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三期总投26亿元 TCL液晶电视产能或达千万台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917/20090917025928449.html


每经记者  卢肖红  发自广东惠州

        昨日,TCL液晶产业园三期工程奠基,同时投产6亿元的TCL液晶模组整机一体化项目。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表示,三期工程建成后,液晶产业园年产能将达1000万套液晶模组以及1000万套液晶电视。

        据 介绍,TCL液晶产业园工程总投资26亿元,分三期建设。其中,投资12亿元、产能为800万套液晶模组的一期工程已于去年12月底投产;此次投产的整机 一体化工厂为二期工程,顺利奠基开工建设的是TCL液晶产业园三期工程。三期投产的TCL液晶模组整机一体化项目总投资近6亿元,目前共投产8条总装 线,2010年初全部建成。

        公开资料显示,2008年4月TCL开始动工兴建液晶模组厂,2009年3月第一条液晶模组 生产线开始投入量产,4月宣布与台湾中强光电合资生产背光模组,5个月后其液晶模组整机一体化生产线正式投入生产。TCL集团称,这是目前国内彩电企业中 投资规模最大,设备最为先进完备的整机一体化项目。

        李东生表示,今年3月量产的液晶模组项目和昨日投产的液晶模组整机一 体化项目投产后,可实现产能在500万套以上的液晶电视以及800万片以上的液晶电视模组。他预计,液晶产业园三期工程建成后,产能将达到1000万套液 晶模组以及1000万套整机。此外,TCL集团除布局位于惠州的液晶模组整机一体化项目外,还改建了无锡、成都制造基地,在华南、华东和华西均建成以液晶 电视为主的生产基地。

        据李东生透露,TCL液晶产业园还将积极推动上游液晶面板项目建设,打造在国内最完整的液晶产业基地。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娄勤俭认为,TCL液晶产业项目标志着以TCL集团为代表的中国彩电企业在建立自己完整产业链、培育平板电视新时期的核心竞争力方面迈出关键一步,从而也拉开了国内彩电业整体结构升级和转型向纵深挺进的序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42

水泥产能破5000万吨 中材集团布局长株潭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1030/20091030024700427.html


每经记者  吴文坤  发自北京

        10月28日,中国中材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材集团)下属公司在湖南湘潭和江苏溧水的两条水泥生产线同时点火。在控股祁连山预期明显、“西北王”宝座得以巩固之时,中材集团也完成了在长株潭的第一轮布局。

        看似平常的背后是中材集团对其区域领先战略的推进。此次新增400万吨产能后,中材集团的水泥总产能已超过5000万吨。且该集团在长株潭的产能目标直指2015年的2000万吨。

        分析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在水泥新建产能被严控的形势下,水泥企业都想搭“末班车”,近期将会有新一轮水泥新线的建设高潮,类似于长株潭这样水泥集中度高的地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不只是“西北王”

        自2004年开始将水泥业务布局在西北地区后,中材集团在今年已完全坐稳了西北水泥老大的位置。

        在 这期间,中材集团经过了一系列的资本运作。包括收购宁夏建材49.94%股权,使后者成为全资附属公司;间接持有赛马实业的股权比例扩大到35.74%; 参与祁连山非公开发行,成为其第二大股东,坊间最近也一直传言,中材股份会在近期实现控股祁连山。此外,新建步伐也在加快。有关数据显示,今年中材集团将 在西北五省区新布局12条2000吨~4500吨熟料生产线。

        “中材集团已经是西北王了。”东方证券建材行业分析师罗果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这让中材集团有了更多的精力关注在长株潭的布局。中国水泥网CEO邵俊更愿意把这次布局,视为中材集团对下属水泥企业发展所进行的一次协调发展。

        据了解,湘潭的新线属于子公司中材水泥旗下,根据中材集团区域化推进战略,中材水泥在湖南和广东的市场将被加强。

长株潭水泥竞争升温

据 了解,此次中材集团在湘潭上马的是一条日产5000吨熟料生产线,加上2008年在株洲和常德建立的两条线以及江西萍乡一条日产2500吨的水泥生产线, 中材集团在湖南板块上的产能布局已达到600万吨。这被该集团视为在长株潭核心区域的第一轮布局已经完成,此后的投入还将继续。

        来自中材集团的资料显示,根据两年前与湖南省人民政府签署的合作框架协议,该集团计划在2015年前在湖南投资60亿元,形成年产新型干法水泥2000万吨的生产能力。

        “长株潭的市场竞争将会进一步升温。”罗果表示,湖南多为山区,长株潭的小平原优势,能够减少水泥企业的运输成本,此外,有着长株潭巨大基础设施投资的吸引,众多水泥企业早已纷纷进入该地。

        据了解,目前海螺水泥、冀东水泥都围绕长株潭布局水泥线,中国建材集团下属的南方水泥也早已在此地形成规模优势。

        据知情人士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长株潭地区现在的市场形势不是很好。邵俊则认为,众多水泥企业都在这里布点,该地区水泥产能已有过剩隐忧。

最后一轮水泥建设高潮到来?

        邵俊表示,中材集团新建的线其实已经是原先规划好的,只是由于市场等方面原因,直到现在才点火。罗果则认为,这也与当前水泥新建产能被严控,水泥企业对未来政策方面不看好有关。

        今年9月30日,国务院同意并下发的  《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规定,对2009年9月30日前尚未开工水泥项目一律暂停建设,并进行一次性认真清理。

        罗果表示,这也就逼得水泥企业在9月30日以前批准待建的项目紧急上马,“9月30日以后才开工的也对外声称自己是9月30日以前开工的。”

        邵俊也认为,以前可上可不上的线,现在都赶着上,“赶着在9月30日以前开工的线有几十条。”随着最后一轮水泥项目建设高潮的到来,水泥行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11

产能过剩严重 油菜籽压榨业待变


http://www.china-cbn.com/s/n/000004/20100203/000000148039.shtml



由于压榨能力过剩,一些无籽可用的企业转而使用进口菜籽,使进口油菜籽数量在过去两年急剧增加。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菜籽进口量超过320万吨,较2008年增加一倍左右,连续四年增加 

1月27日,中粮集团与重庆江津区就上马油菜籽压榨签署合作协议,建成后日处理能力将达到1600吨左右。业内人士认为,油菜籽压榨能力已经出现过剩,油菜籽压榨业急需整合。

中粮集团油脂油料部总经理王印基当日表示,新上马项目占地200亩,总投资6亿元,一期工程投资5亿元,预计2011年建成投产。项目达产后,每天可压 榨菜籽油600吨、精炼小包装食用油600吨,年产值将超过20亿元,3年内将占领西南食用油市场50%的份额。按照国产油菜籽36%的出油率倒推,中粮 每天如果压榨600吨菜籽油,需要油菜籽1600吨左右,年处理油菜籽能力最多将超过60万吨。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测处副处长张立伟日前撰文称,截至2007年底,我国具备四级菜油生产资质的企业有400多家,年加工菜籽能力超过3000万吨。中华油脂网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油菜籽年产量在1200万吨左右,意味着早在2007年底,油菜籽压榨能力已经过剩。

湖北奥星粮油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梁红星对《第一财经日报》说:“据我了解,现在湖北油菜籽加工厂的开工率只有三分之一左右。”湖北日月油脂负责人梁启平做出了类似的判断,他说很少有油菜籽加工企业开工能超过7个月。

虽然在2007年底压榨能力已经严重过剩,近2年来,上马的油菜籽压榨项目却有增无减,这与政策的鼓励不无关系。2009年5月公布的《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要促进油料作物转化增值和深度开发,新增菜籽油100万吨产能,以保障食用植物油供给安全。

梁启平认为,在国内压榨产能严重超过供应量的背景下,政策不应该再鼓励企业做大,而是应该鼓励企业做强。梁红星说,国内的油菜籽压榨企业大约有70%是小企业,日处理能力在50~200吨之间,不少管理不规范,产品质量不稳定,设备比较落后。

此外,由于压榨能力过剩,一些无籽可用的企业转而使用进口菜籽,使进口油菜籽数量在过去两年急剧增加。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菜籽进口量超过320万吨,较2008年增加一倍左右,连续四年增加,并且打破了2000年创下的296万吨菜籽进口历史最高纪录。

梁红星认为,油菜籽加工业应该提高准入门槛,主要扶持一批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的大型企业,淘汰小规模的企业,压缩油菜籽压榨产能,在国内市场形成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力量平衡的市场结构,从而最大限度保护油菜籽种植农民的利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82

维他奶敲定产能扩张计划 广东南海再落子


http://www.21cbh.com/HTML/2010-3-10/167981.html


“今年我们已经感受到供应能力受限的问题。”3月8日,在维他奶(00345.HK)的70周年庆祝活动上,该集团执行主席罗友礼证实,目前公司的要务是在广东建立第二个厂房,这将成为维他奶在内地布下的第三个厂房。维他奶集团表示,该新工厂将在2011年投入运营。

维他奶集团行政总裁Larry Eisentrager同日透露,新厂房将分期进行,第一期建成后大约将带来25%-30%的产能提升,而随后的第二期建设将取决于第一期项目的进度与成效。

有维他奶集团内部人士告诉本报记者,这一广东第二厂房已经选址南海,并完成了土块购置,新厂房的规模预计将是目前维他奶在深圳的厂房的两倍。“这将能满足维他奶在未来4-5年的产能增长需求。”维他奶集团高级总监(财务及行政)罗志聪补充说。

罗 友礼希望,这将推动维他奶集团业务实现从“香港的维他奶”向“中国的维他奶”转变。根据该集团在2009年11月公布的2009/2010财年中期报告, 总部所在的香港以及澳门市场贡献了47%的客户收入与57%的经营利润,较2008年同期这两个市场占据50%的客户收入与60%利润相比,比重已略为下 降;同时,内地贡献的客户收入与利润则自2008年的22%与25%分别提升至28%与30%。

上述内部人士也表示,2009年维他奶已超越一直在上海占据第一把市占率交椅的新加坡对手杨协成,在该市场成为销量最高的豆奶品牌。

“尽 管当前大宗商品价格的上升需要我们加以关注,但我们仍将按部就班提升产能,未来会进一步在内地的超市等主流大型渠道铺开。”罗志聪说。 Eisentrager则补充称,由于近期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反复,当前集团的立场是不倾向于提价,而在当前的成本压力下努力实现利润目标。

不过,维他奶集团没有透露新厂房将产生的资本支出额度。在连续数年维持了将盈利100%进行派息后,罗友礼强调,维他奶集团的派息底线是60%,至于是否今年也进行特别派息或维持100%派息的水平,“将视乎公司对现金流的需求情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14

發掘潛力股(四之三):經濟增長 產能擴張 盈利猛漲 陳亨利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638aef0100i41p.html


.. 常常見於所謂“周期性”行業,如建築、造船、航運、航空、各類汽車、機械、化工、紡織、資源、電力、地産代理、工程等等,盈利往往高速增長一兩年後再急劇 放緩一兩年甚至倒退,盈利呈高度周期性,極不穩定,狹義價值投資者往往因此唾棄之。關鍵為掌握盈利增長周期的開始和終結,盈利放緩甚至倒退到底時買入,一 年多兩年後盈利增長速度快到盡頭時沽出,利潤可數以倍計,可稱為“萬裡馬”,可帶動組合大幅領先股市,股價漲幅可以遠遠超越被狹義價值投資者標榜為“千裡 馬”的所謂“盈利長期增長”的人壽保險業和消費企業(遇上A股大跌大陸保險股跌的像垃圾股一樣,到現在三年後遠遠未恢復)。某些周期性企業以市賬率( P / B) 估值可能較市盈率 (P / E)估值更一致。

 

掌握周期性行業盈利增長的要素不外乎掌握行業的需求與供應,航運與航空業需輔以重 要但並非壓倒性因素的油價;只要牢牢抓住需求與供應,就知道何時買入,何時沽出。簡單說,行業供應為行業產量,有些情況還需要考慮庫存和淨進口;行業需求 為這個行業最重大的下游客戶行業的需求。

 

以下只是八卦新聞,只能作為輔助,不宜捨本逐末:往往於某個周期性行業供過於求到 極端,行業盈利放緩甚至倒退了一兩年後,那些行業專家,那些甚麼甚麼行業協會,某些“大行”分析員,往往極端悲觀,說甚麼“寒冬將至”等等。反之,權威們 往往於某周期性行業供過於求到極端,行業盈利大漲了一兩年後,一窩蜂唱好。記得零七年有“大行”分析員看神華能源漲到一百塊,零八年有“大行”分析員看油 價漲到兩百美元嗎?

 

 


盈利從低增長變爲高增長


 

在經濟持續增長的前提下,盈利增長已放緩的優質企業可透過大幅投資於產能大幅提高 盈利增長,蓋產能擴大後能接受更大的銷量;經濟持續增長也往往容許優質企業漲價;產能擴大也意味規模經濟效益提高,單位成本下跌。三個極之有利的因素結 合,導至盈利於未來數年暴漲,尤其是利潤率較低的行業,銷量增長和售價提高可稍稍提高利潤率,但已足夠帶動盈利量子跳升逾倍!

 

如果是航運業,就是大幅購買新船,例如新船運力佔目前運力三四成,兩年後分段投入 服務,三年後全部新船接收,故三年後運力比現在高三四成;如果運量可與運力同步增長,而運價逐步上升,運力增加降低單位成本,則未來第二年和第三年該股盈 利可能猛烈增長!

 

又如果是資源業,就是大幅購買開採設備,例如新增資源產量佔目前產量三四成,兩年 後新產量逐步上升,三年後全部新產量到位,故三年後該資源產量比現在高三四成;如果銷量可與產量同步增長,而該資源價格逐步上升,產量增加降低單位成本, 則未來第二年和第三年該股盈利可能猛烈增長!

 

如果是地産企業,就是大量購入地皮。如果是公路企業,就是投資於交通量大的高速公 路。如果是零售業,就是大量開設新店。如果是銀行,就是大量放出貸款。

 

不管哪個行業,毋忘股市往往預先反映企業未來盈利,盡管新產能要兩年後甚至三年後 才分段投入服務,但如果該投資按計劃執行,而經濟持續增長,則該投資有一個可靠的現值;故隨著時間過去,越來越接近投資落成日期,現值越高,股價從宣布該 計劃開始就緩緩地,一點一滴反映,而非等到兩年後三年後項目投入時股價才突然大漲呢!因此盡管未來兩三年遇上各種各樣不成氣候的小風波,該股股價雖然也下 跌但總是幅度有限,之後冉冉回升,不管壞消息如傾盤大雨,股價竟然呈現數年長期反覆上升之勢!而且隨著項目落成日期逼近,股價可脫離反覆上升趨勢,步入狂 飆!

 

待兩三年後財經新聞報道該股先前大規模新產能落成投入服務,專家們在報紙專欄大吹 大擂該股“新產能投入帶動盈利大增”時,謀取暴利的時機已盡失!特別是要當心新產能落成時遇上經濟增長期尾聲,如一九九九年和二零零七年,毋忘經濟增長期 一般難超過四五年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07

中材600万吨水泥产能“只买不建”


http://www.yicai.com/news/2010/06/362481.html

去几年远高于全国水泥产量增速的青海市场,吸引了央企中材集团。
6月11日,中材集团在西宁与青海省政府签署新的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在青海投资30亿元,进一步发展水泥、资源地质勘查、非金属新材料、节能减排等 产业。

中材集团党委书记于世良透露,集团及所属企业在青海的新型干法水泥产能目标是1000万吨。目前,中材集团所属企业在青海拥有3条水泥生产线,其中 2条已投产,产能200万吨,1条正在建设,设计产能为200万吨。这意味着中材集团还要在青海扩建600万吨的产能。

根据双方签署的协议,中材集团将利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先进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和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通过划转、增资、并购等方式对青海省现有 和在建水泥生产能力进行重组整合,进一步提高青海水泥产业的集中度。

中材集团内部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要达到1000万吨水泥生产线,必须通过收购的方式,否则很难实现。

数字水泥网总裁刘作毅告诉本报,青海水泥市场是西北五省中最为封闭和落后的市场,企业规模小且较为分散,目前仍以本地以及临近省份的水泥企业为主 导,青海水泥与华夏水泥分别占15%左右的市场份额;甘肃祁连山、海西蒙西、金圆水泥也已将水泥产业从本省拓展到青海。

中材集团上述内部人士表示,目前集团正在与当地的水泥企业进行谈判,具体兼并多少家企业,还将视谈判情况再定。据他介绍,中材集团在青海的水泥运 作,主要通过旗下祁连山(600720.SH)为投资主体。

去年,中材集团提出兼并祁连山水泥计划。今年4月23日,国务院国资委批准中材集团旗下公司中材股份(01893.HK)通过增资扩股和股权受让方 式控股甘肃祁连山51%的股权之后,中材股份目前已基本完成对祁连山的整合工作。

“虽然青海的水泥市场没有新疆火,但依然是一个较好的市场。”中材集团上述内部人士说。

虽然去年青海全省水泥产量只有609.99万吨,但是2007年、2008年和2009年,青海的水泥产量增速分别高达17.65%、4.79%、 33.52%,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9.68%、2.90%、17.86%。

西北区域是分析师最看好的市场。刘作毅认为,西北地区拥有其他地区所不具备的两大优势:一是需求面,西北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高投入区,水泥需求旺盛; 二是企业面,中材集团在市场启动前先行进入,进行一系列的市场整合,市场主控力强。

中材集团此次进入青海不打算只发展水泥产业。按照数字水泥网的测算,如果按照新建水泥生产线计算,目前带余热发电的200万吨的水泥生产线投资金额 在6亿元左右,中材集团可能要斥资30亿元中的近一半在水泥投资上,才能将其在青海现有的水泥产能提高到1000万吨。

剩余的资金中,中材集团计划在青海投资资源地质勘查、非金属新材料、节能减排等产业。由于青海资源丰富,此前已有多家央企进入青海进行资源地质勘 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128

联想PC全球市场份额首达两位数 将向中国西部扩充产能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716/1127700.shtml


每经记者 陈未临 发自上海
柳传志回归后的联想“九人”执委会昨天(7月15日)亮相,该集团CEO杨元庆称联想PC的市场份额首度达到两位 数10.2%,并透露联想将在中国西部扩充产能,但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他仍未透露详细的细节。
“我们当前正以两倍于业界的速度成 长,为了满足并维持这种高速成长,我们会相应地扩充产能”。昨日,联想集团总裁兼首席运营官罗里·瑞德(RoryRead)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 透露,未来公司还会向中国西部地区扩充产能。
“具体的部署我们希望在下个月和大家分享。”罗里·瑞德表示,具体的地点布局和产能增加数字目前 尚未到公布时间,而联想在扩充产能上的主导思想是“取得产能和销量、ODM(原始设计商)与自身产能的双重平衡”。据了解,和去年相比,联想集团已经增加 了100万台的产量。
杨元庆表示,根据市调机构IDC的数据,2010年第二季度联想PC的全球市占率已经上升到10.2%,增速更是居全球 五大PC厂商之首为47%,而业内的平均增速仅为22%。
今年4月,联想正式发布了其移动互联网战略,而该战略的重点产品——与中国联通合作 的WCDMA手机乐Phone,也已于今年5月开卖。在联想管理层看来,面对像苹果iPhone这样强劲对手,联想乐Phone最大的优势还是在于联想对 中国市场的了解以及巨大的销售渠道优势。杨元庆直言,“苹果的店现在是以个位数计算,而联想的专卖店则是成千上万的。”
据介绍,联想乐 Phone目前在中国联通和联想自由渠道的铺货量比重在1:2左右,而销量比则为1:1。“中国消费者似乎还不是很适应在电脑渠道里购买手机,所以我们会 根据这个情况作出渠道方面的调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652

加快并购 冀东水泥剑指亿吨产能

http://www.21cbh.com/HTML/2010-8-24/1NMDAwMDE5Mzc1NA.html

尽管水泥业已被国家列为严控行业,但显然并不能阻挡大型水泥企业拓张的决心。“我们的发展步伐不会因为政策限制而放慢,”8月23日,冀东水泥(000401.SZ)副总经理李占军对记者表示。

话音背后,是冀东水泥急速增长的经营数据。冀东水泥8月21日公布的半年报显示,2010年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5.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9.97%;归属母公司所有者权益的净利润5.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5.37%。

“市场集中度的提高增强了公司对市场的掌控力,公司目标市场价格有所提高。销量的增加和售价的提高,使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0%。”银河证券建材行业分析师洪亮表示。

这源于冀东的战略布局。2007年以来,冀东水泥就逐步实施战略方针调整,由原有的“三北”发展战略调整为区域领先战略。目前,冀东水泥已深入京津冀、吉林、辽宁、陕西、内蒙古五大区域,并同时向山西、湖南、重庆、山东等地拓展。

根 据规划,2010年冀东水泥总产能将超过8000万吨,全年产量达到5500万吨;而到2011年,冀东水泥还将有11条生产线投产,累计贡献水泥产能约 2000万吨,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0%左右。“这意味着2011年的产能将达到1亿吨,到2012年底,水泥产能有望突破1.3亿吨。”

据 介绍,目前水泥行业淘汰产能占比最高的地区前三名分别为:华北、东北和华南,而冀东水泥认为,本次落后产能淘汰将有效提升公司市场集中度,增强冀东水泥对 市场的控制力。“我们还会选择区域内相对优秀的企业合作,提高区域集中度,进一步整合市场,”李占军表示,“河北省也非常希望培养大型的建材集团,我们也 一直在与省内一些企业研究并购。”

除了在水泥行业继续深耕,冀东水泥对于延伸产业链也一直跃跃欲试。目前,冀东水泥已累计出资4.8亿元,与控股股东冀东发展集团共同组建了唐山冀东水泥混凝土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现在的混凝土行业大的企业不多,集中度非常低,行业整体效益也不高;像北京的混凝土市场就很差,几乎不可能再差了。而这个时候进来可能就是最佳时机,未来在这个领域如果能进行区域整合,对我们的水泥业务也会有不小的提升。”李占军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70

鴻海大軍壓境 小廠高調狂拉產能 供需失調 觸控產業將陷泡沫危機

2010-11-01 TWM




受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需求推升,觸控業者預期成長本相當樂觀,但隨著新奇美全力搶進市場,其他業者也大肆擴產,未來一年觸控的市場很可能出現供過於求的情況,甚至出現流血的殺價競爭。

撰文‧黃智銘、周岐原

觸 控面板產業今年因蘋果iPad、iPhone大賣而熱得燙手。除了專門生產電容式觸控面板的宸鴻,十月二十九日上市籌集六十一億元資金用於擴充產能外,其 他的競爭者如洋華、勝華及介面,也開始瘋狂募資超過二百億元加入戰局;甚至連擁有大尺寸面板生產線的友達、奇美電二隻大老虎也來搶食大餅。觸控行業未來還 有一波榮景,還是可能陷入泡沫化的危機?

「觸控行業實在是過熱了!」宸鴻董事長江朝瑞在接受《今周刊》專訪時,憂心地說著,他針對的不只是全台五十八萬人參加宸鴻股票抽籤的瘋狂,同時也是針對大小競爭對手的瘋狂擴張有感而發。

觸控有多熱?看看連代工皇帝郭台銘都鞭策新奇美今年急行軍殺入觸控面板領域,就可以感受到它的熱度。

鴻 海進軍 觸控成「紅海」去年十一月中,群創宣布與奇美電合併,並和統寶共同組成新奇美。在尾牙時,鴻海董事長郭台銘要求奇美電總經理段行建,希望他在三個月內全力 完成公司整合。如今,段行建的任務再添一樁,就是切入上游的觸控面板供應,加強與大客戶蘋果的垂直整合,以免被和碩、廣達等對手見縫插針;統籌鴻海集團面 板布局的段行建,將這個任務交給觸控部門的新主管周賢穎。

由於觸控面板研發進度對奇美電有高度指標意義,因此在分配資源時,由周賢穎領軍的 觸控部門,總能得到較多資源,私底下被鴻海其他部門稱作是「天之驕子」。有一位鴻海員工就透露,最近打開奇美電在人力網站的求職頁面,發現有半數以上職 缺,都隸屬於觸控部門;從公司徵才孔急的程度和規模研判,奇美電擴大觸控版圖的決心,可說是十分強烈。

霸氣的郭台銘從不打沒把握的仗,只要進入一個新領域,一定把那個領域變紅海,靠著上下游整合的優勢,用「優惠」的價格把競爭者逼退。這一次郭台銘還會祭出他的絕招嗎?

依 照郭台銘目前的規畫,觸控面板腥風血雨在所難免。目前奇美電計畫先以一座三.五代廠生產觸控面板。若以iPhone尺寸估計,這座三.五代廠全年可量產七 二○○萬片iPhone面板,占蘋果明年對iPhone銷售量預估的一大半。加上奇美電擁有另外三座三.五代至四.五代廠,只要有訂單需求,可以迅速地將 這些產能轉作觸控面板之用,總產能將十分驚人,郭台銘的大軍已準備好打一場消耗戰。

二虎緊盯 小廠擴充軍備雖然部隊已整軍完畢,但是兵練得如何?可以上戰場嗎?觸控面板比的就是良率,郭台銘急行軍有可能在短期內提高良率嗎?而且郭台銘一開始就投入困難度較高的投射式電容,可能要磨掉二、三年的練兵期。

抱 持這種想法的人,可能低估了郭台銘一舉拿下觸控市場的決心。相較於宸鴻、勝華,奇美電確實還是觸控產品的「後進」,然而股本八百億元的奇美電,除了五.四 倍於宸鴻加勝華的資本額,還保有群創加上統寶豐富的中小尺寸面板產能,加上背後有整個鴻海集團作為奧援,實力絕非一般競爭者所能比擬。

在外 界質疑聲中,奇美電第三季的試產良率就「大躍進」達七五%,跌破眾人眼鏡;進入第四季後,即可望達到量產規模,正式出貨iPhone。到了明年第二季,還 有機會直接打入iPad供應鏈,加入第二代iPad的生產行列。這個成績不禁讓外界驚呼,「老段(段行建)是怎麼做到的?」郭台銘用決心、產能、速度證 明,他對觸控面板決不是玩假的,而是真的想把蘋果的訂單從頭到尾吃盡,以搶救鴻海集團快速下跌的毛利率。

另一隻面板老虎——友達的李焜耀也 摩拳擦掌,準備殺入這塊肥美的新市場。先前媒體報導友達旗下的達虹,已靠著嵌入式觸控面板取得iPhone訂單時,還一度造成奇美電內部高度緊張,以為被 對手捷足先登;後來多方打聽,確認達虹的嵌入式觸控產線,生產良率尚未達到足以量產的標準,才讓郭台銘陣營鬆了一口氣。

不過,對擁有產能、技術的李焜耀和友達而言,殺入觸控領域,只是遲早的事。

除 了二隻大老虎大軍壓境外,宸鴻、洋華、勝華、和鑫及介面這些中小型觸控面板廠也開始購買軍火擴張。光是宸鴻明年的產能,就要擴充二倍以上,員工將一舉超過 三萬人;再加上其他二軍的瘋狂擴張,明年蘋果加上其他智慧型手機製造商的訂單真的能大幅成長,填滿這些飢渴的生產線嗎?

首先,以智慧型手機 和平板電腦為主的觸控面板產業,長期需求究竟是好是壞?答案是正面的。研究機構Display Search指出,觸控面板產業的年營收金額,可望由二○○九年的四十三億美元(約新台幣一三三三億元),一路成長到二○一六年的一四○億美元(約新台幣 四三四○億元);七年之間增加二倍,成長力道可說相當強勁。

帶動這股龐大成長的來源,正是來自智慧型手機及平板電腦「雙箭頭」。其中,平板電腦使用的玻璃投射式電容觸控,尤其是出貨大增的產品。既然長期成長不虞匱乏,產業的修正風險從何而來?

比起今年一月初亮相的iPad,有觸控功能的智慧型手機上市已有四年時間,從iPhone推出開始,每家手機業者都競相切入這個領域,產業秩序已然成形。相較之下,iPad儘管銷售良好,但觸控面板的供應仍顯不足,這個誘因吸引了現有業者全力擴充產能。

供過於求 殺價割喉戰重現在現有的觸控面板供應商中,有許多是原本生產中小尺寸面板的廠商,這是由於玻璃投射電容式觸控的前端製程,和面板及彩色濾光片(CF)的黃光蝕刻工法相近的緣故。

過去幾年,中小尺寸面板嚴重供過於求,相關產能一直是各家面板廠的燙手山芋;如今觸控面板興起,手上的既有製程大有可能翻身,腦筋動得快的廠商,自然急著把中小尺寸產能「轉進」,跨行投入觸控生意。

此外,即將掛牌的觸控大廠宸鴻,也傳出將擴產近二倍的消息。若以三.五吋的產品規格計算,宸鴻產能將由目前每月的五○○萬片,一口氣拉高至年底單月一二○○至一五○○萬片。

另一方面,同樣對蘋果出貨的大廠勝華,著眼於明年市場擴大,也將發行全球存託憑證,募資三百億元,以擴充產能達三倍。當各家產能增幅都以倍數計算時,很難不令人擔憂供給過剩的風險。

更重要的是,平板電腦並非典型的筆電,而是在原有產品區隔之外,「再切出來」的產品;因此,其銷售量並不如手機容易估算。想解開觸控商機多大的謎底,還得看平板電腦帶來多大購買力而定。

目前市場普遍預期,明年平板電腦的銷售量,將落在三千萬台至六千萬台之間;其中,以認為將達六千萬台「頂標」看法者最多。六千萬台,就是明年觸控產業會否遭遇泡沫化考驗的「魔術數字」。

近 來許多研究機構都指出,明、後年平板電腦實際銷售量,將直接影響中尺寸玻璃投射式電容觸控的供需狀況。摩根大通證券就預估,以明年全年額度計算,十吋觸控 面板產量將超過七二○○萬片,整整是需求的二倍;一家投顧法人更直言,一旦需求達不到全年六千萬台的預期目標,明年下半年起,觸控產業供過於求的問題,勢 必快速浮上台面。

也就是說,今年樂觀投入擴增產能的玩家,無論是郭台銘、宸鴻的江朝瑞,或其他小廠的老闆,明年都將接受市場嚴酷的考驗;但 若是景氣稍有動盪,導致銷售量下滑,大舉湧出的觸控面板無處消化,到明年年中,原本暢旺的市況,很可能一夕反轉,甚至因為產能過剩,出現削價競爭,投資人 一定要謹慎思考,切莫樂觀過了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35

卡姆丹克太陽能專注高端市場產能迅速擴張(轉貼)與最新712分析… fatlone's investment paradise

http://fatlone.wordpress.com/2011/02/24/%E5%8D%A1%E5%A7%86%E4%B8%B9%E5%85%8B%E5%A4%AA%E9%99%BD%E8%83%BD%E5%B0%88%E6%B3%A8%E9%AB%98%E7%AB%AF%E5%B8%82%E5%A0%B4%E7%94%A2%E8%83%BD%E8%BF%85%E9%80%9F%E6%93%B4%E5%BC%B5%E8%BD%89%E8%B2%BC/

個人看法及分析寫在後面…

source: http://www.energytrend.com.tw/node/1244

2011-02-08 – 17:18:36 – [太陽能] — Ted Lai

目前卡姆丹克太陽能2011年的訂單情況十分飽滿,770MW的訂單足以使公司業績成倍增長,且年初新開產能短期內就能達產,而進一步擴能的工作也在進行當中。

正在策畫中的上海三期工廠,產能規模約在400至500MW左右,預計2012年中達產。截至2010年底,公司訂單總量已達到770MW,全年產能已全部排滿,部分訂單將要到2012年方能交付。2011年全年的裝機量預期則由之前的16.8GW上修至18.1GW,幅度約為 8%左右。

預計公司2010年全年實現營收約為10.32億元,年增率103.58%,淨利潤2.37億元,年增850.90%;2010至 2012年EPS分別為0.204元、0.483元和0.604元,分別年增長827.79%、136.67%和24.93%。對應2011年本益比為 5.7倍,給予強力買入的建議,目標價4.5港元。

fatlone:

其實大部份內容都已經提及過, 我覺得係紅字部份係值得留意, 呢篇野我假設係寫好無幾耐就即刻出街, 即係以上消息係一月尾二月頭既事, 入面話新產能就快OK, 咁即係未OK啦, 咁我估第一季銷量達到100MW以上既機會都非常渺茫… 我假設佢三月頭可以OK, 即係有效產能大約係200/12×2(頭2個月產能)+ 600/12(擴產完成後單月產能, 即三月份產能), 加埋大約係83.3MW, 呢個數係100%產能利用率去計算, 咁其實唔太可能, 我諗今個月樂觀既出貨量粗略咁睇係70MW

再用呢個數做推算, 我保守地假設今季平均售價係每瓦0.7美元, 純利率去返2010Q3既28.8%, 今季純利可望去到1.1億港元, 如果均價係0.8美元, 就可以去到1.25億港元左右, 我自己覺得售價可能會高過0.7美元, 但係純利率就會有尐擔心, 我唔肯定卡姆丹克尐長料約可唔可以完全保障佢可以避過硅價急升既風險, 如果唔可以純利率一旦受壓, 股價可能會快速向下調整, 太陽能股話跌就會急跌, 身手差尐都好快被套, 小心為上

而下一期既擴產計劃, 要2012年年中先完成, 我以為可以2011年年底或2012年頭就搞掂, 佢個時間表真係幾令我失望, 可能係我過份樂觀吧… 2012年中先上到1.0至1.1GW, 即係2012有效產能有800至850MW, 我先前仲估2011年有效產能會有700MW, 即係我呢個數字太樂觀, 我突然對卡姆丹克既成長力度有保留…

再睇下篇報導, 佢話全年淨利潤有2.37億, 業績都未出就有確實數字, 其實係咪可以咁架? 如果有確實數字的話唔係應該係官網或交易所公佈嗎? 如果真係出呢個數字, 我可能會減持, 因為Q4比預期中差, 我唔明呢個數字點得出黎, 有數得計, Q1-Q3賺1.49億RMB, 以呢個數推算, 即係Q4賺0.88億, 之前我自己計過, Q3係0.807億, 營收與毛利率同創新高既Q4只係比Q3賺多800萬, 係唔係有尐特殊支出要在年結時計入帳目? Q3毛利率係33.8%, Q4係不少於40%; Q3營業額2.8億RMB, Q4係不少於3億, 2個指標加起來都唔止得800萬增長咁少吧… 我當初係認為呢一季係可以賺到約1億RMB, 但依家竟有消息話我知只係賺0.88億(約1億HKD)? 咁如果我推測無錯, 保守計2011Q1既環比增長大約在10-25%左右, 如果股價要彈升, 我諗QoQ growth要有30%以上先有驚喜, 仲諗住會唔會有機會挑戰1.5億… 如果有1.5億, 712可能會彈到4蚊以上

睇到呢篇消息, 即刻卡姆丹克可能無我想像中增長得咁勁, 但係今日卡姆丹克又彈4%, 以現今市況都幾勁下, 市場一定係對呢份業績有期待, 市場既走勢暫時話我知卡姆丹克仲保持到強勢, 我會繼續重貨持有, 如果咁不幸「見光死」出完業績即插, 唔好猶疑, 一定要減持, 咁我希望係可以渣到佢中期超買先行獲利, 再候機買入, 但咁完美既波段操作, 似乎好難做到 :( 信心忽然動搖緊, 市場就暫時看好, 我自己就忽然有點保留, 我無理由會比市場聰明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2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