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钢铁业“十家分晋”太钢产能6年举一“翻”三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423/20090423024024752.html


每经记者  夏子航  发自上海

        山西省政府日前召开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山西省冶金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到2015年全省200多家钢企将保留10家以内,而太钢通过联合重组产能将由1000万吨左右提至3000万吨,占山西钢铁产能的67%。

        河北组建钢铁集团、宝钢集团有限公司控股宁波钢铁有限公司之后,“慢一步”的山西钢铁大整合也开始在急切中起步。

        日前,《山西省冶金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下称规划)已正式获山西省政府第3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这也是国家《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公布后出台的首个区域钢铁产业振兴规划。

        规 划提出,到2015年,山西200多家钢企将只保留10家以内,而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太钢)通过联合重组,产能将由目前的1000万吨左右提 高至3000万吨,约占山西钢铁产能67%。而规划中另一目标——2011年前山西将淘汰落后炼铁产能2000万吨、炼钢产能1600万吨也引发业界关 注。

        “各地钢铁龙头在兼并重组之外,也有意上马水平更优的新项目,在这一点上,就必须以淘汰落后产能为前提。”渤海证券钢铁行业分析师马涛指出,淘汰落后产能实效如何将直接影响各地打造“宝钢”的计划,也将缓解钢铁越亏越增产的乱象。

太钢主导山西钢铁整合

        上述规划指出,2009年至2011年期间,山西钢铁将以大型骨干企业为基础,形成太原、长治、运城、临汾、吕梁五大钢铁生产基地,重点建设太钢吕梁钢铁生产基地。

        《每 日经济新闻》获悉,五大钢铁生产基地之中的长治将以长钢为主体;临汾以中宇或临钢为主体;运城则以海鑫为主体;而另外两大基地——太原和吕梁都将以太钢为 主体。当地钢铁行业人士指出,山西钢企中太钢独大,其他都接近同一规模,且民企较多,因此钢铁整合选择太钢是很自然的事情。

        太 钢由山西省国资委100%控股,并控股太钢不锈70.53%股份。太钢2008年产生铁775.23万吨,产钢920.17万吨,坯材930.42万吨, 实现营业收入1009亿元,实现利润10亿元,实现利税40亿元;而2007年太钢产钢929万吨,实现营业收入1003亿元,实现利税96亿元。

        马涛认为,太钢手握不锈钢这张  “王牌”,装备水平在山西也远高于一般钢企,此前并不情愿兼并重组落后钢企,但2008年不锈钢市场的低迷状况可能最终迫使太钢展开多元化举动。

        山西证券分析师刘俊清指出,不锈钢属于高档消费品,对外依存度较高。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不锈钢行业陷入低迷,太钢不锈2008年第四季度亏损了13.13亿元。

        山西省钢铁行业协会秘书长祝峰亮21日向《每日经济新闻》表示,山西省并不希望太钢仅以不锈钢“单腿走路”,为此规划中力推太钢展开多元化的兼并重组。

        山西省还提出,将矿产资源优先配置给太钢等兼并重组的大型骨干企业,鼓励太钢与煤、焦、电力等相关企业实行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联合重组。

兼并首单剑指美锦钢铁

        就在上述规划公布前后,太钢洽购山西首富姚俊良家族旗下美锦钢铁的消息也正逐步走近现实。祝峰亮21日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证实,太钢的确在洽购美锦钢铁。

        美锦钢铁隶属于姚俊良家族旗下的山西美锦能源集团,总投资约为18亿元,目前具备200万吨优质特种钢的生产能力。

        胡润2008“能源富豪榜”中,姚俊良家族以68亿元身家排名第五,列山西首富。美锦能源集团是山西当地一家集能源、建材、冶金、电力综合利用等业务为一身的控股公司,旗下拥有一家上市公司美锦能源。

        据了解,美锦钢铁2006年8月正式投产,原本为山西美锦能源集团延长焦炭产业链的战略举措,但2008年钢铁行业遭遇的普遍寒冬也让姚俊良家族有意将其出售。

        祝峰亮认为,太钢产品结构偏向不锈钢,而美锦钢铁的主要产品也为特种钢,这符合太钢的长期发展战略,也极可能成为山西钢铁内部整合的首例。

        太钢总经理胡玉亭曾明确指出:围绕省内钢铁和铝、镁加工合作项目,公司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和调查,已与多个钢铁生产企业形成重组意向。

        在4月16日的山西省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分析会议上,太钢汇报资料显示,目前正组织专题研究落实《钢铁产能调整和振兴规划》,积极推进与省内钢铁企业的并购重组。

新增产能主要借力兼并重组

        山西钢协秘书长祝峰亮表示,太钢在2011年前后实现产能翻番至2000万吨,基本都将借力兼并重组。

        祝 指出,规划中提出“要推进太钢吕梁钢铁生产基地建设”是因为太钢本部已有年产1000万吨左右的产能,但由于城区扩建受限,太钢计划在吕梁建立一处500 万吨产能项目。不过,上述500万吨项目暂未获批,何时获批也难以确定。“但吕梁附近有两家钢铁产能分别为100万吨和200万吨的中小钢企,太钢可借此 实现扩张。”

        统计显示,山西现有200多家钢铁企业,规模在100万吨以上的仅13家,其中200万吨以上只有5家。截 至2008年,山西省生铁、粗钢产能分别为5400万吨、4000万吨。但由于山西钢铁企业产业集中度低、规模小、装备水平落后、产业链短,加之受到全球 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山西生铁产量仅为2800万吨、粗钢产量仅为2350万吨。

        祝峰亮指出,山西钢铁产能利用率十分低,100万吨产能以下的钢企更基本处于关停状态,这将有助大型钢企的低价兼并重组。

        规划显示,到2011年,山西钢企将由目前的200多家减少到50家左右。下一步山西更将组建以太钢为核心的太原钢铁总公司,届时山西钢企可能只保留10家。

淘汰落后产能需落到实处

        山 西钢协谨慎表态指出,规划内容并未着眼太钢的赶超计划,而是意图实现山西钢铁行业设备与技术水平的提升。而太钢的崛起也必将以淘汰落后产能进展为必要前 提。规划中指明,山西将“严格控制产能总量,不再核准新增产能,所有建设项目必须以淘汰落后为前提”,即全省生铁、粗钢产能控制在4500万吨(含铸造生 铁)、4000万吨。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山西钢铁淘汰落后产能的要求远比全国严格,到2011年底前,将淘汰 落后炼铁产能2000万吨,炼钢产能1600万吨。到2015年年底前淘汰1000立方米以下的炼铁高炉、50吨以下转炉和电炉以及预期配套的烧结、连 铸、轧钢系统等。

        不过,马涛对山西2011年底前淘汰炼铁产能2000万吨、炼钢产能1600万吨的目标表示担忧,地方经济追求GDP高增长的要求之下,钢企落后产能淘汰实际上一直并未得到有效执行,山西的规划如何落到实处尚需进一步关注。

        河北钢铁集团一位不愿具名的管理层人士指出,尽管淘汰落后产能早已提上钢铁规划中,但“我们地方上的一个高炉一直未倒,由此可以看出在淘汰落后产能方面并没有多大进展。”

        该人士指出,落后产能一方面挤占钢铁整体产能,更重要的是会带来钢铁行业越亏损越增产的恶性竞争形势,不利于钢企兼并重组。

新闻背景

各地纷造“宝钢”

        2009年3月1日,宝钢与杭钢集团等在宁波正式签署协议,宝钢实现控股宁波钢铁56.15%股权,杭钢集团持股比例仅为34%。

        我的钢铁研究中心研究员汪建华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宁波钢铁拥有400万吨产能,并紧靠全球十大深水港之一的北仑港,同时还拥有区位优势,宝钢的兼并重组因此开展得十分迅速。

        河北钢铁集团的组建更是备受关注。去年6月30日,唐钢集团和邯钢集团联合组建的河北钢铁集团正式挂牌。按照2007年的钢产量计算,河北钢铁集团钢产量超过3100万吨,当年即进入中国钢铁产量排名第二位。

        河北钢铁集团网站介绍,其下辖唐钢、邯钢、宣钢、承钢、舞钢等10个全资或控股子公司,总资产和年销售收入双双突破1700亿元,现有员工13万人。

        此外,河北钢铁集团还提出到“十一五”末期使钢产能达到5000万吨,整合重组河北省内钢铁企业,淘汰落后产能,控制钢铁产量,争取到“十三五”末,将河北省钢铁产能由1.2亿吨压缩到8000万吨,提高钢铁附加值。

        山东与河北整合思路相近,通过成立山东钢铁集团,将济钢集团和莱钢集团纳入其中。

        天津天铁冶金集团有限公司在4月中旬对外透露,天津市国资委正酝酿成立可能定名为“天津钢铁集团公司”的一家钢铁集团,以整合天津天铁冶金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天钢集团有限公司、天津钢管集团有限公司以及天津冶金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钢 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细则指出,将推进鞍本集团与攀钢、东北特钢,宝钢与包钢等跨地区的重组以及太钢与山西省内钢铁企业等区域内的联合重组;力争到 2011年,全国形成宝钢集团、鞍本集团、武钢集团等几个5000万吨以上的特大型钢铁集团以及若干个1000万~3000万吨级的大型钢铁集团。

        渤海证券钢铁行业分析师马涛指出,太钢提出3000万吨产能,即使届时得以实现,也难以预计其规模排名。“宝钢曾提出2012年前后使钢铁产能提高至8000万吨,河北钢铁集团也提出5000万吨,最终形势如何需看落实的情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46

澳门赌场一年摧毁数十家浙企


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90429/22296168450.shtml


  本报记者/卢烃 特约通讯员/王鸣 发自澳门

  内地老板豪赌 动辄上百万美元

  澳门可能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地方之一,2007年的GDP增长率高达30%。即便是在金融危机爆发的2008年,GDP增长也高达13%,收入超过世界赌城拉斯维加斯,人均GDP达到世界第八。但是,这种繁荣是有代价的。

  据调查,2008年,浙江私企老板至少在澳门输掉约13亿元人民币,导致数十家企业关门。有评论称:把浙江民营企业家从沉迷赌博中挽救出来等于挽救中国的私营企业文化。

  “他们想赢大的”

  葡京是澳门最大的赌场,在不少内地赌客的心目中,葡京娱乐城就是赌博的代名词。

  在葡京一楼大厅,设有一个专供老百姓赌博的场所,里面摆着几十张各式赌台,有牌九、二十一点、三张牌、百家乐、二八杠子、猜大小等。其中百家乐 赌台最多,各个赌台前都人头攒动,赌赢后的狂叫声、赌输后的叹息声、博牌时的叫喊声不绝于耳。赌场二十四小时营业,来此赌博的人们前赴后继通宵达旦。

  葡京赌场一楼大厅的下注额灵活多变有大有小,最低下注每次一百元港币,高限因赌台不同数额也不同,选择权在赌客手中。而有大手笔者多在楼上的赌厅里,赌客可同庄家约定赌注额。在新贵族厅,记者亲眼看到一名其貌不扬的内地客一次下注80万元人民币。

  每到晚上,南南北北的赌客们便云集在各个赌博厅,每人面前都堆着数额不等的筹码,少则数万美元,多则超过百万美元,纷纷投注在此一搏。赌厅工作 人员给每个参赌者面前放着一张路单,以便赌者记录,根据出牌规律决定投注方向。有些大赌客往往采用包厅的方式,一厅一人与庄家博弈。每张赌台上都放着一个 用来装筹码的有机玻璃四方盒子,开局时里面空空如也,过不了多长时间里面便放满了赢来的筹码,工作人员就把满当当的盒子提走,每次拎走的筹码不下百万。

  澳门理工学院博彩业专家曾忠禄说:“对很多到澳门的内地人来说,那是一种异常激动的感觉。这是他们第一次来到赌博合法的地方,他们被各种各样的机会和自由弄得晕头转向。他们想赌大的,赢大的。”

  一支烟时间赢100万

  “想要改变您的生活方式吗?快成为××会的会员吧。”标准的普通话以极具诱惑的奖金额激发出赌客一夜暴富的憧憬。在一家美式娱乐场,一跨上通往 赌场的滚动电梯,总能听到这句令人蠢蠢欲动的话。于是,连抱定参观念头的人都禁不住诱惑,把钱换成筹码一试身手。那些怀揣巨款志在必得的人,更是踌躇满 志,甚至已规划好了赢钱后的消费方案。

  “朋友和他的朋友们,曾经在澳门赌场大获全胜,少则十几万元人民币,多则五六十万元,他们五六个人全部赢了钱。”一名浙江赌客告诉记者,一个能 人被朋友带到葡京赌场,出手力度很大的他一支烟功夫就赢了100多万元人民币,后来再接再厉竟然赢了800多万元,可谓满载而归。在澳门,每个赌客心中或 多或少都揣着各种“传奇”。

  其结果是,一部分有自制力的人无论输赢都能适可而止;另有一部分人却沉迷于赌博的刺激而染上赌瘾。“赢了颗糖,输了间房”,不仅未能以赌来“改变生活方式”,反而被这种生活方式所改变。

  一名来自浙江的中年男子称自己的名字是“堕落的人”。据他介绍,自己是一个私营企业主,当初只是因为好奇而接触赌博的。刚开始运气好赢了些钱, 便以为得到了命运之神的眷顾,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把生意完全抛到了一边。据他介绍,在澳门的赌场中,有不少像他这样以赌为生的人。原来的事业已经荒废,而 且完全无意重新创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98

著眼品牌與技術 文化融合是問題 中資第一季大買三十家日本企業

2010-6-21  今周刊





日本一些企業面臨業績虧損、甚至破產危機,另一方面,中國企業正在世界各地尋找能提升品牌形象、技術能力的企業。迫於現實需求,儘管心中有百般不願意,賣 給中國的日本企業仍有增無減。

撰文.孫蓉萍

在日本佳能公司上班的小林邦彥,看到成衣業者RENOWN公司將納入中國紡織企業山東如意集團旗下,心中五味雜陳。

雖然小林自己被派駐到中國三年,自己的女兒大學畢業後也到北京留學兩年,他非常清楚、也親眼目睹了中國的實力;但看到從小就熟悉的品牌變成中國品牌——尤 其他經歷過泡沫經濟時期、日本買遍全世界的榮景,心情上更是難以接受。

在東京證交所第一類股上市的RENOWN,歷史可以追溯到一九○二年佐佐木八十八成立的「佐佐木商會」,約二十年前還曾經是全球最大的成衣廠商。它經營或 代理的品牌曾經包括D'URBAN、Arnold Palmer、Aquascutum、KNET & CURWEN、Simple Life等日本和歐洲名牌,許多消費者和這個品牌一起長大。

但泡沫經濟瓦解後,先前物流設備的投資負擔過於沉重,加上百貨公司業績下滑,又未能推出有效吸引年輕女性的新品牌,RENOWN開始陷入困境。

中國勢力快速延伸到日本

為了挽回頹勢,集團改以RENOWN D'URBAN控股公司名義上市,二○○八年又出售經營Aquascutum的子公司,並停產虧損的品牌,甚至出售總部大樓,所有可以籌錢的方式幾乎用 盡。但是到今年二月為止,RENOWN的業績已經連續三年虧損,一○年度集團營業額為一二九○億日圓,淨損失額為一○九億日圓。

現任經營團隊無計可施,加上來自大股東的壓力,RENOWN只好答應中國山東如意集團的求婚。

如意集團○九年營業額為人民幣一○七億元,以毛紡織業為主。儘管RENOWN實力已經大不如前,但正如社長北畑稔所說:「RENOWN在歷史、品牌、企畫 力、品質、管理、銷售、服務等方面的專業受到好評。」這些對希望拓展版圖的如意集團來說,將是非常寶貴的資源。因此雙方決定,如意出資約四十億日圓,收購 RENOWN四一%的股權,成為最大股東,目前只等待七月底的臨時股東會通過。

這件合作案,只是一個縮影,其實中國勢力已逐漸延伸到日本,而且速度越來越快。中國企業對日本直接投資從○七年開始成長,除了收購日本企業,還增設分公 司、工廠。Recof公司指出,○九年中國購併日本企業的金額為一六八億日圓,是一年前的四倍,件數則由十三件成長為二十件。今年光是一月到三月,件數就 超過三十件,金激增為一九五億日圓。

日本企業有成熟的技術,品牌還有高知名度,一旦發生經營危機,就是其他國籍公司撿便宜的最佳時機,自然會引來中國企業的青睞。例如去年六月,蘇寧電器集團 成為家電量販店Laox的最大股東,藉此學習銷售商品的技巧,在中國管理商品,在日本則對到日本觀光的華人加強銷售免稅商品。

蘇寧除了在新宿等地開新店之外,還計畫在大都市的精華區開兩家年營業一五○億日圓的商店,顯示其財力雄厚。

以手工製作高級高爾夫球桿聞名的日本高爾夫業者本間高爾夫,○五年聲請破產保護,今年二月也宣布,中國流通業者等企業合資的魚尾獅控股公司將成為最大股 東。

實際利益讓優越感拋諸腦後除了趁業績不佳時大買零售業,技術也是中資的重點目標。中國比亞迪汽車公司為了取得日本車體的成型技術,今年四月收購了模具業者 荻原公司位於群馬縣館林的一間工廠。

而○九年十二月,中國寧波韻昇公司以十一億日圓左右,取得製造汽車零組件的日興電機工業公司七九%股權。這些企業都是著眼於日本企業的先進技術。

《朝日新聞》報導,一九三三年創業的日興電機,目前正在重整,但當社長草野耕二聽到中國企業對日興有興趣,擔心卻多過開心,「如果變成中國企業的成員,日 本廠商會拒絕和自己往來。」一語道破日本人的心情。

一家仲介購併案的顧問公司指出,很多企業一聽到要收購的企業來自中國,馬上就回絕了。信州大學教授真壁昭夫認為中國企業收購,正好可以促使日本企業加速改 革,有助於強化體質,但心理障礙就是很難消除。

心理、自尊心雖被打擊,但有錢賺才是重點。RENOWN業績、股價都在低檔徘徊,五月二十三日股價一四一日圓,被山東如意集團相中的消息二十四日正式宣 布,即漲三六%到一九一日圓,二十五日再漲二六%為二四一日圓,六月二日甚至漲到四四○日圓,投資人還是要看現實的經營面,優越感就先拋到腦後。

不過許多購併企業都會面臨文化認知的問題,即使是同國企業,往往也會因為企業文化不同而撤銷合併案。中國收購日本企業,未來是否會引發兩國人民的情緒問 題,值得關注。

中資大買日本企業

——近年來主要案例資料來源:Recof 時間中國企業日本企業 行業註02年上海電氣集團(上海市)秋山印刷機製造印刷機未上市04年上海電氣集團(上海市)池貝工具機未上市06年 尚德太陽能電力(江蘇省)MSK太陽能電池未上市09年蘇寧電器集團(南京市)Laox家電量販店東證二類10年神州數碼控股(北京市) SJI系統開發Jasdaq 10年魚尾獅控股(英屬維京群島)本間高爾夫高爾夫球桿未上市10年寧波韻昇(浙江省)日興電機工業 汽車未上市10年比亞迪汽車(廣東省)荻原館林工廠汽車未上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308

今典大举扩张 红树林酒店五年建十家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6/885650.html

除了已经营业七年的亚龙湾红树林度假酒店,以及正在建的三亚湾、海棠湾和青岛三处红树林度假酒店,未来5年, 我们将在广州从化、大理、都江堰、丽江、北海等地至少新建6家。我们现在已经明确了未来10年、20年的发展方向,就是运营遍布全国的度假资源的红树林度 假目的地酒店。” 今典集团总裁张宝全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据悉,今年底即将开业的三亚湾红树林度假酒店,共有5000多套客房,相当于10座传统五星级酒店、2座澳门威尼斯人酒店,可以同时容纳 4000~6000人举行宴会、会议。可以举办国际电影节、音乐节、选美大赛、兰花节,吃喝玩乐一站式度假目的地。随后开业的青岛红树林,也是4000间 客房的庞然大物。

“这就是度假目的地酒店,一个集度假休闲、娱乐购物、会议会展、影视外景、文化创意为一体的超级度假综合体。”张宝全指着面前的“红树林中国地图”对记者说。

“和商务酒店不同的是,红树林度假酒店的选址全处于自然景观秀丽的地方,临海、临江、临河、临温泉。”张宝全说。

今典大举扩张

2010年,国内旅游收入达1.25万亿元,同比增长了22.5%,旅游休闲正在成为中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中国的旅游还停留在低端 的观光旅游上,游客一走一过,花费最高的就是车费和景点门票,还没有进入真正的度假旅游。而当人均年可支配收入超过4000美元时,中国的旅游将全面进入 度假休闲时代。”张宝全说。

正是基于对未来度假目的地酒店前景的认识,今典集团在未来五年时间里,至少将有10座红树林度假目的地酒店建成开业,五星级客房达3万余间。包括三亚湾、海棠湾、广州从化、青岛灵山湾、杭州、大理、都江堰、丽江等红树林度假酒店。

2012年6月,张宝全打造的首座巨无霸酒店——三亚湾红树林度假酒店的豪华度假酒店和家庭酒店就将开门迎客,今典打造的中国首座度假目的地酒店三亚湾红树林将正式与世人见面。

平衡投资压力的秘密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支撑庞大的酒店帝国正常运转,资金是张宝全首要平衡的问题。仅以青岛灵山湾的红树林度假酒店而言,建设资金就高达70亿元。

按照张宝全的计划,将拿出50%的酒店客房用于红树林度假卡的客户享用,剩下的50%客房将用于度假酒店的日常经营,这样既保证了酒店的正常运转,也维护了度假卡客户的权益不受侵害。

记者了解到,这不仅是一张简简单单的旅游度假卡,其中还具有很大的升值潜力。红树林度假卡预计今年6月下旬将全球发售,起始优惠价格为6万元,35 年、每年享受7天度假酒店。随着其他红树林酒店在5年内陆续开业,持卡者可以享受到全国10家以上红树林酒店提供的度假休闲时尚购物等服务,度假卡的价格 也将随着销量的上升而上涨。“这就如同买房一样,任何一个大的住宅项目第一期的价格肯定是最低的,升值空间当然也是最大的。”张宝全解释。

本月底,三亚湾和青岛红树林度假酒店即将推出、发售“红树林度假卡”,青岛红树林度假卡起价6万元,三亚湾红树林度假卡起价8.5万,凭度假卡,会员可在未来35年内,每年以一定时限入住任意一家红树林酒店。

据张宝全介绍:“持卡者每年可入住时间的长短,取决于选择入住哪家酒店、入住客房的档次以及淡季还是旺季入住。例如购买6万元青岛红树林度假卡的会 员,一年平均可在青岛入住7天标准客房。如果选择在旺季或住套间,时限将少于7天,相反,如果选择淡季或入住普通客房,则将超过7天。我们在售卡时会通过 合同条款的形式予以明确。”

与传统分时度假卡不同

事实上,回溯分时度假的概念,远非新颖,上世纪60年代便在欧洲出现。以每年使用一周的标准分时度假产品而言,相当于将房地产的使用权分割成为52份销售给不同的消费者。

上世纪90年代后期,这一概念被引入中国,催生出分时度假相关产业,包括一批加盟国际分时度假交换网络的公司、销售或自主开发俱乐部产品的度假交换公司应运而生。

如今,通过分时度假模式推出红树林度假会员卡,正在成为张宝全平衡投资压力的利器。将酒店50%客房使用权分成若干个周次,按35年期限,以会员制 的方式出售给客户,会员获得每年到酒店免费住宿7天的一种休闲度假方式。并且通过红树林度假网交换服务系统,会员可以把自己的客房使用权在其他任何一间红 树林酒店进行交换使用,以此实现低成本、高品质的“一卡在手,全国度假”的目的。

“与传统的分时度假卡不同,红树林度假卡是产权人与客户直接签订协议,没有中间运营机构参与,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消费者的权益。今典集团在合同中承诺 所有项目均拥有100%产权,红树林度假目的地酒店、时尚艺术、购物会展、娱乐等配套设施占据酒店40%以上面积。酒店客房占酒店总面积不到60%。今典 将50%客房做卡销售,实际只占据整个酒店不到30%的建筑面积。且这部分物业不出售、不抵押、不转让。”张宝全表示,“度假卡的销售合同我们起草、修改 了一年多时间,就是希望把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都考虑在内,避免日后出现问题。”

按照张宝全的构想,今典集团用5年时间建成10家度假目的地酒店,共3万余间五星级客房,若将其中一半客房以度假会员卡形式售出,按每年限时7天、起价6万元的标准计算,未来5年销售收入将达450亿元。

“我们已经完成了业态的转型,下面要做的就是资本的转型也就是上市。上市的目的将有别于中国其他企业,融资不是主要目的,规范企业运营将是主要目的。同时,我们将会把红树林酒店品牌做到国外,最终形成覆盖全球的红树林度假体系。”张宝全说话时语气谦和,充满雄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72

沃爾瑪、華潤或競購易買得十家門店

http://www.21cbh.com/HTML/2011-8-2/0OMDcyXzM1NDQ0OQ.html

誰會成為易買得華東區10家門店的接盤者?昨日從知情者處獲悉,易買得華東地區10家門店打包出售的第一階段談判剛結束,共有9家企業參與競購,此輪談判結束後有3家入圍。有業內人士猜測,沃爾瑪和華潤是較可能的收購方。

海航退出

在華發展多年卻僅有27家門店,韓國零售巨頭易買得在中國市場拓展的步伐不盡如人意,再三考慮下,韓方決定將經營不佳的華東區10家門店打包出售。

「具有興趣的競購者很多,差不多有9家。」知情者透露,在剛剛結束的第一階段談判中,包括零售同業、房地產公司等企業都參與競購,但吻合條件的卻不多。

「比 如原本易買得也考慮過出售給房地產投資公司,可惜這樣的公司不懂得零售業,他們甚至要求接盤後,易買得要向他們提供管理團隊,這對易買得來說相當於流失自 己的專業人才,因此不可能接受。有些地產商要求捆綁百貨發展,這很難操作。而國有背景的一些公司在體系、管理制度、人員等方面都很難對接,所以不少原本頗 有可能的公司都談不妥。」據知情者透露,其間連海航這樣的「收購大鱷」也參與過談判,但因雙方談不攏,最後只能作罷。

談及對易買得的收購,海航有關人員表示,海航系在收購零售業時,更看重的是區域龍頭企業,易買得的部分門店並沒有達到海航系收購的標準,所以收購可能性不大。

不過除了管理對接等問題,易買得門店的出售還有其他瓶頸。

「一 個商業項目有沒有收購價值,重點要看其地理位置和設計,假如選址和門店設計都不錯,即便盈利暫時不佳,也具有收購價值。收購者接盤後可以翻自己的品牌,不 需太多改建成本,馬上可重新管理。」大潤發高層向本報透露,易買得部分門店接盤後要投入大量成本進行改造,這筆收購不划算。

選擇同行

搶 佔更多地盤始終是同業最感興趣的。「易買得確定了最後入圍的3家競購者,鑑於管理等種種原因,這3家都是零售同業。有內資企業也有外資企業。」知情者透 露,有入圍企業考慮到今後的經營,要求分割收購而不願意一下購買10家門店,目前易買得也在考慮這一方案,但假如分割出售,對易買得來說操作太過複雜。

對於收購金額,易買得等當事方暫不透露。有知情者透露,出售價格不會太高,基本以賬麵價格為標準。一位曾與多家知名零售企業有合作的業內人士分析,粗略估計,易買得一家門店的市場價格可能在3000多萬元。

上 述人士透露,3家入圍者都是零售同業,且要有資金實力一舉拿下10家門店,這說明接盤者具有極大擴張慾望和資本運作慣性,以此推測,比較有實力和可能的競 購入圍企業或許是沃爾瑪、華潤、物美等,及具有實力的區域民營零售企業,比如永輝等,其中以沃爾瑪和華潤最有可能。因為華潤系一貫的作風就是收購,其剛剛 宣佈收購了江西洪客隆超市。而沃爾瑪先後收購好又多、入股一號店,可見其對資本併購策略也有慣性。

有坊間消息稱,沃爾瑪曾經對易買得表示 過強烈的收購慾望,不過沃爾瑪更想要的是全盤吃下易買得在華門店,這讓易買得很不樂意。不過截至記者發稿時,沃爾瑪並未作出回應。知情者表示,對易買得來 說,其出售10家門店並不代表退出中國市場,而是希望通過此舉回籠資金,以期未來在中國區擴張更多新門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38

【小敗局】論眾貸網的倒掉:P2P每月倒掉一二十家都是正常的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38046.html

口述:尹飛(貸幫CEO)整理:劉鶴翔 

4月2日,開業還不到一個月的海南眾貸網倒閉,大家又在議論紛紛了,說P2P這個行業怎麼老有公司倒閉?而且,就在眾貸網倒閉之後不久,據說一家叫城鄉貸的公司也歇業了。

這個行業隔三差五地出現倒閉事件,我覺得沒有什麼好奇怪的。大家都知道,三五年後,這個行業可能只剩下幾十家公司,甚至是幾家公司,而現在全國的P2P平台有上千家,所以,就算每個月倒閉十家、二十家,都是正常的。雖然大家都知道成功率不高,但依然每天還在有新的平台誕生,不斷有新的玩家出現。這說明,現在這個行業還處在非常早期的階段,大家都在以各種不同的方式在嘗試,在試錯。早期進入P2P網貸行業的以互聯網行業背景的創業者為主,而以小貸擔保典當甚至是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的創業者大多還在觀望,但未來會有更多的傳統金融背景的創業者加入這個市場,也會有些傳統金融機構增加這個業務甚至向這個方向轉型。我相信,就像前不久團購行業的「千團大戰」一樣,大浪淘沙,只有到行業出現了幾家真正的巨頭的時候,這種紛紛擾擾的局面才會塵埃落定。

众贷网公告全文

眾貸網公告全文

關於眾貸網,普通的投資者關心的無非是,那個叫盧儒化的創始人會不會跑路?P2P平台還能不能作為投資平台?

跑路的人的確有,但到目前為止,跑路的畢竟還是少數。哪個行業沒有騙子?但不能因為個別騙子的存在,就把一個行業給否定了。但關於P2P平台自身的信用問題,我想說,如何去評價P2P平台的信用,現在還沒有完善的方案,這個課題還需要深入的研究。P2P平台的出現,實際上就是民間借貸的網絡化和陽光化,把原來半地下形式的民間借貸通過互聯網的形式反而是公開化了。雖然傳統的民間借貸也經常傳出風險、壞賬甚至是所謂的「高利貸崩盤」,但民間借貸體系生生不息,一直在為銀行所不能覆蓋的小微經濟的發展提供寶貴的資金服務。如果傳統的民間借貸每年吸納幾萬億的資金能生生不息的話,為什麼更加公開化的P2P網貸行業就不能成為更好的借貸平台、更好的投資平台呢?答案是肯定的,當然關鍵還是要看從業者們怎麼做。我相信,只要大部分從業者堅持誠信經營不欺詐的行業底線,市場競爭大浪淘沙,看不見的市場會優勝劣汰,優秀的公司會逐漸勝出。社會、媒體、政府、投資者也請放心,對於欺詐者,必將得到法律的嚴厲制裁。

很多人都在呼籲加強監管。對我們來說,監管的問題首先在於逐步建立適應這個行業發展的金融監管模式。對P2P借貸行業的監管,是以政府行政機構為主導呢?還是以市場自律為主導呢?我相信,央行、銀監會是很謹慎的專業機構,即使要監管,也會嚴格依法監管。現在行業還很不成熟,這個方面的立法也不完善,即便是監管也難以措手。另外,對P2P肯定不能一刀切,如果把國內P2P全關掉,那也是不可能的事。發展互聯網金融關係到國家的金融安全,如果不讓本土企業去摸索、創新,等到美國或者其他國家發展出幾家互聯網金融的巨頭來,甚至形成了事實上的行業標準,然後再把業務推到中國來,到那時,如果中國自己還沒有成熟的企業與之競爭,那豈不以為著我們要把中國的互聯網金融市場拱手讓給美國?誰也負不起這個歷史責任。雖然互聯網金融的範疇遠遠大於P2P網貸,但P2P網貸確實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互聯網金融需要更新的思維,P2P網貸可以引入更多的非傳統金融的從業者加入這個行業,從鼓勵創新、鼓勵試錯的角度來說是好事。

最近,央行行長周小川仍然表示,互聯網金融是國家鼓勵發展的產業。至於具體怎麼做,要靠企業自己創新。

到現在為止,國內的P2P模式到底是好是壞,誰也說不清楚。包括《創業家》雜誌報導過的宜信和貸幫,兩家公司也都一直在爭議中前行。關於宜信,人們會質疑它的債權轉讓模式,懷疑唐寧這個「超級放貸人」角色是否可持續?至於貸幫的模式,業內也有很多人擔心服務農村、城鎮市場是不是太過理想化了?貸幫致力於為農村城鎮化進程中勤勞創業的農戶個體戶解決「融資難」問題,通過互聯網平台,把資金需求和投資需求連接在一起。這個方向我們會一直堅持,具體的操作模式我們還在不斷試錯,不斷調整。我自己也不能說我們就已經掌握了所謂成功的模式,但可以肯定的是農村城鎮化的小微金融是一個巨大的藍海市場。

當然,我們也有必要消除一個誤解,那就是認為互聯網金融就是指P2P。要知道P2P只是互聯網金融裡很小的一部分,還有很多新業務、新模式在探索中。比如說,我最近參加的一個移動互聯網的論壇上,就有人跟我說,他要用網貸的方式去做汽車按揭貸款。還有朋友在嘗試互聯網來解決物流行業代收款的金融問題;也有人在用互聯網的方式來做倉單質押,借款人可以用存放在物流系統裡的貨物來貸款。這些都是創新的設想或者早期實踐,具體能不能走出來,還需要時間來檢驗。互聯網金融未來會形成一個以支付結算為底層、各種多樣化的金融產品服務不同的細分市場,非常個性化的金融服務時代。我相信,在不久的移動互聯網金融的時代,金融消費者既能得到可以媲美傳統金融機構的安全可靠的金融服務,又能享受到非常個性化、人性化、用戶體驗非常友善的新型金融服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586

“超日債”違約引發債市動蕩 十家公司發債計劃受阻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9741

國內第一起公司債違約引發債市劇烈震動,一、二級市場均受到影響,近兩日至少有10家企業推遲或取消原定的短融或中票發行計劃。雖然市場資金充裕,但銀行並不願意借款,場外投資者匆忙逃離。

超日債違約事件在3月4日引爆,該公司在當日發佈公告稱,「11 超日債」第二期利息8980萬難以全額兌付,只能支付400萬。3月7日是「11超日債」第二期付息的最後大限。考慮到發行人需在付息前三個工作日將全額資金達到指定賬戶,所以超日已經構成實質性違約。

本週五(3月7日),中信銀行回應,「11超日債」 發行時為無擔保債券,因此中信銀行蘇州分行簽署的流動性貸款支持協議並不構成對債券的擔保。今日該公司董秘表示,公司不能如期支付債券利息。超日債違約成為公司債券市場歷史上首個付息債務違約事件。

受到違約事件的打擊,市場情緒趨於謹慎,多家企業取消或推遲原計劃的短融或中票發行。

據中國證券報報導,

3月6日,江蘇裕廊化工、山西煤炭進出口集團、嘉興實業資產投資集團、山東金晶科技、富通集團、安陽鋼鐵集團、嘉興高等級公路投資公司等7家企業,分別在中國貨幣網發佈公告,宣佈推遲或取消原定的短融或中票發行計劃,其中包括5只中票和2只短融。

如果算上3月5日的泰州口岸船舶有限公司短融、群升集團短融和西寧特鋼集團中票,短短兩天時間裡,已有10家短融或中票發行做出變更。

其中,泰州口岸船舶有限公司推遲了3億元短融的發行,西寧特鋼取消了4.7億元中票的發行。這些交易的規模都不大,但史上第一筆違約事件的出現凸顯了市場風險,而這些風險令其他公司更難融到資金。

中證報提到,在超日債事件之前,銀行間市場上也會不時出現企業發行人取消發行的情況,但類似近兩日的密集程度實屬罕見。有業內人士表示,「零違約」神話被打破後,信用債市場面臨風險重估,投資者謹慎情緒驟升,二級市場收益率顯著上行,機構在一級市場的拿券熱情也大受打擊。在需求不足的背景下,發行人變更發行計劃的情況也就大量湧現。

下圖顯示,最近三天公司債價格指數跌幅創近4個月來的新高:

與此同時,貨幣市場資金充裕,回購利率處於低水平:

SHIBOR利率達到多個月來的低點:

針對違約一事,證監會上市一部主任歐陽澤華在兩會期間表示,超日公司2010年上市,主要是從事太陽能光伏產業。去年下半年以來,市場流動性都在收緊,一些行業步入下滑通道。在下滑過程當中,一些公司的現金流會受到影響。超日債違約是典型的市場化事件。

超日違約事件或許還會引發債市的多米諾效應,不少分析師認為,今年會出現多起公司債違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303

為搶IPO出利好報告 高盛等十家投行遭4000萬美元罰款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914

20131270415463734_20

為了爭奪玩具反鬥城IPO業務,華爾街的投資銀行家和股票分析師違反了彼此之間的“中國墻”。

包括巴克萊和高盛在內的10家美國投行被美國金融業監管局罰款。罰款原因為“提供有利的研究報告,以換取玩具反鬥城的IPO業務。”

最終,玩具反鬥城決定不進行IPO。

高盛一名銀行家在公司內部郵件中表示,他希望高盛投資銀行團隊和分析師之間的信息“前後一致”,希望雙方“緊密合作”。

一名富國銀行的分析師向自己的同事發送了郵件,稱一家PE公司告訴他,玩具反鬥城及其支持者已經對分析師進行了面試,將會在今晚就各位分析師的長處進行匯報。在接下來的周末,他們計劃就各投行進行多方面(承諾資本、公司管理平臺和分析師等)的評估。

美國金融業監管局的首席執法官Brad Bennett表示,

這是一個非常艱難的交易環境。私人股本投資者非常激進,他們想要研究能與他們的利益一致。

玩具反鬥城共邀請了10家投行競標其IPO業務。

玩具反鬥城並沒有要求這些投行發布利好自己的報告,提高自己的估值,然而,每家投行都選擇讓分析師加入競標的隊伍,許多投行的分析師會見了玩具反鬥城的高管,並進行了演講。

雖說股票分析師理應發布客觀、公正的研究報告,但類似這種為IPO而粉飾報告的行為並非沒有先例。

2003年,高盛和摩根大通分別因類似的原因被罰款1.1億美元和0.8億美元。這次,它們因玩具反鬥城的研究報告被罰款了500萬美元。

美國金融業監管局一共因玩具反鬥城事件從投行收取了4350萬美元的罰款。被罰款的投行包括巴克萊、花旗、瑞信、德意誌銀行、美銀美林以及富國銀行。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424

馬太效應加劇:國產手機廠商降至不足六十家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02-26/899350.html

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再度洗牌。據互聯網消費研究中心最新發布的《2014-2015年中國國產手機市場研究年度報告》顯示,參與競爭的國內手機廠商數量正在急劇減少,從2014年年初的80家以上,到2014年年底縮減至59家。2015年已被公認為國產手機大洗牌的關鍵之年,在這期間,國產手機廠商要抓住國內4G千元機市場全面爆發並利用好三星、蘋果銷量增長陷入瓶頸的機遇,提升品牌影響力及盈利能力,加強研發,才能在洗牌期屹立不倒。

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再洗牌

中國智能手機市場格局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從國際手機廠商來看,近期,蘋果首次成為中國銷量最大的智能手機。市場研究公司Canalys公布最新數據顯示,蘋果去年第四季度首次成為中國智能手機市場上銷量最高的公司,而據蘋果發布的第一財季財報顯示,iPhone銷量達到了7450萬部,創下了新紀錄。另香港市場調研公司Counterpoint最新發布報告稱,蘋果2014年11月在韓國市場的份額達到創紀錄的33%。在蘋果捷報連連的同時,另一家國際手機廠商並沒有那麽好過,失去了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龍頭地位,市場調查機構Strategy Analytics近期發布的一項調查數據顯示,2014年第四季度三星智能手機在中國的銷量為1210萬部,市場份額屈居第三,落後於小米和蘋果。

從國內手機廠商來看,以華為和小米為代表的手機廠商依靠規模優勢,用低價秒殺華強北的山寨機市場,加速了中小手機廠商的出局,據互聯網消費研究中心近期發布的《2014-2015年中國國產手機市場研究年度報告》顯示,2014年1至5月,中國手機市場上參與競爭的本土廠商數量均在80家以上。2014年6月以來,隨著手機市場競爭加劇,參與競爭的本土廠商數量急劇減少至70家以下,並於2014年12月降至最低,僅有59家。

可以說,中國智能手機市場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大洗牌,國際手機廠商實力日漸式微,唯獨蘋果一家獨大,加之國內手機廠商的奮力追趕,國內智能手機市場競爭進入白熱化,馬太效應隨之加劇。

中國手機市場格局初定

中國的手機大佬們已經逐漸劃定了江山領地,雖然由於各大品牌增速不一,每家的市場份額會逐年變化,但是大部分蛋糕仍然大品牌內部劃分。因此,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手機行業的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

具體而言,國產手機將會繼續蠶食三星、蘋果等國際手機廠商的市場份額。根據賽諾零售監測數據,2014年國產手機銷量占比已達整體手機市場的73.4%,而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的研究結果也顯示,這一數據已經到達78.3%。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國產手機已從之前2G時代“任人宰割”的時期,變為4G時代的強勢。隨著中國4G消費市場的開幕,未來4G手機必將成為主流。根據工信部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統計,2014年4G手機出貨量占比已經達到全國手機市場整體出貨量的37.8%。賽諾零售監測數據也顯示,2014年國內市場4G滲透率逐月提升,10月份突破45%,11月份突破50%,12月份突破60%,達到64%。照此來看,2015年國產手機市場占有率必將進一步提升。

另一方面,在國產手機內部,市場份額逐漸向中華酷聯小米幾家企業集中,而山寨機倒閉潮也將加速。如今,在智能手機基本普及、產品同質化嚴重的背景下,國內智能手機市場的競爭已經非常充分,國內手機廠商要麽賺得盆滿缽盈,要麽賠本也賺不來吆喝,未來兩極分化可能愈演愈烈,那些沒有品牌競爭力的國內手機廠商,恐怕要在新一輪洗牌中消失。華為消費者BG CEO余承東認為,洗牌是肯定的,未來三年大多數國產手機品牌都會在地球上消失。

汰弱留強是市場發展規律

2015年已被公認為國產手機大洗牌的關鍵之年。近期,並購的手機廠商又傳出了一些消息。TCL正式收購國際老牌的Palm手機,而已經被聯想攬入懷中的摩托羅拉則正式公布了Moto X、全新Moto X Pro以及Moto G在中國市場上市的發機計劃。通過並購、合作等方式加強實力,“強者更強,弱者更弱”,這加劇著手機行業的洗牌。因此,在洗牌期間,國產手機廠商需要增加自身競爭力。

首先,國產手機缺乏核心技術。如今,國產手機紛紛淘金海外,但受核心技術匱乏的影響,海外市場本土化成為不易啃下的“硬骨頭”。因此,廠商亟待進一步加大核心技術的研發投入,重視零部件的設計、制造和創新,爭取在處理器、屏幕、內存甚至手機操作系統方面有所突破。

其次,國產手機產品同質化嚴重,缺乏差異化設計,深陷激烈的競爭。不可否認的是,隨著智能手機發展日趨成熟,手機的硬件設備很難再有太多的進步和差異化空間,但這並不意味著要丟掉創新。相反,在這種情況下,國產手機唯有超越“抄襲”、“山寨”,在技術上創新的同時,站在用戶的角度去思考,重視用戶體驗,把用戶的體驗放在最高,才能增加自身在市場的競爭力。

再次,國產手機亟待品牌建設。盡管目前國產手機廠商的品牌美譽度正在不斷的提升,尤其是在同質化比較嚴重的安卓智能手機市場,國產手機的“性價比”優勢正在為其迎來市場口碑的逆轉。但光憑“性價比”優勢並不能一勞永逸,國內手機廠商應註重建立從硬件到軟件、從銷售到服務再到粉絲互動的完整生態圈。國產手機若要想在全球市場中抗衡蘋果、三星等技術實力較強的廠商仍需要加強品牌建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3625

人事動蕩致華安基金大滑坡 “老十家”淪為二線基金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45245.html

人事動蕩致華安基金大滑坡 “老十家”淪為二線基金

一財網 謝丹敏 2015-07-14 20:58:00

繼一年前原總經理李勍離職後,華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近日迎來了正式的新任掌門人童威。然而,此時的華安基金不再是上海首屈一指的基金公司,其江湖地位已滑落至二線基金之列

繼一年前原總經理李勍離職後,華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華安基金”)近日迎來了正式的新任掌門人童威。然而,此時的華安基金不再是上海首屈一指的基金公司,其江湖地位已滑落至二線基金之列。

李勍出走之後的一年多時間里,華安基金經歷了史無前例的人事動蕩期,不到1年時間里,華安基金發布了54份基金經理職務變更公告。其間,總經理辭職、兩位實權副總——分管投研的尚誌民及分管市場的秦軍先後離職、基金經理批量出走、一批市場人員另謀高就。

趁著牛市光景,2015年以來基金行業步入了大發展期。截至6月末,公募基金資產達到了7.11萬億元,較去年同期3.61萬億元的規模,接近翻倍。而富國基金、匯添富等在此期間,都抓住時機擴大地盤,雙雙擠進業內前十。

然而,華安基金無疑錯失了這一發展良機。這家曾經長期穩居國內前十、上海第一的大型基金公司,如今已下滑至二線基金的隊伍,排名落後於同城的富國、匯添富、中銀、上投摩根、國泰,甚至與後面的華寶興業、中歐基金的規模差距不足200億元。

人事動蕩:大佬與基金經理集體跳槽

2014年9月17日,華安基金公告稱,李勍因個人原因,辭去該公司總經理職務。而對於李勍離職的原因,外界盛傳緣於“裸官”因素,事後也得到了多方證實。

華安基金內部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稱,李勍入職華安之後,由於工作理念的差異,公司內耗不斷升級,一批老華安同事選擇了離去,“但沒想到李勍走後,才是華安基金真正的衰退期。”

據證監會網站消息,自2014年8月30日以來,華安基金發布了54份基金經理職務變更公告。這些公告內容至少包含了兩層涵義,基金經理離職潮與“一拖N”現象:自李勍離職後,華安基金帳下9名基金經理離職;大量基金經理的離去,讓華安基金剩下的基金經理工作強度明顯加大,普遍情況是一人管理多只基金。

據Wind資訊統計,當前華安基金旗下僅有一位基金經理李欣沒有一拖N,管理華安智能裝備主題 ( 001072.OF )基金,其他基金經理至少“一拖二”。其中,固定收益領域的賀濤“一拖11”,管理基金資產規模達到了284.16億元。投資總監翁啟森“一拖八”,不僅管理華安物聯網、生態優選等A股基金,還管理著華安香港精選、華安大中華升級兩只QDII基金,合計管理基金規模達到149.5億元。

相比基金經理的離職,今年以來兩位實權副總的離去,讓陷入困境的華安基金“雪上加霜”。

2015年3月5日,華安基金分管投研的副總經理、首席投資官尚誌民離職。在一位基金行業的資深業內人士看來,尚誌民的離去,不僅是華安基金的巨大損失,也是公募基金的重大損失。尚誌民是國內第一批公募從業人員,在“老十家”華安基金任職期間,他管理的產品長期業績達到年化18%,離職前不久,他執掌時間最長的基金安順到期,15年的存續期內累計回報超800%。

3個月後,華安基金另一位副總秦軍也選擇了離去。有接近華安基金的內部人士對本報稱,秦軍是李勍招聘進華安的,他的離去華安內部早有預期,在職期間他分管華安基金整個大市場團隊,包括渠道、市場等。

眾多周知,一家基金公司的實力主要體現在投資業績與銷售實力上,在總經理離職後,分管投研和營銷的兩大副總又雙雙離職,對走下坡路的華安基金而言可謂釜底抽薪。

實力大滑坡:“老十家”成二線基金

華安基金成立於1998年6月,是國內首批成立的“老十家”基金公司之一。

曾幾何時,華安基金是上海基金業的一張“名片”。華安基金官網顯示,截至2013年末,公募基金管理規模15年穩居行業前十,擁有豐富的產品線,產品數量行業前三;15年檢驗,業績穩定可靠、長期居於上遊,股票投資能力12年據行業前十,7年據前1/3,5年居前1/4。

華安基金曾經也是引領中國基金行業創新的一面旗幟。在中國基金行業發展的十多年中,華安基金開創了開放式基金、開放式指數基金、貨幣市場基金、QDII基金、ETF聯接基金、短期理財基金、黃金ETF等七大類基金產品的先河。

“李勍在時,華安就開始走下坡路了,他和秦軍兩個‘外來戶’與老華安之間內耗不斷升級。”上述內部人士稱,可以說,當時幾乎沒有一位高管真正操心公司的發展。

多年的停滯不前,足以讓一家曾經名聲鵲起的公司掉隊。用上述業內人士的話說,這幾年華安基金一直在吃老本,已經被後來者甩開了“一條馬路”。

據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6月30日,華安基金管理公募基金資產1215元,在100家基金公司中排名第19位,在上海基金中落後於富國基金2658億元、匯添富2199億元、中銀基金1958億元、國泰基金1512億元、上投摩根1329億元的規模。由此,原上海第一大基金公司變成第六大基金公司,並與第七、第八的華寶興業1109億元、中歐基金1058億元的規模的差距在200億以內。

公司核心人物的接連離去、基金經理“一拖N”的常態化,讓華安基金的產品業績變得平庸,甚至是嚴重落後。

據晨星統計在690只開放式股票型基金中,華安基金有26只基金屬於這一範疇。今年以來,有17只基金排在後1/2,13只基金排名後1/3,11只基金排名500多位,4只基金排名600多位。

在實力全面下滑之際,新任掌門的上任能否改變華安基金的命運?

2015年7月9日,華安基金發布公告,原副總經理童威升任總經理。然而,上海一家排名前五的基金公司內部人士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對華安基金未來的發展並不看好,在他看來,華安基金已經錯失了行業發展的黃金期,它當前能做的是複制其他公司的成功經驗。

在行業大發展的一年多時間里,產品創新與體制改革成了兩條主線。分級基金是過去一年最熱的基金產品,而在華安基金進場後推出多只分級基金不久,就遭遇了股災厄運,分級基金遭遇大量詬病,從香饃饃變成了燙手山芋。

體制改革方面,在上述內部人士看來,華安基金的國資背景似乎也限制了它複制前海開源和中歐基金的模式,事業部制改革之路料難徹底。

從股權結構來看,華安基金擁有上海國資背景,五位股東分別為上海國際信托、上海電氣集團、上海錦江國際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工業投資集團、國泰君安投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各占20%的股權份額。

上述華安基金內部人士稱,華安基金也推出幾個事業部,但負責人是沒有股權的,薪酬跟事業部整體業績掛鉤,“其實跟之前變化並不大有,與中歐、前海開源差距很大”。

編輯:王樂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94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