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和全世界人一起做產品

http://www.cbnweek.com/yuedu/ydpage/?raid=1752

C=CBNweekly
L=Phil Libin


Evernote作為一種能幫助人們用文字、語音、圖像做記錄,並同步到用戶的所有終端上的軟件,迅速地成為了目前全世界最流行的云筆記軟件。2012年5月10日,Evernote宣佈正式進入中國,取名「印象筆記」,網址為www.yinxiang.com。

 


  C:你們說Evernote想做一家100年的公司,這個目標使得你們的行事方式有什麼區別?


  L:我創辦的前兩家公司都出售掉了,當我們創辦Evernote的時候,我們是想為自己辦一家公司,其中最大的區 別,是我們怎麼保持100年的興致。解決方式是我們只生產自己喜歡的產品,所以與我前兩家公司不同的是,我們不製作任何我們不想用的產品,我們不去考慮顧 客,我們自己就是顧客。我們的風險是,我們製作的我們喜愛的產品,會不會讓其他億萬人也喜歡。辦一家只打算做五年十年的公司,你可以做一些你可能覺得無 聊、但是是好生意的事,但當你想辦一家100年的公司的時候,你就不會這麼幹了,因為你可不想花一輩子的時間去幹沒意思的事,這逼得你只能幹你熱愛的事。


  C:你曾經對記者說,產品不需要本土化。那麼你們在海外擴張的經驗是什麼?


  L:我們用這樣的思路來看待打算進入的海外市場:當我們考慮誰是用戶的時候,我們認為任何人都需要一款更好的軟 件,所以每個地方都有用戶我們都想進入;但這不是對「海外市場」最重要的定義,我們認為最重要的定義是,「我們想在哪兒建立Evernote」,我們想在 全世界所有厲害的創新中心來「建立Evernote」,在這些地方我們會建辦公室、招本地人才、與圈子建立聯繫。雖然很多西方公司把中國視為擁有13億消 費者的賺錢之地,但我們在乎的不是中國市場的錢,而是這裡的人才。我們想在加州、東京、中國這些地方「建立Evernote」,我們想製作世界上最好的產 品。


  蘋果可能是最卓著的例子。如果蘋果僅僅把自己當作一家硅谷公司,它們的產品不會好;如果蘋果只把自己當作一家中國公司,即便知道中國顧客想要什麼,它 的產品也根本不會好。我們對製造一個對中國來說很棒的產品沒有興趣,我們有興趣的是讓中國幫我們創造對全世界來說很棒的產品。這就是我們之所以對某幾個國 家進行重點投資的原因,我們想在全世界做生意。


  C:作為一家認為要靠產品取勝的公司,你們對產品開發者有什麼建議?


  L:現在要知道用戶的建議並不難,可以通過各種社交媒體獲得,但難的是你怎麼做決定。這對我們來說比較容易,因為我們是為自己做產品,所以在最後拿主意的關頭,我們會問我們自己,這是不是我們喜歡的東西,但如果你是為其他人做產品,這就是困難所在。


  絕大多數成功的應用程序之所以成功,並非因為有原創的點子,而是因為細節執行得好。以Evernote為例,這並非一個新點子,做一個讓人們把東西寫 下來、做記錄的服務,這是大家一直都在做的事情。Facebook也不是最早的社交網站,它只是最好的一家。保持簡潔是創造好的用戶體驗的好辦法,比如說 「憤怒的小鳥」就是這樣。我並不鼓勵去尋找全新的點子,你需要的是找一個大家需要、但缺乏良好體驗的東西,然後做一個好的產品、讓大家喜歡上做這件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84

「很多人一起」創業 如何解決眾口難調?

http://xueyuan.cyzone.cn/gushi-gushi2/233000.html

一張圓桌,幾位股東,「擁有最多老闆」的「『很多人的咖啡館』股東討論會」就開始了。這次討論的是團隊要以怎樣的形式出現在「全球 商業經典TOP20」頒獎典禮上,與他們一起站到領獎台上的,還有小米手機、微信、《舌尖上的中國》等。這是團隊成立以來獲得的第一個獎項,他們認為這次 亮相一定要 「夠創意」才能配得上咖啡館的創意集資方式。

項目成功之後,如何運營也是擺在微創業者面前的一道難題。成功之前所奉行的「眾人拾柴火焰高」,運營中常常難以逃離「眾口難調」的困境,或是無人理睬的尷尬局面,「很多人一起」該如何運營?

每個人都要「分享」權利和義務

去年5月底,互不相識的80個人聚在了北京東四的一個公益機構的會議室,這些人都曾在網上表明並已入資要成為「很多人的咖啡館」的「股東」。這是第一次股東大會,他們以網名迅速地從線上走到線下。

創始者「蚊二妞」(網名)向大家介紹目前的情況,前期只到賬20多萬元,與預算相差甚遠。做還是不做?怎麼做?「蚊二妞」向到場的「准股東」徵求意見,經過每位股東的投票,只有3人表示「算了吧」,這堅定了「一定要做咖啡館」的信心。

「很多人的咖啡館」選擇的運營機制是——董事會。由股東自願演講參選,每位股東根據投資的數額擁有相應的投票權,最終決出5位董事會成員和兩位監事會成員,是否擁有一顆「願意付出」的心,是能否當選的重要原因。

在董事會的第一次會議上,董事會要討論選定董事長、選址、股東內部增資工作、工作路線圖、分紅方案5個議題,每一個議題都用五角星標註了優先級級別。

最讓人頭疼的事是選址。在《很多人咖啡館選址分析》方案中寫道:佛曰一花一世界,那麼我們就是一人一宇宙,對於各方面的工作,我們都有不同專業的股東來開展工作。

其實,這裡的股東90%以上都只擁有1股或2股,但權利和擁有18股的最大股東「咖啡逗」(網名)是一樣的,各個選址小隊在北京各地對比著優劣勢,最終以SWOT分析篩選出了兩家地址,由董事會投票決定最終方案。

即便是未到場的股東,郵箱裡也都會收到每次董事會的會議紀要,更多的意見就在永遠熱鬧的QQ討論群裡表達。如果股東有任何關於咖啡館運營的夢想,例如增添售賣咖啡杯的服務,只需提出申請經過相應的負責人審定之後就可實現。

「在這裡沒有物質上的區別,只有精神上的平等。」「咖啡逗」說。

「很多人的咖啡館」明確了股東的權利和義務,包括知情權、投票權、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等等。

因為不都在一個城市,達蘭客棧的創始人賈昱昊可沒有與每位支持者見面的機會。他可以在項目的「討論區」看到支持者為他提的意見,並及時更新客棧最新的運營情況,其中有不少正是根據支持者的建議所作的改變。中國青年報記者發現,幾乎每一條評價賈昱昊都作了回覆和解釋。

眾籌網站「點名時間」的聯合創始人張佑向記者說,在「點名時間」上發起項目的人擁有項目完全的決策權,但發起者會根據支持者為他提的意見作微調,這本身也會使得項目更成功地運行。

求求你看看財務報表

「增資前的財務公開會竟然一個股東都沒來!」每天在QQ討論群內討論咖啡館每一處佈置的這群股東對財務的「冷漠態度」讓「咖啡逗」吃了一驚。這讓同時作為董事之一的他抓住一切機會追著股東說,「求求你看看財務報表吧」。

不過,董事會依然堅持把每月的財務狀況以郵件的形式向每位股東匯報,並鼓勵大家查賬。雖然每個人的錢不多,但「咖啡逗」認為這是股東的權利和義務,成立後的咖啡館經營同樣面臨著盈虧問題。

擁有2股的小股東羅毅就一次也沒看過財務報表,在投股之前想著自己要「學習咖啡館運營的每一步過程」,但在成立之後只記得享受這個平台帶來的充實和溫暖。

不過這並不代表股東不關心咖啡館的運行,咖啡館裡每一處都能看到股東們愛咖啡館的心——有股東整理編輯的書號,有股東親手佈置的小花園。「蚊二妞」說:「我每一次去找一些股東交代咖啡館的任務,所有人的回答都是沒問題,如果有時間衝突還會對我萬分抱歉。」

「點名時間」的項目中,基本上每一個項目都會交代資金的主要用途,哪一部分用作實現夢想,哪一部分用作給予支持者回報。這似乎是發起者約定俗成的義 務。「你能看得出來他的成本合理不合理,如果不合理就不會獲得支持,這個項目就不會成功。」張佑說,每一位「微天使」自然會判斷資金和合理性。

張佑分析,獲得成功的項目一般具有:項目足夠好,或者是有意義,或是很有趣;能夠得到很多人的認同,具有話題性;回報的目標不能太多等特徵。

為了保證項目的真實性和運行,在「點名時間」發起項目的每個人在網站後台都有實名登記,項目發起後會有網站的工作人員出面在支持者和項目發起人協調工作,如果項目發起人無信,網站將負責賠付。

羅毅告訴記者,願意參與這樣項目的人大多數都是「具有理想主義的文藝青年」,不願談錢,但他預測——如果收益巨大,股東們一定會關注收益分配。

據瞭解,「很多人的咖啡館」目前還未實現盈利,正在通過評選「最關心財務的股東」號召股東關注收益問題。走過成立之初的艱辛,下一步要走好經營之路。

「咖啡逗」說,以前自己並不是一位咖啡愛好者,認為咖啡和板藍根一個味兒,但如今,他和許多股東一樣,已經習慣了咖啡館的存在,「想要保護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830

把亂七八糟的東西放一起,看能炒出什麼菜 英國設計師布羅迪的試驗

http://www.infzm.com/content/81750

「聽說中國的字庫裡只有幾百款字體,難道中國的設計師都不做字體設計嗎?」英國設計師布羅迪問南方週末記者,他更加同情中國字體設計師們的「被盜版」史。

55歲的布羅迪頭髮花白,紮成小辮兒甩在腦袋後面。他的設計履歷光鮮:《泰晤士報》、耐克、微軟、派拉蒙都是他的顧客。

2012年9月上旬,布羅迪往返於上海、廣州與香港,講述「什麼是平面設計」。

事實上,布羅迪從來不把自己的工作當做「設計」,也不當做「創作」。「那叫試驗。」他對南方週末記者說,「試驗是沒有邊界的。把一堆亂七八糟的東西放在一起下鍋,看看能炒出什麼菜。」

要改,還要改得看不出來

《泰晤士報》就曾做過布羅迪的「試驗品」。

2006年,《泰晤士報》打算進行一次版式調整。在那之前,這份以「大開版」形式發行了二百多年的老牌報紙,破天荒地改版為「小開版」。

這一改動顯然受到《獨立報》的「變小」影響。《獨立報》2003年前後開始「變小」,在快餐閱讀時代,「小」更容易滿足地鐵和公交上的閱讀需要。

「變小」有效地把《泰晤士報》的銷量提升了4.5%。但縮小後的《泰晤士報》,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仔細地重做版式與字體」。在《衛報》副主編推薦下,《泰晤士報》找到布羅迪。

「當時我就震驚了。」布羅迪對南方週末記者回憶,「英國居然對我解凍了。還是這麼一個大項目。」

儘管早在1990年代,《奈維爾·布羅迪的圖形設計》就已經成為英國史上最暢銷的平面設計書之一,但整整十二年間,布羅迪從未接過任何一單來自英國人的活兒。

1994年,布羅迪曾在英國、日本和歐洲各國巡迴展覽,隨後他在倫敦開了一家平面工作室,奇怪的是沒人問津。他只好把生意做到德國、日本和美國去。他至今也不明白這是怎麼回事:「大概是英國人覺得我太不商業化,自己的想法太多,價格又高。」

「大項目」《泰晤士報》開出的條件簡直像是刁難:1.每個地方都要改;2.每處改動不能讓任何人看出來。

「好在他們沒說,價格也便宜點兒。」布羅迪笑道,「《泰晤士報》是個老傢伙。它老被人不停地說『落伍了』。它想改變,但又不能徹頭徹尾變了,因為它早就成了一個英國人的『傳統』了。」

布羅迪把報紙看成一台戲:「新聞是舞台上的演員,我們要做的就是搭好檯子。」他從字體搭起。《泰晤士報》從來沒有購買現成字體的習慣,他們喜歡量身 定做。布羅迪接手時,「老傢伙」用的是2001年啟用的「泰晤士經典」標題字體——它為計算機閱讀設計。新字體沒設計好,布羅迪先取了名:「泰晤士摩 登」。從名字上宣告它相對於「經典」的現代性。

「經典」的字體較細,筆畫起始與轉折之處都是優雅的弧線。布羅迪把這道「經典弧」用線條較硬的三角形代替,這樣做的好處是更簡約、更鮮明。

布羅迪希望報紙上的一切都能向著網絡閱讀的方向靠攏:「現在的讀者,已經習慣了在網上瀏覽,他們能夠集中注意力的時間其實很短。」於是,在布羅迪手 下,長篇報導被切成小段;開篇首字母加粗並且下沉;文中穿插彩色加粗的引語;報紙右側添上了內容補充欄,就像網絡上的超鏈接;每篇報導最後,還會附上相關 網址。

類似的改動有一百多處。布羅迪提供了二十多個模版,手把手地教美編使用,並告訴他們如何用圖表和數字來講述新聞——「小開版報紙本身就讓圖片的尺寸變得相對更大了,圖片變得更抓人眼球。」布羅迪說。

改版勝利了,「所有人都沒看出來改在哪裡。」布羅迪說。

人們其實不讀那些字,只是識別它們的形狀

布羅迪的職業設計生涯始於1970年代末的朋克熱潮。那時他才二十歲,正在倫敦印刷學院讀書。

像所有的倫敦朋克一樣,布羅迪試著拿女王開涮。他設計了枚郵票,把女王的腦袋歪在一邊——在傳統英國人眼裡,女王當然只能是正面形象。

布羅迪差點因此被學校開除,但他不認為自己是朋克:「一定要說朋克對我有什麼影響,那就是沒有朋克運動,我大概就要挨餓。」

趁著朋克熱潮,布羅迪曾為各種工業朋克廠牌做唱片封面設計。他用各種拼貼、手工、雕刻、噴塗的方式組合畫面,再用相機拍下來,就是一件設計。

小鏈接

新字庫是怎麼煉成的

口述:佩德拉·維茨(Fontshop全球首席運營官)

1.手繪字母形狀。有些設計師會直接用電腦軟件繪製。

2.掃瞄手繪圖樣,作為模版,存入電腦程序。

3.調節、設定字母間距——即「字母大小/兩字母之間距離×100%」;字距緊排——對字距進行優化;用「字體微調技術」處理,使字體達到適應不同電子屏幕的最好效果。

4.後期處理。字體設計師向字體加工廠提交作品,後者對字體進行編程,轉化為數碼軟件。一般而言,字體加工廠有一個審查委員會,他們來決定哪些字體可被使用。

5.簽約與銷售。字體經銷商選中作品,並與字體設計師簽約。每賣出去一份字體的使用許可,字體設計師就會拿到一份錢。不同公司價格不同。例如Fontshop一般會支付50%所得利潤。

1984年,布羅迪設計了人生中的第一款字體,名字就叫「工業」。

「朋克音樂養活了一批英國設計師。」布羅迪對南方週末記者說,「那是一種獨立、個性的表達,是對瞎了眼的保守文化的怒吼。摧毀一切,堅持改變,這一直是我的創作動力所在。」

布羅迪在設計上最大的「改變」發生在1980年代末。那時他「摧毀」了手繪字體,成為全世界第一批用電腦設計字體的人。

當年布羅迪在倫敦的住所樓上,有一個叫伊恩·邁凱倫的攝影師。他常把布羅迪用筆繪製的字體掃瞄,放入他蘋果電腦的Fontographer程序中,編程,再導出,布羅迪看得如痴如醉。

「蘋果電腦是一曲爵士樂。」布羅迪形容。之後,他也把蘋果當做自己的實驗室。他最大膽的試驗,是用圖像軟件photoshop來「再創造」字體。

布羅迪像遊戲一樣,把一種印刷時代的經典字體「Helvetica」放入photoshop軟件的「blur濾鏡」中——這種濾鏡可以讓圖像失去焦點,變得模糊。然後導出、導出、再導出。三次失焦後,提取字體輪廓,就是一種新字體。布羅迪叫它「FF Blur」。

FF是布羅迪和一位德國設計師在1989年共同創建的字體庫品牌「Fontfont」。布羅迪隨後接連「再創造」了FF Dirty、FF Autotrace等字體。「Fontfont」字體庫因此起家。

2011年,美國紐約現代美術博物館把23款字體收入館藏——在這組被認為是數碼時代最重要的字體中,FF Blur赫然在列。

蘋果奏響「爵士樂」之前,字體繪製師就像是廟裡修行的和尚,沒有十年功夫出不了師。數碼時代到來,每一個懂得技術的人都有可能成為字體設計師。

這一切讓布羅迪懷疑:「那麼多人對電腦著迷,但那些設計裡卻沒有內容、沒有故事、沒有敘述。電腦是一種新的繪畫顏料,人們卻只是顯擺他們的新顏料,沒有真正學會使用它。」

他決定打破已有的電腦設計套路,做點新意思。這回他希望尋找圖像與字體間的融合。

「人們其實並不讀那些字,他們只是用眼睛識別字的形狀。」布羅迪為此成立了FUSE——一個聚集建築師、設計師、音效師、導演等各色人物的組織。他 們每季度聚在一起,開創意會,看怎麼能把各種元素亂七八糟拼在一起,突破圖像和字體的邊界。比如把單詞本身的含義、字體的圖形含義、圖像設計三者結合到一 起,做成平面設計,印在雜誌上出版。

「字體選擇是表達信息的方式。你讀一本很大字體的書,比如『Helvetica'字體;和讀用『Baskerville'這種小字體印刷的書,感受顯然是不一樣的。」布羅迪對南方週末記者說。

他還在嘗試字體的新玩法:「你不能說我是一個字體設計師。我始終在玩兒,玩圖像,玩字體,甚至玩音樂,這些都是我的試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656

4兄弟股權綁一起 破除分家魔咒

2013-01-07  TCW
 
 

 

打虎親兄弟,去中國打拚二十年,魏家四兄弟是至親,也是共同的創業者,如果不是展現了家族企業最為典型的優勢——凝聚力,絕不可能幾次攜手度過創業危機。

然而,家族企業最大的競爭對手,往往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兄弟)分債容易,分財產難,」魏應州在酒筵席上,對記者這麼說。「所以房和股都要均分?」記者笑問。「對。」魏應州點頭。

怎麼兄弟不分家?逾五一%股權信託,無法隨意賣股

《康師傅背後的魏氏家族》一書的作者孫紹林,曾經根據頂益控股(康師傅控股的前身)在二○○○年的年報揭露資訊進行分析,頂新國際集團,也就是康師傅的母公司頂新控股,其大股東「和德公司」以及「丰綽控股」,已經引入了股權信託的機制。

而這整套股權設計最重要的精神,一是魏家四兄弟魏應州、魏應交、魏應充與魏應行四房持有的股份比重相同,旗下多角事業的收益均享;另外,兩家公司透過控股設計,超過五一%股權信託,股東不能隨意處分股票。

換句話說,就是頂新旗下的事業,全部都是賺來的一起均分,虧了也一起承擔,而且,還不能隨便賣股。這不僅確保魏氏家族對企業的所有權不分散,避開了家族企業有異見發生時走向分拆的命運,還共同將兄弟各自發展的事業利益綁在一起。

哪有兄弟不吵架?交棒專業經理人,往百年企業邁進

「哪有兄弟不吵架?」一位熟悉魏家的企業家說。如果回溯魏家四兄弟在大陸發展這二十年,頂新旗下的多角化事業發展,不盡然都是成功,之所以要做,除了策略需求,其中也有為了四兄弟強烈希望擁有自主事業而建立。這套股權設計,讓大家各自登山之餘,還是要親密的在一起。

這套股權設計,十年前魏家就做了;現在,魏家大董魏應州顯然想要避開家族企業第二個魔咒——無法真正讓外部人才為其所用,所以才在二○一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向康師傅員工發表公開信,宣布交棒專業經理人。

魏家修復後的祖厝,在二○一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正式公開,第一進明間後壁,一個約一平方公尺的「孔孟好學」出現在牆上,這個字是魏家祖上希望後輩能在「上有所覆、下有所托」的環境下,學好孔孟之道,「留有餘不盡之福、留有餘不盡之財、留有餘不盡之祿」。

魏家可以為台灣留下破除家族企業分裂魔咒的典範嗎?那要看魏應州的布局,是否真的發揮成效了。

【延伸閱讀】4兄弟各司其職

魏應州(老大)職銜: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主要事業:康師傅食品控股、康師傅飲品控股

魏應交(老二)職銜:頂新國際集團(母公司)董事長、頂新控股董事長、頂禾開發董事長主要事業:台北101(最大民股,任副董兼執行長)、房地產事業

魏應充(老三)職銜:味全公司董事長、頂新國際集團執行董事主要事業:味全

魏應行(老四)職銜:頂新便利餐飲事業群董事長主要事業:德克士炸雞、康師傅私房牛肉麵餐廳、中國全家便利商店

整理:李郁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640

李祝捷:跟頂級VC一起玩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37676.html

近3個多小時的採訪時間裡,我一度十分懷疑李祝捷能否嚴肅、正經地談話。「自從雷軍顛覆了我的行業(李曾任賽龍手機聯合創始人),我內心就十分憂傷,決定去顛覆別的行業,迄今為止已經顛覆了10個行業了」、「大家都誤以為我很懂教育,於是我裝作很懂的樣子在投教育」、「我覺得每天做的事情就是改變世界,地上挖個坑也是改變世界嘛」……

這個本應在相聲界大放異彩的男人,自稱被徐小平忽悠後進入天使投資行業。他的話語經常充滿調侃的意味,但本質上,這個年輕人很謙虛。他對陳科屹大加讚揚,因為陳是他眼中2012年最傑出的機構投資者。他作嚴肅狀:「我的成績是,是要打折扣的,因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他接著說:「我整天拿著真格基金的名片出去招搖撞騙,哈哈……」第二句沒有打嗑巴兒,這才是他的語言風格。

因為徐小平在江湖上的地位,李祝捷得以進入投資核心圈,和這個領域最有權威、最有智慧的人在一起,從而具備了「複合型」經驗。「徐老師如何把一個創業者說得熱血澎湃、激動得死去活來,我們都懂,但是投了不管是不行的,雷軍(投資)的成功概率要高得多。」李祝捷說,「我現在是用創業的精神做投資。」

位於北京慈云寺橋西南角的東區國際寫字樓裡,有兩家公司都是李祝捷投資的。他平時就在這裡上班,幫助創業者磨合團隊。「樓上那家已經融完資了,估值翻了N倍,我就下來了,再喝3個月茶、見創業者,等把商業模式驗證清楚,把下輪錢融進來,再到下一個地方去喝茶。」3個月前,他的工作完全是另外一個節奏:12個月裡看了600個項目,辦公桌上攢了9盒名片。「天使投資是體力活」,李祝捷說。最近他不怎麼看項目了,主要是做投後管理。

他的投資路線十分清晰,一條是早期教育,一條是電商和遊戲,都是商業模式已被充分驗證的項目。他投資的公司中,兩家線下教育公司(彩翼兒童美術館、貝樂學科英語)、兩家電商公司(優曼家紡、找鋼網)已經拿到A輪;最近的優肯體育也被幾家VC看中,而聶衛平圍棋教室去年營收已經達到1億元。

短短15個月,在外界看來,李祝捷已經像一個成熟的投資人那樣:穩、准、狠。對於近期密集在媒體上曝光,他有點不適應,「人們肯定認為新一代江湖騙子出現了。」他很清楚真格基金這個金字招牌對他的幫助,「這樣頂級VC才願意見你、跟你玩,而不是派個投資經理把你打發走。」隨著入行越來越深,他發現創投圈最主要的遊戲規則是——跟誰玩。

徐小平、薛蠻子、沈南鵬這樣的人是爬過8000米高峰的,要指導一個創業者爬到3000米很容易。他們把爬到8000米的風景呈現給一個創業者,這個創業者就具備了成功的基因,再告訴他們怎麼去爬山,甚至爬不過去的地方找人託過去,一個很平庸的人可以因此變成商業領袖。如果沒有人指導,即使能力很強也可能到處亂撞。「雷軍有那麼多VC盟友,再做一個項目拿不到投資才奇怪」,李祝捷說,「草根創業者一沒經驗,二沒信用記錄,要進入這個圈子還是蠻難的。」

他不同意天使投資越來越難做的說法。「只有笨天使才死掉,他到哪裡都是笨蛋!」但他承認,天使投資人的門檻是越來越高了。就在採訪的前一天晚上,李祝捷參加一個董事會,旁邊坐的投資人是百麗第三大股東,身價100多億。「都是這種人在指導別人玩,你怎麼出頭啊?」他感嘆到。

李祝捷有自己的玩法。投聶衛平圍棋教室的時候,他跟創始人洪波連續60天泡在一起,看項目都帶著洪波。當決定投資的時候,他得到的價格是當時估值的一半。某知名投資機構也想投,但覺得這個估值 too good to be true(划算得不真實),就派人去查賬。「天使階段,夢想是不可以被DD(盡職調查)的」,李祝捷說,「你跟別人講感情,別人就給你兄弟的價格;你跟別人談估值,那人家就公事公辦。」他認為,天使投資可以機構化運營,但不可以機構化運作,規避風險的時候往往把機會也規避了。

「在線教育今年是一個坑兒。教育是一個社交行為,你看過哈佛公開課就能說自己是哈佛畢業嗎?你如果真想當哈佛的學生,就必須在那兒,有你的同學和導師,泡裡頭的女生,孟母三遷就是為個環境嘛,今年有人覺得我傻,過兩年會發現是他自己傻。」最後,李祝捷這個「不懂教育」的投資人對2013年在線教育做了一個預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457

那些年,我們一起錯過的女孩...... 一品藍山

http://xueqiu.com/3625800318/23673571
這兩個月都要出遊,最近和幾個妹妹相處很好,準備專一一點。 沒事檢視了下以前的錯過的女孩的照片,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遇到過的,做個紀念。

香港女孩: 讓我歡喜讓我憂......

1. 鄰家女孩先傳媒(HK0550): 鄰家女孩天天見,不知不覺中就長成美女卻沒有注意。 這個接觸時間很長,朋友就在這家公司,十年下來做到了管理層,是當年國航代理談判的主談之一。剛上市的時候公司讓員工猜上市價格,最接近的有獎,好像朋友還是前三。 這個女孩上市0.5元,一直默默無聞,後來和國航的公子之一聯姻,婚期三年,一下麻雀變鳳凰,業績翻番。而我明明看見朋友及其同事月月銷售超指標,除了感嘆男怕入錯行,有的行業天生就好掙錢,其它就一點都沒反應過來。 等開通港股關注她的時候,已經快到3元了。 後來知道國航有可能不續約,只好一直幹等了半年看暴跌。 現在離了一次婚的她已經人老珠黃,我也沒興趣再關注了。

2. 胖金妹安東(HK3337): 這個應該是胖大姐了(一度負債高達70%以上), 從2.5港幣一直看到0.8,朋友在這家公司,12年上半年問過他們年計劃增長20%,她爸老羅是個工作很認真的人,公開說過一定會給女兒減肥。 不過個人以前的老總開廠的,08年金融危機曾一度出現過幾個月沒有新增訂單的情況,現金只夠撐半年的情況,所以心裡一直對高負債、周轉慢的女孩心存芥蒂,最終還是猶豫沒有下手。結果突然認了個美國乾爹,還是行業全球第一,一下一飛衝天。 3.5~4.9的時候找她聚了聚,現在只能退而求其次,找了行業的三妹(HK0196)替代了。安東要做大營收,今年會有些收購動作。

港股波動比較大,而且蛇蠍美女多,一不小心就中毒。 曾經壯士斷腕了一隻光伏股,還有一隻(HK0246)被爆作假主動申請去住冷宮,現在一直停牌,我已經無視她存在,當清零了。不過我運氣也有好的時候,碰到了雙胞胎妹妹民生(HK1988),這個其實是認識A股的姐姐在先,交往過程中發現原來她還有個雙胞胎妹妹在香港,姿色一模一樣,追她花錢還少,所以花了1/5在姐姐身上,4/5在妹妹身上,姐妹通吃[赚大了]

大陸女孩: 有時候,我們應該相處更久點.......

1. 宅女雙鷺藥業: 這個跟蹤了好幾年,一直很看好。不過她爸是技術型,不怎麼張揚,機構也認為他看不起銷售,有點酒香不怕巷子深。 2012年年初參加年報交流會,她爸徐明波直接說我女兒好,不出價60以上別想來提親。只是我個人一般都剔除一次性收益(出售普仁鴻),算計了下陪她坐到30多點就下車了。前段時間一看真的就摸到60了,看來老丈人的話一定要重視啊。

2. 小家碧玉: 這種妹妹A股很多了,天喻、數字政通、銀江.....。我去銀行辦卡發現換芯片卡了,正好天喻是做這行的,而且朋友認識她爸,雖然借了點錢但是業務其實還不錯。 咱們都是民企,誰都有過一兩個季度用錢緊張的,理解。 不過天喻妹妹和其她幾個年輕女孩都一樣,玩心太重,沒事喜歡蹦迪喝高了,我這歲數陪不起了,14左右就由她去吧,沒多久她們找的帥哥出價又高了30%以上, 我勒了個去,灰太狼哥說過: 她一定會回來的,那時再找她鴛夢重溫,畢竟她和我在一起的時候也很厚待我。

不過家裡鎮宅還得靠大家閨秀,娶的都是沒落貴族之後,準備湊夠三妻(中國平安、蘇寧電器、興業銀行)四妾(中信證券、華海藥業(陪嫁丫鬟海正藥業)、大族激光.......),好好多相處一段時間,安安穩穩過日子。

美國: 距離產生美......

我的英文不錯,一直想泡洋妞,不過最終還是找的海外華人女孩,交往心裡踏實。

1. SCLN賽金花: 這個姐姐美國出生,不過自03年SARS後在中國一舉成名,現在基本算個中國大姐。 朋友在這家公司,也是月月超標。從錯失了才庫妹妹後,終於決定開通美股,看看有沒機會追追她,沒想到後來她吃多了諾華麥,身體每況愈下,沒法再一起玩了。 有朋友7塊在做空她,我沒敢[滴汗]

美國由於有時差,投入時間、資金只是零頭,一般不怎麼開軟件。沒想到居然還碰到的幾個美女,一個沒落下收了,也列出來自我安慰下:

1. 刀嘴妹妹QIHU: 這個在國內聽說過,用過她家的很多東西,老外不瞭解她,說她是假胸,身價暴跌,我覺得不是,於是17.97和她好上了快半年。 她其實人很好,就是愛出風頭,沒事老和別人吵架。不過男人都是吃在嘴裡的、看著鍋裡的,自從看到她和度娘架後,我反倒對度娘(BIDU)有點興趣。度娘出身豪門,和奇妹妹吵了幾次架就跌了份了,我倒是很看好度娘的幾次收購和地圖應用等,而且度娘家財萬貫啊。只是要追她還是花錢有點多,等等再看,不行就甩了奇妹妹換度娘了,畢竟度娘還是風韻猶存的[大笑]

2. 莫名其妙CMGE妹妹: 我對電子產品不敏感,但是用上智能機後也開始玩手游,每天都會玩上幾次三國殺3 Vs 3, 而且看見很多小孩無時不刻在玩,感覺應該會有發展,正好在美國碰到00後的手游妹妹。 不過她爸第一視頻名聲不好,據說香港出過千,介紹到美國要16美金,業績還出不來,我從5陪到3。 突然有一週說內部人士也得花6.5、8.5才能碰她, 一週後開價就跳到8、9美金了,現在青春期的她有點神經,每天情緒忽高忽低,我不打算再投錢,先處處再說,看她回頭會不會變成熟點,最要緊的是千萬別學壞。

3. PWRD完美妹妹: 有個財大氣粗的復星大哥真好,你說我妹妹不漂亮,我就往她身上砸錢讓大家看看。 剛入手一周就開始有人來搶,準備就這麼相處幾個月再看,天涯何處無芳草,咱沒事不愛和人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913

哪幾類人不適合跟你一起創業?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39091.html

怎麼說呢,經過大半年的創業自己也學習到不少東西,畢竟自己還是很年輕。

這段時間一直在給自己團隊成員進行分類,從離開的和留下來的成員中我發現了3種人不太適合跟著一起創業。怎麼說呢,我跟他們是朋友,因此好聚好散,團隊需要成長和發展就需要做出選擇,也算是簡單的經驗分享,看你能否遇到這類人:

悲觀者

現實中是我們團隊的前重構人員,對於很多事情他是消極的,對人生依然如此,不過認真做事的時候還是很不錯,只不過就幾分鐘

「幹嘛這麼認真,這個東西不可能成功的。就算有使用者肯用,這種產品絕對沒辦法賺錢。況且就算狗屎運成功了,只要Google跳下來做一樣的事情,我們就死定了。我看我們還是再想更好的idea 吧!」

Henry Ford (借用他說的一句話:)說:「無論你相信你可以或是你不行,你都是對的。」成功者和失敗者的差距,就是成功者勇敢的挑戰了不可能,而失敗者還沒開始就先放棄了。創業往往多半是在挑戰不可能,如團隊中有成員持反對意見,那不是你的idea 真的太爛,就是他的個性不適合。

受害者

前設計離開團隊也有半年時間,現在仍然在抱怨,平時喝茶的時候認真還想出一些讓你我都不敢接觸的政治口語

「你相信他們居然要我們這樣做嗎?拜託,我們已經這麼忙了,怎麼可能會有時間?而且光憑這點爛薪水,還要我們做這麼多事情。這個老闆真是個吸血鬼!」

受害者認為所有的「問題」都該被「指控」,但卻不去試著「解決」。每個人或許偶爾都會覺得吃了一些虧,但「受害者」則是從早到晚 都認為全世界的人、事、時、地、物、規則、法律、合約,通通對不起他。他們永遠都在生氣,一點小事就惡言相向,永遠都在抱怨。

受害者在找的不是機會,因為他們在找的是問題本身,而不是解答。製造問題卻不解決問題的人,是沒辦法幫助一個創業團隊的。所以碰到這種人,很抱歉,只好請他們離開。要注意的是,由於他們的受害者心態,離開之後很有可能會對公司採取報復,請你準備好你的相關文件和心臟,接受這個攻擊—

沒錯,這很棘手,誰跟你說創業是容易的?

全知者

這個人應該屬於程序人員:「一般身邊的人說你對這個瞭解嗎」回答90%是「這個我知道啊就是****」,然後就是只是知道皮毛或者度娘身上拔的一根汗毛。

「拜託,我跟你說,我早就知道了。基本上政府一定很快就會來找我們的碴,然後這麼做也必定會惹到一些大廠,重點是我們根本沒有技術門檻,我跟你打賭這個產品半年內就會被老闆砍掉。」

好的創業者應該是永無止盡的學生,而不是全知全能的上帝。所以一個好的創業團隊應該以「學習」和「進展」為目標,而不是被已經知道的資訊綁住。一個東西不試試看,怎麼知道結果。如果一個人在你們還沒真的嘗試以前,就不斷唱反調,或許偶爾他是對的,但長期來說會大大減少你們找到成功的機率。

當電報服務的領導廠商Western Union

看到第一代的電話,他們管理團隊的反應是:「這個東西有太多的缺點,不可能成為真正的溝通工具,對我們一點價值也沒有。」當Larry Page 和Surgey Brin 把Google 搜尋引擎介紹給Yahoo,希望賣給他們100 萬美金時,Yahoo 對這個東西嗤之以鼻。

其實你我生活中或者創業過程中都會遇到這類似的人,也許你或者我都是其中的一員:我這樣不算是背地說人家壞話吧,平時我們都溝通非常好,只是每個人的性格個想法不一樣,因此在組建團隊或者在你團隊人員決策時 可以考慮一下。

要當受害者、悲觀者、反對者很容易,但是創業成功往往是在最困難、最不可能的地方發生。你需要一個願意挑戰機會,從中找到勝利的團隊。至於那些個性不合的人,相信我,讓他們回去大企業上班,對彼此都是更好的安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939

微博微信發展之路:似敵似友?未來成敗綁在一起!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0598.html

一直以來,將微博微信放置一塊進行對比已經成為眾多互聯網人對這兩款產品進行討論的慣有模式,在最近阿里巴巴正式入股新浪微博推動微博商業化之路之後,部分互聯網人士也忍耐不住心中的激動跑去打探了一下微信的消息,結果從可信渠道了得知了微信下一版本的主要更新之後,更是興奮的丟出一句「微博和微信日後將走上垂直和平台的不同發展之路」的結論。

毫不意外的是,當這樣有點新穎的觀點放置這個新舊迭代速度堪比白天黑夜變化的互聯網之後也的確可以輕易地獲得一大批人的高度關注,因此當那位提出微博微信將會走上不同的發展之路的前輩提出網絡文學或將成為微信商業化的第一個目標,有可能給當前的網絡文學網站帶來巨大的衝擊之後,人們的視覺焦點或許也就在無意識的情況下默認同意了微信微博將走上不同發展之路觀點,要聲討也主要集中在了網絡文學、微信、網站文學網站這三者的關係之上。

 

小謙左思右想還是認為微博微信就性質而言都是有可能發展成為平台的,而且不管這兩大平台的側重點是否一致,其涉及的競爭領域基本也會重複,因此筆者認為現在提出微博微信將各自走上垂直於綜合平台的觀點或許不大合適。

首先,在筆者妄圖證明自己的看法擁有一定道理之前,先小小引用下資深互聯網人士管鵬最近透露的微信5.0消息。

據管鵬透露,微信5.0與上一版本相比,除了添加微信遊戲平台和與騰訊旗下支付產品財付通連通在一塊的微信支付系統之外,還通過微信支付系統和微信公眾平台的緊密連接增添收費訂閱功能,推動微信的商業化進程。

由此可見,完善平台基礎服務,吸引用戶參與平台構建已然成為了微信商業化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但即使這樣由各種紛雜勢力共同構建的移動商業平台面世了,難道有阿里這個電商大巨頭加入的微博就只能走電商、媒體,這種自主運營的路線,淪為一個流量輸送管道,從此好好守住自己的幾年下來打造的基業圈點錢然後再涉足新的領域了嗎?下面我就分別從支付、文學、電商、媒體四個方面說明下我認為微博微信並無垂直平台之分的原因。

支付功能:微博的支付寶VS騰訊的財付通

在支付方面,微博的支付寶與騰訊的財付通相比並無劣勢可言,阿里入股微博之後,必然也期望微博可以擁有一個更好的發展,讓自己的投入可以獲得更多的回報的。在阿里入股微博僅僅只是為了在微博平台上獲取更多的有效流量的目的明顯無法令人信服的情況下,阿里拿出更多的阿里集團資源共同推動微博的發展又有什麼不可能?

在眾多資源中,淘寶、天貓等阿里電商共同採用的支付產品支付寶就是一款與騰訊財付通在綜合價值上有過之而無不及的產品。因此如果說微信有能力連通財付通打造一個全新的微信支付系統,微博就也可以迅速打造一個與微信支付系統媲美的微博支付系統!

用戶通過微博看到包含有交易信息的微博信息之後,直接利用微博平台進行支付交易、在實體商場購物的時候,使用移動設備上的微信支付系統通過二維碼掃瞄的方式進行移動支付。微博和微信都有打造一個移動支付系統的能力,因此支付是無法在綜合平台名單上將微博划去而將其歸為垂直的。

文學:微讀書、網絡文學網站、微信文學

不管微信是否想要利用微信打造一個文學平台,微信文學都將給人們帶來一種新型的文學閱讀體驗。暫時不談及預測「網絡文學將成為微信商業化第一步」的王聰佶老師認為的微信文學和文學作者、文學網站們的關係,已經擁有離線信息推送功能的微信在文學方面已經有了很大的優勢,文學內容一經發佈,即可快速以離線的形式到達用戶手機中,這樣一來用戶就不用不斷地刷新網頁,看看作者是否已經更新,甚至還有可能不用再擔心自己現在長期關注的提供盜版文學內容的公眾賬號裡面的文學內容更新不及時了。

(註:如果首發的正版內容直接通過文本內容的方式發送到付費用戶賬號的話,微信方面在短時間內也難以阻止盜版者直接通過接口等技術手段將正版信息直接快速轉發,因此在微信平台並不能給正版文學內容方提供強有力的內容保障之前,王聰佶老師文章中令人無比嚮往的新型移動閱讀生活——微信文學體驗生活將成為推動微信商業化之路的第一個動力的夢想或許就要落空了,畢竟閱讀的地點都通過微信內嵌的瀏覽器跳轉到其它的文學網站上去了,微信哪怕有可能參與到付費作品的分成計劃當中,得到的利益與微信文學的最大理想價值還是存在不少距離的,這方面與王聰佶老師認為的微信文學將大大衝擊文學網站的看法也就有了部分出落)

所以,小謙我雖然看好微信文學未來的發展前景,但也不大同意微信文學在剛剛出現的時候就對文學網站造成巨大的衝擊,成為微信商業化的第一槍。哪怕微信打造出了一個微信文學平台,自己簽約作者與盛大文學集團等比較有實力的移動網絡文學勢力競爭,王聰佶老師所想的「微信提供一個可以讓作者們獨立寫作發佈的渠道,大大衝擊文學網站」的情況在短期也不大可能出現。

為什麼呢?要清楚,如今建立一個擁有支付功能的網站已經不是難事,按理說如果作者自己做個獨立的文學網站,專門發佈自己的文學內容是可以獲得一定反響的。但是為什麼沒有看到通過這種方式做成功的作者?不知道網絡上的那些年收入百萬以上的擁有正版盜版幾百上千萬讀者的網絡作家們是否萌生過這樣的想法,如果大多數作者在需要保證速度和質量的寫作時還有能力做好內容合作、內容推廣的話,我想這個時代或許早就已經是另外一番模樣了。更重要的是,無論微信文學資源多麼強大,微信文學也不可能成為作者們的全部,脫離了文學網站的作者整體上是要獨立的作者要更強的,利用微信文學賺點小費很有可能,但是如果專職作者們將作品的希望全部寄託在微信文學上的話,那便是自尋死路的做法。

因此,我認為當前情況下說「微信文學是最先給微信帶來巨大商業利益」的話還是不太合適的,這樣如果要從文學方面將微博驅趕下馬就更不合適了。因為即時微信文學商業平台構建起來了,微博的文學之路同樣也是光輝一片。新浪微讀書平台早已悄悄上線,在幾個月的時間裡就早已在整合新浪讀書的文學資源的基礎上和在最大的移動閱讀版權方——中國移動基地合作推出了數萬計的各種品類作品,如果微讀書能夠大獲成功,屆時文學閱讀方面也就能夠引發一場微博讀書熱,那微博文學的內容就不會比微信文學差。

據瞭解,微讀書上的文學作品,可以通過微博平台閱讀、評論、收藏,如果有用過的朋友們一定也覺得這種有點正規的微博閱讀方式在習慣了經久不變的網絡文學方式之後確實有點特色。本身就已經構建了平台,哪怕微博在文學方面的實力再不濟,在可以對等的文學資源面前,有平台有體驗的微博為何就無法在文學方面與微信分庭抗衡,在移動閱讀領域打造兩個新閱讀平台出來?

收費公眾賬號VS收費加V微博

有了支付系統之後,微信公眾賬號的付費信息推送也變得更加容易,只要是花錢訂閱了付費公眾賬號的用戶,收費微信公眾賬號一有新信息推送系統即可快速將其發送到用戶的移動設備上。由於微信離線技術的優勢,這樣的體驗相比桌面互聯網上付費RSS訂閱還要更甚一籌,但是難道微博就無法做收費信息推送了嗎?

同樣可以搭建支付系統的微博利用其多年發展起來一直致力打造的社交及媒體優勢,在信息的及時性、價值度都不會比微信收費信息差,在已有機構、媒體認證的微博賬號正在不停地向其關注者不停推送免費有價值信息的當前,微博平台也完全可以開闢一種新類型的賬號,成為收費的微博信息賬號。哪怕微博不屑於開闢這種跟風性質及其嚴重的付費賬號,利用和微博大號的合作,打著免費旗號推送和微信收費信息同等價值的信息,誰將佔據更大的優勢?微信收費公眾賬號推出之後,只能說是其商業化之路中的重要一步,靠此將微博甩至其後根本不可能。

電商:阿里電商VS騰訊電商及大多數電商勢力?

微信正在努力為騰訊電商及其他規模大小各異的電商勢力構建一個更適合微信電商的商業化平台,一旦平台基礎功能構建完畢,除了美麗說、蘑菇街、聚美優品、騰訊電商集團等實力較為強大的電商可以在微信電商平台上大膽佈局,以微博個人電商為主的眾多個人電商勢力也將共同增強微信電商能力,屆時微信電商平台將擁有國內外大多數的電商勢力,這股勢力如果一齊向阿里電商發動攻擊的話,阿里電商無疑將承受不住,因此在微信電商異常明朗的情況下,阿里及時不會放棄微博,但也還是極有可能會和其他電商勢力一般入駐微信電商。

但是,相比之下,微博電商也是不容小視的。在阿里電商返利的刺激之下,微博平台上早已擁有大量的電商營銷大號,這些不官方的電商大號在微博平台不斷地打壓之下尚且可以通過導流的方式獲取大量的收入,如果這一切都變得光明正大了,營收難道不會上升?

阿里入股新浪微博,各大品類的阿里網店一邊可以自己做微博營銷,一邊也可以將營銷任務分發給微博官方或者微博營銷大號,利用微博官方和微博營銷的粉絲優勢在提高關注度的同時,也為自己網店獲取更多的粉絲,增強個人網店的營銷能力。正如微博不是阿里的全部一樣,阿里電商也絕不可能是微博電商的全部,讓阿里店家及其他電商勢力自己做電商的微博電商照舊是一個可以和微信電商分庭抗衡的平台。

綜上,我認為微信與微博未來並不會出現平台與垂直之分,也就不存在微博微信會走上不同的發展之路的說法。受兩款產品目前在市場上取得的優異成績和背後的勢力影響,微信和微博將成為未來互聯網中共同構建新流量入口的似敵似友的產品,成敗幾乎綁定在一起,這樣分庭抗衡的預想對於未來的互聯網環境還算比較理想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719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軟件!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1319.html

【導讀】「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真理就是變化,任何優勢都是暫時的。」如果用這句話來形容互聯網界的變化是最合適不過了。王碼五筆、網絡螞蟻、豪傑超級解霸、網際快車、江民、Realplayer、千千靜聽、飛信……這些工具類軟件對於許多70後和80後網民來說是再熟悉不過的名字,他們曾風靡一時,然而僅僅數年他們已經鮮見蹤跡。他們去哪兒了?他們又為什麼會從互聯網主流中消失?

來源:牛華網 作者:陳方

網際快車:擁躉眾多難擋技術進化浪潮

提起「快車」,很多人都會記得它當年的風光。它的出現使當年雄霸下載軟件江湖的螞蟻網絡迅速沒落。在下載軟件市場,快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城略地,邁入中國互聯網下載的核心市場。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软件!

快車不僅深受國內用戶的喜愛,甚至在國外也有眾多擁躉。一些愛好者免費的、無償的、自願的對其進行翻譯。2007年,ZCOM總裁黃明明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透露,這款軟件的在全球被翻譯成了66種語言。黃明明用「中國軟件的驕傲」來評價快車的表現。

表現不俗的快車得到了諸多互聯網巨頭的青睞。據瞭解,谷歌、百度、千橡等都曾有意對其進行收購。後來快車成為軟件領域谷歌在中國簽的第一家合作夥伴。

最終,經過長達一年的談判,2006年,快車被ZCOM收歸麾下。對於快車的沒落,黃明明在回答媒體提問時表示,在被收購之前,快車一直是其開發者侯延堂一個人在做,但是當用戶發展到一個量級之後,就需要採用新的技術、組建新的團隊才行。但是做這個事情,並不是侯延堂的專長,他也沒有這樣的興趣。所以,直到2006年被我們收購之前,快車的版本的更新就會相對慢一些。而恰好在這個時候,有一些商業化運作團隊,比如迅雷、是一百人、兩百人在做同樣的事情,還有風險投資的支持,他們的商業化運作和市場推廣能力無疑要比快車強。這也就是為什麼在04年、05年之後快車的聲音比較小。

根據黃明明的表述,其收購意向之所以能達成,很重要的原因在於侯延堂也是希望能有一支更強有力的可以商業化運作的團隊,提供更強的技術上的支持,去幫他把這個軟件做大。

但儘管後來,ZCOM也對其進行了大量的投入,卻奈何時機已失。快車成為迅雷的手下敗將已是定局。隨著時間的推移,快車慢慢地銷聲匿跡了。

當迅雷等越來越多的下載工具出現在市場上,快車在用戶體驗方面遭受的詬病也越來越多。很多人認為,用戶體驗跟不上潮流也是快車的沒落的重要原因。

不可否認,一個結果的出現總是多種因素的推動,但最核心的原因卻可能只有一個。在吳純勇看來,快車之所以沒落,最核心的原因在於,下載工具一般適應的市場是在互聯網窄帶上網的時代,近幾年,隨著電信運營商不斷提升寬帶,上網速度不斷提升,用戶不再需要觀看下載。

江民殺毒:偏執的代價

江民殺毒誕生的背後有一個感人的勵志故事。來源於百度百科的資料顯示,1996年身殘志堅的王江民從煙台停薪留職,成立北京江民新科技術有限公司。研發並銷售KX系列殺毒軟件,這即是江民殺毒的前身。

起步較早的江民在殺毒領域可以說是所向披靡,難有敵手,一度佔據了國內80%的市場份額。曾與金山、瑞星並稱殺毒軟件三強。

轉折點在於360免費殺毒軟件的推出。2008年,360免費殺毒軟件正式推出,相比於江民、金山、瑞星這些老資格的前輩,當時的360殺毒是不折不扣的後生小輩。但這位後生卻憑藉著一股初生牛犢不怕虎般的氣魄,祭出免費的大旗,攪動了整個殺毒軟件市場。

憑藉免費的模式,360在殺毒領域高歌猛進。艾瑞數據顯示,正式上市一年之後,360殺毒的市場份額就已達到了67.36%。

抵擋不住360免費模式衝擊的金山和瑞星紛紛放棄收費,改走免費模式。但江民卻始終堅持收費。結果顯而易見,其在殺毒軟件領域的市場份額逐漸被侵蝕,艾瑞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底,江民在國內個人用戶市場的份額不足0.8%。

從80%到0.8%,刺眼的數字證明,短短幾年時間,屬於這款老牌殺毒軟件的時代即永遠成為了過去。

2012年,不甘就此沒落的江民推出新款網絡版殺毒軟件,試圖重振輝煌。只是依然堅持收費模式,主要針對的客戶則是政府、企業、軍隊等,江民認為這些領域存在著收費的機會。

但隨著殺毒軟件市場競爭激烈程度逐漸升級,留給江民的機會並不多。

如果說快車的沒落是由於技術的進步,江民的沒落則源於其僵化的思維。在軟件行業商業模式急劇變革的時期,江民還固守著傳統的賣軟件的思維,偏執地排斥新的遊戲規則。

「近幾年,尤其是360 的加入,中國殺毒軟件市場不斷洗牌。在這樣的背景下,該公司戰略決策滯後,以至於沒有跟上殺毒軟件免費這班車。」吳純勇說。

Realplayer:縱使英雄也難奈何

「你只看到我的輝煌,卻沒看到我17年的努力;你有你的RMB,我有我的RMVB;你嘆我曾陪你度過青春,我還會許你美好未來;你嘲笑我英雄遲暮,風光不再,我會證明誰才是Realplayer;開拓,是注定沉默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質疑和責怪,但,那又怎樣?哪怕無數次被誤解,也要改變世界;我是Real,我為自己代言。」

2013年2月28日,沉寂許久的RealNetworks,突然在官方微博上貼出這樣一段話,引起很多人的注意。

Realplayer回來了!

Realplayer的光輝歲月同樣令很多人難以忘懷,在很多人的青春回憶中,都留有它的印記。而如今它卻已遠遠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據經濟之聲《天下公司》報導,評論員張子雨曾對Realplayer有過這樣一段描述:17年前,RealNetworks公司開發出互聯網上第一個音頻流媒解決方案,之後,這家公司開發的大名鼎鼎的Realplayer風靡一時。在上網速度還沒有現在這麼快的日子,Realplayer是所有電腦的標配。毫不誇張地說,那時的Realplayer改變了互聯網世界。但是,繁華過後,Realplayer這些年逐漸銷聲匿跡了。

在張子雨看來,惱人的用戶體驗是Realplayer沒落的重要原因。他指出,作為RealNetworks拳頭產品的Realplayer前幾年一直沒變的趨勢就是廣告越來越多。曾經一度,Realplayer把在線遊戲和媒體商店全都搬到了Realplayer的啟動界面上,讓人搞不清楚,用的到底是播放器,還是網絡服務的客戶端。

在他看來,Realplayer要真想改變世界並非沒有希望。但是作為一款面向用戶的播放器,改變世界的前提就是聽取用戶的要求。界面更乾淨、支持格式更加豐富、體積更小、不要再有開機運行。

近日,在網絡上引起很多人共鳴的一篇文章《Realplayer歸來:骨灰級軟件18年血淚史》中也提到了該軟件在用戶體驗方面的頑疾:Realplayer過於激進的商業化嘗試使得這款產品每況愈下。由於過於龐大的體積、惱人的彈出式廣告、捆綁的遊戲中心、傳送軟性色情信息以及篡改註冊表等行為,Realplayer被《PC World》雜誌在2006年評為電腦產品最差排名的第二名。

隨著其他播放器的興起,對Realplayer的體驗早已心懷不滿的用戶很快離去,一代霸主就此沒落。

「中國國產的新興播放器不斷湧現,這些播放器不僅支持更多的格式,而且還可以為廣大用戶提供諸多免費的影音內容。」在吳純勇看來,這是Realplayer之所以沒落的最重要的原因。

據瞭解,當年國內市場上暴風影音、QQ影音、PPS等都可以說是Realplayer的顛覆者。這些年輕的後輩憑藉對更多格式的支持以及更豐富的內容資源迅即俘獲了用戶的心。

如果Realplayer能推出類似於這些挑戰者的服務,那麼勝負也就有了懸疑。但美國的政策壁壘,卻使其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市場份額被蠶食。據瞭解。在線播放和下載多基於P2P技術,但這一做法在美國是違法的。不願破壞規則的Realplayer也就只能經受沒落的必然命運。

如今Realplayer重新回來,它真的能如自己宣揚那樣,「許你美好未來」嗎?一切都是未知數。

千千靜聽:屬於它的時代已經過去

2003年,千千靜聽橫空出世,在音樂愛好者中颳起一陣風潮。其簡單易用的操作體驗、免費的模式、能顯示歌詞的中文界面等等使其深受用戶的喜愛。毫不誇張地說,千千靜聽曾經幾乎是所有電腦的標配。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千千靜聽曾與人們的生活密不可分,它帶來的快樂的音樂氛圍令人陶醉。

千千靜聽一度是國產軟件的驕傲。但其免費的模式對剛起步的千千靜聽而言無異於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借助免費,千千靜聽迅速打開了市場,獲得了大量的用戶。另一方面,免費也使其面臨嚴重的資金短缺問題。

2006年,急需資金的千千靜聽被百度收入麾下。彼時,酷狗、酷我等網絡播放器也開始興起,千千靜聽便一直走下坡路了。QQ音樂、各種網絡電台、iTUnes等誕生之後,千千靜聽更是被廣大用戶遺忘。

對於千千靜聽的沒落,吳純勇認為,主要原因在於有諸多新興的Web在線播放軟件的出現,用戶被分流。

「在千千靜聽盛行的年代,音樂一般是下載到電腦上然後播放的,用戶需要有個能不折騰就能隨心播放的軟件。而當年千千靜聽的UI以及功能在各種琳瑯滿目的競品中,有自己獨特的優勢。但後來總體網絡的普及以及速度的提升,間接地推動在線音樂網站以及在線播放軟件的普及。對於一般沒有收藏癖的用戶群來說,在線音樂更加適合他們。」網友Rayhwang在知乎網上如此說道。

蝦米網CEO南瓜也曾在知乎網上發表過自己對千千靜聽沒落原因的看法,他認為,這個世界已經不是播放器的世界了,用戶需要的是服務,不是單一的播放器。

隨著音樂的戰略價值以及商業價值更加凸顯,近期互聯網巨頭紛紛在音樂領域發力。這讓千千靜聽有了一次重生的機會。

據瞭解,去年10月底,百度宣佈整合旗下百度MP3、百度ting、千千靜聽等產品,融入新平台「百度音樂」。千千靜聽迎來一次涅槃重生的機會。

吳純勇認為,相對而言,千千靜聽還有一定的市場空間。

 

飛信:失盡天時、地利與人和

2007年,飛信剛推出時也曾享盡榮耀,大手筆的營銷投入以及中國移動的強力推介,使其很快被用戶熟知。易觀國際數據顯示,飛信推出後,不到一年的時間,即成功坐上了國內IM市場的頭把交椅,僅次於QQ、新浪UC以及MSN。

作為一款即時通訊軟件,飛信最大的亮點在於可以通過PC客戶端向手機發送免費信息。這為其贏得了大量的活躍用戶。

但是近年來,飛信的聲音卻越來越微弱。在社交平台層出不窮、社交網絡越發火爆的時代,飛信卻愈發顯得老態龍鍾,難以跟上時代步伐。

對於飛信的沒落,吳純勇認為,原因有很多,而競爭對手過於強大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他表示,如果沒有QQ、微信,無論是飛信還是MSN都會有機會。

那麼現在的問題是,不缺財力、物力、人力的運營商為什麼做不出足以與競爭對手比肩的產品?

普遍的看法是,運營商的封閉、思維的僵化、對用戶體驗的不重視、利益相關方組織管理方式的結構性缺陷等等,這些問題與飛信的沒落有莫大的關聯。

「從火爆到衰敗,飛信的變遷充分證明了這是一個變革的時代,一個商業模式重構的時代。沃爾瑪多家超市的關閉也充分驗證了這一點。各個行業的大佬們,都在面臨各類創新的衝擊,一個微信就可以引發人們生活方式的巨變,如果固步自封不改換心態、加速轉身,必然要遭遇更多的挫折與失敗。」《人民日報》刊登的一篇題為「飛信為何飛不起來?」的文章中有這樣以一段描述飛信衰敗原因的話。

儘管運營商推出了飛信這樣一款初期來看頗為成功的產品,但事實上,從一開始它的成長就不是自由的,而是有著太多的束縛。

很多飛信的用戶可能都會有這樣一個苦惱:無法通過PC端向使用電信或者是聯通業務的好友發送免費短信,因為飛信只為移動用戶服務。這種對抗的思維一方面阻礙了飛信用戶的進一步擴展;另一方面也使其失掉了部分用戶的支持。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當聯通、電信開始逆勢追趕,移動早年因封閉而埋下的隱患開始顯現。

就飛信本身的發展來說,運營商對其寄望太多,以至於忽視了用戶體驗。有評論指出,快速成長之後,飛信繼而瞄準QQ,希望能在商業收入方面有所開拓。於是太多專為收費而存在的功能被加入,以至於飛信越來越臃腫,自動拉低了自己在用戶心中的形象。

飛信利益相關方組織管理方式的結構性缺陷,譬如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損益支配權與市場風險的分離等等,也一直頗受外界詬病。相比於互聯網企業來說,這種組織架構、管理方式顯然在靈活性上要落後一大截。

在推出的時機上,飛信也並不佔優勢。「產品能否健康成長,很大程度受到推出時機的影響,在正確的時間出現最符合需求的產品,毫無疑問微信就是這樣的產品,搭載移動互聯網的熱潮,同時智能機市場成熟,滿足了人們免費通過移動互聯網聯繫的需求。而秉承同樣功能的飛信,推出的時間還是塞班系統統治天下的時代。糟糕的操作系統嚴重影響了產品體驗,致使其並不能在移動端有太大的作為。而在PC端,其也未能找到對抗騰訊的好的辦法。」知乎網認證為12580產品經理的牛輝曾在知乎網上對飛信做過這樣的評價。

一句話,飛信失盡天時、地利與人和,衰落乃是自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066

那些年,我們一起玩的小遊戲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5316

值日股暴跌之際,當美債大跌之時,我們應該做什麼呢?我們應該玩遊戲。

WSJ覺得我們應該「娛樂」一下伯南克,於是在週三讓我們看到了一款有意思的小遊戲「The Federator」,在這款QE相關遊戲中,你將駕駛這「直升機本(Helicopter Ben)」飛臨美國主街(Main Street)上空,任務呢,就是撒錢,而你將面臨三個指標的制約,分別是利率、失業率和通脹率。

那就點擊圖片開始吧

當然,FT提醒我們在2009年還有一款類似的小遊戲,來自於英國央行。

貨幣政策氣球大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33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