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上实10亿元悉数出售联华超市股权


http://www.caijing.com.cn/2009-01-22/110050710.html


363: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121/LTN20090121419_C.pdf

980: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121/LTN20090121411_C.pdf


总价10.55亿元出售给百联集团,目的是企业内部资源调整,退出非核心业务

【《财经网》综合报道】上海实业控股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代码:00363,下称上海实业)1月21日发布公告称,决定以10.55亿元人民币,出售持有联华超市股份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代码:00980,下称联华超市)股权的上实商务,上海实业也因此全面退出连锁超市经营业务。
有关股权转让协议显示,上海实业是通过旗下公司上实医药(上海交易所代码:600607)及上海华瑞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上海华瑞),以总价10.55亿 元,向上海商业国企百联集团有限公司出售上海实业联合集团商务网络发展有限公司(下称上实商务)全部股权,从而出售由上实商务持有联华超市约21.17% 股权。
据悉,上实商务注册资本为2.92亿元,是由上海实业的子公司上实医药和上海华瑞联合设立,主要从事实业投资、资产经营管理、投资咨询及国内贸易业务。截至2008年10月底,该公司经审核资产净值约为6.1亿元。
根据协议,上实医药及上海华瑞各自向百联集团转让上实商务约72.62%及27.38%股权。目前,百联集团通过下属公司拥有联华超市34.03%的股权。此次交易完成后,百联集团所持联华超市股权将上升至55.2%,成为绝对控股股东。
“这次股权转让,可令上海实业集中资源,加强发展核心业务项目,进一步优化产业投资组合。”上海实业公告称。
根据公告,本次交易完成后,上实医药将获得税前投资收益约5.48亿元,上海实业将通过上实医药享有上述收益。
去年9月,上海实业在香港宣布,将退出价值数十亿元的非核心业务。2008年,上海实业已完成出售上海信投20%股权,获利3.32亿元。按照近期美林 报告的预计,上海实业剥离非核心资产的速度将加快,如果市场条件允许,还可能转让所持的光明乳业(上海交易所代码:600597)和中芯国际(香港交易所 代码:00981)两家上市公司的股权。
2008年是上海市8000多亿国资全面调整的一年,要求企业做大做强核心主业,并逐步退出非核心业 务。当年中期,上海市国资委公布了24家国有大型企业集团的主业范围,其中上实集团的主业显示为实业投资与经营(国际经贸、医药、房地产)和资产经营管理 (基础设施、消费品、金融股权)。■


(《财经》记者 陈中小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52

上实医药10亿出售联华超市 重组疑云重重


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s/20090214/17535856658.shtml


本报记者 程元辉 上海报道

2月6日,上实医药(14.15,0.31,2.24%)举行临时股东大会,投票通过出售其持有的上实商务100%股权,百联集团成为接盘者。百联集团通过收购上实商务100%股权,付出代价为10.56亿元,间接持有联华超市21.17%股权,从而使整体控股比例达到55.2%,成为绝对控股方。

海通证券(13.91,0.71,5.38%)分析师王友红认为:“上实医药剥离非主业上实商务,这意味着上实集团对医药主业整合好事临近。”

10亿元剥离非主业

之前一直传闻上实医药和上海医药(8.88,0.26,3.02%)重组,实际上,这项资产重组计划将包括上实集团旗下三家医药上市公司:上实医药、上海医药和中西药业(9.64,0.24,2.55%)。上实医药内部人士透露,重组方案仍在公司内部审议中,还不能确定时间表。

2月6日,上实医药临时股东大会投票通过出售上实商务100%股权决议。通过本次股权转让,上实医药将获得税前投资收益约5.48亿元。

上实医药总裁董事长吕明方表示:“目前行情处于低谷,而且公司该部分股权尚未获得流通权,因此公司选择出售的时间点是非常好的,是合理的。”

不过,有到场人士仍评价,短期内剥离联华超市并不是件好事情。有资料显示,联华超市一直是上实医药利润主要来源之一,从2005年到2007年,每年为上实医药贡献的投资收益均占净利润总额的40%-45%,2008年中期更上升至52.6%。

吕明方则表示:“尽管联华超市的利润是稳定的,但近年来,其占公司总利润的比重正在逐步下降。公司正不断加大医药业务的投资力度,有序地退出非医药业务,初步建成为一家专业的医药上市公司,而连锁超市本身就不是公司的核心业务。”

王友红认为,这是上海国资整合背景下的资产重组,主要还是根据剥离非主业重组精神,随着非主业资产剥离,上实医药聚焦主业投资方向更加明晰。

资产重组疑云重重

在外界看来,上海国资重组下的医药资产整合已经迫在眉睫。股东们考虑的问题颇多,比如:上实集团旗下三大医药上市公司,谁将主导未来资产重组?

到场股东对三大医药资产重组表示忧虑,三大上市公司关注方向不同,净资产不同,PE也不同,上实集团如何搞好资产重组中几方面关系?

据记者了解,上实集团持有43.62%的上实医药股权,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上药集团)持有55.09%的中西药业股权,并持有上海医药39.69%的股权,上实集团持有上药集团40%的股权。

吕明方表示:“在上实集团内部资产梳理进行中,重组已经逐渐明朗,公司股改推进势在必行,未来哪个公司将主导重组还不确定。由于三个公司股权结构比较复杂,考虑到前两次股改失败因素,制定重组计划将会非常谨慎。”

众多到场分析师对上实集团旗下医药整合平台和时间表多表示难以预料。申银万国证券分析师娄圣睿坦言:“这是行政手段推动下的资产整合,很难判断哪个公司会主导资产重组。”

光大证券医药行业分析师姚杰也认为:“很难判断未来谁将主导资产重组,现在都还是初步想法。此外,时间上也很难确定,政府推动力度肯定很大,但要看下面推行情况。”

消息显示,以上药集团为平台的重组框架更为可行。上实集团入主上药集团半年后,随着上药集团组织人事和集团架构的调整逐步到位,第二阶段工作正在进行中。未来可能以上药集团为平台来主导未来上实集团旗下医药资产,毕竟它有行业优势。

青春宝注入提上日程

实际上,上实医药剥离联华超市之后,置入青春宝资产就提上日程。据记者了解,公司2005年曾拟通过资产置换方式剥离联华超市,同时置入优质医药资产,但没有成功。

公开资料显示,公司原定向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10722万股,筹集15.15亿元收购大股东拥有的优质中医药资产,标的物包括正大青春宝55%的股权等。但由于未能在有效期内完成环保核查以及商务部未在限定时间内给予答复,已于2008年9月6日自动终止。

在股东大会上,吕明方表示:“上次公司重组不成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吸取教训以后,对公司可能是件好事。公司此次出售资产所得资金将用于医药资产投资,也表明了公司一贯的态度未变。”

报表显示,去年三季度末公司货币资金达到了7.5亿元,加上此次转让款10.56亿元以及扣除部分负债,可用资金达到了16亿元,这对该公司未来发展将提供强大动力。尽管如此,上实医药方面并没有透露进一步投资计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857

神秘公司在联华超市股改前夜成立 6年分红5千万


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g/20090318/00595989015.shtml


 一桩不起眼的商业纠纷,让一个遁形已久的神秘公司浮出水面——这就是上海立鼎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上海立鼎)。

  2001年底,联华超市服务有限公司(HK0980,联华超市)改制为股份公司的前夜,上海立鼎神秘诞生。记者查阅工商资料发现,2001年7 月24日,上海工商局青浦分局核准成立上海立鼎。如今,上海立鼎已经坐拥亿元股权,并实现分红5000多万。此间的利益不可谓不丰厚。

  而相关资料显示,上海立鼎与联华超市之间关系非同寻常。在上海立鼎的股东构成中,是三个自然人,分别是黄国钧、毛建康、许少卿,各出资1000万元。

  上海立鼎成立仅三个月后,2003年10月22日,其就进行了一轮增资扩股,注册资本由3000万增加至6000万,上述三名自然人股东分别增资1000万,股权比例保持不变。

  记者调查发现,上海立鼎的三名自然人股东均系联华中层管理人员。2001年,黄国钧任职联华超市审计督察部;毛建康曾任世纪联华华南区总经理, 后调回上海总部;许少卿任职联华超市关联公司上海标超。公司成立至今,上述三人均在职。但根据上海立鼎提交的工商审核资料显示,自然人股东情况并没有勾选 “在职”,而是选择“其他”一项。

  另外,上海立鼎成立时注册地为上海青浦镇青平公路5758号1—107室。该处房屋位于上海西郊,房屋面积也仅有100平方米。根据工商资料显 示,上海立鼎实际的办公地址为:上海市四川北路1666号14楼,而该地址正是联华超市的注册与办公所在地(目前已迁址)。当时上海立鼎注册时留下的联系 电话也是联华超市的总机。

  但问题是,上海立鼎究竟因何而成立,上述三名自然人股东又是否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更大的问题还在于,上海立鼎6000万的注册资本因何而来?

  “按照一般的理解,即便是企业高层,在2001年的时候一下子拿出来2000万都是很困难的事情,几乎没有可能。每年的收入才多少,怎么可能有那么多钱。”一位知情人士提醒记者说。

  “据说上海立鼎是联华超市的MBO产物,但谁也没有更深一层的了解。”上海一位资深证券人士告诉记者。

  小公司大收益

  令人惊奇的是,在上海立鼎成立后的1年内,其便闪电般完成了对以下公司的投资部署。

  联华超市投资额1222万元、入股价为1元,初始投资时占股2.94%,现经过股本扩张稀释占股1.94%;截至2009年3月12日,联华超市收盘报7.8元,尽管经历金融危机联华超市股价已经距高峰时缩水一半,上海立鼎所持股权市值仍然高达9500万港元。

  上海世纪联华超市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世纪联华)投资额1206万元,占股22.09%。2005年10月,联华超市通过杭州联华以2584万元的代价收购了该笔股权,据联华超市披露,该定价以2005年7月31日世纪联华未经审核资产净值厘定。

  联华快客便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联华快客)投资额600万元。

  上海联华超市配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联华配销)投资额20万元。

  浙江联华万家福超市公司(以下简称为联华万家福)投资额100万元。

  实际上,早在2003年联华超市香港上市之初,就有人对第五大发起股东的上海立鼎存有疑问。

  2003年6月27日,联华超市在香港成功上市,招股说明书中透露,联华超市的发起人为友谊股份(11.79,0.03,0.26%)(51.00%)、上实商务(31.73%)、三菱商事(10.10%)、香港王新兴投资(4.23%)及上海立鼎(2.94%)。

  在这5家发起人中,上实商务是上海窗口公司上实控股的子公司,三菱商事及香港王新兴投资也都师出有名,早在1998年便已参股联华。但上海立鼎来历不明。

  上海立鼎既非凭空出世,其背后的利益诱惑又有多少呢?

  据记者掌握的其2001年-2007年财务报表显示,上海立鼎年均净利润接近1000万元。截至2007年12月31日,6年时间共分红5300余万元。

  2007年年末,上海立鼎净资产为6800多万元。也就是说,在保留上述投资大多数股权的情况下(仅出售了世纪联华的股权),上海立鼎在短短6年内,共实现收益近6000万。

  其中,仅上海立鼎持有的联华超市等股权市值已经高达将近1亿港元。

  在上海立鼎历年的财务报表中,记者发现,上海立鼎的主营业务占净利润的比重微乎其微,最高不过几十万元。其净利润主要来源于投资收益,即本文开头所述股权投资的分红。

  另外,上海立鼎的一些会计科目也表现得极为不正常,成立至今“长期借款”“短期借款”两项科目均无事项。但“其他应付款”一项均有异常。如 2004年12月31日,上海立鼎“其他应付款”为1.4亿。上海立鼎本身主营业务很小,并没有大额交易发生,其他应付款显然不是来自于正常的商业往来。

  转战房地产

  除了坐收分红,享受股权溢价之外,上海立鼎并没有停止淘金的步伐。

  2003年5月,上海联华兴宇置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上海联兴)成立。该公司的两个股东是:上海立鼎20%、上海兴宇投资有限公司80%(以下简称为上海兴宇)。

  上海联兴在最初成立时,注册资本为1500万元,主营业务为: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物业管理,五金交电等。注册地址:崇明工业园区秀山路68号315室。

  上海兴宇是一家民营企业,其董事长为虞素慷,江苏省通州市人,早年通过建筑施工起家,现已是上海知名的建筑工程承包商。

  表面看来,上海联兴与联华并没有关系,但公司名号上“联华”二字分外耀眼,更令人意外的是,2003年5月6日,上海立鼎委派王宗南出任该公司董事,并被推举为董事长,法定代表人。

  王宗南从2006年8月起,由上海百联集团总裁调任新光明食品集团董事长兼党委书记。

  从上海立鼎的产权角度上说,上海立鼎与王宗南并不存在直接的关系,由王宗南出任上海联兴董事长,与资本属性不合,与上海联兴的两方面股权比例也不合。

  其后,联华多名高管陆续出现在其董事会中。

  最初成立时,上海联兴的董事构成为,王宗南、虞素慷、虞素辉、李文康。

  2004年4月,上海联兴股东大会作出决议,选举良威、虞素慷、张增勇、张晓东、叶正欣为董事。

  良威,时任联华超市(8,0.25,3.23%)总经理。张增勇,时任联华超市党委书记。是次调整,良威代替王宗南出任上海联兴董事长、法定代表人。此时,上海立鼎方面的股权仍占20%,为小股东。

  2005年7月18日,上海联兴增资扩股,增加一名自然人股东虞素慷,即上海兴宇的董事长以个人名义对上海联兴增资2800万元,上海联兴增资 至1000万,上海兴宇增资至1200万元。增资后上海立鼎仍然持有上海联兴20%股份,实际控制人虞素慷以个人和上海兴宇的名义合计持股80%,实际股 权比例与原先保持不变。

  实际投资方面,上海联兴又与上海兴宇联合成立的洛阳联华兴宇置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洛阳联兴),其中上海联兴持有80%股份,而上海兴宇持股20%。

  洛阳窘境

  始料未及的是,此间公司的成立,后来发展成为联华超市与洛阳房地产开发商曹建洛之间合同纠纷的导火索。

  2005年1月,上海联兴与洛阳当地开发商曹建洛达成了一份合作合同,由曹建洛通过挂牌转让的方式,将自己手中26亩土地转至上海联兴。上海联兴拟用该地块兴建超市购物中心。洛阳联华兴宇置业有限公司(洛阳联兴)正是依此而成立的。

  至此,上海联兴以“联华”的名义正式进军洛阳商业房地产。

  曹建洛告诉记者,“双方合作之初,愉快顺利。但后来,上海联兴在取得土地之后,并没有按照双方约定进行开发。”

  双方之间的纠纷记者无从细查,但记者发现,上海联兴在发现洛阳项目搁浅后,放弃了开发计划,而是将上述土地转手出让。

  2006年8月2日,洛阳工商局资料显示,洛阳联兴已经成为世纪联华(联华超市的子公司)的独资子公司。上海联兴、上海兴宇悉数退出。联华超市高管房金萍出任法定代表人。

  在联华超市2006年中报中,记者未能够找到该笔收购记录。联华超市有一条收购事项与此项收购相似,但并不全部吻合。

  根据联华超市2006年中报显示:“2006年6月30日,本集团以现金670万元从第三方收购了洛阳兴宇置业有限公司100%的权益。”

  相似之处在于,中报的披露并无其他洛阳收购事项,公司名称也同样带有“洛阳兴宇”字样。

  不能吻合的地方在于,第一,公司名称不符。联华超市收购的公司名称为“洛阳兴宇置业有限公司”。而洛阳工商资料则显示,的确是世纪联华收购了洛阳联兴。

  根据联华超市半年报的披露,投资者并不能知晓联华超市收购了一个关联公司(商标关联)。

  第二点,收购金额也不相符。根据联华超市半年报披露,洛阳兴宇资产情况为:“预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为2112.2万元。”

  但曹建洛告诉记者,当时,土地出让金已经基本缴纳完毕,肯定不是670万元。对于曹建洛所言,记者无法在洛阳方面证实。

  “现在那里(项目所在地)长满了荒草,位置是在洛阳市中心,并不是不好,就是想不明白他们为什么不开发。”曹建洛向记者抱怨。“我从来没想到,和联华这么大的企业合作会出问题。”

  令曹建洛认为上海联兴即是联华的理由是,记者获得的一份由联华超市出具给上海工商局的承诺书显示,上海联兴被允许使用“联华兴宇”作为字号。该承诺书同时有联华超市党委书记张增勇的书面同意批复,并加盖联华超市公章。时间为2003年1月18日。

  对此,上海一位律师告诉记者,上述行为属于商标使用授权。作为上市公司来说,属于重大事项,最起码应该通过董事会,上市公司也应该及时予以披露。

  但经记者查阅联华超市相关公开信息,未能发现董事会决议与信息披露。

  而种种疑问在于,如果上海立鼎是私人控制的公司,何以取得联华超市如此丰厚的利益;如果上海立鼎是联华超市高管在改制时,为实现MBO而采取的 方法,那么公众投资者不能知情的是,高管们如何实现了MBO,上海立鼎究竟由谁来出资,是否真实出资到位。三个自然人股东后面,真正的持有者又是谁。

  “上海立鼎如果是MBO公司的话,那要看有无相关主管部门的批文。”上述上海律师提醒记者说。

  “MBO是一件好事,可以激励企业高管创造更多的商业利润,但MBO并不是一定要偷偷摸摸的,也需要社会监督,鉴于高管持股的同时,又在上市公 司中具有决策权,为了防止上市公司利益受到损害,高管MBO还应该受到有效的监管。”上海一位证券界法律研究人士谈及自己对MBO的看法。

  记者就上海立鼎的问题曾数次致电其登记的电话,但均无法取得联系。记者致电联华超市总部,也未能找到负责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722

传世纪联华接手绍兴店卜蜂莲花在华发展趔趄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1015/2026439.shtml

 每经记者 曹晟源 发自上海
外资连锁超市进入中国市场多年之后,接连遭遇发展瓶颈。泰国正大集团旗下的卜蜂莲花 (由易初莲花于2007年底更名而来)亦未幸免。
昨日(10月14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卜蜂莲花绍兴店关停近一月之后,世纪联华可能将接手此店。
上个月,卜蜂莲花在济南、石家庄的卖场也同时遭遇困境。与此同时,卜蜂莲花在成都、武汉等地开出新店。
有分析人士认为,店面开开关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卜蜂莲花在华发展尴尬。
世纪联华或接手
就卜蜂莲花目前的经营状态和是否被世纪联华收购一事,卜蜂莲花公关部工作人员昨天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我们还没有收到这方面的任何通知。”世纪联华的控股公司联华超市新闻发言人孙明也表示“不知晓”。
浙江当地媒体从世纪联华当地商场负责人处得知双方确实在洽谈协商开店的事宜,大的方向已经明确,具体细节、方案还在协调。
与绍兴店停业几乎同一时间,济南市唯一的卜蜂莲花超市也关门歇业。据当地媒体报道,超市方面给出的理由是“停业装修”,对于重新开业的时间却没有说法。
也是在这个时间,卜蜂莲花石家庄店开始清仓抛货,令人对其经营情况产生疑问。
“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店面的发展情况不是很好,”中投顾问高级分析师黎雪荣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关停一些店面,意味着公司要剥离一些不良资产,围绕优质资产来发展。”
在黎雪荣看来,这正是公司的发展战略之一,今后公司的扩张很可能只选择重点区域。
开开关关的窘境
在上述地方店面关停装修的同时,卜蜂莲花高调宣布在武汉、成都开出新店,并且将投入数千万元对原有卖场进行改造升级。
“扩张成为卜蜂莲花的当务之急,”卜蜂莲花中国区副总裁黄鸿德还提到,武汉将成为卜蜂莲花今后重点发展的区域。
“东方不亮西方亮”的策略,或许正是卜蜂莲花目前的发展道路。
自卜蜂莲花1997年进入中国以来,2004~2005年间保持较快的扩张速度。但正是由于扩张过快,导致过多占用资源,加之扩张战略不明晰,近几年该公司一直无法进行有效扩张。
在黎雪荣看来,在一些城市里开出单一店面,很难形成规模,且在成本上没有优势,比如采购成本过高,配送链条太远等,拉大了卜蜂莲花与家乐福、沃尔玛等的差距。
“目前这样的情况下,扩展的战略就需要重新考虑:是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发展,还是重点发展业绩较好的南方城市?南方城市发展不错,卜蜂莲花完全可以重点发展这些地域,再朝北方进军。”黎雪荣说。
这种边开新店,边关业绩不好的店面的行为,也说明卜蜂莲花并没有放弃中国市场。在关掉盈利情况不好的店的同时,为了保持其市场仍要开设或是升级新的店面,以保持其在行业竞争中的一席之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552

10 Mar 11 - 聯華超市(0980) 全年業績 藍兵手記

http://airmanblue.blogspot.com/2011/03/10-mar-11-0980.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47

聯華華潤萬家突襲屈臣氏 三大陣營攪局藥妝店

http://www.chuangyejia.com/norm.php?id=2848&PHPSESSID=08be387289b471286730fde1a10db9ac

 在屈臣氏、萬寧兩大品牌專美個人護理用品市場多年後,這一業態在2011年急速升溫。

  近日,華潤萬家旗下時尚概念健與美零售連鎖品牌VivoPlus內地第一新店北上西安開業。根據華潤萬家透露,這是VivoPlus正式進入內 地市場的序幕。無獨有偶,就在華潤萬家在多元化領域展開又一次大膽嘗試的同時,聯華超市與日本G RO W ELL集團,以及上海每日通販日前簽約,三方合資組建藥妝合資企業,也向個人護膚領域邁出關鍵一步。

  國有陣營向新業態滲透

  記者獲悉,上述藥妝合資公司註冊資金5000萬元,聯華超市為第一大股東,出資比例分別為:聯華43%,日本G R O WE LL集團39%,上海每日通販18%.合資公司的名稱目前尚未最後確定,但公司董事長由聯華方面委派,總經理則由日方委派。

  按照聯華超市總經理華國平的說法,藥妝店將依託百聯集團的商品資源、實體網絡資源以及聯華現有的標超轉型網點資源,在上海中高檔商業圈的購物中 心、百貨店、大賣場內以及居民社區進行布點,年內爭取開出第一家門店,希望通過5年的發展能在上海中高端藥妝市場達到50家的規模,之後逐步向泛長三角地 區拓展。

  「V ivoPlus提供的商品超過5000種,包括健康與保健、個人護理、護膚及美容、禮品及糖果等。我們的模式偏向萬寧,食品類商品以快消為主,沒有屈臣氏多。」華潤萬家公共事務部經理姜豔在接受南都採訪時表示。

  據透露,V ivoPlus在內地接下來會繼續拓展天津、廣州、深圳等市場,預計2011年底門店數將超10家。其中廣州第一家門店將落戶太古匯。

  「小而美」專業店競爭亂局

  此前,這一領域還只有屈臣氏和萬寧兩大香港品牌,台灣美妝店巨頭統一旗下的康是美,在大陸僅有6店。

  據屈臣氏提供給南都的資料顯示,到今年底,屈臣氏開業店舖總數將達到1000家。而至今年8月,萬寧在全國拓展的直營門店超過180家。「中國零售行業快速發展的業態正在從大而全的超市向小而美的連鎖企業轉變。」萬寧新任CEO蕭正和今年8月在一次活動上向記者表示。

  這何嘗不是本土企業投資的大好時機。記者瞭解獲悉,從廣州發跡的嬌蘭佳人雖從二三線城市迂迴發展,但自2005年至今已開出153家門店;主要 以廣東珠三角地區為競爭主戰場的深圳千色店,至今也開出200家門店;在接受紅杉資本為新股東和戰略投資人後,上海歌詩瑪預計2011年達到500家。

  除此之外,許多連鎖藥店或單體藥店也都在向「藥妝店」轉型。在深圳和廣州,80%左右的藥店都開始進行化妝品的銷售。

  「目前零售藥店的盈利一方面是商品的購銷差價;另一方面是門店的經營收入及營業外收入,主要是通道費用及企業促銷推廣費用等,再有就是高毛利產 品的銷售,包括零售藥店的低價代理品種、聯合採購品種、O EM品種等。」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日化供應商向記者表示,但隨著競爭加劇,藥品毛利不斷下降,在歐洲和日本,多元化經營已經成為零售藥店的最有效的盈利模 式。國內企業雖然剛起步,但許多藥店的非藥品銷售已經佔總銷售額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多。

  然而,從藥店轉型的「藥妝店」目前仍面臨很大問題。近日有新聞披露,個別消費者在藥店購買的「薇姿」產品並非法國歐萊雅集團旗下產品,而是廣州一家本土企業生產的本土品牌。「個別藥店未達規模,還不具備與知名品牌談判的籌碼,於是採用不規範操作。」

  業界說法

  國內一家連鎖企業負責人:

  千色店2007年曾籌劃上市,但之後便沒了下文,很大程度就在於其盈利模式和進貨渠道的短板。千色店宣稱其2/3以上的妝品由海外採購,在網購的壓力下,這種進貨渠道越來越缺乏持續性。

  華潤萬家公共事務部經理姜豔:

  我們有部分進口產品,也在考慮開發自有品牌產品。日本G R O WE L L集團是日本藥妝領域的知名企業,而上海每日通販商業是中國首家日本綜合商品購物網,聯華超市的藥妝店可能將推出網購業務。(來源:南方都市報 作者:田愛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456

聯華超市、全家便利商店、王府井百貨 站穩零售龍頭 中國三大消費通路贏家現身

2011-9-12  TWM




除了量販業,其他經營形態的零售 通路也在這股中國消費熱潮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聯華超市集團、全家便利商店、王府井百貨,就各自找出最適合的成長途徑,坐穩市場龍頭的寶 座。

撰文‧辛曉昀、周岐原

超市.聯華超市集團

鞏固華東重鎮 總店數破5200家「三足鼎立」,是形容聯華超市集團最貼切的形容詞。透過「世紀聯華」、「聯華超市」,與「快客便利店」等品牌,聯華同時經營量販店、超 市與便利商店三種通路,不僅是第一檔在港股掛牌的中國零售股,若以上半年累計五二三三家店計算,它也是中國店數最多的零售通路業者;據估計,每日在旗下據 點消費的顧客,總數逼近千萬人。

屬於國有企業的聯華集團,一九九一年時開始經營超市,上半年財報顯示,超市營收高達四十八億元人民幣,總店 數在三○○○家以上。若以地區分布來看,聯華的通路在根據地上海最為密集,連同鄰近的江蘇、浙江,這三地的通路數量就包辦總店數八成以上,可以說,聯華集 團是立足於華東地區的零售業者。

在上海鄰近地區,聯華沿著高速公路向外擴張,以方便物流運輸;但是跨足其他省分時,聯華的操作便轉為「跳躍 式策略」,透過與在地企業合作,合資拓展據點。如此一來,合資公司可以享有聯華集團的品牌與物流優勢,同時也即時掌握當地消費需求與倉儲設備,不須一再從 頭做起,可以盡速衝刺營業額。

近年來,同時布局三種通路的聯華集團,既要防範沃爾瑪、家樂福積極拓展量販市場,也要面對外資便利商店的強勁 挑戰。面對層出不窮的考驗,聯華的策略是在既有通路積極迎戰,同時也創新經營,開拓不同性質的店面,試圖找出尚未飽和的利基市場。

例如在東 北地區,聯華已針對當地的觀光飯店,推出新設計的「店中店」型便利商店、布局觀光客商機;至於在杭州,聯華則成立實驗性質較濃的高單價超市「City Life」。

在經營策略上,去年聯華正式收購華聯超市,雙方結合後,超市據點擴增。未來五年,聯華集團準備推出藥妝店、快捷店、百貨型賣 場、生鮮超市、生活館等新型店面;連同目前在浙江省試點推行的電子商務服務,聯華有機會結合虛擬與實體通路的優勢,成為對手難以超越的區域型零售巨人。

(辛 曉昀)

聯華超市集團

創立:1991年

董事長:馬新生

總 店數:5233家

超商.中國全家便利商店

加速展店 拚便利商店一哥地位攤開全家股東名單,頂新旗下的頂全控股、日本全家、伊藤忠商社名列其中,可說是「豪華」無比的陣容;但擁有豐沛資源的全家,並不急著攻 城掠地,反而選擇在華東地區默默布局。練兵七年之後,全家才正式邁開腳步,向更廣大的內陸市場進軍,預計明年即有機會轉虧為盈。公司長程的規畫是,十年內 要在中國開設八千家分店,屆時,全家可望成為中國便利商店的「一哥」。

對於外資零售業,中國有一條嚴格規範,就是店內不准販售香菸;少了這 一項熱門產品,外資零售業約有三成營收受到影響。但在這條禁令控管下,身為外資的中國全家仍舊逐步穩健成長,目前已是平均單店銷售額最高的便利商店品牌, 比羅森、喜士多等業者更強。全家怎麼做到的?答案是借鏡台灣管理經驗。

經營便利商店的獲利空間並不大,因此如何拉高毛利率,是致勝關鍵。對 全家而言,便當、咖啡和關東煮等自有品牌鮮食,是拓展市場、帶動獲利的祕密武器。不僅如此,台灣便利商店業持續進行的店質改造,也為面臨激烈競爭的全家打 開新商機。例如全家新開設的二代店,就增設多功能資訊機台、店內座位區等設施,試圖提高客單價,由目前績效來看,這兩項策略都已初步見到效果。

儘 管已經有不錯的成長速度,當宿敵統一超登陸上海,全家拓展據點的腳步明顯加快幾分。例如○四至○八年,全家在上海累計只開一五八家店,但○九年至一○年 底,全家就開了二六二家店;截至今年七月底為止,中國全家集中在上海、蘇州、廣州三地設點,總店數為六三九家。

不過,公司已宣布將把觸角伸 往杭州、成都兩個城市,預計明年底總店數將達到一三○○家。由於目前還在衝刺店數、爭取市場占有率的階段,全家上半年仍為小幅虧損狀態,但在調整體質、培 養消費者忠誠度的過渡期完成後,全家很有機會加速展店,搶占內陸更多的版圖。

(周岐原)

中國全 家便利商店

創立:2004年

董事長:魏應行

總店數:639家(7/31止)

百 貨.北京王府井百貨

捨棄沿海一線都市 提前布局內陸市場今年三月,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公布名為「中國連鎖百強」的營收報告,在百貨業當中,排行領先的是分店達一七○家的大連大商集團,去年營收規 模達八六一億元人民幣。不過以整體經營實力來看,北京王府井百貨集團可能才是真正的中國百貨王。因為以平均單店營收來看,王府井百貨以二十二家分店,創造 出一六六億元人民幣的營業額,每家單店營收平均超過七億元人民幣;相較之下,大連大商集團的每店平均營收只有約五億元人民幣。以極少分店數創造極大化效 益,是王府井百貨特色。

企業要如何抓住商機?王府井百貨董事長鄭萬河的看法是:「企業不可能抓住所有機運,但是不可以喪失歷史機運。」對王 府井而言,捨棄沿海一、二線都市,直接搶攻內陸城市,就是抓住自己的歷史機運。

在王府井二十二個據點中,除了北京市內分店最為密集,沿海地 區竟然只有廣州開設了一個據點,反而在西北的烏魯木齊、包頭、呼和浩特,西南部的昆明、內陸的洛陽、長沙等地,王府井選擇在這些地區設立了更多分店。

其 實,在中國,百貨業可能是廝殺最慘烈的一種通路。因此王府井百貨採行的策略是,一開始就避免和同業在最容易流血競爭的沿海都市共存;另一方面,先搶占對手 忽略的內陸都市,耐心等到內陸民眾消費實力成長,自然能坐上其他業者難以搶奪的龍頭位置。

王府井這步棋下得精準,因為如今王府井的成長動 能,幾乎都來自內陸分店的帶動;例如今年上半年,在成都、西寧、洛陽等分店繳出四成成長的帶動下,王府井的營收、獲利就有穩健的表現。未來,福州、鄂爾多 斯等新店面陸續開張,業績可望更有一番突破。

(辛曉昀、周岐原)

北京王府井百貨

創 立:1991年

董事長:鄭萬河

總店數:22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07

原上海聯華超市董事長王宗南獲刑18年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1219

資料圖:光明集團原董事長王宗南 (東方IC/圖)

新華社消息,8月11日,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對原上海友誼(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友誼集團”)總經理、上海聯華超市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華超市”)董事長王宗南挪用公款、受賄一案作出一審判決,對王宗南犯挪用公款罪,判處有期徒刑12年,剝奪政治權利3年;犯受賄罪,判處有期徒刑11年,剝奪政治權利3年,並處沒收財產人民幣100萬元,決定執行有期徒刑18年,剝奪政治權利5年,並處沒收財產人民幣100萬元;挪用公款違法所得120萬余元、受賄款269萬余元及受賄收益833萬余元予以追繳。

公開資料顯示,王宗南出生於1955年,中歐國際工商學院EMBA,碩士學位,高級經濟師。1995年,任友誼集團總經理,上海內外聯綜合商社總經理、黨委副書記兼聯華超市董事長、總經理;2003年4月,任上海百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兼友誼集團董事長、聯華超市董事長、上海友誼複星(控股)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2006年8月至2013年7月,擔任光明食品(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2014年7月28日,王宗南被上海市人民檢察院第二分院立案偵查;兩天後,上海市政協舉行十二屆十二次常委會議,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撤銷王宗南十二屆市政協委員資格的決定。

目前法院調查顯示,王宗南違法犯罪行為主要是發生在其擔任友誼集團領導人期間,即2006年擔任光明食品董事長之前。

曾向複星索賄

法院經審理查明:被告人王宗南在擔任友誼集團總經理、聯華超市董事長期間,於2001年至2006年間,夥同原聯華超市總經理良威、董事張增勇、財務總監徐苓苓、人事總監道書榮(均已被判刑),利用各自的職務便利,先後十余次共同挪用聯華超市及其下屬單位公款共計1.95億余元用於上海立鼎有限公司、上海泉潤有限公司註冊、驗資、受讓股權、參與房地產投資等經營活動,並謀取個人利益。其中,王宗南獲取非法收益計120萬余元。

此外,被告人王宗南還在友誼集團與上海複星高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複星集團”)合作成立上海友誼複星(控股)有限公司後,利用職務便利,為複星集團謀取利益。2003年,王宗南向複星集團董事長郭某提出其父母欲購買複星集團下屬房產公司開發的別墅,郭某同意。同年1月至9月間,王宗南父母以每平方米3000元,總價208萬余元的低價購得本市松江區淶亭南路兩套別墅。經估價,2003年上述兩套別墅的市場價與王宗南父母購房實際價格差額合計269萬余元。此後,上述兩套房產分別於2010年、2013年轉售他人,銷售得款共計1480萬元。

對於低價購買別墅一事,據澎湃新聞消息,王宗南在回答辯方提問時解釋,2003年初父母想買房,於是自己給相熟的開發商打了個電話,詢問是否方便看房。王宗南表示,房屋的購買錢款、房產證的名字均是自己父母的,此外,對於房屋的售價當時也不清楚,直到一年多以後,他才知道房屋的總價。

法院最終認定,被告人王宗南利用職務便利,夥同他人共同挪用公款1.95億余元,還利用職務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非法收受賄賂269萬余元,其行為分別構成挪用公款罪、受賄罪,挪用公款情節嚴重,依法應兩罪並罰,據此,依照刑法和相關立法解釋的規定作出上述判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891

入股不滿兩年 永輝超市賣掉持有的全部聯華超市股份

永輝超市12月23日晚間發布公告稱,於2016年12月23日與上海易果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簽訂《股份轉讓合同》,作價4.01港元/股(即公司受讓該等股份時的價格)轉讓所持有的2.37億股聯華超市(00980)非上市內資股,出讓總價為9.5億港元。

對於退出原因,永輝超市表示,公司與聯華超市經營戰略發生調整,及雙方在重疊市場業務的發展,因此不再維持股權層面的合作,但在門店合作經營、聯合采購等方面仍有合作空間。

永輝超市稱,本次股權轉讓後對公司未來業務影響甚微。

2015年4月,永輝耗資7.44億元購入聯華超市21.17%的股份(即2.37億股),成為聯華超市的第二大股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980

易果生鮮宣布9.5億港幣入股聯華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227/160548.shtml

易果生鮮宣布9.5億港幣入股聯華
i黑馬i黑馬

易果生鮮宣布9.5億港幣入股聯華

生鮮運營平臺易果宣布以9.5億港元入股聯華超市(00980),成為其第二大股東。

i黑馬 12月27日消息  在全面接手蘇寧生鮮版塊“蘇鮮生”的運營權之後,易果集團的全渠道戰略又有了新動作。近日,生鮮運營平臺易果宣布以9.5億港元入股聯華超市(00980),成為其第二大股東。

12月23日晚,上海聯華超市股份有限公司(00980)發布公告稱,根據股份轉讓協議,永輝超市同意向上海易果悉數出讓其所持公司237,029,400股內資股股份,占公司已發行股本的21.17%。

聯華超市創建於1991年5月,是上海首家以發展連鎖經營為特色的超市公司,目前形成了大型綜合超市(大賣場)、超級市場、便利店等多元業態聯動互補的業務模式。在20多個省市和自治區的100多個城市建立了強大的連鎖經營網絡。

易果創立於2005年,公司致力於為都市家庭提供優質食材和一站式的購物服務。2016年,易果先後獲得超5億美元的C輪及C+輪融資。

對於易果與聯華的此番“牽手”,易果集團聯合創始人金光磊表示,易果集團在生鮮供應鏈和冷鏈物流上,有著長期的積累和足夠的領先優勢,在業態上與聯華有著很強的互補性。新零售背景下,數據驅動的線上及線下,物流及供應鏈的融合已成趨勢,易果和聯華將憑借各自優勢,在新零售領域進行創新嘗試。

在新零售時代如何迎接變革,已經成為各家零售企業尤其是線上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早在11月28日,易果的C+輪融資發布會上,易果生鮮CEO張曄就曾表示,易果今後將大力加強對於線下渠道的建設,通過成立供應鏈公司、與線下實體商戶合作、建設全國冷鏈物流等方式,實現線上線下的全渠道建設,為今後由線上平臺發力“新零售”鋪平道路。這與此次易果生鮮重金入股聯華超市戰略不謀而合。

易果生鮮聯華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80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