拓展空間,擁抱更大格局。

有網遊業高管認為,如果選擇拆分巨嘉單獨IPO,這有助於巨人網絡加快集團化推進,也給這家子公司未來的發展與擴張帶來更多空間。

眼下,中國網遊股在美國資本市場市盈率普遍不高,儘管巨人網絡運營一直平穩,盈利狀況良好,其富餘的現金儲備卻難有合適的投資選擇。

去年史玉柱就曾被美國基金機構寫信批評。原因是,巨人網絡賬上趴有不少閒置資金,董事會打算用其在保險、金融領域進行些財務性投資,賺取更多現金,卻被指「不務正業」。如剝離網遊業務轉向控股公司角色,巨人這類煩惱或將會少些。同時,它也將有機會擺脫產品型公司模型的束縛。

不過也有觀點認為,巨人網絡主業是網絡遊戲,在多元化戰略上比較謹慎,子公司分拆上市的模式有待考究。何況眼下資本市場環境不佳,相關策略預計難於短期內決斷。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