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關於退市制度的舊文新讀 二月立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cba217801011nqr.html

老文新發,是想肯定一下近期證監會的作為,優勝劣汰的制度性建設終於開始落實,退市制度的建立和嚴格執行,必使資金向穩定經營的好企業,向有遠大前程的成 長性企業流動,但同時,大量的一元票也會在未來5到10年內不斷產生,對投資者來說,最根本的是要學好基礎的基本面和行業分析,技術分析只能放在輔助的位 置上,真正成熟的市場,技術分析的有效性是不高的,只有參考意義。

 

本文原發於淘股吧

淘吧應該是有點影響力的網站吧,不知道在這裡嘀咕幾句的作用如何,我自己倒不太抱什麼希望,只是在看了網上幾封給新晉證監會郭主席的信有感而發而已,竊以 為除了候寧的信,沒幾封是說到點上的,至少姿態很不對頭,有點卑躬屈膝的感覺,靠人賞飯總是被動的;另外所提建議可操作性也極低,比如新股發行和股市回報 率低的問題,不是證監會主席一力可以單獨解決的,那幾乎就是階段性的國策,去囉嗦這些,我看是不懂資本市場在中國經濟建設中的作用;
 
作為一個個人投資者,談不上和高層對話,本來做的就是趨利避害的事情,實際是無所謂他們高層怎麼折騰得,但終究還是希望這個市場總體上向好的方向發展,所 以對市場中最不可思議的事情表達一些疑惑,還是有一份責任感所在,一封信,囉嗦太多意義是不大的,也不可能面面俱到,有一個聲音被聽進去就足夠好了,所以 今天在此發一個聲音,也不多展開,不求振聾發聵,但願擲地有聲吧!

就我個人的理解和看法,中國股市之最扭曲,最變態,最不可思議的事情,既非股權分置,大小非,審批制新股發行,也不是股市超速擴容和新股包裝上市,而是一 個違背最基本天倫常理的制度----股票幾乎是只生不死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講,長此以往,中國證券市場是沒有活路的,是一個最終都一齊死的制度;

古語曰: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動也;這是一個最基本的道理和規律,萬事萬物都是有對立和對稱面的,才可稱之為「生命」或者「和諧」,不知我國體制下有何德何能,或 者我國國情是怎樣的特殊,可以長期違背最基本的天倫定律,20多年來建設了這樣一個絕大多數股票只能活不能死的市場,這幾乎就是一個潘多拉的盒子,成為所 有罪錯的起源點;

20多年的資本市場,股票從老八股開始至今絕對數量已經到了近2400只,而統共退市的不足20只,而且這退市的十幾隻個個到了罄竹難書的地步;相比之下,2011年前三季度,中國在美國上市的公司中,就有29家被實施退市處理,佔中國概念股總數的1/10;

曾有痛感中國股市擴容太快的所謂專家抱怨說美國股市百年多來才有800家企業上市,中國20多年就有兩千多家企業上市,這個比較沒說到點子上,問題不在有 多少企業上市,問題在兩方面,一者上市是不是遵循了完全市場化原則,二者上市制度和退市制度是不是相互制衡;當下中國股市的所謂退市制度,基本形同虛設, 了勝於無,甚至各方都在力保壞死企業的殼,很少看到有人倍感痛徹的來批駁一下這個萬惡的制度,相反從上至下都在扒糞,都在食腐中牟取暴利,完全偏離資本市 場建立的原則,劣幣驅逐良幣,中國有大批靠做ST 獲得暴利的人群,他們無疑也是聰明的,但是對整個資本市場而言,它引導的出來的「聰明」是致命的,這個市場是個「湖」而不是一條「河」,奉行只進不出的原 則,三公建設又薄弱,隨著上市擴容速度的提升,不可能做到精挑細選,腐壞,爛掉的公司將會是成批量的,沒有相應的清理制度,最後的結果是一池子水全部惡化 臭掉,好公司也會葬身其中,這是一個小學生都能懂得道理;

美國股市在上世紀90年代開始進入大擴容時代,以至於1995年到2002年這8年間,有7000多家公司實施了退市處理,足見其高淘汰率,這七千多家公 司的退市原因大體可區分為三類:一是因併購或私有化原因自動、自主退市;二是因達不到持續掛牌的財務標準或市場化標準而被迫、被動退市;三是因法人過失或 違法行為導致退市。
這三種退市原因裡,被併購和私有化原因的還是佔了三分之一多,這些企業資質總體是好的,被併購是一種價值實現的途徑,一種很陽光的重組,充分反映資本市場的效率原則;剩下的退市就是因為糟糕而下課的,其絕對數量也堪稱驚人,也充分反映了股市的風險。

你有沒有合理完善的退市制度和你是否嚴格的貫徹執行這個制度,僅此一項,即可以治理中國股市各重大頑疾,對上市公司和投資群體都是一把雙刃劍,都能治掉很多壞的病根

由此引申,中國資本市場的根源問題其實就三個,第一,充分市場化原則了嗎? 第二,是一個三公體系嗎? 第三,最大程度體現資本意志和效率了嗎? 所有的千頭萬緒的問題,根源都在這三點之上,體制國情再特殊,這三個槓槓是一把放之四海皆準的標尺,可以權宜,可以暫緩,但發展方向不可違逆,新股上市完 全可以紅塵滾滾,就算你打包來、橫豎都來也不懼,但你不實行嚴苛的淘汰制度,就是在同時荼毒上市公司和投資大眾,最後的結果是都沒得玩,沒有贏家,最近淘 吧裡寫上屆主席尚福靈先生的帖子不少,我想以我的標準來評價的話,應該只是及格,因為他解決的是表層的問題,最根源性的問題仍然頑固的存在,所以對新晉的 郭主席,只說一句話:讓一個活物有一個完整的生命元素,這個如此基本的事情,會不會很難做到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111

美國經濟正整裝待發 二月立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cba217801012omp.html
 

現在寫下這個題目,有點冒大不韙,因為過去的三週,全球股市都因為希臘跌慘了,而希臘為引線的股市大跌,迄今已經三次了,金融市場為一個故事能如此長的折 騰幾個回合的,還真不多見,以歷史的經驗,但凡能夠描述和想像出一個危機爆發後能造成什麼後果的事件,最終都不可能成為真正的崩潰導火索,像次貸危機,從 人們聽到這個名詞到引發災難不過才幾個月的時間,甚至處理危機的伯南克先生還在邊做應對邊學習有關次貸的方方面面,危機能引起市場強烈不安的主要原因是對 其引發的問題沒有預見和應對措施,再加上指數期貨推波助瀾的作用,資本市場幾何級數的放大了危機效應;從這個角度來看,歐債危機怕是不能被稱作真正的危 機,說成是歐元區國家的扯皮大戰倒是更確切一些,每次局勢有點惡化的時候,世界各大媒體都不遺餘力的描述並且勾畫好了危機爆發後可能不堪的結果,甚至把希 臘後可能連鎖引爆的意大利西班牙等國的更大級別的債務危機都已經悉數考慮在內了,從股市的反應看,除了漩渦中心的幾個國家指數走勢疲弱,歐元區經濟強勢國 總體趨勢還是向上,而外圍的美國則更是每一次低點在不斷抬高,每一次的高點都創出新高,甚至在今年二季度,各主要指數都創出了10年新高。

 

正如近期解決歐債問題峰會上美國所提出的主張一樣,發展經濟和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應該成為各國努力的核心,因為在這一點上,是最不會有分歧的,也是最終能 夠解決問題的根本,建立歐元區無論從意識形態上,國家合作上還是區域經濟整體發展的層面,都有很大的進步意義,歐元區能建立的本身是一個進步,但是很多具 體的細節都沒有充分考慮和準備,以至於希臘這個經濟佔比3%的小小國引發這麼大的問題,未來不論希臘退出與否,歐元體系不會因此瓦解,因為建立歐元體系不 是一朝一夕的事,是經歷了40多年的醞釀和準備,並且已經在實踐的道路上走了十年,歐元啟動工程浩大,僅從歐元發行到投入使用的費用就高達1600 億~1800億歐元之巨,如此高昂的代價,幾乎相當於希臘債務的一半以上,但吸引歐共體各國願意為此付出如此大代價的,是建立歐元體系後所能帶來的巨大利 益,這些利益包括促進成員國貿易量增加,降低成本;平衡美元霸權,降低匯市風險,增進成員國人民社會和文化的融合等等; 所以,儘管目前債務危機引發一系列的困難和問題,但最終還是能夠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因為權衡利弊的結果,保留歐元體系的意義肯定大過讓其自然解體。

 

歐盟之於美國,沒有什麼根本的意識形態上的對立,就是經濟上的競爭對手,歐元對美元,也是有利有弊,並非如有些人所說的,美國希望歐元解體消失,對美國來 說,利益最大化的選擇是一個遜於美元地位的歐元存世,美國與歐盟在各方面相比較都屬於實力接近,是一對很好的競爭對手,美國是一直需要一個「敵人」的,沒 有也要造一個假想敵,在經濟上的比拚,不同於過去冷戰那樣以要消滅對方為目的,美國需要的是領先,比對手永遠快一步的領先。

 

今天的格局,完全是美國所希望的那樣,中國在苦於轉型,歐盟多國掉在歐債問題的大麻煩裡,而美國,早已經走出次貸危機的陰影,美國經濟正在整裝待發!

 

美國股市就是經濟的晴雨表,這個敏感度和指向性是非常靈驗的,創出十年新高並接近歷史新高,絕不是幾次寬鬆貨幣政策推動下的簡單成果,如果僅僅是外部經濟 政策的刺激,美國股市絕不可能摸到近歷史新高的程度,中國同樣下了4萬億的猛藥,但股市仍然在十年前的位置上躑躅徘徊,銀行股價幾乎接近淨資產,幾乎和遭 遇重大危機的美國銀行一樣的市場待遇,新產業還在培育過程中,還沒能具備新經濟發展火車頭的能力,可此時美國,這個全球經濟的領頭羊,已經在多個層面做好 了新徵途的準備。

首先是基礎工業原料價格開始下行趨勢,這個情況也伴生著美元開始走強勢的上升週期,過去的十年是美元不斷走低貶值的十年,是歐元等非美貨幣強勁的牛市階 段,也是各類大宗商品價格飛漲的十年,以油價為代表的基礎能源價格不斷攀升,造成全球生產和社會運轉成本大增,石油恐慌催生了技術和產業鏈都不夠成熟的新 能源產業,也促使頁岩氣開採技術克服了環保組織的苛責要求並真正為市場所接受,結果是由於頁岩氣的出現,成為新能源產業的終結者,也破了油價無限上漲的神 話,煤炭也因此不再成為火力發電的主角,甚至核電的發展也受到極大的影響,目前,這僅僅是一個趨勢確定的開始階段,頁岩氣整體產業鏈還處於待開發狀態,未 來它將佔到美國能源總量的35%以上,這將為美國經濟發展,帶來一個極好的基礎環境,因為便宜的能源價格,為各類企業的利潤率上升奠定了基礎,其影響力巨 大,而這只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支,其他各類主要大宗商品價格也將會不斷回落,這是由其週期性所決定的,時間一到,沒有任何理由可以阻止他們回歸本真的價值 中樞。

 

其次是美國壯年期產業和新興產業以及傳統的消費產業三方合股的發力也到了一個共振的時間點,這個特點如果讓美國股市來表達的話,可以用兩個時段的牛市來代 表,第一個時段是次貸危機後2010年9月到2011年4月,這一時段市場的主角是新興產業,代表性的企業主要有VOIP、4G等移動通信類產業、視頻、 網絡應用、云計算、軟件即服務等,第二個時段是以今年一季度和二季度上漲期為代表的,這一時段的市場主角則是壯年期產業,傳統的消費產業和部分的新興產 業,代表性的行業是,消費電子產業、電腦軟件與服務類(壯年期),各品牌消費類和零售類企業,油氣管道和液化氣存儲運輸則屬於由於頁岩氣發展趨勢確立而大 發展的新興產業;上述提及的產業都在這兩個時段裡不斷創出歷史新高,也奉獻了一批很有代表性的牛股,這些產業的興起肯定不是轉瞬即逝的,他們有很強的代表 性和指向性,因為這些行業的產業鏈長,影響面廣,持久性好,相關企業的股價不斷創出歷史新高是一個強烈的信號。

 

其三,美國金融產業經曆數次大修理,逐漸到了恢復元氣的時期了,金融業在美國的地位次貸危機本身就很能說明問題了,沒有哪一個產業能在資本市場掀起如此的 驚濤駭浪,危機後,美聯儲所做的多項舉措就是專門針對金融業的,只有把它扶上馬,再送一程,才是對未來經濟自發性恢復活力最好的一個保障,由於金融業過往 輝煌的歷史,有理由讓人相信在經歷了重大的挫折後,他們再次成熟和老練起來的能力,金融業的再次走強,是美國經濟走強的必要保證。

 

根據以上觀察,初步得出美國經濟正在向好的結論,而超前反映實體經濟的股市,更是用其具體的產業走勢圖作了細節的描繪和表述,儘管目前市場開始步入調整,但是相信在今年三季度末左右,可以完成這一輪調整開始再次走揚,而這一次上漲,將以創出歷史新高為標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760

科技股的未來十年 二月立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cba2178010147z9.html

中國股市,2000年以前基本屬於亂漲胡跌,做莊橫行,要說有什麼是和經濟正相關,也就是家電業中的部分企業和一些鋼鐵企業,能引發市場追捧熱炒的都屬於扯淡的概念,或者是重組,他們引導資金熱捧,最終的結果,是大大的浪費社會資本資源,瘋狂過後,一地雞毛。

 

2006年開始的牛市,引發了幾個重要的類型股,其死忠粉絲,至今綿綿不絕,首先是資源類股,其次是白酒類股,其三是地產類股,每一個類型中,都有標誌性 的大牛股背書,他們的號召力很大,人氣指數很高,直至今日,仍然有相當的份量,人們已經有升起的太陽永不落的情結了,但即便是真的太陽它也會落得,國人歌 頌偉大領袖那麼用力,到了時間一樣和大家拜拜再見,發展的規律是有層級性的,何況現在發展得速度越來越快,對此特點,要明白,要懂得,非要執拗的話,一定 被打得落花流水春逝去。

 

和美國股市當年的發展一樣,每一個十年都會有相應的時代符號,能夠衝破樊籬保持常青的只有綜合性巨摯型企業,他們最後悉數進入了道瓊斯30指數,比如通用 電氣,杜邦化工,卡特比勒重工,波音飛機等等,這些企業的共同點是:都是製造業,高端的高科技型的製造業,後來又發展了一些服務類產業,比如沃爾瑪,迪斯 尼之類,銀行業也算在其中,但權重並不大。

 

走了二十多年的中國股市,時代特徵是非常明顯的,但類似於美國的這種常青樹型的巨摯型企業還是發育的很緩慢,雛形初現的三一重工是可以算一個的,它的規 模,科技能力,製造能力,影響力都具備了一個綜合性巨型企業的基本要素,最重要的它是市場裡滾打出來的,不論是市場影響力還是在產業鏈的權重,都有相當的 領導元素,未來十到二十年,中國經濟是否成功,關鍵看,產出多少類似三一重工這樣的企業群落。

 

成為世界真正重要的,有影響力的經濟體,不能靠房地產企業,也不能靠資源類企業,更不可能靠白酒企業作擔當的,只有大批的科技創造與製造類企業成為市場的 中流砥柱,經濟才有可能脫胎換骨,轉型成功,而這一步必定異常艱難,需要咬緊牙關,堅持不懈,長年忍受寂寞,才有可能做到,雖然中國問題多多,但是從高鐵 的發展到航天的不斷給人驚喜,說明真的要認真做事情還是做的成,也是做得好的!

 

最近有一個美國的消費者寫了一篇文章,題目為《不要輕視中國製造》,說他們美國人家裡凡事都親力親為,對於安裝組合家具,最有心得體會,最近他買了一套花 園用的休閒餐椅組合家具,六件套,是中國製造,精美,輕便,設計感很強,安裝工程很大,但是沒想到實際做起來非常簡單,說明指導很清楚,每個配件都規劃的 整齊方便,安裝工作異常輕鬆,讓他徹底的感受到了產品製造者對用戶的體貼與細緻,令他感到肅然起敬,由此他寫文章,提醒美國人不要輕視中國製造。

 

無獨有偶,作為投資者的我正在尋找下一個十年的投資重心,看到這樣的文章稍有觸動,中國製造會不會始終是低價和質次的代名詞,這個問題會很大!

 

北美著名的分銷體制的大型倉儲式大賣場COSTCO,它的特點是質量最好,價格也好,和沃爾瑪不同,質量是它的第一元素,在 COSTCO購物,不需要擔 心質量問題,而我也發現,COSTCO裡面的中國製造,也逐漸多了起來,一套49.99的羽毛球全套 ,四個拍子,一套網架和固定系統,質量好的令人愛不 釋手,如此性價比,可以說是所向披靡。

 

中國製造的未來,來自於各類企業的科技含量大大提升,經歷了20年工業化發展的企業,不會不清楚,不能夠在科技含量和生產效率上百尺竿頭,等待他們的會是什麼?恰好現實中的變化提示我們,中國製造正在變化。

 

未來十年的投資重心,肯定不是資源 白酒和房地產,而是應該來自產業升級和各行業的科技股,中國這麼大,還是有一批有心人在做十年磨一劍的事情,就像我在 這篇文章裡表現出來的理想化特徵一樣,迫不得已必須向這個方向走,向這個方向看,因為除此以外,別無活路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68

談目的就好了 少談契約精神 二月立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cba217801016c9x.html

上交所新規意見稿出來以後,叫好的和痛罵的聲音基本對半,估計這不同陣營的聲音主要是來自屁股所坐的位置,是從現實利益出發的;後來又有媒體把這個譴責提 升到一個新的高度,說上交所新規違背「契約精神」,提到這四個字,讓我覺得有點搞笑,上下溯五千,縱橫看四海,我中華文化裡,那裡有過讓這四個字好好立身 過的時代,誠然,資本市場的長期建立會幫助我們逐步樹立其真正的契約精神,但這需要長期長期長期的培養,就當下來說,咱就談目的好了,契約精神麼,願望很 好,只是太書生氣了。

 

我們的股市開山之人鄧老曾經說過,資本主義的東西,社會主義也可以用,用著好就用,不好關了就是了麼,各位看官,可從中看出了什麼契約精神否?

 

我們的股市,最初是拿來給國營企業解困用的,後來國有股減持是意識到了要給民讓一點利,否則太赤裸裸了,七八年過去了,今天能提出來要鼓勵資金去做績優 股,要狠狠的在交易制度上獎優罰劣,說實話,這些做監管的,真的是想做點好事情的,動機很好,性子很急,用藥很猛,但是終究還是和社會實際脫節了。

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為什麼垃圾股重組這件事情,在美國主流市場他就乾脆沒有,是的,沒有,絕對沒有,只有一些中小型企業在某方面做的不錯,被大財團吃掉的重組,沒有主業副業都做不下去的東西有能力去找到方方面面都強於它的企業,重置之後,再盛裝出場的,這種乞丐吃下高富帥的事情,是惟一的中國特色,美國股市也有賣殼的事情,但那絕不是什麼好事,中國公司在這個上面吃的虧不算少,但 凡真的有料有能力的企業,一定謀求自己親自上市。私有化資本主義體系的美國,公司屬於私人所有,經營的好,自己享受最大利益,經營不好,自己全部吃進,如 果上市成為公眾公司,則投資者入市前,天生的就已經和市場形成了契約關係,買到好的,分享收益,踩到地雷,缺胳膊少腿或者炸死,自己負責,經營失敗自己和 投資人負全責,退市銷戶,天經地義,公司就像雨後春筍,死多少,還會冒出來多少,所以那種構架,那種主義,自然而然的產生了那種制度和那種契約精神。

 

現在再來回顧一下鄧爺的話,我們就可以咂摸出點異樣了,原來私有制下資本主義的東西,公有制的社會主義還真的不能隨便拿來用的,一用用走樣了,公有制下的 企業A,背後又是國資委,又是地方政府的什麼什麼背景,牽涉面廣的很,一旦玩不下去,企業各相關利益方全部出動,找個鮮活的朝陽產業裝進去不費什麼太大氣 力,尤其在過去,民營企業地位還比較低下的時代,更是如此,這個圈層裡面的食利者太龐大了,這個無以復加的合法的暴利遊戲,在中國整整上演近20年,創富 無數人,有人真是愛死這個制度了,你我他每一個人,如果能成為這個制度內的食利者,都會由衷地愛死它,從這個層面上講,大家可以理解要讓這個制度消亡,簡 直是難於上青天了;

 

要不是中小企業和創業板不斷地開出來,民營企業地位不斷地提升,這種殼價值繼續遺禍中國的市場就還將長期存在,我是極少數不罵大量發新股的人之一,只要發 的是中小民營企業就可以,只要它們稍微符合資格就不必太苛刻,這會達到三大目的 ,一是大力稀釋殼資源價值,二是增加融資活力,解決中小民營企業資金困難,三是培訓投資者,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大力發的結果,未來必然有大量公司死去,契 約精神,要用流血來澆灌,此一舉三得之事,當然是要大做特做的,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改變這個市場健康存活的體制,你把人家資本主義的東西拿來用, 不給他澆資本主義的水和養分,他早晚要枯死的。

 

在美國,有大量新股上市當天就可以變成吃人不吐骨頭的魔鬼,最典型的2007年新世紀公司上市沒幾個月,從65元高價直至為零摘牌,股票發行逐漸會演變到 市場行為,以後要看承銷商的,他出手一堆爛貨以後不理他,他自然就死了,沒得玩了,關發審委何事,這些,一定會成為中國股市未來的發展方向。

 

所以今天,我以為,主事的人,腦子是很清醒的,上交所這個警示板新規,暫不看實施細節,看他的意向,這個意向就是要引導資金走良幣驅逐劣幣的路,至於手 段,中短期就可能就是這麼不講道理,這是面對傳統的龐大利益壓力無奈的跳腳反應,以中國目前的國情,完全禁絕垃圾股重組是不可能的,這個故事的惡劣影響還 將存在較長時間,直到企業上市市場化和政府權力尋租的狀況得到根本的改變之後,垃圾股重組才可能會真的退出歷史舞台。

 

至於大家詬病的實施細則上,動動腦經有些是容易避免的,以免錯殺,比如有些週期性行業虧損的情況,只要企業沒有變更主業,在原產業裡持續經營,即使ST,也可以另有審計標準來判斷其價值,不必擔心失去流動性,最終是否退市,可以使用別的標準,這方面完全可以去美國取經。

 

真正的契約精神,只有在私有制的基礎上的市場經濟社會裡,才可以建立,因為責權利非常清楚,才會有滋生契約精神的土壤,中國從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才走到半 公有半私有制社會,好多美好願望,還要留待時間來慢慢解決,今日用上重典,扭曲一下,也不必呲牙咧嘴,如果目的正確,手段可以商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653

經濟演說家的鼓噪 二月立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cba217801017pjb.html

郎咸平和許小年是不是一直被隔離在經濟決策層外的緣故,這些年感覺他們除了發牢騷或說點聳人聽聞滿足大眾的憋屈心理之外,感覺實在是拿不出什麼乾貨來,這也許就是他們只能辦辦講座上上課,走秀拿出場費的根本原因吧。

 

最近的媒體,由於股市的低迷把中國經濟說的是千瘡百孔,轉型之難,似乎難於上青天,按照這些描述,我不知道7%以上的經濟增速是怎麼來的,應該是衰退才比 較符合大家口中的實體經濟才對,如此的百業蕭條,如此的在危險的頂端,許小年近期講課的圖解所示,一個谷底中,美國在下面,歐洲在半山腰,中國還在頂端, 結論是中國經濟嚴冬將很寒很長,好多人擊掌稱好,說形象極了,這個我就有點不解了,08年美國往溝裡掉的時候,中國難道是獨善其身了?中國沒有跟著一塊掉 嗎?6124-1664是什麼?是中國在波峰的標誌嗎?全世界央行釋放流動性救市,中國不跟嗎?不跟的話,銀行間拆借利率暴漲,CPI陡然從通脹轉為通 縮,對經濟和就業的衝擊之大,宏觀調節上,不釋放流動性還有什麼別的好招數可以避免對實體和就業強烈的衝擊呢?

 

和物理學上的基本原理相同,但凡驟然衝擊都會引起大幅反作用力,經濟不是科學,用常識就可以解釋的,08年以來的CPI走勢圖很好的解釋了自次貸危機以 來,中國經濟的整個應激反應過程,一開始大幅下跌,4萬億後大幅反彈乃至到了危險邊緣,然後再一步一步緩慢回落,直到最近破2,這個走勢圖也揭示了在遭遇 到巨大的經濟危機風波後,實體經濟的應對和適應過程,至少今天的數據,7%以上的增長率,和2%上下的通脹率,是教科書上認可的健康狀態,不是亞健康,是 很健康的狀態啊!

 

許小年的圖如果邏輯成立的話,美國未來也好不到那裡去,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那麼高的摔下來,美國也會抖三抖;事實上,當下美國歐盟和中國同處谷底,區別在 於,美國終究還是馬力最大的自癒能力最好的那個,是火車頭,歐盟因為債務危機需要不斷消化,所以次之,而中國則是因為轉型和發展模式的再定位可能會再次 之,它們都需要美國這個車頭把大家拉出谷底,畢竟,當年也是美國把大家推到谷底的麼。

 

或許這樣,可以解釋,為什麼美國股市接近新高,歐盟主要股市雖有困擾但也在緩慢向上,而中國還一直在探底之中,中國還藏著更大的野心,希望最好不需要美國 的拉力,自己靠內力就能爬上去,當然這個難得很,尤其是房地產不能再被作為第一支柱的情況下,替代性的產業還沒有發育好。

 

單純經濟數據來講,中國經濟調來調去,不是很健康了麼?中高的增長速度和低通脹,而且增長降速是主動調整的結果,是追求高質量增長的第一步,是主動求變, 問題在市場對於這個狀態的保持沒有信心,轉型本身,是老的過剩產能下馬,新產業上路,只是新產業還不成規模,所以就表現的前途未卜,心裡沒底了。

 

任何一個經濟體都不可能四平八穩的發展,曲折式上升是主旋律,只要經濟發展增速依然能保持相對高位,等到一定時間的積累,他自然就要爆發出來,至少在大方 向戰略上,中國目前還沒走錯,比如抑制房地產的畸形發展,不能再粗放型唯GDP馬首是瞻,發展新興產業,鼓勵創新,減少對外貿經濟的依賴,擴大內需等等, 當然在具體發展過程中問題多多,中國需要能指出問題更能解決問題的學者,而不是借用不好現狀抒發自己憤懣情感的專家,當然,如果是統計局作假那是另外一 說,不過許小年也沒牛到論證了這些大數據完全是統計局的假冒之作,倘如此,算他噴的有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892

從中餐說消費 二月立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cba217801017sft.html

在國外生活,發現中餐有許多問題,很耐人尋味,今天又看到一群人在微博裡和但斌吵中國出不了大消費企業的問題,一聯想,發現和中餐的情況有很多內在聯繫, 中國能不能出大消費企業,想想看一個有著十幾億人口基數的中餐是什麼樣子,而且這是一個如此熱衷於吃的國度,看看中餐的內外現狀折射出什麼問題。

 

在國外的中餐,有這麼幾個問題,其一,它沒能向世界傳達中餐的真實口味,很多外國人認為中餐就是酸甜口。其二,中餐沒有給世界最有代表性的符號,日餐有刺身和壽司,韓國有烤肉;連越南都有個米粉做代表;其三,中餐一直是價廉的代名詞,而且看來永遠不能實現標準化運作。

 

在國內的中餐,也有不少問題,其一,永遠追求新奇怪異變,永遠在培養食客的不忠實口味,吃膩了,拜拜;其二,養成如此的排場和服務體系不可持續,隨著勞動力價格的提升,這個狀態會越來越難以為繼。其三,永遠在軍閥混戰,至今沒有出現一個有持續增長能力的大餐飲企業。

 

不知是遊牧名族後裔的胃那麼難於被征服,還是農耕民族後代不能堅持原則,在歐美的中餐,是被嚴重西化的作品,可能早期在海外的華人生活不容易,為了討生 活,為了有生意,必須讓當地人在價廉和滿足好奇的情況下儘量在口味上靠近他們的喜好,久而久之,多數不太見過世面的西人以為,中餐就是酸酸甜甜,然後中餐 品類繁雜,煎炸烹煮樣樣都有,

英語裡有個外來語叫dim sun,取自廣東話發音的點心,主要來自早茶這個傳統,太多看著眼暈的品類選擇讓老外實在吃不消,一個詞概括之,這多年來,在海外什麼菜品能代表中餐?好 像沒有,部分西人最熟悉的左公雞,在中國從來就不是一道有代表性的名菜。如果中餐整體上是個產品的話,這麼多年來,中國人沒能準確的向世界傳達中餐的真實 口味,也沒能拿出代表性的符號,在生產方式上性價比最低,因為人工消耗和售賣價格懸殊巨大,海外中餐完全就是一個討生活的狀態,甚至談不上經營,打造品牌 就更不用提了。

 

如果海外中餐受限制於經營主體大多是為了養家餬口,國內中餐企業該是早就過了這種階段了吧,但是似乎並不樂觀,喜新厭舊是最大的特徵,一個流行的口味,堅 持不了幾年,就頹了,食客裡面流行的是一個新字,以至於我家小區不遠的一家餐廳,同一個老闆幾乎一年換一次店招牌,搞一次小規模的裝修,每折騰一次,似乎 生意要好一點;我後來看到這種消費文化似乎在選擇超市上面也有同樣的傾向,求新,求便宜,而忽視其他的服務性元素;

 

世界上賺錢最多的六大食品,漢堡、匹薩、三明治、熱狗、卷餅,壽司,除了壽司,幾乎都有代表性的大企業,甚至是超級大的全球型企業,一個主打菜,配薯條, 飲品和幾個甜點,然後就可以橫行世界了,麥當勞和肯德基在中國胃面前很好的保持了自己的主要特色並且適當本土化,進入中國二十多年來,發展之迅猛,規模之 大,不知道哪家中餐企業可以匹敵,同樣是在中國本土,面對同樣的消費人群。

 

觀察中餐現狀,本想是不是國人消費文化本身就有問題,但是看著外資餐飲企業在中國的發展,又不能得出這個結論了,應該還是經營者的問題吧,同一塊地,美國人來了20幾年內可以種出參天大樹,怎麼本土經營就只富了些個體而做不出大型的企業呢?

 

美國股市近三年最引人矚目的一家餐飲企業叫Chipotle(小辣椒),做的是墨西哥快餐,2006年以40美元的價格上市,到今年最高價格漲到440美 元,市值曾達到140億美元,增長迅猛,全美開了近800家店,他的菜品其實很簡單,只有五大類,分別是Burrito(一種玉米粉卷餅);Fajita Burrito(玉米粉+小麥粉卷餅);Burrito Bowl (墨西哥薩拉);Tacos(薄脆皮)等,主打健康牌,方便,便宜,幾年間風靡全美,從小公司做成了大企業,近年來墨西哥美食的流行,和這家企業的迅速成 長不無關係,藉著這股春風,最近新上市的餐飲企業CHUY(Chuy's Holdings, Inc)很快受到市場追捧,表現不俗。

 

中餐和中餐的經營現狀是個很大的主題,也是一個很典型的代表,不知是否有人願意去就這個主題去做一些深入的研究和調查,這裡面有很大的文章可做,可以解釋 中國商業文化的許多問題,要搞消費的的話,吃穿住行,吃是排在第一位的,如果這第一位的大課題都沒有搞好,沒能生長出有代表性的民族品牌和大企業,那別的 恐怕也好不到哪裡去,最近的電商大戰,也是一個側面的註解,在我看來,能這樣打架的,整個商業文化就有問題;而這十年間消費品裡面長出來的中國造的白酒, 則根本就是一個畸形產物,從一個基礎消費品走向奢侈品,還美其名曰品牌消費,攀比和腐敗消費罷了,茅台這十年,並沒有讓世界接受它,只是中國人開始富裕並 有錢而後很能攀比和用公款能力的一個指數而已。

 

中國從飢餓到能吃飽到小康,不過區區30年,還沒有麥當勞一家企業的時間長,所以這麼快要求中國要有怎樣的消費商業文化可能操之過急,其實在現有基礎上, 未來內需增長的潛力還是非常大的,只是需要有很好的整合和自我揚棄,真的走好了,不僅國家受益,對做投資的人來說,真正的美好時代才能開始,希望這一天已 經在醞釀中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893

轉帖虎嗅文章: 視頻聯盟,「盟」出商業價值幾何? 二月立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cba217801017xz3.html
文中的數據分析不錯,至於結論,還需要再斟酌一下。
==========================================================================================
伴隨著2012年8月20日「優酷土豆集團公司」的正式成立,這樁3月12日掀起的巨頭合併大劇告一段落,而就在這5個月的時間中,藉著優豆合併的「東風」,各種視頻聯盟紛紛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
公司需要什麼樣的聯盟?什麼樣的聯盟是最有前景?是當下視頻界人們關心的話題之一。

先是線影視點播平台風行網宣佈,獲得SMG控股的百視通3000萬美元戰略投資,後者同時成為風行的第一大股東。而後騰訊、搜狐、愛奇藝三家「富二代」在 4月24日高調宣佈成立視頻內容合作組織(VCC),並稱將聯合購買電視劇版權。加之此前樂視網與CNTV的互聯網電視機頂盒業務合作,在這不到一年的時 間中,大大小小所謂的視頻聯盟多達十餘個。

視頻界流行搞聯盟的背景,可以用雪球財經分析師如下分析來解讀:「由於產品形態不足以構建強大的護城河,使得視頻行業同質化競爭嚴重,內容採購沒有議價能力、廣告提價能力有限,盈利困難,這是包括優酷在內的所有網站的通病。」
由此,各種視頻聯盟的目的大致相同,無非為了壓低版權費用、加強內容能力、開拓渠道,最終提高廣告議價能力。
但每家聯盟是否皆能如願,則不一定。

優酷土豆:虧損+虧損=賺錢?
高同質化的橫向合併在歷史上並不罕見,惠普+康柏,阿爾卡特+朗訊等就是IT界耳熟能詳的例子。但很可惜,根據美國SEC的統計,在經歷橫向合併後能產生協同效應的公司不超過30%,而合併後留存下來的上市公司股票最終跌破「合併價「的概率高達90%。
優土合併案的執導者不畏歷史。在古永鏘們看來:通過合併形成寡頭壟斷,從而降低版權採購價格,減小運營及寬帶成本,提高廣告議價能力,最終實現公司盈利。
故事是否會想主人翁想像的那樣發展下去,從優酷的二季度財報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些端倪:
1、優酷運營成本和總收入呈上升趨勢趨同,均為同比增長了96%。據此可以預計,合併土豆後,雖然優土集團可以在管理費用上可能會削減一筆開支,但佔據打頭的運營費用恐怕很難降下來;
2、內容成本佔總收入的比例正在逐步走高,由25%升至了37%。這部分成本可隨著優土的合併採集而降低(有業內人士分析會降低3成);
3、廣告商平均廣告投入從每單元人民幣90萬元增長到每單元人民幣170萬元同比增89%這對於優酷絕對是天大的利好,儘管該投放價格仍和電視相差甚遠,但足以證明廣告主在逐步認可網絡視頻的價值,而且合併後的廣告價值可能會進一步的提升。

看上去還不錯。但以上二、三兩點的成立,需要有一個前提——優土的流量要穩定增長。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在各份數據中,都在證明著一個事實:宣佈合併後,優土流量雙雙下降了。

转帖虎嗅文章: <wbr>视频联盟,鈥溍蒜澇錾桃导壑导负危

「至於雙品牌運行,想想當年惠普跟康柏的例子吧。要麼幹掉一個,要麼差異化運營,短期內估計是後者,一個走高端,一個當槍使。看看土豆的數據:廣告收入佔 優酷比例從11年Q1開始的六個季度分別是76%,68%,61%,58%,53%,47%,43%。相信接下來會進一步下降,土豆隨著整合的深入將成為 優土集團大利益的犧牲品,有所得必有所失,有時候適當的放棄也是一種戰略。」 愛奇藝網財務高級總監李亦鵬博文中對優土後的運營有著這樣的判斷。

優土的合並不能改變流量渠道受制於人的現實。優土均是獨立的視頻網站毫無渠道性可言,同時網頁端視頻的客戶粘性相對較低,在百度搜索推出視頻整合搜索應用 後,所有視頻網站的權重均被調至愛奇藝之後,由此導致的則是電視劇和電影客戶的大量分流至愛奇藝中,而這一部分視頻又是廣告主最看重的。
此外還有一點也將對優土形成挑戰——數字電視,「作為廣電業的門外漢,互聯網公司的通常會對廣電總局嗤之以鼻,在初期甚至在一些方面有意無意的在和總局對著干,比如盜版,比如牌照,因為他們之前沒有經歷過那種廣電總局『生殺予奪』的感覺。」曾在多家視頻網站履職的@邱天叔叔(邱天)說道。這客觀上導致優土等視頻網站與廣電關係不甚親密。

因此表面上優土「聯盟」在PC端可實現繁榮,視頻內容、寬帶成本會下降、廣告主的認可度會上升。但隨著百度持續進行流量導出、優土對電視劇電影獨佔性的匱 乏、以及未來數字電視帶來的野蠻生長,如果不再次通過收購或注資的形式引入新資源,恐怕優土最終歸宿可能只是如今HP電腦的樣子。

搜狐騰訊愛奇藝:競爭對手裝啥兄弟
搜狐視頻、騰訊視頻、愛奇藝相比優酷土豆等由零創業,這三家的特點都不言而喻——都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作為曾經第二梯隊的代表性團隊,為了能夠在概念上來對優土做出威懾,一個叫做「視頻內容合作組織」(VCC)的東東誕生了。

聯盟效果如何?TechWeb曾在5月底最新整理了12部熱播電視劇的播放情況,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转帖虎嗅文章: <wbr>视频联盟,鈥溍蒜澇錾桃导壑导负危


此前,搜狐視頻和愛奇藝同時買進了經典美劇《老友記》十季,而作為VCC成員的騰訊視頻卻沒有加入採購隊伍;不僅如此,6月15日,優酷、土豆、愛奇藝、 PPTV和騰訊視頻首次聯合購劇,而此次被VCC「排除出外」的則是搜狐視頻。一時間,有關「聯盟並無實質意義,VCC名存實亡」更是眾說紛紜。

畢竟,作為直接競品的大佬,誰會甘心三者的同質化呢?
在騰訊財大氣粗的身影之下,內容方面,搜狐視頻的自制路線和愛奇藝的娛樂范值得一審。

搜狐:在Hitwise和艾瑞的數據中均可以看出,搜狐視頻的流量已經超過土豆升至所有視頻網站的第二位,而其近期最大的動作則是在自制劇 上大下功夫,其中官方更是宣傳《貓人女王》獲得了超過1.8億次的點擊量,至於視頻內容的採購,則呈現謹慎的態度,例如近期熱播的《北京青年》、《江湖兒 女》、《童話二分之一》三劇,搜狐均未參與採購,可見在連續推出多款自制劇嘗到了甜頭的搜狐,思維正在悄然改變。
但對於搜狐視頻來講,其劣勢也非常明顯,一方面是品牌的的獨立性不足,對於大眾,人們大多還在將其作為門戶的一個子頻道來看待,對於志在上市的搜狐視頻來 說,這並不能算做一個好消息。另一方面,母公司的財力相較百度騰訊仍顯劣勢,而版權劇的減少和自制劇的上升也凸顯其運營思路。

相對於騰訊和搜狐,愛奇藝鮮明的「娛樂范」是其勝負手。從網站頁面上可以看出,搜狐和騰訊都是按照電影/電視劇來分,其次再是娛樂視頻,而愛奇藝則是反其道而行之,不僅娛樂板塊置於頁面的首屏,更是在自制劇《第二夢》中大打「蒼井空牌」,充分表現出了其區隔度。
此外,先前提及百度視頻搜索的」小變化「更是為愛奇藝留足了空間——搜索中所有視頻網站的權重均低於愛奇藝,也就是如果三者的版權相同,那麼絕大多數的百度流量是絕對不會淘出愛奇藝的掌心的。

由上可以看出,VCC只是一種概念性的輸出,告訴版權商「你不要只便宜了優土,我們參也是干兄弟」,但結盟背後,三者無一不都留著自己的「後手」。

風行+百視通:抱大腿求生存
「風行網宣佈將廣告縮短至15秒,是行業內近期首次主動縮減廣告時間。」這是風行網少有的在大眾面前高調宣佈自己的戰略。當然此前也「高調」過一次,那就是「百視通投資3000萬美元,並以35%股權成為風行在線的第一大股東。」

转帖虎嗅文章: <wbr>视频联盟,鈥溍蒜澇錾桃导壑导负危


「如果說其他網站是主動抱國家大腿的話,這次百視通的入股,則更像是一種投桃報李。」接近風行網內部的人士向虎嗅這麼說,「儘管百視通仍然是國企背景,但 做事風格則相對激進,考慮到SMG儘管有很多落地的頻道,但仍苦於沒有網絡視頻的入口,在考察了多家以後,發現風行還算是一家發展的相對良性的視頻網站, 風行也認為有了百視通的支持畢竟很多版權方面的問題會好很多,因此這樁『雙贏』的婚事就簽訂了。最令人感到意外的是,作為國企的百視通居然並不干涉風行網 的任何日常運作。」

風行網作為客戶端視頻公司中的一家,由於其自身還運營著遊戲和平台商城,所以在營收上較為健康,」在和百視通合併後,好的地方是版權費用應該會降低 30%-40%,但也會有不好的地方,因為SMG的版權意識極強,所以在入股後,風行在內容上會有一定的損失,不過我們更需要的是那些獨佔性的資源。「 「最新一期的《中國達人秀》,風行網就會擁有獨家的網絡版權。」該接近內部的人士談到。

如此看來,可以預見到的是,儘管目前諸多排行榜上還無法在前列找到風行網的名字,但隨著百視通內容的獨家內容的輸入,和IPTV流量的引入,也許未來市場上也會有風行網的一席之地。
如果說,有了百視通背景,風行網可以充作視頻界一枚小玩家,後面這位,則更像是一家能夠挑戰優土權威的公司。

樂視+CNTV,真正值得重視的大玩家
2010年8月12日,一家「不知名」的網絡視頻公司在國內A股上市了,那時「樂視網」這個名字引起了業界的一片嘩然,因為相比納斯達克,國內的上市要求 是無比嚴苛的,光是其中「連續三年盈利」這一標準,就讓無數國內互聯網公司望洋興嘆。彼時樂視網的網站,還是一個簡陋的不能再簡陋的頁面,但招股書中的這 樣一句話,讓大眾明白了它的真面目:「截至2010年4月,樂視網擁有電影版權2324部,電視劇版權43097集。去年國內出品的票房收入排名前20部 影片中,樂視網獲得了其中13部影片的網絡版權。」

「回頭想想,相比其他視頻網站的燒錢賺吆喝,樂視網更像是一家回歸商業本質的公司,因為他們老闆的唯一目的,就是『賺錢』。」視頻界人士邱天說道,「通過網絡視頻公司這樣一個概念,可以獲得很高的發行價,募資後立即再買版權,當時所有人都以為樂視網瘋了,因為那時的版權就像是一個笑話,那時最流行的就是盜版,各大網站都靠著盜版積攢著用戶,沒人理解樂視網在做什麼。」

但2010年11月12日國家廣電總局下發《廣播影視知識產權戰略實施意見》後,每一家希望玩版權「貓膩」的大型視頻網站不得不承認,原先互聯網公司們所 制定的」潛規則「是如此的脆弱不堪,同時樂視網的確」樂「了,因為版權開始被熱炒,但這時視頻網站又開始進入了另一個誤區:「有錢就可以買到一切。」
網絡視頻資深人士張力(化名)向虎嗅說:「即使是發現了版權的重要性,但那時的愛奇藝依舊帶著百度那股『天下第一』的勁兒,龔宇(愛奇藝CEO)就曾在開會說道,不就是多花點錢麼,有錢還怕買不到東西麼?」

而此後今年4月份,樂視網《甄嬛傳》先「獨家」再分銷的故事,無疑是對那些互聯網大佬們的最有力的回擊,那時他們才發現,那家曾經破衣爛衫的山寨小站居然有了一點點互聯網的氣質。
以下是樂視網最近半年的流量增長。

转帖虎嗅文章: <wbr>视频联盟,鈥溍蒜澇錾桃导壑导负危


當然如果只是這樣,等到樂視網「版權庫」耗盡時,無疑它又會變成茫茫視頻網站中的一粟。
但樂視與CNTV合作,又開啟了它的一個新局。今年1月12日CNTV與樂視網宣佈達成戰略合作,將進軍互聯網電視機頂盒市場,其中樂視網獲利最大的便是 將其所有的內容都將會放到中國網絡電視台(CNTV)的集成播控平台之上。這裡的意義在於。在地方廣電網絡,樂視網只要接入了其機頂盒便可在當地的電視中 輸出自身的版權內容。屆時佔領了電視的樂視網無疑會對PC視頻造成相當大的衝擊。這麼一來,上游版權的獨佔性、下游PC端的流量上升、互聯網電視端的入口 搶佔,加上正現金流,這豈不是一個「全產業鏈」的故事?
但樂視要進入互聯網電視運營領域,也沒那麼容易,仍面臨政策監管風險。繼與CNTV合作後,樂視又在與一些地方電信運營商的合作。而後者又觸發了廣電的敏 感神經,有人質問「樂視網和電信運營商的合作,導致了視頻網站和電信運營商實際上成為了互聯網電視的運營商,而廣電總局授權的互聯網電視運營商CNTV則 成為了牌照費收取方」,這在廣電眼中是不被允許的。樂視與CNTV結盟,必須服從於後者是播控平台的定位、自己要甘心成為老老實實的內容合作提供方,否則 稍一越界,該聯盟就有可能被來自非市場方面的指令叫停失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054

O2O時代的生活 二月立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cba2178010189yx.html

O2O不是廣州電話區號020,它是英文Online To Offline的縮寫,直譯就是線上到線下的商務連接應用模式,廣義地說,是線下商務流程與互聯網結合在了一起,實體商務中的很多環節,從物流到庫存管理 到消費交易都可以通過O2O模式重新架構,屬於典型的智慧型新商務模型,將推動商業企業精準化,碎片化的大規模擴展自身的發展空間。

 

這個新模式,從提出到實踐已經好幾年了,都處於一種探索階段,距離成熟還很遠,因為一些基礎的元素和外部條件還不算完全具備,所以大規模應用尚需時日,但可以肯定的是,這一定是未來各商業廠家和個人消費者耳熟能詳的,應用熟練的一種新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在今天,雖然O2O還處於試水階段,但具體的實例已經不少了,比如人們已經在頻繁使用的團購,就是其中一種,它讓互聯網成為線下交易的前台,商業企業可以把很多過去不能創造價值的商品碎片,用廉價的方式吸引客戶,在網上發佈信息攬客,從而提升其其商業價值,此為應用之一。

 

美國一家高檔連鎖百貨公司諾德斯特龍去年新增加了一項新功能,允許消費者通過互聯網搜索其各個零售店的商品庫存情況,將線上和線下庫存結合起來了,把這一 信息公眾化,如此一來,如果諾德斯特龍網站上8號尺碼的妮可-米勒寬鬆直筒連衣裙賣光了,而位於洛杉磯的一家實體店中還有這種商品,那麼該實體店就會直接 將此商品發送給在網上訂貨的消費者,進而增加了客戶的滿意度。最近,梅西百貨也整合了庫存。該公司擁有202家實體店可以向網絡客戶們配送商品,而且該公 司還準備到年底把實體店的數量擴大到292家;百貨業的這種做法實際上是一種更精準,更高效的拓展新店,零售企業裡,物流和庫存最有講究,關乎現金流和資 金周轉率,新模式的應用,對提升企業利潤率是個很大的促進;此為應用二。

 

作為個人消費者,現在有了移動通信的便利後,人們發現如果購物,旅行,住宿,吃飯等等各種消費需求都可以通過O2O+LBS+移動終端這一服務體系來完成,非常高效,便利和最符合消費者意願,O2O就是線下實體線上找,LBS是英文Location Based Service的 縮寫,就是定位服務,消費者走到哪裡,那裡的所有消費信息可通過智能手機一覽無餘,還可以比較比價,找到最符合自己需要的,關於這項服務,使用智能手機的人已經深有體會了;此為應用三。

 

總部設在美國加州舊金山市的Airbnb成立於2008年8月,Airbnb是一個旅行房屋租賃社區,用戶可通過網絡或手機應用程序發佈、搜索度假房屋租 賃信息並完成在線預定程序。在2010年獲得第一筆風投資金後,Airbnb的用戶遍佈167個國家近8000個城市,發佈的房屋租賃信息達到5萬條,到 現在已經發展成為用戶遍佈192 個國家 29642個城市,可以說是近幾年發展最為迅猛的一個新興企業,如果你要出遠門,而家裡空著太沒有人氣,你也想賺幾個短租的錢,那你可以借助這家企業幫你 找到合適的短租客,這對驢友是個天大的利好消息,也是其快速發展的原因吧;這也是O2O商業模式在一項具體消費產業裡的應用,可以預見未來這種方式的服務 類企業會層出不窮。

 

上述各例,只是O2O商業模式的幾個實際應用,實際上更多的應用還在發展過程中,傳統電子商務強調的是「在線消費」,他甚至與實體商務是利益競爭關係,而 O2O強調的「消費體驗」,是與傳統企業進行互利合作,與實體商業是利益增益關係。因此,傳統線下企業對於O2O模式的接受程度會很高。但是,目前這種模 式還是處於萌芽狀態,由於這種商業模式的的擴大化需要依賴移動互聯網,所以目前移動互聯和移動終端普及率還相對有限的情況下,還是會受到一定的制約,另一 個重要的制約因素,就是O2O中的這個「To」,因為該商業模式最重要的特點是:推廣效果可查,每筆交易可跟蹤。現在像團購這類服務,「to」是通過短信 來完成的,短信的安全性,數據化能力,和可跟蹤能力都是不能適應這一商業模式的要求的,此外O2O的企業化應用裡面,短信就更沒有用武之地了,像 Airbnb這種服務,如果沒有一個安全的保障鏈,誰知道會不會回引狼入室呢?商業消費也一樣,如果要做到最便利和最安全,最好在「to」這個環節把信息 對接和支付功能以及未來永久有效的憑證等這三個重要節點都能完美解決;商家庫存和物流管理也需要具備數據採集和分析能力,凡此此種種,都是電子標籤和二維 碼才能夠完美解決的問題,這也就可以理解,馬化騰為什麼要在二維碼上有巨大投入的計劃了。

 

艾瑞諮詢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O2O市場規模為562.3億元,預計2012年將達到986.8億元,增長率為75.5%。這樣的增長規模,傳統的, 新興的企業必將不遺餘力的大規模進入,未來五年,不論是作為消費者還是投資者,這個領域,都將是我們不可迴避的饕餮大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424

全球經濟的下一個支柱型產業----智慧產業 二月立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cba2178010186dp.html

近一個月來,全球主要經濟體的PMI指數幾乎都跌破了榮枯線,但是相應的主要資本市場卻齊刷刷的不斷走高,除了中國,這些主要經濟體的股市走高,已經不是 最近的事,幾乎是貫穿了2012年全年,而且是伴隨著歐債危機和一定的經濟衰退的背景下;資本市場與經濟,在成熟經濟體中,早已不是一個簡單的晴雨表的作 用,一定程度上,資本市場的預告功能似乎更顯著了,當經濟數據表現不那麼樂觀的時候,股市的不跌反漲,說明很可能整體經濟已經在醞釀了什麼新的產業動向 了。

 

這種情況,再結合近半年來觀察美國股市走強的細分行業,讓我想起了2010年的上海世博會,那次展會我一共去了三次,主攻企業展館,一方面企業展館人比較 少,可看的內容多,另一方面也是作為投資人的興趣偏好,三次走下來,幾乎跑遍了所有產業的展館,總結一下,這些差異巨大的產業卻都有著一個相同的核心詞, 那就是「智能化」,這成為各行各業未來十年二十年不約而同的共同走向,聯想至此,來對照今日資本市場的表現,突然覺得,那時描繪的未來畫卷,是不是已經行 走在路上了?

 

一年多前我曾寫過一篇文章叫《節約的人是可恥的》,這個題目看起來比較扎眼,但事實確乎如此,這是我在認識到整個社會發展走勢真相後的有感而發,因為目前 已經浸染全球的現代工商業的核心就是刺激和創造消費,不斷拓寬個人可以消費的範圍與能力,在這個大背景下面,過去我們傳統意義上所認可的那種節約美德,反 而成為一種逆潮流了。

 

我曾給孩子說,開源與節流,要儘可能的向前者努力,而不要選擇做被動的後者,東西方文明史在近現代相差如此懸殊的根本,也可以簡單歸結為開源與節流的方向 性選擇上,西方文明不斷開拓人類可控生產力的一次又一次的突破,兩百年間三次工業革命,把愚公移山這個古老中國人需要幾代人才能完成的大業幾天就能搞定, 不僅如此人類自己創造的核能量已經可以把整個地球毀滅好幾次了。當生產力水平不斷上升之時,過去困擾人類的饑荒,營養不良,勞動生產率低下等等問題都得到 極大的提升,整個西方經濟體在過去的百多年來實踐和經歷了人類生產力水平不斷提升的全過程,至今其實已經對這個發展態勢有了比較理性的認識和準備,它們很 清醒人類生產力能力提升的儲備是超前的,足以不斷應付企業產業化升級所需,為了迎接新產能,老的,不適應新形勢的產能就需要逐漸淘汰,經濟和資本市場的波 動性由來於此,所以當實體經濟在一個週期的相對波谷之際,資本市場完全有可能率先表現積極,因為經過一輪淘汰,新興產能就要成長起來了;相對而言,中國並 沒有這個完整的認知訓練,體內也缺乏這樣的新陳代謝機制,所以才會在經濟的調整後期表現的異常悲觀,這是我個人對時下中外股市表現的解釋和理解。

 

整體上,中國還是一個科學思想普及率不高的國家,所以像稀缺資源將耗盡的謬論很能激起大部分人的贊同,乃至產生恐慌感,並實施在具體的投資行動中,劉軍洛 和宋鴻兵的很多觀點,其邏輯也受限制於認識的狹隘,認為對手美國會在資源上,會在貨幣話語權上制肘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這真是捨本求末,讓人貽笑大方的 事情,真正厲害的人怎會在這些細枝末節的事情上較勁,領先者真正致力於的都是讓生產力最大限度提升的大事,有了這個利器,其他都是無往不利的,比如,原子 彈後,二戰里美國的話語權自然大變,也就是說,當二維空間的矛盾勢均力敵的時候,要出奇制勝,並獲得主控權,必須從三維空間來尋找方向,以此保持永遠的領 先和出其不意,並以此類推。

 

經濟上就更是如此了,當現有產業和產能發展走到某種瓶頸的時候,平面上的努力幾乎是達到極限,馬歇爾也好,凱恩斯也罷,再偉大的經濟學家其效用也非常有限 了,中國因為大,因為後起發展,因為地區差異,因為人口眾多,因為城鄉差別,因為城鎮化進程,所以雖然經歷30年飛躍式大發展,但是平面上的各種機會還是 很多,也就是說,主政者仍然可以手握好幾張牌,在經濟調整期不時地可以打出幾張大牌,但是這種紅利期終會有限,經濟調整如果不能利索的完成新陳代謝的過 程,未來也是會拖累整體的,這是中國未來要解決的大問題,要捨得讓過剩的產能去死,全民也慢慢學會能夠承受這種規律,美國的底特律曾經是多麼的輝煌,今天 很多區域已經破敗的可以拍鬼片了。

 

所以,很可能世界主要經濟體的資本市場已經預見了經濟突圍的方向了,這才是促使其股市整體向上的根本源動力,而不是什麼寬鬆貨幣政策使然,寬鬆貨幣的助力,是重要因素,但不是核心推動力,因為最有代表性的資本市場,如美國股市,已經在挑戰歷史高點了,這絕不簡單。

 

智慧產業是個覆蓋面非常廣的大產業,應該說凡是能夠質變性的提升生產效率的技術都屬於智慧產業,這個質變性主要是指過去那些不能夠精確量化和數據化的信息 在數據化之後對各行各業反饋回去的巨大改變,由此牽頭,將會對許多行業的核心技術的發展走向產生深遠的影響,甚至改變人類對資源消耗的程度和方式,智慧產 業依賴強大的數據計算和分析能力,將產生控制世界發展和運行的最大的能源---計算能,智慧產業的基礎是云計算,材料是數據中心,發揮作用依靠移動互聯和 物聯網。

 

在這個框架下面,智慧城市,智慧能源,智慧醫療,智慧銀行,智慧材料,智慧商務等等等等,各行各業都將層出不窮,而且,其持續性和深入程度都史無前例。

 

在資本市場上,美國股市2010年就開始了一波對移動互聯網和云計算全產業鏈的炒作,並在當年10月,提出智慧地球的IBM公司創出了歷史新高,從來不碰 科技股的巴菲特這一次也讀懂了這個大戰略的重要意義而開倉IBM的股票,接下來,在2011年經歷了半年的調整後,美國股市再度走高,這一次的炒作主角, 是軟件業和企業優化管理類行業,大批企業在近階段創出歷史新高,這類企業完全符合智慧產業大框架的炒作路線。

 

而在一些行業的新發展趨勢上,智慧的影子也越來越多見,美國有一家零售企業已經嘗試給所售商品帶上RFID標籤,客戶可以自行結賬,而無需像過去那樣排隊 等候;而二維碼,這個信息容量巨大的數據標籤,也越來越多的出現在各種商品和電子標籤的使用當中,所有這些,都還是初見端倪,但是它將引發的新經濟變革將 是巨大的,美國股市的炒作路線圖已經很直白的指明了方向,就像2003年開始的煤電油運和有色金屬那樣,未來,只有智慧產業,能夠具備足夠強的支撐力,能 夠深遠的影響現存的幾乎每一個行業,也能夠產生巨大的產值,大幅度提升人類生產力水平,投資人理應看清未來的大方向,到今天還在糾結在資源和糧食產業的炒 作上,實在是一種短視,視大潮流於不見的一種短視,中國整體產業發展的未來,也一定會跟隨這個大趨勢,更何況,比起從前在歷次產業變革前的空白,中國已經 有了一定的準備和發展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425

國營企業是經濟轉型的攔路虎 二月立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cba217801018po7.html

週末看了一些股市的專欄節目,可以說是個空頭大聚會,看空者揮灑方遒,指點江山的氣魄著實有感染力,甚至可以用囂張一詞來概括,大概現在因為有了股指期貨,看空是可以產生效益的,所以底氣很足;不過我覺得可以心態平和一些,這個熊市雖然規模相對罕見,但比起998那一次,似乎可操作性還是好一些,我覺得主要原因是,上市的民營企業比起2005年那時候,要高出很多,直至今日,大盤屢創新低,高市盈率的股票還是很多,也不乏有創歷史新高的股票。

 

我一直所堅持的 是,中國股市好的投資標的只在中小板和創業板或者主板的部分民營企業上,那些國營企業和所謂的大藍籌,它們天生就不是為股東創造利潤而來,它們天生就沒有 真正的股份制精神,它們前腳分紅後腳就再度問你要錢,要的數目遠大過給的,股市從為低效率的國營企業解困,到為大權重的國營企業鋪墊資金溫床,其站位一直 都是一個食利者,而這個貪婪的角色,主要是由這些國企和所謂大藍籌完成的,所以即便出現了所謂的罕見投資價值,也依然無人問津,根本上,一個本質上的食利 者,無論它外表如何金光燦燦,來到資本市場,也是會遁形的,從這個角度上來看,說中國股市沒效率,那肯定是不對的。

 

相反,股市更可 能是火眼金睛,因為事情的另一面是,中小板和創業板雖然也同樣經歷熊市,但是裡面的好企業,只要出現業績增長,並有持續性,一定受到市場追捧,哪怕給很高 的溢價,說它胡亂炒作也好,坐莊也罷,總是有資本樂於周旋在其左右,資本逐利總是有核心依據的,而且,在產業發展的走向上,代表未來的主要企業,確實是主 要集中在中小的民營企業裡面,因為中國的企業利潤雖然主要由國營企業獲得,但是在專利擁有,技術創新和新產品這三大指標上,國營企業佔比分別小於 65%75%80%, 也就是說,分佈在基礎工業,房地產、通訊、金融和資源產業的國營企業,依靠行政壟斷獲得大部分利潤,然後優先蠶食利潤,回饋社會則少之又少,然後鮮有創 新,鮮有專利,鮮有新產品,當然,也就沒什麼前途可圈點,股評人士一直在詬病中小板創業板跌的不透,價格一直高高在上,我看他們是沒有看到事情的本質,雖 然熊市的帶動作用很大,中小板和創業板可能會補跌,甚至幅度不小,但是即便如此,可以肯定的是,一旦市場轉暖,漲的最快最好的,還是這些代表新經濟的,有 前途的民營企業,而不是體型巨大的所謂藍籌股,這點應是毫無疑問。

 

中國的經濟轉 型,很大程度上,是看怎麼革國營企業的命,不是表面上股份制就真的股份制了,就真的能體現回報股東最大的資本意志了,實際上它們佔了太多的資源,獲得太多 不相匹配的剩餘價值,擠佔民營企業的生存空間,自己卻沒有什麼創新,也只負擔很少部分的勞動力就業,最終拖累整體經濟的發展,使房價脫離市場經濟的軌道, 飛向永遠合理的高又高;使銀行脫離企業助力者的角色,成為社會利潤的最大獲得者,而獲得如此高利潤的銀行,每年還要定期向社會要錢,補充資本金;使壟斷市 場的石油企業搞出比美國還要貴的油價,相應上市公司卻是連年下跌,一跌再跌,業內員工卻是富得流油,連打雜工的收入都遠高於社會平均水平;使信息社會中至 關重要的通訊產業進入壟斷,通訊費用甚至遠高過人均勞動力成本大大貴過中國的英國和美國,所有這一切,都極大的提升了社會總的營運成本,不斷提升CPI指數,降低社會生產效率,降低普通大部分民眾的幸福感指數。

 

如果把中國的經 濟轉型簡單看作是產業結構不合理,看做中國製造不能持續,要提升中國創造的能力,那肯定是搭錯了脈,看走眼了,未來中國創造的基礎還是中國製造,製造業不 斷上台階的本身就是不斷創造,賣廉價勞動力和賣資源也是階段性的,發展到一定程度自然就會提升,問題在於提升的時候處處碰到攔路虎,鐵道部的購票系統,中 國有多少企業具備把它做好,做的很好的能力?它們用嗎?關起們來自己玩,肥水不流外人田,雖然現在這種壁壘已經有破冰現象,但是要形成燎原之勢,還有很艱 難的路要走。

 

如果中國的資本 市場是有效的,未來出現牛市,也應該是那些高效率企業的牛市,而不是那些高利潤,低效率企業的牛市,低效率意味著獲得的利潤是空心的,一旦坍塌,將迅速敗 落,讓他們來做平抑指數平均市盈率的核心,實在風險巨大,那所謂的罕見價值,還是留待倡議者們自己享用吧。

 

附錄: 中國國營企業調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82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