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結束的二十國集團(G20)杭州峰會上,領導人一致同意,加強在G20框架下的反腐敗合作。
G20杭州峰會公報顯示,G20領導人決定加強二十國集團反腐敗國際合作,同時在此方面充分尊重國際法、人權、法治和各國主權。峰會核準了《二十國集團反腐敗追逃追贓高級原則》,歡迎中國關於在華設立符合國際規範的二十國集團反腐敗追逃追贓研究中心的倡議。
同時,G20領導人還承諾繼續建設二十國集團拒絕腐敗分子入境執法合作網絡。G20各方將根據本國法律開展執法部門、反腐敗和司法機關的跨境合作和信息分享。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李巍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反腐敗合作寫入G20杭州公報,是G20國家司法合作和中國反腐外交所取得的一個重大成果。
G20反腐敗行動計劃
腐敗和非法資金流動損害公共資源的公平分配,妨礙經濟可持續增長,破壞全球金融體系的廉潔與法治,這是國際社會的共識。
G20領導人呼籲二十國集團成員批準《聯合國反腐敗公約》,歡迎開展第二輪履約審議。將致力於有效落實該公約和其他可適用的國際條約中關於引渡、刑事司法協助和資產追回的規定。
G20領導人核準《二十國集團2017-2018年反腐敗行動計劃》(下稱《計劃》),改善公共和私營部門廉潔和透明度,通過行動落實G20成員在反腐領域零容忍、在內部反腐機制零漏洞和在反腐行動上零障礙的立場。
反腐敗合作同時納入了公報的附件《二十國集團創新增長藍圖》,同樣也是G20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行動之一。
《計劃》專註於通過G20附加價值為減少腐敗、腐敗資產返還、加強透明度以及減少非法資金流動作出貢獻。這包括加強反腐敗法律執行與合作,增加公共和私營部門廉潔和透明度,落實G20反腐敗原則,包括追逃追贓相關原則、拒絕避風港、強化國際合作打擊高風險領域腐敗等。
中央紀委國際合作局副局長李洋此前接受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采訪時介紹,隨著反腐敗工作力度的持續加大,國際反腐敗網絡越織越密,腐敗分子外逃的空間會越來越小。
G20成員中多是當前全球發達經濟體,但也是中國腐敗分子經常外逃的對象國。
李巍告訴本報記者,反腐問題不僅是國內問題,腐敗官員有很多國際聯系,抓捕之前很可能逃到了美國、加拿大等國,腐敗資金很容易通過跨國金融鏈條流到國外。所以中國要想成功實現反腐,需要加強國際合作。
除了美國,中國跟加拿大、澳大利亞之間也就反腐敗展開執法合作,或是定期會晤的機制。
中國開啟反腐外交
中國是聯合國反腐敗公約的締約國,已經與8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反腐敗合作的渠道,同時也在積極探求通過G20和亞太經合組織(APEC)等國際機制來加強反腐敗合作。
李巍認為,這是中國反腐外交所取得的一大成果。反腐外交的標誌性事件就是外交部部長助理劉建超擔任國家預防腐敗局副局長,同時擔任中紀委國際合作局局長,由外交部官員擔任中紀委國際合作局局長,這在某種意義上開啟了中國的反腐外交。
通過G20杭州峰會加強全球反腐合作成為中國在APEC機制下加強反腐合作後的又一國際路徑。
2014年11月7日至8日,APEC第26屆部長級會議通過的《北京反腐敗宣言》,是第一個由中國主導起草的國際性反腐敗宣言,引領了亞太地區反腐敗合作朝追逃追贓等務實合作方向發展。
2014年的布里斯班峰會上,G20各方通過了《2015—2016年G20反腐敗行動計劃》,公報中提到,“正采取行動建設反腐敗合作網絡,包括加強司法互助,返還腐敗資產,拒絕為腐敗官員提供避罪港”。
2014年在北京舉行的APEC峰會通過了《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宣言》,特別提到“拒絕成為腐敗分子及其非法資產的避風港,決心加強在遣返或引渡腐敗官員、沒收和返還腐敗資產等方面的合作與協調”。
在此次G20杭州峰會期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奧巴馬在杭州會晤成果清單中也包括反腐合作。中美將加大反洗錢和返還腐敗資產合作。中美決定在中國設立追逃追贓研究中心,雙方將繼續就包機遣返逃犯和非法移民開展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