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NB硬漢苦追對手20年的關鍵體悟陳瑞聰 愈柔軟才能愈剛強


2010-03-15  今周刊





仁寶與廣達的筆電代工一哥之爭今年將進入決戰的關鍵階段!執掌仁寶兵符的陳瑞聰,不惜割捨賠錢的轉投資事業,聚焦電子代工本業,企圖一舉超越宿敵廣達。陳 瑞聰讓仁寶擺脫萬年二哥的策略是什麼?他手上又有什麼祕密武器可以一舉擊敗廣達這個勁敵?

 

撰文‧謝富旭、羅弘旭

廣達與仁寶,這兩家筆電雙雄的差距從來沒有這麼接近過。

即使只是筆電出貨量的迎頭趕上,財報上的營收、獲利數字還沒有真正超越一哥廣達,但在今年尾牙,仁寶總經理陳瑞聰已經高唱「We are the champions (我們是冠軍)!」這番引吭高歌,看表面,陳瑞聰彷彿對外宣示「NB一哥」已是囊中物;看內心,則似乎是壓抑好久的情緒終於找到了出口,即使只是出貨量的 超前,也要趁機宣洩個夠。又或者,激情演出的理由兩者兼有,陳瑞聰或許真有登上一哥的篤定,有一肚子不吐不快的積鬱。

這鬱悶真是積得夠多夠久了。從廣達上市後的過去十二年來,雙雄之間的筆電代工一哥之爭從未停過,只是每當仁寶營運逼近廣達時,一向自喻「烏龜」的林百里, 就是有辦法帶領廣達加速甩開這個緊追不捨的難纏對手。

 

揮之不去的二哥魔咒

除了二○○九年,廣達與仁寶差距最近的一次是發生在○三年。那一年,仁寶憑藉轉投資手機代工廠華寶以及面板零組件廠飛信兩家公司雙雙掛牌挹注獲利,與廣達 的獲利差距從原本的近五○%,縮小至一五%。那年的仁寶尾牙,陳瑞聰自是難抑激動,領頭高喊:「我們要讓最大的競爭對手睡不好覺!」只不過,即使睡不好 覺,廣達仍在○四年再度拉大與仁寶的差距。二哥的魔咒終究像是孫悟空頭上的緊箍一樣,死纏著仁寶與陳瑞聰長達六年的時間。

時間拉得更長,其實早在二十三年前,陳瑞聰與林百里的競爭已經堪稱白熱化。一九八七年十一月,仁寶電子發生大火,價值六億元的三千坪廠房設備化為灰燼,當 時擔任仁寶總經理的林百里,適巧在此艱難時刻決定離開集團,自立門戶成立廣達,甚至後發先至,成為筆記型電腦代工一哥,當時只是業務經理的陳瑞聰,站在火 線後端冷眼旁觀,心境可想而知。

因此,當陳瑞聰在○一年以科技人罕見的高調公開喊出「要做掉廣達」時,熟知內情的人其實不難體會,業務出身、身段柔軟的陳瑞聰,為何獨對廣達的恩怨情仇如 此難解。

終於坐上筆電出貨量的一哥此外,筆電代工圈子私底下流傳,林百里曾經批評陳瑞聰:「一輩子待在仁寶,永遠只是個打工仔」,雖然兩人都不承認有說過或聽到過 這句流言,但陳瑞聰也承認和林百里的競爭,從金寶時代就開始了:「我跟他從金寶就開始互相競爭了,那時他是我老闆,常因為研發與業務問題槓上。」競爭二十 幾年,積鬱二十幾年,○九年,機會來了!仁寶重壓宏碁,為宏碁代工的小筆電熱賣,○九年筆電出貨量高達三七五○萬台,超越廣達的三六○○萬台,坐上筆電出 貨量的一哥。在財務數字上,仁寶○九年自結稅後純益一九二億元,EPS︵每股稅後純益)達四.九一元。廣達雖尚未公布去年財務數字,但市場對其稅後純益預 估中間值約二二○億元,換言之,兩家公司去年稅後純益差距可能縮小至一五%以內。

一五%,這樣的差距如同回到○三年的情況,陳瑞聰像是再度拿到了挑戰一哥寶座的決賽權,然而今昔相較,這一回,陳瑞聰有截然不同的戰略與風格,他的篤定, 或許也就來自於這樣的調整與轉變。

論戰略,轉變在於「捨得」之間。如果說,仁寶在○三年一度逼近廣達的關鍵是轉投資(如華寶、飛信與統寶)開花結果的「得」這個字,那麼,○九年,仁寶拉近 與廣達獲利差距的關鍵字,莫過於「捨」。

處分轉投資、布局液晶電視過去一年,陳瑞聰做出了讓外界吃驚的幾項重大決定:把連年虧損的統寶賣給群創以及放棄飛信主導權,將其與頎邦合併。處分這兩家績 效不彰公司並進行換股後,仁寶反而擁有將晉升台灣面板一哥的新奇美股票十五.九萬張,以及台灣驅動IC封裝一哥頎邦股票五.八萬張。

陳瑞聰的一捨一得,不僅讓仁寶擺脫了賠錢的包袱,未來還可能坐享新奇美與頎邦的股價上漲之利。

仁寶財務長呂清雄說,處分統寶與飛信兩個轉投資背後有一個重要策略思惟:「對於產業地位排名在第三名之外的轉投資,我們將不惜割捨,以集中更多資源在本業 發展身上!」然而,光靠重整仁寶旗下的轉投資事業還不足以「KO」廣達。仁寶去年雖在筆電出貨量超過廣達,但主要的功臣是低單價的小筆電,因此營收規模上 仍與廣達有一段差距。陳瑞聰深知,要靠筆電代工扳倒廣達不是短期間內做得到的。但是,如果把戰線擴展到液晶電視的代工,仁寶即可能以迂迴前進方式超越宿 敵。

○六年,廣達與三洋策略聯盟合作生產液晶電視計畫生變,給了陳瑞聰一個反擊的機會。幾乎在此同時,仁寶積極擴展液晶電視代工布局,深耕日本電視品牌訂單, 幾年下來,已陸續爭取到Sharp、Toshiba、日立甚至Sony的液晶電視代工訂單;○九年仁寶液晶電視出貨高達三百萬台以上,今年則上看六百萬 台,規模幾乎等同瑞軒。反觀廣達,液晶電視代工仍處於原地踏步,實力已遠遠被仁寶拋在腦後。

在行事風格上,陳瑞聰過去像是「為爭一口氣而被逼急」的強硬作風,似乎也已有所改變。

陳瑞聰不服輸的強悍性格,在球場上最是鮮明。他的高爾夫球球技頗佳,有一次,他和同樣予人硬漢形象的郭台銘賭上了,那場球,輸贏的賭注不過只是萬把塊錢, 但兩人卻是你追我趕,爭到臉紅脖子粗,陳瑞聰說:「當然要贏,這可是面子問題。」自律甚嚴的陳瑞聰,號稱每天八點進公司,直到深夜才下班返家休息,因此更 無法容許員工達不到定下的業績目標,據聞,在陳瑞聰初掌仁寶總經理的階段,仁寶主管們幾乎沒有周末,星期六、日全都得進公司開會。「他凶起來時,拍桌罵得 很難聽是正常的。」同屬金仁寶集團的華寶員工,如此形容陳瑞聰的管理風格。

 

從強悍性格到柔軟身段

但在這幾年,員工眼中的陳瑞聰似乎多了幾分柔和線條,雖然自己依舊維持早早進公司的慣性,但面對員工,他已不拍桌子,改以鼓勵的方式要求進步。除了對內, 對外在爭取訂單時,陳瑞聰也開始把源自業務性格的柔軟身段發揮至極。

同業透露,當年宏碁分家時,台灣的筆記型電腦代工廠多半不看好宏碁未來發展,因此當年宏碁董事長王振堂是比照接待國際客戶的規格,找陳瑞聰懇談,更向陳瑞 聰保證:「絕對不會讓仁寶成為緯創的墊腳石。」這樣才打動了仁寶和宏碁的長期合作關係。

但多年之後,宏碁和仁寶強弱互易,陳瑞聰的身段也隨勢調整,去年底宏碁供應商大會以及年終尾牙上,陳瑞聰都親自到場參與,和王振堂、宏碁總經理蔣凡可.蘭 奇互動熱絡,更可見到陳瑞聰的業務性格。

身段放軟,除了反映在企業內部管理與爭取訂單之外,或許也讓陳瑞聰填補了自身最大的弱點。

去年,仁寶一方面大刀斬斷轉投資事業的沉重包袱,同時間,也開始意識到產品開發總是落後對手的長期問題,開始對產品設計更加重視。

仁寶設計中心副總陳禧冠描述他進入仁寶時,和陳瑞聰開會的對話:「總經理問我仁寶的產品還缺什麼,我很直接的回答,仁寶缺設計」。陳禧冠話說得直,而從仁 寶建立自己的設計與研發中心看來,顯然,陳瑞聰也聽進去了。

陳瑞聰、林百里,二人競爭二十年的因緣,究竟是會以仁寶旺年會口號「鷹揚天下」為終結,還是林百里的「雲夢成真」勝出?結果實在難以預料,但以二人都自比 烏龜的特質來看,絕對又是一場精采的馬拉松戰役。

 

外資眼中的NB一哥之爭

在外資分析師眼中,廣達與仁寶今年的展望均頗佳,但重整轉投資事業,聚焦代工本業,而且產品多元化有較明顯成果的仁寶,反而是分析師眼中最佳的NB代工投 資標的。外資法人預測仁寶今年的EPS中位數為5.5元,目前本益比僅約8.3倍;而對廣達今年EPS預測為6.8元,本益比約9.5倍。目前仁寶股價看 起來也比廣達便宜。

廣達今年的展望雖不錯,但產品出貨成長的重心仍是筆電、一體成型電腦及伺服器等領域。麥格理證券分析師張博淇指出,廣達太依賴NB,隨著鴻海、偉創力以及 和碩在NB代工領域的崛起,產品多元化不足已構成廣達的長期性風險,反觀仁寶,其液晶電視代工將扮演未來成長動能。

 

陳瑞聰

 

出生:1949年

 

現職:仁寶電腦總經理、

 

華寶通訊董事長

 

學歷:成功大學電機系

 

經歷:金寶電子執行副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753

蘋果、鴻海圍攻 NB利空消息不斷 台灣NB 三兆元產業鏈巔峰已過?

2010-8-23 TTW




筆記型電腦品牌大廠宏碁七月業績大跌四成,專攻代工的廣達、仁寶業績也下滑兩成,甚至傳出廣達已凍結人事!這波業績急凍只是反映景氣不振的短期現象?還是整個筆記型電腦即將出現關鍵轉折的結構調整?

撰文‧黃智銘

台 股七月以來展開反攻,但是電子股除了宏達電有零星表現以外,其餘電子股都面臨旺季不旺,股價表現顯得意興闌珊。其中重要原因就在於過去一直扮演電子股重要 引擎角色的筆記型電腦︵NB)相關個股受到利空消息不斷衝擊,到底這波影響只是短期的砍單效應?還是隱藏長期的產業調整訊息?

相對於台積 電、友達等在畢業季動輒三、四千人大舉徵才,從六月起就開始傳出NB代工龍頭廠廣達在金融風暴之後,首度凍結人事,透露出不尋常的氣氛。廣達的動作與第三 季主要客戶惠普大砍訂單超過三成其實關係不大,惠普砍單的機種都是去年敲定陸續開發完成的機種,所以廣達到第二季末的凍結,似乎提前預言了明年接單展望不 佳。

平板電腦加入戰局

除了景氣的影響外,NB產業幾乎可以確定已出現長期而結構性的調整跡象。有龍頭廠高層評估,除去短期市場需求不振因素之外,NB產業在邁入成熟期之後,未來將難再現過去十年每年成長率超過二○%的好光景。

如 果這個產業趨勢確定,受影響的將不只是代工的廣達、仁寶等大廠,以及主攻品牌的宏碁等大型上市電子公司。影響範圍將擴及整個NB中、上游供應鏈,從面板、 光碟機、機殼、鍵盤到連接器、主機板零件等等,台灣廠商幾乎包辦了NB九成零組件供應,其中養活的上市公司多達數百家若用這些廠商的營收來估計,整體NB 供應鏈產值高達三兆元,占台灣GDP的四分之一,這個影響台灣經濟的產業由盛而衰的關鍵原因是什麼?

當四月iPad開始正式登場之後,NB 市場就馬上受到影響,尤其是過去兩年獨領風騷的小筆電市場更是陷入急凍。外資美林證券分析師李宜家觀察指出,美國市場小筆電出貨立刻衰退約三成。很多輕度 使用者如學生、婦女等很快就被介面友善、應用方便的iPad所吸引,讓美國NB市場整個急凍了。

英業達董事長李詩欽曾說,當他第一眼看到蘋果推出的平板電腦iPad時就相當驚豔,﹁這種簡潔的設計,以及沒有鍵盤的平台,一定會對筆電業產生很大的衝擊﹂。李詩欽認為,筆電廠必須加速調整步伐,才能因應未來產業走向成熟的挑戰。

華碩法說會上執行長沈振來也承認小筆電的威脅,認為iPad的確在消費預算上出現了對小筆電的排擠作用,因此下修了第三季華碩Eee PC的銷售量至一百四十萬台。

即使去年面臨金融風暴,但受惠於小筆電的熱賣帶動NB出貨仍有超過一五%的成長,總量超過一.六億台,NB已經成為市場主流,但就在NB出貨量創歷來高峰之際,也隱藏這個行業即將由盛而衰的徵兆。

桌 上型電腦就是最好的例子,一旦進入成熟期就會出現規格「過優」的現象,一些規格簡單、價格便宜的產品反而得以大行其道。廣達董事長林百里就相當憂心表示, 其實未來台灣不會有平板概念股,因為這種產品規格、技術都相當簡單,所以產品的價格與獲利都不如原來的NB,對代工廠來說反而是利空。

NB代工競爭白熱化

仁 寶總經理陳瑞聰本來開玩笑酸了鴻海跨足NB代工,說鴻海NB代工元年「還要再等兩年」,但今年起他表示,這些EMS︵專業電子製造服務廠︶進度比想像中 快,NB代工市場進入新一波流血戰。陳瑞聰認為要到EMS廠拿到一定市占率後,殺價競爭才會稍止。最近傳出鴻海與偉創力明年出貨量分別挑戰兩千萬與一千萬 台。

過去,當鴻海大舉切入某個產業時,也代表那個產業已經變成殺戮的﹁紅海﹂市場,在筆電產業又得到再次印證。在新進者進入分食之後,大和 總研科技分析師黃文堯在研究報告指出,除EMS廠之外,二線廠英業達從廣達、緯創搶走惠普的大訂單,預估廣達、緯創明年出貨量將因此減少兩百至三百萬台, 隨著NB代工競爭白熱化,不但代工廠過去每年二○%成長的目標難以達成,毛利率也將跌破四%。

這波產業調整的大趨勢,業者早就了然於胸,並 已展開新布局。在NB明年成長可能趨緩之下,本來在中國市場用力較少的宏碁、華碩,今年開始不約而同部署重兵在中國,就是最好的例子。對代工廠來說,以廣 達、仁寶來看,NB占營收的比重都在七成以上,前三大廠中只有緯創的NB營收比重在七成以下,未來如果要繼續追求成長,勢必要提高非NB的營收比重。

廣 達在董事長林百里帶領下,全力ㄒ往雲端市場發展,未來不只代工伺服器還要銷售解決方案。廣達發言人楊俊烈面對市場追問與仁寶的一哥之爭時,就曾經透露,廣 達未來的挑戰會是如何繼續維持股東權益報酬率(ROE)在二○%以上在產業轉折的關鍵時刻,NB廠必須尋找下一波成長新動力來源,否則NB相關公司股價可 能面臨市場重新評估,更重要的是影響背後三兆元的相關產業生存,宏碁王振堂、廣達林百里、仁寶陳瑞聰是否能帶領台灣企業殺出重圍,值得關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835

[轉載]過往30年國內為什麼缺少NB的軟件企業? 水晶蒼蠅拍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fe996b01011lb9.html
沒有哪個行業是生活在真空裡的,軟件說白了是個「依附性」很強的行業(特別是管理軟件),其依附的產業規模和發展階段的特徵的重要性很多時候會大於具體企業主觀努力的重要性。所以從產業發展史的角度看問題很重要,而這點是大多數人不具備的。

其實你的這個問題還可以再提出一個,就是:為何沒有牛逼的軟件卻已經有牛逼的硬件企業(華為,聯想,這裡暫且以大為美)?這樣可以更深入一些。製造業存在發展的前提是什麼?是港口,公路,碼頭,機場,電力...軟件信息時代的前提是什麼呢?是終端操作器,是網絡設備,是基站,是光纜....

那麼今天軟件企業處於大發展的前夜了嗎?不妨這樣想,用友軟件現在40來億的銷售額也就是一個中等樓盤的營業額,全部中國管理軟件的市場規模不過200億不到。這符合發展的常識嗎?但這種現狀存在的「道理」是什麼呢?這個「道理」是不是正在被內外部因素打破呢?其實這就是博主在討論的問題。

另外,就積累而言,其實更確切的說法是:不僅僅依賴於技術競爭的國內軟件企業,可能面臨著更好的機會。純技術層面比拚的,還遠沒到時候。
 

下午頭暈腦脹,辦公室通風條件極差。五六十人的辦公場所,居然沒有窗子。缺少寫大報告的氧氣,寫篇小文章還湊合著夠用。

這個問題其他行業的經常問起,並沒有引起我深入思考。昨晚一位業內公司總裁,席間突發此問。第一他很懂他的行業,第二他對這個問題肯定有思考,第三,他想試探資本市場如何看待軟件企業,而且事關他公司定位和估值。

這個是大問題,答案自然也是五花八門,各有各的道理。譬如缺乏如比爾·蓋茨類的軟件英雄,盜版成風產業環境惡劣,軟件企業自身大多浮躁跳脫,缺乏長遠的目標和追求等等。

對於造成這個現象的深入思索和答案,決定我們怎麼看未來的軟件產業。其實這是關乎未來的問題。我們無法培養一個比爾,也無力打擊盜版,更不能教育企業腳踏實地。因此,我更願意從產業演進和產業間的相互關係來找答案。本文重點說明企業應用軟件和行業專用軟件。

首先,軟件是本身是人類智力活動的凝結。之於企業軟件,是企業管理理論在各種各樣公司中的具體實現。一般的企業信息化過程是,管理標準化,標準流程化,流程信息化。因此如果沒有領先的企業管理理論,就難以產生領先的企業管理軟件。

第二,軟件的發展無法脫離其發展的產業背景。軟件是後工業化產物。看美國信息化發端可以用IBM大機的問世作為標誌。已經是二戰以後的事情。其實美國的工業化基本已經完成,出現了一大批大名鼎鼎的公司,GE,通用汽車,美國鋼鐵,IBM等等。麥肯錫這樣的智庫、德魯克這樣的智囊人物,在GE、通用汽車等優秀卓越的實踐中,汲取營養,形成管理方法論。這些為企業管理軟件的誕生準備了良好的條件。

反觀國內的產業環境,過往三十年用「沸騰」來形容,鄧公南巡以來,各路諸侯,各顯神通。宏觀產業是結構效率遠遠大於運營效率。也就是說,誰佔住了獨有的資源,誰佔有的資源越大,越多,誰就越有競爭力。微觀企業管理層面,紛紛向德魯克取經,仰視西方五百強,沒有系統建立適用於中國企業的管理理論。一切都是舶來品。

在這種大背景下,信息化處於從屬地位,大家崇尚拿來主義。人家那麼做的,我也這麼做。人家用的誰誰誰的,我也用誰誰誰的。至於外國的鞋子是否適用中國的腳,不需要關心,也很少有人關心。

這對處於蹣跚學步其的中國軟件企業來說,無疑是一場悲劇。缺乏管理理論指導,看起來很土,上不得檯面;強敵打壓振振有詞,五百強企業中90%都用我們的產品。生存可謂艱難。

優秀的軟件,一定來自於卓越的實踐。中國行業整體性的崛起,將是軟件整體崛起的先聲。譬如建築行業,一半的起重機在中國,那麼中國的建築軟件的生存土壤就是全世界最好的,因為它不得不面對各個各樣的需求,這些需求國外同類企業基本沒有見識過。在中國建築市場摸爬滾打出來的建築軟件,就一定是全世界最優秀的。其他各行各業基本都在重複相似的故事,只是時間的早晚而已。

企業競爭要素發生了質的改變。過往三十年是結構效率大於運營效率。今後三十年是結構效率、運營效率、創新效率三者並重的局面。企業全面、深入擁抱信息化,是其提供運營效率、培育創新效率的必然選擇。通俗的說,就是以前跑馬圈地,佔山為王,講究的是深厚的背景和靈活的手腕。現在要精耕細作,不得不坐下來,斯文點,講究「預工其事,必先利其器」。

因此,未來十年是中國軟件企業崛起於世界的窗口期,誰能洞察先機,落子佈局,誰將贏得中國,贏得中國,也就贏得了世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644

港大生無書讀 賣NB賺廿萬

2015-04-16  NM  
 

 

他,原本是家人朋友眼中的未來社會棟樑。二十三歲的吳梓歡(Theo),一二年成功考入港大土木工程系,但入讀不久無心向學,第一學期因成績太差收學校警告信,第二學期仍「唔識死」,結果被港大踢出校!其後賦閒在家中足足一年,由未來社會棟樑變成別人眼中的「廢青」。幸好,這個世界,條條大路通羅馬。終日在家上網的Theo,偶爾在網上發現美國網站的New Balance波鞋與香港行貨差價近四成,決定在Instagram轉售圖利。他拍片教人分辨波鞋真假,在外地找買手入絕版貨,生意愈做愈大,成功由網上店搬落實體鋪,每月淨賺廿萬。

「以為過咗海就係神仙,點知原來過唔到!」Theo獲派港大後,以為三年大學生涯好易「碌」過,怎知港大對學生畢業的要求相當高:「我year one讀唔夠credit(學分),去到教授面前,以為有情講,點知即刻就被踢出校,到嗰刻先知唔少人同我一樣。」Theo原本打算經聯招(JUPAS)入讀其他大學,怎知轉制令計劃大亂:「我考嗰年咁啱係A Level最後一屆,到下一年聯招已唔接受A Level成績。」無書讀、由天堂跌落地獄的他,曾做兼職售貨員、補習老師,但大半年仍未有正式工作,父母對他十分不滿,叫他當差。本身是波鞋迷的Theo沒有聽從,走去網上入New Balance轉售,當初只搵「雞碎咁多」,令父母更加反感,明言:「一個仙都唔會俾你(Theo)﹗」

賣《星星》熱炒波鞋

面對家人反對,Theo堅持:「開網上店嘅成本好低,一開始都係買幾對,用信用卡過數,賣出套現之後再訂。」Theo承認到國外買波鞋其實個個做到,不過依然有市場,其群組一開始已有人留意:「其實好多人唔會自己喺外國網站慢慢搵,見我post出嚟嘅款靚就會問價錢!」他主要在日本、韓國及美國三地入貨,當中以日本手續最繁複,「喺日本訂鞋,好多時唔能夠直接寄嚟香港,我喺網上搵日本人借地址,專幫我收貨再轉寄俾我。」New Balance、Reebok及Air Jordan都是Theo的目標:「每期總有幾個牌子係特別興,如果嗰款香港無行貨,討論區又多人講,我就會擺嗰款上網,睇吓市場反應,如果多人問嘅話就會訂埋同一款嘅唔同顏色。」Theo在港大讀教育系畢業的女友Sandy,亦決定不做教師,瞓身幫他搞生意,Sandy說:「做生意嘅經驗唔會喺課堂上學到,第日教書嘅話都可以帶俾學生。」現時Sandy主要負責影相及設計,她本身是韓劇迷,更充當幕後軍師建議Theo入貨。如去年韓劇《來自星星的你》大熱,Sandy即建議Theo大量買入男主角「都敏俊」金秀賢穿的一款Reebok波鞋,再主動向客人推銷,令波鞋生意大增:「好多人睇《星星》都會留意佢哋化咩妝,著咩衫,我就睇著咩鞋,見套劇咁受歡迎,就預先入定貨!其實嗰款波鞋二十年前已出過,上年出嘅復刻版一開始只有三、四十歲嘅人識。」但自《星星》熱潮襲港,該鞋款深受八、九十後歡迎,成為上年店內最暢銷鞋款,「廠商見咁受歡迎,都不斷出唔同顏色,呢款鞋我哋到目前為止賣咗三千對!」Sandy說。

開樓上鋪發大嚟做

經營網上生意約一年,Theo見網上波鞋店愈開愈多,開始有「賣假貨」、「收錢後唔送貨」的情形出現,不過有危就有機,Theo一方面拍片放上網,教人分辨波鞋真假,「嗰時動新聞踢爆香港有商場專賣假貨,好多人都驚買到假嘢,我就即時拍咗段教人點分真假嘅片,吸引好多人睇!」另一方面,他決定開實體鋪,增加客人對其生意的信心,亦方便交收。惟Theo錢不多,只能租樓上鋪:「當時去搵agent,專揀多後生仔嘅地方,最後搵到旺角好景樓上鋪,一個月只係五千蚊租,二按一上都係萬五蚊,仲要新裝修,所以好快就決定簽一年約。」由網上轉到實體店,銷售增加,貨源要求自然大增,Theo更要與行家鬥快「搶貨」:「最緊要係留意發售時間,因為熱門貨一至兩分鐘會賣晒,準備定信用卡資料,訂到返嚟就要即刻做design影相放上網。」他指亦要留意時勢,「之前日圓跌咗好多,日本版嘅波鞋好平,多咗客訂,我即刻入多啲貨。而每年美國感恩節好多減價貨,我都會入嚟賣。」另外,Theo要靠薄利多銷,一對近二千元的波鞋,他只賺二百至四百元:「唔似得其他炒家咁賣一對就賺好多,毛利一定比佢哋低。」

搞掂買手大量入貨

生意有起色,但Theo一人之力難以大量入貨:「開始發覺網上訂嘅貨始終有限,而且有啲貨要喺當地排隊先入到,所以就開始喺網上搵當地買手。」Theo在網上發現討論區有不少買手設立群組,便開始主動聯絡:「佢哋好多都係喺外國住嘅香港人,有啲係留學生,有啲直情係full time做買手。」Theo透露有不少行家向買手訂了一大堆貨,但最後不肯接收,或者買了一段短時間就轉行,故不少買手都對他們有戒心:「最緊要有信用,呢兩年嚟,我訂幾多就拎幾多,而家做落一段時間,買手就會肯俾多啲限量版我。」實體店策略奏效,吸引不少街客生意。因此,Theo決定搬鋪到同區柏裕商廈四百呎鋪面:「喺好景只係做咗十個月,得百零呎,開始見唔夠地方,好彩隔籬鋪肯接收餘下兩個月租約。」 這間鋪除了賺錢,亦實現了Theo的「波鞋夢」,他說:「我中六已開始鍾意儲波鞋,但屋企無錢,自己做part time,一個月最多買到一對,做呢盤生意令我可以買到啲用錢都未必買到嘅絕版波鞋!」本來對Theo這盤生意並不看好的父母,亦對他改觀,「佢哋而家覺得我好努力咁追求自己理想。」Theo慶幸輟學後能搞起一盤生意,「我當年開鋪無乜競爭,先有本事儲到咁多熟客,而家無論網上同樓上鋪都好多人賣波鞋,如果我大學畢業後先至開呢間鋪,就好難做啦!」繼早前兩個女大學生,未畢業已在旺角賣鯛魚燒雪糕;又有Theo被踢出校賣波鞋,都賺廿萬。大學畢業,真的是向上流的唯一階梯?

開業資料(現鋪)

10/2014租金:$72,000#裝修:$80,000入貨:$400,000總數:$552,000#三按一上

營業資料

3/2015營業額:$2,000,000入貨:$1,700,000人工:$60,000*租金:$18,000雜費:$7,000盈利:$215,000*兩個全職、四個兼職

一點意見

在香港零售業界打滾多年的吳民傑(Lawrence),對Theo的波鞋店,有以下看法:引獨家代理提高競爭力Lawrence稱:「水貨波鞋人人都買到,門檻低令太多人入行競爭,好似莎莎(0178)、卓悅(0653)咁,而家佢哋有一半以上嘅盈利,都係靠自家品牌代理嘅貨品。」他建議Theo盡快爭取獨家代理銷售,或到外國網站引入香港不會售賣的潮流相關產品:「除咗可以提高利潤,仲可以給予顧客更多更獨特嘅選擇,提升競爭力。」毛利太低造成庫存危機Lawrence認為Theo生意得以維持,他眼光夠準是重點之一:「之前網上係賣一對訂一對。但係到實體鋪,你就要放一批貨喺鋪,如果眼光唔夠準,批貨唔受歡迎,或者唔小心入咗批次貨,就會損失。以佢大約15%毛利,嗰個月就好容易賺唔到錢。」他認為擴大店面是「雙刃刀」:「當然間鋪大咗會做多啲生意,但要留意入嘅貨多咗,庫存問題一定會增加。」他認為Theo現時第一步要想辦法提升毛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225

注意520後的三低族群公司 中小面板模組、NB零件、PCB上游公司

2016-06-13  TWM

現階段台股操作,可從中低價、低基期及低本益比的「三低」為思考, 其中,首季獲利相當優異的中小面板模組、NB零組件、PCB上游公司等,可特別關注。

台股五二○後首波漲勢啟動,五月十九日至六月二日,從八○九五漲到八五五六點,漲幅五.六%。從買盤觀察,外資買超四二二億元,但融資餘額僅一二九二億元,台股上漲中反減少十七.五億元,且融券增加,從歷史經驗看,這是第一波漲勢的正常形態。

電子股與生技、高價股,是本波台股上漲中的外、內資人氣指標族群:一、電子股:美國費城半導體指數六月二日收盤七○三.?四三點,近兩周漲幅一○%,創今年新高!連動到台股的電子指數,從五月十九日收盤三一九.三七點到六月二日的三四一.七四點,漲幅七%。

二、生技股:OTC的生技指數從五月十九日收盤一七○.六八點到六月二日的一八五.三九點,漲幅八.六%。

三、高價股:目前約有一三○家公司股價超過百元,有二十五家從五月十九日至六月二日,漲幅逾一○%,占比一八.五%。

當上述指標族群氛圍仍維持強勢時,就可聚集下一波股民人氣,買盤會形成資增券增的形態,醞釀下一波漲勢。

本文由工作夥伴陳俊佑(一九七六年∼,中山大學企管系)撰述,我略加修正定稿,與讀者共同注意追蹤。

從首季財報成長性及股價對比,是台股投資者抓住下一波漲勢公司的首要功課:一、獲利成長性:今年首季獲利年增五○%或去年首季虧損的公司共三九七家,十元以下及十至三十元的公司分別為六十五家與一八八家,占比一六%與四七%(合計六三%),顯示許多中低價公司的首季財報表現相當優異。

二、股價對比:二○一六年十元以下、首季仍獲利的公司有一○四家,占所有十元以下公司比率為三五%,較去年一百家還多,十至三十元有獲利公司也達五一○家。

觀察近三年首季十元以下有獲利的公司,以一四年最多,達一三三家,該年OTC指數從五月十五日(公告財報後)的一四一.?七點,到六月底的一五三.五五點,漲幅八.三六%,中低價股成為當時上漲的主流族群。

因此當下選股方向,可從中低價、低基期及低本益比的「三低」為思考,其中首季獲利相當優異的中小面板模組、NB零組件、PCB上游公司等,可供讀者參考:

(一)中小面板模組:

中小面板廠商近年來成功轉型:包含久正、晶采、光聯、全台等廠商經過消費型面板的殺戮,重新開發應用於工控市場,在工控、家電、事務機等民生器械逐漸導入顯示及觸控模組趨勢下,各類新應用都為中小面板廠未來潛在機會;配合各公司資本結構的調整,毛利、獲利穩健雙雙成長,值得期待,加上這些公司股價幾乎都是中低價,更具空間。

重點公司:晶采 (八○四九),營運動能如下:一、毛利率自一五年第一季二一.?九%提升至一六年第一季二五.三%,為中小面板廠毛利最高者,第一季EPS○.二九元。主因結束OEM業務,全部轉往自有品牌布局,加上TFT結合觸控模組出貨占比放大效益 (營收占比四○%、毛利高於平均值),獲利將逐步提升。

二、產品分散,高客製化為工控產品之趨勢,晶采掌握此兩項優勢 (單一客戶占比不超過二○%,客製化程度達六五%以上),能滿足客戶一站購足的需求,配合資本結構調整下,表現亮眼。

(二)NB零組件:

去年NB出貨量為一.?六五億台,年減六%,今年第一季NB品牌廠持續消化庫存,季減一九%,其中蘋果第一季出貨季減四○%、惠普季減二一%、華碩季減二九%,比平均值更低。

第二季在庫存持續消化後,下半年將進入新產品推出期,換機潮將開始啟動,因此第一季獲利優異的NB零組件,將從第二季起谷底回升。

重點公司:良維(六二九○),營運動能如下:一、毛利率自一五年第一季一一.二%提升至一六年第一季一七.四%,第一季EPS(每股純益)一.?○一元,年增四一○%,主要受惠於高毛利的歐規電源轉接頭出貨占比提升。

二、主要客戶蘋果預計在第三季末推新產品(iMac),惠普新款NB也預計在六月上市,新產品都有助於推升下半年營運的成長動能。

(三)PCB上游公司:

PCB上游材料銅箔基板(CCL)供應商為南亞、台光電、台燿、聯茂等,第一季獲利都相當亮眼,主要是這些公司積極提升產品價值,跨入高端網通、伺服器市場,逐步擴大市占率。

銅箔基板上游的銅箔,過去幾年處於產業供過於求的競爭,一直難獲利,近年中國發展電動汽車,將部分產能轉向高毛利、單價的鋰電池,導致供應PCB銅箔銳減,產業供需開始平衡。

重點公司:聯茂及台灣最大銅箔廠金居,首季營運數字如下:一、聯茂(六二一三):毛利自一五年第一季一一.三%提升至一六年第一季一六%,第一季EPS○.八五元,年增一二三%。

二、金居(八三五八):首季毛利率達一一%,第一季EPS○.二五元,五年來首次單季獲利。

撰文 / 呂宗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357

如何寫出NB的商業計劃書?丨黑馬薦文

來源: http://www.iheima.com/promote/2016/0921/158853.shtml

如何寫出NB的商業計劃書?丨黑馬薦文
王通王通

如何寫出NB的商業計劃書?丨黑馬薦文

與眾不同的商業計劃書邏輯結構,用1頁紙把計劃說清楚。

文丨王通,系作者對i黑馬網投稿。

我看過N多個創業者寫的商業計劃書,發現大部分都寫的非常形式主義,內容啰嗦的讓繁忙的投資人都不會認真去看。一個事情5分鐘說不清楚,基本上不是好項目。

過去幾年,許多朋友的項目非常好,在融資的時候找我寫商業計劃書,  所以我喜歡幫他們整一個超級簡單的商業計劃書,同時幫他們的項目進行梳理和簡單的包裝。今天主要給大家分享的主題如下:

1、與眾不同的商業計劃書邏輯結構

2、如何用一頁紙把整個計劃說清楚

一、與眾不同的商業計劃書邏輯結構

普通的商業計劃書都是站到創業公司自我的角度去思考的,例如:

1、公司介紹

2、商業模式

3、市場分析

4、競爭分析

5、團隊介紹

6、融資計劃

好的計劃書應該融入銷售心理學,站到投資人的心理角度去寫,給人的感覺就完全不一樣了。

這套銷售心理學邏輯如下:

1、痛點

2、好處

3、感覺

套用到商業計劃書中如何整出的一套商業計劃書的邏輯就如下:

1、市場痛點:根據市場痛點來講自己的市場定位,更加能夠吸引人。

2、解決方法:以講解方法的角度來講自己的商業模式,更加容易理解。

3、運營基礎:公司概況,運營數據(用戶數、轉化率、營收等等)、團隊介紹等等在這里說就夠了。

4、融資計劃:出讓多少股份,需要融多少錢,這些錢如何花,預期達到什麽結果,資金推出的方法等等。

5、結尾暗示:最終的結尾頁,一定要整一句有情懷的暗示投資人行動的話!

二、如何1頁紙把計劃說清楚

包含以上內容的商業計劃書,如何用一頁紙都把其清晰的展現出來呢?

方法非常簡單!!!

秘訣是:做成思維導圖,一張紙打印出來。

俗話說:員工用word,中層用PPT,老板用思維導圖。

如果你想讓投資人感覺到你更加用心,可以再同時做一個PPT版和word版,三種版本都一起發給對方,你的亮點在當面溝通之前就展現了。

商業計劃書BP牛逼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908

NB 蘋果向山寨貨賠錢

1 : GS(14)@2016-12-10 03:45:12

至去年底,內地有效註冊商標量突破1,000萬,惟當中不少均為山寨品牌!近年更屢有疑似內地老翻品牌反告外國品牌侵權,包括美著名運動鞋品牌New Balance(NB)、蘋果公司等均曾中招敗訴收場。就連中文特朗普、英文TRUMP也已被搶註。內地品牌New Barlun早年註冊中文名「新百倫」,就NB隨後進軍內地市場使用相同中文名狀告其侵權,去年4月獲判一審勝訴,NB需賠9,800萬人民幣(約1.1億港元)引中外譁然。NB不服上訴,至今年6月二審仍敗訴,惟賠償額則減至500萬人民幣(約560萬港元),NB不能再於內地用新百倫作商標。蘋果曾與深圳唯冠公司打官司兩年多,於2012年和解,以6,000萬美元(約4.6億港元)買斷唯冠在內地搶註的IPAD商標;此前又要付365萬美元(約2,800萬港元)予內地漢王科技,買走其內地註冊的i-phone商標。前年深圳手機廠商佰利又控告蘋果,指iPhone6及6 Plus外觀對旗下產品外觀侵權,今年6月內地當局判佰利勝訴;蘋果不服上訴。但也有外國品牌告內地公司侵權勝訴的例子。中山市珠江飲料廠前年註冊face book商標,被facebook控侵權,今年5月內地法院裁定飲品公司敗訴。《蘋果》記者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209/1985983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8883

【兩日限定】鞋店化身24小時便利店 買限量NB兼免費食嘢

1 : GS(14)@2017-01-07 00:29:39

在記者印像中,鞋店會開至凌晨甚至通宵,大概就只有每年的年三十晚,不過近日就有鞋店化身成24小時營業的便利店,實行24小時賣鞋。其實這間暫時化身成便利店的,正是New Balance為力推旗下全新247 LUXE系列而設的期間限定店,目的顯而易見就是為了配合247 LUXE,穿24小時7天都易於配搭及舒適的賣點。而這次「變身」亦相當認真,裝潢完全跟足一般便利店,有書、有嘢食嘢飲,就連雪櫃和凍飲櫃都一樣齊備,最有趣的是這些食品飲品全都不只是「道具」,而是可以「購買」,但購買方式有所不同,客人只需掃瞄貨架上的QR code,並share facebook post,即可免費獲得,不過每人只限一件。不過,嘢食嘢飲都只是配菜,主菜當然還是賣鞋,247 LUXE是New Balance旗下的最新型號,標榜新科技結合經典鞋款特色,記者實試過就覺得,相當輕巧,緩震出色,唯一是新的襪套設計比較緊,需要時間適應。外形上黑色和白色的實物比相片更漂亮,反而啡色的質感沒想像般好。要留意的是,新鞋只會在期間限定店的開幕時間,即1月7日早上11:00至1月8日晚上11:59發售,而且據說數量相當限定,要入手就要快手啦。記者、攝影:韓繼聰


New Balance今次把店舖布置成便利店,概念相當有趣特別。(期間限定New Balance247 Store期間限定:中環德己立街14-18號地下業豐大廈18號舖)

店內連凍飲櫃都有,還把新鞋放於櫃中展示。

店內的雪櫃是真雪櫃,雪櫃中的雪糕也真的可以用QR code「購買」來吃。


這間「便利店」佈置相當認真,並只會在1月7日早上11:00至1月8日晚上11:59限定開店。

2樓更設有像台灣和日本便利店的座位空間。

這三款247 LUXE只會在期間限定店開幕時間中發售,之後便不會推出相同顏色或質料的鞋款,據說數量相當有限,想買面早啲到。各$950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106/1988819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168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