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摩托羅拉賣廠

http://www.21cbh.com/HTML/2012-12-22/zNNDE1XzU4OTkzNg.html

摩托羅拉將剝離手機生產和製造業務,偉創力接手了其天津工廠,這是摩托羅拉移動的戰略轉型,還是消失的前兆?

摩托羅拉的轉型仍在繼續。

12月11日,谷歌旗下的摩托羅拉移動部門與新加坡公司偉創力達成協議,將天津的工廠出售給後者,而巴西工廠則以租賃方式將運營權轉讓給偉創力。

天津工廠建立於1992年,是摩托羅拉全球最大的工廠,目前有7000多名員工。按照兩家公司的協議,轉讓將在明年上半年完成,員工以原有的福利待遇被移植到新的公司,暫時不會有裁員計劃。

「這不是谷歌的戰略,而是摩托羅拉戰略的一部分,」摩托羅拉移動中國區公關經理司軒軍對《第一財經週刊》說,「它與此前的裁員一樣,是摩托羅拉資源重新整合的步驟之一。」

天津和巴西工廠是摩托羅拉移動主要的工廠,這意味著此後摩托羅拉移動將不再製造手機。事實上市場份額的下降以及谷歌的收購,已使得摩托羅拉精簡了產品線。每年只推出幾款產品,天津工廠的產能不足以支撐它的規模。在過去16個季度中摩托羅拉移動有14個季度的虧損,按照摩托羅拉移動技術公司高級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裁孟朴的說法,他們會剝離生產,將資源投入到手機研發、設計和銷售。

偉創力從15年前開始就是摩托羅拉的合作夥伴之一,此前曾為摩托羅拉手機進行代工,轉讓協議中包括了針對Android和其他移動設備的製造與服務協議,顯然代工這一事實在短時間內也不會改變。

由於利潤微薄和經營壓力,偉創力從2010年開始淡出電子消費領域的代工,轉向了單次量小但生命週期更長的通訊、醫療電子、大陽能等商用產品。但這次收購或許意味著偉創力的代工轉型仍因為規模問題而搖擺不定。

事實上,供應鏈的上下游互相扶植的例子比比皆是。蘋果就曾被分析師認為,為了挽救夏普的破產而投資了23億美元給夏普,以便確保兩個屏幕供應商(三星、夏普)的供應均衡。

對於摩托羅拉移動來說,還有一些事情也露出了不好的苗頭。2013年2月,摩托羅拉移動將退出韓國市場,只留用約10%的研發和設計員工。韓國是摩托羅拉移動建立研發和設計中心的少數國家之一,但在蘋果和本土品牌三星的壓力之下,去年韓國分公司沒有推出任何新產品。

今年5月,谷歌終於經過重重審批完成了對摩托羅拉移動的收購,此後摩托羅拉進入了強烈的震盪期,包括裁員和撤銷研發中心。對於這家擁有Android系統的互聯網企業而言,摩托羅拉移動最大的價值在於其55億美元的專利,而非那些早就不盈利的手機生產和製造部門。

在8月份摩托羅拉對北京研發部門的大裁員中,員工們曾在望京大樓前打出了「用我專利,殺我兄弟」的橫幅。谷歌曾在收購完成後,為了讓安卓陣營裡的其他夥伴放心,而強調不會自己生產手機。現在看來,谷歌目前的確不打算和摩托羅拉在硬件製造上更進一步。

摩托羅拉移動的收縮過程

2012年5月谷歌完成對摩托羅拉移動的收購

2012年8月摩托羅拉移動宣佈將全球裁員20%;關閉全球94個辦事處中的1/3,撤銷南京研發中心

2012年11月關閉在新西蘭、印度、中國香港的專屬網站

2012年12月宣佈關閉在韓國的大部分業務並同期裁員;關閉應用商城「智件園」;天津及巴西工廠轉讓給偉創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780

聊聊摩托羅拉收購後的蛻變之旅 hotashang

http://xueqiu.com/7062290132/22953785

2012年5月22日,$谷歌(GOOG)$ 宣佈完成對Motorola收購。此項交易,谷歌耗資約124億美元現金收購Motorola所有股份。摩托羅拉是一家在移動及無線數字通信、信息及娛樂方面擁有創新的技術、產品及服務的提供商。谷歌收購摩托羅拉旨在保護和提高Android生態系統並提高移動計算的競爭力。該收購交易費用約5000萬美元。

八個月過去了,谷歌統治下的摩托羅拉發生了哪些變化?

重組整合

谷歌自2012年5月收購摩托羅拉後,即開始對摩托羅拉進行重組。谷歌制訂的重組計劃主要針對摩托羅拉移動部門。重組計劃涉及裁員、重組管理架構、合併及處置公司以及簡化移動產品模型。谷歌期望通過一系列的重組改造摩托羅拉移動部門並使之盈利。

截止2012年12月31日,摩托羅拉重組支出達5.76億美元,其中裁員支出達5.2億美元,其他支出如資產減值、合併公司設施等相關支出5600萬美元。重組後,摩托羅拉員工為16317名。

剝離機頂盒業務

摩托羅拉的機頂盒業務是為有線電視運營商提供視頻服務。2012年12月,谷歌與Arris集團及其他機構達成初步協議以23.5億美元的價格出售摩托羅拉的機頂盒業務。此次交易有望在2013年完成。在出售期間,摩托羅拉的機頂盒業務的業績將在谷歌財報中的中斷經營中予以列報。

業績表現

谷歌124億美元的收購對價獲得摩托羅拉8億淨資產,淨現金29億美元,55億美元的專利及專有技術,7億美元客戶關係並產生25億美元的商譽。

谷歌自2012年5月開始合併摩托羅拉報表。自2012年5月至12月,摩托羅拉營收合計41.36億美元,主營業務成本合計約34.58億美元。主營業務虧損約3.9億美元。

谷歌CFO Patrick 在谷歌第四季度新聞發佈會提及摩托羅拉的虧損主要源於摩托羅拉的無形資產的攤銷。而摩托羅拉的無形資產因谷歌收購摩托羅拉產生評估增值,從而使得每月的攤銷費用大幅增加。

截止2011年12月31日,摩托羅拉賬上的無形資產餘額為8.2億美元,而谷歌合併摩托羅拉時,摩托羅拉專利及專有技術公允價值達到55億美元,增長了48億美元,另外客戶關係7億美元。摩托羅拉專有技術的平均壽命為9年,客戶關係壽命為7年,意味著,摩托羅拉每年會增加約6億美元無形資產攤銷。

從谷歌年報披露的信息可以推測出摩托羅拉全年移動業務營收合計76億美元,移動業務全年虧損約5.4億美元。而2011年摩托羅拉全年移動業務營收合計95億美元。全年移動業務營收下降20%。

專利

CFO Patrick亦提到了摩托羅拉無形資產及商譽減值的問題。他認為摩托羅拉目前還不存在減值。因為摩托羅拉有諸多的專利,在谷歌支付給摩托羅拉的124億美元中,摩托羅拉專利的價值大約佔55美元。而這些專利的價值有待發掘,至少到目前為止,谷歌通過收購摩托羅拉增強其專利組合來提高競爭力,從而使谷歌更好地保護Android避免受到微軟、蘋果和其它公司的反競爭威脅。

電池壽命突破?

谷歌CEO在谷歌第四季度新聞發佈會提及摩托羅拉正在致力於在移動互聯網領域研究一些新的機會及更舒適的體驗。其提到了電池壽命的問題,電池壽命是目前移動互聯網終端設備的一大的問題。而摩托羅拉的團隊正在致力於提升電池的待機時間及壽命。在不久的未來,摩托羅拉或許會在電池方面取得突破。

發佈新產品

2012年10月,摩托羅拉聯合美國運營商Verizon發佈三款全新的RAZR系列手機,Droid Razr HD 和Droid Razr M等。三款手機全部支持LTE網絡,LTE網絡除了速度快以外摩托羅拉還掌握LTE核心技術。在未來將有大部分人將使用LTE網絡,所以摩托羅拉將在網絡制式上做賭注。在本次發佈會上發佈的三款手機中,在電源管理方面著重優化提升手機電池續航時間,三款手機全部搭載安卓4.1系統。摩托羅拉發佈的三款手機並未帶來積極影響。

谷歌收購Motorola後,對摩托羅拉業務開始重組。在經過重組裁員、剝離資產後,谷歌開始專注於摩托羅拉的移動業務,期望利用摩托羅拉的專利,在移動互聯網領域研究一些新的機會及更舒適的體驗。目前摩托羅拉最主要的任務就是要盈利,但是由於收購而產生的無形資產攤銷的影響,摩托羅拉盈利道路顯得困難重重。新機型的推出致力於LTE網絡、續航時間及安卓系統的組合,其獲市場認可仍有待時日。至於將谷歌將其移動互聯網業務與摩托羅拉的終端應用整合,目前尚未提到日程。但就如谷歌管理層提到了,摩托羅拉的專利給了谷歌無盡的想像,而對於谷歌而言,重要的不是技術的研究,而是確定未來谷歌移動生態圈的方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556

摩托羅拉勝敗之路:從輝煌到落寞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1987.html

從「Hello Moto」到「Bye Moto」———

經典的「Hello Moto」鈴聲至今仍迴響在眾多70後、80後的耳邊,很多人的青春歲月在摩托羅拉手機的陪伴中度過。而摩托羅拉移動則隨著一輪又一輪裁員,逐漸消逝在人們的視野當中——近日摩托羅拉掀起中國區第二輪裁員浪潮,此次裁員後,中國區將只剩下不到200人,而這一輪裁員潮的顯著標誌,則是摩托羅拉大中華區總裁孟璞的離職。儘管對於孟璞離職傳聞一事,摩托羅拉公關人士只是強調「摩托羅拉在中國的生意還會繼續」,而關於摩托羅拉未來發展的細節問題,對方均未給予明確回答。但不少業界人士已經在猜測,空殼摩托羅拉還能活多久?

今年一季度,摩托羅拉在中國市場銷售不足40萬部,較去年同期下降了六成,遠遠落後於三星、HTC、中興、華為等手機品牌。在韓國,由於受到三星、LG的擠壓,摩托羅拉也在去年退出了市場。去年第四季度,摩托羅拉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份額僅為1.9%,已被擠出了主流品牌的隊列。

當年的輝煌到2006年起的下滑;從押寶安卓平台到再度復興;從2011年年初的拆分到被谷歌收購,成立85年的摩托羅拉,就像一位飽經滄桑的老者,其人生可謂跌宕起伏。

90年代初在摩托羅拉工作

大家都得高看你一眼

「上世紀90年代初那會兒,你要一說能進摩托羅拉工作,大家都高看你一眼,羨慕得不得了。」離職多年的摩托羅拉員工老楊回憶起摩托羅拉曾經的「光輝歲月」,滿臉是說不出的惆悵。

老楊稱,上世紀90年代初,摩托羅拉員工有福利分房,薪水在行業處於中上等的水平。出差的話,在交通上,只要飛行時間在六個小時以上,就可以選擇公務艙;住宿上,公司指定的酒店一般都是四五星級飯店。「這些出差福利不分級別,只要是摩托羅拉的員工都可以享受到這樣的福利。」

「雖然摩托羅拉近十餘年一直在走下坡路,但在被谷歌收購之前,摩托羅拉的『血統』裡一直保持著加爾文家族的氣息——這家企業有著其他企業不同的『氣質』,企業文化非常大氣,員工和管理層之間彼此尊重,熱衷於公益事業。」老楊的回憶裡裝滿了對那段時光的留戀。

毫無疑問,摩托羅拉是最早進入中國手機市場的電訊鉅子,它曾經以絕對的優勢佔據中國手機市場的最大份額。在模擬手機時代,沒人能和摩托羅拉抗衡:在手機還被稱作「大哥大」的時代,摩托羅拉就是「大哥大」的代名詞。30年前摩托羅拉在中國的出現,不但造就了在中國風靡一時的「大哥大」一詞,更成為了上世紀80年代香港電影的重要道具之一。

1989年,摩托羅拉推出MicroTAC,這是一款第一個鍵盤隱藏在塑料翻蓋之下的手機。據市場調查公司Gartner的數據,1994年,摩托羅拉以32.5%的份額在全球手機市場獨佔鰲頭。

看錯「時間」被後來者趕超

90年代末痛失霸主寶座

然而,盛世之下卻潛藏著危機。領導者對數字技術到來時間上的錯誤判斷,以及押寶CDMA,讓摩托羅拉最終失去了市場霸主寶座。

前摩托羅拉(中國)公司總裁、董事長賴炳榮回憶,1994年,他去芝加哥拜會摩托羅拉總部高管時,針對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趨勢提出了兩個問題,一是第一代模擬技術向第二代數字技術的過渡將發生在哪一年;二是GSM制式和CDMA制式這兩個第二代通信技術他更看好哪一個。當時他得到的答案分別是「2000年」和「CDMA」。而事實上,數字技術對模擬技術的全面替代發生於1996年,整整比摩托羅拉的預計早了4年——恰在此時,諾基亞等後來者迎頭趕上;而技術上遜於CDMA的GSM,最終在中國、歐洲等全球市場佔了壓倒性優勢——到2007年1月,世界上有82%的手機在使用GSM網絡。

對此,一位前摩托羅拉員工告訴記者,是摩托羅拉的壟斷地位為此後的危機埋下了伏筆——在移動通信領域錯看時間表、押寶CDMA,背後的原因是舍開放而押寶封閉。摩托羅拉董事會也曾總結,其主營業務手機落敗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內部封閉的工程師文化太重,沒能適應手機市場由技術驅動向市場拉動的大勢。事實上,「封閉」的思維邏輯讓摩托羅拉一錯再錯:在PC半導體工業押寶封閉平台的蘋果Power Mac,而不是開放平台的IBM PC兼容機,成就了英特爾和微軟;在手機芯片領域拒絕向手機競爭者諾基亞、三星等供貨,成就了德州儀器的GSM霸主地位。

到了1997年年底,愛立信公司奪取35%的市場份額,成功將摩托羅拉拉下霸主寶座。另一北歐新軍諾基亞也把握機會搶佔摩托羅拉的領地。待摩托羅拉明白狀況時,為時已晚:1998年,摩托羅拉調整戰略,推出了一系列GSM手機,但已失去市場先機;2000年,摩托羅拉的手機市場份額降到13%,諾基亞則增加至31%,之後摩托羅拉的市場份額一直徘徊在15%左右。

「刀鋒」V3熱賣輝煌一度重現

降價「臭棋」葬送最後的翻身機會

2003年第三季度,摩托羅拉終於向自己開刀,代表高爾文家族的摩托羅拉CEO小高爾文被迫退位。摩托羅拉董事會決定尋找一位懂得市場的CEO,以跟上時代。當年12月,曾在Sun公司任總裁兼COO的私人股權基金合夥人詹德成了年薪650萬美元的摩托羅拉CEO。正是這位新CEO,一度讓摩托羅拉的手機業務鹹魚翻身;然而也是他 ,降價搶市場的「臭棋」最終讓摩托羅拉與最後的翻身機會擦肩而過。

詹德上任後,2004年,小高爾文在任時打造的風靡一時的「刀鋒」RAZR V3上市。超薄的外觀、懷舊的翻蓋設計讓手機市場的焦點重新回到摩托羅拉,「刀鋒」RAZR V3成為開啟翻蓋手機的新時代經典產品,甚至2004年前後兩年市場上的很多重點產品也被「刀鋒」RAZR V3的光芒所徹底掩蓋。這款手機的大賣,讓摩托羅拉手機業務鹹魚翻身,2004年摩托羅拉手機銷售額再次大長了53%,運營利潤更增長了257%。

剛剛接手摩托羅拉的詹德信心因此暴漲,甚至在內部提出要「一千天重奪全球市場第一」。為了快速奪回市場,摩托羅拉甚至不惜通過短時間內降價的辦法來實現目標——很多中國消費者都記憶猶新,最為經典的V3定價由2004年的超過6000元,降到2006年的1200元左右。而在歐美市場,它更由500美元降到不足50美元。

「這種自殺式的降價簡直是殺敵八百,自損一千。截至2005年,諾基亞手機運營利潤率為17.8%,遠高於摩托羅拉的11%。」老楊回憶。快速降價更損害消費者的利益和對摩托羅拉的品牌忠誠度——沒有人願意看到自己剛剛買的高端產品迅速貶值為大路貨。

「除了低價搶市場之外,摩托羅拉還犯了另外一個致命的錯誤,強化了『一機定天下』的老思路,在V3之後,摩托羅拉手機的外觀設計幾乎止步不前,而競爭對手們則是『百花齊放』。」老楊說。 從2006年起,摩托羅拉手機業務開始一路下滑。2007年1月,蘋果公司發佈iPhone,開創了手機的3G時代。而摩托羅拉卻忙著推出V3的改進機型,和機遇擦肩而過。

2007年第三季度,摩托羅拉利潤同比下降94%,手機部門銷售下降36%至45億美元,運營虧損達到創紀錄的1.38億美元。同年11月,市場老二的排名也丟了,三星以14.5%的市場份額超過摩托羅拉。2008年10月,摩托羅拉宣佈全面使用安卓平台的計劃,裁員數千人。當年年底,摩托羅拉手機市場份額不足7%。

「T恤拖鞋」與「西裝革履」的差別

谷歌徹底革了摩托羅拉的命

在摩托羅拉多次自救失敗之後,谷歌來了。2011年,谷歌宣佈以125億美元收購摩托羅拉移動。

「這麼多年來,摩托羅拉作為傳統通訊技術的老大,多次對自己動刀子,進行改革,希望重拾往日的輝煌,但那只能算是一種調整,很難適應如今的市場,修修補補的改革,只能讓摩托羅拉緩一緩。摩托羅拉需要的是徹頭徹尾的革命,這自己肯定下不了手。」摩托羅拉的前員工小張對記者說。「當年幫摩托羅拉打下江山的恰恰是工程師文化,但我們看到,如今的市場,技術領先不一定能改變企業命運。如果摩托羅拉發動一次革命,必然要解決掉這些人。」

對於摩托羅拉員工來說,谷歌的到來似乎是個不錯的結果,因為谷歌一直以來都以「最佳僱主」的形象出現,有著「工程師天堂」的美譽,舒適的辦公空間、美味豐富的食堂、慷慨的育兒假期……很多摩托羅拉員工都幻想過接下來將享用大名鼎鼎的谷歌食堂。但很快,這些做著美夢的員工意識到自己的想像有多麼的可笑:一年後,谷歌對摩托羅拉開始下了「第一刀」,全球裁員4000人,關閉三分之一的機構。中國是摩托羅拉此次裁員的「重災區」,涉及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和天津等多地員工。伴隨著這些,還有摩托羅拉被裁員工的維權活動……

「昔日分福利房、工作10年以上員工不輕易辭退、以『對人永遠尊重』為準則的摩托羅拉,已然不在,以前以在摩托羅拉工作為傲的員工們紛紛與摩托羅拉站在了法庭上。」這樣的一幕幕,讓前員工小張等人唏噓不已,感嘆「物是人非」。

中國移動互聯網產業聯盟秘書長李易指出,谷歌和摩托羅拉是「T恤拖鞋」與「西裝革履」的文化差別,很難走到一塊。在他看來,谷歌最新派駐摩托羅拉移動的新CEO丹尼斯·伍德賽德,本身就是一個「殺手級」人物,其任務就是給摩托羅拉移動「做手術」。事實上,在記者的調查過程中,對谷歌收購摩托羅拉這一事,更多人甚至認為「摩托是被谷歌『做死的』」——谷歌收購摩托羅拉,更多是為專利。

不管如何,有關摩托羅拉的負面消息還在不斷出現。近日,有傳聞稱「摩托羅拉將掀起中國區第二輪裁員的浪潮」,這次裁員過後,中國區將只剩下不到200人,主要保留運營商事業部,各省的銷售隊伍都不復存在。空殼摩托羅拉還能活多久,也再次成了各界關注的熱點。

故事

摩托版《致青春》

看到MOTO頹廢的現在,不僅MOTO的員工「扼腕」嘆息,就是曾使用過MOTO手機的消費者也唏噓不已。因為MOTO的曾經太過輝煌,其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深刻在中國消費者的「記憶」中,回憶各自的MOTO時光,絕對不亞於一部《致青春》。

60後慧姐的「大哥大」時代

慧姐,60後北京大妞,是中國第一批擁有「大哥大」的少數女人之一。

「那不是一般的貴,是非常貴,普通的有錢人是買不起的。」 提起自己的第一部手機DynaTAC 8000x,慧姐至今仍然十分「榮耀」。「你可要知道當時用『大哥大』在街上打電話回頭率百分之百,因為機身非常大,很多男人還為了它配了一個專門的皮手包。我是當時中國為數不多的擁有『大哥大』的少數女生之一。」

「那時候大概是1992年,朋友送的,這禮物在當時非常了不得,不僅手機貴,話費也貴,就是買得起,也未必養得起,進出都收錢不說,還有好幾千的入網費,所以我平常不開機,只有在身邊沒有座機和IC電話,又不得不回電話的情況下,才用一下。」慧姐說。 MicroTAC 9800x進入中國市場之後,也受到了少數有錢人的追捧。慧姐回憶,「當時剛進國內市場的時候,價格也非常貴,也在二萬左右,我們叫它小『大哥大』,9800也只有少數重要人物才能擁有,當時我在外地工作,需要經常和家裡聯繫,經常借朋友的小『大哥大』用一用。」

70後記者:「它記錄了我的『青蔥歲月』」

70後陳曉梅職業是記者。回憶自己的第一部手機,她清晰地記得,「1998年擁有了人生中的第一部手機,摩托羅拉,翻蓋、有天線、藍色。」儘管她此後使用了諾基亞、蘋果、三星等各個品牌手機的「巔峰之作」,但仍然對那部摩托羅拉V998情有獨鍾。

「當時感覺使用那款手機非常『酷』,有時候接了不『爽』的電話,就『啪』合上手機,心裡就舒暢了,收線的動作很帥,特有手機的感覺。現在的手機功能雖然特別豐富,但早沒有了最初那種手機的感覺。」這款手機陪伴了陳曉梅足足三年,「那手機特皮實,其間摔過好幾次,後來翻蓋都摔裂了,照樣用。」

1983

摩托羅拉Dynatac:

全球首款商用手機

這是摩托羅拉歷史上一個里程碑,在1983年,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批准摩托羅拉生產全球首部商用手機——Dynatac,可以說這款手機是全球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移動電話,在1984年進入消費市場,上市後型號為8000x,重約794克,採用LED屏幕,可連續通話30分鐘,在當時的售價高達 3995美元。而;「大哥大」也成為當時成功人士必備的物件,在很多電影裡都有出現。

1999

摩托羅拉A6188:

全球首款觸控屏手機

當前智能機的時代,觸控屏幕的手機早已成為很主流的配置。但觸控屏幕首次應用在手機上還是1999年摩托羅拉推出的A6188,這款手機雖然採用黑白屏幕,但其具備的通話、短信、日程、字典等功能,配合觸控屏幕的使用,成功地成為當時最受商務人士歡迎的手機。

2000

摩托羅拉P7389i:

全球首部GPRS手機

在2G時代,GPRS蜂窩網絡是人們使用手機最常用的網絡標準,這是摩托羅拉和思科於2000年6月在英國為移動通信運營商BT Cellnet建設的全球首個商用GPRS網絡,這一系統也採用了全球首部GPRS手機「摩托羅拉 Timeport P7389i」。

2003

摩托羅拉A760:

全球首款Linux系統手機

2003年,摩托羅拉推出了第一款採用Linux系統和Java技術的手機「A760」,開啟了手機+PDA結合的新方式,這款手機的推出也讓摩托羅拉隨後的六年裡都在走著Linux系統之路,也使得摩托羅拉在Linux系統產品裡佔據主導的地位,不過由於版本混亂,應用兼容性問題讓Linux 系統產品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但無可否認的是摩托羅拉Linux手機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讓無數人感到驚豔。

2004

摩托羅拉RAZA V3:

超薄翻蓋手機

這款在全球銷量超過1.3億部的超薄翻蓋手機「RAZR V3」,厚度僅為13.9毫米,採用航空用鋁合金材料,具有金屬色外殼和鍍鎳鍵盤,實現了多項設計和工程技術的革新。

2006

摩托羅拉A1200:

全球首款透明翻蓋手機

這是一款完全由中國研發團隊製作的手機,採用透明翻蓋設計,深受商務人士及時尚人士的喜愛,而且該機採用先進的手寫識別軟件,可識別1萬多個手寫中文字,緊緊抓住國內用戶的審美需求,成功開啟了「明王朝」的時代。

2009

摩托羅拉Milestone:翻身之作

Milestone可以說是幫助摩托羅拉挽回市場的第一功臣,就像其「里程碑」的命名一樣,憑藉著精良的做工和強勁的硬件配置,這款手機上市之 後的銷量甚至超越了iPhone 3GS的紀錄,也讓摩托羅拉在2010年創造了非常不錯的市場佳績,恢復其在手機市場的元氣。

2012

摩托羅拉MT788:

首款與英特爾合作手機

摩托羅拉MT788是目前最高主頻的智能手機,也是摩托羅拉與英特爾合作的首款產品,X86架構和2GHz主頻是這款手機最大的亮點,雖然是單核,但是支持超線程的超高主頻讓其性能上並不輸給雙核,而且與英特爾的合作也讓歷經了許多沉浮後的摩托羅拉在手機市場裡開始尋求改變。

前世今生

摩托羅拉大事記

1928年,摩托羅拉前身高爾文製造公司成立;

1947年,高爾文製造公司更名為摩托羅拉;

1955年6月,摩托羅拉推出新品牌標誌;

1969年,摩托羅拉無線電傳回了人類在月球的一句話;

1983年,世界第一個蜂窩無線電話系統和終端摩托羅拉DynaTAC商用;

1987年,摩托羅拉提出銥星計劃;

1991年,摩托羅拉發佈第一個GSM移動電話系統和終端;

1998年,銥星系統因為製造、發射和運營費用昂貴而宣告破產;同年,諾基亞超越摩托羅拉成為全球最大手機生產商;

2004年,摩托羅拉RAZR V3發佈,累計銷量超過一億部;

2007年,摩托羅拉開始連續虧損,手機市場份額被三星超過,跌至第三;

2009年9月,摩托羅拉發佈旗下首款Android手機CLIQ,全面投身Android陣營;

2011年1月,摩托羅拉正式拆分,摩托羅拉移動獨立上市;

2011年8月15日,谷歌公司宣佈以125億美元收購摩托羅拉移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656

看好聯想收購摩托羅拉手機

來源: http://xueqiu.com/9887656769/27407828

$聯想集團(00992)$ 不管你們看不看好,我都是很看好聯想的,包括這次收購。收購ibm低端服務器,分拆後端部門,收購摩托羅拉。用的大部分都是手中的現金,只增發了6%的股份,未來3年的本票(大約是聯想未來一年半多的利潤)收購摩托羅拉後,聯想手機順利進入美國市場,之前美國市場是聯想是一直垂涎的市場,獲得摩托羅拉全球的品牌和運營商關系。可以說,谷歌和聯想絕對是雙贏的交易。分拆完部門後,1,pc部門2,移動終端部門,包括聯想手機和摩托手機3,服務器部門4,雲和軟件部門,單獨成立這個部門可見聯想意識到未來的雲和軟件的重要性拿下摩托羅拉後,聯想一舉甩開華為,LG,酷派,中興。成為僅次於三星蘋果的,第三大手機供應商。不要為摩托之前的虧損和IBM低端服務器擔心。聯想的管理層在過去的種種表現早就證明了他們有能力完成收購的整合。不要看不起國產品牌,不要看不起低端產品,不要覺得別人用不好自己也用不好。相信聯想,相信未來的PC,未來的手機,未來的智能手機都是中國制造。依然堅持,聯想,最有可能挑戰三星蘋果霸主的地位的國產品牌。http://blog.sina.com.cn/s/blog_665ee3fe0101rck2.html …給大家拜年本人持有聯想集團梁宏2014年1月30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426

榨取剩余價值?聯想29億美元收購摩托羅拉移動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130/58325.html

年三十,各位親朋好友還是被驚呆了,聯想集團和谷歌達成一項重大協議:聯想用29一美元收購摩托羅拉智能手機業務,對於聯想此舉,很多人表示不明白,其中微博網友@喻院長早上做了一首打油詩:除夕的早晨霧茫茫,撿破爛的老頭排成行。司令一指揮,沖向垃圾堆,破鞋破襪子全往嘴里塞。――贈聯想集團。從pc到服務器,再到移動硬件業務,聯想的一貫表現就是善於榨取挑戰剩余價值,這跟聯想基因有關。據悉,收購摩托羅拉移動的29 億美元,其中包括 6.6 億美元現金,以及 7.5 億美元的聯想普通股股份,而余下 15 億美元將以三年期本票支付。 以下是來自聯想官方的快訊全文:2014年1月29日,美國北卡羅來納州三角研究園,加州山景城 ─ 聯想集團與谷歌(Google)今天宣布達成一項重大協議。聯想將收購摩托羅拉移動 智能手機業務。聯想集團的個人電腦業務發展強勁,智能手機業務更是增長迅猛,通過這一協議的達成,聯想在智能手機領域的市場地位將會大大增強。通過這一舉措,聯想智能手機業務在北美和拉丁美洲的市場表現將會更加強勁,並在西歐市場奠定基礎,與在新興市場增長迅速的智能手機業務形成同步發展的良好勢頭。收購價約為29億美元(可有若幹調整),包括在收購完成支付14.1億美元,其中包括6.6億美元的現金,以及7.5億美元的聯想普通股股份(視乎份額上限/下限而定)支付,而余下15億美元將以三年期本票支付。聯想集團繼2005年收購IBM的全球個人電腦業務及其個人電腦品牌後,將再度收購全球知名的摩托羅拉移動,其中包括摩托羅拉品牌,以及例如 Moto X 和Moto G以及DROIDTM 超級系列產品等創新的智能手機產品組合。除現有產品外,聯想將全面接管摩托羅拉移動的產品規劃。谷歌(Google)將繼續持有摩托羅拉移動大部份專利組合,包括現有專利申請及發明披露。作為聯想與谷歌(Google)長期合作關系的一部分,聯想將獲得相關的專利組合和其他知識產權的授權許可證。此外,聯想將獲得超過2,000項專利資產,以及摩托羅拉移動品牌和商標組合。摩托羅拉移動品牌在全球馳名遐邇,是美國第三大安卓(Android)智能手機廠商和拉丁美洲第三大智能手機廠商。“並購這樣一個行業最具代表性的品牌及其創新的產品組合和精英匯集的全球團隊,將幫助我們在移動領域把握快速增長的機會,讓我們加速成長為全球性的移動設備廠商。”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 楊元慶表示,“憑借聯想高效的運營平臺、一流的生產制造能力和全球化的業務覆蓋,我們有信心讓這個業務實現長久的增長和盈利。我們將結合雙方優勢,打造用戶喜愛的產品,推動業務成長。聯想在繼承和發揚優質品牌方面有著非常好的經驗,ThinkPad 品牌的優勢在我們手中得到發揚光大,我們相信本次並購同樣能夠取得成功。面向未來,我們不僅將繼續保持強勁的增長勢頭,還將為實現新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谷歌(Google) CEO Larry Page 表示:“這對所有安卓用戶來說是一個重要的變化:隨著這項協議的達成,谷歌(Google)將集中精力致力於安卓生態系統的優化和創新,而聯想集團擁有專業且豐富的經驗,這將會幫助摩托羅拉移動將創新產品提供給更廣大的用戶。”摩托羅拉移動CEO Dennis Woodside表示:“作為聯想集團的一部分,摩托羅拉移動將會以更快的方式,實現獲取移動互聯網的下一個1億用戶的目標。摩托羅拉新近發布了Moto X 和 Moto G, 目前的發展勢頭非常好,聯想的硬件專業經驗和全球性的業務覆蓋會加速我們的業務發展。”此項交易須符合監管規定、成立條件慣例並取得其他所需批準後,方告作實。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聯想 | 編輯:liyanglin | 責編:李陽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433

分析師、媒體、網友怎樣看待聯想收購摩托羅拉?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130/58334.html

今日早間,聯想宣布,以29億美元收購摩托羅拉移動智能手機業務。這一消息震驚了產業、媒體,同時也在普通用戶之中引起了強烈的共鳴,紛紛對此發表議論。產業人士、媒體以及普通網友對此次交易有什麽看法和解讀?產業人士IDC中國助理總監王吉平:並購摩托羅拉業務,可以確保聯想在智能手機市場確立第三的位置,同時也縮短與三星、蘋果在整體智能終端市場的份額差距,並且能夠彌補聯想的全球布局,提升聯想的產品研發能力,補充專利技術。阿爾卡特朗訊中國研發總監朱亞明:摩托羅拉手機的市場占有率也很低了,谷歌(微博)放棄也是有道理的。不知聯想怎麽和自己的手機部門整合。聯想最近的兩個收購(摩托手機和IBM低端服務器)有些出乎意料。新媒體觀察者陳永東:聯想借獲摩托專利授權防專利糾紛,谷歌借授權專利而坐收漁利;聯想借摩托渠道進軍海外市場,谷歌摩托借聯想打開中國更大市場;聯想借摩托資源疏通海外關系,谷歌借聯想資源疏通中國關系。貓眼分享網創始人王奔宏:摩托羅拉實際上只是谷歌的入贅女婿,結婚的目的不在於過日子,而在於傳宗接代,洞房後確定懷上了“專利”自然就沒有利用價值了,只有聯想才是真愛。媒體美國科技新聞網站CNET:盡管聯想集團高管在宣布收購時對摩托羅拉贊譽有加,但是毋庸置疑的是,在三星電子和蘋果這兩個巨頭的擠壓之下,摩托羅拉仍在站在市場邊緣化的懸崖邊。法新社:谷歌和聯想的此次交易,正式終結了谷歌在手機領域的匆忙嘗試。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呈現出三星和蘋果壟斷之下的快速演變,即使是在谷歌旗下,摩托羅拉也未能重新獲得市場的關註。此外,谷歌已經拿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即摩托羅拉的專利、技術人才以及對移動設備市場的了解,這次交易對聯想和谷歌是雙贏。路透社:聯想此次收購,也是中國公司迄今為止在科技行業領域規模最大的並購案。這次轉讓,也意味著谷歌在消費電子產品領域“短命”的嘗試很快走到盡頭。美國CNNMoney網站:此次交易,意味著谷歌已經承認了整合摩托羅拉的失敗,現在已經沒有理由繼續掌管摩托羅拉的命運。網友作家馬伯庸:蘋果的童話故事是白雪公主,她為了得到蘋果不惜損害健康;諾基亞的專屬童話故事,是睡美人,她待機了一百年,起來以後仍是生龍活虎;HTC的專屬童話是灰姑娘,絢麗華美,光彩奪目,只是撐不過午夜十二點。摩托羅拉是小紅帽,只有老外婆還記得……先給谷歌吃到肚子里,然後又被聯想擄回家…網友湯如偉:聯想正式成為電子通信業的垃圾回收站!繼回收IBM玩爛的PC業務後再次回收Google玩膩了的二手貨---MOTO!網友徐徐:聯想收購了摩托羅拉,以後的機型估計都要閹割谷歌服務框架了。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騰訊科技 | 編輯:weiyan | 責編: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441

聯想確認與谷歌達成29億美元協議收購摩托羅拉移動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4675

更新:聯想宣布與谷歌達成29.1億美元的協議,收購谷歌旗下摩托羅拉移動智能手機業務。谷歌將繼續持有摩托羅拉移動大部分專利組合,聯想會獲得相關專利組合的授權許可證。聯想支付給谷歌6.6億美元現金、7.5億美元股票、15億美元三年期本票。 周三,據路透社報道,知情人士稱,聯想即將與谷歌達成近30億美元的協議,收購谷歌旗下摩托羅拉手機業務部門。 知情人士稱,當前聯想與谷歌的談判已進入最後階段。本次交易過程中,瑞信是聯想的財務顧問,Lazard是谷歌的財務顧問。 摩托羅拉手機業務部門生產Moto X和Moto G等智能手機,也擁有一些專利。出售摩托羅拉手機業務部門,標誌著谷歌結束了短暫的移動設備制造業務。2012年,谷歌以125億美元收購了摩托羅拉手機業務,這是其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收購,但一直未能改變手機業務虧損的命運。 知情人士還透露,聯想將通過現金、股票和延期付款等方式向谷歌支付收購款項。 目前尚不清楚本次收購是否會吸引監管機構的註意。去年12月,美國外商投資委員會的報告中指出,2012年以來,中國企業在收購過程中,通常面臨較美國企業更為嚴格的監管審查。 這是近期聯想第二筆大規模收購。上周,聯想集團公告確認以23億美元現金收購IBM低端服務器業務,達成的收購包含X86伺服器硬件及與維護服務業務相關的若幹項資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473

賣摩托羅拉給聯想,谷歌虧了嗎?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4701

華爾街見聞此前報道,聯想宣布與谷歌達成29.1億美元的協議,收購谷歌旗下摩托羅拉移動智能手機業務。谷歌繼續持有摩托羅拉移動大部分專利組合,聯想會獲得相關專利組合的授權許可證。聯想支付給谷歌6.6億美元現金、7.5億美元股票、15億美元三年期本票。 你還記得谷歌在2012年收購摩托羅拉移動時付出了多少嗎?恭喜你,答對了,是125億美元。乍一看,谷歌是不是在短短2年不到的時間里虧了95億美元呢? 沒有那麽簡單。 NYT仔細分析了谷歌與聯想的這筆交易: - 當谷歌收購摩托羅拉移動時,後者賬面有30億美元現金以及接近10億美元的遞延所得稅資產。因此谷歌的出價其實是85億美元。 - 隨後,谷歌將摩托羅拉的機頂盒業務以近24億美元的價格出售給了Arris,這樣谷歌的實際對價就降低到了接近61億美元。 - 如今,谷歌將摩托羅拉的手機制造業務以及部分專利以29億美元的價格出售給聯想,這樣谷歌實際的出價就是32億美元。 而谷歌在2012年披露的文件中顯示,谷歌將摩托羅拉所有的“專利和已開發科技”估價為55億美元。 在與聯想的協議中,谷歌將繼續持有摩托羅拉絕大部分專利。相比之下,此前蘋果和微軟等企業收購破產的Nortel Networks的專利總共花了45億美元。所以可以說谷歌做了比非常好的交易。 此外,如果你再考慮聯想這筆交易後谷歌將從聯想處持續收到的專利使用費,谷歌的成本就更低了。 當然,這樣的計算還沒有考慮到谷歌從這筆交易中獲得的戰略性收益。谷歌鎖定了重要的專利權來確保其安卓的生態系統,同時又選擇了正確的夥伴來繼續其摩托羅拉的硬件業務。 事實上,在谷歌自己經營之下,摩托出現了數百萬美元的營業虧損。 所以總的來看,谷歌做的還不賴,不是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474

摩托羅拉:成於硬件,敗於硬件

http://www.xcf.cn/newfortune/cy/201402/t20140224_553569.htm
對眾多70後、80後來說,「Hello Moto」的鈴聲是對青蔥歲月的一種記惦,而擁有一部曾風靡一時的Razr手機,在當時更是一件相當有面子的事情。然而,在如今由蘋果和三星把持的手機市場,摩托羅拉早已風光不再。

  2013年中,摩托羅拉掀起中國區第二輪裁員潮,大中華區總裁也同時離職。而早在2011年1月,曾貴為高科技行業鉅子的摩托羅拉黯然分家,被拆分為摩托羅拉系統(Motorola Solutions)和摩托羅拉移動(Motorola Mobility)。同年8月,谷歌斥資125億美元收購了後者。興旺近百年的摩托羅拉基本就此退出了高科技產業的舞台。雖然黯然落幕,但在高科技,尤其是無線通訊史上,摩托羅拉曾經是開創一代先風的領軍式企業,為人類科技進步做出過巨大的貢獻。

  堅持技術為本的輝煌

  作為高科技史上的一個傳奇,在近百年的歷史中,摩托羅拉曾率先開創了多個嶄新的產業,並長期居於領先地位,輝煌成就無人匹敵。

  這家鼎鼎大名的企業由波爾和約瑟夫蓋文兄弟在1928年創立於芝加哥,最初稱為蓋文製造公司(Galvin Manufacturing Corporation),以生產電池收音機的家用電源起家,而後其生產的汽車收音機大受歡迎,也因此改名摩托羅拉,即汽車(motor)和當時流行的品牌後綴(-ola)的合稱。

  二戰中,摩托羅拉出盡風頭,為美軍提供當時技術最先進的戰地步話機,這種步話機也成為了現代手機的雛型。戰後,摩托羅拉進入電視製造業,率先推出長方形彩電顯像管,而且還前瞻性地打造出集收音機、播放機和電視三位一體的產品系統,堪稱史上第一代家用綜合娛樂中心,因此而成為視聽娛樂的代名詞,儼然是當年的索尼。不僅如此,20世紀90年代初,摩托羅拉電視部還率先提出高清數字電視的整體技術指標,卻因概念太過前瞻而未獲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的認可。如若當年摩托羅拉能夠獲得政府的支持,並再接再厲,今天的高清數字電視市場絕非是三星的天下。

  20世紀70年代,摩托羅拉成功進入芯片產業,與英特爾和德州儀器爭雄,並推出蘋果早期電腦所依賴的MC6800系列芯片。當然,最令摩托羅拉引以為榮的還是其在無線通訊領域的成就。早在60年代,它就為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水星探索器和登月飛船提供通訊設備,並在1973年推出全球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移動電話。更令人驚訝的是,摩托羅拉早在1998年就開發出在技術上無與倫比的銥星系統(Iridium satellite system),利用低空66顆連網衛星實現不依賴於地面基站的無線通訊。因此,在模擬無線通訊領域,摩托羅拉是無可爭議的霸主,其強大的技術優勢無人能敵。

  20世紀90年代初期,經過多年積累的摩托羅拉在移動通訊、電腦芯片和數字信號處理領域都居於全球領先地位,年收入曾逾百億美元。多年來,它幾乎就是美國技術領先的象徵,位於技術革新的最前沿,多次開拓新產業,引領時代向前。在高科技歷史上,像摩托羅拉一樣在如此多領域內做出重大貢獻的企業相當罕見。它簡直就是高科技企業全才,成就幾乎是前無古人,恐怕也是後無來者。

  其實,如果摩托羅拉能在它曾稱雄的任何一個領域中保持優勢,它的輝煌帝國或仍能延續。但可惜的是,其電視和芯片業務都遭受敗績,不得不黯然退出;更致命的是,賴以安身立命的手機業務在2004年推出風行一時的Razr手機後就再無作為,任由諾基亞、蘋果、三星等瓜分其曾經擁有的大好江山。從那以後,摩托羅拉再無驕人戰績,雖然多次換帥,仍然無力回天。其業績一路下滑,最終導致帝國分崩離析,一切輝煌俱成明日黃花。

  智商超群,情商過低

  摩托羅拉曾犯下的若干戰略性失誤,直接導致了其帝國的坍塌。早期最大的失誤,莫過於在家族繼承人羅伯特·蓋文(Robert Galvin)任期,耗費巨資開發的銥星無線通訊系統。雖然這個系統是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全球無線通訊系統,在技術上極其成功,但因為用戶群過小,成本太高,在商業上是一個巨大的失敗。不但60億美元的投入幾乎血本無歸,而且此項目耗費了摩托羅拉大量的精力,使其無法專注於更為關鍵的技術變革,即手機從模擬技術時代到數字時代的根本性跨越,直接造成了摩托羅拉最終的衰亡。而與此同時,諾基亞卻把握住機會,實現了對摩托羅拉的趕超。其後,三星和蘋果的大舉挺進更是讓摩托羅拉復興無望。

  當然,錯失此關鍵朝代變革的深層原因在於摩托羅拉的文化。摩托羅拉一貫以技術為綱,本質上是一個硬件製造型企業。而且,摩托羅拉從B2B型企業起家。這些特徵都使得它過於看重技術和質量,而對普通大眾用戶不斷變化的需求缺乏準確的把握。在數字化新時代,手機用戶的購買趨向已發生深刻變化,即從硬件向軟件過渡。而現今的時代,所有手機的硬件性能基本持平,用戶已不再關注硬件性能上的輕微提高,軟件成為各品牌差異化的關鍵。更關鍵的是,手機不再是通話工具,而是一台微型電腦,用戶需要的是軟件和內容出眾的綜合體驗。但摩托羅拉卻固執地堅持原有模式,沒有向數字化變革,而是不斷推出Razr的相似版,如Rokr和Krzr等,和時代大方向逆行,其失敗是必然的。

  其實,摩托羅拉也並非完全沒有意識到這種朝代的變更,但因為它的硬件製造文化和在模擬手機領域的輝煌,也就缺乏了壯士斷腕的魄力和能力。所以,在宏觀戰略方向上,它非但沒有以軟件為主導的智能手機替代傳統手機的意圖,反而任由盈利主力傳統手機部門掌控研發方向。因此在開發軟件和內容上,一直三心二意。雖然它至少比競爭對手領先兩年,卻始終沒有全力以赴,終於被他人趕超。

  從某種意義上,這也是摩托羅拉的宿命。它誕生於文化緩慢而保守的美國中西部,雖身處高科技行業,卻和硅谷企業的風格完全不同。在危機面前,作為一個曾經屢創輝煌的硬件製造型企業,摩托羅拉從未有應有的緊迫感,導致行動太慢,變革過緩。

  在用戶需求日新月異的手機市場,時尚、體驗和情感而非技術成為產品價值的主導,曾經靠科技實力戰無不勝的摩托羅拉顯得茫然不知所措。可以說,摩托羅拉是一個典型的智商超群、情商偏低的高科技企業。但可惜的是,高科技產業已進入情商稱雄、內容為王的移動智能平台時代。摩托羅拉真可謂成於硬件,也敗於硬件。

  缺乏強力領袖 帝國分裂難合

  當然,所有問題的根源都歸於,摩托羅拉一直缺乏強有力並高瞻遠矚的領袖人物。在風雲變幻動盪不安的高科技產業,強有力的領袖決定一切。

  摩托羅拉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遭遇困難,其後,家族傳人克里斯·蓋文(Chris Galvin)出任總裁,試圖重振雄風。他雖然進行了大幅改革,如更換高管層,提高研發效率,引入高效的供應鏈管理,並進行Razr的開發等。但他資質平平,缺乏管理這個龐大帝國的能力。各部門間持續內鬥頻繁,缺乏協作,嚴重制約了摩托羅拉的發展。

  蓋文的繼任艾德·詹德爾(Ed Zander)曾任職於太陽微系統(Sun Microsystems,2009年被甲骨文公司收購),對管理高科技企業應駕輕就熟。從表面上看,他改善了企業財務狀況,引入了更願承擔風險的企業文化,同時推出了極其成功的Razr手機。但實際上,他任職的4年卻讓摩托羅拉陷入更深的泥潭。首先,為獲取市場份額,他主導了Razr的大幅降價,嚴重影響了摩托羅拉的利潤額。更重要的是,他傾向於購買技術,而非自主研發,從根本上削弱了摩托羅拉的研發能力。在他任職之前,摩托羅拉在美國的專利數始終保持在前10位。而由他執掌帥印後,專利排名竟然在2005年降至第34位。因此,摩托羅拉無法成功推出Razr的下一代強有力產品,給諾基亞、蘋果和三星提供了絕好的趕超機會。當然,詹德爾也始終未能解決長期困擾摩托羅拉的內鬥問題。而其之後的總裁一樣默默無聞,缺乏力挽狂瀾的能力。

  快速深刻變革 方是持久王道

  高科技產業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產業。它的運作環境、用戶需求和技術升級變化不僅迅速,而且過於劇烈,同時競爭又極其殘酷。今日風光無限的領袖很可能成為明日敗亡的階下囚。成住壞空的存在規律在高科技行業表現得尤為明顯。所以,在這個行業,衰敗是必然的。能夠長治久安則是特例。上一代曾稱霸天下的企業如微軟、英特爾、惠普、SAP、戴爾、索尼、諾基亞和RIM等今天都在掙扎或已經消亡就是明證。

  在高科技行業,要想逆勢而行、創造奇蹟,只有一個方法,就是對市場和技術的變化具有深刻的洞察力,並且不斷深度並快速地變革,敢於壯士斷腕,不但要經常放棄現有產品線和現金流,而且要改變企業文化和基因,以求與時俱進。企業,尤其是達到一定規模的企業都是抗拒變革的。能夠讓企業不斷昇華的可能性只有一個,就是有一個雄才大略、高瞻遠矚且強有力的領袖,如蘋果的喬布斯(Steve Jobs)、IBM的蓋斯納(Lou Gerstner)、亞馬遜的貝佐斯(Jeff Bezos)、谷歌的佩奇(Larry Page)和甲骨文的愛裡森(Larry Allison)等,不斷引領企業向前。沒有這樣的領袖,企業無論今天多麼昌盛輝煌,覆滅不但是必然的,而且就在不遠的將來。

  作為曾創造了無數傳奇的企業,摩托羅拉不但在諸多技術領域持續實現了重大突破,鮮為人知的是,它還創立了今天無數企業奉為制勝法寶的六標準差質量管理方法(six sigma)。就是這樣一個實力超群的高科技巨人,也在時代變革中被大浪衝垮,這其中的教訓不得不讓人深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284

摩托羅拉浮沈路:手機的發明者為何會衰落?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906/145506.html

i黑馬:近日,摩托羅拉在他們位於芝加哥最大建築物的全球總部,一口氣發布了兩款智能手機、一款智能手表,以及一款標榜“精巧似耳環”的藍牙耳機。這些新品的發布,仍在昭示著昔日手機巨頭的野心,雖然現在的它與鼎盛時期不可同日而語。雄獅老矣,但我們仍有必要回顧一下它的昨日“英姿”。
 
\2011年1月,摩托羅拉移動公司(Motorola Mobility)從當時陷入困境的通信公司摩托羅拉(現在稱為摩托羅拉系統公司,Motorola Solutions)剝離。7個月後,也就是2011年8月,谷歌以每股40美元的價格收購摩托羅拉移動,總額約為125億美元。2014年1月30日,聯想正式宣布斥資29億美元收購摩托羅拉移動業務,預計將在年內完成並購。
 
4月,摩托羅拉移動總裁兼首席運營官里克-奧斯特羅(Rick Osterloh)在一次會議上表示,該公司的增長率可以招來一些初創公司的羨慕和嫉妒:“摩托羅拉移動今年第一季度的出貨量為650萬部,較去年同期增長61%。”
 
但他沒有說的是,該公司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份額只有區區2%。他也沒有說,2014年第一季度該公司虧損1.98億美元,而且自從被谷歌收購以來,雖然它已經裁減了大約1.7萬名員工,累計虧損還是超過了10億美元。
 
被華爾街的惡狼拆分,被科技新貴榨取專利,然後又在巨額虧損的情況下被一家中國公司收購。摩托羅拉曾經有過輝煌的歷史,它何以淪落至此呢?
 
在采訪過多位了解摩托羅拉內情的人士之後,《芝加哥雜誌》(Chicago Magazine)近日撰文稱,很多擺在眼前的事例說明,巨大的成功也可以招來巨大的麻煩,當摩托羅拉的管理層拋棄了數十年來的優秀企業文化時,當良性的內部競爭演變成惡性內鬥的時候,該公司開始出現各種問題。
 
創立之初的企業文化
 
1928年,33歲的伊利諾伊州人保羅-加爾文(Paul Galvin)創辦了摩托羅拉公司的前身。保羅和他的兄弟喬在公司里培養了一種促使人們不斷發明創新,不斷從失敗中學習的風氣。願意承擔風險,舍得在培訓研發上進行投入,強調員工之間的相互尊重,這些都是摩托羅拉有口皆碑的優點。
 
當時摩托羅拉的主要收入來源是面向企業(而不是面向消費者)的技術與設備,尤其是公共安全與國防領域的技術和設備,比如警方使用的雙向無線對講機,二戰士兵配備的無線步話機,以及民防通信使用的微波無線電系統。
 
電器工程師馬丁-庫伯(Martin Cooper)曾領導該公司開發了首款蜂窩電話,他表示,公共安全業務“是我們的核心業務”。在摩托羅拉工作不僅僅是在打一份工,而且也是在達成一項使命。
 
倡導內部競爭的初衷
 
1956年,保羅決定引退,於是他34歲的兒子鮑勃-加爾文(Bob Galvin)接掌了摩托羅拉。鮑勃後來被譽為20世紀美國最偉大的實業家之一。從1959年到他卸任董事長時的1990年,摩托羅拉的年營收從2.9億美元增長到將近110億美元,成為了美國最大的50家公司之一。
 
鮑勃和他參與挑選的繼任者都堅定地認為,在競爭的推動下,公司可以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克里斯-加爾文(Chris Galvin)解釋說,由於摩托羅拉當時缺乏外部競爭,“我們就不得不制造一些內部競爭。”比如,CEO會獎勵業績最好的部門,以此來促進各個部門互相競爭。
 
在鮑勃執掌摩托羅拉的時期,這種內部競爭促使公司內兩大具有互補性的業務蓬勃發展:一是摩托羅拉的通信部門,負責為政府和企業客戶網絡、無線電設備和電話;二是半導體部門,負責向通信部門提供芯片(後來還向蘋果等其他公司提供芯片)。
 
註入企業文化的毒素
 
在摩托羅拉發明的各種發明,手機無疑是最變革性的。奧蘭多-威爾森(Orlando Wilson)曾1960至1967年間擔任芝加哥警察局的局長,他提出的一個要求促使摩托羅拉發明了手機:當時芝加哥暴力犯罪活動十分猖獗。威爾森希望巡警能從警車里出來,在街上步行巡邏,但同時也能保持聯絡。
 
於是,庫伯等人設計出了一種手持電話,可以通過無線蜂窩網絡保持聯系。鮑勃意識到,除了警方巡邏之外,很多別的地方也可以把這種設備派上用場。因此,他撥出1億美元來開發這種設備。1973年,庫伯用一個靴子般大小的原型機撥了出第一通電話——撥給了競爭對手AT&T貝爾實驗室。
 
但直到1984年,摩托羅拉DynaTAC手機才做好了投放市場的準備。自那之後,手機業務就開始呈爆發式增長,它成了摩托羅拉公司、整個產業,以及美國的熱點。1986年,鮑勃從CEO的職位上退休了。
 
不過,手機也給摩托羅拉的企業文化註入了一種毒素。公司的公共安全部門負責出售警用、消防用設備,該部門的員工只能眼巴巴地看著手機業務部門的同事大把掙錢,大把花錢。手機部門的有些員工在拿到獎金當天,便去購買了豪車。手機業務迅猛發展的那段時期中,在一次慶祝派對上,手機部門的營銷團隊雇傭了男模來表演,這些男模塗上了綠色顏料,穿上做成美元符號的裝束,大唱“我們在錢里呦”。
 
各自為政的時代
 
摩托羅拉的“部落戰爭”時代拉開了序幕。公司沒有把網絡技術和手機技術融合起來的計劃。這兩個部門在進行完全獨立的運作,朝著完全不同的方向發展。
 
在網絡方面,摩托羅拉很早就開發了數字蜂窩技術,其數字網絡專利帶來了豐厚穩定的特許使用收入。但令人難以置信的是,摩托羅拉的手機部門卻覺得自己沒有必要急著從模擬技術轉向數字技術。
 
而摩托羅拉的網絡工程師也覺得沒有必要幹等著。麥克-迪南諾(Mike DiNanno)1984年到2003年期間曾在摩托羅拉供職,他說,上世紀90年代,該公司有上千名網絡工程師在使用高通公司制造的數字技術手機。而高通當時還是摩托羅拉在電信半導體行業中的一個死對頭。“網絡部門的大樓里,連一部摩托羅拉手機都找不到,” 迪南諾說,“盡管公司的另一個部門多年來一直在和高通死磕。”
 
當時公司的業績還未受影響。但過了一段時間之後,惡果就顯現了出來。
 
分道揚鑣的命運
 
摩托羅拉開始走下坡路之後,雖然Razr的熱銷帶來過一波強勁反彈,但最終還是陷入了很多雄風不再的美國企業陷入的境地:受到華爾街人士的擺布。這個入侵者名叫卡爾-伊坎(Carl Icahn),曾被《財富》雜誌稱為“地球上最精明的投資者”。
 
伊坎認為摩托羅拉手機業務雖然還有希望,但前景艱難,同時他也認為,人們大大低估了摩托羅拉的公共安全業務的光明前途。所以從2007年開始,此人大舉買入摩托羅拉股票。最終持有該公司超過6%的股份,成功獲得董事席位。他的目標是:說服董事會分拆摩托羅拉,讓它對股東的價值實現最大化。
 
他成功了。2008年,摩托羅拉開始著手把手機部門從公共安全與企業部門中剝離出去。2011年1月,摩托羅拉移動公司(Motorola Mobility)和摩托羅拉系統公司(Motorola Solutions)正式分道揚鑣。
 
重組後的董事會任命格雷格-布朗(Greg Brown)為摩托羅拉系統公司新的CEO。
 
摩托羅拉移動公司後來的命運,本文開頭已經做過描述。下面我們來看看摩托羅拉系統公司的狀況:
 
自從拆分之後,摩托羅拉系統公司已將其全球員工的人員削減了三分之一強。但在這段時間中,它的股價卻上漲了68%,比標準普爾500指數的漲幅還略高一點兒。目前摩托羅拉系統公司的市值大約是摩托羅拉移動的4倍。而系統公司還在招人補充軟件開發等崗位空缺。
 
該公司CEO布朗是如何扭轉局面的呢?首先,摩托羅拉系統公司的客戶是機構和企業,所以它不受消費市場價格競爭的影響。此外,該公司的商業模式類似於蘋果。也就是說,客戶越是購買一家公司的產品,就越是粘著於這家公司的產品和服務生態系統。一些資料顯示,摩托羅拉系統公司目前在美國應急通信設備市場上占有主導地位。
 
布朗目前的側重點,也正是昔日摩托羅拉大力強調的東西:軟件。具體來說,就是先進的軟件,可以大大提高警員、消防員等在工作中的安全度。試想一下,裝在外套上的攝像頭,每當警員從皮套里掏出槍支,圖像就會傳回警察局總部。還有像谷歌眼鏡那樣的設備,實時把數據(地圖,附近安全攝像頭的最新信息等)傳給警員。又比如某種感應器,可以自動檢測附近的槍聲在,在有人撥打911之前,就派人前往巡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84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