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活到老,創新到老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1atq2.html

喬治•米歇爾並非科班出身,50、60歲開始頁岩氣的鑽探研究,中間歷經曲折乃至賣掉公司,最終頁岩氣開發在2006年爆發。
頁岩氣的創新源自美國中小企業,源自60多歲的老人。活到老,創新到老。

相關報導摘錄:
2006年,美國頁岩氣產量為當年天然氣總產量的1%,到2010年,這一數據躍升至17%,超過1000億立方米。五年間,美國頁岩氣產量增長近20倍。在2009年2月的美國劍橋能源周上,專家們用「頁岩氣革命」來形容美國在頁岩氣領域取得的重大突破。
     2010年6月,在阿姆斯特丹召開的「解放您的潛力——全球非常規天然氣2010年會」上,一位90歲的老人,頁岩氣鑽井和壓裂技術的先驅——美國Mitchell Energy & Development 公司的喬治•米歇爾(GeorgeMitchell)先生被美國天然氣技術研究所(GTI)授予終身成就獎。米歇爾先生的成功引發了美國的頁岩氣革命,幾年時間內,美國一躍成為世界天然氣第一大資源國和生產國,不但有望實現天然氣的自給,還有可能成為天然氣出口國,這一轉變將對世界天然氣的供求格局產生巨大影響。
     喬治•米歇爾出生在德克薩斯州的Galveston市,是一個移民到美國的希臘牧羊人的兒子。大學就讀於德克薩斯州農工大學。他在1946年創辦了一家從事石油鑽探和房地產業務的公司,即米歇爾能源開發公司(MitchellEnergy & DevelopmentCorp.)。雖然公司的運營狀況相當不錯,但作為自己的石油公司的負責人,米歇爾看到自己的油井在一段短暫的生產後便停產,感到並不滿意。在20世紀80年代,他決定嘗試一項重大技術挑戰,即試圖從Barnett部分頁岩中開發出頁岩氣,Barnett頁岩位於德克薩斯州FortWorth盆地深部和德克薩斯州中北部的15個縣境內。
       那時,人們已經知道頁岩層中形成有巨量的天然氣,但是這些天然氣卻都被束縛在岩石內,並不向鑽孔處流動。同樣,煤層中也蘊藏有大量的天然氣,然而由於所處位置太深而無法開採出來。這些氣體像海綿一樣滲透在沙石和其他半多孔岩石中。鑽探人員通常稱這些氣體為「緻密氣」,要開採出這些「緻密氣」就像要從細雞尾酒吸管中吸出濃奶昔或像在枕頭裡吸氣一樣困難。
      有人告訴米歇爾說「你這是在浪費錢,你不可能從石頭裡榨出血來,因為頁岩本質上是礦物泥,所以你不可能從中擠出石油或天然氣出來」。
      但是喬治•米歇爾卻很執著。他和他的油井修建工一直在嘗試著各種早就眾所周知的技術,但這些技術以前從沒有被綜合使用過。其中一項技術便是水平井鑽井,它發源於19世紀,在20世紀30年代經蘇聯改造後用於生產石油,在20世紀80年代由石油鑽探工人完善成熟。
      第二種方法就是將流體注入岩石中使其裂解成碎片,從而使岩石中含的天然氣和石油更易流動。1865年,內戰老兵EdwardRoberts上校演示了如何利用易爆的硝化甘油來實現上述目的,這種方法效果出奇的好,但同時也相當危險。到20世紀40年代,工程師們開發出一種危險性更小的方法,即使用高壓水和化學品而不是易爆物來裂解岩石。現在這種方法已成為開採某些石油、天然氣和水井的慣例。
     米歇爾嘗試的第三種方法就是向水中加沙來幫助岩石中形成的裂縫裂開。公司嘗試了多種水力壓裂的程序,很多生產井的產出往往不能抵消用於開發的成本,但是米歇爾堅信隨著技術的進步能夠使產量實現突破,並一直堅持嘗試。他把注意力集中到測試結果的最大的回報,分析並重新測試,直到最終完成,終於首次利用水力壓裂的工藝從頁岩儲層中開採出了天然氣。喬治•米歇爾創造的這個奇蹟使已知的天然氣儲量翻了一番還要多。許多行業專家開始相信Barnett頁岩可能是在美國陸上最大的天然氣田,頁岩氣資源儲量達7363億立方米。
     2002年,德文能源公司(Devon EnergyCorp.)以32億美元的資金收購了米歇爾能源開發公司,並將水平鑽井作為提高頁岩氣井產能的又一種技術。
     自那時以來,在短短幾年內,隨著鑽井技術不斷提高,水平井鑽井技術已成為許多勘探開發公司在在尋找非常規資源的工具。水力壓裂技術和水平鑽井技術已經改變了石油和天然氣行業的面貌。這種具有革命性的技術現正被選擇和應用到其他頁岩的開發中。
     在全球非常規天然氣2010年會的頒獎典禮上,GTI稱米歇爾為「對那些畢生致力於非常規油氣開發的人的一種偉大的靈感」。米歇爾在發表獲獎感言時評論說,「我非常榮幸能夠接受天然氣技術研究所的終身成就獎,我認為,美國應該研究所有形式的天然氣,以緩解對煤炭和進口石油的依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444

【專題籽】真正活到老學到老 第三齡教育

1 : GS(14)@2016-03-19 22:18:14

香港教育學院與香港信義會合辦的「樂為耆師」是香港首個長者導師培訓專業證書課程。課上一群年輕長者卧虎藏龍,有社工,有英語教師,有八緞錦師傅。課程讓這班屬年輕長者一族的學員,學懂長者教學法,結合自己專長,令自己和更年長者的人生變得更有意義。



【專題籽:胚芽故事】當人人都將香港未來的重擔放在年輕人身上,香港教育學院教育基礎學院前副院長陳培佳博士卻揚言:「政府應投放更多資源在第三齡教育上。」值不值得?他說人口老化問題日益嚴重,年輕人擔子越重,唯一解決辦法就是教育,提高他們生產力。今天,「長者大軍」剛換了一批新血,他們就是戰後嬰兒潮,他們有學歷、豐富人生經驗、熱血,有些人甚至參加大學旁聽生計劃、長者自發環台跑籌款。究竟,香港年輕長者需要甚麼?他們可以有甚麼生產力?



為讓學員容易接受,手繪圖像文字筆記,「比powerpoint更有連貫性。」


在公園見到一個耍太極的阿伯,自言耍的太極結合陳楊兩家,再加以「自己edit的Chan's style」,轉頭舞刀弄劍,運氣提腿一氣呵成,雙眼瞪得大大的。我心想:「隻眼唔使瞪咁大呀?」他堅定不移的眼神,相比後方坐長椅打發餘生的阿伯,確實南轅北轍。別看小這公園阿伯,他是香港教育學院前副院長陳培佳博士,三年前他退休,六時一覺醒來,自問:「咦?今天不用工作,我應該何時起床?」然後拖到八時起床,「我吃粥?油條?決定吃西餐了,侍應又問吃甚麼?一連串平日沒想到的生活問題,讓我這類喜歡思考的人,很煩惱。」退休首三個月,他像活在迷霧。迷霧散去,終實行他早已安排的退休大計,「重新鍛煉武功,起初每天練習七小時。」後來香港教育學院現任校長張仁良,邀請他出任香港教育學院國際教育及終生學習系,任教「樂為耆師」長者導師培訓專業證書課程。簡言之,培訓年輕長者成為導師,教授更年老長者。他曾跟張校長大呻:「某次重返校園,門口保安員認不出我了,我感到很落寞。」張校長回應:「你可以重新成為我們學院一分子,你重新遞交履歷表。」不是嘛?還要寫履歷?然而,陳培佳還是重新寫了厚厚十多頁的履歷表,猶如退休後成績單,自信滿滿遞交去了。陳培佳:「退休後我未曾停下來,不斷參考國內外例子,與其他國家教育專家電郵交流,致力研究第三齡人士教育發展。」想不到曾經威武一時的前教院副院長,今天為了學院給他一張新卡片而樂上半天,他終於再與保安員混熟,不是呃like,而是對方一個敬禮,哄得他這個老人家很高興。



長者水平提升需求不同

陳培佳屬第三齡人士(泛指退休或半退休後展開人生新階段人士),明白長者心理狀況,課程雖教學員如何培訓長者,實則是先打通學員任督二脈,鼓勵這群剛退休或半退休的年輕長者相信自己的能力。陳培佳上課不用大聲公,聲音洪亮:「退休這個字是騙人的,是工業社會用來淘汰資深專才的手段。」他繙譯英語筆記,鼓勵學員進修英語,「我又用科學理論說服學員,有研究指長者智慧仍會不斷增長,屬於一種晶性智慧,想法是多層次,年輕人思考是直線向,長者卻是多角度曲線思考,才給人慢的錯誤印象。」今天,香港剛加入年輕長者大軍的人,一半有中學程度學歷。「現在,第三齡人士對社會仍有影響力,若不提高他們生產力,一來他們的生活會不滿足,二來年輕人的經濟壓力會爆煲,我們是第一個會頒受證書的長者課程,證書不是用來掛在家中裝飾,而是規定學員要服務更年老長者。」



「樂為耆師」課程師生心聲



【導師】已退休的前香港教育學院院長陳培佳博士,不斷研究第三齡教育。退休大計是修畢希伯來文、希臘文文憑課程,重新繙譯《聖經》、重修太極和劍術。

【學員】已退休的黎江佩嬋以前做行政助理,她已學習書法七年,退休大計是修畢「樂為耆師」課程後,教授長者書法,視書法為長者手指運動。

【學員】半退休的蘇靜軒是國畫老師,退休大計是教授老人家國畫技法,「老人家畫畫時,開心得從心笑出來,這份滿足感前所未有,不過他們自尊心強,因此要上課程學習培訓長者妙法。」



【學員】已退休的譚志強原為社工,退休大計是環台慈善跑,向年輕人和長者分享自己經歷,鼓勵他們積極面對人生。



發起義跑為防癌會籌款

在「樂為耆師」課堂內,每個學員就像帶住一個興趣來上課,讓陳培佳啟發成可以發光發熱的燈。陳博士上課時常說:「反思!反思!反思!」就是想學員能夠確立生命定向,尋找人生另一階段的意義。年初各大報章報道一位61歲長者譚志強發起「環臺960公里慈善跑」,為香港防癌會籌款,贏盡掌聲,原來故事「前傳」也源自「樂為耆師」課程。臨跑前,譚志強記得陳培佳的再三叮囑:「反思!反思!反思!」譚志強:「我55歲開始跑全馬,我反思如何把長跑興趣結合過往38年社工經驗,幫助有需要的人。」於是他想到了慈善跑,之後每天練跑,數月間由每天10公里、12公里、25公里至50公里毫不間斷,信心大增,主動聯絡慈善機構合作。不少機構擔心這位阿伯體能不足,譚志強:「我跑步時會思想哲學思想,有時會放慢跑,讓自己更專心思考。」他更在facebook成立「小小環臺慈善跑」專頁,每天分享艱險歷程,故事尚未完結,至今他還主動到不同機構或中心,向不同人分享自己退休人生。陳培佳:「這一代長者有經濟能力,而且在知識和精神層面上,對上下兩代都可以有很大影響力。政府應將長者視為培訓國民般看待。」香港原來早於2007年,勞工及福利局和安老事務委員會已經了推行「長者學苑課程」,當中某些院校已推行「電影看人生」、「中國中理學」、「國畫書法」等興趣班,設旁聽生計劃,某些課程頗有趣,如香港教育學院有一門「西方經典童話文學與形式」,頗受歡迎。



應像九年免費教育納入常規資助

最近政府統計處調查指年輕長者就業率上升,究竟是否與香港長者教育政策有關?陳培佳立即耍手搖頭,他認為香港長者學苑課程其實只是補習班,真正發展第三齡教育,應該像九年免費教育般納入常規資助,而非短期制發放資助,而且應給予長者課程認受性;「還有,旁聽生計劃長遠不是辦法,一班只能有兩三個旁聽生,又非針對長者。」他認為可參考國外做法。



「長者學苑」課程旁聽生心聲



吳朝享(右,62歲)教育學院旁聽生「上學年我報讀香港教育學院旁聽生計劃,上了一個『信仰與自由』課程。我認為現今年輕長者有一定學歷,各大院校應開放興趣班以外的課程給長者,如哲學、心理學、社會學。對我最大啟發是,原來年輕人的思想不是我想像中這般膚淺。女兒認為我到大學讀書,識得reg科、GPA等詞語,拉近到彼此距離。」

梁灝翔(約60歲)城市大學旁聽生「有感一向只接觸到關於工作領域的知識,退休後希望學習文理各方面知識,我在大學已上了第七個學期,最大啟發是,過往我對某些事情看法偏執,現在學懂多角度分析,與更多的人交流,讓我學懂接納不同的意見。」

陳顯偉(約70歲)(左)城市大學旁聽生「退休是編排時間的藝術,我不能再為錢工作。我曾上關於核能、fundamental engineering的課程,最喜歡social、culture、gender等社會、文化科目,最啟發我的是,原來同性戀不是病,而是與生俱來。」曾惠卿(約70歲)城市大學旁聽生「有些同學不做小組功課,我做到血壓高,年輕人竟說沒時間做功課,我這個老人家頂硬上。唉!從前論文講求文采、論點融入文章,現在交功課要跟系統上載模式,很多步驟,我要寫好後交由公司同事幫助上載,唉!」



推算今年60至75歲長者學歷程度2001年政府統計處統計,45歲至59歲的未來長者群,有一半人士學歷達中學程度或以上,15年後的今天,他們已屬60歲至75歲一群。

65歲以上長者佔總人口比例表資料來源:政府統計處



外國第三齡教育

【北歐】有Learning passort學習護照計劃,任何人拿着護照,一年裏可有兩個月讀書時間,在指定機構完成課程,政府全數支付學費。更重要是,兩個月全職學習時間,工作機構需仍發放薪金。這項計劃特別有利「時間充裕」的長者。【日本】日本有八成長者參與學習活動,更有不少老人大學。其中世田谷區終身大學更提供60歲以上區民終身學習的機會,引導學生多參與其居住地區公共事務,營造力量。【英國】以長者自行籌組、自行報道的方式辦學。不同以往興趣班的性質,由教授親自授課,所以有一定認受性。



記者:陳芷慧攝影:劉永發、徐振國編輯:陳漢榮美術:利英豪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319/1953565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8540

筆值一哂:活到老‧執到老

1 : GS(14)@2017-06-22 07:41:11

75歲高齡本該安享晚年,惜仍要拾紙皮維生的一位婆婆,上星期涉以1元賣出紙皮予外傭時被6位食環署職員圍捕及拘控,事件惹起公眾爭議及輿論反響。更有人發起聯署要求食環處撤銷檢控,且有萬多名市民簽名聲援婆婆。最終食環署表示,經徵詢律政司意見並考慮到涉事人的背景後,決定撤銷有關檢控。也就是說,只是基於婆婆的背景,而非署方處理失當,更不是因為公眾利益和公義所在而免罪!皆因公職人員「行事執法」從來都係唔會有錯!包括皇恩浩蕩只要求婆婆交出僅餘的30元作保釋金,尚且留下4蚊為其車費的慈母。所以千錯萬錯亦只在以1蚊賣紙皮,而非索價5,000萬;再錯在收集紙皮,而不是霸佔官地搞回收場;還錯在好勞惡逸,自食其力,不甘以綜援維生。正如婆婆自道「我要自己捱、自己做、自己辛苦,都唔想人哋幫我」;或錯在年輕時候沒做好生涯規劃,更不曾積極爭取全民退保;也錯在不甘討乞過活。對呀!在港行乞同樣干犯法例,惟配合未來首長愛心秀而收受500大元施捨,縱是跨境犯案亦光明磊落。事實上,行差踏錯的又豈止婆婆一人,還有一位同因生計不繼而在附近執紙皮的伯伯,已然先後3次被食環署職員以相同理由檢控,每次罰款更高達900元,若以一元計亦即起碼要執900張紙皮方抵罰款。又記起兩年前,有位推車夜賣自家糖水的老伯伯,亦因非法擺賣遭食環票控,最終被判罰款6,000元。糖水每碗盛惠12元,換言之,減除成本大概也是要賣900碗糖水以抵。由此可見,食環署執法態度始終如一,也就是對勢孤力弱者絕不手軟。反之人多勢眾,惡形惡相,公然非法擺賣交易的水貨客如何橫行無忌,鮮見有人嚴正執法。至於載歌載舞的大媽們如何滋擾民居,也不會驚動員工履行職務。更不用說由來的油麻地果欄地區,入黑後通街赤膊上陣,滿身公仔的彪形大漢,好整以暇地堵塞交通上落卸貨,這麽多年又何曾見過任何執法人員「嘗試」維持秩序,且不說油麻地警署就在咫尺。至於振振有詞「犯法就係犯法!」的所謂理據,根本就是自欺欺人鬼話,皆因執法人員展示的並非一視同仁的公正、殺雞儆猴的勇武,而是投鼠忌器的偏袒、欺善怕惡的懦弱。可恨我城有權有勢有財者,有恃無恐,巧取豪奪;無權無勢無財者,無語問天,水深火熱。王利民康宏金融集團主席
mailto:[email protected]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621/2006302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15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