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多些選擇 多些理性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4-06/100376668.html

 油價高嗎?肯定是高。因為全球油價都很高了,中國選擇融入全球化的市場經濟道路,無法 「特色」。高油價不僅是市場選擇,也是資源稀缺和低碳生活的選擇,任何形式的政府補貼都是過渡性質,不可持續。

  與美國比油價合理嗎?合理。美國和中國分別是第一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以及第一和第二大石油進口國,油品價格有可比性;其 次汽油成本一半是原油成本,原油價格全球透明。煉化技術和效率可比,中國大多數煉油設施是新建,效率至少不比美國差。兩國政府和企業也都不願得罪消費者。

  那麼,中國汽油價格比美國高是合理的嗎?合理,也不合理。有專家詳細比較價格構成,認為中國汽油價格高的主因是稅收在汽油價格構成中的比例高於 美國,還有中國石油煉廠的成本不透明。

  在所有經合組織國家中,美國的汽柴油價格最便宜,主要原因是美國政府對油品的稅收最低。BP研究表明,2010年11月,全球零售汽油平均成本 約為75美分,美國零售價80美分,處於政府補貼國家和政府徵稅國家的分界線上。汽油售價低於美國的國家全是政府對油價補貼的國家,而所有對油品徵稅的國 家都高於美國。前者多為石油出口國,後者都是石油進口國。中國當時汽油平均零售價接近1.15美元,處於美國和印度之間,在政府徵稅國家中僅高於美國,倒 數第二。印度當時每升1.2美元,巴西1.6美元,德國接近2美元,比美國高250%。中國汽油價格不算離譜,但也不是沒有下調空間,政府稅收是最重要槓 桿,煉油企業減低成本也有一定空間。

  打破壟斷能解決高油價嗎?我的回答是:不能,但有可能減少消費者的怨氣。面對不斷上漲的油價,中國消費者比成熟市場經濟國家的消費者要多一份糾 結,那就是選擇很少:政府設定了價格,「兩桶油」壟斷了市場。

  中國30多年改革開放實踐,使得市場概念廣泛深入地植入中國人民心中。市場的基本特徵就是有競爭、有選擇和有價格差異。中國石油行業目前不完全 具備這些特徵。因此,有意見以為打破目前的壟斷格局,形成充分市場競爭就可以讓油價降下來。對一般商品,自由競爭確實能提升質量,降低價格。但對石油產 品,這個規律不一定適用。石油是資源性產品,有明顯的政治屬性和金融屬性,價格由全球供求關係、地緣政治與金融投機,以及其他多種因素共同決定。

  中國汽油零售價格在全球不是最高的,主要下調因素是稅收,把握在政府手裡。成本也有一定下調空間,在企業手裡。美國油價中煉廠成本佔零售成本的 22%,要下降一點都很不容易。如果打破壟斷能使成本降2%,按目前油價算,大概在0.17元左右。

  客觀地說,在世界油價持續上漲背景下,中國政府過去的努力有成效。只是市場化改革可以走得更快些。沿著市場經濟的道路前行,讓消費者在供應商和 價格方面有更多選擇是必然方向,問題是開放的步驟與時間表。石油不是一般商品,石油工業的進一步改革開放與「頂頂層設計」密切相關。最近,頁岩氣被政府定 義為「特殊礦種」,顯示了政府加快改革的意願。

  便宜油時代一去不復返,「破八」之後,「破十」只是時間問題。如果油價「破十」前,讓消費者在市場上有更多選擇,人們的「火氣」也許會小一些, 髒話會少一些,因為選擇多一些,理性就多一些。

  作者為中海油首席能源研究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563

再講多些回顧與展望(金融經濟), (社會文化)

講經濟

香港的經濟演算﹐我自己宏觀方面會參考英國(大家都係抗拒大陸化的小地方)﹐微觀方面就參考日本(兩地人口結構及習性類近)。無錯是幾粗略﹐但通常又幾準。

查實﹐香港往後還是有作為的﹐但就不再是純金融﹑更不是搞甚麼工業﹑幹甚麼教育中心之類。而係做“離岸生意”。這門子東西﹐好聽點﹐就是避稅天堂﹔難聽點﹐就是熱錢及黑錢中心。未來的香港﹐就會好像清末民初/戰前的年代般﹐為熱錢角力地﹐為各國貪官貪商私藏金元之地﹐更是國家“水庫”排洪的主要出口點。因此﹐做離岸資產管理及相關生意(如地產)﹐實有得做。退一步說﹐其他如商業仲裁之類的行業﹐理應會受惠。不敢說別的行業沒前景﹐只是幹起來事半功倍罷了。也不是叫人盲目地去做地產代理﹐人人性格不同﹔若看官有別的長處(例如搞創作)﹐實會在自身有興趣的行頭幹出彩虹的。不用也不應盲目。切記﹐在後工業時代﹐最忌人云亦云。

話說回來﹐香港的地產泡沫正在形成﹐但離爆破之日甚遠。按理說﹐今回的泡沫真要爆破﹐也要待整體樓價衝破97年高位﹐兼再升多三數年﹐才會來個終極大爆煲。今天連97年高位都未達﹐看來後市是易升難跌。個人亦認為加息不會壓抑樓價﹐只會更令人不務正業去炒賣。短線上落難免﹐各位想置業的﹐請自行"執生"。


人講我又講之﹕80後

話說上一兩代的憤青﹐好多都係“懷才不遇”型。他們不是真的反制度﹐只是反對社會不讓其上位﹐或者沒人跑得那麼快那麼遠。(一個可能不恰當的比喻﹕人人都反曼 ﹐但反曼到底係“反其霸權”定係“反其盟主之位”﹖好些拜仁迷或Juventus迷﹐我看來反曼都多少有些尷尬﹐因為拜仁和Juventus等﹐本質上同曼聯一樣只係惡霸。) 那﹐上一兩代人去反建制﹐我個人覺得﹐係因為自己"撈唔起"多過因為社會不公。上一兩代人﹐基本上無論有無$$﹐都會計過數才後行的。

但學信報老紀話齋﹐本期的80/90後一群﹐雖然日日行出來無里神氣﹐只會打機做人又"hea"﹐但內心實係火氣沖天。又如朱凱迪先生說﹐班人係“創造力九流﹐加工力一流”。要班友寫長篇大論的proposal或論文﹐ 無人會識﹔但叫他們去改圖或惡搞youtube video﹐就非常一流。80/90後一般理論根底其實好好﹐但看事物就多數好表面﹐因此當理論放在事實後﹐會讓“大人們”覺得同社會好格格不入的觀感。再加上他們獨有的極度強烈之是非感﹐亦因此﹐有心人自會懂得利用/動員他們去當其紅衛兵。

2010年元旦的示威者﹐又跟差不多30年前的前輩(平安夜暴動)不盡相同。當年香港正在轉型(由工業轉去服務及金融等等)﹐但不安主要來自1997(及一系列恐共情意結)﹐但後來 85年起經濟回復﹐前途明朗化後﹐人們的鬱結好快消失﹐也要到老董上台後才再躁動﹔但今日班人唔同﹐雖然兩餐溫飽兼好多係住私樓﹐但就未能釋放其躁動﹐而不安躁動﹐又係來源自對前景的無奈 -- 自己行到那兒都碰釘﹐無得上位(甚或無工作)﹔社會變得太快﹐上一兩代人亦非好的指路燈﹐沒多久﹐三十歲人﹐後浪快趕至﹐前路又不通﹐ 留下或出外跑﹐看起來都不對勁。那真是不暴動不成..... 中央﹑老政及親反建制的當權派﹐現在才留意到呢點﹐都算遲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568

過長劇集導致電視劇註水事件頻發 2018電視劇請少些套路多些匠心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8-03-14/1199103.html

一年一度的電視業盛會——2018上海電視劇制播年會昨日在滬舉行。作為春節後的首個電視劇界的盛會,“回顧”和“展望”整個行業是不可或缺的主題,今年也不例外。

SMG影視劇中心主任、東方衛視中心總監王磊卿做了“請回答,2018”為題的發言,既分析了《那年花開月正圓》、《軍師聯盟》、《我的前半生》、《雞毛飛上天》四部劇緣何成為爆款,又指出2017電視劇呈現出的遺憾和值得警惕的套路,比如劇名和集數越來越長,但劇本孵化時長卻越來越短,盲目跟風海外拍攝、懸浮動作劇泛濫、過度消費女性成長題材等電視劇“套路”也是屢見不鮮。在呼喚歷史正劇回歸的同時,他也表示,古裝劇、年代劇也應當秉承現實主義的創作態度,以寫實的手法還原歷史氛圍和歷史質感。對於未來,王磊卿認為,電視劇的成功是合家歡模式的成功,而臺網共同主推的劇才能成為最現象級的作品。只有臺網兩端進一步探索臺網聯動合作的商業模式,實現“電視媒體+網絡媒體+制作方”的三方共同投資、共同制作,才有可能實現共同盈利。

老問題仍未解決 新問題苗頭不小

在王磊卿的發言中,“兩長一短”並不是新問題,業界也早有詬病。據記者留意,2017年的“七字”劇名尤其多,《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那年花開月正圓》、《微微一笑很傾城》、《春風十里不如你》、《秦時麗人明月心》、《那片星空那片海》等,難怪有網友說,“這年頭名字不長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拍了個電視劇哦。”王磊卿就呼籲,“吆喝詞太長了,會不會模糊了真正的戲核?我在這里呼籲,我們的電視劇把片名縮一縮,把賣點藏一藏,給自己多一點自信,給觀眾多一點記憶便利!”

“劇集越來越長”更是行業毒瘤,因為大部分都不是劇情需要,而是為了註水賣錢。“為應對制作成本整體上漲,制作方追逐高盈利,劇情副線蓋過主線,電視劇劇集像蘭州拉面一樣越抻越長,使得電視劇‘龍頭爛尾水蛇腰’。過長的劇集導致電視劇註水事件頻發,損傷了電視劇的藝術魅力,影響了電視劇的可看性,導致觀眾失望,輿情非議。我呼籲,電視劇必須瘦身。觀眾需要50集以下不摻水的幹貨劇,市場需要30集左右全新快節奏的創新劇。”

相比之下,應該“長”的劇本孵化時間反而越來越短,“國內IP劇五六十集的劇本常常在5個月里速成,相較之下,一般的美劇12集劇本卻需要耗時6個月左右。如此壓縮時間之下,劇本早就變成了脫水的壓縮餅幹,只見套路,不見靈感,更難有文化底蘊。”

老問題尚未解決,新問題又接踵而至。王磊卿在發言中提到了值得警惕的“三大套路”:一、談判都去華爾街,戀愛都去巴黎秀;二、打槍都去唐人街,開炮都去索馬里;三、大女主滿街走,帝王嬪妃多如狗。

不可否認,近兩年海外取景似乎成了都市劇的一個賣點,《翻譯官》、《談判官》、《好先生》、《盛夏晚晴天》、《小爸爸》以及拍攝中的《溫暖的弦》、《在紐約》等都有場景取自海外,有的是劇情所需,也有的不乏跟風之嫌。在王磊卿看來,電視劇領域的“工匠精神”,不在於海外拍攝之類的華麗跟風,而在於影視制作環節中的服裝、化妝、道具、美術等,每個環節的工作者都應當有創新、有匠心,落在實處。

有關第二點,王磊卿解釋說,“隨著《戰狼》和《紅海行動》等現代愛國主義槍戰電影的爆棚,一大批電視頭部資源聞聲而動,大有席卷潮流之勢,但套路也跟著來了。那就是,新一波動作懸浮劇有挾海外英雄之名而泛濫的趨勢。”至於“大女主”,更是很多古裝劇的通病,“這類劇瑪麗蘇,人人都愛女一號,片面誇大古代女性作用,常常不符合歷史。”

剖析四部爆款劇 理清兩大模糊詞

去年口碑和收視俱佳的爆款劇目不少且涵蓋了多種題材,現實題材劇有《人民的名義》、《我的前半生》、《雞毛飛上天》等佳作,年代劇有《白鹿原》、《那年花開月正圓》等相當亮眼,古裝劇有《軍師聯盟》以及玄幻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王磊卿以其中的四部劇為例,剖析了緣何它們能夠成為爆款。

“《那年花開月正圓》為什麽受歡迎?因為它擺脫帝王後妃古裝劇的窠臼,寫了一個普通中國古代女性的奮鬥歷程。《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踏準了正劇回歸的時代主流,全劇在紮實研究歷史的基礎上,又從歷史文獻中跳脫出來,塑造了一個《三國演義》之外、戲劇邏輯之內的全新司馬懿,有人物,有情感,有思想。《雞毛飛上天》則是反映了改革開放四十年的歷程,在這個過程中描繪出了有血有肉的個人命運,跌宕起伏,無一不透露出溫暖而明亮的現實主義力量。《我的前半生》受歡迎的原因是抓準了來源於當下生活的熱點話題,切入女性成長痛點,帶動了婚姻話題劇+職場話題劇的興起。同時,冷靜地刻畫了複雜多變的人性,不再給人物貼標簽,使得‘前夫哥’這樣的瑕疵人物因為有著生活質感,出人意料地一炮而紅。”

從四部“榜樣”劇中,王磊卿歸納了品質爆款劇的特點:品質爆款劇=主流價值+熱點話題+符合當下審美的超級人設+經典戲劇敘事模式+精美制作。同時,他呼籲需要理清兩大容易模糊的概念,那就是:古裝劇不等於歷史劇,現實主義劇不等於當下題材劇。

具體地說,“歷史劇基本取材於真實歷史事件,采用正劇的手法,創作上大事不虛、小事不拘。古裝劇則無真實歷史背景,大多根據網絡IP改編,愛情、個人功名是主要戲劇動力。即使是架空的古裝劇,也要遵循歷史氛圍真實,傳遞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思想的精髓。”

而很多都市愛情劇、家庭倫理劇根本不能稱之為現實題材,“現實主義是中國觀眾最喜聞樂見的藝術表現方式,它是一種創作理念,一種創作態度,一種創作方法。現實主義劇應當著重表現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以現實生活的真實感為經緯度,刻畫萬花筒人生、社會風情畫卷。這些貌似發生在當下,但與當下中國人的生活、生存和情感毫無關聯的懸浮都市劇,並不是真正的現實主義電視劇。”

在現實主義的創作上,王磊卿還提到,“《我的前半生》的成功已經顯示了社會話題劇的爆款力量,一時間成為了茶余飯後的社交貨幣。未來,我們如何在影視創作中尋找新的熱點話題?話題源於現實、源於思考。比如生存觀念的碰撞、婚姻觀念的碰撞、社會階層的流動、代際差異、審美差異、文化差異……對接90後、00後年輕觀眾的審美需求的二次元文化,也能在碰撞中引爆話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550

華潤創業(0291): 港口交易需要多些披露

1 : GS(14)@2011-01-29 17:43:39

http://webb-site.com/articles/creports.asp
2 : wood(6277)@2011-01-29 20:22:27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10129/News/ec_eck1.htm

Webb再轟華創損小股東利益
2011年1月29日

【明報專訊】David Webb再度炮轟華潤創業(0291),就母公司華潤集團向和黃(0013)出售貨櫃碼頭資產一事上損害小股東利益。Webb撰文質疑,華潤集團未有就交易向華創提供詳列每項資產作價的報告,再交由獨立財務顧問評估,華創董事會便確認不用與母公司分紅,做法「值得懷疑」。

事情始末要追溯至2009年10月,華創宣布與華潤集團互換資產,當中包括華創所持的貨櫃碼頭股權,協議訂明倘華潤集團將來以超過33億元作價轉售碼頭權益,則華創可分得當中一半溢價。至今年1月初,和黃宣布以57億元收購華潤集團所持有一成HITIL及一成HPYIL等碼頭及物業權益。

指華潤集團應分紅予華創

證券界估計華創應可就上述交易獲最少10億元分紅,但華創一直未有表示。至本月21日,Webb撰文質疑,就華潤集團與和黃的交易,華潤集團應分紅12億元予華創,並指華創應發通告交代。

Webb昨日的文章則指出,華創終於在本月24日,在關於另一宗交易的澄清通告上,一併宣布已從華潤集團獲取交易細節,「確認華創沒有權利向華潤集團收取任何款項」。Webb批評,華創上述「簡約」的披露並不足夠。華創當年與華潤集團互換資產為關連交易,須提供獨立財務顧問報告並獲小股東投票通過議案,現在不應讓華創一句「母公司沒有虧欠本公司」輕輕帶過。

批評澄清通告披露不足

他又引述華創與母公司互換資產時的獨立財務顧問報告指出,財務顧問報告當時認為港口出售作價的市盈率雖然較低,但「與華潤集團建立之營業額及溢利分配機制,可讓華創分佔來自港口權益之任何未來營業額及資本收益,確保股東之權益可獲保障」,Webb遂質疑,華創股東權益是否真的受保障。

Webb認為華潤集團應向華創提供全面而詳列是次交易當中每項資產作價的報告,再交由獨立財務顧問評估,否則華創股東應繼續對「無權分紅」的說法持懷疑態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785

個交易所可不可以多些股玩?

1 : GS(14)@2011-12-25 12:50:25

如題
2 : abbychau(1)@2011-12-30 02:20:56

你提議一些
3 : GS(14)@2011-12-30 11:13:05

至少紅藍籌成份股都有,中型指數成份股都有啦

如果全部股有得玩仲好
4 : SYSTEM(-101)@2011-12-30 11:13:29

greatsoup(zid:14)所發的貼子已被abbychau(管理組:9) 刪除了。(原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02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