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協就業具「三力」 贏在起跑點 語言、文化、地域性 和你想的不一樣
2015-12-28 TWM
|
當台灣經濟停滯不前時,東協卻正在快速發展。想到東南亞各國力拚高薪,除了勇氣之外,還需要具備語言力、適應力、移動力。 從胡志明市,搭下午兩點的飛機,傍晚就回到台北了。」凱撒衛浴副總經理陳威志形容,到越南上班其實沒有想像中遙遠。 確實如此。勇闖東南亞,離家約三千公里,飛行三小時至四小時半,每兩、三個月回家一次,說著英語或當地語言……,這樣的工作形態,已漸漸成為許多台灣年輕人的職場新常態。 三十歲的黃暐婷,就是其中一例。一年前,她在曼谷就業,目前是泰國三大百貨集團之一Siam Piwat的女裝採購,負責引進年輕時尚的新品牌、發掘有潛力的亞洲設計師。 黃暐婷畢業於台北大學社工系,取得英國倫敦藝術大學創意管理碩士之後,曾在台北一家顧問公司上班,後來工作遇到瓶頸,決定追隨泰國籍男友,到曼谷工作。 東協人才需要具備哪些條件?專家認為,語言力、適應力、移動力,是海外工作必備的三種基本能力。 語言力》建立人脈 英語是必備 再學當地語 「在泰國找工作不容易,語言是最大的阻礙。」花了一年時間學泰語,最後在百貨業找到工作的黃暐婷坦言,她原本也想在曼谷找行銷及創意管理相關工作,但語言上仍有障礙。而採購工作,主要是用英語與國外設計師溝通,因此泰語門檻相對較低。
黃暐婷認為,到東南亞工作,除了英語要好,還要多學一種當地語言,才方便與人溝通。「開會時,除非與我的案子有關,他們會盡量用英語,否則都以泰語為
主。」對黃暐婷來說,無法掌握泰語,就要花更大的力氣建立人脈,並了解當地消費者習慣。所幸曼谷是國際觀光大城,百貨業以觀光客為主,讓黃暐婷有了發揮空
間。 根據一○四資訊科技發表的「二○一六年職場十大趨勢」,其中一項就是,隨著東協TPP(跨太平洋夥伴協定)效應發酵,東南亞語已經躍升為未來人才必備的關鍵能力。 一○四資訊科技副總經理陳嵩榮分析,目前一○四網站上,工作地點在東南亞的,共有一七五○筆職缺,其中,九十七筆要求越南語能力、五十五筆要求泰語、三十一筆要求印尼語……。可見企業對於語言力,要求趨向多樣化。 「過去十年,上課學習泰語和越南語的民眾,約有三千多人次,近三年就占了一半。」政治大學公企中心語言訓練組組長周秀安指出,東南亞語近年來的報名狀況明顯熱絡,而且多半以商務需求為主。 以越南語課程為例,二○○五年開設至今,剛開始每年上課人數最多不超過兩百人次,但從一二年以來,平均每年修課人數達四百至六百人次,是原本的二到三倍,甚至比法文、西班牙文等歐語人數還多。 值得注意的是,東協十國「各說各話」,在學語言前,必須先想好要去的國家。周秀安指出,目前最熱門的東南亞語包括泰語、越南語、印尼語等。 此外,無論是在曼谷百貨公司擔任採購的黃暐婷,或者在建設公司上班的林順曼,由於他們所在的公司擁有很多中國客戶,因此,懂中文也成了在東協工作的優勢之一。 「在全球化的時代,上班族最好忘記自己的國籍。」一○四資訊科技資深副總經理晉麗明指出,近年來,台灣人才南進的趨勢成形,有別於過去以製造業為主,南進的第二波已轉向金融、連鎖餐飲和服務業。 適應力》提升效率 練就在地化 懂同事思惟 除了克服語言問題之外,外派到東南亞,也必須練就文化適應力。 晉麗明建議,若要到東南亞闖蕩,就必須學會「當地化」,以開放的心態和冒險精神去面對異國文化,否則很難走出舒適圈。 在馬來西亞吉隆坡工作近一年的徐芳雅也認為,「具彈性,喜歡接觸不同文化」,是到海外工作的基本心態。曾留學美國的她說,即使同是黃種人,習性卻不一樣,而學習一起共事,是個重要課題。 派駐越南十三年、國泰金控越南茱萊分行總經理阮豐利,經常需要和越南央行官員打交道,深深體會到:「和越南人講話,須用當地人思惟,否則很可能會錯意。」他舉例說,越南官員會講官話,打電話詢問時,他們既不會明確拒絕,也不會明講,就說「照規定」。 然而,越南仍是人治的國家,規定有很多灰色地帶。「如果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解讀法規,就會有落差。」阮豐利表示,文化上的差異,造成台灣人和當地同事工作時,須花很多時間往返、反覆確認,而且變數多,抗壓性要很強。 移動力》把握時間 交通頗費時 先心理建設 到東南亞工作,須具備的第三種能力是,移動力。東南亞國家大部分都地域寬廣、基礎建設欠佳,幾乎都要開車或搭飛機,即使是市區內移動,卻因塞車嚴重,往往浪費很多時間在交通上。 在越南工作六年多的王佑鑫,早已習以為常,他在胡志明市開車,一個月就開了五千公里。 目前外派東南亞,多以業務為主,更需要克服長途移動的壓力。在曼谷當鋼鐵公司業務的姚俊吉,必須到偏遠地方拜訪客戶,不僅工作時間動輒十二小時以上,舟車勞頓也是一大身心考驗。 家庭因素,也是移動力的一大考驗。陳威志認為,在東南亞工作,需要花時間適應當地生活,還須克服離鄉背井的心情。 「到東南亞工作,前面兩、三年往往是關鍵。」陳威志指出,凱撒衛浴每年招攬三、四名儲備幹部,根據過往經驗,在越南待了三年之後,大概有一半的人會選擇留下來。 「未來最大的市場,就是工作之所在。」曾出任駐印度代表、中華郵政董事長翁文祺表示,過去台灣人把最美好的歲月留在中國,打拚二十多年,累積了財富。現在的年輕人應該思考自己的戰場在哪裡?翁文祺說,答案很明顯,就是崛起中的新興國家東協和印度。 當國內經濟停滯不前,東南亞發展正當火熱,對年輕人來說,到海外工作,勢必是一條新出路。你準備好了嗎? 黃暐婷掌握至少三種語言,包括泰語、英語和中文,讓她順利在曼谷當地的百貨集團找到女裝採購工作。 東協物價高! 大馬印尼相對低 ——台灣月薪4.5萬元, 到東協要領多少才相當 國家 大麥克價格 (美元) 物價倍數 (與台灣比) 需領月薪水準 (新台幣)
馬來西亞 2.01 0.79 35500 印 尼 2.29 0.90 40500 台 灣 2.55 1.00 45000 越 南
2.75 1.08 48600 泰 國 3.17 1.24 55800 新 加 坡 3.44 1.35 60750 菲 律 賓 3.61
1.42 63900 註1: 大麥克價格是指在不同的國家,可用多少錢買一個大麥克漢堡。 註2: 以主計總處104年9月底平均薪資為基準。 資料來源:《經濟學人》 整理:洪依婷東協怎求職?多元管道報你知 台灣求職網站 104人力銀行東南亞工作專區1111人力銀行東南亞工作專區 東南亞求職網站 Jobstreet(http://www.jobstreet.com) JobsCentral(http://jobscentral.com.sg)JobsDB(http://id.jobsdb.com/id) 其他培訓管道 外貿協會國際企業人才培訓中心 撰文 / 鄧麗萍 |
張松允 不看眼前 才能贏在未來 期貨天王改掉投資「衝衝衝」毛病
2016-02-08 TCW
|
|
從期貨起家的知名投資人張松允,近年為了健康,不再操盤期貨部位。閒暇時騎腳踏車、到河堤邊散步,從變化快速的競逐中退場,反而讓他找到身心均衡,而且投資獲利更加從容自在。 來到我VIP室的訪客通常會問,為何我總在看動物頻道、整天看獵豹追羚羊?其實,你不覺得貓科動物出手,從最初潛伏、低調,然後加速衝刺,就像股市作手拉抬股價一樣嗎?我認為,非洲草原的獵食過程,就是反映市場弱肉強食本質,是最真實的賽局。也讓我更加洞察市況與自身心理。 當然,我犯過所有散戶會犯的錯,因為專職投資,壓力非常大,天天反胃是「基本的」。以前台股中午十二點收盤,起碼到一點鐘,我才吃得下飯。為了控制壓力,也曾吃安眠藥度日。 還好我有個習慣,不管這天戰果賺賠,我一定會仔細反省,自己究竟哪裡做錯了?哪裡操作可以更理想?所以我比一般投資人醒悟得更早;當我把這個習慣拿來檢視自己的作息,才發現原來自己太求好心切,導致心情患得患失。 改變心態一樣賺錢 這讓我決心從根本的投資態度改起,不過度使用槓桿、嚴格控管資金,結果不僅一樣賺錢,也愈來愈不會緊張。操盤三年後,我發現自己的身心狀態,終於比較平衡了。 但最近這幾年,收盤後就會頭痛,就診才知是長期盯盤、眼壓過高導致頭痛,而且嚴重到接近青光眼的程度。這讓我反省操盤在人生中的分量,我決定再一次改變。畢竟,虧錢還能賺回來,視神經一旦受損,就再也回不來了。 以前外界稱我是期貨天王,現在我閒暇時到河堤邊散散步,或到河濱公園騎腳踏車,不再緊盯盤勢,因為我徹底放下、沒有一塊錢投資期貨。近年來比較重要的戰果,是二○一二年看到全球股市大漲、唯獨陸股原地不動,所以慢慢布局;直到去年陸股爆量噴出,我趁勢減碼,再賺一筆。 年輕的我,追求當下,每天檢討自己的操盤得失,所以有了不錯的成果;如今,我不再講究速度,而把眼光放在更遠的未來,這也是我給投資朋友們的衷心建言:未來很重要。認真設想一家公司、一個產業的未來,就能看出投資趨勢,你唯有設想未來,投資才能贏在未來。 撰文 / 口述•張松允 整理•周岐原 |
選股要贏在終點線
2016-07-07 NM
|
|
長假期的Facebook上,被港版熱鬥小馬的視頻洗版,三歲新馬完美示範了輸在起跑線,卻可贏在終點線。人生就是充滿變數,有實力,亦會輸在起跑線;但人生亦充滿無限可能,只要努力,永不放棄,總有機會贏在終點線。2016年上半年剛過,恒指跌了5%,大家的投資或有虧損,或有盈利;但只要繼續努力,小心分析選股,追回失地或更上一層樓,要贏在終點線,絕對有可能。什麼才是狗股? 大家磨拳擦掌,希望為「七翻身」之月作好準備的時候,有媒體名家分析員就看中近日屢創低位的四環醫藥(460)。分析員指出四環已達「狗股級別」,「有望否極泰來」,並分析四環的市盈率及市賬率都相對主要同業較落後,應可在定下止蝕位後,能「搏升三成之餘」的回報!「狗股理論」(Dogs of the Dow)源自美國的選股策略,「狗股」就是指美國道瓊斯指數成分股中,股息率最高的10隻成分股。投資狗股一方面賺取高股息,另一方面可期望股價上升,以反映較高的股息率。單從「狗股理論」而言,指股價跌到低殘的四環是「狗股」值得商榷。首先,道指成分股即是美國藍籌股,四環顯然不是香港的藍籌股,而且更由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底停牌接近一年。其次,上週收市企在1.47港元的四環,2015年的派息只有0.059元人民幣,股息率約4.8%;但四環在2014年派息只有0.026元人民幣,股息率僅2.1%。若比較恒指成分股的領展(823)及電能(6),是藍籌股又派息穩定外,股息率分別是3.9%及3.8%,四環的股息率並不怎麼吸引啊! 有保留意見的數字可靠? 四環的市盈率是6.3倍,市賬率是1.2倍,是高是低,應由大家決定。但決定前,是否要判斷數字可靠?計算市盈率及市賬率,大家要依賴財務報表中的數字,但分析員及大家是否察覺,獨立核數師對四環的2015年財務報表,並不是完全的「無保留意見」呢?獨立核數師對四環的「綜合損益及其他全面收益表」及「綜合現金流量表」,都是發表「保留意見」;換言之,獨立核數師對損益及現金流量的數字是有保留。做了全面審計的獨立核數師尚對數字有保留意見,分析員是否可照單全收,由有保留意見的數字所計算而成的市盈率呢?再者,就算四環的損益數字「有保留意見」但仍可用作計算,但在損益表中,四環經營溢利中約四分一是來自「終止確認一家附屬公司的收益」,是一次性的收益;故此,若調整此一次性的收益,四環的市盈率將會較高,投資抉擇亦隨之而重新衡量。人生充滿變數外,數字的變數也似乎愈來愈大,「有保留意見」的獨立核數師報告也似乎愈來愈多。2016年半年結日一天42份末期業績公告,「有保留意見」或「強調事項」就有四份,當中三份竟是「不表示意見」。選股目標是要贏在終點線,依賴有保留意見的數字,恐怕未必可贏在終點線! 林智遠 Nelson Lam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 |
贏在中國!高盛拋出清倉計劃,這次他要賺走44億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6-18/1118428.html
在全球金融界,高盛就是財富的代名詞。從一個叫高曼(MarcusGoldman)的德國人離開裁縫業,進入債權交易開始,從最初華爾街輸煤管旁的地下室到今天曼哈頓裝潢華麗的總部,高盛的傳奇已經延續了148年。
現代經濟政治領域,高盛可謂無處不在——從美國政府內閣到希臘債務危機,從國際金融市場到中國的A股和港股市場。

▲圖片來源:福布斯
就在前幾天,這只巨獸的名字又一次在A股現身,並亮出了自己鋒利的爪牙。
高盛擬清倉口子窖,9年蟄伏收益44億
6月15日晚間,口子窖(603589)公告稱,高盛旗下GSCPBouquetHoldingsSRL(以下簡稱“GSCP”)擬在6月29日起的6個月內通過大宗交易或集中競價或協議轉讓方式,減持合計不超過4093.74萬股公司股票,占比6.82%。而減持股份數量上限為其所持股份比例的100%。這也就意味著,GSCP可能會進行清倉式減持該公司的股份。減持的原因是由於自身業務發展需要。

每經小編(微信號:nbdnews)掐指一算,高盛在2008年以3.55億元投資口子窖,9年來,投資回報大約12倍,可謂賺得盆滿缽滿啊!
但是,考慮到減持新規的影響,GSCP僅通過集中競價和大宗交易方式是難以在減持期間完成清倉式減持的。因而,如果其想在連續6個月內完成清倉式減持,則有必要利用股權協議轉讓方式結合大宗交易、集中競價的方式減持。

▲圖片來源:財富
早在去年6月22日,GSCP就減持了口子窖的股份。根據當時公告,GSCP計劃減持合計不超過9552.06萬股,即不超過該公司總股本的15.92%。去年6月30日GSCP就通過大宗交易平臺,從北京高華證券北京金融大街賣出100萬股。然後,陸陸續續直到去年10月20日,GSCP才完成這次減持計劃。
每經小編(微信號:nbdnews)對照Wind資訊數據和口子窖公告數據發現,GSCP在去年的套現金額高達32.65億元。
而去年減持套現之前,GSCP還拿到了口子窖的分紅。當時,GSCP持有該公司股份數量為13645.80萬股,對應的現金分紅(稅前)達4776.03萬元。

▲2015年6月29日,口子窖正式上市
另外,口子窖2016年度利潤分派方案已經在今年5月19日獲通過,每股分紅0.45元(含稅)。不過,該方案目前還未實施。以今年6月15日GSCP持有口子窖4093.74萬股來算,對應的分紅(稅前)金額達1842.18萬元。
假設此次減持以6月15日口子窖36.01元/股的收盤價簡略計算(實際價格需視減持時市場價格而定),高盛還可以再獲得14.74億元的現金回報。
綜上計算,高盛或將合計獲得48億多元的現金收入,利潤約44.5億元。
早在2008年,GSCP就入股了口子窖。據口子窖IPO招股說明書,2008年4月20日,原口子有限召開股東大會決議引進高盛作為投資者,審議通過了引進高盛的方案。當年GSCP出資人民幣3.55億元,合計取得了該公司25.27%的股權。

累計減持獲利近580億元
高盛作為華爾街頂尖投行,在全球金融市場具有呼風喚雨的地位,這也為其在新興市場投資提供了無數便利。從1984年在香港設亞太地區總部到今天,在A股和港股市場,僅幾次著名的減持、清倉,就讓高盛獲利近580億元人民幣!

2009年上半年,高盛通過不斷減持,退出了西部礦業前十大流通股東行列。資料顯示,高盛是在2006年投入9615萬元入股西部礦業,而其持有的股份在2006年7月便解禁流通,此後高盛就開始不斷減持西部礦業。每經小編(微信號:nbdnews)計算發現,高盛在一年時間合計減持西部礦業超過1.78億股,獲利高達17.47億元。
2007年10月~2009年11月,高盛還三次減持雙匯發展,間接持有的雙匯發展股份比例從31%驟降至約7.72%左右。在這期間,高盛通過分紅,以及股權轉讓,大約凈賺了15億元人民幣的利潤。
高盛在A股財富故事還沒有完。2012年5月8日至2013年1月18日,高盛的全資孫公司GSPharma通過二級市場和大宗交易平臺累計減持海普瑞4001萬股,獲利8.1億元。
高盛此前在中國最著名的減持要數清倉工商銀行了。2013年5月20日,高盛以11億美元出售其中國工商銀行H股所剩持股,具體出售價格為每股5.47至5.50港元。
2006年,高盛領銜的三家財團與中國工商銀行簽訂入股協議,以37.8億美元購入工行10%股份。其中,高盛及旗下基金出資25.8億美元占股7%。
在清倉之前,高盛幾次公開出售分別為:
2009年6月,高盛在解禁期滿後首次出售19億美元工行股份;
2010年10月,高盛在公開市場以每股5.74港元減持30.41億股工行H股,套現22.5億美元;
2011年11月,高盛再次出售其所持24億工行H股,套現15.4億美元。
至此,高盛在工商銀行H股身上,7年投資累計獲利約72億美元。
僅從上文中的幾次減持套現計算,30多年里,高盛的減持獲利接近580億元人民幣。
從A股和港股的一系列減持套現中,高盛展示了自己可怕的力量。其實,即便在美國,高盛的形象也並不好。據華爾街見聞報道,19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時期,著名喜劇演員埃迪·坎特在高盛的騙局里損失了一大筆錢,因此把高盛以一個惡魔形象寫進了他的表演里。“他們讓我買股票養老,股票很成功,但僅限於六個月內,我感覺自己真的像一個無知被騙的老人,”埃迪·坎特在舞臺上開玩笑說道。
天之驕子棄高薪 轉戰創業場 食腦+人脈 贏在起跑綫
1 :
GS(14)@2010-08-30 21:37:322010-8-25 hT
年輕打工族對企業忠誠度不高,普遍3至4年就想嘗試創業做老闆,近年更愈來愈多職場「天之驕子」如企業顧問、投資顧問等年輕高層,甘願放棄月入幾萬的金飯碗,心口勇字轉戰創業場。對比以往,年輕高層要創業,機會成本高且市場空間小,但隨着網絡世界開通,新一代都懂得「入流」掌握商機。香港商機創辦人及行政總裁李根興認為,顧問精英本就要為客戶「度蹺」賺大錢,他們自行創業,已經贏在起跑綫。
李根興表示,雖未有資料顯示近年的企業顧問創業率有明顯增長,但他們的個案確實比金融或投資界的高層和顧問為多:「企業顧問本身的工作就是幫人搞生意、賺利潤,所以他們一旦有做老闆的打算,就可以善用自身的創意和策略思維等優勢。」
80後顧問 重定黃金10年
他又稱,金融投資界的高層,薪酬始終比企業顧問高,因此往外闖的風險和機會成本都高;再者,高學歷年輕族的家庭負擔較小,不乏回流或繼續轉型的機會,所以現今的年輕高層多數打工3至5年就有創業打算:「相比畢業即創業的人,他們至少有豐富的人際網絡,創業需要援手時,就能找到相應人脈幫助。」
如26歲的胡嘉瑩(Joyce),本受聘於跨國管理顧問公司麥肯錫(McKinsey & Co),負責內地大型超市的直銷工作,安安樂樂打工3、4年,開始發現身邊的朋友或同事都選擇轉工或創業,影響她重新思考「黃金10年」發展方向:「去年6月還在打工,9月就辭職,鎖定網上電器銷售。」
一開始,她沒有選擇自己喜歡的零食或護膚品銷售,卻選擇零認知的電器行,開辦eJOY.com.hk網站。「買零食的人會想即刻吃,買護膚品的會先想試上手,惟獨買電器,不論在門市或網上訂購,最後都必定要隔幾天才收到貨,對消費者影響性較小,創業可行性較大。」
營運3個月 月收6位數
Joyce深明毫無經驗兼屬女流之輩,難以說服老行家讓自己躋身到行內競爭,入行前便花足1個月每天進出電器行查問市況,了解哪些牌子好賣、好用或款多。她積極致電電器供應商爭取經銷權,卻吃盡閉門羹,後來得一位伯樂「過招」:「前輩令我清晰行內運作,例如電器安裝有問題,電器行要全盤負責,所以行家不會冒險拆貨給新手經銷。」Joyce決定用行動展示合作誠意,一日致電6、7次游說,兼主動上門爭取面談,即使被惡言呼喝或連番cut綫也頂硬上:「決定要做就不能回頭。」
去年12月,Joyce做了首個家電介紹網,同步花6位數建網站,令銷售功能可媲美門市,針對少有買電器的年輕族,以及忙得沒時間落舖選購的上班族:「舉例我想買惠而浦5公斤洗衣機,輸入關鍵字眼,可快速搜尋合適類別及相近的款式;倘若選了參考清單又不想即時購買,客戶亦可儲存資料,方便下次翻閱。」
花了3個月時間炮製,網站今年6月正式運作,如今月營業額達6位數字。她給自己2年時間:「創業方向好重要,是想cover人工,還是想做大佢,我是後者。」
﹏﹏﹏﹏﹏﹏﹏﹏﹏﹏﹏﹏﹏﹏﹏﹏﹏﹏
【Case】電子賀卡太虛無 出路窄
問題1:今年初,4名科大電腦科學畢業生拿着籌措而來的10多萬元,創立思方科技,大搞網上立體電子賀卡生意,4人預算首年沒有工資,半年內可達收支平衡,惟最近擱置賀卡概念,轉而設計網絡遊戲軟件出售予網絡玩家。
專家建議:李根興坦言其產品很冷門,缺乏可參考的創業例子,而最大問題是沒有清晰的收費門路,推廣意念亦虛無,未能滿足消費者要「一手付款、一手收貨」的需要。
應考慮將設計變成實物賀卡,擺賣或寄賣還可實在地收到錢:「若想賣設計或構思,可先聯絡廠商把電子概念實體化,再參加如貿發局等展覽會,爭取與海外顧客接觸的機會,讓對方知道你可以根據客戶需要度身訂造一款軟件,甚至把軟件註冊成專利,生產自己的商標及產品。」
﹏﹏﹏﹏﹏﹏﹏﹏﹏﹏﹏﹏﹏﹏﹏﹏﹏﹏
【Case】擺檔示範洗鞋 有助吸客
問題2:本做鐘錶銷售的Tony,與友人開設「美鞋家」,推廣環保洗鞋及保養服務,惟因租金貴,公司設在大角嘴工廠區,只能吸納附近街坊生意,宣傳未見足夠,且收費便宜未能賺大錢。
專家建議:李根興認為,創業首先要全身投入。其次,洗鞋及保養服務由於貼近大眾需要,可以廣受歡迎:「除在公司樓下擺放易拉架宣傳外,亦可印製單張投入附近屋苑或商廈;趁下班人流最多的時間,找個位置開攤檔,示範簡單洗鞋及保養效果,自然能吸引途人圍觀,順便作為鞋履收集點,減少上門收鞋的時間及成本。到別人上班的日間,就可洗鞋。」他認為收費數十至數百元很合理,只要撈到生意便可發大來做。
﹏﹏﹏﹏﹏﹏﹏﹏﹏﹏﹏﹏﹏﹏﹏﹏﹏﹏
專家之言︰掌握收費之道 鮮有蝕本
除了Joyce的網上電器銷售外,還有5月才推出但已錄得逾5萬會員的網上團購「激安Zone」,創辦人王鍵基(KK)曾於McKinsey工作,看準外國的「快閃團購」網而照辦煮碗引進本港,以低於5折的商戶或產品優惠,吸引瀏覽者網上消費,從拆帳中賺取利潤。因反應大好,引來不少同類競爭者相繼出現。
首要互惠互利
創業原因不外乎為夢想或為賺錢,但「創業達人」李根興說最重要一點是想想:「錢從何處收?」eJOY與激安Zone能於短期內獲得不俗成績,只因Joyce和KK懂得利用網絡收費,且有實物作交易:「收費過程清晰,顧客在網上購物,他們實際收到錢之餘,對方亦能實在地得到一件貨品;雖然兩者的構思都不是新概念,但起碼人人都有需要,亦能互惠互利。」
他補充,如激安Zone之類的團購網,很快就有競爭對手出現,同一範疇最後亦只能留下一個勝利者。他認為KK若想再下一城,就應打鐵趁熱,吸納更多投資者注資,方有穩健的資金繼續與對手決戰:「有錢,就可做更多宣傳和推廣,提高知名度,保持客流量,與商戶爭取優惠的議價能力亦較高。」
市場新進者如何靠一點點不同 大獲全勝 贏在微差力
1 :
GS(14)@2010-10-25 22:32:392010-10-18 TWM
微差力,指的是不需要破壞式創新,只要能在既有商品上專注用心,利用細微的差別作創新,就能達到提高銷售的效果。這相當困難,因為要從95分到98分的難度,遠比從60分到90分更高;然而,善用微差力是最有機會成功的,因為市場早已存在,毋需重新在新戰場打天下。
撰文·胡釗維、羅弘旭
兩條原本只有差距一度的直線,當拉長到一公里後,那將會是不容忽視的差距;這個幾何數學道理人人都懂,但卻鮮少有人把它發揮在人生職場之上。日本著名的商業作家齋藤一人,就將這種日本人擅長在生活各層面創造新商機的關鍵,定義為:微差力。
曾連續十二年名列日本十大納稅人排行榜的齋藤一人強調,日本人大到整個都市計畫,小至季節限定商品,總能在每個細節上製造引人入勝的趣味,就是微差力的發揮。他特別指出:「微差等於大差」,意即微小差別,其實會造成極大的差距。
差異化
有優越性才能形成競爭門檻微差力,這與行銷界過去一向主張的「破壞式創新」明顯不同,它指的是不需要大破大立,而是強調要能在既有商品上專注用心,利用細微的差別作創新,就能達到提高銷售的效果。
集團營收已直逼五十億元的王品董事長戴勝益即指出,所有創意都不是憑空大翻轉,而是在別人現有基礎上增加一點點,創意是依循前人步伐,在細節中求進步,只要多一點點努力,就會有所不同。
但這才是最難的,「因為要從九十五分到九十八分的難度,遠比從六十分到九十分更高。」三商家購總經理邱光隆指出,而這其實也是多數人會想破頭尋找破壞式創新的原因,但利用微差力,反而最有機會成功,因為市場早已存在,毋需重新在新戰場打天下。
微差力為何如此重要?來自台灣,在早稻田大學專攻感性工學的文化大學廣告系教授蒼井夏樹即指出,「世界是平的」時代來臨,導致各行業的競爭更白熱化,唯有持續不斷做出差異化,才有勝出的機會。
不過,差異化絕非天馬行空的創意,戴勝益認為,差異化的優越性才能形成競爭門檻。他指出,刻意製造差異化對企業或個人也可能是種傷害,「你可以標新立異,但不見得會被認同。」因此,差異化必須建築在「你發現了你創新的和原有的中間的關聯性。」差異化的優越性,才會形成微差力。
小改良
日本人是微差力最佳實踐者日本人正是微差力的最佳實踐者,就連每年初固定出版的工作日誌,日本人都有本事不斷帶給消費者驚喜。舉例來說,某一年的最大改變在於,設計了「周日開始」與「周一開始」兩種版本,以分別因應習慣以周日與周一為一星期第一天的使用者。
再如工作日誌中都有虛線交錯形成的方格,但在過去的設計上,交叉點不見得剛好在虛線上,而是不規則的落在虛線的空隙之間,設計師參考使用者的意見,讓交叉點一律都能準確無誤地落在虛線正中央,呈現出確實的正十字交叉點。而方格的大小,也逐步從四公釐先調整為三.四五公釐,再放寬到三.七公釐。
有意思的是,日本就有專門的工作日誌設計師,他們每一年進行設計時,都還是會仔細閱讀使用者意見調查表後做微調。蒼井夏樹即指出,因為他們認為持續不斷的改良,是很重要的工作。
「○.二五公釐的改良」、「正十字虛線交叉點」,這些微小到肉眼根本分辨不出來的改變,卻成了這家日本出版社從六成市占率,在五年內擴大到近八成的關鍵。
在台灣,自行車工業則堪稱微差力的代表。自行車手把調低五度,能讓登山車騎士爬坡時降低阻力,自行車價格也立刻從三千元拉高到一萬元;自行車支架重量從九百公克降到七百公克,原本一萬元的自行車,就能賣到五萬元。國內碳纖維車架龍頭業者之一的瑩信工業總經理李世鵬即指出,一輛自行車有一百多個零件,在台灣就有一百多家工廠專司生產,分工之所以這麼細,就因為些微的設計差異,就足以讓自行車價格翻倍上漲。
微差力,不只在商品設計上見得到,若在服務上用心,也能形成微差力。在日本,連端茶都有規範,必須將杯子的正面對向客人,何謂杯子的正面?就是杯子上有漂亮圖案的那一面,但如果是沒有正反面的咖啡杯呢?則杯耳應該要朝左。
延伸性
從服務上用心創造好業績
或許你會不解,通常多數人習慣使用右手,因此咖啡杯的杯耳理應朝右才對。但日本規範朝左的原因在於,通常喝咖啡的人,不管加不加糖或奶精,還是會習慣性的使用右手拿起小湯匙輕輕攪動咖啡,如此一來,杯耳自然應該朝左,以便左手可以固定咖啡杯,也方便右手直接拿起湯匙攪拌。如此簡單的小動作,卻可能是讓一家咖啡店生意更上層樓的關鍵。
太古福斯汽車的銷售業務紀伯岳,五年賣出一千五百輛車,被封為「太古車神」,靠的也是服務的微差力。賣車服務有哪些微差力?紀伯岳把原來的銷售服務延伸為汽車顧問服務,他解釋說:「車主會遇到的問題,我全部負責解決。」意思是,紀伯岳的服務對象並非他所銷售出去的車子,而是車主,這聽來似乎和其他汽車業務沒啥不同,但延伸出去的是,紀伯岳不僅處理自己銷售出去的車,就算不是他銷售的案子,他也義不容辭地代勞。
甚至,客戶想買其他廠牌的車子,紀伯岳也願意攬在身上。在紀伯岳的背後,有一張花了二十年建立的人脈網絡,這其中包括其他廠牌的業務、二手車商,紀伯岳說:「客戶要買其他廠牌汽車,我會介紹可信任的業務給他,也因此,同樣的,其他業務也會把客戶轉給我。」二手車商也因為紀伯岳的客戶量大,願意給他更好的收購價以及代為尋找符合客戶要求的二手車。
既然微差力如此重要,那該如何養成呢?戴勝益認為,微差力是先天的敏感度加上後天的同理心,也就是說,這與個人的先天性格是有關的,但別氣餒,戴勝益也同時指出,透過訓練,後天培養的重要性更高。
首先要認清的是,問題是微差力的基礎,每個微差力的起點,都是從找問題開始著手,因此,讓找問題成為一種本能,是養成微差力的第一步。但這其實是困難的,因為一直以來我們接受的教育,都是在訓練要接受測驗,而非構想測驗,我們被訓練要避免問題,而不是主動搜尋問題。
要如何找出問題?觀察是相當重要的一環,多數成功的設計師尤其重視「現場體驗」,親自了解使用場域,觀察使用過程中有沒有需要改善等,再從使用者需求的研究洞察,對產品至微細節精準掌握,發掘被忽略的設計原點。
此外,有個簡單的動作能幫助你找問題,就是一直問「為什麼?」政大科技管理研究所教授李仁芳即指出,大多數的人都安於舒適圈,都認為生活就是一成不變,甚至鄉愿的覺得「本來就該如此。」但許多有創意的發明,都是從生活找點子,去解決一般人可忍受的不便利,而這些就來自於創意者肯對現狀提出「為什麼?」
找問題
從生活找點子解決不便利
找出問題後,第二步就可從有類似問題的地方找想法。舉例來說,如果你正設計的科技產品有「定向」問題,不妨試著問自己,還有誰有定向問題,你會回答:水手、飛行員、探險家,或者困在迷宮裡的老鼠……。兩年取得六十一項專利的遠東科技大學機械所研究生莊庭杰,拿下韓國首爾國際發明展銅牌獎的濾油盤子,就因聯想起砂石車利用車斗(註:砂石車用來卸砂、擋砂的控制板)控制傾倒砂石的畫面而有此創意。
到此為此,你的微差力養成其實已完成了一大半,接著,你必須將構想組合並形成解決方案,再進一步評估其優、缺點。這時,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你必須開始接受所有的惡評。「如果你的想法包含了你的自尊心,那你麻煩大了。」同時擔任文化大學想像力實驗室主任的蒼井夏樹如此指出。
戴勝益也表示,在王品集團任何一個新品牌的誕生,都必須經歷由二十多位主管組成的高層會議的嚴格洗禮。他表示,所有王品人都清楚,任何評斷都不為否決構想,而是要讓構想更精煉。
此外,日常生活中還有許多能幫助提增微差力的辦法,邱光隆即指出,不要讓自己太過忙碌,每天一定要留給自己獨處的時間。李仁芳也認為,跨界思考往往是微差力的最佳途徑,因此盡可能與不同領域的人對話,嘗試閱讀與工作領域無關的書籍,都能幫助增加微差力。
一度、一公分,這些看似不起眼的改變,卻可能帶起驚人的力量。在「世界是平的」這個時代中,微差力將會是最重要的一項競爭力。
5招學會微差力
1定義 清楚定義想要嘗試解決的問題。
2偷學 向有類似問題的地方借用構想。
3組合 蒐集構想後,連結並組合這些借來的構想。
4評估 將構想組合後會形成解決方案,進一步評估其優、缺點。
5過濾 缺點予以排除,優點予以深化。
你有微差力嗎?
微差力指數評量表
一、有新的想法,會立刻記下來。 是 □;否 □二、喜愛批評勝過讚美。 是 □;否 □三、每周至少走一條新路。 是 □;否 □四、每年至少出國一次。 是 □;否 □五、獨處已成為日常思考程序之一。 是 □;否 □六、每天睡眠6小時以上。 是 □;否 □七、一個月增加3位以上的新朋友。 是 □;否 □八、看見別人如何做時,會設想若是自己會怎麼做。 是 □;否 □九、對喜歡的事物斤斤計較。 是 □;否 □十、已婚,並且已有小孩。 是 □;否 □十一、思考凡事,都能同時有正反面想法。 是 □;否 □十二、不讓自己太過忙碌。 是 □;否 □十三、每天會在腦中想像1次當天的行程安排。 是 □;否 □十四、有情報蒐集並分類的習慣。 是 □;否 □十五、每個月至少閱讀2本與本身工作領域無關的書籍。 是 □;否 □
計分:
超過十個「是」:微差力指數高,你可以開始從例行事務上尋求新的工作方法。
五到十個「是」:讓「否」的數量再降低,你也能擁有微差力。
低於五個「是」:別氣餒,其實多數人和你一樣,就從今天開始做改變吧!
理財要贏在起跑線上 周顯
1 :
GS(14)@2015-08-23 01:11:48http://eastweek.my-magazine.me/index.php?aid=45029
混沌理論當中,其中的一條主線理論,講的是初始條件的微小擾動,在經過其他因素的互動之後,可能會被極度放大,變成了大不同的效果,這就是巴西的一隻蝴蝶拍翼,會在德克薩斯州引起龍捲風嗎?
我也常常說,投資理財要成功,往往要贏在起跑線上。據說,李福兆四歲便開始炒股票,巴菲特五歲時便在祖父經營的雜貨店內,去兜售香口膠,十一歲第一次買股票,十四歲時用派報紙賺來的錢,買了一塊四十英畝的農地,然後把這些土地租給佃農。
如果你像他們,年紀小小便開始投資,當然不一定會成功,而且還很可能會失敗添。但這不要緊,正如中國首富王健林給了兒子王思聰五億元,希望兒子用這五億元來失敗二十次,以累積失敗的經驗,皆因失敗乃成功之母,一個人如果在少年時屢經失敗,反而會大大的增加了長大以後的成功機會,馬雲就是一個最佳的例子。
蕭定一十幾歲時,父親已教他炒股,十八歲已賺了幾千萬,可說贏在起跑線。
在中國的古代,這叫做練童子功,即是無論學習甚麼,都是從童年去學習。投資和理財,也是一樣。因此,如果我有子女,我會從小給他們零用錢,這筆錢會稍多於他們的基本支出,然後教導他們,如何去處理手頭的資金,以及基本的理財原則,這就是幫助子女去練童子功,這對他們長大以後的理財和投資,有着很大的幫助。
記得我的小時候,爸爸給我很多的零用錢,但我卻並沒有動用過一分錢,只是把錢存在銀行,定期存款,把本金滾大了。後來爸爸又為我買了一些股票,賺了差不多一倍。但因為這些錢都是不能動用的「泥碼」,我根本沒有錢的概念,在我十一歲時,把這筆錢借給姨丈,買了一台奔馳房車,這當然是很危險的舉動。如果換成了今天,我應該要他們用牌簿來抵押,然後收取高息嘛。
後來,姨丈還了錢,但爸爸的財政出現了困難,我的哥哥和姐姐都把零用公花光了,就只有我,戶口存款還是一條肥豬,結果孝順的我原封不動,把這筆十多年來搜括回來的零用錢,一古腦兒進貢了給爸爸了。
也正是因為在小時候,家長的管教不善,令到我沒有理財觀念,長大後也因而吃了不少虧。也許是因為當年的慘痛經驗,辛苦攢積回來的積蓄,一下子老母雞化為烏有了,所以令到我養成了見錢花錢的壞習慣。
由此可以見得,童子功是多麼的重要。所以,我很羨慕蕭定一,因為他在十幾歲時,父親蕭若元已經教他炒股,他在十八歲時,已經在股市上贏了幾千萬元,根據他的說法:「以我那時的年紀,我就是李嘉誠!」
但這筆錢,他一毫子沒花,便在九七金融風暴輸光了。在二○○○年的科網熱,他又贏了幾千萬元,結果也是沒花過一毫子,又輸光了。但這又有甚麼要緊呢?他還年輕,已經在失敗的過程中,練成了童子功,而在他此後的炒股生涯中,屢戰屢勝,一路順風順水,現在身家超過十億元,這都是有賴於當年他用痛苦的經驗,打下來的基礎,正是細路仔唔跌唔大也。
至於我本人,正是由於學習炒股時,已經超過三十歲,正是起步太遲,練不了童子功,所以,我的炒股實戰功力,往往及不上我的學生,這是天意,也是沒有法子的事。
【專題籽】凶宅照買 贏在撞鬼線
1 :
GS(14)@2015-11-01 23:13:14【專題籽:人言無畏】此刻正值小學名校面試高峯期,兼有反TSA風波,風起雲湧之際,短片《為咗個仔入名校,我地搬咗入九龍塘凶宅》爆出,既寸爆怪獸家長,也道盡本港教育政策悲哀,有誰能徹底收拾這亂象殘局?短片台前幕後班底有齊七十、八十、九十後三代人,論盡香港教育荒謬事。
神獸港媽與鵪鶉港爸,為進駐名校網在九龍塘凶宅睇樓撞邪,劇情對白抵死啜核,結果阿仔被凶宅冤魂上身,未踏青雲路,三口子已共赴黃泉路。導演阮浚德:「看新聞見過有家長受訪時分享兒子成功入名校的心得,說沒有刻意栽培兒子,豈料緊接一句卻說安排了他參加游水、非洲鼓、唱歌、朗誦等等……」而那個無力反抗的兒子,只能以黑眼圈作無聲抗議,「可以想像得到,很多小朋友一放學就上興趣班及不停做功課,上學分分鐘慘過大人上班。」短片9月初拍攝,10月出街,已吸引逾50萬讚好,片長九分鐘,不說教、不催淚,卻以荒誕奇情打動人心。已為人父的阿德慨嘆:「教育風氣很荒誕,怪到連生仔也要計時間,生大B(年頭出生)的話,幼稚園面試會着數點。」他女兒年尾出世,是細B,結果未夠一歲便要四出接受所謂的面試,見了四、五間學校始有學校收錄。
不說教、不催淚,短片以怪誕誇張手法,希望港人反思香港教育制度的可悲,帶出共鳴。
鬼上阿仔身索命,全家人一命嗚呼,過癮在怨靈生前亦因怪獸家長的壓迫,才走上絕路。
影片講述怪獸家長為催谷兒子入讀九龍塘小學名校,不惜入住凶宅,結果激怒屋中怨靈。
黑眼圈是港童成長印記,日日博盡讀書、上補習班,眼底的黑色素累積,沒完沒了。
教育僵化創作無夢
芸芸獸行中,阿德最不齒家長自我赤化,只准孩子講普通話,「廣東話是我們母語,不說就不說?好黐線。」他慶幸身邊沒反智朋友,「否則即刻絕交冇情講。」不過他明白,家長成為怪獸也是為勢所逼,「功課好難,如果不補習,連功課也追不上。」他無力拆解這種無力感,惟有貫徹始終,讓現年三歲的女兒自然發展,「不刻意追逐名校,隨非她有能力。」短片裏的港媽霸氣外露,戲外的清清卻認為:「為何外國可培育出這麼多藝術家、科學家,正因為父母們為子女提供快樂童年,讓子女發掘興趣。以前會說,讀書好便有所作為,現在卻是想發力也發不起,既然買不到樓,何不追尋自己喜歡的事?」前年小登科、片中飾演港爸的糖兄,深信父母的陪伴是孩子成長最重要一環,其姨甥在幼稚園將蟹填上綠色,老師很大反應,「她堅持蟹應該是橙色的,究竟她是說阿拉斯加長腳蟹,抑或是煮熟了的蟹呢?」師長權威與教育制度的僵化,扼殺孩子創意及未來發展空間,戲中飾演兒子的華Dee百般滋味在心頭。他自知不是讀書材料,老早跑到社會大學修練,雨傘運動期間chok樣扮劉華唱《日日去鳩嗚》贏盡掌聲。闖蕩過,才發現天大地大,卻不是任我行,沒有學歷到處都有攔路虎,欲重奪一張沙紙也諸多掣肘,「讀藝術,在香港只得演藝學院,但我不夠學歷考演藝,就連一次面試機會也沒有。」他重讀毅進及IVE,卻因新學制334來臨,生於會考年代的他接不了軌,從此望門興嘆。這個未了夢,讓他有了遺憾,但活於遊戲規則中,他忿忿不平也無可奈何,只怪自己讀書不爭氣。
人生就是不斷考試
演得入型入格的地產經紀阿O,現實中是口才了得的電台主持,亦是眾人之中學歷最高的,五年前曾挑機以超齡生身份參加末代會考,雖沒仿效田二少試做TSA題目,但亦大嘆這個甚麼都講學歷的年代,人生就是不停地考試又考試。唉,這些矛盾,這些苦澀,也許只有港人才會明瞭。
這短片的台前幕後班底,滙聚七十、八十、九十後,談起現今教育之荒謬,個個滔滔不絕。
阿德手上的玩具相機是女兒的,女兒當作真相機到處拍攝,探索世界。
糖兄前年小登科,雖然未做爸爸,但為孩子着想,他願意放棄音樂。
華Dee表演慾爆燈,曾為本報夥拍魯芬重演現代版《天若有情》。
阿O曾以超齡生身份參加末代會考,結果口試奪得5星,即A級成績。
《為咗個仔入名校,我地搬咗入九龍塘凶宅》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NTN9ZsLQns
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記者:陳淑霞攝影:楊錦文編輯:陳漢榮美術:吳子豪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51101/19353931
特朗普贏在華爾街
1 :
GS(14)@2016-05-22 11:35:34【明報專訊】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Donald Trump)的氣勢之所以愈來愈強,除了因為他所提倡的保護主義及對中國的抵制,事實上他還帶?為華爾街復仇的任務︰把奧巴馬過去8年所收緊的金融監管推倒重來。
帶?這種核心思想,可以想像特朗普若果上台,首要任務不是他所說的炒耶倫,而是廢除「多德—法蘭克法案」(Dodd-Frank Act)。
提出廢除多德—法蘭克法案
事實上,這件事現在已被共和黨擺上議程,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內的共和黨人,包括委員會主席Jeb Hensarling,據報將在數周內公布一項新的法案,希望以此取代2010年由奧巴馬親手簽署推行的「多德—法蘭克法案」。這絕對有機會左右選舉結果,因為如果共和黨提出的法案得到華爾街以至民眾的認同,意味特朗普的金融政策獲得支持。
為何華爾街對「多德—法蘭克法案」如此痛恨?金融海嘯後美國深刻反省,認為問題是源於對金融機構的監察權力不足。「多德—法蘭克法案」賦予美聯儲接管和清算倒閉銀行的業務,要求大型金融機構立下「遺囑」,如果遺囑無法令當局滿意,監管機構有可能介入,強行分拆。
要詳述「多德—法蘭克法案」的內容,恐怕寫萬言書也不足夠。最觸動華爾街神經的,相信是修訂中的法案提出,華爾街高層要等待最少4年才能領取花紅,如果期間公司虧損,他們更要發還花紅。
斷人衣食,罪大惡極,華爾街高層可以忍受特朗普的其他主張,例如在墨西哥邊境設圍牆等,因為他們如果想找南美洲的美女,大可坐自己的私人飛機南下。難得的是,他們從特朗普中看到正宗華爾街狼人Jordan Belfort的影子,忍氣吞聲足足8年,終於有機會反咬監管機構一口。
華爾街狼人忍8年終可復仇
讓我們又看看民主黨的總統候選人希拉里(Hillary Clinton)的金融政策,她主張在「多德—法蘭克法案」的基礎下進一步收緊,賦予監管機構更多分拆金融公司的權力。不用詳細解釋,大家也能理解,希拉里的市場不在華爾街,但她的理念能否得到普羅大眾的支持也未可知,因為這8年以來,「大到不能倒」的銀行愈來愈大,而美國利率正常化的遠景,一直遇到阻滯。
2008年,奧巴馬帶?「Change」的口號進入白宮。今天,輪到一眾華爾街狼人高呼︰「Change! Yes we can!」
[文濤 豪言壯語]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522/news/ea_ead1.htm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