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券商搶道銀信合作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6-01/100396200_all.html

 券商和銀行的合作開始升溫,雖然從規模上難以取代銀信合作,卻是標準的擦邊球動作。

  據財新記者瞭解,眼下券商正積極和銀行合作,紛紛介入原來融資性銀信合作理財產品中的通道中介業務。

  「創新大會之後,券商向全能型轉變,資產管理業務投資範圍放寬了,信託公司能做的業務,券商現在也都能做了。券商資管業務一放開,將和信託公司展開激烈競爭。」安信證券人士告訴財新記者。

  「通道業務門檻最低、技術含量幾乎為零、僅僅靠牌照就能做。自銀信合作業務受監管約束從去年開始大規模下降之後,這個產品漸漸有券商介入。今年初開始,券商涉足這一業務的規模增大,創新大會之後可以說如火如荼。」第一證券人士亦證實了這個新趨勢。

後備軍入場

  為支持行業創新發展,證監會擬定了「關於推進證券公司改革開放、創新發展的思路與措施」的徵求意見稿,為券商提供了多重政策紅利,包括放寬業務範圍和投資方式限制、擴大證券公司代銷金融產品範圍等。

  「創新大會之後,資產管理業務是最大突破,監管鬆綁力度、創新政策涉及面均超預期。」多位券商人士告訴財新記者。

  此前由於對資管產品的投向嚴格限制(僅能投資股票、債券),加之資源有限,券商資管業務業績表現不佳且同質化嚴重,近兩年更受到公募和私募的內外夾擊,已處於邊緣化地位。

  中國證券業協會數據顯示,2011年券商受託客戶資產管理業務淨收入合計約21.1億元,較上年下降約8%,僅佔券商營收總額的 1.6%;2011年年末券商受託管理資金本金總額合計為2819億元(包含集合理財和專項理財),僅佔證券業4.6萬億元總資產的6%。同期公募基金市 值2萬多億元,銀行理財產品規模約4萬億元,信託理財規模在今年一季度更超過5.3萬億元,後兩者已較過去三年增長翻番。

  根據《全球財富報告》等多家第三方數據報告顯示,由於中國的高淨值人口增長率穩步上升,中國投資理財市場需求巨大(2010 年中國百萬美元資產家庭已達67萬戶),每年都有數千家第三方理財機構以投資諮詢公司或理財服務中心的名義成立。

  面對中國增長潛力巨大的財富管理市場,券商無疑也不會放棄這個機會。

  「大家都看好理財市場。券商資管業務全面放開,以前只能投資證券市場,現在固定資產和信貸資產等領域也都能投資了。」多位券商人士稱。

  據業內人士介紹,眼下券商資管創新業務中,開展最為積極的就是和銀行合作的通道業務。

  「理財資金、標的都是銀行出,券商只是作為通道代理發行專戶理財產品,把這筆理財資金投給信託公司放貸款。」多位券商人士介紹。「這一產品風頭甚健,發展速度很快。」一位中海信託公司人士對此證實。

  一家中型券商內部人士稱,該券商今年初開展了此項業務,兩三個月的時間內業務規模已接近10億元。這個數字幾乎是行業同期單只集合理財產品平均募資額的2倍-3倍。

  券商將之作為一項財務顧問業務,成為再融資的渠道,資金來自銀行理財或者券商自己的客戶,然後券商代理發行這一信託產品。「客戶直接和信託公司簽合同,在券商這裡沒有記錄,不需要信息披露。」百瑞信託公司人士向財新記者介紹說。

  「目前券商介入的銀信理財產品規模有多大還無法統計,但今年的確可以明顯看到券商的身影。」用益信託工作室分析師岳婷表示。

  這意味著,券商正在填補以往融資類銀信合作理財產品中信託公司的通道業務。融資類銀信合作業務也是近年被銀監會連續限制的傳統信託業務,特別是 在2010年下半年,緊縮宏觀調控政策實施之後。融資類銀信合作業務即銀行利用銀信合作理財產品發放表外貸款,規避資本金等監管。

低水平通道

  在銀信合作高峰期的2009年,這類業務總規模曾佔整個信託總資產的比例接近60%,而對其利潤貢獻率只佔百分之十幾。

  在經歷了兩年非常規的快速增長後,從2010 年下半年開始,銀監會出台了一系列規範融資類銀信理財合作業務的監管文件,使銀信理財合作業務發展進入了緩慢增長時期。

  在銀監會連續兩年政策高壓約束之下,信託業銀信理財合作資產規模已經接近銀監會「融資類業務餘額佔銀信理財合作業務餘額的比例不得高於30%」的規定。

  截至2012年一季度,中國信託業協會數據顯示,銀信合作規模約1.8萬億元,佔信託業全部業務的33%。

  據信託業內人士透露,其實自去年銀信合作規模開始大幅壓縮,已有少數券商開始涉足這一業務,今年涉足這一業務的券商開始明顯增多,尤其是創新大會之後。「最早是與中小銀行合作,現在也開始和大行合作。」第一證券人士表示。

  眼下,信託公司讓出的這部分業務空間大有被證券公司完全佔領的趨勢。「對券商資管鬆綁之後,僅僅這個通道業務空間全行業今年上萬億規模是有可能的。」安信證券前述人士稱。

  不過該項業務技術含量幾乎為零,不會對券商行業發展帶來實質意義的技術提升。

  「券商資管業務的創新剛開始,還在做準備,主動管理型和結構產品設計暫時跟不上,先從門檻最低的通道業務著手很正常。」安信證券人士稱。

搶跑政策

  在前述銀券合作業務模式中,銀行仍然發揮主導作用。

  據業內人士介紹,銀券合作模式和銀信合作模式中的利益分成差不多。

  在以往融資類銀信合作產品中,銀行獲取較高收益,其收取的手續費佔1%-2%,還不包括資金託管費等其他費用,綜合利潤甚至超過利差,而信託公 司只在其中收取3‰-5‰的微薄手續費。據一位券商人士介紹,券商目前的手續費也在3‰-5‰區間內,「主要是為了維護和銀行的關係,我們還要借助銀行的 銷售渠道」。

  在一位信託公司內部人士看來,「券商什麼事兒都不干,前期項目研判、盡職調查以及後期的項目管理都不參與,坐著就能收千分之幾的手續費。以往的銀信合作理財產品中,信託公司雖然是通道作用,但信託公司作為受託人,是貸款主體,要對委託人負責。」

  正是因為信託公司在銀信合作模式中的風險收益不匹配,銀監會遂於2010年7月「窗口指導」叫停銀信合作業務,並在一個月之後,下發「72號文」,對融資類銀信合作產品實行30%的餘額管理,同時要求商業銀行須在2011年底之前將表外資金轉入表內。

  銀信合作業務井噴導致的「銀行資產表外化潛藏風險」,曾被銀監會於2010年上升為當年銀行業應關注的主要風險,與不良貸款雙控壓力加大、房地產行業貸款風險隱患上升看齊。「銀券合作相當於變相突破『72號文』。」前述信託公司人士頗有些憤憤不平。

  證監會對券商資管業務投資限制的放開,也意味著對信託行業衝擊的開始。「這是信託業大洗牌的前期。」安信證券人士認為。

  「銀行有動力與券商合作,是因為銀信合作要轉入表內,而銀行和券商合作發行的理財產品屬於表外理財產品,不用轉表。」第一證券人士則稱。

  「券商可以發行理財產品,但不能放貸,而信託可以。信貸需求一直都存在,只是信貸規模小的項目,銀行不願意做。」百瑞信託人士表示。

  中國信託業協會數據顯示,從資金運用方式看,2012年一季度累計新增貸款類信託約3700億元,在2012年一季度新增4580億元信託總規模中,佔比第一。按投向劃分,今年一季度新增工商企業信託為2400億元,佔比第一。

  在當前政策相對有所寬鬆的情況下,銀券合作是否會創下類似宏觀調控前銀信合作的高峰?多位券商資管部人士對此坦承,「由於是表外放貸,此業務遲早會引起監管部門關注,也可能過完這個村就沒這個店了,所以目前券商都是先低調做,走一步看一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9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