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姚思榮:年金保費不宜封頂 解決中產資金出路 紓緩政府負擔

1 : GS(14)@2017-04-22 10:10:30

【明報專訊】本港人口老化日趨嚴重,加上社會爭拗全民退休保障多年仍未達成共識,市民退休生計問題成為一大隱憂。政府最近推出年金計劃,讓長者把儲蓄和資產,轉化成穩定和長期的收入,盼能紓緩上述問題,而外界亦普遍認為回報率合理。立法會旅遊界議員、香港中國旅行社副董事長姚思榮認為年金計劃可取,但可提高規模,或保費不要「封頂」。

年金計劃提供予65歲以上人士參與,入場費5萬元,保費上限100萬元;以投保100萬元計算,每月可獲發5800元。年金內部回報率3至4厘,姚思榮指高於強積金,更形容政府發行的通脹掛鈎債券(iBond) 只是「小吵小鬧」, 一年只有數百元回報,不能協助中產人士。他個人表態願意參與計劃,但擔心需求大,期望政府不要設立保費上限。

他又相信年金能解決中產人士的資金出路,帶來相對穩定收入,成為退休保障和減輕政府負擔。政府亦迅速回應了他的相關疑慮,財政司長陳茂波上周六在網誌撰文表示,若年金計劃受歡迎,或會擴大認購規模。

回報高於強積金iBond

現年65歲的姚思榮已符合香港普遍法定退休年齡,他對未來退休生活亦有一套計劃,透露現時投資方式會較進取,股票比例較高,甚至會購買外匯如美元賺取匯價,因為尚有收入。惟他退休後將調低股票比例,改為投資固定資產如銀行和政府的高息項目;並認為退休後投資維持3厘回報的項目已經足夠,例如政府和知名公司債券,因為有4厘回報的資產較為罕有。

一般人都會傾向在退休後採用較保守的投資工具,姚思榮亦不例外,傾向選擇投資儲蓄人壽保險,因為回報合理和穩建,定年期每年供款後收取本金和利息。儲蓄人壽保險與定期存款同樣提供儲蓄功能,只是增添人壽保障。他又指債券利率高於銀行,因此亦會考慮,但目前沒持有。

特首梁振英過去政綱中曾提出要實現 「老有所依、老有所養、老有所居」,至於成效如何相信社會有目共睹,現時不少長者亦需為退休後的生活擔憂。姚思榮認為市民退休前必先解決居住問題,並需要500萬元流動資金,便可維持基本開支,包括旅行等消費。他以退休生活20年估算,退休金額需應付每月2萬元開支,而一年有4厘回報。

截至去年底,一般家庭輪候公屋時間進一步延長至4.7年,意味市民「上車」愈見困難,「老有所居」未來或只能成為一個夢想。姚思榮亦坦承如果市民退休時仍需租住物業則較「頭痛」,因為將來物業升值可能帶動租金上升;並相信長者擁有物業,能提高一家人同住的機會。他引用現時單位平均月租約1萬多元,相當於需要每月開支3萬多元,反映800萬至900萬元流動資金才足以在退休後維持中產生活,但最終金額仍視為個人會否為此調整生活質素。

伙家人置業 退休長者解住屋之困

對於沒有物業的長者,姚思榮建議可選擇與家人合資購買物業,因為長者有一定儲蓄,可先支付物業首期,餘額由較年輕的子女供款。不過,他建議「無殼」長者不要急於透過短期投資取得高回報,因為仍需要預算應付20至30年的退休生活。他稱現今樓價與收入脫節,如果退休人士沒有穩健的財政收入、單靠積蓄置業便需小心計劃。至於擁有物業的長者,他建議可申請逆按揭,認為都是一條出路,讓退休人士無後顧之憂。

投資珠三角物業 攻守兼備

港人向來喜愛投資海外物業為退休生活打算,例如購買多倫多和溫哥華的房地產,而姚思榮則偏好投資內地房地產,認為有關海外物業的資訊不多。他建議擁有一定資產的長者,可於內地投資物業自住 。他解釋隨港珠澳大橋快將建成、深中通道將於2023年落成,由深圳前往廣州西部地區交通會更方便;而且現時深圳樓價高,中山和珠海相對較低,因此可於這兩地置業自住,作為退休度假的選擇。他稱一旦樓價上升時便把物業放售,反則自住,既不會影響個人儲備,同時能提高生活質素。

明報記者

[年金專題 王俊騏]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864&issue=2017042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0937

周一理財:拆息攀升 供樓負擔增H按快觸及封頂息率

1 : GS(14)@2017-10-15 15:54:28

■本港1個月拆息向上,增加H按供款壓力。資料圖片



聯儲局啟動縮表、年底加息機會增加,加上金管局自8月起多次增發外匯基金票據,與供樓相關的1個月銀行同業拆息(Hibor)已較年內低位攀升0.25厘,上周曾見0.6厘,創八個月新高。以目前新造H按普遍為H+1.4厘計,拆息只要再升0.15厘,實際按息便會觸及P按的2.15厘封頂息率,有機會加快銀行上調最優惠利率(P)的步伐。記者:陳洛嘉



本港1個月拆息於上月續見較明顯升勢,上周四定價報0.6厘,相較5月低位0.35厘,已逐步攀升0.25厘,相當於已跟隨美國加息一次,同時增加H按供款壓力。以晉海昨日加推的最平單位約454萬為例,六成按揭即貸款272.4萬元,以現時拆息水平計,每月供款已較5月時增約337元(詳見表)。近日拆息維持升勢,中原按揭董事總經理王美鳳估計,年內將會出現加息「第一階段」,即H按按息觸及P按封頂息率。以目前新造H按普遍為H+1.4厘計,如要觸及封頂息率2.15厘,即1個月拆息只需升至0.75厘,距離目前水平尚餘0.15厘空間。



銀行或加快上調P步伐


王美鳳續指,當按息升至封頂息率後,不一定會立刻觸發銀行上調最優惠利率(P),但目前拆息上息速度加快,加上美國年底有機會再加息一次,不排除會加快銀行上調P的周期。事實上,今年初本港1個月拆息曾一度高企0.75厘水平,但短時間內便見回落。王美鳳認為,最近帶動拆息上升的原因與年初有別,由於今次較主要是受到金管局增發外匯基金票據「抽資」所致,故假若當局希望調節港美息差而繼續發行票據,相信第四季拆息仍會處於升勢。


美國加息預期明顯升溫

上海商業銀行研究部主管林俊泓亦指,除了金管局發行票據的短暫因素外,近期市場對年底美國加息的預期已明顯升溫,相信年內本港1個月拆息或會升至0.8厘水平。林俊泓續指,根據以往經驗,當1個月拆息與P相差少於3厘,銀行便有誘因上調P。以目前三大行匯豐、恒生及中銀香港使用的細P(5厘)計,即1個月拆息至少要升至2厘水平,計及美國明年再加息2至3次,估計最快可於明年下半年觸發銀行上調P。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1009/2017714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600

指為基層提供住屋是使命反駁林鄭公屋封頂論 黃遠輝:房委蝕得起

1 : GS(14)@2017-10-30 00:54:36

黃遠輝



【本報訊】特首林鄭月娥拋出「80萬公屋封頂論」,指公屋改作綠置居出售,可紓緩房委會財政壓力。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主席黃遠輝反駁房委會「蝕得起」,指為低收入家庭提供可負擔的租住房屋是房委會使命,現時每年公屋運作赤字不多於10億元,「並不是不能接受嘅數字」,又質疑假設綠表居民可吸納大量綠置居單位屬過份樂觀。記者:曾偉龍



林鄭月娥在前日的《明報》專訪中指,在綠置居和公屋成本相同下,將公屋轉作綠置居出售,可紓緩房委會財政壓力,並稱公屋收回的租金不足填補差餉、管理費及維修費用。



■陳帆昨出席公開活動後為「公屋封頂論」護航,惟出席同一活動的林鄭未有回應就急急離開。有線電視畫面


不應局限公屋財政支出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主席黃遠輝稱,房委會使命是「為有住屋需要的低收入家庭提供可以負擔的租住房屋」,而公屋運作赤字為每年每個單位僅約200元;以全港公屋計算,每年蝕不多於10億元,並不是不能接受的數字,「咁樣嘅補貼同支出,嚟幫低收入家庭,有輕微赤字係合理使用(資源)」,故政府應毋忘初心,幫助低收入家庭。上屆政府為房委會預留房屋儲備金,確保有足夠資源落實長策建屋目標,現已滾存至700多億元。黃認為房委會現有盈餘加上儲備金料約千億元,假使建20萬公屋需2,000億元,房委會仍能應付,不應用財政為由減建公屋,除非政府經過研究和計算,「但研究複雜,要睇80萬公屋單位日後要用幾多錢,有幾多租金,計完先知道」。他指現時沒辦法確認低收入家庭數目,故不應局限公屋的財政支出,「如果講明係80萬,就等於封頂,所以政策上係唔恰當」,亦不是幫助低收入家庭的政策本意。他認同將公屋改為綠置居,一個單位可滿足公屋家庭和輪候冊家庭兩個需要是好事,但如假設綠表居民可吸納大量綠置居單位,則是過份樂觀,應小心處理綠置居數量,循序漸進推出;若發現需求不大,便應減慢速度,降低數量。


林鄭藉口紓緩財政壓力

林鄭月娥指公屋租金不足補貼管理費及維修費等,但按房委會委員兼城大學者劉國裕整理的數字,在2014/15至2016/17年度的房委會租住房屋運作賬目,每間公屋平均每月赤字僅1至3元。劉指公屋實際運作赤字較大眾想像中為少,在公屋建造成本上,房委會計算了土地出售的成本,「呢個係機會成本,公屋數量增加,地價成本亦會減低」,指房委會屢採用較大的支出預算。影子長策會成員陳紹銘批評,林鄭以紓緩財政壓力為由是講大話,「政府財政儲備豐厚,林鄭話有百億盈餘,唔存在冇錢,呢個講法一定係站唔住腳」。他稱要求房委會自負盈虧是多年以來的「縮骨做法」,財政預算案每年投放大量金錢在不同範疇,土地收益龐大,卻未有在公營房屋顯示承擔。




來源: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 ... e/20171029/2019781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487

拆息勁抽 H按息觸封頂位2.15厘

1 : GS(14)@2017-11-04 15:26:10

【明報專訊】熱門新股閱文(0772)凍資逾5000億元,另一焦點股雷蛇(1337)今日接力招股,預料將令更多資金被凍結。銀根緊張,昨日香港銀行同業拆息(HIBOR)全線抽升,按揭供款所參考的一個月HIBOR更升至0.79厘(見圖1),超越今年初高位,創9年新高,令大部分新做按揭都觸及封頂位,即2.15厘。

昨日飈升的主要是短期拆息,除1個月HIBOR外,隔夜HIBOR同創9年新高,較前一天急升近4倍至2.67厘(見圖2)。其他短期拆息同樣較1個月期高,1星期及2星期拆息分別急升0.52厘及0.31厘,至1.51厘及1.22厘。不過,港元走勢較為平穩,港匯昨日於7.8關口爭持。

上海商業銀行研究部主管林俊泓表示,新股高峰期適逢月結,在新股鎖定了大批資金的情况下,小量額外的需求,即能抽高短期拆息。他預料,即使新股高峰期過後,仍要面對12月美聯儲可能加息的情况,故1個月HIBOR料持續上升,不會重返10月初0.6厘左右的水平。

中原:明年首季或重返量寬前水平

中原按揭董事總經理王美鳳認為,即使沒有新股效應,1個月HIBOR預料亦會上升至0.7厘。她強調,若拆息要重返量寬前的正常水平,則最少要升穿1厘,她相信明年首季很有可能達到這水平,進而令銀行進入上調存貸息率的周期,預計明年最優惠利率(P)將會上調。

事實上,王表示近日已有不少客戶查詢定息按揭產品。「即使只有首年定息,客戶亦覺得有着數。」

據金管局數據,9月份以H按佔新批按揭貸款比例雖然仍達到93.4%的高位,但較8月份下跌2個百分點。P按及定息按揭的比例,則分別上升至2.2%及1.8%(見圖3)。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794&issue=2017110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616

湯文亮:小心Hibor破封頂位

1 : GS(14)@2017-11-04 15:33:17

【明報專訊】今年9月,不少評論員認為不用擔心香港加息,即使美國加息,香港仍然有能力不跟隨,更有專家話到2018年底,香港只需要加息0.25厘,我並不知道他們有什麼內幕消息,我只懂得叫大家小心加息,現在更加叫大家小心今年會加息三次,總共超過0.75厘,第一次加息其實已經出現,不過大家可能還未察覺到。

借500萬便要供多2000元

現在按揭市場,超過95%的人採用H按,市場習慣稱為同業拆息,沒有固定利率。不過,銀行為H按的客戶提供了一個封頂位,到達這個位置,H按以及P按的利率幾乎一樣,而封頂位大約在0.8厘,在過去幾年,1個月Hibor息率長時間在0.5厘以下,如果H按是H+1.3厘,表示實質按揭利率是1.8厘,但現在Hibor超越封頂位,採用H按的人今個月就要付年利率2.1厘,比平常多了0.3厘,當大家收到銀行的月結單,發覺要付的利息比以往多了一些,毋須要問銀行,理由就是Hibor升了。

由於Hibor已破了封頂位,銀行有極大機會在美聯儲局未宣布再加息之前追加0.25厘,如果追加後Hibor仍然處於高位,即是供樓的人要多付0.25厘,到了12月,美聯儲局加息,香港必定要跟隨再加0.25厘,到了年底,採用H按的人要付的利率是2.6厘,不少人仍然會處之泰然,他們認為每個月飲少餐茶已經可以應付加息,假定某人向銀行借了500萬,分25年攤還,現在每月要還20,700元,到了年底就要還22,700元,唔只飲少餐茶咁簡單,可能係要食少餐晚飯。

借高成數按揭要小心

任何人都知道,加息不但不會在今年底終止,反而這只是一個開始,究竟會延續幾多年,上限是幾多,沒有一個專家夠膽回答,按照耶倫所訂下的時間表,美國在2018年要加息3次,耶倫是三名熱門聯儲局主席候選人中最溫和的一個,她不斷提及加息以及縮表要循序漸進,如果是鮑威爾或者約翰泰勒做美聯儲局主席,加息的步伐相信比耶倫快得多,我是一個膽小的人,知道加息將會令那些採用高成數按揭買樓的人陷入困境,但我亦沒有良策,唯有叫大家小心一些。

紀惠集團行政總裁

[湯文亮 敢說亮話]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954&issue=2017110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650

摸魚手札:80萬公屋封頂係一個笑話

1 : GS(14)@2017-11-05 15:54:17

林鄭失言,不小心提出80萬公屋封頂論,距離現時76萬出租公屋只差4萬。追究80萬這個數點計出嚟,公屋是否封頂是無意義,因為這明顯是一次口若懸河,口快快唔小心講錯。不過時間係唔等人,言論一出,媒體和政客,包括建制陣營,都好像鯊魚見血,一窩蜂衝出去狂攻,林鄭慘變箭豬。最無奈的可能係陳帆局長,要面對泛民建制兩陣營圍插,明明係運房局的他,霎時政制事務局人肉錄音機上身,答一些似有還無、模稜兩可的答案。雖然佢係官場金句王,但他的答案充份表現出一個打工仔的無奈,因為老闆信口雌黃,結果佢要幫老闆孭鑊,而事實上佢都唔明點解老闆無啦啦要講呢啲。睇嚟今次靈魂要遊走的,是他。

親手粉碎置業階梯

80萬公屋封頂既政治不正確,民生亦不正確。公屋需求殷切,只加多4萬就封頂,一定唔足夠,意識形態近乎社會福利主義的政客,亦一定圍住你嚟追打。何況這項政策看似未經討論、諮詢,數字也不知從何而來,亦不符合一般行政方式。所以,林鄭根本無得唔道歉,這個公關災難實太離奇。更何況,這跟林鄭競選方針提過的房屋政策和最新的施政報告,是100%不符合。林鄭的房屋政策,常提到一個概念,叫「重建置業階梯」。何謂置業階梯?就是先增加出租公屋供應,滿足一般基層的居住需求,然後就是綠置居計劃,引公屋租戶或公屋富戶買樓,走上置業之路。同一時間,也增加居屋供應,又有「白居二」之類的政策,讓人走上置業路。換言之,這是層遞式的上進,一步一步由居住需求改成置業需求的概念演進。如果林鄭容許公屋80萬封頂,就是親手粉碎置業階梯,亦即是自打嘴巴,推倒自己過往強推的房屋政策核心理念。好簡單,行樓梯都係一級一級上,如果公屋封了頂,即係第一級樓梯無左,咁點上第二、第三級?我跳上去,定飛上去呀?置業階梯係一個幾資本色彩濃烈的概念,因為這個概念的本質是把樓看成資本,先滿足相對「剛性」(我很討厭這個非正規經濟學用字,但太多人用,故妄用之)的住屋需求,然後再過渡到置業需求。住屋需求,是社會、民生問題,但置業不是,置業是買樓上車,除了自用之外,本質上涉及保本甚至投資、投機的概念,因為樓價升值也意味自己財富上升,這是一個理財級別的問題。政客講房屋問題,多是只注重前者,或者前者、後者混為一談。不過一般人心態不難推測,滿足了住屋需求後,自然會想細屋換大屋,大屋換大大屋;公屋租戶也會想轉質素高一點的居屋,再換私樓、豪宅等。要講置業階梯,就不能忘記呢一個概念嘅本質。正常人會想得通呢個概念,但政治人不敢宣之於口,因為鼓勵投機、投資,從來都不是容易推銷的。或者咁講,由公屋80萬封頂論到置業階梯嘅討論,從頭到尾都係一個笑話。渾水專業投資者、上市公司執行董事、90後
http://fb.com/muddydirtywater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71105/2020501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735

港1個月拆息9年新高H按升穿封頂利率 供樓負擔增

1 : GS(14)@2017-11-05 16:19:19

■與供樓相關的1個月拆息已連升12日,直撲0.7911厘。

【本報訊】新股凍資令本港銀行同業拆息﹙Hibor﹚持續抽升,與供樓相關的1個月拆息連升12日兼衝破年初高位,直撲0.7911厘,創下九年新高。以目前一般新造按揭利率H+1.38厘計,實際按息達2.17厘,升穿封頂利率。不過,分析認為,拆息抽升為短期現象,現階段業主轉投P按的誘因不會太大。者:陳洛嘉 劉美儀


新股招股潮,加上月末資金緊張,昨日隔夜息急升2.12厘至2.6793厘,1星期拆息亦升0.5厘至1.5193厘,1個月拆息略升至0.7911厘。現時H按普遍設封頂利率P(細P,即5厘)-2.85厘,實際按息即2.15厘。以昨日1個月拆息升至0.79厘計,即使H按理論上已達2.17厘,但仍會以封頂利率2.15厘計算按息。

新股潮後 拆息料回落

經絡按揭轉介市場總監劉圓圓認為,由於拆息在大型招股活動過後或有所回落,故相信H按計劃仍是置業人士首選,暫未出現H按轉P按之情況。現時H按使用比例維持逾九成水平,劉圓圓估計,隨着美國繼續展開加息步伐,定息產品的吸引力或於明年逐漸展現,相信屆時新造按揭選用P按的興趣會慢慢增加,P按使用比率或升至一成水平。中原按揭經紀董事總經理王美鳳亦指,現時H按及P按的實際按息都介乎約2.15厘水平,故現階段業主轉按的誘因不會太大。她預期,招股完結後,拆息有可能略為回調,但由於12月美國加息因素臨近,估計明年首季拆息上升趨勢會持續,屆時1個月拆息或會升至1厘以上,才令銀行加快考慮上調P的需要。

銀行年內調升P機會微

根據以往經驗,上海商業銀行研究部主管林俊泓指,當1個月拆息與P的差距收窄至3厘或以下,便會觸發商業銀行調升P的需要,以現時大行包括匯豐、恒生(011)及中銀香港(2388)P水平為5厘計,即1個月拆息至少要升至2厘或以上,故相信年內港銀應不會有調升P的壓力。恒生首席經濟師薛俊昇亦認為,雖然拆息短暫抽緊,但目前銀行體系結餘仍然充裕,港匯年內難弱見7.85水平,意味不會觸發資金流走,故銀行年內調升P的機會不大,最快或要待明年下半年。東亞銀行(023)貨幣及利率交易部主管陳德祥亦稱,現時短息抽升主要由於招股因素,高峰期過後短息應會回落,1個月拆息料於0.5至0.6厘間找到支持。由於銀行體系結餘充裕,加上港匯大致平穩,銀行應不急於加息。港元拆息向上,令市民供樓支出增加,王美鳳建議,業主可以留意首年鎖定低息優惠(如固定1.75厘)、其後以H按釐訂及附有P按封頂的按揭計劃,若現金回贈、封頂息率及之後息率條件合理,可視作短期內的慳息方案。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71101/2020092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761

地產潮文:公屋封頂疑團背後

1 : GS(14)@2017-11-05 17:06:35

近日筆者與友人燒烤,友人認為香港在林鄭治下,五年來都不會有希望。香港政局只會越來越亂,樓價沒有最癲,只有更癲。繼多個新樓盤近期熱賣後,房協兩個資助房屋近日正式開放示範單位,林鄭月娥雖然已就較早前的「80萬伙公屋就足夠應付基層單位的需求」的論調致歉,但社會仍然憂慮政府是否想逼人買樓,尹兆堅更憂慮樓市逆轉時,綠置居將會淪負資產。事實上,林鄭月娥撥出部份出租公屋單位做綠置居,原意是希望更多人擁有自置物業。很多前輩告訴我,八九十年代的供樓人士,很多都死慳死抵捱麵包,但當時各項物價較現在偏低,死慳死抵都能夠騰出收入的七至八成供樓。但近年香港人雖然整體薪酬略勝從前,但扣除日常開支後,能夠儲蓄作買樓首期及每月供樓的錢反而不及從前。金管局收緊樓宇按揭,令買樓首期大增,發展商高成數按揭大行其道。以一個君豪峰680萬的單位為例,若準買家未能付出272萬首期,就要採用發展商八成半按揭,全期利息支出高達453萬,比銀行六成按揭的總利息約111萬高得多。假如市民有能力供到一層正常樓,也許做樓奴仍會成為主流。不過,政府明知有近百萬市民無法負擔供樓開支,仍然逼人買樓,又同時繼續透過單程證與專才計劃等制度大量輸入內地人,難免令人質疑政府是否想逐步趕走現有香港公屋居民,騰出空間讓內地人居住。地產小子
http://propertykids.blogspot.hk本欄逢周四刊出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71102/2020214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806

港交所指引 散戶新股分派封頂

1 : GS(14)@2018-02-04 21:27:29

【明報專訊】港交所(0388)昨日發指引信,為認購不足額、公開發售超購低於15倍的新股設回撥上限,為散戶分貨數目封頂,早前創業板新股將公開發售佔比由10%大增至100%的招數料不復見。另外的新指引包括新股發售價可較招股價下限範圍低最多一成,聯交所表示此舉是便於新股靈活定價。

放寬定價「下限」 可再低一成

據指引信內容,為保障公開認購投資者的利益,配售部分認購不足,不論公開發售部分超購多少倍,若啟動回撥,重新分配至公開發售的股份數目上限為股數的兩倍或總發售股份的三成,以較低者為準。

至於配售足額,但公開發售部分超購低於15倍的情况下,上限仍然會適用,若多於15倍則會按照聯交所第18項指引, 即超購100倍以上,公開發售部分增至50%;超購50倍,增至40%;超購15倍,增至30%。

另外,聯交所亦加強新股的披露規定,招股書中必須披露回撥機制重新分配的比例。

事實上,在監管機構嚴打全配售(即不設公開招股)創業板新股後,市場上開始湧現100%公開發售新股,去年6月上市的運興泰(8362),公開發售佔比突然由10%增至100%,散戶被殺個措手不及,大手抽孖展的投資者在暗盤沽貨,股價大跌三成半,當時聯交所並未有就創板公開發售的回撥機制作明文規定。在新指引下,發行人無法再隨意訂立回撥機制。

招股書強制披露回撥比例

昨日聯交所發的另一指引信中,容許上市申請人將發售價定於招股價以下的10%,並以此為下限,港交所表示目的是避免撤回機制所造成的成本及延誤,以方便新股上市。港交所監管事務總監兼上市主管戴林瀚表示,以靈活定價的機制旨在令申請人調整發售價的同時毋須重新推出招股活動。新指引生效12個月後會再作檢討。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969&issue=2018020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75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