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適者生存 xuyk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elxj.html
最近,股市大挫,市場平添恐慌氣氛,也引發許多朋友熱議,有的說:「股市跌得如此慘重,政府卻一聲不吭,不但不出來救市,反而收緊信貸,鬧錢荒,真是豈有此理!」

   朋友們的所言和心情很可理解,誰不想股市蒸蒸日上、牛氣十足啊?!

   然而,若是懂得股市的一些本質屬性,或許不難知道,依靠政府增加流動性來救市通常是無效的,最終將會無功而返。

   我們先拿最近一次「4萬億」為例。這可說是針對2008年由金融危機引發的經濟危機時期政府出手救市的一次超級大手筆吧?實體經濟和股市像注入了一劑特效強心劑,轟轟烈烈地熱鬧了差不多一年,保住了GDP指標,股市也走出了一波不小的牛市,從1664點漲至3478點,上漲了109%。但好景不長,此後從2009年下半年開始,整個經濟逐漸走低,每況愈下,股市也日趨低迷,迄今好像還沒企穩。

   再來回憶一下更早的兩次重大救市事件,1994年7月股市跌至325點之時和1999年5月19日跌至1050點那時,政府採取了有力措施,雖然都起到了立竿見影的井噴效應,漲勢洶湧澎湃,但事後還是跌回了深淵,前一次從1052點跌至512點,後一次從2245點跌得直叫「救救吧」(998點)。

   股市總體來講是對宏觀經濟的發展及預期的客觀反映,其運行與經濟運行的大趨勢是基本一致的,這就是說,推動股市的根本力量在於經濟持續向好發展。縱觀現在股市,尚不看好經濟前景,還未形成良好預期,倘若這個時候把錢砸進去,恐怕既難以改變股市運行的大趨勢,也難以改變經濟運行的大趨勢。弄不好,錢花得不對路,給投機行為提供了便利,反而有害於經濟和股市的健康發展。

   有人認為,中國的股市是個政策市,所以就該採用政策來應對,現在增加貨幣來救市不失為一種好辦法。這種觀點看似有理,其實從根本上講並非有理。政策只能影響股市短期走勢,但改變不了根本性趨勢,前面所講的三個重大例子就是很好的說明。依靠政策驅動的股市肯定不是一個好的股市,而是一個落後的股市,那你一味地靠政策來刺激,「面多加水,水多加面」,產生惡性循環,這股市還不越越糟?事實上,中國的股市對政策的敏感度也早已降低了許多,以前一篇社論或某個人物的隻言片語就能掀起股市驚濤駭浪,現在顯然沒那麼容易了吧?隨著股市逐漸成熟起來,它對各種信息環境的識別能力也在逐步提高,這是股市進化的必然,於是乎,便產生了「政策底不是底,市場底才是底」的股諺。

   只有當市場發現了整個經濟的產出效率比以往更高,看到了真正的價值取向,形成了良好的預期,於是才會真正推動股市上行。而要達到這個目的,顯然與增加流動性是沒有直接關係的。對於一個效率低下的市場,即便投放再多的錢,也不能造出一個真正的牛市來的。

   鑑於以上所說,這次國務院制定的「用好增量,盤活存量」的策略是有道理的。M2都已天量膨脹到了100萬億元人民幣,貸款餘額達到了66萬億元人民幣,還鬧錢荒?這只能說明資金流錯了方向和地方了。須要踩一踩剎車,撥亂反正,強化產業結構調整,加快淘汰落後產能,促進提高整個經濟體的效率及價值,甚至不惜壯士斷腕,採用「休克療法」,有意利用「一場可控危機」來贏得轉勢。這有可能將是改革開放以來從未遇到過的「陣痛期」。救股市本質上是要救經濟。

   「李克強按兵不動」是上策,有智慧,有魄力!

   「這麼說,股市不作為了吧?我們還怎麼弄?」有朋友發問。

   「不是!」我說,「恰恰是,經濟轉型更需要依靠資本市場,股市承擔著首席重任!」

   一方面,為了順應配合經濟變革與轉型,股市須要繼續深化改革,加強市場化制度建設,完善各項機制,因為合理健全的制度安排才是市場的根本,任何「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辦法解決不了根本性問題,只有依靠制度才能救市。

   另一方面,現在的股市儘管存在著許多缺陷,有些地方問題還十分嚴重,但畢竟在不斷改進並向前發展。股市永遠是面向未來的,當前它一直在積極行動,你看,結構性行情此起彼伏,局部熱點層出不窮,走勢劇烈震盪,等等,這些現象正是股市為了發現未來的價值所在而進行努力探索的反映!

   借用狄更斯名言「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現在,雖然我們不知道整個牛市離得還有多遠,還要等待多久,但整體行情都是由局部開始的,當前或許正是我們積極參與的好時機,因為股市的分化、輪動、起伏,讓我們有機會去尋找「好股好價」的標的,最終期待好回報。機會永遠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嘛,不然,等聽到知更鳥報春的時候,春天已經過去了(巴菲特語)。

   適者生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046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