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化解僵局 許宗力主張《兩岸協定締結條例》前大法官:先立法 再重審服貿

2014-04-14  TWM
 
 

 

太陽花學運「先立法、再審查」訴求獲各界共鳴,對此議題,《今週刊》特別專訪前大法官許宗力,他認為,兩岸監督機制立法的確具有迫切性;本文為許宗力談話的口述整理。

口述‧許宗力 整理‧何欣潔兩岸《服貿協議》讓兩岸經濟更緊密綁在一起,因經濟規模懸殊,台灣經濟終有一天會逐步被磁吸、納入中國經濟的洪流,最終結果是實質統一,又或者因中國併吞台灣的政治野心,最終結果其實是政治統一。屆時,台灣,不管是現在依附在中華民國這個名字,或大家所熟悉、感到親切的台灣這個名詞,將不再具「國家性」,中國頂多就是賞給你比香港多一點點自主性的特區地位;也或許根本不對你施恩,反而採取專政制度。

以上是不是杞人憂天?或者現狀根本只是溫水煮青蛙?馬政府胸有成竹地保證,已經做過國家安全影響評估,認為《服貿協議》還未觸到底線,政府也備有十八套劇本因應,國家安全確保無虞。我們很願意相信政府真的做過國安評估,真的擁有確保國家安全存在的十八套劇本。但政府迄今所作所為,很難令我安心。看了支持服貿懶人包、政府說帖,至少國安方面沒能說服我。

這次學運喚起更多人對服貿的認識,喚起大家憂患意識,我認為是最大貢獻。但結果如何,還是悲觀。如果只是回到「張慶忠三十秒」前的狀態,在委員會逐條審查、逐條表決,只要總統堅持服貿絕不能改、絕不能退,黨紀伺候下,表決結果顯而易見。這時你又能怎樣呢?少數服從多數,這就是民主,誰叫善良、溫和、保守的多數台灣人選出這個政府、選出這個國會?既然是多數人的選擇,少數人只能奉陪。是不是太遲了,一切已定?

我相信絕大多數國民,不分藍綠,都可以同意,跟一個對我們有併吞野心的國家簽《服貿協議》,絕不可能與跟美國、日本或新加坡、紐西蘭簽《服貿協議》相提並論,這種與虎狼談生意的經貿協定,絕對值得我們以一種更謹慎的特別程序來處理,這也是我個人與幾位法學界同事推《兩岸協定締結條例》草案,建議將陷於爭議的《服貿協議》暫予擱置,待相關監督法制建立再續行處理的原因。

強摘的果子不甜,引發那麼大疑慮的協議若強渡關山,徒引發更多紛爭。

若以新法架構下更審慎、嚴謹的程序處理,即使最後還是通過一個對台灣不利的協議,至少我們還能對得起自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6526

俄羅斯人不同意!歐盟被迫延遲對烏自由貿易協定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163

D6D27EC8D959245E2BAF6B8A77493F5B

迫於俄羅斯壓力,歐盟周五表示將推遲執行與烏克蘭的自由貿易協定,該協議將被推遲1年,至2015年底生效。(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據法新社,歐盟貿易委員會Karel de Gucht表示,在與俄羅斯、烏克蘭部長談判後,歐盟決定將與自由貿易協定,不過仍將延長對烏克蘭商品的臨時優惠關稅。

消息人士表示,自由貿易協定原本定於今年11月14日生效。如今,歐盟28國不得不推遲簽署該協議。

在與烏克蘭外長Pavlo Klimkin、俄羅斯經濟部長Alexi Ulyukayev會談之後,Karel de Gucht表示這是“全力支持烏克蘭穩定舉措的一部分……三方將繼續討論,如何解決俄羅斯提出的憂慮。”

隨著烏克蘭逐漸轉向西方,俄羅斯就一直試圖重新確立在烏的影響力。俄羅斯一直將烏克蘭與歐盟的貿易協定視為對本國經濟的一大威脅,因為這將導致大量的歐洲商品湧入烏克蘭,削弱俄羅斯對烏克蘭市場的控制。俄羅斯還擔心這些商品最終將經過烏克蘭進入俄羅斯,沖擊本國產業。

對於此次的讓步,歐盟官員解釋稱:“如果你希望解決沖突,你必須有靈活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849

進擊的普京:烏歐協定若執行,俄必將報複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611

俄羅斯總統普京在9月17日致烏克蘭總統波羅申克的信中強硬表態:如果烏克蘭執行此前和歐盟簽訂的貿易協定(聯系國協定),那麽俄羅斯將立即采取報複行動。即便是烏政府為迎合協定做的立法調整,也將遭到莫斯科的“回應”。

普京在信中表示:烏克蘭和歐盟之間的貿易協定需要做出“系統性調整”,以確保俄羅斯的經濟地位不受到影響。現存的俄羅斯-烏克蘭之間的經貿合作關系必須得到完全保留。普京並未明確透露將采取何種方式報複烏方,不過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上周已經簽署一項法令限制烏克蘭向俄羅斯的出口,該法令目前已經生效。

歐盟外交官認為,如果俄羅斯全面提高關稅的話,烏克蘭每年將因此損失30億歐元。包括鋼鐵、煤炭、化學品和谷物在內的出口都將受到影響。

稍早之前,歐盟和烏克蘭達成了具有里程碑性質的自由貿易協定。為了顧及俄羅斯的“感受”,該協定實施日期將從原計劃的2014年11月推遲至2015年12月。

不過顯然普京對於歐盟的這一讓步並不感到滿足。根據普京的要求,烏克蘭和歐盟需要將協定所涉及的2000多項免稅產品剔除,這個數量占到了免稅產品總量的四分之一。

對於俄羅斯企業而言,一旦烏克蘭執行聯系國協定的話,更高的歐盟規則要求將影響到他們向烏克蘭的出口。根據協定,歐盟將給予烏克蘭企業技術和資金幫助以滿足歐盟的規則,而俄羅斯企業則需要自掏腰包來滿足歐盟要求。(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059

外媒:中美爭奪APEC自貿協定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441

外媒報道稱APEC貿易部長們未能在兩天的部長級會談中敲定關於高科技產品與區域貿易的協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稱,美國正阻撓中國加速建設亞太自貿區(FTAAP)。談判將在周一召開的領導人峰會上將繼續進行。

《華爾街日報》稱APEC21個成員國貿易部長自周五晚間到周六早晨都在談判兩個協議。其中,一個是東道主中國支持的亞洲自貿區;另一個則是擴大原世貿組織在上世紀90年代達成的《信息技術產品協議》(Information Technology Agreement,ITA,該協議旨在消除對高科技產品的關稅),後者是美國希望做到的,但中國不願意推動。

在亞洲自貿區問題上,中國成功推動APEC成員國同意對此進行兩年的可行性研究。在貿易部長會談的聲明中對此的措辭是“其目標是盡早建立亞洲自貿區”。但《華爾街日報》援引官員的消息稱:中國最初希望達成更進一步的協議,包括明確談判開始和結束的時間。但最終達成的結果更像是一個口頭支持。

該報道還提及,中國方面的努力受到美國和其他一些APEC成員國的反對,他們更想聚焦於由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系協定(TPP)。

目前,中美兩國支持不同的地區自貿協定,中國目前正積極推動建設FTAAP,美國則主導TPP,後者將中國排除在外。

外媒稱美國阻撓中國的努力是擔心亞洲自貿區談判會妨礙美國主導的TPP談判進程。部長會議的聲明也寫道“任何亞洲自貿區談判都將基於正在進行的區域事宜”。美國貿易代表Michael Froman此前表示,最終的TPP協議將在幾周內完成,或者個把月。而當前橫亙在其中的主要問題是進入日本農業市場。美國國務卿克里在周六表示TPP談判“是一場我們必須獲勝的戰鬥”。12個TPP成員國部長在周六下午會談試圖縮小分歧,周一他們將繼續談判,但取得突破可能性不大。

就TPP未邀請中國加入一事,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昨日回應稱,不認為美國政府不歡迎中國參加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系協定(TPP),中方對TPP持開放態度並樂見其成。中方非常關註它的談判進程,也在評估談判發展情況。

美國總統奧巴馬將於下周一(11月10日)出席在北京舉行的APEC會議。

在ITA問題上,過去兩年里各個國家都在試圖達成一個新的稅務協定。但仍有30個關稅稅種處於爭議之中,中國堅持繼續保留這些稅種。中國正在努力建立包括半導體在內的高科技產業,認為關稅是避免國際競爭的手段。

中美在周六繼續談判ITA事宜。外媒援引談判分析師稱,美國試圖利用中國渴望在北京會談上獲得成果的心態來達成協議。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294

中韓自由貿易協定就實質性內容達成一致 覆蓋90%稅目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465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韓國總統樸槿惠在北京舉行會晤,雙方共同確認中韓自貿區結束實質性談判。中韓自貿區協定簽署後,將大幅減少這兩個亞洲大國的投資和貿易壁壘。

會晤後,在兩國領導人共同見證下,中國商務部部長高虎城和韓國通商產業資源部部長尹相直,分別代表兩國政府簽署了結束中韓自貿區實質性談判的會議紀要。

中韓自貿區談判於2012年5月啟動,是我國迄今為止對外商談的覆蓋領域最廣、涉及國別貿易額最大的自貿區。

根據談判成果,在開放水平方面,雙方貨物貿易自由化比例均超過“稅目90%、貿易額85%”。協定範圍涵蓋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和規則共17個領域,包含了電子商務、競爭政策、政府采購、環境等“21世紀經貿議題”。

同時,雙方承諾在協定簽署後將以負面清單模式繼續開展服務貿易談判,並基於準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模式開展投資談判。中韓自貿區談判實現了“利益大體平衡、全面、高水平”的目標。

官方數據顯示,中國是韓國最大貿易夥伴,2013年雙邊貿易達到2289億美元,相當於韓國1.08萬億貿易總額的21%。

《華爾街日報》認為,對於正在努力推高中國在亞洲地區貿易協議中的地位的習近平來說,達成這個協議是個意外的勝利。習近平希望利用周一和周二在北京召開的APEC領導人峰會來推動一個以北京為中心、全太平洋範圍的地區貿易協議,即亞太自貿區協議(FTAAP)。

華爾街見聞網此前報道稱,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系協定(TPP),把中國排除在外,並試圖反對中國借本周的峰會開啟關於FTAAP的啟動談判。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552

中美達成減排、軍事等多項協議 李克強敦促盡早完成投資協定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614

QQ圖片20141112200904

中美雙方就減排、軍事等多項事宜達成一致。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敦促雙方盡早完成投資協定。這超出了許多分析人士的預期。此前,由於網絡間諜、香港占中等問題,中美關系受到一定打擊。

在與美國總統奧巴馬進行了交談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表示:

中美要構建同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相適應的中美新型軍事關系。兩國國防部簽署了建立重大軍事行動相互通報機制和公海海域海空軍事安全行為準則,雙方應該在此基礎上深化兩軍交流、互信、合作。中方願意同美方繼續推動兩軍在高層交往、機制性交流、聯演聯訓等方面不斷取得新進展。

兩國就商務、旅遊、留學人員簽證達成互惠安排,這將極大便利兩國人員往來。中美要加強人文交流,為兩國關系發展樹立正確民意和輿論導向。雙方將為對方國家商務、旅遊人員頒發10年多次簽證,為留學人員頒發5年多次簽證。

中國提出的亞洲安全觀、建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絲路基金等主張和倡議都秉持開放包容原則,歡迎包括美國在內的有關國家積極參與。

維護臺海和平穩定符合中美共同戰略利益。希望美方恪守一個中國政策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的原則,停止售臺武器,以實際行動支持兩岸關系和平發展。

兩國元首就加強雙邊、地區和全球層面合作達成多項重要成果和共識,同意加快雙邊投資協定談判進度,力爭於年底前就核心問題和主要條款達成一致,在2015年啟動負面清單談判。雙方積極評價兩國就信息技術協定擴圍談判達成一致。

中美雙方共同發表了《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宣布了各自2020年後的行動目標,並將共同推動國際氣候變化談判於2015年巴黎會議如期達成協議,加強清潔能源、環保領域合作。

此外,在會見美國總統奧巴馬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敦促盡早完成投資協定。他表示,

中美經貿合作是雙邊關系的壓艙石和推進器,對發展中美關系產生正向乘數效應。希望雙方本著務實靈活態度,盡早談成一個高水平、雙向平衡的雙邊投資協定。進一步培育雙邊貿易新的增長點,拓展基礎設施建設合作新空間,提升科技合作層次,希望美方在放寬對華高技術產品出口限制上盡早采取實質性措施。樹立綠色經濟新標桿,以兩國共同宣布2020年後各自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目標為契機,擴大頁巖氣、核電、可再生能源、低碳環保技術等合作,希望美方在對華出口相關能源產品和技術方面采取積極態度和實際行動。

美國總統奧巴馬表示,

美中是十分緊密的合作夥伴。作為世界上兩個最大經濟體,美中擴大合作不僅有利於兩國各自發展,也有利於世界。美方願同中方加快雙邊投資協定談判,擴大投資規模,推進貿易自由化,加強能源創新等領域合作,促進兩國經濟增長和就業,推動世界經濟複蘇。美方歡迎更多中國企業赴美投資興業。

中美雙方在核心問題上達成一致令人驚訝。美國一直努力整合其在亞洲的影響力,而中國則希望自己能成為亞洲重要的軍事、經濟力量。

此前,由於網絡間諜、香港占中等問題,中美關系受到一定打擊。此次雙方取得的進展顯示,奧巴馬希望加強與中國的關系,並將此作為其亞洲政策的要點。

而對於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來說,他希望此次協議可以幫助其與美國建立一種新型大國關系。中國擔心,奧巴馬的繼任者可能對中國采取更強硬的態度。

前美國國務院和國家安全委員會官員Jeff Bader表示,中國試圖將中美關系送上正面軌道。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936

中澳簽署自貿協定意向書 澳最終將取消所有自中國進口商品關稅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783

彭博社報道稱,中澳簽署自由貿易協定意向書,中國取消了澳洲對華煤炭出口關稅。

意向書還顯示,澳洲對華出口的包括鋁土礦、煉焦煤、動力煤等能源和資源產品將在兩年內免除關稅; 將在四年內取消澳洲奶制品行業關稅;將在九年內取消所有澳洲進口牛肉的關稅。

此外,悉尼將建立人民幣清算銀行,同時中國授予澳大利亞500億元人民幣RQFII額度。

另據新華社報道,澳大利亞承諾最終將把所有從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降為零。

澳大利亞總理阿博特評論稱,中澳自貿協議是迄今為止中國與其他國家簽署的最為全面的貿易協議。

以下來自華爾街見聞實時新聞:

澳大利亞:自由貿易協定意味著(澳大利亞)進入中國服務市場的最好時機。

95%的出口中國的產品最終將免關稅。

將在九年內取消所有中國對澳洲牛肉的進口關稅。

將在四年內取消澳洲奶制品行業關稅。

澳洲對華出口的包括鋁土礦、煉焦煤、動力煤等能源和資源產品將在兩年內免除關稅。

將中國企業赴澳大利亞投資的審查門檻金額從2.48億澳元提升至10.8億澳元。

將在悉尼建立人民幣清算銀行。

今天早些時候,華爾街見聞網站援引新華網介紹過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澳大利亞總理阿博特17日在堪培拉舉行會談,雙方共同宣布實質性結束中澳自由貿易協定談判,有望為澳出口企業帶來巨大商機,或緩解澳煤礦商的困局。

澳大利亞總理秘書 Josh Frydenberg周日在布里斯班(澳東部城市)接受彭博新聞社的采訪時表示,自貿協定“將會改變遊戲規則”。他表示:

中國對澳開放包括農業、服務在內的行業將讓澳大利亞受益匪淺。

澳洲第一大銀行——澳洲聯邦銀行的數據顯示,澳大利亞是發達國家中對中國依賴程度最高的國家,澳對華出口占其GDP比重的5.3%。中國對自然資源和能源的需求是“多多益善”,而澳大利亞人則享受著中國廉價制造業產品帶來的好處。 2013年,中澳雙邊貿易達到了1510億美元。

據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報道,中澳自貿協議的一大亮點是,澳大利亞貿易部將為澳國內牛奶場帶來四年內免關稅進入中國市場的機會。此外,澳大利亞的釀酒商、金融機構、工程服務企業等眾多領域均將獲得進入中國市場的優待機遇,中國政府對澳大利亞貿易放開的廣度和深度均令相關行業驚喜過望。

此外,據澳大利亞《悉尼先驅晨報》報道,除牛奶外,包括酒類產品、園藝產品、海產品、煤炭等累計占澳大利亞出口額93%的貨物都將在2019年前削減關稅至零。

澳洲聯邦銀行首席匯率和利率策略師、國際經濟部主管Richard Grace評論稱:

聲明宣布後,澳元很可能會受到條件反射式的提振。中澳雙方都會從中收益,但是澳洲較小型的企業將會更多地獲益。

緩解澳煤礦商困局?

匯豐銀行預計,自貿協議將免除自澳進口煤炭的關稅。

作為全球最大煤礦出口國,中國取消煤礦關稅將刺激澳洲煤礦商的利潤增長。此前,由於全球煤礦供應過剩和經濟增長放緩,煤價受到壓制,包括法興銀行和法巴銀行在內的投行都削減了煤價預期。

匯豐銀行澳大利亞首席經濟學家Paul Bloxham在電話中告訴彭博:

對於煤礦行業來說,(自貿協議)可能意味著近期中國宣布的煤炭進口關稅不適用於澳洲。這很重要。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632

中澳自貿協定影響電話會議紀要:對液態奶影響大於奶粉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735

本帖最後由 三杯茶 於 2014-11-19 11:08 編輯

中澳自貿協定影響電話會議紀要:對液態奶影響大於奶粉,對乳企影響可控

主要數據:
  

① 奶粉進口量:2014年1-9月我國進口奶粉總量(包括全脂+脫脂)為81萬噸,其中來源於澳大利亞的進口奶粉為3萬噸,占比3.7%,位列第三,進口金額1.5億美金,占比3.7%;
  

② 液態奶進口量:2014年1-9月我國進口液態奶總量(包括全脂+脫脂)為21萬噸,其中來自澳大利亞的進口液態奶為2.7萬噸,占總體進口液態奶比重12%,位列第二,進口金額3041萬美金,占比13%。
  

③ 奶粉單價:2014年1-9月我國進口奶粉到岸單價為4.96美元/KG;其中澳大利亞進口單價為4.98美元/KG,新西蘭為5.03美元/KG。澳大利亞單價略低於新西蘭。
  

④ 液態奶單價:2014年1-9月我國進口液態奶到岸單價為1.07美元/KG;其中澳大利亞進口單價為1.14美元/KG,最大的進口國德國為0.97美元/KG。澳大利亞到岸單價比德國單價高出17%。
  

⑤ 關稅:目前我國進口液態奶最惠國關稅在10%-20%之間,全脂和脫脂牛奶關稅稅率為15%。按照7元/L的到岸單價算,15%的關稅為0.5元,即關稅減免對每盒牛奶單價影響0.5元。

研究員觀點:

1、 總體而言,中澳自貿協定以及未來更多的自貿協定是國內相關產業和企業必須要面對的客觀現實。能采取應對措施的企業還是好企業。

2、 自貿協定給乳企帶來的是壓力和機遇並存,機遇甚至大於危機。市場應該清楚的認識到國內乳業供給環節存在的問題,如果把生產環節同供給環節割裂,生產環節的企業尋找到更為經濟的原料供應,對生產環節是有利的,雖然現實情況不是那麽簡單,但實際乳企一定能在構建系統優化的生產加工鏈條當中受益。而在應對品牌消費端方面,高度穩固的寡頭市場結構對於把控市場走向十分有優勢,而當進口奶市場整體話語權逐漸滑向國內乳企巨頭手里,未來國內乳業的產品結構、渠道結構和市場層級都將是比較鮮明和合理的。


電話會議紀要:

中澳自貿協定的背景:
中國需要更好的貿易和投資環境,自貿協定同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有很大關系,中國同澳大利亞自貿協定從2005年就開始談。中國同時還在和韓國、歐洲等很多國家和地區在談。瑞士基本已經確定,歐洲幾個國家也在談,簽訂自貿協定國家會越來越多,這是個趨勢。

未來國外越來越多的快消品會進入中國市場,而且價格會產生沖擊,對消費者來說是福利。

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兩個國家出口結構:
這兩國都是出口型的,一個偏重資源(澳大利亞),一個偏重產品(新西蘭)。

新西蘭有最大的出口載體恒天然企業,新西蘭以出口大包粉等原材料為主,澳大利亞以出口成品為主,比如嬰幼兒配方奶粉、UHT奶。原因是澳大利亞原奶價格比新西蘭高一些(今年兩者成本可能會打平)。雖然澳大利亞出口成品為主,但在出口的過程當中,澳大利亞品牌並不占主導和優勢。

2013年澳大利亞脫脂奶粉產量25萬噸,新西蘭的產量38.6萬噸。澳大利亞全脂和半脫脂奶粉14萬噸,新西蘭是125萬噸(中國2013年從新西蘭進口奶粉68.7萬噸,澳大利亞進口2.8萬噸)。

新西蘭牛奶產量2000多萬噸每年,澳大利亞不到1000萬噸,兩者差2.2倍,新西蘭400萬頭,澳大利亞不到200萬頭。

澳大利亞每年110公斤,新西蘭是70多公斤人均消費。


乳品供應潛力:
80年代澳大利亞比新西蘭好,但這幾年新西蘭非常快。澳大利亞奶牛養殖集中在東南部,維多利亞州為主,土地面積3%,但奶牛養殖占到60%。澳大利亞能養殖的國土面積是有限的,不會無限制的增加。澳大利亞奶牛養殖規模水平不如新西蘭,原奶單產達到8-9噸。每年乳制品出口30億澳元,每年增長10%左右。

新西蘭南島的牧場分布均勻,牧場土地肥沃,可以全部養奶牛。

澳洲很多土地幹旱,適合養殖肉牛,不適合養奶牛。幹旱和洪澇災害要比新西蘭多很多。澳洲乳品增長空間有,由於其很多陸地面積不適合養殖奶牛,同新西蘭比還差很大一截。

對中國企業的影響:
對中國的好處:中國投資澳洲的門檻降低,中國企業往澳洲投資會升溫,伊利、蒙牛、光明、貝因美、三元都已經或準備去投資,澳大利亞將成為繼新西蘭以後第二投資熱門國家。

自貿協定是好事情。中國乳業需求增長很快,新西蘭是穩定的供應地,資源保障。中國的企業必須走出去。新西蘭一家獨大有風險。中澳貿易關系的加深,澳洲將成為新西蘭之後穩定供應資源保障的國家。

澳大利亞以出口成品為主。澳大利亞短期對中國出口奶粉大量增加不太可能,原因是產能比較低。

澳洲沒有很大產能空間(包括他適合養殖奶牛的國土面積比例是不高的),產品結構在那放著。澳大利亞人均用奶量是新西蘭的1.5倍,澳大利亞人口是新西蘭的好幾倍,2400萬,新西蘭450萬。懷疑有沒有更多的東西進入中國。

澳大利亞是250萬噸,液態奶產量。是新西蘭的數倍。澳大利亞短期內快速進入中國的產品是UHT奶。

澳大利亞乳制品的優劣勢——澳洲奶粉市場主導品牌是歐洲的:
歐洲是成品(比如嬰幼兒奶粉、酸奶、UHT奶,企業多,品牌多)占優勢,新西蘭是原料奶源占優勢,澳大利亞兩頭都不占。

在澳大利亞市場主導的嬰兒奶粉、奶酪等基本都是歐洲的品牌,而且澳洲很多乳品工廠都是歐洲和新西蘭品牌企業所有;澳洲本土最大的是邁高,品牌優勢不明顯。因此地位很尷尬。

澳洲UHT體量很大,主導出口也會以UHT為主,未來協定後,澳洲UHT牛奶的出口相對來說才是有潛力的。

對中國國內乳制品消費市場的影響
中國同澳大利亞談自貿,同歐洲也在談。從市場影響看品牌影響最大的是歐洲,原料影響最大的是新西蘭,澳大利亞夾在兩者中間。
不能狹義認為中澳自貿協定是一個威脅,因為威脅比不上歐洲和新西蘭。


影響,第一,在產品市場對國內有沖擊但不明顯,更不用驚慌。進口液體奶今年30萬噸,占比很低。到2018年之前,認為進口奶占UHT消費量應該不會超過5%,所以說沖擊不是很明顯。第二,進口奶價格比較低,會改變目前高端牛奶的是市場格局。

未來企業戰略布局該怎樣?

建議的布局是這樣:國內大型企業加速走出去,加速品牌和資源合作和收購。同時,依靠國內奶源的,加快國內走低溫化。2014年很多養殖企業給中央上報信息,要求保護國內養殖,中央也比較重視,近期也可能對複原乳出臺一些政策。以國內奶源為原料的一定要走附加值高的產品,比如酸奶建議采用鮮奶而不是奶粉,高檔的功能奶也建議用生鮮乳而不用奶粉。

未來自貿協議對中國奶源的影響
未來同歐洲自貿談判一旦成行,對國內奶業的影響是肯定的。

國際原奶價格優勢明顯,國內原奶價格3.8-3.9,歐洲3.4-3.5,新西蘭2.7-2.8。我們的價格比歐洲高20%,比新澳高30-40%。且國內養殖規劃和標準化程度低,品質差異大,原奶劣勢明顯。國內養殖有資源瓶頸,飼料、水、土地。目前國內超大規模養殖不符合中國國情。過去的小散退出市場,奶牛養殖發展現在並不穩定。

未來中國需要依靠外向保障的趨勢越來越明顯,政府也是持比較支持的態度。對沖擊的應對,要加速海外布局和國內低溫化。另外,切實可以加速適度規模化和一體化,降低成本價格。成本高在於產業模式和管理運營落後,不完全是原料成本更高。國外的原奶價格保持平穩的原因:牧場管理做到最好。

國內乳企受益更多還是受損更多?
當然是受益更多。

澳洲自貿協定最大優勢在於降低投資門檻。國內乳企通過自貿協定加速海外布局,購買企業和品牌,購買資源,綁定原奶資源。跟研究機構合作提升技術水平。協定以後對外投資合作的門檻會越來越低。

中國進口奶趨勢不可避免。今年國內原奶需求4600萬噸,2020年7000萬噸。國內滿足不了。自貿協定,一方面有助於乳品價格降低,另一方面有助於國內資本對外布局。

中國的企業去澳洲布局,通過並購品牌+工廠,資源進入中國市場後,國內企業有政策、渠道優勢,在進口中能起主導作用。未來進口奶有定價能力的是國內企業。進口對國內的沖擊談不上。

對養殖,國內需求很大。國內和國外需要分工,國內引向高附加值產品,如低溫;進口奶把價格往低里引導。完成分工後,國內和國外並不矛盾。日本為了保護本土養殖,發展低溫巴氏奶,除了巴氏奶,其他全部從澳洲新西蘭進口。

進口奶2014年占比多少?澳大利亞液體奶進口是否有沖擊?
1%多。進口品牌數量很多,但是沒有很大的,多而不大不強。原因是從業者多數是貿易類公司,甩給經銷商,不做市場。

今年開始國內大的企業參與進來,伊利蒙牛光明新希望三元貝因美等等,國內大乳企參與後的比例可能會做到進口總量的50%-70%掌握在中國企業手上,那麽就掌握了進口奶的話語權。

中國市場層級非常明顯,即使在高端牛奶受到沖擊的情況下,未來金典和特侖蘇往三四線市場走(非常適合禮品市場),一二線用自己的進口產品來同其他進口奶競爭,同時高端產品再出新品,更高系列,例如花色系列(例如小黃人)來填補,做到產品的梯度,來化解這個沖擊,完全是做得到的。

國產的優勢:1.中國企業,像伊利蒙牛這樣的企業,對市場和渠道的把控非常嚴謹細致。產品流向控制很好,國外企業不可能相抗爭,伊利、蒙牛渠道力量是國際上其他企業不具備的。中國市場縱深度很大。進口奶能不能沖擊國內市場,核心是看能不能做傳統渠道。2.國外UHT品類單一,我們國家品類非常豐富,進口奶不可能做那麽多口味。消費者對口味忠誠度很低,國產轉換很快,國外不行,跟不上市場變化。

國內企業對市場把握強太多,所以生產和營銷成本都比國外好。自貿協定後,企業能夠系統化的生產銷售優化,獲得更為綜合的競爭力優勢。

進口奶現在品牌很多,但沒有一個品牌能做出有影響力的規模出來,但國內企業走出去以後再走回來,在渠道市場份額和定價方面的話語權是完全不一樣的。

資源分工問題,政策上有沒有推廣巴氏奶的趨勢?
目前政策方面對主推巴氏奶還沒有那麽明顯,這個剛剛報到國務院,主要是國際奶價下降,奶農利益受損的問題,剛剛引起重視,政策還沒有出臺。

關於資源分工的問題,是長期的問題。對於伊利、蒙牛能不能做巴氏奶:伊利說只要市場需要馬上能做,只要時候到了,就能轉;伊利原來奶源主要在北方,從06年開始做織網計劃,奶源東移、南移,現在在各個省份建立牧場。蒙牛依靠現代牧業,下一步也會發展酸奶、乳酸菌飲料,低溫渠道也在搞。巴氏奶伊利和蒙牛要做都能做,為什麽不願意做,因為現在量還很少。

中國消費目前還會是常溫為主,這是中國人消費習慣以及常溫奶特性決定。現在90後00後開始適應低溫奶,前景是好的。需求是好的,低溫奶發展取決於需求的培育,另外取決於奶牛養殖能不能適度規模化發展。

兒童奶情況不是很好的原因?
乳品未來很專業細分的方向,兒童奶這幾年受制於食品安全問題,消費者對兒童奶添加的東西產生質疑,影響消費;另外而且兒童奶價格比較偏高,三四線城市一下推廣比較困難的;替代品比較多,例如莫斯利安在三四線銷售很好,很多兒童是消費對象,這對兒童奶也是替代;當前一二線銷售,三四線還是比較少,一二線替代品很多。

旺旺的兒童奶做的不好,一個重要原因是旺仔在兒童奶紅火的來的時候沒有將兒童奶產品做成系列;而蒙牛伊利在兒童奶發力後,很快形成了系列化,做市場,做渠道方面優勢逐漸突出,兒童奶,兒童酸奶等等。下一步很多人要做,貝因美要做,在渠道方面精耕細作,對旺仔有很大競爭壓力。

奶粉新政的影響:
以前有1000家是國外品牌,80%是貿易公司。從去年7-8月後,很多企業停止進貨,到今年以後,5月份名單公布以後,看到大量原來不知名品牌已經退出市場。今年完達山、三元、飛鶴從去年6-7月抓住這個機會。新政終結了過去大家對洋奶粉的迷戀。

今年年底會看到變化,又有幾家企業開始躍躍欲試從二線市場發力,可能會重新回到06年的格局——國外和國內的品牌都有幾家很強勢的品牌。政策給消費者心理產生了影響。國內對新政的執行,品牌數量並沒有減少,很多企業被迫出品牌。伊利、飛鶴、聖元都出了很多副品牌,主要做嬰童渠道,6-7萬家終端,主要在3-4級市場。

2015年可能是行業拐點,今年轉型基本上都轉型完了。貝因美和雅士利在嬰童渠道做了產品,明年開始收獲。明年是中國嬰幼兒奶粉市場翻開新的一頁。

對雙11君樂寶奶粉在電商熱賣的看法:
雙11,降價、促銷的模式對非硬性需求的產品效應比較明顯,比如小家電、茶葉、堅果。嬰兒奶粉是硬性需求(比如孩子吃多少還是多少,量不會因為價格下降而增加)。如果商家參與自損利益對企業沒有好處。

今年雙11有幾個企業參與其中,第一類是當成品牌推廣的活動來操作。第二類是從12年開始出現專門做電商的品牌。有些產品品牌本來就是電商,需要按照電商規則做。(來自中銀國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792

中俄原油長期貿易協定是賣國條約麽?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454

本文作者趙亞赟,文章來自觀察者網。趙亞赟系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行業研究部主任。

12月24日,一則新聞震驚了國人,該新聞光看標題就很嚇人:“俄對華原油出口每桶均價90美元 高出國際油價50%”。如果這是真的,中俄原油長期貿易協定不就成了個不折不扣的賣國條約?照這樣說,簽訂這個條約的中石油公然賣國,批準協定的國務院不也成了糊塗蟲?

仔細看這則新聞,原來是:“彭博社引用其收集的數據稱,中國上個月從俄羅斯購買的石油均價為每桶90美元,是2010年12月以來的最低價格。”彭博社並沒說這個價格有什麽不對,但國內的一些媒體就開始鼓噪了——現在國際原油價格是60美元,90美元買俄羅斯原油,不是虧了50%?

乍一聽,好像是這麽回事,但仔細一想,有點不對頭。這60美元是目前國際原油期貨市場的價格,期貨市場有價格發現功能,往往領先於現貨市場。目前原油市場處於跌勢,跌勢中,期貨價格一般要低於現貨價格。這就有人說了,你再低也不能低這麽多啊?90美元和60美元的確差得太多。不過國際原油價格一路下跌,11月份價格顯然要比現在高。經過了解,我們得知中俄原油長期貿易協定中規定的價格是在布倫特原油價格基礎上通過一個複雜的公式計算出來的,中方因為這個公式的參數與俄方進行了長期艱苦的談判,最後俄方迫於國際原油市場不景氣,最後做出了重大讓步。布倫特原油期貨交易在洲際交易所(ICE)和美國商品交易所進行,是目前市場油價的標桿。新聞上說的60美元/捅的國際油價就是指的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

 布倫特原油期貨交易到了交割月的第15日可以進行交割,客戶可以選擇現金交割也可以選擇現貨交割(期轉現)。如果是現金交割,就選擇按15日之後一天的布倫特期貨交易價格(通常是收盤價)進行交割。所以這一天的價格很重要,通常被現貨合約所借鑒。一般來說由於交易往往從月初就開始,所以多半以上個月的交割價為依據來計算現貨價格。下圖是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一年期的走勢圖,我們可以看到10月布倫特原油期貨交割價是86.76 美元/桶。中俄原油長期協議的價格計算公式不公布,我們無從得知11月中俄原油貿易具體是按什麽價格,但按照10月布倫特原油交割價,加上稅收運費,90美元/桶是個很正常的價格,我們並沒吃虧,更沒人賣國。事實上拿跌下來的價格要求來對比以前的成交,說成是巨虧,本身就很荒謬。

 當然有人覺得中石油為什麽不把中俄原油長期貿易協定公布出來,讓大家了解這個公式,就沒這麽多麻煩了。但事實上,任何一家企業都不願把貿易協議公布於大庭廣眾之下,這次的采購價格甚至價格計算公式大家都知道了,等於漏了自己的底牌。下次再跟別的公司談判的時候,就容易陷入被動。之前我國與某油氣國簽訂了一個非常劃算的價格,後來被國內一個人在國際會議上泄露,結果搞得兩國都很被動。

20141225094853_23872

在這次中國“高價”買俄國原油的烏龍新聞事件中,筆者開始還以為是彭博社造謠企圖破壞中俄關系,後來發現彭博社只是給了這個數據,報道了11月中國自俄羅斯進口原油大增,還說價格為4年中最低。反倒是我們國內的有些媒體,聽風就是雨,不假思索,不調查研究,只憑自己想象就妄加議論,自己丟人不說,還誤導了群眾,抹黑了自己國家。前幾天,盧布一跌,國內有些媒體就在大叫中俄貨幣互換出現巨虧,結果淪為笑柄,這次又搞出原油巨虧的鬧劇。經濟新聞中有些是非常專業的事情,媒體應當虛心請教專業人士,不要只想著語不驚人死不休,甚至不把中國說成“最大輸家”誓不罷休,最後貽笑大方。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978

中韓初步簽署自貿協定 大連港漲約6%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555

自由貿易區,自貿協定,出口,韓國,中國

韓國貿易工業和能源部聲明稱,韓國和中國簽署了初步的雙邊自由貿易協定(FTA)。 韓聯社稍早報道稱,英文版的協定已出爐,官方簽署協定以前將翻譯為中韓兩國文字。初步簽署自貿協定意味著離正式實施更近一步。韓國官員將此協定視為國內最重大的貿易協議。

中韓自貿協定利好早盤拉升相關自貿區板塊,大連港(601880)漲近6%。

20150225Daliangang

 

去年11月10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韓國總統樸槿惠在北京舉行會晤,雙方共同確認中韓自貿區結束實質性談判。中韓自貿區談判於2012年5月啟動。中國商務部稱,中韓自貿區是中國迄今為止對外商談的覆蓋領域最廣、涉及國別貿易額最大的自貿區。

去年11月的中國商務部媒體吹風會透露,中國是韓國最大的海外投資目的國,而韓國是中國第三大國別出口市場,目前韓國對華出口占到其全部出口的26%。達成自貿區協定後,經過最長20年的過渡期,中方零關稅的產品將達到稅目的91%,進口額的85%,韓方零關稅的產品將達到稅目的92%、進口額的91%,這對兩國出口均有推動作用。

中國商務部網站介紹,根據中韓自貿區談判成果,在開放水平方面,雙方貨物貿易自由化比例均超過“稅目90%、貿易額85%”。協定範圍涵蓋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和規則共17個領域,包含了電子商務、競爭政策、政府采購、環境等“21世紀經貿議題”。同時,雙方承諾在協定簽署後將以負面清單模式繼續開展服務貿易談判,並基於準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模式開展投資談判。

上述韓聯社報道稱,中韓自貿協定預計有助於兩國雙邊貿易額突破3000億美元,較2012年的2151億美元增長39.5%。與韓國簽署自貿協定的地區合計GDP占全球GDP比重將由目前的61%升至73%。

路透報道提到,中韓自貿協定將大幅降低兩個貿易大國間的商業及投資障礙,但稻米、汽車等敏感項目則未列入其中。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311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