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所新規意見稿出來以後,叫好的和痛罵的聲音基本對半,估計這不同陣營的聲音主要是來自屁股所坐的位置,是從現實利益出發的;後來又有媒體把這個譴責提 升到一個新的高度,說上交所新規違背「契約精神」,提到這四個字,讓我覺得有點搞笑,上下溯五千,縱橫看四海,我中華文化裡,那裡有過讓這四個字好好立身 過的時代,誠然,資本市場的長期建立會幫助我們逐步樹立其真正的契約精神,但這需要長期長期長期的培養,就當下來說,咱就談目的好了,契約精神麼,願望很 好,只是太書生氣了。
我們的股市開山之人鄧老曾經說過,資本主義的東西,社會主義也可以用,用著好就用,不好關了就是了麼,各位看官,可從中看出了什麼契約精神否?
我們的股市,最初是拿來給國營企業解困用的,後來國有股減持是意識到了要給民讓一點利,否則太赤裸裸了,七八年過去了,今天能提出來要鼓勵資金去做績優 股,要狠狠的在交易制度上獎優罰劣,說實話,這些做監管的,真的是想做點好事情的,動機很好,性子很急,用藥很猛,但是終究還是和社會實際脫節了。
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為什麼垃圾股重組這件事情,在美國主流市場他就乾脆沒有,是的,沒有,絕對沒有,只有一些中小型企業在某方面做的不錯,被大財團吃掉的重組,沒有主業副業都做不下去的東西有能力去找到方方面面都強於它的企業,重置之後,再盛裝出場的,這種乞丐吃下高富帥的事情,是惟一的中國特色,美國股市也有賣殼的事情,但那絕不是什麼好事,中國公司在這個上面吃的虧不算少,但 凡真的有料有能力的企業,一定謀求自己親自上市。私有化資本主義體系的美國,公司屬於私人所有,經營的好,自己享受最大利益,經營不好,自己全部吃進,如 果上市成為公眾公司,則投資者入市前,天生的就已經和市場形成了契約關係,買到好的,分享收益,踩到地雷,缺胳膊少腿或者炸死,自己負責,經營失敗自己和 投資人負全責,退市銷戶,天經地義,公司就像雨後春筍,死多少,還會冒出來多少,所以那種構架,那種主義,自然而然的產生了那種制度和那種契約精神。
現在再來回顧一下鄧爺的話,我們就可以咂摸出點異樣了,原來私有制下資本主義的東西,公有制的社會主義還真的不能隨便拿來用的,一用用走樣了,公有制下的 企業A,背後又是國資委,又是地方政府的什麼什麼背景,牽涉面廣的很,一旦玩不下去,企業各相關利益方全部出動,找個鮮活的朝陽產業裝進去不費什麼太大氣 力,尤其在過去,民營企業地位還比較低下的時代,更是如此,這個圈層裡面的食利者太龐大了,這個無以復加的合法的暴利遊戲,在中國整整上演近20年,創富 無數人,有人真是愛死這個制度了,你我他每一個人,如果能成為這個制度內的食利者,都會由衷地愛死它,從這個層面上講,大家可以理解要讓這個制度消亡,簡 直是難於上青天了;
要不是中小企業和創業板不斷地開出來,民營企業地位不斷地提升,這種殼價值繼續遺禍中國的市場就還將長期存在,我是極少數不罵大量發新股的人之一,只要發 的是中小民營企業就可以,只要它們稍微符合資格就不必太苛刻,這會達到三大目的 ,一是大力稀釋殼資源價值,二是增加融資活力,解決中小民營企業資金困難,三是培訓投資者,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大力發的結果,未來必然有大量公司死去,契 約精神,要用流血來澆灌,此一舉三得之事,當然是要大做特做的,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改變這個市場健康存活的體制,你把人家資本主義的東西拿來用, 不給他澆資本主義的水和養分,他早晚要枯死的。
在美國,有大量新股上市當天就可以變成吃人不吐骨頭的魔鬼,最典型的2007年新世紀公司上市沒幾個月,從65元高價直至為零摘牌,股票發行逐漸會演變到 市場行為,以後要看承銷商的,他出手一堆爛貨以後不理他,他自然就死了,沒得玩了,關發審委何事,這些,一定會成為中國股市未來的發展方向。
所以今天,我以為,主事的人,腦子是很清醒的,上交所這個警示板新規,暫不看實施細節,看他的意向,這個意向就是要引導資金走良幣驅逐劣幣的路,至於手 段,中短期就可能就是這麼不講道理,這是面對傳統的龐大利益壓力無奈的跳腳反應,以中國目前的國情,完全禁絕垃圾股重組是不可能的,這個故事的惡劣影響還 將存在較長時間,直到企業上市市場化和政府權力尋租的狀況得到根本的改變之後,垃圾股重組才可能會真的退出歷史舞台。
至於大家詬病的實施細則上,動動腦經有些是容易避免的,以免錯殺,比如有些週期性行業虧損的情況,只要企業沒有變更主業,在原產業裡持續經營,即使ST,也可以另有審計標準來判斷其價值,不必擔心失去流動性,最終是否退市,可以使用別的標準,這方面完全可以去美國取經。
真正的契約精神,只有在私有制的基礎上的市場經濟社會裡,才可以建立,因為責權利非常清楚,才會有滋生契約精神的土壤,中國從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才走到半 公有半私有制社會,好多美好願望,還要留待時間來慢慢解決,今日用上重典,扭曲一下,也不必呲牙咧嘴,如果目的正確,手段可以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