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產能過剩對不同產業公司的影響(中間耐用品) 中間耐用品:鋼鐵、水泥、工程機械 每天發現一個更好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e28d5980101d2vf.html
中間耐用品行業是指其產品使用期長久,產品作為其他公司原料或工具的行業,如鋼鐵廠供應汽車板給汽車公司作為原料、供應建築材料給房地產做原料,水泥廠供應水泥給建築商作為原料,工程機械公司供應挖掘機給建築商作為工具。

鋼鐵業屬於資金密集型產業,固定資產投資高,包括折舊的固定成本也非常高,一般通過產量提高來降低成本,產量越高,單位固定成本越低。鋼鐵產品屬於工業中間品,差異化程度相對來說並不大,只要能夠滿足強度、拉伸、尺寸、板形等功能需求即可,即使有些公司在一些產品上有技術和裝備優勢,也難以長期保持下去,因為這些技術和裝備都可以通過錢買到。

多數產品的競爭一般都經歷三個階段,分別為功能性競爭階段、便捷性競爭階段和價格競爭階段,鋼鐵業也不例外,並且不經歷便捷性競爭階段,直接從功能性競爭階段進入價格競爭階段。價格競爭主要依靠成本優勢,成本優勢會轉化為價格優勢,成本低的鋼鐵公司在其他鋼鐵廠虧損的時候能夠繼續產生利潤,並能夠藉機兼併。

鋼鐵行業一旦總產能過剩,絕大多數公司將處於尷尬境地。一方面,減少產量將導致單位固定成本上升,所以必須維持高產量,另一方面,生產越多虧損越多,最後會導致全行業虧損,直到長時間的虧損造成大部分公司無法負擔,一部分公司開始關閉破產,一部分公司會被兼併。

鋼鐵作為一種社會廣泛使用的基礎材料,其年需求量大約與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年增加額成正比,鋼鐵線材主要用於建築業和基礎設施建設,鋼鐵板材用於汽車、家電、機械等行業,鋼鐵厚板主要用於造船業。

當GDP快速增長時,年GDP增加量也處於上升趨勢,此時鋼鐵需求量也會上升,當工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後,基礎設施、汽車、家電、機械等人均擁有量開始接近飽和,GDP增速開始變慢,年GDP增加量開始持平甚至下降,此時鋼鐵需求也會開始下降。

美國和日本的鋼鐵產量在1973年同時達到歷史高位,之後逐漸降低。美國在1973年的鋼鐵產量為1.36億噸,2009年為0.58億噸,下降了58%。日本在1973年的鋼鐵產量為1.19億噸,2009年為0.87億噸,下降了27%,日本鋼鐵產量下降較小的一個主要原因是跟上了中國改革開放快速發展的腳步,避免了美國式的大規模企業破產重組。

美國鋼鐵需求量自1973年開始下降後,其國內鋼鐵公司陸續破產重組,幾乎所有鋼鐵公司從此一蹶不振,只有一家鋼鐵廠逆勢從一家小鋼廠成長為美國第二大鋼鐵公司,這家公司是紐柯鋼鐵。在70年代後,美國基本完成工業化,社會鋼鐵保有量達到一定水平,每年會產生大量廢鋼,如汽車報廢、舊建築、舊機器、舊家電等產生的廢鋼。紐柯鋼鐵抓住這個機會,以廢鋼為原料,採用短流程電爐煉鋼等新技術,製造成本遠低於傳統的長流程高爐煉鋼,逐步佔領市場,其之後30多年的年均銷售增長率約20%。

中國在2012年的鋼鐵產能約為10億噸,鋼鐵產量為7.17億噸,過剩產能約3億噸,造成全行業虧損,這個局面可能會持續相當長時間,也許10年也許20年。中國鋼鐵業的產能過剩背後有一個關鍵的問題,即是體制問題,國有企業主導著整個行業,國有企業管理層為了迎合政府的政績需要和自身的功績,不顧投資效益爭相擴大產能,地方政府和央企都有著自己的利益,最後導致現在的局面,並且誰也不會先投降尋求被合併,除非虧的資不抵債,這個調整的過程估計非常漫長。

中國到目前為止還未出現類似紐柯鋼鐵的低成本鋼鐵製造廠,所以目前為止國內上市的鋼鐵公司都命運難測。寶鋼雖然有些技術和管理優勢,但受制於國企體制,並強行上馬湛江項目,加上生產成本難以降低,未來難有起色;沙鋼有體制和管理優勢,但在成本上沒有顯著差異。期待中國未來能夠出現像紐柯鋼鐵一樣的以廢鋼為原料的低成本鋼鐵廠。

水泥的屬性與鋼鐵類似,都是社會基礎原材料,但用途範圍比鋼鐵要小,水泥主要用於建築和基礎設施,其需求量與建築和基礎設施投資量成正比。一旦房地產業和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不增長,水泥的需求量也會停止增長。水泥由於在功能上差異小,難以取得功能上的競爭優勢,最後也是以成本作為主要市場競爭手段。由於水泥的運輸費用佔成本的比例較大,因此具有水路運輸優勢的公司具有相對的優勢。

工程機械作為一種建築工具,其需求量與建築和基礎設施投資的增加量成正比。以挖掘機為例,假設其使用壽命為10年,若今年的挖掘機數量已經能夠滿足社會需要,明年如果建築業和基礎設施投資不增加,那麼需要增加的挖掘機數量幾乎為零,除非少部分挖掘機的使用壽命到期報廢需要填補,因為今年的挖掘機在明年還能繼續使用。所以一旦遇上基礎設施投資停止增長或房地產調控造成地產投資增長放緩,工程機械行業的日子會非常難過。工程機械公司之間也主要依靠成本來建立競爭優勢,技術、資本等方面的優勢都會在一定時間內被別人追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1810

工程機械三巨頭資產質量惡化 上市公司互動平台

http://xueqiu.com/1191579772/25067367
工程機械行業依靠激進的信用銷售來粉飾業績的遊戲越來越玩不下去了。即使毫無底線地延長還款期,$三一重工(SH600031)$$中聯重科(SZ000157)$$徐工機械(SZ000425)$ 三巨頭的銷售收入仍然加速衰退,而急劇惡化的資產質量更在大幅吞噬其利潤。

  最新公佈的半年報顯示,$徐工機械(SZ000425)$ 今年上半年應收賬款的回籠時間已從去年的154天躥升至驚人的251天,中聯重科從114天上升至193天,原本相對謹慎的三一重工也從101天上升到156天。資金鏈危機已成為隨時可能引爆的定時炸彈。

  雖然三家公司的營收都出現了近三成的同比降幅,但應收賬款規模有增無減。其中,徐工機械的應收賬款達到204.5億元,相當於其總資產的42%;中聯重科的應收賬款較年初升近三成至244億元,佔其總資產的27%;三一重工的應收賬款更是較年初激增近五成半,至233億元,佔其總資產的33%.

  從上半年的淨利潤情況來看,徐工機械同比下降46%,中聯重科同比下降48%,三一重工同比下降49%.

  違約風險一觸即發

  工程機械企業通過提供極低首付的分期付款、融資租賃等激進的信用銷售方式來幫助開拓市場,一方面帶來了迅速膨脹的應收賬款,另一方面也令其面臨著危險的違約損失。

  其中,應收賬款膨脹最快的三一重工面臨著最為迫切的違約風險。截止2013年6月30日,三一重工負有回購擔保義務的客戶按揭貸款餘額高達236.79億元,負有回購擔保義務的融資租賃相關餘額則達到人民幣113.08億元,而公司代客戶墊付逾期按揭款、逾期融資租賃款及回購款餘額合計為35.28億元。按此計算,三一重工的違約損失率高達10%,而去年同期的測算違約率為7.64%.

  與此同時,儘管公司聲稱「已將代墊和回購款項轉入應收賬款並計提壞賬準備」,但事實上,公司半年報顯示,其「按揭及融資租賃貸款回購準備金」期末數僅為1.75億元,相當於按揭貸款餘額的0.74%,較其10%的實際違約率差距懸殊。

  中聯重科同樣值得警惕。截至2013年6月30日,公司承擔有擔保責任的客戶借款餘額達到132億元,本期支付由於客戶違約所造成的擔保賠款1.2億元。

  不過,為了回收應收款,中聯重科本期採取無追索保理終止確認應收融資租賃款69億元——即公司把這些應收款轉讓給了銀行,從而收回相應金額的現金。即便如此,中聯重科上半年產生的經營現金流也不過是11.5億元,而且銀行保理業務並非真的「無追索權」。相對而言,三一重工上半年經營現金淨流出近14億元,徐工機械則淨流入1.4億元。

  徐工機械也壓力重重。截至2013年6月30日,公司為客戶提供擔保的按揭貸款餘額為23.4億元,若考慮控股子公司在內,當前累計對外擔保金額更高達59億元,佔公司淨資產的比例達32.2%。

  值得警惕的是,截至去年底,徐工機械的對外擔保中尚「沒有逾期擔保的事項」,但本期已出現對外逾期擔保金額1.8億元,測算其違約率為3.1%.不過,半年報中顯示徐工機械似乎並沒有為上述龐大的按揭貸款計提回購準備金。

  壞賬計提標準挑戰底線

  事實上,三家公司均採取了過於寬鬆的壞賬計提標準。

  其中,三一重工98.06%的應收賬款按照賬齡分析法去計提壞賬,但應收賬款之中有86.35%屬於一年內,僅按1%的比例計提壞賬。中聯重科同樣是採取一年內賬款按照1%計提準備金的標準,並且公司一年以內的應收賬款佔比也與三一重工幾乎一致。

  徐工機械則直接挑戰會計準則的底線。其99.1%的應收賬款按照賬齡分析法去計提壞賬,但應收賬款之中有82%屬於一年內,完全不計提壞賬;另外按照單項計提的雖然全額計提,但僅佔總金額的0.06%。(全景網/陸澤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670

機械製造業進入升級換代的強週期-----兼評漢鐘精機 立春

http://xueqiu.com/9428236477/26839883
今年美國資本市場表現強勁,年內四十多次衝擊歷史新高,除了新興產業,互聯網,電子半導體行業表現強勁外,一些傳統產業也有上佳表現,較為突出的就是機械製造業,多個企業的股票不斷走出歷史新高,其中包括國防科技製造、工業系統產品和工業配件製造,汽車配件製造、能源用機械製造、食品生產設備製造,儀表儀器製造、流體輸送設備製造、油氣輸送管線製造和基礎工業設備製造等等,你方唱罷我登場,此起彼伏,甚是熱鬧。

以前不是很願意關注這個群體,覺得冷冰冰的,也比較週期性,而且B2B的產業似乎不是投資的第一考慮陣營,但實際上這個產業是大牛奔騰,許多長線牛股出自這個行業,畢竟機械製造是工業的基礎,美國機械製造業經歷多次的升級換代,始終活躍著新鮮血液,而且歐美傳統一向是機器控,對設備製造的喜愛是滲入骨髓的,幾乎做什麼都要想到機械化處理,所以這個行業其實一直都很活躍,只是不像零售業那麼真實,可以隨時親歷感受,陌生感強而引起一般投資者的隔閡。

美股在這個行業裡找大牛很容易,可以信手拈來,如食品服務設備行業的著名企業The Middleby Corporation,納斯達克股票代碼MIDD,09年至今已經上漲十倍有餘,造紙與紙製品生產商CLW,特種車製造商Polaris Industries Inc.即北極星,股票代碼PII;包裝材料製造商Rock-Tenn Company ,股票代碼RKT;油氣管道製造商Energy Transfer Equity,股票代碼ETE;泵業製造商Colfax Corporation 公司,股票代碼CFX;汽車配件類企業如TRW Automotive,股票代碼TRW;柴油和天然氣發動機製造商Cummins Inc,股票代碼CMI; 機械、電子、 冷庫配套製造商Standex International,代碼SXI,以上等等,自09年以來的漲幅大多都是十倍以上的,至於漲幅5倍左右的公司則是非常普遍,挑出百個也不難,其市值一般都是中大型的,而且估值還比較理性,是美國經濟的中流砥柱,他們的集體走揚說明機械製造業整體確實迎來了一波強勁的增長週期。

機械製造本就是工業的基礎,現代經濟的基石,所以整體經濟好轉,這個行業必然會有不俗的表現,他們本身其實也是高科技的一部分,只是沒有前台的那些明星那麼耀眼而已;

和2003年開啟的那一波大宗商品牛市不同,這次以美國為首的牛市浪潮,沒能如期全面傳導到中國來,和國家經濟的整體運作狀況與結構有很大關係,中國被低效率的傳統產業困住了手腳,儘管如此,卻沒能妨礙部分產業與全球主要經濟體的聯動,我在2011年初寫《移動互聯網產業鏈》,在2012年初寫《軟件服務的強盛時代》 ,想必都在今年的中國資本市場有了落腳點,並非我高明,而是先行者的表現在前,同時行業發展的傳導性使然,我只是預先做了記錄和推測;至於現在提到的機械製造業,對於中國投資者而言,也到了需要特別重視的階段,中國製造還能不能持續,還能不能行走世界,這個行業,不論是基礎的,輕型重型的都到了必須實現產業和技術升級的時點上,中國經濟轉型所需要的提升效率,節約產能,減少污染等等,最後的落實,很大部分是靠機械製造與裝備產業的再上台階才能完成的。

所謂經濟轉型,除了淘汰過剩產能,發展新興產業,更重要,最迫切的,就是提升現有機械製造裝備業的質量了,這是馬上就能著手做的事情,一方面國外同行升級之路早已開始,已經有了大量的新技術儲備,另一方面行業週期隨整體經濟的企穩,回升拐點也到了,新的市場需求會不斷升溫,多方因素的共振正在開始,基於這些綜合因素,機械製造業在中國資本市場很可能將是又一個不理會大盤走勢而走出獨立行情的群體,並且涉及面更廣,持續時間更長。

在即將過去的2013年裡,機械設備製造業已經開始有所表現,2012年2月我曾專門寫過的四隻相關企業(可搜索本人博客),分別是300228富瑞特裝,002353傑瑞股份,601028玉龍管線,002278神開股份,其中除了神開股份一直在來回做底,其它三個企業的表現可圈可點,全部是走贏大盤的;此外像南方軸承,安徽合力,科達機電和開山股份,更是行業業績拐點明確出現後的不斷盤升行情,至於最近開始熱起來的機器人概念,則更是機械製造業的正宗本源,也更加高科技,只不過目前還過多的停留在概念階段,業績增長的速度恐怕不能長期支撐過於樂觀的估值;另外軍工、造船業和節能減排相關的機械製造業,也已經探明底部開始了告別蟄伏的冬眠了。

不過對於當下的中國股市環境,選擇投資標的,僅僅靠概念,是遠遠不夠的,最好的選擇是:1.行業整體見底,拐點較為確定;2.業績增長已經顯示出一定的趨勢性,有不斷增強的潛力;3.有概念性想像題材,而且是可落實,產品商業化正在啟航狀態的,不可天馬行空。最後,就是它最好是中小盤,市值有吸引力。鑑於上述標準,我例舉機械製造業的中小板企業 漢鐘精機002158,拿來研判一番看是否符合上述標準。

位於上海金山的漢鐘精機是一家台資企業,觀察這家企業上市後的發展軌跡,可以看出是一個務實,肯幹,重視創新的企業,並且熟悉國內國際市場,長遠規劃,有明確量化的發展目標,從無看到有什麼負面新聞的報導;企業掌舵人叫余昱暄,畢業於台灣大學,八十年代就從事企業管理,是壓縮機行業中的知名人物,典型的資深內行人管理,在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時,大多數企業都在縮減規模,裁員降薪,而漢鐘精機卻在大規模擴建廠房,招兵買馬,為危機之後的下一次騰飛做足準備。

從主營業務收入上看,2008年4億,2012年7億,2013年8億多,期間雖有波動,但總體發展趨勢一目瞭然,金融危機的後五年裡,其勢不僅未衰,反而倍增,而且盈利狀況不斷改善,費用控制方面也可圈可點,可以認定企業管理層是比較優秀的。

持股方面,前兩大股東巴拿馬海爾梅斯公司和CAPITAL HARVEST  TECHNOLOGY LIMITED聯合持股佔總股本71.66%,2010年二股東說擬計劃減持1000萬股,結果只減了不到360萬股,之後就再無動作,如此的大量持股,甚至讓二級市場的機構想在8400萬流通股中多存點貨都不那麼容易,大股東持股量大且穩定,其持股獲益的手段主要靠分紅,據統計,其2007年上市以來,已經累計分紅達3.16億元,接近其上市募集資金3.4億元,從這個角度來看,漢中可以說是一家優秀的上市公司。

漢鐘精機的業務發展領域可以用低溫和高溫來做區分。

主營業務是壓縮機,技術路線是螺桿式,具有效率高、噪聲低、振動小、可靠性高、易損件少、運行平穩的特點,在中小型壓縮機領域,相比離心式技術,螺桿式是目前中小型壓縮機行業的主流技術,符合節能減排的發展要求。

具體產品有螺桿式製冷壓縮機和螺桿式空氣壓縮機,前者主要應用於製冷工業中的大型商用中央空調設備和冷凍冷藏設備,後者主要應用在工業自動化領域,是漢中目前獲得主營收入的主打產品,也是漢鐘精機產業王國的基礎領地,這一塊業務穩健增長,市佔率不斷提升,而冷鏈產業在今年明確拐點,進入了行業發展的增長期,其源動力主要來自於:1. 電商佈局農產品生鮮,加快冷鏈物流建設;2.以美國為代表的國際經濟增長明確,冷凍冷藏產業建設項目增加;3.國內高能耗低效率的冷凍冷藏產業升級改造。

今年8月在上海發生了冷庫液氨洩漏導致工作人員死亡的事故,不久後在東北又發生一起,可算是敲響了這個產業陳舊技術的警鐘,冷機長時間工作運行的特點也讓它成為能耗大戶,所以存量市場的升級本身,就是一個很大的驅動力;而電商冷鏈建設與國外相關產業的訂單增長,則確立了增量市場的持續需求,因此從其主營業務和主打產品的市場環境上看,進入景氣週期是很確定的,這是我關注這家企業的基礎。

從發展和增長的持續性上來看,僅靠目前的主打產品是不夠的,這一點上漢中未來的新產品儲備則很有看點,其特徵是,補足低溫段產品,向中高溫段產品延伸。

在低溫段,新產品製冷離心壓縮機配套大型設備 ,其離心機技術與美國四大家約克、開利、特靈、麥克維爾處於同一水平,性能比第二梯隊美的、格力優異。新產品離心壓縮機機頭給國內機組廠商配套,目標是搶佔美國四大家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實現進口替代,這一市場容量巨大,美國的四大家龍頭企業中,除了麥克維爾不是公眾企業,其他三家約克、開立和特靈都是上市公司的子公司,約克屬於江森控股集團(JCI),開立在聯合技術(UTX)門下,特靈則在數年前被英格索蘭公司(IR)收購,這三家企業是大型的跨行業通用機械設備製造商,也是空調、製冷行業中的世界三強,其股價也在近期全部創出歷史新高,說明就行業和市場容量而言,是足夠長線運作的,漢中立意搶佔這個市場,可保證未來的持續性增長。

在中高溫段,有兩個重磅產品會是資本市場概念炒作者的大愛,一個是螺桿膨脹機,另一個是水地源熱泵,螺桿膨脹機是工業廢熱回收設備,極為典型的節能減排,環境友好型產品,2013年創業板牛股300257開山股份,被市場追捧的核心就是因為螺桿膨脹機獲得訂單,開始走進市場,工業用餘熱,是絕大部分生產製造性企業都會有的,每年這方面的能源損失巨大,螺桿膨脹機能利用回收的餘熱發電,如果這項工程得以全面推廣,那麼對中國的能源再利用將是一個很大的利好,而漢中的螺桿膨脹機產品已經成型,正在做示範推廣,其在台灣宜蘭的示範項目已經有了兩年的運行期,因此2014年拿到一個訂單的可能性非常大,一旦落實,那麼開山股份170億的市值定位和漢中不到50億的市值相比,落差巨大,屆時市場將會非常有炒作動力。

另一產品水地源熱泵則是針對地熱能的開發,中國股市在2012年的9月曾就地熱能的開發爆炒過一批股票,只是當時太過於概念化,中國地熱能資源豐富,肯定是要深度開發的,所以相關配套的產品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只是無法判斷爆發點和需求量,相比螺桿膨脹機來說,地熱泵的概念性要更強一些。

對於漢中這樣的企業,行業拐點,企業發展,市場需求拉動都處於共振點階段時,關注並研究可能會獲得較好的收益。

綜上,跨年之際,尋找下一年的投資標的正當其時,儘管中國股市大環境不好,但並沒有失去可操作性,一些行業遵循著週期規律,加上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還是有很多看點的,我點名機械製造業很大程度是根據美國同業的表現,具體到中國,還是有很多不一樣,僅供看客們做一參考,自己的資金,還是要慎重對待,不構成投資建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951

$經緯紡織機械股份(00350)$ 收購套利分析 何純在南國

http://xueqiu.com/2657407918/28642505
$經緯紡織機械股份(00350)$ 收購套利分析

1. 股東背景
經緯紡機是A股和H股兩地掛牌上市的公司,控股股東是中國恆天集團,是中央直屬企業,直接歸國資委管理。
央企相對於民企和地方企業而言,要規範很多。

2. 盈利狀況和估值水平
公司2013年盈利為人民幣5.92億元,比2012年增長38%。
這家公司的主營業務分為兩塊,一部分是傳統的紡織機械業務,另一部分是金融信託業務,控股了中融信託。中融信託最近幾年發展迅猛,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幾家信託公司之一。
截至2014年4月6日,A股股價9.99元,H股股價6.85元,H股股價僅相當於A股股價的54%。香港H股現價對應的市盈率為6.36倍,市淨率為0.74,港股估值處於較低水平。

3. 要約收購
3月21日,公司發佈公告,大股東恆天集團正考慮通過對其全部已發行H股提出全面收購要約,收購價格為7.891元。
公告發佈後,公司股價隨即大幅度上揚,現在價格在6.8元左右浮動,收購價較當前價格溢價15.2%。
最關鍵的問題是,這個方案實現的可能性有多大?
A. 公告公告稱,這個項目要完成要滿足三個條件:
首先,恆天集團提出符合中國法律及中國香港法律規定的、可行的要約收購方案;其次,取得包括中國相關監管審批部門以及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聯交所的批准;最後,恆天境外公司能夠就本次要約收購獲得可行的融資支持。
考慮到大股東恆天集團的央企背景,這個收購計劃出台之前,必然經過了詳盡的內部溝通,公司停牌得到了中央的首肯,否則不會輕易出台。
因為這個收購計劃,公司停牌時間達三個月之久,有充足的時間與監管層協調和溝通。
香港的法律法規和融資支持都不是什麼問題。
B. 公司內部人精準的對H股進行了增持
從2013年6月底開始,公司8名高管開始通過2倍槓桿購買H股,總金額超過1000萬元。如果收購成功,公司內部人士將極大獲益,因此,管理層有極強的動機去促成這筆交易的實現。
C. H股收購對大股東的好處
大股東目前僅僅只持有公司34%的股份。
2012年12月進行了非公開增發,發行價格人民幣9.34元,大股東雖然參加了少量認購,但是股權被進一步攤薄。
如果以港幣7.891增持股份,既能夠增加對公司的控制力,而且成本也要低廉的多。

4. 收購計劃失敗了怎麼辦?
考慮到該公司H股低估的價格,PE 6.4倍,PB 0.74,也符合價值投資的標準。
公司持有的中融信託的股權,無疑是未來盈利的最大看點,發展前景良好。
假定收購計劃未能通過,做它的H股股東也不是壞事。

本人近期開始持有該公司股票,如果收購在半年內實現,有30%的年化收益率,個人認為是大概率事件。如果股價下跌,打算進一步增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5276

知行合一的核心:投資體系的機械化 點拾Deepinsight

來源: http://xueqiu.com/3915115654/32605892

過去一段時間由於工作角色的轉換,筆者對於投資和研究能夠更加實戰的學習。從而對於投資和交易有了一些皮毛的理解,在這里貽笑大方和朋友們分享,歡迎大家批評指導。

很多時候我們常常內心會有一種感覺,比如感覺某個股票要漲了,但因為各種原因猶豫而沒有下手,沒想到這個股票果然馬上上漲了。或者在市場下跌的初期,許多人感覺到風險要來了,也因為各種原因神經麻痹了,或者想等等開,最後市場果然下跌。筆者認為投資和研究分幾個階段,一個比較初級的階段是對於基本面,對於事物的認知。之後,一個比較深沈次的階段是對於自己想法的貫徹執行。相信很多人都會有這種感覺:懊惱自己沒有聆聽內心的聲音。許多人也常常會問,如何才能做到投資上的知行合一。

筆者粗淺的認為,執行合一的核心是建立自己完善的投資(交易)體系。當我們在執行層面無法做到知行合一的時候,往往說明這個投資體系還並不成熟,或者說得更加直白一些,這個投資體系還沒有成為我們的一部分。這種體系的建立來自於我們自己本身對於市場的理解,以及對於我們自己性格的融合和歷史經驗上的判斷。

舉例而言,一個長期的價值投資者。價值投資的核心是買入低估值的好公司。而好公司出現低估值的時候往往是“生病”或者出現巨大分歧的時候。所以價值投資者需要的人格特征是能夠逆勢投資,並且具備很好的耐心。巴菲特的那句“別人恐慌的時候貪婪,別人貪婪的時候恐慌”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做到的。那麽,當一個投資者擁有價值投資的性格,並且在比較長的歷史投資經營中明白這種做法是可行的,形成自己的體系時,他就能逐漸做到知行合一。當他看到白馬股因為黑天鵝事件暴跌後,會不由自主的買入。並且在不斷下跌中,他會保持樂觀和耐心(可能會買入更多),直到公司基本面重新被市場認可,股價回升後賣出。而沒有這種交易體系的投資者,可能會在股價暴跌時想“要不要買入”,但當股價走勢圖讓所有人感到恐懼時,我們也會同樣感到恐懼,又會說“再等等吧”。而當股價回升後,我們許多人又會懊惱說,那時候想買,為什麽沒有下手呢?

而在價值投資的另一邊是成長股投資。顧名思義,成長股投資就是尋找市場成長最快的好公司。在這種體系下,估值從某種意義上被淡化。一個高速增長的公司,在一開始也往往會有比較高的估值。同樣道理,一個擁有完善成長股投資體系的投資者,發現到市場上增速很快,行業大爆發的好公司時,會不由自主的買入。而當你的體系不完善時,即使發現這是一個好公司,卻因為高估值而膽怯,希望股價回落到合理的水平。而往往,優秀的公司在股價的主升浪中,估值很難合理化(有時候,真的合理了,股價就跌了)。這個時候,大部分人又會想“為什麽那時候沒下手,我心理想著要買的。”同樣的道理,這些都是因為我們的體系並不完善。

所以筆者認為,知行合一的最終形式讓我們的投資體系機械化。這種機械化來自於我們內心對於市場的理解(當然,這種理解是要正確的),同時對於我們自己的認知(不同的性格,生活經歷,適合的投資方式也不同),以及不斷嘗試之後給我們的反饋。當我們的體系機械化後,才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因為投資體系成為了我們的一部分。當我們看到符合我們體系的變量後,我們自然而然知道接下來該怎麽做,做到行動和思想一致。這也是為什麽,過去二十年來,量化基金大行其道。其背後的邏輯也是希望將優秀投資者的思維模式程序化,在資本市場獲取超額收益。然而量化基金的問題是,市場由於投資者結構,宏觀基本面,流動性,甚至投資者年齡等變化,會導致市場風格,審美觀不斷變化。這也可能導致量化的程序無法長期在市場保持有效。而優秀投資者最核心的技能是其學習能力,以及對於投資者人性的理解。畢竟,當塵歸塵,土歸土後,一切都是哲學。投資的最終也是一種哲學。

總結而言,投資/交易中的知行合一是建立於自己完善的投資體系和方法論,並且能夠將這種體系機械化的基礎。這種體系是建立於非常複雜的多因子之上,包括性格,對市場的理解,風險偏好等等。所以表面上看,投資只是買入和賣出,是任何人都能做的。但其背後,包含著複雜的哲學思想和交易體系。以上是本人一些粗淺的理解,希望給朋友帶來幫助和啟示。

歡迎訂閱微信號:deepinsight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310

知行合一的核心:投資體系的機械化 點拾Deepinsight

來源: http://xueqiu.com/3915115654/32605892

過去一段時間由於工作角色的轉換,筆者對於投資和研究能夠更加實戰的學習。從而對於投資和交易有了一些皮毛的理解,在這里貽笑大方和朋友們分享,歡迎大家批評指導。

很多時候我們常常內心會有一種感覺,比如感覺某個股票要漲了,但因為各種原因猶豫而沒有下手,沒想到這個股票果然馬上上漲了。或者在市場下跌的初期,許多人感覺到風險要來了,也因為各種原因神經麻痹了,或者想等等開,最後市場果然下跌。筆者認為投資和研究分幾個階段,一個比較初級的階段是對於基本面,對於事物的認知。之後,一個比較深沈次的階段是對於自己想法的貫徹執行。相信很多人都會有這種感覺:懊惱自己沒有聆聽內心的聲音。許多人也常常會問,如何才能做到投資上的知行合一。

筆者粗淺的認為,執行合一的核心是建立自己完善的投資(交易)體系。當我們在執行層面無法做到知行合一的時候,往往說明這個投資體系還並不成熟,或者說得更加直白一些,這個投資體系還沒有成為我們的一部分。這種體系的建立來自於我們自己本身對於市場的理解,以及對於我們自己性格的融合和歷史經驗上的判斷。

舉例而言,一個長期的價值投資者。價值投資的核心是買入低估值的好公司。而好公司出現低估值的時候往往是“生病”或者出現巨大分歧的時候。所以價值投資者需要的人格特征是能夠逆勢投資,並且具備很好的耐心。巴菲特的那句“別人恐慌的時候貪婪,別人貪婪的時候恐慌”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做到的。那麽,當一個投資者擁有價值投資的性格,並且在比較長的歷史投資經營中明白這種做法是可行的,形成自己的體系時,他就能逐漸做到知行合一。當他看到白馬股因為黑天鵝事件暴跌後,會不由自主的買入。並且在不斷下跌中,他會保持樂觀和耐心(可能會買入更多),直到公司基本面重新被市場認可,股價回升後賣出。而沒有這種交易體系的投資者,可能會在股價暴跌時想“要不要買入”,但當股價走勢圖讓所有人感到恐懼時,我們也會同樣感到恐懼,又會說“再等等吧”。而當股價回升後,我們許多人又會懊惱說,那時候想買,為什麽沒有下手呢?

而在價值投資的另一邊是成長股投資。顧名思義,成長股投資就是尋找市場成長最快的好公司。在這種體系下,估值從某種意義上被淡化。一個高速增長的公司,在一開始也往往會有比較高的估值。同樣道理,一個擁有完善成長股投資體系的投資者,發現到市場上增速很快,行業大爆發的好公司時,會不由自主的買入。而當你的體系不完善時,即使發現這是一個好公司,卻因為高估值而膽怯,希望股價回落到合理的水平。而往往,優秀的公司在股價的主升浪中,估值很難合理化(有時候,真的合理了,股價就跌了)。這個時候,大部分人又會想“為什麽那時候沒下手,我心理想著要買的。”同樣的道理,這些都是因為我們的體系並不完善。

所以筆者認為,知行合一的最終形式讓我們的投資體系機械化。這種機械化來自於我們內心對於市場的理解(當然,這種理解是要正確的),同時對於我們自己的認知(不同的性格,生活經歷,適合的投資方式也不同),以及不斷嘗試之後給我們的反饋。當我們的體系機械化後,才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因為投資體系成為了我們的一部分。當我們看到符合我們體系的變量後,我們自然而然知道接下來該怎麽做,做到行動和思想一致。這也是為什麽,過去二十年來,量化基金大行其道。其背後的邏輯也是希望將優秀投資者的思維模式程序化,在資本市場獲取超額收益。然而量化基金的問題是,市場由於投資者結構,宏觀基本面,流動性,甚至投資者年齡等變化,會導致市場風格,審美觀不斷變化。這也可能導致量化的程序無法長期在市場保持有效。而優秀投資者最核心的技能是其學習能力,以及對於投資者人性的理解。畢竟,當塵歸塵,土歸土後,一切都是哲學。投資的最終也是一種哲學。

總結而言,投資/交易中的知行合一是建立於自己完善的投資體系和方法論,並且能夠將這種體系機械化的基礎。這種體系是建立於非常複雜的多因子之上,包括性格,對市場的理解,風險偏好等等。所以表面上看,投資只是買入和賣出,是任何人都能做的。但其背後,包含著複雜的哲學思想和交易體系。以上是本人一些粗淺的理解,希望給朋友帶來幫助和啟示。

歡迎訂閱微信號:deepinsight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311

華為工業4.0揭秘:聚焦智能工廠和工程機械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3/4585917.html

華為工業4.0揭秘:聚焦智能工廠和工程機械

一財網 李娜 2015-03-15 15:15:00

在華為看來,工業4.0的核心是雲計算、大數據和物聯網,本質是企業生產系統與IT系統深度融合,華為將聚焦智能工廠和智能工程機械等行業。

德國漢諾威消費電子、信息及通信技術展(CeBIT)將於3月16日至20日舉行,該展覽將全面展示數字IT、家庭及辦公通信解決方案領域的創新成果。3月11日上午,科技部部長萬鋼在回答關於漢諾威技術展的問題時表示,此次展覽,中國是夥伴國,此次雙方還將在工業4.0方面展開合作。

作為參展商之一,華為從2011年開始連續第五次參加CeBIT。據內部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為了推動華為和德國工業界在工業4.0方面的合作,華為將在慕尼黑建立“德國工程能力中心”,充分利用德國在人才、技術和研發等方面的優勢資源,提升華為在整機及矽光制造、自動化與智能機器人、測試、實時供應鏈管理等領域的能力。

在華為看來,工業4.0的核心是雲計算、大數據和物聯網,本質是企業生產系統與IT系統深度融合,華為將聚焦智能工廠和智能工程機械等行業。與工業4.0相關的業績方面,華為企業業務收入較上一年增長約27%,其中,中國區新增銷售收入超過13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達40%。

華為眼中的工業4.0

近年來,以信息通信技術(ICT)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為核心的新工業革命正在加速孕育,美國稱之為“再工業化”,日本稱之為“工業智能化”,德國則稱之為“工業4.0”。

工業4.0的出現引發了巨大的變化,其將ICT和生產制造深度融合,重新定義了制造業;工業4.0通過物聯網(IoT)技術,改變生產和消費的全過程;除此之外,工業4.0也在能源、車聯網、物流等領域產生巨大的影響力,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甚至人類對於存在的認知。

在華為看來,工業4.0的提出,主要是為了提升行業效率和競爭力,正像蒸汽機、電力和信息化驅動了前三次革命一樣,工業4.0是ICT技術發展到新階段而產生的新的工業發展模式。

工業4.0的推進,會逐步將最先進的IT、CT技術應用到制造的核心領域,這需要ICT廠商和傳統制造廠商緊密結合,建立廣泛的合作,聯合創新,並率先在部分行業構建樣板,樹立典範,形成示範效應。示範效應會吸引更多的企業加入,同時會出現新的商業模式,保守的企業有可能會被迅速淘汰。

另外,標準化對工業4.0至關重要。這方面國家和國際組織需要發揮作用,推動跨國、跨產業的合作,在Connectivity、設備IP化和移動化、數據共享和安全機制等幾個方面深入討論。

大數據、雲計算以及物聯網等新技術都會應用到工業4.0當中,但是工業4.0並非是為了技術而技術,其最根本的驅動力是解決當前行業中面臨的各種問題,最終的目的是為了提高企業、行業的整體效率和競爭力。

比如在鋼鐵廠的冷軋過程中,為了精確地測量鋼板的溫度,傳感器必須部署在溫度極高的環境中,大大超過傳統有線通信的能力,必須采用高效的無線傳輸技術;而在石油煉化工廠中,存在大量密集的金屬管線,對無線信號有比較強的屏蔽效應,這時候就需要考慮繞射和穿透力強的技術,如eLTE。這些行業上的特殊要求,一方面需要設備廠商深入了解工業環境需求,選擇合適的技術和產品來應對,另一方面也需要結合多個廠商的優勢,組合成適合行業特點、面向特定需求的解決方案。

除了要面向行業之外,基於工業4.0的解決方案還需要考慮在廣泛實現智能互聯的基礎上實現系統的彈性,一方面要能夠適應不同規模的企業,另外也應考慮如何實現快速的優化和叠代。這需要解決方案構建標準化的開放架構,並在此架構下構建可裁剪的組件。在未來的工廠中,解決方案就像搭積木一樣,根據實際需求,快速地通過組件來構建和優化。

最後,工業4.0將逐步驅動行業核心領域開放,通過嵌入式技術、網絡技術、雲數據中心和安全數據交換,實現多個設備之間、多個工廠之間的協作,從而實現產業集群,以集群化的優勢去提升競爭力。

聚焦智能工廠和智能工程機械

面向工業4.0的解決方案中,智能工廠是一個重要的方向,其通過采用網絡化的分布式生產設施,組合成智能化生產系統,實現智能化生產過程。在智能工廠中,主要涉及整個企業的生產物流管理、人機互動以及3D技術在工業生產過程中的應用等。

為了實現智能工廠和智能生產,需要考慮對現有工廠的設備進行智能化改造,采用有線、無線一體化的網絡打破生產網絡和辦公網絡之間的屏障。在此過程中,需要重點考慮設備和網絡開放帶來的安全風險,提供端到端的安全保障。同時,為了實現智能制造,設備和生產過程產生的大量數據也要有效地加以利用,以構建先進的制造雲平臺,提供生產數據的大數據分析和處理,優化生產流程,保證產品質量,提高生產效率和生產安全。

華為的智能工廠解決方案采用多種網絡技術,將短距無線通信和廣覆蓋無線通信之間有效配合,也將無線網絡和有線網絡融合起來實現無縫的接入,最終統一智能工廠的網絡,有效地保障設備與設備之間、設備與制造雲數據中心之間的數據交換,為智能工廠提供網絡基礎。同時,華為能提供面向服務的、可彈性擴展的一體化制造雲解決方案,為制造業的大數據分析、存儲及計算提供強有力的ICT基礎設施保障。

另外,在制造領域,工程機械也是很大的一塊市場。

目前工程機械正面臨著向服務轉型的巨大機遇。據統計,目前歐美發達市場上,工廠機械的服務銷售占比高達70%,而以中國為首的亞太區域,工程機械的服務銷售占比只有30%,估計到2016年,中國工程機械服務市場規模將達到1600億美元。在工程機械向服務轉型的過程中,預測性維護是當前的熱點,其將工程機械的當前位置、運行數據、運行狀態實時上報給廠商維護中心,通過對故障進行建模和數據分析,為工程機械的高效率使用提供保障。

目前在中國,大部分工程機械已經實現了基於GPS的定位功能,廠商可以基於此功能對工程機械實現簡單的定位和數據采集。但是要做到預測性維護,還需要提供更加實時的數據傳輸,在這方面,華為可以將工程機械設備上的傳感網絡、工程車輛的車載傳感網絡和運營商的無線網絡、工程機械集散地的場區網絡無縫連接在一起,並通過統一的物聯網連接管理平臺對終端、傳感器進行有效管理,確保數據連接的可靠性。

當前熱點:交通控制網絡和車載系統

工業4.0除了將在制造和能源領域產生巨大的影響之外,在車聯網、可穿戴等諸多和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領域,也將帶來深遠的影響。以車聯網為例,雖然現在很多車輛上已經安裝了GPS,而且也能夠通過GPRS或者3G網絡上傳車輛的位置信息,但是未來,隨著物聯網技術的進一步發展,車與車、車與路、車與人、車與傳感設備等的交互將會更加頻繁。

通過車與車、車與人、車與路互聯互通,可實現信息共享,收集車輛、道路和環境的信息,並在信息網絡平臺上對多源采集的信息進行加工、計算、共享和安全發布,根據不同的功能需求對車輛進行有效的引導與監管,並提供專業的多媒體與移動互聯網應用服務。

在車聯網領域,2014年10月,華為和東風汽車簽署了合作協議,在車載電子產品、車聯網、智能汽車等相關產品,以及代表未來方向的車載通信設備產品和解決方案等領域展開合作。

具體來看分為3個階段:

第一階段:華為為東風開發系列車機及服務,提供智能互聯能力,並成功應用在東風風神AX7車型。該車機采用高分辨率的9英寸觸摸屏,具有強大的人機交互界面,可通過有線和無線兩種形式連接智能終端,實現車機和手機的雙屏互動。

第二階段:雙方聚焦車聯網領域規劃未來的合作產品,包括車人、車車、車雲之間互聯互通,實現車輛互聯的智能化,實現車內網、車際網、移動互聯網的三網融合。

第三階段:共同研發智能汽車,通過輔人階段、擬人階段和共生階段,最終實現具有情感化自動駕駛的智慧汽車。

(以上部分資料引自華為內刊)

編輯:邊長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6411

軍工機械行業看點匯總:找最好投資機會看這里就夠了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306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4-29 16:46 編輯

軍工機械行業看點匯總:找最好投資機會看這里就夠了
作者:仇之煜 陳超 趙隆隆

國防軍工:

4月23日,上海證券交易所與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軍工資產證券化、互聯網金融創新、軍工企業IPO、再融資及重組並購等領域開展全面合作;中航工業下屬金融企業將與上海證券交易所共同推進發行場內貨幣基金、軍工產業股票ETF、軍工債券ETF等創新產品。中航工業與上海證券交易所將攜手舉辦第二屆中國軍工產業年會,中航證券繼續承辦年會,各方將就軍工企業產融結合、軍工資產證券化、互聯網金融、軍工資產並購重組等熱點議題開辟專門板塊進行宣講和交流。上交所和中航工業的合作,將有利於提升中航工業直接融資比例,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助力產業結構升級,我們建議關註中航工業下屬上市公司,推薦中直股份、中航飛機、中航動力等。

尋找2015民參軍的最優模式。經我們梳理,現有民參軍上市公司已超過80家,針對這一龐大的群體,我們認為決定其未來在整個軍民融合格局中地位的關鍵點在於其參軍模式。目前民參軍公司的參軍模式主要可分為三類:產學研合作、軍工企業產業化平臺以及現有成熟產品配套。我們認為前兩種模式才是未來我國民參軍企業成長壯大的崛起之路。

產學研結合——針對軍方未來需求,攜手學研提前布局。該類公司在目前軍工集團極其強勢的局面下,繞開與軍工集團下屬企業直接競爭的方向,提前布局未來軍方發展所必需的技術與產品,推動先進軍工技術的快速產業化。針對預研的技術和經費問題,主動與高校和科研院所進行合作,從而達到提高效率、降低風險的目的。主要代表上市公司包括:銀河電子(聯袂南京理工大學,合資設立研究院);常發股份(收購北京理工雷科,拓展軍用信息電子業務);金信諾(聯合中物院光電所,成立未來光電核心技術研發中心);海蘭信(清華系大力扶持,中遠集團頻頻助力)。

軍工企業產業化平臺——孵化軍工項目,實現軍民企業雙贏。我國軍工集團下屬企業經過漫長的發展累積了豐富的軍工產業資源,而民企則具有機制靈活,勇於創新等優勢,雙方通過深度合作恰好互補從而達到雙贏的目的。主要代表上市公司包括:積成電子(攜手北京久遠成立軍工產業並購基金,專註未來軍工信息化領域);海特高新(與中電科29所簽訂戰略合作意向書,擬在航空機載設備領域開展合作);威海廣泰(合作進入軍用無人機領域,積極規劃軍工產業布局);閩福發A(航天科工混合所有制典範,未來聚焦軍工信息化產業)。

2015年——開啟民參軍未來黃金十年元年。目前我們梳理的80多家民參軍公司中,主要涉及北鬥產業鏈、導彈光電器件、新型材料、機電產品、航空航天配套、艦船配套裝備、航空發動機新材料和通用航空等眾多領域,我們重點推薦銀河電子、積成電子、中海達、常發股份、金信諾,建議關註海特高新、高德紅外、火炬電子、佳訊飛鴻、通達動力、煉石有色、海蘭信、川大智勝、四川九洲、閩福發A。

能源設備:


第十一屆中國國際核電工業展覽會本周在北京開幕,中、美、法等10個國家近200家核電企業、科研院所參加,國務院副總理馬凱現場調研了中廣核、中核、國核等,明確指出“華龍一號是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一定要做好相關協調工作,全力開拓國外市場”,“充分肯定CAP1400示範工程準備工作,要求高度重視AP1000依托項目工程建設的安全與質量,並關註CAP1400走出去情況”。

華龍一號獲準,核電新開工將密集展開。李克強四月中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今年經濟體制改革重點任務,核準建設“華龍一號”三代核電技術示範機組,核電實質性新開工密集展開。會議指出“華龍一號”是以我國20多年核電建設運營成熟經驗為基礎,汲取世界先進設計理念的三代核電自主創新成果,按照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在沿海地區核準開工建設“華龍一號”示範機組,形成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裝備與核心技術,為核電裝備走出去開展第三方合作創造有利條件。本次核準是繼2月份紅沿河5,6號機組首獲開工核準後的新項目再次獲準,我們維持2015年國內核電新開工機組將超過8臺的判斷。

發展大規模集群核電等清潔能源是應對霧霾、調整能源結構的有效抓手,中國核能行業協會首次發布全球核電綜述報告。周末柴靜的《穹頂之下》刷屏朋友圈,環保或者直接稱為能源結構問題再次成為討論焦點,我們認為在已建或在建核電廠址等社會公眾接受度高的地區集中建設大規模核電集群將有助於快速替代火電,這個觀點和核能協會周末發布的呼籲不謀而合。核電在經濟性、清潔性以及規模性方面都非常突出,按照2020年58GW商運的規劃來看全國裝機占比也僅3%左右,遠低於全球12%的水平,發展空間巨大。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網站發布了《2014年全球核電綜述》,首次按年度公布了全球運行和在建核動力堆情況、主要核電國家發展動態等內容。截至2014年12月31日,全球共有437個運行中核動力堆,71座在建動力堆,150座永久關停動力堆,2座長期關停動力堆。2014年新增並網投入運行的動力堆共有四座,其中3座來自中國,分別是方家山1號機組(PWR,1000MW)、福清1號機組(PWR,1000MW)與寧德2號機組(PWR,1018MW),另外1座是阿根廷的ATUCHA-2機組(PHWR,692MW)。

中阿簽逾百億美元核電合同,“華龍一號”走出去加速,上市公司已公告確認國核與中電投合並事宜。2月4日,在習近平主席和阿根廷總統克里斯蒂娜的共同見證下,中國與阿根廷簽署了《關於在阿根廷合作建設壓水堆核電站的協議》。該協議的簽署標誌著中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成功出口拉丁美洲,阿根廷成為繼巴基斯坦之後全球第二個應用華龍一號(ACP1000)核反應堆的國家。根據協議,四號核電站(IVNuclearPlant)需要投資58億美元,五號核電站(VNuclearPlant)需要投資70億美元。中電投集團與國家核電的重組合並工作已經正式啟動。2月3日晚間,中電投集團旗下多家上市公司發布公告稱,收到中電投集團《關於聯合重組事宜的通知》稱,國務院國資委已通知中電投集團啟動與國家核電技術公司聯合重組的工作,具體方案待定。兩家公司重組合並後完成,核電行業將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加速核電的建設和發展。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部署加快鐵路、核電等中國裝備“走出去”,中法簽署核電合作協議,中電投和國家核電合並方案將出爐。1月28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鐵路、核電、建材生產線等中國裝備“走出去”,推進國際產能合作、提升合作層次;會議認為,對接相關國家建設和發展需求,通過政府推動、企業主導,運用商業模式,促進我國重大裝備和優勢產能“走出去”,開展產能合作,實現互利共贏,不僅是擴大國際投資經貿合作的重要機遇,可以形成新的外貿增長點,也是國內產業優化升級的重要抓手。1月29日下午,在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和法國總理曼努埃爾•瓦爾斯的見證下,中廣核和法國電力公司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簽署了雙方在核電站設計領域的有關合作協議。據《財經》報道,中電投和國家核電合並已在近日獲得最高決策層簽字通過,目前國資委正在制定具體方案,近期官方將對外宣布兩大巨頭合並方案。重組合並完成後,核電行業將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並加速核電的建設和發展。

習近平李克強就我國核工業創建60周年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我們重申關註後續五大行業催化劑,首推丹甫股份。習近平在1月15日我國核工業創建60周年會議上對我國核工業取得的成就給予充分肯定,為新形勢下我國核工業發展指明了方向。習近平指出,核工業是高科技戰略產業,是國家安全重要基石。要堅持安全發展、創新發展,堅持和平利用核能,全面提升核工業的核心競爭力,續寫我國核工業新的輝煌篇章。李克強指出,希望弘揚傳統,聚焦前沿,全面提升核工業競爭優勢,推動核電裝備“走出去”,確保核安全萬無一失,為把我國建成核工業強國而繼續奮鬥。

申萬觀點:我們是市場上最早堅定看好核電板塊投資機會的機構,在2015年的機械設備行業投資策略報告中也是大篇幅的看好核電,詳細邏輯和數據請參見我們的報告與郵件,在此我們僅提示後續五大關註要點:(1)核電十三五規劃預計2015年5月左右出臺;(2)內陸核電十三五是否放開;(3)中核電力和中國核建2015年A股上市進程;(4)核電新開工項目;(5)海外出口;投資標的:我們首推002366丹甫股份:(1)核電收入占比最高,近100%,業績彈性大;(2)核心產品一回路主管道屬於核一級產品,市占率超50%,壁壘高;(3)未來三代核電站比例的提升有助於公司盈利提升,毛利率超70%;(4)業績承諾14-17年2億,3億、5億、5.8億,安全邊際高;(5)潛在軍工訂單。建議重點關註浙富股份,控股子公司四川華都目前已簽訂出口及福清5,6號機組合計超5億元控制棒及驅動機構訂單,有望充分受益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全部鋪開。節能設備重點關註:隆華節能、開山股份、天壕節能等。

國務院發布《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明確了2020年我國能源發展的總體目標、四大戰略方針和五大重點任務,部署推動能源創新發展、安全發展、科學發展。到2020年,基本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能源市場體系。《行動計劃》明確了我國能源發展的五項戰略任務。一是增強能源自主保障能力。推進煤炭清潔高效開發利用,穩步提高國內石油產量,大力發展天然氣(加快常規天然氣勘探開發,重點突破頁巖氣(2020年產量力爭超300億立方米)和煤層氣開發(2020年產量力爭超300億立方米)),積極發展能源替代,加強儲備應急能力建設。二是推進能源消費革命。嚴格控制能源消費過快增長,著力實施能效提升計劃,推動城鄉用能方式變革。三是優化能源結構。降低煤炭消費比重(到2020年,全國煤炭消費比重降至62%以內),提高天然氣消費比重(到2020年,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提高至10%以上),安全發展核電(適時在東部沿海地區啟動新的核電項目建設,研究論證內陸核電建設,重點推進AP1000、CAP1400、高溫氣冷堆、快堆及後處理技術攻關,到2020年裝機容量達5800萬千瓦,在建3000萬千瓦以上),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四是拓展能源國際合作。深化國際能源雙邊多邊合作,建立區域性能源交易市場,積極參與全球能源治理。五是推進能源科技創新。明確能源科技創新戰略方向和重點,抓好重大科技專項,依托重大工程帶動自主創新,加快能源科技創新體系建設。

能源局同意福清5、6號機組調整為“華龍一號”技術方案,國內項目重啟和“走出去”可期。中核網站公告,11月3日,國家能源局對福建省發改委、中核集團的請示報告發出複函,同意福建福清5、6號機組工程調整為“華龍一號”技術方案。作為我國核電“走出去”重要品牌的“華龍一號”落地福清,不僅將驗證我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更可通過建設國內示範工程,給國外客戶樹立信心,從而推動“華龍一號”全方位參與國際競爭,為最終實現核電“走出去”的國家戰略目標奠定基礎。我們認為,今年前三季度國內項目重啟低於預期的主要原因還是核電三代技術的成熟性問題,隨著8月底“華龍一號”專家技術評審的通過以及福清項目的落地,除了“走出去”之外,“華龍一號”也有望在內地迅速複制。

歐盟批準中方參建的英國核電項目,“走出去”進展順利。新華社報道法國經濟、生產振興和數字經濟部8日向媒體透露,歐盟委員會當天批準了英國欣克利角核電站建設項目,項目主要包括兩臺歐洲先進壓水堆核電機組,投資總額約260億美元,由法國電力集團控股且負責建成後運營,持股份額為45%至50%,中國核工業集團和中國廣東核電集團有限公司共同持股約30%至40%,負責施工,法國阿海琺核電集團持股10%,主要提供反應堆。

邏輯判斷遠勝於消息博弈,核電風再起時不僅僅是小股票。媒體報道國家發改委日前擬定首批4個共計逾1000萬千瓦沿海核電項目的開工安排,其中山東榮成石島灣核電站有望成為首個獲準啟動的新項目,其他為遼寧葫蘆島徐大堡一期、廣東陸豐一期和遼寧大連紅沿河二期。我們年初到現在持續看好核電板塊,尤其是三季度以來,我們一直強調四季度會真正進入核電行業的蜜月期,並且這個蜜月將至少有望從今年四季度持續到明年全年,核電是可以貫穿整個2015年的大主題。

“華龍一號”借“海上絲綢之路”謀求出海。9月16日上午,中核集團與中廣核集團攜我國核電自主品牌“華龍一號”參展第十一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泰國能源部副常務秘書長Kurujit、泰國RATCH集團高管層等泰方嘉賓參觀中國廣核集團展廳,欲在清潔能源領域尋求合作機遇。今年8月,“華龍一號”通過國家能源局審核,並將在福建福清和廣西防城港各建兩臺“華龍一號”核電機組作為示範工程。此外,近年來中廣核積極執行“走出去”戰略,目前在國外設有9個駐外辦事處,與美國、英國等國家合作開發清潔能源。

國際能源署在《2040全球能源展望》中提出幾乎在未來30年間全球核電的增長主要集中在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最顯著的特征將是更換使用壽命即將到期核電廠的設備。據媒體在7月29日中國核電可持續發展高峰論壇上獲悉,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近期一次會議上表態稱“(核電)年底之前怎麽樣都要啟動了”。

我們認為:國內核電項目重啟後,後續核電裝機規劃的調整以及項目核準及開工的節奏直接影響核電板塊相關投資標的的選擇以及空間判斷。我們判斷,2014年和2015年為已開工核電項目投入商業運營以及新開工項目數量的第一高峰期,十三五內陸核電的放開將打開成長空間且迎來第二高峰。從投資上看,核電項目重啟及“走出去”戰略將帶來整個板塊估值提升;實際受益次序上看,長周期設備早於短周期設備,但短周期設備彈性更佳。對長周期設備來說,2014-2015年的訂單能否超預期主要取決於2016-2017年左右的新開工數量,核心關註核電裝機規劃的上調以及“十三五”內陸核電站是否放開;對於短周期設備,其招標基本同項目開工時間同步,因此目前核電開工數量的明顯回暖將增強短周期設備公司近1-2年訂單的相對確定性增長,建議關註丹甫股份、東方電氣、久立特材、中核科技、應流股份、中國一重等。此外,重點關註申萬持續推薦的余熱發電合同能源管理首選標的天壕節能。

軌道交通:

本周南北車股價迎來劇烈波動,建議投資者冷靜看待投資機會。中國南車和中國北車在連續暴漲後本周迎來劇烈波動,目前南北車市值分別已近5000億元,PB達10倍左右,PE超過50倍,我們建議大家冷靜看待合並所帶來的投資機會。此前國家發改委等三部委聯合出臺的一帶一路願景與行動提出:“沿線國家要加強基礎設施規劃和技術標準體系的對接,共同推進國際骨幹通道建設”。據媒體報道,泛亞鐵路中國境內連接中老、中越鐵路的昆玉鐵路(昆明至玉溪鐵路)正在施工,而連接中老、中泰鐵路的玉溪到磨憨段將在年內開工。境外段,中老鐵路加速推進,去年底簽約的中泰鐵路將在預計將在今年下半年開工。

南北車發布公告重大資產重組事項獲得證監會並購重組委無條件審核通過,且合並事項通過商務部反壟斷審查,“走出去”值得持續期待。習主席3月28日在博鰲亞洲論壇開幕式發表題為《邁向命運共同體,開創亞洲新未來》的主旨演講,特別強調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外交部部長王毅同天下午在博鰲亞洲論壇上透露,中泰已經簽署了高鐵合作協議,中老鐵路正在加緊推進,中國也願意積極地參與新馬高鐵的競標。

中國中鐵和中國鐵建18日發布關於合並澄清公告,“走出去”值得持續期待。據外媒周一(16日)報道,中鐵隧道集團副總工程師王夢恕日前介紹,中鐵和中鐵建已經開始啟動合並計劃,國家層面已經開始研究。兩家公司在股價異動後,18日皆發布了澄清公告否認了以上傳聞。我們不對傳聞做過度解讀,但避免類似南北車海外的惡性競爭、增強中國“走出去”戰鬥力勢在必行。

政府工作報告公布2015年鐵路投資8000億元以上,新投產里程8000公里以上。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及鐵路投資要保持在8000億以上,新投產里程8000公里以上。盛光祖兩會期間也表示投資主要是花在中西部的鐵路建設上,投融資體制改革正在推進,希望社會資本都多渠道參與到鐵路建設,實際上這就是鐵路投資體制的根本性改革,條件成熟時鐵總將會考慮上市。

2015年預計新開工66個鐵路項目,重點傾向中西部鐵路和城際鐵路。媒體報道,今年發改委將推進一批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共下達中央預算內投資340億元用於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其中全年新開工鐵路項目66個,將重點抓好中西部鐵路、城際鐵路等新開工重大項目相關工作。

2014鐵路固定資產投資完成8088億元,新線投產8427公里,皆超此前規劃。1月29日中國鐵路總公司總經理盛光祖在工作會議中披露,2014年鐵路建設完成投資8088億元,新線投產8427公里,創歷史最高紀錄,目前我國鐵路營業里程已達11.2萬公里,其中高鐵1.6萬公里。由於發改委尚未完全批複,未公布新一年的鐵路建設計劃,只是表示預計2015年的計劃與2014年相當。

中國中車將重塑全球鐵路行業競爭格局。12月30日晚,南北車同時發布合並預案並於31日複牌:中國南車吸收合並中國北車,具體換股比例為1:1.10,即每1股中國北車A股/H股股票可以換取1.10股中國南車將發行的中國南車A股/H股股票,北車的A股和H股股票將註銷。我們認為:同屬國務院國資委下的兩家公司合並將直接提升業務規模,增強盈利能力,打造以軌道交通裝備為核心,跨國經營、全球領先的大型綜合性產業集團。(1)提升國際化。統一品牌快速擴大全球市場份額,加快國際化進程。統一布局海外投資,避免資源浪費,提高投資效率;集中力量在國際競爭中獲得更加有利的地位;(2)增強協同性。共享技術資源和研發力量,通過技術互補加快實現核心技術領域的突破,提高國產化率水平;避免重複研發投入,加快新產品開發速度,提升開發效率;充分挖掘規模效應和協同效應。(3)拓展多元化。利用軌道交通裝備板塊既有資源培育新產業,實現新能源、新材料、金融與服務和其他新產業多元化快速發展。合並方案上看:換股比例綜合考慮了雙方股東利益,考慮到南北車複牌後的股價大概率上漲,雙方現金選擇權實施概率低。

中泰高鐵項目合作落地,中國鐵建獲尼日利亞119.7億美元鐵路大單。中國鐵建中非建設有限公司與尼日利亞交通部19日在非洲第一大經濟體尼日利亞首都阿布賈正式簽署沿海鐵路項目商務合同,總金額為119.7億美元。項目西起拉各斯,東至卡拉巴,橫跨尼日利亞10個州,貫穿尼日爾河三角洲產油區,全長折算單線里程達1402公里,設車站22座,標準軌距,設計時速120公里。項目既是尼日利亞“三縱四橫”國家鐵路幹線網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西非共同體“互聯互通”鐵路網主要組成部分。泰國政府11月18日舉行內閣會議,審議並批準了泰中合作備忘錄草案,包括中國投資泰國鐵路合作項目以及兩國農產品貿易的內容。項目研究後報告提交國家立法議會審議,爭取今年年底前能夠和中國簽署協議。合作項目為從東北部重要口岸廊開府通往首都曼谷及東部工業重鎮羅勇府的雙軌標準軌(寬1.435米)鐵路,全長867公里,火車運行時速可達160-180公里,預計總投資4000億泰銖(約合122億美元),中國參與投資的方式和比例目前還在商討中。該項目是泰國總理巴育在中國參加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期間與中國領導人商定,以支持中國提出的“絲綢之路”互聯互通計劃。本周,中泰高鐵迎來重大轉機,19日雙方簽署《中泰鐵路合作諒解備忘錄》。

發改委21天內密集批複16條鐵路。發改委21天批複16條鐵路。從10月16日到11月5日,發改委先後批複了16條鐵路,加上5個機場,項目總投資達6933.74億元,穩增長意圖明顯。

鐵路“十三五”規劃及“走出去”將成為2015年鐵路板塊投資主線。10月13日李克強總理訪俄期間,中國發改委與俄羅斯運輸部、中國鐵路總公司與俄國家鐵路公司四方簽署高鐵合作備忘錄,推進構建北京至莫斯科的歐亞高速運輸走廊,優先實施莫斯科至喀山高鐵項目。莫斯科至北京的高鐵全長超過7000公里,預計投資超1.5萬億人民幣,計劃優先修建的莫斯科-喀山段全長803公里。10月16日墨西哥交通部16日發表聲明說,由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領導的一個財團成為墨西哥一條高鐵建設工程項目的唯一競標者。這條計劃修建的高速鐵路全長210公里,將連接首都墨西哥城和克雷塔羅州的中心城市,計劃投資43億美元,預計今年12月開工,2017年運營。此外省際高鐵可能成為鐵路“十三五”規劃思路重點。今年新建成的鐵路里程預計在五六千公里左右,到年底高鐵里程有望達到1.6萬公里左右,提前實現2008年調整後的2020年高鐵規劃目標。今年的投資來看,國家統計局數據,今年1-8月鐵路投資3355億元,同比增長20.6%,全年要完成8000億目標,下半年投資或將加速。各省正在爭取在“十三五”甚至“十二五”最後一年動工的省際鐵路將成批出現。

中印聯合聲明中國未來五年內將向印度投資200億美元(含高鐵項目)。9月19日中印在新德里發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印度共和國關於構建更加緊密的發展夥伴關系的聯合聲明》,中方將爭取在未來五年內向印度工業和基礎設施發展項目投資200億美元。雙方簽署了鐵路合作備忘錄和行動計劃,包括:一是雙方將合作確認金奈-班加羅爾-邁索爾路段既有線提速所需的技術投入。二是中方將為印100名鐵路技術官員提供重載運輸方面的培訓。三是雙方將在車站再開發、在印建立鐵路大學等領域開展合作。四是印方願積極考慮與中方合作建設一條高速鐵路。

土地綜合開發意見出臺,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再進一步。8月11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支持鐵路建設實施土地綜合開發的意見》,要求按照改革鐵路投融資體制、加快推進鐵路建設的要求,實施鐵路用地及站場毗鄰區域土地綜合開發利用政策,支持鐵路建設,促進新型城鎮化發展。提出土地綜合開發三大原則,明確現有鐵路用地以及新建鐵路站場的開發要求,提出了相關配套政策和監管措施。本次《意見》的發布是對13年8月《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方案》中土地綜合開發的細化,存量和增量土地都給出了明確建議。多地躍躍欲試,實際效果值得期待。我們認為,國際經驗來看,香港地鐵"地鐵+物業"的盈利模式值得借鑒,目前港鐵收入構成中客運占比64%,多元業務(車站商務、物流發展、租賃管理等)占比36%,且多元業務營業利潤率高達74%高於客運的44%,使得港鐵ROE超過10%高於廣深的5%-6%。《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方案》出臺後,包括廣東、福建、江西、安徽、四川等明確表示要通過鐵路沿線土地開發來彌補鐵路建設資金不足。8月綠地地鐵投資發展公司的成立(綠地集團牽頭聯合申通地鐵和上海建工等滬上企業在全國多地開展地鐵投資者開發業務)標誌著未來土地綜合開發的新模式開啟。此外,稅費優惠或減免政策值得期待。

4月30日中鐵總召開電視電話會議,公布了2014年固定資產投資計劃調整至8000億元以上,且強調“今年鐵路固定資產投資,不怕超,不怕冒,確保完成全年投資計劃”。這是繼年初全路工作會議6300億元計劃後調整至7000億元(其中地方和社會獨立投資700億),4月8日調整至7200億元之後年內第三次上調至8000億元。除上述增加固定資產投資決定外,在這次會議上,中鐵總公司還同時做出另外四項決定:開工項目由此前44項增至48項基礎上,再增至64項;新論證的項目在條件成熟時,年內也可開工;今年新投入運營的線路要確保達到7000公里以上;2014年設備投資額由1200億增至1430億以上。

國內鐵路固定資產投資維持高位、海外市場開拓構成2015年以及“十三五”期間鐵路設備行業投資機會兩大推動力。對內,鐵路是經濟穩增長的主要抓手,2014年鐵路固定資產投資已達8000億元,隨著10月份以來發改委密集批複的近萬億鐵路建設項目,我們認為2015年鐵路固定資產投資仍將維持高位,且“十三五”期間年均投資額將超7000億元,規劃近2萬公里的城際鐵路建設將成為重點。對外,按照各國高速鐵路發展規劃,預計到2020年,世界高速鐵路總里程將超過5萬km,未來7年內的新增里程將達到3萬km以上,帶來高鐵直接投資將超過1.1萬億美元。中國高鐵的競爭優勢體現在豐富項目運營經驗(全球50%/高寒、複雜地形等)、較低的建設和運營成本(國際三分之一)、不同運營速度與技術車輛型號齊全(高鐵200-380KM/h),但目前南北車海外業務收入占比均不超過10%,未來提升空間巨大。

看好鐵路設備板塊整體投資機會,尤其受益“走出去”及核心部件國產化的公司:首推“兩大”中國南車和中國北車、“兩小”永貴電器和鼎漢技術,建議關註利源精制、北方創業、晉億實業、晉西車軸等。

智能裝備:

馬凱解讀“中國制造2025”和“德國工業4.0”,工業發展要切合實際。在德國首都柏林訪問的中國國務院副總理馬凱17日這樣解答了“中國制造2025”和“德國工業4.0”的不同點:共同點是,兩個戰略都是為了迎接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的到來,著眼於以數字化和網絡化為支持的智能化生產。不同點是,一、兩國的制造業基礎不一樣,德國是制造業強國,中國是制造業大國。中國制造占世界制造的20%,但有點“虛胖”,不強。二、發展階段不一樣,德國已完成工業3.0,而中國工業化發展歷史不長,大部分還沒有自動化和數字化,尚處在工業2.0階段,部分達到3.0水平。所以,中國發展工業,要2.0、3.0和4.0齊頭並進。在與德國副總理加布里爾會談時達成了共識,兩國將建立“中國制造2025”和“德國工業4.0”聯合工作組,共同推進兩國綱要的實施。

中國制造2025規劃將報國務院,密切關註工業4.0投資機會。03月04日全國政協財經委員會副主任李毅中在政協分組討論時透露,目前工信部與工程院正在制定《中國制造2025》規劃,很快要上報國務院。該規劃提出,到2020年,我國要基本實現工業化,這是第一個百年目標,到2050年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邁入世界工業強國。

工信部發布《原材料工業兩化深度融合推進計劃(2015-2018年)》,力挺機器人產業。計劃提出,將培育打造15-20家標桿智能工廠,大中型原材料企業數字化設計工具普及率超過85%,關鍵工藝流程數控化率超過80%,先進過程控制投用率超過60%,關鍵崗位機器人推廣5000個。計劃要求,針對石化、鋼鐵、有色、稀土、建材等行業生產工廠的不同特點,分行業制定智能工廠標準。同時,計劃表示,鼓勵機器人研發單位和原材料企業共同合作,開發應用一批專用工業機器人,到2018年累計新增機器人應用5000臺。

預計2014年我國機器人銷量創新高近5萬臺,同比增長35%。工信部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中心主任龔曉峰表示,繼2013年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後,2014年我國機器人銷量又創新高,預計將接近5萬臺。在德國工業4.0、美國再工業規劃等情況下,機器人產業在我國發展也如火如荼,未來持續性扶持政策值得期待。智能裝備板塊投資的邏輯在於人口紅利消失、工程師紅利顯現及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我們尤其看好能夠掌握一定核心零部件技術、做到縱向一體化布局、具有較強市場開拓能力的系統集成商。地域方面,以沈陽為代表的東北地區、以深圳為代表的珠三角地區和以上海為代表的長三角地區是較為集中的機器人產業布局和發展區。2014年,機器人、工業自動化成為二級市場傳統業務上市公司轉型爭相並購的領域,超額收益較大。我們繼續看好具備核心零部件技術、市場開拓能力強、並購意圖明顯的標的,建議重點關註巨輪股份、新時達、藍英裝備、亞威股份、巨星科技、上海機電、瑞淩股份、匯川技術;同時關註困境反轉型公司慈星股份、事件驅動型公司京山輕機、松德股份、雙環傳動、銳奇股份。

智能裝備板塊投資的邏輯在於人口紅利消失、工程師紅利顯現及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我們長期看好板塊。其中,我們尤其看好能夠掌握一定核心零部件技術、做到縱向一體化布局、具有較強市場開拓能力的系統集成商。根據三季報數據,14年前三季度板塊平均凈利潤率分別為6.11%、6.62%、5.63%,仍處於同比下滑趨勢,板塊平均營收增速分別為8.82%、5.55%、8.05%,未見好轉趨勢,整體仍處於艱難的轉型階段。

事件驅動性機會,定增預案是否獲批是關鍵。巨輪股份定增方案已經獲批,將非公開發行不超過15361萬股新股,對象為包括董事長吳潮忠在內的不超過10名特定投資者。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10億元,擬投入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自動化生產線成套裝備產業化技術改造等四個項目。此次定增獲批將助力公司轉型機器人自動化業務,考慮到公司傳統主營業務持續景氣,轉型路徑與戰略明確,定增獲批大大增強了公司資金實力,我們持續看好公司的長期投資機會,重點推薦。此外,松德股份的定增預案尚處於答複反饋意見階段,京山輕機申請被暫停審核,但交易雙方及投行仍在積極推動、重新申請,事項尚存在一定不確定性,近期公司股價有所調整,建議關註進展及相關投資機會。

困境反轉、拐點性公司,重點關註慈星股份。公司3季報虧損1.59億元(此前預告虧損約1.3億元),同時預計14年全年虧損約2.5億元。公司14年的大幅虧損主要是因為計提此前(高風險的主要為11、12年的業務)買方信貸業務代償的壞賬,隨著今年對該歷史包袱清理完畢,我們認為公司的風險已經充分暴露,明年傳統業務扭虧為盈及恢複性增長值得期待,同時公司在機器人業務方面的布局與動作將增厚業績、提升估值,建議重點關註。

行業事件關註:工信部正聯合有關部門編制《中國制造2025》規劃,有望明年年中出臺,為把我國打造成現代化的工業強國描繪出清晰的路線圖。工信部裝備司副司長李東昨日在“2014中國國際能源峰會”上表示,工信部正在會同發改委、科技部、財政部等部門,制定《中國制造2025》規劃綱要,提出以“1+10”的規劃體系發展裝備制造業,尤其是重點發展重大技術裝備。目前,各部委已啟動了《關於加快推進新時期的重大技術裝備的指導意見》。我們認為該文件對高端裝備制造尤其是智能制造產業鏈方面會有比較詳盡的對策分析和政策措施,屆時有望對板塊形成明顯推動作用。

工信部副部長蘇波稱,工信部將組織制訂我國機器人技術路線圖及機器人產業十三五規劃。工信部將通過加強頂層設計,引導行業發展,同時完善標準體系建設,組織編制我國機器人產業行業標準體系結構圖和標準明細表,加大對機器人產業的資金支持力度和政策扶持等方式扶持機器人產業健康發展。力爭到2020年,形成較為完善的工業機器人產業體系,工業機器人行業和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高端市場占有率達到45%以上,基本滿足國際建設、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來源:申萬宏源

格隆匯聲明: 本文為格隆匯轉載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16億中國人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2416

兆元機械業 七年級接班社群揭密

2015-05-18   TCW

五月六日,台中台灣大道四段二○八八號,來自全台三十一家企業、三十五位的二代齊聚一堂。

這場聚會,他們可不是像一般企業二代般吃喝玩樂聊八卦,而是對事業有幫助的「上課」:由台上的專業行銷顧問黃永猛,主講二代接班最感興趣的產品行銷趨勢與創新手法議題。

第二代技術、經驗都不足第一代卻已近六字頭

台下這群人,有英國倫敦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資訊工程系或台北科技大學畢業的國內外高材生,也有曾服務於友達光電、中華電信等上市公司的佼佼者,他們的公司或許不知名,卻不乏通吃日本九成清酒瓶生意的台灣模具王上莊、台灣工具機刀塔王六鑫等機械中小企業隱形冠軍。

這是台灣工具機大廠、台中精機薪火相傳研習班的聯合講習現場。這群三十歲上下的七年級生,共通身分都是台中精機客戶或代理商的第二代。

「客戶有生機,我們才有生機!」他們會聚在一起,和社群發起人台中精機董事長黃明和眼中,台灣機械業的二代接班與轉型升級問題有關。

原來,兩年前黃明和在公司六十週年時,特別從上萬家內銷客戶中,篩選約兩百家不同產業具代表的中小企業客戶,親自走訪表達感謝。沒想到九個月全台走透透後,他發現客戶第一代多是和自己同年齡的四年級生、已接近六十歲,最大煩惱便是下一代接班的議題。

一般中小型企業接班不容易找到專業經理人,多數期待子女或女婿,偏偏學歷普遍較高的二代不像創業的一代懂技術,就算念機械相關科系經驗也不足;若不得不回來接班,卻又得面臨中國等國家崛起的大量生產競爭,二代唯有不拚低價,未來才有生存可能。

這條接班路,既要學更高門檻技術、又要學工廠管理、國際競爭又比以前更殘酷;黃明和看到不少客戶,停留在傳統較髒亂的黑手工廠環境,又有人才招募問題,前景並不樂觀。

「現在機械業面臨轉型升級問題,客戶也要跟著轉上來,我們才在台灣有一片生機,」黃明和說。為了客戶二代接班更順利,他從長期往來客戶中挑出二十家,邀請對方加入轉型與接班的薪火相傳研習班。

第一步:互加Line、辦座談現場最常問如何管老師傅

從去年九月第一期正式成立至今,平均每三個月會再成立下一期,目前已累計三期、成員約六十位。在此社群成立之前,這些二代儘管同屬機械業,卻因客戶群與加工產品不同,彼此幾乎沒有認識機會。

「二代在公司學習,有機會到外面看是好事!」上莊董事長林素珠坦言,當初聽到供應商台中精機在辦二代研習班,就要負責公司採購的小女兒參加,藉此看看機械業二代狀況,並透過腦力激盪長知識。反而是女兒一開始會怕研習班太枯燥而排斥,沒想到實際互相交流與觀摩後願意繼續參加。

這個二代研習班教什麼?

黃明和透露,第一階段先彼此交流,成員互加Line和臉書,並用一天課程,讓他們了解最切身相關的工廠管理、設備保養基礎知識,再透過兩小時綜合座談,了解二代接班需求與遇到的疑難。如何管理老師傅?如何引進人才?如何從代工到走出自己的品牌?是這群二代最常發問的主題。「第一代一般比較認命,代工就很好、很滿足了,但是第二代想法比較有企圖心,」他觀察。

五月這場產品行銷課程,正是回應二代對銷售的需求。

第一代給了舞台,第二代則要負責編劇本。研習班的二代之間自己選出「班長」,課程結束後再透過Line群組聯絡,持續交流技術與業務相關資訊,生意上也容易有互相支援機會。

下一步:擴辦兩代研習營廠房參訪、徵才都是選項

六鑫二代許琮琳指出,父母都是技術經營者,尤其老爸常說他不用到現場,光聽機器聲音就知道哪裡有問題,技術上自己花再多時間都講不贏,但二代經營面臨和第一代不同的競爭環境,不只有技術競爭,經營、管理和行銷等面向都需要探討,該社群串聯各專業領域的機械業二代能有互補效果。

「漸進式,現在只是一個起點,」黃明和指出,以一年辦三到四期的速度來看,預計明年累計六期後將規畫下一步,包括實際到成員廠房參訪、邀請一、二代現身說法等三天兩夜研習營,或和科技大學合辦協助客戶招募人才的聯合徵才博覽會,都是未來可能選項。

如過去台中精機效法台灣自行車協進會(A-Team)成立工具機聯盟(M-Team),擔任創會會長的黃明和集結其他中心廠力量,九年來靠打群架,帶起上銀在內四十家左右協力廠。現在又在客戶二代社群下功夫,試圖再打造另一條產業成長的S曲線,「台灣機械相關產業鏈能夠串起來,台灣製造力量就能一起帶上來,」黃明和說。

這群七年級生二代,不但扛著自家公司的未來,也扛著台灣機械產業兆元產值的未來。

在台灣,不只這個接班梯隊,還有不少傳產業二代組織正在運作(見上表),而許多的可能性,也正在發生。

【延伸閱讀】「傳二代」子弟兵,都在這練功!——台灣傳產二代社群

名稱:台中精機客戶家族薪火相傳研習班成員:約60位,台灣模具王上莊、車床刀塔王六鑫等機械加工業二代性質:不定期,以工廠管理、設備保養等研習為主參加條件:台中精機找合作較久、有潛力客戶、代理商二代加入

名稱:G2(Generation2)成員:約百位,上銀、台中精機、慶鴻等機械業二代性質:每月固定聚餐等社交聯誼活動參加條件:45歲以下、機械業二代、成員推薦

名稱:走思會成員:近20位,包括旭榮集團執行董事黃冠華在內成員,多為傳產二代性質:每月定期讀書會參加條件:既有成員推薦,至少4個月入會觀察,後經全員投票通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965

基建及机械制造业:全年将持续低迷,但“一路一带”带来希望

http://gelonghui.com/#/articleDetail/13866


作者:焦一丁


行业观点:


1)转型PPP模式导致上半年新签合同下降,但经济下行压力有助基建行业下半年提速:政府虽然极力推进PPP模式在基建项目融资中的占比,但由于相关法律条款的制定较为落后,导致2015年上半年的招标情况并不理想,但下半年随着达到GDP目标的压力变大,流动性增大和PPP模式探索上的进展会加速基建项目的落实。我们认为基建行业整体下半年会好于上半年。


2)“一带一路”任重道远,应关注“占比”多于“总量”:亚 投行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成功的迈出了第一步。沿线国家有巨大的基建需求,但同时往往缺乏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相应的经济基础,项目落地的速度我 们认为并不乐观。同时由于行业内的龙头公司国内业务数量庞大,海外业务虽然增速远快于国内业务,但对总收入影响有限。因此,我们认为应将注意力放在海外业 务占比高的中小市值公司上。


3)工程机械行业2015年全年将持续低迷:房屋新开工面积持续下滑导致工程机械新增需求停滞,是导致公司上半年业绩惨淡的最主要因素。虽然上半年不乏“一带一路”和“中国制造2025”等重磅催化剂,但我们认为公司业绩在缺少基本面支持的情况下,短期难以改善,与股价的背离将难以持续。


选股建议及投资主题:


1)“一带一路”短期带来的将是现有项目的加速:亚投行成立后,领导人每次出访都能签署一些意向性项目,成为短期股价的催化剂。但意向性协议从签署到项目开工,在到利润贡献,往往需时超过2年以上的时间;而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还有可能使项目无限期推迟。短期对公司的影响更多是来自于现有项目的加速。


股票推荐:中国机械工程(1829HK):海外收入占总收入比重高,海外项目储备丰富,是“一带一路”概念股中最实际的受益者。


2)国内基建仍是拉动GDP的重要力量,寻求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公司:2015年一季度各公司国内新签合同额环比均有所下滑,我们认为主要是由于地方政府资金紧张和当前PPP模式还在摸索阶段导致。随着时间推移,保持GDP增速的压力会加大,基建投资大概率回暖。前期市场对基建投资的关注主要在交通类别的基建股上,预计后期关注度较低的保障房市场有望补涨。


股票推荐:中国建筑国际(3311HK)以保障房业务为主,基本面优于行业平均水平,目前个股涨幅低于前期板块整体涨幅,未来有一定补涨的机会。同时公司在绿色建筑领域发力,提升差异化竞争力,从市场中脱引而出。


3)需谨慎对待工程机械行业面对的风险:借“一带一路”和“中国制造2015”的春风,工程机械行业公司的股价出现了明显的反弹。但根据我们观察到的销售数据,工程机械2015上半年的销售依然惨淡,与下游房地产行业低迷的新开工率相互印证。我们预测工程机械板块2015全年销售难有改善。同时大部分企业还需解决高拨备和应收账款所导致财务费用高企的困局。


中国机械工程(1829HK,买入,目标价:HKD15.25)


公司80%的业务收入来自海外,2014年底已签待审生效合同额为127.9亿美元,相当于公司2015年预计收入的4.4倍。海外业务的高占比和丰富的项目储备将使公司成为“一带一路”最直接的受惠者。


公司由于其富有竞争力的EPC业务模式和成熟的风险管控能力,绝大部分项目为净现金工程,不需要公司垫付款项。这使公司可以在低杠杆的状态下运营,间接节省了公司的财务费用、提升公司应对风险的能力并为未来可能的资金需求提供空间。


公司目前股价对应14.382015年市盈率,2014-17年净利润复合增速为20%,相当于0.7xPEG(行业平均为1xPEG),我们认为公司运营能力已于同业,估值存40%提升空间。公司下半年计划公布的资产注入预计会成为股价提升的强力催化剂。




中国建筑国际(3311HK,买入,目标价:HKD18.61)


公司收益于政府对棚户区改造力度的加大,连续三个月新签合同额同比大幅增长,截止20154月未完成合同额同比增长19%,项目储备足够维持公司业务长期稳定成长。


公司于4月份签订第一份PPP模式项目合同。新PPP模式有助于降低公司自有资金占用规模。在不影响公司土建收入的前提下,提升公司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为运营收益设上下限,提供了运营收益保底,有效平滑收益,降低了运营风险;对公司未来发展有正面拉动效益。


公司基本面优于同业,“深港通”的开通可为公司带来更多关注。按行业上限13倍市盈率算出一年目标价18.62港元,相当于


201613倍市盈率,维持“买入”评级。公司有资产注入的计划,具体细节的公布将成为公司未来股价提升的催化剂。






来源:招商证券香港




格隆汇声明:文章系格隆汇转载文章,代表其特定立场和看法,不代表格隆汇观点。格隆汇作为免费、开放、共享的海外投资研究交流平台,并未持有任何关联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89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