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21cbh.com/HTML/2010-8-24/1NMDAwMDE5Mzc1NA.html
尽管水泥业已被国家列为严控行业,但显然并不能阻挡大型水泥企业拓张的决心。“我们的发展步伐不会因为政策限制而放慢,”8月23日,冀东水泥(000401.SZ)副总经理李占军对记者表示。
话音背后,是冀东水泥急速增长的经营数据。冀东水泥8月21日公布的半年报显示,2010年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5.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9.97%;归属母公司所有者权益的净利润5.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5.37%。
“市场集中度的提高增强了公司对市场的掌控力,公司目标市场价格有所提高。销量的增加和售价的提高,使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0%。”银河证券建材行业分析师洪亮表示。
这源于冀东的战略布局。2007年以来,冀东水泥就逐步实施战略方针调整,由原有的“三北”发展战略调整为区域领先战略。目前,冀东水泥已深入京津冀、吉林、辽宁、陕西、内蒙古五大区域,并同时向山西、湖南、重庆、山东等地拓展。
根 据规划,2010年冀东水泥总产能将超过8000万吨,全年产量达到5500万吨;而到2011年,冀东水泥还将有11条生产线投产,累计贡献水泥产能约 2000万吨,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0%左右。“这意味着2011年的产能将达到1亿吨,到2012年底,水泥产能有望突破1.3亿吨。”
据 介绍,目前水泥行业淘汰产能占比最高的地区前三名分别为:华北、东北和华南,而冀东水泥认为,本次落后产能淘汰将有效提升公司市场集中度,增强冀东水泥对 市场的控制力。“我们还会选择区域内相对优秀的企业合作,提高区域集中度,进一步整合市场,”李占军表示,“河北省也非常希望培养大型的建材集团,我们也 一直在与省内一些企业研究并购。”
除了在水泥行业继续深耕,冀东水泥对于延伸产业链也一直跃跃欲试。目前,冀东水泥已累计出资4.8亿元,与控股股东冀东发展集团共同组建了唐山冀东水泥混凝土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现在的混凝土行业大的企业不多,集中度非常低,行业整体效益也不高;像北京的混凝土市场就很差,几乎不可能再差了。而这个时候进来可能就是最佳时机,未来在这个领域如果能进行区域整合,对我们的水泥业务也会有不小的提升。”李占军表示。
|
||||||
受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需求推升,觸控業者預期成長本相當樂觀,但隨著新奇美全力搶進市場,其他業者也大肆擴產,未來一年觸控的市場很可能出現供過於求的情況,甚至出現流血的殺價競爭。 撰文‧黃智銘、周岐原 觸 控面板產業今年因蘋果iPad、iPhone大賣而熱得燙手。除了專門生產電容式觸控面板的宸鴻,十月二十九日上市籌集六十一億元資金用於擴充產能外,其 他的競爭者如洋華、勝華及介面,也開始瘋狂募資超過二百億元加入戰局;甚至連擁有大尺寸面板生產線的友達、奇美電二隻大老虎也來搶食大餅。觸控行業未來還 有一波榮景,還是可能陷入泡沫化的危機? 「觸控行業實在是過熱了!」宸鴻董事長江朝瑞在接受《今周刊》專訪時,憂心地說著,他針對的不只是全台五十八萬人參加宸鴻股票抽籤的瘋狂,同時也是針對大小競爭對手的瘋狂擴張有感而發。 觸控有多熱?看看連代工皇帝郭台銘都鞭策新奇美今年急行軍殺入觸控面板領域,就可以感受到它的熱度。 鴻 海進軍 觸控成「紅海」去年十一月中,群創宣布與奇美電合併,並和統寶共同組成新奇美。在尾牙時,鴻海董事長郭台銘要求奇美電總經理段行建,希望他在三個月內全力 完成公司整合。如今,段行建的任務再添一樁,就是切入上游的觸控面板供應,加強與大客戶蘋果的垂直整合,以免被和碩、廣達等對手見縫插針;統籌鴻海集團面 板布局的段行建,將這個任務交給觸控部門的新主管周賢穎。 由於觸控面板研發進度對奇美電有高度指標意義,因此在分配資源時,由周賢穎領軍的 觸控部門,總能得到較多資源,私底下被鴻海其他部門稱作是「天之驕子」。有一位鴻海員工就透露,最近打開奇美電在人力網站的求職頁面,發現有半數以上職 缺,都隸屬於觸控部門;從公司徵才孔急的程度和規模研判,奇美電擴大觸控版圖的決心,可說是十分強烈。 霸氣的郭台銘從不打沒把握的仗,只要進入一個新領域,一定把那個領域變紅海,靠著上下游整合的優勢,用「優惠」的價格把競爭者逼退。這一次郭台銘還會祭出他的絕招嗎? 依 照郭台銘目前的規畫,觸控面板腥風血雨在所難免。目前奇美電計畫先以一座三.五代廠生產觸控面板。若以iPhone尺寸估計,這座三.五代廠全年可量產七 二○○萬片iPhone面板,占蘋果明年對iPhone銷售量預估的一大半。加上奇美電擁有另外三座三.五代至四.五代廠,只要有訂單需求,可以迅速地將 這些產能轉作觸控面板之用,總產能將十分驚人,郭台銘的大軍已準備好打一場消耗戰。 二虎緊盯 小廠擴充軍備雖然部隊已整軍完畢,但是兵練得如何?可以上戰場嗎?觸控面板比的就是良率,郭台銘急行軍有可能在短期內提高良率嗎?而且郭台銘一開始就投入困難度較高的投射式電容,可能要磨掉二、三年的練兵期。 抱 持這種想法的人,可能低估了郭台銘一舉拿下觸控市場的決心。相較於宸鴻、勝華,奇美電確實還是觸控產品的「後進」,然而股本八百億元的奇美電,除了五.四 倍於宸鴻加勝華的資本額,還保有群創加上統寶豐富的中小尺寸面板產能,加上背後有整個鴻海集團作為奧援,實力絕非一般競爭者所能比擬。 在外 界質疑聲中,奇美電第三季的試產良率就「大躍進」達七五%,跌破眾人眼鏡;進入第四季後,即可望達到量產規模,正式出貨iPhone。到了明年第二季,還 有機會直接打入iPad供應鏈,加入第二代iPad的生產行列。這個成績不禁讓外界驚呼,「老段(段行建)是怎麼做到的?」郭台銘用決心、產能、速度證 明,他對觸控面板決不是玩假的,而是真的想把蘋果的訂單從頭到尾吃盡,以搶救鴻海集團快速下跌的毛利率。 另一隻面板老虎——友達的李焜耀也 摩拳擦掌,準備殺入這塊肥美的新市場。先前媒體報導友達旗下的達虹,已靠著嵌入式觸控面板取得iPhone訂單時,還一度造成奇美電內部高度緊張,以為被 對手捷足先登;後來多方打聽,確認達虹的嵌入式觸控產線,生產良率尚未達到足以量產的標準,才讓郭台銘陣營鬆了一口氣。 不過,對擁有產能、技術的李焜耀和友達而言,殺入觸控領域,只是遲早的事。 除 了二隻大老虎大軍壓境外,宸鴻、洋華、勝華、和鑫及介面這些中小型觸控面板廠也開始購買軍火擴張。光是宸鴻明年的產能,就要擴充二倍以上,員工將一舉超過 三萬人;再加上其他二軍的瘋狂擴張,明年蘋果加上其他智慧型手機製造商的訂單真的能大幅成長,填滿這些飢渴的生產線嗎? 首先,以智慧型手機 和平板電腦為主的觸控面板產業,長期需求究竟是好是壞?答案是正面的。研究機構Display Search指出,觸控面板產業的年營收金額,可望由二○○九年的四十三億美元(約新台幣一三三三億元),一路成長到二○一六年的一四○億美元(約新台幣 四三四○億元);七年之間增加二倍,成長力道可說相當強勁。 帶動這股龐大成長的來源,正是來自智慧型手機及平板電腦「雙箭頭」。其中,平板電腦使用的玻璃投射式電容觸控,尤其是出貨大增的產品。既然長期成長不虞匱乏,產業的修正風險從何而來? 比起今年一月初亮相的iPad,有觸控功能的智慧型手機上市已有四年時間,從iPhone推出開始,每家手機業者都競相切入這個領域,產業秩序已然成形。相較之下,iPad儘管銷售良好,但觸控面板的供應仍顯不足,這個誘因吸引了現有業者全力擴充產能。 供過於求 殺價割喉戰重現在現有的觸控面板供應商中,有許多是原本生產中小尺寸面板的廠商,這是由於玻璃投射電容式觸控的前端製程,和面板及彩色濾光片(CF)的黃光蝕刻工法相近的緣故。 過去幾年,中小尺寸面板嚴重供過於求,相關產能一直是各家面板廠的燙手山芋;如今觸控面板興起,手上的既有製程大有可能翻身,腦筋動得快的廠商,自然急著把中小尺寸產能「轉進」,跨行投入觸控生意。 此外,即將掛牌的觸控大廠宸鴻,也傳出將擴產近二倍的消息。若以三.五吋的產品規格計算,宸鴻產能將由目前每月的五○○萬片,一口氣拉高至年底單月一二○○至一五○○萬片。 另一方面,同樣對蘋果出貨的大廠勝華,著眼於明年市場擴大,也將發行全球存託憑證,募資三百億元,以擴充產能達三倍。當各家產能增幅都以倍數計算時,很難不令人擔憂供給過剩的風險。 更重要的是,平板電腦並非典型的筆電,而是在原有產品區隔之外,「再切出來」的產品;因此,其銷售量並不如手機容易估算。想解開觸控商機多大的謎底,還得看平板電腦帶來多大購買力而定。 目前市場普遍預期,明年平板電腦的銷售量,將落在三千萬台至六千萬台之間;其中,以認為將達六千萬台「頂標」看法者最多。六千萬台,就是明年觸控產業會否遭遇泡沫化考驗的「魔術數字」。 近 來許多研究機構都指出,明、後年平板電腦實際銷售量,將直接影響中尺寸玻璃投射式電容觸控的供需狀況。摩根大通證券就預估,以明年全年額度計算,十吋觸控 面板產量將超過七二○○萬片,整整是需求的二倍;一家投顧法人更直言,一旦需求達不到全年六千萬台的預期目標,明年下半年起,觸控產業供過於求的問題,勢 必快速浮上台面。 也就是說,今年樂觀投入擴增產能的玩家,無論是郭台銘、宸鴻的江朝瑞,或其他小廠的老闆,明年都將接受市場嚴酷的考驗;但 若是景氣稍有動盪,導致銷售量下滑,大舉湧出的觸控面板無處消化,到明年年中,原本暢旺的市況,很可能一夕反轉,甚至因為產能過剩,出現削價競爭,投資人 一定要謹慎思考,切莫樂觀過了頭。 |
個人看法及分析寫在後面…
source: http://www.energytrend.com.tw/node/1244
2011-02-08 – 17:18:36 – [太陽能] — Ted Lai
目前卡姆丹克太陽能2011年的訂單情況十分飽滿,770MW的訂單足以使公司業績成倍增長,且年初新開產能短期內就能達產,而進一步擴能的工作也在進行當中。
正在策畫中的上海三期工廠,產能規模約在400至500MW左右,預計2012年中達產。截至2010年底,公司訂單總量已達到770MW,全年產能已全部排滿,部分訂單將要到2012年方能交付。2011年全年的裝機量預期則由之前的16.8GW上修至18.1GW,幅度約為 8%左右。
預計公司2010年全年實現營收約為10.32億元,年增率103.58%,淨利潤2.37億元,年增850.90%;2010至 2012年EPS分別為0.204元、0.483元和0.604元,分別年增長827.79%、136.67%和24.93%。對應2011年本益比為 5.7倍,給予強力買入的建議,目標價4.5港元。
fatlone:
其實大部份內容都已經提及過, 我覺得係紅字部份係值得留意, 呢篇野我假設係寫好無幾耐就即刻出街, 即係以上消息係一月尾二月頭既事, 入面話新產能就快OK, 咁即係未OK啦, 咁我估第一季銷量達到100MW以上既機會都非常渺茫… 我假設佢三月頭可以OK, 即係有效產能大約係200/12×2(頭2個月產能)+ 600/12(擴產完成後單月產能, 即三月份產能), 加埋大約係83.3MW, 呢個數係100%產能利用率去計算, 咁其實唔太可能, 我諗今個月樂觀既出貨量粗略咁睇係70MW
再用呢個數做推算, 我保守地假設今季平均售價係每瓦0.7美元, 純利率去返2010Q3既28.8%, 今季純利可望去到1.1億港元, 如果均價係0.8美元, 就可以去到1.25億港元左右, 我自己覺得售價可能會高過0.7美元, 但係純利率就會有尐擔心, 我唔肯定卡姆丹克尐長料約可唔可以完全保障佢可以避過硅價急升既風險, 如果唔可以純利率一旦受壓, 股價可能會快速向下調整, 太陽能股話跌就會急跌, 身手差尐都好快被套, 小心為上
而下一期既擴產計劃, 要2012年年中先完成, 我以為可以2011年年底或2012年頭就搞掂, 佢個時間表真係幾令我失望, 可能係我過份樂觀吧… 2012年中先上到1.0至1.1GW, 即係2012有效產能有800至850MW, 我先前仲估2011年有效產能會有700MW, 即係我呢個數字太樂觀, 我突然對卡姆丹克既成長力度有保留…
再睇下篇報導, 佢話全年淨利潤有2.37億, 業績都未出就有確實數字, 其實係咪可以咁架? 如果有確實數字的話唔係應該係官網或交易所公佈嗎? 如果真係出呢個數字, 我可能會減持, 因為Q4比預期中差, 我唔明呢個數字點得出黎, 有數得計, Q1-Q3賺1.49億RMB, 以呢個數推算, 即係Q4賺0.88億, 之前我自己計過, Q3係0.807億, 營收與毛利率同創新高既Q4只係比Q3賺多800萬, 係唔係有尐特殊支出要在年結時計入帳目? Q3毛利率係33.8%, Q4係不少於40%; Q3營業額2.8億RMB, Q4係不少於3億, 2個指標加起來都唔止得800萬增長咁少吧… 我當初係認為呢一季係可以賺到約1億RMB, 但依家竟有消息話我知只係賺0.88億(約1億HKD)? 咁如果我推測無錯, 保守計2011Q1既環比增長大約在10-25%左右, 如果股價要彈升, 我諗QoQ growth要有30%以上先有驚喜, 仲諗住會唔會有機會挑戰1.5億… 如果有1.5億, 712可能會彈到4蚊以上
睇到呢篇消息, 即刻卡姆丹克可能無我想像中增長得咁勁, 但係今日卡姆丹克又彈4%, 以現今市況都幾勁下, 市場一定係對呢份業績有期待, 市場既走勢暫時話我知卡姆丹克仲保持到強勢, 我會繼續重貨持有, 如果咁不幸「見光死」出完業績即插, 唔好猶疑, 一定要減持, 咁我希望係可以渣到佢中期超買先行獲利, 再候機買入, 但咁完美既波段操作, 似乎好難做到 信心忽然動搖緊, 市場就暫時看好, 我自己就忽然有點保留, 我無理由會比市場聰明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