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今天不是周五,中國央行還是降息了。
據中國人民銀行網站,央行決定自2015年3月1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這是自去年11月21日中國央行時隔兩年首度降息後,在三個月內第二次降息。
央行宣布,將金融機構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5.35%;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2.5%,同時結合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將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上限由存款基準利率的1.2倍調整為1.3倍;其他各檔次存貸款基準利率及個人住房公積金存貸款利率相應調整。
由於2015年最新公布的一系列數據表明經濟增長乏力,市場近期對於降準降息的呼聲非常高。春節期間,中國經濟數據表現疲軟,2月匯豐PMI、地產銷量、電力耗煤增速均表現不佳。
今日突發降息後,新財富最佳宏觀與債券分析師、海通證券姜超團隊認為,這是降息周期的延續,有利於降低金融機構貸款實際利率和企業貸款融資成本,也有利於刺激消費,降低經濟失速風險,且後續寬松仍可期待。姜超本周早些時候曾在報告中表示,再次降息時機已經成熟。
民生證券宏觀研究團隊認為,央行降息可緩解債務風險,緩釋通縮壓力。但能否改變經濟下行壓力還有待觀察。降息後經濟不會立即企穩,貨幣寬松預期,人民幣貶值預期仍存。股債雙牛還會延續。
華泰證券宏觀研究俞平康團隊則表示,此次降息力度溫和,後續還有寬松必要。降息利好房地產市場,溫和利好股市,人民幣匯率短期將存貶值壓力,降息對實體經濟中企業貸款利率的效力需時間發酵。
中國人民銀行對此次降息解釋稱,此次調整是根據當前經濟基本面的運行態勢進行的適度微調,重點是繼續引導社會融資成本下行,穩健的貨幣政策取向並未改變。同時寓改革於調控之中,擴大存款利率浮動區間,更充分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央行有關負責人表示,受經濟結構調整步伐加快以及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降的影響,近幾個月以來,消費物價漲幅有所回落,工業品價格降幅擴大,對實際利率水平形成推升作用。當前物價漲幅處於歷史低位,為適當使用利率工具提供了空間。
另外,此次利率調整的重點仍是保持實際利率水平適應經濟增長、物價、就業等基本面變動趨勢,並不代表穩健的貨幣政策取向發生變化。
由於本次降息是在周六,A股市場並未開盤。華爾街見聞為您盤點歷次利率調整對A股的影響如下: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中國央行副行長易綱表示,人民幣目前是僅次於美元的強勢貨幣,目前並未見有調整人民幣浮動區間的迫切需求,也並未發現人民幣貶值造成資本外流。
據彭博新聞社,易剛在兩會期間表示,人民幣是僅次於美元的強勢貨幣,未來將保持穩定。人民幣如今已進入雙向波動期,但基本面持續對人民幣匯率形成支撐。從長期看,人民幣將是一個穩定的貨幣。
易綱同時還是外匯管理局局長。他說:“美元近來是最強勢的貨幣,人民幣緊隨其後。”
易綱回應近期的市場猜測稱,沒必要調整人民幣浮動區間。他表示,目前人民幣浮動區間彈性比過去大得多。沒有迫切需要調整人民幣浮動區間,自己仍有耐心。
他表示自己正在觀察人民幣貶值會導致資本外流,認為基本面狀況穩定。中國跨境資本流動情況正常,並未發現人民幣貶值已造成資本外流。
去年3月,央行宣布將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價浮動幅度由1%擴大至2%。這意味著央行允許人民幣圍繞中間價上下波動2%,但近來人民幣屢屢逼近跌停,不少外資行預測,中國放寬人民幣波動區間的可能性正在提升。
華爾街見聞今天上午曾提到,瑞信私人銀行外匯策略分析師Heng Koon How表示:“如果壓力不減,人民幣波幅可能會在數周之內擴大到3%。”大華銀行也持類似的觀點,澳洲聯邦銀行則認為波幅擴大的時點或在今年上半年。
受中國經濟放緩和美國經濟走強影響,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在過去一年中下跌了2%。近期在強勢美元以及寬松預期雙重打壓下,周二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即期連續第三天下跌,再創近28個月新低,盤中再度逼近跌停。
對於人民幣的此輪貶值,市場上有兩種解釋。部分投資者認為這是在美元大幅升值及全球央行大寬松背景下,中國央行主導的主動貶值,特別是最近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的貶值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這種觀點的說服力。
但也有投資者認為這是因為對全球資本對新興市場經濟缺乏信心而導致資本撤出新興市場回流美國所引致的,而中國也是其中一員。而離岸遠期不可交割人民幣匯率和在岸人民幣即期匯率的價差也充分體現了這種市場預期。
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宏觀經濟研究主管章俊認為,無論是出於中國貨幣當局的主動行為,還是市場推動的被動結果,人民幣匯率目前都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因為中美經濟周期的不同步,以及由此導致的利率周期的不同步,人民幣匯率政策取向不應該也沒有必要和美元保持同步。
章俊認為,在當前及未來一段時間順勢而為的允許人民幣適度貶值(主要指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而非一攬子貨幣的名義有效匯率),是有利於中國目前及未來中長期經濟穩定增長,與人民幣國際化等其他戰略性訴求並不存在背離。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俄羅斯央行行長納比烏里娜(Elvira Nabiullina)
過去兩年來,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市場波動性不斷擴大,眾多新興市場國家貨幣大幅貶值,低油價的不確定性也令各界對複蘇前景更為迷茫,而這一切似乎都集中體現在了俄羅斯身上。
2016年2月27日,二十國集團(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在上海順利閉幕。同日,俄羅斯央行行長納比烏里娜(Elvira Nabiullina)接受了《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的專訪。
她指出,為了應對高通脹、資本外逃和盧布暴跌,俄羅斯央行在2014年底便實施了浮動匯率,並通過加息、幫企業為外匯債務再融資來應對困局。此外,“高利率有損經濟複蘇,因此我們在2015年開始逐步降息,但此後油價出現第二輪暴跌,我們停止了降息步伐。”納比烏里娜稱。
“油價可能也不會再回到2014年以前的高水平,更低的油價可能成為一種新常態,”納比烏里娜告訴本報記者,如果油價保持在當前水準附近(30~35美元/桶),則俄羅斯央行預計會在2017年底前達成4%的通脹目標。此前她也指出,如果油價跌至25美元/桶,俄羅斯央行將必須考慮再度加息。
加息、浮動匯率應對“新常態”
第一財經日報:俄羅斯經濟在2015年面臨了較大挑戰,油價暴跌、盧布貶值,為了防止資本外逃以及抑制通脹,俄羅斯央行大幅提高利率。然而,當經濟下行之際,高利率可能會損害經濟,你對此將如何進行權衡?
納比烏里娜:2014底到2015年面臨著非常嚴重的外部沖擊,尤其是油價暴跌,已經俄羅斯在國際金融市場部分融資受限,因此央行采取了多種措施來保證經濟、金融和國際收支平衡都能夠適應“新常態”。
首先,俄羅斯貨幣盧布自2014年11月中旬起實行自由浮動匯率制,我們相信這會讓實體經濟部門能夠更好地應對油價的變化。
此外,我們提高了關鍵利率(key rate),以此抑制通脹預期。此後,類似預期也逐步緩解,俄羅斯央行此後逐步降息,因為我們也知道利率對於實體部門影響巨大。
同時,俄羅斯央行也幫企業為外匯債務再融資。
(註:2015年12月,俄羅斯央行表示會向為俄大型出口商提供外匯貸款的銀行出借美元和歐元,作為貸款的抵押。此舉將幫助銀行“管理自身外匯流動性,並幫助俄羅斯出口商在難以從國際資本市場融資的情況下,就即將到期的外部外匯債務實行再融資。)
的確,高利率會影響實體經濟,因此我們也在不斷在通脹風險和整體經濟風險之間尋求平衡。但是,油價在去年下半年出現了第二波下跌,因此我們為了抑制通脹,放慢了降息的步伐。
(圖為俄羅斯的關鍵利率走勢)
值得註意的是,實體經濟的確需要銀行信貸支持,但是對於企業而言,自有資金才是最主要的。去年,實體部門企業的利潤增加了40%,這是一個好的跡象,也是投資的資金來源。此外,企業更需要看到確定性和發展前景,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作出投資決定。
未來,我們仍然會堅持我們的聲明,並繼續實行浮動匯率制度,而關鍵利率仍會根據具體情況來調節。俄羅斯央行的終極目標是抑制通脹,盡早(2017年)實現4%的通脹目標。
日報:本次上海G20央行行長和財長會議主要聚焦結構性改革,你從中獲取的主要信息是什麽?如何看待俄羅斯的結構性改革?
納比烏里娜:G20會議主要的討論都聚焦在如何促進全球經濟增長,因為全球經濟增速被不斷下降,增速預期也被不斷下調,貨幣、財政政策力度顯然是不足的,而結構性改革對於各個國家而言也不盡相同。因此,我們非常贊賞本次由中國擔任主席國的G20會議能夠聚焦結構性改革。
對俄羅斯而言,需要結合多項政策才能促進增長,如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和結構性改革,後者尤其重要。因為貨幣和財政政策的空間當前在一定程度上受限,這主要由於當前俄羅斯通脹處於高位,我們需要實行從緊的貨幣政策;此外,俄羅斯的財政收入也多取決於油價,而在油價暴跌格局下,我們也必須要實行財政整頓(fiscal consolidation)。可見,結構性改革是俄羅斯的第一優先,我們需要進一步增加私營部門的生產率。這也是各個國家G20在此次會議上討論的問題。
人民幣匯率機制應更具可預見性
日報:人民幣匯率當前是各界關註的焦點。為何新興市場部分貨幣貶值高達30%卻波瀾不驚,人民幣去年至今貶值幅度仍是個位數卻引發如此大的波瀾?你對於人民幣匯率有何建議?
納比烏里娜:我認為各界對人民幣的關註可以理解。中國的經濟體量巨大,其同眾多國家存在緊密的貿易、投資聯系。盡管如此,我們也理解中國增長模式正不斷變化,從投資驅動型增長模式向消費、服務型轉變。對於匯率而言,重要的是,政策要增加可預見性,這有利於降低不確定性。
日報:由於中國經濟放緩、需求下降,此前不乏觀點指責“中國經濟放緩拖累全球”。你認為這一說法是否公正?
納比烏里娜:我們絕不是指責中國,中國正在轉變增長模式,全球大宗商品需求也可能會持續放緩,我們已將這一情況納入政策考量,且油價可能也不會再回到2014年以前的高水平,更低的油價可能成為一種“新常態”。
日報:面對當前的全球市場波動,你認為美聯儲是否應該放緩加息進程?
納比烏里娜:我認為,美聯儲應該會采取平衡、漸進、平滑的加息方式。去年12月加息時,他們衡量了勞動力市場、通脹預期等各類數據,俄羅斯本身並未感到任何加息的直接影響。我認為,美聯儲未來政策透明度、可預見性也很重要。
日報:QE在此次G20會議上受到了諸多詬病,因為QE多年來大行其道,但經濟增速似乎並未上來,你對此有何看法?你認為央行在未來應該如何采取行動?
納比烏里娜:QE的效果在危機後的確立竿見影,也使得經濟增長趨於穩定,但不能是唯一的措施。畢竟QE保證的只是短期目標,長期而言,只有結構性改革才能增強經濟基本面。
QE的確會使各國付出一定代價或是產生溢出效應,例如金融泡沫等,且一旦政策收緊,波動性就會加大,匯市波動或加劇,資本流動狀況更趨複雜。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中國人民銀行7月25日發布工作論文表示,在經濟金融全球化和資本大規模流動的背景下,匯率浮動不足以抑制資本流動,因而不能夠保證獨立的貨幣政策。考慮到資本流動既可能對一國經濟帶來正向溢出效應,也可能會對一國經濟造成負面沖擊,而單純依靠匯率浮動已經不能完全抵消這一影響,如果要取得宏觀總體平衡,需要同時在三方面努力:一是提高匯率靈活性;二是完善跨境資本流動的宏觀審慎政策框架;三是加強貨幣政策的國際協調。
工作論文稱,根據不可能三角理論,一國貨幣當局在獨立貨幣政策、資本自由流動和匯率穩定三個目標之間必須要有所取舍,最多只能同時滿足兩個目標,而放棄另外一個目標。但 2008 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發達經濟體央行量化寬松貨幣政策投放了大量過剩流動性,這些流動性沒有進入實體經濟,而是在全球金融市場進行套利,使得資本流動規模非常大,而且流向經常會出現急劇的變化。這導致了不可能三角中資本自由流動的重要性顯著提升,而匯率穩定和獨立貨幣政策的重要性則相對下降。
央行在工作文中並表示,互利共贏的貨幣政策國際協調已開始成為現實,貨幣政策國際協調的內涵已經發生了重大轉變,不再拘泥於特定的模式,由原來的自身最優視角轉為全局最優視角。新的貨幣政策協調主要具有以下三個方面的特點:一是“事前”決策,而不是事後博弈。二是協調的深度和廣度更強。三是協調方式更加簡潔。
10日從東莞房管局官網獲悉,東莞市多個房地產管理部門日前聯合發布《關於新建商品住房銷售價格實行備案制度的通知》,要求該市新建商品住房銷售價格實行備案制度,經價格備案後,商品住房實際成交價格不得高於備案價格,也不得比備案價格下浮超過15%。
該通知從10月8日起執行。
關於新建商品住房銷售價格實行備案制度的通知
各房地產開發企業:
為切實加強房地產市場價格監管,促進我市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根據《東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進一步促進我市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若幹意見》(東府辦〔2016〕86號)的規定,決定對我市新建商品住房銷售價格實行備案制度。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價格備案範圍
(一)2016年1月1日後,本市範圍內房地產開發企業(以下簡稱“開發企業”)辦理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或現售備案證書的新建商品住房項目,實行商品住房銷售價格備案制度。
(二)本通知所提的商品住房是指具有開發資質、依法取得開發資格的開發企業建設的除保障性住房和享受政府優惠政策住房以外的商品住房。
二、價格備案規定
(一)自2016年10月8日起,開發企業在辦理商品住房項目預售許可證或現售備案證書前,須到市發展和改革局履行價格備案手續。開發企業在2016年1月1日後已領取預售許可證或現售備案證書的商品住房項目,應在2016年10月20日前將尚未售出的剩余商品住房,到市發展和改革局申報價格備案,並到市房產管理局網上銷售系統錄入備案價格。逾期未在系統錄入備案價格的,商品房網上銷售系統將自動鎖定交易,其剩余商品住房將無法進行網上簽約程序。
(二)開發企業應充分考慮商品住房項目開發的綜合成本以及產品的市場定位等,合理制定商品住房銷售價格。
經價格備案後,商品住房實際成交價格不得高於備案價格,也不得比備案價格下浮超過15%。當實際成交價格高於備案價格或下浮幅度超過15%時,商品房網上銷售系統將自動鎖定交易,無法進行網上簽約程序。
(三)開發企業在價格備案後要求重新調整銷售價格的,應在上次備案2個月後再申請辦理。在未經市發展和改革局重新備案前,原備案的可售房源仍執行原備案價格。
三、價格備案程序
(一)申報。開發企業申報房價備案,須按要求填報《東莞市新建商品住房銷售價格備案表》(附件1)。如屬首次申報備案的,還須填報《東莞市新建商品住房銷售價格備案信息表》(附件2),同時提交房地產開發企業營業執照,本企業房價備案的專用電子郵箱及主要業務辦理人員等信息如有變動須及時更新(填報附件2)。相關資料統一發送至市發展和改革局房價備案專用郵箱:[email protected]。
(二)受理。市發展和改革局在收到房價備案申報材料郵件後3個工作日內作出《受理通知書》(附件3)或《不予受理通知書》(附件4)。對申報資料不齊全的,在《不予受理通知書》內一次性告知申請人需澄清、補充的有關情況或文件,或對相關內容進行調整;對申報資料齊全的,在發出《受理通知書》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辦結備案手續,並通過郵件向申報企業發出《房價備案回執》(附件5)。
(三)告知。經價格備案的新建商品住房,市發展和改革局將備案結果(包括蓋有市發展和改革局電子公章的《東莞市新建商品住房銷售價格備案表》、《房價備案回執》)通過電子郵件發送給申報企業,同時提供給市住建、房管部門。商品住房銷售價格經備案後,在東莞市發展和改革局網站、東莞建設網和東莞市房產管理局公眾信息網房源信息上進行公示。
(四)辦理預(現)售證和建檔。開發企業憑市發展和改革局的價格備案回執,到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辦理預售許可證或現售備案證書。辦理前如價格有調整的,須重新履行價格備案手續。開發企業領取預售許可證或現售備案證書後憑市發展和改革局的價格備案回執及時到市房產管理局辦理房地產項目建檔。
四、價格備案要求
(一)開發企業須按規定和要求提供備案資料(相關表格可登錄市發展和改革局網站“房價備案專欄”下載),並嚴格按相關表格格式要求填報。
(二)新建商品住房銷售價格備案必須以幢(棟)為單位進行申報(已售商品住房不用填報價格信息,但需保留表格內其余數據,並在“銷售狀態”欄中註明“已售”字樣)。申請重新備案時價格調整部分,須在對應房號的“備註”欄中註明“調整”字樣。
五、明碼標價及銷售公示
(一)開發企業取得預售許可證或現售備案證書後,應在10日內一次性公開全部銷售房源。商品房銷售明碼標價實行一套一標,統一采用由市發展和改革局監制的《東莞市商品房銷售價目表》(附件6)和《東莞市商品房銷售相關信息公示表》(附件7)式樣,房地產開發企業自行制作,並在商品房銷售場所醒目位置進行公示,有條件的可同時采取電子信息屏、多媒體終端或電腦查詢等標示方式。
已按規定辦理銷售價格備案的新建商品住房項目,還須在銷售現場公示市發展和改革局發出的《房價備案回執》和蓋有市發展和改革局價格備案專用章的《東莞市新建商品住房銷售價格備案表》。
(二)開發企業在銷售現場公示的價格應與備案的價格、網上公示的價格保持一致,不得在標價之外加價銷售商品房,不得收取任何未予標明的費用。
六、強化監督檢查
(一)開發企業不得有下列價格行為:
1、不按規定申報價格備案;
2、不按規定實行“一套一標”,在標價(備案價格)和公示的收費之外加價、另行收取未予以標明的費用等違反明碼標價規定的行為;
3、通過囤積截留房源、捂盤惜售等方式限制銷售數量,操縱價格;
4、捏造、散布漲價或者房源短缺等信息,或通過虛高價格申報備案,哄擡價格,推動商品住房價格過快上漲;
5、法律、法規、規章禁止的其他價格違法行為。
(二)市發改、住建、房管部門將加強聯動監管,建立信息互通和聯合檢查機制,加大執法監督檢查力度,對商品房開發、經營過程中違反本通知規定的開發企業,依法予以查處並責令整改;對於情節嚴重和拒不整改的開發企業,將依法從嚴處理並予以媒體曝光。
七、執行時間
本通知自2016年10月8日起執行。
東莞市發展和改革局 東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東莞市房產管理局
2016年10月8日
埃及央行11月3日宣布允許匯率自由浮動,同時宣布加息300個基點。
目前1美元兌埃及鎊在7.8左右,銀行家們稱,埃及鎊兌美元將一次性貶值至13埃及鎊。
埃及央行曾與2016年3月意外宣布“采取靈活的匯率體制”,並將基準利率自9.25%上調至10.75%,同年6月又將基準利率上調至11.75%。埃及央行表示將毫不猶豫的使用一切工具和可支配的權限來保證貨幣市場價格在中期的穩定,並暗示未來有進一步調整匯率的可能性,以緩解外匯短缺的壓力。這讓埃及鎊當日貶值13%,由約1美元兌7.8埃及鎊左右貶值至8.8埃及鎊左右,同時該國股市與債市齊漲。
周日是埃及采取匯率浮動後第二個交易日,埃鎊/美元如預期一樣繼續走低。目前埃及銀行買入美元的匯率1美元兌換15.5埃鎊,賣出美元的匯率是1美元兌換16埃鎊,較匯率放開前1美元兌換8.8埃鎊的水平下跌近80%。
上周四埃及官方宣布將允許該國法定貨幣埃鎊自由浮動,為外匯供應創造可持續環境,這也是埃及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尋求120億美元貸款的條件之一。同時埃及政府宣布全面上調燃料價格,漲幅為30.5%至46.8%,這是埃及政府繼實行埃鎊浮動匯率後的又一重要改革舉措。當天埃及央行將匯率定在1美元兌換13埃鎊的水平,但來自市場的拋盤綿綿不絕,該點位數小時後即告失守。
隨著貨幣的貶值和燃料價格的走高,埃及國內物價出現上漲,新鮮蔬菜和瓜果價格隨運輸成本上升出現了明顯的漲幅。埃及公共交通價格保持不變,而首都開羅的出租車司機拒絕在政府調整計價器標準前打表計費。
雖然放開了匯率浮動,當地的美元供應條件依然苛刻。埃及當地銀行職員透露,個人目前只有能證明不久後將出國,才有資格購買美元。近期實施的限制信用卡海外消費的措施依然有效。
股市可能是這次匯率調整的唯一贏家。周日埃及開羅證券交易所基準股指EGX30大漲6.12%,上周四匯改第一天則上漲了3.35%。
10月1日,人民幣正式加入了來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特別提款權(SDR),標誌著人民幣向“儲備貨幣”、“可自由兌換貨幣”再邁一步。在“SDR籃子貨幣”的這一新身份下,人民幣匯改之路並未就此走完,中國肩負的則是進一步推進市場化改革的重任。
SDR有助推動匯率市場化
早在人民幣正式進入SDR(特別提款權)之前,就有這樣的猜測——等國慶後人民幣正式“入籃”,央行維穩的動力就會減小,人民幣的貶值壓力將重新開始釋放。
而人民幣匯率在國慶後真的一路下行,但渣打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丁爽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的專訪強調,這與上述猜測並無關系。“相對於一籃子貨幣,人民幣還是保持相對穩定。7月以來,CFETS(國家外匯交易中心人民幣匯率指數)大致是在94-95之間波動,可能是央行暫時發現了一個平衡點,不想馬上做出很大的變化,而始終強調的是一籃子貨幣的基本穩定。在這個前提下,才出現了這一輪對美元的貶值,並不是因為進入SDR後央行沒有了維穩匯率的壓力,才主動推動貶值。”
丁爽表示,“巧合的是,國慶期間出現了英鎊的急速貶值,使得美元指數暴漲,為了保持對一籃子貨幣穩定,人民幣相對於美元貶值。應該說是,央行對一籃子貨幣的穩定看得更重,所以造成了人民幣對美元的貶值。”
相比之下,“8•11新匯改”則是央行的主動“糾偏”,當日人民幣匯率中間價下調1000點,人民幣一次性貶值2%。
不同於民間的揣測,業內主流觀點認為,人民幣進入SDR和匯率未來的走勢並無絕對關系。唯一的關聯則是——SDR籃子貨幣的身份將督促人民幣匯率更加市場化。
IMF前副總裁朱民曾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IMF強調一點,既然IMF的189個成員國願意接受人民幣作為SDR的一部分,那麽中國在過去一年中對貨幣政策、利率、匯率的一系列改革必須要制度化,要經得起運營和操作的測試。”
言下之意,匯率機制要更加基於市場化。而近期人民幣走貶,也是基於英鎊閃崩導致美元被動走強的邏輯,交易人士普遍認為央行幹預減弱。
匯改外部壓力減弱
眼下,除了人民幣進入SDR的契機,光就國際環境來看,人民幣匯改的外部壓力也大大減弱。
魯政委表示,對於當前人民幣的波動,早年一直認為人民幣被低估的IMF以及箭指中國操縱匯率的美國財政部,也表示了理解,即使人民幣是在下行而非上行。
他提及,今年10月14日,美國財政部發布了最新的半年度匯率政策報告,此次並未指中國為“匯率操縱國”,並轉述了中國的承諾和聲明——“基於經濟基本面,人民幣沒有大幅貶值基礎。支持人民幣穩定的主要因素是:高凈儲蓄率、較大規模的經常賬戶順差,高於全球均值的GDP增速。”
對於美國而言,其半年度報告的主要目的在於根據對其和主要貿易夥伴之間的雙邊貿易順差或逆差情況,來判斷貿易夥伴國是否開展了不公平匯率政策。就在2015年4月,美國財政部仍認為人民幣匯率被“大幅低估”。
此外,魯政委認為,IMF近年來的態度也支持人民幣匯率進一步市場化。
“2015年,雖然中國的經常項目仍然偏強,經常賬戶順差/GDP超過3%,說明存在國際收支不平衡,但IMF認為人民幣匯率和基本面相適應。此後,IMF也在新人民幣匯改後,支持人民幣繼續向浮動匯率轉變,並鼓勵央行更多采用市場化工具。”
IMF在去年8月17日表示,中國的最新匯改措施是極具激勵意義的,有助於使人民幣在未來幾年實現自由浮動。更重要的是,在人民幣於匯改期間貶值近3%之後,IMF仍維持了其在今年5月時“人民幣不再被低估”的評判。
此外,魯政委認為,今年G20公報強調了防範匯率無序波動和貨幣競爭性貶值,“因此對於中國而言,最佳的選擇就是進一步將匯率放手於市場。”
擺脫浮動擔憂
既然匯改的內外環境都已經具備,唯一仍需要克服的可能是中國自身的“浮動擔憂”。由於自2005年來,人民幣一路升值,因此去年突如其來並持續至今的貶值趨勢令國人難以適應,甚至激發了持續的國內購匯潮。
對此,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司原司長管濤也呼籲,“沒有只漲不跌的貨幣,匯率有漲有跌,有利於吸收來自內外部的沖擊。”
管濤在新書《匯率的本質》中寫道,印度最近之所以經濟表現靚麗,成為新的國際投資熱土,就是因為經歷了2013年的資本外流、本幣下跌。亞洲金融危機後,新興市場匯率彈性普遍增強,也被認為大大改善了這些經濟體本輪國際金融危機的經濟韌性。“作為大型開放經濟體,我國應該對內平衡有限,將匯率政策作為次要政策,將其還原為政策工具,當值經濟運行的結果而不是手段。”
2005年開始的上一輪匯改持續了十年,人民幣雙邊和多邊匯率總體走強。從2005年7月重啟匯改之2015年4月末,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累計升值35%,國際清算銀行(BIS)編制的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NEER)和實際有效匯率指數(REER)分別累計升值了42%和56%。可見,貶值的壓力需要釋放,這是市場化條件下的應有之義。
當前人民幣存在下行壓力,但主流觀點一致認為,如果此時再度回到外儲幹預、盯住美元的模式,將會產生諸多成本,也浪費了過去下降的幾千億外匯儲備。
“我們必須克服有壓力時不敢動,沒壓力時又不想動的‘浮動擔憂’,抓住當前外匯供求基本平衡、匯率水平基本合理的有利時機,積極推動相關改革。”管濤稱,隨著人民幣匯率彈性不斷增強,人民幣有漲有跌就會成為經常性狀態,各界不必過度解讀、過度反應。
人民幣15日迎來兩個“創近八年新低”,一是中間價,二是對美元匯率。
“今天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突破6.85,超出了市場預期。這表明中國央行在人民幣市場化方面的做法比我們想象的更有魄力。”澳新銀行首席經濟學家耶特森加(Richard Yetsenga)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近一個月來,人民幣已先後跌穿6.7、6.8兩個關鍵點位,各界心里都有一個問號——央行究竟有何目的?人民幣要貶值到什麽點位才算是基本均衡?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校長助理丁誌傑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從外部因素來看,美元指數的上漲給包括人民幣在內的其他貨幣帶來不小的貶值壓力;內部原因則在於,市場預期人民幣會繼續貶值,並由此引發了避險情緒。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余永定日前在上海發展研究基金會舉辦的研討會上,作了題為“8·11後中國匯率制度改革”的演講。余永定贊同“中國經濟基本面不支持匯率長期大幅度貶值”的觀點。不過,他認為現在人民幣確實面臨貶值壓力,但我們應該克服貶值恐懼癥,而且現在貶值利大於弊。
外因主導人民幣下行
新一輪人民幣貶值始於國慶之後,有觀點認為,不可預期的外因起了主導作用。
早前就有預測,人民幣正式納入SDR(特別提款權)後,央行維穩的動力就會減小,人民幣的貶值壓力將重新開始釋放。
不過,渣打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丁爽則對第一財經記者強調,人民幣一路下行與上述猜測並無關系。
“相對於CFETS(中國外匯交易中心)人民幣匯率指數的一籃子貨幣,人民幣還是保持相對穩定。可能央行暫時發現了一個平衡點,不想馬上做出很大的變化,始終強調的是一籃子貨幣的基本穩定。在這個前提下,才出現了這一輪對美元的貶值。”丁爽表示,“巧合的是,國慶期間出現了英鎊的急速貶值,使得美元指數暴漲,為了保持對一籃子貨幣穩定,人民幣相對於美元貶值。應該說是,央行對一籃子貨幣的穩定看得更重,所以造成了人民幣對美元的貶值。”
相比之下,“8·11新匯改”則是央行的主動“糾偏”,當日人民幣匯率中間價下調1000點,人民幣一次性貶值2%。
除英鎊外,特朗普意外當選下屆美國總統則是另一個外因。丁誌傑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特朗普當選後,他的一系列政策主張引起了市場的波動。比如,大搞基礎設施建設、減稅可能導致財政赤字的進一步擴大,包括近期美國長期國債收益率的飆升等,都可能助推美元走強。市場都在感嘆——這就是“特朗普效應”。但長期來看,特朗普當選前倡導的各項政策是否會落地,還存在不確定性。
此外,美聯儲12月加息幾已“板上釘釘”,這也是美元走強的動能之一。美國聯邦基金利率期貨顯示,美聯儲12月加息概率已攀升至84%。
在丁誌傑看來,人民幣對美元下行的內部原因在於,市場預期貶值會繼續,並因此引發了避險情緒。
知名外匯專家韓會師也表示,目前國內人民幣匯率的主要壓力並非來自於美元的漲跌,而是來源於國內企業和個人對人民幣的貶值預期,“在美元走強的情況下,如果收盤價跟隨中間價持續走弱,市場會自動將此理解為官方對人民幣貶值持寬容態度,從而持續增強購匯沖動。”
法興銀行中國區環球市場部董事總經理何昕則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最近幾日人民幣貶值主要原因是美元過於強勢,市場也沒有出現過度恐慌,從遠期、期權及境內外人民幣的價差來看,貶值預期沒有顯著增強。
克服浮動恐懼癥
無論升貶,人民幣當前正不斷向市場化方向前進。
“如果人民幣貶值,把資本轉移到國外的成本就會更高,這樣能夠抑制資本外流。”余永定表示,我們對匯率貶值沖擊的擔憂是不必要的和過度的。如果一個國家有大量經常項目的順差,有大量的外匯儲備,經濟增長速度全球第一,有一個非常有效的政府,那麽其匯率發生大幅度貶值的情況幾乎不可能。
余永定表示,人民幣加入SDR後,釘住一籃子貨幣而不是某一種貨幣(如美元)是有益的,有助於保持我國的競爭力,不會由於其他國家貨幣之間的相對變化而造成麻煩。
主流觀點認為,中國的貿易夥伴包含眾多新興市場國家,過去幾年人民幣的強勢偏離了均衡水平,使得中國外貿出口承壓。雖然當前中國已經明確表示不會以促出口的目的而使貨幣貶值,但必須讓人民幣回歸到合理的位置。
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司原司長管濤呼籲:“沒有只漲不跌的貨幣,匯率有漲有跌,有利於吸收來自內外部的沖擊。”
管濤在新書《匯率的本質》中寫道,印度最近之所以經濟表現亮麗,成為新的國際投資熱土,就是因為經歷了2013年的資本外流、本幣下跌。亞洲金融危機後,新興市場匯率彈性普遍增強,也被認為大大改善了這些經濟體本輪國際金融危機的經濟韌性,“作為大型開放經濟體,我國應該對內平衡優先,將匯率政策作為次要政策,將其還原為政策工具,當成經濟運行的結果而不是手段”。
2016年2月之後,央行明確宣布實行“收盤價+24小時籃子貨幣穩定”的定價機制。新的匯率機制的成功之處在於,大大增加了人民幣匯率變動的不可預測性。
匯率制度無法同時解決“四難問題”:匯率穩定、保住外匯儲備、貨幣政策獨立性、資本項目適度開放(或維持適度的資本管制),必須在四個目標中選擇三個,或滿足於達成某種折中。
自從今年10月以來,央行的市場幹預已經顯著弱化,人民幣匯率波動已經日趨市場化。
余永定表示,匯率市場化問題的關鍵是,不能因為風暴暫時平息而放過推進改革的時機。
無獨有偶,管濤也在上述新書中呼籲:“我們必須克服有壓力時不敢動,沒壓力時又不想動的‘浮動擔憂’,抓住當前外匯供求基本平衡、匯率水平基本合理的有利時機,積極推動相關改革。”
“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市場化,需要極端環境的考驗,不能老是平平淡淡的,就要看現在這種機制下,市場怎麽反應,央行怎麽反應,這是一個學習的過程。”管濤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資本大規模外流?
人民幣的快速貶值引發了市場的擔心:資本正在大規模外逃?
韓會師表示,人民幣貶值速度加快並不意味著資本外流規模的快速增大。從監管當局的立場來看,這意味著目前的市場情緒和資本流動管理能力仍處於相對均衡的狀態。
“在貶值預期占據市場主導地位,且結售匯為逆差格局的情況下,市場決定的人民幣波動方向必然是貶值。此時作為監管當局,須在外匯儲備、貶值預期、資本外流壓力和資本項目開放程度之間進行權衡。”韓會師表示,假如資本外流的規模較小,比如單月結售匯逆差只有50億美元,監管當局很可能將其解讀為,市場對人民幣的貶值預期並不強烈;或是,在現有資本項目開放程度下,資本跨境流動管理是相當有效的,即使有比較強的貶值預期,在現有的資本項目管理能力下,也難以轉化為大規模的結售匯逆差。
因此,在韓會師看來,人民幣近期快速下行並未觸及市場心理承受的底線,或者說並未觸及資本流動管理能力的極限,“即使人民幣貶值的速度快一些,也未必導致結售匯逆差飆升,外匯儲備的下滑也未必會加速。”
“沒有看到大規模的資本流出,這也並不是人民幣貶值的主要驅動力。”耶特森加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短期內人民幣對美元存在一定的貶值,中國通過對外直接投資等方式,對沖人民幣貶值的風險,因此資金在短期內流到其他外幣市場,這是一個非常自然的過程,也是資本賬戶開放的一個必然結果。只要沒有像此前希臘那樣對本幣完全失去信心,就無需過度擔心。
北京時間11月15日,在岸人民幣兌美元跌破6.86大關,創近八年新低。此前,人民幣中間價下調204點報6.8495,創近八年新低,為連續第八天下調。
近一個月來,人民幣先後跌穿了6.7、6.8的關鍵心理點位,各界心中都有個大大的問號——央行究竟意欲何為?人民幣要貶值到什麽點位才算是基本均衡?
近日,上海發展研究基金會和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共同舉辦第122期沙龍,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上海發展研究基金會學術委員會主席余永定作了題為“8.11後中國匯率制度改革”的演講。
余永定贊同“中國經濟基本面不支持匯率長期大幅度貶值”的觀點。不過,他認為現在人民幣面臨貶值壓力,但我們應該克服貶值恐懼癥,並且目前貶值是利大於弊。
“現在其他國家都拼命地公開或者暗地貶值,唯獨我們幾乎不貶值。如果人民幣貶值,把資本轉移到國外的成本就會更高,這樣能夠抑制資本外流。”余永定認為,我們對匯率貶值沖擊的擔憂是不必要的和過度的。如果一個國家有大量經常項目的順差,有大量的外匯儲備,經濟增長速度全球第一,有一個非常有效的政府,那麽其匯率發生大幅度貶值的情況幾乎不可能。
余永定認為,人民幣加入SDR(特別提款權)後,釘住一籃子貨幣而不是某一種貨幣(如美元)是有益的,有助於保持我國的競爭力,不會由於其他國家貨幣之間的相對變化而造成麻煩。
主流觀點認為,中國的貿易夥伴包含眾多新興市場國家,過去幾年人民幣的強勢偏離了均衡水平,使得中國外貿出口承壓。雖然當前中國已經明確表示不會以促出口的目的而使貨幣貶值,但必須讓人民幣回歸到合理的位置。
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司原司長管濤也呼籲,“沒有只漲不跌的貨幣,匯率有漲有跌,有利於吸收來自內外部的沖擊”。
管濤在新書《匯率的本質》中寫道,印度最近之所以經濟表現靚麗,成為新的國際投資熱土,就是因為經歷了2013年的資本外流、本幣下跌。亞洲金融危機後,新興市場匯率彈性普遍增強,也被認為大大改善了這些經濟體本輪國際金融危機的經濟韌性。“作為大型開放經濟體,我國應該對內平衡優先,將匯率政策作為次要政策,將其還原為政策工具,當成經濟運行的結果而不是手段”。
2016年2月之後,央行明確宣布實行“收盤價+24小時籃子貨幣穩定”的定價機制。新的匯率機制的成功之處在於:大大增加了人民幣匯率變動的不可預測性。
匯率制度無法同時解決“四難問題”:匯率穩定、保住外匯儲備、貨幣政策獨立性、資本項目適度開放(或維持適度的資本管制),必須在四個目標中選擇三個,或滿足於達成某種折中。
自從今年10月以來,央行的市場幹預已經顯著弱化,人民幣匯率波動已經日趨市場化。此外,近期的貶值主要由外因推動,例如英鎊閃崩導致美元被動走強,從而使得人民幣額外承壓;特朗普意外當選美國總統,且市場情緒意外強勢回暖,推動了此前疲軟的美元再度走強,加大了人民幣回調壓力。
余永定稱,匯率的市場化問題關鍵是不要失去風暴暫時平息時推進改革的時機。
無獨有偶,管濤也在新書中呼籲,“我們必須克服有壓力時不敢動,沒壓力時又不想動的‘浮動擔憂’,抓住當前外匯供求基本平衡、匯率水平基本合理的有利時機,積極推動相關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