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速成风电冠军


国企+民营的股份制,绿色,高科技,PE热捧,踏准新能源产业政策每一拍节奏,上市在望,下一个目标是全球第一。华锐风电是不是最完美的中国创新故事?
《新世纪》周刊 记者 陈竹 于宁

 

  五年前,“华锐风电”还仅仅是韩俊良勾勒的梦想。作为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控股子公司大连重工机电成套设备有限公司(下称大连成套)的法定代表 人,41岁的韩俊良好不容易才说服背景不一的投资客们掏出7000万元人民币,和大连成套火速组建一家注册资本1亿元的股份制风电公司。

  “引进德国1.5兆瓦风机技术,第一年生产100台,第二年300台,第三年500至600台。”韩俊良许愿。

  没多少人真正相信。下注的人——譬如阚治东和尉文渊——只是在中长期看好中国风电前景,而华锐风电又恰恰是当时那个节点为数不多、甚至绝无仅有 的投资机会之一。在国内风电设备制造市场80%由外资占据的情况下,白手起家的后来者能有多大空间,谁心里都没底。越是没底,越是撺掇更多的朋友入股。有 的甚至是刚从钢材生意中赚了一笔,就被朋友的朋友拉进来。有的不放心,咨询了一圈人,发现风险太大,临阵打了退堂鼓。

  “那些打退堂鼓的,现在肠子都悔青了。”一位投资者告诉本刊记者:“现实比韩俊良当初许诺的还要好,好1倍!”

  2008年,华锐新增装机935台,新增风电装机容量1403兆瓦,超越了比它大八岁的金风科技,排名中国第一、全球第七。2009年,华锐新增风电装机容量3510兆瓦,行业排名中国第一、全球第三。它的最新目标是“五年内挑战全球第一”。

  如果说中国风电制造行业最近五年的飞速发展是个神话,华锐就是神话中的神话。

  华锐风电2008年便向投资者承诺三年内上市。眼下,它离目标咫尺之遥。本刊记者了解到,华锐风电今年3月向中国证监会递交A股上市申请,8月17日通过预审,预计9月上发审会,承销商为安信证券。

  年初,大连国资委透露,华锐将发行1亿股公众股(即对外发行10%的股份,此前公司净资本已从1亿元增至9亿元),目标募集资金35亿元,相当 于每股定价35元。但今年股市跌幅不小,目前金风科技市盈率只有20倍左右,华锐发行价恐难达预期,但华锐的初始投资者仍可获利不菲。

  这究竟是怎样一家企业?它如何背靠国企装备基地,乘着中国风电大跃进的政策东风,并搭上四处跑马圈地的五大电力公司快车,在短短几年力克群雄疯 狂成长?这样的成长能否成为中国新能源企业的样板,为中国新能源企业弯道超车提供动力?又或者,它是否像竞争对手们所批评的那样——“用速度掩盖问题”?

  在华锐光荣与梦想的感召下,谁将接手这些未知的风险?

火速建厂

投资尚未到位,韩俊良已在行动。边筹备、边融资、边建厂,边拉订单,两年时间,华锐风电火速成立

  华锐董事长兼总经理韩俊良,江苏盐城人,国字脸上架一副眼镜,早几年喜欢将浓密的头发梳成中分,看上去白皙清秀、书生气十足。韩1987年从太 原科技大学起机专业毕业,2003年中国政府开始第一期陆上风电特许权招标时,韩已是大连重工起重设计院的院长,同时兼任大连成套总经理。熟悉韩俊良的人 称,他思维活跃,有创业激情,又善长人际关系,并不甘于做幕后书生。

  他看准了风电,认定政府会很快出台鼓励支持国内风电发展的政策,外资占据中国风电市场80%份额的局面不会持久,而大连重工起重集团(下称大重 起重)是东北重要的装备基地,在上游部件建造供给方面具有先天优势。至于技术,可以先通过购买“生产许可证”的方式直接引进国外的成熟机型。这种俗称“买 图纸”的方式,缺点是不能随意改进,没有自主知识产权,但上手快,适合边做边学。

  时任大重起重董事长的祁玉民支持韩俊良的想法。2001年4月成立的大连成套成为韩俊良和大重起重风电事业的起点。2004年由这家公司出面,买下了德国Fuhrlander(富兰德)FL1500系列风机的生产许可证。

  这一系列风机由九大部分组成,大重起重可承制增速机、偏航系统、塔架、轮毂、主框架这五大核心部件。此外,大重起重最擅长生产非标准化设备(根 据用途自行设计制造的设备),是神六载人飞船发射平台行走机构的设计制造者。“承接风电部件制造,对他们来说并非难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协会风能专业委员 会理事长施鹏飞说。

  但资金却是个问题。

  大重起重2001年才由大连重工集团和大起集团这两家老国企捏合而成。摊子大、负担重的老国企很难拿出足额资金,投向风电这个虽有诱惑力却充满不确定因素的新兴行业。

  这时,阚治东恰好通过大连国资委找到大重起重。阚治东是证券界元老,曾任深圳创新投总裁、南方证券总裁兼党委副书记,2004年1月南方证券因爆发危机被接管。2006年3月,阚治东等人因涉嫌操纵证券交易价格被逮捕,但很快保外就医,2007年检察院撤诉。

  赋闲期间,阚治东将目光转向了PE(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他与认识多年的原上交所总经理尉文渊一起开始探索投资新能源的可行性。

  据接近他们的人士介绍,阚、尉二人考察过光伏太阳能,但认为成本太高,市场承受不了;考察过生物质能和垃圾发电,但认为不易规模化。最后发现, 技术成熟、国外有大规模实践、价格又与火电接近的只有风能。2004年,阚的朋友、美国新能源专家鲍亦和来华,带了一个新项目寻求融资,构想是在海上构建 像钻井平台一样的浮筏,兆瓦机安在浮筏上。阚等人仍觉风险太大,转而在国内找“更靠谱”的风电项目。

  当时,国内风电企业投资机会不多。行业先行者金风科技的增资扩股人满为患;东方电气的风电业务尚未独立,也不打算寻求外部投资者。同样刚刚进入,同时又寻求融资的大重起重几乎是惟一敞开的机会。

  “当时的成功几率,在我看来也就是50%吧。能不赔就不错了。”一位第一批入股的投资者说。当时国内最普遍的机型都在兆瓦级以下,毫无经验的华 锐一上来就是1.5兆瓦,而且还是拿国外的图纸,是否可行?即使技术本身没问题,国内装配工艺是否可靠?如果转不起来、并不了网怎么办?

  投资尚未落实,韩俊良已在行动。2005年,作为实验,大重起重承接了山东砣矶岛12兆瓦风场及国内第一个国产化兆瓦级示范风电项目——华能威海风电场的建设,后者46台风机全部采用大连成套的1.5兆瓦风电机组。

  韩俊良一直期待的国有化政策也及时落地。2005年7月,国家发改委下发的1204号文件,规定风电设备国产化率要达到70%以上,不满足设备国产化率要求的风电场不允许建设。

  这两件事有力提振了投资者信心。后者证明韩俊良对于政策的敏锐判断,前者则证明他和大连成套有能力搞到订单。即使这样,投资者们也用了将近一年才下定决心。

  2005年4月,阚治东成立了深圳市东方现代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东方现代),注册资本3000万元;2005年12月6日,五个出资方 签字同意合资公司章程。2006年2月9日,华锐风电在北京中关村大街59号文化大厦19层正式挂牌成立。成立之时,五个出资方都只实缴了五分之一的注册 资本,余额2007年1月24日才缴齐。

  其中,大连成套出资3000万元,占股30%,是第一大股东。阚治东以东方现代投资1750万元,占股17.5%——这是东方现代最大一笔投 资,此前均为百万元级小项目。尉文渊为法人的西藏新盟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下称西藏新盟)、程志山为法人的北京新能华起投资顾问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新能华 起)、马建军(后改为刘爱超)为法人的北京方海生惠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方海生惠)也分别投资1750万元,各占股17.5%。

  几方发起股东之间关系密切。现任华锐副董事长刘会是阚治东、尉文渊多年老友。刘会及友人于国庆等投资了阚治东的东方现代。程志山是吉林长春人, 钢材贸易商,是刘会拉来的投资。程志山2005年7月成立新能华起,此后几年间股权频繁变更,投资者进进出出,但核心投资人只有程志山和马铁英。马铁英是 程的朋友,内蒙古人,做空运海运进出口贸易。方海生惠的股权也是频繁变更,法人代表不久后改为刘爱超。2008年11月增至七家股东,但最终方海生惠注 销,这些股东直接投资了华锐。

  据当时入股的一位投资者介绍,不少初始投资者都是被朋友“忽悠”进来的。而出于风险考虑,“越是正式的机构反而越下不了决心”。

  边筹备、边融资、边建厂,边拉订单,两年时间,华锐风电火速成立。

生逢其时

“回头看,华锐早一年、晚一年成立都不行。晚一年,竞争者就都起来了,竞标门槛也提高了;早一年,国家还没有对风电行业出台这么多鼓励政策。”一位投资者回顾说

  进入2006年,投资者们开始意识到,华锐赶上了最好的时点。

  在国家发改委推动下,一系列扶持和鼓励风电发展的政策密集出台。2006年2月,《可再生能源发电有关管理规定》由发改委公布,明确要求电网企 业应“确保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上网”,并给发电企业规定了8%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配额义务。相比光伏等其他可再生能源,风电更具商业操作性,加之风场有地理 条件限制,为完成配额,五大国有发电企业很快开始全国跑马圈地,带来了对风电整机的巨大需求。

  同一年,国家出台风电特许权招标原则,规定每个投标人必须有一个风电设备制造商参与,而风电设备制造商要向招标人提供保证供应符合75%国产化率风电机组的承诺函。投标人在中标后必须而且只能采用投标书中所确定的制造商生产的风机。

  这个政策对国产化率要求很高,对企业资质门槛要求却很低,正好适合华锐的情况。

  “回头看,华锐成立晚一年,竞争者就都起来了,竞标门槛也提高了,再去竞标,必须要求之前有成功经验。早一年,国家还设有这么多鼓励政策。”一位投资者回顾说。

  在75%国产化率、全额并网、电价分摊、财税优惠等一系列密集推出的政策激励下,中国风电建设在2005年至2008年经历了四年超常规发展。 累计装机容量从2004年底的76万千瓦激增至2008年底的1221万千瓦,远远超过“十一五”初期预测的500万千瓦目标,装机容量跃居全球第四。

  风电大跃进给初生的华锐提供了肥沃而宽广的土壤。

  国外竞争对手已被70%国产化率挡在门外,国内风机整机生产厂商,当时是金风科技独占鳌头。但运营八年的金风科技也有弱点——它的主打产品是 750千瓦机型,而正准备大上风电的五大电力集团需要的是大批量的稳定整机电源,兆瓦级机型的需求忽然激增。华锐这个十分有预见力的后来者2004年就引 进了德国的1.5兆瓦技术,刚好赶在所有人前头生产出全国第一台1.5兆瓦机——2005年12月完成1.5兆瓦风电机组国产化配套产业链,2006年6 月下线。

  在这个新的起跑线上,老牌金风落后了——金风2007年底才开始出1.5兆瓦机型,直到2008年才批量生产,这让它错失商机,并在不经意间给 华锐让出了市场空间。譬如,2005年长岭风电项目一期2.7亿元设备采购合同,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本来要交给金风,但金风出不了1.5兆瓦机,只好给 了华锐。

  据金风前CFO余丹柯介绍,金风节奏慢一步,主要涉及技术选择问题。华锐从德国引进的是双馈式变桨变速机型,技术成熟主流,既能发挥大重起重的 装备优势,又规避了自主技术工艺积累不够的弱势,很快赢得客户的认同和好感。金风的1.5兆瓦机型采用的是直驱永磁式变桨变速机型。这种机型不需要齿轮 箱,大规模并网后容易体现其稳定性优势,需要大电机,制造环节复杂,研制摸索需要过程。

  在华锐起步阶段,华能集团是主要助推者。尽管之前也有过一些长岭风电和山东砣矶岛风电等项目,但华锐的人说起来,都称公司第一单是与华能签的, 这指的是2005年大连成套和华能新能源共同开发的华能威海风电场46台风机项目,这一项目使用的即1.5兆瓦风电机组。实际上,2005年华锐风电尚未 成立,出面签署意向合同的都是大重起重控股90%的大连成套,这些项目后来由华锐风电继承。

  据华锐风电内部人士介绍,华锐签威海这单,不图挣钱,关键是获得边学边做的机会,技术人员就在现场,一发现有问题就立即通报改进。最早的几台在德国生产,由富兰德的人安装,华锐技术工人旁观;然后同一批人回国,华锐的人安装,德方专家旁观,做质检。

  2004年10月,祁玉民离开大重起重,担任大连市副市长,但对华锐风电关心依旧。2005年长岭风电项目一期合同,祁玉民亲自出席签字仪式,提出大连应发展为国内最大的风电重大装备研制中心和产业化制造基地。

  根据振兴东北办2005年10月的一则报道,当时的华锐也在积极寻求“国家发改委以及省市在大型国产化风机试验风场产业化项目、风机核心零部件生产基地建设等方面的支持”。

争议一跃

在市场最紧俏的情况下,国内同行正酝酿涨价时,华锐偏偏挑起了一场价格战

  金风很快感受到了迅速崛起的华锐带来的压力。

  2008年,国家能源局提出要打造数个“风电三峡”——到2020年,在中国河北、蒙东、蒙西、甘肃酒泉、新疆、江苏沿海等地区建设几个千万千 瓦级风电基地。受此拉动,国内风机市场供不应求,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据华锐内部人士介绍,最紧俏时,六家客户的代表来到厂里,坐等产品下线,生产一台拉 走一台。而付款模式则由1-8-1(10%定金、80%交货给付,最后10%是两年保质期到期后再付),先变成1-3-5-1,最后变成 1-2-3-3-1。

  正是在这样的市场情况下,在国内同行正酝酿涨价的时候,华锐偏偏挑起了一场价格战。

  2008年6月20日甘肃酒泉380万千瓦风机项目开标,华锐报价仅5800元/千瓦,比金风低了将近500元/千瓦。华锐在这次招标中一举拿下180万千瓦订单,而金风只有81万千瓦。

  “在业内看来简直是自杀。”金风前CFO余丹柯回忆说,华锐盈利能力不如金风,但它采取激进的营销战略,以占领市场为主要目的,薄利多销。

  而金风倒是对盈利看得比较重,十多年来只做利润率最高的总装,零部件制造交给其他专业公司。根据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的调查,华锐自制比例高达70%,金风只有10%。

  但在2008年特定的市场环境下,金风模式的缺点被放大了——由于上游供不应求,它在供应商面前缺乏谈判余地,无论是产量、价格、交货速度还是制造水平都受制于人。

  华锐的举动让它在业界树敌无数——金风、东气这些排在第一阵营的公司不愁没订单,无非是少赚点,但对剩下的几十家排在第二、第三阵营的新兴风电企业来说,华锐决绝的营销战略等于生生将他们逼向绝路。

  “像华锐这样通过国外买技术发展风电的企业,全国几十家。他们斥巨资买图纸、建工厂,但就因为晚了一年两年,产品刚一投产就被逼到死角。不卖不行,卖又亏本。”一家国际风机制造商的驻华销售代表评价说。

  据他称,各风机制造商的销售人员曾在聚会时给华锐算过账,怎么算都觉得大重起重是不赚钱也要支持华锐。更有人愤然跳出来说,这一定是华锐的阴谋——明知产能有限,也要开出超低价,不让别人拿单子。

  2008年,由于全球原材料短缺,金风的履约率只有35%左右,华锐的履约率稍好过金风,这给一些客户留下较好的初步印象。

  金风虽是中国风机制造的老字号,但由于国内风电整体起步晚,特别是在兆瓦级机型上,金风的优势在短期内体现得并不明显。华锐虽刚刚起步,却培育 了国内整机企业最庞大的售后团队来弥补技术缺憾。这支队伍在鼎盛时期不下1000人。韩俊良给他们提出的要求是,在业主发现故障前找出问题,解决问题。华 锐为此支付了高昂成本,但也在一定时间内维护了企业声誉。

  但上述国际风机制造商的驻华高管讽刺说,“2年质保期内免费修,但剩下的18年呢?如果一台风机要不断追加维修成本,客户会怎么想?”

  这位驻华高管进一步质疑:“用速度掩盖问题,能掩盖多久?华锐接下来要做的,应该是摆脱原始积累阶段的不足,踏踏实实完善技术。”

  截至目前,没有哪家电力集团公开指责华锐风机的质量问题,但私下抱怨不断。前两年,龙源电力不少订单投向华锐,但今年给华锐的订单明显减少,给金风的订单增多。另据一位风机咨询公司的负责人介绍,从今年回收上来的风电客户调查情况看,金风有一定质量优势。

  一家欧洲风机制造商的驻华代表告诉本刊记者,中国风电客户反馈比较迟钝滞后,一方面是不少风机尚未并网发电,一方面也因为国内风电份额主要由国 有五大电力集团占据,他们与华锐、东气背靠的大国企有着长期合作关系。这一特殊国情,赋予国企背景风机制造商更宽松的生存土壤。

  2007年,五大发电集团向华锐采购的风电整机分别占总销售量的63.3%。近年来,华锐共承担80多个项目的供货任务,包括国家风电特许权二期、三期、四期、五期项目以及甘肃、河北、内蒙古、江苏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等国家多个重大风电专项项目。

  争议声中,华锐风电突飞猛进,2008年新增风电装机容量1403兆瓦,超越了比它大八岁的金风科技,排名中国第一。销售收入也从2006年的 2.1亿元增至2007年的24.99亿元,继而在2008年达到51.46亿元,直追金风的64.17亿元。华锐的低价策略帮助其迅速做大,但净利润、 资产负债率等指标则比金风有所不如:2008年华锐利润为6.3亿元,金风为9.06亿。华锐的资产负债率在2007年和2008年都在89.5%左右, 远高于金风的54.89%和44.8%。

硬关系

“官方不止一次提出要打造中国的Vestas,大家都清楚指的就是华锐”

  在业界看来,华锐的成功公式中除了赶得恰恰好的政策时点,大胆的市场作风,还有主管部门的大力扶持。在风电这样主要靠政府补贴和扶持发展起来的行业,后者尤为关键。

  据新疆风能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师杨旭亮介绍,2006年华锐初一成立,国家发改委就提出扶植金风和华锐做风电。2009年国家宣告风电设备过剩, 即将取消“风电项目设备国产化率要达到70%以上”规定时,华锐已稳坐第一阵营。“领先企业的产能并不过剩。要说过剩,也是一些低端机组过剩。”韩俊良在 年初接受《中国经济导报》采访时自信地阐释他对国家政策的理解。

  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是中国发展风电的主要倡导者和决策者,对于来自东北的华锐也爱护有加。2004年3月起就兼任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 基地领导小组办公室(下称振兴东北办)主任的张国宝,在2008年振兴东北办撤销后继续分管东北振兴司。给华锐机会,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给振兴东北老工业 基地添砖加瓦。

  另一方面,华锐的董事长兼总经理韩俊良,也敏锐参透了每个阶段的市场形势、政策走向和决策者心理,以迅猛的发展使自己成为了“节能创新企业的标杆”。

  中国即将进入兆瓦时代的时候,华锐率先试验推出1.5兆瓦机型;主管部门希望风机提高国产化率时,华锐宣布国产化率超过80%;主管部门希望通 过风电特许权招标压低风电价格时,华锐引领了价格战;主管部门开始抑制1.5兆瓦机产能时,华锐又已摆脱了对富兰德技术的依赖,宣称“已能批量生产具有完 全自主知识产权的1.5兆瓦的风电机组和3兆瓦机组,5兆瓦机组也正在研制中”。

  一位在风电行业工作多年的销售人员说,“官方不止一次提出要打造中国的Vestas(全球最大的风电整机厂商之一),大家都清楚指的就是华锐。”

  对于韩俊良,业内褒贬不一。褒者认为他为了华锐鞠躬尽瘁、尽心尽力;贬者认为他“太会做人”。韩俊良在客户关系上使足心力,对外宣传方面却极其 低调,极少接受媒体采访,网站上也搜不到他的完整简历。形形色色的风电行业论坛上,不仅不易见到韩俊良身影,甚至很少见到华锐的人。

海上第一步

虽然有质疑,华锐完成了国内风机企业被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中国第一个海上风电示范工程

  最给决策者“挣面子”的工程,莫过于上海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10万千瓦项目。2007年,上海市下决心赶在世博前搞中国第一个海上风电示范工程,安装34台3兆瓦的风机。

  考虑到国内风机制造商大多没有海上大兆瓦风机制造经验,上海市最初想请国外风机制造商,但招标后却发现对方开价太高。“要3000多万元一台, 还不包括塔身和安装,太贵。”一位知情人士回忆说。当时最被看好的外国风机制造商是REpower,但报价远高于中方6亿多元的预算,其他问题也谈不拢。 譬如,鉴于中国没有海上风电又急于发展,REpower十分担心技术外流,所以坚持要将主控端服务器放在德国。但中方不同意,认为这不利于风场后期管理, 也担心东海大桥地区的海况的详尽资料被德方拿到。

  据知情人士介绍,当时无论是上海市政府还是国家发改委,都更希望由国内风机企业来做这个项目,不仅省钱,也涉及国家荣誉。但行业内专家异口同声说不可能,认为中国风电企业做陆上兆瓦机都刚起步,要做海上3兆瓦机肯定失败。

  问到金风,摇头。问到上海本土风机制造商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摇头。问到华锐,点头。

  再一次从零起步。为了能迅速上马项目,华锐不惜重金邀请Windtec帮助联合开发上海3兆瓦机。“我们出钱,对方出人,他们给我们打工,我们 拥有知识产权。”华锐一位知情人士说。华锐2007年12月承接项目,2009年9月实现首批3兆瓦风电机组正式并网发电,2010年2月34台海上风电 机组全部整体安装成功,2010年6月8日并网发电。

  成功并未掩住质疑,从项目规划、整机及零部件制造、安装及后期维护、电力并网一直到运营收益,贯穿整个项目。一家欧洲风电公司的产品工程师评价说:“华锐没有公开它的运行数据,也不会公开,所以外界只能质疑。”

  据公开资料,东海海上风电项目最终成本在23.8亿元左右,大大超过了政府最初的预算,但重要的是政府满意。世博会前一次中美能源论坛上,美方 曾建议中国用大机型搞海上风电,并推荐美国的风机生产厂商。“结果我们自己搞出来了,美国人就瘪了。美国人还没有海上3兆瓦呢!领导们很有面子。”一位知 情人士说。

  作为嘉奖,国家给华锐5000万元的专项研究补助。2009年,华锐决定在韩俊良家乡江苏盐城搞海上风电技术装备研发中心,国家给予7700万元的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又将这个研发中心定位为中国惟一的以海上风电技术装备为研究的国家级研究中心。

  这几乎注定了华锐将在大幕逐渐拉开的中国海上风电建设中扮演非同寻常的角色。今年5月18日,中国首批海上风电特许权招标工作正式启动。首批四 个项目总装机容量达到100万千瓦,全在盐城市,相当于10个东海大桥风电场。而这与各地上报的庞大规划相比,只是沧海一粟。仅上海、江苏、浙江、山东、 福建几省份2015年海上风电规划装机总和就达到约1010万千瓦,其他各省份目标也在百万千瓦以上。

增资扩股

“韩俊良把手一摊,说‘你们看吧,看我能拿多少合适’。大家想了想,觉得他还是值这个钱的”

  2008年,就在华锐新增装机容量超过金风的同一年,华锐完成了成立以来最重要的一次增资扩股。

  当年3月12日,华锐第一届第五次股东会议决议通过以增资方式,增加两个新股东。其中,新天域资本旗下的新天域远质投资有限公司(New Horizon Future Material Investment Limited,下称新天域)出资2500万元,占增资后总股比的16.67%。韩俊良的自然人独资企业——北京天华中泰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天华中泰)——出资2500万元,占增资后总股比的16.67%。

  增资后,注册资本由1亿元增为1.5亿元,大重起重股比缩水为20%,其他四家初始投资者的股比也缩为11.67%。因新天域为外资,华锐也由内资变为合资企业。

  据一位股东介绍,由于风机整机制造属于轻资产,华锐发展前两年都不需要贷款,完全依靠预收款滚动发展。但到了2008年开始批量生产,的确需要 更多现金。但发新股还是贷款,股东们意见并不一致。尽管外人看来,新投资者可能在上市时助力,但初始投资者不愿上市前与他人分享胜利果实,更何况新投资者 还提出12%年息的保底条款。

  对韩俊良的激励是否太多?原始股东们也有不同意见。

  有股东认为,金风也有高管入股的激励机制,但金风董事长兼CEO武钢的股比几经稀释,最后不到3%;现在韩俊良要拿11.67%,是不是太多了 点?“但韩俊良把手一摊,说‘你们看吧,看我能拿多少合适’。大家想了想,觉得他还是值这个钱的。”一位知情人士说。最后谈妥,只要大重起重和国资委同 意,其他股东就同意。

  从2007年中谈到2008年,各方达成共识——据投资者透露,新投资者最终溢价进入。

  股东们公认,华锐日常生产经营、客户关系、政府关系都是韩俊良一手抓,韩俊良事必躬亲,心思极细,是“有远见、有预见性的奇才”。一个让他们叹 服的例子是,2006年华锐初一成立,韩俊良就从国外预订了1500套主轴,说“以后这个就不好买了”。投资者们认为太激进,但又不好干预。殊不 知,2008年市场大变,全球风机主轴短缺,有钱也买不到。

  到了2009年,韩俊良四处寻找深水码头,准备在大连长兴岛、天津和江苏盐城等地搞临港工业区。投资者问何故,韩俊良回答说,下一步的重点是做海上风电,要运装备,就必须用船,用船就要找深水码头。

  “为什么不用公路运输?”一位投资者追问。韩俊良解释说,3兆瓦风机底座直径4.7米,立交桥高4.5米,总不能拆了立交桥;中国海岸线虽长,但深水码头有限,无论考虑运输还是未来出口。趁着竞争对手还没反应过来时拿,成本低,以后想拿高价都难。

  “他居然看得这么远,这么细,立交桥高度,你说除了他,谁还能想到?!”韩俊良在投资者中的威信由此蒂固。

  2009年1月,华锐实现了管理层激励,韩俊良持股的天华中泰将其中3.33%股权(500万元人民币的注册资本出资额)转让给北京华丰能投资有限公司,该公司由34个自然人持股,主要来自华锐高管和员工。

上市之前

上市之前,华锐风电股东由7家再变为22家

  完成增资后,华锐风电有7家股东(6家中资、1家外资),2009年1月变为22个股东。据一投资者介绍,变动原因是原来由阚治东、尉文渊等出面的中资股东将股权分散,转让给各自的真正投资人,即这些投资人由间接持股变为直接持股,但仍以公司名义持有。

  而实际情况远比这复杂。

  ——新能华起将其部分股权转让给陕西丰恒胜达商贸有限公司、北京盛景嘉华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北京益通森源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衡水智盛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四家公司后,还有8.08%的股份。

  ——方海生惠将股权转让给深圳市富鼎顺投资有限公司、北京颐源智地投资有限公司、海南鼎方源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北京普丰行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天 津德同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北京恒越星河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北京泛海新能投资顾问有限公司七家公司。2009年6月,方海生惠注销。

  ——东方现代将股权转让给北京汇通丰达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刘会)、北京中恒富通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于国庆)、上海元琪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瑞华丰能投资有限公司(包括阚治东在内的八位自然人组成,均是东方现代的员工)。

  这些新股东持股比例一般不超过4%,最低至0.1%,出资只有15万元。其成立时间大都在2008年9月-11月间。比如2005年7月成立的 方海生惠,注册资金1000万元,主要出资人是马建军、陆瑞镛。2008年8月变更为深圳富鼎顺、北京泛海新能各出资500万元,2008年10月再变成 六个股东,2008年11月5日又增加了出资额只有9万元的北京恒越星河。

  这些股东之所以在2008年四季度纷纷成立,赶在2009年1月蜂拥而入,或许是因为要赶在华锐启动上市旅途前验明正身。

  以2009年3月31日为评估基准日,北京中企华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对华锐风电出具评估报告,认定公司净资产10.995亿元。将股份公司总股本确定为9亿股,总股本额为9亿元,其余部分6088万元计入资本公积。

  2009年9月16日公司提交变更申请,注册资本由1.5亿元一跃增至9亿元;由有限责任公司变为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增设分公司——华锐风电科技有限公司大连分公司。

  与最初投资华锐的股东不同,此时的华锐已进入快速盈利期,这些投资者承担的风险要小得多。

  “这是一个普遍现象,从太平洋证券上市前的定向增发到神州泰跃,以及未能上市的成都娱音,在上市前都有多如小蝌蚪般的神秘投资者涌入,希望上市后获得巨大财富。”一位PE业者表示。

  华锐的这些投资者究竟来自何方?从目前有限的资料还难以判断。因为有的公司登记的电话不存在、所留手机的机主表示未听说过有此公司;有的办公地址是借用其他公司的;还有的在登记地址根本找不到这家公司。

  深圳富鼎顺的股东和法定代表人也几经变更,2009年9月显示北京京福信投资咨询公司持股100%,京福信在北京丰台区科学城海鹰路9号2号楼216室办公,工商资料显示这里还曾召开过股权转让的会议,但当地并无这家公司。

  新股东北京颐源智地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9月,注册资本1000万元,一度由北京中鸿联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出资985万元,法定代表人 为郭占宽。本刊记者发现郭占宽为北京海淀区苏家坨镇寨口村的一位75岁的农民。当地已经折迁,郭占宽长期与女儿在市内居住。颐源智地股权后又经变动,现在 由2009年10月才成立的天津金海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有。

  今年3月初,大连市国资委发布新闻稿称,华锐风电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初步确定发行1亿股公众股,募集资金35亿元人民币左右。据了解,华锐风电8月17日通过证监会预审,预计9月初上发审会。IPO主承销商为安信证券。

新形势

2004年以来的风电高增长难以维持,行业增速回落的机会不小

  不过,在过去几年发展得如火如荼的风电正进入新时期。资本市场对风电的狂热追捧在降温。2004年以来,中国风电新增装机增长速度一直在100%以上,其中,2005年至2007年三年超过150%。但业内专家都认同,这种高增长难以维持,行业增速回落机会不小。

  这一方面因为风电并网难题——大规模接入会对电网运行造成影响,普遍观点是,风电并网容量不应超过电网总容量的20%。即使并网问题得到较好解决,按2020 年国内风电装机达到1.5亿至2亿千瓦的目标测算,未来十年,国内风电新增装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大约在10%-16%,仍远低于前几年的水平。国都证券研究员李元预计,2010年和2011年,中国风电新增装机的增速在20%-30%之间。

  行业整体利润也不容乐观。在华锐引领的几场价格战的拉动下,1.5兆瓦风机的单价已经从2008年高点的6500元/千瓦下降到了现在4600 元至4800元的水平,降幅之快为历年少见,业内已有企业出现亏损。与此同时,主管部门已经取消了70%的国产化率要求以及包括进口免税在内的针对风电制 造企业的一些财税优惠。

  进入2010年,国内外风电概念逐渐冷却,投资者愈发谨慎。今年6月14日,金风无奈搁置香港IPO筹资至多12亿美元的计划,这当中固然存在操作技术因素,也有时势。

  尽管市场分析机构普遍认为,这场行业整合变迁大潮不会伤及华锐、金风、东气这三家政府重点扶持的企业,但从中长期看,这些年盲目追求建设进度和装机量,忽视风险控制和管理,都给风电设备企业埋下隐忧。

  本刊实习记者郑浩榕对此文亦有贡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946

投機無速成 進步靠筆記 黃國英 (Alex Wong)

http://hk.myblog.yahoo.com/alexwongkwokying/article?mid=13595

殿堂級交易員Paul Tudor Jones,被問及改進投機的秘訣,答曰:「從錯誤中學習,得着,遠比深究成功為多。」 (One learns that most from mistakes, not successes.)德國股神科斯托蘭尼,征戰沙場多年,也如此勉勵後進:「只有仔細分析失敗,才能從中獲利,況且,虧損嚴重的投機活動,要比獲利的投機活動,更值得分析。」

投機,從來不需百戰百勝。失敗犯錯,絕不可恥。正如科老經典《一個投機者的告白》所言:「虧損與獲利焦不離孟,孟不離焦,而且終生陪着投機家。成功的投機家,在一百次交易中,獲利五十一次、虧損四十九次,他就是靠這差數為生。」

錯後反思,改之,上上。思而不改,上。錯而不思,「過咗去,咪算囉…」,下。唔認錯,更去改寫歷史、自己呃自己,最等而下之,卻是人之常情。打滾廿年,看見只有5%的投機者,會認真刻意反思,持續糾正。股市贏家極少,輸家極多,其理在此。

 

每次教投資課程,未教招式,必先咿咿哦哦,苦口婆心,勸一眾學生,大勝也好、大敗也好,持之以恆,寫好投資日記。或怨:「妖,睇statement咪得囉,唔駛咁麻煩!」全不明走寶在何處。1985年,索羅斯著手撰寫《金融煉金術》(Alchemy of Finance),將行軍佈陣時的買賣理據,以及長線觀點,詳細筆錄,思想更為清透。十五個月內,大勝115%,「可能是史上,一介作者著書所獲的最大報酬。」(It was probably the highest honorarium ever received by an author for writing a book.)《金融煉金術》,實是炒神的投資筆記。

又例如彼德.林治(Peter Lynch),每當發現一隻好股,必定花上數小時,將公司的賣點、成功關鍵,以及潛在中棍之處,精煉成一個老嫗能解、童稚能懂,而又能夠在兩分鐘內present完的「故仔」。每當兵慌馬亂、熊軍肆虐時,從筆記中翻查,由於生門、罩門,已經刨得滾瓜爛熟,除非基本因素未如預期,步速仍能保持,不會心隨價動,自亂陣腳。

投資日記,三大原素:買賣明細、分析理據和心理狀態。心理狀態,重中之重,留待下回分解,現先解釋其餘兩者。要快速建功,提升戰力,檢查過去戰役,勝敗何因,會是捷徑。例如Stock Market Wizards中的Mark D. Cook1992年預備出征U.S. Trading Championship,翻查自己過去廿年的投資筆記,發現一個定律: 逢周二戰力最強;一到周五,則輸多贏少。何解?命格使然?非也? 周一尚未入局,周二熱身完成,體力充沛,猛虎出押,勢不可擋。有前無後,段段放盡,末段力弱,周五時鬥志下滑,決心不足,回報遂低。看似低能,但如非有筆記可查,一個橫跨廿年的pattern,要發現之,亦不易。Mark Cook嘆曰:「這絕對是我晉身高手的轉捩點。」結果?由平平無奇的trader,變成1992U.S. Trading Champion。當年回報率為563%

記曰:投機無速成,功夫點滴積。進步靠筆記,檢討極得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611

【問對管理】工作技能進階:企業中層PPT速成法

http://www.infzm.com/content/76397

升到中層管理級別的職場人士,工作離不開PPT。一般PPT文檔用途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作為演講或者匯報時的輔助工具,幫助更好的傳導信息;另一種則是直接作為閱讀材料,如工作總結、匯報材料等等。就作為演講和匯報的輔助工具而言,PPT起到的作用是:幫助用戶理解演講的邏輯、利用文字、圖表或者視頻更好的傳遞信息、吸引用戶注意力並且減輕演講者記憶負擔等等。

製作一個好的PPT文檔,首先要明確文檔的創作目標,另外,還需要注意PPT寫作的結構順序、語言以及圖表使用幾個環節。

(問對網/圖)

1、結構順序:首先需要突出重點,演講中的其餘部分都需要圍繞這個重點展開,讓聽眾很容易抓住邏輯脈絡。至於重點突出的位置,可以選擇開門見山,也可以選擇推導式的方式,當然這種情況通常僅僅適用於方案有爭議、需要反覆論證的情況。

2、語言:每一頁PPT都需要在主題上清楚表達核心信息,讓人一目瞭然,儘可能用文字,內容則可以輔以圖表等。文字一定要精練,要記住PPT不是簡單的把word拆成好幾頁。另外每個要點描述不要超過兩行,儘可能用簡練的語言概括,同時每一頁PPT中的字體大小應當儘量控制在三種以內,否則容易顯得紊亂,讓人覺得不夠專業。

3、圖表:PPT中有相當豐富的圖表功能,圖表的使用目的一定是為了更好地傳遞信息,而不是讓聽眾耳暈目眩,所以要儘量簡潔明了,不能太華麗,更需要注意在投影之後不能太小,不能期待聽眾都帶著望遠鏡。

此外,在使用PPT時也有不少注意事項,最關鍵的一點在於切莫本末倒置,主次顛倒,讓PPT成為了會議或者演說的主角,使用人反而成了個放映幻燈片的角色。其中包括:

1、姿勢儀態方面:PPT使用者絕對不可以背對著聽眾面朝著PPT投影片自言自語,除非需要特別展示一下後背的著裝,否則很容易讓人缺乏耐心繼續聽下去。面對聽眾,當且僅當需要強調PPT中無法用語言說明的圖表示例時可以側身指示——以提醒聽眾注意,否則都應當讓聽眾看到你的眼睛。

2、配合演說方面:既然選擇了使用PPT作為輔助工具,自然需要將工具用的恰到好處才行。除了可以便於暫時走神或者離開的聽眾連貫地聽你的演講,更重要的是可以更生動、更形象的將一些語言難以表述的東西展示出來,所以使用PPT的時候一定要根據演講的進度合理的翻頁,過快、過慢都會影響效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56

熊市股神速成手冊

http://www.cbnweek.com/yuedu/ydpage/?raid=1685
 在牛市裡,會出現很多「股神」,他們就像雨後蘑菇一樣很容易就長很大,因為那時候的投資者們很容易輕信和崇拜;但是在一個漫長的熊市裡,投資者對於靠預測股市賺錢的人一般會採取調戲的態度。


  可為什麼還是有一些「股神」仍然能保持屹立不倒的姿勢呢?


  比如,我前幾天有幸在一個投資者交流會上見到了一個傳說中的投資預測者。這個帶著眼鏡一臉疲態的中年男人,話很少。由於我離得遠也沒有聽清他說什麼,甚至有很長時間我懷疑他根本是睡著了,但是會議結束後,和我同去的人都說:「收穫很大!」


  這種收穫很大的反應甚至讓我嫉妒。對於在熊市中依然屹立不倒的那些投資預測者,我花了些時間,總結了一下他們的招式,我相信這些對於想成為「股神」的人是很有幫助的。


  做熊市中的股神最好面無表情,最差的表情是笑呵呵的—市場都這樣了,你還笑—最高境界是那種類似於在祭奠祖先場合裡出現的豬頭,不管別人怎麼動情地呼號,它總能保持一種表情,或者沒有表情。據說現在有這種切斷面部表情神經連接的手術可以做。


  你說的話要表意含糊,在不同情境下一句話可以有36種理解。最好找一個筆記本,專門做一個自己這種含混表示的記錄,要不股神自己也會忘了自己說了什麼—股神也是人啊。


  最好背熟一些描述大自然景色的古詩,用法是:「×老師,你看市場會怎麼發展?」你說:「唉~~,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啊。」這句話就足夠讓問話者領會和琢磨一陣的。


  最好可以運用一些中國文字的拆解技巧,這裡最著名的例子是:「德」字就是14個人一條心……這種拆字話題只要智力正常的人就可以用一個下午編出120條來。比如「投資」的「投」,就可以拆解為「還可以再買幾手,兩次才能見到真正的收益」。總而言之,都是不靠譜的屁話,但是,就是有投資者對這個感興趣。


  找到最佳求生通道。如果投資者對你提的問題,你根本就不知所云,那麼你就可以把這個難題推給政策當局,或者市場情況。具體操作大概是這樣的:比如,「×老師,你覺得轉融通會造成市場波動加大麼?」「轉融通,我們的市場,轉融通,呵呵。」—這是你唯一可以笑的時候—你這樣做的意思是「你懂的」,這種方法一般會奏效,虔誠的投資者也會哂笑,表示「他懂的」。


  利用互聯網,建立個微博,然後再自己扮演崇拜者在自己的微博上不斷地說崇拜的話,然後再買些粉絲。


  最後,如果你想成為草根股神,只是出於你對投資這個屌絲行業的熱愛,或者出於虛榮,那還是乾脆算了吧,因為這個成本太高了;而且我經常懷疑「草根股神速成法」有讓人更年期提前的副作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47

統一超商七年級碩士生力軍陳弘揚 菜鳥速成空降上海 年收七十萬起跳

2012-7-16   TWM




二十七歲、才剛退伍的陳弘揚,經過六個月的快速訓練,今年三月就空降中國,接掌上海7-ELEVEn的新開門市店長職位。除了強烈的企圖心,陳弘揚還有什麼能耐,讓統一超商在百人之中選上他?

撰文‧林讓均

去年十月,統一超商在上海7-ELEVEn達百店之後,旋即加速展店布局。於此同時,統一超也悄悄擴大獵才組成生力軍,從台灣招募碩士畢業生「空運」到上海,快速訓練六個月之後,立刻派到第一線當門市店長。

這些生力軍的到位,確保了上海7-ELEVEn在快速展店的同時,服務品質依然不打折扣。而二十七歲的陳弘揚,就是7-ELEVEn在二○○九年進駐上海後,第一位透過此計畫派駐上海的「台灣菜鳥店長」。

根據統一超開出的徵才條件,像是陳弘揚這類外派的儲備幹部,年薪加上福利上看新台幣七十萬元,未來還有每年調薪三%的空間,比國內碩士畢業生平均三萬元的起薪,多出近一倍。

看好中國崛起

趁年輕去闖蕩 應試過三關在上海地鐵松虹站附近的7-ELEVEn「松虹店」,三月底才開幕,一踏進門,會發現招呼聲中帶著熟悉的台灣味,因為陳弘揚正以「店長」的身分迎客。

陳弘揚現在回想起來,還覺得有些不可思議。去年七月他才剛退伍,九月在應徵的兩百人中脫穎而出,經過三個月的門市訓練後,十二月隨即飛到上海繼續受訓。不過半年時間,陳弘揚立即在今年三月底接掌一家店,店長養成的速度比台灣還快!

在台灣也有許多店長的職缺,為什麼陳弘揚要遠至上海當店長?

「中國是全世界關注的市場,沒理由不趁著年輕去闖一闖!」父親陳靜說,陳弘揚念研究所時,曾跟著教授到對岸考察,親眼見到中國的經濟不斷成長,「孩子有這種眼光和企圖心,我們當父母的,就算不捨也感到欣慰!」退伍後,陳弘揚陸續應徵上三份工作,雖然統一超的薪水不是最高,但他仍選擇到上海7-ELEVEn當儲備幹部,因為這是唯一可以到中國工作的機會!

統一超應徵赴上海的台灣儲幹,總共要闖三關。第一關是在網路上做性向測驗,第二關則是徵才專員的口試,最後一關才是上海統一超的主管親自面試。

第二、三關加起來總共三個半小時的面試,陳弘揚如何讓統一超的主考官留下好印象?

陳弘揚說,第二關時,主考官問他「自己認為『抗壓性』及『適應能力』如何?請分別舉例!」他用具體事件來應答,例如,他說研究所時經常同時接下四、五份報告,此時就會把自己關在研究室兩個禮拜,一直到報告交出才「出關」,以此說明自己正面處理高壓的能力。

他也發揮七年級生的幽默,以「別人當兵很痛苦,但我卻把當兵視作『久一點的夏令營』,學著樂在其中!」這兩個問題,可一探陳弘揚是否有外派的人格特質。

而第三關考的則是「見識」。當時上海統一超的主管請他「談談對便利商店與上海7-ELEVEn的了解」,陳弘揚發揮他做研究的精神,早在面試之前就蒐集情報,做足了功課,當場能夠引用數據回答。

發揮打工經驗

運用叫賣話術 貨品銷更快一位上海統一超商的主管就說,陳弘揚夠敏銳、學得快,而且不怕困難,這是他脫穎而出的關鍵。

除了個性使然,陳弘揚之所以擁有上述特質,還在於豐富的打工經驗。上大學的暑假就開始打工的他,曾經在台積電穿無塵衣搬過晶圓,也曾在迪化街高聲叫賣魷魚絲,林林總總打過七、八份工,他歸納心得「愈無聊的工作(指搬晶圓),賺的錢愈多!」但時薪較少、與人接觸的服務業工作,反而是他興趣所在,也讓他學得最多。

「賣魷魚絲時,你不能只說『很好吃』,要去形容口感,像是『魷魚絲裡添加獨家蜂蜜,甜甜鹹鹹的喔!』多說一句話,就多一分成交機會!」說話表情豐富的陳弘揚說,這些銷售技巧他也用在門市行銷上。

例如前陣子做優酪乳的促銷活動,他不是說「一瓶只賣三塊九(人民幣,以下同)!」而是說「原價五塊,現在只賣三塊九喔!」直接點出價差,讓消費者覺得便宜,下意識掏錢就買。這檔活動在三小時內就賣出一百瓶優酪乳,成績不錯。

而當店長最基本的功夫,就是熟悉商圈,對於初來乍到陌生異域的陳弘揚如何快速上手?

「我下班沒事就會站在路口,觀察人流怎麼走。」租屋處就在附近的陳弘揚說,他平常走路上班,會挑不同時段出門,觀察不同時點的人流分布。

「像是傍晚時,行人出了地鐵通常往左走,因為那邊是集合式住宅,但這些人不是我們的主顧客,我們的目標客群是上班族!」陳弘揚隨手指向便利店後方的統一企業廣場大樓。這棟新大樓進駐率百分百、共有二十三家企業,他隨著物業經理去拜訪過各辦公室,爭取午餐時段的盒餐訂單。

隨時掌握鄰里動態,成為菜鳥店長生存的首要功課。現在最令他不安的,就是競爭對手的促銷活動,「對面的卜蜂蓮花超市有美食街,我沒事就去看看他們菜色怎樣,是否能與我們的快餐島比。」根據這些「情蒐」,他再端出對應的行銷策略。

「因為成本考量、招募方便,目前上海7-ELEVEn的一百位店長大多是上海在地人才,但之所以還會空運台灣儲幹到上海當店長,主要是希望引進台灣的服務精神!」主掌上海7-ELEVEn的統一超副總蘇嘉麒,點出台灣店長的戰略意義。

台式熱情服務

貼心舉動吸客 讓員工見習而陳弘揚也很清楚自己的價值。目前他管的上海員工有十二人,年紀幾乎都比他小,是典型父母捧在掌心的「獨一代」(一胎化政策的第一代),根本不習慣服務別人。

陳弘揚只好以身作則,「下雨天,我常為進門的客人遞上紙巾,連他們在店內用餐筷子掉了,不用開口,我會立刻補上一雙!」陳弘揚說,每次他的貼心舉動都換來客人的「目瞪口呆」,「因為從來沒有人這樣服務過他們!」當地員工不見得有樣學樣,陳弘揚當然有自己的一套管理心得。有一次,陳弘揚看到店員端咖啡給客人,杯緣上卻留有咖啡漬,馬上叮嚀他:「你不把咖啡擦乾淨,下次他不上門了,你不就沒工作了嗎?」還有一次,店內結帳短少了五元,他要員工分攤補上,員工卻不願意,他於是剖析,「我們三個攤五元,等於一個人只要出一塊多,這樣你都不願意了,那公司幹麼一力承擔五元的虧損!」慣打比喻、善用當地口語的他歸納,大陸員工相當主張自我權益,因此要經常剖析利害關係給他聽,對於原則性問題則要堅持底線,不容許「踩線」。

例如曾有員工試探他「店長,我工作做不完,你要多給我一小時的加班薪水!」他聽了馬上把錄像(錄影帶)調出來,指著螢幕說,「你那時在打醬油(打混),其實可以做另一件事,如此一來,不就不用加班了嗎?」當場讓員工心服口服。

遠赴上海半年,只回過一次台灣的陳弘揚說,外派薪水換算起來不見得比較高,但是「趁年輕去闖蕩,就算失敗了,也能賺到經驗!」隨著上海7-ELEVEn的快速展店,最近他將調回總部特訓,並努力在一年內,從管一家店的小店長變成管六家店的區組長。

陳弘揚

出生:1985年

現職:上海7-ELEVEn松虹店店長經歷:高中開始打過7、8份工學歷:中原大學企管研究所

淡江大學公共行政系

陳弘揚超級店長必殺技

1. 管理大陸員工要剖析利害關係,不要空談道理。

2. 原則性問題要堅守底線,不容踩線。

3. 行銷話術愈具體愈好,營造「超值」感。

4. 隨時探查商圈情報,端出因應對策。

職級:跳2級「儲備營運幹部」→半年內變成「上海松虹店店長」管人:多12倍從打工仔→管一家店、共12人薪水:翻1倍打工月薪最多3萬元,年收36萬元→目前年薪加福利約70萬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259

傳肯德基原料為"速成雞"引擔憂 專家稱45天出欄屬正常

http://www.yicai.com/news/2012/11/2276508.html
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雞肉、洋快餐、飼料、速生,這幾個關鍵詞讓最近的一條消息備受關注。有報導稱,給肯德基、麥當勞等知名快餐品牌供貨的山西粟海集團在飼料中添加藥物喂養肉雞,45天讓肉雞速成供貨。肉雞飼養到底有沒有問題?速成雞,是不是安全?有關企業又如何回應質疑?

山西粟海集團的官方網站上,雛雞、養雞場、雞肉產品的照片滾動不停,這是一家以生產肉雞類產品為主的企業。最近兩天在互聯網上點擊率暴增的一條消息正是關於粟海集團的肉雞,其中有這樣的表述:"肉雞用飼料和藥喂養,45天出欄,飼料能毒死蒼蠅"。

粟海集團:現在這個事,大家反正也在進行討論吧,就是肯定會有一個明確的答覆的。

記者:現在等於還在對問題調查瞭解的過程中,是這意思麼?

粟海集團:對對對。

粟海集團總裁辦公室工作人員指引記者去看公司網站的官方聲明,而她也一再強調,公司的肉雞飼養標準和國家標準是一致的。

粟海集團總裁辦公室工作人員:因為我們公司所有養殖什麼的都是按照國家規定的一些標準來做的,而且我們網站上也發表過關於養殖方面專業的東西,我們都是按照規定和標準來做的。

企業發佈的聲明顯然針對有關報導,六條說明文字都很簡短,其中有"我公司使用的是中國肉雞行業普遍使用的白羽雞,45天屬於正常生長"、"畜牧主管部門有監督和抽查,今年抽檢結果均合格"。

同樣是在23號晚上,肯德基和麥當勞兩家快餐企業選擇同樣的方式--微博發佈有關聲明。麥當勞官方微博說"報導中說到的供應商不是我們現有雞肉供應商。"而肯德基則解釋說"山西粟海集團在肯德基雞肉原料供應體系中屬於較小的區域性供應商,僅佔雞肉採購量的1%左右。過往食品安全記錄正常。"但是肯德基方面也講到,會進行調查、加強檢驗,會根據調查情況作相應處理。

速成肉雞,並不是第一次被討論。去年6月,中國畜牧業協會曾經發佈官方聲明,回應"肉雞為何生長那麼快?是不是在飼養過程中使用了生長激素?"的質疑,官方公佈了在北京、上海、廣州三地的檢測結果:雞肉中各項激素均未檢出。關於速成肉雞的新聞再次曝出,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研究員何麗說,白羽雞的清白亟需得到認識。

何麗:研究肉雞的人,經過培育和配選,挑選了這種白羽雞,這個白羽雞,在前45天,它的飼料利用率是很大,是最大的。超過45天以後就長得比較慢,前45天長得特別快,飼料的利用率,轉化成肉的比例就很高,它可能45天就能長到1.8到2公斤左右,基本上就可以出欄了。

何麗說,前不久她剛剛做過有關檢測和調查,她一再強調不是為供貨商做廣告,但她表示希望更多人相信,合格雞肉中不含超量激素的說法。

何麗:我也在市場上做了很多種肉雞,當然山西這些我沒做過調查,但是我做過別的省,也是給麥當勞和肯德基供應肉雞的飼養場出產的肉雞的激素測定。我的結果是,包括和市面上很多帶包裝的別的雞,包括一些走地雞、三黃雞還有一些老母雞,它的雞肉的蛋白質氨基酸的比例,還有脂肪和脂肪酸的比例大體是沒有什麼區別的。而且我們檢測了五十種內源性激素,都沒有超標,絕大部分都是沒有檢出的。

按照專家的說法,這速成雞屬於正常,大家不必擔心。但回過頭來我們要問的是,為什麼這麼一個沒有提供太多證據的網帖,會引發網絡的關注,甚至引發了一些恐慌?缺乏這方面的知識只能說是一個因素,更重要的是連續曝出的食品安全問題,已經讓公眾草木皆兵。要讓公眾不再風聲鶴唳,唯一的辦法就是加強監管,嚴格執法,切實保障食品安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096

財務分析及常識速成班 艾薩Isaac Sofaer

2013-08-29  NM  
 

 

今日我將評論一下太古B、港機工程、電視廣播、葉氏化工及信德的半年業績,它們都是「天下第一倉」持有的股票。太古B有折讓

太古B上半年盈利上升44%,但意外地來自國泰(293)的貢獻是零,來自港機工程的亦很少,反之,地產、海洋服務及飲料業務的表現,較2012年突出得多。地產業務貢獻$22億,按年增長15%;海洋服務撇除非經常性溢利後,應佔溢利$6.05億,按年增60%;飲料業務撇除非經常性溢利後,貢獻$2.86億,按年升33%;負債$470億,佔股本18%。或許有些投資者覺得國泰及港機工程表現不理想,而拋售太古B,但我完全不同意,2013年太古大部分的利潤,都並非來自航空業務。若有更新、更有能源效益的飛機,國泰應該在2014年有更好表現,而歐、美經濟復甦,亦會幫上一大忙。太古B每股資產淨值為$29,對現價有33%折讓,非常吸引;在現實中,若國泰、港機工程及個別業務有合理的估價,每股資產淨值應接近$36。港機工程這傳統業務,受到訂單減少及員工短缺影響,但都是短暫及可以解決的問題,它是獨特、管理完善及有潛力提高利潤的公司。太古B持有港機工程75%,隨時可以收購餘下的25%。至於電視廣播(TVB)面對着兩大問題:高工資及海外市場表現欠佳,但是否足以致命?而投資者又是否明白,中國電視現時才開始「發力」,而且潛力巨大?TVB扣除現金的股本回報率為30%,它將超過一半的盈利用作派息,而且財政健康。我在1977年為TVB核數時,它已有很多競爭者,但又怎樣?它興盛了超過40年,而且會繼續興盛下去。

葉氏化工為股東着想

葉氏化工經營着其中一種世界最難做的生意,因其市場佔有率,即使在困難的經營環境下,它的營業額仍增長10%,每股盈利及派息不變,但因成本上升,令毛利下跌。我喜歡那些為股東努力的公司,葉氏化工與眾不同之處,是為股東提供價值,它之前面對的種種問題,最終靠着合併、重組、發展新產品、開拓新市場及提高生產力而解決,這對投資者來說都非常動聽。信德正在發展旅遊、休閒及地產,這是清楚的,但不清楚的是,它持有11.5%的澳門旅遊娛樂股份有限公司(澳娛),而後者持有52%上市的澳門博彩股份有限公司(澳博,880),澳博經營集賭場及酒店於一身的葡京。澳娛成立多年,幾乎涉獵澳門的各行各業。上半年,信德從澳娛中取得的$9,200萬派息,信德持有澳博6%的有效股份,價值$60億,但我們不知道澳娛持有其他資產的詳情。信德的負債佔股本比率為3%,令它有能力去擴張,這也是它們正在做的事。在資產負債表上,未發展、出售、出租的地產資產價值過億元,但信德尚未能受惠,或在現時至2018年才開始錄得現金貢獻。在賬面上,信德每股資產淨值$6.50,但若重估澳娛及澳博的價值,它肯定不只$6.50。祝君好運!艾 薩[email protected]

艾薩Isaac Sofaer

Tony Measor的好友及舊同事,本身是特許會計師,有逾三十年投資實戰經驗,現於力寶證券負責管理私人客戶的投資戶口,並在Quamnet撰寫艾薩日誌。其管理的環球投資組合,在91-00年間增長達十四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531

創業速成時代,不做第一毋寧死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826/151686.shtml

“博湃養車贏了,上門汽車保養大局已定。”

今年8月初,在博湃養車新總部諾大的CEO辦公室里,博湃養車創始人吉偉語速極快地告訴i黑馬記者。

北京亦莊開發區的一棟近萬平米獨立小樓,原來是一個修理過坦克的汽車設計公司,現在被他們改造成了博湃養車新總部。

 無標題2

圖註:博湃養車亦莊總部。自左向右依次為:楊廣林(CQO),吉偉(CEO),汪雲翔(COO),李勇(CTO),胡鵬(CMO) 

吉偉說,移動互聯網創業,只有第一,沒有第二、第三,第四就更不用說了,“我上周開始聽到投資圈里的人說,第二-第五名中有的已開始尋求合並了,博湃養車的目標就是規模要做到這個細分市場里第二到第十名的總和。”

我們姑且先不去細究上門汽車保養行業到底誰贏誰輸了,因為按照吉偉的說法,很快就見分曉了,讓我們拭目以待好了。

不過,對以吉偉為首的博湃養車核心創業團隊來講,博湃養車確實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2014年4月1號愚人節開始的事業,到今年8月初也不過15個月。博湃養車公司初創時的估值1000萬美元,現在估值已經過億美元,並擁有易車、京東兩大戰略投資者。公司員工數也從初創時的10人迅速擴張到現在的1200人。原來只能窩在五嶽大廈三樓最小的房間里辦公,現在已擁有了自己獨立的公司總部。服務車也從幾臺擴充到超過800臺。原來只能在北京某個區域提供服務,現在服務已覆蓋全國22個城市,每月訂單量也從幾十單攀升到現在的超過10萬單。

I黑馬一向有發現爆炸性成長行業的領先者,並探究其成功核心方法論的傳統,那麽,我們會問,博湃養車為什麽能贏呢?

 第一、方向對:從熱門行業高毛利細分領域切

當2013年底吉偉和他的小夥伴們開始準備博湃養車的創業大計時,O2O正在各個領域興起,汽車後市場鏈條足夠長,瞄準的又是有車一族、中產階層,是O2O創業熱門行業,因此選什麽細分領域切入其實很有講究。

O2O創業,很多創始人都強調“高頻打低頻”,車主最高頻使用的服務是洗車,於是冒出了一堆上門洗車公司。

“上門按摩現在很熱,按摩的人說,我同時還可以做心臟搭橋,你敢不敢做,不敢吧?因為信任度不夠。高頻打低頻,我覺得這在汽車後市場不成立。輕服務切重服務很難,重服務切輕服務很容易。保養是一個技術門檻比較高的服務,洗車是技術門檻很低的服務。我給你保養,順便再給你洗個車你很願意,反之則不成立。”吉偉說,輕服務模式容易被巨頭顛覆。就跟拼車、班車、代駕等輕服務,滴滴一進來,原來在里面耕耘的創業公司就面臨被幹掉的風險。

吉偉做了10年的汽車研發、銷售,深知汽車後市場哪個版塊利潤最高,同時頻次又在合理範圍——那就是汽車維修保養。傳統4S店賣新車虧錢,靠快修保養+保險鈑噴賺取超過50%的毛利,但是沈重的店面和人工成本,較低的技師複用性,致使4S店模式走向瓶頸。所以吉偉一開始的路線圖就很清晰——先做相對高頻的上門保養(3000-5000公里、3-6個月一次),規模獲取車主用戶,以此為漏鬥切入頻次稍低(1年1-2次)但毛利較高的保險和鈑噴市場,再準備切入頻次更低的二手車買賣市場。

第二、團隊對:充滿饑餓感和危機感的“汽車人”團隊

博湃的英文就是汽車人的意思。博湃養車的創始團隊成員吉偉(CEO)、汪雲翔(COO)、楊廣林(CQO)、胡鵬(CMO)、李勇(CTO)中,除了李勇之前在樂淘做CTO,是電商人背景外,其他人都是多年沈浸在汽車行業的“汽車人”;而且第一次創業,這個團隊都背負家庭壓力——其中吉偉和汪雲翔的孩子都是在2014年出生,危機感極強,生怕一不小心就失敗了。李勇有個樂淘網的創業經歷,但也沒成功,有很強的成功渴望。

“我們這幾個人非常拼命,因為今天我們還活著,並不意味明天依然巍然於風口”CMO胡鵬告訴i黑馬。.

7月底,吉偉組織了公司核心骨幹到京郊一座海拔2100米的山上做20公里拓展,每個人都負重20斤,兩天一夜就住山上。“我跟教練說,不要告訴他們路有多遠,永遠說快到了。這就跟創業一樣,誰也不知道未來是什麽,誰也不知道競爭對手會有什麽樣的動作,市場環境會有什麽樣的變化。”吉偉說。

第三、模式對:以技師為核心重度運營

博湃養車商業模型的核心是專業的汽修技師,就跟整個醫療行業的核心是醫生一樣。

“第一、技師不但能做上門保養,還可以順路把需要鈑噴的車開過來,第二天把車送回去;第二、依托保養大數據,技師還可以做二手車評估和收車,幫保險公司做車險定損。第三、博湃養車的服務車天天在路上跑,可以做救援;第四,做物流,技師可以配送汽車零部件同時提供安裝服務。博湃養車最大的競爭優勢就是遍布全國、最大的高品質技師服務體系。”吉偉說。

博湃養車的技師是上門保養的運營核心,博湃養車為此投入了大量的金錢和資源去支撐技師並進行重度運營:比如規模采取電商和BD的方式獲取海量訂單,有訂單才能讓技師有提成等收入激勵;比如IT系統盡量跟京東等流量平臺對接,實現自動化,減少技師人工操作的失誤;比如使用京東的協同物流體系,直接將配件送到保養場地,減少供應鏈的備貨壓力;比如構建完善的培訓和監控體系,讓技師有責任感和榮譽感地成長。

“7月份,我們招攬了30多位資深的售後專家,這批人的資歷都非常深(售後總監級),他們來了之後,博湃養車馬上上了一個很高的臺階。”吉偉說,除了專業人士外,博湃養車還跟一些汽修學校合作,大規模招募和培訓技師。

“我們的核心門檻就是運營。怎麽樣把所有環節組合在一起,形成體系的競爭能力。”吉偉說。

第四、節奏對:及時拿戰略投資

“春節的時候,博湃養車只有三個城市(提供服務),北京、上海、廣州,3月份擴了6個,4月份擴了6個,那時達到15個城市,6、7月份擴了7個。”吉偉向i黑馬記者描繪的擴張節奏可以看出,跟博湃養車的融資節奏高度相關。2015年3月底京東上千萬美元現金+資源投資到賬,博湃養車4-7月份就新開了13個城市,總計22個,變成覆蓋城市最多的上門養車公司。

吉偉團隊很清醒,A輪融資的時候一定要拿戰略投資的錢,不但要現金,更重要的是要資源。而博湃養車的兩個對手卻主要拿的是財務投資者的錢——2015年4月卡拉丁宣布獲得寬帶資本領投,極客幫資本和戈壁合夥人跟投的A輪1000萬美元投資;5月27日E保養宣布獲得由昆侖萬維(上市公司)領投的2000萬美元B輪融資。京東和易車投資後,為博湃養車帶來了33%-50%的新增流量。“拿京東投資的時候,投資人告訴我,博湃養車的訂單量是第二名的兩倍。”吉偉說。如果投資人的話屬實,這意味著,戰略投資進來後,博湃養車可以進一步拉開跟對手的距離,尤其是京東+易車的雙戰略投資人組合,更是讓博湃養車掌握了汽車四大流量入口中的兩個。

據悉,博湃養車正在拿一輪更大規模的戰略投資,投資方是BAT級的,這是否會讓上門保養重演打車軟件競爭的歷史呢?

                                                      無標題3

    圖註:作為博湃養車首席運營官,汪雲翔曾經是個美男子,截止到目前的人生里,他最得意的事情除了憑三寸不爛之舌娶得嬌妻外,就是比對手少融一半的美金,卻多熬了3個月。 

創業做博湃養車這件事,所有人都反對

我原來在一家為北京汽車提供車載電子的廠家做商務,經常跟當時還在北汽銷售公司市場部工作的老吉(博湃養車創始人吉偉)有交流。2013年底,老吉最早跟我聊博湃養車這個項目。我也是第一個對他說NO的人。我說,這個項目肯定不行。理由是,這件事情是B2C,一定要有品牌,沒有品牌沒有信任感。汽車進入中國市場時間比較短,大家認為車是一個尊貴、神秘的東西,是一個跟人的生命安全極其相關的東西,交給一個不熟的人,又沒有店,你來上門服務,信任感沒有的話,無論你多便宜,不敢給你做。

但迫於老吉的“淫威”,我和朋友還是幫著他把博湃養車啟動了。我們都是IT出身,開始整合各自的資源,開發博湃養車PC端官網,開發微信服務號,做一些後臺上的小系統。2014年4月,老吉正式出來做,前期我們一起發傳單集客。

慢慢地,我們的訂單穩步上升,越來越多的人進入到這家公司,我越來越有信心了。更重要的是,2014年8月,創新工場投了我們200萬美元。當我把老吉做的BP(商業計劃書)丟給創新工場投資人時,對方當即跟我說,明天要跟老吉見面,投資很快就敲定了。

2014年10月,我說要出來跟老吉創業,所有人都反對,說你腦子有毛病啊,你上班賺那麽多錢,選擇一個無底洞往下去跳,你知道這個底在哪里嗎?確實不知道。2011年我買了房子,2014年在經濟上也進入一個比較舒適的狀態,年收入50萬左右。這對於當時才31歲的我來說,已經非常不錯了:上班不打卡,想去哪兒去哪里,只要手機通就可以。我那會兒重148斤,每天晚上去健身房跑步,想瘦都瘦不下去。

出來創業,月工資只有4000塊。為此,我還跟老吉冷戰了一周,我不找他,他也不找我。我說,你給的待遇我根本沒法出來,家都養不起(我老婆是公務員,才3000-4000塊錢一個月),光養個小孩都不夠(2014年4月份我女兒出生),更別說那會兒我剛把車也買了。老吉就給了我很簡單一句話,你在跟我談,不是你家人在跟我談,我也不管你家的事,你想來是你的意願,誰來攔不住你。

當時我蠻痛苦的,覺得對不起我老婆、爸媽、孩子。尤其是孩子,小孩那會兒特別可愛,你會覺得,哪怕給她穿一件比別人便宜1塊錢的衣服都對不起她。有時看我媳婦給我發的照片,我家孩子腳上的鞋破了一個洞,我看了以後心里有點酸。

創業後,我陪我家孩子的時間非常少,周末經常還要面試。孩子現在會說兩個字了,他見到我,不喊爸爸,喊爸班。因為她媽媽總跟她說,爸爸上班,她就把第一個字和最後一個字組在一起喊我爸班。

當然,也有支持的。我前老板說,你每周抽兩天時間幫我盯著這邊就行,工資一分不少你。我想,這個靠譜,那就試一試?結果發現,撲到博湃養車以後,根本沒有精力管別的,幹了10天,我就主動跟前老板說,我沒有精力拿你這份錢,我心里愧疚。前老板後來給我們介紹戴姆勒-奔馳車廠的配件,介紹各大投資機構,真的很感激他。

2014年10月1號,我正式出來。我們在劉家窯的五嶽大廈,那其實是個賓館,我們窩在賓館三樓一間最小的房子里,4個技師在外面跑,坐班的6個人。

(以上內容由博湃養車COO汪雲翔口述,i黑馬記者趙姝焱整理,編輯 盧旭成)

 

用戶獲取的兩駕馬車

無標題4 

    圖註:胡鵬今年2月份加入博湃養車,負責市場、產品、大客戶和電商業務。他駕馭著博湃養車用戶獲取的兩駕馬車:電商和BD,並遠遠地將競爭對手甩在身後。 

現在博湃養車每個月的訂單量超過10萬單,其中電商渠道占了40%,大客戶渠道占40%,自有平臺占比20%。

其實所有上門汽車保養公司,剛開始做訂單的模式都是類似的——在有車的地方做地推。慢慢地出現分野,博湃養車走的是電商模式,E保養在加油站做地推。卡拉丁流量來自於廣告和免費濾芯。博湃養車先上的美團。那時團購站已經很火了,什麽都上團購。很快我們發現,之前十來個人辛辛苦苦到處貼傳單,一個月貢獻幾十個訂單,還沒有一個團購網站一天貢獻的單子多。我們才開始去研究各大電商平臺,2014年5月份上的京東。

京東的流量把我們都震驚了。後來我們才知道,京東汽車板塊的流量是所有電商平臺里面最大的。我們是做上門汽車保養的,結果就京東形成了一種天然的匹配:京東賣機油、輪胎、火花塞等,其實不像賣一臺手機,直接京東物流配送到家就可以,需要下面來做服務,四條輪胎客戶扛都扛不動,更不要說安裝了。我們準備有做上門安裝輪胎的車,在京東上買了輪胎的客戶,博湃養車幫著送到客戶那里並安裝好,這讓京東的客戶體驗有了一個非常大的提升,同時銷量拉升了,光剎車片銷量就拉升了20%-40%。京東就直接在它所有自營汽車零配件產品頁面下加了博湃養車的廣告鏈接。

競爭對手電商跟得比較緊,比我們晚一個月進入京東。已經沒辦法跟我們PK了。為什麽呢?我們先不說京東給到的資源。客戶購買的時候,一定搜索銷量排在前面的服務品牌,還有看好評率,這些我們都有先發優勢,同時我的價格比對手還要低。

在競爭的狀態下,如何快速地獲取訂單,我們認為最好的方式當然就是電商渠道,嘗到甜頭了,就快速地做,不管是我先找平臺,還是平臺先找我,全都上,再根據量做資源投入調整。後來我們陸續進入了淘寶、天貓、蘇寧、國美等電商渠道。

做好電商渠道的經驗是:首先,絕對地配合電商平臺的活動。平時有可能電商平臺一天的PV才100萬,但它做活動有可能到500萬。你平時做推廣,你最大的可能也只在它100萬的盤子里面去做。活動期間,它是一個500萬的盤子。再追加一些推廣位的話,量會變得很大。其次,用戶體驗做好。用戶體驗就是看好評、差評。所有的差評我們都要第一時間處理。第三,跟蹤競爭對手的價格,去打壓它,價格拉到差不多或比它低一點點。前3個月,博湃養車在電商渠道的價格是所有競爭對手里最低的,直到上個月才逐步把價格拉上來。最後就是如何在自己的主頁上持續優化運營。

但我又不能依賴電商平臺,因為那是別人的平臺,平臺任何一個動作都有可能會影響博湃自己訂單量的穩定。我們就想到在線下,想到TO B模式。

老汪(指汪雲翔)就是幹BD(商務合作)出身,他當然知道資源互換的好處,我來之前,他不停地在找有車主資源的大客戶(比如銀行)合作,但並沒有有體系地去做。

其實銀行等機構的會員是需要服務的,比如用積分購買(兌換)我們的服務。又比如滴滴專車司機,普通的車可能一年小保養2次,大保養1次,滴滴專車司機甚至2個月就得保養一次。它頻次這麽高,滴滴就得幫找優質服務商。博湃養車給大客戶提供的服務價格最具優勢。比如民生銀行做三周年慶,向全國1000多萬的核心VIP會員推送我們的服務,如果不是借助民生的渠道去做,博湃養車自己發1000萬條短信,得花多少錢?五十來萬吧。

今年6月份開始,我們在全國實行大BD制度。每個城市一個運營負責人和BD負責人,BD負責人總監級,它跟城市運營負責人是平行的。每個城市基本上都是半獨立,他們有足夠的決策權,各點開花之後,總部再將各地優秀的經驗複制到其他地方。大BD部門成立第一個月,貢獻的訂單就到了4萬多單。曾任職高德地圖10余年的博湃大客戶VP丁新對BD體系的搭建和運營功不可沒。

——以上內容由博湃養車CMO胡鵬口述,i黑馬記者趙姝焱整理,盧旭成編輯

 

比電商更有挑戰的是線下那個O

無標題5 

 圖註:博湃養車CTO李勇此前長期從事電商行業,曾任知名鞋類垂直電商網站樂淘網的CTO。他說,O2O行業的技術支持要比電商複雜得多,系統的自動化程度有利於業務的標準化和規模化發展。

我來到博湃養車後,主要工作就是要提高系統的自動化程度。因為自動化程度高了,流量再大也不會出現問題。同時,這樣對人員的素質要求也可以相對低一些。我把中間所有需要人控制的節點逐一解開,整套系統軟件體系的支撐讓擴展變得很容易。現在增加一個站點,我都不需要指導,他們只要打個電話把信息錄進去,招一批人就可以開始幹活了。

這也是互聯網的魅力所在,我們把這個業務共性的部分抽出來,然後做成一種流程化、標準化的東西,通過系統實現。任何一個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關鍵節點的事情一定要讓系統來幹,這樣也有利於規模化。比如,隨著我們用戶量的增大,(上門服務的)偏僻地址也會越來越多。盡可能把這些容易出錯的地方做成自動化的,就是這個理念。

早期我們曾試過把服務目標分成高檔車和低檔。這在系統實現上讓我非常痛苦,我要先判斷是什麽車,匹配什麽樣的技師,再定路線。有時,這輛車明明離一個技師很近,但因為不是一個系統的就不能提供服務。這就違背我說的IT規模化,相當於兩個公司在運作,我所有東西都要寫兩份。這就是一次很痛苦的試錯,但我會盡量將試錯成本降低。好在最終兩部分合並了。

O2O行業跟電商不太一樣,它實際是電商、物流和4S店的綜合體。站在我的角度,包括用戶、客戶管理、交易,我要負責管理這個東西怎麽到客戶手里面。而做電商的時候,貨物出庫就不關我的事了。現在我要關心每一桶機油、每一個技師出行的路線,甚至濾芯和車是不是相符等等。這些信息的管理非常複雜。

我覺得這個事情可以說是電商2.0。因為其實電商跟線下接觸很少,最多就是庫存缺貨,剩下都是線上電子化的東西。而現在最難的是線下資源調配的問題,約束條件極多。我覺得這個可能是這個行業的核心競爭力之一:誰能把這些資源充分地利用起來,就這麽多車、這麽大城市,讓這些技師出去一天內盡可能提供更多服務。

從LBS角度講,先給張三服務還是先給李四服務,涉及到一個最佳路線的設計問題。還要考慮不同車輛的服務能力,我們用的電動車,一天能跑140公里,沒電了還要派車去拖。這些問題在電子化的世界里都是不存在的。

此外,由於技師都是單獨作業,在完全陌生的環境里,需要我給他提供充分的信息支持和操作支持。他要和客戶聯系,了解車輛的特點、客戶的特殊要求,也能很好地處理意外情況。

這與傳統4S店也不同。4S店里的技師只管修車,不需要面對這些問題,由專門的客戶代表來接待客戶。而在我們這,技師如果沒有能力處理,只能通過我們技術系統幫助他。傳統4S店通常只服務一個品牌的車,他們的技師也只需考慮一個有限的範圍。但我們的技師需要處理全品類,即在一個陌生的環境里服務一個範圍更廣的車系,這是他以前在4S店沒做到的事情。這時,就需要我給他提供足夠多的信息工具,幫助他完成這個工作。

與上門美甲、上門送餐,甚至上門洗車都不同的一點在於,我們還涉及到配件管理問題。上門洗車需要的工作時間相同、人員培訓程度一樣,洗奔馳和洗夏利本質上沒什麽不同的,但我們要考慮更複雜的事情。由於不同品牌車型的配件可能差異很大,所以我要按照最麻煩的情況去設計系統。也就是說,我要做一個比所有4S店的配件管理系統都複雜的系統,才能應對所有的車型。

我覺得這真是一個具有突破性的、跨時代的產物,其革命性不亞於當年電商的興起。

——以上內容由博湃養車CTO 李勇口述,i黑馬記者趙姝焱整理,盧旭成編輯

                                無標題6

圖註:博湃養車首席質量官楊廣林紮根汽車行業20余年,做過技術管理、生產管理、4S店總經理、咨詢等工作,是汽車後市場技術、管理和服務大牛。他認為傳統4S店的業務模式勢必會被以博湃養車為代表的新模式取代,嚴密而龐大的標準化體系的建立,將成為博湃養車的核心競爭優勢之一。 

中國汽車4S店集團已死!

一些4S店集團感覺規模很大,實際上它的現金流並不多。三年前開始,經營狀況每況愈下,惡性循環到什麽程度?寶馬5系,45萬元的車,有的經銷商可以優惠到20個點,什麽概念,就是打8折賣。而經銷商從廠家拿到所有的返利加起來不到10個點。45萬的車它要虧到4、5萬塊錢。為什麽要虧著賣。它必須要完成汽車廠的任務。

汽車廠家一大撥智囊團每天研究怎麽把經銷商“玩死”。而經銷商價格不降到這個水平線(20%),賣不出去。跟來跟去,大家一起往下降,寶馬不降,一直挺著也是不現實的,為什麽?奧迪在降,奔馳在降。

每臺車虧著賣,經銷商如果賣1個月200臺車,就要虧700—800萬元。如果有的老店,售後盈利能力比較強,1個月1500萬元的產值,不低了,一年1億8千萬。但1500萬的產值,如按50%毛利算,才有750萬元。這種老店運轉起來,1個月的經營費用、管理費用,沒有400~500萬元夠嗎?這意味著,每月凈虧400~500萬,一年幾千萬元幹掉了,這就是目前中國汽車經銷商的現狀。所以4S店集團的現金流就會非常緊張。到今年年底你會看到大量的4S店會倒掉。

博湃養車如何運營一個上門服務點?

建立一個上門服務點,重點是要有停車位,可以讓博湃養車一個服務點所有的車停好。博湃養車在北京有20個服務點,大的有十幾臺車,小的幾臺車。

 除了清潔劑等易耗品,博湃養車的服務點不會儲存配件,因為博湃養車服務全車型,不存在所謂的“常用配件”,這個量非常大。服務點設置庫房後還要管控出貨、入貨,很不方便。

博湃養車每天都由區域總部提前把零配件配送到服務點。現在博湃養車零部件配送方式有一個問題,客戶下單會在下午4、5點鐘停止,為了留出配送時間。因為物流公司的車下午6點出發,遇上晚高峰,到服務站要晚上8點。博湃養車準備調整方向,把配送時間延後,到午夜以後。這樣,下單停止時間可以延長到晚上10點,服務點安排一個員工值晚班。午夜配送不堵車,安排一臺車就可以,效率高,客戶體驗也會好一些。

體系化競爭力

    這幾年我一直在研究中國汽車行業的走向。幾年下來,這個行業發生極大的變化:以4S店為主導的行業體系,從1999年誕生至今,確實到了一個變化的時候。2015年春節,吉總(博湃養車創始人吉偉)邀請我加盟博湃養車。他說,我們還年輕,大家一起做一些有激情的事情。

博湃養車的玩法和我原來工作的4S店比,創新體現在兩方面:淺層次上講,由“坐商”變成了“走商”,提供上門服務。另外,4S店註重的是短期收益,而互聯網公司的經營模式,大家看得比較遠,比如一兩年內不盈利,這是4S店集團做不到的。

我剛進來時,博湃養車的投訴率達到0.5%,有的時候到0.8%。在汽車行業里,我們認為有一個客戶投訴了,說明背後有15個客戶不滿意。

車這個行業,專業性相對強一些,從信息上消費者還是有很多不對等的地方,有的客戶雖然不太滿意,但找不到發泄的點;還有一部分客戶性格等各方面決定,他就不想發泄。所以我們算的是15倍的關系。我過來一看嚇了一跳,0.5%乘以15,那可能是7.5%,接近10%的客戶不滿意,麻煩大了。吉總其實也發現這個問題,讓我過來重點解決。

其實客戶投訴是一個體系,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解決個別問題。比如有的客戶投訴,機油給我加多了。這看似一個很簡單的問題,如果你明天告訴所有技師都少加點,其實也不對。為什麽會加多,從體系上分析:第一、技師知不知道什麽樣的車應該加多少機油,有很多技師不知道,是培訓沒到位?要抓培訓?培訓哪個層次的技師,怎麽培訓?第二、技師知道該加多少油合適知道,知識沒有問題,他還是加多了,這部分技師責任心不到位,什麽原因導致的?掰開一看,可能是我們的制度沒到位,讓他能夠沒有責任心。再掰開看,可能是我們的考核不到位,做好做壞一個樣,他的收入沒有影響。再掰開看,可能是我們的監督環境沒到位,他覺得我做好做壞你也不知道,處罰沒依據,罰不到他頭上……你看,那麽小的一個問題,從培訓到後邊的監督環節,要把這個體系做起來,才能夠把這個滿意度逐漸提起來。

我用了大概兩個月時間,投訴率迅速好轉。目前,我們的投訴率不超過0.3%。比我曾經管過的4S店要高,4S店可以做到0.1%。我們的難度比4S店大得多。在4S店,車往那一放,所有的技師全在那兒幹活,看得見,組長也能互相監督,你可以用很多種方法去管。在博湃養車,技師開了早會就散了,晚上回來再匯報,整個白天他出10單,每個環節做得怎麽樣,監控環節太多。我們希望通過努力可以將投訴率控制在0.2%以下。投訴體系是做一個企業的基礎,把這個基礎做好以後,再想著蓋樓。

——以上內容由博湃養車CQO(首席質量官)楊廣林口述,i黑馬記者趙姝焱整理, 盧旭成編輯

做寬度而不是深度培訓 

不知道你註意到沒有,從售後維修來講,無論是4S店,還是一類修理廠、二類修理廠、路邊店、快修店生意都在下降。大家一分析,不是此消彼長,所有人的生意都不好。我跟某些4S店老板說,你把它都想複雜了,原因很簡單,就是現在的汽車故障少,不壞。

10年前,那時候我管維修車間的時候,每天有200多臺車,而且都是非常大的故障,80多個人忙得不可開交。當時開個4S店,賣新車就很賺錢,售後還那麽賺錢,一年純利4000-5000萬元。我記得有一個老板投了幾千萬元開了一個奧迪4S店,當年就回本,第二年就賺了一個店。

2005年,我第一次去歐洲,走訪了幾家所謂大一點的4S店,我比較奇怪,怎麽沒有那麽多車在修,修的車沒有大的故障。看到最多的是輪胎店,保養店。現在理解了:當時歐洲汽車的品質相當好了,以保養、小修、換輪胎為主。

現在的汽車開30萬公里不會有太大問題。什麽概念,如果一年開1.5萬公里,可以跑20年。實際上中國大部分車主開5年、8年就換新車了,在生命周期內基本上車不會有大的問題。有些車會有一些疑難問題,概率會很低,可能同一款車造了1萬臺,或者賣了10萬臺,出現幾臺故障車。

4S店的培訓,可能更側重於深度挖掘,技師不但要會做保養,可能還要判斷比較複雜的故障,比如汽車在高速路上加速上不去,有點抖,你要考慮是不是電壓有問題,或者哪個信號不對,你就要掌握的知識非常深,每個車之間差距特別大。

這有很多共性的地方。比如說換機油,不管你是德系車、日系車、美系車,基本上都是打開油底放了,只不過位置不一樣,肯定能找到。

還比如輪胎,雖然我們看到有很多車型,汽車廠商盡量希望把它的輪胎設計成為一個比較通用的型號,降低它的采購成本。就跟鞋一樣,無論什麽品牌的鞋,都是按照44、42、38這些尺寸來做的,這樣的鞋才能穿著合腳舒服。從這個意義上講,博湃養車的知識培訓跟對手比並沒有本質區別。

我覺得博湃養車的優勢還是在於培訓和服務標準體系的建立和執行。我是4S店體系里是第一批做9001認證的,所以我很註重標準體系的整體搭建,這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也不太容易被很快複制。

這套體系涉及到“人、機、料、法、環、測”各個方面。

比如說“人”:它包含所有的從業人員,包括技師,包括團隊的人事構架等。博湃養車從專修學校畢業生中招募技師,先要在總部集訓兩周,然後到下面去跟單。集訓時會淘汰一批,大概百分之十幾,之後還會淘汰。跟單後的學徒有跟蹤和監控,我們根據師傅和片區領導的認可程度,組織考試。考試要定級,跟單後轉為見習。我們發現,越是來自貧苦地區的學生最後淘汰率越低。技師變成為正式員工後,會穿藍色工服,見習技術穿橙色衣服。往後,還有副技師、主技師等級別,主技師還會分星級,讓他們有榮譽感。

機:指技師所用的各種工具、設備。設備是不是經過校驗,比如換輪胎,扭矩扳手數據準不準,胎壓表用不用,準不準?工具管理得怎麽樣,管理不好,表會失準。料:物料。法:指的是規章制度。環:環境,包括施工的廣義環境,也包括人文環境。測:測量,用什麽方式去測量服務質量,客服回訪就是一個測量方式,可能還有客戶面對面的問卷等,抽查,神秘客戶,督察隊等等,都在做測量。

(i黑馬點評: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楊廣林不但知道怎麽構建一套體系,還知道怎麽管控和根據業務變化去優化,這不容易,對手也很難抄,除非對手也能找到一個像楊廣林那麽全面、資深的人。)

——以上內容由博湃養車CQO(首席質量官)楊廣林口述,i黑馬記者趙姝焱整理,盧旭成編輯

高速擴張中的成本管控

我們一個對手,2014年10月份融的錢,500萬美金。我們2014年8月份融天使輪,200萬美元,博湃養車比它少300萬美金,但我們同時都花到了2015年4月份,也就是說,我比它少拿了60%的錢,卻比它多花了3個月。這錢大家拿來燒訂單,在燒錢的方法(補貼用戶),在渠道上沒有本質的差別的前提下,只能靠一分錢一分錢地摳。

公司運營成本占比最大的是備貨成本,占到65%。我們怎麽節省這部分成本呢?

首先,博湃養車的倉庫變成京東汽車配件自營頻道的協同倉。京東上凡是需要上門安裝的汽車零配件都放在博湃養車的倉庫里。這樣,博湃養車就不用備那麽多機油、剎車片,不用備所有的售後維修件。京東為什麽願意將配件放在博湃養車的倉庫里?因為我是倉儲、物流、安裝一體化,而京東只能做到倉儲和物流,這是個很好的互補。汽車配件銷售有一個強安裝的屬性。

其次,零配件采購跟京東打通。我們最早從汽配城拿零配件,拿得太少,隨著我們的體量越滾越大,現在機油都可以直接跟殼牌中國,跟京東直接采購。京東會拿2C和2B的總量去和殼牌談一個很好的價格,不加價並且包物流費的前提下,鋪設到博湃養車全國服務點。上午下單,機油下午送過來。

博湃養車目前是京東汽車頻道所有進駐的企業里邊唯一一家有1個月賬期的企業,其他企業,一個月沒有過億的采購量沒有賬期。1個月賬期什麽概念?剛才說了,零配件采購占我運營成本的65%,這65%的錢我可以拖到下個月再給。

此外,博湃養車上門服務車單車租賃成本同行最低。正常租賃一輛車每月租金3000多塊,博湃養車現在不到1000元。道理很簡單,博湃養車全國800多輛車,只集中在兩家汽車品牌:北汽集團,福汽集團,都是老吉的老東家。

供應鏈管理其實很專業,最近我們引進了來自亞馬遜和惠普的供應鏈總監。博湃養車零配件品類超不過四十個,但縱深很深,某一個單品可能好幾萬片下去,需要提高效率。這樣的人才進來之後,能給我做到什麽事情呢?我舉個例子,管理上門保養汽車的汽油費。

博湃養車上門保養的車,有汽油車,也有電動車。電動車是充電的,給電卡或者自己建充電樁,它有系統可以監控。但汽油你怎麽弄呢?原來我管油都怎麽管?1個月某分公司加了多少錢的油,總共有多少臺車,平均下來一臺車可能是一千五百塊錢,我覺得你這個城市高了,就問你什麽原因。城市負責人給列10條原因,比如說最近一段時間都在修路,城里不讓走,得繞路。你說我信還是不信呢?沒辦法,只能認賬。

我們的供應鏈總監一來就說,中國石化、中國石油都有大型的後臺系統,我們以公司的名義開一張主卡,下面綁八百多張子卡,每一張子卡對應一個車牌號,某個子卡只能給唯一對應的車牌號的車加油,沒法作弊。

——以上內容由博湃養車COO汪雲翔口述,i黑馬記者趙姝焱整理,盧旭成編輯

 上門保養怎麽賺大錢

老外的車門有個坑也無所謂。中國人,只要車刮了、蹭了、撞了,一定要修。在中國,汽車承載了很多載物以外的東西。

所以,保險公司有一個東西叫賠付率。保險公司根據交通環境、法規環境,社會承受程度,它會算出來今年的賠付率會到多少,然後調整車險的價格。保險公司把人工也算進去,往少了算,至少有30%到40%賠付率(按保費算)。比如說我這兒有100臺車,今年每臺車花了1萬塊錢上保險,保費收入總計100萬元,乘以30%,今年這100臺車一定要發生30萬元的維修費用——主要是噴漆的費用。

本身汽車維修行業就是一個暴利行業:機修毛利能達到45%到50%,噴漆能到70%以上。比如說你的凱美瑞一撞,連工帶料修下來1萬塊。這1萬塊錢里面噴漆大概 占到4000-5000元,另外5000-6000元是大燈、保險杠等配件的錢。噴漆有50%利潤,配件有20%的利潤,加起來將近70%。

(i黑馬點評:如果算上上外地牌的,北京汽車保有量估計700萬輛,每輛車每年繳納4000元的車險,總計280億元,按30%賠付率算,至少是84億元的鈑噴市場容量)

傳統的4S店怎麽切保險和鈑噴市場的呢?先挑一個交通好的位置建4S店,里面包含鈑噴車間,然後等客戶來,一年不行兩年,兩年不行三年,把它養起來。我們現在的方式反過來,只要每天服務300—350個客戶,每個月一萬單。鈑噴廠一開業,業務就爆滿。在北京,我們開始裝修第一家鈑噴車間,技師培訓好後,做好激勵機制,一倒流,這個業務就滿了,到兩萬單再搞第二家。

車主對保險是剛需,每年都要買。怎麽讓客戶知道你這個地方賣保險,怎麽讓客戶接受你的保險,這是要組建一個保險團隊來做的事情。

首先,銷售車險有傭金。此外,保險業內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則:保險公司如果希望我(4S店等有車險銷售能力的平臺)把車險賣出去,所有車主產生的維修必須送回來,少送回來一輛我都會罵他(保險公司對接人)。還有一種情況,趕巧最近一兩個月,通過我這里賣出去的保險客戶真的沒有發生那麽多事故,那對不起,保險公司得按30%的賠付率,從別的地方調需要維修的車過來,給我補齊,你要不給補齊,下個月保險不跟你合作,換一家保險公司。這意味著,30%都回來了。

傳統的4S店一年最多賣2000臺車(也就意味著最多2000份車險出去),博湃養車北京市場每個月做一萬單,下個月就一萬五了。博湃養車現在覆蓋了22個城市,今年年底至少能有一半城市達到每個月一萬單。

從外人看,我們這些人是不是有問題,為什麽做上門保養不賺錢還拼命做大,覺得長不了,實際上後面的東西他們都沒有看到。

(i黑馬點評:難怪博湃養車要開一個鈑噴車間,除了上門保養業務的導流外,新建的保險團隊每賣出去1000萬元的車險,至少有300萬流入鈑噴車間,按50%的毛利算,那就是150萬的毛利。博湃養車北京市場每月訂單1.5萬單,保險客戶的轉化率有多高?如果博湃養車狠一點,不但保險公司給的傭金全部讓給車主,還倒貼上門保養服務,會不會把轉化率保證在10%以上——2萬份?如按每臺車5000元/年保費算,一年賣出2萬臺車的車險,保費1億,1500萬以上的毛利,全國10個城市都能達到這個水準,那光保險帶動的鈑噴業務一年貢獻的毛利就是1.5億元。)

——以上內容由博湃養車CQO(首席質量官)楊廣林口述,i黑馬記者趙姝焱整理, 盧旭成編輯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趙姝焱,文章為原創,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7933

創業速成時代,不做第一毋寧死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826/151686.shtml

“博湃養車贏了,上門汽車保養大局已定。”

今年8月初,在博湃養車新總部諾大的CEO辦公室里,博湃養車創始人吉偉語速極快地告訴i黑馬記者。

北京亦莊開發區的一棟近萬平米獨立小樓,原來是一個修理過坦克的汽車設計公司,現在被他們改造成了博湃養車新總部。

 無標題2

圖註:博湃養車亦莊總部。自左向右依次為:楊廣林(CQO),吉偉(CEO),汪雲翔(COO),李勇(CTO),胡鵬(CMO) 

吉偉說,移動互聯網創業,只有第一,沒有第二、第三,第四就更不用說了,“我上周開始聽到投資圈里的人說,第二-第五名中有的已開始尋求合並了,博湃養車的目標就是規模要做到這個細分市場里第二到第十名的總和。”

我們姑且先不去細究上門汽車保養行業到底誰贏誰輸了,因為按照吉偉的說法,很快就見分曉了,讓我們拭目以待好了。

不過,對以吉偉為首的博湃養車核心創業團隊來講,博湃養車確實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2014年4月1號愚人節開始的事業,到今年8月初也不過15個月。博湃養車公司初創時的估值1000萬美元,現在估值已經過億美元,並擁有易車、京東兩大戰略投資者。公司員工數也從初創時的10人迅速擴張到現在的1200人。原來只能窩在五嶽大廈三樓最小的房間里辦公,現在已擁有了自己獨立的公司總部。服務車也從幾臺擴充到超過800臺。原來只能在北京某個區域提供服務,現在服務已覆蓋全國22個城市,每月訂單量也從幾十單攀升到現在的超過10萬單。

I黑馬一向有發現爆炸性成長行業的領先者,並探究其成功核心方法論的傳統,那麽,我們會問,博湃養車為什麽能贏呢?

 第一、方向對:從熱門行業高毛利細分領域切

當2013年底吉偉和他的小夥伴們開始準備博湃養車的創業大計時,O2O正在各個領域興起,汽車後市場鏈條足夠長,瞄準的又是有車一族、中產階層,是O2O創業熱門行業,因此選什麽細分領域切入其實很有講究。

O2O創業,很多創始人都強調“高頻打低頻”,車主最高頻使用的服務是洗車,於是冒出了一堆上門洗車公司。

“上門按摩現在很熱,按摩的人說,我同時還可以做心臟搭橋,你敢不敢做,不敢吧?因為信任度不夠。高頻打低頻,我覺得這在汽車後市場不成立。輕服務切重服務很難,重服務切輕服務很容易。保養是一個技術門檻比較高的服務,洗車是技術門檻很低的服務。我給你保養,順便再給你洗個車你很願意,反之則不成立。”吉偉說,輕服務模式容易被巨頭顛覆。就跟拼車、班車、代駕等輕服務,滴滴一進來,原來在里面耕耘的創業公司就面臨被幹掉的風險。

吉偉做了10年的汽車研發、銷售,深知汽車後市場哪個版塊利潤最高,同時頻次又在合理範圍——那就是汽車維修保養。傳統4S店賣新車虧錢,靠快修保養+保險鈑噴賺取超過50%的毛利,但是沈重的店面和人工成本,較低的技師複用性,致使4S店模式走向瓶頸。所以吉偉一開始的路線圖就很清晰——先做相對高頻的上門保養(3000-5000公里、3-6個月一次),規模獲取車主用戶,以此為漏鬥切入頻次稍低(1年1-2次)但毛利較高的保險和鈑噴市場,再準備切入頻次更低的二手車買賣市場。

第二、團隊對:充滿饑餓感和危機感的“汽車人”團隊

博湃的英文就是汽車人的意思。博湃養車的創始團隊成員吉偉(CEO)、汪雲翔(COO)、楊廣林(CQO)、胡鵬(CMO)、李勇(CTO)中,除了李勇之前在樂淘做CTO,是電商人背景外,其他人都是多年沈浸在汽車行業的“汽車人”;而且第一次創業,這個團隊都背負家庭壓力——其中吉偉和汪雲翔的孩子都是在2014年出生,危機感極強,生怕一不小心就失敗了。李勇有個樂淘網的創業經歷,但也沒成功,有很強的成功渴望。

“我們這幾個人非常拼命,因為今天我們還活著,並不意味明天依然巍然於風口”CMO胡鵬告訴i黑馬。.

7月底,吉偉組織了公司核心骨幹到京郊一座海拔2100米的山上做20公里拓展,每個人都負重20斤,兩天一夜就住山上。“我跟教練說,不要告訴他們路有多遠,永遠說快到了。這就跟創業一樣,誰也不知道未來是什麽,誰也不知道競爭對手會有什麽樣的動作,市場環境會有什麽樣的變化。”吉偉說。

第三、模式對:以技師為核心重度運營

博湃養車商業模型的核心是專業的汽修技師,就跟整個醫療行業的核心是醫生一樣。

“第一、技師不但能做上門保養,還可以順路把需要鈑噴的車開過來,第二天把車送回去;第二、依托保養大數據,技師還可以做二手車評估和收車,幫保險公司做車險定損。第三、博湃養車的服務車天天在路上跑,可以做救援;第四,做物流,技師可以配送汽車零部件同時提供安裝服務。博湃養車最大的競爭優勢就是遍布全國、最大的高品質技師服務體系。”吉偉說。

博湃養車的技師是上門保養的運營核心,博湃養車為此投入了大量的金錢和資源去支撐技師並進行重度運營:比如規模采取電商和BD的方式獲取海量訂單,有訂單才能讓技師有提成等收入激勵;比如IT系統盡量跟京東等流量平臺對接,實現自動化,減少技師人工操作的失誤;比如使用京東的協同物流體系,直接將配件送到保養場地,減少供應鏈的備貨壓力;比如構建完善的培訓和監控體系,讓技師有責任感和榮譽感地成長。

“7月份,我們招攬了30多位資深的售後專家,這批人的資歷都非常深(售後總監級),他們來了之後,博湃養車馬上上了一個很高的臺階。”吉偉說,除了專業人士外,博湃養車還跟一些汽修學校合作,大規模招募和培訓技師。

“我們的核心門檻就是運營。怎麽樣把所有環節組合在一起,形成體系的競爭能力。”吉偉說。

第四、節奏對:及時拿戰略投資

“春節的時候,博湃養車只有三個城市(提供服務),北京、上海、廣州,3月份擴了6個,4月份擴了6個,那時達到15個城市,6、7月份擴了7個。”吉偉向i黑馬記者描繪的擴張節奏可以看出,跟博湃養車的融資節奏高度相關。2015年3月底京東上千萬美元現金+資源投資到賬,博湃養車4-7月份就新開了13個城市,總計22個,變成覆蓋城市最多的上門養車公司。

吉偉團隊很清醒,A輪融資的時候一定要拿戰略投資的錢,不但要現金,更重要的是要資源。而博湃養車的兩個對手卻主要拿的是財務投資者的錢——2015年4月卡拉丁宣布獲得寬帶資本領投,極客幫資本和戈壁合夥人跟投的A輪1000萬美元投資;5月27日E保養宣布獲得由昆侖萬維(上市公司)領投的2000萬美元B輪融資。京東和易車投資後,為博湃養車帶來了33%-50%的新增流量。“拿京東投資的時候,投資人告訴我,博湃養車的訂單量是第二名的兩倍。”吉偉說。如果投資人的話屬實,這意味著,戰略投資進來後,博湃養車可以進一步拉開跟對手的距離,尤其是京東+易車的雙戰略投資人組合,更是讓博湃養車掌握了汽車四大流量入口中的兩個。

據悉,博湃養車正在拿一輪更大規模的戰略投資,投資方是BAT級的,這是否會讓上門保養重演打車軟件競爭的歷史呢?

                                                      無標題3

    圖註:作為博湃養車首席運營官,汪雲翔曾經是個美男子,截止到目前的人生里,他最得意的事情除了憑三寸不爛之舌娶得嬌妻外,就是比對手少融一半的美金,卻多熬了3個月。 

創業做博湃養車這件事,所有人都反對

我原來在一家為北京汽車提供車載電子的廠家做商務,經常跟當時還在北汽銷售公司市場部工作的老吉(博湃養車創始人吉偉)有交流。2013年底,老吉最早跟我聊博湃養車這個項目。我也是第一個對他說NO的人。我說,這個項目肯定不行。理由是,這件事情是B2C,一定要有品牌,沒有品牌沒有信任感。汽車進入中國市場時間比較短,大家認為車是一個尊貴、神秘的東西,是一個跟人的生命安全極其相關的東西,交給一個不熟的人,又沒有店,你來上門服務,信任感沒有的話,無論你多便宜,不敢給你做。

但迫於老吉的“淫威”,我和朋友還是幫著他把博湃養車啟動了。我們都是IT出身,開始整合各自的資源,開發博湃養車PC端官網,開發微信服務號,做一些後臺上的小系統。2014年4月,老吉正式出來做,前期我們一起發傳單集客。

慢慢地,我們的訂單穩步上升,越來越多的人進入到這家公司,我越來越有信心了。更重要的是,2014年8月,創新工場投了我們200萬美元。當我把老吉做的BP(商業計劃書)丟給創新工場投資人時,對方當即跟我說,明天要跟老吉見面,投資很快就敲定了。

2014年10月,我說要出來跟老吉創業,所有人都反對,說你腦子有毛病啊,你上班賺那麽多錢,選擇一個無底洞往下去跳,你知道這個底在哪里嗎?確實不知道。2011年我買了房子,2014年在經濟上也進入一個比較舒適的狀態,年收入50萬左右。這對於當時才31歲的我來說,已經非常不錯了:上班不打卡,想去哪兒去哪里,只要手機通就可以。我那會兒重148斤,每天晚上去健身房跑步,想瘦都瘦不下去。

出來創業,月工資只有4000塊。為此,我還跟老吉冷戰了一周,我不找他,他也不找我。我說,你給的待遇我根本沒法出來,家都養不起(我老婆是公務員,才3000-4000塊錢一個月),光養個小孩都不夠(2014年4月份我女兒出生),更別說那會兒我剛把車也買了。老吉就給了我很簡單一句話,你在跟我談,不是你家人在跟我談,我也不管你家的事,你想來是你的意願,誰來攔不住你。

當時我蠻痛苦的,覺得對不起我老婆、爸媽、孩子。尤其是孩子,小孩那會兒特別可愛,你會覺得,哪怕給她穿一件比別人便宜1塊錢的衣服都對不起她。有時看我媳婦給我發的照片,我家孩子腳上的鞋破了一個洞,我看了以後心里有點酸。

創業後,我陪我家孩子的時間非常少,周末經常還要面試。孩子現在會說兩個字了,他見到我,不喊爸爸,喊爸班。因為她媽媽總跟她說,爸爸上班,她就把第一個字和最後一個字組在一起喊我爸班。

當然,也有支持的。我前老板說,你每周抽兩天時間幫我盯著這邊就行,工資一分不少你。我想,這個靠譜,那就試一試?結果發現,撲到博湃養車以後,根本沒有精力管別的,幹了10天,我就主動跟前老板說,我沒有精力拿你這份錢,我心里愧疚。前老板後來給我們介紹戴姆勒-奔馳車廠的配件,介紹各大投資機構,真的很感激他。

2014年10月1號,我正式出來。我們在劉家窯的五嶽大廈,那其實是個賓館,我們窩在賓館三樓一間最小的房子里,4個技師在外面跑,坐班的6個人。

(以上內容由博湃養車COO汪雲翔口述,i黑馬記者趙姝焱整理,編輯 盧旭成)

 

用戶獲取的兩駕馬車

無標題4 

    圖註:胡鵬今年2月份加入博湃養車,負責市場、產品、大客戶和電商業務。他駕馭著博湃養車用戶獲取的兩駕馬車:電商和BD,並遠遠地將競爭對手甩在身後。 

現在博湃養車每個月的訂單量超過10萬單,其中電商渠道占了40%,大客戶渠道占40%,自有平臺占比20%。

其實所有上門汽車保養公司,剛開始做訂單的模式都是類似的——在有車的地方做地推。慢慢地出現分野,博湃養車走的是電商模式,E保養在加油站做地推。卡拉丁流量來自於廣告和免費濾芯。博湃養車先上的美團。那時團購站已經很火了,什麽都上團購。很快我們發現,之前十來個人辛辛苦苦到處貼傳單,一個月貢獻幾十個訂單,還沒有一個團購網站一天貢獻的單子多。我們才開始去研究各大電商平臺,2014年5月份上的京東。

京東的流量把我們都震驚了。後來我們才知道,京東汽車板塊的流量是所有電商平臺里面最大的。我們是做上門汽車保養的,結果就京東形成了一種天然的匹配:京東賣機油、輪胎、火花塞等,其實不像賣一臺手機,直接京東物流配送到家就可以,需要下面來做服務,四條輪胎客戶扛都扛不動,更不要說安裝了。我們準備有做上門安裝輪胎的車,在京東上買了輪胎的客戶,博湃養車幫著送到客戶那里並安裝好,這讓京東的客戶體驗有了一個非常大的提升,同時銷量拉升了,光剎車片銷量就拉升了20%-40%。京東就直接在它所有自營汽車零配件產品頁面下加了博湃養車的廣告鏈接。

競爭對手電商跟得比較緊,比我們晚一個月進入京東。已經沒辦法跟我們PK了。為什麽呢?我們先不說京東給到的資源。客戶購買的時候,一定搜索銷量排在前面的服務品牌,還有看好評率,這些我們都有先發優勢,同時我的價格比對手還要低。

在競爭的狀態下,如何快速地獲取訂單,我們認為最好的方式當然就是電商渠道,嘗到甜頭了,就快速地做,不管是我先找平臺,還是平臺先找我,全都上,再根據量做資源投入調整。後來我們陸續進入了淘寶、天貓、蘇寧、國美等電商渠道。

做好電商渠道的經驗是:首先,絕對地配合電商平臺的活動。平時有可能電商平臺一天的PV才100萬,但它做活動有可能到500萬。你平時做推廣,你最大的可能也只在它100萬的盤子里面去做。活動期間,它是一個500萬的盤子。再追加一些推廣位的話,量會變得很大。其次,用戶體驗做好。用戶體驗就是看好評、差評。所有的差評我們都要第一時間處理。第三,跟蹤競爭對手的價格,去打壓它,價格拉到差不多或比它低一點點。前3個月,博湃養車在電商渠道的價格是所有競爭對手里最低的,直到上個月才逐步把價格拉上來。最後就是如何在自己的主頁上持續優化運營。

但我又不能依賴電商平臺,因為那是別人的平臺,平臺任何一個動作都有可能會影響博湃自己訂單量的穩定。我們就想到在線下,想到TO B模式。

老汪(指汪雲翔)就是幹BD(商務合作)出身,他當然知道資源互換的好處,我來之前,他不停地在找有車主資源的大客戶(比如銀行)合作,但並沒有有體系地去做。

其實銀行等機構的會員是需要服務的,比如用積分購買(兌換)我們的服務。又比如滴滴專車司機,普通的車可能一年小保養2次,大保養1次,滴滴專車司機甚至2個月就得保養一次。它頻次這麽高,滴滴就得幫找優質服務商。博湃養車給大客戶提供的服務價格最具優勢。比如民生銀行做三周年慶,向全國1000多萬的核心VIP會員推送我們的服務,如果不是借助民生的渠道去做,博湃養車自己發1000萬條短信,得花多少錢?五十來萬吧。

今年6月份開始,我們在全國實行大BD制度。每個城市一個運營負責人和BD負責人,BD負責人總監級,它跟城市運營負責人是平行的。每個城市基本上都是半獨立,他們有足夠的決策權,各點開花之後,總部再將各地優秀的經驗複制到其他地方。大BD部門成立第一個月,貢獻的訂單就到了4萬多單。曾任職高德地圖10余年的博湃大客戶VP丁新對BD體系的搭建和運營功不可沒。

——以上內容由博湃養車CMO胡鵬口述,i黑馬記者趙姝焱整理,盧旭成編輯

 

比電商更有挑戰的是線下那個O

無標題5 

 圖註:博湃養車CTO李勇此前長期從事電商行業,曾任知名鞋類垂直電商網站樂淘網的CTO。他說,O2O行業的技術支持要比電商複雜得多,系統的自動化程度有利於業務的標準化和規模化發展。

我來到博湃養車後,主要工作就是要提高系統的自動化程度。因為自動化程度高了,流量再大也不會出現問題。同時,這樣對人員的素質要求也可以相對低一些。我把中間所有需要人控制的節點逐一解開,整套系統軟件體系的支撐讓擴展變得很容易。現在增加一個站點,我都不需要指導,他們只要打個電話把信息錄進去,招一批人就可以開始幹活了。

這也是互聯網的魅力所在,我們把這個業務共性的部分抽出來,然後做成一種流程化、標準化的東西,通過系統實現。任何一個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關鍵節點的事情一定要讓系統來幹,這樣也有利於規模化。比如,隨著我們用戶量的增大,(上門服務的)偏僻地址也會越來越多。盡可能把這些容易出錯的地方做成自動化的,就是這個理念。

早期我們曾試過把服務目標分成高檔車和低檔。這在系統實現上讓我非常痛苦,我要先判斷是什麽車,匹配什麽樣的技師,再定路線。有時,這輛車明明離一個技師很近,但因為不是一個系統的就不能提供服務。這就違背我說的IT規模化,相當於兩個公司在運作,我所有東西都要寫兩份。這就是一次很痛苦的試錯,但我會盡量將試錯成本降低。好在最終兩部分合並了。

O2O行業跟電商不太一樣,它實際是電商、物流和4S店的綜合體。站在我的角度,包括用戶、客戶管理、交易,我要負責管理這個東西怎麽到客戶手里面。而做電商的時候,貨物出庫就不關我的事了。現在我要關心每一桶機油、每一個技師出行的路線,甚至濾芯和車是不是相符等等。這些信息的管理非常複雜。

我覺得這個事情可以說是電商2.0。因為其實電商跟線下接觸很少,最多就是庫存缺貨,剩下都是線上電子化的東西。而現在最難的是線下資源調配的問題,約束條件極多。我覺得這個可能是這個行業的核心競爭力之一:誰能把這些資源充分地利用起來,就這麽多車、這麽大城市,讓這些技師出去一天內盡可能提供更多服務。

從LBS角度講,先給張三服務還是先給李四服務,涉及到一個最佳路線的設計問題。還要考慮不同車輛的服務能力,我們用的電動車,一天能跑140公里,沒電了還要派車去拖。這些問題在電子化的世界里都是不存在的。

此外,由於技師都是單獨作業,在完全陌生的環境里,需要我給他提供充分的信息支持和操作支持。他要和客戶聯系,了解車輛的特點、客戶的特殊要求,也能很好地處理意外情況。

這與傳統4S店也不同。4S店里的技師只管修車,不需要面對這些問題,由專門的客戶代表來接待客戶。而在我們這,技師如果沒有能力處理,只能通過我們技術系統幫助他。傳統4S店通常只服務一個品牌的車,他們的技師也只需考慮一個有限的範圍。但我們的技師需要處理全品類,即在一個陌生的環境里服務一個範圍更廣的車系,這是他以前在4S店沒做到的事情。這時,就需要我給他提供足夠多的信息工具,幫助他完成這個工作。

與上門美甲、上門送餐,甚至上門洗車都不同的一點在於,我們還涉及到配件管理問題。上門洗車需要的工作時間相同、人員培訓程度一樣,洗奔馳和洗夏利本質上沒什麽不同的,但我們要考慮更複雜的事情。由於不同品牌車型的配件可能差異很大,所以我要按照最麻煩的情況去設計系統。也就是說,我要做一個比所有4S店的配件管理系統都複雜的系統,才能應對所有的車型。

我覺得這真是一個具有突破性的、跨時代的產物,其革命性不亞於當年電商的興起。

——以上內容由博湃養車CTO 李勇口述,i黑馬記者趙姝焱整理,盧旭成編輯

                                無標題6

圖註:博湃養車首席質量官楊廣林紮根汽車行業20余年,做過技術管理、生產管理、4S店總經理、咨詢等工作,是汽車後市場技術、管理和服務大牛。他認為傳統4S店的業務模式勢必會被以博湃養車為代表的新模式取代,嚴密而龐大的標準化體系的建立,將成為博湃養車的核心競爭優勢之一。 

中國汽車4S店集團已死!

一些4S店集團感覺規模很大,實際上它的現金流並不多。三年前開始,經營狀況每況愈下,惡性循環到什麽程度?寶馬5系,45萬元的車,有的經銷商可以優惠到20個點,什麽概念,就是打8折賣。而經銷商從廠家拿到所有的返利加起來不到10個點。45萬的車它要虧到4、5萬塊錢。為什麽要虧著賣。它必須要完成汽車廠的任務。

汽車廠家一大撥智囊團每天研究怎麽把經銷商“玩死”。而經銷商價格不降到這個水平線(20%),賣不出去。跟來跟去,大家一起往下降,寶馬不降,一直挺著也是不現實的,為什麽?奧迪在降,奔馳在降。

每臺車虧著賣,經銷商如果賣1個月200臺車,就要虧700—800萬元。如果有的老店,售後盈利能力比較強,1個月1500萬元的產值,不低了,一年1億8千萬。但1500萬的產值,如按50%毛利算,才有750萬元。這種老店運轉起來,1個月的經營費用、管理費用,沒有400~500萬元夠嗎?這意味著,每月凈虧400~500萬,一年幾千萬元幹掉了,這就是目前中國汽車經銷商的現狀。所以4S店集團的現金流就會非常緊張。到今年年底你會看到大量的4S店會倒掉。

博湃養車如何運營一個上門服務點?

建立一個上門服務點,重點是要有停車位,可以讓博湃養車一個服務點所有的車停好。博湃養車在北京有20個服務點,大的有十幾臺車,小的幾臺車。

 除了清潔劑等易耗品,博湃養車的服務點不會儲存配件,因為博湃養車服務全車型,不存在所謂的“常用配件”,這個量非常大。服務點設置庫房後還要管控出貨、入貨,很不方便。

博湃養車每天都由區域總部提前把零配件配送到服務點。現在博湃養車零部件配送方式有一個問題,客戶下單會在下午4、5點鐘停止,為了留出配送時間。因為物流公司的車下午6點出發,遇上晚高峰,到服務站要晚上8點。博湃養車準備調整方向,把配送時間延後,到午夜以後。這樣,下單停止時間可以延長到晚上10點,服務點安排一個員工值晚班。午夜配送不堵車,安排一臺車就可以,效率高,客戶體驗也會好一些。

體系化競爭力

    這幾年我一直在研究中國汽車行業的走向。幾年下來,這個行業發生極大的變化:以4S店為主導的行業體系,從1999年誕生至今,確實到了一個變化的時候。2015年春節,吉總(博湃養車創始人吉偉)邀請我加盟博湃養車。他說,我們還年輕,大家一起做一些有激情的事情。

博湃養車的玩法和我原來工作的4S店比,創新體現在兩方面:淺層次上講,由“坐商”變成了“走商”,提供上門服務。另外,4S店註重的是短期收益,而互聯網公司的經營模式,大家看得比較遠,比如一兩年內不盈利,這是4S店集團做不到的。

我剛進來時,博湃養車的投訴率達到0.5%,有的時候到0.8%。在汽車行業里,我們認為有一個客戶投訴了,說明背後有15個客戶不滿意。

車這個行業,專業性相對強一些,從信息上消費者還是有很多不對等的地方,有的客戶雖然不太滿意,但找不到發泄的點;還有一部分客戶性格等各方面決定,他就不想發泄。所以我們算的是15倍的關系。我過來一看嚇了一跳,0.5%乘以15,那可能是7.5%,接近10%的客戶不滿意,麻煩大了。吉總其實也發現這個問題,讓我過來重點解決。

其實客戶投訴是一個體系,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解決個別問題。比如有的客戶投訴,機油給我加多了。這看似一個很簡單的問題,如果你明天告訴所有技師都少加點,其實也不對。為什麽會加多,從體系上分析:第一、技師知不知道什麽樣的車應該加多少機油,有很多技師不知道,是培訓沒到位?要抓培訓?培訓哪個層次的技師,怎麽培訓?第二、技師知道該加多少油合適知道,知識沒有問題,他還是加多了,這部分技師責任心不到位,什麽原因導致的?掰開一看,可能是我們的制度沒到位,讓他能夠沒有責任心。再掰開看,可能是我們的考核不到位,做好做壞一個樣,他的收入沒有影響。再掰開看,可能是我們的監督環境沒到位,他覺得我做好做壞你也不知道,處罰沒依據,罰不到他頭上……你看,那麽小的一個問題,從培訓到後邊的監督環節,要把這個體系做起來,才能夠把這個滿意度逐漸提起來。

我用了大概兩個月時間,投訴率迅速好轉。目前,我們的投訴率不超過0.3%。比我曾經管過的4S店要高,4S店可以做到0.1%。我們的難度比4S店大得多。在4S店,車往那一放,所有的技師全在那兒幹活,看得見,組長也能互相監督,你可以用很多種方法去管。在博湃養車,技師開了早會就散了,晚上回來再匯報,整個白天他出10單,每個環節做得怎麽樣,監控環節太多。我們希望通過努力可以將投訴率控制在0.2%以下。投訴體系是做一個企業的基礎,把這個基礎做好以後,再想著蓋樓。

——以上內容由博湃養車CQO(首席質量官)楊廣林口述,i黑馬記者趙姝焱整理, 盧旭成編輯

做寬度而不是深度培訓 

不知道你註意到沒有,從售後維修來講,無論是4S店,還是一類修理廠、二類修理廠、路邊店、快修店生意都在下降。大家一分析,不是此消彼長,所有人的生意都不好。我跟某些4S店老板說,你把它都想複雜了,原因很簡單,就是現在的汽車故障少,不壞。

10年前,那時候我管維修車間的時候,每天有200多臺車,而且都是非常大的故障,80多個人忙得不可開交。當時開個4S店,賣新車就很賺錢,售後還那麽賺錢,一年純利4000-5000萬元。我記得有一個老板投了幾千萬元開了一個奧迪4S店,當年就回本,第二年就賺了一個店。

2005年,我第一次去歐洲,走訪了幾家所謂大一點的4S店,我比較奇怪,怎麽沒有那麽多車在修,修的車沒有大的故障。看到最多的是輪胎店,保養店。現在理解了:當時歐洲汽車的品質相當好了,以保養、小修、換輪胎為主。

現在的汽車開30萬公里不會有太大問題。什麽概念,如果一年開1.5萬公里,可以跑20年。實際上中國大部分車主開5年、8年就換新車了,在生命周期內基本上車不會有大的問題。有些車會有一些疑難問題,概率會很低,可能同一款車造了1萬臺,或者賣了10萬臺,出現幾臺故障車。

4S店的培訓,可能更側重於深度挖掘,技師不但要會做保養,可能還要判斷比較複雜的故障,比如汽車在高速路上加速上不去,有點抖,你要考慮是不是電壓有問題,或者哪個信號不對,你就要掌握的知識非常深,每個車之間差距特別大。

這有很多共性的地方。比如說換機油,不管你是德系車、日系車、美系車,基本上都是打開油底放了,只不過位置不一樣,肯定能找到。

還比如輪胎,雖然我們看到有很多車型,汽車廠商盡量希望把它的輪胎設計成為一個比較通用的型號,降低它的采購成本。就跟鞋一樣,無論什麽品牌的鞋,都是按照44、42、38這些尺寸來做的,這樣的鞋才能穿著合腳舒服。從這個意義上講,博湃養車的知識培訓跟對手比並沒有本質區別。

我覺得博湃養車的優勢還是在於培訓和服務標準體系的建立和執行。我是4S店體系里是第一批做9001認證的,所以我很註重標準體系的整體搭建,這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也不太容易被很快複制。

這套體系涉及到“人、機、料、法、環、測”各個方面。

比如說“人”:它包含所有的從業人員,包括技師,包括團隊的人事構架等。博湃養車從專修學校畢業生中招募技師,先要在總部集訓兩周,然後到下面去跟單。集訓時會淘汰一批,大概百分之十幾,之後還會淘汰。跟單後的學徒有跟蹤和監控,我們根據師傅和片區領導的認可程度,組織考試。考試要定級,跟單後轉為見習。我們發現,越是來自貧苦地區的學生最後淘汰率越低。技師變成為正式員工後,會穿藍色工服,見習技術穿橙色衣服。往後,還有副技師、主技師等級別,主技師還會分星級,讓他們有榮譽感。

機:指技師所用的各種工具、設備。設備是不是經過校驗,比如換輪胎,扭矩扳手數據準不準,胎壓表用不用,準不準?工具管理得怎麽樣,管理不好,表會失準。料:物料。法:指的是規章制度。環:環境,包括施工的廣義環境,也包括人文環境。測:測量,用什麽方式去測量服務質量,客服回訪就是一個測量方式,可能還有客戶面對面的問卷等,抽查,神秘客戶,督察隊等等,都在做測量。

(i黑馬點評: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楊廣林不但知道怎麽構建一套體系,還知道怎麽管控和根據業務變化去優化,這不容易,對手也很難抄,除非對手也能找到一個像楊廣林那麽全面、資深的人。)

——以上內容由博湃養車CQO(首席質量官)楊廣林口述,i黑馬記者趙姝焱整理,盧旭成編輯

高速擴張中的成本管控

我們一個對手,2014年10月份融的錢,500萬美金。我們2014年8月份融天使輪,200萬美元,博湃養車比它少300萬美金,但我們同時都花到了2015年4月份,也就是說,我比它少拿了60%的錢,卻比它多花了3個月。這錢大家拿來燒訂單,在燒錢的方法(補貼用戶),在渠道上沒有本質的差別的前提下,只能靠一分錢一分錢地摳。

公司運營成本占比最大的是備貨成本,占到65%。我們怎麽節省這部分成本呢?

首先,博湃養車的倉庫變成京東汽車配件自營頻道的協同倉。京東上凡是需要上門安裝的汽車零配件都放在博湃養車的倉庫里。這樣,博湃養車就不用備那麽多機油、剎車片,不用備所有的售後維修件。京東為什麽願意將配件放在博湃養車的倉庫里?因為我是倉儲、物流、安裝一體化,而京東只能做到倉儲和物流,這是個很好的互補。汽車配件銷售有一個強安裝的屬性。

其次,零配件采購跟京東打通。我們最早從汽配城拿零配件,拿得太少,隨著我們的體量越滾越大,現在機油都可以直接跟殼牌中國,跟京東直接采購。京東會拿2C和2B的總量去和殼牌談一個很好的價格,不加價並且包物流費的前提下,鋪設到博湃養車全國服務點。上午下單,機油下午送過來。

博湃養車目前是京東汽車頻道所有進駐的企業里邊唯一一家有1個月賬期的企業,其他企業,一個月沒有過億的采購量沒有賬期。1個月賬期什麽概念?剛才說了,零配件采購占我運營成本的65%,這65%的錢我可以拖到下個月再給。

此外,博湃養車上門服務車單車租賃成本同行最低。正常租賃一輛車每月租金3000多塊,博湃養車現在不到1000元。道理很簡單,博湃養車全國800多輛車,只集中在兩家汽車品牌:北汽集團,福汽集團,都是老吉的老東家。

供應鏈管理其實很專業,最近我們引進了來自亞馬遜和惠普的供應鏈總監。博湃養車零配件品類超不過四十個,但縱深很深,某一個單品可能好幾萬片下去,需要提高效率。這樣的人才進來之後,能給我做到什麽事情呢?我舉個例子,管理上門保養汽車的汽油費。

博湃養車上門保養的車,有汽油車,也有電動車。電動車是充電的,給電卡或者自己建充電樁,它有系統可以監控。但汽油你怎麽弄呢?原來我管油都怎麽管?1個月某分公司加了多少錢的油,總共有多少臺車,平均下來一臺車可能是一千五百塊錢,我覺得你這個城市高了,就問你什麽原因。城市負責人給列10條原因,比如說最近一段時間都在修路,城里不讓走,得繞路。你說我信還是不信呢?沒辦法,只能認賬。

我們的供應鏈總監一來就說,中國石化、中國石油都有大型的後臺系統,我們以公司的名義開一張主卡,下面綁八百多張子卡,每一張子卡對應一個車牌號,某個子卡只能給唯一對應的車牌號的車加油,沒法作弊。

——以上內容由博湃養車COO汪雲翔口述,i黑馬記者趙姝焱整理,盧旭成編輯

 上門保養怎麽賺大錢

老外的車門有個坑也無所謂。中國人,只要車刮了、蹭了、撞了,一定要修。在中國,汽車承載了很多載物以外的東西。

所以,保險公司有一個東西叫賠付率。保險公司根據交通環境、法規環境,社會承受程度,它會算出來今年的賠付率會到多少,然後調整車險的價格。保險公司把人工也算進去,往少了算,至少有30%到40%賠付率(按保費算)。比如說我這兒有100臺車,今年每臺車花了1萬塊錢上保險,保費收入總計100萬元,乘以30%,今年這100臺車一定要發生30萬元的維修費用——主要是噴漆的費用。

本身汽車維修行業就是一個暴利行業:機修毛利能達到45%到50%,噴漆能到70%以上。比如說你的凱美瑞一撞,連工帶料修下來1萬塊。這1萬塊錢里面噴漆大概 占到4000-5000元,另外5000-6000元是大燈、保險杠等配件的錢。噴漆有50%利潤,配件有20%的利潤,加起來將近70%。

(i黑馬點評:如果算上上外地牌的,北京汽車保有量估計700萬輛,每輛車每年繳納4000元的車險,總計280億元,按30%賠付率算,至少是84億元的鈑噴市場容量)

傳統的4S店怎麽切保險和鈑噴市場的呢?先挑一個交通好的位置建4S店,里面包含鈑噴車間,然後等客戶來,一年不行兩年,兩年不行三年,把它養起來。我們現在的方式反過來,只要每天服務300—350個客戶,每個月一萬單。鈑噴廠一開業,業務就爆滿。在北京,我們開始裝修第一家鈑噴車間,技師培訓好後,做好激勵機制,一倒流,這個業務就滿了,到兩萬單再搞第二家。

車主對保險是剛需,每年都要買。怎麽讓客戶知道你這個地方賣保險,怎麽讓客戶接受你的保險,這是要組建一個保險團隊來做的事情。

首先,銷售車險有傭金。此外,保險業內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則:保險公司如果希望我(4S店等有車險銷售能力的平臺)把車險賣出去,所有車主產生的維修必須送回來,少送回來一輛我都會罵他(保險公司對接人)。還有一種情況,趕巧最近一兩個月,通過我這里賣出去的保險客戶真的沒有發生那麽多事故,那對不起,保險公司得按30%的賠付率,從別的地方調需要維修的車過來,給我補齊,你要不給補齊,下個月保險不跟你合作,換一家保險公司。這意味著,30%都回來了。

傳統的4S店一年最多賣2000臺車(也就意味著最多2000份車險出去),博湃養車北京市場每個月做一萬單,下個月就一萬五了。博湃養車現在覆蓋了22個城市,今年年底至少能有一半城市達到每個月一萬單。

從外人看,我們這些人是不是有問題,為什麽做上門保養不賺錢還拼命做大,覺得長不了,實際上後面的東西他們都沒有看到。

(i黑馬點評:難怪博湃養車要開一個鈑噴車間,除了上門保養業務的導流外,新建的保險團隊每賣出去1000萬元的車險,至少有300萬流入鈑噴車間,按50%的毛利算,那就是150萬的毛利。博湃養車北京市場每月訂單1.5萬單,保險客戶的轉化率有多高?如果博湃養車狠一點,不但保險公司給的傭金全部讓給車主,還倒貼上門保養服務,會不會把轉化率保證在10%以上——2萬份?如按每臺車5000元/年保費算,一年賣出2萬臺車的車險,保費1億,1500萬以上的毛利,全國10個城市都能達到這個水準,那光保險帶動的鈑噴業務一年貢獻的毛利就是1.5億元。)

——以上內容由博湃養車CQO(首席質量官)楊廣林口述,i黑馬記者趙姝焱整理, 盧旭成編輯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趙姝焱,文章為原創,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379

暴風科技再起一波:遊資惡炒能否助“韭菜”速成?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89594.html

暴風科技再起一波:遊資惡炒能否助“韭菜”速成?

一財網 黃思瑜 2015-09-22 21:46:00

暴風科技股價再“爆發”,業內多指是“遊資短線炒作”,在基本面無任何改善的情況下,投資者須警惕追高風險。

被打上“妖股”標簽的暴風科技(300431.SZ),在A股的去泡沫化過程中也逐漸淡去“神話”色彩,而最近又開始了連續封板的“節奏”,由此再度走進市場視野。

在A股市場有所回暖的情況下,暴風科技股價再“爆發”,業內多指是“遊資短線炒作”,投資者若追高或再“韭菜”被主力圍剿。而對於短線操縱證券市場事件,近期監管層表態將保持高壓態勢關註。就該股票的投資價值而言,雖該公司股價已在A股巨震中大幅縮水,但是高估值水平仍讓業內投資人士卻步。

對於暴漲暴跌成“家常便飯”的暴風科技而言,“無基本面支撐”、“兜售概念”、“講故事”等成為業內的評判。即便是該公司在近期高調宣布未來戰略規劃,也並未獲得行業研究人士的好評。

遊資短線炒作

暴風科技最近連續五個漲停板背後,到底是哪些資金在“頂風作案”?

今年7月13日複牌之後,暴風科技股票隨著A股市場的深度調整,也開始了去泡沫化的震蕩下行走勢。該公司股價由每股300多元的“天價”跌至百元以下,另受轉增股本的影響,當前每股股價在50元區間。

但也就在該公司股票轉增股本的前兩個交易日,暴風科技又開始了連續漲停的行情。9月16日至9月22日的五個交易日,成交金額有所放大,其中9月18日除權當日,成交額突增至6.37億元,換手率達到22.13%,後三個交易日的換手率均在13%以上。這意味著有大量活躍的資金介入。

從暴風科技近期的龍虎榜數據來看,9月16日至9月18日三個交易日以及9月22日單個交易日數據顯示,買方前五席位均為營業部席位,而賣方前五席位則均有兩個為機構席位,其中華泰證券廈門廈禾路證券營業部均位列買方首位。

有私募人士分析認為,炒作的主力主要是各路遊資,這可能是在市場有所回暖的行情下,以短線炒作獲利為主。另有資深基金經理表示,在A股深度回調之後,目前部分股票處於超跌反彈的階段,可能有資金也看到這方面的機會。

從數據來看,部分資金確實存有短線交易之疑。在9月16日至9月18日三個交易中,華泰證券廈門廈禾路證券營業部以6559.83萬元位居買方首位,但在9月18日當天該營業部以5432.90萬元的賣出金額位列賣方第一位;另外,中信證券金華中山路證券營業部於上述三個交易日中買入4565.34萬元,轉而在9月22日賣出2786.17萬元。

這樣的資金炒作方式對於暴風科技來說,可謂是“家常便飯”。暴風科技的走勢向來不“低調”,多數情況下不是暴漲便是暴跌,“妖股”的名號已成為業內共識。

“這種股票被人控盤過,最好不要碰。”一位研究過該公司的機構人士表示。據其透露,該股票與中信證券被查事件有關,中信證券涉及的人員中曾有人在外面成立了兩家投資公司,非常精準地買了暴風科技,可能監管層在調查這件事情,最終會否影響到暴風科技,就看暴風方面有沒有合規。

9月15日晚,中信證券一紙公告,確認了總經理程博明等中信證券3名高管因涉嫌內幕交易、泄露內幕信息被公安機關依法要求接受調查。此次事件中已有11人被帶走調查。

目前證監會已對短線操縱證券市場案件作出行政處罰,並表態會持續對短線交易行為保持高壓態勢。據證監會9月11日通報,因涉嫌操縱全通教育、暴風科技股價,馬信琪、孫國棟兩人被處以沒收違法所得、罰款的處罰,金額合計接近4700萬元。

根據證監會通報,案件的操作手法均是通過虛假申報等方法影響相應股票價格,並快速反向賣出獲利。其中,馬信琪在2015年7月31日,多次大筆申報買入後快速撤單,以不成交或少量成交的方式拉擡暴風科技股價,隨後快速賣出之前持有的部分股票獲利。

被指“兜售概念”

隨著A股的深度調整,從7月13日複牌至9月22日,暴風科技的股價已縮水逾七成,但是“估值偏貴”、“股價難言有基本面支撐”、“愛兜售概念”等成為業內的評判。

頗有意思的是,在股價連續漲停的第二交易日(9月17日),暴風科技在北京舉行發布會,曝光了30人全新管理團隊,並高調宣稱公司未來將聚焦VR(虛擬現實)、TV(電視)、秀場、視頻和文化五大業務群。有市場觀點稱,此次暴風科技股價強勢反彈可能也有這方面因素。

有媒體援引暴風科技CEO馮鑫的觀點稱,該公司五大業務板塊直接形成了一個有機生態系統,各自擁有獨立的發展方向,甚至未來單獨上市。“未來暴風還要做互聯網教育、醫療甚至金融業務,當整個生態可以影響到1.5億人,它的規格就可以媲美BAT,暴風將會有翻盤樂視、優酷的機會。”馮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

但有傳媒行業的分析人士對此並不感冒。“VR業務,目前在中國還沒有成熟的商業模式,目前認可也是對未來的認可;秀場,涉足該業務,說明該公司沒有特別牛的現金流來源,沒有好的項目可做了,該業務存有法律、監管層方面的一些風險;TV,目前市場上樂視網(300104.SZ)的超級電視出貨量與全國智能電視的出貨總量相比也還沒有優勢,且樂視網在這塊尚未盈利,所以難說前景。”上述分析人士表示。

暴風科技曾起家於PC端的暴風影音播放器,目前該公司的盈利模式主要是通過暴風影音PC端、暴風影音移動端APP等產品,為用戶免費提供卓越的互聯網視頻服務體驗,獲得了海量用戶規模,並主要以廣告模式獲得用戶流量變現。

今年5月18日,暴風影音發布全球“DT大娛樂”平臺戰略,擬從現有的互聯網視頻業務逐步擴展為包括互聯網視頻、虛擬現實、智能娛樂硬件、O2O、互聯網演藝視頻直播等增值業務在內的互聯網娛樂平臺。不到半年時間,該公司通過投資方式完成暴風魔鏡、暴風TV、秀場業務的布局。

但從暴風科技今年中報業績來看,該公司上半年,暴風科技凈利潤僅669.94萬元,同比下降70.73%。其中,新產品以及新項目的開展導致公司研發費用增長較快;虛擬現實業務處在早期投入階段,暴風魔鏡處於虧損狀態,影響了公司整體凈利潤。

在一位去暴風科技調研過的投資者看來,對其公司所做的事情並不是非常認可,“這家公司非常能折騰,更多是通過頻繁向外界發聲來引起外界的註意”。

不過,從行業屬性來看,上述資深基金經理表示認可行業前景,“偏傳媒領域,後續可涉足互聯網方面,代表著產業的發展方向”。但具體到暴風科技來看,其認為,估值仍偏高。經過大跌之後,暴風科技當前市值為144.72億元,市盈率(TTM)為561.97倍。

編輯:黃向東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176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