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龐氏騙局」何時休

http://www.21cbh.com/HTML/2012-3-3/3MMzA3XzQwNjQ3MQ.html

「錢生錢」遊戲一直在上演。不過這次的戲台從長三角溫州搬到了珠三角海豐縣梅隴鎮。

2012年2月24日,一條爆炸性的新聞迅速在梅隴鎮傳開並波及全國——當地白銀交易市場「上線的上線」葉熙成(音)、「上線」胡見智(音)等人攜保證金「跑路」。

海豐縣政府提供的信息顯示,葉、胡等人捲走的是梅隴鎮乃至全國許多首飾廠家及炒家的訂金,涉案商戶約140人,銀錠7023塊,訂金1.6億元。

誰也不知道,能引誘全國首飾廠家和炒家的這個粵東小鎮,究竟埋藏了什麼神奇的能量?

細問事件脈絡,不難發現,又是一場「龐氏騙局」的變異。

葉熙成這個半路出家的銀料商,此前是當地房管所一名普通職員。憑著售賣銀錠的低價優勢,迅速在這個充分競爭的市場打開局面。在梅隴鎮掀起一股全民炒銀之風。

但享受低價也要付出代價。銀料商紅旗公司的政策是:「一塊銀錠15公斤,訂一塊要交5萬元訂金,3-5天後交貨,按照訂金日的價格結算。」這和期貨的保證金交易類似,區別在於紅旗公司既未設置警戒線又無止損點,只是一味吸納保證金。

實際上,葉的紅旗公司拿銀料的渠道並無特別之處——按市場價從各地購買,再低價誘人採購。紅旗公司的商業邏輯在於銀價若跌則其可賺差價;銀價若漲或持平則其虧錢,填救方法是需要更多「下線」參與才能補齊虧空。

經營數月後,紅旗公司改變政策:15公斤銀錠的訂金從5萬元降至2萬元,交貨日期也延為10天(至事發前延遲24天未交貨)。降低門檻後,更多勇敢者加入到這個財富遊戲。

資料顯示,炒銀人群包括首飾廠商、外地炒家、公務員、教師和普通老百姓,甚至有人抵押房屋貸款購買銀錠。

這場賭博,賭的就是白銀行情,在紅旗公司拙劣手段下,賭局衍生成騙局。

事後看來,「跑路」發生之前,並非毫無預兆。

心碎的被騙商戶到派出所報案時,手中並無有利證據:一是紅旗公司為非法存在,竟無工商登記資料;二是買賣銀錠應有的收據、發票,在胡某等人的「這麼多人交易都沒發票,行業就是這樣的」等搪塞下無法獲得;甚至被騙後,對於報案與否,商戶們心存顧慮。

不可否認,私下交易現貨白銀確實為部分首飾廠商解決燃眉之急,但原始而混亂的交易方式潛伏巨大風險。事件發生後,擁有400多家銀首飾廠家、1.6萬餘人從事銀料加工的「首飾之鄉」梅隴鎮,所受經濟影響甚大。

商戶與鄉民的貪婪和愚昧必須自省,而監管缺位,也是釀成貴金屬交易惡變的要因之一。

事 實上,監管層已開始部署有關行動。2月2日,落實《國務院關於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 切實防範金融風險的決定》的有關會議認為,目前各類交易場所發展很快,交易內容和形式豐富多樣,這對於服務實體經濟產生了積極作用。但由於缺乏規範管理, 一些地區在交易場所設立中出現了盲目發展等問題,違法違規問題日益突出,監管責任和制度邊界不清,風險逐漸顯現。

證監會主席郭樹清提出,要進一步摸清情況制定工作方案,並盡快啟動實施,確保6月30日前完成各項工作。隨著大限臨近,但願「龐氏騙局」們盡快匿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65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