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美債降級引發的股市風波 最低時,讓我賬戶市值從盈利10%驟然降到虧損12%, 持倉個股不少浮虧達到30-40%, 也引發了自己的震動和思考:
投資組合: 投資和交易機會的選擇,風險和收益的評價體系
8 月份的美債風波引發的調整, 估計到標普1120, 基本算踩對時間, 因從2009年底就一直半倉,因此還有資金抄底. 但卻被一個問題困擾: 機會太多, 如何分配資金? 一般而言有兩類機會, 一類: 預期不是太好,但股價跌低到離譜的程度, 例如太陽能光伏,因為供過於求,加上對補貼政策等的不確定性因素,在美國上市的太陽能光伏中概股,基本都被打到淨資產一半的價格,這類股票一旦反彈,幅度 可觀,即使回到市淨率1倍,也有100%的收益率; 一類是預期較確定,股價也低但不至於低到離譜的機會,例如富國銀行,但這類股票反彈時預期收益率也就20-40%. 最終,我還是選擇了重倉富國銀行,雖然預期收益率低,但確定性大,心裡踏實.同時,僅加倉少部分第一類股票, 從而形成一個收益率和風險相混搭的組合. 這個問題實質是對投資組合的思考: 如何對風險和收益率進行細化並形成指標, 進而形成一個可操作的評價系統, 目前, 我主要是對企業未來的確定性(競爭力,行業環境)和目前股價和估值的差異(安全邊際)進行評分,再根據評分的高低分配資金,形成自己的投資組合.
估值模型和安全邊際
這 次美債風波的調整, 我的組合裡最受傷的是港股的微創醫療. 去年初參加了福探的培訓班, 十分佩服福探的Q公式估值. Q公式實際上就是DCF模型的變形, DCF模型是根據未來的現金流進行估值, 而Q公式是變形為根據企業未來的ROE進行估值. 微創醫療的ROE達到40%, 我套用公式後, 得出的估值 人民幣6.16-14.97之間, 於是在港幣7元開始買進, 跌到4.6後補倉, 沒想到跌到港幣3.28, 總結教訓, 一,我用的參數太樂觀, 微創醫療的ROE現在是40%, 但很難說以後如何變化,應該做保守情況下的測算. 二, 對A股和港股的特點沒把握好, A股的小盤股歷來就是高估的, 市淨率4-5倍,市盈率30-50倍的是常態, 而港股是小盤股的估值比大盤藍籌要低, 即使預期高的股票,在市場悲觀時,也很容易把股價打到10-15倍市盈率. 港股還有一個特點是, 股票的股本都是幾十億甚至百億, 每股的淨資產和盈利自然就很低,股價稍微波動些, 股價就很容易遠離價值區間. 通過這次血的教訓, 我對安全邊際的理解是:風險來自企業的未來盈利或ROE,在估值時一定要考慮到萬一企業發展不順利,估值保守的會是多少?例如,體育服裝行業,突然間就由 全行業增長到停滯. 二是要考慮到市場的整體估值水平, 例如前面說到的A股和港股的差別狀況,在港股,超過15倍市盈率的股票在市場悲觀時很容易就會回到10-15倍市盈率. 因此, 我現在將原來自己的DCF模型和福探的Q公式模型結合運用, 找出最樂觀和最保守的估值, 並做最保守的打算.
倉位控制
有 人將風險和回報率作為對倉位控制的原則, 我則認為, 無論自己多麼有把握, 判斷畢竟是判斷, 總會有錯誤的時候, 因此, 我將宏觀趨勢和股市整體估值的判斷作為倉位控制的原則. 自次貸危機以來, 我認為經濟不會回到危機前的低通脹, 穩步增長的水平, 加上歐洲歐元,債務等問題, 股市不太可能是牛市, 因此, 我從2009年底始終保持半倉, 只有遇到非常好的機會時, 才會超過50%的倉位. 目前看來, 這個根據宏觀經濟趨勢即經濟週期來控制風險資產的倉位控制策略自己還是滿意的. 至少, 作為以投資為職業的我來說, 滿倉是要相當謹慎的. 雖然這樣2010年收益率低些, 但這次大調整, 也避免了大損失,而且有資金抄底. 當然, 有些人是拿工資的, 投資只是業餘的閒錢, 又另當別論, 而那些用別人的錢買賣股票的基金經理, 情況又不同.
在前面的博文裡, 我也提過, 有股友自始至終滿倉, 即使經歷金融危機,也是滿倉拿著下來,再滿倉拿著上去, 雖然收益率也不錯, 但這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去承受市值的大起大落, 底部換倉也要及時和準確. 沒有最好的,只有最適合自己的. 上個月我還在困惑這個問題, 現在也有了答案: 結合運用, 根據經濟週期保持持倉原則, 遇到好的抄底機會時, 可以滿倉進入, 如果繼續下跌, 還可以用底部換倉的策略應對.
投資和交易的思考
我 一直在思考價值投資的買入並持有到價格高於價值才賣出的策略, 如果按這個策略, 我2009年收益將非常可觀,但2010年和今年恐怕都是負收益率, 因為很多股票又跌了回去.例如完美時空(PWRD), 15買的,$45-50之間賣掉, 現在又跌回到$16, 如家(HMIN),$8左右買的,$28-52之間賣完, 現在回到$34. 而實際上,我採取了折中的策略: 用部分倉位進行價值投資, 部分倉位做波段, 從去年和今年的效果來看,折中的策略遠遠強於一直持有策略.因此,現在我更堅定了自己的思路: 根據對市場趨勢的判斷來選擇操作策略. 例如:2009年股災後,股價遠遠低於價值,這時就應該選擇持有不動的策略.大幅反彈後的2010年和今年,就應該採取折中策略.這有點像在戰場上運用兵 法一樣, 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排兵佈陣.
去年花了半年多的時間研究程序化交易,並編了一個自己的程序,之後,之後便休息並學習太極 拳. 因明年打算回加拿大定居,一看加幣,居然從以前的1美元兌1.2降到現在最低時的1美元兌0.94, 相差了20%多.我的資產都是美元和港幣,於是尋找機會交易加幣. 7月份底第二次從鄭州學太極拳回來後,就開始不經意的按系統進行日交易,所謂不經意,即看到機會順便做,沒有特意盯著屏幕做滿一天. 到今天一看結果,才半個月不到,居然賺了5000多加幣,每次交易還是按最小金額12.5萬美元.這是券商IB收的最低佣金的最小交易金額, 再仔細統計60多筆交易,成功率居然達到90%,看來運氣不錯. 以前曾經有幾次在穩定盈利後放大交易金額,但都以失敗告終,這次打算以加幣為突破口,在盈利金額逐漸增加的情況下慢慢增加交易金額.而外匯交易的金額可以 隨意調整,不像期貨,必須是一口合約的倍數. 本來學習做交易就是為了回到加拿大後可憑交易盈利來維持日常開銷,避免從投資的賬戶裡每月取生活費.有了這個交易系統,做交易相對輕鬆了很多,不必死死盯 著屏幕了,甚至可以一邊練習太極的基本功,一邊看盤交易. 關於交易以後另文討論,我的體會是: 其原則有二個,一是交易原則,核心是盈虧比, 即以小博大原則,具體落實到操作層面就是止損和讓盈利奔跑; 二. 就是選點的技巧,入場點選不好,一進去就止損也會很快就被掛掉.而如何選取進場點和出場點是長期的交易實踐根據個人經驗總結出來的.
在寫本文時,一邊做著交易,文章寫完,做了3筆交易,賺275加幣,看來花精力寫的這個交易程序還是值得的.
總結
金融市場裡的利潤有兩個來源:
一. 價值, 有競爭力的企業創造了價值, 其股票的價值隨著企業盈利, 逐年增長;
這 是價值投資投資者的依據, 因此,低於價值就買,高於價值就賣. 似乎很簡單, 但操作起來就不容易了. 即使同一個估值模型, 其參數都是未來的盈利或變形, 而未來誰也不知道, 因此, 所謂價值, 其實也是人的預期, 每個人的預期不一樣, 價值也就不一樣. 因此, 沒有嚴格意義的客觀而不帶有預期的價值投資, 所謂價值投資實質也是對預期的博弈, 只不過這個博弈建立在對企業未來的盈利預期基礎上.
二. 對未來的價格預期進行的博弈利潤, 即股票證券的價格波動.
趨勢投資是根據宏觀經濟的走勢對金融市場的影響進行的預期博弈, 而日交易和波段交易者則是根據股價變動的慣性進行博弈.
因 此, 總結起來, 價值投資和趨勢投資以及波段交易其本質都是博弈,只是博弈的出發點和方式不同而已, 進入金融市場,就如同上戰場,要靈活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戰略策略及戰術的調整, 目標是在金融市場裡不違規的賺錢, 價值投資,趨勢投資,波段,日交易都是方式和手段, 如何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綜合運用這些方式和手段達到自己財務自由的目地,才是我們這些職業小散的追求.因為在金融市場裡生存非常不容易,基金經理是靠管理 費和運氣發達,券商和皮條客是靠佣金和吹噓為生, 而職業小散要靠自己的本事通過交易和投資來養活自己.
記得我去年在徐星的投資論壇上 發過關於這方面思考的文章,立即引來罵聲一片, Q群裡也一樣, 將價值投資和博弈完全看成兩個對立的方面, "價值投資者"似乎認為只有價值投資才是"道", 其他的都是注定要破產的. 在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對於企業競爭力判斷, 估值模型和安全邊際, 投資交易機會的篩選和組合, 倉位控制, 趨勢判斷和交易體系之後,也漸漸沒了在Q群和論壇發言的興趣, 因此也退出了基本所有Q群和論壇.投資和交易的道路, 注定是孤獨的.
散人於2011年8月13日
在下的投資江湖之成長歷程(一)初入股市
最近一段時間梳理了從接觸金融市場到現在的一些經歷,現在把他們寫下來,一方面作為自己成長的記錄,一方面也用來警示想入市場的新人。
2005.4.28-2007.10.24 朦朧期 股票是重點,間或做點期貨。
2006.5-2008.11.14 盲目期 期貨是重點,間或做點股票。
2007.1-2008.2 瘋狂期 上帝使其滅亡必先使其瘋狂。
2008.2-2008.11.14 潰敗期 慘痛的經歷,失敗的深淵。
2009.2-2010.2 迷茫期 確定股票作為我的事業,但是還是一知半解,不知
道方向
2010.2-2010.6 蛻變期 找到方向,堅定前行。
2010.7- 前進期 開始「入門」。
第一階段 朦朧期 2005.4.28-2007.10.24
這 個階段的重點是操作股票,我05年4月28日在通州國泰君安開了賬戶,開始操作股票。當時什麼都不懂,只是自己有點喜歡金融,所以決定嘗試一下。殊不知這 條路會走的這麼艱難!最開始拿了5萬元來做股票,記得第一支買的票是大族激光,現在想想也不知道當時為什麼買它,估計是和性格有關係,喜歡高風險的吧! (這一點後來害苦了我)。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賣它,反正是漲一點我就賣,而且是我來買,到了設定的賣價,我女朋友現在的媳婦負責賣。這一招現在想想還挺管用 的。後來陸續又添加了錢,加上自己賺的錢最多時一共有26萬多。這個階段就是瞎做,短線為主,沒有自己的投資系統和成熟的投資想法,但是知道不能貪心,所 以每次賺到錢都轉出來一半,這個階段大概賺了8萬多塊,一共操作了401次。
在下的投資江湖之成長歷程(二)誤入期貨之門
盲目期 第一階段 2006.5-2007.1
這 個階段的重點是接觸期貨,在下從03年就接觸了期貨市場,當時經人介紹認識了我們當地的期貨公司老總,一來二去之後老總就介紹我們在這個期貨公司做待客理 財,說好了我們只承擔10%的虧損,盈利三七分,我們拿七。之後拿了五十萬過去,沒想到從此以後就入了期貨之門。記得有一天早上起來,打開賬戶一看,發現 多了5萬多,非常高興,當時就開始想入非非了,心想這個也太好賺錢了啊。這樣過了大概兩個月左右,一天打開賬戶發現裡面竟然是負的,倒欠期貨公司十幾萬。 後來我估計這個賬戶就是這個老總在做,所以能出現負數。但是因為簽了合同,這筆資金最後虧了10%,本金還是分了2年才拿了回來。
這 之後就開始關注期貨了,04年的一天無意中看報紙發現上面刊登了一則期貨培訓廣告,介紹期貨知識,所以就去了。主講人有兩個,趙老師和陳老師。由於參加的 人我最小,加上我又坐在前排,所以陳老師就和我攀談了起來,並提出借書給我看,一來二去之後就和他們有了聯繫,知道他們在做私募,聽過陳兵的事,說他短短 半年從20萬翻到了200多萬。於是我們就拿了十幾萬讓他們來操作,最後又虧了幾萬元。因為陳兵當時在圈內很有名,所以當時很崇拜他,一心想和他後面學 習。每次從北京放假回來,都到他辦公室跟著後面學習一段時間。那時候,他已經出來單幹了,在一個寫字樓租了一間辦公室,放了四台電腦,一個人在那操作。
這 樣一直到了2006年過完年,陳打電話說要搞一個私募公司,讓我回來幫他,還找了他的兩位老師和一個朋友一起來搞。兩位老師是波浪派的高手,有趣的事他們 是夫妻倆,一起做盤就開始吵架。五月我從北京回來,加入這個公司。六月我自己開戶,跟著他後面操作。當時公司搬到了非常好的一個寫字樓,客戶也有了不少, 很多客戶都到公司來做,他喊買賣口號,發出買賣指令,我們跟著他後面操作。一開始我們都不懂,所以每次收了盤我們就開始開會學習,陳兵和他的兩個老師負責 給我們上課,分析市場情況。我們則在一起畫圖,學習技術分析。我在公司一方面負責一些技術性的活,一方面又自己操作。
公司的資 金來源主要有幾方面,一是客戶自己操作的資金,是在這個公司名下開的戶。二是幾個客戶的資金放在一起,用其中一個客戶的名字開戶。三是以公司的名義去接一 些公司單位的資金。四是陳兵自己在外面以個人名義私募的資金。(後來這條成了壓垮我們的最後一根稻草)。而我在一、二、四這幾個方面裡都有資金,這後來成 為了悲劇的源泉。
在下的投資江湖之成長歷程(三)初嘗甜頭
這個階段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我開了戶之後就開始操作。記得有一天週末,陳打電話給我,問我:你買了多少手豆粕?我當時一聽,嚇了一大跳,還以為要虧損了。後來才知道,昨天晚上外盤豆子漲停了,週一開盤國內肯定漲停。
週 一打開賬戶一看,十手不到的豆粕掙了八九千。當時的心情真的是太高興了,現在想來都能感受到當時愉快的心情,要知道這是我第一次隔個夜就賺到比較多的錢 啊,此前我一直賺的都是幾百的小錢。隔天一個高開我就全跑了。這以後操作期貨時就喜歡用這種手法。要不然怎麼說:在金融市場毀滅一個人就是讓他一上來就賺 到大錢。
還有一個交易做的比較漂亮,那是2007年8月份的事,公司集體研究之後決定做天膠。當時天膠在低點漲上來之後一直在橫 盤,公司的大資金在橫盤時開了三分之一的倉位大概有100手左右,我自己的資金則只開了五分之一倉位大概有3手。後來沒想到橫盤破位,在下跌的過程中我一 直沒動,在8月17日這天,市場跳空下跌,低開高走,我一看時機來臨,加倉了8手天膠,沒想到這8手天膠就是這波上漲的最低價,後來我就持有不動,逢陰線 加倉,這樣一直持有到9月份,使我的資金翻了一倍。做完這一單之後我長舒了一口氣,精神憋了好長時間,記得當時我的qq簽名都改成了百忍成金。
做 這個單子的過程中,我女朋友想買一塊玉,本來商量好了賺到錢之後買,可是沒想到橫盤很長時間,最後陳帶我們去他認識的一個做玉的朋友那邊買玉,我和女友看 中了一塊圓形的雕了兩個首尾相連貔貅的玉牌,我們在那邊磨蹭了半天就是想讓他便宜點,陳看出了我們的想法,開玩笑說:你先欠著,等到天膠賺到錢了在給他。 呵呵,現在想想都好笑。最後花了不三千塊左右買了回來。
這個階段我做期貨延續了做股票的好習慣,就是掙了錢之後把利潤轉出來一半。
在下的投資江湖之成長歷程(四)煙花璀璨
公 司最高峰時,陳其中一個1000萬的賬戶,他每天交易一次,每次都盈利,光手續費一個月分成就是數十萬。06、07年掙了不少錢,我在07年一年期貨加上 股市掙的錢大概有50萬左後,本金從5萬元陸陸續續添加到40萬,加上盈利的錢,最高峰時我自己的賬戶就有80多萬,還不算上在公司投資的100萬和在公 用賬戶裡的20萬。現在想想,當時的我們好像陷入了一種瘋狂狀態,根本不把錢當做是錢,有都少錢都要再投進去,從來沒想過從這個市場拿回錢!
快 速的成功造成了自信心膨脹,開始覺得自己了不起了,看人都不一樣,覺得自己特別有本事。07年底進入公司的新客戶事後和我說:當時我們都是高高在上的看 人,給人一種不可一世的感覺。我媽說我和自己家的親戚說話聲音都特大,我媳婦說我整個人就像是變了。說實話,我自己那時候根本沒有這種感覺。只記得當時買 東西從不看價格,07年底的時候還買了一部車。
公司一個湯姓客戶,自有資金30多萬,在半年內做到了90多萬, 一天他的資金過百萬時,我們還集體鼓掌,他的風格就是滿倉滿倉還是滿倉。08年過完年我從北京回來,問公司的人這段時間做了什麼?他們說做了多銅和多豆 子。我看了一下圖形,按照自己的性格就選擇了多銅,結果回來一個星期就掙了9萬多,當時我們的風格就是相互比較倉位大小,相互比較做的品種,你的倉位太少 或者你買了像棉花、小麥這樣的品種還恥笑你。以滿倉為榮,以膽大為傲是這個階段的特點。
陳當然掙的更多, 所以他更出名了,很多人慕名而來,很多資金找上門,以前都是我們找資金,現在都是客戶排著隊請陳吃飯,陳天天應酬交際,也沒有時間做功課了,最高峰時公司 操盤資金有4000萬左右,要知道這是在國內的二線城市,而且是期貨市場的私募。這時候自己已經不做股票了,覺得股票太慢。
在下的投資江湖之成長歷程(五)跌落頂峰
好 景不長,因為陳的快速成功,短時間內掙了很多錢,人就開始飄了。我們收盤後也不做功課了,陳天天出去應酬,還開始玩女人。這段時間陳有點剛愎自用,資金投 向都是一個人說了算,我多次向其提醒:要多做功課,公司要理清管理,資金監管和資金使用要分開。可是陳一點都聽不進去。
這樣從 08年3月份開始,一直到10月份,我們開始了持續虧錢,這段時間我們做的單子沒有一筆賺錢,本金開始大幅縮水。我記得最清楚的一次就是做多糖的單子,開 倉之後下跌了200多點,可是我們在陳的帶領下還死死扛著,而且還補倉。最後我實在忍不住在虧了將近300點時出來了,其他人在下跌超過500點時才出 來,糖最後下跌了將近1000點。這時期,我們是做什麼單子就虧什麼,不管是什麼品種,是短線還是中線,都虧。期間我也有賺錢的,但是由於我很好的貫徹了 市場輸錢第一定律「大虧小賺」,所以我的資金也從60多萬一路下跌到10多萬,其中也有陸陸續續取出的錢。現在想來不知道當時自己處於一種什麼狀態,真的 是渾渾濁濁,賬戶裡面的資金就像和我沒關係一樣,只是數字在變化。達到頂峰用了3年,回到原點只用了半年。
08年11月陳的手機 頻繁響起,外面一些我們不認識的人也到公司來找他。11月的一天,公司同事春李,找到我說陳找她借錢,讓她和陳一起綁著做一筆200萬的單子,但是需要拿 20萬做擔保金,陳說一人拿一半,春李說她只有5萬,但是這5萬陳也要了,可想而知當時陳已經走投無路了。13日晚,陳的老婆給我打電話,說找不到陳了, 而且還有人到家來要賬。我一聽,心想怕嫂子擔心受怕,就和我老婆一起去陳的家裡安慰她。沒想到這是我最後一次見他們,第二天陳就和老婆孩子一起跑了。現在 想想,我當時也太他媽傻了,太他媽善良了,當時我要是拖住他們,自己的錢肯定能要回來的。我是太信任陳了,以至於這份信任都有點神話了,公司人員後來說, 陳這樣做,最對不起的就是你。現在我是不會輕易相信別人了。
08年奧運會,我邀請陳到北京玩,我讓他們住在我家裡,還專門租了 一輛車給他們使用。現在想來他到北京的主要目的是融資,因為我跟他說過,我老婆的小姨夫有意投資,但是沒想到,小姨夫沒能回北京,所以也就沒有融到資。幸 虧沒有啊,要不然我的後半輩子就做賣身奴了。估計那時候陳就已經不行了,但是我們出去玩的時候真是一點都沒看出來。
平心而論,那時候陳知道我們家要換出租車,還問我要不要抽回點資金換車。他來北京的時候也和我說起了用擔保金做一筆單子的事,後來他回去之後給我打電話說那筆資金不成熟,所以不做了。看來他也不想再害我了。
08年11月之後自己嘗試著做短線交易,結果是越做越差,直到徹底輸光。
陳跑了之後,公司的人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大家一合計發現僅我們知道的陳就募集了4000多萬,牽涉到幾百人。我們上報到公安局,但是事情都過去兩年多了,到現在還亞無音訊,公安局明著和我們說就是要錢,但是我們都損失這麼多了,哪還有錢給他們啊。
陳 這一跑,對我的打擊不但是金錢上的(帶走了我本金90萬),最主要是身心和時間上的打擊,一直到現在都沒恢復過來。有段時期非常絕望,對人生的態度發生了 徹底的改變,不在相信任何人和任何事,感覺心態一下老了10歲。心想在這個市場上輸的錢,我什麼時候能賺回來,做什麼事情能賺回來。
在下的投資江湖之成長歷程(六)新的征程
09 年過完年,我又想起了股票,在我操作期貨的同時,也在小規模的操作股票。把我自己以前做的交易單子總結了一下,發現我在股票市場還沒虧過錢。於是重新投入 資金開始操作股票。09年4月到10年2月是我的股市迷茫期,雖然在股市上是盈利的,但是沒有系統的投資體系,盈利比較混亂,操作起來也沒有章法,處在之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階段。
這段時間和陳的一個做股票的發小來往的比較多,因為同是受害者,所以彼此有話說。他說通了我,讓我徹底放棄 期貨,只做股票,在期貨市場上虧得錢可以通過股市來賺,而且股票市場能做大規模,股票市場比期貨穩定,風險還小。他教會了我做股票的大局觀和中長線操作的 方法,奠定了我操作股票的基礎。這個階段總的收益大概有30%多。
10年2月之後,我又開始了重新學習,看了大量的投資書籍和與高水平的博友交流了之後,結合股票投資實踐和3年來做期貨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投資思路和投資體系,一直到6月份我的探索之路才找到了方向,剩下的就要看自己的火候了。
從 7月份到現在,實踐之路還是滿意的,但是也明白了自己的不足和努力方向,自己在心態和研究企業這兩方面還要下很大的功夫。不管以後在這條路上能不能成功, 我都會堅定不移的走下去,我欣賞執著的人,而且我發現自己在這方面還是比一般人要有優勢的,更何況還有我老婆和家人的堅定支持。
誰給我一滴水,我便回報他整個大海!感謝在我最艱苦的階段,支持過我的人!!
2010年業績24.2% 同期上證-14.3%
2011年業績5.8% 同期上證-16.8%
筆
者喜歡把創業比喻成一個痛並快樂著的殺人遊戲——無數先烈前仆後繼,同時也湧現眾多成功人士,激勵大家繼續嘗試。在問對網諮詢顧問管立文的工作經歷裡,接
觸過大量的創業者、企業家、投融資機構人士,總的來說,大家把創業看的太神秘,說的太玄乎。而其實,創業的成功離不開三點:
(問對網/圖)
一、行業特點分析:
有些行業已經成熟,或者是壟斷行業,創業成功的關鍵是資源。這些行業的盈利模式非常簡單清晰,基本沒有顛覆的可能性。這類行業,誰有資源、有關係基本就可以初步成功。
有些行業剛剛起步,影響成功的因素很多。以互聯網為例,互聯網行業高速發展期,但盈利模式尚不明確,意味著燒錢現象嚴重。產業鏈較為複雜,特別是移動客戶端領域,市場競爭激烈,但存在不少未開墾的細分領域有待探索。
二、成功的關鍵:
例如行業整體格局、大公司的介入、盈利模式創新、產品技術、市場推廣等等。可以說,一件事情做不好,成功的幾率就會小很多。無線互聯網就是這樣的行 業,創業成功非常不容易。但是,成功是否有關鍵驅動力?什麼樣的創始人更容易成功? 大部分創業者都是低著頭苦幹,你們有沒有仔細思考一下,自己是不是缺了點什麼?有沒有找到商道的根本?
而問友們的討論創業的路上,一般什麼會成為成功的關鍵呢?可以重點考慮以下三方面:
1、制定可行的方向:方向必須是受眾廣,成長性強的領域;
2、一流的執行力:在充滿不確定性的市場競爭中,執行力愈發重要;
3、試錯能力:能迅速發現問題和機會,調整方向。
三、風險防範:
創業的結果基本都是失敗,失敗不可怕,但無力承擔這樣的結果卻是很可怕。有點朋友說,非成功不可,說我一定能成功,有100%的把握。沒有100%的事情。既然在乎結果,多花點時間準備失敗。失敗以後不是沒有機會。
【關鍵詞:歷史低點、比收購價低接近一半。可見其買入時候的股價低廉,價值突出】
案例:銅生產商美國阿薩科公司。1999年,沃爾特在該公司股價跌至13美元歷史低點時大舉購入該公司股票,隨後不久墨西哥最大礦產公司墨西哥銅業集團便以22.5億美元的報價收購了阿薩科,合每股支付30美元。沃爾特的投資轉眼就翻了一番。
【關鍵詞:淨資產、8折、股息3%、買入後2年下跌很常見。我們一來看出了老施的選股基本要素;二來作為一個分散組合中的一個元素,部分股票長期不漲還是
能忍受的,2年跌掉30%還是老施太常見的狀況】一個案例可以展示施洛斯的選股方法。輪轂製造商「卓越實業國際公司」,3/4的銷售收入來自通用汽車和福
特汽車。利潤已經下降了5年。施洛斯從茶几上拿起一本價值線的小冊子,用手指指出一串數字,他看上的指標是:股票以淨資產的8折交易,3%的股息回報率,沒有債務。「很多人說,『明年能賺錢嗎?』我關注的是資產。然後沒有債務,那些資產總值些錢。」
【關鍵詞:製造手套、7倍、破淨,一個隱形不起眼的製造型企業】一個成功的案例:Fownes Brothers公司,製造手套的,2美元買入,低於每股營運資本,15美元賣出。
【買的早賣的早也經常發生】在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他也發現了大牛股。由於庫存和應收款已變得不那麼重要,他的策略轉向股價低於帳面價值的公司。但交易節奏已經有所上升。他經常發現自己購買的股票,買入後還會跌很久,或者賣出太早。
【這樣的企業也是他的撲捉對象,可見只要分散佈局,符合基本要素就可以】他1994年在雷曼兄弟上市不久後買入,價格低於淨資產,很快賺了75%賣出。後來雷曼兄弟公司的股票漲到買價的三倍。
【價值獵手的本性:便宜時候貪婪,沒便宜貨時候恐慌】他很多交易做的也很準。他2000年市場崩潰前賣空了雅虎和亞馬遜公司,並獲利了結。然後,因為找不 到便宜貨,他和他兒子清償了投資者的錢,返還了投資者1.3億美元。施洛斯2000-2001分別取得了28%和12%的回報率,相對的標普指數回報率為 -9%和-12%。
【觀察很重要,討價還價也很重要】他也找到少量便宜的股票在某些時候有上升的潛力。他的觀察名單上(見表)的CNA金融,股價是淨資產打9折,年中已下跌
了18%。這家保險公司有小量債務,實際控制人是億萬富翁Tisch家族,擁有投票權股份的89%。他說,如果變得更便宜會買。
【看吧,只有打擊才有打壓,股價才可能大幅破淨,人們都不是傻子,一般狀況是嚇不倒人的。但是這樣的波動也太瘆人了吧,11到0.8,然後又回到10.5,價值投資真是不容易,買著買著,越低越手軟,是不是?】
一生經歷:
【他的清教徒式的投資基本源於他的學歷,沒有更多的雜念,我會多少用多少,只要這些就足夠了】沃爾特1916年生於紐約。他從未上過大學,還不滿二十歲就 開始在華爾街工作。據沃爾特回憶,起初他就職的證券公司統計部門負責人向他推薦了彼時剛剛出版的格雷厄姆著作《證券分析》,隨後他參加了紐約證券交易機構 贊助的由格雷厄姆執教的課程,從此步入投資界
二戰期間,沃爾特入伍服役,但仍然一直與格雷厄姆保持聯繫,並於1946年退役後開始為這位傳奇投資人工作。在為格雷厄姆工作期間,沃爾特曾與巴菲特共用一間辦公室。
【低調源於性格,他從不推銷並且保持返還利潤保持規模,可見他除了賺自己能力範圍內的錢外,本性致使其淡欲而不貪】1955年,沃爾特離開格雷厄姆的公 司,建立他自己的投資夥伴公司。與其他19位投資者以10萬美元起步創建了自己管理的基金,資金主要來源於他自己和少數的投資者。後來成功吸引到92個投 資者。但是施洛斯從不推銷他的基金或者開啟第二隻,他通過把實現的利潤返還給投資者保持規模在可控的範圍內,除非他們告訴他用利潤再投資。
【他有了自己清晰的投資路線,如果有團隊,只能平滑個人能力而變得無所事事或者很平庸】在擔任基金獨立管理人期間,沃爾特不收取任何管理費,但要求在盈利 的條件下收取25%的利潤。據悉,他在管理基金的過程中沒有聘請任何研究助手,甚至沒有秘書。他和兒子埃德溫在一間房間裡工作,集中精力閱讀《價值線》雜 誌和各種財務報表。
【悠閒源於投資是他一生最大的愛好,甘於清淨的性格,較少的情緒波動,將最簡單的道理堅持到底就是完美】施洛斯是個有著濃密眉毛的慈祥的長輩,他那種悠閒 的方式是賺快錢的投機者無法理解的。他從來沒有擁有過一台電腦,他從早晨的報紙獲得報價。他的財務信息主要來自公司的報告,通過郵遞或從價值線公司來的二 手文本。運用直接從「價值投資之父」格雷厄姆那裡學到的投資技巧,沃爾特的投資獲得了穩定回報。據他本人計算,在1955年至2002年期間,他管理的基 金在扣除費用後的年復合回報率達到15.3%,遠高於標普500指數10%的表現。期間累計回報率更高達698.47倍,大幅跑贏同期標普500指數80 倍回報率的水平。
【長壽也來自於他清單寡慾,以投資為樂,以樂為工作】他的一生經歷過18次經濟衰退,但他執掌的基金在近50年的漫長時間里長期跑贏標竿股指;他曾得到 「價值投資之父」本·格雷厄姆的親傳,與「美國股神」巴菲特共事,並被後者讚譽為「超級投資人」;他長期堅守簡單的價值投資原則,在九十歲高齡時仍保持著 高度機敏的投資嗅覺。
【他不需要巴菲特的光環,他是一個不善於活在聚光燈下的人,即便這樣,但他活得一樣很怡然很有成就感,每個人的投資風格就是他的性格的最好體現,我深信不 疑】巴菲特發表聲明稱施洛斯是與自己相交61年的朋友,「他的投資記錄輝煌,但更重要的是,他樹立了正直的投資管理典範。他信仰的道德標準與他的投資技巧 同樣出色。」
這篇文章有感而發,略有調侃。換個角度講講價值投資。
說到莊家,有幾年炒股經驗的老股民,都能給您講上一大段。
坐在茶樓裡,一邊磕著瓜子,一邊品著清茶。手裡端著茶杯,夾著香煙。在雲霧繚繞中,娓娓道來。
想當年,與莊家鬥法的歷程都一一道來。那些年,我們跟過莊,殺過莊,抬過轎子,進過莊。。。。。。。
那一幕幕都如同武松打虎,智取威虎山,一樣令人心潮澎湃,浮想聯翩。
在老一輩的股民心中,技術分析都是假的,莊家才是真的。
不論它是金叉銀叉還是死叉,莊家讓它咋叉,它就咋叉。股價想讓它漲它就漲,想讓它跌它就跌。
莊家才是市場的主力,他們控制著主力資金的運作。有錢啥都漲,沒錢啥都不行。
每隻股票都是一個山頭,被莊家用資金和籌碼(股票),牢牢的控制住了。
想賺莊家的錢,無異於與虎謀皮。還是老老實實的跟莊吧。
我們繼續分析:
莊家也是分三六九等的。它包括:社保基金,國際投行,公募基金,私募基金,民間游資。。。。等等。
這個股市就像一片汪洋大海,也是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
既然說到跟莊,跟哪個莊就十分重要了。
千萬別跟了小魚,被大魚一起吃了。
那麼誰才是最強的莊家呢?
過去我聽說過一句話:「在股市裡掙錢的人是極少的,只有那些和上市公司有關係的人才能掙大錢。」
那些天天和上市公司搞關係,套消息的人,才能掙大錢。說不好聽話就是靠內幕消息。
說到這裡大家應該想到了,跟上市公司老總有關係的人能掙大錢。
人家為啥告訴你消息呢?為啥不告訴我呢?你不得投桃報李嗎?
你想知道的事,大股東實際上都知道。
所以想賺錢就得和他們穿一條褲子,賺了錢大家一起分。
說白了還是和控股股東合作炒股。
很多人口中說的莊,指的是民間的牛人,民間游資,熱錢。
實際上他們只是條小魚。
想一想
你有錢,哪家上市公司老總搞不到幾十億?
你手上籌碼多(股票多),能比控股股東還多?
你知道內幕消息,能有他們知道得多?
你籌碼不夠不得在二級市場上買?人家搞個定增就有了。(沒有籌碼自己造)
你能操縱上市公司的信息發佈嗎?人家就能。
你能操縱上市公司利潤嗎?人家就能。
。。。。。。。。。。。。。。。。。。
你花了好幾千萬的成本,終於把股價炒起來了,人家減持了(大小非)。
你想讓股票漲,要花真金白銀,冒著巨大的風險。人家發個利空公告,你就白搞了。
你被套了,還得提心吊膽。人家就當是增持了。哪天搞個利多公告,涉礦什麼的立馬就翻身了。
那些所謂的民間莊家,還不是被人家翻過來倒過去的玩?
那些公募基金的經理,還不是要千方百計的和他們搞好關係?
所以說,在全流通時代,最強的莊家就是炒自己家股票的控股股東。
————————————————————————————————————————————
以下兩個小問題不想看可以略過。
1手段
說到這裡,有個小問題。
控股股東為啥不自己出面炒呢?為啥還要和公募基金合作呢?
這不還是法律的原因嗎?畢竟控股股東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限售股解禁需要很長時間,還要避免在敏感時期買賣。換個方法很必要。
平時多告訴基金經理點消息,把關係搞好。等到要增發的時候,基金經理,證券分析師投桃報李,多買點股票,多發點看多的研報,把股價拉起來多圈點錢。合理合法,合規合矩。舒舒服服,快快樂樂,把錢攬入懷中。
一次就賺好幾十億。你好,我也好。為什麼不呢?
2估值
但是增發,套現什麼的遇到一個問題。如果這樣做了,會降低自己的持股比例。
總這樣做,最終將會喪控股權。企業也就變成人家的了。——這是控股股東所不願看到的。
問題很快變成「賣1%的股權,套20億。或是稀釋1%的股權,融20億。」是否合適?
當然假如股價過高,當然是合適的。但是「過高」是多高呢?
「假如貸款利息為5%
那麼問題就簡單的多了,即「為了搞到20億,是出讓1%的股權,還是每年付1億的利息哪個更合適呢?」
因為對於控股股東來講,企業的實際利潤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假如他需要錢,就能讓企業分紅。(這是和散戶不同的)
一家盈利能力很差的企業比起盈利能力強的企業,對於控股股東來講必然不如後者值錢。(因為失去了後者的控股權,損失更大)
那麼對於盈利能力強的企業來講:控股股東必然傾向於債務融資,而不是股權融資。(估值和利率有很深遠的關係)
而更少的再融資和套現,使市場上股票的供應增長放緩。最終使股價上漲。(想一想市場融資總量和股價的關係就知道了,為啥暫停IPO股市就會大漲呢?是一個道理)
——————————————————————————————————————————————
想套現,想減持。但是價格要合適。
控股股東腦袋裡想的是「我的企業能值多少?我多少錢願意賣?」
為啥,那些70倍,80倍市盈率的創業板股票解禁了以後,大股東和管理層拚命減持呢?
因為他們很清楚,他們的公司值不了那麼多錢!
反過來說要是只有7到8倍的市盈率他們才不會賣呢,他們反而會買。
所以說,便宜了就買,跌了也不要怕。等到大股東想圈錢的時候必然把股價拉到價值以上,你那時候賣掉就成。
想到這裡,我猶然起敬,那些拚命減持創業板股票的人,才是真正心中時刻裝著企業價值的價值投資者!
終於讓我找到價值投資的大部隊了!
價值投資這個莊,我是跟定了!
公司究竟值多少錢,必須自己去研究。道聽途說,全都不准。
註:雖然本文一直影射部分大股東炒作自家股票。但是便宜的時候買,貴的時候賣,本身沒有什麼道德問題。
本文只是想說明:價值投資,即使在充滿股價操縱的市場中依然有效。
知道托賓Q理論的人實際上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