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展覽有了故事線 大家才看得懂

2011-12-05  TWM




一向被認為「老大」、「保守」, 如同宮廷般很難親近的故宮,這幾年因著外部的挑戰,也逐漸在改變活化中。研究人員不能再關起門來做,策展之前還要先做民意調查。老故宮博物院有何新改變? 本刊專訪故宮院長周功鑫,談到她上任這三年的改變:

《商業周刊》問(以下簡稱問):周院長曾公開提出「形塑典藏新活力,創造故宮新價值」為努力目標。請問院長如何以質化及量化標準,來看這些目標是否達到?

周功鑫答(以下簡稱答):第一是參觀人數在增加。有人說這是因為兩岸觀光直航。不過,同樣是觀光,為什麼(大陸旅客)不到其他博物館去?因為我們很多手 段,讓媒體把訊息傳出去。大陸中央電視台做過故宮節目,曾訪問過我們幾位老員工,在二○○八年年底開始播,二○○九年二月,我以院長身分去大陸訪問,又重 播。在這樣的宣傳下,讓(大陸)人耳熟能詳故宮。台灣故宮不是生來就讓人覺得你好,促銷是一種手段。

我們也把展覽一直排到二○一四年了。當有長期的計畫,第一(展覽)不會中斷;第二,同仁深度研究的時間就相對的長,「質」上又能有宣傳。

國人參觀數增加不多?台北活動多,要成長不易

問:相對於陸客去年較○八年增加約一百萬人次,本地觀眾大約就是「持平」。去年國人參觀故宮的人次,占全國總人口數的比率是六.六%。妳覺得這個數字是高 還是低?已經是極限了嗎?

答:(去年比前年)增加三十萬,很不容易啊!台北活動很多,還能維持成長,那就是我們的展覽、活動不一樣了。(六.六%這數字)不是極限。我不能說它高, 也不能說它低,我只能說我們會一直往前努力。我剛回來第一件急著完成的活動規畫就是「故宮週末夜」,讓年輕人組團來表演,因為年輕人會號召年輕人。現在臉 書、flickr等社群網站也有了,在「華山文創園區」還有數位、多媒材的常設展,年輕人玩得很開心。

問:像華山展覽等這些訊息我們不是很曉得……。

答:真的啊?可能你們比較商業界,文化界都很知道。商業一直都跟文化是距離。我們是透過各種媒體(宣傳),但是有的就是習慣問題,像看《商業周刊》有藝術 報導他也不一定看。我們就是不斷的打(促銷),且面要擴大,讓他習慣。

問:商周製作「精彩一百.國寶總動員」專題報導時,發現故宮每一處都有很棒的研究員。但容我們直率的講,可惜這些故事需要去挖,如果故宮能夠更主動的去說 故事……。

答:我們已經很主動。但是現在打開電視都是政論、綜藝節目。但是我想今天你們會來,也是受別人影響,如果不是大家把故宮當作一個目標,你們也不會來。我是 從心理學分析,因為我很懂得觀眾。所以我一直在鋪路,我天天做、我深度做、我廣面做,我就是一直往前走。總有一天等大家覺得故宮是他的,就成功了。

是否有做滿意度調查?抱怨嘈雜意見,有漸變少

問:故宮無形的價值,是否有評鑑或深度的質化訪談,可以了解觀眾得到了什麼?

答:那是研究人員可以來做的,我們沒有必要花那麼多精神,我們太多事要做了。

問:那是否有自我評鑑呢?

答:我們每年有「觀眾意見調查分析報告」。我○八年剛回來時,一大疊都是負面意見。現在少了,只有兩、三張。現在連抱怨嘈雜等意見都少了。

問:若以商業機構研究顧客的角度來看,故宮的問卷仍是基本的選擇題。是否有更深度的質化訪談?

答:質化調查現在用在策展,我們開始有委外的「展覽前置評量調查」,會問觀眾這個展覽想知道什麼?例如正在展出的「康熙大帝與太陽王路易十四」特展,前置 評量顯示,觀眾最想知道康熙和路易十四怎麼認識的?策展人要把觀眾想知道的找出來,再和自己的研究融在一起,找出一個好點子,變成一個主題,才會有故事 線。故事線清楚了,才能去選展覽的件。經由研究員 的引導建構認知,展覽才看懂。

問:所以現在研究員不能自己在家想展覽主題了?

答:喔不行不行!我回來以後不能再這樣了。

展覽占總預算比率低?增加外部合作,舉辦特展

問:再回到一些基本的數字,故宮去年「文物展覽」的預算,只占總預算的六.八%,約六千九百萬元……。

答:我們是跟外部多合作。例如康熙與路易十四特展,預算就高達六千四百萬元,由合作廠商贊助,我們則提供專業策展與場地。你也知道政府本身的財源也是受限 的,我們一定要合作。(編按:保守估計一個特展成本約四千萬至六千萬元,一年約三、五個。)如果我們只靠國家預算辦展,那六.八%的預算只能維持常設展。 我們做專業的知道,那這樣子死定了,誰來看?一定得靠各種的特展,所有的宣傳都是合作單位一起幫忙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77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