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港股投資三要訣:搞得懂 分得散 忍得住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274&extra=page%3D1

港股投資三要訣:搞得懂 分得散 忍得住
作者:陳嘉禾

隨著滬港通漸行漸近,不少投資者開始考慮進入香港股票市場。但是,由於制度設計、歷史沿革、投資者構成等多方面因素,香港股票市場與大陸A股市場在許多方面完全不同。而投資者在A股慣用的一些投資手段也因此在港股很難行得通,更有可能導致一些投資者蒙受在A股難以想象的巨大損失。

這里,我們介紹三個在港股市場投資的有效策略。掌握了這些策略,投資者有較大概率能夠有效降低投資風險,取得超過一般水平的回報。我們把這三個策略簡單歸納為:搞得懂、分得散、忍得住。

搞得懂:

真正理解上市公司


不同於A股長期以來彌漫的題材橫行的市場氣氛,港股大部分股票的定價相對比較理性。舉例來說,同為啤酒行業,投資者認為增長前景比較明朗的青島啤酒(0168)當前的PB(市凈率)為4.2倍,而業務較為停滯的香港生力啤(0236)只有1.1倍。

這種主要以企業基本面為導向的估值體系導致在港股投資自己不懂的公司十分危險。一旦企業基本面背離投資者的預期,則股票的價格會發生極為巨大的變動,變動幅度往往超過A股投資者的習慣理解範圍。而反過來,當市場恐慌時,投資者如果能夠非常了解所涉及的公司,也往往能以意想不到的價格買到絕佳的便宜貨。

舉例來說,老牌香港大牛股思捷環球(0330),即著名服裝品牌Esprit的持有者,其股價在企業經營不善期間,迅速從2007年的94.7港元(複權,下同)下跌到2011年最低的6.8港元。而在2011年高鐵事故以後,中國南車(1766)遭到投資者拋棄,股價從10.5港元一度暴跌至2.2港元,但之後隨著中國鐵路行業的發展又漲回目前的7.2港元。所以在港股,真正理解一家公司,就能更好地避開風險,發現機會。

分得散:

精選15個以上股票


在港股,就算投資者能夠投資於自己熟悉的公司,並且持有足夠長的時間,也不一定能保證取得理想的回報,這是由於港股複雜的資本運作規律造成的。

舉例來說,港股大股東可以在股價低迷的時候對股票進行私有化,如已經退市的阿里巴巴(1688)在2012年所做的一樣。盡管不願意接受私有化方案投資者可以選擇繼續以少數股東的身份留在企業中,但是也必須蒙受喪失流動性、增加交易成本的代價。

此外,在港股市場存在大量業務不在內地的公司,如主要在北美主營保險業的宏利金融(0945)、在歐洲經營鋁業的俄鋁(0486)、在香港經營媒體業的星島(1105)等等,這導致投資者想要對這些公司有直觀的認識難上加難。

在以上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投資者在港股市場投資時,面對來自各方的不確定性因素較A股大為增加。因此,進行大量的分散投資,就成為保護投資資產的最重要方式之一。這樣,即使有一些投資標的因為不可預見性的因素導致了出人意外的表現,投資者也不至於蒙受重大打擊。一般來說,經過精心挑選的股票數量最少要在15個以上,才可以勉強稱為分散投資,而有時間和精力的投資者不妨把投資標的的數量再增加2到3倍則更為穩妥。

忍得住:

港股估值波動巨大


相對A股來說,港股的股票估值範圍十分寬泛。一般來說,不太盈利的公司、或者投資者質疑其盈利前景的公司,PB多在1倍左右,盈利能力較強的公司則PB較高,最高可以到8至9倍,而持續虧損的公司PB可以到很低的水平,跌破0.5倍者比比皆是,甚至會低到0.1倍的水平。

可以看到,港股的估值水平差距十分大。這也就意味著,當一家港股公司業績轉好時,投資者可以看到遠高於A股的估值和股價表現。但反過來,當公司基本面下滑時,股票的表現之差也會出人意料。這就要求投資者在抓到確定性機會時,需要對盈利忍得住,不過早賣出自己的籌碼;同時在發現企業瑕疵時也要忍得住,不能因為價格的小幅折讓就過早的買入便宜貨。

總體來說,相較於A股,港股更註重價值,波動更大,資本規則更複雜,投資對手也更加專業化。因此,投資者在投資港股時,必須比投資A股更為謹慎,不能隨便利用A股現有的一些投資邏輯。凡事搞得懂一些,投資分得散一些,波動忍得住一些,才能夠更加穩妥地取得投資回報。

(本文來源證券時報 作者單位:信達證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503

好萊塢分賬模式:上映越久分得越多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020/146934.html

i黑馬:中國電影市場的票房分成方式一直被詬病,大多數時候,投資人的錢一旦投出去了,經常只能聽天由命。如果一而再,再而三地虧,勢必打擊投資人的積極性,對整個電影業的發展有害無益。來看一下好萊塢的分賬模式有哪些值得借鑒的地方。
 
\第一階段:電影分步審核
 
中國電影公司簽的演員、導演、制片都在自己的公司,但實際上這三者是天敵。比如,投資方對演員有個人喜好,有時候甚至會因此調整投資額度。這導致預算制作經費不斷提升。這就是所謂的人情生意。再說院線,公司拍了一爛戲,拿到自己院線上放,就幾個人看。但是院線經理是有指標的,每天要產出一定票房,連續3天上座率低於一定數額就要扣獎金。於是院線鬧著要放好片,例如,星美自己的院線,既要放自己的《王的盛宴》,也要放《泰囧》。
 
而好萊塢有自己成熟的經紀公司,它們牽制著所有導演、編劇和演員。經紀公司配好了演員、編劇和導演後,便送到電影公司開始審核。以華納公司為例,它有8個VP(副總裁),其中有7個人手里有幾部戲的預算,但是他們不能決定劇本,只有第8個人可以決定,他手下的審核流程已經可以用“僵化”來形容。
 
其中,第一個人看被審片的長度,然後數男女一號是否到75場戲(大明星不到75場不演)。確認沒問題後,他再交給下一個人。下一個人查類型,他手里有3年的數據,比如恐怖片里還有心理恐怖片和科幻恐怖片等,這些小類型的數據都有。他只看近3年的數據走向,分析一個類型的上座率,可行就過關。再往下,就是“數事”,必須有40件~60件事,而且正面和負面事情要分配均等。一級一級審完了,就交到第8個VP手里,然後這個人再交給其他有預算的VP,由他們決定拍不拍。
 
第二階段:考評導演 進行預算
 
接下來就要考評導演,評估標準是導演過去3年的3個數據:總票房和單塊熒幕、單周票房。此外,他們用顏色來區分導演檔次,例如藍色表示一線導演,紅色表示不太行的導演。
 
因此導演前10年有過多少票房都不重要,只看最近3年票房。李安的《色戒》雖然只260萬元的票房收入,但是他單周單塊熒幕過萬元了,所以他還是一線導演。
 
演員也是如此,只看最近3年票房。所以說好萊塢演員的片酬變化特大,現在片酬最高的都是年輕演員。
 
等到導演確定後,要開始預售,預售必須占到預算的30%.比如說預售方給了3000萬美元,那麽這個戲的預算就不能超過1億美元。制片方拿到這3000萬美元,就去專門的銀行貸款,銀行會給預售款的60%,即1800萬美元,這時制片方就有了4800萬美元。最後就是退稅費,電影在哪個州拍,這個州就會給出退稅費。這時,預算已經解決了50%,而剩下的50%則由投資方決定投資。
 
而像《007》這種賺錢的電影,版權不在電影公司,經紀方找編劇寫新的《007》,向各大公司招標,並實行72小時招標制。
 
第三階段:保險公司做第三方
 
各方面談好後,就進入“pay or play”的環節,這是中國最缺失的環節,導致開戲中間容易出現不誠信的現象。
 
假如制片人和投資人說,這個電影的主演是葛優,投資人當然高興,但是後來說葛優病了,換一個三線演員,投資方就被“綁架”了。另一種可能性是演員被“綁架”,演員簽了合同,錢沒到,制片人拿著合同去外面忽悠錢,忽悠到了當然最好,沒弄到錢,演員的檔期就搭進去了。
 
美國的保險公司類似支付寶,投資方把錢放到保險公司。然後他們安排演員看劇本,同意後,錢從保險公司打到演員賬戶;不同意就從賬上扣除看劇本幾小時的勞務費,勞務費很貴,但不是騙錢。另外,一旦電影超支,保險公司會支付,所以一開始的預算審查非常嚴格。
 
好萊塢縱向分成一、二、三線電影公司,產業分了經紀、制片和院線3塊,極大地保障了所有人的利益。
 
另外,保險公司會嚴格審查版權問題,劇里的音樂,即使是嘴上哼哼,也要付錢,唱片公司還要來審片。影片里露過臉的人,照片ID和合同都要送交給保險公司。群眾演員也有合同。只有新聞和天氣預報,可以免費使用,因為這是“上帝”決定的事情。高曉松曾經用過一個俄國演員,保險公司查出他用的羅馬尼亞護照是假的,因此他的戲全部不能用。
 
保險公司能保電影一直到上映,只要能上映,往後所有的訴訟都由他們承擔。
 
第四階段:分賬比例事先談好
 
美國制片方一般在影片上映前1周~3周內為影院試映影片,大多數觀影的都是影院的影片登記人員,也有一些廣告商和運營商。
 
在影片試映之後,制片方就會與院線聯系,並且制定這一時期的必要固定開支、分成比例,以及上映的銀幕數和時間。環球影業、索尼影業、華納影業以及福克斯等都是在此時與影院進行溝通協商的,而正式上映後不會再次進行協商。
 
在美國,制片方與電影院的合作方式一般有3種:議定保底價、一口價以及分成。一般來說,制片方的平均收入將占到上映時期整個票房收入的50%,影院則將獲得剩下的一半。

換句話說,在美國,一部電影的首周票房如果是1億美元,制片方(即投資方和發行方
)最高可以拿到9000萬美元。而在中國,一部電影的首周票房如果是1億元人民幣,制片方最高只能拿到4500萬元人民幣,這還得從張藝謀的《金陵十三釵》開始。
 
好萊塢揭秘
 
合作步驟:影院排片被立法
 
華納兄弟影業北美發行公司總裁丹尼爾。弗里曼曾撰文披露過電影院線發行的主要流程,其中對於制片方與電影院之間的合作進行了詳細的介紹。
 
據弗里曼介紹,美國制片方一般在影片上映前一至三周內為影院試映影片,有的大片甚至會在上映前幾個月就舉行試映。大多數觀影的都是影院的影片登記人員(負責排片、評估等),也有一些廣告商和運營商。
 
在影片試映之後,制片方就會與院線聯系,並且制定這一時期的必要固定開支、分成比例,以及上映的銀幕數和時間。
 
在好萊塢,環球影業、索尼影業、華納影業以及福克斯等都是在此時與影院進行溝通協商,而正式上映後不會再次進行協商。
 
事實上,這種一次性溝通的方式對影院來說極具風險。“如果影片上映效果未達到預期,影院將會面臨極大損失。”美國布里斯坦恩。格雷娛樂公司財務總監史蒂夫。E.布萊姆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如今米高梅、迪士尼以及派拉蒙都會在影片放映完成之後再次與影院溝通。”
 
雙方通過協商達成共識之後,影院經理會將院線納入管理系統,對電影的觀影人數、影院的票房收入進行監控。發行公司則會雇用調查公司,公開或不公開地到電影院檢查。不僅如此,影院還會在每周對電影的票房收入進行預估,會分析上一周電影的表現,並且制定下周電影的宣傳計劃。
 
據了解,美國各州早已制定了關於電影院如何放映電影的法律,一些州規定,電影在試映前不得被登記排片。
 
合作方式:片方院線對半分賬
 
根據弗里曼的經驗,在美國,制片方與電影院的合作方式一般有三種:議定保底價、一口價以及分成。

“當電影開始在院線上映(一般是28天後),影院會支付給發行商一定的票房收入分成,這一分成主要是根據影院與制片方在上映前所協商的合同內容,而協商的依據則是對影片票房吸引力的評估以及制片方的大小。”弗里曼在文中寫道。
 
也就是說,在好萊塢,像派拉蒙、華納這樣的大公司肯定要比一般的制片方更具優勢。而這一部分通常被稱為“片租”(film rental)。
 
一般而言,“片租”通常會根據制片方的情況,先從票房收入中減去雙方認定的必要固定開支,而這項開支的主要依據是電影院的條件,如設施、座位數等。或是采用保底的分成方式,制片方直接拿走票房收入的一定比例。
 
一般來說,制片方的平均收入將占到上映時期整個票房收入的50%,影院則將獲得剩下的一半。
 
好萊塢合作方式一覽
 
合作方式 制片方收入與票房關系
 
議定保底價 雙方會先行議定電影院應向制片方支付的費用,為固定收入,與票房無關
 
一口價 整個上映期間票房的固定比例
 
分成 減去固定開支之後,在上映不同時期根據不同比例分成
 
中國電影問診
 
投資方風險大 聽天由命一虧再虧
 
據記者從業內獲悉,目前每部中國電影的票房,5%要上交給國家作為電影專項資金(電影基金),3.3%用來繳稅,制片方拿走43%,剩下的48.7%歸院線所有。
 
制片方所得的43%,除了要用來回收投資,還得用來支付拷貝費用、宣傳費用和發行費用。其中發行費用是很大的一筆錢,一般為票房的5%。
 
也就是說,如果制片方只拿43%的票房分成,除去發行費用,最終拿到手里的錢連四成都不到。而按照張偉平的要求將制片方的分成比例提至45%以後,除去發行費用,制片方剛好可以拿到40%。制片方每投資一元錢,票房必須達到2.5元才能剛剛回本。
 
照此計算,如果只算票房,《金陵十三釵》投資6億,票房要達到15億才能回本,張偉平的壓力之大可想而知。對比美國的情況,他要求將分成比例從43%提升至45%,其實並不過分。
 
而目前國內這種票房分成的方式中,投資人的錢一旦投出去了,經常只能聽天由命。如果一而再,再而三地虧,勢必打擊投資人的積極性,對整個電影業的發展有害無益。
 
房租太貴 影院掙錢“不容易”
 
從表面上看,要保證投資人的利益,影院似乎應該“讓利”,少賺一點,以保證整個產業的良性循環。而實際上,國內影院過得並不容易,因為高房租直接削減了它們的利潤空間。
 
以《金陵十三釵》為例,每100元錢的票房,制片方拿走45元,剩下的55元中,有5元要上交給國家作為電影基金、3.3元用來繳稅、7元付給院線,影院最終能拿到手的只剩39.7元。
 
而目前國內一線城市影院的房租居高不下,大約占票房的20%——2002年時才5%,加上約占票房10%的人員工資,也就是說,影院剩下的39.7元票房中,大約還有30元要被抽走,只剩下不足10元。而這10元錢還要用來支付設備、維修和水電費用,到最後能剩下的利潤已經微乎其微。
 
相比之下,美國影院的房租約占票房的5%,同時不用交5%的電影基金,單是這兩項,美國影院的利潤就高出國內約20個百分點。
 
談及最近和張偉平之間的鬥智鬥勇,中影星美、萬達、上海聯合等不少院線的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都表示,這不是因為影院太貪,而是因為目前影院的日子也不容易。“我們要讓出這兩個百分點,差不多就只能指著飲料和爆米花去掙錢了。”一名院線經理說。
 
知名投資人、北京盛世華銳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高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直言,好萊塢靈活的票房分成方式最大程度地保證了投資人的利益,讓他們“心里有底”;而只要影片上映的時間長,影院也能獲得相當多的利益,這才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
 
保護片方:
 
強片爛片分成各有算法
 
“分成比例是制片方與影院最經常爭論的問題。”美國全國電影業主協會成員、國家娛樂公司(National Amusements)總裁莎莉.E.瑞德斯通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美國,最常見的初始分成比例是90%比10%。
 
據瑞德斯通介紹,這個算法需要制片方與影院先行溝通好影院的必要固定開支,在計算時將其扣除。但是也有使用條件,如果這種分成算法的所得比同樣票房下的保底算法(即無需扣除任何開支)——分到60%的所得要多,方可采取。
 
“這麽做的主要目的是保證如果影片是一部票房強片,則制片方可以獲利更多;而保底算法則是為了在影片很糟糕時保護制片方。”瑞德斯通說。
 
保護影院:上映越久分得越多
 
在分成的合作方式中,制片方與影院的分成比例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根據電影的上映情況隨時調整。
 
瑞德斯通坦言,90%比10%的分成比例只用於影片剛剛上映的前三周,除非碰上了《阿凡達》或是《變形金剛》這樣的超高額票房影片,才有可能延續得更久。
 
“一般觀眾會選擇在首映周或是第二周觀看影片,這通常會有一個較大的票房滑落。如剛上映的《暮光之城4(上)》,第二周它的票房滑落高達70%。如果接下來票房仍然滑落得厲害,還持續使用90%比10%的比例,影院肯定會損失慘重。”他說。
 
瑞德斯通介紹,票房快速滑落時,90%比10%的分成比例就不再被使用,而以60%比40%取代,到了第七、八周,這個比例將變為65%比35%,“這也是影院偏愛大制作的原因,因為放映時間長,所能獲得的利益也多,而且對制片方而言也是有益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898

本土機構如何從600億醫療旅遊市場中分得一杯羹?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6659.html

全球的醫療旅遊市場正在迅速膨脹。據世界衛生組織 (WHO)在今年公布的數據,目前醫療旅遊市場的市場毛利已達到每年600億美元,並正以20%的年增長率快速增長。WHO預計,到2020年,醫療健康相關服務業將有可能成為全球最大產業,觀光休閑旅遊相關服務則位列第二,兩者相結合將占據全球GDP的22%。

火熱的亞洲市場

根據統計,在2011年,中國的富裕人群中僅有3%的人群有意識前赴海外就醫,但在2015年,這一數字增長到了40%。僅在過去的2015年,第四季度中國患者赴海外就醫的數量就比2015年年初增加了三倍。

出境就醫人數的迅猛增加,讓從事出境醫療服務的中介數量猛增,甚至包括“春雨醫生“在內的移動醫療機構以及不少本土醫療機構也嘗試開拓這一業務,為長遠布局。但對政府以及這些本土醫療機構的從業者來說,將海外的患者吸引到中國來可能是一項比出境醫療消費更有吸引力的事情。

研究機構弗若斯沙利文的一份報告指出,盡管美國、歐洲國家看似擁有更先進的醫療技術,但令人意外的是,掘金醫療旅遊這一市場走在最前面的卻是發展中的諸多亞洲國家,比如泰國、馬來西亞、印度等,現在,中國也想從中分一杯羹。

據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國家層面正在就發展醫療旅遊的城市試點進行地方調研,上海、海南等地均有望進入試點名單。

“事實上,目前全球各地都在爭搶美國的客源,因為美國的就醫還是比較貴,有一些並不能進入他們的商業保險,所以美國一直以來很多患者都在尋找便宜的海外就醫的方式。”虹橋醫遊網總裁鄒麗劍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據她透露,目前亞洲已經成為全球醫療旅遊市場最大的地區之一,這其中,泰國、馬來西亞等地優勢明顯。

本土機構如何掘金?

依托中醫資源以及相對鏈接的醫療服務,中國的醫療機構正嘗試從中分得一杯羹。這其中包括具有跨境醫療服務經驗的中介機構,他們希望能進一步獲取海外就醫患者的後續國內服務;此外,也包括一些本土的醫療機構。

“對於我們來說,首先我們有實力可以進行海外患者的醫療服務,並且價格可以比國外更便宜,盡早借此走向國際化,對於醫院來說也是不錯的發展方向。”上海市東方醫院副院長譚軍表示。作為上海市的一家三甲醫院,東方醫院在今年參與主辦了第二屆世界醫療旅遊大會上海峰會,希望借此進軍國際醫療領域,獲得更多的國際病患資源。

根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包括上海的國際醫學中心等在內的高端民營醫療機構也將加入國際醫療旅遊的網絡。事實上,自兩年前上海醫學中心開業以來,患者就診率就一直不高,對他們而言,國際患者的增多有望對醫院資源的利用率獲得提升,從而盤活此前閑置的醫療資源。

相比較全國多數城市,由於坐擁優質和環境優勢,海南在醫療旅遊的政策和投資上則走得更加靠前。

以三亞為例,目前醫療旅遊產業已初具規模。據統計,目前前往三亞享受醫療旅遊服務的遊客多數集中在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瑞典、挪威等地,其中80%都選擇了醫療保健服務。而根據海南省旅遊相關部門的統計,早在2013年,三亞就已接待俄羅斯遊客17余萬人次,其中80%的遊客都會選擇醫療保健相關的服務,人均項目消費高達1200美金。

在政策上,2013年2月28日,國務院正式批複設立海南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的總體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意欲將海南打造成我國旅遊醫療產業的“探路者”。在該“先行區”中,可以享受包括加快醫療器械要藥品進口註冊審批、適當降低部分醫療器械和藥品進口關稅、拓寬境外醫師職業實踐、允許境外資本舉辦醫療機構等9項特別優惠政策,目前該園區仍在籌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183

去年中央財政5.5萬億支持地方 四川河南分得多

近日,財政部披露了2015年全國財政決算,總共包括了37張表格及說明,將去年全國20余萬億元的收支情況向社會大眾公布。從中央財政對地方支持來看,向中西部省份傾斜比較明顯。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發現,財政部首次披露了去年各地區獲得中央財政支持的具體金額,表格全稱是“2015年中央對地方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分地區決算表”。

根據這一決算表,在去年中央財政給31個省(市、直轄區)的總額約55098億元財政支持中,四川省最終獲得約3701億元,位居首位,河南省以3403億元緊隨其後,獲得中央財政資金超2000億元少於3000億元的總計12個省份,按資金總額多少排列分別是湖南、湖北、雲南、黑龍江、安徽、新疆、河北、貴州、廣西、山東、內蒙古、陜西,獲得千億級中央財政資金共有10個省份,其中甘肅和江西兩省逼近2000億元。

剩下七個省份獲得中央財政資金百億級資金,其中天津市獲得中央財政資金最少,約為427億元。

中央對地方的財政支持分為兩部分,分別是地方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根據2015年全國財政決算,中央對地方稅收返還包括增值稅、消費稅、所得稅和成品油稅費改革四類稅收返還,2015年中央對地方稅收返還的決算數為5018.86億元。

轉移支付分為一般性轉移支付和專項轉移支付,2015年中央對地方一般性轉移支付決算數為28455.02億元,專項轉移支付決算數為21623.63億元。

從中央對地方財政支持總額可以看出,為保證地區間財力均衡,中央財政向中西部地區傾斜明顯。

在中央對地方財政支持超過2000億元以上的14個省份中,除了河北和廣西外,基本上都是中西部省份。而北京、上海、浙江等東部發達省份獲得中央財政支持資金不足千億。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到,轉移支付分配中,中央財政多考慮各地區實際實行差別補助比例。其中,均衡性轉移支付以促進地區間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目標,選取影響各地財政收支的客觀因素,考慮地區間支出成本差異、收入努力程度以及財政困難程度等,按統一公式分配給地方,越困難的地區補助轉移支付系數越高。

此外,中央財政在出臺農村義務教育公用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城市義務教育和公共衛生、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等重大民生政策時,也考慮了各地的財力狀況,對中西部等財力薄弱地區給予傾斜。

預算專家、上海財經大學教授鄧淑蓮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公開的數字及各省市排名看,中央轉移支付確實是按照平衡地方財力的目標進行,因為中西部地區獲得轉移支付的數額較大,排名靠前。專項轉移支付也集中在中西部,其中的一個可能的原因是積極的財政政策向中西部傾斜。我國經濟近年進入中低速增長時期,為刺激經濟,政府善用財政手段擴大需求。有限的資金用在哪個地區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是必須首先考慮的問題。中西部地區相對而言,經濟發展落後,從而經濟增長的空間更大,因而政府會將更多的投資(主要是專項轉移支付)投放在這類地區。

一般性轉移支付是指中央政府對有財力缺口的地方政府(主要是中西部地區)的補助,地方政府可以按照相關規定統籌安排和使用,主要解決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問題。資金補助包括均衡性轉移支付、革命老區、民族和邊境地區轉移支付、農村稅費改革轉移支付、調整工資轉移支付以及義務教育轉移支付等。

根據2015年中央對地方一般性轉移支付分地區決算表,四川、河南兩地獲得中央支持超過2000億元,湖北、湖南、新疆、甘肅、陜西、雲南、貴州、廣西、江西、安徽、黑龍江、內蒙古、河北等地獲得中央支持超過1000億元。

專項轉移支付是指中央政府對承擔委托事務、共同事務的地方政府,給予的具有指定用途的資金補助,以及對應由下級政府承擔的事務,給予的具有指定用途的獎勵或補助。主要解決外部性、中央地方共同支出責任以及實現中央特定目標問題,主要用於教育、社會保障、農業等方面。

根據2015年中央對地方專項轉移支付分地區決算表,金額超過千億的省份為黑龍江、河南、四川、雲南、新疆。

根據2015年中央對地方稅收返還分地區決算表,東部發達地區獲得的稅收返還普遍較高。比如廣東省獲得最高的460.31億元稅收返還,江蘇和浙江獲得稅收返還超過300億元。

鄧淑蓮表示,上劃中央的稅收收入越多的省市,得到的稅收返還收入越多。這是東南沿海發達地區這一數字較高的原因。

財政部數據顯示,2016年中央對地方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預算數為58030億元,比2015年執行數增加2810.21億元,增長5.1%。如加上使用以前年度結轉資金1066億元,預算數為59096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501

葵花籽油如何在轉型升級中分得一杯羹?

市場競爭日益激烈,食用油品類中靠“初榨”、“壓榨”勝出者眾,但對於油品生產者,要找個證明方法可不太容易——業界認可的,是每批次送檢時通過化學殘留證明。

但這樣的方法非常官方而且存在有避開檢測的可能性。第一財經記者通過去工廠實地探訪得知,壓榨和浸出兩種工藝都可以在同一個工廠內完成,區別在於在與生產線。

“國外不區分壓榨和浸出工藝,但國內很看重區別。所以我們把壓榨出來的葵花籽油運往國內銷售,從源頭上管控,而浸出油會賣到其他地方。全球的葵花籽油貿易在400萬噸,Wilma做了100萬噸,我們對這個市場了解的比較清楚。” 益海嘉里(上海)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副總方剛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上圖為基輔,下圖為敖德薩拍攝

布局海外

截至目前,金龍魚在海外已經有了四家工廠生產葵花籽油,位於烏克蘭敖德薩的工廠是其中之一,該廠成立於2006年,開始以生產加工外地運來的棕櫚油為主,2012年開始生產葵花油。對於糧油類薄利多銷的產品來說,供應鏈的管控成本上占比較大,而生產葵花籽油的初衷是因為“不想讓船空著回去”。原來,烏克蘭等前蘇聯市場需要大量棕櫚油做人造奶油,將棕櫚油運到烏克蘭後,與其運葵花籽回國加工還要繳納10%左右的關稅就不如直接運回加工後零關稅的葵花籽油。

2015年~2016年,葵花籽油的主要出口國烏克蘭受中國需求的拉動出口量達到了410萬噸,位居世界之首。烏克蘭駐上海總領事迪米特利就曾表示,中國已經僅次於美國,成為烏克蘭葵花籽油的第二大進口國。

烏克蘭的黑土地占全世界的37%,二戰期間,德國把烏克蘭的黑土地挖回去,重新改造本國的土壤。烏克蘭肥沃的黑土和較長時間的光照,為油葵的生產提供了非常好的先天條件。

近年來,隨著國內消費者對健康的重視和對葵花籽油認知度的提高,國內葵花籽油消費不斷升溫。美國農業部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2014~2015市場年度,中國消費的葵花籽油為94萬噸,其中有50萬噸來自進口,而在2011年,中國進口的葵花籽油只有6.5萬噸。

“盡管我們絕對控股了這家當地的工廠,但是為了顯示對合作夥伴的尊重,依然把他們的名字放在前面。”方剛說,這也是當地中國控股的第一家大型企業。

Delta Wilmar CIS總經理Panda在見到第一財經記者時透露,他當天剛與烏克蘭農業部的人士交談,烏方一直看好向中國出口農產品。“烏克蘭是產糧國,而中國是消費大國。從烏克蘭方面來看,這是一個最佳的對銷關系。”

轉型升級中的競爭

隨著國內葵花籽油消費市場的快速增長,截至去年,中國市場上的葵花籽油年銷量,從2010年始已經連續五年實現兩位數增長,領先於大豆油、菜籽油、棕櫚油和花生油。那些標有“初榨”字樣的葵花籽油更是獲得消費者的青睞。

如何在轉型升級中分得一杯羹?

首先要迎接競爭對手的挑戰。在國內市場上,上海佳格食品有限公司推出的多力葵花籽油也占有不錯的市場份額。其母公司佳格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財報顯示,多力的原料主要來自於阿根廷和烏克蘭,在國內已有四個生產建設項目的布局。

從競爭策略來說,從源頭生產進行把控,通過在原產地設廠加工保證國內消費市場是一個好辦法,但是為此每噸葵花籽油會增加15美元~20美元的成本。

“我們在當地加工後的毛油主要提供給自己的品牌,如果有多余的會賣給競爭對手,當然,那是非常少的一部分。”益海嘉里食品營銷有限公司葵籽油品牌營銷負責人劉明向第一財經記者介紹說。

記者了解到,國內葵花籽油主要看金龍魚和多力兩個品牌,但從全產業鏈布局切入,深耕市場成為了益海嘉里的優勢。現在玉米油和葵花籽油的銷售比例增長已經遠遠大於調和油,可能再過幾年,光是葵花籽油就可以大於調和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486

湯臣倍健董事離婚 其妻分得近1.7億元市值股票

湯臣倍健12月28日晚間公告,公司董事湯暉先生與黃琨女士已簽署離婚協議,並就雙方離婚時登記在湯暉先生名下的湯臣倍健股票達成財產分割協議。湯暉將其所持有的公司股票22,240,000股(占總股本1.5126%)中的14,064,000股分割給黃琨,上述股份分割涉及的過戶手續已經完成。按照湯臣倍健股票今日收盤價12.05元計算,黃琨分割得到的股票市值為1.6947億元。

另外,長青集團同日也公告了高管持股變動的情況,長青集團董事、副總裁、財務總監張蓐意女士於2016年12月27日通過大宗交易系統將其持有的公司無限售流通股合計2,220,000股轉讓給其配偶湯國添先生,占其所持股份的24.18%。減持後,張蓐意的持股比例由2.42%降至1.8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737

人妻滕麗名堅持分手要分得漂亮 唔需要挽留

1 : GS(14)@2016-07-17 16:01:39

40歲人妻滕麗名,當年拍《陀槍師姐》大受歡迎,可惜多年嚟都同獎項無緣,不過近日佢拍大台劇《一屋老友記》做二寶,人氣再升,更被高登仔力捧佢做今屆視后。昨日有周刊指阿滕自言演藝冇高潮位,認為每個人際遇唔同,但係自己一直擁有「阿Q精神」,冇放棄到演劇,佢仲話平時佢都係遷就老公朱建昆嘅時間,因為老公工作好忙,每日都很甜蜜,唔使開工嗰陣,阿滕一定陪住老公,兩公婆KEEP住一種夫妻情趣。阿滕仲喺周刊訪問中,透露佢嘅愛情觀就係要有女性要有活得尊嚴兼有型,總之件事發生到最後,就算要分開,最緊要分得漂亮,唔需要挽留。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717/1969854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07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