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億押寶「文化中國」背後 阿里巴巴牽手「明天系」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0683
2014年4月初,一家名為「阿里巴巴影業集團有限公司」的企業悄悄在香港註冊成立。
從公司成立表格來看,這暫時還是一個空殼公司,只象徵性發行了1股,董平與其妻舅趙超是這家公司僅有的兩位首任董事,登記地址也與文化中國(01060.HK)相同。文化中國是電影投資人董平麾下香港上市公司。
4月中旬,這家公司變更了英文名稱,由「Alibaba Films」變為了更洋氣的「Alibaba Pictures」。
外界認為,這家公司的成立是阿里巴巴集團進軍視頻業務的前兆,也為此前該集團的一次巨額投資提供了一個註腳:3月11日,文化中國公告稱,阿里巴巴投入62.44億元,計劃通過認購增發新股的形式,獲取文化中國60%的股權。
此後,阿里巴巴和「小夥伴」云峰基金4月下旬又以12.2億美元獲得視頻網站優酷土豆18.5%的股權,這些交易都被解讀為阿里巴巴構建其數字娛樂版圖的信號。
但阿里巴巴和文化中國的這場交易,審批流程卻一再延後。
根據公告,交易最終達成,還需要經過股東特別大會的投票批准與香港聯交所上市委員會的批准等流程。
一份原計劃最遲在4月1日之前寄發給股東的通函,迄今已三次宣佈推遲,最新一次是5月2日。文化中國公告解釋說,通函落實還需要時間,目前最後期限已推遲至5月23日。通函上包括有獨立董事會委員會、獨立財務顧問和召開股東特別大會通告等內容。
有市場消息稱,通函延遲發送是因為阿里巴巴可能會給文化中國注入新的資產。但在5月12日,文化中國發佈公告稱,「本公司除與阿里巴巴就本集團未來進展進行初步磋商外,直至目前為止,並無就阿里巴巴向本集團注入任何資產作出討論」。
流程的不確定性,並沒有影響投資者對文化中國的信心。
文化中國的股價過去長期在0.3-0.4港元上下徘徊,交易也不活躍。2月中旬前後突然出現漲勢,2月25日停牌前三日,股價更是陡然拉升超過50%,交易量也比更早前激增十倍——這一度引起了諸多香港獨立股評人和投資銀行家的抨擊,認為香港證監會應介入調查這種「春江鴨」現象。
5月,有香港媒體指稱,香港證監會已介入調查。但在接受香港媒體查詢時,官方循例稱不對個案表態。
復牌後,文化中國股價暴漲,經過一段時間盤整,現在1.6港元左右,而阿里巴巴獲得的新股認購價格是0.5港元/股。目前,文化中國市值已超過330億元,「盤子」比停牌前擴大了約十倍。
62.44億港元買了什麼
對於這樁高額交易,雙方到底將有哪些合作,迄今為止主角們也沒明晰表態。
相比阿里巴巴系公司近期其他的大手筆收購,這起交易尤讓外界疑惑。
過去,文化中國的業務主要包含四塊,一是董平多年來從事的影視業務,近些年公司拍攝了多部主旋律和市場化題材的影視劇;二是《京華時報》和《費加羅FIGRO》的報刊廣告經營業務;三是甘肅衛視廣告經營業務代理;四是與人民網合資的手機電視及手機遊戲、SP等手機業務等。
董平在2009年通過借殼上市入主文化中國,此後公司有虧有盈,在財務表現最好的2012年和2013年,上述業務也只是讓公司實現盈利1.77億港元和2.06億港元,2013年,其參與投資的周星馳電影《西遊降魔篇》票房火爆,累計收入逾12億元。
由於文化中國的業務範疇與阿里巴巴主業並無直接關聯,業界對於這次收購的解讀千姿百態:有人說阿里巴巴佈局文化娛樂產業,有人說意在媒體話語權,有人說是看中人民日報社的手機電視牌照等資源……當然,也有人認為,和其他幾單大筆收購一樣,有助於迅速在上市前推高阿里巴巴的估值。
不過,對這樁對價高達62.44億港元的交易,哪種解讀目前都不足以徹底打消外界疑問。更值得一提的是,這起交易發生在董平被傳「協助調查」之後——2014年初,坊間流傳稱,董平被「協助調查」中紀委在查的貪腐案件。
南方週末記者從文化中國內部以及董平友人處得到的反饋,均稱「協助調查」屬實,但被詢問了一些情況後,董平就「出來了」。
當時,文化中國因此股價大跌致臨時停牌,而停牌公告的落款則為公司執行董事、董平妻舅趙超。風波過後,公司公告仍然由董平簽發。
對於這樁高額交易,雙方到底將有哪些合作,迄今為止,主角們也沒明晰表態。
阿里巴巴方面,在入股時曾通過公關部門對媒體簡單表示,這是阿里巴巴文化產業及數字娛樂產業佈局中的一環,這也與南方週末記者從文化中國內部獲得的說法相似。
文化中國公告裡,只是模糊表示,公司與阿里巴巴將建立一個策略委員會,探索線上娛樂及媒體相關領域的未來商機,但強調目前並沒有任何明確交易、條款或時間表,只是「探索性討論」。
亦有阿里巴巴方面人士對南方週末記者稱,公司時有收購,並非一宣佈就有全盤發展計劃,很多事情還需時間商定。

3月26日,阿里巴巴宣佈將上線一款名為「娛樂寶」的產品。用戶出資100元即可投資電影,還能賺錢。此外,娛樂寶用戶還可獲得劇組探班、親臨明星見面會等等福利。 (CFP/圖)
阿里為何冒險下注
文化中國已經退出持股人民視訊,終止了在甘肅衛視經營權上的長期獨家代理,並已大幅削減了對《京華時報》經營公司的持股比例。也就是說,阿里巴巴入主文化中國的時候,後者核心資產只剩下了影視。
事實上,在阿里巴巴入股公告發佈後的2014年3月末,文化中國在2013年業績公告中透露,公司已經退出持股人民視訊,並終止了甘肅衛視長期經營權的獨家代理。之前,文化中國已經大幅削減了對《京華時報》經營公司的持股比例,也就是說,阿里巴巴入主文化中國之時,其核心資產只剩下了影視。
馬云的影視投資興趣不減。2006年,他個人入股華誼兄弟,持股比例一度達13%,僅次於創始人王中軍、王中磊。華誼兄弟上市後,馬云陸續套現,不到1000萬元的投資,可測算出的回報逾十億元。
不少媒體如此描述馬云的興趣起源:
多年前某一天,馬云湊熱鬧加入員工聊天,發現聽不懂他們的笑點——「假如上天再給我一次機會……」覺得自己太落伍的馬云,跑去買了周星馳的《大話西遊》,從此開始關注影視作品,進而投資影視公司。
巧合的是,董平與周星馳有十幾年的交情,雙方2012年達成約定,未來七年,文化中國參與投資五部周星馳電影,《西遊降魔篇》就是其中第一部作品。文化中國和周星馳還策劃在浙江桐鄉建立西遊影視城項目,據媒體報導,受制於國家用地政策調整,當地正在重新規劃。
2014年5月12日,財新網報導稱,未來阿里巴巴將利用文化中國影視資源,推出付費影視頻道,並計劃簽約有票房號召力的導演和演員,帶動用戶付費——最新目標是香港導演王家衛。
在3月末公佈的業績報告中,文化中國提及,在2013年第四季度和2014年第一季度,公司新簽約了另一位香港導演陳可辛和台灣偶像劇製作人柴智屏,合作模式分別是:七年五部電影、五年五部電影。文化中國還稱,建立了合作關係的影視界名人名單包括編劇海岩、嚴歌苓,演員葛優、陳寶國和黃渤等。
不過,比起投資華誼兄弟的「小成本」,62.44億港元仍然是個繞不過去的疑問。熟悉影視投資的北京安理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王新銳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各個影視項目的差別比較大,更常見的電影投資方式,是像房地產那樣投具體項目,比如如果看好周星馳,你可以去投資他的電影,而不一定去投資某個影視製作公司。」
王新銳分析,但如果是出於投資優質影視製作平台的考慮,文化中國倒是可以理解的選擇,其牌照齊全,作為上市公司財務制度和管理制度也相對規範,同時簽約了幾位著名導演。這也可以看出阿里可能並不在意一兩部電影的收益,而希望做一些大事,也許會有新的玩法。不過文化中國被外界普遍認為有比較強的董平個人色彩,參與的項目質量參差不齊,這也給投資能否實現預期的目標帶來一定不確定性。
影視圈同樣對阿里巴巴這筆收購猜議紛紛,接受南方週末記者採訪的多位業內人士都表示,董平雖然是人脈深厚的資深電影投資人,也參與投資過《臥虎藏龍》、《讓子彈飛》和《西遊降魔篇》等知名作品,但影視圈更新很快,他並不算當下的「紅人」。如果只是在商言商,為何馬云厚愛至此,一擲數十億?
南方週末記者登錄文化中國網站,看到正在展示的影視作品有《智者無敵》、《愛在蒼茫大地》和《人生無悔》等,很多都是市場並不熟悉的主旋律題材影視作品。
董平是誰
新千年之後,很明顯可以看到,董平從純粹的影視投資人角色,轉而向資本圈靠攏,並與北大「青鳥系」多有合作。
根據公開資料,董平1961年生於內蒙古包頭,1980年代在首都師範大學就讀音樂專業,畢業後進入燕山石化工作,1990年代「下海」,最早從事化工產品國際貿易,1996年創辦北京華億影視公司,進入影視業,屬於中國最早進入電影投資領域的民營企業之一。
1990年代後期,董平在電影圈戰績斐然,其江湖地位由此奠定。除了《臥虎藏龍》,他還參與投資或發行了張藝謀的《有話好好說》、陳凱歌的《荊軻刺秦王》、姜文的《鬼子來了》,以及馮小剛的《沒完沒了》等知名電影,聲譽也迅速提高。
「人們只看到他在電影領域的表現。」一位董平過去的下屬回憶說,其實他還繼續做著貿易生意,並已涉足證券投資領域——十幾年後,文化中國也曾以證券投資為主要業務之一。
新千年之後,很明顯可以看到,董平從純粹的影視投資人角色,轉而向資本圈靠攏,在電影投資方面,他的手筆和興致看上去小了很多,以參與投資一些小成本的藝術電影為主。
工商註冊信息顯示,2001年,董平與北大青鳥旗下公司北大文化合資成立了北大華億。北大青鳥是北京大學旗下高科技公司,最早是為「計算機軟件重大科技攻關項目青鳥工程」的成果轉化而生,後來發展出中國資本市場上風雲一時的「青鳥系」,至2000年旗下已擁有五家上市公司,並借此展開錯綜複雜的資本運作,大肆擴張,2005年後,「青鳥系」爆出債務危機元氣大傷,漸淡於資本市場。
早在2003年末,通過併購,北大青鳥退出了北大華億,董平改與保利集團旗下保利文化合資,成立保利華億,新公司持有海南衛視經營權。
2005年,董平把保利華億部分股權間接注入香港上市公司友利控股(0419.HK),實現借殼上市,並更名為華億新媒體。兩年後,董平套現退出,接盤方是中國網通前CEO田溯寧創立的中國寬帶產業基金。在接受國家廣電總局旗下《綜藝》報採訪時自稱過了一年「閒云野鶴」生活後,2009年,董平再次通過同樣的借殼手法,入主另一家香港上市公司上聯水泥,更名文化中國。
在接受各種媒體專訪時,董平總是津津樂道於自己「文化與資本結合」的路子,稱「在資本市場上下功夫是讓子彈更充足」。
小夥伴「明天系」
在董平和文化中國背後,也隱藏了一出「青鳥系」和「明天系」的接力。
如果回溯文化中國借殼上市迄今的一系列操作,可以發現「明天系」的身影不時出沒。
「明天系」是市場對「資本大鱷」肖建華所控制的幾十家上市公司和金融機構的統稱,這一系列公司以異常錯綜與隱秘出名,卻常常暗中呼應一致行動,資金調動能力動輒可達百億之巨。
根據南方週末記者此前報導,肖建華是北大學生會主席出身,先留校工作,1990年代聯合另一家北京大學下屬企業北大資源集團開始下海創業。肖建華的妻子,與董平一樣出生在內蒙古包頭——包頭也是肖建華事業的重要發端地。
打著北京大學烙印的「明天系」和「青鳥系」,過去就在資本市場上被爆出過「精彩配合」:調配外部資金、相互倒騰上市公司。「青鳥系」的「掌門」許振東和肖建華,都於1980年代在北大就讀,許在肖之前擔任過北大學生會副主席。
「在資本市場上,以北大為共同背景有一個交際圈子,許振東、肖建華及他們的諸多下屬,都出自北大,彼此相熟,董平雖然不是北大畢業,但長期往來,也是圈裡一員。」一位熟悉這個圈子的業界人士向南方週末記者透露。
而在董平和文化中國背後,也隱藏了一出「青鳥系」和「明天系」的接力。
時間拉回2001年,當年北大青鳥以1億元註冊資本成立旗下傳媒文化產業投資平台北大文化,隨即與董平合資組建北大華億。同年,北大文化另一手筆,是出資與人民日報社聯合成立《京華時報》。而擁有《京華時報》經營權的京華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由雙方各持股50%,當時董平還擔任了《京華時報》的顧問。
2003年,北大文化80%股權以1.6億元的價格注入「青鳥系」上市公司青鳥華光(600076.SH),剩下股權也仍由「青鳥系」公司持有。
那幾年裡,隨著《京華時報》創立後的出色業績,北大文化受到鼓舞,採取類似合作模式,接連與中國青年報社、上海青年報社、陝西青年報社等媒體合資經營,但後來幾份合作媒體市場表現平平。
2006年,「青鳥系」身陷債務危機,青鳥華光所持的80%北大文化股權被銀行拍賣,被一家名為濟南瑞志通達的不知名公司拿下。
除了拍下北大文化股權,濟南瑞志通達的另一則公開投資記錄,是浙報傳媒(600633.SH)。浙報傳媒2013年年報披露,濟南瑞志通達通過融通基金,持有目前市值約1.5億元的該公司非公開發行A股,融通基金是「明天系」控制的一家基金公司,2013年以13.9元的價格,認購了約3.8億元的浙報傳媒股份,這之後幾個月浙報傳媒股價一度從十幾元飆升至超過50元,引得市場側目,該公司股價現回落至26元左右。
通過國家工商總局網站查詢,濟南瑞志通達註冊資本超過3億元,目前由四個名不見經傳的個人股東持有——這樣的情況並不常見。
工商登記信息顯示,濟南瑞志通達成立於2001年,以註冊資金1000萬元起步,原名泰安時代興華,股東主要是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個人,且不斷更替。和過去被媒體披露的「明天系」許多公司典型特徵一樣,部分股東身份證地址對應的是內蒙古包頭和山東肥城。
而出現在濟南瑞志通達股東名單裡的公司股東或個人股東工作單位,包括上海金嘉科技、上海創嘉投資、濰坊創科實業、北京志華通達、北京源清瓊宇、泰山華信投資以及泰安時代興華等,它們都曾低調、分散地出現在資本市場上一些「明天系」相關的股權轉讓或資金流動裡。
進一步追溯,南方週末記者還發現,濟南瑞志通達至少還持有北京新時代遠景40%的股份,並通過後者間接持股新時代證券和新時代信託公司這兩個「明天系」嫡系金融平台。新時代證券也是融通基金的大股東。
新時代遠景前身是1990年代成立的包頭綠遠控股,新時代信託前身是包頭信託,這兩家公司曾以「前台者」的身份,出現在《財經》雜誌曝光的魯能神秘收購案裡。
正是這家在「明天系」盤根錯節的公司群落中縱橫捭闔的濟南瑞志通達,成為了董平操盤文化中國實現借殼的關鍵夥伴。
北大文化的角色
目前的股權格局,意味著阿里巴巴與「明天系」在北大文化上形成間接的合資關係,這是迄今交易各方均未對外披露的一層背景。北大文化一致被外界視作「明天系」的一個媒體投資平台,已經直接或間接入股多家知名媒體。
「明天系」以2億元從「青鳥系」手中拍下北大文化80%股權之後,這個兩系合資的公司,再次在資本市場上亮相,即是2009年董平借殼上聯水泥時,注入的最大一筆資產。
不過這個時候,北大文化持有的其他投資項目股權已被移出,僅餘下50%的《京華時報》經營權。
根據文化中國公告內容,通過協議控制的方式,文化中國在2009-2010年間,先後獲得了北大文化70%和30%的「股權」,代價總計6.19億港元,其中有1.19億港元是現金支付,其他通過發行可換股債券支付。而同期董平注入上市公司的其他影視資產,價格只是幾千萬港元水平。
可換股債券兌換價格分別是1.2港元和1港元,在規定期限內,如果文化中國股價高於這個價格,出售方還可以通過轉股受益更大。
而根據北大文化的工商資料,在這兩項交易之前,「明天系」和「青鳥系」已通過股權轉讓,把彼此在北大文化的股權比例由之前的8︰2,調整為了7︰3。
從交易價格來看,「明天系」和「青鳥系」通過幾年囤積,以近2.5倍溢價把北大文化倒騰至香港上市公司旗下。
借殼完成初,董平曾對《綜藝》報如此描述了故事的另外一面:不到四個月,我個人資產買這個殼公司,進入帶了一個多億,什麼都還沒做,市場就把錢給我了,股價從兩毛漲到八毛,之後我融了兩輪錢,拿到2.1億港元,加上處置原公司資產拿到的兩個億,現在賬上有約4億元資本。
不過等到2013年6月,北大文化70%的股權又原價賣回濟南瑞志通達——公告稱之為可帶來現金流,集中影視核心業務。
根據2013年業績報告,文化中國在其部分持股的京華時報經營業務上,錄得虧損超過1000萬元。
另外一方面,文化中國股價長期徘徊在幾毛錢,濟南瑞志通達無法把所持債券轉股,如果不轉股,按照早前約定,2013年9月兌付到期,上市公司就必須為這部分股權真金白銀支付濟南瑞志通達3.5億港元,從文化中國營收情況來看,並沒有這個支付能力。
一個不得不提到的相關因素是,把北大文化注入文化中國時,《京華時報》正積極謀求國內上市,但後來可能因為政策限制和傳統媒體的衰落,這一計劃已經變得渺茫。
有接近文化中國的人士稱,如果股價不足就撤回與上市公司的交易,本就是所做的一種「對賭」安排,所以濟南瑞志通達配合地撤出了。文化中國業績報告稱,這個交易錄得賬面虧損約5000萬港元。
在從上市公司「撤出」70%股權後,北大文化變更了工商註冊信息,肖建華得力下屬、原北京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助理郭慶濤代表「明天系」出任北大文化董事長。
根據《第一財經日報》過去的報導,郭主要負責「明天系」媒體公關團隊、媒體投資等業務。一定程度上,北大文化被作為是「明天系」的一個媒體投資平台。
除了《京華時報》,南方週末記者查證到的相關公司工商資料和有關上市公司公告顯示,北大文化及相關公司已直接或間接入股了《證券日報》、財新傳媒和浙報傳媒。此外,北大文化主動與國內至少兩家主流財經媒體接洽收購,只是受限於對方國資身份要求等因素,暫無成果。在一位接近洽談的媒體人士看來,「『明天系』在對自己不利的報導出現後,求購股權的態度急切。」
阿里巴巴入主文化中國,至少在目前的股權格局下,意味著阿里巴巴與「明天系」在北大文化上形成間接的合資關係,這是迄今交易各方均未對外披露的一層背景。
一個有趣的巧合是,阿里巴巴2014年4月與「明天系」旗下新華基金聯合推出理財產品。隨後業界傳出馬云與新華基金董事長會面,阿里巴巴可能入股新華基金的消息——不過當事方隨即否認了這一傳聞。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影視,金融也是阿里巴巴與「明天系」之間的一個交集。
「明天系」不僅投資了多家媒體,而且更為著名的是其在金融領域內的積累與能力——經過多年籌劃與積累,「明天系」實際上已經手握包括銀行、基金、信託等在內的金融產業鏈上的幾乎所有牌照,並且具有動輒能調動百億資金的實力和財技。而阿里巴巴則日益顯露出金融新貴的雄心,已經把金融提到了戰略高度。其正在力推互聯網金融,旗下支付寶和餘額寶已經攪起了一場軒然大波。在這個領域,阿里巴巴所缺少的,恰恰正是牌照、經驗和資源。
這兩者會不會就此展開富有想像力的合作,依然有待觀察。
押寶世界盃 互聯網彩票「帶球撞人」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1634巴西世界盃,僅僅4天就讓中國彩票業獲取了9億收入。雖然扮演的仍是國家彩票「銷售員」的角色,但互聯網彩票公司已經發現了這個市場的巨大潛力,並努力借助世界盃賽事進行新彩民的培育。
6月15日凌晨三點,廣州五羊新城的小巷裡已無行人。只有一位身穿迷彩服的保安陪著一家士多店老闆,「我猜要進三個球,但我彩票買得不多。」保安盯著電視屏幕說。
此時,更多的球迷正在家中購進彩票。隨著各大互聯網公司紛紛推出彩票銷售業務,人們用手機就可以輕易地買下彩票。
北京時間6月13日凌晨4點,來自日本的主裁判西村雄一一聲哨響,全世界進入巴西世界盃狂歡節。在此後31天的時間裡,足球無疑成了這個星球上最火熱的話題。最激動的不僅僅是球迷,還有彩票業從業者。
國家體彩中心公佈的銷量數據顯示,世界盃首個比賽日,作為競猜型彩票中最具活力的一種,競彩單日銷量已超過1.5億元,其中,巴西對陣克羅地亞的世界盃揭幕戰單場比分玩法的投注額達到1300萬元。在僅有一場世界盃比賽的情況下,當日就創造了全年的第二高單日銷量。
中國單調乏味的彩票業迄今只有25年歷史,彩票的發行權被牢牢掌握在民政部和國家體育總局兩個部門手中,他們分別設立了兩個彩票發行機構:中國福利彩票發行中心和中國體育彩票發行中心。不論是地面銷售點,還是互聯網彩票銷售,都是在為上述機構「打工」。
「不眠之業」
就像為了一場春晚要準備長達半年一樣,從2013年11月起,在紐交所上市的500彩票網(NYSE:WBAI)就已經開始籌劃世界盃期間的競猜活動。但彩民們的熱情仍然令他們吃驚,在開幕式的四個小時前,該網站的服務器幾乎滿載。
一位用手機在500彩票網註冊的用戶表示,半個小時了也沒有收到驗證碼。事後,500彩票網副總裁張立對南方週末記者說,當天新註冊用戶太多,短信通道被堵塞,後來增加了一個第三方短信通道。
「到了世界盃,核心員工有點像打了雞血。」張立說,「起初兩天可能好多人都只睡了兩三個小時。」由於世界杯比賽地巴西與中國的時差在11小時,晝夜完全顛倒的作息讓與足球息息相關的彩票業在這一個月裡成了「不眠之業」。
接電話的客服人員要在正常的國內上班時間和球賽在巴西進行的時間都保持響應,於是數十人輪轉值班。
「許多員工本身就是球迷,他們和客戶一起『頂球』,都很high。世界盃對於整個行業而言就是一個節日。」500彩票網首席運營官鄭雷說。為了看球不困,身為阿根廷球迷的他也會買一點彩票。
2014年的這場世界盃,將毫無疑問帶給整個彩票行業巨量的收益,意料之中地創出銷量新高。根據體彩中心的最新數據,競彩的銷量從開幕日的1.51億一路走高,4天內便完成了超過9億的銷售額。資深業內投資人張峰估計,「去年競猜型彩票一共賣了三百多個億,世界盃這32天完成去年半年的量,問題不大。」
更大的價值是新用戶的湧入。由於世界杯的強大輿論效應,許多以前不看球或者不買彩票的「小白用戶」可能被帶動,張立估算,世界盃期間新用戶的註冊增加比例可能是百分之幾百,甚至百分之一千。
相較整體銷售量的短期增加,這些新用戶在更長時間段帶來的收益可能是難以估量的。「世界盃上的球星們在賽場上得到了認可,等他們回到聯賽中,彩民們還會繼續給他們的球隊下注。」世界盃對彩民的教育和養成作用,最為行業看好。
要理解整個博彩業的體量,一個更隱秘的市場不可忽視。儘管其藏在地下,具體數據難以準確獲知,但其規模或許更為龐大。北京大學中國公益彩票事業研究所專家王薛紅曾經在2010年南非世界盃結束後接受採訪時稱,每年因為網絡賭球,中國有高達數千億的資金流向境外。
世界盃期間的各大酒吧裡,就有類似的通道存在。熱鬧的大屏幕前,酒保會在熟客中進行私彩或者海外賭球的推銷,其中包括募集資金去澳門下注的業務。
境外賭球,還不是非法賭球的全部。中國彩票行業沙龍創始人蘇國京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在內地,有的網站是與海外博彩公司或者相關代理進行對接和資金劃轉,也有的打著銷售正規彩票的旗號,其實是自己坐莊賣私彩。這是國內兩種主要的非法博彩類型。
互聯網彩票的「大年」
在500彩票網的設想中,極有可能出現的看球場景是,當你看著電視屏幕時,不太可能同時盯著電腦屏幕,隨身攜帶的手機,勢必成為邊看邊買彩票的最好平台。一個人看球的時候越來越多,在手機上同時看看別人的評論,人與人之間頻繁互動。
人與人交流的場景早已變化,看球和購彩的環節也自然殊異於從前。
與其說這是彩票銷售商的設想,不如說這是急速駛來的現實。南非世界盃之後的四年,彩票業沒有想到的是,智能手機的普及和微信的流行完全改變了觀看比賽、下注買彩的形態。一場比賽下來,張峰的微信群裡,消息數量已經上百。由一個領頭人出方案,大家合買彩票,也成為了最新的時尚。買彩票甚至還引發了微信群裡新一輪的「紅包大戰」。
根據易觀《2014年第一季度中國網絡彩票市場監測報告》數據顯示,第一季度移動互聯網彩票市場發展強勁,規模達15.6億,環比增速為49.4%,增長率近三倍於網絡彩票大盤。互聯網巨頭們順應時勢,絕大部分的彩票產品也圍繞移動端來開發。
由於中國彩票行業國家壟斷的特殊性,彩票代銷、分銷擁有著極為輕盈的商業模式——賣彩票,賺佣金,賣得越多,就賺得越多。據張立介紹,依據種類不同,彩票銷售收入的50%左右作為返獎,35%被給到中央和地方財政的公益金,剩下的15%則是維繫行業運轉的發行費。「(我們的)毛收入就是10%左右。」
於是出現的情況是,在互聯網銷售彩票的領域裡,BAT巨頭(百度、阿里、騰訊)、各大門戶網站、蘇寧、京東、噹噹和360都不約而同展開佈局。這些網站都期望依靠自身巨大的流量,直接換取彩票的銷售額。
「常規來說,世界盃年份比非世界盃的年份整體銷量遞增25%左右,大概達到百億的市場規模。以移動、wap端形式進行的交易權重在增加,成為一種新的趨勢。」中國彩票行業沙龍創始人蘇國京說。
為了在增大的市場裡多分一杯羹,銷售商們也使出了渾身解數製造事件和話題。激烈的競爭由此而生。
送奔馳、獎一億元代言費、包賺不賠、買下全套彩票進行免費派送,噱頭十足的玩法都被包裝在精美的網頁或手機App裡,推送到用戶面前。網易將投注的本金給用戶打了個對折;淘寶彩票的首頁則用上了鼓動人心的球場背景音;在流量較大的視頻網站,彩票銷售網站支持的競猜活動全程嵌入,也「搶得」了部分關注和流量。中國的彩票業甚至已經在追求一些嚴苛的細節——針對部分高端客戶,500彩票網稱自己已經能將比賽結果信息的傳遞時間做到領先央視三秒。
本屆世界盃被認為是互聯網購彩合法化後迎來的第一屆大型杯賽,因此雙重利好刺激著整個行業。「今年一定是彩票的『大年』,互聯網彩票的『大年』。」張峰說。
一個潛能巨大的市場不過剛剛開口。彩票行業本身的大需求,加上移動互聯網的飛速發展,交匯點就是網絡彩票的高速發展趨勢。
易觀智庫分析第一季度中國網絡彩票市場認為,「目前國內網絡彩票滲透率仍處於低位,未來發展空間明朗,預計移動端用戶貢獻持續增加將成為2014年網絡彩票市場發展的強力支撐點。」
大家都是銷售員
與國外博彩業的最大區別是,國內官方彩票的返獎率僅僅在50%-69%這個低水平,而國外博彩業的返獎率高達80%-90%。
官方更願意將彩票稱為一種「微笑稅收」,較大額度的公益金提取也是為了強調其公益概念。職責上,彩票由財政部主管和監督,民政部下屬福彩中心和國家體育總局下屬體彩中心作為發行和管理機構。
在一名資深彩票專家的回憶中,公益是逐漸從彩票的話題中淡去的。「大獎的話題多起來了,甚至有沉迷於彩票的人」。在體育彩票出現,尤其是競技型彩票出現之後,所謂「公益」的氣氛就更為淡薄。
在張立看來,這更像一種「平衡術」。如果做得過於「公益」,不夠刺激,資金會外流;如果返獎太高,又會誘發過於瘋狂的行為,引發社會不穩定。「所以既不能太不刺激,又不能太過。」
彩通諮詢公司CEO李劍則將低返獎率作為對成癮的一種限制。「如果互動性更強,返獎率更高,可能成癮的人會更多一些。」
實質上,所有的銷售渠道和平台都是國家彩票「銷售員」的角色,他們銷售的商品毫無差異,合法的商品只能來自福彩中心和體彩中心兩個源頭。對於國內的彩票,玩法設計和發行權都不在一般企業手中。
「所以在中國,這是一個商業模式很簡單的行當。」李劍對南方週末記者說,「因為不是、也不能做莊家,所以幾乎不冒任何風險。」
以荷蘭與西班牙爆冷的大比分比賽為例,國外的博彩公司因為是做盤莊家,比賽過程中往往需要忙碌地不斷調整盤口賠率以保持各方平衡,儘量維持自己穩健的收益。對於國內的彩票銷售公司們,這一夜則甚為平常。
財政部發佈的數據稱,2013年彩票銷量達3093.25億,其中體育彩票機構銷售1327.97億元,同比增長20.2%,高於福利彩票。這還只是明面上的交易量。地下私彩、海外博彩公司等等現金流向,事實上一直在與正規渠道爭搶客戶和資金。只要它們還大量存在,就意味著正規渠道的發展空間還非常大。
京報網彩票欄目主管謝永利對南方週末記者說,這些非法渠道的存在,恰恰說明正規的彩票銷售空間還有很大。如果有足夠的創新和好玩的規則,許多資金都可以被爭取過來。
但是,「創新不夠、競爭不夠」是幾乎所有業內人士提到的問題。
「在國外的足球博彩中,一場球開賽之前的投注量如果是1,那麼過程中可能是8左右。但國內還沒有一個走地的滾球盤,連邊看邊下的都沒有。」李劍說,「絕大部分投注會在開賽前一小時內,因為更多的臨場信息這個時候才出現,比如天氣、陣容臨時的變化。」
準確地說,國內目前的彩票業還只是博彩業中很小的一部分。就是把這一小部分搬上互聯網,也費了一番功夫。
2001年就已經出現的互聯網購彩業務,一直處在互聯網業務的邊緣地帶和監管的灰色區域。直到2013年1月,財政部印發《彩票發行銷售管理辦法》,才明確了互聯網彩票銷售的合法性。但是目前真正獲得互聯網銷售試運行「許可牌照」的企業還只有兩家——500彩票網和中國競彩網。
傳統地面銷售門店的資格獲取,也並非易事。一名接近體彩中心和福彩中心的人士透露,要獲得彩票銷售資質,不僅需要門面有一定面積,還需要一定距離內沒有同類彩票銷售點,並進行一次性十多萬的投入。南方週末記者電話聯繫廣東省體彩中心公共關係部門進行核實,但沒有獲得回應。
市場走在前面,監管落在後面,這也是所有受訪者對南方週末記者表達的共識。
於是在應對制度方面出現了不少「創新」。尚未拿到牌照就經營彩票網絡銷售的各大網站的辦法是,與各地福彩或體彩中心簽訂電話售彩合作,而所有的網絡銷售名義上是為電話售彩服務的一種渠道。這樣的「擦邊球」可以完滿地得到解釋,使其在拿到網絡經營的牌照之前,彩票業務就可以開展。
面對可能上億的銷售額,即便是一小部分的返點都已經相當可觀,於是,這些「走在前面」的銷售者們更多在想怎樣將渠道拓得更寬,而並不是急於先拿到牌照,儘管也確實存在著被叫停的風險。對於各個地方的彩票銷售中心,有更多的渠道去推廣和銷售,也是一件何樂不為的事。
老闆只有一個,自然不會阻礙各位銷售員拓寬渠道,大幅增加銷量。「就是賣出去幾十個億的話,按照現在的贏利點,幾個億的利潤也不小了。利益太大,停不了。」前述資深彩票業人士說。
「遲到」的英特爾如何挽回市場:押寶平板
http://www.xcf.cn/alk/201407/t20140703_608220.htm 就在台北Computex展正舉辦的如火如荼時,博通退出手機基帶芯片的消息飄然而至,多少給手機芯片市場蒙上了些許陰霾,再次向外界揭示了手機芯片是一個門檻極高、生存艱難的市場。
英特爾是PC芯片市場裡絕對的巨頭,但是在移動終端市場裡卻遲到了兩年:2009年底英特爾宣佈進軍SoC,2010年8月英特爾宣佈收購英飛凌,讓自己具備了染指移動終端芯片市場的能力。2012年初,英特爾憑藉首款SoC芯片(System on Chip,系統芯片,是一個將計算機或其他電子系統集成單一芯片的集成電路。)Medfield進軍智能手機市場,但合作的終端廠商並不多。
Medfield並不是敗在了實力上(在跑分測試方面,搭載Medfield芯片的智能手機比同期的Galaxy Nexus和iPhone4S都要快),而是市場已經習慣了高通與MTK的產品模式——高通是智能手機SoC芯片領域的集大成者,在集成力和關鍵應用支持方面表現出眾;MTK的交鑰匙方案則大大降低了廠商的開發難度,降低了智能手機市場的准入門檻。高端找高通,中低端找MTK的局面已經形成。
英特爾於是繞道平板,再戰。
以平板為切入點的理由有很多:平板產品形態更接近PC,競爭相對沒有智能手機那麼激烈,對於芯片產品在通信方面的能力要求沒有智能手機那麼高。由結果來看,英特爾的這一次繞道是明智的:大批深圳白牌平板廠商團結在了英特爾周圍,除此之外國際化廠商如三星、華碩等廠商的平板產品也開始選擇英特爾芯,畢竟誰都不希望被一家獨大的芯片廠商所套牢,這樣一來最直接的好處是英特爾芯的平板產品出貨量增速迅猛。2014年英特爾平板出貨量有望達到4000萬部,這比2013年增長了4倍。在技術平台方面,由Clover Trail+平台進化為新一代的Bay Trail平台,目前在售平板均為新一代平台,而最新的終端產品價格已經拉到99~129美元的價格水平。這意味著一方面英特爾平台成本已下降,另一方面在最終產品市場的打擊力度加大。
當然,僅僅是出貨量的提升,英特爾不會取得最終的勝利。而深圳的白牌的廠商所能做的,也不僅僅是為英特爾芯出貨做貢獻。
白牌廠商靠得住麼
團結白牌平板廠商、深入華強北,甚至組建了新的部門CTE(中國技術生態圈),該部門的銷售部及產品市場部總監——美國人楊彬甚至用不到一年的時間學會了日常中文交流。(相關閱讀: 《英特爾移動市場重裝上陣》)
英特爾的確在深圳生態圈下了重注,但很多分析認為,英特爾希望從今天的白牌平板電腦廠商中扶持起像當年聯想那樣的合作夥伴太難了。
可是,白牌廠商真的不行嗎?
在激烈的智能手機大戰中,不少昔日的巨頭倒下或衰弱了,但是這些廠商裡有大批懂產品、技術實力超群的人和團隊。這些人與團隊有些流向了小米、錘子這樣新崛起的廠商,有些則出走創業,成為了大家口中的白牌廠商的創始人。
藍岸通訊技術有限公司的總裁賀濤就是其中的一位,雖然藍岸僅有半年的歷史,但是賀濤本人1995年就涉足手機行業,曾經供職於諾基亞美國、德信無線,藍岸的160多名研發人員大多數是德信無線的班底。整個藍岸的團隊具有較強的技術實力,對於後端的芯片廠商而言,前端廠商的研發能力很重要,在整機的實際運行中不斷發現系統漏洞和缺陷,不斷優化完善才能令芯片的綜合表現力更好。
而英特爾一直的掣肘就是支持自己的終端產品太少,在應用方面的優化不夠理想。而事實上並非只有國際化大廠能夠在實際應用中給予反饋。具備人才與實力的白牌廠商一樣有這樣的實力,只不過如何識別和利用這些能力很關鍵。
英特爾移動通信事業部中國區總經理陳榮坤正是這位「伯樂」,來自於英飛凌的陳榮坤是這個行業裡的老江湖,這個子不高、身材瘦削的馬來西亞人給人的印象是:嚴謹、精明。有一次,英特爾的解決方案在終端廠商那裡遭遇了問題,但賀濤的團隊並沒有這樣的反饋,陳榮坤注意到這個情況,經過瞭解才知道藍岸的技術人員在遇到運行問題時直接就把有問題的地方改正過來,因此才沒有碰到問題。
CTE部門所合作的眾多廠商中,不乏這樣深藏不露的高手。當然,更多的ODM廠商並不具備超強的技術實力,而這也從側面鞭策英特爾在交鑰匙解決方案方面要做的比競爭對手更徹底。合作過多家廠商的賀濤感到驚奇的是,在平板電腦交鑰匙解決方案這方面英特爾進步神速,「如果說MTK能夠做到90%,高通大概可以做到85%;而英特爾基本能夠做到95%以上,即使合作廠商不具備很強的研發能力也可以做出英特爾芯的平板」,賀濤評價道,「英特爾紮根華強北這麼深,也充分瞭解以MTK為代表的ARM產業鏈是怎麼做的,他們已經得出了要優化整個系統設計而不僅僅是芯片設計的結論。」
渾水之後,如何摸魚
今年的英特爾憑藉在深圳的深耕,在移動芯片領域已經具備了攪動產業鏈的實力,更可怕的是,他們還有一些後手正在逐步使出來。
1.整個供應鏈的優勢
賀濤說:交鑰匙解決方案做好只是盤活產業鏈的關鍵之一,除此之外供應鏈是另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芯片的交期,產業鏈的備貨如今是ARM架構體系內遭遇的問題。
如今,大多數的芯片廠都是芯片設計廠商,包括高通、MTK,而英特爾最難得的是不僅擁有晶圓廠而且擁有全球最領先的製程工藝。英特爾移動和通訊事業部營銷主管Julie Coppernoll說:「在PC時代英特爾就是上下游管理的行家,特別是在技術升級換代的時候,你升級了自己的技術,還要等待代工廠去升級。而英特爾可以控制整個流程,因此我們一直強調我們領先的製造工藝和晶圓廠結合是我們的強項,能夠給合作夥伴帶來收益。」
對於中國無晶圓廠的芯片設計廠商而言,眼下ARM生態系統變得越來越難生存,授權費用的高企以及代工廠製程技術升級導致產能緊張,作為業內巨頭的高通都尚且達不到產能完全滿足供貨需要的地步,就不用說其他更小的廠商了。
2. 牽手瑞芯微
或許是看到了ARM陣營這一鬆動的可能,英特爾拋出了橄欖枝,而瑞芯微在此時選擇英特爾也有自己的打算:與其在ARM體系內爭搶資源,不如開拓一片X86架構的新天地。
合作最顯著的結果,就是在非iPad平板世界裡形成新的市場巨頭。據統計,2013年中國應用處理器在全球平板設備市場佔據四成比例,其中有三分之一來自瑞芯微。如果英特爾能夠在說服瑞芯微加入X86體系的同時,還能將瑞芯微原有客戶由ARM陣營拉攏到自己的X86陣營,那麼對英特爾芯平板出貨方面將是巨大的拉動。要知道瑞芯微的客戶名單不僅僅是白牌廠商,還包括華碩、東芝、聯想等國際品牌。而這些客戶能否接受X86架構還要看英特爾和瑞芯微二者在完善SoC平台SoFIA方面所產生的合力有多大了。
更長遠來看,今年英特爾推出的SoFIA的SoC平台的3G版本將於年底出貨,LTE版本要到明年第一季度出貨,英特爾希望借助SoFIA能夠擴大平板市場佔有率,同時在2015年再戰智能手機市場。而瑞芯微方面也渴望在智能手機領域有所突破,此前在基帶芯片方面一直有所欠缺的瑞芯微可以借助英特爾在這方面的技術涉足智能手機市場。
二者的牽手對於英特爾而言不僅為X86陣營注入了一劑強心針,重新構造一個X86架構的生態體系,而且也為自己14nm的領先製程工藝找到了出口。不然,做ARM架構的代工廠這種說法就會一直甚囂塵上。
3. wintel再度聯手
除此之外的底氣可能就是老朋友的加入。今年英特爾技術峰會IDF期間,微軟宣佈對手機和9英吋以下尺寸平板windows免費,大家似乎又看到了wintel再度牽手的身影,只不過這一次的牽手二者的姿態都有所改變:在可合作領域共同拓展,但是二者都會支持對方競爭對手的產品。
微軟的這一舉動很可能是被英特爾所帶動的,想要再次攪局移動終端市場,高高在上顯然是不行的,還需要大筆投入:英特爾已經先一步親近深圳生態圈,並且進行補貼。
對於二者的合作,還是頗被生態鏈裡的合作夥伴看好的,易方數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長王斌堅信二者的舉措會帶來整個業態的巨大變化:「英特爾和微軟的價格支持力度以及他們的實力,足以對業界產生影響,整個業界有機會去賣100美元左右的英特爾芯+windows系統的平板電腦。這給白牌廠商帶來了巨大的競爭空間,我們第一款8英吋windows平板產品還沒有出來就拿到了沃爾瑪的訂單,而且最近還在增加訂單量。」很多看客可能立刻發現了問題的關鍵:沃爾瑪的訂單的確是來自於英特爾,對於白牌廠商的扶持除了補貼之外,英特爾提供的支持幾乎是打通整個產業鏈的,從最初的研發支持到產能、供應鏈協調,再到最後上市涉及到的市場營銷、渠道資源。儘管白牌廠商們很清楚補貼早晚有一天會取消,但是這樣誘人的合作條件似乎沒有拒絕的理由。
當然,英特爾的最終目的並不是用優厚的條件養起這批白牌廠商,博取一個漂亮的出貨數據。而是希望X86架構體系能夠重建,並最終強勢回歸整個移動終端市場。不過,時間不會等待英特爾,高通今年已經在力推五模十三頻的4G SoC產品,而英特爾明年才能出貨支持4G LTE的SoC。不過英特爾已經從最初的遲到的兩年追趕到了一年。陳榮坤不認為英特爾在4G上會失掉先機:「移動業務對資本的要求還是很高,我指的是對創新和研發的前期投入。資源決定了你能不能走在市場的前沿,也可以說在業內沒有很多的公司能夠保證大量的前期資金,投入去研發移動通信技術,所以從市場競爭局面來講,除了高通以外,目前英特爾是第二個能夠在LTE的技術上,能夠為市場提供好產品的公司。」
政府樂收高額標金入庫 卻不在意頻譜規畫 再次押寶單一技術 台灣做對了嗎?
|
|
當世界各國準備往5G衝刺時,台灣卻還在為了4G問題爭論不休。晚人一步的台灣,比任何人都更沒有做錯誤決定的本錢。接下來二六○○兆赫頻譜規畫,就會是影響台灣未來的重要決定。 撰文‧何佩珊 五月二十九日,台灣正式開啟4G時代,累計至目前為止,已經開台的三大電信業者用戶總數超過四十萬戶,市場普遍預期,今年底就可以達到第一個百萬用戶數。然而,看似高興的表面背後,卻已經引爆一場頻譜角力戰。 去年嘗到甜頭 政府要再拿頻譜標售補國庫去年一場4G頻譜競標,讓國庫一口氣進補將近一二○○億元,而政府已經計畫明年還要釋出更多頻譜,甚至在標案細節仍未明朗,且該段頻譜爭議未決的情況下,預設這次頻譜的第一階段拍賣至少會帶來一五○億元的標金收入。 這次政府看上的拍賣頻段是二六○○兆赫︵MHz︶,是國際上珍貴的主流頻譜,若能妥善規畫,勢必有利於台灣未來整體無線通訊產業的發展,但不能忽略的問題是,目前該頻段上仍有WiMAX業者在使用。 依照今年三月三十一日「我國2600MHz頻段之整備政策規畫方案」公開說明會上的宣布,在這一百九十兆赫的頻段中,一百四十兆赫將會劃分給目前國內主要電信營運商採用的FDD LTE技術,只保留五十兆赫給WiMAX業者可以升級接軌的TDD LTE。若再加計去年標出的4G頻譜,台灣FDD和TDD的分配比例將會是懸殊的十比一。 同時,NCC︵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也宣布將不允許WiMAX業者合併,甚至可能不同意業者換照以爭取更長營運年限。而這樣的公告立刻招來罔顧WiMAX業者權益的批評,也擔心引起更大爭端,「畢竟,以國外的現狀來看,WiMAX並非毫無前景。」業界人士表示。 「就像日本UQ,和其他WiMAX業者,幾年前藉由技術升級,如今多和TDD接軌,取得不錯的用戶數和使用評價;反觀台灣仍原地踏步的主因,是政府一再拖延WiMAX業者的技術升級申請。」業者認為,政府若能盡快開放業者技術升級,並提供足夠頻譜資源,WiMAX業者其實還是有機會可以提供很好的服務,也不至於白費了先前多年的投資成果。 另外,理律法律事務所執行合夥人陳長文先前也曾表示,若因NCC之「不作為」,限制業者技術升級,導致WiMAX營運商因技術失靈淪入關門倒店之困境,不但將造成業者巨大投資損失,對於消費者權益保障而言,NCC的恣意不作為,也是明顯不當並且違法。 而這樣的決策下,更讓人擔心的,其實還有台灣長遠的無線通訊產業發展。 站在消費者的立場,只要網路順暢快速,背後使用的技術向來不是重點。只是消費者可以不在意,政府站在國家高度卻不可不慎。六年前台灣全力押寶WiMAX最終未能發展成世界主流,以致台灣4G腳步落後國際,就是眼前最慘痛的教訓。而今等同於斬斷WiMAX,全力傾向FDD的頻譜政策,又將會把台灣帶往何處? 發展成熟的FDD 或選擇較具彈性的TDD? 經濟部工業局電子資訊組組長羅達生指出,雖然FDD已經是世界主流,但也因為FDD已相當成熟,對台灣來說,在新興的TDD領域反而更具發展利基。他並補充,起步較晚的TDD目前使用規模仍小,但已經獲得中國、日本等多國營運商採用,就未來性而言,爆發力值得期待。 威達雲端技術長楊東安認為,如果依照目前的頻譜規畫,產、官、學界勢必都會將重心轉移到FDD。但必須考慮的是,FDD較適合語音,而未來要迎接的卻是數據時代。在可預見的將來,頻譜資源一定會更稀少,因此就頻譜使用效率上,選擇較具彈性的TDD應該比FDD更有利。 再者,通訊技術其實從來都不是非黑即白的選擇,從軟銀等國際上多家大型營運商的例子可以清楚看到,兩項技術其實是可以同時並存的。國內某網通大廠高階主管憂慮地表示,「如果政府只看到眼前可以立刻入袋的標金,這樣的頻譜規畫到了5G一定會出問題。」事實上,去年4G頻譜標售,政府樂收一二○○億元標金的背後,後遺症已逐漸浮現,因為太過零碎切割的頻譜規畫,不利於網路容量與速度的提升,同樣是4G,台灣硬生生就是比其他國家的速度慢。 國內電信業者也一再透露出這樣的訊息。以4G頻寬僅有五兆赫的台灣之星為例,台灣之星總經理賴弦五曾說,若未來要提供更多用戶更高速網路服務,他們勢必要在明年新一輪的頻譜競標拿到更多頻譜。事實上不只是台灣之星,每一家電信業者,就連拿下最多三十五兆赫4G頻譜的中華電信,私底下都坦言有相同憂慮。 對失去4G先機的台灣來說,沒有一錯再錯的本錢,如果政府仍短視近利將頻譜拍賣視為厚實國庫的來源,不為長遠利益做審慎規畫,未來5G這場戰役,我們還打得下去嗎? FDD與TDD FDD的全稱為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也就是分頻雙工。TDD全稱為Time-division duplex,也就是分時雙工。兩者都是4G LTE(Long Term Evolution)的分支,但技術特性略有不同。前者發展時間較早,目前生態系發展較成熟;後者則是有較高的應用彈性,可減少頻譜資源浪費。 誰能勝出?─ 兩大LTE技術發展現況 FDD TDD 商用網路數 265 39 用戶數 2.4億 2600萬終端數 超過1400款 超過900款優勢 起步較早 頻譜利用效率較佳註:終端包括手機、平板電腦等行動裝置;本表數字皆為全球統計數字 整理:何佩珊 |
煤制油項目擱淺六年終獲批文 兗礦欲扭頹勢160億押寶“煤制油”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4-10-01/867121.html
每經記者 張靜 實習記者 李菲菲 發自西安
擱淺6年,被兗礦集團寄予厚望的榆林間接煤制油項目,終於近期再次重啟。
9月26日,陜西發改委發布公告,陜西未來能源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陜西未來能源)榆林100萬噸/年煤間接液化示範項目獲國家發改委核準。
陜西未來能源註冊資料顯示,公司由兗礦集團(以下簡稱兗礦)、兗州煤業股份公司(600188.SH)、延長集團按照50%:25%:25%的比例在2011年共同出資組建,用於間接煤制油項目的推進。
事實上,早在2006年2月8日,國家發改委就批準同意兗礦開展榆林110萬噸/年煤間接液化制油工業示範項目。“集團對該項目發展寄予厚望。”兗礦新聞中心負責人向《每日經濟新聞》表示。
然而,2008年9月國家發改委一紙有關煤制油的禁令,叫停了除神華直接煤制油項目之外的所有的煤制油項目,由此兗礦的煤制油項目“半路擱淺”。
重啟的榆林煤制油項目,成為兗礦回歸煤制油發展戰略的重要開端。“我們將煤制油項目視為集團未來重要的效益增長極之一。”兗礦新聞中心負責人表示。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煤制油重啟亦或讓兗礦面臨巨大的資金和環保壓力。
擱淺六年終重啟
兗礦集團位於山東濟寧,集團官網顯示,其為當地特大型能源企業,以煤炭生產銷售及煤化工、電解鋁及機電成套裝備制造、金融投資為主導產業。
而兗礦最早涉足煤制油,始於上個世紀90年代。公開資料顯示,1998年世界上惟一將煤變油商品化的南非薩索爾公司副總工程師孫啟文來到兗礦,孫啟文的到來開啟了兗礦的“煤制油時代”。2002年,兗礦開始間接煤制油技術的自主研發。
據國務院國資委2006年4月29日公告,兗礦投資1.04億的高溫費托合成煤制油中試裝置在魯南化肥廠開工。同年4月,兗礦集團首個煤制油項目在陜西榆林舉行了奠基儀式。
對於耗資達千億的榆林項目,孫啟文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兗礦間接液化煤制油項目技術已經成熟,且具有極高的經濟性,預計兗礦集團煤制油項目的內部收益率將達到12%,10年左右就能收回千億投資。”
然而,事實並未如預想中順利,2008年9月4日,國家發改委發布《關於加強煤制油項目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叫停了除神華直接煤制油項目之外的所有的煤制油項目,由此兗礦的煤制油項目也被勒令暫停。
政策陡然生變讓兗礦措手不及,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兗礦並未停止推進煤制油項目,期間一直試圖重啟該項目。
記者梳理資料發現,2011年,兗礦集團、兗州煤業股份公司與延長集團共同組建陜西未來能源化工有限公司來推進煤制油項目的發展。
2012年9月,國家發改委委托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在西安召開兗礦榆林100萬噸/年煤間接液化示範項目申請報告評審會。會議上審議並通過了兗礦榆林100萬噸/年煤間接液化示範項目申請報告。
2014年9月,據《中國煤炭報》報道,兗礦集團榆林精細化工有限公司催化劑制備裝置試車成功。作為煤制油示範項目的配套項目,意味著兗礦榆林煤制油項目取得實質性進展。
幾天之後,榆林100萬噸/年煤間接液化示範項目獲國家發改委核準,這個自2006年便取得路條的煤制油項目自此終塵埃落定。
據陜西發改委公告,此次獲得核準100萬噸/每年煤制油項目是兗礦一期煤制油項目的第一條生產線。該項目總投資160億元,可年產柴油78.98萬噸、石腦油25.53萬噸、液化石油氣10.02萬噸。
明年5月正式投產
關於上述項目進展,兗礦新聞中心負責人向記者表示,“預計明年5月開將始投產,爭取2020年實現500萬噸的年產量”。陜西發改委公告稱,目前兗礦集團與延長集團正在就煤制油一期後續400萬噸/年項目的合作及建設方案等進行商談。
值得註意的是,兗礦集團《2013年年度報告》數據顯示,2013年兗礦營業收入1013億,凈利潤-43.78億。作為山東龍頭煤企,其業績並不如意。
而據煤炭行業龍頭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3年財務報告》,神華2013年營業收入3639.69億,凈利潤619.74億。
為了扭轉經營頹勢,兗礦則選擇押寶煤制油。8月,兗礦發布《兗礦集團發展戰略綱要(2014-2025年》,將煤制油規模發展列入集團發展的三件大事之一,並表示十年之後力爭回歸行業前5強。
“煤制油對於兗礦集團的重要性一般人可能不會太了解。”兗礦新聞中心負責人稱,“因為集團總部所在地山東地區煤炭資源匱乏,使得兗礦必須向外轉移,而煤制油可將煤炭就地轉化從而解決資源的問題。”
同時,該負責人向記者透露,榆林煤制油項目配套的煤礦金雞灘礦井項目在今年8月已獲國家發改委核準,運行後可實現1000萬噸/年的煤炭開采量。
“煤制油項目是集團未來盈利增長的重要一極,我們將集全集團之力保證兗礦煤制油”一號工程“於明年上半年能順利生產。”上述負責人稱。
不過,對於兗礦能否依靠煤制油項目實現其盈利逆轉,中宇資訊煤炭分析師關大力則表示擔憂,“此次煤制油項目獲得核準對於兗礦而言是一個好消息,但未來的發展仍舊存在變數。”
關大力認為,目前煤制油的技術還是不夠成熟,國家在審批上仍舊把控較嚴,另外高額的資金投入也會制約其順利發展,若兗礦將寶押在煤制油之上風險仍過高。
不可忽視的還有環保壓力,關大力表示,“煤制油項目耗能巨大,且用水量很大,4噸煤和5噸水才能生產出1噸的油。”
對此,兗礦方面則表示,“集團在項目開展前便做了周密的調研工作,水資源方面完全可以保證。資金上集團內部的效益加上銀行授信可實現煤制油項目的順利推進。”
出版界的諾獎生意:押寶 布局還是撞大運?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020/146926.html
i黑馬:每逢諾獎“放榜”,掌握獲獎作家版權的出版社,無異於“高中”。但“高中”並不等於就此發達——諾獎這門生意,並沒有它看上去那麽好做。
秘魯作家略薩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時,他的德文版小說正在法蘭克福書展上亮相。諾獎公布時,恰好擁有諾獎得主作品的出版社都有點像是“撿著了”,但是,這並不是“押寶”得來的,也不全憑運氣,更多得靠出版社的經營。 (東方IC/圖)
2014年10月9日,諾貝爾文學獎公布當晚,99讀書人編輯彭倫在朋友圈發了一條信息:“哇,莫迪亞諾,太好了!”
上海譯文出版社的編輯留言恭喜——實際上是同喜:99讀書人早買了帕特里克·莫迪亞諾9本書的版權,上海譯文則剛在7月出版了莫迪亞諾的《緩刑》。
莫迪亞諾當然算爆冷。“據說到最後,他已經從博彩公司的名單里被去掉了;2008年法國作家剛得了諾獎,按照慣例,不可能很快又給法國作家。”上海文藝出版社國際部主任張翔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他也很意外。
當當網上莫迪亞諾的書,在諾獎頒出一小時後宣告斷貨——非暢銷的外國文學,通常的印數也就幾千冊。“萬能的淘寶”上,莫迪亞諾作品也紛紛被掛牌:預售無現貨。
緊接著,99讀書人的官方微博公布:將陸續推出莫迪亞諾的9本作品。
“這次算給他們撿著了。”圈內外都有人不無酸意地表達羨慕。
每逢諾獎“放榜”,掌握獲獎作家版權的出版社,無異於“高中”。但“高中”並不等於就此發達——諾獎這門生意,並沒有它看上去那麽好做。
版權戰:買定離手
彭倫已經很多年不預測諾獎了,反正“每年都比較意外”。
莫迪亞諾9本書的版權,99讀書人是在六年間陸續拿下的。2006年,先跟代理莫迪亞諾的迦利瑪出版社買下四本書的版權。看中的原因:故事性很強。
每本的版權授權費只有幾百歐元。“那時的外國文學市場不像現在這樣競爭激烈,除了幾家老牌的出版社和幾家民營出版公司,做外國文學的不多。”彭倫向南方周末記者分析。
2008年,四本書中的《暗店街》和《夜巡》合為一本,《星形廣場》和《環城大道》合為一本,99讀書人與上海三聯出版社合作出版。
“兩本書無論裝幀還是營銷,都比較欠缺。”彭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兩本書的銷量僅有四五千冊。
2010年,99讀書人和人民文學出版社合作出版了《青春咖啡館》。彭倫是這本書的編輯,他覺得“故事有商業潛力”:女主人公童年不幸,她的單親母親是舞女,她自己長大後嫁給一個她不愛的男人,結局是跳樓自殺。
《青春咖啡館》出版當年,獲得了傅雷翻譯出版獎,“加印兩次,印了2萬本,2013年賣光了”。直到諾獎公布前,這本書一直缺貨——如果沒有得獎,誰知道什麽時候會再次加印?
莫迪亞諾得獎當晚,人民文學出版社決定,《青春咖啡館》加印5萬冊;2005年出版的莫迪亞諾小說《夜半撞車》,也加印7萬冊。
上海文藝出版社則將在11月初和99讀書人聯合推出莫迪亞諾最著名的作品《暗店街》,起印5萬冊。
上海譯文的行動最猛,決定為他們得到珍貴版權的《緩刑》和《地平線》分別加印9萬冊,10月下旬出爐——2014年7月出版的《緩刑》和2012年出版的《地平線》,首印都是五六千冊。
按照國際出版業慣例,最初購買莫迪亞諾版權的99讀書人有版權優先權。但2010年莫迪亞諾新作《地平線》問世後,彭倫覺得:沒什麽新意,加上當時已有多部作品版權,就沒再買。
上海譯文趁機買下了《地平線》的版權。上海譯文出版社副總編輯吳洪回憶:“過程不太困難,也沒別人買;正好《緩刑》在國內的版權到期,就把兩本一起買了。”版權費提高了一些,但仍然“不算很高”。
“整個外國文學出版,版權是最重要也是最激烈的一環。”吳洪正在密切關註莫迪亞諾新作,他預料版權爭搶將會相當激烈,版權費也會非常高——可能會是5倍乃至10倍的增長。
2008年赫塔·米勒獲諾獎前,中國很多出版界人士甚至都對她一無所知,也沒有誰擁有米勒的版權。版權爭奪後來演變成了一場拍賣會:任何出版社均可報價,價高者得。
米勒當時的版權代理人蔡鴻君要求出版社把全部作品打包拿下。最後“奪標成功”的是鳳凰聯動,業內猜測,“那次的版權費可能接近20萬歐元”。
上海譯文給《緩刑》和《地平行》一次性加印9萬冊,是個不小的數字。2008年上海譯文出版了當年諾獎得主勒克萊齊奧的三本作品,“其中兩本總印數也就一兩萬冊,到現在還剩一點庫存。”吳洪對南方周末記者透露。
吳洪最早看到莫迪亞諾是1984年。1978年《暗店街》獲得法國龔古爾文學獎,1984《外國文藝》第一次發表了莫迪亞諾的《暗店街》。開篇一句“我的過去一片朦朧……”被王小波用在了小說《萬壽寺》里。
“莫迪亞諾在國內的知名度肯定比勒克萊齊奧高。”吳洪說,他看好莫迪亞克的銷售前景,也是受了過去兩年諾獎出版盛況的鼓舞。2012年的莫言,最好的作品賣出超過百萬,2013年的愛麗絲·門羅,一本《逃離》賣了七十多萬冊。
“我們也挺關註莫迪亞諾的銷量。”譯林出版社副社長袁楠心情複雜,她的關切和錯失的機會有關。
早在1994年,譯林就出版了《暗店街》——99讀書人要出的新版《暗店街》,用的就是當年譯林的譯本。“當時是作為法國當代文學出的,賣得一般。”袁楠說,版權期限一到,譯林沒再續約。
銷售戰:帕慕克·門羅·正面教材
暢銷的一個鐵律是:諾獎公布時,作家的作品正好在市面上有售。“諾貝爾的新聞效應也就是一兩個月。”張翔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2001年《鋼琴教師》獲得了戛納評審團大獎,那時埃爾弗里德·耶利內克原著小說的版權已經在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手里,很便宜,“500還是800美元”,但總編韓敬群認為時機還不到,“當時的出版環境,這類書也就5000到8000冊的市場。”
2004年,耶利內克獲諾貝爾獎,北京十月文藝趁勢推出,“賣了11萬冊,創了當時諾貝爾文學獎在中國銷售的記錄。”韓敬群對南方周末記者回憶。
譯林是多麗絲·萊辛和愛麗絲·門羅在中國的主要出版社。萊辛得獎前,譯林已經出過《金色筆記》,“賣了幾千本”,得獎後,原書加上諾貝爾授獎詞和領獎詞,做成了典藏本,出版已是一年後,印了一萬多冊。“萊辛我們打平已經很好了。”袁楠一面惋惜,一面又覺得,“其實還是成功,因為對提升品牌很重要”。
吳洪的經驗是:“作家得獎前你已經獲得了版權,肯定賺錢。如果等他獲獎後,再去拿版權,就不見得賺錢。”
按照版權協議,《赫塔·米勒全集》要10萬套起印,版權期限5年。購買版權後,還要翻譯、出版……買得越多,出版周期越長,等到推出,往往已是半年或一年後——黃金時機已過。
“到目前為止,《赫塔·米勒全集》已經開始贏利。”2014年10月,鳳凰聯動總裁張小波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此時已是購買版權的第6年。
但時機並非暢銷的惟一硬道理。
勒克萊齊奧2008年獲得諾獎時,市面上有售的是他的《烏拉尼亞》和《訴訟筆錄》——可讀性都不強,讀者一窩蜂買來,反而敗壞了胃口。《訴訟筆錄》總印數過5萬。2012年出版的《逃之書》和《偶遇》,印數都在一兩萬之間,沒有加印。彭倫至今替勒克萊齊奧惋惜:“假如是《流浪的星星》,可能銷量不一樣。”
據人民文學社出版社向南方周末記者提供的數字,勒克萊齊奧的14種書,發貨量約9萬冊(註:發貨包括已售出、在途和在架),每種不到一萬冊,並不理想。
土耳其作家奧爾罕·帕慕克顯然是正面教材。2006年帕慕克獲得諾獎時,他最有名的小說《我的名字叫紅》剛好在中國出版,根據京東圖書顯示的數據,它至今累計賣出了40萬冊。
張翔分析帕慕克在中國暢銷的原因:“整個框架比較感性,如果有很多政治批判,或者相對理性思維,在中國銷售可能會弱一點。”
帕慕克的記錄8年後被門羅打破。《逃離》70多萬冊的銷量讓它成了“可能是2000年以來所有諾獎作家中賣得最好的一本”,新經典文化外國文學總編輯黎遙大吃一驚,他原本設想,五年版權期內,能賣到10萬本就挺好了。
相比帕慕克,門羅的小說在文本上又更有優勢:大部分篇幅只有幾十頁。暢不暢銷,“不一定是文學水準,還是看風格、題材。”韓敬群總結。
布局戰:遲早有一塊雲彩下雨到你們家
即使再不濟,近10年,大部分諾獎得主的單本作品,銷量也都在一萬以上,按照外國文學的普遍行情,足夠冠上“暢銷”二字。“得了諾獎是比沒有得的好些。”張翔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都是買了以後撞上諾獎了。”袁楠告訴南方周末記者,譯林2002年出版庫切的小說《恥》,2003年庫切得了諾貝爾,幾個月就賣出了近7萬冊。
諾獎實際上不是平白無故“撞上”的。袁楠把譯林出的外國文學作品稱作“產品線”,這條產品線上有門羅、卡爾維諾、卡佛、朱利安·巴恩斯的多部作品,還包括菲利浦·羅斯的31部作品,“即使不得獎,這些人也有很大的傳播價值”。
“出版社是在做整個外國文學的出版布局,競爭的就是眼光、布局能力,只要有好的布局,遲早會有一塊雲彩下雨到你們家。”韓敬群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耶利內克的《鋼琴教師》就是“布局”的結果,它原本是“曾經轟動的20世紀外國女性小說叢書”系列中的一本。
這個系列里,還有專家選的意大利作家達契婭·馬拉伊尼的小說《惶惑的年代》,“估計國內沒幾個人知道她,但她這些年一直在諾獎名單里”。
“過去很多出版社可能一個作家只賣一兩本書,賣得不好就不做了。現在說到某個作家,業內人士就會想到他是哪個出版社的。”彭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99讀書人的“產品線”也很長,其招牌“短經典”系列至今出了近50種各國的短篇小說,不僅囊括了卡佛這樣讀者耳熟能詳的作家,也有大量生僻名字,比如“非洲最重要新生代作家”、尼日利亞的奇瑪曼達·恩戈茲·阿迪契。
“短經典是賺錢的。”彭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不過賺不了多少,像我們這樣的民營出版公司,還跟國營出版社合作、分利潤。”
在張翔眼里,“全民追諾獎”的時代,隨著1980年代全民讀書熱的消逝,早就翻篇了。
近10年來,幾乎所有的諾獎作品,在獲獎的三個月後就開始滑向波谷,成為“過季商品”,逐漸趨於平穩。
“某種程度來說,諾貝爾獎是一個‘屌絲獎’,就是屌絲都知道。”張翔回想起一本老版的波普爾的哲學書,版權頁赫然印著:1987年,第二版,印數20萬。
“哲學書尚且如此,更不用提文學。”張翔很感慨,“現在印書,三年做5000本了不起了。圖書市場的萎縮幅度,就是只剩一個零頭。”
eBay不服輸給淘寶,押寶跨境電商再挑戰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207/148208.html
eBay這個在中國電商發展史上留下太多遺憾的公司正在調整新航向。11月18日,eBay宣布和萬邑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合力為eBay中國商家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跨境物流服務,後者是國內知名的跨境供應鏈解決方案服務商。而這一合作意味著eBay將著力打造外貿B2C業務。在中國C2C電商市場輸掉一局後,美國電商巨頭希望在跨境電商領域扳回一局。
這並非沒有機會。當前eBay在全球範圍內依然擁有1.52億活躍用戶,覆蓋全球的30多個站點,以及5億多件由個人或商家發布的商品。它旗下的支付軟件PayPal在全球範圍內擁有超過1.57億活躍用戶,服務遍及全球193個國家及地區,共支持26種貨幣付款交易,日處理交易量近800萬筆。這些龐大的數據都為eBay中國帶來了信心。
2003年eBay收購易趣網,正式進入中國電商市場。易趣是當時中國在線拍賣領域的龍頭,占據將近80%的市場份額,而eBay本身就是美國的在線拍賣巨頭,二者的合資公司本可以在中國電商行業占據最有利的地位。
但幾年下來,即便eBay在中國業務投資了3億美元,卻依舊沒能換來他們期望的結果。eBay易趣在中國電商市場的份額不斷下滑,2006年其市場份額跌至20%,被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寶網和騰訊旗下的拍拍網超越。
無奈之下,2006年底,eBay決定轉讓易趣股份,與TOM Online成立合資公司,TOM控股易趣51%股份,eBay承諾五年內不在中國開展與易趣競爭的業務。也是在這一年後,eBay改變了既有策略,將發展重心轉移到跨境電商業務上。
2007年,eBay.cn(eBay中國)上線,主營外貿方式的B2C跨境電商。當時跨境電子商務還只是一個概念,面對國外個人消費者的敦煌網、蘭亭集勢等也剛起步。顯然eBay希望利用自己在國際市場的優勢再次吸引中國商家的興趣。
2012年,eBay和易趣正式脫離,並委派臺灣的林奕彰擔任新CEO。林奕彰表示,如今的eBay在中國會更加謹慎,必須將投資用在高利潤的地方。“這也是為什麽我們沒有卷土重來面向中國本土個人用戶做B2C、將eBay全球商家引入的原因。”eBay近兩年發展的主要方向,變成為中國商家搭建跨境零售電商平臺。
和萬邑通合作後,eBay平臺上的中國賣家將可以通過萬邑通的物流渠道向海外運送貨物。萬邑通目前在中國、美國、英國、德國及澳大利亞設立了全球直營倉庫,可以為中國商家提供“先發貨、後銷售”的新型服務模式。
根據eBay和萬邑通的大數據信息,中國商家可以提前將那些“預計熱銷的產品”運往銷售國的直營倉庫,就像“雙11”期間阿里直接將海外熱銷貨品囤積在保稅倉庫統一發貨一樣,未來在eBay上的中國商家的貨品也可以將商品預存在海外貨倉中備用,並根據當地消費者的訂單,直接聯系當地物流公司從貨倉內發貨。這不僅提高了派送時效,並將逐步解決退換貨的體驗。根據eBay內部數據,在英國市場通過海外倉發貨的商品有79%能在交易三天內送至消費者,96%能在五天內送達。
該模式顛覆了傳統跨境物流的供應鏈。在此之前,中國賣家需要通過第三方的國際物流將自己的貨物售賣到其他國家,國外消費者往往需要經過漫長的物流時間才可以收到貨品,這無疑降低了消費者的購物樂趣。同時海外倉將大大提高跨境物流的適配性,滿足消費者差異化的需求。以家居園藝、汽配為代表的高價值、大體積商品直接受益於海外倉,使賣家獲得更多銷售機會。
“快速發展的跨境電商產業對供應鏈服務的要求日益提升,高效的物流服務必將成為跨境電商的核心競爭力之一。”萬邑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楊鑄表示,“萬邑通將幫助eBay賣家實現線上銷售與線下跨國供應鏈的整合,把跨境供應鏈短板轉為‘本地競爭優勢’。”
林奕彰亦表示,eBay的全球平臺上,跨境交易占總交易額的22%。在這樣的背景下eBay將依靠全球的平臺優勢,為中國賣家和國外消費者創設一個無縫連接的交易平臺,讓跨境交易“本地化”。
“跨境貿易未來的重要方向,就是要做到本地化。也就是說,跨境貿易的賣家必須有能力提供和本土零售商一樣好的產品和一樣好的服務,這樣才能夠有競爭力。”林奕彰認為,物流正是制約跨境電商服務的最大因素。
雖然eBay未能透露中國賣家的數量和具體數額,但也表示“每年大中華區eBay中國賣家的成交額在數十億美元。”這看起來是個不錯的數字,可以類比的是同樣從事跨境交易的敦煌網,該網站在2011年公布的成交額為100億元人民幣。與敦煌網以及阿里系的速賣通相比,eBay有自己的優勢。“在對產品質量要求比較高、整個消費制度比較成熟的市場中,我們有比較明顯的優勢,這是其他競爭對手在短時間內很難比擬的。”林奕彰說。
【超冷門】已退市股票的10倍押寶遊戲 只做拾荒者
http://xueqiu.com/1951776388/36463359
這裡靜悄悄!
這是一個完全被人遺忘的角落,幾十隻股票時而連續天天漲停,時而連續天天跌停,它們就是以400代碼開頭的退市股!它們大部分即將踏上「烏雞變鳳凰」的騰飛之旅,它們大部分將成為未來兩年A股的黑馬,平均漲幅可能在5-10倍。但是,投資退市股是個勇敢者的押寶遊戲,具有極高的投資風險。如何才能正確投資退市股,本文將為球友們一一道來。
(鄭重聲明:退市股的投資有極高風險,對資產重組毫無實戰經驗的球友建議迴避。)
一、何為退市股?
中國有退市公司嗎?年輕的球友一定會這麼問。有的!退市股是一批以「4000XX」打頭的股票,顯示在交易軟件「股轉系統」的「兩網及退市股」板塊中,共有證券51只。
退市股分為1、3、5數字結尾的3種股票,分別對應著每週五交易1天、一三五交易3天、每週交易5天3種交易方式。交易退市股需要到營業部專門開戶,並且還需要和營業部的人說清楚,你開的是老三板退市股的交易賬戶,不存在新三板的500萬開戶門檻。退市股需要在交易軟件全國股轉系統裡面下單買賣。退市股的信息披露和新三板一樣,都在股轉系統(
http://www.neeq.com.cn/listingNew_two)。
50多只退市股大部分都是2001年-2006年期間退市的,套牢了100萬股民,許多人被套超過10年。這些退市公司幾乎沒有資產、沒有業務,並且都背負著巨額負債,毫無基本面可言。

註:兩網及退市股裡面有8個兩網股,他們沒有重新上市資格,投資時千萬不要混淆。
二、退市股投資價值何在?
還記得江蘇宏寶、松遼汽車、南通科技、成飛集成這些烏雞變鳳凰、上漲2、3倍的爛殼公司嗎?還記得2014年殼公司股價平均翻倍的景像嗎?還記得徐翔斥資1000多萬,在長油2014年6月退市前大量買入股票嗎?還記得著名主持人張羽、影星陳好在ST黑龍(現在的國中水務)盈利10倍的故事嗎?ST黑龍2007年暫停上市時只有3億市值,2009年恢復上市當天直接漲到30億市值,漲幅10倍。
重組股歷來是A股黑馬輩出的地方,而退市股沒有基本面,沒有技術面,只剩一個「殼」價值。退市股具有四大優勢:
1、殼價值,證監會允許借殼退市股實現借殼上市;
2、市值超小,普遍在2-4億之間,相比A股殼公司20億以上的市值,優勢太明顯了,一旦重新上市,5-10倍的漲幅不在話下;退市股超小的市值,對於借殼方來說等於幾乎沒有借殼成本;(關於這一點,球友
@Psyduck43 說得很明白:我三分之一倉位在老三板,去年出新老劃斷政策以後就很少買主板殼了,說個誇張點的比較,400043長興,近似淨殼,市值兩億出頭,主板的000892,純淨殼,市值30億,你要是是重組方你會要哪個殼?而且買退市股還不用擔心退市風險,就算註冊制超預期,股價也不會清零的,前幾年市場對老三板完全沒有借殼預期的時候股價都有現在的一半,對比之下這幾年主板殼價漲了多少?這裡真的是最後的金礦了)
3、超低股價,普遍在1-3元之間,低價股漲幅才大,喜歡玩重組票的股友都明白這點;
4、重組的確定性。投資重組股最大問題是重組時間的不確定,等待的機會成本很高,而退市股由於交易所劃定了3年過渡期,必須在2017年11月前完成,因此可以預計退市股重新上市會在3年內完成。「高收益+高確定性」,退市股簡直就是Bug。
三、退市公司借殼和重新上市政策解讀
「能上能下」是一個健康的股市的標誌,不符合上市條件的上市公司應當退市,符合重新上市條件的已退市公司可以重新上市,證監會為了推行「退市新規」,就必須開放「重新上市」的大門。退市股重新上市的政策實際上是作為退市制度的配套制度而逐漸落地的。
2012年,上交所、深交所根據證監會退市制度改革的精神修改《上市規則》,作為退市制度的配套制度,《上市規則》首次提出和明確「重新上市」的條件和程序,引發退市股從2012年12月初持續上漲至2013年3月初,平均漲幅超過1倍,其中鑫光3漲幅超過3倍。雖然《上市規則》的修訂為退市股重新上市提供了可能,但由於退市股本身無資產、無業績、負債較重,通過自身經營改善從而重新上市毫無可能性,只有引入重組方,實現優質資產注入(賣殼)才能符合條件,但退市股借殼的具體制度還未出台。
直到2014年6月,《非上市公眾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和《非上市公眾公司收購管理辦法》的發布,標誌借殼退市公司的政策才真正打開。IPO被否的天瓏移動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公司,籌劃借殼創智5。自此,退市股啟動了6月底至9月份的第一波小行情。
2014年10月17日,交易所發佈的上市規則修訂通知中明確:新《上市規則》生效前已退市的公司,在新《上市規則》生效之日起36個月內申請重新上市的,仍適用原《上市規則(2012)》的規定。這就是所謂的3年過渡期。10月21日,創智5的申請材料被證監會受理。兩件事的疊加,退市股開始了第2波大行情。
2014年12月30日,創智5借殼的申報材料被證監會正式通過。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獲得了成功。創智5接下來將會向交易所申請重新上市,預計隨著創智5的重新上市,經過調整後的退市股又將有一波新的行情。
四、證監會對退市股借殼的態度
證監會對退市股賣殼重新上市是十分支持的:①早年證監會監管不力,許多公司被大股東掏空,被迫退市,證監會是有責任的,現在給退市股一條重新上市的生路,是對被套10幾年的股民的彌補;②「能上能下」是一個健康的股市的標誌,不符合條件的上市公司應當退市,符合重新上市條件的已退市公司可以重新上市,證監會為了推行「退市新規」,就必須開放「重新上市」的大門。③證監會2014年10月底受理了創智5的材料,12月底就審核通過了,審核效率比A股上市公司借殼快幾倍,已經用行動和事實證明了證監會的態度。
但是,為了防止惡炒,證監會刻意避免這方面的宣傳,只是在政策制定和審核上給予支持。
五、退市股重新上市的步驟
第一步是破產重整,同時完成股改,變成淨殼。在這一步,投資者需要向債權人讓渡部分股份。
第二步是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即退市公司被優質企業借殼。
第三步是向交易所申請重新上市。退市公司被借殼後,優質資產被注入,公司盈利能力和財務狀況極大改善,符合重新上市的條件。
六、退市股重組進展
從2014年10月開始,大部分退市股已經開始行動並陸續停牌。其中,創智5已經被天瓏移動借殼,2014年12月底已經完成資產過戶;環保1已經公告借殼方為天創盛世數碼;粵金曼1的重組計劃也已經公告借殼方為運城礦業,準備投資建成亞洲最大的鎂礦基地;鑫光3、華信3的重組接近尾聲;國瓷3、托普3、中川3、銀化3、南洋5、托普1、斯達3、鞍一工3、炎黃5、生態5均處於停牌重組中。
50多個退市股接近三分一已經停牌,剩下的預計在2015年也將會有實質性動作,目前買入退市股相當於買入原始股。
七、註冊制的影響分析
註冊制是大勢所趨,將會對殼價值造成較大影響,退市股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一些影響。但是,從目前的信息看,即使推行註冊制,A股的審核標準、上市條件也不會降低,許多無法正常IPO的公司還是需要通過借殼上市。最近的案例就是極好的說明,創業板禁止借殼,沒有殼價值,但萬福生科的控制權還是被資本大鱷買走,公司股價翻了3倍,市值從6億多上漲至20多億。最近還披露了幾個借殼案例,多次借殼未成功的東珠景觀,再次決定借殼宏磊股份。停牌數月的匯源通信,被一家環保公司借殼。說明即使在註冊制如此明朗的情形下,借殼還是有市場的,而退市股超小的市值,超高的性價比,對借殼方的吸引力是很大的。
八、如何選股——交易天數、總市值、總負債
交易天數少是退市股與A股最大的區別,每週交易一天的1日股流動性較差,不易買入和賣出,3日股則流動性較好,而5日股只有南洋5、聯誼5,市值超過10億,不具有投資價值,因此,重點推薦3日股和1日股。所有重組股都只是一個殼,市值越小則漲幅空間越大,負債越少,破產重整時的股份讓渡越少。因此,按照市值小、負債少、交易天數多的原則,依次推薦宏業3、海洋3、精密3、長興1、比特1。
宏業3、海洋3是市值最小的還在交易的3日股,並且負債中的銀行本金只有1-2億,實際負債較少;長興1 則是幾乎沒有負債,並且市值超小;比特1的負債很簡單,主要是欠浙江廣廈的2個億,市值也小,這次股價下跌較多,調整很充分。精密3的負債也較少,這次股價下跌較多,調整很充分。
九、主要風險——股份讓渡風險和重新上市風險
切記退市股是勇敢者的押寶遊戲,預期收益高,但風險也高,只可少量參與。最核心的風險是退市公司不能重新上市的風險,其次是破產重整中的股份讓渡風險。面對這些風險,只有兩個應對方法:一是控制倉位、組合投資,只將少量倉位投資退市股,並且分散押注多只股票;二是優選股票,務必優先選擇負債少的退市股。
《創智科技推出42億重組計劃 或重返A股》:
http://finance.qq.com/a/20140927/008169.htm(鄭重聲明:退市股的投資有極高風險,對資產重組毫無實戰經驗的球友建議迴避。)
一台iPad搞定點餐結帳 全聯老董押寶投資的iCHEF 這群年輕人 要當小餐廳的營運軍師
|
|
外出用餐時,你是否曾看過店員拿著一台iPad就搞定場內場外大小事?靠著iPad上的App,iCHEF成為首個獲得全聯董事長林敏雄個人投資的新創團隊,同時也為自己拚出一.八億元的身價。 撰文‧何佩珊 台灣又多了一家估值破億的新創公司,在全聯董事長林敏雄以一五○萬美元(約新台幣四千六百萬元)投資iCHEF,取得二五%的股權後,這家初期資本額只有三百萬元,員工數不過二十人的小公司,頓時飆出一.八億元身價。究竟他們有什麼樣的本事,能夠讓林敏雄罕見地自掏腰包,做這麼大一筆投資? 如果你曾在知名餐廳麻膳堂用過餐,結帳時可能會注意到,櫃台放的不是傳統又大又笨重的POS(銷售時點情報系統),而是輕巧的iPad,而iCHEF的價值就藏在這台小小的iPad裡。 有別於傳統POS動輒數萬元,而且只能點餐與結帳;iCHEF只要月付二千元,就能從管理排隊叫號、點餐等,延伸到餐廳後台營運管理,被視為中小型餐廳的開店利器。 「一開始有人提議要做POS,我非常不看好。」iCHEF共同創辦人暨行銷長程開佑不諱言:「我看這個產業就是一片紅海。」包括提出這項建議的iCHEF的共同創辦人暨營運長吳佳駿都坦言,「我們選的是最難、最容易死掉的題目。」但他堅信,「如果要完成後面更大的理想(成為餐飲管理平台),這是一定要做的事情。」一開始,他們花了四個月開發產品,覺得自己好像真的做出了不一樣的東西;但實際導入麻膳堂後發現,他們的App根本承受不了這麼大的使用量,後來在麻膳堂調整了八個月,才成為可以銷售的商品。 高效率 四人服務五百客戶「很多(做POS的)人可能在找初期客戶時就死掉了,因為一般客戶沒辦法忍耐你度過試驗的時間。」所以吳佳駿的舊識、iCHEF共同創辦人暨董事長徐安昇(全聯總裁徐重仁的兒子)旗下的麻膳堂,不只扮演幫助iCHEF了解餐廳需求的最佳導師,更是讓iCHEF活下來的最大靠山。 iCHEF合作夥伴foodpanda執行長 Ron Chan也認為,這個團隊的厲害之處在於擁有經營餐廳的第一手經驗,「安昇很清楚POS的問題。」他說。 漸漸地,開始有人注意到麻膳堂的不一樣,連鎖餐飲集團很快就上門尋求合作。這讓程開佑信心倍增,「市場真的需要這樣的產品!」但卻也讓他們陷入掙扎。他知道,如果幫大型餐飲集團開發專屬POS,賺進一、兩億元絕不是問題;但iCHEF共同創辦人暨技術長何明政直言,為某家集團做特別版,多一個專案就要多加一群人,但這群人的貢獻只會愈來愈低。 「我們想做得更大!」程開佑知道,他們不能變成用大量人力賺取微薄利潤的傳統軟體代工業。而且他們最初的目標,就是要幫助那些因資金、技術、規模門檻,而無法取得有效餐廳經營工具的中小型獨立店家,唯有平台化策略才是快速搶占這塊市場的最佳途徑。 因為對平台策略的堅持,iCHEF研發團隊雖然只有六人,卻可以集中火力開發一套系統,何明政預告,「慢慢的,平台上面會長出很多東西。」像是他們和中國信託與foodpanda的服務系統對接,新功能一上線就可以瞬間導入所有店家;也因此,不同於傳統POS產業,一個業務頂多只能負責十個客戶,iCHEF四個業務就能服務五百家店。 拚擴張 技術將輸出日、泰而且和多數網路軟體公司只專注於線上服務不同,iCHEF比誰都重視線下(Off-line)服務,包括專人到店說明、舉辦社群聚會等,都凸顯出iCHEF高效率經營的難得。 「一開始我們很抗拒(走到線下)。」程開佑擔心線下服務對人力需求的消耗,會拖慢公司成長;但他發現,線下服務的耕耘直接關乎使用者體驗,絕對會是差異化的關鍵。日楞咖啡的狄佳瑢就認為,iCHEF在客戶問題處理上,確實誠意十足,而且他們也會舉辦實體餐會,和小店家交流意見。 這就是為什麼程開佑有十足自信,「今天對手如果推類似App,我跟你保證他的滲透率絕對不會比我們高。」但不拖累公司成長,勢必得提高效率。首先,他們架設資訊清楚的網站,輔以網路行銷,讓客戶自己上門。「現在iCHEF每個月都會接到逾百通來電,」程開佑說:「業務到店說明,有高達四成的成交率。」也因為採雲端架構,「業務到現場只要接上網路、印表機,下載App,再輸入帳號密碼就完成了。」再加上以使用者情境為出發點的產品設計,大幅縮短業務教學時間。 此外,統一使用iPad作為載具,還有可離線操作等特色,都讓維護需求大大減少。程開佑指出,「客戶大概每半年才會需要一次現場服務。」營運漸上軌道的iCHEF,去年開始吸引創投關注,同時在徐安昇的引薦下,他們也爭取到向林敏雄提案的機會,並獲得認同。「這些年輕人真的很認真。」林敏雄表示,很開心看到台灣新一代在創造新局。 iCHEF目前用戶數已達五百家,在林敏雄的資金挹注下,今年除了要衝刺一千五百家店,並開始獲利;他們也將加快海外布局,暨香港之後,搶進日本和泰國市場。 iCHEF 成立:2012年 估值:1.8億元創辦人:徐安昇、程開佑(圖中)、吳佳駿、何明政主要業務:餐廳營運管理系統成績:2014年新加坡Echelon評審團特別獎 |
|
一邊押寶停牌一邊遭巨額贖回,33只基金持股尷尬超配!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5-06/1003247.html
除了由於基金遭遇大規模贖回導致的“超配”情況,還有一類“超配”個股尤其值得投資者關註,這類個股往往涉及停複牌,在停牌後,基金由於規模變動而被動“超配”,等到複牌後,超限持股的基金要及時拋售以達到“雙十”規定,這在一定程度上容易造成拋壓。
每經記者 黃小聰
如果說持有一只個股的市值占基金資產凈值比達到9%以上,可以稱之為“頂配”的話,那麽占比超過10%就就算是基金持股超上限了。
火山財富(微信號:huoshan5188)發現,在一季報主動管理型基金重倉看好的個股中,有26只個股被33只基金超配持有,雖然這種超配往往都是由於個股停牌,又或是基金遭遇巨額贖回所造成。
但是,許多投資者也非常困惑,為什麽這些基金選的個股經常能押中因重大事項而停牌的個股,而自己買的股票卻從來碰不上這等“好事”。而在剛剛過去的一季度,又有哪些基金展現了這種神奇的魔力呢?
33只基金持股超上限
根據《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運作管理辦法》的規定,被俗稱為“雙十限定”的條款有兩條:第一,一只基金持有一家公司發行的證券,其市值不能超過基金資產凈值的10%;第二,同一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全部基金,所持有的一家公司發行的證券,不能超過該證券的10%。
隨著基金2016年一季報披露完畢,各家基金的重倉股也都陸續浮出水面,火山財富(微信號:huoshan5188)選取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和平衡混合型等主動管理型基金進行分析後發現,一共有33只基金出現了其持有的一只或多只重倉股市值占基金資產凈值的比例在10%以上。
在這33只基金中,一共涉及26只個股,其中紅塔紅土盛世普益混合在一季度末持有邁克生物23.33萬股,雖然從持有的絕對數量上看並不算多,但是持股公允價值占基金資產凈值比例高達25.42%。值得註意的是,該基金在一季度末也不僅只有這一只個股“超限”,另外一只個股金雷風電在一季度末的持股占比同樣達到13.65%。
記者註意到,這兩只個股由於都涉及到首次公開發行老股轉讓,鎖定期12個月,存在流通受限情況。而之所以出現超配主要原因除了還未解除限售,還有就是基金規模的快速縮減。
數據顯示,紅塔紅土盛世普益混合基金作為發起式基金,成立於2014年9月,該基金在2015年6月底的凈值規模高達46.4億元,彼時,邁克生物受限部分的公允價值占基金資產凈值比僅為0.44%;到了2015年三季度末,基金資產凈值規模下降至19.09億元;即使是在2015年底,基金資產凈值依然還有10.08億元,而2016年一季度末基金資產凈值僅為8141.64萬元,單季度基金總贖回份額高達7.95億份。特別在今年一季度,由於大盤出現了大幅調整,像紅塔紅土盛世普益混合這類遭遇大規模贖回的基金也不在少數,最直接的結果就是導致基金凈值規模大幅縮水,從而進一步出現基金持股頻頻違反“雙十”規定的情況。
而除了這類由於流通股限售、基金遭遇大規模贖回導致的“超配”情況,還有一類“超配”個股尤其值得投資者關註,這類個股往往涉及停複牌,在停牌後,基金由於規模變動而被動“超配”,等到複牌後,超限持股的基金要及時拋售以達到“雙十”規定,這在一定程度上容易造成拋壓。
比如華信國際,在一季度末,匯添富美麗30混合、華富競爭力優選混合和匯添富優勢精選混合這三只基金均出現了“超配”現象,而該股從2015年6月15日開始停牌,直至2016年4月15日複牌,而在複牌後,隨即迎來多個跌停。
值得關註的是,在這26只“超配”個股中,在2016年1月1日之前停牌的就有建發股份、中化巖土、西藏旅遊等個股,這些個股一旦複牌,是否會迎來一輪補跌,或許還得看停牌後可以帶來多大的利好信息。而對於持有該個股的基金來說,屆時如果規模沒有明顯增加的話,拋售以求合規也不可避免。
誰最會“押寶”?
另外從這26只個股可以看出,有不少都是屬於限售或是停牌個股,那麽,對於那些停牌個股,除了那些由於停牌時間較長,複牌後有可能面臨補跌風險的個股,有沒哪些個股是在一季度剛剛停牌,而又有哪些基金是在一季度“精準押寶”的呢?
這33只基金中,火山財富(微信號:huoshan5188)發現博時卓越品牌混合對於東方精工的季度持倉變化非常明顯,而且是較大幅度的加倉動作。數據顯示,該基金在2015年末持有東方精工僅為70萬股,而到了2016年一季度末,持股數量一下上升至400萬股,單季度加倉330萬股。從東方精工的公告可以看到,公司因籌劃重大收購事項,於2016年3月29日開市起停牌。
還有一類基金則是首次出手就較為“精準”地踩到停牌個股,比如說長盛互聯網+混合,該基金該基金成立於2015年12月28日,而在2016年一季度末則已經持有68萬股天神娛樂,為第一大重倉股,雖然持有絕對數量也不多,但是持有公允價值占基金資產凈值比也達到14.59%。天神娛樂公告顯示,公司同樣是因正在籌劃重大事項,於2016年2月3日開市起停牌。
值得一提的是,從成立日開始算的話,到天神娛樂停牌僅相隔27個交易日。可見該基金建倉的時機選擇還是比較“準”,至於是否“押對寶”還得看複牌後的表現。
除了在一季度押寶的基金,還有的基金卻是早就在一季度前就已經進駐,並且在一季度時並沒有明顯的減持動作,而這些個股在一季度時也停牌了,比如華夏興和混合持有的艾派克;中郵核心主題混合和中郵多策略靈活配置混合一起持有的萬方發展等。
業內人士表示,“對於基金這種重倉股,主要也是分兩種,一種是新增的重倉股,上個季度沒有而這個季度有;還有一種是上個季度有,這個季度持續持有的重倉股,而無論是哪一類,基金要買這麽多,一定是做好了深入研究,既然它研究了而且敢買那麽多,一定是有它的理由。”
此外,火山財富還發現,有不少基金公司旗下不僅多只產品在這些超配個股中出現,而且對一只個股還會形成集體超配的現象。比如東方紅京東大數據混合和東方紅優勢精選混合一起超配持有的格力電器;華商新趨勢優選靈活配置混合和華商新動力靈活配置混合均超配持有旋極信息等。
不過需要提醒投資者的是,雖然基金在買入這些個股時信心滿滿,但是如果想通過基金來押寶這些停牌個股,還需要密切關註這些個股的停牌時間,如果時間跨度太長,而這期間的行情又是調整行情,則需要謹慎參與,尤其是在複牌後如果沒有實質利好消息的情況下,往往會迎來一輪補跌行情,而此時基金想拋售還不一定能夠拋得出,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對凈值產生負面影響。


火山財富紮根於全國最大原創投資理財資訊發源地——《每日經濟新聞》,由多位征戰股市一線的資深財經記者全心全力打造。
用手機微信掃描下方二維碼,即可快速關註“火山財富”。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或 028-86740011
廣州:020-89660257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經網首頁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