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意大利奢侈品公司Prada拟赴港上市


http://www.21cbh.com/HTML/2010-6-3/2OMDAwMDE4MDU2OA.html


6月3日,《彭博》引述消息人士指出,意大利知名品牌 Prada 有意在今年内,重启上市计划,该公司除了有意在意大利米兰上市之外,亦正考虑来香港挂牌。

但 Prada 的上市计划似乎仍处于初步阶段,至今未委托上市保荐人。

Prada 过去10年曾四度搁置上市计划,在2008年尝试上市时,因金融海啸爆发而被迫打消上市念头。

据本报记者了解,随着全球经济逐步走出衰 退,Prada公司的债务水平得到了有效削减,同时该公司也积极在亚洲市场开设新的门店,以争夺这一最具潜力市场的份额。

意大利咨询公司 InterCorporate副总裁布朗奇尼(Armando Branchini)表示:“得益于在亚洲市场的可观市场份额及鞋类产品及手提包产品的市场影响力,Prada公司在过去的经营中一直表现良好。 Prada的业绩在今年第一季度实现了强劲反弹,并且这一趋势很可能在2010年内持续,因此对于普拉达而言,现在是进行IPO融资一个比较好的时机。”

Prada 于5月24日公布的最新财报显示,其2010财年第一财季的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大幅增长至6400万欧元(合7850万美元),而2009财年同期的 这一数字仅仅为1100万欧元。另外,普拉达公司当期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了26%,达到3.66亿欧元,其中,来自于亚太地区的营业收入同比大幅增长了 62%。

一些同类奢侈品企业也相继启动上市计划。今年5月份,香水生产巨头 L’Occitane International SA刚刚完成在亚洲市场的IPO。由于投资者预期亚洲市场的经济增长速度将快于全球其他地区,因此这一地区的IPO需求也高于其他地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95

中国买家梦碎Prada:13%股权“罗生门”


http://www.21cbh.com/HTML/2010-7-14/2MMDAwMDE4NjY2MA.html


“收购谈判正式破裂了,我们已经开始在抛售手上的Prada股权了。”13日,富客斯控股集团CEO陆强称,由于无法接受对方公司提价行为,这桩持 续近2年的收购谈判正式终止。

他进而强调,收购主体是其自己和一家意大利投资基金,无关富客斯公司本身,收购资金也不来源于富客斯公司,此 事不会对富客斯公司经营产生影响。

不控股就退出

谈判近2年,距离入主国际一线品牌Prada只 有一步之遥,陆强却不得不止步于此。电话那头他的语气有些沮丧。

“我现在不想谈论这件事情了。”陆强说,目前已经确定不再收购Prada 了。无法拿到控股权的话,就无法参与企业的实际经营,这部分股权就变成纯粹的投资了,意义不大。

2009年夏天, Prada深陷债务泥潭,部分家族持有者将股份抵押给银行。6月份,意大利媒体报道称,Prada考虑对外出售至少40%的股份,以偿还巨额债务。

陆 强称,其出资2000万欧元收购了意大利的一家商业咨询公司。这家公司被收购后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和Prada的贷款银行洽谈购买Prada的股权,这部 分股份大约占Prada总股本的30%左右。此外,富客斯集团还通过所收购咨询公司的人脉,“和Prada的自然人股东和债权人谈判,希望也能收购他们手 中的股权,这部分股权在10%左右,加上从银行收购的股权,中国买家有望对Prada进行控股。这家意大利公司已经陆续购买了Prada约13%的股权, 只需再增持约20%股权,就可实现控股。但Prada就在此时‘变脸’,抬高了收购价格。”

Prada另寻他路?

Prada 公司12日以电子邮件发布公告称,公司重申其94.9%的股权由普拉达家族和Patrizio Bertelli控制,而其余5.11%股权由意大利银行Intesa Sanpaolo SpA (ISP.MI)控制。否认陆强持有其13%股权。

对 此,陆强回应说,自己的确和一家意大利公司共同持有Prada的部分股权,但不能透露具体份额。由于继续收购无望,已经开始抛售这部分股权。

据 海外媒体报道,在Prada公司知道收购的“幕后老板”是中国人后迅速变脸,原本剩下1亿欧元的股份,瞬间报价升至2.5亿欧元,谈判立即陷入僵局。而 Prada方面给出的理由是:“交给中国人,会把质量、格调都搞差。”

陆强显然并不认同这种说法:“现在中国产品在世界上的档次并不低。而 且我们如果拿到经营权,也会好好经营,不可能把设计和生产马上都搬到中国来。”

在他此前的构想中,Prada现有的一切保持不变,但是,会 专门为中国市场建立一个副牌,采用产业链整合模式来运作,设计、生产、渠道联动。

在陆强看来,Prada拒绝这桩生意的根本原因在于经营和 资金面的好转。金融风暴过去后,Prada的经营改善,出售的动力不足,才是公司反悔的重要原因。“据我所知,现在有一家香港投行有意投资他们,重启上市 之路。”

2008年金融危机前,Prada就有上市计划,多家银行以战略投资者身份参与;危机爆发后,Prada无法偿还欠5家意大利银行 的至少6亿欧元债务,将股份抵押给银行,银行遂决定打包出售,全球遍寻买家。陆强就是在这个时候决定收购Prada。

按照最初设想,陆强收 购团队原本计划出资4.5亿欧元收购银行所持有Prada股份,而照Prada变脸后的情形,目前可能六七亿欧元都谈不下来。

陆强确认,不 会考虑提价收购,已经放弃谈判。

奢侈品“中国潮”

不论Prada是否会变成一家中国股东持有的公司,中国市场对于包括其在内 的奢侈品牌都意义重大,欧美市场销量受损的国际奢侈品牌商们正在把中国市场当作“救命稻草”。

5月,Prada陆续在上海半岛酒店和上海国 际金融中心开幕了两家大型Prada专卖店,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上海商城开幕了两家旗下品牌Miu Miu专卖店。下半年还将在成都开幕一家新的Prada专卖店,在杭州开幕一家新的Miu Miu专卖店。

而在今年以前,进入中国市场这么 多年的Prada在内地总共只有12家专卖店。这只是Prada集团未来几年在中国进一步扩大投资的开始。

2009年底贝恩公司公布的《全 球奢侈品市场报告》说,2009年,中国内地奢侈品消费超过96亿美元,增长了12%。另外,中国内地消费者还在境外购买了大约116亿美元的奢侈品。中 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仅次于日本的奢侈品消费大国。至2009年12月,中国奢侈品消费全球占有率达27.5%。而美国、日本和欧洲市场则在2009年分 别下滑了16%、10%和8%。

波士顿咨询公司的《后地盘争夺战时代的中国奢侈品市场》报告中,5到7年后,中国就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 市场,到2015年奢侈品市场总值达2480亿元,占全球市场的29%。

陆强掌控的富客斯集团是最早一批奢侈品商,于7年前开出了上海第一家“奥特莱斯”(工厂直销折扣店),目前在全国拥有4家outlet和5个奢侈品 品牌的代理权。陆强对中国未来奢侈品市场的潜力也十分看好,这正是其出手收购Prada的重要原因。

陆强没有透露其用于收购的资金来源。

2008 年初,富客斯宣布获得软银赛富约4000万美金投资,2010年3月第二轮8000万美元融资已经启动,该公司筹划明年赴香港上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676

Prada争夺战:拒绝中国基因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00730/141180.html


陆强近两年间迂回购得Prada集团13%的股份,并将继续收购乃至控股——这一新闻近期从中国传播到了意大利,直到近日,Prada集团从米兰发来一份声明,断然否认。陆强此前乐于讲述向Prada“求婚”的故事,而今却不愿多说,他表示正在寻求收购其他的意大利品牌。

  奢侈品牌更为计较的是血统。当中国商人不再满足于做代理,手握巨额现金向其“求婚”时,奢侈品牌基本予以高傲的回绝。

  失败的求婚

  富克斯控股CEO陆强曾多次讲述“收购Prada”的历程。他先是以2000万欧元收购了一家意大利的咨询公司,并在两年时间内,通过这家公司购得Prada集团13%的股份。陆强试图继续收购,将持股比例扩大至30%以上,从而实现控股。

  这两年Prada集团的日子确实不好过,两次上市不成,又遇金融危机。集团欠下巨债,不得不把部分股权抵押给了银行,不断传出可能被收购的消息。

   很像又一个“吉利与沃尔沃”式的经典案例,然而《中国经营报》很快收到了一份Prada集团的声明,否认陆强已购得13%Prada集团股权,同时披 露,集团九成以上的股份在Prada家族手里,还有一小部分由银行持有。虽然Prada已在上海设有公关部,对这一事件的应对却是由米兰总部直接负责的。

  陆强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此事“非常复杂”,双方都无意炒作,将在一段时间后给出一个说法。“求婚”失败似乎已成定局。

   Prada拒绝陆强,首要的还是“血统”问题。Prada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3年,在发给《中国经营报》记者的邮件中,Prada方面介绍称,集团 拥有Prada、Miu Miu、Church’s与Car Shoe四个品牌。除此之外,还以特许授权的经营形式经营眼镜、香水等。目前在76个国家拥有280个直营店。

  2010年5月以来,Prada在中国上海、杭州、成都等地加速开出新店。

   和许多其他欧洲奢侈品牌一样,Prada仍是一个家族企业。Prada如今的董事长缪西亚·普拉达(Miuccia Prada)是品牌创始人的孙女,而她的丈夫帕特里齐奥·贝尔泰利(Patrizio Bertelli)担任Prada的首席执行官,他精于品牌运作、极端重视细节,成就了Prada商业上的成功。一个著名的故事是,1997年贝尔泰利在 巡视MiuMiu曼哈顿新店的装修时,当场砸掉了一面看不顺眼的镜子。因为“它把人照得很胖”。

  中国商人陆强生于上海,长在北京,18岁那年考上上海交大,后弃学投身商海,在国外和香港,做奢侈品“买手”的经历对陆强影响很深。

  陆强回到内地后创立了富克斯购物中心,以“outlet”(奥特莱斯)模式,销售打折的一二线品牌。

  奢侈品在华强势地位

  进入中国十几年来,奢侈品牌对中国合作伙伴和消费者,保持着一种高傲的姿态。

  陆强认为,许多国外的普通品牌,在中国卖出了奢侈品的价格。而一些奢侈品牌拥有多个层级的代理商,每层加价5%到10%,到门店的终端,卖出了比欧洲同款产品高30%的价格。

   奢侈品牌在中国一贯强势,中国的合作伙伴也似乎容易妥协。周学平是人力资源招聘机构科锐国际消费品行业北区业务总监,常常与奢侈品牌打交道。她告诉记 者,一些奢侈品牌在做推广活动的时候,给公关公司的预算非常少,公关公司只能自己想办法解决。在向媒体投放广告的时候,奢侈品牌有时会用置换的方式,不直 接付广告费,而媒体还会觉得奢侈品广告提升了自己的品位。

  不为外人所熟知的是,奢侈品公司的中国员工并不拥有奢侈的薪酬水平,主管甚至经理的员工的底薪在5000~12000元不等,这跟部分大众消费品员工的薪酬水平相当。

  而引来最多争议的,是奢侈品与中国代理商的关系。

  “品牌商直营是大趋势。”陆强说,在改革开放初期,奢侈品牌通过代理商向中国内地投石问路,市场成熟以后,品牌纷纷收回代理权转为直营。

即使品牌商没有收回代理权,代理商受制于人的日子也很不好过。陆强举例称,代理合同通常是5年一签,代理商通常有优先续约权。然而续约的时候,品牌商如果把进货价从原来的三折提高到五折,代理商的利润立刻大打折扣,续还是不续?左右为难。

  中国买家海外“陪标”

  陆强在奢侈品这一行经营了十几年,手中握有9个奢侈品牌的代理权。

  “一得知是中国人在买,马上提高价格。”陆强心有不甘,很多品牌觉得卖给中国人“跌份”,宁可卖给印度商人。

  陆强说,他向Prada发起收购,从没想过把生产移到中国来。他仍希望在意大利生产,设计团队也保持不变。只是想向品牌植入更多的中国元素和东方文化。他举例道,爱马仕破天荒地专为中国市场创立了一个叫“上下”的品牌,就是个成功的本土化做法。

   长期从事企业融资并购事务的李辰(化名)告诉记者,奢侈品牌对收购方的调查无所不包:和品牌是否是一个级别的?出身、血统怎样?钱的来路如何?收购方的 最终实际控制人是谁……很多时候甚至合法动用私家侦探。在欧洲的中国民营资本十分活跃,但收购一线品牌成功的案例极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997

Prada挪開負債路障 五度拚上市

2010-10-18  TCW




九月底米蘭時裝週二○一一年春夏新品秀才剛結束,義大利時尚品牌普拉達(Prada)好評未息,有關它第五度叩關上市的傳言又起,最快明年上半年,至於地點,香港可能勝過米蘭。

根據美國彭博新聞社(Bloomberg News)引述不具名知情人士的說法,Prada此次申請計畫於香港上市,心意甚決,目前已進入評估投資銀行資格,並陸續敲定各項細節。

為何選香港?國際化徹底,易進軍中國

這位消息人士並預估,Prada今年營收可達二十億歐元(約合新台幣八百六十億元)、獲利約五億歐元;他還樂觀指出,Prada的本益比可能高於全球最大 精品集團Louis Vuitton Moet Hennessy(LVMH,路易威登)的十一.六五倍。LVMH集團十月十一日股價收在一一○.四歐元。

國際高階消費品業者選在香港上市,Prada不是第一家,一九七六年在法國普羅旺斯市集賣出第一瓶精油洗髮乳的歐舒丹(L'occitane),五月便成功創下法國企業在港上市的範例。

香港的股票市場陸續把世界級的大咖招進來,原因不外有二。其一,香港是亞洲股市中規模第二大,而且國際化最徹底,在此交易的個別投資人活躍,可望募到較多資金;其二是更重要的原因,即同樣搶占多數競爭對手的首要目標市場——中國,這個潛力大戶。

根據世界奢侈品協會(World Luxury Association,WLA)統計,至二○○九年十二月止,中國奢侈品消費額達九十四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二千九百億元),占全球二七.五%,僅次於日 本。WLA更估計,二○一五年時,中國市場就可穩坐第一名寶座,屆時總額成長逾五成,達到一百四十六億美元。

細看中國奢侈品消費族群,約八○%平均年齡不到四十五歲,加上包括富二代或青創家的「八十後」,這支消費大軍等於就是個大磁鐵,把全世界的企業都吸進來。

除了中國奢侈品消費市場這個後天環境已漸成氣候,Prada自身的體質似乎也調理得比以往強健。

回顧過去十年,Prada四次上市計畫最後都胎死腹中(見第八十頁表),背後總隱藏著吃緊的財務借貸與資金需求,例如,至去年底負債仍近五億歐元,加上今年還有個一億歐元貸款到期、明年有個三億歐元貸款到期傳聞。

不過路透社(Reuters)近日指出,Prada對這次IPO(首次公開發行)顯得游刃有餘,主要是因為銀行借款金額已降至可控制的範圍,加上今年二月至七月的獲利,較去年同期激增一倍,超過兩億歐元;營收方面則是成長二九%,尤以亞洲地區的四七%貢獻最大。

有什麼考驗?討好投資人,風格難維持

Prada若如願上市,從「商業經濟」面來看,或許可算是相當成功;但從「美學經濟」的角度,似乎不是個完美的做法。

「美學經濟」是無形的品牌價值,而非價格。就以近年內因股票上市而讓品牌價值淪陷的企業星巴克(Starbucks)為例。它以獨特的品牌經驗起家,卻無 可避免陷入上市企業迷思,即「轉成大眾品牌(mass brand)」後,卻仍嘗試著用已經不再特別的經驗收取高價。

上市後的星巴克肩負維繫投資大眾信心的責任,以市場要求的「快速度」在全球展店、服務、推新產品,無暇珍視走進店裡點一杯咖啡,然後坐下來好好享用的忠實顧客心情;也不在乎真心與客人互動的點餐片刻。品牌裡的咖啡味淡了,銅臭味倒是日漸濃烈。

《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感嘆,星巴克過去引以為傲的獨特空間氛圍與人性空間,幾乎被投資人追著問的成長策略給摧毀,尤其是自二○○七年下半年起,一連串討好投資人 的策略,從大舉展店到推出罐裝咖啡,最終刺破星巴克的品牌神話,導致二○○八年全年淨利遽跌五成以上,甚至得以關閉全美六百家店面力挽頹勢。

對消費市場來說,Prada與星巴克幾乎是沒有交集的平行線,但品牌是永續經營的課題,在獨資經營與開放大眾問政之間,所面臨的掙扎與衝突如出一轍。 企業內部團隊私有化經營,能掌握品牌的個性、風格與態度,能決定品牌要對這個世界與世代族群說什麼話;而選擇讓大眾付錢來當品牌的主人,一方面的確可以藉 此打開知名度與行銷管道,差別是拿人手短的妥協,關鍵時刻不得不「迎合」大眾一致視獲利分紅為首要的期待。

哈佛大學教授奎爾奇(John Quelch)拿Prada與星巴克比較,他認為,Prada經營權私有,因而能持續維持產品風格與品牌價值,比公開上市經營形式,更易支撐頂級價格品牌成長。

套一句現代主義建築大師凡德羅(Mies van der Rohe)名言:「Less is More(少即是多)」當品牌的生命週期取決於資本與人力、產品與店面的數量,而非難以攀越的競賽門檻、集創意與腦力的設計成果,尚游走在現實與理想邊緣 的Prada,的確是該想想美學上市的副作用是否值得。

延伸閱讀:Prada曾4次放棄上市

時間 取消原因2001年 911事件爆發,衝擊全球經濟發展2002年 美國企業假帳風波,企業破產連連2002年 中東情勢緊張,全球市況不佳2008年 爆發金融危機,全球經濟急凍資料來源:各網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32

Prada、LV都搶著泡入肥滋滋的市場 奢華大國崛起 全球品牌進場撈油水


2011-3-7  TWM
 
 
 

陶冬預言,中國將在二○一四年遇到﹁路易斯拐點﹂,未來全球與中國經濟將全面調整。事實上,從PRADA等精品時尚產業佈局中國的跡象來看,因應調整的腳步已經悄悄展開,誰的步伐快,誰就搶到先機!

撰文‧乾隆來

經 濟學家克拉克(Gregory Clark)在他二○○七年出版的經濟史巨著︽A Farewell to Alms》(告別施捨:世界經濟簡史)中,認為人類的經濟發展模式「只有一種」,不論是英國、德國、美國、日本、南韓,或是現在的中國,從工業革命至今二 百五十多年以來,各國不斷在重演同樣的經濟發展歷程;亦即將資本大量投注在實體生產以及教育,提升生產效率,同時伴隨著大量人口從農村轉移到城市。如今中 國的發展,以及未來的走向,仍將依循同樣的路徑。

如果克拉克的理論無誤,那麼,不論中國的經濟是否存在泡沫,或者泡沫是否破滅,未來中國大陸的消費市場,仍將是潛力無窮、不斷產生結構性轉變,而且持續成長的一塊樂土。

至少,義大利精品王牌PRADA、法國Louis Vuitton(LVMH集團)、瑞典的宜家家具(IKEA),以及美國的沃爾瑪(Wal-Mart)都是抱持這樣的看法。

其中,PRADA可能是一一年全世界企業搶進中國市場的焦點。農曆年前,PRADA董事會通過授權,積極籌畫在今年七月於香港股票上市,而且,不是在義大利、香港同步掛牌,而是將香港作為公司唯一股票掛牌的市場,消息轟動全球。

香 港獲選成立PRADA海外設計中心PRADA採取極為積極的中國策略,目前,從東北的瀋陽到西南的成都,已經在十座城市開設了精品旗艦店,預計在未來兩 年,將精品店數增加到四十五家。此外,PRADA去年首度在義大利米蘭之外成立設計工作室,新設的兩個設計中心,一個在時尚之都巴黎,另一個則選在香港。 這個決定,讓紐約、東京的設計師們瞠目結舌,而香港媒體則大為驚喜,認為香港在國際金融中心之外,又有機會成為亞洲的時尚設計中心。

今年元 月二十二日,PRADA設計師、家族第三代掌門人謬司.普拉達(Miuccia Prada)親自飛到北京,主持在北京中央美術學院舉行的春季時裝發表會,PRADA的春裝發表早就在米蘭完成了,這次是特別在北京再針對中國市場的特 性、量身訂做的秀,也是繼拉格斐舉行芬迪(Fendi)長城秀、紫禁城香奈兒秀,以及去年七月傑尼亞(Ermenegildo Zegna)在上海舉行男裝秀之後,中國時尚產業的又一次盛事。

謬司早在一九八○年代就已經到過中國了,經過二十幾年的觀察與體驗,如今她 顯然認為中國時尚市場的發展已經來到了突破點,她對大陸的記者說:「中國都會的人們很時尚,有些你甚至在巴黎、紐約、倫敦也找不到,中國進步的步伐太快 了。」「中國人已經明白了時尚的含意,將會有自己的時尚之路。」在連續三十年的經濟成長,尤其是近年每年一○%的複利式強勁成長,中國的消費市場成為全世 界最亮眼的焦點,特別是在○八年金融海嘯之後,從失業率創新高的美國、到債務居高不下的歐洲、到經濟已經躺平二十年的日本,大家都眼巴巴望著中國,中國人 的消費潛力已成為拯救全世界經濟的希望所寄。

而這兩年,中國人也的確大大展現了「大國崛起」的氣勢。例如,全世界的奢侈品品牌已完全仰賴中 國的增長,根據世界奢侈品協會統計,去年光在中國國內銷售的奢侈品金額,就高達一○七億美元(約新台幣三千三百億元),佔全世界奢侈品銷售總額的二三%, 成為僅次於日本,遠遠超越美國、英國、德國的第二大奢侈品市場。估計到二○一四年,中國就可以超越日本,成為勇冠全球的奢華大國。

中國人擠 爆了倫敦的百貨公司當然,這還沒有計算中國人在海外瘋狂採購的金額。今年新年假期,中國人擠爆了倫敦的百貨公司,英國的媒體估計,在新年折扣期間,中國人 在英國總共買了超過十億英鎊的精品,超越俄國人與阿拉伯人,成為英國最大的消費來源;如果以全世界所有觀光客在英國採購的金額來計算,中國人就佔了超過三 成。不只在英國,中國人在歐洲的採購金額同樣名列前茅,佔有二五%以上的市場。

遙遠的歐洲都如此了,鄰近的日本更是感受強烈。中國觀光客在 日本百貨公司以「轟炸」的方式全面掃貨,秋葉原的電器百貨店感受最強烈,大陸團一天的採購量,往往可以抵日本人一整個禮拜的營業額。東京大阪的電器商城現 在都特別以海報強調「普通話OK」、「歡迎使用銀聯卡」,如今,更有財團在成田機場旁興建大型購物商城,就是瞄準大陸觀光客。

大陸觀光客數 量的增長,遠遠超過中國一○%的GDP(國內生產毛額)年增率。去年到歐洲的大陸觀光客逼近四百萬人,年增率將近二五%,到日本的中國觀光客人數在十年前 是每年三十五萬人次,○八年突破一百萬人次,今年則直逼一百五十萬人次;至於更近的南韓,去年已經達到一百二十萬人次,今年的目標也跟日本不相上下。

大陸觀光客不只人數多,而且拚勁十足,根據日本官方顯然保守的統計,大陸觀光客每人平均在日本消費一千二百美元,而美國觀光客平均卻只花五百美元。

說起平均消費金額,包括了旅館、交通等費用的美國政府調查顯示,中國觀光客平均每人在美國花費七千二百美元(約新台幣二十一萬六千元),幾乎是各國平均值四千美元的兩倍。

中 國觀光客人數多、又肯花大錢,使得一向嚴謹的日本老闆,也對陸客喧譁亂丟垃圾等行徑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日本政府則拚命放寬自由行的限制,現在只要有「信用 卡金卡」,就可以免保證金到日本自由行。今年一月三日,日本外交部宣佈將對中國觀光客開放「多次簽證」,從開放自由行到多次簽證,只有短短的一年半,可見 中國觀光客的威力有多強大。

一向領先台灣的日本,也早就積極爭取大陸的留學生,如今每年有將近十萬名大陸學生到日本求學。根據日本文部省的 官方統計,中國留學生在十年前有三萬一千人,到了○九年已經超過七萬九千人,佔了所有留日學生的六○%。具體來說,不論在哪一所大學,中國留學生人數都是 第一位,其中,著名的早稻田大學去年就收了三千多名中國留學生(和台灣大學一年收的新生人數相仿),有些課程根本可以使用普通話教學。

類似 經驗也正在台灣發生。台北一○一總經理林鴻道在接受某電視台的專訪時也曾透露,在銀聯卡接通使用之後,大陸觀光客的消費金額突然暴增,百萬消費金額天天都 有,也發生過單次消費超過千萬元新台幣的超級買家,至於台北、日月潭、阿里山滿街的大陸觀光客、商務客,台灣人的體驗更不在話下。

消費力全 面開花,遍及各個階層中國大陸成為消費大國已經是必然的趨勢,這不僅止於高層的奢侈品或者海外觀光採購,而是全面開花、遍及各個階層。例如康師傅,去年全 年在大陸銷售額超過七十億美元(新台幣二千一百億元),稅後純益超過七億美元;中國旺旺去年營收將近四十億美元;至於大賣場大潤發,去年的營收更高達人民 幣五百億元。這些貼近大陸各層次消費者的台商,在大陸的營運都已達到世界級企業的水準,不論是什麼東西都賣的大賣場,或是一件人民幣一兩元的零嘴,都可以 累積驚人的銷售金額。

大陸的消費市場當然有隱憂,最近居高不下的通貨膨脹,就讓許多大陸老百姓覺得,公司加薪的速度,永遠趕不上物價上漲的幅度。

「花 的錢越來越多,買到的東西越來越少」,貧富差距的拉大,也讓絕大多數底層民眾的不滿日益升高,迫使北京當局不斷出台各種政策,拉高基層勞工的工資,打壓不 斷躥升的房價,並且殺雞儆猴處分包括鐵道部長劉志軍在內的貪腐官員;人民銀行也不斷調升利率,扭轉銀行存款利率低於通貨膨脹率的負利率現象,試圖緩解貧富 不均的問題。

不論如何,如果遵循克拉克的經濟理論,那麼中國經濟就算有泡沫,有結構性的問題,仍將遵循台灣、日本、南韓,甚至英國與美國走過的路,在泡沫破滅以及劇烈的經濟結構調整的同時,奢侈品消費市場仍將繼續成長,粗耕的消費體系仍將逐步精緻化,整體消費總量也會繼續向上攀升。

像康師傅、旺旺這樣的企業將從賺取市場財,逐漸轉型為賺取管理財,成功的消費品企業則將向美國寶鹼(P&G)、通用食品(General Food)等企業看齊,或者索性像PRADA那樣完全內化為中國市場的一部分。

在 頂層,北京城裡有十萬名淨值超過一百五十萬美元的超級富翁;在中層,全大陸有兩億晉身中產階級的白領新貴;在基層,十三億人口正在共產黨「和諧社會」的政 策下脫貧追富。美國作家Paul French在他的新著︽Fat China》(肥胖中國)裡開門見山地問:「全世界有什麼地方,在過去七年之內,將所得翻了一倍?」一個那麼肥滋滋的市場,不管是誰,都必須進場撈點油 水!

(本文作者曾任金控研究部門負責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30

PRADA、COACH、Ducati赴港集資 精品股搶上市 香江成奢侈中國首站

2011-5-30  TWM




全力推動新戰略的香港證券交易所,加上亞洲豐沛的資金、在香港高達三十倍的市場平均本益比,以及與中國消費市場快速崛起的潛力加持下,讓全球精品品牌紛紛選擇到香港上市。

撰文‧乾隆來

奢侈品牌股票上市,是今年香港最夯的話題,五月十九日,香港證券交易所審議委員會正式通過義大利知名品牌PRADA(普拉達)的申請,將在未來幾個禮拜正式啟動招股募資,並在六月中旬股票上市,募集籌資金額高達二十億美元。

李小加的全球金融戰略

PRADA上市,標誌著香港證券交易所總裁李小加又一次重大的勝利,出身大陸的李小加在二○一○年接掌港交所,傾全力將香港打造成全球最頂尖的金融中心, 他提出︽戰略規畫二○一○~二○一二︾發展藍圖,具體訂定十九項重大工作計畫,不僅要維持港交所既有「亞洲一哥」的地位,更直接挑戰紐約、倫敦,在次級市 場成交金額、初級市場集資金額等指標超英趕美,奪取「全球一哥」的寶座,同時更抵禦後起之秀||上海證券交易所的競爭。

「推動國際發行人來港上市」,就是李小加︽戰略規畫二○一○~二○一二︾發展藍圖的核心戰略,目標就是將香港證交所的核心價值,從「中國境外上市要地」, 提升為「全球企業的上市要地」。過去二十年,香港扮演中國企業向全世界集資的窗口,未來,香港將雙向發展,吸引跨國企業運用亞洲豐沛的資金到香港上市,作 為跨國企業集資、發展中國內需市場的第一窗口。

PRADA香港上市話題不斷能源產業、時尚精品,以及金融產業,則是這場香港國際戰略布局的前鋒部隊。去年五月七日,著名的高檔化妝家用品牌歐舒丹 (L’OCCITANE) 在香港上市,為這個戰略打響了第一炮,歐舒丹順利集資七億八千三百萬美元,以去年的匯率換算,約新台幣二四二億元,上市之後交投熱絡,流動性與企業價值均 佳,目前上市股票總市值在新台幣一千億元的水準(含舊股),股價較上市價格上漲超過三成,本益比更維持在三十倍。

相對於歐舒丹,PRADA上市堪稱是重量級、世界一軍出場比賽的重頭戲。PRADA預計集資金額高達二十億美元的龐大規模,本身在奢侈品產業的教父級地 位、女老闆Muccia Prada家族精采複雜的故事、Prada三度規畫股票上市,卻都因不同原因功敗垂成,乃至PRADA甘冒背叛祖國的指責,放棄在母國義大利上市的戲劇化 決定,讓PRADA上市案「混搭」了財務、國家戰略、家族興衰、個人恩怨等光彩奪目的故事,配上PRADA永遠叛逆的產品形象,未來一個月肯定是全世界媒 體拚命報導、攝影機鏡頭鎖定的焦點。

PRADA去年的業績表現優異,全年營業收入達到二十.五億歐元(約新台幣八四○億元),稅前、利息前、折舊前獲利(也就是業界慣稱的EBITDA)五.三五億歐元(新台幣二二○億元),營收年增率三一%,獲利年增率更高達八五%。

PRADA公司有九五%的股權,都掌握在創辦人的女兒、首席設計師穆希.普拉達(Muccia Prada)手中,她的丈夫擔任公司的執行長;這次普拉達家族預計拿出二○%的股權在香港上市。

義大利在PRADA上市過程中也不算全輸,因為義大利最大的銀行Intesa Sanpaolo 擁有另外五%的股權,二○○六年這家銀行以一億歐元買下PRADA五%股權,估算PRADA公司價值為二十億歐元,如今六月分香港上市,在眾人爭搶之下, 有可能創造出一一○億歐元、超過五倍年營收的市值,讓這家義大利銀行在五年內創造出五倍多的獲利。

除了PRADA之外,還有許多國際知名的精品業者紛紛跟進,美國最著名的皮件精品 COACH也在五月上旬的董事會通過,正式評估在香港第二上市的計畫,COACH是紐約時尚的代表,年營業額超過新台幣一千億元、總市值達新台幣五千億元。

新秀麗、杜卡迪也共襄盛舉COACH執行長路.法蘭克福(Lew Frankfurt)從一九八五年加入COACH,一路領導這家美國精品公司成為與法國、義大利精品業者平起平坐的世界一軍,如今有意藉著香港第二上市 (在香港發行HDR存託憑證),展現進入中國市場的強烈企圖心。

台灣消費者非常熟悉的行李箱品牌新秀麗(Samsonite),也規畫在香港集資上市十億美元的方案,新秀麗也是美國起家的品牌,往前追溯已有一百年的歷 史,○七年七月,著名的私募基金 CVC Capital Partners以十七億美元的公司作價,成為掌控新秀麗的股東,但是在金融風暴之後,CVC被迫增資一億七千五百萬美元、降低持股至六○%,並且讓主要 融資銀行蘇格蘭皇家銀行取得少數股權,隨著全球經濟的上揚,CVC積極尋找獲利出場的機會,最後選擇在香港股票上市。

新秀麗在香港上市的時程比PRADA還快,目前已經在市場售股募資,預計在六月十六日新股上市。

還有,義大利重型機車杜卡迪(Ducati),也在私募基金大股東的安排下,決定到香港上市。不論是COACH、新秀麗、杜卡迪,都是傳統家族企業長期發展後,出售給經理人或私募基金。

這些新股東除了力圖保留傳統優良技術之外,對於財務的敏感度更強。另一方面,全力推動新戰略的香港證券交易所,加上亞洲豐沛的資金、香港高達三十倍的市場平均本益比,與中國消費市場快速崛起的潛力,讓他們紛紛選擇到香港上市。

香港一向是炒家天堂,有政府的戰略規畫,有世界級的精品企業即將上市,有私募基金的全力吹捧,靈敏的香港人自然不會放過如此大好機會。

看好內地消費潛力,米蘭站上市超額認購逾二千倍5月23日在香港上市的二手精品銷售業者「米蘭站」(Milan Station),超額認購高達兩千多倍,創下港股紀錄,投資人新股中籤率不到三百分之一,港人對精品概念的炒股熱潮有多高,可見一斑。

米蘭站以銷售精品二手包為主,成立至今才10年,只在香港本地營運11家店面。18年前,米蘭站董事長姚君達還只是一名在香港九龍擺地攤、成天躲警察的小 販,但憑藉敏銳辨別精品真偽的能力,並積極建立香港社交名媛人脈網絡,逐漸累積創業基礎。2001年姚君達在香港尖沙咀開了第一家二手時尚名牌店「米蘭 站」,花了六年時間掌握香港八成二手名牌包市場後,07年進軍澳門、台灣市場,隔年並在北京開設首家中國分店。不過08年姚君達出清台灣分店股份,退出台 灣市場。

麥肯錫大中華區發佈《崛起的中國奢侈品市場》報告指出,2010年中國市場的奢侈品消費額為120億美元(約新台幣3456.6億元);2015年將達到 270億美元(約台幣7777.4億元),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一奢侈品消費國。另根據貝恩諮詢公司(Bain & Co.)最新統計,2010全球精品產業中,美洲地區銷售成長將攀升8%,最受矚目的中國市場,估計今年銷售將成長25%。隨著消費力的提高,中國未來幾 來將是最受矚目的精品消費重鎮。

(林宸誼)

奢侈之都

時尚精品業紛紛規畫在香港上市公司上市日期集資金額主要股東

L’OCCITANE

歐舒丹2010/05/077.83億美元(台幣242億元)盧森堡公司L’Occitane Groupe S.A 米蘭站2011/05/232.7億港幣(台幣10億元)姚君達

PRADA

普拉達2011/0620億美元(台幣600億元)Muccia Prada

家族

Samsonite

新秀麗2011/06/1610億美元(台幣290億元)私募基金CVC COACH2011規劃中Sara Lee、紐約上市公司

Ducati

杜卡迪重機車2011規畫中私募基金Investindustrial Holdings/ BS Private Equity 香港證交所拿下全球IPO冠軍2010年全球各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

集資排行榜

交易所IPO集資金額

(億美元)

1香 港573.35 2深 圳442.78 3紐約泛歐交易所 NYSE338.12 4上 海292.33 5澳 洲 242.93 6倫 敦201.07 7西班牙180.78 8多倫多107.77 9印 度94.45 10韓 國 84.9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68

中環在線:Prada今晚開騷中環人撲飛難 李華華

2011-6-7  AD




 

意大利名牌 Prada(1913)嚟香港上市,已經去到如火如荼嘅階段,噚日開波喺新加坡做投資者推介,今日輪到香港,聽聞行政總裁Patrizio Bertelli同總裁Miuccia Prada兩夫婦都會齊齊現身推介會,金融界嘅Prada擁躉有幸一睹佢哋嘅風采。

基金打人情牌都冇面畀

至 於今日傍晚喺灣仔君悅舉行嘅投資者推介會,華華收到風,唔止推介會咁簡單,開波前會有半粒鐘花生騷。唔知係金融界有太多Prada擁躉,定係佢哋知道 Prada今年秋冬系列有「睇頭」,吸引大批基金經理想出席,喺中環可謂一票難求,即使大型基金嘅基金經理出動人情牌、話自己個fund規模幾大,有關方 面都冇面畀。

今晚嘅推介會由保薦人高盛同里昂負責,得幾百個位,佢哋梗係精挑細選,邀請最優質、最大嘅客戶出席。除咗基金客,仲有大批私人銀行客戶,呢班客畀咁多錢佢哋管理,點可以待慢?

根據行程,Prada呢兩日喺香港做完推介,之後會去倫敦、米蘭、紐約同波士頓,全程由Bertelli帶領一班管理層進行,聽聞Miuccia Prada未必全部隨行,因為香港有時裝表演,Miuccia Prada先至要跟足。所以話,香港嘅投資者真係幾幸運o架!

李華華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612

Prada的惡魔 茶怪老作

http://milkteamonster.blogspot.com/2011/06/prada.html

我想告訴太太,Prade手袋並非想像中好,不值得女士們為其傾家蕩產,這個不只是Prada,應該泛指所有售價過萬的手袋。當然,太太花自己錢自己喜歡 的東西,我不好去管,但作為一個男人,成長在男權社會,對於女人付出那麼多,花在一件事上,而這件事與討好男人無關,也與持家無關的時間,我總喜歡抵毀一 下這件事,作為心理的補償。老實說,甚少男人會因為女士帶個名牌手袋而對她另眼相看,他根本搞不清哪個品牌打哪個品牌。令男人可悲的,是女士買名牌手袋不 在乎男人怎樣看。

Prada上市,好了,有招股書在手,可以挖瘡疤啦!

喂,原來Prada的產品,有很多不是自己生產的,是外判加工廠造的,貼上個Prada標誌就當是原廠貨。招股書第127頁說,去年公司花了二億五歐元從 外判加工廠買貨,相等於全年銷售成本的近四成。試想像,放在Prada店裡貨架上有十個手袋,有四個是外面買來的,問你敢不敢搏?

還有,假設你心怡的手袋售價一萬元,其物料成本和人工共多少?六千、五千?不,只是三千多。根據損益表,去年公司毛利率達三分之二。售價一萬元的產品,當 中只有三分之一,即三千多些少是用料和人工的成本。所以,當我非議某個手袋太貴,不值那個價錢,請不要為它辯護說,它是甚麼動物的真皮造的,又或者手工何 等精細。

它的設計富有歐洲色彩嗎?我說,設計都是針對亞洲市場。看招股書第119頁,Prada在意大利僅有十九間店,在日本以外的亞太地區,店子數目多達七十三 間。以營業額計,附表一第96頁,其家鄉的營業額只佔不足兩成,日本以外的亞太地區佔三成三。你說,那班設計師的最終老闆是誰?是喝espresso的, 還是喝茶的?

最後,Prada九個董事,有六個年齡超過六十歲,連工作量最大的CEO,都已六十五歲了。三年間,高層將很可能大執位,產品款式會不會轉得很快?你想買的那個手袋,會不會很快out?

好了,即使以上未必能成功說服太太不買名牌,嗯,至少讓自己看似對潮流並非一無所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67

Prada的啟示 艾薩 Isaac Sofaer

2013-06-20  NM  
 

 

在香港股票市場,像普拉達(Prada,1913﹚這類出色的公司並不多。閱讀過其今年首季業績後,我發現了一些指標,對中國零售業未來銷售的走勢頗有啟示。Prada轉趨謹慎

財政穩健方面,Prada達到3A評級。公司坐擁三十八億港元的淨現金,流動資金足以應付資本開支、派息以及提升流動性。毛利率及淨毛利率分別是七成四及一成八,幾乎與去年相若,世上難求。另一邊廂,整體銷售增長一成四,零售部分則有一成九。每股盈利上升一成三至五十五港仙,股本回報率達兩成三,今時今日,有如斯表現,不算差!不過,市場或者仍感到失望,皆因他們給予Prada一個如此慷慨的估值,自然期望更多。單就香港、澳門及中國區而言,銷售額有兩成四的增長,與另一零售股莎莎相比,稍嫌遜色,相比之下,後者毛利率較低,賣的產品又截然不同,多是消費者負擔得起的化妝品。Prada業績「靚仔」,但我的意見是,它會愈趨謹慎。事實上,其第一季,淨開店數目只有一間,做法正確。零售環境已不像從前,特別是中國市場,競爭的威脅風雨欲來,經濟亦在轉弱之中。從嚴格的估值看,如果Prada今年每股賺兩元兩角,以七十五元的市價計,市盈率為三十五倍,市銷率為六點五倍。在當下的經濟周期,我認為股價算高,但Prada仍然是一間好公司。

勿與蛇共舞

中國今年首季零售銷售增長整體是一成三,Prada在大中華區取得兩成四的增長,輕易「跑贏大市」;但我相信,這個差距正在收窄,皆因消費者的負擔能力,將會是一個問題。中國經濟硬着陸的風險依然是「一半一半」,所以,奢侈品的銷售將會變得更難,但我認為,莎莎及歐舒丹(973)的銷售額及毛利大概能表現更佳,起碼就今年而言。中國經濟放緩,如果在製造業及固定資產投資開倒車的情況下,服務業及消費需求能夠迎頭趕上,不失為一件好事。不過,轉變不會一下子到來。金融板塊,暗藏風險。因此,我寧願投資那些銷售日常生活用品的公司,只要其產品質素高,普羅市民又能負擔得起。香港地產股剛經歷一場「浴血」,市場擔心樓市泡沫將要爆破。天曉得?不過,中國房地產不久將會跟着走下坡,即使中國利率下一個大「舉動」是向下,大概六個月後便會發生。因此,應減少你在地產板塊的「曝光」,市場或者正告訴我們一些事,不要玩「蛇與樓梯」的遊戲,事關,你每爬一級,隨時有四條蛇耐心地等候着,把你吞下!祝君好運!艾薩 [email protected]

艾薩 Isaac Sofaer

Tony Measor的好友及舊同事,本身是特許會計師,有逾三十年投資實戰經驗,現於力寶證券負責管理私人客戶的投資戶口,並在Quamnet撰寫艾薩日誌。其管理的環球投資組合,在91-00年間增長達十四倍。讀者對港股有任何疑問,歡迎致電郵本刊,中英亦可。[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478

2014-6-2 prada IPO 燕子 濟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eb77a950101sohr.html

IPO相關報導:

Prada香港上市首日險些"破發"   2011-6-27

http://intl.ce.cn/zgysj/201106/27/t20110627_22503826.shtml

「到香港掃貨買幾件奢侈品已經out了,不如買奢侈品股才能真正從持有變為擁有。」這是微博流行的最新段子,背景是洶湧而至的國際奢侈品牌扎堆赴港上市潮。不過因為種種原因,國際奢侈品牌赴港上市的先行者Prada卻險些折戟,投資者們在購買Prada股票上表現出的理性與購買Prada包包的熱情形成了鮮明對比。

 「破發」是早晚的事?

  本月24日,Prada登陸香港聯交所,正式展開國際奢侈品牌的香港資本市場之旅。與路演時的風光無限相比,Prada在上市前被相關組織抗議歧視女員工、公開發售時散戶不買賬等一系列事件攪得灰頭土臉。機構投資者的熱捧和散戶的冷眼,使得這個國際奢侈品牌在未上市前便遭遇冰火兩重天。

  公開發售部分只獲得半數認購、認購人數不超6000人、發行指導價格區間一再下調,縈繞在Prada頭上的「破發」陰影愈發濃重。果然,上市首日,Prada沒有受到市場的追捧,截至收盤股價報39.6港元,微漲0.25%,成交額為29.79億港元。

如果沒有保薦人高盛的保駕護航,Prada的「破發」將毫無懸念。從購買記錄看,高盛買入了大量Prada股份,使得在「破發」線上掙扎的Prada逃過一劫。對此,Prada集團首席執行官PatrizioBertelli表示,「這是一個好兆頭。」不過在業內人士看來,Prada「破發」是早晚的事,「Prada距離合理定價至少高出10%至15%,投資者更傾向於在上市後股價下跌時買入」。

 

  投資者冷對奢侈品股

  「IPO的地點就是我們要去的市場。」Bertelli如是說。不過投資者並沒有想像中的「趨之若鶩」,橫亙在其中的「三座大山」冷卻了投資者擁有奢侈品股的熱情。

  Prada股票定價過高是最大的屏障。儘管Prada的定價已是下線,但對應28倍的市盈率依然大大超出同行。要知道,過去12個月中,保時捷和寶馬汽車的市盈率大約為9倍和9.9倍,路易威登和瑞表集團的市盈率也都在18倍和19倍之間。此外,全球股價的集體下挫以及買Prada股票要向意大利政府繳納繁瑣的資本所得稅,也讓Prada盡失「天時地利」的優勢。因此,有香港分析師公開指出,買Prada的股票不如買Prada的包。

 

  別把中國投資者當提款機

  值得一提的是,Prada在香港上市的股票代碼為1913,很少人能知道這個數字同時也是Prada公司的創立年份。選擇將公司的創立年份作為股票代碼,Prada可謂用心良苦。而在上市首日,Prada的CEO以及家族傳人悉數出現在港交所,其中一個還挎著Prada包充當「活體招牌」。微博上時尚達人們能一眼認出這只包的生產年份以及生產數量,但這些狂熱粉絲卻未必會成為Prada股份的擁有者。

  事實上,在中國市場,Prada的銷售數據遠比股票走勢來得樂觀。Prada的招股書顯示,過去三年,Prada的銷售額在亞太區的年複合增長率為51%,亮麗業績主要來自於中國市場的推動。

在Prada之後,Coach、Burberry等著名奢侈品牌也宣佈赴港上市。Prada在資本市場上遇冷並不會阻礙其他奢侈品牌赴港上市的步伐,但不能一味地將中國投資者當成提款機,這是Prada留下的教訓。晨報記者陳瓊

 

奢侈品公司上市背後:上市能為Prada帶來什麼?

http://www.linkshop.com.cn/web/archives/2011/167255.shtml

Y=葉琪崢

B:對於Prada今年在香港上市,業界普遍看好。不過此前,Prada在上市之路上遭遇了多次挫敗。

Y:每次失敗都是因為無法滿足Prada對自己企業的估值。Prada首次計劃上市是2001年6月,不過當時股票市場不景氣,無法滿足Prada對自己80億歐元的估值而延遲至10月,誰知道此後發生9·11事件只能放棄。到2002年6月,Prada又重啟IPO計劃,然而美國又爆出世通公司醜聞,當時對Prada的估值只有30億歐元。此後的2004和2005年Prada也有計劃上市,不過一直認為沒等到最好的時機。後來奢侈品市場快速增長,Prada計劃2008年6月上市,誰知道2007年末發生金融危機,上市計劃再次擱淺。

B:這次Prada的上市計劃勝利在望,這與他們選擇了香港有很大的關係吧?

Y:確實是,一方面奢侈品銷售大幅增長,其中亞洲和中國市場的貢獻很大,另外香港股票市場可能在未來成為世界最大股票交易市場,且港股市場特別喜歡大市值的公司,在這裡有更多喜歡奢侈品又有錢的投資者。

B:上市能為Prada帶來什麼?

Y:肯定會給品牌帶來更多的資金來建設品牌和開設店舖,不過更重要的是能夠大大解決Prada集團的負債問題。過去這十年來Prada集團的高負債一直與MiucciaPrada的創意一樣令人印象深刻,一度曾高達10億歐元。巨額債務主要是上世紀末Prada集團的收購戰略造成的,其中收購極簡風格的HelmutLang、Jil Sander都遭遇到時尚潮流變化,且設計師JilSander與Prada集團分歧巨大而出走,在巨大的虧損面前只能關閉Helmut Lang和出售JilSander。至於合作過的Azzedine Alaia又太小眾,無法帶來更多收入,目前Prada集團裡的男鞋品牌CarShoe和Church&Co也是這個問題。1998年Prada曾收購Gucci的9.5%股份,2000年Prada還曾與LVMH一起收購Fendi,不過這些股份收購都未讓Prada賺到錢,最後都基本以原價賣出。

上市後,Prada會開發更多的產品系列,開設更加有創意和震撼力的超級旗艦店,多年前Prada就曾計劃在上海外灘開設全球第四家超級旗艦店。

 

B:在Prada宣佈了香港上市的計劃後,又有多家時尚品牌宣佈有意於今年下半年在香港上市,其中包括JimmyChoo、Coach、Samsonite等。時尚界是不是即將掀起一股「香港上市熱」?

 

Y:JimmyChoo已經出售給投資公司,短期內應該不會上市。Samsonite已經在香港提交上市計劃,應該在Prada前就會上市。至於已經在紐約上市的Coach也會在香港上市,不過並不募集資金,Coach董事長說是因為亞洲市場重要,如此能讓更多亞洲投資者和消費者瞭解Coach,促進品牌的生意。既然Coach到香港上市不為圈錢只為宣傳,那更多企業來香港上市肯定會成為時尚。

 

B:如果這股「香港上市熱」真能開花結果,對於國際奢侈品行業的格局是不是有所影響?

Y:這倒很難說,因為奢侈品本來就是賣給有錢人,哪裡有錢就把貨賣到哪裡,要知道,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排名高級定製女裝消費第二的國家是阿根廷,現在金磚國家有錢那就賣給金磚國家。至於上市融資,同樣道理,哪裡能融到最多錢就到哪裡去融資。

 

至於融資後,是否能依靠大筆資金搶奪更多市場份額或兼併收購卻是未必,因為世界奢侈品集團的座次基本排定,要撼動並不容易。更重要的是,目前未上市的大奢侈品公司越來越少,一直與Prada競爭上市的Ferragamo也應該會在今年完成上市。上市晚可能將獲得更高估值,但是也會錯過不少機會,當年Burberry和Prada差不多時間計劃上市,未耽擱的Burberry上市後發展迅速,現在Burberry股票已經成為倫敦股票交易所的成份股之一。另一個例子也是那時上市的Inditex,已經從一個西班牙本地的服裝零售商發展成世界最大的服裝零售集團。

 

B:眾所周知的三大獨立奢侈品公司Prada、GirogioArmani和Chanel中,現在仍有兩家按兵不動。將來,他們會改變主意嗎?

 

Y:比起GiorgioArmani和Chanel,Prada在化妝品領域缺乏建樹,雖然曾經推出過護膚品,但並不成功。Prada目前只推出香水,而GiorgioArmani和Chanel在彩妝、護膚和香水上的收入甚至能達到公司收入的一半。不過,將來GiorgioArmani應該會改變主意,由於他年過七旬,且並無子嗣,公司公眾化後會利於公司長期發展,此前Armani公司就有IPO傳聞。而Chanel的擁有者Wertheimer兄弟很神秘,不過相信應該有家庭成員可以繼承財產。

B:Armani曾指出,「金融市場不瞭解時尚,因為時尚太善變,如果一款新上市的衣服遭到批評,公司股價便會下跌。」Prada成功上市之後,Miuccia女士在設計新系列的時候,心情會更複雜一些吧?

Y:奢侈品市場受經濟大環境影響大,對於這些已經確立地位的大品牌,新款只佔到銷售很小的部分,只要大量經典款保持銷售,公司股價就不會有太大問題。Prada集團的開發團隊有700人,光Prada品牌就有500人,Miuccia女士光管理這麼多人就夠忙的了。前些天Prada在香港舉辦了一場針對投資者的時裝秀,坐在前排的都是香港富豪的夫人們,這場可能是有史以來最時尚的投資者路演得到300位來賓的極力追捧,Miuccia女士應該可以放心了。

B:當Prada還在為上市做最後衝刺時,香港二手奢侈品包袋店米蘭站已於上月在港交所掛牌上市。同在奢侈品行業,米蘭站不論名氣還是規模都沒法與Prada相提並論,那麼,奢侈品公司上市的門檻究竟在哪兒?

Y:只要企業符合交易所的上市規範就能上市,對於奢侈品公司來說品牌的無形價值是資產的一塊重要組成部分,而這需要反映在股票市場對品牌的估值上。Prada此前多次延遲上市就是因為不認同市場對自己的估值,因此,奢侈品公司認為自己品牌值多少錢就是上市的門檻。米蘭站確實是一個特例,背後是香港這個奢侈品極其發達的市場。

B:有意思的是,凡客誠品(Vancl)最近也在積極準備在美國上市。我記得你早先就提到過,該品牌從一開始就以融資、上市為目標,而不是靠29元一件的短袖T恤賺錢。

Y:Vancl背靠的是中國快速發展的巨大網購市場,Vancl的增長率驚人,從自己公佈的數據看,去年銷售額20億人民幣,今年原本計劃60億,現在計劃100億,而公司的自我估值也達到50億美元。相比較,Prada集團20億歐元的銷售額估值才107億歐元,其27倍的市盈率被一些投資者認為過高,因為相比較高出Burberry市盈率20%,更是LVMH市盈率的18倍。

如果Vancl成功上市,首要的就是將自己的業績做實,畢竟最近一段時間中國在美上市公司遭到調查及訴訟的非常之多,不過這兩年應該是最佳時間,誰知道下一次金融危機會何時不期而至?Prada的十年上市路就是見證。

  (外灘畫報)

 

普拉達的IPO秀:選擇香港因為對炫耀性資產估值最高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1-06/27/c_121589589.htm

 

普拉達是真正意義上的炫耀性資產,它將IPO放在香港,是因為那裡對炫耀性資產的估值最高

6月24日在香港掛牌上市後,普拉達(Prada)這個擁有近百年歷史的意大利家族品牌將正式成為公眾公司。

  此前普拉達95%的股權由普拉達家族擁有,其餘5%由IntesaSanpaolo銀行持有。此次IPO,普拉達將17%的股權上市,計劃發售4.23億股,其中14%為新股。

  快速發展且幾乎不受金融危機影響的亞太奢侈品市場,尤其是中國奢侈品市場,成了許多奢侈品牌的主要目標,這也是普拉達選擇在香港上市的主要原因。過去的兩個財年,普拉達大中華區銷售總額的複合增長率達到了52%,遠高於其他地區。

  越來越多的奢侈品牌想在中國市場上分一杯羹,但奢侈品本身是一種具有獨特、稀缺、珍奇等特點的消費品,當遭遇全球最大的消費群體時,普拉達們還能保持既有的品質嗎?

 

  香港上市

  普拉達前四次的上市計劃均告夭折,這次它終於在香港結束長達十年的IPO旅程,開始書寫「中國故事」。

  普拉達第一次計劃上市是在2001年,彼時「911」事件剛發生,全球股市急挫,IPO被迫擱淺;2002年普拉達又曾兩度計劃上市,但世通公司(WorldCom)會計醜聞案造成金融市場劇烈震盪;2008年普拉達的第四次上市失敗更不用說,因為碰到了全球金融危機。

  因而,普拉達對此次上市的重視程度不言而喻。在6月8日的投資者推介會上,普拉達甚至專門為投資者們舉行了一場私人時裝秀。

  據香港《明報》報導,普拉達最終招股價定為39.5港元,募集資金達167億港元。儘管資本市場低迷打擊了投資者的積極性,但該價格仍相當於今年近23倍預測市盈率,高出除愛馬仕(Hermes)以外的其他同行。

  普拉達此次IPO募集的資金將主要用於增開直營店和償還公司債務。目前,普拉達在全球擁有319家直營店,其中亞太地區有104家。公司計劃到2012年1月31日這一財年結束時,在全球開設約80家直營店,其中25家將位於亞太地區。

  這其中,中國市場是重中之重。

  世界奢侈品協會發佈的官方報告中顯示,截至2011年3月底,中國奢侈品市場消費總額已經達到107億美元,佔據全球份額的27.5%,僅次於日本。「2010年6月至今,歐洲奢侈品市場消費總額的65%屬於中國人。」世界奢侈品協會中國代表處首席代表歐陽坤說。

  目前,中國內地的主流奢侈品消費人群已經達到總人口的16%,約2億人,並且還在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長。預計2012年初中國會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一大奢侈品消費國。

  除普拉達外,許多奢侈品牌也準備試水香港資本市場。2011年5月,知名二手時尚品牌店「米蘭站」在香港IPO時創下2180倍的新股認購紀錄;6月16日,全球最大旅行箱製造商新秀麗(Samsonite)在香港上市交易;此外,在美國上市的蔻馳(Coach)及在英國上市的巴寶莉(Burberry)也宣佈要到香港上市。

6月15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表示,中國將進一步降低進口關稅,包括部分中高檔商品的關稅,這無疑又加速了國內奢侈品市場的發展。

 

奢華的另一面

需求如此火爆,但怎樣在2億人的大市場面前堅守奢華品質,對普拉達來說是個大問題。

一個多世紀以來,奢侈時裝生意一直由使用最好材料、製作最精良的家族公司經營,是一個服務於小眾客戶的商圈。

1913年,普拉達在意大利米蘭創辦了首家精品店,創始人馬里奧 普拉達(MarioPrada)所設計的手袋、旅行箱、皮質配件及化妝箱等系列產品,得到了來自歐洲皇室和上流社會的寵愛和追捧。今天,這家精品店依然在意大利上層社會擁有極高的聲譽與名望。

上世紀70年代,時尚圈環境變遷,普拉達日漸衰落。1978年,馬里奧的孫女繆西亞 普拉達(MiucciaPrada)掌舵後,利用自己的設計天分拯救了普拉達。她將普拉達從一個在歐洲流行的小眾品牌,發展為價值數十億美元、生產百萬件商品的全球品牌,開始進入中產階級市場。

作為普拉達的現任總裁兼首席設計師和創意總監,繆西亞並非天生熱衷於家族生意。繆西亞是政治學博士,還加入了意大利共產黨,最後是在母親的壓力下加入到家族企業中來。也許正是這種與眾不同的學識和信仰,加上時尚的天賦,繆西亞的設計總是不拘一格,充滿挑戰。

在參觀一個軍事基地時,繆西亞突發奇想採用軍用帳篷和降落傘材料製作手袋。這款黑色尼龍手袋一經發佈就引起了轟動,成了經久不衰的經典款。之後推出的普拉達經典手袋也成了時尚的標誌。鏡子碎片、串珠、新材料和混紡大膽地被運用到繆西亞的設計中。

 

如今,低調與簡約、圓滑的線條和工藝不經意間流露出的奢華氣質成為了普拉達的標誌。

普拉達旗下有Prada、MiuMiu、Church's及CarShoe四個品牌,其中Prada和MiuMiu兩個品牌廣為人知,生產皮具、成衣、鞋子、眼鏡和香水等產品。Church's及CarShoe品牌面對的是小眾名貴鞋市場,提供優質皮革人工製作鞋。

 

此次在香港上市,普拉達首次在招股文件中披露了奢華之外的內容。普拉達稱,自設工廠製作絕大多數原型、大部分樣板和部分製成品,其餘生產工序外包給外部生產商。它甚至承認,「截至2011年1月31日止的財年,我們的絕大多數製成品乃由外部生產商所生產」。據業內人士消息,外部生產商的產量達到了產品總量的80%。

早在2007年,《紐約時報》就提出許多奢侈品牌其實是「中國製造」。

 

事實上,許多奢侈品牌的生產線都在人力成本便宜很多的發展中國家,但是許多大牌都不願承認。一些品牌把「中國製造」的標籤藏在內側口袋的最底部或者在黑色的材料上印一個微小的黑色標誌。

今年3月,意大利奢侈品牌古馳(Gucci)的總裁帕特里齊奧迪馬克爆料,路易威登(LouisVuitton)帆布包的材料成本是一米11歐元,古馳皮包的材料成本是每0.3米50歐元。

 

而在大部分奢侈品消費者心裡,還沒對「中國貨」樹立起信心。有媒體統計數字顯示,雖然83%的人表示中國製造的頂級時尚品牌不是廉價的象徵,但86%的中國顧客表示會因為奢侈品牌標有「Madein China」的字樣不願再購買。

 「消費者願意付這個錢,就是要買原產的東西。所以不接受中國製造是完全可能的。」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教授陳冠認為,代工廠可能出現採購的原料不及原產國、工匠的水平不到位等可能導致品質降低的情況,品牌想要發展中國家廉價的勞動力,又想要消費群體不受影響,這兩者很難平衡。

普拉達也稱,品牌的信譽與聲譽是奢侈品公司兩項最寶貴的資產,並表示會指派質量控制小組及檢查員嚴格檢查整個生產過程,確保內部及外包生產達到公司及顧客所要求的同等高品質標準。

 

凡勃倫效應

為了不流於大眾,奢侈品牌曾屢次漲價,但銷量不減反增,這似乎是一個怪圈。

經濟學家早已注意到這點,甚至畫出了一條向上傾斜的需求曲線——價格越高,需求量越大。這種現象最早由美國經濟學家凡勃倫(Veblen)注意到,因此被命名為「凡勃倫效應」。它反映了人們進行炫耀性消費的心理。

英國《金融時報》「Lex專欄」認為,普拉達是真正意義上的「炫耀性資產」,它將IPO設在香港,是因為那裡對炫耀性資產的估值最高。

正如世界奢侈品協會的報告所指出的那樣,中國人購買奢侈品不在乎產品本身的設計理念和文化背景,能讓很多人知道它是最知名的奢侈品就行。

 

一個明顯的特點是,中國的奢侈品消費群體非常年輕。調查顯示,中國奢侈品消費者平均比歐洲奢侈品消費者年輕15歲,比美國的年輕25歲。月收入約10000元的消費者佔總數的一半以上,他們的年齡在25到28歲之間。

值得注意的是,普拉達旗下另一重要品牌MiuMiu於1992年成立,主打年輕市場,近年增長速度極快,為Hermes、LV、Gucci等同業品牌的一倍以上,大有趕超Prada之勢。

 

在專家看來,中國的奢侈品消費市場還有一個成長過程。

 「相對奢侈品的價格,人均收入不高卻一定要去追求它,各國的奢侈品消費過程中都會有這種階段。而中國的這個階段很可能比別的國家維持的時間更長,或者購買的人群更大。對奢侈品意義的認定導致了這種現象,但是這種現象一定會過去。」陳冠說。記者趙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173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