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環在線:冼國林加盟黃百鳴公司 李華華
|
|
既 係財務公司主席、又係詠春愛好者嘅冼國林,除咗一手促成黃拍咗一套叫好又叫座嘅電影《葉問》外,唔知係咪因為咁,同黃百鳴變成好朋友呢?黃百鳴持股約一成 嘅上市公司東方實業(009),由今個月1號開始,委任冼國林做非執行董事。冼國林初步合約期一年,其後將繼續,直至其中一方提出書面通知終止,每個月基 本酬金2.5萬蚊! 任非執董月薪兩萬五 冼國林整個事業旅途都幾傳奇,96年加入永亨(302),幫手創立永亨信用財務,比起 o依家搵鄭中基做代言人更似代言人,直到07年,自己做老闆,創辦第一信用財務兼擔任主席。舊年旺角漢普頓酒店因負債纍纍,俾債主東亞(023)追到氣 咳,佢仲曾經請纓當白武士,不過最終以失敗作結。冼國林17歲開始習武,與詠春結下不解緣,結果成為《葉問》幕後老闆,再度掀起功夫熱潮。其實黃百鳴都考 慮以冼生作為藍本開套戲,話唔定係另一套《葉問》呢! |
中環在線:內地富豪黃世再唔怕污糟救寶福 李華華
|
|
寶福集團(021)自從喺千禧年由九龍倉(004)易手畀和成國際(651)之後,經歷幾次易主,業績同資產衰上加衰,停牌超過3年後,家吓終於露出一線曙光,兩年幾前入主嘅白武士黃世再話,已經執靚隻殼,希望今年第4季或之前復牌成功。 盼年底可復牌 黃 世再嘅名,香江股民應該比較陌生,但呢位仁兄家底厚,喺2008年胡潤中國富豪榜,同體操王子李寧,以及忠旺(1333)嘅劉忠田家族等人一樣排名76 位,佢揸弗嘅大中華國際集團,業務遍及金融、房地產、酒店、電視傳媒、能源、港口……資產值超過700億港銀,之前打算遠赴花旗國上市,點知撞啱金融海 嘯,搞到無疾而終。 寶福呢隻殼,之前麻煩多多,黃世再決定向難度挑戰,兩年幾前透過囡囡黃文稀入股沾手,佢解釋話,自己鍾情寶福有幾十年歷史,冇理由以前外資辦得好,落到華人手上會搞成咁,佢仲狂抦有啲人辦企業係諗住掏空公司資產,完全冇負起社會責任o忝﹗ 若 果寶福長情小股東聽到呢句話,真係眼淚在心裏流,皆因佢哋多年來既要面對公司內部資金被掏空,又買埋啲垃圾資產返嚟,仲要惹上官非兼被罰停賽,頭頭碰着 黑。黃世再唔怕隻殼污糟,佢話,寶福未來會發展旅遊地產項目,但佢點都唔肯講會唔會將個人資產注入上市公司;之但係,佢正考慮將公司名稱改變,事關有朋友 同佢講,話個名會令人聯想起「寶福山」喎﹗ 李華華 |
網上疑幻疑真 左丁山
|
|
公關C諗清楚之後,勸老闆唔好為o靚模寫真動肝火,以免益人。公關C諗起,有人如果去廣管局TELA投訴乜、投訴物,引起《蘋果》李八方注意,寫番一大段,咁就發達咯,宣傳聲勢完全唔同,好似最近咪有咁嘅個案囉。 二 十一世紀各大媒體,互相炒作,互聯網、報紙、電子媒介你追我趕之下,好容易免費為他人造勢。美國費城有一位三十三歲媽媽,在家寫網誌,開咗一個網址,叫做 Classymommy.com,介紹佢嘅購物、用物心得,例如嬰兒用品,微波爐食譜,任天堂遊戲等等,估唔到大受歡迎,每個月有六萬名訪客,引起消費品 生產商、銷售商注意,每個月都爭住送新產品畀呢位媽咪用,希望佢在網誌介紹。呢位媽咪會在網上評論講明:邊啲貨品係自己買嘅,邊啲係公司送上門嘅,但佢嘅 規矩係,網站內提及嘅產品都係好嘢,一啲產品佢用過之後,發覺唔掂嘅,一概不會在網誌提佢,咁就大家都明白啦,呢位媽咪願意品題嘅貨品,好可能大受歡迎。 美 國啲公司現在於Twitter、 Facebook及博客網誌贊助不同產品與訊息,引起聯邦貿易委員會注意,正研究如何管制互聯網上之「超級商業主 義」(hypercommercialism),制定規則及指引,但網上發展,日日千里,恐怕到指引出台之日,情況又唔同晒! 左 丁山平日好唔得閒,好少睇網誌,最近聽記者小G講,久唔久睇吓討論區,以了解民情(網民也),但睇咗成個月,發覺一啲筆名(作討論用)經常出現,似是同一 人,心諗人哋真係得閒,可以由朝到晚參加網絡討論嘅?唔怪得美國一啲大公司,根據美國報紙報道,在公關部陸續成立「網上監控組」,參與網上討論,向博客放 料,找尋一些所謂網上influencers,反過嚟影響呢啲「影響者」。咁搞法,網上訊息虛擬又得,真實又得,網民討論意見當然可以虛擬,總之假假真 真,有假有真,真假未必容易分得清楚。未來最受大公司重視嘅意見就係網上受歡迎嘅博客,在Twitter有大量追隨者(followers)嘅人士,而唔 係報刊評論員。 |
巧合-Bossini(592)、榮暉國際(990)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723/LTN20090723234_C.pdf
23日,榮暉(990,前稱三商行)稱賣盤。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728/LTN20090728012_C.pdf
27日,Bossini賣盤。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729/LTN20090729684_C.pdf
29日,Bossini 不賣。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803/LTN200908031180_C.pdf
8月3日,榮暉又稱不賣。
兩家都算是時裝連鎖店,又是規模不大,時間又吻合,有否關連之處?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9888
【明報專訊】由本港「四大針織家族」之一的羅氏家族創辦、知名服裝品牌Bossini 計劃賣盤。持有Bossini 品牌的堡獅龍(0592)昨午停牌,並指有待刊發有關公司控制權易手的通告。據悉,堡獅龍將於今日公布有關消息。 堡獅龍昨日下午3 時30 分左右停牌,停牌前股價升近11%,至0.355 元,創4 個多月以來的最大單日升幅,成交亦較往日大增數十倍,至246 萬元。以昨日收市價計算,堡獅龍現時市值約為5.66 億元。堡獅龍由去年10 月的歷史低位0.14 元至今, 反彈幅度已達150%,但相距公司在04 年炒作自由行概念時的2 元水平,仍是相距甚遠。 羅定邦創辦五子現為大股東堡獅龍由羅氏針織的創辦人羅定邦所成立,並於93 年分拆上市。羅定邦在96 年逝世後,原本是由二子羅蜀凱接手堡獅龍的業務,惟不久羅氏隨即「分家」,羅蜀凱2000 年就辭去堡獅龍主席一職,更逐步賣出其所擁股權,五子羅家聖最後增持成為堡獅龍的大股東。 現時羅家聖持有堡獅龍約10.93 億股或68.97%的股權,其股份市值約3.89 億元。如羅家聖出售其所有股權,將勢觸發全面收購建議。有熟悉堡獅龍的人士表示,近年羅家聖作風雖然甚為低調,很少出席公司活動,但他其實對營運公司仍甚 具熱情,近年bossini 的品牌革新計劃他亦有積極參與,絕非外界所想的是「沒心機」打理家族生意。該人士估計,羅家聖願意出售堡獅龍,相信是作價相當吸引,故公司沒理由拒絕。另 外,昨日亦有市場人士揣測,買家有可能是近年活躍於收購零售消費業務的私募基金。 主營中港bossini 曾關店自救堡獅龍現時主要在中、港兩地以「bossini」品牌銷售服裝,但06 年因過度擴張,令業績見紅,07 年遂推出品牌革新計劃,並大舉關掉內地分店以救亡。至去年堡獅龍業績終見改善,公司早前公布截至08 年12 月底止的中期業績,盈利增長27%至5151 萬元,主要是由於成本控制得宜及稅項支出減少所致。公司期內營業額微升2.3%,至11.85 億元。不過,佔其收入近兩成的內地業務則仍見虧損,截至08 年底止的6 個月仍蝕776 萬元。 堡獅龍於去年底時在本港共有42 間直營店,在內地則分別有316 間及161 間特許經營店舖。公司有持現金3.23 億元,銀行貸款只有7407 萬元,淨持現金2.49 億元,財政狀况相當理想。 |
|
堡獅龍(0592)為本港知名的大眾服飾品牌,其創辦人更是在製衣業界無人不識的「羅氏針織」羅定邦。羅定邦去世後,6 名子女無論接掌家族業務抑或自立門戶,均能獨當一面。近年羅氏家族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卻是其後人入稟法院爭奪遺產一案。 合營織廠起家 羅定邦於50 年代由內地來港白手興家,初期與友人合辦紡織廠,以「山寨廠」形式接訂單,1975 年成立羅氏針織,因炒賣成衣配額發達,與麗新集團的林百欣、萬泰製衣的田元灝及肇豐針織的方肇周,當年被稱為製衣業的「四大家族」。 羅氏針織其後於87 年上市,更曾進軍地產市場,購入多幢長沙灣工廠大廈,到93 年又再分拆經營時裝零售的堡獅龍上市。羅定邦在88 年以500 萬元投得「8」號車牌後,令他成為新聞人物。 羅定邦長子羅樂風,早在70 年代初已脫離家族,自立門戶創立晶苑集團,發展成衣業務。故羅氏集團業務初期是由次子羅蜀凱、三女嘉穗及六子家駒打理,惟其後羅氏開始逐步分家,羅蜀凱淡 出堡獅龍,並由五子家羅家聖接手,而多間由羅蜀凱及其他兄弟出任董事的投資公司亦相繼解散。至於四子羅家寶,則活躍於地產市場,有「炒樓王」之稱;其女兒 羅穎怡亦選擇隨父從商,創辦了連鎖鞋店Mocca。(註:Mocca已售予信星鞋業。) |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10005
一 家上市公司的公告,可以有幾兒戲?7月27日下午開市前,零售商堡獅龍(592)突然宣佈停牌。翌日公司發表「控制權可能出現變動」的公告。27日當天上 午,股價已無端急升逾9%。28日復牌當日股價再急升4成,累計升幅53%。29日上午成交繼續活躍,3日總交易股數超過8300萬股,佔集團總發行股數 逾5%。扣除主席羅家聖家族持有68.58%股份,這幾日的總成交佔流通股份約16%。好戲來了,下午未開市前,堡獅龍的股份突然再度停牌。3日內第二度 復牌,昨日股價在4430萬股大成交下單日急挫14%,若以28日上午高位50仙計,相對昨日低位跌幅28%。在高位接貨的投資者,有超過一半已於昨日投 降。以昨日均價37.9仙相對之前3日均價47.5仙計算,過去4個交易日參與買賣的投資者,已出現423萬元變現虧損,連同尚未沽貨者的賬面損失,這區 區幾日的買賣,已令市場上超過750萬元財富轉移了。堡獅龍去年才賺6400萬元,這幾天的財富轉移相當於公司一個半月的盈利。監管機構應關注事 件內情如何,外人不得而知。不過,單從常理推測,若真有一位認真的「有意投資者」洽購堡獅龍的控股權,竟然會在短短兩三個交易日內出現重大的變故,這實在 是一件頗不尋常的意外。若對方只是茶餘飯後半開玩笑表示有意收購,董事局大概不必大費周章公告天下,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誤會罷?或者監管機構應該聯絡一下公 司的管理層,了解一下過去幾天的公告「表達的意見乃經審慎周詳考慮後始行作出,並無遺漏其他事實致使本公佈任何內容含誤導成份」,以息公眾投資者的疑慮。
林少陽以立投資管理投資總監2001-06-29 信報
|
|
「信、解、行、證」是佛家語,也是達利國際(608)的管理哲學。信即信念;解是對信念及客觀環境的了解;行是把所想的付諸實行;而證則是看看自己做的和想的有多少差距和不同。 達利國際主要經營絲質成衣製造、批發、零售及貿易,產品主要銷往美國。截至今年3月31日止上半年度營業額十二億元,升29%,純利六千五百多萬元,升 5.5%,每股盈利二角一仙。達利國際董事總經理林富華【圖】表示,雖然美國經濟放緩,但過去半年達利所受影響不大。他認為,美國經濟若真的陷入衰退,對 於在美國市場已經營二十多年的達利影響不大,該公司管理層已有應變的計劃。 重點發展中國市場 達利國際在78年成立,當時業務主要為美國品牌製造成衣產品,92年在港上市。林富華認為,該公司管理層注意的是,自己今天是不是在做著「明天」的事, 這是量度管理層表現好不好的標準,假如今天不知明天事,不但個人表現不合格,而且公司也不會有好的前途。那麼,達利未來又有什麽發展計劃?林富華透露,未 來發展著重三方面,包括發展中國市場、專注絲綢業務和持續發展美國市場。 達利在99年收購了三商行(990),藉此了解、分析及發 展香港和中國的零售市場。隨著中國經濟急速發展,中國成衣零售市場可望進一步擴大,林富華認為,達利可透過三商行在大中華區龐大的零售網絡和零售經驗,配 合達利的生產及管理,打進中國及台灣的零售市場(包括建立自己的品牌)。 上周達利在廣州舉行了一個時裝展銷會,有四百多間加盟店,反應不俗。林富華表示高興及提高了發展中國市場的信心。 「Theme」內地店舖將達百間 達利現有三個品牌,分別為「August Silk」、「Theme」和「U-campus」。「August Silk」專注較高價的絲質及絲質混紡時裝系列,是達利發展得最久的品牌,主要銷往美國,近年也陸續發展歐洲、香港及中國市場;「Theme」將以中國為 重點發展市場,以女士上班族為銷售目標,預計年度內將以特許經營店模式,把店舖增至一百間;「U-campus」是針對年青人,以棉質為主的便服系列。 除達利外,佐丹奴(709)及德永佳(321)等香港公司近年均在中國時裝零售市場大肆發展,並取得不俗的成績。被問到達利進入中國市 場面對的競爭及有何對策時,林富華說,中國市場的確存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但沒有競爭是不可能的,而且也不見得是一件好事,該集團擁有優秀的製造及管理能 力,在價格及品質上都有一定的競爭力。他舉例說,美國的市場競爭要比其他地區更激烈,但達利也能生存,市場佔有率也不斷上升。 林富華希望把其絲質產品的質量不斷提高,以增加競爭力。他說,若不能達致品質世界第一,即使質量已相當高,也有可能被競爭對手打敗;為達至這一目標,達利在99年投資三千多萬元添置新型紡織機器,把生產成本降低超過一成,並能生產出舊式機器不能生產的絲質混合品。 達利的管理層十分注重市場對產品的反應,他指出,達利是一家著眼於未來的公司,而且只有知道市場需要什麽,才能生產出真正高素質的產品,提高經濟效益。 持續拓展美國市場 在截至3月底止半年,美國市場佔達利整體營業額79%,盈利貢獻達83%,是該集團的重要市場。林富華表示,達利仍然以「August Silk」品牌為旗艦,持續拓展美國市場。他認為,產品必須是市場導向的,以全面品質管理為原則,管理好本身的品牌,從而提升產品邊際利潤。 今年以來,經濟數據顯示美國經濟不斷放緩,林富華認為,美國的確有放緩迹象,但不至於衰退;並強調,即使美國真的衰退,該集團也會作出迅速的反應,如收 緊發展步伐、減少存貨等。達利在美國的營業額過去半年不減反增,由去年的八億一千萬元上升16%,至今年的九億四千萬元。 林富華說,隨著中國經濟的急速發展,希望未來三年來自中國的盈利貢獻可佔總營業額的三成,美國五成,其他地區佔餘下二成。 談及達利面對的挑戰時,林富華表示,挑戰無時無刻存在,但達利著重的是人才的培訓和吸收,因為好的事情總是由有能力、有創意的人想出來、做出來的。達利昨天收報二元零五仙,跌2.38%。 |
2001-09-21 東方日報 賴雁浪密謀東山再起 | | | |
|
曾 經一手創立三商行(Theme ,0990 )嘅賴雁浪(圖),自從經過九七年金融風暴嘅洗禮,佢都可以話經歷咗唔少風風雨雨,集團一度陷於財困,搞到非常大鑊,九八年股市低潮,本港經濟極差,三商 行負債纍纍需要進行債務重組,業務持續減縮,市面上都唔多見到「Theme 」嘅門市店舖。絲絲以前都成日去Theme 買衫,當時見到Theme 搞成咁,多少都感到有啲唏噓。 及後直至舊年一月,三商行終於成功「賣殼」,集團與達利國際(0608 )達成收購協議,達利奪得三商行七成半股權,成為控權股東;而三商行則可獲得三千萬貸款。 集團易主,前身為三商行主席嘅賴雁浪亦依然留喺度。不過,由於佢一早申請破產,未能擔任董事職位,只係充當顧問一職。但市場不斷有傳言指佢做得並不愉快, 不過為咗「Theme 」呢個品牌,自己依然一路撐落去;而最近市場有消息指出,賴雁浪已經向公司請辭,聽聞佢今次「唔撈」,背後已經密鑼緊鼓另起爐灶! 雖然暫時未知佢確實搞邊行生意,但絲絲同過啲口痕友「八」過,估計賴雁浪東山復出,應該都係主打時裝零售行業。但可以肯定,今次業務帶有中國市場概念,絲絲預祝佢成功。 |
Gossip:
2002-07-04 |
|
金融風暴一役,淘盡唔少財金人物,破產者不計其數。不過跌低咗唔緊要,最重要係識得重新企起身,再打拚。就好似三商行(0990 )前主席賴雁浪(圖)咁,雖然個人破產,但一樣重新振作搞緊「Mudd 」,絲絲都希望佢能憑「Mudd 」翻身,再成時裝大亨。 大 家都知Theme 早已被達利國際(0608 )吞咗,不過,絲絲尋日發覺有樣嘢幾過癮,就係Theme 個網址www.theme.com.hk 。首先大家要明白,一般網頁設計既然用「.hk 」註冊,照理主頁應該係用繁體字,如果有「簡體字版」再行click 入;但係Theme 個網頁就相反,用「.hk 」註冊反而用簡體字版行頭,想睇繁體就要再click 。 另外,公司資料亦半個世紀都無update 過!喺公司背景頁內竟然繼續稱公司創辦人賴雁浪做集團主席及行政總裁,但其實喺前面加個「Former 」(以前)字眼咪無問題囉。 |
金沙、永利IPO解谜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8-4/HTML_3UX34KNFRSK7.html
缺钱?这或许能解释拉斯维加斯金沙集团(NYSE:LVS,下称“金沙集团”)近日宣布考虑赴港IPO的原因,却无法解释其对手永利(NASDAQ:WYNN)抢先一步宣布启动分拆澳门业务到香港上市的动机。与苦于自身债务与现金流危险平衡的金沙集团相比,手握充沛现金的永利,在业界看来,正尝试变身为根植澳门的本土竞争者,以获取包括至少10多亿美元现金、更佳的市场估值在内种种好处。被金沙集团的债务危机一度掩盖的博彩业重心再次东移,由是浮出水面。永利的算盘7月31日,永利公布今年二季报,经调整后的季度净收入为115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的1.24亿美元,大幅下滑了九成。然而当天公司的股价报收51.17美元,升超过2%。市场显然有所期待。此前的7月27日,永利澳门的内部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公司大约在一个月前递交了再融资计划,正处于缄默期。“关于IPO一事,我们目前不会作出新的回应。可以透露的是,作为永利在澳门的第二个重要发展项目,Encore Macau的建设在正常进行。”永 利的大股东Steve Wynn在7月22日称,希望将其澳门业务至少25%股权分拆上市,筹资10亿-20亿美元。与其财务状况紧张的对手金沙集团不一样,“永利目前仅有一个 赌场发展项目在手——Encore Macau,一个6.5亿美元的项目,融资已完成,而且计划在2010年完工。除此之外,永利并无任何近期资本开支承诺。”花旗分析师Anil Daswani在7月31日说。投资者猜测是,永利希望从分拆澳门业务中,获得资本市场更好的估值,同时在澳门面临周边地区的实体化竞争前,圈定一笔现金来进一步强化母公司的资产负债表。瑞信分析师Scott Barry告诉本报记者,“考虑到永利相对强韧的资产负债表,我们相信澳门业务的IPO多半反映了个别业务部门比公司整体更值钱。”因为美国本土业务已经不值钱。一位不愿具名的澳门大学教授在7月31日对本报表示,“拉斯维加斯已经失去了美国博彩专营的独特地位,随着美国各州解禁博彩业,拉斯维加斯高成本的多元化博彩旅游模式,走向式微的态势已无法逆转。”独立投行Sterne,Agee & Leach的分析师David Bain就告诉本报记者,从收入看,永利其实早已将运营重心转移到澳门。今年一季度的财报显示,永利有多达61%的净收入来自澳门永利,而从EBITDA(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看,高达72%的收入来自澳门。“从长远看,美资博彩企业,都必须离开美国这个利息微薄的大本营,外出发展。”上述澳门学者说。而市场亦认可或导致永利美国上市母公司成为控股空壳的分拆IPO举动。事实上,当永利公布IPO的消息后,其截至7月31日的股价,便已是其今年3月最低价的3倍强。Daswani亦相信,精明的Steve Wynn打算在竞争进一步激化前圈钱。“鉴于澳门永利有15%-20%的VIP业务来自东盟客人,新加坡博彩项目的开张将令其面临分流风险。同时,相对于凼仔岛的崛起,位处澳门半岛的澳门永利可能面临需求的转移。”金沙的难题与永利相较,金沙集团的境况更为微妙。在7月30日金沙集团公布了难看的二季报, 其损失从去年同期的880万美元放大至2.22亿美元,此前,同样在7月,金沙集团的控制人Sheldon Adelson就表示,可能在8月初决定是否将其亚洲业务分拆赴港上市。澳门威尼斯人的传讯人士同样拒绝对该消息置评。恒生指数今年以来 43%的惊人升幅,显然只是金沙集团打算在香港招股的原因之一;更重要的原因是,金沙集团的债务违约风险仍然高悬。“其今年9月30日到期的在拉斯维加斯 发行之高级有抵押信贷工具,我们相信金沙集团有很大可能违反——这批债券要求金沙集团在美国的杠杆比率不超过6.5倍。”瑞银分析师Robin Farley判断,审视金沙集团的债项,估计需要筹集高达20-25亿美元,方能重启其澳门金光大道项目第五与第六期工程的建设,同时向美国上市的母公司 输送资金,来为其新加坡项目和美国本土的伯利恒项目筹措额外的资本开支额度。“我们估计这需要出售金沙集团在澳门项目的25%股权。”与永利相若,金沙集团的盈利重心亦早已东移。其拉斯维加斯业务的调整后物业EBITDAR在二季度下跌了26.7%,高于澳门威尼斯人调整后物业EBITDAR 21.5%的跌幅,更远低于澳门金沙12.8%的调整后物业EBITDAR升幅。然 而,香港市场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在港交所上市,至少需要6个月来运作。“其中,头三个月用于准备吉姆的A1文档并出具草案,后三个月将需要接受港交所的 审查,包括投资者教育、管理层路演等。到最后一个月,公司就能基本上猜度到市场的反应,而敲定IPO询价和交易结构。”这意味着即使金沙集团已经暗中准备好上市的A1文件,在近日公布IPO事宜,其最快也要在10月方能赴港挂牌,显然无助于解决9月到期的债务危机。Farley认为,落后于永利IPO进度的金沙集团必须多管齐下,尽快融资。摆 在金沙集团面前的其它选择,还包括再次发债、资产出售以及修改到期债券的契约。就资产出售而言,金沙集团在2008年底就打算出售澳门四季以及澳门威尼斯 人的零售业务,但一直没有公布进展。作为这两项物业的零售合作方,DFS的香港负责人向本报证实,有部分非DFS管理的店铺,经营效果非常不理想。8月1日,《南华早报》报道称,金沙集团打算发售总值4亿美元的可转换债券,其利息高达16%。金沙集团传讯副总裁Ron Reese没有回复本报的置评要求。复苏通道?即使有可能最快在9月底、10月初就能在香港IPO的永利,仍需解决投资者最大的疑虑:澳门博彩业是否已开始回暖。本 报记者在7月30日晚8时许来到澳门新濠天地,运载游客进出该综合赌场的免费巴士,在金光大道上每隔数分钟就有一班经过,可以看到几乎每辆巴士都有大量空 置的座位。新濠天地摇滚味浓郁的Hard Rock赌场也并未带来更多惊喜,记者粗略点算,有1/5的已开放赌桌,其荷官均安静地在自己的座位上张望往来的赌客——因为他们的赌桌上一个赌客也没 有。当然,这晚只是周四,也并非重大节假日,但这一在6月方开业的澳门最新大型综合博彩项目,已经度过了一个业绩不佳的6月。瑞信与麦格理 在7月初分别通过渠道估算,新濠天地在开业首月仅获得3.4%或4%的市场份额,“令人失望”,麦格理更预计该项目首月的EBITDA损失高达2500万 -3000万美元。这个新项目的出事不利,无论是对计划于一年内把其澳门的市场份额提升一倍的新濠博亚(NASDAQ:MPEL,新濠国际的合资子公司),还是寄望于与新濠天地交互客源的澳门威尼斯人,都是一个坏消息。“2009 年6月访澳门旅客总数较2008年同期减少近16%,为145万人次。其中中国内地旅客有68万人次,较2008年同月减少20%;其中以个人游方式来澳 的内地旅客为23万人次,大幅减少一半。”澳门科技大学持续教育学院总监兼国际旅游学院副院长梁文慧告诉本报记者,澳门旅游局局长安栋梁此前预 计,2009年全年旅客数将回落至2000万左右。尽管如此,梁文慧却认为博彩业已经走向复苏。“今年以来,澳门博彩业收入逐步回升。由1 月的下跌17%缩小到5月的下跌11%;据统计,5月澳门博彩业收入88亿澳门元,环比增长6%,同比下跌10.2%。”而在6月,虽然整体赌业收入仍按 年下跌,“但中场收入仍增2.6%,转码额按年跌势继续收窄”。
港投总商会答疑中美能源并购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8-4/HTML_GA50USGKS8S0.html
中联石化(00346.HK)主席许智明收购中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美能源)消息传出后,对于中美能源是否拥具超过80万吨/月的煤炭产能、中联石化是否转型问题,市场瞩目。本报7月31日《许智明神秘收购疑问》一文见报后,中联石化的归属商会——香港国际投资总商会(简称“港投总商会”)来电答疑。“我们已与许智明先生进行沟通,许先生证实中美能源确实有如先前公告中所言的储能和产量。”香港国际投资总商会秘书长潘德洪告诉记者。记 者从香港国际投资总商会处了解到,中美能源于2008年整合成为控股相关煤企的母公司,是由河南桂圆实业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通过收购合并资产重组整合而成 的煤炭控股集团企业,因经收购合并和股份重组的控股集团成立时间不长,另外原所属生产和销售的业务均属通过桂圆实业等项目公司进行。对于中 美能源的身分来历。香港国际投资总商会人士称,中美能源才刚组建,大家对于中美能源的了解是从一些旧的资料上理解,“所以许多人都不知道”。事实上,桂圆 实业和中美能源为同一法人,过往曾计划在美国上市,“已在美国做了多次路演,因没准备在国内上市,故无必要在国内宣传”。同时,中美能源控股煤企股份不涉 及公众利益,使其控股企业和产销结构的详情不为公众所知。香港国际投资总商会提供给本报的资料显示,中美能源主要开发业务包括在河南、内 蒙、青海三地的五个生产经营的控股项目公司,所述五个煤矿现有探明的储量为20亿吨是经政府部门核发有关证照的,五个煤矿产量的生产规模是在现有的基础上 完成技改投资后,年度内达到平均每月80万吨的产量。中联石化于7月30日发布公告,称公司执行董事兼大股东许智明,以总代价36.6亿 元,收购在内地有5个煤矿的Expand Wide Limited (EWL)全部股权,EWL则拥有中美能源95%的股权。其收购方式将以股份转让及现金支付完成,在该笔交易完成后,许智明对于中联石化的持股量将由此前 的56.4%降至36.8%。为维护市场信心,避免巿场诸多不必要的猜测,中联石化最新发布的公告称,许智明决定维持在中联石化股份权益的51%或以上的控股权。而 对于许收购EWL和中美能源100%股份权益以及其所属五个项目公司及其所属五个煤矿95%股份权益交易,许智明经与交易卖方友好协商达成了共识并签订补 充协议:所约定交易代价36.6亿港元的付款事宜,除原协议约定所支付的3亿现金款项不变外,许智明则以其所拥有的中联石化股份其中的4.9%,折合 299559718股中联石化股票,每股作价2.8港元,合计总金额为838,767,210港元作价支付外,协议约定的余款2,521,232,790 港元,许智明将以其它付款方式作为支付股份交易余款的代价。公告还称,在完成对EWL公司和中美能源以及上述五个项目公司和其所属五个煤矿项目相关数据的尽职审查并取得满意结果后,许智明其个人公司Best Project Holdings Limited与卖方的相关交易将如期于2009年8月7日或之前完成。对于该收购与中联石化的关系,该香港国际投资总商会人士澄清,该收购仅为许智明个人企业的业务行为,目前与中联石化无利益关系。“事实上,中联石化一直是以能源为主业,90%为石油业务和油田资产,而且目前马国石油项目开发和国际石油贸易业务经营发展良好。”此前的中联石化7月27日发布盈利预警,称截至今年3月31日止12个月年度业绩将录得亏损,主要由于国际市场油价下跌而对马达加斯加的油田原油储量资产值与去年评估相比造成减值亏损。不过该公司认为,有关亏损属非营运亏损,不会对公司现金流量构成影响。
钢铁业的“丛林法则”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8-4/HTML_3M7A7U2F3NIJ.html
100年前,安德鲁·卡内基在打造他的钢铁帝国——卡内基钢铁公司时,天才地领悟到:“价格的低廉和生产的规模是成正比的,因此,生产规模越大,成本就越低……降低成本、抢占市场、开足马力,只要控制好成本,利润自然就来了。”日后,这成为了国际钢铁业公认的生存法则。100年后的2009年,这一法则再次在中国钢铁业得到验证。通钢悲剧的背后,是中小国有钢企无法适应“丛林法则”的惨烈现实。北京科技大学冶金系教授许中波指出,从1998年开始,我国钢铁业十多年的整合兼并,成就了一批钢铁大佬,但也将更多没有赶上改革脚步的中小国有钢企,置于了生死边缘。“想生存下去,就得适应钢铁业的商业法则。”一个中型钢企的悲剧吉林通化钢铁集团(简称“通钢”)炼铁厂职工李建立(化名),很怀念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生活。“有尊严、有地位、有干劲”,聊到过去的美好时光,他在电话里的语气突然变得愉悦,“那时候,姑娘们都排着队要嫁个钢铁工人呢!”不过,在2000年之后,李建立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了。随着市场经济逐渐渗透钢铁业,一场改革风暴席卷而来。而通钢没能够顶住这场风暴,亏损呈现蔓延之势。新千年开始不久,通钢管理层展开了一场自下而上的改革——“所属子公司实施资产经营责任制,以实现母子公司的资本运作”、“改革人和分配制度”、“以信息化建设带动管理流程再造”。但直至2004年,建龙介入重组之前,通钢国有产权虚置、激励机制不足、监督成本过高和社会负担过重等深层次的体制与机制问题,依然没有丝毫改善。“外购原料掺假、跑冒滴漏浪费、盗用公共财物等现象,总是在厂里出现。”李建立对记者叹息不已,“我们都是喝浑江水长大的通钢人,通钢的每一块钢铁,都凝聚着一代人的青春,通钢的落魄谁不痛心”。在中国钢铁业,通钢并非孤例。大型国企的优势一位首钢管理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在如何控制成本上,大型国有钢企有先天的优势。这种优势更多的来自规模。通钢的年产能仅为500多万吨,中国最大钢铁企业宝钢的年产能则高达3000万吨。许中波告诉记者,钢铁企业的成本有四项,原材料成本、设备折旧成本、资金成本以及人力成本。“目前,中国钢厂60%的矿石需要进口,这也是为什么铁矿石谈判对钢企利润至关重要。”对于“国”字号大佬们来说,仅其拥有的长协矿进口资格,就使得吨钢成本比一般中小企业低500-2000元左右。“2008年年底(长协价高于现货价)形势特殊,但现货矿价格居高不下时,长协矿是令我们民营企业艳羡不已的优势。”河北新武安钢铁集团的负责人万喜河表示。并且,“与国外矿山建立长期供应关系”,也是大型国企的优势之一。“每吨铁矿石降价1美元,吨钢成本就降低近2美元。”一位中钢协人士分析道,“运费也很重要,建在沿海或沿江的企业,每吨铁矿石又可以减少200-300元成本”。连国内最大民营钢企沙钢董事长沈文荣也坦承,沙钢在技术创新能力、人才储备、产品结构、资产结构、国际原材料市场等方面,“都和宝钢存在差距”。而在“资金成本”上,国有企业在贷款上的优势,更让民营企业望尘莫及。民企两手控制成本相比大型国企,民营钢企的成本控制,更多的在于“设备投入”和“人力成本”。目前,国际钢铁业通行的标准是:每形成1吨钢铁的生产能力,需要投入约10000元人民币;投入越大,产能回报周期就越短。不过,中国民营企业家,却奇迹般打破了这一法则。“大多数民营企业家选择建新厂,而不是收购,因为他们算清了一笔成本账。”大型民营钢企天津荣程联合钢铁集团的一位管理人士表示。其给记者计算分析道,以日照钢铁和宁波钢铁的前身宁波建龙钢铁为例,两家公司的吨钢产能投资仅2000元。“既然能控制在这么低的成本,那又为什么要去进行繁琐的收购呢?”如何降低设备成本?“大多数民营企业采用国产设备,然后匹配部分的核心进口设备和软件”,这样一来,未来新增产能的综合设备投资,大概只有国内外同规模钢铁厂的1/3,每吨钢的设备折旧成本也只相当于他们的1/3。“分摊到每吨钢上,成本会下降200至800元人民币。”而在用人上,“民营企业普遍比国有企业更重视单个劳动力成本。”上述荣程钢铁管理人士透露,“日照钢铁人均年产钢达1000吨,武钢的人均年产钢不到800吨”。按南钢董事长杨思明的观点,降低南钢的成本并不单单是裁员那么简单,如何保持在不裁员的情况下提高劳动效率和降低成本,才是关键,也是难题。据 杨思明介绍,南钢提高效率有四个途径:一是通过技术手段,在几乎不增加人员的情况下,把产能从280万吨提高到2006年的700万吨,再到目前的 1000万吨;二是把临时工从总人数中剥离出去,工作改用正式员工来做;三是准备外派一些员工参与新厂建设;最后就是把一些辅助的车间和部门关闭。杨思明表示,企业如果能不断降低成本,就可以为自己争取更多生存空间。“当全行业亏损时,你还能赚钱;当别人都倒闭时,你还活着,这是很重要的生存能力。”退出的代价在许中波看来,钢铁业是资本密集行业,虽然“投资大、产出多、收益快”,但风险也极大,“一旦失败,基本是万劫不复”。以大规模投资为前提的钢铁业,在市场的激烈波动中,往往缺少灵活性。2009年上半年,中国大型钢铁企业普遍比中小钢企亏损严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钢企停不起、赔得起,而小钢企停得起、赔不起”。前述中钢协人士说,“(大型钢企)高炉一旦停下来,损失就相当严重。所以,在高炉作业机制下,企业要保证持续生产,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停产”。据其估算,“通钢此次被迫停产7个高炉,损失应该有好几千万吧。”“如果一个公司被收购,或者破产变卖资产,基本很难保值。”许中波表示,“想要卖个差强人意的价格都很难。在欧美,卖钢铁厂,几乎是按成品钢材高一点的价格论吨卖出。几十亿甚至几百亿的投资,就等于打水漂了。”
“杀”向上网本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8-4/HTML_8TQ9KVHFY4K1.html
上网本市场放大之际,杀毒软件厂商也蜂拥而至。8月3日,记者从金山公司获悉,金山将在8月4日推出专为上网本用户打造的金山毒霸极速版杀毒软件。金山集团高级副总裁葛柯告诉记者,上网本自身没有光驱、且内存小,加上用户对上网本的安全问题不够重视,这使得上网本频繁遭遇病毒的攻击。而金山毒霸极速版仅有15M内存,是普通杀毒软件内存占用的1/3,而其“云安全”精准定位最新病毒,也使得产品“安全有效”。无独有偶,趋势科技大中华区CEO张伟钦近日也透露,趋势科技计划在近期内推出上网本专用的杀毒软件。新产品预计于第三季度先在海外推出,国内市场稍晚推出。国内著名杀毒厂商瑞星则赶在竞争对手“动作”之前,于7月6日发布三款上网本专用版安全软件,包括杀毒软件、个人防火墙和全功能安全软件。“全功能,消耗少”是安全厂商们一致的新卖点。不过,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现在信息安全厂商能达到“低消耗”的产品特性,主要通过两种手段,一种是将部分杀毒功能去掉,另一种则是简化病毒库,“这虽然能满足上网本低配置的需求,但用户的体验却受到影响”。易观国际分析师陈寿送告诉记者,若按照传统杀毒理念,杀毒厂商要实现“低消耗”目的,的确需要这两种方式。但“云安全”技术(即主张将所有的网络连接在一起,让病毒库的更新在云端完成)的发展,使得“轻便、高效”获得可能,不过目前这项技术还需要等待进一步成熟。技术未熟,市场却不等人。“随着上网本Netbook,手持上网设备MID等特色上网终端的兴起,过去一个版本通吃市场的单一模式无法解决各式用户的需求。”葛柯告诉记者,在这种情况下,杀毒市场面临着行业细分,厂商都在积极寻求差异性突破。瑞星市场部相关人士也表示:“瑞星推出上网本专用杀毒软件是根据市场发展做出的相应对策,并不是‘追风’。”此外,陈寿送认为,市场空间和网络成熟度也是目前安全厂商瞄准上网本市场的重要因素,“上网本杀毒市场将是对企业利润的一块重要补充”。陈寿送表示,在传统互联网杀毒市场,受360安全卫士“终身免费”影响,瑞星、金山等杀毒产品销量受到不同程度的下滑,“上网本杀毒产品需要不断有新技术和新研发的投入,这为杀毒厂商形成新的商业竞争格局提供一个新契机”。
伟创力长三角“关厂”悬念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8-4/HTML_B0IL8NI06LRF.html
时值盛夏,宏观经济到处流淌着复苏信号,但电子代工业仍然寒气袭人。8月3日,记者从多个渠道调查获悉,仅次于富士康的全球第二大代工巨头伟创力(Flextronics International Ltd.)可能将关闭其在常州的工厂。伟创力常州工厂是常州市最大的外商投资企业之一。公开资料显示,该工厂成立于1999年3月,注册资本500万美元,投资1250万美元,2006年伟创力又投资1500万美元建设二期厂房,总共占地66000平方米。或关闭常州工厂“我们得到消息称,常州伟创力就要关闭了。”7月30日,伟创力常州工厂的一位人力资源专员告诉记者。一年前离职的伟创力常州工厂前总经理陈宝生告诉记者,伟创力很可能的处理办法是,将常州工厂的业务并入上海伟创力。此外,伟创力在常州本地的供应商很可能也将吸收一部分员工。据悉,伟创力常州工厂有近2000名员工,大部分都是常州及周边人。对于常州工厂即将关闭的传言,7月31日,记者致电伟创力设在马来西亚的公关部,对方表示,“(对此事)不能发表任何看法。”8月3日,常州外经贸局一位官员告诉记者,截至目前,伟创力常州工厂的出口、经营数据仍然在正常上报给当地政府。“去年金融危机开始之后,该企业的经营状况开始明显恶化,订单下降比较严重,再加上经营思路出了一些问题,从下半年开始有了一定面积的裁员。”上述常州外经贸局的官员表示。他同时承认,伟创力常州工厂可能关闭或外迁的消息,早在去年就已经开始流传了。该官员同时透露,今年年初,伟创力常州工厂还向常州市政府递交了一份减资申请。由于效益等问题,该公司之前宣布的增资项目,出资一直没有到位,根据国家相关规定,需要办理减资手续。“这家工厂今年刚刚换过老总,从我们掌握的出口数据来看,最近几个月的数据还算比较正常。”上述常州外经贸局人士说。另有知情人士透露,伟创力南京工厂近期也很可能关闭,并可能将其业务合并到伟创力在苏州的工厂。不过,记者随后致电南京伟创力总经理杨樵元,他否认了南京伟创力要关闭的传闻。去年已开始裁员“ 常州伟创力的产品比较单一,主要生产通讯机柜。”一位刚刚离职的伟创力常州工厂中层告诉记者。公开资料显示,伟创力电子(常州)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经营电信 和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系统,即无线电发射通讯柜。公司主要客户为爱立信、诺基亚、摩托罗拉、K&S、北电等通讯厂商。一位伟创力离职高管向记者透露,在伟创力的中国业务中,通讯订单大概占到业务总量的六到七成。“ 金融危机爆发后,导致整个行业的产能过剩。许多客户都把产品拿回去自己做了,导致伟创力订单下降很厉害,而作为代工企业的伟创力,受制于上游客户,受订单 影响很大。”伟创力常州工厂一位已经离职的肖姓财务经理表示。据悉,伟创力常州工厂的订单60%来自国内,40%来自海外。相比之下,伟创力上海工厂尽管也有通讯机柜业务,但其产品比较多样化。有业内人士认为,伟创力将通讯机柜业务由制造成本较低的常州,整合到制造成本较高的上海,看似令人费解,其实显示了伟创力收缩产品线的意图。赵刚(化名)于2009年1月离开了伟创力常州工厂。对于该工厂可能即将关闭的消息,他并不感到吃惊,“常州伟创力的效益一直在下降,特别是2008年最后几个月效益急剧下降”。据知情人士透露,“销售好的时候,常州伟创力一个月可以有2400万美金的销售额,但是现在一个月可能只有600万到700万美金了。”该数据未获得伟创力方面的证实。另外,据赵刚透露,常州伟创力从2008年9月份就开始陆续裁员,“大约一批百十来个人”。赵刚的上司就是因为裁员而离开了伟创力,曾经和他一起打拼的一些同事也都先后离开了伟创力常州工厂。成本控制悬疑对于处于产业链末端的代工业而言,一向靠“大规模、低成本、低利润”模式取胜的代工企业在全球经济衰退的背景下,难免面临上游订单萎缩的尴尬。根据7月23日富士康国际(2038.HK)发布的盈利预警,由于海外市场产品需求及价格的下降,其预计今年上半年净利将较去年同期显著减少,甚至可能出现亏损。而一位已经离开伟创力常州工厂的报价工程师向记者透露,与其最主要的竞争对手富士康相比,伟创力至少在通讯设备这一块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显然要更大一些。“富士康和伟创力的业务基本上是重合的,产品基本没有什么区别。富士康和伟创力的报价竞争非常激烈,大家都在‘抢’客户。”这位报价工程师透露,富士康的价格一直比较低,比伟创力低大概20%到30%左右。“富士康的资源整合能力比伟创力强。”该报价工程师表示,富士康的很多下游工厂都是自己控制的,资源都是买回来做,这对控制成本至关重要。对 此,伟创力常州工厂一位已经离职的前高管也表示认同。“就拿给苹果做代工来说,伟创力和富士康都给苹果电脑做代工,富士康刚刚起步的时候,郭台铭还只是做 Connector这一块,算是小生意。”该离职高管说,然而涉足3年以后,富士康大举进军代工配套业务,买断了许多冲压、钣金公司,自己做这一块,成本 大幅降低,而伟创力的这些业务还需要外包给其它厂商,无形之中增加了成本。不过,就在伟创力常州工厂传出可能关闭消息的同时,其在其它代工业务领域还在进行着扩张动作。今 年7月12日,伟创力宣布在中国台北成立笔记本电脑研发中心,为笔记本电脑厂商OEM客户提供ODM/JDM产品与服务。据悉这一中心将雇佣超过1500 名工程师。同在7月中旬,伟创力还表示,到明年底前,要把自己在中国的笔记型电脑年产能扩大到2000万台,其目前的产量为800万-1000万台。
珠江船務(560)評論
http://mrmarketofhk.blogspot.com/2009/08/560.html
這隻股我之前有買過,在79仙購入,1.19(除息前沽出),但我手上就有一本年報,為此我想說否些補充。
今年盈利下降的原因,是在於合營公司盈利減少、利息收入減少及稅務支出增加所致。
之前公司作了這三項收購,投資額約2億元,是未計算進去,所以要扣回這2億元,公司有8億股,即約25仙,再扣派息的3仙,即要扣28仙,現金折合即44仙。
近來,廣東省的小企業倒閉的頗嚴重,故此項內貿會受到一定打擊,但是公司收購的幾項資產,卻有部分可帶來即時貢獻,故估計大致持平。
至於合營公司的公路業務方面,因為綠色通道(運送菜等公司免公路費)的計劃、加上雪災及擴建的影響,在2008年開始,公路的貢獻,每年回報會少約1,000萬,今年業績已反映出來。但是擴建後,流量有所提升,對盈利有所貢獻。
近年油價上升,對公司運輸業務造成壓力,帶來利潤下降,但近月油價下降不少,這對公司盈利有助。
財務收入方面,因公司有大量現金,故有大量利息收入,每年帶來貢獻約2,000萬,今年降至1,300萬,未來利息下降,此項收入會降低。
因利息及股息稅增加,所以未來的稅務支出亦會增加,本年已增約400萬,所以亦對公司盈利構成壓力。
綜合而言,其實公司是甚具潛質,扣除現金後P/E約8倍,加上母公司的支持,下年應該應有約10%的增長,所以1.25元的價格實是有所低估,但水位應不多,派息也不太吸引(約4%),這是需要注意的問題。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