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野村控股古賀信行:中國處置僵屍企業如何吸取日本教訓?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3/4763949.html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野村控股古賀信行:中國處置僵屍企業如何吸取日本教訓?

一財網 張菲菲 2016-03-19 12:55:00

一下子處置大規模的僵屍企業是不現實的,要對未來有發展前景的企業逐步地分階段解決,處置僵屍企業勢必帶來金融問題,僅靠民間金融機構市場化手段是不夠的,還需要政府投入一部分的公共資金,才能解決銀行的壞賬問題

3月19日,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6年經濟峰會上,在主題為“去產能和去杠桿:邁過結構調整之檻”分論壇上,野村控股株式會社會長古賀信行結合日本去產能和去杠桿進行了經驗風險。

古賀信行表示,日本在20世紀90年代,當時日本經濟增長大幅下降,企業面臨極大的負擔,日本當時面臨著產能過剩、債務過剩和就業過剩三大問題,日本政府將原因歸結為經濟的周期性變化,推出了財政的刺激措施,在公共基礎設施開展了大規模建設,並對名存實亡的僵屍企業進行救助,造成日本企業在去產能和去杠桿方面停滯不前,讓僵屍企業繼續存在下去代價非常高昂,銀行不良貸款繼續增長,且一些健康企業與僵屍企業競爭,以至於生產效率被拖累。

古賀信行表示,直到2001年起日本政府正視僵屍企業,將前期的財政政策刺激改為結構性改革,對銀行不良債權進行處理,建立了產業再生機構,對有經營資源但負債累累的企業進行扶持,這些企業開始恢複盈利,業績逐漸好轉依,但這主要依賴於債權人對企業免除債務,削減企業人員來實現業績的好轉,但這種好轉不具有長遠解決的能力,企業為了長遠發展削減成本,日本價格戰越來越激烈,工資下降引發了通貨緊縮。

古賀信行表示,處置僵屍企業是一個困難的問題,產能過剩行業存在很多僵屍企業,一下子處置大規模的僵屍企業是不現實的,要對未來有發展前景的企業逐步地分階段解決,處置僵屍企業勢必帶來金融問題,僅靠民間金融機構市場化手段是不夠的,還需要政府投入一部分的公共資金,才能解決銀行的壞賬問題

對於中國從日本經歷吸取經驗教訓,古賀信行表示,第一,過剩產能這些因素是由結構性問題造成,而不是經濟周期性造成,需要供給側改革采取措施;第二,市場資源隨著需求的變化迅速重新分配,要讓僵屍企業退出;第三,為了企業重生更為關鍵出路是加快自主研發,相信通過必要的結構性改革,在經歷了短期的調整中國經濟可以繼續保持穩定的增長。

對於去產能過程中政府的作用,古賀信行表示,在去產能過程中,不僅是企業需要走出去,政府在其中也要發揮非常好的基礎作用,為企業提供排頭兵和先遣隊的支持,協助加快企業產能實現海外轉移,政府大有可為。

編輯:蘇蔓薏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694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工業與信息化部副部長馮飛:處置僵屍企業要更多兼並重組 少破產清算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3/4763945.html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工業與信息化部副部長馮飛:處置僵屍企業要更多兼並重組 少破產清算

一財網 張菲菲 2016-03-19 12:39:00

一直以來產能過剩是一個常態,在日本、歐洲和美國等國家都曾出現過,中國20世紀90年代有三次比較嚴重的產能過剩,對中國經濟影響非常大的隱患

3月19日,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6年經濟峰會上,在主題為“去產能和去杠桿:邁過結構調整之檻”分論壇上,工業與信息化部副部長馮飛表示,一直以來產能過剩是一個常態,在日本、歐洲和美國等國家都曾出現過,中國20世紀90年代有三次比較嚴重的產能過剩,對中國經濟影響非常大的隱患。

在馮飛看來,這其中既有共性原因也有個性原因。共性原因表現是日本和美國產能過剩出現時期在經濟高增長時期,疊加外部巨大的危機,中國產能過剩也是經歷了前幾階段的高增長,疊加了全球性金融危機,使得內外需求萎縮;此外,政府對經濟的調控職能,對企業和產業直接幹預太多,也是造成產能過剩的問題原因。個性原因表現為市場機制的發育不足,由於市場機制和公司治理結構發育不健全,導致企業決策不正確,市場機制缺陷和信息的不對稱。

為此,馮飛指出,在治理產能過剩需要標本兼治,既要去產能同時著眼於長效機制的建立。將政府和市場兩種作用兩種機制結合起來,很多問題都是由單一機制轉型升級而來的。

具體而言,馮飛指出,要通過三個途徑來化解產能問題:第一是發揮市場的矯正作用,通過市場機制的公平和優勝劣汰機制,讓不具有競爭力的產能出清,第二是監管調控,通過環保能效安全等五個標準加速產能退出,加大執法力度,第三是政府兜底,保證職工安置和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

對於處置僵屍企業的人員安置問題,馮飛表示,處置僵屍企業的風險之一是人員安置,不可避免是企業職工的下崗,中央政府設置了1000億元專項獎勵資金,可以通過轉崗、地方政府提供安置崗位等方式解決就業問題。

在處置僵屍企業方面,馮飛強調,更多是強調兼並重組,少破產清算,最重要的是實行一企一策,一地一策,一業一策,涉及地方經濟轉型,特大型僵屍企業要有特定的解決辦法,確保去產能過剩不出現大規模的下崗潮。

對於僵屍企業的資產問題,馮飛表示,資產是最難處理的,實現債轉股不良資產的剝離中國政府進行了實踐,在上一輪不良資產處置過程中在四大國有銀行成立了資產管理公司,這一輪資產處置問題的複雜性比上一輪更複雜,原因是資金來源更加複雜。

對這一輪僵屍企業的資產處置,馮飛表示,第一,要更加關註用市場化的辦法處置資產,在資產處置過程中還是要考慮要債轉股的方式,發揮金融機構自主性,第二是實施不良資產的剝離,第三是利用法律手段破產手段,甚至清算方式解決。

編輯:蘇蔓薏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696

國資委稱央企債券風險總體可控 將中國鐵物交誠通托管處置資產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0540.html

在央企之一的中國鐵物因經營困難在銀行間債券市場進行特別風險提示,並按有關方面要求暫停了168億元債券交易後,國資委近期已組織對106家中央企業發行的各類債券進行全面摸底,對即將到期的債券逐筆進行風險排查所監管央企債券進行了全面排查。

調查統計發現,國資委表示,截至2016年3月末,共有82家中央企業發行債券余額4.05萬億,其中:中期票據占37.4%;超短期融資券占20%;企業債占14.2%;公司債占12.2%;短期融資券占5.7%。

從排查情況看,2014年以來,有1家中央企業(中鋼集團)及3戶中央企業所屬子企業(兵器裝備集團所屬天威集團、國機集團所屬中國二重、中煤集團所屬山西華昱)先後發生債券違約,涉及債券金額84億元,占中央企業整體發行債券規模的0.2%。國資委認真督導企業通過深化改革、強化管理、資源整合、減員增效、債務重組等措施,化解風險,走出困境,逐步實現健康發展,目前違約風險均已得到較好處置或正在妥善解決。

經風險排查,國資委稱,目前,中國鐵物及2戶中央企業所屬子企業尚存在債務風險問題。對此,國資委高度重視,決定中國鐵物交由資產管理平臺公司(誠通集團)實施托管,企業正在積極加快資產處置,盤活優質資源,盡全力化解債券風險。此外,相關中央企業多渠道多方式籌措資金,涉及2戶子企業的到期債券已經兌付。

從排查結果看,國資委稱,中央企業雖然面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石油等大宗商品價格持續走低等不利因素,但目前整體生產經營穩中向好,各項改革調整和提質增效工作正在穩步推進,財務和資金狀況良好,主要運行指標持續改進,企業整體財務結構穩健,債務風險總體可控。

國資委表示,將進一步完善中央企業債務風險動態監測和預警機制,指導各中央企業健全內控體系,合理安排長短期債券比重,統籌平衡資金余額和融資規模,優化融資結構,加強債券管理和債務風險管控,加快資金周轉,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對存在債務風險問題的企業,國資委將進行定向指導,督促企業主動應對,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采取多種措施積極化解風險,確保企業健康發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5094

山東壽光固體廢物處置失控 環保部掛牌督辦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3292.html

環境保護部13日發出通知,決定對山東省壽光市固體廢物環境管理問題掛牌督辦。

壽光市是山東省縣級市,由濰坊市代管。壽光市被稱為“中國蔬菜之鄉”。擁有蔬菜種植面積84萬畝,年產蔬菜439萬噸,全市有756個種菜村,光肥料店就有5000余家,建有目前亞洲最大的農產品集散基地。2016年1月,壽光市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評為首批“國家生態園林城市”。

但環保部門調查發現,壽光市建築垃圾、農業生產廢棄物產生量大,亂傾、亂倒現象普遍存在。環保部決定聯合山東省政府決定對壽光市固體廢物環境問題掛牌督辦。

環保部介紹,建築垃圾、農業生產廢棄物的收集、貯存和處置工作尚未納入環境綜合監管體系,未得到有效治理。山東晨鳴紙業有限公司、壽光市龍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新龍電化集團有限公司等企業存在固體廢物管理不規範、未落實環保“三同時”要求、違反環評制度等問題。

第一財經記者從環保部了解到,根據督辦要求,濰坊市政府應督促壽光市政府制定改善區域環境質量的總體方案,建立起固體廢物的全過程監管體系,健全住房城鄉建設、環保、農業等相關部門聯合執法的環境綜合監管體制,對歷史遺留的固體廢物開展全面綜合治理,徹底消除固體廢物汙染環境的影響。

督辦要求,壽光市應深入開展土壤、地下水監測工作,科學評價環境質量改善狀況。監督山東晨鳴紙業有限公司、壽光市龍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新龍電化集團有限公司等企業抓緊整改固體廢物管理問題,限期完成整改。加大信息公開力度,及時公開壽光市環境質量狀況,督促企業按要求做好環境信息公開,徹底消除對土壤、地下水的環境隱患。

環保部要求壽光市在今年10月底前完成督辦事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5984

台灣被控干預匯率 小英的兩大警訊 美國預告抓戰犯 揚言後續將「依法處置」

2016-05-09  TWM

大搞寬鬆貨幣政策的美國,把台灣列入操控匯率警告名單,當然有點像是做賊的喊抓賊, 但基於現實,台灣必須思考匯率政策路線;然而,這何嘗不是檢討經濟沉痾的好時機?

貨幣戰爭這個詞,是形容各國競貶貨幣,用低價商品擴張出口。不過,這場戰爭中誰是戰犯?美國顯然很有想法。四月二十九日,「美國主要貿易夥伴的外匯政策」報告採用了一套新制度,提出貨幣操縱國的「觀察名單」。這份名單上,美國貿易夥伴有五名入列,除了韓國、德國、中國、日本,台灣也名列其中。

這份報告每半年發布一次,過去都只是相對中性地分析美國與貿易對手的數據。但美國國會去年二月通過了《二○一五年貿易便捷與貿易促進法》,今年二月生效,現在更具體設下三個條件,只要符合,就會認定該國是匯率操縱國。在此之下,這份報告變成「抓戰犯」的警告書,並且,後續可以「依法處置」。

三個條件符合兩個

台灣列匯率操控觀察名單

進入觀察名單,要在三個條件中滿足兩個:一、對美國貿易順差超過二百億美元;二、該國經常帳順差大於國內生產毛額(GDP)的三%;三、持續性單方面干預匯率,淨買外匯金額超過該國GDP的二%。若三個條件都滿足,美國就認為該國是「透過操縱匯率取得不公平的貿易優勢,進而傷害美國經濟」。

而按照美國訂的規矩,寬鬆貨幣政策並不算干預匯率,即使是「非傳統貨幣政策工具」,如美國聯準會的大印鈔票、歐洲央行今年祭出負利率,都是各國自主。事實上,日本近年數次進行量化貨幣寬鬆政策,而報告仍認為日本四年來都「沒有干預匯率」。但是,只要央行進場買美元,直接影響外匯市場,就是犯規。

姑且先接受美國對操縱匯率的認定標準,那麼,台灣為什麼被留校察看?美國財政部在報告中指出:「台灣的經常帳餘額過高(符合條件二),同時在二○一五年大部分的時間,都持續淨買入外匯(符合條件三)。

雖然一五年台灣對美國的貿易順差為一四九億美元,並未完全滿足法案所訂的三項匯率操縱條件;然而,台灣仍應限制外匯干預,只在市場極端失控時才執行,同時也要增加外匯存底及干預外匯市場的透明度。」

美國態度轉趨強硬

違者加入貿易協定將受阻

儘管美國財政部長傑克.盧(Jack Lew)強調,觀察名單的用意是促進美國與貿易夥伴間的談話,而不是經濟制裁。然而一旦從「觀察名單」晉升為「戰犯」,接下來「依法」也只有兩條路:和美國談判,或是被美國報復。

法案指出,如果雙邊談判開始一年後仍未達成共識,美國將採取以下制裁:終止對該國私人投資公司的融資、美國政府採購案將排除該國、要求國際貨幣基金(IMF)對該國監督。

至於第四項制裁,對於台灣影響最大:如果該國進入貿易協定,要美國代表同意,美國將考量匯率因素做決定。這也將直接影響台灣費盡心力想加入、卻難上加難的《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

事實上,這些舉措主要是針對中國而來。多次被美國財政部引用資料的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名譽主任伯根斯坦就評論,二○一五年的修法,主因來自美國國會不滿財政部一直不把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

無論這個舉動是不是「做賊的喊抓賊」,可以確定的是,美國為了保護本國經濟,日後的態度只會越來越強硬。共和黨總統參選人川普老早就在他的《政策改革書》表示,當選後會宣布中國為匯率操縱國;而民主黨的希拉蕊日前在愛荷華州一場會議中也表示,應該在TPP中,納入對匯率操縱國嚴懲的條款。

警訊一:別再干預阻升

被看破手腳 應思考新模式雖然真正的目標是中國,且美國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台灣對美貿易順差過去從未超過標準,也與台灣主計總處的統計資料相差甚遠,不太可能真的被美國認定為匯率操縱國;但伯根斯坦認為,財政部的認定標準太寬鬆:「美國應該降低雙邊貿易順差的標準,現在就和台灣開始談判。」美國國會是否認同伯根斯坦的意見,在未來採取更嚴格的抓戰犯手段,不得而知,但是從這次的觀察名單事件,台灣有兩個更急迫的問題需要面對。

首先,在美國列出十二個貿易夥伴中,台灣是唯一被美國財政部認定「持續並單方面干預匯率」的國家;根據美國財政部估算,台灣央行淨買入外匯占GDP比率是十二個美國主要貿易往來國的最高,達二.四%。

美國財政部同時也檢視過去十五年的數據,發現「在過去十五年,台灣和中國每一年的匯率干預都超過標準,韓國則在其中幾年超標。」到底有沒有干預?台灣與美國各說各話,但是央行資訊的透明度欠佳,則是不爭的事實。

美國財政部過去兩次報告中都指出:「雖然台灣不是IMF會員國,但台灣其他部門的經濟數據,都有按照IMF數據公布特殊標準(SDDS)揭露。自從中國採取SDDS後,台灣已是亞洲主要新興國家中,唯一一個沒有按照標準公布外匯存底資料的國家。」同時,台灣央行不公布外匯干預的資料,私下進行市場操作,也讓美國很感冒。美國財政部去年十月的報告指出:「從公開資料上來看,台灣顯然在金融帳及國際收支帳上,都有阻升的干預跡象。」「從日間交易數據上來看,一五年的前七個月,有七五%的交易日,央行顯然在收盤前的一個小時賣出台幣,藉此發出訊號,告訴市場央行對該交易日的目標收盤價。」對此,央行回應,美國財政部的報告與事實不符。但無論如何,這次美國用明確手段警告,就像在對台灣央行放話:「別再躲躲藏藏,我看破你的手腳了!」基於國際現實,台灣顯然已不得不重新思考過往慣有的匯率調控模式。但更大的問題是,即使沒有美國施壓,台灣過去十五年來央行不斷干預匯市,以「低匯率救出口」的匯率政策,還能走多久?

警訊二:貶值經濟學末路

降經常帳順差、擴大內需

其實,台灣那高得不成比例的經常帳順差,正是台灣經濟真正的問題所在。按照美國財政部資料,台灣經常帳順差占GDP比率,過去三年仍不斷擴大,增加了五%;但是同時,我們的出口已經連十四個月衰退。這代表台灣經常帳順差增加只有一個原因:進口衰退的幅度,以及國內消費投資的減少,比出口衰退的速度還快!這就是刻意壓低匯率,追求經常帳順差的惡果。

事實上,央行在一○年就曾摘譯IMF的報告,標題是「減少持續的經常帳順差以得到適當的平衡」。文中指出,政策引導的經常帳順差減少,雖然出口下降,但整體經濟不一定變差:「匯率升值是經常帳順差減少的關鍵因素,但在升值的同時,採取擴大內需的經濟政策或結構性改革,能夠得到最佳的結果。」台灣若要改善經常帳順差這個長年累積的大問題,勢必要迎接更有彈性的新台幣。新政府在制定未來的經濟政策時,不能再只把重點放在出口、不重內需;也同時要改變央行偷偷阻升台幣的習慣,讓台灣匯率波動正常化。

雖然央行貶值救經濟鞠躬盡瘁,連美國財政部都「認同」,但是當出口已連十四黑,美國也點名台灣,台灣的匯率政策也要重新思考,不能永遠只有兩個字:貶值。

撰文 / 楊卓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229

夏斌:要嚴防少數金融機構將不良資產處置風險嫁禍老百姓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6844.html

經濟下行壓力下,不良資產的處置正在形成一個巨大的市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員夏斌表示,要嚴防少數金融機構把風險偷偷輸送給老百姓。

22日舉行的第四屆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研究院國際論壇上,夏斌表示,面對中國經濟下行中的銀行不良資產增多的壓力,很多市場人士都在考慮成立資產管理公司,把不良資產打包處理。

而這些資產管理公司,“在尋找資本、股權投資的時候,往往大談2002~2003年四大行改革處置不良資產的經驗。”夏斌說。

上世紀末,為有效化解金融風險、維護金融體系穩定、推動國有銀行和企業改革發展,財政部出資400億元,成立東方、華融、長城、信達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各自承接處置對口銀行的不良資產。

近日,中國華融(2799.HK)和中國信達(01359.HK)分別發布了2015年年報。其中,中國華融2015年實現凈利潤人民幣169.5億元,同比增長30.1%;年末集團資產總額達人民幣8665.5億元,較2014年底增長44.3%;權益總額達人民幣1188.0億元,較2014年底增長42.2%。

中國信達2015年末的集團合並總資產7139.7億元,比上年末增長31.1%;實現歸屬於本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人民幣140.3億元,同比增長17.9%。其中,傳統類不良資產新增收購851.4億元,同比增長176.5%。

夏斌說,一定要保持清醒的是,在經濟周期的不同階段,處理銀行不良資產管理的實際效果往往不一樣。

他說,2002年左右,正是中國經濟這一超級繁榮周期的開始年,比如當時可以幾千萬拿下一幢爛尾樓,通過一點銀行的正常貸款或“關系貸款”裝修後出售,現在可以價值幾十億元。在經濟繁榮時期和房價泡沫形成時期,不良資產的處置能大賺利潤。

但中國經濟當前面臨下行壓力,中國經濟將進入常態的中高速增長,這意味著有些資產價值必然下跌。也因此,當時同類不良資產處置的回報率在今天就很難得以實現了。

因此,夏斌表示,宏觀監管機構對此要有清醒的關註:首先,金融機構不良資產的轉讓、出售,一定要堅持嚴格的市場評估原則,絕對不能政府幹預;

其次,對於金融機構將不良資產打包,搭配其他金融產品,以理財、信托的方式銷售給老百姓更要密切關註,加強監管,“要嚴防少部分金融機構把風險偷偷輸送給老百姓。”

夏斌說,這個問題應該引起監管部門的註意,因為很多不是以資產管理公司的名義做這項業務,而是各種投資公司在做。如果信息披露不夠,包括不良資產的回報到底多少,很容易把風險輸送給老百姓。“同一個金融產品,在不同的歷史周期可能是不一樣的,這點在盡管部門應該嚴加關註。”

除了四大資產管理公司之外,目前也已經有了20多家地方性的資產管理公司,同時,民間市場上也有一些投資公司在從事資產管理業務。

中國銀監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一季度,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13921億元,較上季度末增加1177億元;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75%,比上季度末上升0.07個百分點。

中國的金融創新,一直是聚焦於金融產品、金融組織架構、金融調控與監管制度的創新這三個基本內容。

夏斌表示,由於金融具有天生的不穩定性特征,所以金融產品的創新、金融組織機構的創新,必須與金融調控與監管的創新相適應,否則這種創新是不利於經濟的穩定,“今天來看,相對於互聯網金融產品的創新,金融調控監管制度創新迫在眉睫,這對穩定經濟而言更為重要。”

夏斌說,當前中國經濟正處於增長與防風險的平衡糾結中,既要穩定增長,又要防範系統性風險。在這樣的糾結平衡中,微觀金融創新是想加大信用,或者是規避監管創造利潤。宏觀金融的調控創新,則是要通過匯率與資本管理制度的變化,把中國經濟和中國金融融入全球經濟化,引入全球配資資源的機制和因素。

面對當前穩增長和防風險的平衡糾結,緊的貨幣政策不適用,但是大水漫灌式的貨幣政策同樣也不適用。

因此,夏斌說,此時判斷金融產品創新是好還是壞,就是看它是配合結構性的金融政策,還是鉆政策的空子,在大水漫灌之下救僵屍企業,擴大杠桿和過剩的產能。

而判斷金融宏觀調控創新,匯率和資本管理制度的創新是好還是壞的分水嶺,則是看它是有利於防範系統性風險的爆發,有利於國內的經濟穩定,還是引爆系統性風險的爆發,方便投機資金沖擊國內經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080

快鹿系從內耗到“外撕” 處置神開股份資產碰壁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9399.html

近日,快鹿系“狗血”事件由內耗發展到外撕。其控股的神開股份,並沒有因為停牌而得以平靜。

快鹿集團與某收購方簽署《股權轉讓協議》,包含其所持神開股份13%股份,且將此前神開股份5名股東同意受讓給快鹿集團的15%股份的受讓權一並轉讓於收購方。不過,眼看它樓塌了,該5名股東也不再願意“委身”於快鹿集團,在17日這天正式“開撕”。

6月17日,神開股份公告稱,公司於2016年6月17日接到自然人股東顧正、王祥偉、袁建新、高湘、顧冰(下稱“5名股東”)通知,5名股東與上海業祥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業祥投資”)已於6月8日簽署了《關於解除表決權委托的協議書》,同時,5名股東正式函告上市公司撤銷業祥投資代為行使股東表決權的委托。

公告指出,5名股東函告公司撤銷業祥投資代為行使股東表決權委托,但同日接到了業祥投資關於撤銷一事不認可的函件。業祥投資表示,公司與5名股東簽署的《解除表決權委托的協議書》的合法性、真實性、有效性均存在重大疑問。並稱,該《協議書》並未經過公司法定代表人谷平先生簽字確認和公司股東會議通過;同時,鑒於寧波惠佳投資管理中心明確表態,雙方與寧波惠佳投資管理中心的《股權轉讓協議》將終止履行,相應地該份《協議書》已無存在基礎。

不過,一位神開股份工作人員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雖然業祥投資指出寧波惠佳表態將終止履行《股權轉讓協議》,但是公司並未收到終止履行協議的正式函件,所以目前尚無法確認。

盈科律師事務所公司控制權專委會主任王光英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除非快鹿集團與5名股東在簽署的解除協議中有提到,如果終止履行《股權轉讓協議》後便恢複表決權委托,才可以恢複表決權委托,否則這個解除表決權就會生效,快鹿集團提出異議也是無效的。至於神開股份沒收到終止履行協議的正式函件,只要快鹿集團和寧波惠佳私下商議好,可以延遲發函給上市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853

央行主管報紙:債券違約的處置必須堅持市場化原則

7月23日,央行主管《金融時報》刊文《堅持市場化方式處置債券違約》,金融時報社為中國人民銀行直屬司局級事業單位。文章表示,市場化改革的車輪只能向前絕不能倒退,債券違約的處置必須堅持市場化原則。

文章稱,剛性兌付只治“標”不治“本”,且負作用明顯。在債券違約時,剛性兌付雖然能夠暫時保護投資人的利益,能夠緩解一時的社會矛盾和維穩壓力,但其本質是在“麻醉”投資者的投資理性,使投資者喪失市場風險的判斷能力。在對待違約債券的市場化處置問題上,發債企業、地方政府、主承銷機構和市場監管部門應發揮各自作用,主動作為,充分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中央推動市場化出清的決心沒有變。企業債券違約是市場發展中難以避免的現象。近年來,從私募債到公募債、從民企債到國企債、從利息違約到本金違約、從長期債到短期債、從低評級債到高評級債,債券的違約範圍越來越大、違約規模越來越高、涉及的投資者越來越多。但是市場主體並沒有出現整體恐慌、市場流動性整體充裕、債券市場整體穩定。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央寄希望於通過市場化和法治化的方式解決僵屍企業和資不抵債的國有企業,那些企圖通過“亂”、“鬧”等極端方式實現利益、達到目的的手段將不得人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604

上海國資:加大“殼體企業”清理處置力度

在深化國資國企改革中,上海將加大“殼體企業”清理處置力度。

7月26日,上海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擴大)舉行全體會議,聽取了上海市政府關於上海市2016年上半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的報告(下稱“報告”)。上海市發改委主任沈曉初受上海市政府委托,向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做了報告。

報告稱,要加快制定實施上海市推進“創新發展一批、重組整合一批、清理退出一批”工作方案,加大“殼體企業”清理處置力度,妥善解決企業兼並重組中面臨的資產轉讓、土地變更、破產清算等瓶頸問題。

所謂“三個一批”,主要目的是優化國資布局促進國資調整結構,將國資布局到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基礎設施和民生保障等4大領域。

此前,上海市國資委主任金興明曾表示,今年推進“三個一批”清單共219個項目,全年還將新增投資4048億元,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重點發展國家或市級重大創新項目,到年底國資集中度可達75%以上,到“十三五”末達到85%。

上海一直在通過戰略和目標管控,提高國資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重點領域的集中度,以推動國資在產業布局上聚焦價值鏈高端。

在2013年底推出的“國資國企改革20條”中,上海就提出,加快調整不符合上海城市功能定位和發展要求的產業和行業。重點發展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等有一定基礎和比較優勢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推進制造業企業創新發展和轉型升級,促進服務業企業模式創新和業態轉型,完善基礎設施與民生保障領域企業持續發展的經營模式。

國資產業布局的調整,與上海整體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方向是一致的。

因為國際經濟形勢總體複雜,需求疲弱,國內部分行業產能過剩,上海的工業結構也處於轉型陣痛期,因此上半年整體工業生產形式比較嚴峻。

今年以來,上海工業延續了去年下半年以來的下滑態勢,產值、收入、利潤、出口交貨值、用電量、PMI等指標普遍下降。上半年,上海全市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4.4%,增速為2009年以來同期最低。

這其中,六個重點行業工業總產值9554.21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8%,降幅高於上海全市的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降幅(4.4%)。

不僅是六個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生產經營困難也較大。數據顯示,今年1-5月上海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下降5.3%,利潤總額下降0.3%。

比如上汽集團反映,全國汽車市場增速回落至個位數,受車型需求結構變化和產能向外轉移影響,1-5月上海汽車行業營業收入、利潤分別下降3.4%和9.5%。

不過,上海的工業經濟里,也出現了一些可喜的現象——戰略性新興產業逆勢增長,明顯好於上海全市的工業。

數據顯示,上半年上海戰略性新興產業制造業完成總產值3853.7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0.7%。其中,新能源增長22.1%,新能源汽車增長38.3%。一些新產品也增長非常快,比如運動型多用途乘用車增長了5.0%,太陽能電池增長了1.9倍,工業機器人增長了19.6%。

加強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提高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占比,是上海制造業轉型的一個有效路徑。而國資在其中將起到重要作用。

為規範資本運作,上海以國際集團、國盛集團為主搭建了國資流動平臺,二者成為部分國有股權的持股主體、國資運營的執行主體,以及部分一般性競爭領域國資退出的主要通道。

截至目前,國際集團、國盛集團兩家平臺公司累計持有股權涉及資產總額約500億元,通過縱向整合與橫向聯動,引入市值管理、“ETF”等新型金融工具,盤活資本近400億元。

7月18日,上海市國資兩委召開三季度工作會議。會議強調,三季度各項工作要以提高國有企業活力競爭力為目標,以國資布局結構調整為抓手,以創新資本運作為突破,以管好資本服務企業為核心,全力推進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發展,努力掀起新一輪國資國企改革新高潮。

加大“殼體企業”清理處置力度,無疑也將提升上海產權交易市場的規模。

根據規定,上海市所轄國有、集體產權的交易,都必須在上海的產權交易市場進行。而中央企業國有產權和其他產權,可以進入產權交易市場進行交易。

“十二五”期間,上海產權交易市場國有企業共出讓產權5405宗,成交金額4218.06億元,其中上海本地國有企業成交金額2297.59億元,出讓產權3384宗,比“十一五”期間(2896宗)增長16.8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399

山東:僵屍企業處置情況將與省管企業領導薪酬掛鉤

光想著盈利不行,還得想著處理好僵屍企業。這是山東省國資委對省管企業領導提出的要求。

日前,山東省國資委出臺《關於促進省管企業經濟平穩運行的通知》,要求“要把虧損和僵屍企業治理成效與企業盈利同等看待、同等重視。”

《通知》中說,各企業要按照省國資委確定的目標,對所屬虧損企業“一企一策”地制定年度減虧控虧具體工作方案,明確路徑、措施、方法,綜合采取債務重組、業務整合、冗員分流、強化管理等措施,將減虧控虧目標、措施分解落實到人,作為績效考核與獎懲任免的重要依據,確保2016年省管企業及所屬企業虧損面和虧損額同比下降30%。

僵死企業對山東省管企業的盈利狀況影響巨大。數據表明,2015年,山東省管企業實現利潤172億元,其中盈利企業的盈利額556億元,但虧損企業的虧損額達到379億元,相當於2/3的利潤被“吃掉”。

根據山東省國資委的相關材料,山東正在“一企一策”進行“治虧去屍”工作。

截至6月底,第一批擬在2016年出清的125戶僵屍企業中,已經完成或者接近完成處置的有49戶,7戶正在轉讓,3戶完成破產立項,其余66戶正在進行清產核資。

山東省國資委明確,3年內將完成321戶省管企業的清理退出。下一步,要研究制定省管企業僵屍企業處置考核辦法,將今年省管企業處置僵屍企業的情況列入考核目標體系,加大考核分值,制定特殊獎勵措施,與企業領導班子的薪酬及評先樹優掛鉤。

處理僵屍企業,山東也面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難題。日前,山東省國資委主任張新文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總結出3個方面的難題。

首先是來自銀行金融系統的難題。張新文說,目前的做法是,企業可以破產,銀行作為債權人卻不可以有損失,這不公平,也不合理。按照市場經濟規律,債權人、債務人是平等的,有了風險和損失,銀行也應該承擔相應的責任。應該發展混合所有制及股權、債權、風險投資等多種融資方式,改變由銀行主導、間接融資一家獨大的金融模式。

其次是法院。依法破產是處置僵屍企業的重要途徑,但由於各級法院受理標準不一,部分法院出於社會穩定考慮,加上費時費力,不願受理破產案件,積極性不高,導致立案難度加大。

還有,國企要破產,過去的欠賬要交,相當於人之將死,還要逼其拿出買骨灰盒的錢,直接導致了“死不起”現象。企業的社會職能,比如學校、醫院,以及供水、供暖、供電、物業等移交地方,地方接收起來往往不積極,推動起來很慢、很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55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