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糧荒解密

2011-3-14  TCW




誰賺走了我的麵包錢?商周3路人 馬橫跨2大洲、6地展開追蹤旅程

你我餐桌上的那塊麵包為什麼越來越貴了?全球食物價格,創下21年來新高,4年之內,兩次的國際糧價大漲,頻率之快前所未有,真正的問題出在哪裡?《商業 周刊》由你我的餐桌出發,三支團隊從「一個麵包的全球之旅」開始,萬里追蹤美國、中國糧倉現場,發掘基本供需面以外,經濟與價格的秘密:當肥滋滋的熱錢怪 獸入侵,加上國家級玩家加入搶糧,咬下一口麵包,你我已注定咬下了全球化的風險。

台灣──吐司價格超過三位數

第1站 美國.小麥產地農夫最大壓力是財務管理

第2站 美國.期貨交易所熱錢比供需更讓糧價失控

第3 站 美國.糧商總部 掌握糧食、加工與貿易鏈

第4 站 中國.國家級糧倉 根本不缺糧,仍然要搶糧

這是一趟從餐桌出發的追蹤之旅,我們追蹤的主角,是一粒麥子。

才邁入二○一一年,周遭所有跟「吃」有關的,全都悄悄的在漲價。泡麵漲了、包子漲了、麵包漲了……,聽說這一切都跟天候造成國際糧荒有關;又聽說,這一切 都是因為中東……,到底是怎麼回事?為什麼吃這回事,事情變得這麼複雜?

國際糧價創下二十一年來新高,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更預言,糧價走高將成長期趨勢。這對我們將產生什麼影響?

到底,桌上的那一塊波羅麵包,從產地到我們的餐桌,中間發生了什麼事情,導致我們付出的價格越來越高?

三月初 台北麵包店 接兩通報價電話,虧掉一輛賓士車

走進台北市最大連鎖麵包店順成蛋糕,最能填飽肚子的白吐司,價格從年初來漲了一○%。主婦們不禁皺起眉頭,曾幾何時,印象中一整條不過才五十、六十元的白 吐司,至今身價已站上三位數。

然而,面對一條白吐司要價百元的新常態,麵包業者臉上卻不見一絲喜悅。

「這波我們(麵包)平均漲幅約七%,但(成本)壓力還是很沉重,」問起漲價一事,順成蛋糕總經理吳官德沉默了一會兒說。

店數越多的麵包店老闆,被原物料價格追著跑的焦慮感也同步放大。全台四十二家連鎖店的幾分甜烘焙體系負責人許湘鋐形容,「接兩通原物料商的報價電話,才十 分鐘,多付出去的錢,等於丟一輛全新的賓士。」他搖頭苦笑。

台北市糕餅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張國榮說,一條吐司原料成本三十元,高筋麵粉占五四%,過去半年麵粉價格漲逾三五%,光買麵粉至少就得多付五‧六元;細砂 糖、高價進口奶油漲更兇,分別有五、六成漲幅,因此,這波的價格調漲,根本還不敷成本。

如果,麵包店老闆十分鐘就丟一輛賓士車的錢,那麼,是誰賺走我的麵包錢?

於是,《商業周刊》選擇台灣飲食當中,最為「國際化」的麵包做為此次糧食漲價的代表,鎖定其主原料麥子,追尋一粒麥子從源頭來到台灣的足跡。三組採訪團 隊,繞過半個地球,一路追查:究竟是誰賺走了我的麵包錢?

這一趟旅程,共一萬五千公里,揭開麵包漲價的秘密。故事場景,先從美國北達科塔州開始:

三月三日 北達科塔州小麥田 美國農夫盯著財報價格,決定種多少

三月三日,攝氏零下八度,我們開著租來的林肯車,從明尼亞波里斯,一路沿著九十四號線道往北,來到北達科塔州的法爾戈(Fargo)。頭一個小時車程,還 可見到大湖區冰凍的湖泊與緩丘,兩小時之後,眼前只剩下一望無盡的地平線,以及遠處像是中國黑墨白描的樹林。

農場主人愛里森(Todd Ellison)正等著我們到訪。愛里森是典型的美國農夫,北歐移民第四代,務農是代代相傳的事業,但愛里森自己很有能力,一九九四年開始投入農業,從租 地開始,現在已擁有二千五百畝地,在當地算是大戶。

他在農場上種玉米、黃豆、小麥,三種美國最重要的出口經濟作物,而我們之所以拜訪他,因為他種的小麥是「硬紅春麥」。

沒聽過硬紅春麥?沒關係,你只要知道,這種小麥製成的麵粉,是台灣麵包店最愛用的麵包材料。小麥品種約有兩百種,但高筋麵粉的製品Q度佳,最迎合台灣消費 者口感。以白吐司為例,主原料就是蛋白質含量一四%的硬紅春麥,美國農夫稱它作「凱迪拉克級」的小麥,意味其不凡身價。

愛里森的麥田正被大雪覆蓋,大型牽引機也停放在穀倉中,但這段時間卻算不上農閒,因為,不同於「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傳統農夫形象,愛里森經營農場的 重要工作:看全球新聞、讀《華爾街日報》,關心中國經濟發展,緊盯電腦上的糧食期貨交易價格,不因大雪而停下來。

「中國進口了美國產出的四成黃豆,如果有一天,她不進口了,市場價格會怎麼波動呢?」這是他最近在思考的事情。

愛里森祖父那一輩,農夫最大敵人是天候,遇上天災根本束手無策。然而,美國農夫如今最大壓力,竟是「財務管理」。

在愛里森幾乎一望無際的農場裡,有個小房間,裡面有張桌子,一台家用電腦與衛星定位系統結合。他用這套系統監看每一塊土地的情況,預估土地產量、檢討作物 的品質、何時播種、何時施肥,然後訂生產計畫,電腦系統還與多功能的農耕機結合,因此,這麼大片的農場,包括他自己,只用兩個全職人力。

他在這個小房間內對著電腦,處理農場的財務報表,對他來說,精確的黃豆、玉、小麥的產品組合,是獲利關鍵。

「我如果預測價格不好時便會減少種植,好的時候便會擴張……,」愛里森深知,「農業現在就是一個全球化的小生意。」於是,在冰天雪地的冬季,愛里森忙著參 加座談訓練,了解市場未來動向,以訂定生產計畫。

「我會在價格好時,透過期貨,把甚至還沒收穫的作物先賣掉,」愛里森解釋。

如果管理得當,愛里森一年可以從作物賺到二○%以上的毛利率,但如果管理不好,連維持三%的利潤都很難。

愛里森不願告訴我們他最近賺多少錢,但當前農糧大漲,美國農夫是大贏家,美國農業部研究部門報告顯示,與去年同期比較,美國農夫收入增加了二○%。

如果是這樣,他們是這場國際糧價大漲下賺最多的嗎?

漲價元兇一:國際熱錢炒作

三月二日 MGEX期交所 以前最多漲五分,現在一漲就兩元

愛里森一再提到的期貨交易市場呢?一○年八月,俄羅斯禁止穀物出口後,美國期貨交易市場的小麥價格短短數月上漲近八○%,比農夫賺二○%,看起來更驚人。

於是,我們第二站來到位在美國明尼蘇達州的明尼亞波里斯交易所(MGEX) 。

這裡,是全美第三大原物料交易中心,擁有獨一無二的硬紅春麥期貨及選擇權商品,是硬紅春麥全球最大的市場。過去兩百年來,從一州,到一國,再到國際交易中 心,這裡,成為硬紅春麥交易的「中央市場」,台灣麵粉廠依據這裡的「硬紅春麥期貨與選擇權商品」來決定下單價格。

也就是說,這個電子交易平台的價格變動,牽動了世界麵包冠軍吳寶春的荔香歐式麵包、台南擔仔麵麵條的價格。

穿過MGEX交易所歷史逾百年的門廊,我們看到大理石與鍍金雕飾的大廳。不過金碧輝煌的大廳,現在只用來對外展示,真正的秘密,卻在一個看似不起眼,充滿 小隔間與電腦的大房間裡。在這房間,我們與期貨交易商沛升(Pension Futures)主管龐德(Helen Pound)見面,她浸身在這行業超過三十五年。

胖胖的龐德,看起來像個美國歐巴桑,但她身後有五台電腦,每一台上都是重要金融指標,只要一個按鍵,就是一筆鉅額的全球小麥交易。

「誰現在能夠在春麥期貨投資市場,擁有影響市場的力量?」我問。

「量(金額)夠大的玩家就可以!」龐德表示。

龐德說,硬紅春麥期貨交易與過去最大的不同,在於國際熱錢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關鍵。過去,這個交易場子裡,只限糧商、貿易商、農人、中間商以及專業交易員, 這些人對實際交易有避險需求,不像芝加哥交易所的小麥指數,受投機資金影響大。

「(熱錢)沒有進來之前,硬紅春麥收成進入倉儲之後,期貨指數經常三個月波動不超過五美分,但現在情況不一樣,當芝加哥小麥期貨波動漲五元時,硬紅春麥就 漲三元。」龐德指著她的辦公室桌上,兩大期貨指數的線圖說。

去年八月,俄羅斯乾旱,芝加哥小麥期貨創下五十年來最高單日漲幅後,價格就一路往上走,迄今已幾乎拉齊到二○○七那場原物料飆風的高點,同期間,硬紅春麥 期貨也出現上揚線型。

「這些想賺投資財的人,用那種我就是要用這價格去買的態度進場,我們這些關注基本面數據的交易員常會狐疑,這些人到底在做什麼?」龐德道出心裡納悶。

三月四日 波特蘭港糧商總部 中國口袋深,開始和台灣搶小麥

國際炒家在糧價波動中,賺了多少錢?極難衡量。但世界發展運動組織(World Development Movement)曾估計,光高盛一家公司,二○○九年在糧食投機交易上,就賺走高達十億美元。

也就是說,過去這兩年老是動不動就聽到糧價要上漲,讓我們常為麵包漲價擔憂的,是群從未在MGEX大廳露臉的國際炒家。

然而,糧價推升變動只到此為止?

第三站,我們追蹤到了波特蘭港。

「國人使用的小麥,九○%都是從美國西岸的波特蘭港出口,」台灣區麵粉公會總幹事黃錦和指出,美國小麥貨源足,且相較於加拿大等其他小麥產地,從美西出口 到台灣,運輸成本也最經濟。

每年九月,硬紅春麥在美國接近加拿大的大平原區,北達科塔州、蒙大拿州、以及一小部分的明尼蘇達州收成後,集成在糧倉,經鐵道或哥倫比亞運河,一批批的小 麥就運到波特蘭港。

波特蘭港是全美第一、全球第三大的小麥出口港。

台灣廠商下訂的小麥,從美國中西部大平原的鄉間穀倉,被送上北聖塔菲鐵路,或者是哥倫比亞河,到此等待檢驗出港,上船越過太平洋,往台灣航行。

三月四日,到港口前,我們拜訪嘉穀集團(Columbia Grain International)位於波特蘭港的總部辦公室。一直有傳言,國際四大糧商(見九十四頁),也是這波糧價上漲的推波者之一;而嘉穀雖不是四大糧 商,卻是台灣硬紅春麥最主要糧商之一。

嘉穀資深副總裁王麥克(Mike Wong)則說:「我不認為,在自由市場,糧商可能是價格決定者,因一旦利潤高,就會有其他競爭者進入。」王麥克說,以嘉穀賣到台灣的硬紅春麥為例,從北 達科塔到蒙大拿,經過鄉間倉儲、鐵路運輸再到河港,糧商賺的是服務財,利潤不過二%而已,全是靠經濟規模取勝。

他又攤開「小麥供需庫存報表」,以及一九八五年來的小麥期貨均價月線圖給我們看。有趣的是,一九九五年到一九九六年,以及○七到○八年,小麥分別出現兩個 價格高峰,都是因全球庫存與預期來年消費量百分比,降到一七%左右的庫存水準,遠低於其他各年的二○%平均值。但同樣是庫存減少引發的小麥漲幅,一九九六 年每英斗只有七美元,但○八年卻達十一美元,多出了五七%。為什麼?

王麥克分析,第一次漲幅是因實質的小麥供需缺口,但第二次漲幅擴大,顯示的則是通膨、油價、加上國際熱錢的力量。

波特蘭港,正忙碌的裝卸貨物。這廣達二十個國際足球場大的第五號碼頭,有一個被鐵路軌道環繞的巨型碼頭穀倉(編按:是幾十棟超過十層樓的建築群),一列長 達一百節車廂、長度超過兩公里的火車正在接近,火車的機械門一打開,全自動的卸貨裝置,就將包裝嚴實的小麥送進穀倉,一節車廂空了,火車就自動往前移動一 節。另一側,集滿小麥的穀倉,正在等待一艘散裝輪接近,機械運輸帶要把麥子集裝成貨櫃上船,場面壯觀。

波特蘭港,並不只服務台灣,也將服務中國。由於美國所生產的高品質硬紅春麥,中國無法大規模的栽植。當中國的有錢人越來越多時,他們對美國優質小麥的需求 也會相對提升,這就造成了中國近年來不斷提高對美國小麥進口的原因。

漲價元兇二:國家級玩家加入

二月二十八日 大陸鄭州糧倉 中國對外搜糧,把儲糧當安全武器

國際穀物協會(International Grains Council)日前將二○一○至二○一一年度中國小麥進口預估量上調五○%,至一百五十萬噸。現在,這個數字還可能往上調,因為中國總理溫家寶二月宣 布,中國要做好糧食等農產品市場調控,繼續實施主要農產品收儲政策,包括對外採購。這,等於宣告中國向全球搶糧的開始。

波特蘭港的吞吐量所反映的中國變數,同樣牽動國際糧價的高低。

今年一月,中國小麥期貨價格突然從每噸人民幣二千七百元漲到每噸三千一百元,創下中國小麥期貨合約上市來的最高價。此時,美國的小麥期貨價也在前期高位回 落後連續拉升,創下近三十個月的新高。小麥價格在美國與中國已經連動!

因為中國已是探討國際糧價不可忽視的關鍵因素,《商業周刊》另外一支採訪隊伍,也前進中國河南鄭州。

鄭州,古代的中原,中國四分之一小麥產地,古諺云:「中原熟,天下足。」這裡,是中國國家級糧倉所在地,有全球第五大的糧食期貨交易中心。

二月二十八日,採訪團隊抵達這個產糧大省,此地卻面臨本世紀最大乾旱:連續一百多天沒有降下一滴雨,破了歷史紀錄。接下來進入三月,小麥的發芽期,倘若再 不降雨,今年肯定歉收。這雨再不下,國際糧價又要漲!

這晚,氣溫降到攝氏零下兩度,一整夜外頭轟隆轟隆火炮聲響,原以為有慶典活動,隔天一早,整個街道上銀白一片,雪足足下了一天一夜,積雪厚度達七公分。

向當地居民求證才得知,原來昨晚上的炮聲,是政府緊急調派軍用直升機,用高射炮與火箭,在十三個小時裡,射出一萬七千多枚人造雨彈、近兩千枚火箭彈,要趁 難得低溫,把雲層裡的水氣逼出人造雨彈,解除乾旱危機。

儘管中國連續七年豐收,小麥儲備量充足,但在全球氣候異常,國際糧價節節上升的情況下,中國政府絲毫不敢大意,即使砸下大筆銀子也要讓雪水降下。

我們是獨家進入大陸鄭州國家級糧倉的採訪隊伍,二十六座三層樓高的圓形巨大糧倉聳立眼前,加上九座房屋造型的舊式糧倉,當中存滿了將近九萬噸的強麥(編 按:即高筋麵粉的原料,台灣通稱高筋)。

中國糧食真相如何?拜訪鄭州,我們發現,中國糧食供應毫無問題,但中國政府卻早已經在數年前就把糧食儲備視為國家級的安全武器,持續儲糧搜糧,未來必然更 加厲害。也更牽動全球的糧價。

接著,場景拉回小麥之旅的終站台灣。

三月三日 台灣台中港 兩個月後靠岸的小麥,又貴二三%

三月三日上午,國內產能最大的麵粉廠台灣大協理紀國庫指著倉庫裡整齊堆疊的麵粉說,準備來提這批貨的買主們,買到的是二月初到港,今年第一條小麥船的製 品,當時高筋麵粉採購價是每公噸四百五十六美元,麵粉批售價格相對便宜。因為,根據麵粉公會資料,四月初靠岸的第六船,已經飆到五百六十二美元天價,二 三%的漲幅,等於是預告了一個半月後,國內麵粉價格的續漲空間。

每個月,台灣約有兩艘四.五萬噸的穀物散裝輪,從波特蘭駛入台中、高雄港,卸下未來兩個月台灣所使用的小麥。

三月四日上午十一點,全台麵粉廠採購主管齊聚在北市敦化北路的麵粉公會,在可容納四十人的橢圓桌,進行每月兩次的小麥合船採購。這天糧商的報價,牽動三個 月後到台中港的小麥採購價格,買貴,等於墊高麵粉廠原料進貨成本,人人都聚精會神聽著國際糧商報價。

依程序,先開的是船標,「新健,四十八‧四五美元」這是船公司新健報出每公噸美元計價的小麥運費。「哇,吐血啦!」聽到這個價錢,馬上有人回應,因為,今 年前六船的運費報價,不過只在三十到三十七美元之間,三月三日英國北海布蘭特(Brent)原油期貨價格,收在一百一十六‧○六美元,刷新○八年八月金融 海嘯前夕新高,船公司報價跟著水漲船高,「這筆運費,就占去二○%小麥採購成本。」黃錦和說。

不只糧價,運費也跟著油價飆漲

「DNS, 五百六十八‧一八美元,」司儀喊出第一家糧商報價,現場驚呼聲四起。桃園泰益麵粉董事長彭建章把老花鏡片向上推,從外套暗袋拿出記事本對一旁的記者說,明 明上網看小麥期貨價已回跌一○%,但糧商報價竟比二月中的天價還高。

「不買不行,怕繼續漲上去,等於是被綁架,」他嘆道,台灣一年使用一百一十萬噸小麥,但價格操之在屈指可數的國際糧商,九大麵粉廠囊括八成市占,價格競爭 慘烈,中小型麵粉廠生意越來越難做。

而且,現在讓台灣小麥採購者更不安的是,捉摸不定的全球政經風險,形成原物料上漲的預期心理,所帶動的價格上漲。

台灣嘉穀公司總經理陳朝枝指出,他參與全球穀物交易巿場二十年,發現如今供需基本面以外的市場外部因素,有如闖入商品巿場的怪獸,被全球熱錢養的肥滋滋 的,比以前更兇猛。

陳朝枝甚至斷言,這頭熱錢豢養的怪獸,加上與之共舞是中國搶糧效應,將使得如今每公噸上看六百美元的硬紅春麥價格,今年內一定會突破金融海嘯前的七百美元 歷史高點。

而當下北非中東的緊張局勢,又繼續牽動未來的糧價走勢,根據歷史經驗,一九七○年代兩次石油危機發生後,導致運輸和化肥成本高漲,次年高糧價危機就尾隨而 來。如今阿拉伯世界變化未卜,若動盪持續下去,難保明年不會再重演一次七○年代的劇本,重創全球消費者。

《經濟學人》今年二月以「防範危機」一文示警,預期出現的糧食危機,已刺激國際投資人進場避險,國家級玩家也紛紛加入戰局,日本、南韓、中國增加糧食儲 備,南韓甚至開始介入美國糧食期貨市場。

台灣麵粉製造業者面對的不安,很快就透過價格反映到下游的麵包店,也很快就會臨到每一個買麵包的消費者。

從台北的麵包店出發,繞過半個地球,我們發現:因為台灣現在許多的糧食進口高度依靠國際,所以咬一口麵包,你我都注定參與了全球風險。麵包只是當今糧價問 題的一個小縮影。無論熱錢的炒作與中美的糧戰,許多跟氣候、基本供需無關的因素,早就已經上了我們的餐桌,也決定了食物的價格。

【延伸閱讀】原料全都漲!波羅麵包各原料占比與價格漲幅 奶油(占40.4%)比利時 漲67%細砂糖(9.3%)巴西 漲55% 麵粉(占30.6%)美國 漲32% 奶粉(7.3%)紐西蘭 漲12% 雞蛋(10.2%)台灣 漲5% 酵母(1.7%)法國 漲9% 鹽(0.5%)台灣 漲15%

註:漲幅為1年來價格漲幅 資料來源:北市糕餅商業同業公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50

是糧荒救世主 還是生技邪惡帝國?基改農業霸主孟山都的愛恨情仇

2013-07-08  TWM
 
 

 

全世界最大的農業科技公司孟山都,到底是救世主,還是魔鬼?為什麼過去幾個月,孟山都再度成為全球媒體的焦點,咒罵與榮耀、衝突與尊崇同時齊集一身?

撰文‧乾隆來

今年五月二十五日,由美國猶他州的家庭主婦卡妮在臉書發起的「反孟山都遊行」(March Against Monsanto) 在全球五十二個國家、四百三十六個城市同步發起遊行,抗議孟山都無止境地發展基因改造食品。

正如同英特爾的晶片植入所有個人電腦的心臟,孟山都在基改農作物具有無可挑戰的壟斷地位。

從印度到阿根廷、從美國到澳洲,全球各地的農夫種植基改大豆、玉米等作物,都必須向孟山都購買種子,農產品盡是「孟山都inside」。

孟山都也是美國華盛頓政界最重要的金主之一,政商結合的遊說能力所向披靡。左手壟斷農業科技,右手又深入國會殿堂的孟山都,被示威人士形容為「邪惡帝國的代表」。

獲世界糧食獎 引起譁然猶他州家庭主婦卡妮發起「反孟山都遊行」的導火線,是去年十一月未能通過的加州《第三十七號提案》,提案要求所有基改作物都必須標示清楚,而且在食品標籤上不能出現「自然」(Natural)的字眼。不過,加州一千二百多萬選民公投的結果,超過五成認為不需要特別標示基改食品。這是反對基改運動者的重大挫敗,卡妮於是擴大訴求對象,在臉書上號召全世界的消費者,發起全球性的反基改運動。

「反孟山都遊行」的主辦單位宣稱,五月二十五日的遊行吸引了「二十萬至二百萬人」參加。在台灣,由逢甲大學外籍學生杜穎(Chris Duxbury)發起,參加的民眾僅有二十四人。杜穎說:「與世界各國相比,台灣可能是對基改作物最缺乏警覺性的國家。」台灣消費者大量食用的豆漿、豆腐等黃豆製品,大量採用基改黃豆製成,但是台灣消費者毫無警覺。

反孟山都的全球大遊行熱度未退,在食品界具有高度聲望的世界糧食獎(World Food Prize)在六月二十日宣布,今年的桂冠將會頒發給孟山都的技術長福瑞里,以及另外兩位比利時、美國的農業科學家,表彰三位得獎人在基改技術上的卓越貢獻。

世界糧食獎由一九七○年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柏洛格創設,柏洛格在二○○九年過世,生前是一位被尊稱為「綠色革命之父」的農業經濟學家,在全球農業界享有崇高的地位。

一九八六年設立的世界糧食獎,是全球農業界的最高榮譽。二十七年來,世界糧食獎第一次將獎項頒給基改的農業工程師,由孟山都的技術長獲獎,更是對基改科技的最高肯定。得獎名單公布之後,自然又引起一陣譁然,批評者說孟山都幾年前對世界糧食獎捐助五百萬美元,主辦單位背棄了已經過世的柏洛格所堅持的理念等。

不料,世界糧食獎的光環才剛剛照耀孟山都,卻又發生一起神祕的事件。在美國奧勒岡州的一處農田,赫然發現了孟山都已經放棄九年的基改小麥。基改小麥「重出江湖」的新聞揭露之後,立刻引發日本、韓國等國家,宣布對美國進口小麥加強檢驗,嚴防基改小麥偷渡。

「基改小麥」是極為敏感的名詞,雖然幾乎所有農產品都有研究單位正在進行基改研究,但是真正獲得政府批准、大量商品化種植的基改作物,都集中在玉米、黃豆、棉花及油菜籽等「副食品」或「飼料」。對於小麥、大麥、稻米等人類主食,各國政府仍然有所顧忌。

在「反孟山都大遊行」與「世界糧食獎」兩個極端事件的衝突下,突然冒出基改小麥重出江湖的消息,凸顯了基改作物正反兩方對決已經升高到沸點。卡妮與綠色和平組織大罵孟山都,而孟山都也立刻以強大火力回擊,指稱這個出現基改小麥的農場,「小麥不均勻分布、完全不是正常的耕種行為,公司強烈懷疑是反基改運動者的栽贓事件。」其實,在正反兩方近月以來對峙火熱之前,三月時,孟山都也曾在中國引起一陣騷動。

今年三月,中國中央電視台一則標題為:「研究指孟山都轉基因玉米可能致癌(大陸稱基因改造為「轉基因」)」的新聞,引述黑龍江大豆協會副祕書長王小語的指控:「轉基因與腫瘤高度相關」。

中央電視台代表了國家與黨的政策態度,這則新聞播出後自然引起軒然大波,孟山都的中國公司立刻透過所有管道抗議這則報導,指出「王小語是一個從未受過任何醫學訓練、不懂得任何腫瘤知識的醫盲」。

十五年內 基改種子席捲全球王小語事件來來回回鬥爭了好幾回合,北京政府終於確定了一個宣傳口徑,就是中央電視台、新華社等媒體,對於基改議題「不鼓勵、不宣傳、不闢謠」;接著在六月二十一日,也就是「世界糧食獎」宣布的當天,同樣由中央電視台做出報導,表示王小語的致癌觀點缺乏科學支持,他之所以發出指控,主要出發點是為了保護黑龍江的大豆種植農戶。

中央電視台這次的報導點出了一個真相,由於基改農作物競爭力太強,打敗了傳統的農產品,各國的農夫被迫放棄傳統耕種方法,向唯一的種子供應商孟山都購買基改種子。中國種植的棉花,已經有高達九成是基改棉花,還在進行「基改vs.傳統」之戰,對抗的是黃豆(大豆)與玉米。

中國從一九九七年開始進口基改大豆,當年進口不到三百萬噸,但是到了去年已經增加二十倍,到達將近六千萬噸了。

一切爭議,都要歸咎於基改作物「革命性」的科技突破。傳統的棉花長期遭受蟲害,棉農改種孟山都提供的抗蟲基改棉花後,就再也不怕蟲害的侵擾。

孟山都的基改玉米,不怕除草劑、不怕蟲害,且長得又大又肥。美國、印度、阿根廷、南非的農夫使用孟山都的基改種子種植,收成增加、成本降低,而且栽植時間短,於是在短短十五年的時間之內,孟山都種子席捲全球,並且把種植傳統作物的農夫(例如黑龍江的黃豆)打趴在地。

宣稱提高產能 餵飽更多人孟山都研發基改作物的目的是大幅提升農夫的生產力。一九八○年代,每一位農民生產的作物可以餵飽二十五人,到了二○一○年,一位農民的產能已經可以餵飽一三○人,三十年之間農業生產效率提升了五倍,而在未來三十年,農夫的生產效能還要再翻一倍。

孟山都能夠取得市場獨占的地位,原因是在所有的農業、化學公司當中,只有孟山都完全專注農業與基改技術的發展。

一九八三年,孟山都領先所有公司,宣布成功對植物細胞進行基因重組。

一九九六年,孟山都領先所有對手,獲得美國政府核准,正式進行基改種子的商業銷售,並且開始進行五年的全面重組計畫,將原有的化工事業分拆,成為一家完全專注於農業生物科技的公司。

孟山都執行長休葛蘭(Hugh Grant),更是孟山都專注基改的代表性人物。這位與英國明星同名的執行長,今年才五十五歲,從一九八一年加入孟山都,至今已經三十二年,且早在四十五歲就坐上執行長大位,並且率領公司多次獲得《財星》、《霸榮》等雜誌評選為最受尊敬的公司等。

休葛蘭在英國格拉斯哥大學學習生物科技,一九九一年進入孟山都的密蘇里總部負責農業策略,並派駐印度三年,親身了解亞洲農業的實務運作;之後,他參與分拆化工部門,並且在○三年擔任孟山都執行長。

休葛蘭就是基改作物的代言人,孟山都在他領導下,每年投注十億美元、相當於新台幣三百億元在農產品研發,超越許多國家的農業研發預算。孟山都的研究中心有三千五百位研究員,其中四分之一擁有博士學位。在每年三百億元的研究經費中,二分之一都投注在基改。

對於綠色和平組織、有機農業團體及卡妮這樣的反孟山都聯盟,休葛蘭也有滿腹怨言。他多次在研討會、媒體訪問中表達,「要餵飽幾十億人口的肚子,基因改造農作物是唯一的道路,我們努力提升農夫產能,減少對水資源的消耗,並且提供大量、低成本、高產出的解決方案。」休葛蘭堅信,「退回人類原始狀態」的有機農業,無法大量產出,而且價格昂貴、只有都市富有階層才能夠負擔,不可能應用到印度、非洲、中國等貧窮人口眾多的國家。

休葛蘭在接受「彭博資訊」專訪時,高調斥責反孟山都團體是「反向精英主義者」(reverse elitism),「他們滿足於自己的意識形態,根本不關心第三世界國家窮人的溫飽問題。」休葛蘭舉印度的例子指出,印度棉花田的耕作者幾乎都是女性,使用傳統的農作法,一天必須工作十四小時,每天還要利用農耕空檔奔波烹煮全家三餐,而孟山都的基改棉花能讓印度的婦女減少工作時間,促進家庭溫暖,更能改善印度婦女的健康,「我們才是真正關心地球資源,關心第三世界貧窮的家庭,我們真正站在他們身邊。」「基改食品並不比傳統食品危險」是科學界的共識,但是,基因改造畢竟是扭曲了上帝的手,孟山都到底是造福人類的救世主?還是打開潘朵拉寶盒的魔鬼?爭議,還將繼續下去。

(本文作者為紐約大學金融碩士,曾任金控公司副總經理)孟山都 Monsanto

成立時間:1901年

創辦人:約翰‧奎恩伊(John Francis Queeny)CEO:休‧葛蘭(Hugh Grant)員工人數:約21400人主要產品:穀物種子、除草劑、農藥2012年度營收:135億美元2012年度每股盈餘:3.7美元全球四大基因改造農作物單位:%

黃豆玉米棉花油菜

全球

基因改造率60%50%70%20% 在基改大國產量的占比美國約93% 阿根廷99%美 國90%

阿根廷 85%

南 非 63%美國93%

印度90%

中國60%加拿大 95%

阿根廷 95%

澳 洲 80%

孟山都是爭議核心

2013年基因改造食品重大爭議事件農產品基因改造,不是單純的健康爭議,還具有「市井小民vs.跨國企業」、「有機農業vs.食品大廠」、「第三世界農民vs.美國企業」、「中國vs.美國」等政治、社會、國際議題。

日期事件孟山都回應

3月9日中國中央電視台報導孟山都基改玉米恐致癌。發言者黑龍江大豆協會副祕書長王小語不懂任何腫瘤知識。

5月25日全球52國同步舉辦「反孟山都遊行」,反對基改食物。精英分子用昂貴價格購買有機食品,卻不顧第三世界數十億貧窮人民的溫飽需求。

5月29日美國發現基改小麥,導致日本和韓國宣布暫停進口部分美國小麥。懷疑是反對基改者進入這處農田,撒下基因改造小麥種子。

6月20日世界糧食獎成立27年來,首度頒給基改科學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4941

北韓農改奏效 溫室蔬果救糧荒 前進禁區》戒掉吃大鍋飯 該走責任分區

2015-11-23  TWM

北韓給人的印象是經濟不振、糧食不足,但是根據《東洋經濟週刊》記者在當地的觀察發現,政府對農業擴大投資,加上改革生產的制度,讓北韓人民的餐桌開始豐富而且多樣化。

「這裡是我國近代農業,尤

其是溫室農業的前線基

地。」將泉蔬菜專門協同農場的技師長趟燦表自豪地說道。此地位於距離平壤中心約三十分鐘車程處。

一踏進農場內的典型溫

室,會看到裡面種滿了白菜。

白菜很水嫩,就像日本超市店頭賣的那樣。二〇一四年六月,北韓最高領導人暨第一書記金正恩來到當地指導,為既有的農場加設三十公頃的溫室。除白菜外,這農場還栽培了番茄、小黃瓜等作物。

自從金正恩政權正式上路

的一二年以來,北韓的經濟就漸有斬獲。其中一項成果是糧食的供給狀況改善,而主因是占北韓GDP兩成強的農業生產一直在向上提升。

採分組管理經營農業

今年九月下旬,記者走訪當地,發現在前述的將泉蔬菜專門協同農場裡,每棟溫室都有它的「分組」,實施「田地負責人責任制」。

一三年起,北韓開始實施田地負責人責任制。原本的作法是,在一定面積的土地上,分派十至二十五人左右作業(分組管理制),現在改為在組的架構下,再細分化為個人或二至三人以家庭為單位的土地負責人,藉以經營農業。

這可以解決團隊集體投入

農業時責任不清的問題,收成後,也會依照每位農場人員的工作狀況與成果分配農作物。

這可說是一套足以激起務農者的幹勁、促成增產的制度。趙技師長說:「實施後,總收成增加了三至四成。」

水耕溫室產量增三成

離開農場後,記者又造訪同樣位於平壤郊外的平壤蔬菜科學研究所。此地於〇七年為既有農場增設水耕栽培的研究設施,於一二年又增建大規模溫室。栽培面積據稱為四十萬平方公尺,規模甚大。

和將泉蔬菜專門協同農場

一樣,溫室內有小黃瓜、番茄、辣椒等,全都結實纍纍。

溫室內也試種了取自他國的種子,也種了日本產的蔬菜。該研究所為生產單位,農場人員都在設施內部忙碌地工作著。

記者詢問田地負

責人制度,水耕溫室

栽培研究室室長深正

赫很自豪於成果,「產量增加三成。」回國後,記者把

這兩個設施的照片與

影片交給日本農業專

家觀看,判定這兩個

單位的作物栽培都很

順利。「作物看不出缺少水分或營養不足。

雖然溫室面積比日本

大,病蟲害的發生機率較高,但北韓的氣候比日本寒冷,因此就算面積廣,或許也沒什麼好擔心的。」

產量仍未達自給自足

由於社會主義國家瓦解,以及洪水等天然災害,一九九〇年代後半的北韓,甚至發生饑荒。或許因為這樣,現在大家都還有「北韓等於經濟不振、糧食出問題」的印象。

現在的北韓,雖然主食稻米與玉米的生產(穀物生產)趨向增加,但仍末到達據信為自給自足水準的五五〇萬至六〇〇萬噸水準的穀物生產量。

朝鮮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的工業經營室長朴成哲分析道,「一三年的穀物生產量為五六六萬噸(精穀基準),一四年由於乾旱等自然災害的影響,比一三年減少一些。」今年生產量,估計會和前年同一水準。

另一方面,一〇年以來,除了穀物產量復甦外,北韓也正式進口加工食品或由國家自己生產。首都平壤等地的飲食生活改善不少,市民的喜好也開始多樣化。

「穀物生產量一日一超過四〇〇萬噸,北韓就不會有人餓死。」韓國國民大學教授鄭昌鉉指出。雖然國家提供的配給減少,但減少的量,可透過市場供給替代。近一到兩年,市場的糧食價格很穩定,「這是糧食普及的證據。」鄭昌鉉說。

政府擴大投資農業基礎建

設,還開始推動田地負責人責任制等制度改革。這樣的模範案例已漸漸拓展到全北韓,只是似乎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看到確切的成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23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