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龍淵子﹕阿里可變萬億美元巨企

1 : GS(14)@2017-08-29 01:26:27

【明報專訊】上星期聊過騰訊(0700)的增長前景,今天聊聊阿里。龍淵子認為阿里的增長會在下面幾個方面,幫助阿里的市值在未來5年達到萬億美元的規模。

(1)阿里雲業務。當初京東上市前,許多人認為京東就是中國的亞馬遜。但是今天我們發現,真正像亞馬遜的是阿里。亞馬遜的業務線很全,不僅是一個everything store,阿里也是。亞馬遜有強大的雲業務AWS,阿里雲在中國也基本上達到了統治地位。根據Gartner數據,阿里雲已經和亞馬遜的AWS、微軟、谷歌成為全球四大雲服務龍頭公司,這也是阿里雲連續兩年進入全球雲存儲魔力象限圖。而且今年排名,阿里和谷歌的差距已經很小。同時根據IDC的市場調研數據,阿里雲2016年在中國IaaS市場的份額達到40.67%,超過第2到第10名的規模總和。

新零售雲業務 兩大增長引擎

從商業模式看,電商巨頭順理成章走向雲服務,因為計算資源本身就存在共享基礎。雙11最高峰所需要的計算資源平時都是限制的。亞馬遜的AWS也驗證了這條道路。此外,阿里和別的雲服務不同的是,阿里有海量用戶數據,這些數據疊加雲服務會成為價值極大的業務。從企業基因上說,阿里B2B的能力很強,B2B業務起家就是面向中小企業。所以看未來,整個阿里雲將保持非常快的增長,在這個贏家通吃的時代,阿里會繼續提高自己的市場份額,保持比行業增速更快的節奏。

(2)新零售帶來的電商滲透率繼續提高。去年下半年,馬雲就提出新零售概念,之後伴隨着的是阿里開始了線下佈局,最具代表的是生鮮超市盒馬鮮生,以及阿里巴巴私有化了銀泰百貨。無論線上的電商還是線下實體零售,平台型商家獲取用戶的核心價值在於價格,商品種類,以及購買的便捷度。電商由於打破中間環節,獲客成本更低,以及無限商品展示,在性價比和種類上完勝線下,導致實體零售百貨的節節敗退。無論是國內的阿里巴巴,美國的亞馬遜,其市值都已經超過了大部分實體零售企業的市值總和。

(3)整個電商開始從標準化商品向相對不標準的商品進入。同時在流量成本中,我們看到了線下流量已經比線上更廉宜的情况。新零售就是通過線下實體店獲取新的更廉價的流量,並且以線下作為載體,提供服務。比如盒馬,因為提供了廉價的海鮮烹飪餐飲,獲取大量年輕人和中年人流量。這些數據的價值很大,能更精確地營銷用戶。在這個過程制訂遊戲規則的效率更高,創新精神更強的互聯網企業。實體線下零售商通過和互聯網企業的合作拿到未來零售業的門票,在這種實體零售店明顯產能過剩時代,線下如果不融入線上,在未來幾年可能遭遇滅頂之災。從這個角度看,未來整個大電商還將繼續提高滲透率,阿里電商的天花板遠遠沒到。

金融去實體 過程慢屬大趨勢

(4)金融去實體化。雖然面臨一定的監管和牌照風險,但金融去實體化是一個必然趨勢。目前無論是銀行,券商的實體網點效率都不夠高,用戶體驗也不好。特別是銀行的實體網點,過去我們取錢跨行還要收手續費,這時候網點愈多,銀行優勢愈大。然而今天,阿里通過支付寶某種意義上破解了銀行網點優勢。大家將整個存款管理完全在阿里體系中完成。甚至用戶之間的資金轉帳、支付、理財等都可以在阿里平台完成。

這點和電商去實體化邏輯類似。不同的是,由於金融有牌照需求和較強監管,金融行業的去實體化速度相對零售慢。但依然是一個無法避免的大趨勢。掌握整個互聯網金融核心的阿里,有可能會逐漸吃掉實體金融的份額。阿里對金融的滲透和變革遠遠沒有結束。過去傳統實體金融的網點優勢,將逐漸成為負擔,甚至已經看到渠道變化帶來的衝擊。不少用戶已經不去實體網點了,互聯網成了新的理財產品渠道,愈來愈多用戶通過互聯網新渠道了解理財產品的收益率。這也是為什麼今天依然大量用戶沉澱在餘額寶上,雖然已經有其他產品收益率高過餘額寶。金融渠道變革,將帶來非常恐怖的效應。

政府強監管 成最大風險

阿里和騰訊的「絕代雙驕」會如何打破?龍淵子認為會類似當年標準石油壟斷打破、卡內基對於鐵路壟斷打破等。監管可能是威脅兩者唯一的因素。今天龍淵子就看到新聞說中國政府可能想建立政府中央支付平台,如果是,對支付寶和微信支付都大有影響。如果沒政府橫手,騰訊阿里雙驕四五年成長為萬億美元企業真不是夢!

[龍淵子 清源茶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452&issue=2017082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38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