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暗物質」Facebook:從沒來過中國,但很多人都在談論

http://www.infzm.com/content/76087

「我就是首席執行官……賤人!」這張名片的主人,今年28歲的哈佛輟學生,完成了互聯網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融資。

在中國互聯網界,幾乎人人都在談論它,許多公司早已成為它的學生

儘管中國已經有許多網站可以實現Facebook的功能,但為何無一能像它一樣,深刻影響世界?

Facebook的崛起,與扎克伯格的瘋狂和硅谷的制度、文化環境有關;而它面臨的挑戰,則是當一家公司已經大到像是一個「不受監管的政府」,如何保證它願意,並且能夠,不濫用這種權力?

如果「世界第三大國」整體上市,將會發生什麼?

美國東部時間2012年5月18日,互聯網新貴公司Facebook登陸美國納斯達克市場,代號FB。截至2012年3月,這個網站的活躍用戶超過9億,僅次於中國與印度的人口數量。

Facebook的發行價是38美元,公司估值超過1000億美元,此次上市共募集了超過180億美元,是互聯網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融資。即使隨後 兩天股價跌破發行價,Facebook也依然是全球互聯網歷史上的一個奇蹟,要知道它創立至今不過8年,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現在也才28歲。

從來沒有哪個外國公司,像Facebook這樣牽動著中國人的目光,雖然它從未進入中國。在這裡,它被翻譯為臉譜網,還有一個暱稱:非死不可。

就在它IPO(首次公開募股)當天,納斯達克交易所和創新工場在北京舉辦了一個「守歲」酒會。

IPO要到北京時間的深夜,酒會從傍晚時分就開始了。大屏幕上播放著納斯達克實景,而屏幕這頭,從各地趕來的創業者們一邊發著微博,一邊靜靜等候。主辦者甚至設立了開盤價賭局。參與者每人拿出100元錢,猜中者可以全部拿走。

在創新工場CEO李開復的邀請下,易凱資本CEO王冉、土豆CEO王微、優米網創始人王利芬等幾十號人齊聚一堂,為萬里之外的Facebook成功進入資本市場乾杯。

易凱資本CEO王冉八點多就到了現場,一直到十一點多才離去。李開復則待得更晚。最近幾天,這位曾經供職微軟的創新工場負責人,每天都在微博上介紹著Facebook,從馬克·扎克伯格和其亞裔女友(祖籍中國徐州)的婚禮到Facebook上市給創業者的啟發。

一位現場的參與者發微博說:「很多人不理解,沒事兒去給Facebook開什麼Party啊。其實我在現場看到,所有人,包括李開復的興奮都是由衷的。或許真正的互聯網精神,就是不會因為別人的偉大成功而煩躁,相反,他們會由衷喝彩,並找到繼續前進甚至超越的動力。」

Google的對手

就在幾年前,還很難想像,Facebook會成為Google的對手。而現在,從資本到客戶到人才,這兩家公司的競爭都日趨白熱化。

對許多網民來說,Facebook是一個熟悉而又陌生的存在。它是世界上訪問量第二大的網站,僅次於Google。根據網絡數據服務公司Alexa 的記錄,在全世界互聯網用戶中,有29%在使用Facebook。現在,來自世界各地的用戶每天要在上面花費26億分鐘,用戶的增長速率也高得匪夷所思 ——每個月增長6%。

Google曾經以搜索這個工具開創了互聯網的新模式。在過去的10年裡,它遵循著嚴格而有效的算法,對在線活動的每個字節進行語法分析,最後建立起一幅不帶感情的世界網絡地圖,從而稱霸全世界。

而Facebook則打開了另一個入口。它正在創建的是一個更個性、更富人情味的互聯網,在那裡,由朋友、同事、夥伴和家人組成的網絡成為信息的主要來源,人們通過披露各自的內心而建立互信。

早在兩年前,清華大學計算機理論系博士樓天城就開通了Facebook賬號,因為一些師兄在那裡工作。

2010年3月,他報名參加了Facebook的黑客大賽。「整個清華計算機系的人都知道,」樓天城說,當時和同學們報名,就是想去「看看Facebook是什麼樣」。

黑客大賽是Facebook的招牌之一。崇尚黑客文化的馬克·扎克伯格用這種方式來選拔人才,激發公司活力。大賽有時一進行就是一個通宵,「攻城 獅」們在搖滾樂和啤酒中不眠不休,解決難題。樓天城參加的這個是環球大賽,總共有10萬人報名,最終選出25名勝出者到Facebook總部進行決賽。連 續兩年,樓都是這25人之一,並曾獲得季軍,被圈裡人稱為「樓教主」。

第一次到Facebook總部時,樓並沒有特別多的不一樣的感覺,因為Facebook看起來就像個創業公司,氛圍比較輕鬆。他印象最深的是兩點: 一是公司允許員工有一些奇怪的舉動,比如他們沒有停放自行車的地方,有的員工就把自行車掛在辦公室的牆上;二是馬克·扎克伯格的辦公室竟然是全透明的,任 何人都可以參觀,也可以敲門進去,就像是「一個透明的籠子」。

加上行程,他在Facebook總共不過待了兩天,其間他看到過一次扎克伯格,就在「透明籠子」裡辦公,「很平常的樣子」。那位沒唸完大學的哈佛輟學生並不知道,在萬里之外的中國,連他每天學習一小時中文的消息,都能登上媒體的頭條。

就在幾年前,還很難想像,Facebook會成為Google的對手。而現在,從資本到客戶到人才,這兩家公司的競爭都日趨白熱化。

樓天城就正在為此糾結。他同時拿到了這兩家公司的offer。「兩家公司都很優秀,對誰來說,這都不是一個容易的選擇。」

「科技版的暗物質」

《紐約客》雜誌稱,對於中國大多數人而言,Facebook就相當於科技版的暗物質,人人皆知這種力量不容小覷,但迄今為止尚不得親眼一見。

Facebook已經有了70種不同語言,而且超過70%的用戶是在美國境外。《紐約客》雜誌稱,對於中國大多數人而言,Facebook就相當於科技版的暗物質,人人皆知這種力量不容小覷,但迄今為止尚不得親眼一見。

在中國部分年輕人中,利用「翻牆」技術來體驗Facebook是一種時尚。實際上,如果沒有一幫朋友在Facebook上,「翻」過去其實一點也不好玩。Facebook的特點是:它不是一個讓你認識陌生人的交友網站,而是一個聯繫你和身邊朋友的網絡交流平台。

但很多中國網民出於各種各樣的原因,仍然想翻過去看看。

在電視台上班的趙曉娟,只因迷戀韓國明星李明浩,從2011年開始,便學習翻牆,因為,李明浩在Facebook上有賬號,而且和粉絲互動。

而在美國印第安納大學伯明頓分校讀研的周顏,以前主要用人人,但到了美國之後發現,「一群人約著出去打個CS,都不打電話,直接上Facebook上開個群組,然後約好一起去。」

在香港城市大學上學的內地生趙夢穎到了香港之後同樣發現,身邊的同學、老師、朋友,除了電話,用的最多的就是Facebook。她曾經做過一段時間的中文老師兼職,教兩個美國小朋友中文,家裡共有5個人:爸爸、媽媽、兒子、女兒,還有一個菲傭,人人都有Facebook。

對他們來說,Facebook是一個重要的交友平台。「一些陌生人可能只聊兩句,回到電腦前搜對方的名字,在Facebook上基本能找到,往後的交流,在線上盡情發揮就是了」。

不過,回到內地之後,他們就開始不適應了。Facebook上不去,和海外朋友們最常用的互動渠道就沒有了,一位在香港浸會大學讀了一年書的交換生抱怨說,至今為止,她已經無數次「因為沒有及時在Facebook上回覆朋友而道歉了」。

而那些身在中國的外國人,則感受更為深切。

IDG駐中國記者Michael Kan的朋友基本都在Facebook上,每天他都要上去半個小時左右,看看朋友們的一些動態。為此他必須每個月支付二十多美元,購買一個VPN(虛擬專用網絡)。

而巴西《聖保羅頁報》駐北京記者Fabiano maisonnave在Facebook上花的時間則更長,基本上每天都有一個多小時,「一是和朋友互動,二是發一些自己寫的報導等。」Fabiano 說,這兩者是分開的,一些私人的東西,只有朋友可以看,而職業的,則分享給所有人。

對他來說,Facebook是一個重要的工作工具,一是可以從上面瞭解國內發生了什麼,朋友發生了什麼,二是可以介紹他在中國的工作,獲得一些新聞線索。

在用Facebook之前,Fabiano主要是用E-MAIL和電話和朋友溝通,但在用了Facebook之後,基本就用這個了。「它就是一個全球電話簿,即便我換了手機號,換了工作的地方,也不會和朋友們失去聯繫。」

Facebook的中國學生

Facebook曾經做過實驗,每隔一段時間改變一次網站藍色的深淺,然後他們發現,人人網總會緊跟其後開始調整自己界面的藍色。

在過去的三十年中,中國日益融入世界,從手機、電器到高樓大廈,與國外幾無差距。但在互聯網上,卻始終唯硅谷馬首是瞻。Facebook對中國的影響,除了無法統計的中國用戶之外,更重要的在於,它引領了中國互聯網的新浪潮。

2004年1月,扎克伯格向網上域名公司Register.com支付了35美元,註冊了Thefacebook.com一年的域名使用權。建立這個網站的構想借用了他之前編寫的「課程搭配」、Facemash以及當時風靡一時的Friendster。

這股社交網絡風潮不但刺激著在哈佛上學的馬克·扎克伯格,也刺激著另一位中國年輕人——在美國特拉華大學攻讀計算機專業博士的中國留學生王興。

2003年聖誕節,王興決定中止學業,回國創業。他做的第一個項目是一個完全仿照Friendster模式的「多多友」網站,意為「通過互聯網幫大家認識更多朋友」。這個現在已經鮮為人知的社交網站僅僅存活了一年時間,吸引了兩三萬用戶之後,便被迫關閉。

就在王興失敗之時,Facebook卻取得了空前成功。網站於2004年2月發佈,頭2周裡就引起了轟動,有超過4300名哈佛學生註冊進來。到 12月時,Facebook的用戶數超過100萬。不到一年的時間,Thefacebook.com很快就成為全美大學生們最火爆的交流形式。

王興也迅速調轉方向,將學習的目標轉向了Facebook。2005年上半年,他利用當時還沒過期的美國大學郵箱udel.edu註冊了一個 Facebook賬號,開始研究這種模式。在三年後的一篇文章中,王興回憶道,第一次逛Facebook時,並沒有發現其有什麼過人之處,「事後想來,正 是因為那時我在美國的同學要麼已經畢業了,要麼就還沒用這個,所以沒有任何感覺。畢竟在Facebook上,如果只是看,而沒有參與其中,確實很難找到感 覺。」

但多次使用之後,王興開始發現了Facebook的過人之處,「一是有一個真實的人際網絡,二是有一個高質量的人群,用戶都是大學生,非常純粹。」

作為典型的「技術型創業者」,王興恪守「原汁原味」的照搬模式。這一年的秋天,王興創立了校內網。和Facebook一樣,這個網站主要針對荷爾蒙過剩的中國大學生。

幾乎在同一時間,曾經創立了chinaren的陳一舟也將目光盯上了Facebook。2006年4月末,他所控制的千橡集團倣傚早期的 Facebook開發了5Q校園網,並對王興表達了收購校內網的興趣,但遭到拒絕。校內網和5Q隨後在高校展開激烈的用戶爭奪。「到5Q註冊用戶送雞腿」 的廣告,成為當時學生間的笑談。

十個月後,王興遇到了融資難題,幾乎沒有任何還價的餘地,2006年10月份他被迫接受陳一舟的邀約,同意千橡200萬美元併購校內網。而充分意識到校內網用戶價值的陳一舟為了最大程度地避免用戶流失,乾脆徹底放棄了自主研發的5Q網,轉而將原5Q的用戶導入校內網。

一年之後,校內網的註冊人數就超過了3000萬。與此同時,國內出現了不少於20家Facebook模式的拷貝者,例如佔座網、開心網、海內網、一起網、底片網、花名冊、億聚校內網等一大批以學生和白領為目標用戶的SNS追隨者。

中國SNS網站遍地開花,相互之間的競爭也非常激烈,在此過程中,如何更好地學習Facebook,成了各大徒子徒孫們的頭一課。

眾所周知,人人網採用了藍白相間的用戶界面,與Facebook非常相像。「我們看他們在做什麼創新,目的是什麼,動機是什麼。」陳一舟曾經這樣描述自己向Facebook拜師學藝的思路。

而中國諸多的社交網絡始終緊隨Facebook,從用戶界面、多媒體內容的發布,不僅一應俱全,甚至已經達到了非常精細的程度。開心網上最熱門的遊戲《開心農場》,模仿的正是Facebook上第三方遊戲公司Zynga開發的《FarmVille》。

Facebook曾經做過實驗,每隔一段時間改變一次網站藍色的深淺,然後他們發現,人人網總會緊跟其後開始調整自己界面的藍色。

和Facebook一起「進化」

在敲響納斯達克開市鐘時,他簽下了一句話便是:「To a more open and connected world(為了一個更加開放和連結的世界)」。最近兩年來,在Facebook等平台開放潮流的影響下,國內的社交網站也陸續選擇了不同程度的開放。

有評論認為,Facebook之所以能風靡全球,也與其所依仗的全球語言——英語,以及其背後強大的美國文化相關。2011年6月份,在接受南方週 末記者採訪時,人人網CEO陳一舟也提及了這一點,「在中國做互聯網,就算我們有做到世界去的野心,環境也不容許,因為中國文化不像西方文化輻射力那麼 強。」他由此提到,人人網不會走出國門,主要市場還是會放在國內。

但Facebook卻非如此。扎克伯格很早之前就設立目標,不僅為美國,而是要為全世界創造一個交流工具。在敲響納斯達克開市鐘時,他簽下了一句話便是:「To a more open and connected world(為了一個更加開放和連結的世界)」。

2008年初,Facebook發佈了翻譯工具,這一翻譯工具是Facebook的另一創新,它並沒有安排自己的僱員或是找承包商花費數年時間將站內的30萬條詞語翻譯成其他許多種語言,而是把這個任務轉交給了全世界,並收穫了巨大的集體智慧。

在開發每一個語言版本的時候,Facebook的軟件會給用戶提供一個待翻譯的詞語。使每個使用Facebook的人都可以解決一個或多個西班牙 語、德語、班圖語(Swahili)或者是塔家路語(Tagalog)的一個詞語。每個詞語被很多人翻譯,然後軟件將詢問該語言的母語者,用投票選出最好 的詞語或短語來填補空白。

2008年年底,Facebook使用的語言增加到了35個,包括中國大陸使用的簡體中文和港台地區所偏好的繁體中文。一年之後,這一數據就翻了一倍,達到70種,覆蓋了98%的世界人口所使用的語言。

Facebook的擴張步驟也正是如此,2005年秋,Facebook向高中學生開放,而在2006年秋,Facebook則面向全社會開放。扎克伯格用行動指出,社交網絡不只是一個網站,它可以演變為互聯網的基礎設施,逐漸成為互聯網系統的血脈和神經。

他此後的步伐還包括:開放賬號、開放應用程序平台、訂製式廣告,推行Facebook Credit貨幣等。越來越多的用戶被吸引,越來越多的開發者和廣告商通過Facebook來賺錢,當然,也越來越離不開這個超級平台。

由此推動的互聯網開放潮流也刮到了地球的另一邊,近兩年來,「開放」逐漸成了中國互聯網的一個關鍵詞,而學習Facebook的每一步,也成為中國SNS網站的發展軌跡。

成立於2001年的康盛創想就是一個典型。一開始,這家公司主要做的是BBS產品Discuz!,一度佔據中國市場份額的90%。據在其中工作過六 年,先後擔任過市場部和客戶拓展部領導職位的謝紹強介紹,2008年4月,康盛創想在Facebook聲名鵲起之時,推出了SNS建站軟件——UC Home,並在當年5月將其開源。這成了中國廣大互聯網站長們的至寶,SNS社區開始遍地開花。

「當時的SNS火到什麼程度,給你舉一個例子,我的一個同事,被開心網挖過去,開了三倍的薪酬,不過,去年又離職了,去了360。」謝紹強說。

不過,雖然Facebook在國外很熱,但在中國,這一互聯網模式卻未成熟到普遍盈利的階段。UC Home開源後,大量有SNS功能的網站上線運營不到1年便關閉。

隨後,Twitter開始火起來,康盛創想又率先推出了微博系統——CTT,不過尚未鋪開,便宣告夭折。這個被稱為「互聯網界的聯發科」的公司甚至一度涉足視頻播放器,最後也因投資太大而放棄。

2010年6月,康盛創想被騰訊收購。彼時,Facebook已經開始開放賬號(Open ID),像一條若隱若現的經絡,打通了以前毫不相干的網站。成為騰訊全資子公司的康盛創想便迅速開始學習。謝紹強回憶,那時他便開始一家一家網站去談,試 圖讓他們開放接口,用一個QQ號便可登陸所有網站。

對於這個新鮮的概念,許多網站保守而戒備,「許多人的第一反應是,你是不是要來拿我的數據。」謝紹強解釋說,不是來拿他們數據,相反,是把QQ的用 戶帶給他們,同時將QQ的影響做大。「在這個過程中,其實我們都是在向Facebook學習,只是在中國,這個過程進行得比較艱難。」謝紹強說。

最近兩年來,在Facebook等平台開放潮流的影響下,國內的社交網站也陸續選擇了不同程度的開放,人人網、51.com、開心網等平台允許第三方開發者為其開發應用程序和遊戲。一些抓住機會的公司和開發者,如五分鐘、奇矩互動等,成為了領先者。

如果少了中國,怎麼能說連接全世界?

雖然Facebook來華步伐尚不確定,但一些中國商人其實已經和馬克·扎克伯格做起了生意。

對許多中國網民來說,等待Facebook的到來,已經是一件迫切的事。在其IPO當天,新浪微博上的呼喊聲不絕於耳,一位ID為「小屋就是小巫」的新浪微博用戶@「Facebook中國站」說:請轉告Mark,我們天天翻牆都很累了。趕緊來吧。

2010年底,扎克伯格曾經到訪中國,拜會包括百度、新浪、阿里巴巴和中國移動在內的一些中國公司,尋求合作的可能,當時扎克伯格表示,希望找到合適的當地合作夥伴,按照「我們的經營原則」在中國取得成功。

2011年初,Facebook宣佈赴港成立新的銷售辦公室,主打中國香港和台灣地區的廣告業務,這是Facebook在亞洲的第二個銷售總部。

雖然Facebook來華步伐尚不確定,但一些中國商人其實已經和馬克·扎克伯格做起了生意。

從2010年6月開始,Facebook在全球範圍內尋找廣告平台的技術合作夥伴,打造自己的互聯網廣告平台。

Facebook在全球都沒有官方的代理商制度,但針對中國市場,卻找到了中國互聯網SEM廣告業的隱形巨頭艾德思奇(adSage),儘管沒有冠 以代理商的身份,但這家總部位於上海的公司卻扮演著近似的角色。作為Facebook亞太區唯一的廣告官方合作夥伴,艾德思奇幫中國的廣告主們開通 Facebook廣告網絡的賬戶。

據艾德思奇市場部經理陳婷婷介紹,他們之所以能拿到這一獨家渠道,與董事長唐朝暉的工作經歷相關。唐曾是微軟adCenter的首席部門經理,和Facebook負責廣告業務的很多人都是朋友。

不過,在最初合作時,雙方卻有一些分歧。Facebook其實想讓艾德思奇公司扮演外包項目開發商的角色,但唐朝暉堅持要獨立開發產品,掌握業務自主權。

最終,Facebook同意了。2010年底,艾德思奇針對Facebook發佈了首版產品AFF,這是一個收費的廣告管理軟件,主要提供給在 Facebook上投放廣告的廣告主,監測和管理他們的廣告情況。這款產品不僅在艾德思奇的美國網站上售賣,也在Facebook的官方網站上被推薦給希 望在Facebook廣告平台上投放的客戶。在產品發佈的當月,它就擁有了四百多個客戶。

據陳婷婷介紹,廣告主將廣告費投給Facebook,艾德思奇和Facebook不產生費用,直接收取廣告主的軟件管理費。

「目前,Facebook感興趣的中國企業主要是三種:遊戲、旅遊和電商。」陳婷婷說,電商類主要是福建一些中小企業,而中國在Facebook上投入廣告最多的是某遊戲客戶,每月在百萬美元左右。

據陳婷婷介紹,Facebook其實非常看重中國市場,「我們每次和一些重要的客戶談判,比如沃爾沃汽車、王老吉等,Facebook在新加坡和香港的公司都會派一個市場部的人和我們一起去。」

她透露,中國的一些廣告主目前在Facebook投放廣告還是一種試探的心態,一個月投一兩萬美元。不過,讓陳婷婷欣慰的是,這兩年中國企業對 Facebook的認知度「明顯提高了」,「以前我們要『教育市場』,要告訴廣告主Facebook是什麼。但最近兩年和他們提到Facebook,他們 都說知道。」

Facebook上市,更增強了他們的信心。據她透露,接下來,他們和Facebook還會有一系列合作。現在,為了增加各種合作的可能,他們的總裁長年都待在了美國。

隨著Facebook平台的日漸開放,中國的一些遊戲開發者們也從中看到了機會。成立於2008年的熱酷網就是其中之一,其開發的遊戲《陽光牧場》、《動物樂園》等,登上了Facebook的遊戲平台。

據熱酷網副總裁餘波介紹,Facebook對於移動平台非常重視。2012年3月份,他們在參加Facebook組織的亞洲移動開發者會議 時,Facebook移動開放平台的負責人在現場告訴大家,就在一個多月以前,在硅谷舉辦的同主題會議上,Draw Something(一款頗受歡迎的遊戲)的開發者也參加了,當時他們還處於走投無路瀕臨破產的窘境,但是Draw Something非常好地利用了Facebook移動社交平台的開放接口,短時間內取得了爆發性的增長,結果一個多月後身家就達上億美金。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Facebook(的員工)在台上講的時候,我們身邊的開發者都很興奮,個個眼睛裡都冒著綠光。」餘波說。

據他介紹,熱酷在Facebook開放平台上的遊戲基本上都是用Facebook Credit方式支付,在遊戲的總收入中,30%會由Facebook拿走,剩下的70%即是熱酷的收入。這比國內的一些平台收入更高。

曾經供職於Facebook五年時間,現轉身為天使投資人的王淮說:Facebook的vision(願景)是,把全世界的人連接起來,讓分享更加 透明,世界更加開放和美好。所以,Facebook無論如何一定會進入中國。「因為如果沒有中國,Facebook的vision就完不成了。扎克伯格會 說:如果少了中國,我們怎麼能說連接全世界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852

當人們都在談論微商的時候,他們到底在談論什麽?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112/147674.html

i黑馬註:近兩年來,微商泛濫,如雨後春筍一般,朋友們經常聚在一起討論什麽是微商,如何才能做好微商,也常常有人批判“微商”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討論毫無意義。那麽,微商到底是什麽?又為何飽受爭議?

\來源:黑問專欄
作者:劉明偉(黃金密碼”肌底精華護膚品牌創始合夥人,CHINA HRKEY創始人)
================================================================
近兩年來,微商泛濫,如雨後春筍一般,朋友們經常聚在一起討論什麽是微商,如何才能做好微商,也常常有人批判“微商”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討論毫無意義。
 
筆者本人這兩年有幸參與了微商始祖某品牌的創立,看著它如何一步步地壯大。現在的黃金密碼護膚品牌公司業務渠道中也包含微商板塊,故在護膚品微商經營之路上一直都在摸索它的規範模式。現在便以護膚品微商渠道參與者的身份背景與經驗,為大家簡單闡述一下這個時代人人都在談論的“微商”市場。
 
首先,對於微商本身是否為偽命題,我只能套用一句老話“存在的,即是合理的”。目前遍布中國每個角落的微商人群,每年已經能夠創造幾百億的經濟效益,解決了數以萬計就業問題,與此同時增加了眾多人群的收入,它給客戶本身帶來的便利性、靈活性、機動性,正在沖擊著傳統渠道,它是不是偽命題也就無需再去過多解釋,畢竟事實勝於雄辯。
 
那麽何為微商?目前仍然沒有一個統一認知的定義。
 
提到微商,大多數人會顧名思義,認為就是微信上售賣貨品的人群,因為微信是我國目前最主流的手機移動溝通軟件,但其實微商不僅涉及微信營銷,微信僅僅是微商的一個組成部分,是其中的一個媒介載體。
 
既然微商不只是微信,那何謂微商?
 
提到微商,我們要從互聯網的興起說起。眾所周知,我們這一代人經歷了互聯網革命的三大時代。三大時代分別為:
 
l   web1.0時代:以新浪、搜狐、網易為代表的“資訊時代”,是一個“他們說,我們聽”的時代;
l   web2.0時代:以貓撲、天涯、人人為代表的“社交時代”,是一個“一部分人說,我們聽”的時代;
l   web3.0時代:以微博、微信、陌陌為代表的“碎片化溝通互動時代”,是一個“我們說,我們聽,人人能夠參與”樂此不疲的時代。


 



每一個次生互聯網時代,品牌商家據其不同的時代特性轉變營銷策略,不難看出,品牌商家傳統的粗獷式廣告投放方式逐步在改變,越來越多的企業抓住了互聯網時代發展帶來的新的機遇與便利,WEB3.0時代為企業提供了細分市場的無限可能,其精準定位目標客戶、低成本的市場調查與輿論監督、人人參與的互動病毒傳播,曲線不斷攀升的商家投資回報率,呈現出一個快捷高效的營銷途徑。在這個時代,一個好的創意,完全可以讓企業僅花費幾萬即能達到幾十萬、幾百萬、甚至幾千萬的廣告效果。這種低成本、高性價比的四兩撥千斤的營銷手段,我們稱之為“微營銷”。“微營銷”在濫觴之初,其主要作用是品牌的傳播、推廣與粉絲沈澱;隨著時代發展,很快一些品牌商發現WEB3.0時代的互聯網完全可以跳脫出傳播渠道,成其為一個很好的產品銷售通路閉環,後來,逐漸發展成了人人皆可參與的“微商”時代。
 
WEB3.0時代下的互聯網,具備人人有權發布信息、建立興趣圈層的社交化,及時溝通可閱讀、可學習、整合時間效率的碎片化、以及隨時隨地便於支付、遠程操控等智能化特點,滿足了人們“我的地盤我做主”的個人精神訴求及物質訴求,同時滿足了那些想增加一些收入,卻因著傳統渠道與電商渠道的高門檻、高成本、區域局限性而深感無門路可尋,沒有時間、精力和實力的人群,這些就是微商迅猛發展的前期必要存在條件。
 
那麽微商到底是什麽?
 
微商其實是以“個人”為單位的、利用web3.0時代所衍生的載體渠道,將傳統方式與互聯網相結合,不存在區域限制,且可移動性地實現銷售渠道新突破的小型個體行為。
 
是可謂移動互聯網下的C2C市場,其投入小、門檻低、傳播範圍廣、足不出戶便可推廣與銷售、只需個體行為等特點,滿足了大多數有意願自己做點生意,卻不敢輕易嘗試實體性創業,亦沒有太多資本投入,也不熟悉企業運營的個體。
 
微商目前已經在市場上形成一種不可忽視的力量,2014年的晚秋,很多國內知名品牌已經進駐微商戰場。它彌補了傳統市場與電商市場的渠道費等高成本、短促人員高管理要求、投入成本回收慢等問題,不僅可以快速鋪開銷售渠道,還可以以星星之火燎原之勢,用低成本將廣告鋪向中國的每一個角落。
 
微商為何飽受爭議?
 
第一,品牌商對微商運營不了解
 
微商市場是一把雙刃劍,盡管其具低成本、回款快等特點,但由於其門檻低、要求不高、個體行為等原因,給品牌商帶來了運營管理上的難題,經常能看到某些微商為了現金流低價傾銷、串貨,為了利潤混入假貨,侵害其他微商、商家、甚至客戶的利益,隨著時間的積累,很多微商及客戶會對商家品牌產生質疑,導致品牌疾速死亡等現象。
 
第二,用法不當,刷屏不斷,引人反感
 
微商主要的推廣渠道是基於目前的微信朋友圈推廣,而朋友圈是社交平臺,更是一個私人圈子,大多數人上朋友圈是為了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了解朋友的最新動態,拉近朋友間的距離,看看新奇特的事物,或者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去學習與分享。發布一兩次產品,大家可能會覺得新鮮,但簡單粗暴地反複刷屏,則會引起朋友們的反感,進而屏蔽甚至刪除其朋友圈關系。這就好比,電話是用來達成人與人之間溝通的,但很多企業卻用電話營銷這種手段推銷產品,我本人幾乎每天都會接到3~5個推銷電話,接到這樣的電話,我基本都會在1~3秒種之內非常不禮貌地直接掛掉電話。關於微商從業人員如何做好微商,即能拓新,又能維舊,是一個系統性的工作,我會在下一篇小結中介紹一些合理的、不讓人反感的做好微商之法。
 
第三,大量非法暴利的三無產品混入
 
一方面,很多不法商家,沒有資本、研發和生產實力,利用微商渠道的隱蔽性,不易監管,市場混亂等特點,生產、銷售主流市場明令禁止的產品,利用效果好、價格低等噱頭,不斷圈錢、跑路換品牌重新圈錢;另一方面,微商從業者缺失法律法規常識,貪圖效果好、利潤高的產品等客觀原因,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三無產品的流入。而這些三無產品往往偽造質檢文件,以明顯的效果快速占有市場,而當消費者身體出現不適,媒體曝光後,卻找不到生產廠商。例如“泰國童顏神器”,在媒體曝光其“扒皮膏”鉛汞超標1萬倍後,國家監管部門卻找不到其生產廠家。其實,現在的非主流市場上,存在著很多這樣的不良商家,只是他們大多沒有被曝光,如前兩周我接觸的兩個品牌,一個對外宣稱是法國產品,香港監制;另一個號稱英國倫敦出品,北京總代。從包裝上來看,此二者均是全英文包裝,無中文標識,號稱英國出品的這個品牌,在倫敦的產地是一處公寓房間;而來自法國,香港監制的產品,更是連廠家聯系方式都沒有。
 
如何辨識微商護膚品中的三無產品?
 
面對如此混亂的市場,國家監管部門暫時的無奈是可以理解的,待到未來某個階段市場成熟,監管部門將會實施整體整頓。在此,我先總結了三無產品的一些特點,也期望更多微商從業人員及終端消費者能夠去分享此篇小結,去辨別三無產品、抵制三無產品,避免三無產品給自己及身邊人帶來危害,進而營造良好微商環境。
 
1.     三無產品一般不會進駐主流商場櫃臺,不僅因為財力所限,還有初審嚴、定期檢的緣故;

2.     三無產品一般沒有實力進駐主流電商平臺,如天貓、京東、唯品會、1號店、銀泰網;

3.     三無產品很多都是英文包裝,沒有中文註解,找不到生產廠商聯系方式,抑或沒有標明品牌商的聯系方式;

4.     三無產品很多產品標註的產品成份只有十個以內,且常常出現“小分子水”、“去離子水”等高大上且現實生活中根本沒有的成份來欺騙消費者。另,國家包裝法明確規定,產品必須按照濃度由高到低標明全成分,這項規定也意味著若化妝品成分表中首個成分不是“水”,也基本可以辨認其為三無產品,大家看一下家中從商場買回來的產品,一看便知,其第一個成分,100%是“水”。為什麽?因為這是主流市場,國家監管部門嚴格執法的成果;

5.     三無產品往往宣稱產品無鉛、無汞,事實上,任何植物的成長環境中都會含有鉛汞等微量元素,植物在吸取養分的同時,本身也就納入了所有微量元素,因此在植物原液萃取的過程中,只能檢驗其超標或不超標,本質上是不可能避除鉛汞成分的;

6.     三無產品往往宣稱歷經多年研發,含有稀有高科技,卻給不出任何研究機構及研發人員的信息;

7.     三無產品往往沒有雄厚的背景實力,沒有聽說過該出品公司或出品集團,品牌基本上都是橫空出世,突然爆發。
 
目前的微商圈子,的確存在著很多問題,暴力刷屏、公信力弱、部分產品品質低劣的確讓很多人由衷地反感,這些都將會在不久的將來逐漸規範、解決。作為飽受爭議的話題,可以確定的是,微商不是偽命題,因其寄托了很多向往美好生活,受資本、資源所限沒能實體創業的個體人群振奮有為的希望,也將作為一種常態存在下去。喜愛它的,會一如既往地喜愛;反感它的,可能會屏蔽或刪除;需要它的,則會一直保留下去。無論你需不需要,微商就在那里,不增不減。
 
作者簡介:
劉明偉,二次創業不羈男,“黃金密碼”肌底精華護膚品牌創始合夥人,CHINA HRKEY創始人,國家人力資源服務外包研究院專家,市場戰略與人力資本領域資深評論人,英國曼徹斯特城市大學Strategic Marketing碩士。知名媒體《世界經理人》與《創業邦》特邀專欄作者。
=================================================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非i黑馬官方立場。
【黑問】是《創業家》傳媒重磅推出的創業問答社區,致力於為創業者解答創業路上的各種困惑,主要分為【創業問答】【黑問專欄】2個版塊。【黑問專欄】包含各類創業者、投資人、及自媒體的優質文章。歡迎點擊鏈接,向我們投稿,審核通過後將出現在您的專屬【黑問專欄】頁面!優質文章將會通過《創業家》及i黑馬的媒體渠道進行推廣
http://ask.iheima.com/?/publish/article/

當談論互聯網家裝的時候,我們該談些什麽?

來源: http://www.iheima.com/views/2015/1023/152485.shtml

導讀 : 僅僅擁有所謂的互聯網思維,缺乏真正的落地,這是遠遠不夠的。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隨著O2O概念的不斷發酵,互聯網家裝似乎是一下子走進了大眾視野,也成了資本市場的寵兒,炙手可熱,各種資本紛紛把觸角伸向了這個領域,入股、合並、收購的浪潮此起彼伏。據不完全統計,該領域僅2015年上半年獲得融資的就有22起之多。

草豐羊肥,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土巴兔、極有家、我愛我家網、家裝E站、居然之家、齊家網、搜房網、愛空間、有住網等等,一個個頂著互聯網家裝光環的平臺與垂直網站漸次登場,數不勝數。而其身後,我們不難發現淘寶、58同城、紅杉資本、海爾、小米、萬科等諸多行業巨頭和資本大鱷的影子。

有行業人士就指出,傳統的電商江湖已定,幾乎已密不透風。如果說還有一塊最後的藍海,非家裝領域莫屬。這似乎為最近火熱的互聯網家裝做了最好的註腳。

互聯網家裝瘋長的背後,其實有一塊巨大的背景板。

相關數據表明,大家裝市場規模已超過4萬億,未來3-5年,僅家庭住宅裝修市場需求每年就至少增長6500億至8000億元,前景十分廣闊。與此同時,其電商化的程度不到10%,與消費品等垂直行業的電子商務發展水平相比,互聯網家裝還處於初級階段。

然而,硬幣的另一面,其泡沫已經顯現,各種概念炒作、拔苗助長、玩一票就溜的危險,也紛至沓來,行業虛熱不斷。就像劉強東在最近一次內部會議上所講的那樣,像有交易量只有兩輛的二手車交易平臺估值卻高達2億美金,“風來的越快豬死得越快”。

所以我們看到,一些互聯網新貴,興沖沖地闖進了互聯網家裝這塊領地。他們做得一手好PPT,概念包裝的天衣無縫,演說的能力比得上陳安之,營銷頁面設計的也是極富震撼力。逐利而往的VC可能看的心潮澎湃,打著X99元/㎡的全包價格也讓很多客戶興奮不已。

前路不易,一張PPT就能支撐其未來?

他們可曾認認真真地想過,家裝這個非標產業,其產業鏈條有多長?有多複雜?客戶的要求有多高?裝修沒時間,信息不透明,資金壓力大,質量沒保障,維權無門路,這些客戶的痛點如何解決?從炒作概念到真正的落地執行,這個過程也許並不比唐僧西天取經的距離短,也許一個小小的工長問題就能讓他們敗走麥城。

僅僅擁有所謂的互聯網思維,缺乏真正的落地,這是遠遠不夠的。

相反,傳統的家裝公司也在積極進軍互聯網家裝,而他們的思維卻還停留在家裝+互聯網,僅僅是挖來幾個互聯網人才,僅僅是通過線上引流到線下,這也是遠遠不夠的。組織的流程再造,網絡的整合營銷,日常的運營管理,人才的引進與激勵,打造適應互聯網人群的產品和價格體系,哪一項是他們的強項?哪一項他們能做的好?能痛下決心去做好?

落地是有了,天生缺乏互聯網基因與思維,讓這些傳統公司的後天努力變得收效甚微。

再看互聯網家裝企業的價格戰,尤其是“背靠大樹好乘涼”的這些主,其主要目的就是卡位,先搶占了市場再說。但燒錢模式是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呢,這里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首先,這並不是資本和企業願意做的,更多的是順應市場的權宜之計,長久下去企業肯定難以支撐。再次,行業性質所限。互聯網家裝這個領域還沒有真正的領跑者,真正能打持久戰的還是在於其盈利模式的支撐,錢燒的多了,難免會燒到自己。第三,一些企業背後的投資者是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的盈利要求也不允許其小夥伴一直虧損下去。

江湖混戰,帶頭大哥在哪兒?

目前,互聯網家裝這個行業還處在上升期,這個數以萬億計的大市場,一定會越來越受到資本關註。可以肯定的是,還有很多企業與資本前赴後繼地殺進來,當然也有一批批倒下去,事實上,已經開始了。

當整個行業發展到一定的體量之後,也將會和在大多數行業里所發生過的那樣,迎來一次行業整體大洗牌,就如同曾經的“百團大戰”,那些靠炒作概念的,那些基礎不牢的,那些不落地的,那些供應鏈不穩的,那些資金鏈脆弱的,必將率先倒下。

我愛我家網總經理馬自強在一次行業論壇上就曾一針見血地指出,在互聯網浪潮中,從不缺乏風口,身在風口,飛起來是很容易的,但安穩落地才是關鍵,這才是對你的商業模式,對你的供應鏈體系,對你的質量管控,對你局部成功的可複制性的真正考驗。

筆者認為,所謂的互聯網家裝,就是傳統家裝行業借助互聯網這個工具和互聯網的思維方式,通過去中介化、去渠道化,打破信息的不對稱,優化並整合整個產業鏈,顛覆傳統裝修糟糕的用戶體驗,打造非標體系下的標準化裝修流程,讓裝修變得輕松、簡單、透明,並且具備高性價比。

其最大的意義莫過於帶動整個裝修行業交易成本的下降,提升整個行業的交易效率,讓行業的發展運營更加潤滑流暢。

從這個意義上講,誰能靜下心來真正做到這些,誰才最有可能在互聯網家裝的千軍萬馬中突出重圍,為行業帶來真正的變革,為消費者帶來真正的益處。

整個行業都在期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6023

人人談論的家庭機器人,到底需要解決什麽樣的痛點?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103/152632.shtml

導讀 : Rokid創始人Dan Wong在TC北京峰會談到,家庭機器人並不是端茶倒水伺候人,他不一定會動,但一定要懂,要真正成為家庭的一員。

i黑馬訊(蒲鴿)11月3日,Rokid創始人Dan Wong在TC北京峰會談到,家庭機器人並不是端茶倒水伺候人,他不一定會動,但一定要懂,要真正成為家庭的一員。

Rokid目前在杭州、北京和美國矽谷均設有分公司,擁有員工50人。三位創始人分別來自Nokia、金山軟件和阿里巴巴。

本文為Rokid創始人Dan Wong在TC北京峰會的演講,i黑馬整理編輯: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個機器人的故事。機器人是大家小時候的夢想,沒有想到多年以後,一群擁有相同夢想的人把這個夢想實現了。其實機器人研發已經到了很高水平,我們周圍有各種各樣的機器人,掃地機器人就是其中一種,其實機器人已經在我們身邊了,但是有一點,機器人並沒有真正的走進家庭,什麽原因?這值得思考。

談到了機器人,很多人腦海中會自動浮出一個畫面,雖說每個人的家里是沒有家庭機器人的。人們心中對於家庭機器人的印象應該有三種重要元素,一種是它要能動。第二,它能夠自由交談,我可以隨時可以跟它說話。第三,它要懂我,了解我的情感。深入這個問題,會不會發現有哪里不對呢?

比如我讓機器人幫我遞一杯茶過來,我會開始擔心,它會不會踩到家里面的小寵物,我家里面有兩只小貓,會不會踩到它。走路的時候它會不會拌倒,弄翻魚缸。到了廚房之後,它會不會把茶給倒錯了。有這些顧慮,還不如我自己倒杯茶來得輕松。機器人到底該不該動,我們要去思考。

再一個自由交談,目前的技術水平做不出自由交談的機器人。其實,每次我回到家,我是不想講話的。所以,我開始思考,一個家庭機器人主要的目的是不是要能跟我交談?或者,要不要識別我的情緒?我常常被我的愛人投訴,她說我的EQ低,她生氣的時候我通常看不出來,這些連人都看不出來的事情機器人怎麽能看得出來。慢慢地,我發現,會動會說不一定是機器人的痛點。

談到家庭機器人,我們要顛覆自己原有的想法,重新去定位,重新去想,什麽才是一個真正的家庭機器人。

它能幫助你控制家庭的環境,比如掃地機器人,智能家居產品等。很多上市的產品,都在切入智能家居的控制這個點,這是很好的方向。我們主要通過語音進行交互。回到家,坐到沙發上,你不用起身就可以打開電視、開燈、關燈、打開窗簾等。

再深入思考,控制家庭環境是在控制什麽?比如我回到家很想放松心情,這個時候,音樂體驗、視覺體驗是很重要的,這時候,機器人的功能是幫助你營造氛圍,讓你很立刻輕松下來。你可以跟機器人說,請你幫我放一首歌,它就會幫你放一首很好聽的歌,並調節好燈光的柔和度。

這樣的機器人雖然不能動,卻可以幫你控制你家庭環境。而除此以外呢?

在語音交互方面,你是不是需要去記得很多的語音指令,絕對不需要。雖然不可能進行完全自由的交談,但在很多場景里,你還是可以隨便說話。比如聽音樂,任何跟音樂相關的指令你都可以講,聽哪首歌,聲音大一點,小一點,下一首歌等,機器人聽得懂,也能去做。這樣的產品才好用,能夠被用戶接受。

機器人也能很輕松地開啟每一天。很多人在起床後不知道今天要做什麽,很亂,而機器人可以幫助到你。比如前一天晚上你說,明天八點鐘叫醒我,八點鐘的時候,它用自然的燈光和舒緩的音樂慢慢叫醒你。你去刷牙的時候,你說,今天的新聞念給我聽,或者今天的日程念給我聽,那麽你在刷牙時就知道今天該做什麽了。刷牙的時候你可以問機器人今天天氣怎麽樣,就可以知道該穿什麽衣服出門了。方便的背後,是因為機器人它了解你,它知道你的日程,它連了很多的數據服務,它清楚今天城市的交通比以往更堵,然後提醒你提前10分鐘出發。於是,這一天輕松開啟了。

當你上了一天班,疲憊地回到家,它會歡迎你,因為它機器人頭上有一個攝像頭,這個攝像頭有人臉識別功能,你不用說話,它就能認出你,然後問你,阿姨不在家,要不要幫你點一個餐。

機器人像朋友一樣照顧你,越來越懂你。

它了解你的習慣,能夠為你提供更好的內容和服務。我們有一個比較特別的技術叫做聲紋識別,它跟人的指紋一樣,一定聽到你的聲音就知道你是誰。你一說放歌,它自然會放你喜歡的歌。

除了照顧你,它還可以幫忙照顧你的家人。當你出差時,你的孩子可以讓機器人給他講故事,根據小孩的喜好,機器人自己會選擇適合的故事講給他。另外一個場景,你早上出門時,孩子還在睡覺,見不到他們,晚上回到家時,他們已經睡了。這時候,你可以通過機器人留一段視頻給孩子,或者留幾句語音。當孩子起床走過的時候,機器人通過人臉識別認出,就會為他顯示這段視頻和語音,

我們做了全球首款這樣的家庭機器人,取名Rokid。這樣的一個機器人,才能夠真正融入家庭,能夠被人們邀請到家里面,成為家庭一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7778

當談論“金融+”新風口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些什麽?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116/152818.shtml

導讀 : 當“金融+”變成新風口,跨界金融成為新主流,創業者將何去何從?

 

當“金融+”變成新風口,跨界金融成為新主流,創業者將何去何從?

11月5日,由天風證券與創業家集團聯合主辦的“金融+,風已來”首屆跨界金融同學會在北京798悅·美術館成功舉辦。創業黑馬集團董事長、黑馬學院院長 牛文文、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樂蜂網創始人李靜、易觀國際聯合創始人楊彬、天風證券副總裁王琳晶、翟晨曦等十余位重量級嘉賓展開了一場金融領域的思想碰撞! 

“金融+”的提出,一方面是順應宏觀經濟變革趨勢,即圍繞實體經濟的發展、企業不斷變化的需求,要求金融機構能及時洞察、發現、並積極整合服務和資源。另一方面也是在互聯網等多種業態交叉融合帶來的沖擊下,企業在面對轉型過程中會出現方向和需求上的困惑,金融機構需站在企業的角度,從實際問題出發,幫助企業理清方向和需求,從而真正助推實體經濟的發展。

本次同學會現場,嘉賓們圍繞“金融服務與實體經濟的融合”、“以客戶需求為中心的跨界服務融合”,這兩個“金融+”的核心要素展開了激烈的討論,並從多個視角解讀了“金融+”的本質。

下面讓我們快速回顧嘉賓精彩觀點。

1、打通融資需求與理財需求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今天,創業已不僅是創業者的事務,而是屬於整個社會的財富機遇。

創業黑馬集團董事長、黑馬學院院長 牛文文

金融公司未來要打通中國龐大的中產階級理財需求,以及龐大的年輕創業者的融資需求,成為中間的橋梁。一旦打通,中國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創業大國,也是最大的金融創新國家。我們國家這些年從B2B,到互聯網券商,到互聯網私募,慢慢都在打通。

創業者要學會通過類似黑馬會、牛頭網等平臺完成互聯網眾籌,融到創業中的第一筆錢。從過去依靠天使、投資人和VC到今天依靠眾籌+新三板的模式,而這樣一個金融制度的安排,是適合大眾創業時代的。

filehelper_1447668014108_78

2、金融體系為何變化如此之快?

從互聯網金融到P2P理財,從央行雙降到利率市場化、國際化,今天的中國正在經歷一場史無前例的金融變革,這背後的原因是多方的。

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 黃益平

第一,中國金融體系規模雖然很大,但以銀行為主。而銀行則極其不適合支持創新創業的活動,所以從經濟轉型來說,我們需要金融轉型跟它配合。創業活動很活躍的地方必定有很多金融創新在發生。第二,政府對金融體系的幹預很嚴重,市場沒有發揮全部作用。而隨著改革的深入,各種限制和管制將逐漸取消,這也將加劇金融體系的競爭。第三,以互聯網金融、大數據為代表的技術革命降低了信息不對稱,成為了金融領域很重要的工具。

filehelper_1447668022053_72

3、當“跨界女王”遭遇跨界金融

從國內最具風格主持人到成功的商界女性,再到投資人。身兼三重身份的李靜在娛樂界及互聯網行業之間遊刃有余,其個人經歷更是有著跨界般的傳奇色彩。

東方風行董事長、樂蜂網創始人 李靜

我今天回想起來,覺得所有的事情都是因為你的好奇心和命運的安排。我大學學的是手風琴獨奏,非常難找到專業的工作,所以畢業以後進了電視臺。29歲時因為感到在央視熬不出頭,各方借錢成立了傳媒公司。在這期間我才了解到什麽是融資,什麽是券商。後來又碰到了紅杉,創立了樂蜂網,首次將觀眾變成了我們的用戶,完成了即看即買的模式。在這個過程當中,我第一次感受到跨界的力量,感受到了跨界的能量。

filehelper_1447668033060_62

4、從“互聯網+”到“金融+”

2012年,易觀國際創始人首次提出了“互聯網+”理念。而金融+則跟互聯網+有很多相似性,他們都是以跨界的形式完成產業的融合。

易觀國際聯合創始人 楊彬

“互聯網+” 十五年前意味著你在網上投關鍵詞,十年前意味著你在網上賣貨,五年前意味著你通過互聯網的手段做互聯網產品的創新和商業模式的創新。

“金融+”要想真正落地,一定是要把我們企業的創新金融化,把我們的業務金融化,這樣才能夠真正幫助到我們基於互聯網的創新。我經常愛講“互聯網+”它表面上是縮短了我們跟互聯網的距離。你要想完成基於互聯網的創新,一定是跟互聯網發生化學反應,而“金融+”就是這個化學反應當中最重要的催化劑。

filehelper_1447668045643_61

5、說文解字,在歷史尋找金融的足跡

讓我們懷舊中國文化,從“金融”這兩個字去剖析它的本質。

天風證券副總裁 王琳晶

“金”字象征著覆蓋,也有資源的屬性。“融”字左邊它是一個炊具,把固體變成液體,反映出來是液化的過程,即流動性。

把“金+”和“融+”形成“金融+”的時候,它意味著什麽呢?如果說“金”代表數量,“融”就代表了速度,也就意味著更多的資金和更快的資金流轉速度。“金”和“融”後面加上一個“+”,即和實體產業去結合,就會給產業帶來規模的擴張,也會給企業帶來一個超前的發展,在與金融結合比較好的情況下,甚至可能會超過加、積的效應,會成為冪的效應。

filehelper_1447668055006_42

6、“金融+”,“+”出怎樣的關系?

“金融+企業運作”、“金融+跨境”,每一個維度都將在未來產生新的變化。

天風證券副總裁  翟晨曦

什麽是“金融+企業運作”?我們有很多互聯網企業,他們除了知道有天使和PE,不太知道還可以發債券,可以上新三板,可以在初期不要賣那麽多股權,也可以融資;比如,你可以發優先股,當存量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完全可以用類似債轉股的模式發行債券。所以,金融在企業發展的每一個階段,都應該是為大家提供服務的。

“金融+跨境”又是什麽意思呢?中國的利率正在市場化、國際化,我們正在經歷一個由傳統行業資本支撐的密集型經濟體,轉型成為不需要太多資本但更依賴人與智慧的這種成長類企業來提供服務的經濟體。對於初創期的企業,可能拿到錢最重要,慢慢地如果你走向成長型的企業,在哪里拿錢,拿什麽幣別的錢就很重要。當你有錢了,拿著不同幣別的錢是不是要做不同的資產配置,也成為你要考量的問題。所以說“金融+”正在邁向跨境全球化。

filehelper_1447668075296_25

聽完學長們的精彩分享,你是否已經對“金融+”的未來趨勢有了全新的理解,並開始對跨界金融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呢?下面讓我們以Q&A的形式,用最接地氣的問題為你剖析當今的創資環境。創業者們千萬不要錯過哦!

提問:

創業公司上市,納斯達克、A股、新三板,如何選擇?

回答:

易觀國際聯合創始人楊彬表示作為創業公司選擇上市地點、企業所處的行業地位與發展階段有很大的關系。如果企業客戶基數規模已經確保在行業當中處在一個比較領先的位置,而且增長相對穩定,收入和利潤也達到了納斯達克要求的基本指標了,便可以考慮主板。而對於有一定基礎的初創企業,有了兩年實際的運營能力,處在爆發成長初期階段或者是在爆發成長的階段,則是可以積極考慮一下新三板。

天風證券副總裁王琳晶則提出除了以上提到的資本市場外,私募正在成為融資新藍海。通過私募的方式來融資,甚至可以把券商機構放在一邊,直接跟投資人對接。並且他認為互聯網時代,股權眾籌和債券眾籌的空間也是非常大的。在此影響下甚至券商在股權融資當中起的作用也會下降。

filehelper_1447668105646_89

提問:

中小企業投融資,寒冬果真到來?

回答:

天風天睿總經理韓雨佳首先表態,他認為所謂的資金枯竭一方面是因為中國的資本市場基本面或者說整個中國互聯網企業的成長路徑和資本的結合方式發生了改變。當美國市場融資已經不是主流,資本路徑的選擇便造就了短期資金層面的稀缺。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過往O2O公司估值被炒得過高,現在只是回歸理性而已。

而博潤通董事長萬君堂則從創始人的心態入手,表示中小企業在發展初期的融資困難本就是常態。他還告誡創業者不要想著只憑一個創意或者一個好項目,就能拿到投資人的錢。創業者的第一筆錢往往是從自己或者家里的親人、朋友忽悠到的,這才是市場的真實情況。

2個月融資7億,住百家CEO、黑馬會副會長張亨德同樣感受到了資本的壓力。其發表觀點提到,互聯網行業是“快魚吃慢魚”的行業。公司同樣創業一個年度,中間融資結構還有你的一些數據增長如果跑得慢的話,結果就是被兼並收購,或者有些公司就死掉了。

提問:

關於實體經濟結合互聯網金融,你們怎麽看? 

回答:

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高級副總裁鐘文明認為現在中國整個電影產業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第一是IP崛起。第二個是互聯網技術所帶來的新受眾,以及運作模式的不同。第三就是金融+。同時他表示中國現在電影市場目前只有400億,但未來會達到600億並超過美國,衍生品和金融+上以後也會起來。

動域資本VP範殷良則通過開設50萬健身房的案例闡述了小微企業貸款的現狀。他表示很多小微企業能采取的金融手段因各種現實行業現狀有巨大限制。而互聯網金融則是打通這些離我們生活最近的微小經濟體之間高壁壘的方法。

體育bank CEO、北京體育大學博士生導師安福秀道明了體育產業核心的兩塊發展空間,一個體育競賽業、一個體育建設業。其中賽事IP,目前看起來不賺錢,但是未來機會還是蠻多的。她也表示互聯網以及互聯網金融的結合也會對體育產業帶來巨大沖擊,其間的機會比電影產業還大。

劇角映畫CFO韓禹茗更加直接,他認為所有行業都是互聯網金融的衣食父母。因為企業可以利用互聯網金融讓所有客戶的錢變成企業的錢,由此助推企業和產業、甚至項目的發展。他舉例與“甜菜金融”平臺合作的眾籌案例,在完成票房銷售的同時還免費做了網站的宣傳,便是一種極好的跨界金融方式。

天風天財董事長張梁坦言,“甜菜金融”平臺上有10萬忠實用戶,這些用戶認可甜菜,因為他們不是投機者而是真正的投資者,他們願意判斷投資真實的價值。而未來要做的事情,就是把真實投資的價值告訴願意投資的投資者們。

filehelper_1447668112806_9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0027

當談論“金融+”新風口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些什麽?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116/152818.shtml

導讀 : 當“金融+”變成新風口,跨界金融成為新主流,創業者將何去何從?

 

當“金融+”變成新風口,跨界金融成為新主流,創業者將何去何從?

11月5日,由天風證券與創業家集團聯合主辦的“金融+,風已來”首屆跨界金融同學會在北京798悅·美術館成功舉辦。創業黑馬集團董事長、黑馬學院院長 牛文文、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樂蜂網創始人李靜、易觀國際聯合創始人楊彬、天風證券副總裁王琳晶、翟晨曦等十余位重量級嘉賓展開了一場金融領域的思想碰撞! 

“金融+”的提出,一方面是順應宏觀經濟變革趨勢,即圍繞實體經濟的發展、企業不斷變化的需求,要求金融機構能及時洞察、發現、並積極整合服務和資源。另一方面也是在互聯網等多種業態交叉融合帶來的沖擊下,企業在面對轉型過程中會出現方向和需求上的困惑,金融機構需站在企業的角度,從實際問題出發,幫助企業理清方向和需求,從而真正助推實體經濟的發展。

本次同學會現場,嘉賓們圍繞“金融服務與實體經濟的融合”、“以客戶需求為中心的跨界服務融合”,這兩個“金融+”的核心要素展開了激烈的討論,並從多個視角解讀了“金融+”的本質。

下面讓我們快速回顧嘉賓精彩觀點。

1、打通融資需求與理財需求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今天,創業已不僅是創業者的事務,而是屬於整個社會的財富機遇。

創業黑馬集團董事長、黑馬學院院長 牛文文

金融公司未來要打通中國龐大的中產階級理財需求,以及龐大的年輕創業者的融資需求,成為中間的橋梁。一旦打通,中國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創業大國,也是最大的金融創新國家。我們國家這些年從B2B,到互聯網券商,到互聯網私募,慢慢都在打通。

創業者要學會通過類似黑馬會、牛頭網等平臺完成互聯網眾籌,融到創業中的第一筆錢。從過去依靠天使、投資人和VC到今天依靠眾籌+新三板的模式,而這樣一個金融制度的安排,是適合大眾創業時代的。

filehelper_1447668014108_78

2、金融體系為何變化如此之快?

從互聯網金融到P2P理財,從央行雙降到利率市場化、國際化,今天的中國正在經歷一場史無前例的金融變革,這背後的原因是多方的。

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 黃益平

第一,中國金融體系規模雖然很大,但以銀行為主。而銀行則極其不適合支持創新創業的活動,所以從經濟轉型來說,我們需要金融轉型跟它配合。創業活動很活躍的地方必定有很多金融創新在發生。第二,政府對金融體系的幹預很嚴重,市場沒有發揮全部作用。而隨著改革的深入,各種限制和管制將逐漸取消,這也將加劇金融體系的競爭。第三,以互聯網金融、大數據為代表的技術革命降低了信息不對稱,成為了金融領域很重要的工具。

filehelper_1447668022053_72

3、當“跨界女王”遭遇跨界金融

從國內最具風格主持人到成功的商界女性,再到投資人。身兼三重身份的李靜在娛樂界及互聯網行業之間遊刃有余,其個人經歷更是有著跨界般的傳奇色彩。

東方風行董事長、樂蜂網創始人 李靜

我今天回想起來,覺得所有的事情都是因為你的好奇心和命運的安排。我大學學的是手風琴獨奏,非常難找到專業的工作,所以畢業以後進了電視臺。29歲時因為感到在央視熬不出頭,各方借錢成立了傳媒公司。在這期間我才了解到什麽是融資,什麽是券商。後來又碰到了紅杉,創立了樂蜂網,首次將觀眾變成了我們的用戶,完成了即看即買的模式。在這個過程當中,我第一次感受到跨界的力量,感受到了跨界的能量。

filehelper_1447668033060_62

4、從“互聯網+”到“金融+”

2012年,易觀國際創始人首次提出了“互聯網+”理念。而金融+則跟互聯網+有很多相似性,他們都是以跨界的形式完成產業的融合。

易觀國際聯合創始人 楊彬

“互聯網+” 十五年前意味著你在網上投關鍵詞,十年前意味著你在網上賣貨,五年前意味著你通過互聯網的手段做互聯網產品的創新和商業模式的創新。

“金融+”要想真正落地,一定是要把我們企業的創新金融化,把我們的業務金融化,這樣才能夠真正幫助到我們基於互聯網的創新。我經常愛講“互聯網+”它表面上是縮短了我們跟互聯網的距離。你要想完成基於互聯網的創新,一定是跟互聯網發生化學反應,而“金融+”就是這個化學反應當中最重要的催化劑。

filehelper_1447668045643_61

5、說文解字,在歷史尋找金融的足跡

讓我們懷舊中國文化,從“金融”這兩個字去剖析它的本質。

天風證券副總裁 王琳晶

“金”字象征著覆蓋,也有資源的屬性。“融”字左邊它是一個炊具,把固體變成液體,反映出來是液化的過程,即流動性。

把“金+”和“融+”形成“金融+”的時候,它意味著什麽呢?如果說“金”代表數量,“融”就代表了速度,也就意味著更多的資金和更快的資金流轉速度。“金”和“融”後面加上一個“+”,即和實體產業去結合,就會給產業帶來規模的擴張,也會給企業帶來一個超前的發展,在與金融結合比較好的情況下,甚至可能會超過加、積的效應,會成為冪的效應。

filehelper_1447668055006_42

6、“金融+”,“+”出怎樣的關系?

“金融+企業運作”、“金融+跨境”,每一個維度都將在未來產生新的變化。

天風證券副總裁  翟晨曦

什麽是“金融+企業運作”?我們有很多互聯網企業,他們除了知道有天使和PE,不太知道還可以發債券,可以上新三板,可以在初期不要賣那麽多股權,也可以融資;比如,你可以發優先股,當存量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完全可以用類似債轉股的模式發行債券。所以,金融在企業發展的每一個階段,都應該是為大家提供服務的。

“金融+跨境”又是什麽意思呢?中國的利率正在市場化、國際化,我們正在經歷一個由傳統行業資本支撐的密集型經濟體,轉型成為不需要太多資本但更依賴人與智慧的這種成長類企業來提供服務的經濟體。對於初創期的企業,可能拿到錢最重要,慢慢地如果你走向成長型的企業,在哪里拿錢,拿什麽幣別的錢就很重要。當你有錢了,拿著不同幣別的錢是不是要做不同的資產配置,也成為你要考量的問題。所以說“金融+”正在邁向跨境全球化。

filehelper_1447668075296_25

聽完學長們的精彩分享,你是否已經對“金融+”的未來趨勢有了全新的理解,並開始對跨界金融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呢?下面讓我們以Q&A的形式,用最接地氣的問題為你剖析當今的創資環境。創業者們千萬不要錯過哦!

提問:

創業公司上市,納斯達克、A股、新三板,如何選擇?

回答:

易觀國際聯合創始人楊彬表示作為創業公司選擇上市地點、企業所處的行業地位與發展階段有很大的關系。如果企業客戶基數規模已經確保在行業當中處在一個比較領先的位置,而且增長相對穩定,收入和利潤也達到了納斯達克要求的基本指標了,便可以考慮主板。而對於有一定基礎的初創企業,有了兩年實際的運營能力,處在爆發成長初期階段或者是在爆發成長的階段,則是可以積極考慮一下新三板。

天風證券副總裁王琳晶則提出除了以上提到的資本市場外,私募正在成為融資新藍海。通過私募的方式來融資,甚至可以把券商機構放在一邊,直接跟投資人對接。並且他認為互聯網時代,股權眾籌和債券眾籌的空間也是非常大的。在此影響下甚至券商在股權融資當中起的作用也會下降。

filehelper_1447668105646_89

提問:

中小企業投融資,寒冬果真到來?

回答:

天風天睿總經理韓雨佳首先表態,他認為所謂的資金枯竭一方面是因為中國的資本市場基本面或者說整個中國互聯網企業的成長路徑和資本的結合方式發生了改變。當美國市場融資已經不是主流,資本路徑的選擇便造就了短期資金層面的稀缺。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過往O2O公司估值被炒得過高,現在只是回歸理性而已。

而博潤通董事長萬君堂則從創始人的心態入手,表示中小企業在發展初期的融資困難本就是常態。他還告誡創業者不要想著只憑一個創意或者一個好項目,就能拿到投資人的錢。創業者的第一筆錢往往是從自己或者家里的親人、朋友忽悠到的,這才是市場的真實情況。

2個月融資7億,住百家CEO、黑馬會副會長張亨德同樣感受到了資本的壓力。其發表觀點提到,互聯網行業是“快魚吃慢魚”的行業。公司同樣創業一個年度,中間融資結構還有你的一些數據增長如果跑得慢的話,結果就是被兼並收購,或者有些公司就死掉了。

提問:

關於實體經濟結合互聯網金融,你們怎麽看? 

回答:

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高級副總裁鐘文明認為現在中國整個電影產業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第一是IP崛起。第二個是互聯網技術所帶來的新受眾,以及運作模式的不同。第三就是金融+。同時他表示中國現在電影市場目前只有400億,但未來會達到600億並超過美國,衍生品和金融+上以後也會起來。

動域資本VP範殷良則通過開設50萬健身房的案例闡述了小微企業貸款的現狀。他表示很多小微企業能采取的金融手段因各種現實行業現狀有巨大限制。而互聯網金融則是打通這些離我們生活最近的微小經濟體之間高壁壘的方法。

體育bank CEO、北京體育大學博士生導師安福秀道明了體育產業核心的兩塊發展空間,一個體育競賽業、一個體育建設業。其中賽事IP,目前看起來不賺錢,但是未來機會還是蠻多的。她也表示互聯網以及互聯網金融的結合也會對體育產業帶來巨大沖擊,其間的機會比電影產業還大。

劇角映畫CFO韓禹茗更加直接,他認為所有行業都是互聯網金融的衣食父母。因為企業可以利用互聯網金融讓所有客戶的錢變成企業的錢,由此助推企業和產業、甚至項目的發展。他舉例與“甜菜金融”平臺合作的眾籌案例,在完成票房銷售的同時還免費做了網站的宣傳,便是一種極好的跨界金融方式。

天風天財董事長張梁坦言,“甜菜金融”平臺上有10萬忠實用戶,這些用戶認可甜菜,因為他們不是投機者而是真正的投資者,他們願意判斷投資真實的價值。而未來要做的事情,就是把真實投資的價值告訴願意投資的投資者們。

filehelper_1447668112806_9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0028

當談論“金融+”新風口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些什麽?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116/152818.shtml

導讀 : 當“金融+”變成新風口,跨界金融成為新主流,創業者將何去何從?

 

當“金融+”變成新風口,跨界金融成為新主流,創業者將何去何從?

11月5日,由天風證券與創業家集團聯合主辦的“金融+,風已來”首屆跨界金融同學會在北京798悅·美術館成功舉辦。創業黑馬集團董事長、黑馬學院院長 牛文文、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樂蜂網創始人李靜、易觀國際聯合創始人楊彬、天風證券副總裁王琳晶、翟晨曦等十余位重量級嘉賓展開了一場金融領域的思想碰撞! 

“金融+”的提出,一方面是順應宏觀經濟變革趨勢,即圍繞實體經濟的發展、企業不斷變化的需求,要求金融機構能及時洞察、發現、並積極整合服務和資源。另一方面也是在互聯網等多種業態交叉融合帶來的沖擊下,企業在面對轉型過程中會出現方向和需求上的困惑,金融機構需站在企業的角度,從實際問題出發,幫助企業理清方向和需求,從而真正助推實體經濟的發展。

本次同學會現場,嘉賓們圍繞“金融服務與實體經濟的融合”、“以客戶需求為中心的跨界服務融合”,這兩個“金融+”的核心要素展開了激烈的討論,並從多個視角解讀了“金融+”的本質。

下面讓我們快速回顧嘉賓精彩觀點。

1、打通融資需求與理財需求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今天,創業已不僅是創業者的事務,而是屬於整個社會的財富機遇。

創業黑馬集團董事長、黑馬學院院長 牛文文

金融公司未來要打通中國龐大的中產階級理財需求,以及龐大的年輕創業者的融資需求,成為中間的橋梁。一旦打通,中國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創業大國,也是最大的金融創新國家。我們國家這些年從B2B,到互聯網券商,到互聯網私募,慢慢都在打通。

創業者要學會通過類似黑馬會、牛頭網等平臺完成互聯網眾籌,融到創業中的第一筆錢。從過去依靠天使、投資人和VC到今天依靠眾籌+新三板的模式,而這樣一個金融制度的安排,是適合大眾創業時代的。

filehelper_1447668014108_78

2、金融體系為何變化如此之快?

從互聯網金融到P2P理財,從央行雙降到利率市場化、國際化,今天的中國正在經歷一場史無前例的金融變革,這背後的原因是多方的。

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 黃益平

第一,中國金融體系規模雖然很大,但以銀行為主。而銀行則極其不適合支持創新創業的活動,所以從經濟轉型來說,我們需要金融轉型跟它配合。創業活動很活躍的地方必定有很多金融創新在發生。第二,政府對金融體系的幹預很嚴重,市場沒有發揮全部作用。而隨著改革的深入,各種限制和管制將逐漸取消,這也將加劇金融體系的競爭。第三,以互聯網金融、大數據為代表的技術革命降低了信息不對稱,成為了金融領域很重要的工具。

filehelper_1447668022053_72

3、當“跨界女王”遭遇跨界金融

從國內最具風格主持人到成功的商界女性,再到投資人。身兼三重身份的李靜在娛樂界及互聯網行業之間遊刃有余,其個人經歷更是有著跨界般的傳奇色彩。

東方風行董事長、樂蜂網創始人 李靜

我今天回想起來,覺得所有的事情都是因為你的好奇心和命運的安排。我大學學的是手風琴獨奏,非常難找到專業的工作,所以畢業以後進了電視臺。29歲時因為感到在央視熬不出頭,各方借錢成立了傳媒公司。在這期間我才了解到什麽是融資,什麽是券商。後來又碰到了紅杉,創立了樂蜂網,首次將觀眾變成了我們的用戶,完成了即看即買的模式。在這個過程當中,我第一次感受到跨界的力量,感受到了跨界的能量。

filehelper_1447668033060_62

4、從“互聯網+”到“金融+”

2012年,易觀國際創始人首次提出了“互聯網+”理念。而金融+則跟互聯網+有很多相似性,他們都是以跨界的形式完成產業的融合。

易觀國際聯合創始人 楊彬

“互聯網+” 十五年前意味著你在網上投關鍵詞,十年前意味著你在網上賣貨,五年前意味著你通過互聯網的手段做互聯網產品的創新和商業模式的創新。

“金融+”要想真正落地,一定是要把我們企業的創新金融化,把我們的業務金融化,這樣才能夠真正幫助到我們基於互聯網的創新。我經常愛講“互聯網+”它表面上是縮短了我們跟互聯網的距離。你要想完成基於互聯網的創新,一定是跟互聯網發生化學反應,而“金融+”就是這個化學反應當中最重要的催化劑。

filehelper_1447668045643_61

5、說文解字,在歷史尋找金融的足跡

讓我們懷舊中國文化,從“金融”這兩個字去剖析它的本質。

天風證券副總裁 王琳晶

“金”字象征著覆蓋,也有資源的屬性。“融”字左邊它是一個炊具,把固體變成液體,反映出來是液化的過程,即流動性。

把“金+”和“融+”形成“金融+”的時候,它意味著什麽呢?如果說“金”代表數量,“融”就代表了速度,也就意味著更多的資金和更快的資金流轉速度。“金”和“融”後面加上一個“+”,即和實體產業去結合,就會給產業帶來規模的擴張,也會給企業帶來一個超前的發展,在與金融結合比較好的情況下,甚至可能會超過加、積的效應,會成為冪的效應。

filehelper_1447668055006_42

6、“金融+”,“+”出怎樣的關系?

“金融+企業運作”、“金融+跨境”,每一個維度都將在未來產生新的變化。

天風證券副總裁  翟晨曦

什麽是“金融+企業運作”?我們有很多互聯網企業,他們除了知道有天使和PE,不太知道還可以發債券,可以上新三板,可以在初期不要賣那麽多股權,也可以融資;比如,你可以發優先股,當存量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完全可以用類似債轉股的模式發行債券。所以,金融在企業發展的每一個階段,都應該是為大家提供服務的。

“金融+跨境”又是什麽意思呢?中國的利率正在市場化、國際化,我們正在經歷一個由傳統行業資本支撐的密集型經濟體,轉型成為不需要太多資本但更依賴人與智慧的這種成長類企業來提供服務的經濟體。對於初創期的企業,可能拿到錢最重要,慢慢地如果你走向成長型的企業,在哪里拿錢,拿什麽幣別的錢就很重要。當你有錢了,拿著不同幣別的錢是不是要做不同的資產配置,也成為你要考量的問題。所以說“金融+”正在邁向跨境全球化。

filehelper_1447668075296_25

聽完學長們的精彩分享,你是否已經對“金融+”的未來趨勢有了全新的理解,並開始對跨界金融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呢?下面讓我們以Q&A的形式,用最接地氣的問題為你剖析當今的創資環境。創業者們千萬不要錯過哦!

提問:

創業公司上市,納斯達克、A股、新三板,如何選擇?

回答:

易觀國際聯合創始人楊彬表示作為創業公司選擇上市地點、企業所處的行業地位與發展階段有很大的關系。如果企業客戶基數規模已經確保在行業當中處在一個比較領先的位置,而且增長相對穩定,收入和利潤也達到了納斯達克要求的基本指標了,便可以考慮主板。而對於有一定基礎的初創企業,有了兩年實際的運營能力,處在爆發成長初期階段或者是在爆發成長的階段,則是可以積極考慮一下新三板。

天風證券副總裁王琳晶則提出除了以上提到的資本市場外,私募正在成為融資新藍海。通過私募的方式來融資,甚至可以把券商機構放在一邊,直接跟投資人對接。並且他認為互聯網時代,股權眾籌和債券眾籌的空間也是非常大的。在此影響下甚至券商在股權融資當中起的作用也會下降。

filehelper_1447668105646_89

提問:

中小企業投融資,寒冬果真到來?

回答:

天風天睿總經理韓雨佳首先表態,他認為所謂的資金枯竭一方面是因為中國的資本市場基本面或者說整個中國互聯網企業的成長路徑和資本的結合方式發生了改變。當美國市場融資已經不是主流,資本路徑的選擇便造就了短期資金層面的稀缺。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過往O2O公司估值被炒得過高,現在只是回歸理性而已。

而博潤通董事長萬君堂則從創始人的心態入手,表示中小企業在發展初期的融資困難本就是常態。他還告誡創業者不要想著只憑一個創意或者一個好項目,就能拿到投資人的錢。創業者的第一筆錢往往是從自己或者家里的親人、朋友忽悠到的,這才是市場的真實情況。

2個月融資7億,住百家CEO、黑馬會副會長張亨德同樣感受到了資本的壓力。其發表觀點提到,互聯網行業是“快魚吃慢魚”的行業。公司同樣創業一個年度,中間融資結構還有你的一些數據增長如果跑得慢的話,結果就是被兼並收購,或者有些公司就死掉了。

提問:

關於實體經濟結合互聯網金融,你們怎麽看? 

回答:

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高級副總裁鐘文明認為現在中國整個電影產業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第一是IP崛起。第二個是互聯網技術所帶來的新受眾,以及運作模式的不同。第三就是金融+。同時他表示中國現在電影市場目前只有400億,但未來會達到600億並超過美國,衍生品和金融+上以後也會起來。

動域資本VP範殷良則通過開設50萬健身房的案例闡述了小微企業貸款的現狀。他表示很多小微企業能采取的金融手段因各種現實行業現狀有巨大限制。而互聯網金融則是打通這些離我們生活最近的微小經濟體之間高壁壘的方法。

體育bank CEO、北京體育大學博士生導師安福秀道明了體育產業核心的兩塊發展空間,一個體育競賽業、一個體育建設業。其中賽事IP,目前看起來不賺錢,但是未來機會還是蠻多的。她也表示互聯網以及互聯網金融的結合也會對體育產業帶來巨大沖擊,其間的機會比電影產業還大。

劇角映畫CFO韓禹茗更加直接,他認為所有行業都是互聯網金融的衣食父母。因為企業可以利用互聯網金融讓所有客戶的錢變成企業的錢,由此助推企業和產業、甚至項目的發展。他舉例與“甜菜金融”平臺合作的眾籌案例,在完成票房銷售的同時還免費做了網站的宣傳,便是一種極好的跨界金融方式。

天風天財董事長張梁坦言,“甜菜金融”平臺上有10萬忠實用戶,這些用戶認可甜菜,因為他們不是投機者而是真正的投資者,他們願意判斷投資真實的價值。而未來要做的事情,就是把真實投資的價值告訴願意投資的投資者們。

filehelper_1447668112806_9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0029

當我們談論跨境電商時,我們要談論什麽?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5/1203/153064.shtml

導讀 : 雖然中國企業有天然的成本優勢,但容易受制於物流、支付、平臺選擇的問題。

黑五、紅五,所有與五有關的日子都成了電商的節日。無論是面向中國用戶的導購服務、海淘社區,還是面向海外用戶的自營品牌,都吸引了許多創業者的目光。然而複雜的貿易規則、供應鏈管理、品牌營造,這些都是阻礙創業者做大的門檻。一旦解決這些問題,跨境電商平臺就能擁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雖然中國企業有天然的成本優勢,但容易受制於物流、支付、平臺選擇的問題。絕大多數的企業都停滯於擴大 SKU,很難進一步實現精細化運營、建立自有渠道和品牌。而該行業的增量市場包括了面向電商平臺的服務提供商,以及直接對接海外消費者的出口企業。

中國出口電商產業鏈及環節分析

2014 年我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為 4 萬億元,增長率 31 %,預計未來幾年跨境電商將繼續保持平穩快速發展,在 2017 年將達到 8 萬億元的市場交易規模。

1

我們的觀點是:

·在整體跨境電商中,出口電商占比較大,未來仍將扮演主要角色。

·B2B 模式發展趨勢:從簡單信息撮合到交易。因進出口貿易涉及到墊資及大量資金與票據行為,B2B 電商難代替傳統線下外貿商,實現純線上化。

·在出口電商的具體結構中,B2C 市場交易額較小,但增速較快,呈現出 B2C 占比提升,B2B 和 B2C 協同發展的新業態。

中國出口電商產業鏈包括:

2

上遊賣家(包括生產制造商/品牌商),下遊終端/消費者,中遊渠道(平臺電商及自營電商)

3

物流服務主要分為三個環節:商品配送上門,國際物流,倉儲服務。

目前如 UPS、DHL、中國郵政等大型物流供應商提供全產業鏈的物流配送服務,部分企業則只提供其中的一部分。

4

目前中國跨境電商支付的主要方式包括 Paypal、Moneybooker、MoneyGram 等在線支付,國際信用卡、國際電匯、銀行轉賬、西聯匯款及銀行信用證等方式,其中 Paypal、國際信用卡和銀行轉賬占據大部分出口電商支付市場。

上遊:中國出口電商賣家主要品類分析

5

從以往產品品類的發展邏輯看來,物流、毛利、以及產品的標準化程度決定著不同品類發展起來的先後順序。

·3C 電子產品

優點:標準化、便於運輸。

缺點:同質化競爭,低毛利。

·服裝服飾

優點:毛利水平高,款式豐富,便於運輸。

缺點:客戶口味變化快,忠誠度難以把控,SKU 數量大,商家庫存壓力大。

·家居用品

優點:毛利水平高,款式豐富。

缺點:物流困難,專業知識高。

跨境出口電商賣家的不同發展階段:

6

·單品突破(模仿已有平臺的品類結構,選擇優勢產品切入目標市場)

·擴大 SKU(提高 SKU 豐富度及拿倉能力,推動銷售的增長)

·人員擴張(較為粗放的增長方式帶來運營的負荷及整體效率的降低)

·精細化運營(細化分工、流程優化,在內容營銷和供應鏈效率上擠壓小賣家)

·發展自有品牌和獨立渠道。

從當前狀況來看,大部分賣家都只是停留在擴大 SKU 這一層次。

中國生產制造商痛點分析:

·廠家生產能力過剩。

·差異化程度不高。

·有新品開發能力,但沒有能力做面對用戶的銷售和客服。

中遊:平臺電商、自營電商

7

出口電商 B2B 服務:出口企業與進口企業之間,通過第三方進行信息發布或信息搜索完成交易的服務。

出口電商 B2C 服務:出口企業與海外最終消費者之間,通過第三方進行信息發布或信息搜索完成交易的服務。

今天我們主要討論 B2C,其運營方式又可分為平臺模式與新型自營模式。

平臺模式

8

平臺模式的主要代表企業包括 eBay、Amazon、速賣通、Wish,並呈現出較為特殊的土壤。

·市場份額:平臺模式的幾個代表企業競爭格局相對穩定。

·盈利模式:除速賣通,其他三大平臺主要盈利模式為交易傭金; 唯一“淘寶生態”的速賣通平臺針對低端用戶群體;

·營銷策略:賣家營銷推廣方式不如淘寶豐富,搜索結果技術主導;平臺給予新賣家更多展示機會,強調生態平衡;

·運營政策:不鼓勵過分運營(尤其是 Amazon),淡化店鋪概念;每個賣家只能註冊一個賬號;在中國賣家擅長的品類上,同質化嚴重,複購率不高。

我們認為:在平臺生態下,發展獨立電商品牌的機會並不是很大。

自營模式

主要代表企業包括大龍網、蘭亭集勢、Deal Extreme。它們的缺點是:

·單位獲客成本高,運營和營銷成本極高不下;

·用戶重複購買率低,整體營收縮減甚至部分季度出現虧損。

9

此外,移動端浪潮下,依靠搜索引擎換取流量的獲客模式已經過時,以及產品售賣依賴於價格優勢,相關產品未形成品牌效應,同時流量成本不斷上升,導致其原有業務逐漸走向下坡路。

銷售目標市場

10

以美國、英國、德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為代表的成熟市場,由於人均購買力強、跨境網購觀念普及、線上消費習慣成熟、物流配套設施完善等優勢,在未來仍是跨境電商零售出口產業的主要目標市場,且將持續保持快速增長。

與此同時,不斷崛起的新興市場正成為跨境電商零售出口產業的新動力:

·俄羅斯、巴西等國家的本土電商企業並不發達,消費需求旺盛,中國制造的產品物美價廉,在這些國家的市場上優勢巨大。

·東南亞市場人口數量較多,且消費偏好與中國較為接近,具有巨大的消費潛力。

出口電商服務商的業務單元

11

出口電商服務商的業務單元包括但不限於:IT 化(ERP、CRM 等)、找貨品(前端)、流量運營、廣告投放等、支付和結匯、 物流(倉儲、一件代發等)。

未來出口電商服務提供商將趨於服務整合商發展。

IT 化服務中,提供分銷代理有較大想象空間。它是數據分析——信息流、 撮合交易——資金流、基礎設施服務——物流的集成,有利於小商家實現選品決策、低成本擴充品類、減輕庫存壓力、利用平臺資源提升服務能力,同時擴充了供貨商的銷售渠道。

我們的觀點是:

出口電商領域目前存在這樣兩個顯性的機會:

·推動流程優化和各要素優化配置的服務提供商,提供產品或服務交易及相關的 IT 化、流量獲取、在線支付、物流配送等服務的業務活動,貫穿於整個產業鏈之中。

·面向海外消費者的新型出境電商模式具備如下一些明顯的優勢:

1)打造從工廠到產品的最短路徑,利潤空間大;

(2)借助社交媒體營銷及口碑傳播直接獲取用戶,有利於樹立品牌形象;

(3)盡管面臨訂單量小且不穩定、市場需求周期性明顯的風險,但總體貿易更為靈活,產品銷售不受地域限制,可以有效地降低單一市場競爭壓力,有較大的市場想象力空間。

出口電商發展趨勢

12

PC VS 移動,移動端成為跨境電商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PC 端更適合做搜索的動作, 搜索時購買目的明確,容易產生比價的行為。

而移動端更多的是通過碎片化時間進行發現。多為購買目的不明確的碎片化瀏覽,容易產生沖動消費。

全球貿易小額、碎片化發展的趨勢明顯,從購買前的渠道鋪設、產品搜索、產品展示到產品口碑建設到購買後的客戶服務、物流跟蹤等都可以借助移動端突破時空限制,提升了買賣雙方體驗。

傳統幾大 B2C 綜合平臺的優勢在於,PC 端的流量投遞相對容易直接轉化成訂單。而在移動端的戰場,流量的投遞只帶來用戶對 App的下載,而營收的轉化以及增長有賴於 App 的精細運營、內容展示,從品控和物流上不斷優化用戶的購買體驗。

13

綜合 VS 垂直 

傳統的出口電商多為商品導向,業務來源很大程度上依靠搜索比價,簡單地把廉價物品賣出國,用戶忠誠度低。

針對垂直人群的電商看重社交網絡,及社區培育對於電商的轉化率,相對容易培養用戶的忠誠度,有機會實現用戶粘性和高客單價。

14

本地化運營

在前端流量獲取上,依托於當地主流媒體推廣、網盟及社交網絡廣告投入、優化的頁面編輯和線上產品運營,有助於建立並強化外貿電商在當地市場的品牌知名度與美譽度。

在後端商品(包裝、文字表達的呈現特點)以及物流體驗(海外倉、退換貨)上,基於本地渠道的高質量服務將進一步推動業務的滲透。

圍繞營銷、物流、支付的本地化服務競爭將成為未來跨境交易的關鍵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3093

當我們談論順豐烏龍事件時,我們要看清的是什麽?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5/1231/153553.shtml

導讀 : 稅率上漲自然會撩動更多行業商家和消費者的心弦,不過那句知名的西諺——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

寫在前面:順豐關於海關稅率的烏龍事件已經過去,當事方也已經發了公告致歉,在人們眼里這件“風波”聚焦點恐怕不是烏龍的本身,而是背後中國跨境電商的前途幾何?消費者未來的選擇將會如何?

對於廣大消費者來說,稅率申報是否合規,並不是他們最關心的,之所以次事引起了軒然大波,是因為在買買買面前,人們最關心的還是自己的口袋。

消費升級大趨勢,跨境電商的火爆

近幾年,去香港買奶粉、去日本買馬桶蔚然成風,強大的中國中產階級將購買欲的觸角伸向了全世界,直接帶動了兩個互聯網領域的發展,一個是在線旅遊,另外一個是跨境電商,也就是普通消費者眼里的海淘。電子商務離銀子最近,而跨境電商面向的中產階級群體收入又相對較高,再加上資本助力,使得這兩年相關領域異常火爆。

全世界都無法阻止國人“買買買”的熱情,強大的中國中產階級似乎成了一個專業的名詞,他本身就意味著一個表述——“有錢任性、旺盛的購買力”。有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跨境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3.75萬億元,同比增長39%。在國內市場上,京東、淘寶、亞馬遜等電商平臺專門開辟了全球購頻道;淘世界、蜜淘等新興垂直海淘崛起;數不清的留學生通過社交網絡做海外代購,這折射的就是全球化大背景下跨境電商的崛起。

 自然,跨境電商的迅猛發展離不開政策的支持,國務院曾頒布國六條,在關稅、物流、支付等環節給予跨境電商支持。喜歡逛創業大街的人民總理也多次提及積極發展跨境電商,跨境電商平臺自然“聞風而起”,一個在2014年剛剛被稱為元年的行業,不到兩年時間內已然成為消費者眼中的香餑餑,電商行業中異軍突起的後起之秀。

模式之爭:你以為的跨境電商,或許並不是你以為的樣子

在大多數人眼中,海淘就是跨境電商。我們不能武斷的認為這種認識是錯誤的,但實際上,海淘、包括一般貿易和跨境電商是有分明的區別的。

根據貨源渠道的不同,海淘的模式可以分為三種:代購模式、直營模式、買手模式。淘寶全球購是典型的代購模式,其模式與淘寶C2C無異,只是商家變成了代購的留學生、海外華人群體,而代購的商品也多種多樣;亞馬遜是典型的直營模式,官方直接采購,並負責發貨配送;淘世界、蜜淘則是典型的買手模式,買手負責在全球采購,平臺撮合買手與用戶之間的交易。

對於我們廣義上的跨境電商,京東全球購的模式則是我認為最符合本質的。京東采取了一種混合的模式“自營+平臺”,自營即海外直采,平臺則依靠引進第三方商家入駐,兩者互為補充,既豐富了平臺的SKU也減少了京東本身的資金壓力。

而消費者眼里最普遍的認知便是將代購模式單一上升到跨境電商的廣義維度之上。揀最重要的說:代購中最大的阻力就是信息不對稱導致的質量問題,寫到這,相信您忽然想到了什麽,有木有一種朋友圈海外代購的即視感?

一言以蔽之,自營模式似乎更符合跨境電商的定義,您眼里曾經以為的跨境電商可並非一個單一的代購模式那麽簡單。

即使稅率增加,跨境電商仍具備自身優勢

被霧霾籠罩的帝都小夥伴都歡欣期待“等風來”,但對於一般貿易和傳統海外代購來說,關於稅率增加的風聞,盡管被證實是烏龍,但似乎並不是他們想看到的。

查看相關報道可以發現,近年來關於行郵稅,海關總署做了兩次關鍵的調整,一次是2010年,海關新規中規定將行郵稅的免稅額從500元降低到了50元,海淘成本增加的概率大大提升;另一次則是在2012年,包括洗面奶在內的清潔、護理類化妝品按照50%的稅率征收。兩次調整,行郵稅都有上升的趨勢。根據此前經濟參考報的消息,有關部門正在醞釀調高跨境電商企業進口環節適用的行郵稅稅率,但整體稅率依然會低於一般貿易稅率水平。

目前國內跨境電商的集貨模式主要有海外直郵、集貨直郵和保稅三種模式。其中保稅模式是商家通過大數據分析提前將熱賣商品屯放在國內的保稅區,消費者下單之後,直接從保稅區發貨,一方面節省商家的物流成本,另一方面物流速度幾乎與國內訂單無異。相比前兩種模式而言,保稅模式目前來看是最為適合跨境電商發展的集貨模式,也是國內電商平臺選用的主要模式。

再看跨境電商,在商品進口方面就比一般貿易省去很多環節;在稅額方面,對於特殊商品,一般貿易需要征收進口關稅、增值稅、消費稅等,而跨境電商很多都采取此前提到的保稅模式,在稅率方面更低。所以說,未來即使稅率增加,跨境電商也比一般貿易劃算。

結語:稅率上漲自然會撩動更多行業商家和消費者的心弦,不過那句知名的西諺——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倒是很應景的。對跨境電商來講,不要去過多在意稅率的副作用,做好自己的服務、保證商品的質量才是正經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9707

當我們談論順豐烏龍事件時,我們要看清的是什麽?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5/1231/153553.shtml

導讀 : 稅率上漲自然會撩動更多行業商家和消費者的心弦,不過那句知名的西諺——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

寫在前面:順豐關於海關稅率的烏龍事件已經過去,當事方也已經發了公告致歉,在人們眼里這件“風波”聚焦點恐怕不是烏龍的本身,而是背後中國跨境電商的前途幾何?消費者未來的選擇將會如何?

對於廣大消費者來說,稅率申報是否合規,並不是他們最關心的,之所以次事引起了軒然大波,是因為在買買買面前,人們最關心的還是自己的口袋。

消費升級大趨勢,跨境電商的火爆

近幾年,去香港買奶粉、去日本買馬桶蔚然成風,強大的中國中產階級將購買欲的觸角伸向了全世界,直接帶動了兩個互聯網領域的發展,一個是在線旅遊,另外一個是跨境電商,也就是普通消費者眼里的海淘。電子商務離銀子最近,而跨境電商面向的中產階級群體收入又相對較高,再加上資本助力,使得這兩年相關領域異常火爆。

全世界都無法阻止國人“買買買”的熱情,強大的中國中產階級似乎成了一個專業的名詞,他本身就意味著一個表述——“有錢任性、旺盛的購買力”。有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跨境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3.75萬億元,同比增長39%。在國內市場上,京東、淘寶、亞馬遜等電商平臺專門開辟了全球購頻道;淘世界、蜜淘等新興垂直海淘崛起;數不清的留學生通過社交網絡做海外代購,這折射的就是全球化大背景下跨境電商的崛起。

 自然,跨境電商的迅猛發展離不開政策的支持,國務院曾頒布國六條,在關稅、物流、支付等環節給予跨境電商支持。喜歡逛創業大街的人民總理也多次提及積極發展跨境電商,跨境電商平臺自然“聞風而起”,一個在2014年剛剛被稱為元年的行業,不到兩年時間內已然成為消費者眼中的香餑餑,電商行業中異軍突起的後起之秀。

模式之爭:你以為的跨境電商,或許並不是你以為的樣子

在大多數人眼中,海淘就是跨境電商。我們不能武斷的認為這種認識是錯誤的,但實際上,海淘、包括一般貿易和跨境電商是有分明的區別的。

根據貨源渠道的不同,海淘的模式可以分為三種:代購模式、直營模式、買手模式。淘寶全球購是典型的代購模式,其模式與淘寶C2C無異,只是商家變成了代購的留學生、海外華人群體,而代購的商品也多種多樣;亞馬遜是典型的直營模式,官方直接采購,並負責發貨配送;淘世界、蜜淘則是典型的買手模式,買手負責在全球采購,平臺撮合買手與用戶之間的交易。

對於我們廣義上的跨境電商,京東全球購的模式則是我認為最符合本質的。京東采取了一種混合的模式“自營+平臺”,自營即海外直采,平臺則依靠引進第三方商家入駐,兩者互為補充,既豐富了平臺的SKU也減少了京東本身的資金壓力。

而消費者眼里最普遍的認知便是將代購模式單一上升到跨境電商的廣義維度之上。揀最重要的說:代購中最大的阻力就是信息不對稱導致的質量問題,寫到這,相信您忽然想到了什麽,有木有一種朋友圈海外代購的即視感?

一言以蔽之,自營模式似乎更符合跨境電商的定義,您眼里曾經以為的跨境電商可並非一個單一的代購模式那麽簡單。

即使稅率增加,跨境電商仍具備自身優勢

被霧霾籠罩的帝都小夥伴都歡欣期待“等風來”,但對於一般貿易和傳統海外代購來說,關於稅率增加的風聞,盡管被證實是烏龍,但似乎並不是他們想看到的。

查看相關報道可以發現,近年來關於行郵稅,海關總署做了兩次關鍵的調整,一次是2010年,海關新規中規定將行郵稅的免稅額從500元降低到了50元,海淘成本增加的概率大大提升;另一次則是在2012年,包括洗面奶在內的清潔、護理類化妝品按照50%的稅率征收。兩次調整,行郵稅都有上升的趨勢。根據此前經濟參考報的消息,有關部門正在醞釀調高跨境電商企業進口環節適用的行郵稅稅率,但整體稅率依然會低於一般貿易稅率水平。

目前國內跨境電商的集貨模式主要有海外直郵、集貨直郵和保稅三種模式。其中保稅模式是商家通過大數據分析提前將熱賣商品屯放在國內的保稅區,消費者下單之後,直接從保稅區發貨,一方面節省商家的物流成本,另一方面物流速度幾乎與國內訂單無異。相比前兩種模式而言,保稅模式目前來看是最為適合跨境電商發展的集貨模式,也是國內電商平臺選用的主要模式。

再看跨境電商,在商品進口方面就比一般貿易省去很多環節;在稅額方面,對於特殊商品,一般貿易需要征收進口關稅、增值稅、消費稅等,而跨境電商很多都采取此前提到的保稅模式,在稅率方面更低。所以說,未來即使稅率增加,跨境電商也比一般貿易劃算。

結語:稅率上漲自然會撩動更多行業商家和消費者的心弦,不過那句知名的西諺——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倒是很應景的。對跨境電商來講,不要去過多在意稅率的副作用,做好自己的服務、保證商品的質量才是正經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970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