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小企業活動 VS 大企業活動
Pantheon Macroeconomics首席經濟學家Ian Shepherdson提供的下圖展示了全美獨立企業聯盟(NFIB)小企業活動指數與ISM製造業與非製造業加權平均指數走勢。
Shepherdson指出:
這兩者間的差距沒有消除,美國經濟就不可能正常復甦。
62、股市估值隨經濟增長而調整。
Jefferies全球固定收益策略負責人David Zervos認為:
以歷史標準看,美股還很便宜。
63、美聯儲的兩難困境。
Macro Beat全球宏觀投資經理Naufal Sanaullah認為:
下圖右半部分顯示,美國國民的工資在回升。同時,經濟復甦也越來越普遍。
這些進展對美國接近非加速通脹失業率(NAIRU)是好兆頭。
就算美聯儲大規模購買資產有成本,而且部分產生金融市場扭曲,美聯儲很擔心的可能還是源於債務上限的大規模財政緊縮風險(左半部分圖所示),特別是又一次在截止期前一天、或者技術性違約後不久才拿出任何一種解決方法。
這是種本不必在財政和貨幣兩方面存在的政策困境。
64、股市崩潰後GDP怎樣增長。
Renaissance Capital全球首席經濟學家Charlie Robertson認為:
如果像下圖預計的那樣,2014-16年美國不可避免地經濟衰退,這對美聯儲縮減QE會有影響。
美聯儲肯定要維持寬鬆的政策,如果不能如預期在2014年縮減QE,那些投資者不喜歡的國家(如土耳其)應該開始再次勝出。
65、中國家庭首選購置什麼?
渣打銀行大中華區研究主管王志浩指出:
很多人相信中國是一個迅速擴大的龐氏騙局,正坐在巨大的房產泡沫頂上,這個泡沫全都與這個投資成癮的經濟體有關。
我們認為這種看法大部分都不正確,或者至少是誇大其辭。中國不是鄂爾多斯。
下圖顯示,中國二線城市和大約250座較小城市2012年土地銷量明顯下滑,但2013年已經大幅回升。
如果中國有數百萬空置公寓,出現像鄂爾多斯那樣的鬼城,為什麼開發商(大多是私營企業)還在買地?
原因很可能是,從2012年年中起,大多數城市的住房市場就已復甦。
公寓的銷量在增加,大部分城市的房屋存量下降,開發商的動物精神重新激發,又回到市場置地。
一線城市的房價已大幅上漲,比如北京的房價同比上漲了大約40%。
我們不會否認,部分城市存在泡沫,像鄂爾多斯那樣的泡沫已經縮小。絕大多數城市的房價已經持平。
房產市場持續復甦將支持中國繼續以7%左右的速度增長。
如果好奇中國的家庭為什麼不消費,那是因為他們首選購買的是住房。
66、數據中斷
Calculated Risk創始人Bill McBride稱
美國政府關門使我們陷入盲目狀態。短期內,這和關門相關帶來的普遍麻煩相比還是很小的不便。但如果持續下去就是嚴重問題。
(華爾街見聞註:發佈圖表時美國政府關門才持續一週。)
正如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Peter Drucker)所說:「如果不能衡量,就不能管理。」
我們需要精確又及時的數據為決策者、商人和分析師提供幫助。
我們應該致力於改善房產與經濟方面的政府數據,不應該讓妄為的思想意識挾持它們。
67、美國政府債務違約簡史
TF Market Advisors創始人Peter Tchir提供的下圖展示了1790年以來美國債務違約的歷史。
1933年以來,美國政府從未出現債務違約,2013年應該也沒有可能。
預計一旦違約危機解決後會短暫反彈,然後美國又要面對更麻煩的問題,比如有跡象顯示增長在加速放緩。
68、股價VS盈利
BTIG首席全球策略師Dan Greenhaus說:
有人可能認為多種政府措施認為推升了股市盈利,下圖很有說服力地告訴我們,和最近12個月的市盈率相比,標普500還不算「泡沫」。
69、道指VS歐洲道指
Ritholtz Wealth Management首執行官席Joshua Brown指出:
今年第三季度,道瓊斯歐盟50指數(FEZ) ETF、歐元區斯托克50指數代表的歐洲道指完勝道瓊斯指數。
由此得到的教訓是,估值和預期比某個地區當前預計的增長率更重要。
今年春夏,歐洲的預期都格外低,美國基本上與緩慢增長的現實相反,逆勢而上。
這也再次證明投資全球多樣化的重要性——在今年7月的高峰期,大家都在美國市場逐鹿,那時候就應該看看其他地區。
70、新興市場合理調整
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金融學教授Aswath Damodaran認為
今年新興市場表現令人失望,在你放棄這一市場以前,應該留意到,這也許源於投資者最初並不在意這一市場的風險,現在市場就在調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