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筆論天下:是專家說的 陸日勤

2008-08-26  AppleDaily

在 一場中國對委內瑞拉的奧運女子排球賽,中國稍為領先,電視台即場旁述對中國隊的表現讚嘆不已,尤其是主力王一梅,指她不但扣球了得,發球也有一手──她每 次用「四分三力」發球,球穩而有「些少」威脅。中國隊連取幾分後,王一梅又準備發球,旁述肯定地喊道:「看!她又用四分三力發球……」結果,球越過對方的 場區出界,中國失一分,這位旁述頓時語塞,空氣靜止了兩秒,另一位旁述接着說,發球失誤,只怪王一梅今次「想得太多」,發球前意志不夠堅定。在另一場奧運 賽事──男子50米步槍三種姿勢決賽,美國代表一直領先,到最後一發,只要他保持水準便勝出。他開了槍,槍靶竟然安然無恙,全場嘩然。他連靶邊也射不進, 子彈不知飛到那裏去。結果美國代表將金牌拱手相讓。旁述對失誤感到莫名其妙,請教客席旁述──一位射擊教練。教練說是「心理質素」問題,是「集中力不足」 所致。

按結果自圓其說

日勤認為,旁述的解釋大有問題。首先他說王一梅用「四分三力」,他怎知她用多少力?當她開失球時,另一 位說她想得太多,他又怎知道她想甚麼?射槍失誤的美國人,事前又沒有傾手提電話,也沒有擔天望地,「集中力不足」又何以見得?有沒有可能是,王一梅用慣常 的力度如常發球,十次中總有一次失手呢?另外,有沒有可能是那位美國選手,精神如常集中,一百發之中,總有一發無緣無故射失呢?而落敗是否他的不幸,這隻 罕有的黑羊,偏偏在關鍵時刻出現呢?有個旁述說得對,他拿起一個文書用的萬字夾,道:「要射中圓心,就等於隔着一個標準游泳池,射中一個萬字夾,過程中的 誤差之大可想而知。」勝負得失不可能全靠運氣,不過,日勤認為,突如其來的事件令人感到不安,我們需要找人來解畫,而我們信賴的解畫人,通常是專家。專家 有兩個特點:第一,他們對事情有精密的量化,例如,王一梅用的力度是「四分之三」,而非「三分之二」,又不是「五分之四」。之間的分別,普羅大眾不會懂, 因為他們不是專家。第二,專家對凡事皆有解釋。何以某運動員大熱倒灶呢?專家不可能說:「我不知道」,這個答案令人懷疑他無料到,「心理質素」便成為百搭 的馬後炮。

為意外解畫

日勤所指的專家,不是假冒神棍,而是真正的專家。他們有豐富資歷、精密估量和解釋,令觀眾津津樂道。世 事的千變萬化易令人感到不安,專家將這種不安一掃而空。而在人群中,專家站在知識領域的最前線,這種自信有時連自己也騙了。奧運旁述不乏有料之人,但旁述 力求專業,以滿足觀眾對專家的崇拜心態。對專業過份倚重,助長「雙白線」現象──轉行困難,是港人追求改善生活面對的困境,最頂級的專家也可能失敗。周四 說故事。http://penandsky.blogspot.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7

太陽能收購公告沒有說的東西-馬斯葛(136)


(1)

今日先談談馬斯葛(136)的太陽能收購新聞。

今早,公司
宣佈向張文山、吳以舜及Quinella International Incorporated訂立協議,收購Trifecta International Incorporated(「Trifecta」)的50.1%股權,作價不多於1.25億美元,即全公司作價2.5億美元(折約19.5億港元),此外亦授予公司期權,在收購後12個月至36個月期間,可分批收購Trifecta剩餘49.9%股權。

另外,在收購完成後,張文山取得的股票有禁售期,在18個月內不能出售,在18至24個月間出售25%,在24個月後可出售全部。


據 公司引述的資料稱,山陽科技已開發並於美國、歐洲、日本、台灣及中國專利註冊一項全新及創新技術用以製造多晶硅。多晶硅為太陽能價值鏈使用之主要原材料。 與其他多晶硅製造商常用之生產工序比較,山陽科技認為其計劃採用之生產工序具創新性,因其使用模組化生產線,其設計目的是達到使用較低進料成本及大幅減低 耗用水電。山陽科技相信其技術將有助降低生產成本及減少製造多晶硅對環境的損害。這將有助於降低客戶採購多晶硅之成本,使之能夠提供可產生等於或低於電網 平價之電能之產品。


山陽科技已與當地及國際客戶訂立固定年期之採購協議,據此,除非由協議方終止協議外,協議有效期均至少至2015年。根據山陽科技的估計,直2011年年末,該等採購協議產生之訂單將佔其工廠75%之產能水平。山陽科技現正於台灣建造生產廠房,估計將於2010年8月落成。


而綜合台灣在2008年11月各報導稱,山陽科技是「結合中美技術團隊研發「高能氫原子束氣旋式還原燃燒法」,有別於汙染性較高的西門子工法。」,2008年底前興建第一階段500噸產能,此外稱第1期廠房會於2009年中完成,未來逐步擴充至年產能2萬噸,約能達致此產能生產多晶矽成本每公斤20美元。


但現時公告並無稱其產能是多少,但應高於20美元,較現時價格約50-55美元高出不少,從保利協鑫(3800)的成本現時僅約35美元,未來再降低至30美金,確實有一定價格優勢,但是相差不大,亦可從公告和報導比較,可見公司廠房興建程度確實有所延遲。


公司確實在中國及台灣有一個專利,詳如下:








可以看到,公司確實是做生意的公司,但你有可能被這些東西迷惑,且看下面。


(2)


我 們查到台灣的公司登記,證實山陽科技還是由一家祿訊國際持有,祿訊國際則由張文山、吳以舜持有,但公告稱其向Quinella International Incorporated收購,亦有稱股權會重組,但為何不直接披露現由這公司持有?這是人人公開可查到的東西,何必隱瞞?






在報導有稱台灣上櫃公司台灣半導體持有股權,但我在2009年台灣半導體財務報表看到以下東西:

從上文可以看到,山陽科技在2008年有所虧損,故台灣半導體計列投資損失台幣1,536.4萬元(376萬港元),以其持有18.44%股權來說,公司虧損約8,331.9萬台幣(2,044萬港元)。

亦 可看到祿訊國際其後應持有全部山陽科技股權,即可從祿訊國際價格計算山陽國際的價值。以現時祿訊國際發行股數5,000萬股計算(5億台幣/10元台幣面 值),在2009年11月,其出售價8.67台幣計算,整家公司只值4.35億台幣(1.07億元),為何在9個月後,價值變成19.5億元? 故可以知道,他們的成本估計只是半折左右,如計上約1億的現金代價,就算他們的股票一世也不能賣出,已取回成本。

況 且台灣半導體出售原因是公司並沒有發展目標、設立方向、財務規劃及營運規劃,為何在9個月購入的原因是明白山陽科技「已開發並於美國、歐洲、日本、台灣及 中國專利註冊一項技術,有潛力大幅降低製造多晶硅之成本。董事相信可能收購將為本公司提供機會讓其進駐清潔科技市場的有利位置」,很明顯有發展目標。可以 說,即是有人買錯,或者有人賣錯?

在公告稱,公司及山陽科技已聯合委聘德意志銀行香港分行為有關可能收購之獨家財務顧問及配售代理,可見公司又準備集資。

由此可以見到,財技界人士又利用一批國際團隊,把一堆賤價資產,變成幻想的高價,然後利用高價集資,騙小股民的錢,請小心小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110

中國《反壟斷法》意外讓宏碁撿到便宜? 宏碁併方正兩個「不能說的祕密」

2010-8-16 TWM




為了補上中國市場這最後一塊拼圖,又要規避中國《反壟斷法》的牽制,宏碁董事長王振堂用最聰明的方式「娶」了方正,併進宏碁最缺乏的中國PC銷售團隊。但堪稱美事一樁的「婚事」,宏碁卻不敢太過張揚,只因有兩個不能說的祕密。

撰文‧賴筱凡

兩個月前,宏碁在北京舉辦了一場全球記者會,宣布與中國第二大本土電腦品牌方正簽訂了合作意向書。

沒有事先預告、更沒有半點消息透露,就連合作內容都讓在場的各國媒體摸不著頭緒,當時宏碁董事長王振堂只留下了一句,「我們希望兩邊政府對於這個合作案,能夠支持。」為今日的合作案埋下伏筆。

兩 個月後,謎底揭曉。宏碁發布新聞稿,說是要與方正科技「加強合作」,用六千九百萬美元(約新台幣二十二億元)向方正集團「租」下「Founder PC」的七年品牌使用權。沒有過多的解釋,整篇新聞稿延續北京記者會風格,一樣讓人搞不清楚宏碁的葫蘆裡在賣什麼藥。宏碁發言系統更猶如在與媒體玩躲貓 貓,沒有任何人能回答問題,甚至宏碁財務長杜哲民也上演失蹤記,使出「不在、開會、關機」三大躲媒體絕招。

宏碁與方正的合作,有什麼難言之隱,讓向來資訊透明、公開的宏碁,變得遮遮掩掩?

祕 密一:台灣「購併」中國不能說,怕傷及民族情感其實說穿了,「這就是一樁合併案,是宏碁整併了方正科技的PC銷售部門,而且是用很聰明的方式。」摩根大通 證券亞太區下游硬體製造產業首席分析師郭彥麟分析。而不能說的祕密,就在於宏碁是台灣公司,不能購併大陸國營企業,於是,想出了這套只併部門、不併公司的 絕佳購併計畫,而這兩個不能說的祕密背後,所欲掩蓋的事實,就是方正退出PC市場,全面結束手上的PC業務。

明明就是一樁購併案(類似二○○四年中國聯想購併IBM個人電腦部門),在宏碁新聞稿裡,卻從頭到尾未見「購併」二字,就連在宏碁與方正簽署的合約裡頭,也隻字未提「購併」。

原 因很簡單,因為方正科技是一家國營企業,是一九八六年由北京大學所投資創辦的北大方正集團旗下子公司,更是掛牌大陸A股的紅籌股,按照大陸《反壟斷法》, 外資不能購併國營企業,即使宏碁只購併了方正科技的一個部門,對外也不能說是購併,就怕傷及民族情感,這完全迥異於宏碁過去的作風。

近年來,宏碁採用多品牌行銷,○七年一舉購併Gateway、Packard Bell與e-Machine,奠定宏碁的全球品牌策略,坐上全球NB品牌的老二地位。但對岸的中國市場,宏碁卻是屢攻不下,只拿下三.二%的市占率,遠不及惠普、戴爾,還有死對頭華碩。

為了擠下惠普成為全球NB龍頭,宏碁必須把大陸最後這塊拼圖拼上,所以勢必得從本土品牌下手,而方正就成了宏碁相中的絕佳獵物。

「其實,這幾年方正集團一直在轉型,他們對PC製造已經沒有興趣。」郭彥麟觀察,每年NB出貨僅三十萬台、桌上型電腦(DT)只有三百萬台的方正,對於經營大陸PC市場,是越來越沒興趣,倒是在經營品牌與通路上,比較有心得。

於是,尋求轉型的方正,遇上在大陸尋找獵物的宏碁,兩方一拍即合,擦出了這次合作的火花。方正科技不僅將陣中最有力的大將藍燁讓給了宏碁,更把方正科技最核心的PC銷售團隊也一併賣給宏碁,幾乎等於將方正科技整個PC業務讓了出來。

祕密二:金額不能說,高買、賤賣都估不出來表面上看來,宏碁受限法令而無法吃下整個方正科技,但其實,這反而讓宏碁在這項購併案中撿到便宜,暗中竊喜。

只 購併方正單一部門的解套方法,讓宏碁繞過大陸法規,也讓宏碁只需整併進它最需要、最有價值的PC銷售部門,等於是補進宏碁在中國最缺乏的一環。方正科技總 裁藍燁,也因為這項合併案,得以從方正科技轉職到宏碁旗下,未來將擔任PC品牌事業部總經理,方正科技的PC銷售部門也因而成為宏碁旗下的「方正PC事業 群」。

其次,方正科技旗下的工廠,完全不在這次的合併案之中,這樣一來,宏碁既不用負擔方正科技的硬體資產,又可以買到宏碁最缺乏的行銷人 才。加上北大方正集團進一步授權給宏碁,在未來七年中,只有宏碁能夠使用「Founder PC」品牌,也就是說,方正科技將不再生產PC,就算生產PC,也不能用方正的品牌,或只得選擇替宏碁代工,全面結束PC業務。

意思也就是 說,未來七年裡,你在中國看到貼有「Founder PC」品牌的電腦,都將出自宏碁之手,而方正科技雖然將最核心的PC銷售團隊賣給宏碁,但方正科技在中國四至六級城市,仍握有龐大的通路資源,未來不做 PC後,將成為更單純的通路商,甚至方正科技最擅長的政府標案等市場,也依舊握在方正手中,只是方正僅為標案代理商,實際要賣掛有「Founder PC」品牌的電腦,還是得向宏碁買。

而二十二億元只是宏碁向北大方正集團租用品牌的權利金,在進一步簽約後,方正科技PC銷售部門的整併,勢必還會有另一筆花費,究竟金額多高,目前宏碁仍無法透露,只說兩邊尚未簽約前,還在估算。

在 「宏方配」發展至今,雖因大陸《反壟斷法》讓整個合作案顯得綁手綁腳,卻反而讓宏碁意外撿到寶,不僅拿到方正品牌使用權,還能補足中國PC市場的銷售人 才,且不用負擔方正的代工廠,成了最有利的購併解套方案。至於方正科技雖然等同結束PC業務,未來轉向通路服務發展,也未嘗不是件好事。

也難怪外資聽到「宏方配」的合作方式,都說是雙贏,未來就看宏碁吃下方正這顆大補丸後,能否在中國市場再下一城,邁向全球PC霸主寶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66

阚治东说的忽悠人的动力电池是谁? value9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4dc8080100ocld.html

阚治东在这篇文章中http://money.163.com/10/0726/10/6CGV5SEQ00253G87.html 提到深圳一家忽悠人的动力电池高人,不知指谁,是比亚迪还是雷天?还是其他的?

 

他在合肥的一个讲座中提到是“深圳龙田电池”,见下面链接。

http://www.hfhouse.com/dirsee/inc/textshow.asp?/=1035&w=1-

因为文字是根据录音整理的,我怀疑是“雷天电池”

 

雷天我几乎可以肯定是吹大牛,还吹嘘模拟人体生命原理

http://sztqb.sznews.com/html/2009-03/25/content_560768.htm

这哪有一点点科学态度,整个一个跑江湖卖假药的。

 

但不知比亚迪是否如此,老巴的背书不会有假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95

央企訪問團千億購買力出擊 中國超級大買家只能做不能說的盤算

2011-2-28  TWM




農曆年過後,一連串兩岸參訪活動熱烈展開,其中,二十三日由大陸海協會會長陳雲林領軍的央企及各產業龍頭的參訪團最具分量。這群市值超過二十四兆台幣的企業,為何對台灣充滿興趣?他們究竟肩負什麼樣的特殊任務?

撰文‧吳美慧、林宸誼

中國中央直接掌管的十幾家巨型企業,二十三日隨著大陸海協會會長陳雲林首度組團登台參訪,尋找與台灣企業的合作機會。這些靠著獨占優勢各霸一方的國有企業,此行除了考察台灣投資環境外,他們還負有什麼特殊任務?什麼產業是他們最有興趣的?

中國央企來台參訪,雖不是第一次,卻是兩岸簽訂ECFA(兩岸經濟合作協議)之後,首度大舉來台,包括中國糧食大王中糧集團、中國最大連鎖超市中國華潤集團、中國風電大王華銳風電、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等,這些在中國具有舉足輕重地位的央企,已在台北大集合。

他們來台後,會擦出怎樣的火花?值得高度注意。與過去不同的是,此次中國央企參訪的重點區域在濁水溪以南,似乎也透露出未來央企有意把南台灣作為投資重點的意圖。

隨著陳雲林來台參訪的央企和民營企業的總市值超過六兆人民幣(約合台幣二十四兆)。六兆人民幣有多大?約略等於台灣去年十二月外匯存底的一.六倍,就可以知道,這群人的身價「極具份量」,更擁有採購千億的潛力。

央企來台投石問路

背後緊扣「十二五規畫」

觀察這次央企來台的公司和行走路線,背後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緊扣著中國的「十二五」規畫,以及台灣即將開放陸客自由行,帶來的新商機;不僅台灣的企業想要爭取合作機會,連中國的央企也想要在台灣建立灘頭堡,分一杯羹。

「央 企到台灣投資,是要算成績的」,一位央企高層私下表示。「你知不知道,中國公布的十二五規畫,外面看到的都是新產業項目,但同時還給央企一個特別的任務, 就是要在台灣找投資項目,讓利給台灣。」一道命令下來,央企踴躍來台灣找機會,為的就是要上繳成績單,完成官方交辦的任務。

對大多數央企來說,台灣仍舊是陌生市場,因此,不可能在還不清楚狀況前,就拿著大筆的鈔票來台灣投資。這次的參訪,可視為「投石問路」的前奏曲,接下來的「磨合」才是重點。

「央企絕對會配合國家政策做事」,一位央企的高層說,哪怕最後投資失敗,都不必負責任,「只要是配合國家政策的事,怎麼做都對。」官方的一個命令,央企不敢不從,「績效比結果還重要」。由此推估,央企從參訪到實際投資,快則半年、少則一年,馬上就會開花結果。

其實,從來台參訪企業的名單中,不難看出中國央企想要找新能源產業、物聯網、觀光、食品等項目合作的對象,加速完成十二五規畫。

名單中的華銳風電,其業務都以新能源產業為主,正是中國發展十二五規畫中的重點項目。日前,保利協鑫在台灣才剛喊出要設立研發中心,就掀起台灣搶人才風潮。而稍早跟隨南京團來台灣的中國普天,更是把LED當作未來幾年衝刺的項目。

央企鎖定的合作對象

能源產業、物聯網、食品

此外,中國正加大力度推進雲端技術,而從雲端技術衍生出來的物聯網商機,會如同雨後春筍般地陸續冒出頭。名單中的愛國者數碼則是來台灣找尋可以連結的物流,讓物聯網從中國與台灣共同串起新商機。

而此團來台的央企中,部分已經和台灣產業有實際連結。譬如華潤集團,去年已經在台灣先設立華潤芯電子公司,先行切入高端的微電子領域,此外,集團也不排除未來到台灣設立超市。該集團不願透露姓名的高層說,要等到考察完後再說。

至於上海水產集團則提前一步,在今年元月分前往台南市學甲區考察完虱目魚魚塭後,可望透過學甲公司與養殖戶,在二月底完成簽約,作為中國企業來台考察後,第一份成績單。

學甲食品公司董事長王文宗表示,這次合作模式由上海水產集團與台南學甲食品公司做代表,已經先在北京簽約,以契約養殖方式為期一年。收購價則以每台斤收購價格,再加新台幣十元,向每戶採購三萬台斤,共三百噸,每戶今年保證獲利新台幣三十萬元。

為了這筆訂單,當地養殖戶四月清明節過後就會開始整地,十月開始收成。台灣部分,學甲食品公司則會與學甲當地弱勢、低收入戶養殖戶,在二月底完成簽約,簽約後每戶先發放三十萬台幣,作為整地、買魚苗費用。

其實,中國央企或是大型企業與台灣企業合作時,最怕被冠上「以大欺小」的臭名。所以,收購虱目魚,會先繳付整體、買魚苗的錢,讓養殖戶不必為第一筆款項傷腦筋。

同樣的,央企下單給台灣的公司,也都會隨著合同簽署後,把第一筆的L╱C(信用狀)開出。至少,現階段和中國央企合作,只要按照合約與遊戲規則走,無須擔心收不到款項。

可能來台投資的央企

名稱 代表人 主要業務 資產總額

(人民幣) 在台投資

中國華潤集團 董事長

宋林 消費品、電力、地產開發、醫藥等 港幣4830億元 2010.10投資新台幣1000萬元設華潤芯電子中國遠洋運輸集團 總 裁魏家福 貨櫃運輸、碼頭、貨運 1461億元 已投資陽明海運在高雄港貨櫃碼頭20%股權

中國光大集團 行 長

郭 友 銀行、證券、保險 13000億元 已與一銀簽署通匯業務合作

中糧集團 董事長

寧高寧 農產品,中國最大糧油食品進出口公司 2000億元中國港中旅集團 助理總經理王富剛 旅遊、房地產、物流貿易 3400億元

中國航空集團 副總經理

孫玉德 航空客貨運、飛機維修、機場管理等 767.5億元

華銳風電 技術總監

陳黨慧 生產、銷售風力發電設備 214億元

上海水產集團 董事長

湯期慶 漁業捕撈、批發、食品加工 36.44億元 已與學甲公司簽訂虱目魚養殖契約,3月生效

製表:林宸誼

吳美慧、林宸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93

奢侈品牌自揭「代工」不能說的秘密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5/826829.html

普拉達(Prada)、蔻奇(Coach)為首的奢侈品牌,一邊賺中國消費者錢,一邊通過香港資本市場,準備向投資者募集至少過百億資金。一箭雙鵰的同時,也有副作用。在香港上市需披露詳盡資料,奢侈品牌不能說的秘密——代工(OEM),恐怕將一一揭開。

算不上奢侈品牌的高檔品牌新秀麗就首當其衝,「大方」披露創立於美國的品牌在過去十年間,完成了自主生產到向第三方供應商進行採購即代工的轉型。去 年新秀麗94%的產品都由位於中國和其他亞洲國家的100家代工廠製造。代工廠們主要生產軟質行李箱,而技術含量較高、有知識產權的硬質行李箱,則仍然由 公司內部工廠完成。

去年初就有媒體爆料稱,普拉達在內的多個歐洲奢侈品牌,在東莞及溫州等地設立生產線,生產某道工序乃至成品,不過普拉達予以否認。

在今年3月華爾街日報的專訪中,普拉達首席執行官貝爾泰利稱,只要產品質量有保障,「普拉達製造」應該與「意大利製造」一樣,值得擁躉者信賴。「如 果產品產自意大利,我們就標註『意大利製造』,如果產自土耳其,我們就如實標註。別人不這麼坦誠,但繆怡(董事會主席)和我從來不把公眾當白痴。」

公眾是否被當成白痴,此次在港上市將親自揭開答案。而神秘面紗下可能正是傷疤。作為保薦人之一的高盛,此前按慣例向客戶發佈普拉達的研究報告。香港媒體獲得該報告,揭露普拉達已有八成產品外包生產,並連日追蹤,將位於中山的港資代工企業麥氏皮具實業公司公之於眾。

麥氏皮具實業(中山)有限公司網站顯示,成立於1981年的港企麥氏實業擁有技術工人逾2000名,主要生產高級真皮手提包和各類配件,主要客戶包 括寇奇(Coach)、波士(Hugo Boss)、卡文·克萊(Calvin Klein)和鱷魚(Lacoste)等大牌,每月產能可達15萬件手袋。

普拉達的名字並未出現在麥氏網站上。

與普拉達的遮遮掩掩不同,寇奇總裁Lew Frankfort早前在接受彭博採訪時表示,由於中國勞動力成本的上升,未來五年寇奇在華產能將從佔其全球產能的85%削減到40%~50%,並將生產能力轉移到印度、越南和菲律賓等工資較低的國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32

環保只是藉口 徵收廠地才是目的 揭開「毒蘋果」事件背後不可說的祕密

2011-10-31  TWM

 


一塊塊工廠用地,如今大漲,成了中國地方政府都市更新的目標,台商被迫賣地遷廠,這導致可成的空汙事件,以及正發生的蘇州遷廠潮、昆山逃亡潮。

撰文‧楊方儒

「我們要工作,我們要生存!」「方案不出台、機器不可拆!」迎風飄揚的白布條上,明白寫著年輕工人們的簡單訴求,這是十月二十日,發生在蘇州新區的獅山路 上,冠捷科技工廠前聚集三百名員工鬧事,抗議冠捷要遷廠。

冠捷是世界第一的顯示器製造龍頭,有一流的經營管理團隊。其遷廠計畫與同樣是世界第一、最近陷入空汙疑雲的可成,在蘇州地區均引起關注。

十月中旬,蘋果機殼供應廠可成遭勒令停工,在台商圈丟下震撼彈,在這之前,大陸中央電視台才點名台灣二十七家蘋果供應鏈廠商涉及汙染環境,被視為「毒蘋 果」。

中國嚴查蘋果供應鏈廠商的環境汙染問題,外界普遍認為背後恐與中美貿易戰有關,但《今周刊》採訪團隊深入內地採訪調查發現,這一連串社會事件幕後,就是地 價上漲!長三角的台商口中盛傳:工廠土地越來越貴,肯定會被逼走!

巧合?毒蘋果其實是煙霧彈十多年前,中大型台商只要願意到蘇州、昆山設廠,地皮都是政府送的,雖然擁有產權,但是要自力打通上下關係、推動工廠地目變更肯 定不容易,因此最終只有被政府徵收的出路。

「都是地方政府在搞鬼!」一位老台商會長對記者分析,可成自前年轉進蘇北宿遷,投資額達六億美元、用地達一千五百畝,是蘇州三廠的兩倍以上,整個長三角無 人不知,「這個時間點,因為空汙問題被鬧大,顯然不是巧合!」的確,昆山、蘇州這些台商密布的地方,如今工廠附近住宅、公寓大樓林立,不可能只有可成一家 有環保問題,尤其是玻璃、橡膠等傳統產業,排放量也只在多與少之間,為什麼沒有成為媒體焦點?事實上,蘋果的供應鏈查核,在鴻海員工跳樓事件後,已經是各 大品牌中最嚴格的,中國的環保組織也公開表示,不只針對蘋果一家,其他科技品牌的供應鏈也有問題,「毒蘋果」顯然只是一個偽命題。

目前蘇州政府與鳳凰城社區,向可成要求的賠償金額,是一位居民五萬人民幣。但可成董事長洪水樹已經明確對內宣示,絕對不會輕易妥協。現階段完全停工的可 成,員工還是每天上午八點上班、下午八點下班,雖然沒有事做,但大家心情都很緊繃。

上周,可成重啟一條產線試生產,但很快就被告密,政府第一時間就來查核。這看得出來,地方政府與居民站在同一陣線,向台商要求賠償,公部門並且藉此施加壓 力,希望工廠能夠搬走,未來都市更新的過程中,肯定有很多油水可撈。有了這次經驗,除了已經確定的宿遷之外,可成內部很明確的方向是,絕對不會把雞蛋放在 同一個籃子裡,洪水樹也正考慮向廣達租借常熟的廠房。

關鍵,長三角地價節節高升「台商都是在黃金地皮上,當不賺錢的黑手!」移居剛滿十年、昆山迦普科技廠長程昶原,比較自家個位數的毛利率,以及坐直升機飆升 的土地價格時,雙手一攤,嘴角上揚,現出苦笑。

蘇州新區台商群聚,除了冠捷外,和碩、明基都擁有數萬名員工規模。今天的蘇州新區,好比台北板橋,過去雖然都是工廠,但將來可要變身成為六本木!走在冠捷 所在的獅山路上,高級餐廳沿路都是,日本料理店開了一家又一家,價格雖然比台灣還要高出兩、三成,但每晚總是擠滿本地老饕。

冠捷科技集團積極配合蘇州市高新區為落實獅山商貿區發展規畫的﹁退二進三﹂(退出工業、引進商貿)政策,計畫將蘇州工廠現有加工製造的基礎,轉化為高科技 的研發、銷售管理中心。此一重大的轉型工程,也獲得地方政府的肯定;而留下的八十餘畝土地,將由政府收回,活化成為商辦、公寓大樓,促進地方繁榮。

可成的蘇州三大廠區,則擁有六百五十畝土地。目前可成內部已經確認,復工之後將陸續減少生產規模,最終會撤出蘇州。如果工廠用地全數被政府徵收,必然會是 股價大利多。

關鍵在於,被徵收的價格,肯定是當年的好幾倍!以冠捷在蘇州新區來說,一畝如果淨賺五十萬人民幣,就有超過三億五千萬台幣入帳。這對冠捷的財報肯定不無小 補,可成的出售地皮總值更可觀,估計在十億台幣以上。

最近這一波,靠房地產致富的老台商確實不少。冠軍磁磚的蘇州工廠用地五百畝,上半年就被政府高價徵收,十三年來辛苦生產一塊塊磁磚的利潤總和,都還沒賣地 來得多。

但更多的時候,台商是被迫遷廠。在昆山漢浦路設廠的欣興電子,當年設廠時四周一片荒涼,但現在可是熱鬧得很。尤其欣興生產的電路板,本來就是高汙染行業, 加上四百畝工廠地塊方正,昆山政府早就逼著欣興搬走。

這是長三角政府「騰籠換鳥」的大方向,台灣人正像游牧民族一樣必須遷徙!長三角確實正走上珠三角後塵,接連出事的溫州、蘇州、昆山都是縮影,製造業真的很 難混下去了。

倒閉!利潤空間被多重擠壓但他們能去哪裡?四川、河南都是選項。「河南零地價,什麼都是零!」蘇州北勝模具董事長康兆龍,評論起河南最近招商的積極。

至於如果回台灣,彰濱工業區,甚至部分用地閒置多年的台南科學園區,也都是不錯的打算。畢竟人親土親,鮭魚回流政策上更有優惠。

面對大陸改變重心產業,不再獨厚製造業,昆山的大小台商,最近確實個個愁眉苦臉,香菸不離手,台商關門早已不是新聞。

昆山當地的一個老梗是:韓國人、台灣人與昆山人,在陽澄湖旁邊說嘴,較勁誰最有經濟實力。韓國人先把三星手機丟到湖裡說:「韓國什麼不多,就是手機多!」 台灣人則把筆記型電腦跟著丟進水中說:「台灣什麼不多,就是筆電多!」 最後到了昆山人,他看了看左右,把台灣人丟進湖裡面大聲說:「昆山什麼不多,就是台商多!」昆山戶籍人口六十八萬,移居的台商、台幹、眷屬則有十萬人上 下,走在路上總是會聽到閩南語傳入耳裡。他們多半都是筆電生產體系的一員,包括模具、注塑、零組件生產、組裝代工等。

從○五年開始,昆山取代了台灣,成為全球筆電出貨重鎮,但從今年開始,這條完整的食物鏈,開始分崩離析。

關鍵在於利潤空間擠壓,大家都不賺錢了!不論台企與陸企,都面臨找不到工人、原物料成本飆漲、稅負減免終止、人民幣飛漲造成匯損、供電不足導致出貨不穩, 還有票期過長與銀行緊縮銀根,現金流左支右絀。

「上游、下游都是怪獸!」康兆龍說,上游原物料供應很硬,下游筆電代工廠客戶更硬,兩邊價格都是別人決定,自己只能當夾心餅乾,賺一點辛苦錢。

長三角有上萬家模具廠,營業額都不大,大廠的採購人員,對於供應商每天的產出,全都算得很精準,甚至每一分利潤,大廠都瞭若指掌。而小廠為了要賺錢,很多 都只能「減料」,像是在高價塑料中,摻入一○%低價塑料,但這是在玩火。

「都在泥淖中,有人開始在關門!」程昶原則預測說,如果第四季筆電訂單拉不上來,明年上半年肯定會有中小企業倒閉潮。以仁寶來說,今年原本樂觀預估的五千 五百萬台出貨量,已經下修至四千二百萬台,中小供應商當然更慘。

「昆山房價怎麼會漲?因為人要愈變愈少了!」另一位做電子貿易的台商也一語道破。

難混,中國製造業優勢不在昆山的台流,確實變多了。一些台灣人,在餐廳裡頭攀親帶故,結帳時卻故意不付錢,甚至一起去喝酒唱歌後,找個藉口就先溜了,他們 沒有面子回台灣,但在長三角也很難混。

前任昆山台商協會會長蘇來得,去年底就成了「落跑會長」!他的工廠,主要生產筆電用的印刷電路板,客戶包括鴻海、仁寶、緯創。一夕之間,全家人間蒸發,留 下三百多位錯愕的員工。

生產成本低、固定成本低,是中國製造業的一貫優勢,但這些優勢如今真的都不見了嗎?眼見這一波蘇州遷廠潮、昆山逃亡潮,答案真的不需再懷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23

三件財報沒說的事 害人住「套房」


2011-11-14  TCW




第三季財報數字背後,其實隱藏了 三大陷阱,這些干擾因素影響到財報的真實性,容易讓投資人誤判。

四大「慘業」只是跌深反彈

「面板產業虧損千億」的壞消息人盡皆知,但從九月底台股反彈迄今,友達、奇美電等面板廠的股價漲幅都超過兩成,超越大盤。

不只面板,同被列為四大「慘」業的DRAM、LED產業個股表現,也贏過大盤,基本面與股價脫鉤。譬如LED的億光、晶電,過去一個月股價漲幅超過兩成。 DRAM的南科、華亞科,十一月初三個交易日股價漲幅也高於大盤近一倍。

若從股價來看,實在無法體會到公司營運的「慘」狀。股價跌深反彈,漲勢往往會遮掩住基本面的缺憾,投資人若忽略衝進去買股票,很容易住進「套房」。

對外銷產業來說,今年新台幣兌美元匯率的大幅波動,成為左右獲利表現的重要因素。

匯損回沖形成短多誘惑

第二季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升值二‧二七%,不少公司的獲利被匯率侵蝕;第三季,新台幣貶值三‧○二%,第二季提列的匯兌損失,都在第三季回沖,成了短期利 多。以觸控面板大廠洋華為例,該公司第三季稅後盈餘中,就有六三%來自匯兌收益,除非第四季新台幣持續貶值,否則第四季獲利不容易超越第三季。

當心營收成長獲利卻下滑

雖然全體上市櫃公司(不含金融)第三季營收比上季增加二‧三%,但稅後盈餘卻減少一一‧七%,這也反映多數公司營收成長、獲利卻下滑。

當企業的營收成長高於獲利幅度,代表此公司的營運效益不高,其背後因素可能是原物料價格提高、產品價格下降等,要找到獲利成長幅度超過營收者,才會有超額 表現可期。以裕日車為例,第三季營收年成長率達二五‧九%,稅後盈餘年成長率達一四六‧六%,這樣的公司才有成長動力,股價也容易出頭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32

奇美電沒有董事長的關鍵 30天 揭開 許文龍、郭台銘 沒有說的盤算

2012-1-9  TWM


一家市值逾800億元的全球第三大面板廠,兩位身價逾百億元的科技業大老,卻讓37萬名小股東空等不到奇美電的新 董座。

他們一個認為歐盟罰金該由對方支付,一個認為是新經營團隊未正視問題才遭重罰;他們一邊認為組織應調整、 切割,另一邊卻認為賺錢單位應該留在內部;就連最新的前進巴西投資案,雙方看法都分歧。究竟許文龍與郭台銘 在盤算什麼?

撰文•賴筱凡、林宏文、翁書婷二○一一年最後一天的清晨,台南時而飄著細雨,坐落在靜巷裡的奇美集團創辦 人許文龍住家,幫傭一如往常六點準時灑掃。亮起大燈的許家客廳,在靜巷裡格外顯眼,習於早起的主人應該已經 起床。這是廖錦祥辭去奇美電董事長一職的第二十九天,兩大股東奇美實業與鴻海紛爭不休,奇美集團大家長許文 龍平靜的生活已產生微妙變化。

早上八點,因天候不佳沒有出海釣魚的許文龍,坐在客廳裡讀報,對於記者來訪,顯得有些意外,卻 也十分清楚記者的來意,謹以身體不適為由,回拒了我們的探訪。他心底明白,兩邊股東為了奇美電的走向擺不平
,這是個關鍵的敏感時刻,多說一句,都可能讓兩邊關係更形雪上加霜。

不過,作風紳士的他,面對有客自遠方來,不能親自接待,深感歉意,終究還是在當日下午一點,親自致電示意。這是他在奇美電沒有董事長的日子以來,首度對外做出簡短回應:「這是個敏感的時刻,我怕講太多又說錯話,奇美電從成立以來,就一直是總經理制的公司,很多事情不是我們大股東一邊說了算;謝謝大家對奇美的關心,很抱歉我沒辦法現在跟大家解釋清楚。」

鴻海拒擔保聯貸 成廖錦祥急辭董座最大導火線許文龍的立場尷尬,不是沒有道理,原本兩邊聯姻的一樁美事,打從一○年三月十八日,群創與奇美電正式合併基準日起,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就以「整合、磨合、融合」來期許新奇美。然而,這一年多來,兩邊股東對於奇美電的發展方向總有不同看法,內部派系惡鬥更是不斷,即使時至此刻,對於這樁聯姻,兩邊都是怨言多於讚美。

面對奇美電沒有董事長的日子已屆滿一個月,但董事會仍舊選不出新任董座,甚至其中一席獨董劉英達,也在上 月二十八日請辭,更讓外界對於奇美集團與鴻海集團的紛爭,增添更多想像。但到底為何兩邊大股東會走到這一步?奇美電高層直截了當地說:「主要還是兩邊互不信任。」打從群創、奇美電整併開始,台灣最大面板廠的營運便 開始舉步維艱,先是人才流失問題,市場沒有給奇美電太多整併的時間,面板產業史上最長的嚴冬遂已到來,面板 報價直直落,歐美需求疲軟,虧損黑洞不斷擴大。

為了籌措資金支付大筆債務,廖錦祥整整跑了一年的銀行,聯貸案金額從六百億元下縮到四百億元,至今還沒有 下文。據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銀行聯貸資金已籌到三二○億元之譜,公文簽呈也都跑到最後一關,只差郭台銘 蓋章擔保,但偏偏他就是不蓋。」郭台銘的強勢作梗,成了這波奇美電董座換人的最大導火線。

熟悉奇美電聯貸案的銀行業者指稱,早從一○年奇美電三合一之後,奇美電在財務面規畫多有鴻海的影子介入,「鴻海財務跟銀行團談融資利率,就像菜市場買豬肉一樣,利率一碼、半碼跟你用喊的。站在鴻海角度,當然為了股東權益必須如此,所以景氣好時,銀行團可能還吃你這套,景氣不好時,銀行團怎麼可能蒙著眼睛把錢丟到水裡。」於是,這一年來,借錢重擔幾乎落到廖錦祥身上,六百億元籌不出來,就把聯貸金額再往下縮,利率一切都好談。「奇美的人在跑銀行,幾乎把銀行團當大爺在伺候,只差沒跪在地上。」該名銀行業人士指出,廖錦祥為此還耳中風,鴻海卻對籌資一事袖手旁觀,讓許家一派人士著實心寒,尤其在最後擔保人蓋章階段,郭台銘拒絕作保,讓兩邊大股東的紛爭正式搬上枱面。

面對兩大股東的紛爭,奇美電財務長陳彥松認為,「這應該是外界與銀行對鴻海的期待,但鴻海只是股東之一,奇美電的財務規畫一直都以設備、廠房擔保為主,不可能要股東出來做個人擔保。」儘管如此,這仍僅是諸多爭議的一角,奇美電高層便透露,過去一年,許家跟鴻海幾乎沒有共識,不論是要將中小尺寸、觸控面板事業群切割,抑或是面對歐盟巨額罰款,就連近期要到巴西設廠,雙方的意見都相去甚遠。

奇美電考慮交出股權

卡在價格談不攏    郭董出招反制鴻海內部人士就曾私下批評,許家既要將奇美電主導權交出,就不應以大股東姿 態老是干預奇美電的經營。所以,當內部傳出鴻海不在聯貸案表態時,知情人士便分析,「其實,這是老郭(指郭 台銘)用來反制許家的手段,就是希望他們交出股權。」知情人士說,奇美電也不是不考慮交出股權,只是「以現 在奇美電股價十二元來說,只要低於十元以下賣出,許家都算認賠。」當年奇美電兩股換一股群創合併,對比早前 奇美實業曾以逾四十元價格參與奇美電現增,如今若以不到十二元價格賣出,根本就是大賠。偏偏在股權移轉的商 討下,鴻海又不願以市價買回許家持股,成了今日兩邊大股東僵持不下的窘境。

確實,在廖錦祥辭去董事長的同時,段行建也隨即辭去副董事長,將奇美電的主導權空了出來,鴻海要全面接掌 的消息不斷,間隔數日後,鴻海卻發布重大聲明,宣稱鴻海僅是小股東,不參與奇美電經營,郭台銘被媒體問及此 事時,立即甩頭走人,在在都令人對奇美電的經營權紛爭更加霧裡看花。

廖錦祥辭去董事長三十天來,雙方鬥法幾乎沒有停過。「如果老郭真的這麼想要經營權,要麼拿錢來買股權,要 麼有擔當地扛起籌錢責任。」親近許家的高層抱怨,這一年來,跑銀行都是許家的人在跑,現在鴻海又要主導權,實在沒道理,那就把董事長大位空出來,看鴻海如何接招。

但鴻海也不是省油的燈,「老郭不是笨蛋,現在鴻海接手董事長,就要負責籌資這個爛攤子,奇美電未來一年到 期的債務高達六九○億元,雖然流動資產還有二二二七億元,但帳上現金只剩六一八億元,不然就得要與聯貸案的 銀行團有共識。」知情人士說。

於是,在廖錦祥一辭職後,奇美電與銀行團的協商又得重新規畫。「銀行團的態度很清楚,聯貸案要過關,必須 由鴻海的法人代表出任董事長。」銀行業人士把話講得明白,當奇美電已經是半個溺水的人,銀行團借這筆錢出去,都要有收不回來的心理準備。

所以,銀行團要求鴻海一同擔保,段行建雖是最合適的董事長人選,但他在奇美電董事會是自然人身分,「就算 段總身價有個數十億元,但奇美電一年就虧四、五百億元,段總不可能會蹚這個渾水。」銀行界人士分析。

面對銀行業傳出的種種說詞,陳彥松表示,未曾聽聞過這種說法,大股東間的股權移轉,奇美電更無從過問。 然而,奇美電董座難產確是事實,甫辭去奇美電獨立董事的劉英達也表明:「我會辭職,主因是希望給奇美電董事會更大的空間,可以再去找可能接掌董事長的新董事加入。」至於另一位獨董、國票金董事長魏啟林,與金融界關係密切,在目前奇美電融資非常重要的關鍵時刻,劉英達因此選擇自行辭去獨董,以便董事會能有更好的安排。

但親近奇美電董事會的人士不諱言,「目前五位董事中,老段(段行建)不接董事長,大概就很難有人可以接了。」

雙方內部派系鬥爭

兩邊大股東意見相左   
信任盡失另一方面,鴻海對於許家握有多數股權,依舊惴惴不安。打從奇美電與群創合併,當初股權結構的設計,為求尊重許家為奇美電最大股東,將董事長一職留給了廖錦祥,由段行建接下奇美電的經營權。

然而,奇美電的實際運作上,仍有不少舊奇美的影子存在。像是奇美電南廠總經理王志超,每兩周就須回奇美實 業報告營運狀況,更別說奇美電一遇到重大決策案時,許家的意見不會少,讓整樁聯姻日漸貌合神離。

事實上,許家與鴻海彼此不信任的原因,早在先前歐盟反壟斷案就已種下,儘管奇美電早就提列這筆三百億元的 罰款,但當年兩造談合併時,奇美電卻沒有主動提及此事,讓後來接手的鴻海大為光火,認為許家刻意隱匿。老群 創人更為這筆罰金叫屈,雙方對於誰該為這筆巨額罰款買單,完全沒有共識。

去年三月,奇美電三合一屆滿周年,開始有了將中小尺寸面板與觸控面板事業群分割的想法,「老郭之所以會把 念頭動到這邊,主要還是掌管中小尺寸面板的奇美電副總許庭禎認為,中小尺寸事業群的獲利不錯,卻埋在奇美電 裡,看不到績效。」奇美電內部人士指出,當時許庭禎是郭台銘跟前紅人,群創與奇美電的合併案能談成,許庭禎 功勞不小,加上蘋果iPhone與iPad用的部分面板,又在他掌管的中小尺寸事業群生產,他的意見自然深受郭台銘採 納。

當時除了中小尺寸面板與觸控面板事業群的切割外,系統組裝的分工,也是討論重點,當年群創模式能夠成功
,系統組裝的利潤無疑扮演了重要角色。然而,奇美電究竟是要做一家單純的面板廠,內部系統組裝的訂單要留在奇美電,還是回歸到鴻海,段行建與郭台銘的看法截然不同,讓奇美電內部的派系鬥爭更加白熱化。

段行建主張不切割中小尺寸與觸控面板事業群,又希望系統組裝的業務能留在奇美電,在在都與郭台銘相反。這 也是為何去年段行建一度交出中小尺寸與觸控面板事業群的指揮權,「吵最凶的那段日子,段總連公文系統都看不 到,人事安排也不用問他意見。」奇美電內部人士說。

對此,陳彥松解釋,每家公司在討論發展方向時,本來就會有各方意見,兩大股東當然也會希望找出對奇美電最 好的安排,但外界總是將討論過程的不同聲音做延伸,搞得好像兩方吵架才不做,其實是有其原因所在。

在內部派系鬥爭不斷,兩邊大股東又意見相左,雙方信任基礎盡失。像是近期鴻海又提出到巴西設廠,開發逾兩 億人口的市場,不僅蘋果積極,鴻海也相當認同這個計畫,若能夠買下奇美電的設備,並移到巴西生產,是最好的 安排,不僅有助於解決眼前產能過剩的問題,甚至可望有現金挹注。

但巴西投資案一提到奇美電董事會討論,談判又陷入僵局。接近奇美電高層人士透露,鴻海希望奇美電出售設備 的同時,也要派人到巴西負責營運,但奇美電對於鴻海有諸多不信任,更別提派人赴巴西,擔心人才一去就回不來。

接近奇美電高層人士說,「郭台銘覺得他做這些事,都是對奇美電有利,可是許家的人卻認為,這個案子講到最 後,還是鴻海占便宜,雙方都不願意讓。」這麼一來,奇美電的巴西投資案又宛如沉入海底,無聲無息。

面對外界頻頻詢問此事,陳彥松說,「這個案子還是進行式,相關內容也還在討論中。」在兩大股東紛爭進入白 熱化階段,雙方也開始思索對策,除了銀行團希望鴻海派人出任董事長,其實奇美電高層坦言,「內部確實開始出 現鴻海企圖用減資彌補累計虧損的方式,稀釋許家股權,再重新注資。」為的不是別的,就是一絕後患,拿回股權 也拿回主導權。

雙方各有盤算 私募、賣股、減資尋解套? 當然,私募引進鴻海資金,也是選項之一,但奇美電股本已逾七百億元,鴻海主要考量還是希望增加持股,前提是以「更便宜的價格」增加股權。

對於外界猜測,陳彥松也未把話說死,各種財務規畫都有其可能性。 兩派紛爭看在外資眼裡,雖然是鬧劇一場,卻也私下選邊站,「倘若最後能由鴻海接手,那是對奇美電最好的發展,加上索尼剛與三星拆夥,是台廠搶單的很好機會,現在索尼釋單給台廠的比率有四成,能否再向上提升,端看四月下單狀況了。」一名不願具名的外資分析師說。

不過,奇美電迄今已逾一個月沒有董座是不爭的事實,儘管奇美電公司章程有相關代理人制度,但重大決策都還 是需要進到董事會討論,相關文件也都需要董事長簽核,「我想,兩邊大股東都希望能盡速縮短沒有董事長的空窗 期,做出對奇美電最好的安排。」陳彥松說。

至於鴻海方面,迄截稿前,仍未能獲得其回應。 當台灣最幸福企業的奇美集團,遇上台灣最鐵血的鴻海集團,光譜上的兩個極端,衝突難以避免。不僅鴻海派的人有怨言,老奇美人也苦水不少,直言「鴻海吃人夠夠」,親近許家的人士更私下抱屈,說是:「台南紳士遇到台北的黑手。」雙方企業文化大不相同,寫下了兩大集團聯姻不愉快的一頁。回首兩年前,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記者會上,許文龍曾說,奇美電也曾想過與友達合併,最後選擇了鴻海。「因為一邊是博士,一邊是碩士,雖然博士地位高,但碩士比較會賺錢!」許文龍解釋,雖然鴻海是黑手起家,但事業快速成長,獲利能力強,未來合併後新奇美比較有成長機會。

不過,如今看來,企業文化的融合恐怕比賺錢能力更重要,這對此刻在台南靜巷庭院沉思的許文龍,應該是最深 刻的體認吧!

泛奇美、泛鴻海四大角力奇美電董座難產泛奇美實業 持股比率17.14%泛鴻海集團 持股比率11.06%

1.中小尺寸與 觸控面板分割案 許家:獲利金雞應留在奇美電。 鴻海:獲利部位應切割上市,吸引市場資金。
2.系統組裝業務 許家:獲利高的業務應留在奇美電。 鴻海:奇美電應將業務單純化。
3.歐盟反壟斷案罰款 許家:鴻海人不配合歐盟調查,罰款才會這麼重。
鴻海:屬舊奇美時代的案子,應由奇美實業支付罰金。
4.巴西設廠去化產能

許家:擔心派人到巴西,會造成人才流失。 鴻海:有助解決產能過剩,並有現金挹注。

雙虎合併案政府一頭熱    最後卡在郭台銘不點頭若將時間往前倒回一個多月前,經建會主委劉憶如、經濟部長施 顏祥相繼拜訪友達董事長李焜耀與許文龍,希望有效整併台灣面板產業的資源,將面板雙虎的合併案在枱面上炒得 火熱。

事實上,早在政府官員公開介入之前,許文龍找李焜耀談合作的風聲,就已在友達內部傳得繪聲繪影。據友達高 層透露,許家還派出奇美電副總丁景隆前往探路。只是,落花有意、流水無情,雙虎合併討論案來到郭台銘這關,硬生生地被打了回票。

「許家對雙虎合併的態度開放,可是鴻海可就不一樣。」知情人士說,這個討論案在郭台銘面前,根本沒得談
,因為當初郭台銘會看上奇美電,就是要抓住消費性電子產品最關鍵零組件,達到垂直整合的目的。

原本有意把雙虎送進洞房的經濟部,在雙虎合併案裡成了一頭熱,「既然合併沒得談,經濟部當然也沒興趣瞎耗 了。」知情人士說,經過這一遭,許家想淡出面板業的意圖已相當明顯,因此,在鴻海以聯貸案反制許家時,市場 便一度傳出許家開價,要鴻海將許家手上近兩成持股買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606

張忠謀沒說的真相

2012-03-12  TCW




在台積電的王國中,再也沒有比現 在風光的時候了。

在台灣,台積電不僅曾是最賺錢的企業,去年營收更再創新高;以全球的視野來看,IBM、三星(Samsung)這些世界一級企業,在晶圓代工這行,都不是 它的對手;論聲望,董事長張忠謀民間領導人的地位,在代表總統參加過幾次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會議之後,幾乎無人望其項背。

如果,以國家比喻企業,現在,就是台積電盛世,即將邁入八十一歲的張忠謀,就是這個市值兩兆王國的國王。這個集所有光環於一身的晶圓王朝,四分之一世紀以 來,卻一直有一個解決不了的難題:接班人。

七年前,張忠謀欽點的接班人蔡力行,扛起了執行長的位子,做不到四年,就被迫交出兵符,老帥回鍋掌舵,用了將近三年的時間,把台積電推上另一個高峰。然而 舞台的中央,拿著指揮棒的,卻只有張忠謀一人。

其實,「接班」絕對不是台積電一家公司的難題,所有台灣企業都沒有找到答案。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沒答案,工作到人生的最後一天;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沒答 案,鴻海交棒計畫,仍是霧裡看花。將軍羽翼再豐,終究有凋零的一天,企業基業要長,就必須讓領導的香火一棒、一棒傳下去。如果有一個台灣旗艦企業掌舵者能 順利交棒,無疑是為台灣企業傳承,樹立了新的典範。

蔡力行事件後,台積電的接班計畫沉寂了近三年,突然在三月二日,再次啟動。

這天,台積電公告,臨時董事會已經決定了下一階段的接班計畫。這次沒有指定單一的接班人,而是將三位資深副總,拔升為共同營運長(COO),並分別用六個 月的時間,輪調研發、生產及客戶三個單位,培養執行長的視野及高度,未來再視狀況,挑選執行長人選。

這臨時的舉動,引起外界譁然:集體領導,會不會落入多頭馬車、群龍無首的窘境?甚至更紛紛揣測,是否老帥的健康發生了狀況?才會以這種臨時的方式,公布接 班計畫。

為了釋疑,三月五日,台積電召開臨時記者會,張忠謀好整以暇站在大家面前,堅持交棒時間未到:「我有兩根棒子,一根董事長棒子,我不交;CEO的棒子,序 曲都還沒唱。」並連續強調三次,如果有狀況,「我一定會介入。」記者會雖讓健康問題疑慮消失,但外界對於這個台灣最大企業的接班,還是充滿疑問。

《商業周刊》團隊,在新接班計畫啟動的第二天,踏進了台積電位於新竹十二廠的總部,原本在張忠謀辦公室斜對面的蔡力行辦公室已經開始一拆為二,未來將讓給 新任共同營運長魏哲家及劉德音使用。訪談中,這位半導體教父,首次承認指定三位營運長的接班計畫是「摸著石頭過河」,可能視情況改變,同時也沒否認,這樣 的安排,有弭平公司各派系的考量。

《商業周刊》問(以下簡稱問):這次接班人培養計畫,是怎麼醞釀出來的?

張忠謀答(以下簡稱答):三個因素,產業、公司、人,我們現在的競爭者是跟三年以前完全換了,三年以前,我們的競爭者是聯電,現在是三星,英特爾則是間接 的競爭者。

公司部分,這公司是我創辦的,我們這樣二十幾年的歷史,強處在什麼地方,我們的弱點又在什麼地方,這個我也最知道。人,大部分副總以上(的人),這二十幾 人的長處弱點,我也都相當知道,有了這樣的基礎啊,能夠創造出一個最好的一個治理的方式。

問:為什麼共治是一個最好的治理方式?外界有「三個和尚挑水沒水喝」的疑慮,要怎麼避免風險?

答:我現在不想直接答覆你。

問:三個人共治等於最後沒有人負責?

答:我也舉了幾個例哦,事實上現在甲骨文(Oracle)也是一個co president(共同治理)的做法,另外一個例子就是高盛,不但是Co-CEO(共同執行長),而且是兩人在一個辦公室裡頭的。

問:合夥人制是以前高盛的運作方式,但現在……?

答:合夥人制只是一個怎麼分紅的方式,跟公司治理沒有關係。

問:這個共治模式在國內是首創,它的風險是什麼,應該有什麼配套?

答:我也講一句鄧小平的話,摸著石頭過河。

問:河的對岸是什麼光景?

答:我希望他們是兩、三個人,也不排除一個人就做CEO。你剛才也說了,什麼三個和尚嘛,我昨天也解答了這個問題,(他們上頭)還有一個董事長嘛。

如何考核營運長?不看各自績效,三人拿一樣分紅

問:台積電怎麼定位董事長、執行長、營運長?

答:在台積電,董事長是最高的。董事長對外代表公司,對內,主導董事會。對外是所有的外面哦,客戶、股東、社會當然是外面;對內,董事會是公司最高決策機 關。董事長絕對是公司的最高權力。

問:六個月的輪調期裡,三個營運長的關鍵績效指標(KPI)是什麼?

答:他們三人都是同樣的KPI,就是公司表現。不一定量化;有的是量化,比如說盈餘, sales(銷售)這個是我們有plan(計畫)的,可以用量化,可是什麼未來的R&D project(研發計畫),進度是不是如我們預期或是超過我們預期……。

問:所以他們的KPI都一樣?

答:三個人也不一定完全是一個KPI,可是三個人一定是一樣的分紅,所謂KPI嘛,我剛剛只是講了一個公司的盈餘,那個是共同的嘛。

我現在是分成三個block(區塊),如果有一個進度不夠,另外兩個人知道,我也知道,那我們就要馬上去幫他,幫這個人的忙,沒有各自的,我已經講過了, 三個人都拿一樣的分紅。

問:但權責若不夠清楚,很容易有搭便車的問題,這是人性。

答:這樣子啊,假如三個人裡面有人打混的話,人性啊,那我也有我的人性啊。假如這樣子的話,那三個人可能裡面有人明天就不是營運長。

問:為什麼是六個月輪調,不是一年?六個月不能有更長遠的策略規畫,預算、人事都無法更動。

答:不是,不是這個意思,六個月只是大概,也可以是三個月,也可以多一點,一年也可以。

我是覺得我要把這種派系啊,把它……(做出砍掉手勢,一旁的企業訊息處長孫又文補充「消弭」)。你說人性什麼,你幾乎這麼多年都在一個領域裡,難免好像這 個是我管的。好,我現在讓你到別的地方去管理。

問:打破諸侯割據?

答:對。

接班人不會太老?智力與經驗,六十歲是黃金時代

問:三位營運長歷練後都超過六十歲,當初有考量這點?

答:我當然有考慮這個因素。我是覺得六十歲是黃金時代的開始,六十歲是事業,黃金事業的開始。

問:但國際管理研究顯示,接任執行長的最佳年紀是四十六到五十二歲,這時正處於顛峰,接任後至少可有十年的作為?

答:我是以自己為例,我的黃金時代是六十歲才開始。

問:可是一般人體力大概五十歲就開始走下坡了?

答:不見得吧,假如你說的是吊單槓的那個體力,那可能不行,但一般我們講的這個體力,是智力,包含從經驗裡頭學到的東西,這我覺得並不是五十歲是黃金時 代,六十歲才是黃金時代。

問:可是國際一流企業的執行長,多半四、五十歲就接班,就像威爾許(奇異前執行長)接班時也只有四十六歲。

答:所以他們turn over(汰換)很快。

問:你之前講過,如果身體有了狀況,副董事長曾繁城可以帶著這個團隊前行,現在有了這個計畫後,還是曾繁城嗎?

答:我是董事長、又是CEO,我有什麼事情的話,曾繁城以副董事長的身分召開臨時董事會,我想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決定CEO是誰。

問:董事會對CEO人選有共識嗎?

答:我跟董事會討論過,但我不告訴你。我們兩年以前就討論過了。

上次交棒是失敗嗎?天下沒有絕對成功、絕對失敗的事

問:多年前你曾經說過「當你交出執行長棒子的時候,就是交出董事長棒子的時候」?

答:那是七年以前啦,我的想法也改變了,也可以說那個時候,摸著石頭過河,現在回來了以後,又再次出發了,再次摸石頭了。

問:你怎麼看上一次交棒,是成功還是失敗?

答:哎呀,天下沒有什麼絕對成功、絕對失敗的事情,只要想法改變了就可以做不同的事情,我不認為那次是失敗的,你這樣形容太……,我覺得我這次布局可以更 好。

問:為何不願多談上一次交棒的事情?

答:過去歷史我不想談了,事實上我還是很看重蔡力行,不然也不會把高度期待的新事業交給他。他現在是兩家新事業的董事長,也有相當持股。剛好印證我六十歲 是事業黃金時代的說法,他今年應該是六十一歲。

問:但為何不把蔡力行放在台積電裡?

答:不一樣哦!自己創立的公司猶如自己的baby,台積電也投資了很多錢在這兩個新事業。

問:未來共同營運長有必要進入董事會歷練嗎?

答:沒有必要,甚至以後的CEO都不一定。二十年前CEO是董事會的當然成員,甚至美國七、八成的公司都是董事長兼CEO,現在大約還有一半。

問:需要三位營運長,是因為合力才能接下你的擔子嗎?

答:也對,但並非我是什麼了不起的人,而是接創辦人的棒子總是很困難,除非公司不成功。但如果這家公司很成功,對那個接的人是不fair(公平)的。

問:台灣很多企業都面臨同樣問題,創辦人打下的江山太大了,沒人扛得起來。

答:所以,我創了一個模式,大家可以參考。

問:你未來最大的挑戰是什麼?找接班人是你很重要的任務嗎?

答:當然是很重要的,但不是Top 1(第一順位),因為我覺得我現在還做董事長,最重要的是把公司現在做好、把未來的基礎打好。找接班人也重要,可是假如我把基礎打好,找接班人就比較容 易。

問:台積電制度相對完善,又有一個獨特的商業模式基礎,難道還不夠好?

答:不對。一個人表現的水準,通常是競爭者訂的。這就是為什麼在一個沒有強手的競爭環境裡,培養不出傑出的人。競爭者改變了,台積電需要的能力比過去還要 高。

未來董事會的角色?如果我中風,CEO該由他們決定

問:這次共治模式的產生,獨立董事扮演怎樣的角色?

答:我們的董事會是兩整天,前一晚我跟獨立董事有一個working dinner(工作晚餐)。有許多人事評估的問題會在裡頭討論,對董事長假如有批評或建議,也在那個時候。

問:他們曾經有過什麼指教?

答:當然,他們曾問我,要是我忽然心臟病或是中風,怎麼辦?我就講,第一件事情就是挑選CEO;他們再問,應該是誰?我說,這應該你們決定。所以接班這個 制度並不是我一個人在想,董事會有很重要的角色,尤其是獨立董事。

問:這跟台灣企業的狀況很不一樣?

答:對,我知道啊!我知道台灣的獨立董事是怎麼一回事。

問:真的要卸任執行長時,會不捨嗎?

答:我想大概會有不捨。但我是董事長的話,是公司最高的權力,假如有一個執行長跟我有很好的默契,我想我不會太不捨。

其實這又是一位獨立董事給我的勸告,他說你到最後,也就是幾乎要死的時候,你回憶一生,不會想到你把TSMC(台積電)做這麼大,而是想到你交棒的那個人 是不是符合你的期望。

問:你希望未來世人如何評價你,那一句話會是什麼?

答:(放下菸斗,側身望向窗外沉思)。去年IEEE(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頒獎給我時說,我創造了這個專業晶圓代工的營運模式,同時也是 Fabless(無晶圓廠,指IC設計公司)的觸媒劑(促使發生的原因)。不過(策略大師)波特(Michael Porter)講得更好,他說我開創了台積電,也創造了客戶。

問:你強調不會交出董事長的棒子,何時會想退休?

答:當然有各種因素,我自己的健康是一個,還有,假如我當董事長還是要花很多時間,即使我的健康允許,我也想做別的事情。

比如說我自傳下冊都還沒寫,旅遊我也滿喜歡的,還有橋牌以及閱讀。

接班人真的適合嗎?不會英雄所見不同,我百分百保險

問:你的辦公室緊鄰著共同營運長的辦公室,會特別安排交流活動嗎?

答:我已經決定了,他們三個人都是Open door policy(敞門政策),除非你有私人對話;我的辦公室也是一樣,甚至吃飯時也是。

問:這次人才培養計畫有沒有可能三人都不合適?

答:你是說這三個人都沒能跟我「英雄所見略同」嗎?不會的,我可以保險這不會的,百分之一百保險。

問:奇美電董事長職位荒廢數月,你從公司治理來看有何想法?

答:我不想評論別的公司。每個公司都有一本難念的經。

問:資深副總蔣尚義二○○六年一度退休,現在他想法如何?

答:我的確跟他討論過,他也是摸著石頭過河,什麼時候退休,我想他現在已經沒有時間表。

問:你覺得尋找接班人是挑戰嗎?

答:我覺得競爭者,是挑戰;技術的難題,是挑戰;一個不肯在我們這邊買東西的客戶,是挑戰。但接班人我覺得是比較容易的,不是挑戰。

兩年後會交棒?決心沒有一百,但不要只用數字看

問:你希望下一任執行長任職十年還是二十年?

答:沒辦法確定,我也不會給自己這樣的設限。你知道現在公司的CEO,平均壽命只有五年,十五年前這個數字還有七年。在我壯年時,美國大公司的CEO至少 可以做十年。

你如果有興趣,我可以說一說CEO的歷史。這名詞其實是美國的產物,第一個商業的CEO,是美國開國元勳漢彌爾頓在十九世紀初期時提出的,美國憲法中稱呼 美國總統為Chief Executive。漢彌爾頓把自己銀行找來的專業經理人,多加了Officer,成了今天的CEO。

過去CEO是只有美國才有的職務,而且權力大於一切,中文翻譯「執行長」是不對的,聽起來好像只有執行,但CEO跟COO最大的區別,是CEO管策 略,COO才是執行。

問:如果用一到一百,來量化你這次交棒的決心,會是多少?

答:那個決心沒有一百。但是不要只用數字來看事情。

問:所以二○一四年不必然會交棒。

答:(點頭)

【延伸閱讀】因為林百里,張忠謀換眼鏡

過了一個新年,張忠謀也多了新氣象,最顯眼的,就是他換了眼鏡。而觸動他換造型的,竟然不是他的妻子張淑芬,而是廣達董事長林百里。

張忠謀過去最常戴的,是一副極細的金屬框眼鏡。但去年他獲頒IEEE最高榮譽獎章時,卻換上了一副粗框手工眼鏡入鏡,整個人也看起來完全不一樣。

被問到為什麼換眼鏡時,張忠謀笑了,他說:「我有天遇到林百里,問他說,『你這是新眼鏡嗎?』他說,『我其實有三十副啊!』」林百里為了要塑造形象,不同 的場合就要有不同的形象。不過張忠謀不忘補上一句說:「我不像林百里,我只有三副眼鏡。」這三副分別放在辦公室、台北的家,與新竹的家。

其中一副眼鏡,不僅是張淑芬親手替張忠謀挑選的,她還特別給自己買了一副一模一樣的,只是沒有裝上玻璃鏡片,純粹造型。不過張忠謀打趣說,沒有鏡片看起來 還真有點奇怪呢!(文●王毓雯)

【延伸閱讀】一分鐘看台積電

● 成立時間:1987年● 員工人數:3萬4,000人(至2011年10月)● 晶圓代工全球市占率:53%● 2011年合併營收:新台幣4,270億元● 2011年淨利:新台幣1,342億元● 市值:2兆828億元,占集中市場整體市值比重9.42%,是台灣市值最大的公司(至2012年2月29日)● 地位:全球最大專業晶圓代工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88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