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賺不到》台灣薪資退回十五年前水準 亞洲吊車尾 10A總裁拚業績 為何成低薪幫兇?

2014-04-07  TWM
 
 

 

根據《今週刊》最新調查,高達八成年輕人很擔心低薪問題。

台灣實質薪資倒退到十五年前水準,年輕人面臨買不起、養不起的困境。

什麼政策導致低薪?比較台灣與韓國,長期趨貶的匯率政策是關鍵之一。

撰文‧方德琳

「二十年前,台大商研所畢業薪資四萬五千元,二十年後只剩下三萬五千元。」台大商學研究所兼任教授魏啟林感慨,畢業生薪資倒退,而房價飛漲,即使是台灣傾全力栽培的高材生,也感到前途茫茫。

台灣年輕人低薪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但是政府至今不僅拿不出辦法,更是打擊薪資的幫兇。例如:二○○八年政府祭出二十二K(二萬二千元)政策,以及政府大量使用派遣工,都加劇年輕人薪資惡化。

台灣擠不進贏者圈

與匯率長期趨貶脫不了關係根據政府統計,一三年台灣平均實質薪資為每月三萬六千元,已經倒退到十五年前水準。

「我看到優秀的學長姊,畢業之後卻只能領取不到三萬元的薪水。念高中時,我也許還相信自己只要努力,管好自己的事情就會有光明未來,但現在看到學長姊的薪資一路下滑,我已經不抱任何希望了。」三月三十日站在凱道前的台大社會系學生林靖豪說。

高中念建中,大學念台大,在親朋好友眼中永遠是「優秀青年代表」的他,夢想與現實差距更顯失落,「我們的未來在哪裡?」他說。過去以為有好學歷就有好工作,現在想來卻感到無比諷刺。

再把焦點放到亞太地區做國際比較,就發現這幾年台灣薪資不進反退。以美商韜睿惠悅企管顧問公司對一三年的薪資調查,越是中高階主管職位,台灣的薪資就顯得越低落,已經遠遠落後於鄰近中國。

比較「資深經理」一職,台灣平均薪資只高於越南、菲律賓與印度,與馬來西亞在伯仲之間,這兩年互有領先;韓國比台灣高四成多,中國北京也比台灣高四成多,新加坡則是台灣的兩倍。

一位在外商銀行擔任亞太區高階主管激動地表示:「在我的公司裡,台灣員工薪水只比菲律賓高。」這位不願具名的金融界人士十年前從台灣移居香港,銀行轄下的印度、馬來西亞、香港與中國都是他的業務範圍,「我眼睜睜看台灣一個一個被鄰近國家追過去。」即使想幫台灣人加薪也無能為力。「台灣業務量已經降到三%以下,除非他們願意離開台灣到香港,否則已經沒有加薪可能。」他說。

台灣薪資成為亞太地區末段班的情況,一○四獵才派遣事業群資深副總經理晉麗明更有第一手的觀察。從一○年開始,台灣薪資就與中國、印尼出現「死亡交叉」。他認為:「薪資是台灣經濟弱化最明顯指標。」過去十幾年經濟轉型不成功,把老本吃光了,病徵開始一個一個浮現。

低匯率壞處一:

央行長期保護 企業無動力升級創新從世界銀行資料可清楚看到,台灣GDP(國內生產毛額)佔全球GDP比重一路下滑。從二○○○年的一%降到今年預估只剩○.六七%,下降幅度超過三成;同時間,中國大幅增長,從三.六六%上升到一二.七%,而韓國即使在中國的擠壓下,仍維持與二○○○年一樣的比重。泰國則呈現急起直追的態勢,從○.三八%上升到○.五五%。

「這十多年,台灣經濟沒有進入全球贏者圈。二十年前靠代工、壓低成本的競爭模式,二十年後依然如此。產業know-how被學走,但企業仍不打算升級創新。」晉麗明說出台灣企業幫員工加薪的困境。

企業沒有升級,附加價值出不來,當然就沒有給員工加薪的空間。而在多數企業都低薪的情況下,即使賺錢的多數企業也不願「破壞行情」自己加碼。

知道這十多年,台灣企業沒有成功地附加價值,接下來就要探究為什麼台灣企業轉型不成功?

政府政策可以形塑企業決策的經營環境,問題是,這幾年台灣經濟政策哪裡出問題?「這與台灣長期處在相對趨貶的匯率環境脫離不了關係。」一位不願具名的私立大學經濟系教授說。

當一個國家經濟要轉型時,匯率升值,其實有利於要取得先進技術做產業升級的廠商。「但是保護出口是央行匯率政策的重要原則。」為了讓以出口為主的企業有價格競爭力,央行對匯率政策採阻升態度。

央行的阻升其實從彭淮南一九九八年上任央行總裁至今,已經累積超過三千億美元的外匯存底看出。即使外匯存底這麼多,為了保護出口產業,央行嚴格控制匯率的升貶。這位經濟系教授說:「短時間為了讓廠商有喘息機會,適時干預是可以的;但問題是,台灣匯率長期都維持低檔。」按理匯率波動屬於企業經營要避險的項目,但是央行把企業避險責任全部攬在自己身上。「台灣企業就在央行保護傘下,沒有去做轉型該做的事。」相反的,韓國這十多年的匯率政策就比台灣「靈活」。

比較台灣與韓國的匯率政策,從彭淮南上任的九八年至今,韓元兌美元就漲了二八%,新台幣兌美元只漲一二%。「當企業知道他面臨的波動風險比較大時,在決定生產與銷售時,會預估比較大的利潤空間。」當企業預估成本高時,自然會去調整產品策略;台灣企業沒有人覺得央行的趨貶匯率政策是一時的,在央行長期穩定的保護下,企業循著同樣的低成本競爭老路,無法提升自己的附加價值。

很可惜的是,台灣穩定趨貶的匯率政策也無法幫企業維持長期的競爭力。再怎麼低,也低不過過去薪資便宜的中國,現在的越南、柬埔寨。而台商為了再降低成本,只好將製造基地外移,國內就業機會減少,台灣加薪更無望。

低匯率壞處二:

與國際交流成本變高 不利文創業發展台灣出口製造無法成功轉型,但很多人說,台灣服務業的競爭力也強,難道服務業無法成為火車頭,帶動薪資上漲?

台灣服務業佔GDP七成,六成就業人口,確實是台灣最重要產業,但每年,服務業對台灣經濟成長貢獻度卻不如製造業。根據美國經濟分析局精算,製造業生產每一美元產品,將帶動其他部門一.四美元的產出,產業價值鏈的廣度與深度是服務業比不上的。

「台灣服務業大多是批發零售,這些業種的薪資多半偏低。」金融研究院院長鄭貞茂分析。他認為,金融業是服務業裡高知識密集產業,屬高薪資服務業,只可惜台灣這幾年的金融業發展緩慢。從WTO(世界貿易組織)資料發現,台灣金融業的海外產值只佔全金融產值的二%,而新加坡有一○.九%。金融業沒有成功輸出服務,相關就業的薪資也停滯不前。

以台灣製造業與服務業前十個高薪資業種的平均薪資來比較,一三年,製造業仍然以平均五萬四千元高於服務業的四萬九千元。

最近,有人把希望寄託在文創產業。「但是低匯率其實不利文創產業發展。」這位經濟系教授提醒說。無論是影視工業或是各種類型展覽,「你要找國外的明星來台灣,或找國外產品來台灣展覽,低匯率就是讓他們成本變高。」如果,台灣未來有心培植新興服務業與文創產業,那麼低匯率政策也必須改弦更張。

低匯率壞處三:

讓台灣薪資更低 年輕人只好出走當台勞儘管年輕人茫然失落,業內人士憂心忡忡,但是只要每次提到台灣低薪現象,政府總不忘拿台灣的購買力平價(Purchasing Power Parit,簡稱PPP)來安慰。所謂購買力平價是考慮物價水準的實質購買力。

三月二十七日,中央銀行理監事聯席會新聞稿中,央行特別出具一份台灣與韓國實質購買力比較。這份報告指明,韓國人均國民所得毛額為二萬六千多美元,比台灣二萬一千多美元高二一.四%;但過去十五年,韓國物價累積漲幅高出台灣二七.六%。若剔除物價因素,韓國實質人均國民所得其實比台灣低。

同樣的說帖就出現在太陽花學運爆發前,三月十二日,總統馬英九仍是以「台灣購買力平價為亞洲四小龍第一」宣揚台灣經濟驕傲,他說,雖然台灣人均GDP約二萬一千美元;但根據PPP的算法,人均GDP就跳升為三萬九千美元。「我們超過了日、韓,是韓國的一.二倍。」如果台灣人都不出國,國際都不交流,把自己鎖在國內,那麼馬英九與央行的說法算對;但問題是,整個亞太地區已經進入人才競爭,低匯率不利於台灣吸引人才,更讓台灣人才在國際市場上「嚴重低估」。難怪年輕人要到澳洲、新加坡當台勞,因為匯率換算回來,大家都覺得賺到了。韓國在過去十五年,確實物價漲幅比台灣高,但匯率漲幅也比台灣高;但台灣低薪的最根本問題,就是我們物價不漲,匯率也不動。

舉例來說,我們假設在九八年,台灣人與韓國人薪資分別是新台幣一千元與一千韓元,並假設當時新台幣與韓元匯率為一:一,兩者兌美元匯率也假設都是一:一;十五年過去了,韓國的累積物價漲幅比台灣高二七%,在良性通膨環境下,韓國人的薪資相應漲到一二七○元,台灣人還是一千元。

除了物價上漲外,韓元兌美元匯率也漲了二七%,所以一二七○元韓元換算成美元變成一六一二美元;而台灣在匯率只上漲一二%的情況下,一千元台幣薪資換算成美元為一一二○美元,兩者差距四四%。

薪資不漲,是以新台幣的角度來看,但若以美元的角度,台灣人的薪資相對其他國家而言根本就是節節敗退,這樣的敗退,直接影響台灣人的海外消費力。是的,長期低估的匯率,除了是讓你在「台灣島內」薪資停滯的原因之一,更是讓你在「國際間」購買力一路下滑的主要原因。

為何央行操控匯率?

為了一千八百億盈餘目標 苦果全民買單「如果物價不動,匯率至少要升值。」一位財經專家說。台灣央行最在意的就是物價與匯率,但國外央行連失業、房價也一併考慮。何以至此?因為我們央行每年都有盈餘目標,要替政府賺錢。今年,央行預定的盈餘目標為新台幣一千八百億元。

《今週刊》曾製作「揭開央行賺錢神話」封面故事,詳細剖析在彭淮南領導下的中央銀行如何球員兼裁判。央行賺錢的來源最主要是把外匯存底拿去投資國外資產獲取收益,外匯存底的總量以及新台幣匯率會直接影響收入。央行每年都替政府賺錢,繳庫一千八百億元以上,但是操控匯率的苦果是全民在負擔。

台灣年輕人的低薪與匯率有什麼關係?乍看恐怕讓人一頭霧水。但撇去台灣高等教育跟不上職場變化,或全球化後的M型化現象,「這些都是低薪原因之一,但關鍵是台灣長期低物價、低匯率政策。」這位財經專家說。根據本刊最新調查,高達八成年輕人最憂慮台灣低薪,低薪讓年輕人失去未來的希望。該做什麼來提高薪資?現在的情況是過去十五年累積下來,要改變也並非是一朝一夕。但是重新思考匯率與物價政策是政府該做的起點。

薪資被中、韓甩開

甚至不如泰國、印尼

——2013/2014亞太資深經理人平均年薪資料來源:美商韜睿惠悅2013╱2014亞太地區薪資結構

整理:辛曉昀

薪資沒進步!還退回15年前水準——台灣近30年平均實質經常性薪資註:經常性薪資指每月給付受僱員工之報酬,包括本薪與按月給付之津貼及獎金;以上均不扣除應付所得稅、保險費及工會會費。

資料來源:勞動部

匯率長期趨貶保護出口 削弱企業創新力——台韓近20年兌美元匯率走勢註:以1998年央行總裁彭淮南上任年為基準100,向上表示升值,向下表示貶值資料來源:中央銀行 整理:楊政諭服務業為經濟主力 薪資卻不如製造業——製造業與服務業前10高業別每月平均薪資比較資料來源: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5888

$中國遠洋(SH601919)$ 逆轉的吊車尾

來源: http://xueqiu.com/2398699245/36074057

$中國遠洋(SH601919)$ 由於自己金融的專業背景,一直對經濟周期波動的研究抱有極大的興趣。航空航運等強周期行業在過去的幾年經歷了大喜大悲,尤其是航運企業或是斷臂求生,或是勒緊褲腰帶過冬,或是被淘汰。在一批競爭者消失後,剩下的企業重新看到了盈利的曙光。過去半年航運業大部分的股票漲幅超過100%,我認為這只是航運股的第一波,雖然航運很難出現07年超級景氣的狀況,但是複蘇中的周期性行業總是給人諸多驚喜。如果你相信這次是一波牛市,那麽眼光也不用僅僅放在成長股上,我相信航運股還會有進一步的表現。

       一、航運業核心投資邏輯

       1、行業基本面轉暖。
2013年應該說是航運業最黑暗的一年,航運業死了一批企業,長航退市,遠洋用盡所有招數勉強保殼。經過這樣的一次洗禮,2014年航運終於迎來了清晰可見的拐點。我們來看一下幾家主要航運企業的業績:

       一是招商輪船。1月14日發布的業績預告稱,預計2014年年度經營業績與上年同期相比將實現大幅扭虧,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億元左右。而2013年公司虧損21.84億元。招商輪船於2014年10月29日收到拆船補貼5.07億元,扣非後年報業績仍為虧損,但公司受益於油輪市場複蘇,公司油輪將帶動業績持續回升。有大機構預測招商輪船15年的盈利很可能在十幾億以上。

       二是中遠航運。2014年業績快報顯示,公司去年實現營收76.63億元,同比增長2.97%;凈利潤1.93億元,同比增長491.32%。中遠航運和其他幾家航運公司有所不同,主營是特種船,即使在最不景氣的時候經營也非常穩定。預計年報出來後,中遠航運扣非後仍然是盈利的。此外,高鐵的海外出口將在未來給中遠航運帶來新業務,很多特種裝備的出口區域也正好和中遠航運的航線重合。

       三是中國遠洋。從中國遠洋公布的三季報可見,公司第三季度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6.22億元,較第二季度虧損3.97億元和第一季度虧損18.8?億元的業績有了大幅改善。遠洋三季度扣除獲得的13.79億元拆船補貼後,自2010年後首次實現扣非後的單季度盈利。此次盈利意義非同一般,但我想遠洋這艘大船已經成功調頭了。昨日,中國遠洋又公布業績預增公告,預計2014年公司凈利同比增長50%以上。上年同期,中國遠洋凈利為2.35億元,每股收益為0.02元。

       四是中海集運。2014年三季報業績,報告期內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增長5.12%至267.54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64 億元,對應基本每股收益為0.0568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為-2.89 億元。中海集運三季度單季度盈利2個多億,扣除約4000萬拆船補貼後,單季度扣非盈利達1.96億元。公司的盈利拐點很明確了。果然昨天中海集運發布2014年度業績預盈公告,公司預計全年實現同比扭虧,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10.5 億元,連續兩個季度扣非盈利,而且4季度盈利超旺季。

       五是中海發展。公司一至三季度實現收入95 億元,同比增長16%;歸屬於母公司凈利潤約8500 萬元,其中包含2.2 億元拆船補貼收入和處置船舶引起的1 億元營業外支出。扣非後,公司虧損3000 萬元。三季度實現盈利4300 萬元。但扣掉2.2 億元拆船補貼等非經常性損益後,公司虧損1.3 億元,有點低於預期。但從全年情況來看,中海發展經營情況的改善也是明顯的。公司1月29日晚間發布業績預告,公司預計2014年實現凈利潤3億元,同比扭虧為盈。

       中遠、中海等大的航運公司足以說明中國航運業的發展情況,從三季報的情況已經明顯能看到業績的拐點。實際上,航運企業高價租的船絕大多數紛紛於2014年、2015年到期,未來成本只會進一步下降,大航企之前大虧的現象在2015年將一去不複返。

       2、油價下跌大幅增厚利潤。原油的下跌從2014年7月開始,到國慶的時候還維持在95美元/桶。之後3個月直接跌倒40多美元/桶。根據中金公司統計,5家航運公司年度耗油量排序為:中國遠洋 370 萬噸,中海集運 190 萬噸,中海發展 126 萬噸,中遠航運 58 萬噸,和招商輪船 32 萬噸。由於行業定價模式的差別,集運/沿海運輸/多用途船多以元/噸定價,將更多享受油價下跌,而幹散貨和油輪部分期租合約不能受益油價下跌。我認為油價下跌將繼續增厚航運公司2014年四季度的業績,以及2015年全年的業績。很可能航運企業的一季報是業績暴增,非常好看的。當然船用油過去3個月的實際下跌幅度小於石油,生意社數據監測船用油價格指數下跌約23%,而石油價格過去3個月下跌幅度超過40%。我以遠洋為例用船用油粗略算一筆賬,今年 1月26日中國船舶燃料供應大連公司關於船用油的報價為3200元/噸(船用油的出產地為遼寧大連;船用油的屬性:型號:180),而去年10月份該船用油報價4950元/噸。假設2015年假設2015年船用油平均價格比2014年低1000元/噸,遠洋要節省成本370萬噸*1000元/噸=37億元。當然這個37億元僅供參考,有多少能轉化為凈利潤還不得而知,只是用來說明在運價下跌幅度不大的情況下,油價下跌將大幅增加利潤。

       3、受益於國家“一帶一路”和自貿區政策。2015年,“一帶一路”規劃將出,將提供非常好的投資主題。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部署,亞太自貿區路線圖的制定,都將給航運帶來實質上的戰略發展新機遇。“一帶一路”貫穿歐亞大陸,東邊連接亞太經濟圈,西邊進入歐洲經濟圈。海上絲綢之路將掀起沿海經濟再發展(融合自貿區戰略)。截止目前,中國已簽署自由貿易區(FTA)12個,正在談判的(FTA)9個。


       由此可以,未來航運企業有望從國際貿易的強化中受益,自貿區建設將給貨運量帶來正面影響。而且近期歐洲的QE有望帶動歐洲貨運需求的超預期回升,在新增運力受到控制的前提下,航運春天的到來有望比普遍預計的要提前。

       4、國企改革改革帶來新的活力。國企改革毋庸置疑是2015年貫穿全年的投資主題,我認為投資國企改革優先選央企,因為央企的改革大概率是走在前的。今天,國資委時隔11年重啟央企員工持股,我相信對央企會有長期的正面影響,中遠、中海自然是能夠從中受益的。此外,從國務院於9月3日出臺的《國務院關於促進海運業健康發展的若幹意見》,我們可見一斑。《意見》中明確提到和國企改革有關的兩條:一是提出推動海運企業轉型升級。核心是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提高企業國際競爭力。二是提出“積極發展國有資本、民營資本等交叉持股、融合發展的混合所有制海運企業”是必要的。從實際情況看,中遠航運定增擴產能,中遠集團參與定增,同時引入戰略投資者,前海開源定增後將持有上市公司10.6%的股權。這也宣告航運公司的國企改革拉開序幕。另外,國家現在對國企監管更加嚴格,國企領導限薪,管理費用有望下降,企業運作將更加規範。

       二、不利因素

       不利因素是航運業整體仍然有些供過於求,在子行業中又互相有差別,油輪已經迎來難得的繁榮期;而集運2015年仍是平衡市,但2016年集運新增運力將下降約50%,從而會迎來一個向上的景氣拐點;幹散貨麽,還沒看到多少明顯複蘇的跡象。

       此外,BDI走勢一直有點低迷,運費處於歷史低部區域,運費如繼續下跌,很可能侵蝕油價下跌增加的利潤。

       不過,我認為雖然現在有不確定性,但是變得更壞的可能性並不很大。我們不能等到不利因素都消去後再投資,因為當這個行業問題很少時,股價已經漲到很高的位置了。

       三、投資方式及投資標的選擇

       投資方式:大跌大買,小跌小買,長線持有。航運股在上漲了一倍多後,目前已經步入一個調整階段,我無法預測這個調整期是一個月還是兩個月會結束,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在目前的價位上,後面跌幅不會深,而且下跌將為我們慢慢建立長線倉位提供很好的機會。只要你有耐心,能拿得住航運股,那麽未來一兩年有望取得非常不錯的收益。

       在投資標的選擇上,我就拋磚引玉,談談自己的看法。我自己會優先考慮中遠系,當然中海系和招商輪船我也各有優點。細分行業上,我推薦優先考慮集運,因為從盈利複蘇的彈性上看,集運有望進一步出現超預期表現。綜合來看,我覺得可以看看中國遠洋,我從以下幾個維度考慮的。

       一是業績彈性。中國遠洋之前一度巨虧,使得大家給予其非常低的價格預期,但是一旦航運業轉暖,遠洋的業績也很有可能出現反彈,業績彈性應無其他航運公司可及。二是前期下跌幅度最大。遠洋自07年以來最大下跌幅度差不多下跌了95%,之所以跌這麽多,和業績差,要退市,有很大聯系,一旦這兩個問題解決後,遠洋的真實價值有可能被大家所認識。現在遠洋的價格應該說是便宜的。三是盤子較大。我覺得這是一個牛市,在牛市里面資金是不缺的,從實際情況來看,來自房地產、境外的資金在源源不斷的進入股市,大資金進入市場後,小盤股未必能裝得下,他們會優先選擇大盤股。大家可以在看見,在07年牛市的後期,大盤股的漲幅遠遠超過小盤股了。四是中遠是航運央企的老大。中遠集團畢竟是觀共和國航運業的長子,規模也是國內最大。未來航運業國企如果有改革,中遠多半是走在最前的。最後在說一句,希臘港口停止私有化的事情,對中遠的影響不是特別的大,沒有必要太擔心。

       本文發出正好碰上市場搖搖欲墜的時候,作為中長期投資者,我也最喜歡在股價下跌的時候發文。我相信這個牛市沒有結束,調整都只是暫時的,希望下周能夠給看好航運股的長線投資者低價買入的機會。航運股,長線投資者請入,短線投資者請慎入。最後,在寫本文的過程中,我得到航運業內人士@花團M 的熱心幫助,使我對航運公司的實際情況有了更多了解,在此一並表示感謝。航運周期見底也得到了他的確認,大家對此應該可以放心。本文歡迎大家指正, 望共同交流。$中海發展(SH600026)$ $中海集運(SH601866)$ $中遠航運(SH600428)$ $招商輪船(SH601872)$$寧波海運(SH600798)$ $中昌海運(SH600242)$  @Waterspinch @聽風-春華秋實 @翰林院大牛1號 @Dean_丁丁 @caimi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999

六都新政系列《滿意度民調吊車尾 建設「以和為貴」 鄭文燦整治桃園 寧築巢不砌牆

2015-05-11  TWM
 
 

 

出任升格後的首位桃園市長,鄭文燦的第一百天歷經波折,民調支持度也在六都吊車尾。坦承還有很大進步空間的他,做了哪些調整、未來施政能否倒吃甘蔗?考驗他的決心與智慧。

撰文‧郭淑媛

桃園市人口在六都裡最年輕,平均年齡三十七歲,不但年輕人與年輕家庭多,市政建設與都市計畫也還未成熟,整個城市有很大的成長空間。桃園市長鄭文燦,也是六都裡最年輕的市長,同樣有很多進步空間。

很少有市長像鄭文燦一樣,還未上任就已經有複雜的燙手山芋──桃園航空城開發案等著他去處理;一上任就碰到重大公共安全事件──桃園新屋保齡球館大火,造成六名消防員殉職;緊接著,老天爺也不幫忙,石門水庫集水區雨量不足,讓桃園與新北部分地區成為全國第一波進入第三階段限水地區。

於是,鄭文燦出現在媒體的印象,似乎總是焦頭爛額,忙著滅火,連「婉君」也不青睞。所以,在就職一百天之際,各媒體與網路民調,鄭文燦支持度排名都是六都吊車尾,就不難理解了。

每天都要有進步

幕僚性格太強,學習放手從小就是資優生的鄭文燦,可有心理素質克服這些難題?「我不追求一天、一個月或短時間政績,而是每天都要有進步。」鄭文燦在專訪時提到,自己面對這些問題的態度。

他評價自己的表現:「重點政策七○%有掌握住,三○%要調整。」他自認,自己對桃園很熟悉,「我做過縣議員又當過民進黨縣黨部主委,對每一區都很熟,有基本的深入度。」埋鍋造飯五年才當選市長的鄭文燦,對治理桃園很有自信。

鄭文燦有一個綽號叫「胖周瑜」,聰穎有謀略的形象在黨內名列前茅,所以他對問題的理解吸收能力不令人意外;但是,城巿治理看的不是個人的聰明才智而是團隊戰力。因此,黨內前輩擔心鄭文燦幕僚性格太強,不懂得授權或信任部屬。也有民進黨籍市議員認為,鄭文燦求好心切,事必躬親,反而會影響行政效率。

「我知道幕僚與首長不同,首長要領導與決策。」對此,鄭文燦解釋說:「我很容易對每項政策從各角度提出評估,在我講之前就已想過且獲致結論,但我希望市府團隊也能跟我有一樣的思考,我反而是結論先不講,要大家討論。」鄭文燦自認很多重大議題有八○%掌握度,但為了更周延還是請主管們討論。桃園市新聞處處長張惇涵觀察,「鄭文燦已慢慢學習放手給幕僚了。」

議會藍大於綠

淡化對立,建立夥伴關係儘管反對運動出身,鄭文燦目前展現出來的施政風格走「融合」路線,淡化藍綠對立。

桃園是藍大於綠的地方,與台南市長賴清德、高雄市長陳菊所在地的政治土壤不同,如果鄭文燦要推動市政,就得搞好與議會的關係。鄭文燦強調,「與議會建立建設性夥伴關係」,顯然他施政一百天的重點,議會絕對是其中之一。

鄭文燦上任後的第一個好消息,當屬桃園市議會送鄭市府大禮,第一年總預算九二○億元只小刪二.五億元,幅度僅○.二七%,這在其他同樣是藍大於綠的議會生態,實屬「不可能的任務」。「這是協商結果,議會是國民黨主導,我跟他們報告,桃園升格,預算多一點,力量也就大一點,好好建設。」鄭文燦說。

有別於賴清德一上任就取消台南市議員小型工程款預算建議權,鄭文燦仍給每位桃園市議員一千萬元額度的建議權,教育局與工務局各五百萬元,他強調,「市議員不完全是要分配預算,而是要完成主張,未來將透明化制度化處理,每年會公布項目、金額、得標廠商與建議議員姓名。」當他發表生育津貼、公托、老人健保補助等重大社福政策時,還特地請朝野三黨黨團三長一起出席記者會,並強調這筆預算是三黨共同提案。種種動作,都可看出他積極處理議會關係的一面。

市議會四月十六日正式開大會,國民黨籍議長邱奕勝就公開肯定鄭文燦加碼福利措施,讓桃園市民幸福感倍增。而鄭文燦勤跑藍營鐵票區眷村、榮家,有國民黨議員私下抱怨,「你這樣做,我們國民黨會垮!」但他會笑回:「我不會帶民進黨議員去。」對於贊成與反對意見兩極的桃園航空城案,鄭文燦一上任就提出「全區聽證」主張,讓兩派意見充分表達,就是想要和緩地化解阻力。

對待市府文官,他也採取同樣思惟。新屋大火,許多人要求究責,但鄭文燦認為違建二十年,不是單一公務員的責任,最後只有涉及稽查與登載不實的公務員,被納入年終考績懲處。過去市府考績獎金採年後發放,他也改為年前發,讓大家有錢好過年。他強調,這麼做是要讓公務員願意做事,對立做不了事,造成資訊掩蓋,會出現看不到的怠工。

老派政治風格

以和為貴,還是和稀泥?

但這種「以和為貴」的施政風格,難免遭受質疑。關切桃園發展的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系教授陳其澎表示,對鄭文燦有褒有貶,可以肯定他不像以前的縣長高高在上,航空城有些作法也較可取,如採全區聽證;問題是他都有些保留,選前的承諾有些已經開始打折。

陳其澎說,政治人物常想兩邊討好,像航空城有些地主出來吵,他馬上說「你的意見我會聽」,還附和議長邱奕勝說舊海軍基地不適合當第三跑道,「問題來了,鄭文燦應傾聽地方團體與學者意見再做決定,一順口就說出來,人家會覺得你並未深思熟慮。」「鄭文燦可能想有所作為,但開創性有所不足。」陳其澎說,譬如桃園埤塘多卻缺水,水資源問題應有好幕僚給建議,但目前沒有,一個市長管那麼多事,不可能面面俱到,需要幕僚提供專業的建議。

曾任高雄市副市長的桃園市副市長邱太三認為,鄭文燦處世圓融也有技巧,又勇於任事,讓他做幾年,路遙知馬力。

鄭文燦的想法是,桃園在建設期,執政環境穩定才能往前衝,因此要採取比較包容、正面的整合方式。「用行政院前院長張俊雄話是『築巢代替築牆』。」他說。

只不過,政治人物的「整合」、「圓融」,與「和稀泥」往往只有一線之隔。在當前選民要「革新」「白目力量」的政治文化中,鄭文燦這種「老派」政治風格,能夠帶給桃園新面貌嗎?以下為專訪重點。

》今周刊《(以下簡稱今):出任市長一百天的感想?

鄭文燦(以下簡稱鄭):這一百天我一天當三天用,每天從上午七點工作到半夜十二點,幾乎無一天例外,我之前做過政務官與民代,當行政首長確實比較辛苦。還要懂得如何處理人家的拜託,有些拜託是法律所不及,就要懂得拒絕。

工作上有成就感,很多過去難解的問題,一件一件解決,很多市民會說市政府動起來了,很有活力。但挫折感也有,施政要考慮公共利益優先,不能以討好為目的來執政,當意見不一致時就很容易被批評甚至被誤解,我知道媒體監督政府是必然的,但離開台北,媒體資源相對弱很多,無法充分報導,很多事的處理就被誤會。

新屋大火教訓

改善消防,拆違建常態化今:上任不久就發生新屋大火,你從這場震撼教育得到什麼教訓?

鄭:這件事是考驗,讓我對市長角色體會更深,固然當時我剛上任沒有直接責任,但必須把救災與善後工作做好,面對輿論與社會上不同意見,心情很沉重,但大家期待地方首長是父母官,災難現場必須出現。我也藉此機會看到政府機關要調整之處,並體檢團隊。

桃園過去都市計畫做不好,全面性是違建,我把拆除違建常態化,興建中即報即拆,影響公共安全等級的大型營業處所先拆,其他分級分類。此外,消防人力真的不足,我要蓋警消職務宿舍,因警消八成是中南部人,隊部住的條件很不好。

今:你任內一定要完成的三件事?

鄭:一是航空城重新定位,找到新的共識基礎。二是鐵路地下化工程,希望能盡速定案。三是捷運要啟動,北北桃連接的機場線要通車,桃園內部的綠線要開工。最大變數是鐵路地下化,行政院核定高架化,我希望桃園至中壢段地下化,也有八成市民希望地下化,但交通部遲未核准,希望一六年總統選舉前能定案。

另外,我希望興建航空城世貿中心、美術館、總圖書館等大建設,汙水處理廠與下水道進度也要加快,桃園人口成長很快,但城市基礎建設未完成,也需要多一點文化與環保。

主打社會住宅

綠經版航空城,全區聽證今:航空城影響桃園發展甚巨,很多人認為你選前的承諾打折,你的立場是?

鄭:選舉時我主張綠色經濟版航空城,且說要調整推動航空城的作法,並未主張打掉重來。三個多月來已調整完成,就是回歸市府來推動航空城,不透過航空城公司來推動,因這牽涉到市府各局處,須由市府來主導、整合。

如何能避開暗礁,讓多數人接受,我擬了很多方案。首先是贊成與反對的聲音都很大,是對撞的,不好解,我上任就提出要透明化、民主參與,決定全區聽證,交通部不接受蛋黃區全區聽證,但市府辦的區段徵收會全區聽證,聽證時程不會超過一年,畢竟三千一百公頃的區段徵收非常龐大,不可能避開民意參與機制。

外界質疑過去有炒地皮情況,我把航空城公司資料帳冊移送廉政署,並重訂自治條例,讓航空城公司受市府監督,只做招商行銷不做土地開發,並設網站把航空城土地交易資訊透明化。

航空城拆遷重建有一萬戶,須以更民主人性方式處理,社區要先建後拆,重建社區從選址到設計讓委員會參與。

另外,要成立航空城產業論壇,討論要引進什麼產業,先有產業再有開發。水利會土地一部分做產業專區,一部分做住宅區,並要興建社會住宅。還要興建世貿展覽館與會議中心,一八○公頃埤塘要做生態公園,千頭萬緒,所以要形成共識,計畫才能成功。

今:每個縣市都應該有一項政策值得其他縣市學習,你希望桃園是什麼?

鄭:希望每項建設都能納入社會住宅,航空城、機場捷運沿線都要,多蓋一點,首都要紓壓,就可以來桃園。

我希望桃園是台灣的第一站,也是年輕人的第一站,所以全國首創成立青年事務局,把青年創業就業與活動當作重要業務。我的婦幼政策包括育兒津貼、托嬰中心、保母制度,租屋補貼一個月四千元,本來一年只做一千八百戶,我提高到五千一百戶,都是希望讓年輕家庭負擔小一點。

鄭文燦

出生: 1967年

現職: 桃園市長

經歷: 行政院新聞局局長、

海基會副祕書長、

民進黨文宣部主任、

桃園縣議員

學歷: 台灣大學社會學系學士、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家庭: 已婚,育有2子胖周瑜行不行?

—— 鄭文燦就職百日的桃園市政成績單

重點 市政建設

除弊 *進行「桃園航空城公司」行政調查,並移送廉政署。

*調查「中壢汙水處理系統BOT案」,移送檢調偵辦。

社會福利 *推動公共托育計畫,3歲以下每月3000元育兒津貼。

*每胎3萬元生育津貼。

*65歲以上老人健保費補助。

都市發展 *拆除桃園火車站前使用率極低的地下道,讓中正路由兩線道變成三線道。

*宣布航空城全區聽證,推動綠色經濟版航空城。

*與交通部溝通,推動桃園中壢段鐵路改採地下化設計。

組織改造 *強化青年就業創業輔導,首創一級單位青年事務局。

*將體育處升為體育局。

資料來源:桃園市政府 整理:郭淑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414

辜仲諒發豪語:未來CEO要從這畢業中信金把吊車尾大學 變養兵基地

2015-11-23  TCW


金飯碗入場券,讓十四位新鮮人捨台大、政大,來這念書;上學當成上班,學專業還要練實務,解決少子化的大學退場問題。

少子化來襲,後段班大學年年招生不足,成了一顆顆賠錢的燙手山芋,錄取分數經常墊底的興國管理學院,全校平均錄取率不到兩成,二月時被教育部勒令停招,預告了關門的命運。

但是,這個被勒令停招的吊車尾大學,今年九月竟然吸引了十四位可以上台大、政大的學生就讀,而且搶到了六十位成績達國立大學錄取標準的學生上門。

這是一場企業重整後段班大學的人才培訓新實驗。

主角是中信金大股東、中信慈善基金會董事長辜仲諒,他決定接下這爛攤子,中信金由子公司台灣彩券捐三億元給興國管理學院,將興國改名為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辜仲諒更發下豪語:「未來中信金的CEO,就是要從這所學校畢業的!」

只是,興國名列全台錄取分數倒數的大學,兩年前還曾爆發教授賣學位的醜聞,名聲更跌到穀底。興國的學生最多曾經有五千二百多名,到了今年二月被停招時,只剩下不到五百人。

「一開始我們真的很緊張,擔心招不到人,也怕來的學生素質很差,」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董事長馮寄台說。

馮寄台只有半年時間,中信集團為此全體總動員,內部更把第一期的學生稱為「黃埔一期」,打出就學即就業的號召,吸引了四百多名學生上門,最後完成一百五十名學生的招生目標。

改建,主樓大廳像銀行分行

這個企業接手退場學校的第一例,雖然才剛起步,已經受到教育部肯定,將它列為大學轉型的範本。「招生成果已經比我們預期的要好很多,」教育部高等教育創新轉型計畫辦公室執行秘書長黃雯玲說,「我們也期待有企業願意跟進。」

在少子化的衝擊之下,大專校院就學人數逐年下降,教育部預估未來十年的大一新生人數會以平均一年掉一萬人的速度銳減,目前的中後段大學勢必面臨關門或裁併的命運,像位在屏東的高鳳數位內容學院和永達技術學院,已經在去年吹了熄燈號。

稻江管理學院校長、同時也是中信金獨立董事的施光訓,去年底向辜仲諒提案接手興國,中信以五年三億的資金承諾,得到教育部首肯,讓原經營團隊止損退出,施光訓接任校長,既有師生由中信負責,以後學校完全由中信做主。

施光訓比喻學校此時就像一輛報廢的腳踏車,「龍頭、煞車都壞掉了,我們來修,修好了我們就可以自己用。」

中信的做法,與其說是修,不如說是全部打掉、重新來過。中信將興國改名、設立三個新科系,改建校園、宿舍,把學校主樓大廳裝潢得宛如銀行分行,興建高爾夫球場,董事、教授也是全新陣容。

這時距離開學已不到半年的時間,連參加聯合招生都來不及,只能獨立招生。中信跑遍招生展覽,全省每家銀行分行裡都擺上宣傳看板。主打畢業即就業、祭出優渥獎學金,一百五十個名額來了四百多人報名,學生成績達國立大學標準的有六十人,更有十四人達台大、政大標準,整體排名大幅提升。

師資,找來前財長、棒球員

吸引學生的最大原因不外乎是中信的金飯碗,中信保證學生畢業後都能直接進入中信相關企業。在職場調查中,新鮮人最嚮往的行業就是高薪的金融保險業,中信的儲備幹部每年吸引上千封履歷,錄取率不到三%,而這些學生現在就拿到入場門票。

「我們(的學生)高中畢業(進大一)就是儲備幹部,」馮寄台表示,「我敢說,我們的學生(到大學)畢業時平均薪資會是全國最高的。」

端出牛肉得到優秀的學生之後,中信要利用自家龐大的商業資源以及綿密的人脈網絡,打造一個中信金融大軍的訓練基地。

師資方面,除了專業課程的教授全部重聘之外,中信高層主管還會定期來學校授課,前財政部部長顏慶章和前台中市市長胡志強也是講座教授。甚至,中華職棒中信兄弟隊的球員都會被公司找來當教練指導學生。

中信既有的所有管道,也都拿來做為學生培訓的資源。中信文教基金會舉辦的文藝表演,當作學生的藝術通識課;學生上高爾夫球課要用的球桿和壘球社團的手套,都是向中信金集團的高爾夫球聯誼社和中信兄弟隊募來的。

中信金有一百家國外子分行,讓學生在暑假時去實習;辜仲諒在美國就讀的華頓商學院也和中信合作,提供交換學生的名額。

「就是念台大也不一定去得了華頓,」馮寄台說。

投入了這麼多,就是希望學生一畢業即是立刻可上戰場的良將。

中信金融管理學院的學生都知道,他們從進校門的第一天起,就是員工,不再只是普通的大學生。

「學校早就告訴我們,我們進來就讀的第一天,就是當學生的最後一天,也是身為中信金控員工的第一天。」財經法律系一年級的林沛勳說。

培訓,學生有職級、領薪水

講求紀律和規則,中信的學生全員住校,並模仿金融業職場制度,分層級自我管理。林沛勳除了是忙著念書準備期中考的學生之外,她在中信金融管理學院的另一個身分是學校的實習執行秘書。她遞出名片,綠色和白色底的名片上印著紅色圓形「We are family」的商標,規格和一般中信員工的一模一樣。

她在學校的「主管」是實習經理,經理底下有十七個副理,每個副理配有襄理和專員。副理級以上的學生每個星期三早上上課前要開例會,報告各部門的業務,從福利社採購、伙食管理到社團預算審核,都是由學生自己負責。甚至不同的工作職位,也會領不同等級的「薪水」津貼,將來還會推出考核機制。

「我們當然不可能讓有人領著津貼不做事,」就讀財務金融一年級的「實習經理」周殷毅說。

每隔週的星期四一大早,活動部的「專員」會把印有「中信傳習講座」的綠色布幔掛在禮堂講台上方、架設好投影設備。男生穿著西裝、打上領帶,女生穿上套裝和黑色跟鞋,正襟危坐的聽台北總部來的主管演講,由中信銀副董事長陳國世打頭陣,兩週一次的高層講座是每位學生的必修課,從中信歷史、企業文化開始講起,徹底貫徹員工培訓。

擴張,揪日本學生打亞洲盃

這間學校也將成為中信吸納海外人才、打亞洲盃的據點。中信已經開始向日本、印尼的華僑學校招募高中畢業生來台,讓他們經過四年的訓練後,以語言和文化優勢,派駐回當地。去年中信購併了日本東京之星銀行後,對日語人才的需求大增,明年開始,馮寄台說,東京華僑學校就會推薦數名學生來就讀。

由於少子化,學校生死存亡之際無不力拚轉型,與企業合作推出實習和訓練屢見不鮮,或是成立符合就業趨勢的科系,然而學生數量減少仍是必然。「學校自己不論怎麼發展,都滿難對抗(少子化)的,」私立科技大學校院協進會理事長葛自祥說,企業承接學校的模式有發展潛力,學界基本上「樂觀其成」。

中信集合各方資源、戰略性的投資員工培訓,將產學結合提升到新境界,不論是否能給大學退場一個解答,或成功的打造成辜仲諒理想中的「台灣的華頓商學院」,這將是一個企業解決大學退場問題,前所未見的新實驗。

【延伸閱讀】中信的人脈網絡,成了辦學資源

體育壘球:由中信兄弟隊隊員指導

實習暑期實習:海外100間分行提供名額

專業財經法律:由前財政部長顏慶章授課

通識 ?國際禮儀:由前駐日代表馮寄台授課 ?國際關係:由前台中市長胡志強授課

進修 交換學生:美國華頓商學院、日本慶應義塾大學提供名額

資料來源:中信金融管理學院 整理:陳彥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30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