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國式的信貸「緊縮」

2012-6-21  NM




本欄上期以「西方吹逆風」為題, 恐防有讀者誤以為歐洲問題是港股「插水」的惟一原因,在此向各位說聲抱歉。其實,中國以至其他新興市場的問題,尤其印度,同樣顯眼,是港股下挫的元兇。言 歸正傳。上週,綠城中國(3900)「賣身撲水」一事,顯示內地銀行對貸款賬目「睇得好緊」。這本來無關痛癢,但如果此舉只為減低房地產貸款風險,又或針 對民營企業,就蠢得交關!銀行須要判斷一間公司是短期「水緊」,抑或爆發危機;他們既要謹慎,又要聰明,但內銀近期的表現證明,他們兩樣都做不到!借錢講 關係

如果九倉(4)「睇中」綠城,為何建設銀行(939)卻如臨大敵?九倉不是傻瓜,我信任她的眼光多於任何一間銀行。建行在終止綠城的信 貸額前,有否一如九倉般履行「盡職審查」?敢問建行認為有關貸款的風險何在?是否已出現違約情況?綠城事件引起一個疑問——其他銀行會否效法其做法,眼見 客戶出現問題,旋即抽緊銀根?難道沒有其他更佳的方法?事實上,一間銀行與客戶交往時,理應確保其履行貸款要求,而非等到「爆煲」才行動。就算問題真的發 生,銀行應該以堅決卻又務實的方法與客戶商討解決方案,但我對內銀能否做到這點抱有懷疑,皆因借錢講關係的做法在中國仍然流行。

銀 行依賴企業背後有「後台」人士的一句說話或一紙文憑,便草草批給貸款,貸款風險敬陪末席!這解釋了,為何內銀仍會借錢給已破產或債台高築的國營或上市企 業。諷刺的是,銀行對合資格貸款者卻十分苛刻,間接鼓勵民間私人貸款及企業債券市場,兩者同樣發展得熱烘烘。這對中國銀行業的未來不是一個好的預示。

改革中國銀行業

隨 着更多中國發展商向香港公司「撲水」,他們整體的財政水平以至中國房地產市道,或者會慢慢穩定下來。但對於那些不願承認問題的企業,可謂為時已晚,神仙難 救。我好奇想知道中國當局會如何看待綠城「賣身」一事?究竟是採取觀望態度,抑或率先放寬樓市調控,又或調低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向市場「放水」?或者, 他們會等到打擊炒賣、降低物價的目標達到後才出招。中國銀行業面對的真正問題,在於他們偏離現實。內銀一日不收緊對「垂死」的國營和上市企業的借貸,以及 提高整體放貸要求,問題一日得不到解決,中國銀行業的借貸水平依舊會被批評,股價出現折讓,最終被市場上的競爭對手所吞噬,或搶奪了他們的份額。祝君好 運!艾薩([email protected]

艾薩 Isaac Sofaer

Tony Measor的好友及舊同事,本身是特許會計師,有逾三十年投資實戰經驗,現於力寶證券負責管理私人客戶的投資戶口,並在Quamnet撰寫艾薩日誌。其管理的環球投資組合,在91-00年間增長達十四倍。讀者對港股有任何疑問,歡迎致電郵本刊,中英亦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49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