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連虧八季後逆轉 專訪奇美電南科總經理王志超 變身規格制訂者 奇美電擺脫殺價宿命

2012-10-29  TWM  
 

 

奇美電子要轉虧為盈了!這個消息等於為苦悶三年多的面板業,注入一股暖流,昔日「雙D慘業」終於看到曙光。究竟,一千多個日子走來,奇美電如何熬過銀行追債,成功逆轉勝?它又有何祕密武器,可以領先韓國面板廠半年?

撰文‧賴筱凡

暖和的十月天陽光普照,對於面板廠來說,也像是盼到久違的春天般。奇美電子南科總部一掃陰霾,因為在連續虧損八季後,奇美電終於傳出谷底反彈消息。里昂證券就直接在報告中寫明:「奇美電第三季合併營收達一二九六億元,單季營業利益可能接近損益平衡。」奇美電可能賺錢的消息,就像是替冰封三年多的面板景氣,畫上休止符。《今周刊》特地專訪奇美電南科分公司總經理王志超,回首三年合併路程,他五味雜陳地說:「奇美電終於走出了自己的路。」這一刻,奇美電得來不易,從臨危接任舊奇美電總經理,到後來群創、奇美電、統寶三合一,王志超身在其中的感受,比任何人都深刻。

調體質 從一百件小事做起三年走來,股東爭議、債務問題、人才出走,奇美電內憂外患沒有少過。但他們心裡明白,奇美電存亡影響的是數十萬個家庭的生計,奇美電得走出自己的路。「我們必須改善體質,如果做一件小事可以讓我們的營益率增加○.○一個百分點,那我們做一、兩百件小事,營益率就能提高一、兩個百分點。」王志超說,奇美電要脫胎換骨,就得拋棄舊思惟、改用新作法。

首先,知人才能善任。南北十二座工廠、多達十二萬名員工,要想「知人」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別提派系林立一直是舊奇美電就有的難題。因此,董事長段行建下的第一個指令,就是要所有人「繳械」大清點,不論客戶訂單細節、報價,或各類情報、人才,都要大清點。

聽起來再平常不過的事,王志超卻搖了搖頭,「基於機密、系統不同等各種理由,這在舊奇美電,是不可能做到的。」派系間不願共享情報的結果,常常產品經理設定零組件價格在二十元,採購執行後,買回來卻是三十元。

他進一步舉物流管理為例,奇美電產出的面板,得運送到大陸浙江寧波做後段加工,負責物管的員工建議,每周一、三、五的運費較便宜,所以周二、四生產的面板就累積到每周一、三、五出貨,看起來物管人員替奇美電省下可觀運費,其實不然。

「面板是每天報價,周二報價可能比周三高,十月三十一日出貨與十一月一日出貨,算的就是不用季度的營收,一差就是好幾億元,但省下的船費卻微乎其微。」王志超坦言,舊奇美電時代,他只能看到物管人員替公司做了最好的選擇,但看不到的卻是庫存、跌價損失。

就連奇美電與銀行借貸的利息,也是訊息紛亂。直到奇美電全面清點,當所有資訊全攤在陽光下,重新調整後,每月能替奇美電省下高達一億元的利息。

「那時才發現,我們真差!」這一刻,王志超完全不避諱承認。他苦笑,「以前人家說三星、LGD(樂金顯示)做得多好,我們都很阿Q,覺得韓國人做得好,是因為匯率幫忙。」里昂證券面板分析師就預測,奇美電營益率近期可望回到三%。

不只體質要調整,奇美電的競爭策略也開始轉向,「以前奇美電講好聽,是全球第三大面板廠,但真正到了客戶面前,說穿了,就像次等公民,就是second source(第二供應商)。」他們心底明白,奇美電若要賺錢,利潤太低的訂單,就不能在優先接單之列。但這還不夠,為扭轉劣勢,去年開始,奇美電展開一連串差異化策略,透過市場調查發現,消費者最在乎的三件事:價格、尺寸,還有畫質。

搶利潤 展開差異化策略王志超打出第一張牌,就是尺寸多一點,但價格不變,讓消費者花一樣的錢「自動升級」,用三十二吋的價格買到三十九吋的規格。如此一來,不僅提高奇美電玻璃利用率,也避開大陸三十二吋電視殺價戰場,奇美電能賺的利潤也較高。

王志超緊接著再打第二張牌,提高畫質解析度。「如果一台電視畫質能提高四倍,但價格多二至三倍,消費者當然不會買單;如果只多三○%,消費者可能就心動了。」王志超口中說的,就是奇美電新祕密武器「4K電視」。不只奇美電磨刀霍霍,就連索尼、東芝、夏普也卯起來推4K電視,目前三星4K電視距量產還有半年多,一來一往就讓奇美電拉開領先優勢。

過去電視晶片廠推出新晶片,才能帶動面板廠推進;這次4K技術,卻是奇美電先找電視晶片廠共同開發,「惟有奇美電變成規格制定者,才能擺脫殺價競爭的命運。」王志超說,奇美電明年4K電視滲透率的目標是三○%,首波已在中國十一長假啟動,成功的話,將帶動台、日面板廠回擊韓廠。

一千多個日子過去,曾經,他們最擔心的是奇美電重組之後人才流失,尤其大陸面板廠華星光電挖走奇美電大批團隊,更讓王志超大喊:「痛啊!」可是,奇美電並未因此一蹶不振。

「或許他們挖走一個人,讓大陸面板廠得以量產,但營運上的小細節,卻不是一朝一夕能被複製。」王志超很清楚,只有台廠擺脫殺價競爭、為人作嫁的命運,台灣科技業才能不被淘汰,繼續影響全世界。

4K

所謂4K,是繼高畫質(HD)、超高畫質(Full HD)後,新一代解析度標準。4K解析度是Full HD的四倍,為面板技術寫下革命新頁。而畫質不足的內容,可透過晶片運算輔助,轉換為4K內容。目前包含索尼、東芝、夏普多有推出4K電視,其中以索尼最為積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400

冒牌APP無人監管只能靠購物季後自生自滅?

隨著感恩節的臨近將拉開的一系列購物季,蘋果商店的一些不法分子開始活躍。他們通過註冊冒牌的App潛入蘋果店,騙取消費者的信任,讓他們自掏腰包,並輸入銀行卡等個人信息。

《紐約時報》報道稱,蘋果商店近期出現了上千個這一類冒牌APP,它們有些偽裝成美國大型的商場,比如Dollar Tree(美國的著名“一元店”)或者Foot Locker(美國著名的鞋城)和Nordstrom(美國著名的百貨店)。另一些則直接冒名名牌商店,比如Jimmy Choo,Christian Dior或者Salvatore Ferragamo。

冒牌APP的隱患

對於這些冒牌貨,盡管蘋果公司已經清除掉一些,但是仍絡繹不絕,這令監管變得十分困難。一家總部位於匹玆堡的專為零售商建立網上渠道的公司Branding Brand CEO Chris Mason說,這是他第一次看到蘋果商店的冒牌APP如此猖獗。

“一些App沒有惡意,只不過是為了推送一些垃圾廣告,但是另一些就要小心了,會牽涉到金融詐騙。”Mason表示,“用戶輸入信用卡密碼等個人信息後,就會被不法分子截取,有時候手機還會被鎖住,只有付了贖金後才能解鎖。這些App還會鼓勵用戶用Facebook等社交媒體帳號登錄,從而獲取用戶的隱私。”

而對於這些冒牌APP的來源,《紐約時報》曝光稱,這些虛假的App商戶往往是由中國的軟件開發者所開發,開發一個App價格僅為2萬人民幣左右。他們通過各種蒙混過關騙過了蘋果公司的審查。一般來說,蘋果公司會把精力更多地放在打擊惡意軟件上面,對於iTune商店的監控相對較松,不會刻意審查商戶名和實質銷售的品牌是否有合法的關聯。

比如一款名為Overstock的APP就是冒充Overstock.com(美國一尾貨商品網站)而成立的,而這款APP的正是由名為Cloaker的中國APP開發者開發完成。一位姓林的負責人表示,他們認為所有的商戶都是官方的,他們只負責技術上的支撐,不會商戶的合法性進行調查。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出庭律師張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此類的App的開發者不僅在中國,在其他國家也存在,因此不能說是中國開發者的問題,各個國家都應該關註。尤其是當它們在App Store上出現,消費者真假莫辨。他們基於對蘋果的信任,他們很有可能把個人信息泄露出去。這就好比中國的電信詐騙,也是基於消費者對電信公司的信任。”

毫無疑問,這樣的“欺騙”最終傷害的是消費者對品牌、對蘋果的信任。

Katrina是一名在紐約留學的中國學生,她平時經常會在蘋果店上關註一些自己喜歡的品牌,比如化妝品和香水,鞋子等。“一般來說我就直接輸入我想買的牌子的名字,有時會出現好多個App,確實很難分辨。如果有假貨,消費者肯定是受害者。“她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而豐厚資本創始合夥人譚群釗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蘋果審核不嚴導致假冒商店的泛濫,一定會損害消息者對蘋果的信任。

第一財經記者就如何整治冒牌App向蘋果公司公關部門進行詢問,截至發稿,仍未得到任何回複。記者還就此事詢問了京東負責國際企業事務的副總裁Josh Gartner。在被問及是否擔心有冒牌的App上線而影響京東的業務時,對方未予以回答。

監管方式存疑

事實上,除了零售商,蘋果商店類似的假冒APP的例子屢見不鮮,金融類和娛樂類的App是最容易被冒充的對象。比如今年火爆的AR遊戲Pokemon Go遭到一些中國遊戲開發者的仿制;再比如2014年平安旗下陸金所,也因為蘋果拒絕下架一款假冒陸金所的APP而把蘋果告上加州法庭。

那麽究竟誰該為App商戶的真實性進行調查?

在蘋果官方給出的《蘋果AppStore程序提交審核指南》,其中並沒有給出程序審查的明確標準。這意味著所謂審查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個人主觀因素。一名蘋果前員工曾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蘋果在應用監管上做得並不好,有時應用審查給人隨機性很強的感覺,開發者難以掌握其規律。“我認為應用審查進程正在逐步得到改善,但現在最大的挑戰是APP Store上的應用數量增加很快,變化很大。”

而事實上,如果完全依靠蘋果公司對這些已超過200萬個的應用逐一審查真實性似乎也不太可能。

雖然蘋果公司發言人此前公開回應,蘋果會查處一起,清理一起,但也未承諾會事先確保商戶真實性。而消費者更加不可指望開發商去對核實商戶信息。那麽品牌方自身通過監管來確保自己的權利不被非法銷售途徑所侵犯便顯得尤為重要。

為航空公司JetBlue、職業高爾夫賽事PGA Tour和AR遊戲Pokemon開發APP的位於丹佛的公司Possible Mobile CEO Ben Reubenstein表示:“隨著APP越來越受到人們歡迎,品牌和APP開發者們要自我警惕,一旦發現有假冒商店貨品就要及時舉報。品牌方自身的監管是最重要的,它們必須保證自己的品牌不會被濫用。”

一家總部位於香港的知識產權事務所Intellectual Property Group總監Dean Arnold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當發生侵權事件後,品牌方可以向蘋果遞交投訴,蘋果會把正牌和冒牌方聯系起來,對簿公堂。但是過去也發生過一些App Store免責的案例。”

Arnold同時指出,品牌方和IP所有方保護自己的最好方式是引進一家專業的品牌保護和國際監管公司,持續為它進行App Store上的監控和跟蹤,及時發現問題並處理爭端和調停。

張軍表示,抵制冒牌App,需要商家、品牌、政府、App Store和消費者的集體努力。但是消費者是防止App受騙的第一道防線,一旦發現有虛假商戶,應該第一時間舉報。真牌的廠家出於維護自身品牌形象也應高度關註。而最大的責任在於蘋果公司和政府監管機構。“現在的法律對於這些網絡的新生事物的規範是不齊全的,蘋果有義務去承擔更大的社會責任。”張軍表示。他同時也承認由蘋果公司去管理成千上萬個App確實也有難度。

但是這些App也會自身自滅。就好比當時Pokemon Go遊戲火熱的時候,App Store里面有很多山寨版本的可下載軟件。但是隨著熱度散去,那些App幾乎無人問津。所以在購物季過去後,這些假冒商戶的活躍度也會消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02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