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中環在線:國產神奇小子炒銅輸47億 李華華

>2008-04-29  AppleDaily

13 年前,「神奇小子」利森因炒燶期指,搞垮英國霸菱銀行。今年初,法興交易員克維爾炒歐洲股市期指,累法興輸約562億港銀。其實,祖國都有國產「神奇小 子」,佢叫劉其兵。話說05年底,國家物資儲備局期貨交易員劉其兵無故失蹤,當時有報道話佢喺倫敦金屬交易所沽空10萬至20萬噸期銅,涉及金額高達30 億至60億銀。最耐人尋味嘅係,國儲局對佢身份支吾以對,又話呢單屬純交易員個人行為,該局唔會孭上身,點知國儲局呢頭唔認劉其兵,嗰頭就非常高調沽出銅 庫存,似係補鑊。疑團終於喺噚日揭盅。

據大陸《財經》雜誌報道,呢位國產神奇小子當年38歲,係國家物資儲備調節中心進出口處處長,03年10月以國儲調 節中心名義,喺期貨市場大量沽空,點知銅價升,導致2.317萬噸保稅銅貨款虧損。佢仲玩埋結構期權,05年下半年,輸得仲甘,跟住佢就失蹤。06年6月 劉其兵被捕,舊年一審開庭,上月底判決劉其兵7年徒刑。當年如果唔係調用國家儲蓄實銅填氹,損失會由10.3億港銀增至超過47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7

国产彩电企业的首轮价格战

http://tech.sina.com.cn/e/2008-10-29/02212541114.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07

国产最大内资油脂企业因成本上升停产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081204/03005587995.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70

主题:国产动画明星喜羊羊是披着原创外衣的狼?


From


http://bbs1.greedland.net/topic_view_topicId1131366_page4_forumId8_sortId0_enterSortId0_forumPage1.html


  一提起喜羊羊,很少有人不知道它的名字,特别是今年,媒体几乎天天都在进行 狂轰乱炸,它俨然已经成为了国产动画的领头羊。由广东原创动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原创动力)推出的《喜羊羊与灰太狼》动画片及电影,自播出以来, 风靡大江南北,深受广大动漫爱好者的欢迎,“喜羊羊”俘获了男女老少许多人。电影《牛气冲天》票房收入接近一亿元,各类图书盘片和衍生品在市场上热销,就 连国际巨头肯德基都乐意与它进行合作,中国农业银行还在全国发行“金穗喜羊羊与灰太狼联名卡”。特别是原创动力借助《喜羊羊与灰太狼》的热播,将这一品牌 成功衍生至传统玩具产业,带动了相关玩具产品的热销,给经济寒冬里相对低迷的国内玩具行业注入一股暖流,电影和舞台剧的相继推出,使得更多的人关注和喜爱 上了“喜羊羊”。其有关人士在前几天举行的2009张江文化创意产业论坛上,更是坦言喜羊羊目前已经帮助企业实现了盈利。对于喜羊羊这一作品及其公司的品 牌价值,相信很多人都会觉得这一国产动画品牌肯定很值钱吧。可事实并非如此。

◆国产卡通明星喜羊羊竟是香港货

以 前我一直以为喜羊羊是国产动画,突然听别人揭穿了它的老底,我还一时反映不过来,敢情我还真是太傻太天真了。这个在业内早已不是秘密的秘密我还是头次听 说,自己起初并不相信,在网上查了半天资料,不得不感叹自己原来被欺骗了这么多年。事情还得从昨晚的聚会说起,昨晚约了几个圈内好友在巴利岛吃饭,在聊天 中先是听说原创动力准备在明年春节推出第二部电影《虎胆羊威》,后来听说喜羊羊莫名地被贱卖了。这种故事我还是第一次听说,起初还兴致勃勃地听众人八卦, 后来看着大家的眼神,发现向来标榜先知先觉的我被人BS了。饭后回到家二话不说,开机上网,连BF也懒得搭理。我查我查我查查查,今天非得做一次柯南,搞 清真相不可。

三下五除二,很快就找到了权威可靠的信息,不过越看疑问越多。根据香港证券交易所披露易网站上公布的信息,智库媒体集团 (控股)有限公司(股份代号:8173)是一家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的有限公司,其已发行股份在香港创业板上市。智库媒体和原创动力的关系可谓相当微妙,一 直遮遮掩掩地进行文饰。为了能够说清楚,还得需要追溯历史从头说起,这样层层剥离才能让人更好地看清真相。

◆雷死人的100港元公平合理交易

6月23日,智库媒体与买方Chen Wei Dong先生就旗下两个公司出售事项签订协议。智库媒体售出Datewell和CPE Program两大公司,而交易代价仅仅为港币100元。千真万确,我没有少写几个零,只有100元,价格还是象征性的。并且智库媒体还要转让给买家两笔 合计为35,067,097港元的所谓“股东贷款”。

我自信向来很有定力,结果还是被这一史上最公平合理的交易雷倒了。100港元, 相当于90元人民币吧,这点钱算什么呢。去东方明珠或野生动物园玩一次都不够,差不多相当于买一瓶便宜点的OPI指甲油。天啊,90元就能买两家不错的公 司(以及附送二个子公司),敢情败金的我每天光在吃喝玩乐方面就花掉了可以收购十多家公司的钱啊。这么一个低得不能再低,自己都承认是象征价的估值和交 易,智库媒体居然声称,“公司董事(包括独立非执行董事)均认为代价属公平合理”。凡商人都会唯利是图,公司一向追求投资的最大化回报。就算是不良资产, 也不至于这么一个地窖价吧。虽然Datewell和CPE Program两大公司看上去账面上是亏损的,但只要花100港元就能买下来,上市公司还附带上三千五百万元的贷款,公司经营下去应该不成问题啊。可惜我 知道的信息太晚了,不然的话,别说是100港元,就算是101港元我也买得起啊。这样的好事怎么就轮不到我头上呢?从商家逐利的角度来推测,按说是多卖一 分是一分,为何不搞个拍卖啊,出价高者得之,这种双方你情我愿、皆大欢喜的买卖,何乐而不为呢?像这么“不良”的资产,别说是两家公司,智库媒体卖多少 家,我买多少家,就算我再月光,把家底变卖一下,一次性批发它个几千家公司还是可以的。如果事先信息公开透明,有张三李四和Chen Wei Dong进行竞标抢购Datewell和CPE Program,试问智库媒体会卖给张三或李四么?

◆智库媒体收购和出售Datewell的前前后后

2006年11月23日,智库媒体宣布以550万元(发行新股方式)收购同年6月份新成立的Datewell的全部已发行股本,并全资持有 Datewell旗下的Creative Power Entertaining Company Limited(于香港注册,中文译作原创动力娱乐有限公司,简称CPE)和广州原创动力动画设计有限公司,并持有Datewell旗下Slightly Off Beat Animation Entertaining Limited(中文译作轻轻敲打动画娱乐有限公司,简称SOBAE)51%的股份。收购前,苏永乐和卢永强分别持有Datewell的51%和49%的 权益。收购完成后,Datewell归智库媒体所有,苏永乐和卢永强分别持有智库媒体增发新股后41,034,600股(占8.47%)和 39,425,400股(占8.13%)的股份。




而到了Datewell出售时,广东原创动力动画设计有限公司(在官方架构图却写为香港原创动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在中国注册)却变成了 Datewell通过只占有69.44%股份的智库媒体(香港)有限公司(余下30.56%权益由独立第三方持有)持有。CPE公司不见了,智库媒体却在 2007年3月新成立了一家全资附属的CPE Program,并通过它于2007年4月收购了所谓的“独立第三方”广东原创动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150集电视卡通系列《喜羊羊与灰太狼》的版权,代价 为1500万港元,智库媒体向广东原创动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发行为数600万港元的可换股债券及支付为数900万港元的现金。智库媒体声称,卖方广东原创 动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及其最终实益拥有人均为独立第三方,与智库媒体或其任何附属公司之任何董事、高级行政人员、管理层股东或主要股东或彼等各自之联系人 士概无关连。然而当时苏永乐和卢永强均刚刚在3月29日获任为智库媒体的执行董事,且两人在3月份分别抛出1700万股和1000万股股票,至收购《喜羊 羊与灰太狼》150集版权时还分别持有智库媒体18,034,600股(占3.454%)和29,425,000股(占5.635%)的股份。



◆原创动力N家公司之间的错综复杂关系

初步统计了一下,智库媒体在各类官方文件中提及的带有“原创动力”字眼的竟有6家公司:Creative Power Entertaining Company Limited(于香港注册,中文译作原创动力娱乐有限公司,简称CPE)、CPE Program Distribution Limited(于英属处女群岛注册,中文译作原创动力娱乐节目发行有限公司,简称CPE Program)、广州原创动力动画设计有限公司(收购Datewell时的附属公司名称)、广东原创动力动画设计有限公司(出售Datewell时的附 属公司名称)、香港原创动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却又标明在中国注册,在国内纳税)、广东原创动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150集《喜羊羊》动画片版权卖方)。 说实话,我对这些公司都不太熟悉,但根据文件本身的逻辑关系来推断,广州原创动力动画设计有限公司和广东原创动力动画设计有限公司应是一家公司,大概是笔 误,或者是后来改名;香港原创动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大概就是广东原创动力动画设计有限公司,因为每次提及都是在中国境内(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包括中国香 港特区)注册,适用国内税率。最后的焦点问题是,广东原创动力动画设计有限公司和广东原创动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究竟是一家公司还是二家公司?如果是两家公 司,它们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智库媒体附属公司一览表(部分)  来源:《二零零九年年报》

名称
注册成立/营运地点
实际拥有
拥有权益百分比
附属公司拥有
已发行及实缴股本
主要业务

Datewell Limited
英属处女群岛/香港
100%
100%
-
100美元
投资控股

CPE Program  Distribution Limited
英属处女群岛/香港
100%
100%
-
1美元
暂无业务

智库媒体(香港)有限公司
香港
100%
-
100%
100港元
市场推广及分包特许经营

Creative Power Entertaining Company Limited
中国
100%
-
100%
50万港元
市场推广及分包特许经营



注:Creative Power Entertaining Company Limited为在中国注册成立之外商独资企业。

上表仅列出对智库媒体业绩、资产或负债构成主要影响的主要附属公司情况。

    

◆从苏永乐和卢永强来推测“原创动力系”瓜葛

毫无疑问,苏永乐和卢永强是Datewell及其附属广东原创动力动画设计有限公司、CPE和Slightly Off Beat的创始人,在被智库媒体收购后同时成为了智库媒体的股东、执行董事。按照官方资料,苏永乐为智库媒体执行董事及附属公司Datewell Limited及Slightly Off Beat Animation Entertainment Limited的董事。自2006年起,苏先生加盟香港原创动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卢永强为智库媒体执行董事及附属公司Datewell Limited、Slightly Off Beat Animation Entertainment Limited及广州原创动力动画设计有限公司的董事。

据香港《经济导报》2007年第8期(2007年02月12日岀版)对苏永乐 的专访,详见《未来动漫是中国天下——访原创动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席苏永乐》,文中大谈国内动漫市场如何如何。另,根据《深圳特区报》一篇题为《《喜羊 羊》缘何喜洋洋》的文章,文中均提及到两人,并称——“2004年,编剧出身的香港人卢永强获悉国家广电总局要求1/3以上的省级和副省级电视台要开办少 儿频道,国产动画片的播出量不应少于动画片播出总量的60%。他敏感地意识到,这一举措将唤醒沉睡许久的国产原创动漫行业。于是,他在广州创立了名为“原 创动力”的动画公司,投入了中国的原创动漫大潮。”“原创动力动画公司的董事长苏永乐在玩具行业摸爬滚打了三十多年,他对动漫衍生产品如何“适销对路”有 着独特的敏感。”

在Google上搜索卢永强时,发现包括央视《对话》、《南方周末》等在内的众多国内权威媒体报道至少有数百条检索 记录对卢的身份一致称为:广东原创动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我看到这儿,还怀疑媒体搞错了,经打电话问了圈内的一众好友,大家众口一词:广东原创动力 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苏永乐、总经理卢永强。甚至还有人把手中的名片发给我查看,千真万确,我无语了。至此看来,广东原创动力动画设计有限公司就是广东 原创动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即便两个公司都存在,那也一定是盘根交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我不分的。

◆难以理解“不差钱”的智库媒体忍痛割肉

如今,喜羊羊的品牌影响越来越大,为版权所有者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商业回报,然而正当喜羊羊如日中天之际,智库媒体为何在忍痛把这一下金蛋的母鸡卖掉呢? 先看官方公告《出售于DATEWELL GROUP 及 CPE PROGRAM DISTRIBUTION LIMITED 之权益》:“根据本公司于二零零九年三月三十一日之未经审核财务报表,Datewell Group之负债净额约为22,470,000港元及CPE Program之负债净额约为15,014,000港元。鉴于过去两至三年之业务及市况持续困难,本公司无法产生足够现金流应付营运开支,加上创意开发以 及产品宣传及推广之资金支出庞大,本公司难以在该业务上,特别是在妥善保护其最大市场——中国市场之知识产权上作进一步投资。董事认为,出售事项符合本公 司及股东之整体利益。”

出售理由看似非常充分,业务持续亏损,Datewell Group连续三年来分别亏损97,000港元、10,483,000港元和22,470,000港元;CPE Program连续二年来分别亏损2,884,000和15,014,000港元。很难相信,喜羊羊这样的项目会让这两家公司亏损这么多,就算真的亏损相 信也是暂时的吧。春华秋实,傻瓜都知道动画业的投资周期比较长,早期投入比较大,到了中后期则可坐等收益了。而智库媒体在喜羊羊及原创动力步入佳境之际, 却把养大了的肥羊供手让人,并振振有词“出售事项符合本公司及股东之整体利益”。而在此前却是一直对此看好,并预期很快就能取得大收获呢。拿一份最新文件 来说,智库媒体在今年2月27日发布的《二零零八/二零零九第三季度业绩报告》中称:“本集团先前在动画角色《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投资已证实可取得成效。 国内制作的相关动画电影于农历新年档期在多个内地城市上映,大获好评。本集团期望在电影上映完毕后,可于下一个财政年度实现相关动画角色之版权授权业务的 成果。”从2月27日至6月23日,短短不足四个月时间,竟发生了如此大的转变,真是善于变脸啊。

至于智库媒体作为上市公司却没有足 够的现金以应付这两个公司的正常运营,按目前状况来看,两家公司年亏损总额大约为3748万港元,这对于一家上市公司来说应当是小Case。2008年 底,智库媒体收购了一家勘探开采铁矿石的First Pine公司,总代价为57亿港元。凭这一点,就可看出智库媒体根本不差钱,三千多万对于上市公司而言简直就是九牛一毛。更何况至出售时,智库媒体还持有 这两家公司的35,067,097港元的所谓“股东贷款”,手握“股东贷款”不继续经营,却要把它转让给买家。真是出手大方啊!

有独 有偶,在搜索资料时也发现有香港专业财务人员对此质疑,引用一段文字——“为什么大好的业务都要卖?这项业务收入这样多,理应是劲赚,我也不明白为何公司 以100元售出这项有前景的业务,加上之前煤矿收购也取得十多亿的融资,更显得「鉴于过去两至三年之业务及市况持续困难,本公司无法产生足够现金流应付营 运开支」是一句废话,故其后公告称「集中资源发展在中短期内前景良好之行业」才是真的理由,但清除业务仍未完成,但原大股东不知什么原因无买番原来的业 务,可能是无心恋战吧,或是另用第二个名开过档。”详见《[汤财手记文章]真系值100元?-智库媒体(8173)》一文。

◆对智库媒体出售事件不怀好意的推测

综合细读智库媒体近几年来屈指可数的瘳瘳几份文件,可以看出:今年以来,智库媒体对专营原创动力和喜羊羊相关业务的Datewell和CPE Program两家公司的态度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变。值得注意的是,这半年正是原创动力和喜羊羊“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半年,喜羊羊随着电影上映其相关产 品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成功,并越来越被媒体广泛关注,就连以往都隐居幕后的苏永乐和卢永强都开始走向台前,频频在各种场合抛头露面。正所谓树大招风,许是 智库媒体也隐约感受到了这点,试图将此从中剥离出来,使其独立运作。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2008年10月13日,苏永乐辞去智库媒 体执行董事的职务。不过,即便如此,苏永乐和卢永强仍和智库媒体有着难以割舍的种种联系。通过《二零零九年年报》可以了解到,苏永乐在智库媒体领取了39 万港元的董事袍金,卢永强在截止今年3月31日的年度内共获取到33.3万元的薪金及津贴等收入。苏永乐和卢永强作为前任董事,仍被罗列在该年度的公司关 联人士名单中。而此次出售事件,似乎正是有意斩断原创动力和喜羊羊与智库媒体之间的联系。此次出售的动机不明,而语焉不详、难以自圆其说的出售公告让人不 由得不引发无尽的遐想。我们从公开文件中对于买方一无所知,在这一份中文文件中仅仅透露了买方为Chen Wei Dong先生,“为一名独立与本公司及其任何关连人士概无关连的第三方”。Chen Wei Dong何许人也?不得而知,甚至连一个中文名字都不予以披露。而我不得不大胆猜测:他应是苏永乐和卢永强的利益代表人,也可能是智库媒体大股东的商业代 言人吧。总之,Datewell和CPE Program从此日起,已经完全私有化了,再没有告之社会公众半点信息的义务。

◆对上市公司、喜羊羊利益方和有关部门的责问

任何一家公司都应当全力创造良好经营业绩,努力回报股东以可观的经济效益,上市公司也概莫能外。但我却发现,智库媒体最新三年来年年报亏,不向股东派发 股息。这种情况在股市上非常普遍,很多人俨然把股市当作成圈钱的机器。原本好好的资产不晓得为何到了上市公司手中就成了不良资产,空有概念不赚钱。而我 想,这很大程度上和关联交易、内幕交易有关,把很多盈利转移到私有机构去了。按理说,CPE Program的业务非常明确,持有150集《喜羊羊与灰太狼》动画片的版权,“于出售事项日期,全套150集《喜羊羊与灰太狼》已在中国各地多个电视台 播放。”就这么单纯的把动画片卖给电视台播放的发行业务、纯粹收钱的事情,怎么会搞得自己负债15,014,000港元呢?CPE Program注册资金仅为1美元,标明暂无业务,且为“一家不活动公司”,难不成这是由于收购版权时付出的1500万港元造成的?从2006年到 2009年,智库媒体和原创动力之间有太多太多的故事值得人们去揣摩,而出售事件在我看来更是黑幕重重。这需要上市公司向公众做一个合理的解释,甚至独立 机构去进行估值。当然这也许是图劳无益的,智库媒体做都做了,总能够编造出一千个一万个“公平合理”的理由。而这一事件,我更加希望香港证交所能进行调 查,看看这背后到底有没有,有多少见不得光的猫腻。出售事件也许就会这么过去了,但我想强调的是:不管是一个人,还是一个企业、机构,如果没有诚信,靠坑 蒙拐骗散户发家,他就难以成为一个真正的成功者。

喜羊羊是吃着港资的奶水长大的,这点无庸置疑。最初的原始投资大概是来自于苏永乐和 卢永强,智库媒体收购Datewell时,喜羊羊项目从中至少得到了550万元(出售股份套现);至CPE Program收购150集电视卡通系列《喜羊羊与灰太狼》版权时,又从中获取到不少于1500万港元(现金加出售股份套现)。《喜羊羊与灰太狼》版权到 底归属于谁?前150集属于CPE Program,以后的动画片和电影属于广东原创动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在智库媒体《二零零九年年报》中“结算日后事项”部分有一段话颇耐人寻味:“于二 零零九年六月二十三日,本公司订立买卖协议,按面值出售其于附属公司Datewell Limited及其附属公司(Datewell集团)以及CPE Program Distribution Limited之全部股权。Datewell集团主要从事影片版权之分授版权,而CPE Program Distribution Limited则为一家不活动公司。随后,有关版权商终止了Datewell集团之知识产权及节目版权。”这儿对于Datewell和CPE Program的主营业务描述与此前大大不符。且CPE Program花了1500万港元买来的150集动画片版权,有关版权商说终止就终止了,这么大能耐翻云覆雨啊?“有关版权商”是谁?CPE Program,还是原创动力?这么说,虽然Chen Wei Dong收购了Datewell和CPE Program,但却未能取得150集《喜羊羊与灰太狼》动画片的版权啊。那Chen Wei Dong买去的Datewell和CPE Program岂不只是几个空壳公司,没有任何核心资产可言?

喜羊羊的版权方广东原创动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到底是不是外资企业或港资 企业?至少按照智库媒体的年报,广东原创动力动画设计有限公司(Creative Power Entertaining Company Limited)为在中国注册成立的外商独资企业。广东原创动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是不是外资企业,我查找不到它的工商注册资料,不敢断言。但从种种蛛丝马 迹来看,广东原创动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不管是以外资还是内资名义注册,实际持有人一定是香港人,使用的一定是港资。众所周知,我们发展国产动画、原创动 画,实际上是发展内资企业动画作品。由于我们落后于境外(含港澳台地区)许多年,许多方面无法与之相提并论。国家提倡自主创新,扶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 族企业和民族品牌,是不包含境外机构的,也是不允许境外机构冒充民族品牌的。李嘉诚先生的和黄、长江在内地成立一家“和江”公司,“和江”能算得上是民族 品牌、自主品牌么?迪士尼在中国有自己的公司,如果它的中国公司创作生产一部《宝玉》的动画片,这个片子能算作国产动画么?广电总局对境外动画片、中外合 拍动画片的管理十分严格,也对境外动画片冒充国产动画片均严加处罚,并吊销国产动画片发行许可证。可为何对于类似于《喜羊羊与灰太狼》这种由港商投资、在 国内生产的动画节目,发放国产动画片发行许可证,还评定为国产优秀动画片,并在动画精品奖励中多次进行扶持呢?如果按照在国内生产,就算作是国产动画片, 全世界的动画公司还不全都跑来中国骗钱啊。扶持原创就应当是扶持真正的民族品牌,换言之是非外资的、非港资的,纯粹的内资企业品牌。而我深知,国家扶持原 创动画发展的用意,但我们不能留有漏洞让境外奸商来国内骗钱。《喜羊羊》不是第一个,也绝非最后一个,诸如X鹰之类的假国产、真外资的例子还有不少。如果 扶持原创资金都被外资骗走,我们真正的原创动画还有什么希望?!



◆附录:有凭有据,欢迎对号入座

香港证券交易所: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advancedsearch/search_active_main_c.asp

智库媒体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http://www.intelli-mgh.com

广东原创动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http://www.22dm.com

[汤财手记文章]真系值100元?-智库媒体(8173):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8747

《经济导报》2007年第8期(2007年2月12日岀版):《未来动漫是中国天下—访原创动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席苏永乐》

http://www.jdonline.com.hk/magazine/detail.php?sid=&ezz_id=1131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226

林明昇要讓祖父夢想重新發亮 揭開國產富過三代的DNA

2010-7-19  今周





如今,第三代接班人林明昇就坐在祖父林燈的銅像前,準備讓復興航空再次翱翔。

但就在他腳底下,從一樓到十樓,全是國產集團最主力的事業總部:國產實業、中興保全、復興航空等,是他的祖父、父親兩代耗費半個世紀建立的王國。

撰文‧楊卓翰

國產實業大樓十一樓的會客室裡,戴著眼鏡、一副斯文氣息的復興航空新任董事長林明昇,侃侃而談;他的背後,就是一九五四年創立國產實業集團的祖父林燈半身 銅像。這位今年六月出任台灣航空業最年輕董事長的林明昇,正是國產實業集團的第三代接班人。

「跨入復興航空是祖父的決定。」林明昇說,「那是他一直以來的夢想,所以我們那時才接手復航,讓她重回天空。」並非接班人 自己闖出一片天如今,林明昇坐在林燈銅像前,準備讓復興航空再次翱翔,而在他的腳底下,有著厚實的支持。從一樓到十樓都是國產集團最主力的事業總部:國產 實業、中興保全、復興航空、惠普地毯等,全是從第一代企業家林燈和第二代接班人林孝信,耗費半個世紀建立起來的帝國。

台灣企業中,經營超過五十年的不多,能傳到第三代的更是屈指可數。國產集團能走過三代,一路上雖有危機,但也都能化為轉機。富過三代的不傳之祕,就隱藏在 林家三代的歷史洪流之中。

早期,林燈是與辜振甫齊名的紅頂商人,兩人曾共同創立台灣水泥。他在五十六年前創立的國產實業,專門產銷預拌混凝土,當時台灣有超過五成的人行道和橋樑, 都是使用國產的混凝土建成的。

但林燈想做的,不僅僅如此,因為混凝土只是水泥的加工製品。林燈的次子林孝信說,他的父親一生最希望有自己的水泥公司,當上台泥的董事長。然而,這個願望 卻到林燈辭世時都無法達成。他的遺願,便落到了國產實業第二代企業主肩上。

林家一向傳統保守,不但行事低調穩健,繼承大業的也必定為長子。林燈的長子林嘉政理所當然地繼承了國產實業與復興航空所建構的集團王國,次子林孝信則在董 事會中居於二線。

金融海嘯後 接手兄長爛攤子只是,林燈沒有料到,嫡傳長子不僅無法代替他開建水泥廠,甚至還將辛苦打下來的江山駛向破產邊緣。

二○○○年林嘉政個人爆發財務危機請辭,當時,全台字號最老的飛行牌照復航已經連虧六年,虧損金額高達七十億元;林嘉政另一隻手上的國產實業,也承受了沉 重的財務壓力,現金增資又失利,集團的財務危機即將引爆。

反觀在集團內無法施展身手的林孝信,藉由父親林燈和日本軍方的關係,從日本引進SECOM保全技術打開另一條路,創立了台灣第一家保全公司──中興保全。

當年台灣並沒有保全觀念,林孝信親自帶著業務員到銀行推銷。在歷經幾年的顛簸後,中保在一九八五年首度損益兩平,在國產搖搖欲墜時,更成為集團裡的救火 隊。

林嘉政辭職後,林孝信臨危受命,接下國產和復航兩大事業。「總裁的抉擇相當沉重。」一位集團的資深主管向《今周刊》透露當時林孝信的心情,「當時金融風暴 並未波及到他的中保事業,他大可不必扛下負債累累的集團包袱。但這麼做就會讓父親一生的心血付諸流水。」謹守本分,以家族為重的林孝信,經過了痛苦的思 考,最後還是以老二的身分搭救國產這艘破船。

「那時真的很辛苦,但我很慶幸那時沒有放棄國產和復興航空。」林孝信成為集團掌舵手後,短短四年內他就讓國產實業的毛利成長了兩倍;而父親林燈的水泥廠夢 想,也在林孝信的手中實現了——國產實業終於在○五年於福建興建水泥廠。「父親沒當上台泥董事長,沒關係,現在我們自己有廠。」林孝信驕傲地說。

接班人上台前已布局十二年國產集團在危機中,展現了家族企業強韌的凝聚力,林孝信事後回想,認為這是集團得以延續下去的首要關鍵,也是家族傳承最重要的 DNA。就算之前被排擠在核心外,他仍然沒有捨棄父親的衣缽,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為家族擔起龐大債務。這是國產集團能夠跨過時代鴻溝的第一步。

成為國產集團的救星,林孝信並未因此失去對哥哥的尊敬。據集團內員工說,林嘉政淡出後,林孝信還是在國產大樓裡保留了哥哥的辦公室達五年之久;集團尾牙 時,也都會為林嘉政保留上座。大哥也敬佩弟弟的能力,曾誇讚他夠精明,個性像爸爸,才有辦法解決集團的困境。

如今,林孝信也年近七十歲,最近因接任復興航空董事長而浮出台面的長子林明昇,其實林孝信已布了十二年的局。

為了確保國產集團的第三代接班人能成功接下棒子,林孝信從長子林明昇小時就開始要求,每個環節都不放鬆。一九九八年林明昇在美國加州完成法學院博士學位 後,林孝信就馬上要求兒子回國。

「在父親叫我回來的那通電話前,我的確想待在美國執業一段時間,讓外界覺得我是奉父親之命才回來,有種被逼迫的感覺,但這是我自己的選擇。」林明昇回憶 說。

在林明昇眼中,林孝信的決定總是下得快狠準。「父親是一個很認真的人,如果沒有這份拚命似地認真,國產集團不會有今天。」除了家族凝聚力之外,林明昇 說,﹁認真﹂是國產家族第二個DNA。

也因為如此,受到父親林孝信的賞識,就算是身為長子的林明昇,也覺得相當光榮。「有人肯定我的能力,願意給我一份工作,這對我來說是一種光榮。」就是這種 態度,讓他當初毅然決然地放棄在美國執業的理想,回到台灣為父親效命。以家族利益為重;從這個例子觀察,他和父親的確帶有同樣的氣魄。

進入集團後,林明昇就從中興保全的基層專員開始歷練,一路走來,都抱持著「任務遠重於個人」的態度工作。林明昇有沒有繼承到父親的認真精明?被問到這個問 題,中興保全資深主管直點頭。「就像是兩位總裁在管事,很可怕。」雖身負接班重任,但林孝信在培養兒子時,並未把他當成家族成員,而是完全用專業的標準要 求他。林明昇表示:「父親常說,現在已沒有第二代、第三代的問題了,一切都是專業掛帥。沒有能力,就沒人會給你工作,空講自己是第幾代又有什麼用。」凝聚 家族 訓練專業能力經過集團的大風大浪,林孝信深知要永續經營家族企業,除了鞏固家族凝聚力,還要從專業能力下手。所以在公事上,他對林明昇就像公司裡的其他員 工一樣,而林明昇看父親,就像一般員工看老闆一樣。

也因為如此,林明昇覺得自己和專業經理人沒什麼差別。他在復興航空的董事會有六年的經驗,負責過許多如機隊規畫召集人等重要的職務,專業經驗不會比外面的 經理人少。「你就把我當成是專業經理人,我也只是一名靠薪水吃飯的主管;如果沒有能力,人家也不會給我這份工作。」用這種專業的方式管理家族企業,會影響 家族成員間的感情嗎?林明昇搖搖頭,「不會啊,我跟父親還是會每周一起吃早餐;除了公事,他還是要扮演很多角色。」林明昇和小他六歲的弟弟林建涵互動也很 良好。林建涵從英國念完企管碩士回國,現於國產實業擔任協理,協助執行長跟部門間進行溝通、協調。一位主管笑著說:「他們一天到晚黏在一起啊,感情好得 很。」國產集團第三代的兩兄弟除了受過國外的精英教育培養專業,也維繫著家族成員間強烈的羈絆。延續半個世紀的傳統價值和新時代的專業交融,為林家集團織 成了一張強韌的網,能讓它承受未來的挑戰。這,就是國產集團永續經營的祕密。

林明昇 Profile 現職:復興航空董事長、中興保全策略長、台灣視訊董事長學歷:喬治城大學企管系、加州大學Hastings法學博士

經歷:國產實業副董事長

國產實業組織圖(單位:新台幣)

國產實業(上市)

董事長:林孝信(第二代)總資產:147.48億元去年營收:86.61億元2010年第一季EPS:0.37元

轉投資

復興航空

董事長:林明昇

(第三代)

國產持股:49%

總資產:48.06億元

去年營收:56.94億元

國興水泥

國產持股:48%

總資產:1.95億元

大世界

百貨開發

國產持股:22%

總資產:9.6億元

中興保全(上市)

董事長:林孝信(第二代)

總資產:44.45億元

去年營收:58.01億元2010年第一季EPS:0.95元

轉投資

中保物流

中保持股:100%

總資產:4.26億元

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經濟部商業司台灣不是只有二家航空公司林明昇:政府航線決策不透明林明昇接任復興航空董事長後,首次接受媒體採訪。面對航空業 長期存在的不公平競爭,這位剛接手的少主,力爭發言權:「台灣不是只有二家航空公司(指華航與長榮)而已!」以下是採訪內容:Q.請問復興航空和其他競爭 業者比較,有何優勢?

A.我們是全國第一張飛行牌照,從1951年就開始飛了,現在是全國飛安評比第一名。復興航空是同業財務體質最好的,比華航和長榮的負債比都要低。

Q.在台灣這個大環境下,你覺得有什麼需要改進的?

A.政府航線決策不透明和資源分配是最大的問題。政府到其他國家談判航線,只開放少數幾家申請,最後大部分的航線又分配給某些特定公司。政府總是以我們機 隊太小為由,卻不考慮我們必須要先有航線才能調整機隊。整個過程都很矛盾。

Q.面對復興航空未來的挑戰,你有什麼策略?

A.現在正是復興航空最關鍵的發展時機,復興航空和同業差距最大的就是機隊大小,我們有16架飛機,但是已經在籌備新的機隊擴充計畫。未來只要爭取到航 線,馬上就可以進行擴充動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726

广州卫生部门未查出问题 真功夫紧急加购国产排骨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720/1150133.shtml


每经记者 刘丹 发自北京
“我们希望有证据的知情人能提供相关证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了解到,为尽快查清“问题 排骨”,监管部门希望知情人士提供相关材料;广州卫生部门近日对真功夫20家门店的调查也没有发现问题,但无从知晓排骨是否来自美国或丹麦。知情人士黄俊 (化名)建议监管部门调查总部的台账。
排骨产地存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广东检疫部门分别从真功夫和 “问题排骨”供应商佛山俭美方面获取了相关资料。但排骨来源目前调查难获新进展,两地的检疫部门均表示希望最初曝料的黄俊提供相关证据。当记者向黄俊转述 这一想法时,黄俊表示目前在外地出差,暂时无法配合调查。他建议监管部门调查真功夫总部的台账。
广州当地卫生部门也开始行动起来。真功夫公关 部经理郭帆昨日(7月19日)告诉记者,广州市越秀区卫生局针对近期曝光的 “问题排骨”,于7月15、16日出动卫生所监督员对辖内20家餐厅进行监督检查。“在现场我们监督了排骨从解冻到出品以及查验配送等环节,没有发现问题 和异常。”广州市越秀区卫生监督所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了解到,监督部门此次另一大重点检查项目则是排骨的 “台账”单。供货商提供了合法营业执照和批次排骨的检验报告,相关材料比较齐全。但有媒体报道称,由于供货配送都是“真功夫”总公司统一操作,所以查店铺账面时无从知晓排骨是否来自美国或丹麦。
“出口商提供的肋排价格在20元/公斤,国内肉商的价格在30/公斤左右,真功夫每天最多能进8万斤(4吨)以上的排骨,这里面的差价非常大。”黄俊补充表示,国内的供应商肉价还会随着市场变化。
对此,真功夫此前曾公开声明,供应商检验检疫证明并非作假,而是在文件传递过程中未及时提供正式的检验检疫证。记者就此事向真功夫方面求证,截至发稿前并未得到回复。
“问题”排骨供应商之一苏州虹信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法人代表高小方在日前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透露,公司与真功夫合作时间1年半,媒体报道中的问题排骨,是他们提供原料中的2吨肉出现了问题,这些肉都是在广州市场购买的,均为同一张检疫证明,已经提供给了真功夫。
紧急购国内排骨补充
外界的另一个疑问是,真功夫是否与两家问题供应商停止合作?
相关人士表示,之前采访中真功夫副总裁兰刚所表达的意思是指去年出现问题排骨事情后,真功夫暂停了与两家供应商的合作,问题原料已经销毁,不能销毁的退给了供应商,之后虽然重新恢复了合作关系,但是到2010年1月双方已正式终止了合同。
对于排骨的采购来源,真功夫给记者的书面回复称在国内外有多个供应商,当中80%都是国内采购,其中长期与雨润、双汇、金锣签订合作合同,中粮、吴东、 新尚食等也有合作。兰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指出“新增了国内的供应商,花高价采购了国内的排骨,进口排骨的量少了一些。”
但是,黄俊昨日透露,真功夫确实与双汇等大型肉企有合作关系,但是购买数量很低。
广东双汇食品有限公司采购部相关负责人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两家确有合作,当天上午真功夫还向该企业紧急订购了50吨肋排。
“我们跟真功夫合作几年了,猪前排和精排价格为15、16元/公斤,27元/公斤。”广州双汇相关人士介绍,真功夫此前进的猪排主要是后者。不过,因竞标等原因,此前双方的部分合作曾一度中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841

中航西飞承接国产大飞机新合同

http://www.21cbh.com/HTML/2010-8-10/wMMDAwMDE5MTIwMQ.html

8月6日,中航工业西飞公司海外收购的首家公司——FACC (Future advanced composite components 未来先进复合材料股份公司),宣布设立FACC(中国)公司,并承担国产大型客机C919研制的相关任务。

该公司将由香港未来国际航空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中航工业西飞控股90%、下称“香港未来”)、新美龙汽车软饰有限公司共同在江苏镇江投资设立,其中前者持股91.25%。

值得注意的是,这家尚在“襁褓中”的公司,却获得了中国商飞的青睐。

6日当天,FACC(中国)还与中国商飞签署了大型客机内饰系统合作意向书。

这是其控股股东中航西飞在大飞机项目中斩获的第7个工作包,也是中航西飞除机体制造之外的首个大飞机工作包。

“内饰系统虽然在客机中占有的份额不多,不过却代表大飞机给乘客最直观的印象。”上海飞机制造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韩克岑告诉本报记者。

中航工业集团副总经理耿汝光则向记者透露:“收购FACC公司伊始,我们就有更多的筹谋。FACC公司将会是中航工业集团与国际资本市场接轨一张牌。”

布局长三角

据中航西飞介绍,FACC中国有限公司注册资金不少于6000万欧元,预计总投资不低于1亿欧元,占地约300亩。公司预计明年一季度开工建设,2011年建成投产。

“之所以在镇江设立公司,主要考虑到大型客机C919的集成商中国商飞公司所在地位于上海。制造成本低廉,也较能节约运输成本。”中航工业集团副总经理耿汝光告诉记者,“FACC中国公司将成为国内航空内饰和结构件的专业化生产基地。”

此次获得大型客机C919的FACC公司是一家在奥地利注册、专门从事研发和制造航空复合材料结构件及系统和内饰产品及系统的专业化公司。

耿汝光直言,镇江距离上海237公里,与中国大型客机集成商——中国商飞同处于长三角地区。制造成本低廉、也较能节约运输成本。

记者了解到,这更是一步立足镇江,放眼整个长三角的行棋。

“我们在长三角——中国商飞的所在地都有所布局。”中航西飞公司总经理王向阳告诉记者。

比如,资料显示,中航工业发动机公司布局江苏无锡;中航工业机电液压公司设立在南京,在南京,中航工业投资110亿元兴建航空城;在上海,中航工业与上海共建民机航电产业基地……

“与镇江市开展战略合作,就是要充分发挥FACC公司在先进航空复合材料,尤其是飞机内装饰和结构件制造方面的优势。”

中航工业集团总经理林左鸣表示:“下一步,我们将与镇江市密切配合,加快把FACC(中国)公司发展成为国内航空内饰和结构件的专业化生产基地。”

中航工业集团副总经理耿汝光表示,内饰系统只是FACC在大型客机的首次斩获,但中航工业还有更大的图谋。

完善西飞结构

耿汝光表示,中航工业并不满足于FACC只获得内饰系统工作包,“我们希望在结构件上有进一步的斩获。”

从与古德里奇合资建立起落架与短舱公司,到与GE合资发动机,再到将FACC公司放置于中航西飞,中航工业在实现西飞“民机集成商”身份上,花费心思颇多。

2009年12月,中航西飞公司通过控股子公司香港未来国际航空投资有限公司实现对FACC公司91.25%股权的收购。

“FACC已经是空客、波音的供应商,这表明了它的实力。”耿汝光表示,我们会将成为涡浆支线飞机、大型客机的专业供应商。

据中航西飞公司介绍,FACC今年已经获得了包括波音737NG和757的飞机翼梢小翼框架金额为3亿美元的续约合同以及空客公司在研的A350XWB 的工作包等。今年初,FACC公司获得了俄罗斯新一代干线客机MC21的研制合同。

实际上,中航工业西飞公司已经成为了大型客机机身、机翼等6个工作包的供应商。

“中航工业集团的飞机制造还需要弥补的话,是需要我们的合作供应商共同发展的。”耿汝光含蓄地提出,中航工业西飞本身在产业制造方面并无需要弥补的环节,主要需要外部合作伙伴的产品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收购FACC公司,弥补了中航西飞在非金属结构件材料领域的不足。”中航西飞公司企业文化部部长韩建昌如是告诉记者。按照飞机的发展趋势,复合材料的比例越来越重。

记者了解到,在空客A380上,采用占全机身重量25%的复合材料。美国著名的咨询公司弗若斯特和沙利文(Frost&Sullivan)公司一份报告指出,随着全球航空业的发展,聚合物及复合材料市场将有望在2014年前仍保持两位数的增长。

显然,耗资1亿欧元收购FACC公司的目的并不仅于此。“我们准备把FACC推向国际资本市场。”耿汝光介绍说,“早就做好了准备,最快会在今年9月份启动港股上市的准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355

山寨机受压 国产品牌机第二波出海潮

http://www.21cbh.com/HTML/2010-9-7/0MMDAwMDE5NjE0MA.html

8月下旬的一天,印度TATA电信运营部总经理Vineet一行,悄然造访深圳。

随行的还有TATA电信采购总监Rajem,在中国手机出口最重要的市场印度,TATA是当地最具规模主流运营商之一。此番来访深圳,这个中国最大的手机制造基地,备受业界关注。

随后不到两个礼拜,宇龙计算机通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宇龙”)对外发布消息称,宇龙与TATA电信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宇龙旗下的酷派系列手机,将在TATA电信超过4000家门店直销。

事实上,据本报记者了解,Vineet一行在深圳考察了多家企业,但最终达成协议的仅是宇龙酷派。

“海外市场的采购策略正在发生变化。”深圳手机行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孙文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伴随着海外市场对来自中国山寨机管理的趋严,海外来华采购,已从过往专注廉价,转为考察性价比优势。

品牌机再出海

10月中旬,印度将迎来一年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排灯节(相当于中国的春节),与中国春节手机市场类似,这也是一年中手机销售的最旺季。

“通过牵手TATA电信,宇龙酷派将抢滩印度市场。”宇龙酷派主管海外市场的副总裁李留群告诉记者,酷派与TATA电信主要是基于CDMA产品和EVDO产品的合作,酷派将会把包括N900在内的国内中高端旗舰产品引入印度市场。

据李留群介绍,酷派产品将在TATA遍布印度超过4000家门店直销,产品覆盖高、中、低三个不同档次,“酷派产品最快在9月份,有望在TATA门店铺货。”

事实上,这仅是宇龙酷派海外攻略的第一步。“海外市场将是宇龙下一个重要的利润增长点。”宇龙酷派常务副总裁李旺告诉记者,一直专注国内运营商市场的宇龙,对海外市场做了超过10年的远景规划。

“以印度市场为例,我们预计花3到5年时间做基础工作和推广。”李旺表示,希望在5年以后,酷派能成为印度当地有影响力的手机品牌。

与 酷派类似,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仅专注国内市场的金立亦在悄然布局海外市场。9月6日,金立执行副总裁张高贤对本报记者证实,金立已经完成了海外事业部的组 建。而知情者透露,为拓展海外市场,金立不惜从同行挖角,“原天宇朗通海外事业部负责人卢伟兵,就是金立为搭建海外市场团队,特意挖过来的。”

在 失去卢伟兵之后,天宇朗通“掌门人”荣秀丽一度亲自上阵,主抓海外市场业务。“经过不到一年的试水,天语的2G手机产品已在海外新兴市场站稳脚跟。”天宇 朗通副总裁肖朝君告诉记者,目前天宇朗通海外市场月销量超过100万,且增速已超过国内市场,“很快,海外市场的整体销售将超过国内市场”。

不止于此,今年6月,天宇朗通已经开始向海外输出3G手机产品。“目前3G占海外市场的比重还比较小,但起量会很快。”肖朝君说。

“第二波”机会

事实上,对于国产品牌手机群体,这亦是第二波出海潮。

早在2004年前后,备受国内山寨机围剿和利润的日趋下滑,以波导、TCL、海尔等为代表的中国品牌手机厂商,开始第一次集体扬帆出海。

但国产品牌手机的第一次出海之旅,并非一帆风顺。由于与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等外资品牌依旧存在不小差距,中国品牌手机在海外还是局限在低端市场。但很快,在低端市场,国产品牌机同样遭遇来自中国山寨机在海外的围剿。

原波导海外市场部一负责人曾对记者抱怨,无论是在价格优势,还是在产品操作的灵活性上,山寨厂商优势远大于品牌厂商,这让国产品牌机在海外市场步履维艰。

波导股份2010年半年报显示,期内波导手机海外市场销售收入4.4亿元,约占总收入的90%,但营业利润却不足500万元。

“国产品牌手机第一波出海潮,正好遭遇了山寨机的出海潮,有点时运不济。”孙文平分析。

但来自中国山寨机的批量出海,同样引起了海外市场外资品牌厂商的担忧和警惕。自2008年开始,印度和巴基斯坦等中国手机出口“重镇”相继利用种种理由,出台对来自中国山寨机的限制政策。

“近年来部分海外市场对深圳中小手机厂商(山寨机)的设限,对出口造成了一定的阻力。”孙文平认为,这在客观上为国产品牌手机的第二波出海潮,创造了有利的市场环境。

在前不久深圳中印手机采购会上,记者了解到,越来越多的海外采购商,更倾向于采购国产品牌厂商的产品。

“相比较华强北的货源,国产品牌厂商尽管价格略高,但考虑返修率和售后等因素,品牌厂商更具综合成本优势。”一位长期从事海外采购人士坦言,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山寨机对老外的吸引力在减弱:“他们也会打算盘,毕竟这仅是一场生意。”

再出海考验

相比较国产品牌手机的第一波出海潮,这次出海,再不仅局限在价格搏杀。

李留群告诉记者,在印度这个价格搏杀极为惨烈的市场,酷派将定位中高端,印度目前手机均价在30-60美元之间,酷派的手机均价将会在100美元以上。

而在山寨机和外资品牌机的夹缝中,找寻细分市场,则是国产手机第二波出海成败的关键。

“我们在印度的产品会尽可能做到与当地特定的应用环境相结合。”李留群介绍,印度有超过上十家运营商,以区域划分各自为阵,这正是双卡双待机切合市场,而双卡双待机正是酷派在国内市场的优势之一。

此外,区别于过往国产手机惯用的贴牌出口模式,酷派直接利用自主品牌征战海外市场。据了解,为在印度当地推广“酷派”品牌,宇龙计划在未来三年,投入数千万元费用,涵盖广告投放、终端建设、市场活动等多种方式。

不止于此,本地化运作也是这轮出海潮的共性选择。宇龙目前已经在印度10多个城市建立办事处,招聘了300多人的销售队伍,包括部分管理人员和促销员。李留群透露,目前宇龙正在寻找合作伙伴筹建印度当地的合资公司。

而肖朝君则告诉记者,天宇朗通已于今年4月,在印度当地成立运营中心,开展本土化运营。

更为关键的是,有别于国产手机第一波出海潮,此轮出海,国产品牌更多地选择与运营商合作。“山寨机不可能进入海外运营商定制,外资品牌定价过高,这正是这一轮国产品牌机出海的细分市场。”孙文平分析。

本报记者从宇龙内部获悉,除了与TATA之外,宇龙还与印度第二大移动通讯运营商Reliance悄然展开合作。而肖朝君亦告诉记者,天宇朗通在印度等海外市场有超过50%是走运营商定制渠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864

受困面板跌价 国产彩电盈利报警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1-4/zOMDAwMDIwNDUzOQ.html

前三季度中国市场保持30%增长,彩电下乡销售大增2.2倍,然而,一众国产彩电厂商却陷入盈利大幅下滑甚至亏损的滑铁卢。

11月1日,TCL多媒体(1070.HK)发布公告称,中国业务由于第三季度加大清理库存力度导致该业务的毛利率严重受压,录得5.11亿港元的经营亏损。今年前三季度,TCL多媒体累计亏损9.91亿港元。

而与TCL同病相怜的还有深康佳和四川长虹,其彩电业务虽然规模有了一定增长,但是净利润都出现了40%左右的下降。

面对自己无法控制价格的周期性很强的上游面板,国产彩电巨头陷入了两难境地,如同TCL多媒体提前备货虽然可以避免“面板荒”和涨价压力,但却无法避免价格大跌后的跌价损失,如果不抢先备货就可能面临停产风险。

TCL多媒体巨亏

“TCL多媒体的亏损虽然是个极端的个例,但是却反映了中国彩电整机企业面临的两难困境。”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如是表示。

在TCL多媒体因为跨国并购2005年开始连续三年亏损的情况下,TCL多媒体中国业务中心一直是整个TCL集团最大的利润贡献点,连续多年每年利润超过5亿元的业绩也为TCL集团走出危机奠定了基础。

然而在今年第二季度出现亏损后,今年第三季度TCL多媒体又出现了5.11亿港元的经营亏损。在李东生看来,这仅仅是因为年初在产品规划上的一次严重的失误导致的,那就是依然将98%的产品规划为CCFL液晶电视,而仅仅将LED液晶作为高端产品来进行布局。

与 TCL不同的是,三星、索尼、夏普等目前在中国市场的LED液晶销售占比已经达到了70%以上,而创维、海信也已经接近30%,而到今年7月TCL的这一 比例依然只有7%,其实从今年4月开始意识到错误的TCL多媒体就开始清理库存,然而今年5-7月是彩电行业的淡季,于是清理CCFL液晶和CRT库存的 压力就延续到了今年9月。

将所有的清理库存产生的亏损其实都计算在了第二和第三季度的报表中,其实去年年底TCL多媒体曾经制定了2010年液晶电视出货超过1100万台的看似并不积极的目标,而李东生也多次赴韩国和台湾地区提前完成了1000万片液晶面板的定单。

TCL 多媒体有关人士表示,“2009年国内液晶企业最大的痛苦就是面板荒,因此提前采购面板是我们必须做出的选择,因为在市场竞争中一旦断货就意味着市场份额 的丢失,然而2010年整个市场远没有业界预料的那么乐观,而且在中国市场国产品牌丢失了20%左右的市场份额,再加上LED液晶快速替代CCFL液晶, 这就导致了巨大的面板过剩,而TCL多媒体CCFL液晶库存最多时曾超过150万台。”

按照TCL多媒体的预测,今年全年的液晶电视出货量 可能只有750万-800万台,同比要下降5%-10%,这中间既有OEM业务被冠捷等抢单后减少的140多万台,也有北美业务品牌切换后出现的销售下 降,更重要的是中国市场17%的增长与预期的35%相差太多,而今年6月开始液晶面板价格已经持续下降了20%以上,这多出的300多万片面板就产生了数 亿元的跌价损失。

国产彩电两难境地

其实康佳、长虹,甚至是创维今年第二季度都曾经经历过与TCL多媒体类似的情况,只不过这几家库存规模相对较少,其跌价损失也就小了很多。

TCL多媒体等国产彩电企业的滑铁卢又是一次典型的因上游缺乏话语权带来的教训。

帕勒咨询资深董事罗清启表示,“在缺乏对上游面板控制,并缺乏面板价格议价能力的情况下,中国的整机企业一方面要通过提升自身规模或联合采购来增强谈判能力,另一方面要确保把握面板行业的升级节奏,一旦产品策略失误就会损失惨重。”

显然TCL多媒体错过了从CCFL向LED液晶升级的最佳时机,这才导致其进入了业绩低谷,要从低谷中走出就必须抓住新的产业升级机会,并且加强对液晶面板行业供求情况的了解。

其 实对于台湾地区的面板企业来说,今年下半年也是遇到了麻烦,由于液晶面板价格的持续下降,友达光电刚刚公布的三季度显示,其当期净利润只有700万美元, 同比下降了97%,而华映、翰宇彩晶等更是在第三季度出现了小幅亏损,而整个台湾地区面板行业的全球占有率下降到39.3%,而韩国的三星电子和LGD则 上升到52.3%。

市场调查机构Displaysearch大中华区副总经理谢勤益表示,“对于台湾地区面板企业来说,其业绩需要大陆整机企业的支持,大陆整机企业遇到麻烦,其市场占有率就会出现下降,因为台湾本地的冠捷等OEM企业的规模还难以弥补大陆定单的减少。”

此外,在从CCFL液晶向LED液晶升级的过程中,韩国的三星、LGD、日本的夏普成为行业领导者,而奇美和友达目前在这一领域的占有率只有不到20%,显然在中国大陆液晶市场快速向LED升级的过程中,台湾地区的面板企业市场份额也被韩日同行蚕食。

罗清启表示,“大陆的高世代液晶面板全面投产还需要两年左右时间,所以要想避免重蹈这次TCL巨亏的覆辙,整机企业除少犯错误外,还需要与台湾地区面板企业加强合作来推动向LED液晶升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028

沃尔沃中国总部挂牌:李书福迈开国产第一步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26/1NMDAwMDIxODQ1NQ.html

在收购沃尔沃(VOLVO)不到一年时间,便宣告成功赢利。

1月25日,上海嘉定工业园区, 沃尔沃全球CEO雅各布 (Stefan Jacoby) 和沃尔沃中国区董事长沈晖共同为沃尔沃集团中国区总部正式揭牌。仪式上,雅各布透露,沃尔沃2010年全年实现了赢利,结束了金融危机带来的几年艰苦岁 月,为沃尔沃2011年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雅各布并没有披露赢利的相关数据。

据吉利集团总裁杨健透露,2010年吉利汽车全年销量达41.5万辆,较上年增长27%,而沃尔沃的销量37.4万辆,其中中国市场沃尔沃共销售3万辆,同比增36.2%。

杨称,吉利汽车与沃尔沃2010年合并营收则逾1000亿元人民币。他并预估,至2015年时,合并沃尔沃的销量将达200万辆,合并营收目标200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较去年分别成长1.5倍及1倍。

推进机构变革

而有分析认为,这只是因为力争在2011年前实现沃尔沃轿车公司扭亏为盈的目标是李书福在收购之初的承诺。

“吉利要整合好沃尔沃,最重要的是沃尔沃需要在两年之内实现赢利,”此前,上海大学外国语大学教授、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庄恩平接受采访时认为,赢利是吉利能否在收购以后整合成功的关键。

在 沃尔沃被吉利并购后不久,吉利就提出一个计划,在5年内让沃尔沃实现年销量100万辆。同时将在中国成立年产能力达30万辆的新工厂,使沃尔沃汽车的全球 年产量提高近一倍,并力争在2011年前实现沃尔沃轿车公司扭亏为盈的目标。而按照沈晖制订的一份《沃尔沃汽车中国成长计划》,到2015年将中国销售 20万辆,市场占有率提升至20%。

在这份计划中,中国产销量将达全球的三分之一,不过,对于沃尔沃中国区来说,任务依然艰巨。相比,沃尔 沃中国市场2010年3万辆的销售,去年奥迪在华销售22.558万辆,同比增长43.5%,奔驰在华销售14.767万辆,增长115%,而宝马销售 16.90万辆,增长87%。

李书福必须迅速做大量,但这对于目前沃尔沃的销售体系势必开掘巨大挑战。

为了保持品牌的高端,沃尔沃此前在中国的做法一直都是先做服务再做销量,网络发展也一直不紧不慢。沃尔沃此前在中国甚至没有独立的销售体系,都是与福特的捷豹、陆虎在一个网络中销售。

25日,中国总部的成立,意味着沃尔沃在中国业务由此前的单纯销售,转而成为一个集产品开发、制造、质量控制、采购、销售与客服,到投资者关系、财务、法律、人力资源、公共事务等各个领域为一体的综合型公司。

“中国总部是全功能的总部,与瑞典的总部有直接汇报的关系,” 雅各布说,无论是销售制造还是研发,都是总部下属的分支机构,总部有权利来做出最后的判断。

“这正是因为中国业务的扩张所致,” 瑞典政府投资促进署驻华首席代表陈永岚分析,事实上,沃尔沃中国总部的设立,也正是彰显了中国市场对沃尔沃的重要和李书福对中国市场的期望。

三大基地进入审批

而随着沃尔沃的赢利,吉利至少向沃尔沃的高层和工会证明了自己的实力,李书面福运作沃尔沃将变得更顺畅。事实上,吉利的三个基地都已进入了审批程序。

在 吉利收购沃尔沃的过程中,大庆和上海嘉定两地政府,都是吉利收购沃尔沃项目的出资方,对于两地而言,也希望能有更多的项目落户当地。之前有消息说,沃尔沃 国产将在大庆和上海分别建厂,此后,为了使沃尔沃尽早实现国产化,考虑到新工厂的建设需要周期,李书福又决定了将在成都的吉利工厂先行生产S60,记者了 解到,在中国市场,很可能会出现三个基地的情形。

不过,生产基地太多,对于一个刚要国产的品牌,而产品序列又不是很多的品牌而言,存在着分散、管理成本高等风险。

雅各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中国的制造基地,还要等待中国政府部门和沃尔沃董事会的批准。”“现在只是一些手续方面的原因,”知情人士透露,吉利方面仍将继续保持沉默,直到4月份上海车展期间再全部公开于众。

而为了支撑中国多基地运作,与中国总部同时宣布成立的还有沃尔沃在中国的研发中心,雅各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这个研发中心第一步将主要针对中国市场,随后还将针对全球市场开发。

事实上,吉利还有让中国产的沃尔沃走向全世界的想法,此前, 雅克布曾表示:未来将在国内生产沃尔沃汽车出口美国,使之成为率先出口美国的国产汽车之一,以降低外汇风险。

对于李书福而言,他急于证明的是:中国市场扩大战略并不影响沃尔沃全球的发展,反而对其全球的总量而言是加分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1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