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小夢】造假救妻者:先咬牙好好活著
http://www.infzm.com/content/84713廖丹用「一步趕不上,步步趕不上」總結自己此前41年逐漸邊緣化的人生。「五六年以後的事兒,現在想得太多也沒用。先咬牙好好活著吧。」
2012年12月29日晚上,在北京朝陽區一家快餐店前,廖丹用9600元買了不到一年的二手三輪車被偷了。車上還有他為過年置辦的食品和為剛透析完的杜金領買的一千多元的藥品。
「這裡的飯便宜。」每一次帶妻子透析後,他總會來這裡。這一次他為自己的大意而懊悔,更重要的是車上還有妻子賴以生存的藥。
對原北京內燃機總廠下崗工人廖丹來說,這是一個喜憂參半的冬天。2012年12月27日下午,廖丹從法院取回緩刑執行通知書。這意味著這個曾經為了維持患尿毒症的妻子透析騙取了17.2萬元醫療保險的北京男子可以翻過人生不太光彩的一頁。
「你要7月15日之前問我我幸福嗎,我真的要罵人了。我現在挺幸福的,以後會越來越幸福。」廖丹的微笑流露出久違的從容。
由於詐騙案一審開庭時獲得了媒體關注,2012年7月15日,廖丹收到珠海政協委員陳利浩17.2萬元捐款。這筆錢讓廖丹能及時退贓。這為廖丹在新年來臨之前的12月7日,換來有期徒刑三年、緩刑四年、罰金3000元的輕判。
憑著天使投資人薛蠻子籌集的50萬元的捐款,廖丹暫時不用發愁妻子杜金領的醫藥費了。這筆錢足夠讓她換腎,即便沒有腎源,也能維持她透析五至六年。六年以後,來自河北易縣的杜金領就滿45歲了。到時候作為北京人的配偶,她也可以獲得北京戶籍,加入北京城鎮居民醫保體系。
「五六年以後的事兒,現在想得太多也沒用。先咬牙好好活著吧。」廖丹說。
醫藥費有著落後,心情好轉的杜金領病情才穩定下來,不再像以前一樣「三天兩頭叫救護車,一邁腿就要花錢」。除了每週兩次透析,她每兩天還能織出一個串珠手包,在淘寶的愛心網店上發售,售價300元。廖丹則負責發貨。
即便是在接受採訪時,杜金領手上的編織也一刻沒有停下。她坐在客廳裡的雙人床上,靠著一台電暖氣,周圍擠擠挨挨擺滿了編織零件。網友們捐來的二手箱包飾品也被放上網店出售。
「現在大家還在關注,等這事兒完了,沒音兒了,網店也就不行了。」杜金領不乏緊迫感地說。這個8月開張的網店曾長期無人問津,直到11月一名記者上門採訪時幫忙發了一條微博,引發了媒體又一輪報導,生意也旋即火爆到斷貨。
如今,這個銷量起伏的網店寄託著一家人經濟獨立的希望。「我也不要求掙得太多,(一個月)兩三千塊錢,夠吃就行了。」杜金領說。
很長時間以來,這對廖丹一家來說是個並不容易實現的願望。廖丹用「一步趕不上,步步趕不上」總結自己此前41年逐漸邊緣化的人生。這個從小在皇城腳下玩大的北京人,在上世紀末北京城第一代房屋改革時搬到了三環邊的甜水園。1997年,小學學歷的廖丹又在國企改制大潮中從北京內燃機總廠下崗。2003年,廖丹用僅有的十萬塊錢買下東南五環外郎辛莊的一處小產權房安頓下一家三口。四年後杜金領患上尿毒症,每月近5000元的醫藥費負擔落在這個每月只有不到2000元低保收入的三口之家。
由於手續繁瑣,杜金領至今仍沒有在老家辦理農村合作醫療保險。來北京打工20年,她供職過的單位無一給她上過醫保。唯一適用於杜金領的北京城鄉特困人員重大疾病醫療救助也因報銷週期過長(三個月)被沒錢周轉的廖丹放棄。
「其實像我這情況應該也挺多,我這是比較幸運的。」廖丹說。在中國,像廖丹妻子杜金領一樣的尿毒症患者達200萬人,而尿毒症只是國家衛生部列出的可能因病致貧的50種大病之一。
事實上,貧病和不安並沒有遠離幸運的廖丹。
當前兩天廖丹所屬的朝陽區六里屯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向他詢問起網店收入情況時,廖丹果斷地表示,為了保住最低生活保障金,願意關閉網店。
廖丹患有嚴重的II型糖尿病,需要每天注射胰島素治療,而他的醫保報銷上限「抓一次藥就用完了」。保住低保戶的身份,廖丹還能享受北京城鄉特困人員重大疾病醫療救助制度下的二次報銷。街辦工作人員最終並沒有要求廖丹關閉網店,也沒有撤銷他的低保。
「辦事處的人對我們一直挺照顧的,能給辦的全給辦了。但他還是得按照國家規定來。」廖丹解釋道。
在這個寒冷的歲末,廖丹正忙於借錢重新置辦一輛三輪車,因為新的一年,他依然要每週兩次往返四小時帶杜金領透析,還要每天騎車20分鐘送兒子上學。
【大國小夢】股民:「這是一種痴心不改的生活方式」
http://www.infzm.com/content/84684編者按:
江河源自小流,千里積於跬步。中國夢遼闊壯麗的背後,是千千萬萬中國人對個人夢的追求。他們是這個國家最尋常的一員,有著家長裡短、柴米油鹽的悲喜憂歡,他們共同組成了中國夢最堅實的基石。只有當所有的個人之夢自由綻放,中國夢才是有根之願,有源之想。
南方週末記者行走在中國最普通的角落,選取各個行業和階層的百姓,傾聽他們對個人生活的夢想,以及這些小夢所共同根植的中國之夢。
「二十年後再解封,那時我兒子已經成年了,也許那是一筆巨大的財富。」
2012年年底的上海清冷異常,定西路上的證券交易大廳裡,已是休市時間,卻不顯得寂寥,幾位老人在玩撲克,也有人斜靠在椅子上有節奏地打著鼾。張靈縮在角落裡,略顯亢奮的精神、手指不斷刷著手機的屏幕以及屏幕上明顯和股票相關的內容……這一切都在證明,只有他才真正屬於這裡。
他在猶豫著是否在元旦過後重倉一隻環保概念股——蒙草抗旱。但網上所有股評家都在推薦卻讓他猶豫。
炒股這麼多年,被股評家「坑殺」不止一次,讓張靈對眾口一詞的熱捧提高了警覺。他早就不再迷信股評家,「5·30之後,你必須相信政策」。「5·30」說的是2007年5月30日,官方半夜宣佈調高印花稅,股市開盤之後持續暴跌。
從跟著專家走到跟著政策走,被張靈視為邁向穩健的標誌。研讀了十八大報告後,「美麗中國」被官方強調,他相信生態環保股的表現勢必走強,但這種信心最後還是被對專家的警覺沖淡。結果,張靈錯過了狂賺一筆的機會。兩個月時間,這只新股上漲了20%,持續飄紅的表現讓其在跌穿2000點的A股行情中顯得另類。
張靈是一名有著8年股齡的職業炒家。他自言剛開始便摔得很重。2004年初,從電視上看到國務院頒佈「國九條」,意在推進資本市場改革。張靈看了一圈報紙後發現,所有股評家都在宣佈熊市即將終結,於是,辭了安徽一中學教師的工作,向老爸借了20萬進入股市。結果,還沒熟悉上海生活節奏的他,遭遇德隆系雪崩。滬市直線跳水,張靈幾乎彈盡糧絕。
迎來轉折的是2006年。又東拼西湊了60萬的張靈靠著一波牛市行情讓手中的股票翻了7倍。股市持續發熱的狀況,讓張靈的腦子裡浮現起首次入市遭遇跳水的景象。謹小慎微的他決定減倉套現。還了借款之後,他買了三套上海市區的房子。一套自住,兩套出租。樓市直線飆漲的房租,已讓此後的張靈足夠應付體面的生活。
「這就是一個賭場!」張靈習慣於在這種反覆無常中尋找刺激和滿足。每次虎口脫險都讓他快意無比。「賭場能夠塑造比慘的心理,只要有人比你輸得慘,你就會把遊戲繼續下去」。
過去四年,當初在交易大廳認識的朋友逐漸撤離「賭場」,每每遇到別人的苦口相勸,執拗的張靈總以「這是一種生活方式」來回應。
不過,張靈也坦言,「這是一種受虐的生活方式」。一年時間,上證指數曾從6124點一洩千里,最低點僅有1664點。22萬億市值蒸發。那一年,張靈嘲笑自己從「楊百萬」變成了「楊白勞」——個人虧損近百萬。
仍在堅守的張靈在2012年末又收穫了些許信心——A股市場終於在歲末一改跌跌不休,但遲到的反彈卻無法挽回A股再度「熊冠全球」的命運。張靈納悶,中國GDP增速雖然放緩至7.5%,但仍遠好於美歐。「咋人家的股市還在漲呢,不是說這是經濟晴雨表嗎?」
張靈曾算過一筆賬,自己幾隻股票每年的現金分紅加起來,還不夠沖抵印花稅和交給券商的佣金。「中小投資者已成待宰羔羊,中國股市已無投資價值」,2011年末,張靈這樣警告自己。
但2008年年初的那次建倉,讓他雖然覺悟,卻難以抽出深陷泥潭的雙腳。因為諸多股評家一直看好中石油能夠衝破100塊。張靈賣掉了其他股票,在30塊價位購入300000股。彼時,他憧憬著30變100的暴富神話。結果,不到3月份,這家世界上最賺錢公司的股票已跌破20塊。然後,連10塊的關口也跌破了。
張靈從股市中收穫房產,也習慣用房產來衡量股市中的營收。四年間,股價不斷跌,房價不斷漲,「一正一負,搞不清楚我因為中石油虧掉了多少套房子。」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滿倉中石油」,張靈習慣用數字想方設法讓自己不那麼沮喪。和他一起深陷中石油的還有150萬股民,「48塊最高位買進的人比我慘更多」。
解套遙遙無期,算上每股每年大約一毛五的分紅,張靈每年從中石油股票上的年收益率大概不到1%,比活期存款利率還低,「我現在只能把它當做不能支取本金的活期存款」。
除了繼續觀望那隻環保概念股,張靈已經決定將中石油的股票封存在家,長線持有。「二十年後再解封,那時候我兒子已經成年了,也許那是一筆巨大的財富」。
國際財經(26):大國較勁遊戲(1):美元霸權長存的魔法 亂博
http://notcomment.com/wp/?p=14809寫完上篇文章「中國的自保魔法」後,在facebook上看到網友post出人民網文史頻道的文章「1000多年前的貨幣戰爭:大宋用澶淵之盟要了遼國的命」,文章道出鮮為人知遼、宋、金之間的貨幣戰爭,很有趣,不妨看看。
1000多年前大遼從宋收取歲幣,而宋輸出大遼所需的物資,由於宋輸出的物資應有盡有,大遼運往宋的貨物卻只得寥寥可數的羊和馬,後來連馬也被禁止輸往宋,結果大遼對宋出現巨額貿易逆差,文章作者認為歲幣+自由貿易是導致大遼衰落,大遼被金滅亡,宋對金同樣用上歲幣+自由貿易的策略,100年後金的國力也虛得不得了。
故事大概是比喻中美現時的貨幣和貿易的關係,我估宋應該是代表中國,大遼應該是代表美國吧!中國輸出大量物品到美國,造成美國巨額貿易逆差,而美元長期貶值,即貶走你的購買力,等同向你徵稅,亦即是古時代的「歲幣」,香港的確交唔少!
文章作者認為美元貶值是相當於美國政府放棄美元,日後中國商品與人民幣迅速充斥了美國,美國命運就會如100年後的大金,國力虛得不得了。
筆者認為中美今時不可跟1000年前的遼宋比較,最主要是美國政府沒有真正放棄美元,雖然美元自1932年脫離金本位後至今長期貶值,近期亦有文章如”The Death of US Dollar”都提出美元滅亡的論據,但這些作者都忽略了一點,就是美元霸權地位其實是由強大軍事霸權來支持。
這就是為何筆者必須先寫「科技是如何發展的」一文,特別指出科技的發展是有強大軍事國防開支來支持,因為只有在軍事用途,才可能不問成本效益而作出投資。科技先應用在軍事,直至發展成熟,成本下降,才將之轉為商業民用產品出口至全世界,賺取盈利。這也是為何我經常認為Samsung其實是南韓的國企,沒有國防軍事支持,科技發展難與大國鼎足而立!
換句話說,國防軍事換來科技發展,輸出軍備和科技產品,轉頭來又支持經濟,和繼續迫使他國持有美元來換取這些產品,一個cycle的支持美元世界地位,美國一日有軍事科技,美元都不會死!
圖一: 2012年美國軍事開支佔世界整體軍事開支39%,為最大軍事國,中國排第二,俄羅斯排第三

圖二: 如果看1988至2012區域性軍事開支,北美排第一(從上圖所見,加拿大完全唔入圍,大概可估計開支主要來自美國),歐洲排第二,大家大概明白儲備貨幣的背後是有強大軍事支持的!

商務部長:我們是貿易大國,但並不是貿易強國
http://www.infzm.com/content/98814據新華網消息,3月7日上午9時,商務部部長高虎城在梅地亞多功能廳就「商務發展與對外開放」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我們是貿易大國,但並不是貿易強國
中國國際廣播電台和國際在線記者:我的問題是關於中國外貿情況的。2013年中國已經成為世界貨物貿易第一大國,但是有說法稱我們現在還不是第一強國,請問您對此怎麼看?另外我們採訪的一些企業也透露,今年2月的外貿情況並不樂觀,請問您如何判斷2014年整體的外貿形勢?
高虎城:如果按照我們現在掌握的資料來看,4.16萬億美元的進出口總額,約佔2013年全球貿易的12%,中國已經成為120多個國家的第一大貿易夥伴。就國內而言,2萬多億美元的出口,為國內的就業和稅收乃至於各個方面的經濟發展都做出了重要貢獻。以就業為例,據不完全統計,我們國家7億多就業人口當中大概4個人當中就有一位是直接和間接地從事對外貿易的。
我們看到這個變化的同時,有一個事實也是客觀存在的,我們是一個貿易大國,但並不是貿易強國。這主要在幾方面,我們的出口產品當中,絕大部分附加值比較低,自有品牌比較少,在全球的營銷網絡和營銷方式也是比較滯後的。這是我們下一步由一個貿易大國邁向貿易強國當中必須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實際上是調整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的過程。
關於今年的外貿形勢,從國際的需求來看,我們的分析是,應當說2014年國際經濟保持了繼續復甦的勢頭,特別是發達國家經濟開始復甦,需求會緩慢增長,這對中國的出口來說是有幫助的。另外從新興經濟體來說,雖然由於這樣那樣的原因,出現了經濟放緩的狀況,但是新興經濟體的經濟基本面還是良好的,是有能力克服目前遇到一些困難,逐漸使自己的經濟在2004年有所回升和好轉。
從國內的競爭條件來看,我們認為,有兩個方面是有利因素,一個是我剛才給大家介紹的,關於企業在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中國外貿企業內生的調整和自己內生的發展動力的變化,這一點我們可以從產品結構和市場結構、營銷戰略上看得出來。另一方面是體制和機制的創新,這方面將會激發企業的制度紅利,使企業的競爭力能夠得到進一步提高。所以,綜合分析2014年整個國際市場形勢,我們對2014年中國外貿實現7.5%的增長是充滿信心的。
形成可複製、推廣的上海自貿區試驗田
上海電視台第一財經頻道記者:我們這段時間常常聽到一個詞就是上海自貿區,社會對上海自貿區的關注度非常高,期望值也非常高。最近有一些聲音質疑說我們目前的優惠政策不足,不知道高部長您是怎麼看待這樣的問題?同樣,我們最近也常常聽說到一些粵港自貿區PK上海自貿區諸如此類的話題。我想瞭解一下,目前我們國家是不是有計劃在其他地區進行類似於上海自貿區這樣的試驗?
高虎城:建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根本目的是為了下一輪的擴大開放做一個試驗,也是為下一輪的改革開放形成可創造、可複製、可推廣的體制機制的試驗田。
這個試驗區主要是通過制度的創新釋放制度的紅利和開放的紅利。試驗區的一個主要目的和中心也是圍繞著轉變政府職能,放開投資領域的審批,投資貿易便利化特別是服務貿易方面的准入和金融改革方面進行試點。其中關於外商投資領域的一個主要的管理方式是以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方式提出來的。
通過這五個月的試驗,我們初步看到,各方面的發展、各方面的工作進度是正常的,首先商事登記改革率先在自貿區實行,而且按照政府的工作報告,我們3月份也將在全國推開。其次就是對外商投資的管理,負面清單已經如期公佈。另外就是貿易便利化方面,無論是各個監管部門都大大採取了簡便放行的方式,同時在加強執法和監管方面聯合的執法和監管措施,進一步方便試驗區企業的經營。在服務貿易領域方面,我們開放會計、金融、諮詢等等。
更為重要的是,我們在自由貿易試驗區的試驗當中,對政府放開以負面清單形式轉變了以過去審批的管理方式之後,如何實施政府在事中和事後的監管做了有益的探索。這一點,試驗區構建了協同和聯合的監管機制、綜合的執法制度、社會組織參與市場監管的制度、社會信用制度、安全審查和反壟斷的協助審查制度、綜合評估制度六個方面的政府聯合監管體制。為什麼我要講這一點呢?我們傳統上是習慣於前置性的審批,對審批之後,如何加強政府監管,對政府部門來說也是一個考驗,也是需要我們回答的問題,這也就是制度創新方面需要面對的一個探索。
剛才這位記者朋友談到的各地紛紛提出,包括廣東等一些地區提出建立自由貿易試驗區的申請,商務部已經與有關部門和相關的省市區有密切的聯繫和溝通。下一步,我們將在評估和總結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基礎之上,特別是在繼續完善和縮減試驗區的負面清單、健全試驗區事中事後的綜合監管體系方面進行認真的評估和總結,盡快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這裡面我特別要強調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是指可複製、可推廣的體制和機制。
中國光伏產業發生根本性變化
國際商報記者:眾所周知,去年中歐之間發生了關於光伏產品的貿易摩擦。我想聽聽您的看法,中國的政府和企業會從中學到些什麼?另外還想聽聽您對今年中歐經貿關係的看法。
高虎城:去年中歐之間光伏產品的貿易摩擦是引起中歐之間乃至全球光伏產業關注的一個重大的貿易摩擦,因為它是有史以來涉及一個領域金額最高的一項貿易爭端,金額高達200多億美元,涉及中國40多萬人的就業,所以無論從中國政府還是歐盟方面的業界和政府界都給予了高度關注。
從今年的形勢可以看到,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我們光伏產業發生了什麼變化?中國的光伏產業已經和去年我們與歐盟磋商如何妥善解決這一起最大貿易爭端案的時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一方面我們通過和歐盟的和解,穩定了大部分中國的出口市場。另一方面,我們為國內光伏產業在國務院出台的光伏新政後提供了一個發展空間。今天,在很短的時間之內,中國的光伏企業就實現了一個重生,無論在市場的多元化方面還是科技進步方面,特別是在光伏產品的成本和附加值方面,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中歐之間的光伏產品貿易爭端的解決給了我們很多的啟示。首先,中國和歐盟作為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當中一個重要的領域就是中歐之間的經貿關係。歐盟是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連續三年雙邊的貿易額超過了5000億美元,去年達到5662億美元。像這麼大的一個貿易夥伴,如此規模的貿易量,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應當說是一個平常事件。但是這個光伏產品有它的特殊性,當遇到如此巨大的貿易摩擦時,在這樣互為重要貿易夥伴的雙方,我們如何解決這樣事關就業、產業發展和雙邊經貿關係的重大貿易摩擦?我們首先想到的是溝通、和解、合作和找到一個互利共贏的、妥善的解決方案,而不是簡單的付諸於貿易救濟的措施,採取關稅措施來簡單地處理這樣的問題。
我們雙方通過這一起案子的妥善解決,一致意識到應當在今後的貿易摩擦當中加強中歐之間的溝通和磋商,通過業界的合作和通過產業的合作,共同發展,從而使這些貿易摩擦得到有效的、妥善的解決。即使到了真正需要動用貿易救濟措施的時候,也不排除企業隨時在某一個磋商階段達成和解。
其次,中歐光伏產品的貿易摩擦有一個特點也是我們需要考慮的,就是我們有些產品和行業不能發展得過快,尤其是不能盲目地發展,把大部分的產品的銷售市場放在國外,這也是我為什麼向各位記者朋友介紹一年來中國光伏產業發生的根本性的變化。
中歐經貿關係,剛才我已經點到了一點,應當說我們越來越清醒地認識到,在中歐全面戰略合作關係之下,這一重要領域實際上融合度非常的深,可以說你離不開我,我也離不開你。所以我們通過這個案件認識到,我們完全有能力、有智慧去管控中歐在經貿領域當中的分歧。秉承這樣一個精神,我們去年在歐盟兩位主席聯袂訪華期間,中歐雙方發表了《中歐合作2020戰略規劃》,並且開啟了中歐之間的投資協定談判,最近將舉行第二輪的談判。我們相信,中歐經貿合作以中歐2020戰略規劃為契機,以中歐投資協定談判作為抓手,會迎來一個穩定的、健康的發展時期。
正在積極評估TPP
中央電視台和中國網絡電視台記者:剛才您在答文當中介紹了上海自貿區的建設進展以及其他試點地區的進展情況和條件。我們注意到全球範圍內有個更大的自貿區TPP,也就是跨太平洋戰略夥伴協定談判也正在進行當中,一些主要的經濟體都已經加入了。對中國來說,這樣一個談判對既有的WTO框架下的這種對外經貿格局,未來會產生怎樣的影響?中國近期有沒有考慮要加入TPP?
高虎城:當前全球投資和貿易自由化的趨勢,應該是在兩個方面並行不悖地發展,用李克強總理的話來說,就是全球多邊貿易體制和區域投資貿易的自由化,兩個輪子一起轉。這也是中國政府目前在國際經濟秩序當中,特別是在投資貿易自由化當中所秉持的立場。我們一直認為,世界多邊貿易體制是全球多邊貿易的基石,中國是全球多邊貿易體制特別是以世貿組織為基礎建立起的全球貿易規則的參與者、建設者,也是積極的貢獻者。同時,我們也認為,區域的安排和雙邊貿易和投資自由化的安排,是對多邊貿易體制有益的補充,甚至是一個有益的提升。我們認為,這兩個發展的方向是並行不悖的,都是為了進一步擴大全球的投資和貿易的便利化,使全球的經濟能夠得到更好的復甦,使全球的貿易和投資能夠得到更為自由和便利的空間和環境。
就此,中國在剛剛結束的世界貿易組織第九屆部長級會議,在峇里島達成的多哈回合一攬子協議當中也做出了自己的貢獻,這是在多哈回合十幾年談判之後首次的一個早期收穫,應當說在農業、貿易便利化和發展援助三個領域達成了10個文件,為多哈回合下一步的談判增添了活力。現在世貿組織成員都在積極探討早期收穫的實施和結束多哈會合談判的路徑和選項。
與此同時,各個地區性自貿區的談判也是方興未艾,中國也參加了,同時也在推進著我們的自貿區網絡的建設。就像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議當中和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當中指出的那樣,中國也要積極推進自貿區戰略,構建面向全球的高標準的自貿區網絡。目前中國在參加和推進的自貿區談判當中,有大家瞭解的中韓、中澳、中日韓、區域夥伴經濟關係協定(RCEP)的談判,以及我們將要啟動的海合會的談判,還有在準備的其他國家前期自貿區談判的預可研和可研協定。總之,中國也在積極參與。作為多邊貿易體制的維護者和貢獻者,中國同時也在積極參與全球各個不同區域的多邊或雙邊的投資和貿易自由化的談判。
至於你談到的TPP,我們認為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談判,也是個高水平的貿易協定。中國曆來對各個區域當中的投資和貿易自由化的安排持的是包容和開放的態度,我們也希望相關方面能夠以包容、開放、透明的心態,去推進區域貿易的安排,從而為多邊貿易體制增加新的活力。中方在高度關注TPP的談判進程,也在評估這個談判發展和進展情況,與此同時,我們也和主要的談判方保持著信息的溝通,比如說中方和美國,美方建立各自所參與的區域性自貿協定談判的進程有關信息安排,作為制度安排,已經作為中美經貿聯委會當中的一個制度安排確定下來了,所以對這一點中國是高度關注的,也是包容開放的,我們正在積極地做出評估。
TPP即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據《南方週末》此前報導,作為野心勃勃的「太平洋世紀」的貿易載體,TPP原本只是文萊、智利、新西蘭和新加坡4國2005年簽署的無名自由貿易協議(FTA),後演變成美國(2009年加入)牽頭,澳大利亞、馬來西亞、秘魯、越南4國加盟。在這之後,日本(2011年)、韓國(2013年)也相繼加入談判。但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目前還不是TPP成員。
作為「新一代、更高級別,超越WTO談判」的TPP,對中國而言,有著一道非常高的入門門檻。協議要求的降低環保產品關稅,中國現階段難以達到;降低GDP能耗同樣是中國的難題;「國有企業在買賣商品和服務時,必須以商業方式進行運作」,則直接打在中國改革的軟肋上。
切實改善外商投資環境
鳳凰衛視和鳳凰網記者:我們看到很多分析都認為,現在中國政策的不確定性都增加了,而且成本上升,利潤空間被壓縮了,很多外資企業認為中國的投資環境質量是在下降的。您剛才講到其實中國的對外投資在飛速增加,大家也都以為中國有錢了。請問中國目前是如何對待外資,您怎麼看外資的這一擔憂?另外中國還會不會繼續出台一些政策安排和措施來擴大對外資的開放?
高虎城: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批評,說對中國的投資在不斷縮水,中國的成本在不斷增加。中國的外商投資環境究竟怎麼樣?我想,這裡面首先有一個認識的問題,我們在加入世貿組織之後,應當說在實行國民待遇方面,的確在改革開放初期給予的外商特殊的優惠政策得到調整。同時中國的產品和產業結構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比如說中國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就由於成本的上升,有些產品不再具有很強的競爭力,這些都會在外商投資領域當中反映出來。
同時,我們也看到,本土企業的迅速發展,這裡面當然有各種所有制的企業。假如我們看一下世界五百強的排名中,如果我們看十年前、二十年前中國的企業數量和今天的數量,就能夠看出這個變化。所以我認為,中國綜合利用外資的優勢並沒有改變,只是在方向上,在結構上,在領域方面發生了變化。比如說,我們在利用外資當中,我介紹的1176億當中,有超過一半利用外資是在服務領域,這就和當初投資在製造業和生產方面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為了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實際上我們在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議當中和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當中都指出了進一步擴大開放和改善投資環境、釋放體制和機制方面的紅利,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也將採取一系列的措施,進一步擴大開放,特別是改善投資環境。這是下一步我們應該做的主要工作之一。
首先是在服務領域的開放,針對金融、教育、文化、醫療、育幼養老、建築設計、會計、審計、商貿物流、電子商務等十個服務行業和一般的製造業。商務部將會同有關部門研究放寬外資在股比比例和經營範圍等方面的限制。
另外我剛才也介紹了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內容,實際上它是一個體制和機制的試驗田,需要形成可推廣、可複製的體制和機制,而不是可推廣可複製的優惠政策。所以,我們要通過這個總結經驗,指導上海有關方面修訂的負面清單,縮小清單的範圍,放寬限制的要求,從而在體制機制上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在黨中央和國務院的統籌安排之下,在其他地區有序地推開。
第三是加強對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邊境經濟合作區、跨境經濟合作區的分類指導,特別是想通過這一點來擴大西部和沿邊的對外開放。同時也鼓勵在結構調整和產業轉移方面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比如說加工貿易向西部轉移的問題,特別是要進一步簡化東部地區的外商投資企業向西部轉移當中的各項政策和手續。
此外,我們還將繼續完善投資環境,在營造公開透明的法律環境、高效便利的行政環境、平等競爭的市場環境方面多下功夫,切實保障外商投資企業的合法權益和知識產權的保護,這也是在制度和體制方面我們要下的功夫,也是政府工作報告當中在對外開放方面提出的要求。
全球原油供應大國最恐慌的一張圖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308
英國《金融時報》文章稱,下圖正成為全球原油供應巨頭最主要的頭痛來源:

事實上,原油市場發展到這種程度令人似曾相識,2008年似乎正在重演。
首先,正如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提及的,原油市場目前已回歸期貨升水(contango)交易模式。
隨著需求疲弱但供應充裕,近月期貨合約承壓,遠期合約漲至升水狀態。在正價差結構下,只要儲存成本夠低,交易商就有誘因在當前買入現貨石油,再賣出遠期合約來鎖定獲利。
第二,俄羅斯再度意外地擠進全球原油供應巨頭隊伍中,努力說服OPEC調整原油產量。華爾街見聞今晨提及,俄羅斯能源部長Alexander Novak昨日與OPEC秘書長Abdalla El-Badri在維也納舉行會談。會後,Abdalla El-Badri表示,明年OPEC原油產量可能每日削減50萬桶,調降至每日2950萬桶。
莫斯科時報報道稱,官方新聞稿表示,“與OPEC關於原油價格合作的會談已經進行了很長一段時間”。
第三,中國需求對原油市場的支撐性暫時失靈,此前,中國需求被認為是推漲油價至每桶100美元上方的重要因素。因中國8月工業增加值創68個月新低,令市場對中國需求憂慮加深。
然而,瑞士石油咨詢公司Petromatrix能源分析師Olivier Jakob在報告中指出,
俄羅斯油價尤為疲軟,當前在每桶94美元左右。若WTI油價與布倫特油價的差距持續縮小,那麽,之後美國中西部地區發往海岸線煉油廠的原油數量將降低,而對美國海岸線地區密集的各大煉油廠而言,由大西洋盆地(Atlantic Basin)流向東方的輕質低硫原油將成為更具吸引力的替代品。
另外,華爾街見聞曾提及,年初至8月,俄羅斯發往亞洲市場的原油數量大幅增加,國內30%的原油都流向亞洲。而出口至歐洲市場的原油數量明顯下跌。不僅如此,俄羅斯石油巨頭Rosneft還曾提議,讓中國持股該公司旗下最大的一塊油田Vankor。
不過,法國興業銀行分析師Michael Wittner和Jesper Dannesboe發布報告認為,中國需求回暖和沙特削減原油產量的影響傳導至市場還需數月之久。這就意味著,同期,原油市場期貨升水模式有望持續一段時間。
在預期布倫特油價短期持穩的同時,我們還認為,沙特削減產量和中國需求回暖的效應將在數月之後才反映在原油市場。因此,布倫特原油價格曲線前端的期貨升水很可能也將持續數月。若果真如此,那些受益於布倫特原油遠期曲線前端、隨時間推移期貨升水結構表現的更為明顯、押註未來價差的倉位看起來顯得更具吸引力。
我們建議做空布倫特原油1505合約,同時做多1506合約。當前,兩合約價差為後者升水9美分。相比之下,布倫特近月合約與次月合約當前價差為123美分。我們建議持倉觀望直至今年晚些時候,屆時若供應嚴重過剩,則可考慮平倉。若當前的布倫特原油曲線前端持續不變,遠月合約或將變為升水37美分。
而一位經濟學及能源領域學者Craig Pirrong在他的個人博客中寫道:
毫無疑問,俄羅斯總統普京已經陷入了輕度至中度的恐慌之中,因為布倫特原油價格跌破100美元/桶,而俄羅斯烏拉爾原油價格則低於90美元。但俄羅斯需要烏拉爾原油價格保持在104美元上方,以此才能平衡國家預算。這還不包括克里米亞並入俄羅斯這種不能算做正式戰爭、但也的確要耗費大量金錢的事件。所以,俄羅斯能源部長才會跑去維也納,同OPEC協商支撐油價。這種事,俄羅斯在2009年的時候就曾這麽做過。當年,OPEC沒被(俄羅斯)消遣,現在也不會。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