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金融時報》,研究公司Lombard Street的Dario Perkins指出,
經濟學家還在討論歐洲央行是否會推出QE,主要的問題不是歐洲央行應不應該這麽做,而是德拉吉能否克服反對的聲音,成功推出QE。
不過,近日,歐洲央行反對QE的官員似乎立場有所軟化。這可能與歐洲的低迷通脹有關。然而,反對者依然表示,他們擔心QE將讓某些國家政府忽略他們的財政承諾,並不履行他們改革經濟的承諾。這就是為什麽德拉吉在Jackson Hole全球央行年會的講話如此重要。他不僅承認歐元區近日通脹疲軟的事實,他還暗示了歐洲就貨幣政策、定向財政刺激以及結構改革上可能已經達成“妥協”。(更多精彩財經資訊,請到各大應用商店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kins表示,
我們不知道德拉吉的表態是概念化、理想化的,還是說雙方已經真正達成妥協。如果是前者,那歐洲央行可能會在沒有結構改革和財政支持承諾的情況下,推行QE。
如果是後者,情況會是如何?德國總理默克爾會在歐洲央行沒有推出互惠政策的情況下采取行動嗎?
花旗歐洲經濟研究團隊指出,
在我們看來,德國政府不可能大幅放松財政政策。目前,我們預計,2015年,財政放松將占到GDP的0.3%-0.4%。德國政府將預算平衡作為其重要的政策目標,所以,我們認為如果沒有大的意外事件,德國政府不會放棄這個目標。
上半年160億歐元的政府盈余意味著德國政府進一步寬松的空間也不大。
德國報紙Die Zeit稱,德國政府正在準備一個“緊急包”來支持經濟。
一旦緩沖余地用盡,經濟進一步的小幅疲軟並不會讓德國政府加大寬松。德國政府反而會收小寬松,來達到財政目標。
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對於更支持性財政立場的支持表明,德國在財政預算問題上正越來越與歐元區脫節。
然而,對德拉吉提振需求的表態的一種解讀是:更多財政支持的缺乏將會帶來額外的貨幣寬松。在我們看來,如果讓德國政府選擇大幅放松德國財政政策還是歐元區QE,它會選擇QE。
自5月份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後,國內最大的傳統租車品牌神州租車終於在近日確定將於9月19日於香港上市。
比較巧合的是,正是從今年5月份開始,包括寶駕租車在內的P2P租車似乎一夜之間爆發了,先是集體宣布獲得融資,緊接著是馬不停蹄的在各大城市跑馬圈地。
P2P租車模式下,租車平臺本身並不擁有車輛,它利用的是社會的閑置車源。通過P2P租車平臺的網站和手機APP,私家車車主可以將閑置的車輛放上租車平臺分享給附近有租車需求的租客,租客也不必要去線下租車門店花上一兩個小時辦理租車手續,直接通過手機APP就可以搜索到附近合適的車輛後,線上即可完成租車手續,並實現自助取車還車,整個過程可以在十幾分鐘內完成。
有別於傳統租車模式,P2P租車在車源擴展、網點布局、租車價格以及租車的便捷性上都具有很大優勢,因此業內的主流觀點都認為,今年開始出現的包括寶駕租車在內的P2P租車平臺的風起雲湧會給神州租車這樣的傳統連鎖租車品牌帶來顛覆性影響。
不過,我個人認為至少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這種狀況不會發生,原因有二:
第一:中國的租車市場足夠大且分散,品牌集中度很低,深度挖掘的空間非常大。
知名數據調查公司羅蘭.貝格的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的租車市場規模將達380億元,未來還將以27%的速度保持增長;與此同時,中國租車市場目前滲透率僅0.4%,遠低於日本的2.5%和美國1.6%。從羅蘭.貝格的調查數據來看,這意味著國內租車市場擁有巨大的未被滿足的潛在需求等待行業企業進一步挖掘。
事實上也是如此,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於便利性出行的需求也急劇提升。而根據世界銀行(the world bank)的數據截至2010年中國的汽車擁有率大約為6%,由於北京、上海、杭州等越來越多的一二線城市先後實施的限購、限牌等各種措施,預計到2020年這個數字可能也不會超過15%,而美國的汽車擁有率卻達到了驚人的80%。我認為,這意味著人們對於便利性出行的越來越急切的龐大需求,都會被轉嫁到租車市場上來,從而讓國內租車市場潛力變得足夠大。
不過,這麽一個大市場里,似乎還處於粗放發展階段,市場過於分散,品牌集中度很低。雖然神州租車的車隊規模以及市場占有率大於第二名至十二名的總和,但也只占國內租車市場的30%,更大的市場被分散在全國各地的中小租車公司所占據。
相關數據顯示,除了神州這樣的大型連鎖,國內目前還有超過60000余家租車公司,普遍存在擁有車輛少、分布區域散、品牌知名度低、營銷水平弱的現狀,導致了服務流程不規範、用戶滿意度低等現狀,並直接影響了用戶對租車行業的看法。未來寶駕租車為代表的P2P租車會通過規範化的服務流程和統一的價格體系以及巨大的品牌優勢,首先吞噬這些中小租車企業的市場份額,而不是和搶奪神州租車等連鎖巨頭的現有市場份額。
寶駕租車運營至今,已經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長沙、杭州、鄭州、成都、天津、武漢、重慶、南京等12個一二線城市展開了全面運營。從實際運營數據來看,寶駕租車的現有用戶群,相當比例來有在傳統中小租車公司的不愉快的租車經歷,正是這些不愉快的體驗,把用戶一步一步推向了管理和服務流程更加標準化的以寶駕租車為代表的P2P租車和神州租車這樣的大型連鎖巨頭。
第二:國外成熟的經驗表明,大型傳統租車連鎖企業與寶駕租車為代表的P2P租車未來會在業務上形成明顯區隔。
由於租客不用費時費力花費一兩個小時去傳統租車門店線下辦理租車手續,只需要打開手機APP,像查找附近的餐館一樣在附近找到滿意的待租車輛後,不需要與車主見面,直接通過線上就可以完成整個租車流程,並且通過內置的“電子鑰匙”功能自助取車、還車,整個流程下來不超過10分鐘。
除了便捷性,由於車主分享的閑置的汽車,且分享過程中沒有店面租金、人力成本以及市場運營成本,因此P2P租車平臺的價格要比神州租車等傳統租車門店便宜30~50%。
正因為這種便捷性和經濟性,P2P租車未來滿足的人們的一些即時性需求上優勢明顯,更加適合在居家附近購物,接送孩子等使用兩至三小時的社區用途以及本地出差或出遊的短途使用。
想比之下,傳統的租賃巨頭因為可以異地還車等優勢,更加適合城際間的長途出差和旅行。因為在我看來,中國還有和國外發達國家不一樣的國情在於,中國雖然超大型城市很多,但是城市基礎建設明顯不足,市內的交通不發達,出行很不方便,傳統租車企業如果想滿足社區用途需求,就必須在城市內實現足夠高密度的覆蓋,這顯然不是他們的優勢,且恰恰是P2P租車平臺的優勢。
一旦基於P2P租車的汽車共享理論被大眾所接受,P2P租車平臺上的待租車輛或遠超大家想象:僅以北京市場為例,按照北京交管局數據,目前北京市的汽車擁有量高達520萬輛,只要20%汽車拿出來共享,那麽汽車共享平臺可能擁有的車輛數量就可能高達100萬臺,遠超現有租車公司規模。
這些車輛將散布於城市的幾乎每一個社區,為寶駕租車這樣的P2P租車平臺建立起一張密密麻麻的線下網絡,讓租客可以便捷地在本社區就可以租到滿意的車輛,做到隨時隨地地滿足人們的即時性社區出行。
本周三,市場受到央行5000億資金投放的刺激一片歡欣鼓舞,不少人都將此解讀為信貸擴張、央行放水的重大利好,但不少機構認為,這種解讀並不準確,央行的舉動只是為了讓系統有足夠的資金進行運轉。
當前中國經濟並未走到崩潰邊緣,但央行選擇定向註水,摩根士丹利的Richard Xu認為,其意圖可能有以下兩點:
1,中國的貨幣供應沒能達到13%的年度目標。央行在2014年更頻繁地向銀行系統註入資金,尤其是當監管層收緊影子銀行的時候。下圖顯示在銀監會8號文以及打擊同業非標前後,央行通過PSL、定向降準、SLF等工具試圖將M2穩定在13%的目標上下。
2,貨幣供應的季節性因素,在節假日或季末時點,銀行通常會出現流動性緊張局面,9月底正值季末和十一前夕,銀行資金面將會較緊。
中金固定收益部門在報告中也提到,央行首先的出發點是要通過定向釋放資金,避免9月IPO疊加銀行季末沖存款所導致的資金面沖擊。
上周,銀監會還發布了236號文,要求商業銀行的存款偏離度不得超過3%,不得通過理財產品倒存吸收和虛假增加存款。
財新引述一位接近監管部門的人士說,SLF應該與存款偏離度的考核有關。限制存款增長,就意味著限制了貸款,如果還要支持貸款總量繼續增長,就只能發一些SLF,讓銀行的存貸比合格,繼續維持貸款增長。
5000億SLF並非為了刺激經濟的另外一個理由是期限。金融博客QZ提到,此次SLF只有三個月,對於銀行借貸來說時間太短,如果央行希望刺激經濟,所選擇的工具應該放寬銀行的準備金率。但是這可能會令通脹走高,吹大房地產泡沫以及增加債務風險。(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本周,隨著投資者在美聯儲明年加息預期影響下拋售短期國債,美國10年期和2年期國債收益率差距收窄。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稱,盡管美聯儲在公開聲明中的措辭小心謹慎,但投資者仍可以在其中發現細微的差別。不過,投資者最醉心的,還是美聯儲關於未來的利率變動預測。
GMP證券固定收益策略部門主管Adrian Miller對《金融時報》表示:
債市和股市密切關註(美聯儲)聲明的變化。債市關註何時加息,但更加關註加息節奏有多快,以及將提升至何種水平。
華爾街見聞網站昨日文章刊載了美聯儲在經濟展望報告中的2015及2016年利率預期點陣圖。根據英國《金融時報》的分析,如果按照最新的利率預期,美聯儲加息行動很有可能比預期來得更早。
華爾街見聞昨日提及,盡管美聯儲在公開聲明稱,當前近乎於零的超低利率將在QE退出後保持“很長一段時間”,但若按照最新的利率預期,17名委員中有5人預計將在2015年3月開始加息。這個時間點早於市場預期的2015年中之後。
美聯儲主席耶倫在其新聞發布會上試圖澄清有關“相當長一段時間”即為6個月的普遍預期。但是如果基於這一時間周期判斷的話,美聯儲應該在2015年4月之前不會加息。
由此對比點陣圖預期來看的話,美聯儲內部要求提前加息的聲音顯然令市場感到意外。
美聯儲委員的預期引發了債市拋售。美國2-5年期國債遭遇投資者拋售風潮,從而引發短債收益率觸及2011年以來的最高水平。與此同時,10年期國債收益率僅溫和上揚。
國債市場近期的變化反映出前景的不確定性。《華爾街日報》援引很多分析師觀點稱,即使很小的加息幅度都可能令經濟增速放緩,打壓本就很低的通脹率進一步走低,並低於美聯儲設定的目標。
FOMC將2015年末的中期聯邦基金利率預測值從1.125%調升至1.375%,而這一關鍵的隔夜拆借利率有望在2016年末觸及2.875%,此前預期為2.5%。然而,債券市場則預期該利率將在2015年末觸及0.76%,2016年末觸及1.82%。
這種差異在某種程度上限制了美元漲勢,也令美股處於相對適宜的區間,加息可能不會觸發當前高漲的股市脫軌。
美聯儲公開聲明出爐後,股市以一片掌聲作出回應。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當時上漲了0.6%,標普500指數漲0.5%。納斯達克指數也漲了0.7%。
《金融時報》文章稱,但是,對一些人來說,美聯儲“點陣圖”是對債市的一個警告。債市長期以來都預期經濟複蘇將長期低迷,通脹率下降將導致貨幣政策收緊步伐相對適度。
Aberdeen資產管理公司的高級投資經理Patrick Maldari稱:
比起FOMC,我們更站在債市一邊,一旦加息大門開啟,利率提升節奏將放緩。這事關實際GDP增速是否可以維持在3%以上,在這樣的結果中,股市將受美聯儲寬松政策指引,並消化美聯儲加息。
蘇格蘭皇家銀行策略師John Briggs稱:
債市對美聯儲的反應仍是不足的,未來需要調整。美聯儲聲明中的鴿派成份正在減少。隨著時間的推移,債券收益將攀升並導致平坦的曲線。
火爆的股市則存在風險。在QE徹底退出之後,下一個貨幣政策的正常化階段正在開啟。德意誌銀行策略師Alan Ruskin稱:
如果債市和美元真正開始重新以有意義的方式對美聯儲的預測定價,那麽股市就將面臨一段艱難時光。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據世華地產門面的置業顧問劉麗賢說,他們和路對面的Q房網實際上是一起的,世華的招牌會在這個月內全部更換成Q房網的招牌。 (南方周末記者 嶽家琛/圖)
互聯網改造傳統行業的潮流早已席卷地產中介行業。在樓市低迷的背景下,傳統地產中介與房地產電商的沖突此起彼伏。深圳Q房網與六大傳統地產中介的對峙是最新一例。這一次,Q房網並非僅僅以互聯網渠道來展開競爭,而是直接向傳統地產中介的核心資源下刀。
2014年9月18日,作為深圳房產中介行業老大,中原地產聯合中聯地產、美聯地產、招商地產、海王地產、港置地產等六大地產中介公司,內部商討抵制Q房網的措施。
Q房網是一家傳統地產中介——世華地產公司向互聯網轉型的產物,其公司全稱為深圳市雲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根據其網站公開資料顯示,梁文華為其董事長。梁亦為深圳世華地產公司總經理。
當天,與會者回到家的時候,他們草擬出的四大共識已經在網上傳開了。“深圳六大地產中介公司聯合抵制Q房網”成了公開的秘密。
如果草擬的這四條措施被付諸實施,未來所有加入到Q房網的經紀人都將永遠不被六大代理商聘用;六大中介公司的經紀人一旦被發現“飛單”到Q房網,也將永遠不被聘用;而且,所有公司的任何項目只要有委托Q房網代理,六大公司都會立即退出。
對此,深圳中原地產總經理鄭叔倫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目前最終的方案還在斟酌中,等最終確定了會有一個加蓋公章的文件,通過官方渠道公布。”
參與抵制Q房網的六大傳統地產中介中,歷史最悠久的要數美聯地產和中原地產這兩家香港公司,它們的誕生可以追溯至1970年代。自從2000年之後中國房地產業開始扶搖直上,這些地產中介也迎來了它們的黃金年代,它們的店鋪密集分布於深圳的大街小巷。但現在,它們不僅面臨著房地產業的萎靡,更可怕的是,互聯網上的強大對手來了。
在過去半年中,這已經是深圳傳統中介與網上中介的第二次交戰。
前一次發生在三個月前,中原地產等多家傳統中介抵制房地產垂直門戶搜房網(NYSE:SFUN),並成功地迫使其降低端口價格。那場風波緣起於搜房網的端口費漲價及無線客戶端單獨收費,在北京、廣州、成都等多個大型城市,搜房網也都遭到房產中介的聯合抵制和逼宮,並導致股價暴跌。
房地產電商網站安居客在2014年3月同樣因為提價,而遭遇京滬傳統地產中介的抵制,甚至因此延宕了其上市進程。
一個月前,郭堅來到世華工作,成為了一個“合夥人”,業內也稱之為獨立經紀人。此前,他曾經先後就職於有固定底薪的中原地產和中聯地產。
在房產中介行業,像郭堅一樣經常跳槽的人有很多,他們對各家房產中介公司都非常熟悉,因而也使得這一行業沒有秘密可言。
世華地產與中原地產等公司曾經是一個戰壕里的戰友。當時,中原等幾家決定聯合抵制搜房網,詢問世華地產,是否願意共同抵制搜房網,得到了世華的肯定答複。
抵制搜房網的行動最終以幾大線下聯盟的獲勝而告終,搜房網最終降低了50%的端口費用。
然而,就在世華與中原聯合抵制搜房後的一周,世華地產召開發布會,宣布自己成為Q房網的加盟商,並將旗下所有店面的招牌全部更換為“Q房網”的標識。世華地產總經理梁文華也變成了Q房網的董事長。在發布會上,世華地產還邀請了昔日抵制的對象,搜房網深圳總經理遊洋彬出席。曾經抵制搜房網的那個松散同盟就此宣告結束。
世華加盟Q房網後,郭堅說不清自己到底是世華的人,還是Q房網的人。不過他也不在乎,“反正兩家都是同一個老板梁文華。”郭堅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線下地產中介和搜房網和解後,郭堅又自費花1800元購買了搜房網三個月的端口服務。他抱怨搜房網收費高——購買端口的費用比最初上漲了10倍。但是,郭堅又離不開它。他每個月的客戶有一大半來自網上。每月交給搜房網600元的費用,能為郭堅帶來上萬元的收入。
相比於傳統中介的直接交易,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在網上瀏覽房源,從線上到線下。據搜房網公開披露的財報顯示,其2013年一到四季度凈利潤分別為2840萬美元、5540萬美元、1.027億美元、1.12億美元,增幅明顯。2013年,其市值高達70億美元,不僅超越了新浪、搜狐,甚至超過了恒大、金地、招商等房地產公司。
世華地產看到了這一趨勢,才決心投資Q房網,成為深圳傳統地產中介中第一個轉身的公司。郭堅認為,世華地產放棄掉原有苦心經營多年的招牌,更改為“Q房網”,就是希望Q房網逐漸在互聯網產生影響力。這樣,他們就可以不依賴於搜房網的平臺。
“實際上,Q房網的後臺與搜房網比起來,差得非常遠,在上面發布東西很麻煩。但是我們每個月有固定的任務,要在Q房網網絡平臺上發布足夠的房源信息。”郭堅說。
Q房網激起傳統地產中介的公憤,源自其不久前發出的一份招聘啟事。
這封Q房網·世華地產的招聘啟事在深圳三萬經紀人的微信中曾廣為流傳:“Q房網新模式,大渠道,經紀人最好的發展平臺,完全讓業務員自主創業當老板……業務員史上最高55%到85%的提成,現對外招聘……加入我們一年實現買車,兩年實現買房,逼自己一把就知道自己有多優秀……”
誘人的高提成,打破了深圳房產中介行業原有的15%到35%提成的行規。而其在微信中宣傳的讓業務員自主創業當老板,也就是其推出的“獨立經紀人模式”。
這其實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招聘,Q房網不會向這些加盟者提供底薪、各項保障,甚至這些加盟者每月還要向Q房網交一筆管理費。“為了防止勞動部門的人來找,我們就以合夥人的身份進行工作。”郭堅說。
但這個招聘啟事對傳統地產中介的沖擊是顯見的。過去,安居客、搜房網這些房產垂直門戶,采用的是平臺模式,給傳統地產經紀人提供了面向更廣泛消費者的新通道,他們靠收取端口費或點擊費盈利,但沒有威脅到傳統地產中介的交易分成模式。
而Q房網試圖改變行規,以高提成吸引那些掌握核心房源信息的地產經紀人,地產經紀人不僅會因此對傳統中介公司的分成制度感到不滿,還可能將更多交易轉移到Q房網上。傳統中介公司面臨被釜底抽薪的風險。
深圳中原地產總經理鄭叔倫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普通業務員看到了更高提成的可能性以後,心里會想,每個單從頭到尾都是我業務員一個人的功勞,為什麽公司會拿掉那麽大部分收益?他們會忽略公司所需要承擔的培訓、為員工繳納社會保險費用、法律顧問等職能部門的開支。
一旦開了這個先河,要想回到原來的規則,就很難了。
這個公開的挖腳行動,讓六大傳統地產中介商坐不住了。他們擔心自己的業務員利用自己店鋪的資源拉客,同時為了獲得更高的提成,把單最終帶到對手那里去簽,即所謂的飛單。
深圳市房地產經紀行業協會也發布了一份含糊其辭的表態。並被對陣雙方拿來用作自己的盾牌。其中,“不應在客觀上為跳單、走私單等違規行為創造便利,幹擾行業正常秩序”的表述,被業內看作是抵制Q房網的武器。
9月22日,深圳中原地產總經理鄭叔倫寫了一封給6000名員工的信。“我們正面對一場獨立經紀人模式與中原經紀公司模式之戰。昔日盟友借創新為名,搞電商平臺,借此推動獨立經紀人模式,以達到去中介公司化,表面上是為了給經紀人爭取利益,實際上是把公司近年虧損的包袱丟給員工”。
實際上,Q房網與六大傳統中介之戰的背後是核心資源之爭。互聯網改造傳統地產中介行業,是從搭建面向消費者的網上渠道開始的,但核心房源信息仍然掌握在傳統地產中介手中。
搜房網顯然在抵制風波之後意識到這一點,在2014年7月迅速成為世聯行和合富輝煌兩大傳統地產中介的第二大股東,以謀求與其核心資源的對接。而Q房網由世華地產這樣的傳統中介轉型而來,自然深知核心資源的重要性,他們以高提成為誘惑,想不費一槍一彈就從其他傳統中介挖掘核心資源,其本質上與互聯網無關,更像是中介之間的挖腳行為。
這場風波仍在持續。南方周末記者致電Q房網副總裁花蘊時,他表示,公司會很快向社會公布其提成和收取管理費方案。
一位深圳地產界資深人士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六大傳統地產中介的這種抵制行動可能沒有多少效果,結果如何,主要還是看業務員如何衡量收益。
而郭堅認為,相較於業務員目前所能得到的工資和灰色收入,Q房網的條件不會吸引到絕大多數的業務員,“Q房網給予高額的提成是有一定條件的。如果想得到80%的提成,需要保證一個高額的任務量。而且,業務員每個月還要向Q房網上交約3000元的管理費”。
(應被訪者要求,郭堅為化名。)
http://xueqiu.com/1830611415/46281788
先说一下我投资复星的心路历程…持有复星国际3年多,第一重仓股,收益率4倍左右
我
自己是12年初买入的复星国际(港股上市公司00656),成本大概在4.2-4.3左右,是第一重仓股,大概30%多,持有了3年左右,目前收益率是4
倍左右(这几年是对复星的持有策略是,不卖,不卖,不卖,在港股通开市第一天,还增持了复星国际)。我觉得如果你持有一家公司3年多,还占30%多比例,
你还对研究工作有巨大兴趣,你不把这公司研究个底朝天,基本是不可能的。
当
时买入复星时,可以说是遇到巨大反对声音,比如很多人就跟我说“千万不要被郭广昌骗了”(如果,没有这么大反对声音,股价也不会那么低,所以感谢这些声
音…)。当时找了大量复星的人和复星的同行调研,这时如果你仔细看一下反对声音,会发现普遍二级市场对复星评价很低,但是产业投资者和同业者对复星评级很
高,比如一些国内的顶级医药公司。就行业投资和行业研究来说,产投实力比二级市场强很多,换句话说,复星得到了高手玩家的认可,而得不到大众投资者的认
可。(我有个经验,如果你说要投什么行业,你得到了一片反对声音,这主意要么很可能就特别糟,要么这主意就特别好)
如
果你仔细研究复星的每个业务,和研究复星的发展史。你会发现这家公司其实发展速度对平均水平非常非常快,而且面对一些重大问题时,处理的速度和质量极高
(比如钢铁业务下滑,扭转早期不重视互联网投资)。而这时如果你再仔细研究一下其他的投资集团,比如伯克希尔,凯雷,KKR,惠理,和一些普通私募基金的
发展史。你会发现复星发展路线虽然被说的逼格很低,没有伯克希尔的保险业务那么强。但是复星是在针对自己的面临的现实环境,选了能选择的最好的发展路线。(这里边需要注意的是,是研究伯克希尔的发展史,不是仅巴菲特的投资理念或语录。要看伯克希尔具体投资案例怎么做的,怎么融的资,巴菲特,芒格,索科尔都是什么角色)
持有一家公司的关键是弄清楚到底你在持有什么,以及你不持有的东西到底是什么。而持有只是形式,长期持有的关键高质量的研究做支撑,而不是凭借着热血和一厢情愿。
然后,说说我对复星这几年发展的理解,总的来说是一句话:复星并非简单模仿伯克希尔,而是走出自己的路线
如果奥尼尔希望在NBA取得乔丹那样的成就,他也许可以做到,但他不能模仿NBA的巨星乔丹,因为两人的身体禀赋和性格完全不一样。而复星这几年的成功源于找到合适自己的路线,而并非对巴菲特单纯的模仿。
中
国商业环境的特点是,一旦一个事情有人做,并且效果大好,会出现大量模仿者。这个情况也出现在这几年的巴菲特身上,当巴菲特投资方式奏效后,出现大量模仿
者,最典型的特点就是现在国内一些质量极高的上市公司,出现了极其高的估值,因价格太高,这些公司长期投资回报下降极快。如果一家投资公司希望在这个过程
中崛起,最少得去寻找这些被追捧以外的机会。
2014年底,复星的业务结构图
复星集团所属的行业是投资行业,对标公司是伯克希尔,凯雷,KKR这样的投资公司。对于投资公司来说,最大的特点就是投资端,和融资端的实力。伯克希尔会成为现在全球最好的投资公司,取决于以下几点
(1) 在融资端上,在美国保险行业极其分散的时候,并购大量保险公司,获取低成本浮存金(巴菲特和芒格买入的第一个有浮存金的公司,实际应该是蓝带印花公司)
(2) 有巴菲特,芒格组成极其之强的精英投资团队
(3) 建立全新的投资和投后管理系统。把投资权高度集中化,经营权高度分散化。
(4) 在美国高速成长期时诞生,当时没有什么全球大型投资集团
(5) 当时没有那么多人搞价值投资
而复星面临的情况是
(1) 中国保险行业是市场集中度最高的金融业态,一上来就是几家已经成型且市占率很高的公司。早期的复星别被人并购就不错了,不要说去并购人家了
(2) 中国同样处于高速成长期中,但是中国已经有了大量投资公司,而像凯雷,红杉这样的投资集团也很早进入中国
(3) 很多人在搞价值投资,所以很多标的价格比巴菲特当年买入时,贵了很多
如
果深入研究一下伯克希尔的崛起过程,你回发现很多伯克希尔崛起的条件,复星都不具备了。复星并不是想不想模仿伯克希尔的问题,而是能不能复制伯克希尔的问
题。某种程度上,一家公司的融资模式会决定他的投资模式,他能融到什么样的钱,才能做什么样的投资。巴菲特正是因为拿到保险资金这样的超长线资金,才能做
的了长期投资。
复星在这样的情况下,做了如下调整
(1) 投资权未高度集中化,建立各个行业投资团队。
(2) 复星核心是找到了国内在境外上市的资产,和全球化带来的低估机会
(3) 投资全球愿意到中国扩展业务的公司,并从业务拓展中获利
(4) 依靠全面和庞大的投资团队,买入境外低估值保险公司
(5) 把握住了国有企业重组
昨
天的优点并不是一定是今天的优点,一个对他起了至关重要的致胜因素未必对你也适用。伯克希尔的崛起,也是在格雷厄姆投资管理公司基础上,做了创新,吸收了
芒格和费雪这些人的优点,最终发展壮大,而并非是巴菲特对他老师格雷厄姆的模仿。复星也同样如此,而作为复星之后的投资集团很大概率也会同样如此。
复星的结构的变迁:从2007年上市到2015年
复星在这8年里,可以说是大变化。复星在这8年里结构变迁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2007年上市到2011年:
当
时主要业务是钢铁,地产,医药,铁矿四大业务板块,再加上投资。而这个时候,复星开始的境外投资。而复星在07年上市后,资金情况得到了大量扩充,主要投
资了分众传媒,club med, folie
follie,民生银行H等等。更重要的是,这个时间段里复星大量的吸收了从高盛,GE,凯雷这些大公司人才,组建高水平的投资团队。
第二阶段是2012-2013年,这时,复星开始做资管业务,自己做基金,资管业务本身是一个把融资过渡到保险的过渡性业务。
而
第三阶段是,2014到现在,因为欧洲股市处于低点,且复星境外投资团队以及培养成功。复星开始并购境外保险公司,拿到境外低成本投资。而这个时候典型的
特点是,无论是从获取的可投资资金,资金的成本,业务绩效,保险业务都超过了资管业务。保险业务的重要性提升,而资管业务重要性降低。
下面给大家看这张表,这张表能更好说明这个变化
【1】在14年复星的报表里,复星医药,复星地产,南京钢铁,海南矿业4个板块统计口径有些变化。变成了健康,地产开发和销售,钢铁,资源板块,主要是加入了一些新公司参与并表,但加入并表的公司的利润影响并不大。
【2】14年的运营板块增加了快乐时尚的业务的利润14年大约在4.7亿左右。
从这个表中,大家可以看到,复星保险业务利润明显提升,利润占比从之前的0提升到现在的16.6%。未来对保险的并购增加,保险利润占比会越来越高。而资管业务作为复星在12-13年过渡时期的业务,目前利润也来越高,但未来复星的保险业务比重会是第一位
另外一个变化是,复星这8年在不断调整运营业务的结构,简单说,就是要提高有希望的业务比例,比如医药,降低慢速或衰退业务的比例,比如钢铁和矿业。
总的来说,复星过去这8年里,主要的变化体现在
(1) 找效率更高,且安全系数更高的融资杠杆(从借债投资,到资管,到保险资金)
(2) 立以行业为核心,可以进行全球配置的投资团队
(3) 把公司资产逐步从落后的产能上,调整到有发展潜力的产能上(钢铁资产占比降低,医药资产占比提升)
未来不出意外,这三部分会得到继续的强化。而如何可以更好的进化投资决策流程和激励制度,以及如何更高质量的拿到大项目,将在是为了复星发展的重点。
最后,想和大家说说复星国际的管理层
在对一家投资公司的评估里,核心股东和管理人的重要性怎么强调也不过分。正是因为有巴菲特这样的顶级管理层在,才会有如今2万亿人民币市值的伯克希尔
投
资是看人,这句话经常被说起。但实际上上市公司的老板,都是净值在5亿或10亿以上的人(某种意义上,这些人早就实现财务自由了,而且是质量极高财务自
由,那么这些人为什么要拼命去经营公司呢?)。所以,实际上研究人,就是要研究这些5亿或10亿以上的人对公司经营是什么看法(这也是芒格非常愿意看自传
的重要原因)。我自己研究公司时,有一个很深的感触,在这些财务高度自由的人里边,最终把企业发展成为超大型公司的人里,一个稍普遍的规律是,这些人真的
很喜欢他们的行业,他们的表现和足球场上的梅西和C罗对足球的热爱,或乔丹对篮球的热爱没有太大区别。
知道我的朋友,都知道我对复星管理层评价非常高,虽然我自己也在弄基金公司,但毫不夸张,我每次都说,复星是对我投资生涯里除了巴菲特外,最重要的老师,我的很多投资打发源于在研究复星发展史和投资案例中获得的灵感和启迪。
但我还是建议,对复星有兴趣的投资者,要擦聊自己眼睛,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虽然巴菲特是我最重磅的偶像,但是我仍然要自己思考他说的那些东西对不对,而不是全盘接受。
关于复星业务更详细的介绍,大家有兴趣,可以看我之前写的介绍复星的文章,里边很多内容很详细,而且还有关系复星医药的介绍。这里不再花篇幅介绍。
2013年复星年报分析,进击的复星
http://xueqiu.com/1830611415/29617035
2012年复星国际年报分析笔记(复星的投资哲学)
http://xueqiu.com/1830611415/25019810
2013年1H复星国际半年报分析笔记(介绍复星的投资系统和复星和伯克希尔的区别)
http://xueqiu.com/1830611415/25019810
复星医药分析笔记
黑馬說:插坐學院請到微信第一大號、擁有1500W用戶的“微信路況”負責人,車托幫副總裁孫冠男孫總分享了一片長文幹貨。
孫總除了擔任車托幫的副總裁,還創辦過海天盛筵、史玉柱時間拍賣、創新中國論壇等大型活動,是聯通精彩在“沃”品牌營銷負責人,曾任Onezine總裁,Luxury Insider奢侈品集團大中華區總經理,優米網副總裁,珍品網聯合創始人。是互聯網圈內近年來比較有影響力的產品和營銷專家。
所以……你就知道下面的內容有多少幹貨了!話不多說,一起來看本次專訪吧!
口述 | 孫冠男
1、微信路況前期是怎麽推廣的?能不能分享一個案例?
其實推廣都是一些術,我覺得術的東西,各有各的做法,都有成功的機率,但它不是最重要的,勢是最重要的。
我們為什麽用戶量比較大?我們做的比較早,2012年7月份就做了,2012年底的時候,我們一幫人還飛去廣州見了張小龍。
當時微信是一個約會工具,但張小龍想打造生態,不想局限於約會工具。我們就說,我們幫你做了一個路況查詢、違章查詢的工具,是服務性質的,便民的。張小龍就非常喜歡,他說自己在廣州經常被罰款,沒有電子狗什麽的,而我們的產品可以幫他解決這個問題。所以他就把微信兩個字加到我們上面來。
而且他在後期對外說微信生態時,很多次都是用微信路況舉例子,我們就成了行業標桿,在官方渠道上經常會出現。
這個勢一定要抓住,你要先抓住這個平臺想幹什麽,順著它的想法去做,這樣它就會給你很多平臺上的資源。
2、那現在微信的大勢是什麽?您能詳細介紹下嗎?
你肯定聽說了總理說網速慢、網費貴吧,這什麽意思呢?實際上總理是鼓勵互聯網創業和經營的理念,所以他拋出互聯網+的概念,但你知道互聯網+的概念是誰提出的呢?
實際上它是人大會議上馬化騰提出來的,他提出了4個互聯網戰略,其中一個就是互聯網+戰略。
那什麽是互聯網+戰略呢?這就要提到KK(《失控》的作者,凱文·凱利)的一本書《新網絡、新經濟》,他在98年就準確的預言了今天互聯網發生的所有事件。其中最主要的一個理念就是:
讓結點組成網絡,讓結點有價值,並且傳遞價值。
實際上這就是微信做的事,每一個人加入微信後都是一個節點,然後他身邊有一圈朋友,就可以傳遞價值。
就像紅包,它是一個簡單的體現,內容的分享有價值,電商的商品分享——拍拍、微店這些,都有價值傳遞……
在這種環境下,邊際成本會越來越低,邊際效用會越來越高。他舉了一個例子是,當貝爾發明第一部電話機時,它的成本是非常高的,但它的價值非常低,因為沒什麽人陪你打電話。而當話機越來越多時,電話機的成本會越來越低,但是它的價值卻越來越高,因為你能聯系到的人變多了。
這樣的話,就會形成一個網絡化效應,你每增加一個節點,你生產節點的成本會越來越低,而它創造的價值會越來越高。這就是微信能在2012年起來的重要原因。
剛開始的QQ也好,也是這樣的東西。如果一開始在微信上,我只有你沒有別人,那就沒意思了。但如果微信群里面已經有1000萬人,其中有2000個是我的好友,我一加進去就可以跟人聊天,這個價值就非常大了。
而這,就是馬化騰強調的連接和傳遞價值。所以從KK的這個理論,分析馬化騰“微信連接一切”的觀點時,我們能發現他已經完成了結點的鋪設。而微信也已經走下坡路了,它的人數已經從峰值往下掉了,不可能再超過巔峰的4.6億,所以它要開始註重傳遞價值了。
要傳遞的價值,不是人與人的基礎價值,它看重的是人和商品、人和商家之間的串聯。人和商家之間的串聯是通過什麽來做的呢?就是公眾平臺。
現在的公眾平臺看起來像一個自媒體平臺,或者是一個傳播文章的平臺,但實際上張小龍不希望看到這些,他希望看到的是每一家飯店、咖啡館都能夠通過微信來提供價值、提供服務給用戶。
所以你看它新推的幾個功能——周邊搖一搖、微信連WIFI、卡券推送,這幾個都是要重點發力的,它的指向非常明確。
就比如你去一家店的門口,用微信搖一搖,店家就會送你一張進店消費的優惠券,或者是加關註,無論你使用優惠券還是加關註,都會成為這家店的用戶,自動連接上這家店的WIFI了,不用輸密碼,不用查找網絡。
所以說微信以後的趨勢一定是鼓勵商家,讓每個飯店、圖書館、咖啡廳,能夠提供方圓5公里、10公里的客戶管理、營銷以及硬件設備的連通(比如說WIFI、搖一搖),這些都是微信比較關註的,它希望可以把已有的商業模式搬到線上,這個總結成一個詞就是互聯網+。
這就是為什麽馬化騰在人大會議上提出互聯網+,因為他看到了自己有這個能力,只要政府支持他就能夠把商家都發動起來。而一旦把商家發動起來,用戶又接入進來了,那他挑戰的是誰?是阿里、美團、大眾點評,它幹掉的是京東、淘寶,是所有現有的既定生態。
這個才是它真正想做的事兒,為什麽叫連接一切?它連接的是商家和用戶,如果只是寫寫文章、發發文章,那現有的業態已經有了,今日頭條、微博都有這些功能。
未來一定是傳統企業想上網,或者想在網上做一些用戶服務的業務,微信要做的是讓他們首先想到公眾平臺,因為它提供了太好的、完整的生態體系。
就像淘寶網,它只能是你想開個店,那你把店里的東西搬到網上,我讓網上的人也能買你的東西,但它對現有客戶的管理是沒有的。
互聯網+不是要顛覆傳統行業,而是要讓傳統企業產品升級,它是一個有延續性的東西。
所以未來的趨勢會是已經有業務流的傳統企業,想辦法結合微信的公眾平臺和互聯網的服務方式,去創造出新的服務客戶的模式,這才是趨勢和重點。
而這件事國家也支持,微信公眾平臺也支持,用戶也會喜歡。
所以我們要順應的大勢一定是,把你原有的業務生態體系接到微信上,誰聰明誰就能夠在這里重新獲得自己的競爭優勢。
比如說現在第二梯隊的企業,你微信用得好,就有可能超越原來的梯隊,上升到第一去。現在微信可以提供這樣的機會,但很多企業還是沒有看到這些紅利。
3、那這塊紅利還有多久呢?
這塊紅利還有最少3年,因為這是國家扶持的項目。
4、那我們應該怎樣去順應這個潮流呢?
現在時間很重要,你要盡快發展起來,迅速積累一個比較大的用戶量,然後業務就會比較容易運轉。所以每一個從零開始的公眾號都應該花錢去買用戶。
換量也好啊、做廣告也好啊、送東西也好啊,都可以。但一定要不惜成本、趕緊把用戶搶到手里,而且要搶精準的、活躍的用戶。
這里有一個關鍵問題,那就是你一定不能只做一個媒體內容平臺,你來就是看我的文章,這樣太賠了,你一定要有自己的盈利模式。
就像我幫奶牛媽媽做的推廣,它就很精準,一定是剛生完孩子、一周以內的、北京的媽媽。這個人群有多少?是可以算得出來的,雖然人數不會很多,但它的盈利模式很明確。
這些媽媽里面,可能有10%是沒有奶的,而沒有奶的媽媽可能會有1/10下單用一下你的服務,每個人消費500塊錢,每天就會形成固定的流水,這個很明確。
所以呢,如果你去做廣告,可以這樣計算成本:如果10個人看見有1個人點的話,她在你這里消費500元錢,那你就可以花高達1個點擊50元錢的廣告費來吸引用戶來。因為這500塊錢花出去了,你吸引一個用戶來消費500元,你是不賠不賺的。當用戶量越來越大,你後續的服務再去延展,就會有機會去盈利。
這樣算來,你在初期,迅速用50元錢獲取一個用戶值不值呢?肯定是值得。但如果你只是做媒體內容平臺,一毛錢獲取一個用戶都是賠錢的。所以微信也傾向於有明確盈利模式的公眾號趕緊發展自己的粉絲。
所以我在幫奶牛媽媽做推廣時就很簡單。就是廣點通(微信廣告平臺,廣告位點擊付費),所有母嬰類的公眾號、北京地區投放,限制在20到30歲的女性,必須對母嬰感興趣。
然後我廣告創意也很直白,你沒奶我就可以幫你出奶,你有奶就別點我。這樣可能每天有1萬人看到了,但真正點的也就二三十,但是點擊的這二三十就全都過來了,里面可能有2、3個下單的,業務就迅速做起來了。現在在北京、上海、深圳都要開分公司。
而且這樣的業務是一個正循環,特別容易在微信這個平臺上快速發展起來。
5、那如果我沒有預算,靠文章可以完成用戶積累嗎?
微信這個平臺不像微博。微博這個平臺是你做一套內容,會有機會被幾百萬人看到,只要你能刷出熱榜,造出營銷的勢。它還是一個營銷性質比較強的地方,你會造熱點、會出噱頭就很容易獲得營銷效果。
但微信不是,微信會斷鏈,它是靠人和人傳播的,不是靠一個集中平臺——這邊有一個熱門事件,大家每個人都能看見,它不是資源型的。
它是靠保持你的精準度和你的動力。精準度就是,你的用戶確實喜歡這個東西,動力就是如果他傳下去會有好處。這就是微信營銷和微博營銷完全不一樣的地方。
還以奶牛媽媽為例,首先它保證了精準度,你在廣點通投廣告的時候會精準到每天可能會沒有一個人點,這反而是好的。微博上卻反而是越多人點越好。這兩個是完全不一樣的。
但是微信吸引的人是十分精準的,有可能下單的,而且你可以做一些優惠活動,她下單後推薦給好友可以享受5折優惠,那她就會去推薦給自己的朋友。
其實你看哈,你要結婚的時候,你的同學朋友可能都快要結婚了,你生孩子的時候,他們可能也差不多都要生孩子了。它是一個傳一個,一個傳一個的,微信十分適合這種傳播。
所以傳統的做法,說你沒有預算,先湊個熱鬧吸引一些共同取向的人群,這個有點不符合微信的玩法了,微信一定是創造出你自己的用戶運營模式——無論是盈利模式還是互動模式,然後迅速花錢砸出一個規模來。
你看奶牛媽媽一共就1萬用戶,但他每天有幾千的流水,這個很重要。然後用戶在你這里,享受你的服務,你再發明新的服務去刺激他們再消費,這個就很簡單了。
6、所以現在的趨勢會是做服務先行,而內容則慢慢被弱化了,對吧?
做內容的人很容易有一種思維定式,我希望把這篇文章寫出自己的態度,然後讓它精美,但是在這個快速消費信息的時代,這個並不重要,反而是你能一句話把這個說明白就行了,我著急看下一個。在這方面你沒有特別強的優勢,每個人都能做到這個。
你應該把服務性質的東西做出來,放在微信上,因為服務是不可替代的,內容的可替代性太強。
你看我們微信路況用的最多的是問路、查違章。用戶不取關你,不是因為你文章寫得好,而是因為你的服務不可替代——用戶在我們這里註冊了一個號,每個月給他推送查違章的信息,他就不會對你取消關註。
大家要找到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想好大家為什麽要留著你這個號。就像新榜,它的榜單獨一無二而且有權威性,別人沒有辦法複制。
7、那您在平時運營中會著重關註哪些數據?
我第一關註的是自己微信後臺上的數據,第二關註的是行業數據,第三才是整個微信的大數據。
我們現在用戶數非常多,每天發過來的各種消息可能有1萬條,有人會專門把這1萬條分類整理出來。他們什麽都有,給我們唱歌的、講笑話、發尋人啟事,什麽都有。
然後有一天我們就發現,大家都在問15萬——20萬的國產SUV哪個最好?他們認為我們會有這樣的服務,實際上我們沒有。但是問的人多了我們就會提供一個這樣的服務,專門解答一下這樣的問題。
你要分析用戶的需求,當你的基數夠大時,用戶的需求五花八門,共性高的整理出來,就能變成你能提供的服務。
第二呢我們會分析汽車行業的一些動向,能不能把一些新的功能嫁接到微信上。
像我們車托幫的App里面功能很多,導航、車友之間的組隊出行、停車計費、上門洗車、上門保養、也有查違章、看哪兒堵不堵。
那什麽功能適合放在微信上呢?前面的功能肯定是太重了,所以我們就把訂閱的東西、隨時語音問路的東西摘出來放進去就夠了。現在也就迅速起來了。
那行業內還有沒有新的動向?就比如春節的時候我們做了一個順風車,你可以看上面有多少人發了路線,從北京到沈陽還是從北京到深圳,有合適的就可以和他們去拼車,我們2天策劃、3天開發,上線2個禮拜,就有3萬條路線拼車成功,這個數據超過了58同城幹一個月的量。
那這個具體是怎麽策劃的啊?
其實特別簡單嘛,這事兒怎麽幹?做平臺唄,讓司機上來能發路線,讓乘客上來能找,拼成了怎麽辦,放不放電話號碼,怎麽驗證,怎麽算成功了,然後怎麽向用戶驗證這個新功能,放在哪兒做入口,這些策劃完了就開發,3天,很簡單。
做好了以後放在微信的菜單里面,以前我們的欄目是車友互動,後來改成春節順風車,做了2個禮拜,效果就很好。
所以你要看行情,就比如現在,天氣很熱,突然來了高溫,很多車主就會有爆胎、開鍋、空調不制冷的問題,會集中爆發出來,那你就可以放一個欄目——夏季愛車養護,給大家介紹一下必備的小知識,提供一些不錯的服務商供大家選擇,非常時令性的。
不一定非要是文章,可以是很多服務和功能在里面,一定是動態的,根據市場的動態去走。
所以我也會每天都看百度風雲榜和微博熱詞,看到底發生了什麽事兒,就比如大屯飆車這件事兒,法拉利、蘭博基尼,到底這倆車多少錢?
SCC就發表一篇文章,說這倆車不是超跑俱樂部的,因為這倆車太便宜了,一個200多萬,一個才300萬,不夠資格來我們這兒。
那我們就會聊一下SCC到底是一個什麽樣的組織,為什麽說法拉利和蘭博基尼都進不了這一家,我們就去扒這種東西,再看一下行業內還有那些車友會,你現在是幾十萬的車,可以加入哪些車友會。這下社交也出來了。
這些東西都可以去涉及,一個媒體不一定是要寫文章才是媒體,一個媒體其實要把握輿論、熱點,然後把用戶引導到該引導的地方去。
8、那您覺得,以後微信的運營人員需要具備什麽樣的素質啊?
我們開了幾次大會後發現一個問題,現在微信分成兩種,一個叫新媒體,一個叫企業自媒體。新媒體實際上還是微博那批大號轉移到微信上,而企業運營的這些號完全是兩回事,人才的能力配比也是完全兩碼事的。
他們可以完全沒做過微博,也沒做過原來的媒體運營,但是他們非常了解公司的業務,可以把公司的某些業務搬到網上去,然後運營的用戶不是海量的用戶,而是一小部分公司的已有客戶,這部分人將來會非常吃香。
微信的公眾平臺最後慢慢會變成一個非媒體平臺,變成一個企業營銷和客戶管理平臺,所以它要求運營者即懂原來企業的業務和客戶管理,又要懂微信用戶的習慣,才能把這個事兒做好。光能做微博那種營銷是不行的。
如果我現在做一個新號兒,用媒體的方式去做,那吸引的用戶是無法變現的。但像奶牛媽媽這樣的例子,雖然我人很少,但是每一個都是高消費,這個對於企業是有用的,而且微信也鼓勵這方面內容,它更想讓整個生態轉起來,讓企業提供真實的服務是微信想看到的。
所以你看微信前段時間的是視頻,這里面完全沒提到看文章、讀新聞、營銷這類事情,全是說去這里買個東西、去那里吃個飯什麽的,全是這些。
9、針對微信運營這件事兒,您給推薦幾本書吧。
KK這本《新網絡,新經濟》我覺得不錯,但他視角非常縱觀,因為他在98年寫的這本書,預言了未來20年互聯網發生的事情,前六七章都兌現了,你可以去看一下,結合已經發生的現象做比對,會有些啟發,也會對微信如何連接生態有個更深入的理解。
但涉及到如何去操作這件事,目前沒有太好的書。
《微信思維》里面有個案例還是不錯的——泰康人壽眾籌的案例,原來泰康人壽一年的人壽險是120塊錢,然後它在微信上搞了一個活動,讓用戶自己分享鏈接,聯系120個好友,每個人給他1塊錢,這一年的保險就出來了。
實際上對他的朋友來說,我關心你,給你1塊錢,就像給一個紅包一樣,特別簡單。而這個用戶就1分錢不花,得到了1份保險。這個是一個不錯的案例。
它也不是說去營銷一個事情,而是把傳統的保險公司付費形式變成了他人關心你的一個方式,然後借助微信的平臺傳播,這個是很巧妙的一件事兒。未來很多企業也會面臨這方面轉型。
比如醫療行業,就可以做這樣的事情,哪天有人得病了,就可以跟朋友籌點錢。或者我發明了一個智能硬件,從朋友這里籌點錢。這類的眾籌模式會火起來,因為這里有好友關系,有需求,每個人分散風險、分散單位的付出,還能圖一樂呵。
這不就是微信連接了人,連接了商業模式嘛,這個是很好做的。
10、最後一個問題,除了奶牛媽媽,您再推薦一個不錯的案例吧。
有一個哥們剛剛拿到了投資,叫小微律政。原來註冊公司很麻煩,三證沒合一,跑一個需要2000多塊錢,花1個多月的時間才能把公司註冊下來,而且流程不知道、不清楚。
於是他們把所有辦證流程都放在微信上,你可以隨時查看你的辦證進度,稅務辦完了、開戶辦完了、章刻完了……而且用互聯網,598塊全辦完,20天下證。
這個東西特別符合李克強總理互聯網+創業的概念,又趕上了創業的熱點。因為企業的誕生是在我這兒誕生的,以後企業想招人,想融資,想擴大,想換辦公室地址都可以來找我。
所以他是在一個企業的誕生之初,切入企業後續服務的所有點,所以我覺得特別好玩。
第一,它足夠的精專垂直。
第二,他把用戶生命周期拉得特別長,在最開始的時候切入到服務的起點,所以後續可玩的東西特別多。
它是在2、3月份開的,現在已經在深圳開分部了,這個月馬上在上海開。它發展的特別快,走的路是特別對的。
文章來源:插坐學院。版權歸車托幫副總裁孫冠男所有。
出品 | 插坐學院(ID:chazuomba)
采訪 | lucky(ID:luckyloser233)
嘉賓 | 孫冠男(車托幫副總裁)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車托幫副總裁孫冠男和i黑馬共同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觀點與立場,如需轉載請聯系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2015黑馬大賽全國項目報名火熱進行中,上海、成都、杭州、南京、武漢等城市趴陸續開場,6月末上海站文化創意與O2O專場行業賽,項目報名請點擊下方黑馬大賽圖片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