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什麼重量級人物,可以讓臉書創辦人馬克.佐伯格(Mark Zuckerberg)派專機、紅地毯迎接,在私人辦公室進行長達六十分鐘的談話,甚至祭出優於美國家庭平均月收入的薪水,邀請他到臉書上班? 他是麥可‧塞伊曼(Michael Sayman),年僅十七歲,沒上過電腦課,已懂得寫遊戲App賺錢。六年來,他創立兩家公司、製作上百款手機遊戲應用程式,累計收入近新台幣千萬元。 他用賺來的錢,幫自己付學費、也幫家裡還貸款,原本打算在求學時期賣App貼補家用,但就在去年底、高中畢業前夕,來自臉書的一封信,讓他人生就此轉彎。 佐伯格來邀請十六歲做出暴紅手機遊戲 「搞什麼鬼啊!(What the hell!)」這是塞伊曼收到信的第一反應。 原來,他一款以照片猜字的手機遊戲4Snaps,登上蘋果軟體商店App Store的文字遊戲冠軍,日下載數一度超越熱門社群軟體推特(Twitter)和Line,讓臉書軟體開發團隊注意到他,邀請他參加二○一四年的臉書開發者大會(以下簡稱F8),還在信中問:「要不要和我們一起工作?」 「當時他們不知道我才十六歲!」他在接受《商業週刊》專訪時表示,收到臉書的信,第一時間不敢相信,但也來不及證實是真是假,馬上答應他們的要求,因為「這實在太酷了!」事隔三個月,如今想起,仍難掩興奮之情。 全球開發者費盡苦心爭取、一票難求的F8門票,塞伊曼因一款遊戲獲得免費邀請函。大會上,全球一千五百名優秀開發者觀看的Parse(去年被臉書購併的雲端程式開發平台)開發App教學影片,正是由他親手錄製,十七歲的他站在眾多開發者當中,顯得格格不入,但也因為這個反差,讓他成為大會上的焦點,緊接著收到第二封信。 「馬克.佐伯格想見你!」這是繼F8和實習生邀請之後,塞伊曼收到來自臉書的第二個驚喜。 面對身價上百億美元的矽谷巨頭,當時塞伊曼緊張到記不得說了什麼,「佐伯格就坐在我的面前,聊了他喜歡我的遊戲4Snaps,然後對於我加入臉書多麼開心,」他回想。 要打造受歡迎的App不是件容易的事,更遑論用它來賺錢。塞伊曼超齡的表現,隨著在開發者大會曝光後,美國CNN、ABC電視台和《彭博商業週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相繼採訪他,更被美國知名部落客卡梅爾.迪米琪斯(Carmel DeAmicis)封為「App神童」。 年僅十七歲就獲佐伯格青睞,讓塞伊曼一夕成名,但是,4Snaps的成功,卻非一夕造成。 賈伯斯深啟發足不出戶,上網自學做App 如果說,給他前進矽谷門票的人是佐伯格,真正引領他進入電腦世界,卻是蘋果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 時間拉回六年前,二○○八年七月十日,是塞伊曼永生難忘的一天。當天賈伯斯公開宣佈開放App Store,塞伊曼就坐在電腦前觀看,「這就是我要做的事!」 當同年齡、十一歲的小學生,還在沉迷迪士尼線上遊戲「Club Penguin」時,塞伊曼早已開始著手自製遊戲。 當時住在邁阿密的他,不僅沒上過電腦課,就連台像樣的電腦都沒有,父親失業,母親在一家餐廳工作,非矽谷出身,家庭也沒有任何科技基因,什麼資源都沒有,「Google是我唯一免費的老師,」他說。 十二歲那年,他開始了自學之路。每天放學回家關起房門,花六個小時坐在電腦前,在Google搜尋引擎鍵入關鍵字,從一開始「如何開始做App」、「如何在App建立分頁」,到之後「如何轉換系統」等更複雜的問題。 任何相關的影片、網站和文件都不放過,「我幾乎看完所有(相關的)東西,」他說。 「他只有在吃晚餐和洗澡時休息,」塞伊曼的母親克里斯汀娜.塞伊曼(Christina Sayman)表示,他對寫App為之瘋狂,週末可以把自己關在房間一整天,把音樂開到最大聲,「沒有人可以阻止他!」 進矽谷大門到臉書實習,開發酷作品 六年下來,塞伊曼製作超過一百個手機遊戲,其中只有十三個在App Store上架,不過伴隨而來的下載費和廣告收入,卻意外補足家中經濟缺口。 「當時我爸爸失業三年,我們家經濟很不好,我必須要貼補家用,」塞伊曼表示,當時有幾款App在市場上反應不錯,從第一筆四十元美金入帳後,錢開始不斷進來,「已經超越我和我老公的總收入!」克里斯汀娜說。 獲臉書加冕的4Snaps,是塞伊曼的第一百多款遊戲,也是他認為最難寫的一款,「多方玩家、圖片壓縮和資料處理都是問題。」正因為技術之難,在十七歲的高中生身上,更顯突出,才因此獲得臉書的青睞。 高中剛畢業的他表示,上大學並非首要選擇,「我會選擇可以學到更多東西的那條路!」克里斯汀娜也說,如果上大學是為了未來有好的工作,那他已經達到目標了。 今年暑假,是塞伊曼的關鍵期,目前在臉書總部實習的他,正在習慣矽谷的生活節奏。接受專訪的前一天,他沒有睡覺,只說:「我正在著手做一個很酷的東西,」語中帶著興奮,透露出十七歲的衝勁。 看來,賈伯斯的一句話和馬克的一封信,不僅開啟塞伊曼前進矽谷的大門,甚至可能造就了一個矽谷明日之星。
| ||||||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5-12 08:54 編輯 新“蘋果三劍客”: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新人換舊人 作者:格隆匯 天成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論詩》 清·趙翼 自古以來,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王朝更替、鬥轉星移,萬事萬物都在不斷變化革新當中,舊的事物會慢慢褪去,新的事物則會不斷興起。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我們必須時刻做好準備迎接和擁抱新的東西,如此,才不至於落後於人。對於正處於轉型升級大窗口期的中國而言,各行各業,萬象更新,尤其在眾口難調、競爭激烈的科技圈更是如此。 科技業是一個更新換代極其迅速的行業。你能想象,世界上第一臺真正具有實用性的移動電話出現於1985年,當時這款摩托羅拉的產品重量達到了驚人的3公斤,功率竟然達到了3瓦特,僅僅30年過去,今天我們所用的智能手機平均重量只有300克,功耗只有500毫瓦,這讓我們不得不驚嘆科技的進步。 蘋果引領科技變革,蘋果劍客們受益 科技為王的時代,我們必須密切跟蹤科技的進步,而毫無疑問,蘋果公司當前在這一領域擁有至高無上的榮耀。在智能手機領域,蘋果憑借著無與倫比的高超技藝給我們帶來太多的驚喜和福利,未來,相信在智能穿戴領域,蘋果還將引領世界潮流,引領科技變革。 所以,在資本市場,那些頭頂“蘋果光環”的小夥伴們,因為能夠分享蘋果的快速發展,一躍變得更加顯貴。這些“達官貴人”如:瑞聲科技(2018.HK)、富智康集團(2038.HK)和舜宇光學科技(2382.HK),號稱“蘋果三劍客”,相信大家都已熟知,市場也願意給予相當的溢價。 舊“蘋果三劍客” ![]() 這三劍客經過一輪蘋果成長的沐浴,已經羽翼豐滿,後續機會當然還有,但也許不多。此時,我們當關註的是那些具有潛力的新“蘋果劍客們”,這些公司還沒有被市場完全認知其價值,或因為剛上市不久、或是業務與蘋果沒有直接關系但卻是頂著“蘋果概念”的不錯公司、或是股東背景非中資等等原因。然則他們確是冉冉升起的新星,新生代的“蘋果劍客”,因此,我們不妨來領略下他們的風采,瞧瞧這些後起之秀價值如何。 新“蘋果三劍客”:安捷利實業(1639)、高偉電子(1415)、丘鈦科技(1478) ![]() 可以發現,與原“蘋果三劍客”相比,新的“蘋果三劍客”市值都較小,PE估值也更低(安捷利88倍PE,因為考慮到其從事柔性封裝基板業務之蘇州工廠二期已於二零一四年底前基本完工,市場預期不久將為其貢獻大幅利潤)。 新三劍客之性感: 1、高偉電子(1415):蘋果直接供應商,未來潛力無限 背景:高偉電子主要生產智能手機和平板計算機的倒芯片相機模組,原先在2008年於韓國創業板科斯達克上市,但公司在2011年的一項私人股權收購後摘牌。在2009年,高偉電子成為蘋果產品的相機模組供應商。根據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rategy(IBS),高偉電子現時是世界上第六大相機模組生產商,並於2013年擁有5%的全球市場份額。該集團主要向蘋果、LG電子和三星電子供應產品。 高偉電子的性感之處: (1)純正的蘋果概念股 公司是所有蘋果概念港股中,蘋果占其收入最高的公司,去年達78%。也許這樣,大家可能會認為公司的單一客戶風險太大,但是由於客戶是蘋果,則可另當別論。蘋果對於審核供貨商非常嚴謹,打進蘋果供應鏈本身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在穩定情況下,蘋果很少換供貨商。未來,公司如果加大產能發展其他智能手機客戶,將會極大增加公司收入來源。 (2)業績確定高增長:倒芯片相機模組增長潛力無限 集團向蘋果公司供應的倒芯片相機模組應用於iPhone / iPad的前置攝像頭,這些倒芯片相機模組較為薄而且重量較輕(與COB設計相比)。倒芯片相機模組的平均售價較COB高2.5倍,這導致前者擁有較高的盈利。由於其平均售價較高,導致蘋果公司成為全球唯一使用倒芯片相機的智能手機品牌,而目前只有數家供貨商包括夏普、LG伊諾特、索尼和高偉電子向蘋果公司供應倒芯片相機模組。夏普和LG伊諾特供應後置攝像頭,而索尼和高偉電子則供應前置攝像頭。由於蘋果公司對這些產品的要求嚴格、認證過程較長,以及市場參與者需要有強勁的研發能力,所以對希望進入該市場的企業來說,入行門坎較高。自2009年起,高偉電子與蘋果公司就iPhone / iPad的前置攝像頭展開合作,而該集團現在已是蘋果公司的高級相機模組供應商。 公司未來業績增長看點: 一是Iphone6的持續增長。公司去年生產線為配合Iphone6,於上半年空置了一段時間作自動化的升級調整,導致了去年上半年出貨量同比下降了7.6%。今年以上原因已消除,再加上Iphone6銷售理想,在去年上半年基數較低的情況下,今年上半年這部份將錄得大幅增長。 二是有預期公司業務將擴展到蘋果產品的後置鏡頭。基於公司擁有與蘋果的良好往績和FC技術,加上Sharp可能推出後置鏡頭模組業務,公司有望成為蘋果後置鏡模組供應商之一,為公司帶來業績新的業務增長點。 估值: 高偉電子是一家大型韓資企業,上市時獨家保薦人又是外資摩根士丹利,這樣的組合能吸引外資的資金,但往往忽略了國內投資者,這導致其上市後居然破發,不過隨著國內資金越來越認識到這種低估值但增長確定性高的股票之價值所在,其股價也一路走高。 高偉電子股價走勢 ![]() 目前其PE達到15倍,與瑞聲、舜宇20—30倍的PE相比,還是有一定估值優勢的,不過近期漲幅有點大,風險還請自行把握。長期來看,絕對是一只值得跟蹤的潛力新星! 2、安捷利實業(1639):蘋果與軍工概念齊飛,受益未來可穿戴市場增長 安捷利實業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柔性電路板(簡稱FPC)設計、制造、銷售、SMT裝配和COF模組服務的香港上市公司,產品廣泛銷往日本、韓國、美國、歐洲及大中華地區。目前公司總股本9.73億,大股東中國北方公司,持股占比37%。二股東歌爾聲學持股29.9%。 中國北方公司是中國是做軍火的軍工企業,中國兵工集團和中國兵裝集團各持有50%中國北方公司的股份。安捷利實業是歌爾聲學關鍵材料供應商。 關於安捷利實業具體情況,可以參考之前格隆老師的文章:格隆匯“珍珠白菜系列之四”:安捷利實業(1639.HK),里面對安捷利有詳細、精彩的分析,這里我就不重複了。 關於安捷利走勢:作為前段時間港A股最先啟動的大牛股之一,安捷利最高從1塊左右漲到3.8塊,漲幅3.8倍。這段時間港股回調,安捷利也是最先回調的股票之一,從3.8塊到2.5塊,而這兩天看其走勢,似有啟動跡象,也許第二波馬上來臨,我們且看且分析。 3、丘鈦科技(1478):攝像頭模塊市場老三,間接的蘋果概念股 丘鈦科技去年12月初才上市,其產品主要面向中國品牌智能手機及平板計算機制造商的中高端攝像頭模塊市場。按2013年的收益及銷量計,公司在中國攝像頭模塊市場分別排名第二及第三,而按分辨率在500萬像素及以上的攝像頭模塊收益及銷量計,公司在中國本土均排名第二位。2011-2013年,公司的營業收入及凈利潤複合增長率分別為123.1%和108.7%。公司主要客戶包括聯想、中興、宇龍酷派、TCL、步步高及海信,其中聯想、中興及宇龍酷派亦為2013年全球十大智能手機制造商,也屬於公司同期的前5大銷售客戶。其中,2013年公司是酷派的最大的攝像機模塊供貨商。 中國攝像頭模塊市場由少數國內主要參與者領導,其余市場則高度分散。中國制造商主要分為三個級別。第一級包括丘鈦科技、舜宇光學科技、信利國際及歐菲光等擁有技術及市場份額優勢的制造商。 ![]() 也就是說,丘鈦在攝像頭模塊這塊和舜宇光學是競爭對手,不過市場份額沒有舜宇高,目前其估值比不上舜宇是合理的,因為舜宇還有其他概念,如車聯網(生產車載鏡頭)等,不過受益於攝像頭高端化,智能設備持續增長,丘鈦科技還是有增長潛力的。 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新人換舊人 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新人換舊人。舊的“蘋果三劍客”正活躍在市場當中,新“蘋果三劍客”已經悄然登臺,是否會新人換舊人我們不得而知,但能夠肯定的是“新劍客”將繼續成長,往後必將占據屬於他們的一席之地。 未來智能手機仍將平緩增長,可穿戴之風也已經呼嘯吹來,上一波蘋果引領的智能手機之風造就了舊“三劍客”中瑞聲科技30倍(2.3塊—60塊)、舜宇光學43倍(0.46塊—19.76塊)的漲幅(富智康做代工的,就不提了),而這一次,蘋果或許還將繼續引領可穿戴設備之風,如此,咱們的新“三劍客”未來走勢將如何演繹?我們拭目以待。 利益聲明:本文內容和意見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作者的信息來源於公開渠道,並經過合理推斷。作者未持有該公司股票。作者提供的信息和分析僅供投資者參考,據此入市,風險自擔! 格隆匯聲明:本文為格隆匯會員個人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關聯公司股票。 |
|
||||||
媒體廣告業〉中國最具潛力中小企業 威朋考「台北有多少加油站」 找邏輯推理高手 威朋大數據廣告公司 2014年中國《富比世》選為中國最具潛力中小企業的第6位,在台北、上海、東京、香港有據點要 找:資料分析師與資料科學家待 遇:亞洲級待遇,非台灣薪資水準最重視:1. 對資料的熱情,面試必考情 境題,如:台北市有多少加 油站?(考你的推理邏輯) 2. 團隊合作精神 「我們不要你的肝,我們要你的腦。」每次面試工程師,Vpon威朋大數據廣告公司創辦人暨執行長吳詣泓總會這麼強調。這位未滿四十歲創業家的俏皮話,精準形塑新舊科技人才最大不一樣的價值。 二○一四年被中國《富比世》選為中國最具潛力中小企業第六位的威朋,看似中國企業,但實際上核心創業團隊都是台灣人,目前在台北、上海、東京與香港四地都有工作人員。 為什麼一家「廣告公司」會用到巨量資料?吳詣泓說:「現在全球最大的廣告是來自Google、Facebook。」要在這些數位版位下廣告,就要有一套技術去預測什麼人會點擊哪一類廣告,提高點擊率。「現在的數位廣告公司,就是數據科技公司。」他說。 甚至,威朋只鎖定手機行動廣告,因手機能即時偵測用戶所在位置,更加高廣告預測的技術門檻。舉例來說:你目前位置在台北市信義新天地,而你是資生堂愛用者,恰巧此時資生堂有促銷活動,誰能最先把資生堂廣告成功地推播給你,就可能提高廣告點擊率。 團隊如聯合國 用國際標準給薪看起來簡單,但行動廣告競爭者眾,「威朋每天要處理十億次以上的廣告請求,每一個都在一百毫秒內決定。」吳詣泓說。要推播給用戶什麼廣告,○.一秒內要完成,完全只能倚賴電腦運算。 資料會越算越精準,譬如,雖然你在信義新天地,但你正準備搭捷運離開,廣告推播給你可能會失敗,聰明的廣告公司應該要放棄。誰能用越多資料,更精準地想像消費者此時此刻情境,提高廣告的點擊率,就是行動數位廣告公司最重要的核心競爭力。 「我們往全世界找最頂尖的人,我們團隊成員來自瑞典、捷克、日本、馬來西亞與香港。」即使公司在台北市,但開會只要有外國人在,一律用英文溝通,「威朋自 許至少是亞洲級別公司,所以給的薪水也是亞洲級別的。」研發工程團隊目的就是蒐集有用的資料,設計演算模型與機器平台架構來下廣告,完全是腦力的展現。團 隊裡大致再分成兩群人,一類是先有假設,想像用戶的消費情境與經驗,然後用統計模型去驗證;另一類是資工背景的人,純粹從資料中去看,有哪些因素彼此有關 聯。 事實上,大數據的威力就在這裡,能看出一般人無法想像的生活關係,像美國超市龍頭沃爾瑪最有名的例子,就是發現買尿布與啤酒的關係。沃爾瑪發現每周五的銷 售金額,尿布與啤酒有正相關,原來是年輕爸爸會幫孩子買尿布,順便為自己買啤酒,結果沃爾瑪推出合購方案,成功提高兩者的銷售額。 要對數理資料有熱情、不怕犯錯吳詣泓說:「這兩種人都必要存在,做假設再驗證是商業出發,資工背景的人做數據關聯性。所以我們這裡有心理、商管、統計、資工與物理背景,組成很多元。」要如何才能加入Vpon團隊?吳詣泓認為,他最看重的是對數據資料有無比狂熱的執著。 面試時,他常常會問一些無厘頭題目:譬如,台北市有多少加油站,大安區某個里有多少水溝蓋等。「我不是要正確答案,我要看的是他化繁為簡、推理思考的邏 輯。」有一次,一位面試者一聽題目,立刻站在白板前把他推導的數學程式寫下來,「寫方程式然後開根號,哇!弄得陣仗很大,我完全不曉得他在幹什麼?但讓我 看到他對數字的熱情。」吳詣泓哈哈大笑,「但這不表示我們要的是怪咖,我們要很優秀,但是又可以團隊合作的人。」他不忘對台灣人才叮嚀,「千萬不能怕犯 錯,我的風格是:只要我沒說不能做,就代表都可以試;而不是我說,這個能做才去做。」過去,台灣員工怕犯錯比例高,但在新科技時代,錯了即時修正就可以。 「不用問威朋有沒有在找人,我們永遠都在找優秀的人才。」吳詣泓說。不管你是經濟、社會或者是理工背景,人人都有機會。趕緊把統計書籍拿出來K吧,跨過第一步數理統計的門檻,要成為威朋員工,進而進入全球科技人才圈,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金融業〉創「數位金融長」先例的銀行 玉山銀行懂得用大數據處理資料 薪水加30% 玉山銀行 2014年稅後淨利為新台幣105.3億元,2015年《今周刊》最佳財富管理銀行第三名要 找:數位行銷人才、電子支付人才、數位IT人才待 遇:懂資料分析的行銷企畫,待遇比一般行銷企畫平均多15%~30% 最重視:1. 對資料威力的認知,面試必考情 境題,如:可否舉例你知道的數 據分析應用案例,他們如何做? 2. 學習力,邏輯與開放學習的態度從六個人到六十個人的團隊,玉山銀行資料科學部門花了十年,但從六十人要到破百人,玉山銀行數位金融長李正國說,「如果找人 很順利的話,說不定一年就看到了。」李正國是台灣銀行界第一位「數位金融長」,淡大企管系畢業,但喜歡用邏輯、模式化來處理工作內容,讓他開始與資料有不 解之緣。 「剛進銀行時做授信,因為審查很多條件,要填很多資料,根本記不起來,所以每做一個案子就要回去翻資料,後來我用EXCEL設計表格,填完後讓電腦自動匯出表格。」因為這個特質,李正國後來被主管力推,開始負責資料數位化的工作。 重視開放性 獨行俠個性不適合李正國的經歷,正代表了玉山資料科學部門所需要的職能──資料處理的能力,加上domain knowledge(領域知識)。「或許資料處理的人找得到,但銀行的專業需要時間淬鍊,現在不可能從市面上找到這種人,所以我們設計訓練課程自己培養, 也規畫資料部門完整的職涯。」李正國說。 懂資料處理的人,薪資會比較高嗎?李正國認為,多了一項技能,薪資自然會增加,以玉山銀行來說,一個企畫若加上資料處理能力,薪資可依經驗值的不同,提高一五%至三○%。 如果想進入玉山銀行數位金融部門,成為熱門的大數據人才,李正國強調,第一個條件就是要能認知數據資料的威力。「總不能來面試時,連一個有名的大數據應用 案例都說不出來。」第二,學習速度要快,資料領域很重視邏輯與開放,彼此交流很密切。如果學東西都喜歡自己摸索,就比較不適合進入這個領域。第三,要理解 銀行是個高度被監理的行業,很多規範要遵循。相較於其他行業,金融業比較一板一眼,不可能上下班時間很隨意。最後,當然要有基本的統計概念才行。 當消費者在網路上的行為都可以被記錄分析時,即使是一般的行銷人員,職能也會改變。李正國提醒,以前靠經驗做行銷活動是常態,但未來要靠資料解讀,找出消費者最迫切的需求。 健康生活業〉首個能預測疾病的健檢中心 美兆徵人科系不拘 但要能提出關鍵問題 美兆集團 擁有215萬筆健檢資料庫,擁有重大疾病五年發病率預測模型要 找:資料分析師與資料科學家待 遇:依求職者條件而定最重視:1. 對健康產業的熱情,面試必 考題:舉例你想觀察或管理 哪些資料,可以促 進人們身體健康?為什麼? 2. 健康專業知識,面試必考 題:膽固醇高於200,真的會 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一九九四年,美兆生活事業開始儲存健檢資料,如今累積超過二一五萬筆。「這些資料能不能篩選出針對個人的健康管理對策,或疾病的預防?」這正是目前美兆研發處處長劉婷婷與旗下團隊正在做的事情。 多數健檢中心的報告,把超標數值用紅色標示,那些數字可能已達到疾病的值,「就預防的觀點來看,可以做得更早、更好。」能否從健檢報告,預告未來五年糖尿 病、心血管發病的機率?別懷疑,美兆開發國內第一個七種重大疾病五年發病率預測模型。未來,還想將模型擴展到十八種慢性病、二十二種癌症。 須有核心專業加上資料敏銳度除此之外,美兆還將成立各種健康資料庫的雲端平台,譬如健保資料庫、各式穿戴式裝置所累積的運動資料庫。「貢獻資料的單位,我們也有服務回饋,如回饋消費者運動的建議。」可以想像,美兆未來資料處理的人力需求有增無減。 因應大數據的新趨勢,美兆在一一年找來生理學博士劉婷婷,開始建立資料處理團隊。 一九七三年生的莊淵傑,原本在中研院社會所擔任研究員十三年。數學系畢業,應用統計碩士一直跟著研究醫療社會學的張笠雲教授做研究,去年轉職到美兆做數據分析。 在美兆,資料團隊分成三種人,一種是資料品管師,主要維護資料正確性;另一種是資料分析師,寫程式做模型;最後則是資料科學家,從醫療專業出發,發現有價 值的商業應用。相較於寫程式做模型,美兆資料團隊更需要能問出有價值問題的人。「核心專業加上資料敏銳度的跨領域能力,需求會提高。」劉婷婷說。 美兆團隊裡什麼背景都有,除了公衛、食品營養,也有經濟、社會、統計及資工領域。「健康與飲食、社經地位都有關係,我想找的人一定要對健康產業有興趣。目前,多數是碩士學位,而論文有用到統計模型的最好。」她說。 沒經過解讀的資訊就像泥巴,大數據人才就像淘金人,層層過濾九九%的泥沙,才可能有一點點閃光。所有企業都想從物聯網中淘金,在這種趨勢下,大數據人才不夯,才奇怪呢! 撰文 / 方德琳、吳沛璇 |
||||||
|
||||||
台灣半導體業興衰起落的風吹進校園,拋棄竹科的學子們,嗅到了科技產業變化苗頭,因為他們比你想的實際、比你認為的更有野心。 產業的變化更迭,校園人才,其實已早一步察覺。 「去年、前年,電機系學生畢業的(就職)首選已經不是台積電、聯發科,是一家做雲端儲存的公司,叫群暉。」說這話的人,是台大副校長陳良基,過去,每年從他實驗室畢業的學生,一半創業,一半則被聯發科網羅,有「聯發科保證班」之稱。 他說,以前電機系畢業最厲害的學生,通常一下就被台積電、聯發科招攬,但近兩年開始,「聯發科不在前三名了。」台灣最頂尖的理工人才,略過年薪同樣破百萬的台積電與聯發科而選擇群暉,背後代表了什麼? 我們走進位於台北市中心的群暉,它不在南港、內湖的科技眾落,而是隱身在長安西路上,一棟不起眼的商辦大樓。 走入天花板僅有約三米六挑高,四處堆放著產品的辦公室,放眼望去,多是三十歲上下、穿著休閒的年輕面孔。 這間全球有近六百位員工的公司,做的,是很多人不熟悉的網路儲存設備,透過這台設備,我們可以跟辦公室內的同事或家庭成員,透過區域網路存取、分享各類檔案,不用擔心資料外洩。 它的營收只有約一百億元,是台積電、聯發科的數十分之一,不上市也不上櫃,據前員工透露,軟硬體工程師第一年的年薪平均約一百二十萬元,「年薪基本上不會 低於二十個月。」一個碩士新鮮人進台積電或聯發科,現在年薪介於一百萬元至一百五十萬元之間,比起群暉,不具顯著優勢。 從台大電機所畢業後,進入群暉不到三年的黃國僑說,他當初想進群暉而不考慮傳統大公司的原因,不只是薪水,而是察覺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已經不在顛峰。 「現在台灣很多大公司,我們會覺得::前景沒那麼期待。」「像hTC(宏達電》走下坡,我原本待在裡面的同學離開,他們去的公司我以前也沒聽過,例如Acadine(明辨科技)。」 大公司≠有舞台: 更嚮往有挑戰、自己練功的成就感這個台灣大眾相當陌生,但台大畢業生早已悄悄跳槽的明辨科技,其實是由謀智(擁有全球卞占前三的瀏覽器Pirefox)前 營運長宮力成立,且清華紫光今年七月已宣布投資一億美元,專攻行動裝置與物聯網作業系統。職場新鮮人的選擇,早已走在趨勢之前。 台大電機系特聘教授闕志達說,九0年代中,大家都想進華碩,二000年左右,想進當時的股王威盛,再過幾年,則紛紛想擠進聯發科。「現在,也有很多學生畢 業先去美國念書,再想辦法進臉書或是Google。」台大電機系學生的就業選擇,其實就像是台灣科技產業變遷的先行指標。 「年輕人會看說,這個國家對科技的標竿是什麼?有標竿,大家會比較follow (跟隨),沒有標竿,大家就各自尋找活路,」陳良基觀察。 年輕人比我們想的實際。他們也看到,大公司內很難有自己的舞台。 「台大電機系早期畢業的菁英都是到台積電、聯發科去,這一批人為什麼到現在還沒辦法接手?」陳良基直言,就是人才歷練不夠,二口灣過去三十年,這一批戰將 其實打得很好,但是這一批戰將,到現在都還在戰場上,沒有(給)新一批(年輕人)受苦難、壓力,還有辦法用決策來印證他自己能力的機會。」同樣畢業自台大 電機所,剛進群暉約一年的丁祥恩觀察,朋友中,十個人裡面大約有三到四個,會捨大公司進中小型新創企業,「其實大家傾向自己去一個地方拚起來,現在年輕人 需要的成就感滿多的,要有挑戰,要離開舒適圈。」雖然公司從不強迫,但丁祥恩幾乎每天自願留到晚上八點,甚至更晚才下班,比起竹科一般的公司,每週工時至 少多出五到八小時。同時,比起大公司過於細緻的分工,許多畢業生甚至覺得工作缺乏挑戰,新公司反而適合新人「練功」。 黃國僑舉例,他在電機所專攻軟體程式為主,如果進入晶圓代工廠,面對的,可能是十年前就建置好的系統,只能微調改善。就算進入較有軟體 人才發揮空間的IC設計公司,「但他們上萬個人,我進去,怎 知道我會不會是那個做創新東西的人?」 但,進到群暉以來,他有很多機會可以跟團隊一起從無到有,打造一項完整的軟體功能或產品,甚至會直接接收到消費者的回餚。 在一個崛起中的企業,年輕人才可能被看到。陳良基這樣鼓勵學生,「人家(指上一代)不願意把棒子交給你,你就自己去搶,矽谷也沒有說「誰是誰的接班人」這 麼一回事,要自己闖出來。」從一0四資訊科技(人力銀行)十二月四日發布的統計,也能看到就業板塊的移動。調查中,會員在履歷表中勾選希望進入的產業,兩 年來,電子業整體少了四.四%。相較之下,網路業則成長了一一.九%,是電子相關產業中唯一成長的領域。 拚事業不代表犧牲生活: 竹科工時、薪水CP值不比新興產業最後,對這群Y世代的科技人來說,在工作以外擁有自己的生活,很重要。 黃國僑說得很坦白,若在竹科跟在台北的薪水差不多,實在沒有誘因去新竹工作,「台北很多講座、展覽,我在台北,下班後還有一段時間可以再做一件事情,例如跟家人、朋友吃飯,打球。 但我在新竹的朋友,大多就是上班、下班,回家上網、睡覺,他們週末就會很想回台北。」越來越少頂尖學生願意投入竹科大公司,甚至不願意繼續攻讀電機相關博 士班,對半導體業看似不利。有一線大廠,已經開始放寬新人錄用條件,從台、清、交、成,放寬到國立大學或私立大學前段班碩士,甚至有二、三線廠商已經招不 滿研發人力。 這樣的風氣,也慼染到了與竹科只有一牆之隔的交大電機系。 過去,交大電機所畢業生幾乎都會進竹科工作,但電機系教授陳科宏表示,近兩年學生畢業後,雖仍有八成會進到竹科,但大概有兩成學生,選擇創業或到雲端的公司上班。 「到竹科上班CP值太低(指換算工時與薪水),以及認為軟體等新創公司未來比較有潛力,讓部分學生做出不同選擇,」陳科宏說。 最混亂的時代,往往也最富饒機會。 拚命十五年就能賺夠退休的時代已結束,直接跳到下一個舞台闖蕩,未嘗不是新契機。別忘了,當年台灣的半導體產業,也是從各領域匯集人才而來,才闖出新局。 我們無須規畫這群人該流向哪裡,而只要確保這片土地有利於商業(見一百一十四頁文),提供穩定且一致的政策。人才,自能遍地開花。 文.吳中傑、張?文 |
第九屆立法委員上任將屆兩個月,仍然出現浮濫提案、一到下午委員會就唱空城的情況,離國會專業化的目標,還有好長一段路要走。 二○一六年的總統暨立委大選,國會改革是重要議題,第九屆立法院開議一個多月以來的表現,依據國會觀察基金會董事長姚立明觀察,整體來看,立委問政比起過去更認真,「畢竟全民都在監督,有一個凸槌,馬上就被放大檢視。」公民監督國會聯盟理事長黃秀端也肯定立委素質有改善、國會運作更公開透明。然而,這樣的改變還不夠,根據《今周刊》記者連日觀察,一些立法院長久以來的問題仍然存在。 第一個問題,是立委常常「不在家」,未盡到專業問政的責任。光看三月二十三日各委員會,九點開議,八個委員會中就有五個在下午一點半以前會議就結束,接下來就是立委各自跑行程、做選民服務的時間。三月二十四日的狀況也差不多,半數以上委員會,在中午即結束。 忙選民服務 快開會才出現而在各委員會質詢名單上,最常見「落落長」的三、四十位立委登記要發言,最後卻有將近一半未出席,以致會議早早結束。 司法及法制委員會召委段宜康就曾在主持會議時,因為要不斷覆誦未到場立委的名字、歷經冗長程序,而公開呼籲立委:「如果登記了就不要不來,我一直唱名也很累。」另外,每位立委雖然各有主責委員會,但有時針對特定議題,可以到其他委員會登記質詢,所以時常可以看到同一人列名在三到四個委員會的電腦螢幕上,但往往是登記了卻不見人影,成為一種「不正常」的「常態」。 有立委私下表示,會有「登記未到」的情況,有時是趕不及,有時是本來就不是真的要出席,只是為了「方便換順序」,例如同黨立委晚到,若自己先去登記,就可以換順序,讓對方提前上場。 「怎麼讓立委留下來(待在立法院),是個大問題。」黃秀端指出,公聽會上,常看到立委坐兩分鐘就走人,委員會質詢也只在快輪到自己的時候出現,大家都忙著選民服務。 加上立委席次減半後,每個委員會人數僅十三到十五人;根據規定,出席達三分之一的委員數即可開會,表決時,最少三個人同意,就可以通過法案,「法案往往對國家社會有重大影響,這樣的人數實在太少了,至少要十多位立委審查才合理。」黃秀端說。 簽名連署提案 一分鐘看完第二個問題,是浮濫提案。根據立法院公報,有些立委一個多月以來提案超過三、四十件,幾乎是每天就提一案;第一名的林俊憲高達四十六件,其次是三十六件的陳亭妃、三十件的黃昭順。 「一方面我沒有特別去算提案數量,另一方面同事都很用功,邀請連署的提案很多。」新科立委林俊憲強調,自己的提案內容主要來自選民陳情、競選政見、因應台南震災後續和轉型正義四大類。分居二、三名的連任立委陳亭妃和黃昭順,則都表示是將上屆任內、因立法院屆期不連續未討論完的法案重新提案。 立委衝量不是新鮮事,放眼上一屆提法案的立委排名,前五名都分別提出超過四百件法案;但立法院過去四年總共通過的法律案,卻只有五八一件,可見立委提案「重量不重質」,讓人為法案品質擔憂。 「同一案就有一堆立委提,沒有整合,光是法案對照表,看了就頭昏眼花,對立法品質是很大的損害。」前立委林濁水感慨,他在立委任內法案提案量,已是同期中數一數二多,但十幾年來也沒有超過四十案。 每到黨團會議、委員會開會空檔,常見助理穿梭於不同立委之間,拿著筆請對方連署提案、互相幫忙。只見一個法案常常在一分鐘之內,就閱讀完畢簽名,到底有沒有消化法案內容,誰也不知道。 評鑑靠量化 立委猛提案 段宜康曾為文感慨,「過去已經有同事提了的法案,不大有人會跟著提大同小異的案,怕被笑抄襲。」但現在卻是反其道而行,立法院開議兩星期時,就有六名立委,參考陳水扁政府行政院版本的「不當黨產處理條例」草案,各自提出法案。 「提這麼多法案,哪有辦法一一審查!」林濁水建議,應該由立法院法制局幫忙整合類似提案,增加立法的品質和效率。 對於外界認為,立委衝法案數量,是要滿足公督盟的評鑑,怕被扣上「不適任立委」的帽子,這種過於量化的指標,反而沒有兼顧品質;黃秀端表示不解,她解釋,一名立委只要一個會期提五案,該項目就是滿分,「提一百件法案和五件法案都同分。」因為網路直播管道大開,每天都有許多網友隨時檢視立委表現,立委是否能專注本業,監督、質詢、研擬並議決攸關國計民生法案,各界都在觀察這個史上期待度最高的立法院,能否走出新局。 撰文 / 賴若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