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央行副行長易綱表示,人民幣目前是僅次於美元的強勢貨幣,目前並未見有調整人民幣浮動區間的迫切需求,也並未發現人民幣貶值造成資本外流。
據彭博新聞社,易剛在兩會期間表示,人民幣是僅次於美元的強勢貨幣,未來將保持穩定。人民幣如今已進入雙向波動期,但基本面持續對人民幣匯率形成支撐。從長期看,人民幣將是一個穩定的貨幣。
易綱同時還是外匯管理局局長。他說:“美元近來是最強勢的貨幣,人民幣緊隨其後。”
易綱回應近期的市場猜測稱,沒必要調整人民幣浮動區間。他表示,目前人民幣浮動區間彈性比過去大得多。沒有迫切需要調整人民幣浮動區間,自己仍有耐心。
他表示自己正在觀察人民幣貶值會導致資本外流,認為基本面狀況穩定。中國跨境資本流動情況正常,並未發現人民幣貶值已造成資本外流。
去年3月,央行宣布將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價浮動幅度由1%擴大至2%。這意味著央行允許人民幣圍繞中間價上下波動2%,但近來人民幣屢屢逼近跌停,不少外資行預測,中國放寬人民幣波動區間的可能性正在提升。
華爾街見聞今天上午曾提到,瑞信私人銀行外匯策略分析師Heng Koon How表示:“如果壓力不減,人民幣波幅可能會在數周之內擴大到3%。”大華銀行也持類似的觀點,澳洲聯邦銀行則認為波幅擴大的時點或在今年上半年。
受中國經濟放緩和美國經濟走強影響,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在過去一年中下跌了2%。近期在強勢美元以及寬松預期雙重打壓下,周二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即期連續第三天下跌,再創近28個月新低,盤中再度逼近跌停。
對於人民幣的此輪貶值,市場上有兩種解釋。部分投資者認為這是在美元大幅升值及全球央行大寬松背景下,中國央行主導的主動貶值,特別是最近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的貶值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這種觀點的說服力。
但也有投資者認為這是因為對全球資本對新興市場經濟缺乏信心而導致資本撤出新興市場回流美國所引致的,而中國也是其中一員。而離岸遠期不可交割人民幣匯率和在岸人民幣即期匯率的價差也充分體現了這種市場預期。
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宏觀經濟研究主管章俊認為,無論是出於中國貨幣當局的主動行為,還是市場推動的被動結果,人民幣匯率目前都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因為中美經濟周期的不同步,以及由此導致的利率周期的不同步,人民幣匯率政策取向不應該也沒有必要和美元保持同步。
章俊認為,在當前及未來一段時間順勢而為的允許人民幣適度貶值(主要指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而非一攬子貨幣的名義有效匯率),是有利於中國目前及未來中長期經濟穩定增長,與人民幣國際化等其他戰略性訴求並不存在背離。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