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林耀英布局三年的技術掌舵者王宗林 大立光搶攻隱形眼鏡的祕密武器

2010-06-28 今周刊





大立光董座林耀英,祕密布局三年的產品終於揭曉,就是同樣是屬於光學領域,而且是許多消費者都用得著的「隱形眼鏡」。林耀英這次將和隱形眼鏡產業導師級的 人物王宗林連手,再攀事業新高峰。

撰文‧羅弘旭

股王大立光董事長林耀英,在十四日的股東會宣布接班計畫,分別由小兒子林恩平接任執行長、大兒子林恩舟接任副董事長。同一天,大立光以五二四元的收盤價超 越聯發科,再度登上台灣股王寶座,自此股價差距越拉越大,為何大立光老董退休,股價反而往上衝?原來,林耀英研發三年的祕密武器終於曝光,靠著這項武器, 大立光未來大幅成長已非空中樓閣。

在大立光台中總部內,有一家企業||星歐光學,早已悄悄運作三年,這家企業不是做大立光擅長的手機鏡頭、汽車倒車鏡頭及3C商品相關的光學元件,反而是做 與人體眼睛相關的元件||隱形眼鏡。擅長微小光學元件的老師傅林耀英退休後,不含飴弄孫,反而親自擔任資本額只有一.五億元的星歐光學董事長,老帥親征, 這項新事業對大立光未來發展會有何影響?

高毛利和快速成長的市場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調查,台灣大學生近視比率超過九成,日本則超過八成,國內主要生產角膜變色片的昱嘉科技副總許文達說:「台灣有二成以上的人會選擇隱形眼 鏡、日本更超過三成,其中有八成以上的人會選擇拋棄式隱形眼鏡。」二○○九年,全世界隱形眼鏡的消費金額超過新台幣一千八百億元,根據Contact Lens Spectrum的預估,到二○一二年,全球市場更將超過二千四百億元。

隱形眼鏡的商機主要來自產品的高毛利和快速的成長,除了市場需求大,隱形眼鏡的毛利也是高得驚人,國內最大拋棄式隱形眼鏡代工廠精華光學,每年都有五五% 以上的高毛利,昱嘉科技的毛利率也在五成以上,大立光苦尋毛利四成以上的新事業,鎖定隱形眼鏡市場並不令人意外。

一千八百億元的市場中,有一千六百億元由嬌生(Johnson & Johnson)、博士倫(Bausch & Lomb)、視康(CIBA Vision)、酷柏(Cooper Vision)四大國際品牌所囊括,其餘才由其他小廠所瓜分。然而,大立光只要搶下一%的市場,就足以讓公司營收成長三成,這也就是林耀英要拚老命的原 因。

為了布局隱形眼鏡,林耀英甚至從三年前就要求二兒子林恩平進入星歐董事會,當時外界多以林耀英啟動接班機制來看待這項人事案,但實際上,林恩平進入公司 後,被林耀英指派負責生產線的管理與研發。由具有醫學背景的林恩平來負責,正是因為隱形眼鏡與相機鏡頭有截然不同的製程:獲准上市之前需要人體實驗、生產 需要包裝滅菌、出貨之前需要取得各國衛生單位認證。由此也可看出林耀英對這項產品的重視。

但隱形眼鏡有著不低的技術門檻,需要「鏡片模具」、「鏡片量產」、「鏡片材料」三大領域的能力,大立光如何掌握生產技術?關鍵人物在於轉投資公司星歐科技 的技術長王宗林。

台灣第一片軟式隱形眼鏡

王宗林,在台灣的隱形眼鏡行業屬於「導師」級的人物,早在一九八二年,就跟著在美國博士倫公司任職十年的牛正基博士,共同創立環隆高分子公司,在隱形眼鏡 還是依靠老師傅用精密車床逐片生產硬式隱形眼鏡的年代,環隆高分子已經開始採用更先進的旋模成型法,設計出台灣第一片軟式隱形眼鏡。

環隆高分子一九九四年被新台科技購併後,王宗林成為光學部門主管,在一九九六年完成拋棄式軟性隱形眼鏡的量產,後來更研發出具有角膜變色功能、瞳孔放大功 能的隱形眼鏡,讓隱形眼鏡除了矯正視力的功能外,更成為女性美妝的產品。

後來新台的光學部門也因為王宗林的戰功,獨立成為昱嘉科技,可以說,台灣所有旋模生產技術和角膜變色片的公司,都是從王宗林這一脈開枝散葉出去的從業人 員,王宗林導師的名號也不脛而走。

當林耀英想要進軍隱形眼鏡市場,六年前王宗林所創立的星歐科技,立即成為大立光鎖定的投資對象,○七年林耀英轉以旗下的大陽科技轉投資星歐持股六五%,既 取得主導權,也避免讓外界識破集團布局。

據了解,大立光開發相機鏡片的塑膠射出技術,和隱形眼鏡的注模技術類似,加上大立光的量產能力,生產隱形眼鏡不是問題,但關鍵在於材料,目前拋棄式隱形眼 鏡的主要材料為矽水膠,專利權都把持在國際四大廠手上,但星歐成立六年以來,已經取得材料的突破,但就是缺乏量產技術,雙方的結合,充分互補。

大立光內部透露,隱形眼鏡產品已經獲得大陸、台灣、歐洲三地的衛生部門許可認證,目前產品已經小量出貨,明年第二季開始量產,第一階段量產規模可達每年三 千萬片,外界估計營業額約三至五億元。

由老帥林耀英親自領軍的星歐光學將採取代工與品牌並重的操作模式,除代工業務外,會另推自有品牌產品,但並不會掛上「Largan(大立光英文名稱)」, 極有可能以星歐註冊的「威爾視 WILENS」作為自有品牌名稱,攻打兩岸及歐洲市場。

雖然高盛科技產業分析師陳柏宇在大立光股東會之後表示,隱形眼鏡新事業部門,一至二年內恐怕無法貢獻大量營收;在這產業已經有二十八年經驗的王宗林,加上 林耀英對量產能力的掌握,二人連手,不僅有可能改寫隱形眼鏡高門檻的市場規則,也將帶領大立光邁向下一個巔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434

連大立光都賺不到三星錢!

2012-5-14  TCW



三星(Samsung)崛起,台 灣供應鏈能不能雨露均沾?答案恐怕是,很難。

拆開三星去年全球熱賣超過五百萬支的高階手機Galaxy Note,除了面板、記憶體、處理器,連相機模組、通訊晶片、電池,都由三星自己包辦,三星自己掌握的零件成本,占這隻手機材料成本六成。

剩下四成,幾乎都是歐美大廠的天下,像博通(Broadcom)的通訊晶片,山葉株式會社(Yamaha)的音效晶片,英特爾(Intel)的基頻晶片, 這支手機裡看不到一顆台灣製造的關鍵零組件。

比蘋果錢還難賺!一支中低階手機,只能賺十美元

此外,三星自製相機模組,連蘋果(Apple)愛用的大立光鏡頭,都攻不進三星的手機;高階觸控面板,三星也自己做,甚至,三星手機都自己組裝,台灣連組 裝的低毛利工錢都賺不到。

按照市調公司iSuppli分析的Galaxy Note物料清單(Bill of Material)(見第七十頁圖),這支手機在美國賣五百美元,台灣能直接從這支手機賺到的錢,卻恐怕是零。

即使拆開另一款比較便宜的三星Nexus手機,這款手機用了台灣慧榮和威盛旗下威睿的通訊晶片,這支售價四百美元的手機,台灣能賺到的也約在十美元上下。 其他中低階手機,還採用洋華、介面、和鑫和華映的觸控面板,及閎暉的手機按鍵,此外,三星手機裡幾乎找不到台灣零組件。

相較之下,一支iPhone4S,台灣加上觸控面板和鏡頭,台灣賺超過四十美元,比三星手機高三倍。

「三星手機裡,根本沒有幾檔台灣概念股,其他的都只是負責手機裡極小的一部分。」蘇格蘭皇家證券亞太區下游硬體製造產業首席分析師王萬里如此說明。

台廠股價兩樣情!三星概念股冷,蘋果概念股熱

和三星相比,對台灣來說,蘋果還算是個大方的客戶。

這也是為什麼三星手機崛起,台灣股市沒半點反應的原因,以威盛為例,威盛晶片雖然被三星採用,但去年十月二十七日,三星新手機發表後一個月,台灣大盤只跌 了一一%,威盛股價卻跌了二一%,閎暉也跌了七%,只有在美國掛牌的慧榮上漲一五.六%。

但iPhone4去年十月四日上市後一個月,台灣大盤只漲了五%,鴻海股價卻漲二二%,明顯高於大盤表現。不過,供應觸控面板的宸鴻,卻下跌了一三%,關 鍵原因是市場預估,蘋果未來將會更換下一代觸控面板技術,轉為In Cell嵌入式觸控技術,蘋果與宸鴻之間的關係,將會越來越遠。

回過頭來看,台灣想靠三星賺大錢很難,但要做蘋果訂單生意,卻也要同時承受投資龐大產能後,若跟不上蘋果下一個新技術,就要被淘汰的高風險。要靠蘋果概念 股的股票賺錢,就要扣緊蘋果下一步的技術趨勢。

緊抓「矛盾概念股」!台積電、友達都靠反三星受益

而三星的垂直整合模式,也有副作用。三星無法消化自己生產的所有零組件,但其他國際大廠左手買三星零件,右手卻要跟三星其他產品競爭,也會怕三星留一手, 把最好的零件留給自己用,都極力開發其他零組件來源,台灣的機會就來了。

像今年四月,友達等台廠傳出和日本合作,生產OLED面板,並計畫在兩年內趕上三星,消息一傳出,三星總部的內部刊物,就用頭條處理這則新聞,三星內部人 手一份,因為台灣是三星最擔心的對手,只要台灣做得出高品質的OLED面板,國際大廠必然會下單台灣,三星攻占全世界手機、電視面板的計畫,就將遇到極大 挑戰。

三星的另一個弱點是,如果景氣不好時,別人少賣一支手機,只會失去手機帶來的營收,三星卻是整個供應鏈都受影響,相較之下,台灣業者的合作模式,比三星更 有彈性。

抓住三星和競爭者之間的矛盾關係,買到新的「矛盾概念股」也可能賺一筆,像現在,蘋果手機的處理器,還是由三星製造,但蘋果擔心三星坐大,因此希望把處理 器的製造,由三星轉到台積電,因此台積電接到蘋果訂單的動向,一直是台積電最重要的題材之一,今年以來,台積電已經漲了逾一成,未來友達投入OLED研發 後,如果能攻破難關,也將是另一檔值得期待的「新三星概念股」。

【延伸閱讀】台廠主攻中低階手機訂單——三星概念股

公司:洋華代工項目:中低階手機觸控面板2012/5/7收盤價(元):65.6

公司:介面代工項目:中低階手機觸控面板2012/5/7收盤價(元):33.0

公司:威盛代工項目:CDMA晶片(旗下威睿)2012/5/7收盤價(元):16.9

公司:和鑫代工項目:中低階手機觸控面板2012/5/7收盤價(元):11.9

公司:華映代工項目:中低階手機觸控面板2012/5/7收盤價(元):1.37

資料來源:外資法人、雅虎奇摩

【延伸閱讀】這支高階手機,台廠連湯都喝不到——以三星Galaxy Note手機零組件成本為例

基頻和電源管理晶片:英特爾 7.6美元藍芽、無線通訊晶片:博通 4.57美元

PCB:韓國Daeduck Electronics 5.57美元

1G SDRAM:三星 17.2美元

電池:三星 4.65美元

AMOLED面板:三星 60美元

雙核處理器:三星 14美元

藍芽和無線模組:三星電機 7.1美元

8百萬畫素相機模組:三星光纖 19.49美元

晶片封裝IC:三星 21美元

手機全部零件成本:230.55美元三星自製零件成本:143.44美元逾6成零件錢,都是三星自己賺!

註:統計時間至2011年12月資料來源:iSupp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63

宸鴻、大立光腰斬 他們照樣重壓

2012-12-10  TCW  
 

 

去年紅得發紫、被喻為台股三千金的其中兩朵金花——大立光、宸鴻(TPK),加上今年五月才上櫃的漢微科,是目前台股最高價的三支股票,也是這一波台股絕地反攻的急先鋒,十一月單月漲幅就超過二五%。

誰在買這三支股票?它們有什麼「絕佳美色」會被身價數十億元的實戶、中實戶所看中?這些股票的共同點,就是全球第一的地位,大立光是全球最大手機鏡頭製造商、宸鴻是全球最大觸控面板商、漢微科則是全球最大電子束檢測設備廠。

台股站上七千五百點,三支股票強勢表態,是拉升大盤的主角之一。從今年三月傳出復徵證所稅以來,大立光、宸鴻一度大跌逾三成,如今,高價股從低點回神,一群早已逢低進場布局的法人和中實戶,才是真正享受到波段漲幅的大贏家。

在一間位於台北市敦化南路的操盤室,M先生和四位投資好友組成資金數十億元的團隊,常窩在這裡看盤。眼看宸鴻股價在十一月就大漲了二六%,M先生已準備出國休假,計畫到溫暖的南半球國家紐西蘭避冬。

回想這半年來,M先生娓娓道來,自己把身家財產全壓在宸鴻這一支股票的心路歷程(以下為口述):

他,宸鴻跌到四百元時大買「本益比才十倍,也太委屈了」

今年三月中旬,宸鴻股價低迷,從歷史最高價的九百五十六元,已經腰斬到四百多元。宸鴻為提振市場信心,首度廣邀媒體、法人前往廈門參觀工廠,我也是參訪團員之一。

看了工廠之後,我對宸鴻信心更加堅定。雖然宸鴻股價持續下跌,但我決定把去年投資在軟板的股票全部獲利了結,將資金轉進宸鴻。

當時我的想法是:同樣一檔股票,市場過去給宸鴻的評價是二十倍的本益比,但一年後,本益比只剩七倍到八倍,事實上,這一年來公司基本面的變化不大,這怎麼合理?

在業績上,宸鴻一直交出好成績單,在技術競爭上,早已把另一家觸控面板廠勝華拋在後頭,而且深入了解in-cell(內嵌)技術(蘋果可能採用的新技術,會對宸鴻訂單產生衝擊)之後,發現對宸鴻的影響沒那麼嚴重。於是,從三月底開始,只要覺得宸鴻股價特別委屈時,我就持續加碼,最後把全部資金重壓在宸鴻。

這半年來,我一張都沒賣過,因為宸鴻今年EPS(每股稅後純益)可望達四十元,股價卻只有四百元,本益比才十倍,也太委屈了。

即使是十一月十九日,政府基金傳出要禁買F股(海外企業來台第一上市)、小型股等,引發宸鴻股價重挫,我也一點都不擔心。買股票,最重視的是流動性,沒成交量的股,中實戶連碰都不想碰,只要流動性不是問題,我就敢重壓它。

況且,宸鴻供應的是電子業裡產值最大的關鍵零組件,已經大到不能被市場忽視,就算政府基金不買宸鴻,還是有很多人搶著要,外國機構法人布局台股,也一定要買它。

就這樣,賺錢機會總落在早鳥的身上。

「in-cell出來,TPK就會完蛋!」今年第一季傳出蘋果新一代智慧型手機iPhone 5可能會採用內嵌技術的觸控面板,而內嵌技術以日本廠商進展得較快,對iPhone原本的觸控面板供應商宸鴻可能帶來衝擊,造成宸鴻股價一路探底,今年四月底一度跌到三百多元的低位。

事實上,外資圈對宸鴻的前景看法分歧,一派認為宸鴻在蘋果供應鏈的地位日漸萎縮,今年獲利將大幅下跌;另一派則盛傳蘋果還是會回頭找老夥伴宸鴻做貼合,展望看好。

事後證明:原本飽受外資報告打壓的宸鴻,隨著內嵌觸控技術整體產能良率受限下,觸控產品仍以單片玻璃或薄膜式電容式觸控為主,宸鴻仍是最大受惠者,股價也獲得平反,到十一月底已經從低點反彈了五成,M先生也成了大贏家。

「如果眼光對了,時間會給你一個合理的報酬。」一轉一折間,讓M先生從宸鴻股價大壞時介入,到現在大好時豐收準備出場,再度印證危機入市的高報酬哲學。

另一檔今年五月才上櫃的半導體檢測設備商漢微科,也是市場主力看好的高價股,一些百億元身價的大戶也投資它。漢微科掛牌未滿一年,以十一月底收盤價六百三十二元來看,距離承銷價的二百零八元,股價漲幅已經超過兩倍,擠下宏達電成為新一代台股股后。

住在新竹市、曾有科技公司財務背景的中實戶羅先生,從漢微科還在興櫃階段就買進,一直抱到六百元才開始減碼,他分析對這一波行情的觀察(以下為口述):

他,漢微科兩百元抱到六百元「產業對、籌碼少,就一路長抱」

當初看好漢微科,就是因為它的檢測設備技術領先對手。漢微科是全球三家提供電子束檢測設備的公司之一,但價格只要美國同業的一半,而且,只有漢微科有能力提供多重電子束、矩陣式多槍的方案。

目前全球半導體大廠對電子束檢測設備的需求相當大,只要晶圓廠持續投資先進製程,漢微科就是直接受益者。這是對的產業,又是少數擁有先進技術的公司,所以一直看好它。

而且,漢微科籌碼少,每天成交量只要一、兩百張,股價就一路墊高。一般散戶只能看到財務面,很難了解產業趨勢,所以沒辦法像我們從一開始就敢投資它。從興櫃時兩百多元買進漢微科,我就一路長抱,沒有來回操作,因為看好一支股票,只要公司的本質沒有改變,就會一直抱到價格滿足點,才會獲利出場。

不過,今年漢微科EPS預計賺二十元,現在股價站上六百元,利多反映得差不多了,我在六百元附近開始獲利出場。

三支股票成為這一波台股多頭的主力部隊,除了中實戶等市場力量的追捧,也提供了贏家選股的秘訣:獨缺性、領先性、獲利爆發性。

「法人只要看好蘋果,就會買大立光。」大慶證券自營部主管林明謙指出,大立光是純度最高的蘋果概念股,隨著iPhone 5強大的拉貨動能,大立光第四季營收及獲利可望創新高,外資積極加碼,讓大立光股價創二○一一年九月來新高。

林明謙表示,除了台積電和台塑四寶,大立光是外資挑選中型股的首選,因此,當台股吹起反彈號角,這家手機鏡頭大廠就會成為台股多頭的人氣重心。

在興櫃時買進漢微科,統一證券自營部副總經理楊凱智表示,早在掛牌前,就看好漢微科的基本面,認為股價會上看五百元,因此,從兩百多元就持續進出,用逢高出脫、再追漲的操作方式買賣,並在五百八十元附近出清。

事實上,大立光、宸鴻和漢微科這三檔高價股的共同點,都是台股獲利王,大立光前三季已賺兩個股本、宸鴻今年有機會賺四個股本、漢微科可能賺兩個股本,在強勁基本面和獨步全球的技術支撐下,一直是許多口袋深的法人和中實戶的最愛。

一旦台股熱絡時,這三檔績優股就會超漲,成為外資、投信、自營商不約而同加碼的標的。不過,隨著這三檔股票股價已創新高,短期內利多已經反映在股價上,隨時可能面臨獲利了結賣壓。

那些早先一步逢低布局的法人和大戶,已成功熬過股價盤整期,成為笑到最後的贏家。眼看高價股驚驚漲,還沒上車的投資人,若想要追高,可能要謹慎小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076

發動專利戰第一槍 大立光告同業

2013-07-01  TCW
 
 

 

「專利沒有保護性,只有攻擊性。」六月二十一日大立光股東會後,執行長林恩平親上火線,放出這段話,意味著之前對同是光學大廠的玉晶光提出侵權告訴,不是偶然,也不是到此為止,玉晶光只是大立光發動專利戰的第一槍。

林恩平表示,大立光早就和有侵權嫌疑的多家廠商展開協商,要求支付授權金,如果談判破裂,才會對簿公堂,未來也不排除再對他人提出告訴,這樣做,只是捍衛大立光的基本權利。

一向給外界低調印象的大立光,為何作風有這麼大的改變?

兩個市場變化,說明大立光不得不急。一是智慧型手機價格滑落,二則是大立光所自豪的高階畫素鏡頭在運用上將會碰到瓶頸。

過去大立光穩居龍頭,囊括全球手機鏡頭逾二○%市占率,智慧型手機鏡頭更達四四%,拿下蘋果、三星、索尼等大廠訂單,全因為技術始終領先對手一個檔次,當玉晶光還卡在五百萬畫素,大立光早已開出八百萬畫素產能,幾乎通吃iPhone 5訂單,現在檯面上一千萬畫素以上鏡頭,多數由它包辦。

中低階手機為市場主力

但根據市調機構IDC預估,今年,新興市場占全球智慧型手機銷售比重將達六五%,四年後可望超過七○%,其中,中、低階手機更是成長主力,智慧型手機價格將從二○一一年的四百四十三美元,下滑到今年的三百七十二美元,跌幅達一六%。

「主流大概在八百萬到一千萬畫素之間,接下來三、四年不會改變太多。」光電協進會光電產業暨技術組組長林穎毅預測。

當高階手機成長趨緩,其他像光圈大小、變焦等功能,又受到耗電量、重量、體積等限制,勢必拉近大立光與對手的距離。根據一位外資分析師表示,蘋果即將推出的平價iPhone,並未進一步提升鏡頭規格,玉晶光可望以較低價格搶下超過半數的訂單,與大立光平分秋色。

現在,不只玉晶光,大立光身後還有日本、中國業者追趕,處境如同林恩平所說的「如履薄冰」,因此,專利便成為大立光自保的利器,「以前不太介意,是因為它領先太多,但現在競爭越來越激烈,得防止對手趕上來。」國泰證期投顧處研究員陳昱綸說。

未來,大立光點燃的專利戰火還會燒到誰頭上,大家等著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2784

台灣光學界三十年史無前例的一樁訴訟案 大立光為何不惜一戰要告倒先進光?

2013-10-07  TWM  
 

 

大立光電以侵犯其著作權及營業祕密為由,指控先進光電,全面點燃光學界的專利戰,一手發動戰爭的,還是大立光剛接班的林恩舟與林恩平兄弟檔,為何他們不惜與同業撕破臉?

撰文‧顏雅娟

「大立光這招太狠了,擺明就是要它(先進光)倒!」九月政爭鬧得厲害,但一場從大立光電發動的光學專利戰,讓過去三十年平靜無波的台灣光學聚落,掀起滔天巨浪,肅殺氣氛連光學界的業內人士都直打哆嗦。

原本台灣光學廠各自相安無事,發展三十年餘年來,也從未發生同業互告的情況;然而,一切就在九月二十四日晚間,先進光電的一份重大公告,指出「大立光對本公司聲請假扣押。」至此,終將枱面下波濤洶湧的專利訴訟案,直接攤在陽光下。

消息一出,隔日先進光股價立刻跳空跌停至三十二.二五元,鎖死至終場。畢竟,攤開先進光的資產負債表,截至今年六月底,先進光現金部位也只有二.二億元,比二.六億元的短期借款還低。在這等險峻的財務狀況,大立光聲請准許在新台幣十五.二二億元範圍內,扣押先進光資金、動產及機械設備,儼然像是要讓先進光一刀斃命。

兩項專利、四名工程師

直接踩中大立光痛處

大立光向來給人低調、恭謙的印象,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大立光非要對先進光趕盡殺絕?

故事得從兩年前的春天開始說起,埋下導火線的是四位三十歲上下的年輕工程師。這四位工程師,在兩個月內先後從大立光跳槽轉至先進光,原本,產業界的人才流動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然而,問題就出在兩項專利。

經過一年練功,四名工程師與先進光電總經理羅章浚共同掛名,陸續在台灣、大陸、美國等地申請「點膠針頭結構」、「遮光片送料機構」光學鏡頭製程工具兩項專利獲准。

這個原本再平常不過的動作,卻直接挑動了大立光最敏感的神經。這麼說吧,大立光是全球第一大智慧型手機鏡頭廠,市場占有率超過四○%,今年第二季毛利率更一舉衝破五○%,靠的不是別的,正是大立光擁有比其他競爭對手更好的良率與自動化優勢。

巴克萊資本證券科技產業分析師蓋欣山就直言:「良率,絕對是大立光近幾年來,打入智慧型手機一線大廠鏡頭供應鏈與獲利的最大關鍵;正因大立光良率高,未來獲利仍有進一步攀升空間,技術優勢至少可延續到二○一五年。」玉晶光總經理特別助理趙志強也明白點出,「光學廠要獲利,比的就是(生產)良率!」尤其,昔日手機巨人摩托羅拉、諾基亞、黑莓機紛紛倒下,市場重心快速東移,小米、聯想、中興、華為、酷派等大陸品牌商成了光學鏡頭廠覬覦的肥羊。只是,想滿足這些主打「高規低價」路線的大陸品牌商,可不是容易的事,「大陸訂單好看、不好吃,零組件供貨拚的就是『快、狠、準』。」零組件供應商說。

林恩平時常向內部員工告誡:「大立光就是要做到像雜貨店一樣,讓客戶隨時走進來,都可以找到需要的貨。」靠著良率優勢,讓大立光遙遙領先同業。

原本大立光聚焦在智慧型手機,先進光著墨於NB,兩不相干。偏偏在NB市場式微後,先進光不得不把手伸進智慧型手機;加上這四位工程師跳槽先進光後,最主要申請的專利就落在自動化相關技術,直接踩到大立光的痛處。

「大立光是產業絕對的龍頭,大到讓客戶需要再養一個供應商對它砍價。」中國砂輪光電事業部行銷副理呂建鋒不諱言,大立光對市場的獨占性,成了其他競爭者窺伺的大餅。

此外,今年六月大立光全面改選董監事,除了原本已經接任執行長的大立光創辦人林耀英次子林恩平外,林耀英大兒子林恩舟也正式接任董事長,宣示大立光第二代掌權的新世代來臨

兄弟檔接班展新局

大立光不再沉默 強壓對手比起甚少對外露面的哥哥林恩舟,林恩平在一○年六月接下大立光執行長的棒子後,成為代表公司對外發言的第一號人物。沿襲父親低調、保守的風格,每每問起同業間的激烈競爭,林恩平永遠都是那句老話:「所有對手都是可敬的,我們就盡力做好分內的事。」然而,隨著今年林恩舟、林恩平兄弟檔正式接班後,大立光開始展現與過往不一樣的風貌。例如,為了捍衛光學龍頭地位,光是今年,大立光已經連續兩次大動作興訟,不只先在枱面下與先進光有竊密之爭,今年六月還直接在美國大動作對玉晶光提告;當時林恩平就難得強硬,直言:「捍衛專利權是全球趨勢,(要求授權)絕對不只一家!」其實,手上握有近五百件光學鏡頭設計相關專利的大立光,近年積極布下綿密的專利網,竊取鏡頭生產機密,更是大立光完全不能忍受的警戒紅線,面對大立光的強勢興訟,先進光副總經理高維亞強調,「假扣押完全不影響接單、生產以及出貨,狀況全盤掌握中。」只是,當智慧型手機利潤越來越薄,零組件廠同樣得勒緊褲帶求生。為了要確保優勢,大立光勢必得繼續築起專利高牆,拉開與同業的競爭距離,對先進光的訴訟案,恐怕只是第一槍。

大鯨魚強壓小蝦米

大立光電 公司先進光電1987年4月 成立時間 1986年11月林恩舟 負責人 林忠和13.4億元 資本額 7.8億元智慧型手機鏡頭 主要業務 NB Cam(含平板電腦)蘋果、聯想、諾基亞、索尼行動通訊等 主要客戶宏碁、華碩等41.58(2012)、38.76(2011)、30.15(2010) 近三年每股盈餘(元) 1.05(2012)、 0.22(2011)、-0.87(2010)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398

翻臉槓三星 大立光求戰幕後盤算

2013-12-02  TCW
 
 

 

大立光再掀專利戰!這次它瞄準的不是同業,而是自家客戶—三星。十一月十四日,大立光在美國加州對三星提告,指控三星的Galaxy Note 2手機,侵犯大立光六項專利,將要求三星賠償。

這是近半年來,大立光發動的第三場戰役。繼今年六月控告玉晶光專利侵權後,九月又以竊取專利為由,向智慧財產權法院對先進光聲請假處分,並獲得裁准,同時求償十五億二千萬元。今年股東會上,大立光執行長林恩平說,「專利沒有保護性,只有攻擊性。」一改過去低調作風,主動出擊。

商場上,透過專利訴訟防止對手追趕,或索取授權金,並不特別。不過大立光前兩次槓上的都是對手,這次卻是拿客戶開刀,而且,還告上市值比自己高出四十倍的國際大廠,實在為台灣電子業罕見。「大立光會告三星,真的讓人滿驚訝的。」瑞銀證券亞太區下游硬體製造產業首席分析師謝宗文說。

大立光是全球第一大手機鏡頭供應商,前十大手機廠幾乎都是它客戶,三星卻一直缺席,早在大立光前董事長林耀英時代,就想拿下,十年努力,直到今年初,林恩平才打入三星供應鏈,總算完成父願。

然而,大立光卻在此時與三星翻臉,讓外界不解。大立光屢屢挑起專利戰火,究竟所為何來?

練兵,組專責團隊在歐、美、日拿下逾450專利

「這是一件很光耀的事,」光學工業同業公會前理事長許玄岳認為,過去,台灣光學廠動作太慢,以數位相機為例,專利幾乎是日本廠商的天下,台廠一不小心,踩到侵權邊緣,只有挨告的份,要避免被告,還得花更多時間繞開專利,現在,大立光在手機鏡頭領域握有先機,當然要先發制人。

以前,大立光靠一顆顆只有黃豆大的鏡頭,贏過對手,現在,技術還得加上專利支持,才能徹底阻斷追兵。這正是林恩平接任執行長,今年股東會後正式出任副董事長後的一大改變。

一位在知識財產領域有十多年經驗的專家透露,這間極為技術導向的公司,組織圖中甚至不見法務部門,如今卻有一支約三、四人的專利團隊,研擬各種戰略,直接向林恩平報告,而之前於先進光一案中擔任大立光委任律師的郭雨嵐,更是他的智囊團,「只要有專利問題,都會跟郭律師請教。」

此外,一位曾任職於光學大廠法務部門的人士說,大立光也會送工程師出國,赴美就讀法學碩士,為的就是加強專利布局,「他們執行長自己就滿積極的。」目前,大立光已於美國、日本、歐洲等地取得逾四百五十項專利,預計兩年內可達一千一百項。

但為何選擇告三星這個客戶?謝宗文分析,大立光雖拿下三星訂單,但數量非常少。雖然今年四月上市的Galaxy S4原本應由大立光代工,但這款手機銷量不佳,從七月起就以二○%到三○%幅度下滑,韓國鏡頭廠包辦就綽綽有餘,根本不須大立光出手。

開戰,傳早有心結僵在鏡頭製程,四次發警告

同時,要做三星生意本來就不容易,「它根本沒有什麼loyalty(忠誠度),即使是韓國本地供應商,它對技術、成本都管很嚴,甚至連你每年EPS(每股稅後淨利)該賺多少,都幫你算好了。」市場又傳出,雙方曾為了鏡頭製程僵持不下,當大立光接連在今年一月、二月、八月、九月都對三星發出專利侵權警告,對方卻置之不理,合作如果不甚愉快,很可能就讓大立光決定提告。

謝宗文還認為,除了手機部分晶片,三星所有零組件都能自己做,現在也開始設計鏡頭,大立光先出手,也是怕三星哪天從客戶變敵人,反過來挑戰龍頭地位。

「如果大立光想要在市場上有關鍵影響力,遲早得走這一步。」源慶法律事務所所長徐堯慶說,大立光這次選擇在加州提出告訴,對手又是三星,還一次告了六項專利,更能夠提高國際能見度。「專利本來就是拿來用的,不是申請了就一直放著,只是台灣廠商很少有這種觀念。」另一位專利律師也說。

以大立光今日地位,出貨量占全球手機鏡頭市場達兩成,已是世界第一,為何還要打專利戰?「他是在為下一個世代做準備,防患未然。」謝宗文說,一顆鏡頭從角度、結構,甚至現在流行的大光圈,要防止光跑進來太多,畫質還要一樣好,例如防手震,鏡頭要怎麼動才能跟原本一樣,這些都不容易。當競爭者比以前多,手機鏡頭規格成長卻趨緩時,專利,正是保護獨門技術的最佳武器。

「做鏡頭跟開刀很像,要掌握很多細節,一個地方錯,就全盤錯了。」謝宗文形容。對當過醫生的林恩平來說,布局專利就像行醫,得小心謹慎。如今,林恩平全面接班,用三場專利戰告訴外界,大立光在技術上可以低調練功,但專利上絕不吃虧,這或許也是大立光想在未來稱霸,不得不走的一條路。

【延伸閱讀】今年3度提告,力甩後方追趕—大立光專利戰大事紀

2013/6/4告玉晶光大立光於加州對玉晶光提出iPhone5、iPad mini,5項專利侵權告訴

2013/9/24告先進光大立光認為員工離職跳到先進光,竊取其專利,向法院對它聲請假處分獲准

2013/11/14告三星大立光於加州對三星提出Galaxy Note 2手機6項專利侵權告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181

最強股王 大立光

2014-03-24  TCW  
 

 

它是全球手機鏡頭第一大供應商,獨吃iPhone 5S訂單、千萬畫素手機鏡頭全球市佔率近半。前核心幹部獨家告白,解密大立光獨霸關鍵!

三月十三日,股王大立光的收盤價正式站上一千四百元大關,創下台股近二十五年的新高紀錄。

不只股價創新高,大立光更成為台股史上最久的千元股王。過去,不管是宏達電或太陽能股益通,「千元股王」的位置很少有人坐得久。然而,大立光搶下千元股王寶位已近四個月,這不僅是過去十年來千元股王在位最久者,它更五度成為台股股王,次數超越聯發科、打平宏達電。

不只如此,利多消息還在後頭。眾所周知,蘋果多數零組件都有一個以上的供貨商;但大立光卻獨吃蘋果最新一代手機iPhone 5S鏡頭訂單。iPhone 6也將於九月上市,大立光這次又將挾蘋果光環,挑戰台股上市櫃公司歷史上從未出現過的紀錄:每股盈餘(EPS)九十元,甚至上看一百元天價。也因此,近期外資喊出大立光上看一千六百元的目標價。

表現越亮眼,這個隱身於台中大肚山下的王者,卻越發神秘。

十多年來,大立光不曾開放廠房讓外界參觀,近三年甚至謝絕所有媒體採訪,就連光學設備商都不得其門而入,大立光被台灣光學界同業稱為:一個大家都想一窺究竟的「黑盒子」。

為什麼它可以穩坐世界手機鏡頭龍頭寶座長達快十年,目前全球千萬畫素手機鏡頭近一半都由它供應,連光學強國日本也追不上?

為了揭開它的神秘面紗,《商業週刊》花一個月,訪遍大立光的同業、對手、設備商、客戶、員工,以及創辦人林耀英的朋友、執行長林恩平的同學和醫界、政界友人,共三十人次。在五萬字的地毯式訪談中,直探什麼是大立光打遍天下無敵手的關鍵一招?

一位元老級幹部,為我們揭開了這個黑盒子。

這位元老級幹部在光學界資歷逾二十年,一九九五年由大立光創辦人之一、時任大立光總經理陳世卿親自面試進大立光,並成為核心高階主管。雖然他之後離開大立光轉任其他光學公司,仍一路追蹤大立光的發展。

長達二十年的觀察,既有「內部人」的觀點,也輔以「外部人」的對照,最是公允。透過他的分享,我們發現,原來,從一家公司打地基的方式,就可以預見它是否具備股王的格局。

這位幹部當時已轉任另一家光學公司,但「因為我也在大立光待過嘛,所以我知道它的思考模式,聽到它蓋新廠的時候,我很高興,就跑去那邊開始看。」以下是他的分享:

打地基功力,就預見它的成功樑柱用的比別人多、水泥磅數比人家重從源頭就消除百萬種變數

「那時候大立光建新廠(編按:現在台中市精科路總部),我平均一個禮拜去偷拍一次,在制高點偷拍,拿二十倍相機拉近來看。看它的樓板厚度、樑柱有幾根。譬如,一般樑柱是十米一根,大立光是五米,同一個平面放四根柱子,多加幾根,單位面積小,擾動變形就小,設備精度就高。

它從打地基開始就不一樣:一般樓層磅數用七百磅(水泥)就很多了,它弄一、兩千磅。你看它灌水泥時間,照台中這種氣候,兩天灌一層都可以,乾得比較快;它一個禮拜那一層還沒灌完,地基打得很穩,這件事整個光學界都不知道。

你要知道大立光厲害在哪,要從它開始建地基就去看了啦。它整個廠房的鋼性就比你好嘛,先天條件你就輸人家了!

(做光學鏡頭)牽涉到百萬種變數,從建築物結構、設備、熱度、溫度、壓力、塑膠材料,還有物理特性。從大立光蓋房子就看出來,它從頭開始消除各種可能性,只有個性很龜毛的人,像林耀英(大立光創辦人、前董事長)、陳世卿(大立光創辦人、前總經理)才會想做這種事。甚至有一次我們看到,有兩台起重機為了吊一個東西,結果兩台起重機通通掉下去,東西太重了,兩台起重機居然撐不住,你就知道它的結構有多嚇人!

大立光為什麼要把地基打這麼好?

它蓋得越深,能挖到B2就到B2、不然再到B3,這樣才能隔絕所有外界干擾,讓地下室長年維持在二十度。為什麼是二十度?因為所有光學檢測儀器都是設定在二十度,此外放地下室還可以防震,它為什麼挑那裡(指大立光選址蓋廠房)?它不會亂挑地方,一定是找老地,那邊地震影響不到它,因為震動和溫度是最大的致命傷,如果你要做五百萬畫素以上的鏡頭,早上成型跟下午成型結果就不一樣,溫度差一度就有差,精度要到一μ(編按:micrometer,一μ等於百萬分之一公尺,約為一根頭髮直徑的一百分之一)、兩μ,所以必須恆溫控制,不然品質會飄移。

光學廠要好,能夠把地基打好的,那個就是最厲害的,那這個都沒有做到的,沒有一家光學廠我看得起。一定要從大立光剛開始蓋地基的時候就思考,它是怎樣的架構、思維,一定要這樣,你才會知道它是怎麼成功的。

創辦人組合,光學界前所未見一個對外謀略:業務能力強,對客戶從不低頭一個對內顧技術:蹲在機器旁,陪基層熬通宵

林耀英對外比較多,業務能力很強,對內全部都是陳世卿,林耀英有一次帶我去跑客戶,他雖然是廠商,可是殺氣很重,讓客戶不太敢講話。他講話不溫不火,慢慢講,可能客戶大概講個七、八句,他講一句,而且講一句就是重點,先分析人家的弱點以後,馬上反擊。

我們一般人今天到貴寶地會比較示弱,因為這是你的地盤,可是他不是喔,他會讓你感覺到,我一直是主導者,我即便到客戶那邊,你也沒辦法撼動我。他以前在做掃瞄器時就樹立這樣的形象,對客戶從來不低頭,我要的錢就是這樣,我的品質就是這樣,你要不要隨便你。

林耀英對中階幹部以下根本不會罵人,他反而會虛心問你最近好不好?但是只要是中階幹部跟他開過會就知道,他使眼色喔,臉垮下來,罵人不會帶髒字,他是很嚴肅的跟你講話,你會不寒而慄。

陳世卿很嚴厲,在技術上面一板一眼,我印象中最深刻的是,有些技術他要問到底,不相信他自己去看。

譬如,我們以前成型塑膠元件,他認為這個東西可能跟設計值有差,他就下去查,不假手其他中間幹部,到最下階去看問題在哪裡,就在成型機旁邊蹲。第一天找不出來,通宵;第二天,再通宵。他就跟那個員工一起做,把所有資訊都瞭解,再回饋到光學設計裡頭去改善,他反求諸己:一定是我設計有問題了,才會造成生產不順。

管理感動人心,拚出全球第一老闆很少罵人,用身體力行帶心寧花十一個小時面試一個人,就是要對的人

一般光學設計者都高高在上,不會去現場的啦,他會蹲低在那邊看問題,下去瞭解問題。如果設備被抓包,他就會開始研究設備哪裡出問題了,出問題(他)不通知廠商,自己改;陳世卿成大機械系畢業,他可以自己下去動手做。

這間公司老闆很少罵人,但老闆會用感動讓我們跟著他做。陳世卿為了達到真正的答案,他不惜花時間去跟最下面的人溝通,是成型的作業員喔!為什麼成型不到我要的東西?他去跟他談,談完以後跟他一起學操作,一起通宵,他這樣做以後,中間的幹部會怎麼想?一方面當然很緊張,連老闆都這樣做,我能偷懶嗎?另一方面我會很感動,大家才會把心放在一起。他是一個不用言語帶人的人,他是身體力行去感動這些人,讓他們一起去打拚。

另外一個也是不為人知的,我當年雖然是大立光挖角過去的,但是,你知道陳世卿跟我面談多久嗎?十一個小時!我們飯都沒吃,他就是不讓我吃飯,我記得從早上九點開始談,我印象很深刻。

他為什麼要講那麼久?因為他要知道,我挖你這個人,你能幫我什麼忙?我在你身上可以得到什麼驗證?他要把他不知道的問你,你如果能幫他回答,他要你了,他要人是這樣要的!

就看這兩個人,其他光學廠有沒有這樣的配置,一個對外、一個對內,策略家和技術家,如果沒有陳世卿,林耀英也不敢這樣衝。

(記者問:你會不會後悔離開大立光?)我後來為什麼大立光待不下去?因為那邊真的太悶了,每個人都低調不講話,連玩笑也不能開。但我現在回頭看,當年的我其實不對,因為所有東西應該要專精,不專精,這個做、那個也做,其實都做不起來,人才沒有集中在一個點上,所有人員能力都分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4651

解密 讓大立光等30年的接班人

2014-03-24  TCW
 
 

 

林耀英在五十四歲時,選擇切入塑膠鏡片領域,花近三十年時間為大立光打下了手機鏡頭世界第一的根基。

為了大立光的接班人,林耀英也等了超過三十年,這個人,就是他的二兒子,現任執行長林恩平。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的林恩平,在二○○六年,四十六歲時才進入大立光,四年後接任執行長。他二○一○年六月上任以來,大立光股價成長超過一‧七倍,市值整整增加近一千二百億元,去年營收、稅後淨利、每股稅後盈餘(EPS)都創下上市以來新高,寫下比父親當家時期還亮眼的成績單。

今年五十四歲的林恩平,長相、眼神與林耀英神似,父子兩人個子都不高、體型偏瘦,同樣在年近四十七歲,人生職場大改變:一個選擇創業,從廠長變老闆,另一個則從小兒科醫師,成為股王執行長。

棄醫從商的林恩平,接班以來就像個「小林耀英」,落實父親「工作即生活」的態度,每天八點上班,晚上九點、十點才下班,同樣奉行「走動式管理」。每天到地下二樓的研發部門辦公,時不時走出來,和工程師討論產業、技術問題,甚至連員工的私人生活都關心。

然而,林耀英的大兒子林恩舟,從淡江大學畢業後就跟著父親工作,一路從基層做起,後負責業務,即便現在擔任董事長,卻從未代表林耀英出現在大眾面前。

個性不羈又反骨抗命讀醫科,不願走安排好的路

比起哥哥林恩舟待在大立光三十多年,弟弟林恩平則是個空降部隊。

「那時候大立光正準備上市,林耀英來找我談,看有沒有什麼合作機會,他就有提到,兒子都不回去,他很苦惱,公司找不到專業經理人。」即使過了十多年,工研院電光所光電元件與系統應用組組長朱慕道,提起當初和林耀英聊天的過程,仍印象深刻。

林恩平,既不懂光學技術,可能連工廠都沒待過,又排行老二,為什麼讓強人老爸苦等三十年才接班?

「他們兄弟倆小時候,林耀英就很喜歡林恩平,他像爸爸、鷹派作風;林恩舟則像媽媽,比較溫和,是鴿派的。」一位曾任大立光的資深主管說,大哥林恩舟雖然一直跟在父親身邊,但行動不太方便,又虔心修佛,因此,個性強悍又會唸書的弟弟林恩平,一直是林耀英心裡最中意的接班人。

林恩平聰明、又得父愛,為何四十六歲才願意回家接班?

林耀英喜歡林恩平強悍如他的性格,但也因為這個特質,林恩平拒絕父親安排好的人生道路,決定走上從醫之路。

林恩平曾說,當年爺爺認為全家就他最會唸書,希望有個孫子當醫生:「我就糊裡糊塗去考。」但這句「糊裡糊塗」背後,其實是一個十七歲少年的叛逆決定。

一位與林恩平有超過三十年交情的人士透露,其實,早在林耀英創業前,就希望林恩平將來從商,學習管理知識,「高中分組的時候,他爸爸就要他選丁組、大學念商科,他比較叛逆啦,堅持選丙組,想讀醫科。」

高中時的林恩平並不想照著父親安排的路走,他也常因為貪玩,被嚴厲的林耀英訓斥,「印象中,他爸真的滿兇的!」

正因為天生強悍的性格,林恩平敢於違背權威的父親,跑去當醫生,選擇做自己。林恩平當醫生時的生活作風,卻也透露出他個性不羈且精明的一面。

一位過去與林恩平熟識的醫師說,當年大家口中的「阿平」很會做生意,他的小兒科診所一個月營收可破百萬,更喜歡在工作之餘,和三五好友聚會、喝酒,為人十分海派。「以前一個禮拜一、兩次,大概晚上九點多就會接到他(指林恩平)電話,要我們直接上診所二樓……,酒都買一大堆,根本不可能喝得完。」

一心期盼兒子回家工作的林耀英,父子倆常為了接班問題起衝突,林恩平幾次也曾酒後吐真言,跟朋友說,「不想回去被看不起,因為他爸爸對他印象不好,都會罵他愛玩,管東管西,要他診所收一收回去,他就不爽啊。」

據瞭解,林耀英、林恩平父子關係一度緊張。二○○○年左右,大立光爆發一位副總級員工帶走公司內部機密資料一事,在大立光內部引起軒然大波,林恩舟為了此事曾到診所找林恩平商談應對辦法,也不敢讓父親知道。

強人老爸要定他傳子不傳賢,機密才不怕被挖走

一位曾待過大立光的光學界人士透露,那位副總級員工先後跳槽到同業、還自己開公司做塑膠射出成型,被大立光一路追著告,「那是當時林耀英心裡的痛。」

這次事件背後,也是林耀英一直希望林恩平回到大立光的重要原因之一。

「這行跟廚師一樣,不是什麼高科技,是高技術,可能三分靠食譜,七分人為判斷,為什麼同樣的菜大家都會炒,它的就是比較好吃?火候怎麼控制、鹽怎麼配,這些都要實際多炒幾次才知道。」光學工業同業公會前任理事長許玄岳形容。

換句話說,光學元件是一項「考驗手感」的行業,大立光能比其他光學同業強,就是因為它的光學元件「食譜」設計得比別人好、工廠裡工人的手感訓練得比別人紮實。

尤其,當手機鏡頭耀升到五百萬畫素、八百萬畫素以上,一根頭髮直徑百分之一的差距,就會影響成像結果,如何克服這些細微變化,全是大立光的營業機密。

因此,傳子不傳賢,避免機密外流,成為林耀英的首要考量。唯有如此,才能將大立光成功的秘方,永遠留在自己手上。

這個思維,也反映林耀英的用人哲學。

林耀英曾經說過,大立光能一直做到技術領先,首要關鍵就是不挖角,即使一個資深師傅,需要花至少十年養成,但,用高薪搶來的人,有一天,也很可能會被更好的待遇吸引,既然如此,還不如用一張白紙。

不只經營團隊,連基層員工,大立光都謹慎挑選。林耀英長媳、曾任大立光董事長特助兼財務總管的高芳真就在她的博士論文中提到,「大立光徵才,並不偏好高學歷,反而喜歡同樣是台中人,或在當地唸過書,耐得住寂寞、忠誠度高的人才。」

唯有如此,才能從源頭避免員工洩密。早期,陳世卿就是大立光第一號技術人才,由他親自帶兩個徒弟,從頭開始學,其他像模具設計、加工等部門,也是由從基層做起的師傅,再帶一、兩個子弟兵,這些人,枝開葉散,都已是大立光的核心幹部。

一位光學廠主管級人士說,「我們以前模具部門課長,在大立光待了十三年,有時候我問他:『這個問題怎麼解決不了?不然你以前在大立光怎麼做?』他回一句:『不知道。』怎麼可能不知道嘛,結果他說:『我只懂我做的部分怎麼做。』」

大立光層層分化光學元件的製作方式,讓每個部門都無法瞭解其他部門的工作,讓每個離開大立光的員工,無法一窺大立光技術的堂奧,使得大立光被台中光學產業視為一個神秘的黑盒子。

一位大立光前員工就說,如今在大立光內部,掌握關鍵技術、懂如何從無到量產鏡頭的,只有少數高層,其他人只是按標準化的食譜分工,「你就負責單一工作,只懂這個,即使被挖走也無所謂。」

對照林耀英的用人思維,林恩平雖然毫無光學經驗,就像一張白紙,但他身上流著林家血統,林耀英看著他,彷彿就像是看到年輕時的自己,林恩平更是一個同業怎麼挖也挖不走的終極接班人選。

行事低調卻強悍為擴廠告御狀,沒打交道得罪鄰居

為了培養林恩平這張白紙,林耀英的確不惜花上十年的時間。

一直不願意到大立光上班的林恩平,人生在二○○三年有了大轉變。

據瞭解,當時因為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風暴、診所生意不佳,加上他曾酒後吐露家世背景,被台中地方黑道盯上,險遭勒索,才索性把診所賣出,赴美攻讀商管碩士,準備回到大立光接班。

為了讓醫學背景出身的林恩平,回到大立光能夠有戰功,大立光在二○○五年左右投入研發製造醫療用內視鏡;之後,林耀英又讓林恩平擔任新事業、製造隱形眼鏡的星歐光學董事長。

一直到二○一三年,大立光交出EPS七十一.六元的歷史新高紀錄,林恩平十年內從一張光學白紙,到大立光股價突破一千四百元紀錄的股王執行長,他的確展現出其過人的學習能耐。

但林恩平接班後,個性與作風卻比父親林耀英更加低調。

他被外界稱為「Mr. No comment」(不評論先生),把父親信奉的精神:「不要說大話,just show me(只要做給我看)。」加以放大。即使知道外界對大立光很好奇,仍堅持只在每年股東會上現身。今年,乾脆讓媒體碰了個軟釘子;在大立光的媒體春酒上,向所有記者道歉,「你們寄給我的訪綱,我都有認真看,但真的看不懂……,我們沒有你們說得那麼厲害。」拒絕所有專訪邀約。

從一個浪子醫生,變成股王執行長,林恩平現在幾乎切斷了與過去醫界友人的聯絡,但作風轉趨低調的他,個性強硬依舊,甚至比林耀英還有過之而無不及。

沒有商界與光學產業人脈包袱的林恩平,去年六月,趁著總統馬英九參訪大立光,為了擴廠問題而告御狀,說政府既然希望廠商鮭魚返鄉,就應該協助解決土地取得問題。股王發威,馬英九當場允諾。

但,大立光看上總部旁的土地,卻是一塊商業用地,並非工業用地,無法直接蓋廠房。

林恩平除了努力向政府要地,還親自走遍中彰投看地,他也曾感慨,「每當掮客打電話給我,說某某地方有塊地,要不要去看一下,我一聽地址就知道在哪裡,因為早就看過了。」更透過要好的台中民進黨人士找地,可說是用盡苦心。

台中精密機械科技園區廠商協進會理事長江進助就說,大立光平時很少跟園區其他廠商互動,他也沒遇過林恩平,如果今天大立光總部旁的那塊地,真的被拿走,「我們九十幾家廠商會很反感,有受騙的感覺。」不排除到台中市政府陳情、抗議。不過,大立光總部旁土地變更一事,似乎有了轉機。

江進助表示,目前,台中市政府已決定在原商業用地上,加列部分工業用地,開放廠商建廠,但會不會給大立光使用,都還不知道。

為了己利,林恩平的強勢,不惜得罪周邊像台中精機、上銀科技等大企業,他更槓上同業、甚至是潛在客戶三星電子。

對外敢殺像鬥雞為己利槓同業,連潛在客戶三星也告

去年一連三場,由他帶頭髮動的專利戰,打破台灣光學界四十多年來的和諧氣氛。去年九月,大立光以侵犯營業秘密為由,控告同業先進光電,指四位離職員工是先進光派來的「內鬼」,疑似竊取大立光自動化製程技術,跳槽敵營後,還拿去申請專利,一併求償十五億二千萬元。

這筆天價賠償金,幾乎是先進光資本額的兩倍,「它這樣做,等於是在對外界警告,你不要來動我的人!」一位光學界人士觀察。

「他(指林恩平)個性很殺,像一隻鬥雞……,我們雖然是競爭對手,以前董事長和林耀英在公開場合還會碰面,交流一下意見,現在他們第二代上來,完全沒聯絡。」一位玉晶光內部人士直言。

現在大立光,已逐漸進入第二代接班的局面,對外的策略、談判,由林恩平扮演過去林耀英的角色;對內的技術研發,陳世卿選定了他的親姪子黃有執,歷練各個製造部門,一路培養上來,也是為現在大立光的技術長。

林恩平與黃有執,就像是第二代的林耀英與陳世卿,成為未來大立光的「新接班組合」。

股王大立光的接班學,第二代正式浮上檯面,而林耀英為大立光打下的接班地基,則已經佈局到了第三代。

曾經是大立光董事長特助,擁有大立光二‧七四%股權,身價逾五十億元的林耀英長媳高芳真,在二○○七年寫完論文便離開大立光。

現在的她,正陪著林耀英的孫子在光學技術強國日本留學唸書,「以林耀英的思考邏輯,光學技術與市場變化最重要的指標就是日本,所以他讓第三代直接到日本留學,等於直接從光學宗主國培養起人脈。」一位曾跟過林耀英的光學界人士分析,當初林耀英會選擇切入手機鏡頭市場,就是拜來自日本光學界的情報資訊之賜。

有關林恩平過去的經歷,以及決定回大立光接班原因,本刊曾兩次求證林恩平,希望能得到他本人回應。最後,大立光僅回應,「管理階層的私人事務與本公司營運無涉,故不予評論或表示任何意見。」

醫界出身的林恩平,在光學產業是個外來者,他當執行長三年多,大立光股價、獲利雖創歷史新高,但這些卻是林耀英時代就打下的根基。八十四歲的林耀英摸了一輩子的光學鏡片,大立光能有今日的局面,就是他二十七年前看到塑膠鏡片崛起,奠定了基礎。

林恩平至今只有不到十年的光學經驗,當未來光學產業出現重大技術趨勢改變,林恩平是否有林耀英般的「光學手感與眼光」,做對決定,才是真正的考驗。

【延伸閱讀】接班3年多,寫下三張亮眼成績單

1.7倍:大立光股價從512元漲到1,405元,成長逾1.7倍

1,200億元:大立光市值從686億成長到逾1,882億,整整多出近1,200億元

破3高紀錄:大立光去年營收、稅後淨利、EPS刷新歷史新高紀錄

註:股價、市值統計區間為2010/6/14至2014/3/1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4652

《車王電》專做整合 把大立光、台積電變幫手 移植iPhone鏡頭技術 打造夜視「鷹眼」

2014-04-28  TWM
 
 

 

從最嚴苛的車用引擎零件起家,搭上智慧車、電動車商機,車王電營收結構大翻轉,還打入德國博世集團的供應鏈體系,對手變成國際大廠英飛凌,令人刮目相看。

撰文.呂國禎

開車倒車時可看見後方影像,而且零死角;在夜間毫無光源時,卻能像貓頭鷹眼睛一樣銳利,這樣的智慧車功能已經不只是想像,位於中台灣的車王電子,結合台灣最強的資訊通訊產業,開發出倒車安全影像與夜視攝影系統,並向電動車產業邁進。

這也讓過去一年來,車王電營收比上一個年度成長一四%、獲利成長一.七倍、股價更漲了一.八倍。為什麼有這麼大的改變?進一步攤開營收結構,二○○六年,營收有八成來自電動工具,剩下則是汽車電子產品;現在車用電子佔營收七五%,電動手工具機一五%,新興的胎壓偵測器、倒車影像、夜視系統約佔一○%。

原來當台灣網購、宅配業務越來越發達,車王電的倒車安全影像系統就賣得越好,因為貨運車穿梭大街小巷,行駛安全性比家用車更重要。於是,它們比一般家用車更快導入智慧安全產品,倒車全面採用倒車安全影像系統,例如新竹貨運就是用車王電的產品。

只是,讓人好奇的是,一家原本生產電動工具的公司,怎麼能開發出這樣的產品?

電壓調節器 可耐百餘度溫差原來車王電懂得善用台灣資訊通訊技術,不僅融入桃園龜山,還善用竹科與台中大肚山上大立光學的技術。車王電董事長蔡裕慶說,在台灣這個屋簷下,同時具備半導體、面板、資訊通訊、精密加工、模具與塑膠加工能力,甚至還有光學鏡頭,這是全世界都找不到的。車王電就是用台灣的光學鏡頭,搭配本身在車用電子的開發設計能力,開發出倒車影像,接著又開發出夜視系統。

台灣的光學鏡頭搭上車用系統有多厲害?在無光源的黑夜之中、只開車頭燈的狀況下,視線最多五十公尺,但搭配夜視系統可達一五○公尺,而且還具備辨識功能,讓人眼和貓頭鷹一樣,能在黑夜看到前方物體,有危險時還能主動監測。這樣的產品是靠汽車電子與光學結合,蔡裕慶說,目前正在測試大立光的鏡頭,把光學鏡頭從iPhone手機應用在車用的領域。

其次,車王電善用在車用電子的技術,強過資通訊廠商,而切入智慧車領域。原來車用規格與3C產業大不相同,車王電專門挑戰嚴苛的環境,以車王電的車用電壓調節器為例,這個產品安裝在引擎室內,車王電必須懂半導體設計,所設計的控制發電機電壓產品,要能夠承受汽車引擎室內的高溫與高壓環境。

以去年冬天北美一片酷寒氣候,汽車停在戶外溫度可能達到零下三十度為例,車王電的產品是輔助引擎啟動,所以它要百分之百確保車子再冷都能正常啟動;而驚人的是,啟動之後引擎室溫度瞬間達到攝氏一二五度,溫差達到一五五度,從嚴寒到高溫短短一分鐘不到,車王電的產品不能發生任何問題,必須確保零故障,否則就有無法啟動的問題。蔡裕慶說,沒有人會將手機放在這麼嚴苛的環境中使用,但車王電三十二年來就是在這樣的車規市場中奮戰。

馬達節能模組 促成電車巴士於是,車王電的第三步,是善用台灣半導體、機電整合,跨入車用半導體、電動車領域。當我們走進台北國際汽車零配件、車用電子展,發現車王電不再只展示電動手工具,而是賣半導體的晶圓;原來車王電找台積電代工,自己開發程式設計車用晶片,客戶變成了德國博世集團(Bosch),打進全球車廠供應鏈,對手變成了英飛凌,出貨量已經超過百萬顆。

這是善用大廠無法吃遍市場的特性,針對特殊市場,開發功能較簡單的產品;在大廠無法全面吃下或不願供貨的情況下,給了車王電機會,例如印度市場,就不需要英飛凌較昂貴與複雜的晶片。

然而這等於讓車王電結合竹科往前邁進一大步,從電動工具跨向更高階的汽車電子;因此又開發出馬達節能驅動模組,出貨給轉投資二○%的華德動能,這家國內電動巴士製造商,已經開始在新竹等地交車,變成國產的電車巴士。

利佳興業董事長陳俊榮說,公車定點、定路線行駛,正好解決電動車目前充電基礎設施不足的困難,可以跟著公車路線設置充電站,或回站後充電,台灣必須利用這樣的公用交通系統發展自己的電動車。車王電轉投資華德,正好在對的趨勢上抓住發展電動車零組件的優勢。

不過,也有法人認為車王電產品較雜、領域較廣,反而不易在這波智慧、電動車商機中成為焦點,但蔡裕慶信心十足,車王電耕耘車用電子三十二年,從最難的引擎室內零件,做到電動工具的機電整合;未來不管電動車或智慧車興起,車用電子只會多不會少,這剛好是台灣與車王電的強項。

車王電

成立:1982年

董事長:蔡裕慶(圖)

資本額:9.64億元

2013年營業額:23.3億元2013年EPS:2.1元汽車智慧型產品:倒車影像安全系統、無線胎壓監測系統、夜視攝影機、環視攝影系統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261

大立光林恩平 靠中國題材拚江山

2014-06-30  TCW  
 

 

二千三百一十元!六月二十三日,股王大立光股東會後五天,股價不斷再創台股新紀錄。

隨著蘋果iPhone 6即將推出,外資對大立光目標價的「喊價比賽」,亦不斷飆高,現在最高價已喊到二千八百元之譜。

只是當外界將大立光的評價,放在蘋果(Apple)光環上時,大立光執行長林恩平早已經將眼光,放到了更遠的地方。

林恩平上任執行長四年來,公司股價上漲逾三倍,每次面對外界肯定,他大多微笑以對,或回聲「喔」,反應十分淡定,而這位股王接班人幫自己打的分數,更只有「六十分」。

的確,大立光基礎是由他的父親——創辦人林耀英所打下,大立光因為吃蘋果而讓股價漲得再高,也都是林耀英時代的功績。

不只六十分的野心老爸攻歐美日,他另闢戰場

近三年,大立光都會在股東會後,由林恩平召開記者會。今年,林耀英卻早一步到會場,從門口偷看會場內狀況,再趁兒子到場前離去,避免驚動等待的媒體。即使被發現行蹤,當記者問到,如何看待林恩平表現時,他也只是回答:「由各位評斷就好。」便匆匆離去。

年逾八十的林耀英,雖然不再擔任董事長,還是每天一早到公司上班,但林恩平上任後,若要讓大立光真正進入林恩平時代,實需要一個足以證明自己的戰功,其中最令人關注的,就是他選擇和中國廠商牽手。

今年三月,傳大立光為了搶攻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與中國第一大觸控面板廠、第二大手機鏡頭模組廠歐菲光結盟,以提供客戶一條龍服務。

當此消息傳回台灣光學業界,對台灣模組廠來說,林恩平這一招,等於在幫他們的對手練兵,「當下的確有些震驚。」一位與大立光有業務往來的手機鏡頭模組廠主管坦承。

對此,林恩平則表示,合作的模組廠不只歐菲光,「每一家都是我們很好的partner(夥伴)。」

長期觀察大立光的瑞銀證亞太區下游硬體製造產業首席分析師謝宗文也說,包括舜宇光學、信利光電,甚至不少台灣連聽都沒聽過的中國二線廠商,一直都和大立光互動密切。

過去,林耀英當家時,做光學鏡頭看的是歐美日市場風向,二○一○年以前,主要客戶都以蘋果、索尼(Sony)、諾基亞(Nokia)等一線品牌為主;但,現在林恩平關注的,卻是原先大立光無暇顧及的中國客戶。

不求別人慢的警醒他幫陸廠練兵,打通出海口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Gartner預估,今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將達十一億九千萬支,其中三三%都來自中國,去年全球前十大手機品牌,中興、華為、聯想等中國品牌就佔了五強,讓林恩平不得不跟著趨勢走。

但想打入中國市場,靠的不是以往林耀英花七年、寫一百封信給柯達(Kodak),爭取訂單的「苦工」,而是靠「關係」爭取時間,這才是林恩平和中國廠商合作的關鍵。

一位台灣光學廠高層表示,通常台廠想搶中國訂單,得先透過貿易商與下游模組接洽,除了從中被賺走一%到五%的差價,速度也難跟上市場變化。尤其,當中國品牌用慣中國本土供應鏈,台廠即使有技術也沒用。

而中國手機產品更替速度快,對林恩平來說,「time to market」(產品從構思到推出的時間)的能力,就更重要,有歐菲光在中國打通人脈,大立光等於找到最直接的出海口。

為了拿下這塊過去父親吃不到的市場,林恩平甚至跨出鏡頭專業,自己下海做模組,不惜把苗頭指向既有客戶。

前年四月,大立光與台灣第一大手機鏡頭模組廠光寶科、日本音圈馬達大廠TDK合資成立宏翔光電,其中,大立光透過旗下孫公司大陽科技持股逾三成,佔有三席董事,可說是主導者。去年,林恩平也曾表示,希望藉此整合產業鏈,提升競爭力,搶攻中國高階智慧型手機市場。

但,才過兩年多,當時三強聯手,卻淪為大立光出脫持股,由光寶科全數買回的拆夥窘境。

一位鏡頭模組廠業務高層說,當時大立光董事長林恩舟還常到中國「跑客戶」,但由於鏡頭廠跳下來做模組,等於和客戶搶飯吃,又缺乏中國廠商奧援,最後,幾乎把宏翔光電的六億資本額全燒光,直到林耀英看不下去,才決定停止投資。

雖然跨出本業失敗,現在,林恩平改以合作方式打入中國市場,或許更顯成效。根據高盛證券估計,大立光於中國智慧型手機市佔率將由去年的二六%,成長到今年三二%,更可望囊括前十大中國手機品牌近八成訂單。

從一位執業十多年的小兒科醫生,到大立光任職八年來的表現,林恩平從醫生到企業家的角色轉換,可以說是高分過關,只是他仍不以此自滿。

「我一直認為,所有對手都非常強,只能期待自己跑快一點,不能要求別人跑慢一點。」林恩平的這個態度,讓他即使位居智慧手機鏡頭龍頭,臉上始終不見喜悅,反而更加低調。或許,這正是大立光能不斷創台股新天價背後的驅動力。

【延伸閱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439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