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麵延三代情 口ㄤ咕麵

2010-12-30  TNM




一碗淋上自製油蔥酥和醬油膏的客家乾麵-關西口ㄤ咕麵,滑腴香噴的滋味,綿延半世紀。

一場南洋戰役,讓林進蘭身上留有9個彈孔,他與兄嫂同住、一起擺麵攤,兄嫂感念他對家庭付出,將長女和外孫林子均過繼給單身的林進蘭。

原只盼後繼有人,林子均卻自願接下麵攤,也因祖孫的堅持,讓這碗麵裡藏有林家三代的相依為命。

冬陽灑在林家後院,八十六歲的伯婆(林劉圓妹)駝著背,將熱水倒入樹薯粉和太白粉裡攪拌,不疾不徐地揉成麵糰,掰小塊再將炒好的絞肉、豆乾、油蔥和蝦米塞入,捏成尖尖的三角狀。

口ㄤ咕麵第三代林子均解釋:「客家人喜歡吃三角粄,口感很像水晶餃,外皮軟Q內餡香,伯婆研究很久,才改成現在的內餡。」林劉圓妹開口:「我們都用手捏,機器做的不好吃。」記者問每天手工做數百個,怎麼來得及?她嫌這話問得傻,「早點起來呀,我們五點多就開始做囉!」

香噴滑腴 半世紀

後院矮房裡,住著八十九歲的口ㄤ咕阿公林進蘭,見我們到訪,顫巍巍地走出,林子均連忙扶上,並向我們解釋說:「口ㄤ咕麵就是阿公和伯公、伯婆三人做起來的。」

林子均抓起一把扁麵和韭菜、豆芽菜,塞入竹製麵簍,在滾燙的熱水裡來回切切切,只見麵浮起,迅速倒扣陶碗內,淋上自製油蔥酥和醬油膏,這就是關西的口ㄤ咕麵。

香噴噴滑腴的油麵入口即化,很多人配著三角粄湯或餛飩湯,就能飽足一餐。一碗再簡單不過的乾麵,卻滋味雋永。

林子均說:「麵是勝興製麵舖一早做的,比一般麵條細軟有彈性,我們配合超過三、四十年;油蔥酥用南部的紅蔥頭,每星期用豬油爆香;韭菜是附近農家種的,沒有灑農藥。阿公對吃的東西很挑,也許就因為堅持,才能賣到今天。」半世紀來,口ㄤ咕麵靠著林家三代,成為關西特色小吃。

戰後返台 擺麵攤

林進蘭緩緩用濃濃的客家國語說:「年輕時,我到南洋當兵,身上留下九個彈孔,連小指都受傷,在醫院休養半年才回到台灣,我的命算是撿回來的,受了那麼重的傷,所以沒結婚。」

林進蘭有八個兄弟,卻因戰亂、工作或生病,剩下他和六哥林進坤相依為命。林子均說:「以前聽阿公說,家裡沒錢,是伯公看牛賺錢,才能讓阿公讀到初中畢業。他們兄弟差三歲,感情很好,伯公不識字,只能到深山伐木,以前都是走路到新竹內灣、尖石等地伐木,要走上一整天。」

林進蘭傷好之後,一九五五年和朋友租下林口兵營福利社,「那時軍營有家屬會客,便賣起客家麵和小吃,生意好時,煮到連高湯都沒有,客人就教阿公直接用煮麵水當高湯。」林子均說。但行軍常十天半個月兵營都沒人,做一年多就收起來。

回到關西,林進蘭在農會旁擺攤賣麵,兄嫂也來幫忙。林劉圓妹笑說:「以前送麵的木箱一層放三碗,一次只能送六碗,因為常常要走上七、八百公尺,湯麵送到客人那裡都變乾麵,可是客人還是吃得很高興。」

感念奉獻 孫過繼

回憶過去,林劉圓妹露出笑容:「他(林進蘭)好喜歡小孩子,小孩來買麵,就便宜賣,還叫小朋友把他的小指(受過傷,沒辦法伸直)拉直,能拉直的就給一塊錢,小朋友就拚命拉。他喜歡逗小孩子,常發出口ㄤ咕口ㄤ咕的逗弄聲音,人家才說到口ㄤ咕那邊吃麵。」

「以前都是他(林進蘭)煮麵,我先生弄小菜,我洗菜。」林劉圓妹反覆說了好幾遍。

林子均補充:「伯公、伯婆認為,這個家能夠有今天,都是因為阿公賣麵做生意,所以我才會給阿公作孫子。」

原 來,林劉圓妹育有二女一男,三十多年前,長女(林梅枝)未婚,次女林金英嫁到台北古家,么子尚未成婚。林金英回憶:「叔叔為了這個家奉獻、不計較,如果能 傳宗接代,這也是我們的責任。他(林子均)是我第三個兒子,因為不能直接過繼,所以大姊先給叔叔當養女,他再給大姊當養子。」

林金英說:「他三個月就送回去,那時候他哥哥捨不得會哭,但這是我對林家的使命,不能捨不得,因為這是給老人家的一個安慰。我跟我公公商量,公公也說爸爸和叔叔兄弟相互扶持,很感動,所以他也同意。以前叔叔脾氣不太好,子均過繼後,他感覺好像有自己的家,情緒比較穩定。」

從 小由林劉圓妹帶大的林子均回憶:「以前我和伯婆一起睡,聽伯婆說,有一次我發燒到四十一度,凌晨三、四點背著我到處找醫生,伯公伯婆雖然不識字,但他們對 我很好,伯公人古板,但是他木工很厲害,小學要做的木工,都是伯公幫我做,媽媽(林梅枝)是我小學一、二年級才回來的。」

三老背影 促接棒

由三個老人、二個母親帶大的林子均,看似複雜的背景,讓年輕的他異於同齡的早熟,他稱養母為「媽媽」,生母為「阿姨」。

「對我來說,他們都是我的親人,養大於天。我從小不喜歡人家念我,媽媽像是朋友,灌輸我很多觀念;阿姨很愛念我,現在假日經常回來幫忙。」林子均說。

話語一頓,林子均接著說:「以前不覺得自己比別人特殊,反倒是過年,可以領到很多紅包,很開心。直到念專科,才忽然覺得肩上的擔子很重。以前阿公或伯公生病,會叫叔叔從台北回來載他們去看醫生,等我十八歲,叔叔就叫我學開車,載他們看醫生就變成我的事了。」

採訪時,林子均的母親林梅枝,刻意避開我們,林劉圓妹說:「她不喜歡拍照。」林子均小聲說:「她為了照顧老人家和我,一直沒有結婚,犧牲很大。」

一九九二年因農會改建,林進蘭回到老家賣麵,「剛開始,很多客人以為我們沒賣了,後來發現我們搬回老家,客人都說到口ㄤ咕那邊吃麵,生意才又穩定下來。」

林子均說:「老人家原本只是要我傳宗接代,所以我當兵回來(二○○一年)就去上班,下班後幫忙店裡。有一次洗碗,看到老人家背影,才發現當初養我的人真的老了,自己是否應該站出來把擔子扛下來,直到一天,平常煮麵的阿公生病,我只能硬著頭皮煮麵。」林子均決定接棒。

擴大營業 砸百萬

起 初阿公煮麵,林子均在一旁煮湯,母親林梅枝在廚房準備小菜。「以前店裡沒冷氣,夏天客人吃得滿身大汗,我跟老人家說要裝潢,伯公以為我要弄得像舞廳,態度 很硬,但阿公支持我,結果他們兄弟吵起來。我把店名取為『口ㄤ咕麵』,後來假日生意爆滿,伯公才沒有說話。」林子均說。

二○○五年為擴大營業,林子均把老家的店遷移,另外租店,裝潢一手包辦,「伯公本來也反對,幸好阿公一直支持我,重新裝潢花了一百多萬元,也是他拿出來的,只是他已經八十多歲了,不方便到店裡,所以我要煮麵。」

他苦笑:「別小看一碗麵,要煮好也不容易,剛開始我想說現在的人不敢吃太油,所以油蔥酥少放一點,結果老顧客罵我小氣,但放多又怕外地客覺得太油。老實說,我煮得很灰心。」

「回來煮麵六年,到現在還有客人說我煮的麵沒有阿公的味道,我一直抓那種感覺。我自認很用心觀察,後來我發現,他們要的是那種阿公切麵的感覺,而不是快速、大量複製。所以到現在沒開分店,而且只要我在店裡,麵都我煮。」

碗碗用心 記喜好

五年前,林進坤過世,剩下林劉圓妹和林進蘭叔嫂,林子均說:「他們兄弟以前很愛鬥嘴,伯公過世後,阿公寂寞很多,現在逗我的小孩成了他最大的快樂。」

儘管是平日,中午十二點剛過,店內早已客滿,林子均一邊煮麵,還不忘招呼客人,有時員工不小心搞混,林子均還會糾正哪一桌點的是乾麵,哪桌點的是粄條。

「平日幾乎都是本地客,有人來一、二次,我大概就會記得,有的老客人喜歡醬油膏多一點,有的不要韭菜,只要用心,就會記得。」相信也是因為祖孫這份心,才能讓這碗麵延綿超過半世紀。

口ㄤ咕麵

地點:新竹縣關西鎮光復路 33號

電話:(03)587-5541(週二公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1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